TWI778286B - 提帶 - Google Patents

提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8286B
TWI778286B TW108127422A TW108127422A TWI778286B TW I778286 B TWI778286 B TW I778286B TW 108127422 A TW108127422 A TW 108127422A TW 108127422 A TW108127422 A TW 108127422A TW I778286 B TWI778286 B TW I7782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edge
tops
folded
protrusions
stra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7603A (zh
Inventor
王文豐
Original Assignee
承鑫包裝實業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承鑫包裝實業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承鑫包裝實業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7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7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8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82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45F2003/142Carrying-straps

Abstract

一種提帶,包含:一基板,該基板包含二端緣及二側緣,該二端緣分別形成於該基板之兩端,且各該側緣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該基板上開設一裁切部,該裁切部由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的鄰近位置延伸至該機板之另一端緣的鄰近位置,該裁切部具有四乘載部,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結合一握提部。

Description

提帶
本創作是關於一種提帶。
食品、飲料須採用容器盛裝,特別是外帶食品、飲料時,例如手搖飲料店使用的紙杯,便利商店的咖啡杯、便利商店的關東煮碗等。這些杯、碗等容器,需要盛裝各種溫度的食品、飲料,因此在盛裝高溫食品、飲料時,若業者能搭配提供一提帶,供提起杯、碗、瓶等容器,將可以方便消費者提起攜帶,且減少消費者被燙傷機會。
此外,為配合政府限塑政策,需要一新創作來取代塑膠袋、塑膠網帶等不環保的便攜物。
再者,雖然紙袋已符合環保的要求,但紙袋仍有易破、成本高等問題。因此,需要一紙袋的替代品。
又,另一種習用產品是紙盤,用以放在袋的底部,可供杯、碗、瓶等容器平穩的在袋內,但紙盤成本極高,且儲放不易,因此需要一紙盤的替代品。
最後,另一習用技術,如中華民國申請第103126956號專利,雖可便利施用,但可能需要考慮在兩側用力夾擠的情況下,或使用者施加瞬間力量,可能會壓迫到容器的蓋子,造成跳蓋的疑慮。
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帶,可供提起杯、碗、瓶等容器。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帶,在尚未結合容器前,該提帶可平面儲放。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帶,在提起杯、碗、瓶等容器時,具有夾持效果,能增加穩定。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帶,在重複使用,且收納時便於攜帶。
本創作之再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帶,在提起杯、碗、瓶等容器時,減少跳蓋問題。
為達到前述及其他創作目的,本創作運用的技術手段包含有:一種提帶,包含:一基板(1),該基板(1)包含二端緣(11)及二側緣(12),該二端緣(11)分別形成於該基板(1)之兩端,且各該側緣(12)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11),該基板(1)上開設一裁切部(13),該裁切部(13)由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11)的鄰近位置延伸至該基板(1)之另一端緣(11)的鄰近位置,該裁切部(13)具有四乘載部(131),該基板(1)之其中一端緣(11)結合一握提部(2)。
在一實施例中,該提帶具有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在該第一狀態時,該基板(1)與該握提部(2)成平面狀,在該第二狀態時,該握提部(2)與該基板(1)之另一端緣(11)相互結合,使該基板(1)與該握提部(2)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在該第二狀態時,該提帶用以結合於一具有一擴徑部(91)之容器(9),且該四乘載部(131)用以非連續接觸地插入結合於該擴徑部(91)之內側。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四曲峰之曲線,且由該四曲峰構成該四乘載部(131)。
在一實施例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曲峰包含一第一組曲峰(131A)及一第二組曲峰(131B),該第一組曲峰(131A)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曲峰鄰(131B)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曲峰(131A)指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曲峰(131B)指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曲峰(131A)及該第二組曲峰(131B)係交錯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之兩端各設有一導孔(132)。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之兩端各連接二基板預折線(133)。
在一實施例中,該握提部(2)具有一縮頸部(21)。
在一實施例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乘載部(131)能夠兩兩一組,分別朝該第一側緣(12A)及該第二側緣(12B)向兩側拉開,使該裁切部(13)形成一開口。
在一實施例中,該基板(1)於非連接該握提部(2)之該端緣(11)延伸有一第一結合部(14),該握提部(2)於非連接該基板(1)之側延伸有一第二結合部(24),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結合部(14)與該第二結合部(24)結合,使該基板(1)與該握提部(2)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
在一實施例中,該握提部(2)具有二延伸部(252),設置於該握提部(2)與該基板(1)之間,及設置於該握提部(2)未與該基板(1)連接之側該第二結合部(24)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握提部(2)具有二握提部預折線(251),設置於該握提部(2)近該基板(1)之一側,及其對側。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四突起之開口,該四突起構成該四乘載部(131)。
在一實施例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突起包含一第一組突起(131C)及一第二組突起(131D),該第一組突起(131C)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突起(131D)鄰近該第二側緣(12B)。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組突起(131C)垂直指向該第二側緣(12B),該第二組突起(131D)垂直指向該第一側緣(12A)。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組突起(131C)斜向指向該第二側緣(12B),該第二組突起(131D)斜向指向該第一側緣(12A)。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組突起(131C)及該第二組突起(131D)係相對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組突起(131C)及該第二組突起(131D)係交錯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開口,於二端緣(11)的鄰近位置該開口之邊緣具有該四乘載部。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開口,該開口與該基板預折線(133)之接點具有該四乘載部。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四折頂之折線,且由該四折頂構成該四乘載部(131)。
在一實施例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折頂包含一第一組折頂(131E)及一第二組折頂(131F),該第一組折頂(131E)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折頂(131F)鄰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折頂(131E)及該第二組折頂(131F)係交錯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該四折頂為不連續。
在一實施例中,該四折頂為連續。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由二各具有二折頂之折線共同構成,該二折線共同圍繞出三開口,且由該些折頂構成該四乘載部(131),該些折頂之數量為四。
在一實施例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折頂包含一第一組折頂(131E)及一第二組折頂(131F),該第一組折頂(131E)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折頂(131F)鄰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折頂(131E)及該第二組折頂(131F)係相對設置。
在一實施例中,該提帶另包含一輔助乘載部(134)。
在一實施例中,該輔助乘載部(134)數量為二之倍數。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六或八曲峰之曲線,且其中最外側之四曲峰構成該四乘載部(131),中央之二或四曲峰構成該輔助乘載部(134)。
在一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六或八折頂之折線,且其中最外側之四折頂構成該四乘載部(131),中央之二或四折頂構成該輔助乘載部(134)。
在一實施例中,該四折頂之頂沿一虛擬斜線而構成。
在一實施例中,該些折頂之頂沿一虛擬曲線(C)而構成。
在一實施例中,具有該四乘載部(131)之該裁切部(13)數量為二,且該握提部(2)數量為二。
(1):基板
(11):端緣
(12):側緣
(12A):第一側緣
(12B):第二側緣
(13):裁切部
(131):乘載部
(131A):第一組曲峰
(131B):第二組曲峰
(131C):第一組突起
(131D):第二組突起
(131E):第一組折頂
(131F):第二組折頂
(132):導孔
(133):基板預折線
(134):輔助乘載部
(14):第一結合部
(24):第二結合部
(251):握提部預折線
(252):延伸部
(2):握提部
(21):縮頸部
(9):容器
(91):擴徑部
(C):虛擬曲線
圖1是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2是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3是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提帶之結合參考圖。
圖4A是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提帶之另一結合參考圖。
圖4B是本創作圖5實施例之提帶之結合參考圖。
圖5是本創作第2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6是本創作第3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7是本創作圖6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8是本創作圖6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9是本創作第4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10是本創作圖9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11是本創作第5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12是本創作圖11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13是本創作第6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14是本創作圖13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15是本創作第7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16是本創作第8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17是本創作第9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18是本創作圖17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19是本創作第10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20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21是本創作第11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22是本創作第12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23是本創作圖22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24是本創作第13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圖25是本創作圖24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26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立體示意圖。
圖27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前視示意圖。
圖28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側視示意圖。
圖29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俯視示意圖。
圖30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仰視示意圖。
圖31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32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第二狀態俯視示意圖。
圖33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第二狀態仰視示意圖。
等共34圖。
以下例示本創作之不同實施例,包含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為便於描述,各實施例間可能共用相同標號。
圖1是本創作第1實施例之提帶。請參閱圖1,本實施例之提帶,可包含一基板(1),該基板(1)可包含二端緣(11)及二側緣(12),該二端緣(11)可分別形成於該基板(1)之兩端,且各該側緣(12)之二端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11)。該基板(1)上可開設一裁切部(13),該裁切部(13)可由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11)的鄰近位置延伸至該基板(1)之另一端緣(11)的鄰近位置。該裁切部(13)可具有四乘載部(131)。該基板(1)之其中一端緣(11)可結合一握提部(2)。
圖2是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提帶使用參考圖。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提帶,其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乘載部(131)能夠兩兩一組,分別朝該第一側緣(12A)及該第二側緣(12B)向兩側拉開,使該裁切部(13)形成一開口。該開口可用以套設容器(9),再配合該四乘載部(131),即能提起該容器(9)。
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本實施例之提帶,可具有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在該第一狀態時,如圖1,該基板(1)可與該握提部(2)成平面狀。在該第二狀態時,如圖2,該握提部(2)可與該基板(1)之另一端緣(11)相互結合,使該基板(1)與該握提部(2)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
圖3是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提帶結合參考圖。圖4A是本創作圖1實施例之提帶另一結合參考圖。請參閱圖2、圖3、圖4A,在該第二狀態時,該提帶可用以結合於一具有一擴徑部(91)之容器(9),且該四乘載部(131)可用以插入結合於該擴徑部(91)之內側。藉由該四乘載部(131)與該擴徑部(91)之接觸,本實施例之提帶在使用者握住該握提部(2)向上提起時,使用者之力量將藉由該握提部(2)傳導至該基板(1),再藉由該四乘載部(131)之傳導,將使用者之力量傳導至該擴徑部(91),藉此,本實施例之提帶將可用以提起該容器(9)。此外,由圖2、3、4A等圖觀之,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直接且無歧異得出「該四乘載部(131)係“非連續接觸地”插入結合於該擴徑部(91)之內側」。
簡言之,實施例提帶係供結合於容器(9),該容器(9)具有一擴徑部(91),該四乘載部(131)抵接於該擴徑部(91)之內側。該擴徑部(91)藉此定位於該四乘載部(131),或該四乘載部(131)及該握提部(2)之間。
此外,由於使用者之力量是藉由該四乘載部(131)傳導,本實施例可以減少習用技術的力量傳導誤差,減少跳蓋的缺點。
本創作之提帶可擁有不同實施方式,例如,該四乘載部(131)可由不同結構所構成。請再次參閱圖1,本實施例之提帶,其中該裁切部(13)可為一具有四曲峰之曲線,且可由該四曲峰構成該四乘載部(131)。
圖5是本創作第2實施例之提帶。請再次參閱圖1及圖5,相較於圖1,圖5實施例繪示了圖1實施例的細部結構及其可能的額外結構。
請參閱圖5,在本實施例中,該二側緣(12)可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構成該四乘載部(131)的該四曲峰,可包含一第一組曲峰(131A)及一第二組曲峰(131B),該第一組曲峰(131A)可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曲峰(131B)可鄰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曲峰(131A)可指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曲峰(131B)可指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曲峰(131A)及該第二組曲峰(131B)可交錯設置。
為強固本實施例在第二狀態時之強度,或避免該裁切部(13)之裂開,本實施例之提帶在該裁切部(13)之兩端可各設有一導孔(132)。藉由該導孔(132),使用者之力量於該裁切部(13)之末端,可適當地沿該導孔(132)而360度地分散。縱使該力量分散無法均勻地360度分散,但藉由該導孔(132)之設置,本實施例仍可避免力量藉由該裁切部(13)末端直線延伸所發生的裂開缺點。
為維持本實施例在第二狀態時能以較佳角度傳遞使用者的力量,或進一步減少習用技術跳蓋的缺點,本實施例在該裁切部(13)之兩端可各連接二基板預折線(133)。可同時參閱圖2及圖5,藉由該基板預折線(133),本實施例可以讓使用者摺出一較佳角度,使該握提部(2)的力量,可以藉由該基板預折線(133)所摺出的角度,傳導到該基板(1)。此外,藉由該基板預折線(133),本實施例可以減少該握提部(2)壓迫到該容器(9),進而減少習用技術跳蓋的缺點。
可參閱圖5,為了讓使用者的力量可以順利的施力,減少該握提部(2)的變形,本實施例在該握提部(2)可具有一縮頸部(21)。
請續參閱圖5,並同時參閱圖2,為了使用者方便使用實施之提帶,圖5實施例可以另設置有結合部。請參閱圖5,該基板(1)可於非連接該握提部(2)之該端緣(11)延伸有一第一結合部(14),該握提部(2)可於非連接該基板(1)之側延伸有一第二結合部(24)。因此,在該第二狀態時,該第一結合部(14)可與該第二結合部(24)結合,使該基板(1)與該握提部(2)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如圖2所示。所謂結合,可以是膠合,或採用卡合(未繪示),或其他方式。
此外,為了使用者能應用實施例提帶於不同尺寸之容器(9),或進一步減少跳蓋的缺點,圖5實施例該握提部(2)可具有二延伸部(252),設置於該握提部(2)與該基板(1)之間,及設置於該握提部(2)與該延伸之該第二結合部(24)之間。藉由該二延伸部(252),該握提部(2)可以延長尺寸,進而包覆不同尺寸之容器(9)。或,藉由該二延伸部(252),該握提部(2)可以更不壓迫容器(9),如圖4B。圖4B是本創作圖5實施例之提帶之結合參考圖。
此外,若不進行延伸,僅僅是為了可以更不壓迫容器(9),實施例之提帶,也可以於該握提部(2)設有二握提部預折線(251),可設置於該握提部(2)近該基板(1)之側,及其對側。藉此,依舊可以形成如圖4B之效果。
圖6是本創作第3實施例之提帶。請參閱圖6,本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可為一具有四突起之開口,該四突起可構成該四乘載部(131)。
請續參閱圖6,本實施例中,該二側緣(12)可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突起可包含一第一組突起(131C)及一第二組突起(131D),該第一組突起(131C)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突起(131D)鄰近該第二側緣(12B)。圖7是本創作圖6實施例之提帶使用參考圖。圖8是本創作圖6實施例之提帶使用參考圖。
圖9是本創作第4實施例之提帶。圖10是本創作圖9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圖11是本創作圖9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
請比較圖6及圖9。圖6實施例所述之提帶,其中,該第一組突起(131C)垂直指向該第二側緣(12B),該第二組突起(131D)垂直指向該第一側緣(12A)。圖9實施例所述之提帶,其中,該第一組突起(131C)斜向指向該第二側緣(12B),該第二組突起(131D)斜向指向該第一側緣(12A)。
在圖6實施例中,第一組突起(131C)及第二組突起(131D)所構成的乘載部(131,未標示),可以起到乘載容器(9)之效果。如圖7、圖8所示,使用方式同樣是將第一組突起(131C)及第二組突起(131D)結合於該擴徑部(91)。
在圖9實施例中,第一組突起(131C)及第二組突起(131D)所構成的乘載部(131,未標示),同樣可以起到乘載容器(9)之效果。如圖10所示,使用方式同樣是將第一組突起(131C)及第二組突起(131D)結合於該擴徑部(91)。
圖6實施例與圖9實施例的差別在於,圖9實施例進一步改良了力學效果,因為在使用實施例之提帶時,其力量分布是由基板(1)外側朝內傳導,因此再向上力量(提起時)的作用下,該基板(1)可能會呈現彎曲。因此,藉由斜向設置之第一組突起(131C)及第二組突起(131D),配合更大的開口狀的裁切部(13),可以更配合容器(9)的圓弧。
在圖6、圖9實施例中,該第一組突起(131C)及該第二組突起(131D)係相對設置。所謂相對設置,及第一組突起(131C)及該第二組突起(131D),是相對地指向對方。
此外,在其他可能變化中,該第一組突起(131C)及該第二組突起(131D)可交錯設置。在此省略不畫。
綜上小結,本創作之提帶之實施方式中,重點在於其四乘載部(131)之設置,其變化可為曲峰,如圖1至圖5實施例,或者,其變化可為突起,如圖6至圖10實施例。
此外,裁切部(13)之變化可為一直線、曲線、長橢圓、橢圓或圓形開線、開縫或開口。以下續例示裁切部(13)為開口之實施例。
圖11是本創作第5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請參考圖11,本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開口,於二端緣(11)的鄰近位置該開口之邊緣具有該四乘載部(131)。其中,該裁切部(13)為一開口,該開口與該基板預折線(133)之接點設置有該四乘載部(131)。換句話說,藉由該該基板預折線(133)之設置,在彎折該基板預折線(133)時,基板(1)與該裁切部(13)會自然地形成該乘載部(131),即可接觸該容器(9),進而提起該容器(9)。在本實施例中,雖會增加跳蓋風險,但仍可達成提起容器之創作目的。如圖12所示。圖12是本創作圖11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13是本創作第6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請參閱圖13,本實施例所述之提帶,其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四折頂之折線,且由該四折頂構成該四乘載部(131,未標示)。圖14是本創作圖13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請續參閱圖13,其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折頂包含一第一組折頂(131E)及一第二組折頂(131F),該第一組折頂(131E)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折頂(131F)鄰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折頂(131E)及該第二組折頂(131F)係交錯設置。
如圖13所示,其中該四折頂為不連續,即折頂間具有直線狀之裁切部(13)。
圖15是本創作第7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如圖15所示,其中該四折頂為連續,即折頂間不具有直線狀之裁切部(13),折頂間是連續彎折。
此外,各折頂可具有變化且不同之寬度。
圖16是本創作第8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請參閱圖16,在本實施例中,其中該裁切部(13)可由二各具有二折頂之折線共同構成,該二折線共同圍繞出三開口,且由該些折頂構成該四乘載部(131,未標示)。
請續參閱圖16,其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折頂包含一第一組折頂(131E)及一第二組折頂(131F),該第一組折頂(131E)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折頂(131F)鄰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折頂(131E)及該第二組折頂(131F)係相對設置。
以下續例示各種進一步的變化。
圖17是本創作第9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增加了輔助乘載部(134)的設置。輔助乘載部(134)可以數量為1,或為2的倍數,即最少為1,較佳為2的倍數。
請參閱圖17,在本實施例中,輔助乘載部(134)數量為4。換句話說,本實施例提帶,其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八曲峰之曲線,且其中最外側之四曲峰構成該四乘載部(131),中央之四曲峰構成該輔助乘載部(134)。
當然上段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亦可為六曲峰之曲線。此時,其中最外側之四曲峰構成該四乘載部(131),中央之二曲峰構成該輔助乘載部(134)。此實施例未繪示。
圖18是本創作圖17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同樣是因為力量的傳導,最外側該四乘載部(131)是提起容器(9)的重要力量傳導結構,可是, 為了能夠更增加提起容器(9)的穩定度,本實施例增加的輔助乘載部(134),可用以輔助穩定該容器(9)。或者,可以增加美觀,展現如同皇冠一般的視覺效果。
圖19是本創作第10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六或八折頂之折線,其中最外側之四折頂構成該四乘載部(131),中央之二或四折頂構成該輔助乘載部(134)。圖19繪出八折頂。圖20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
圖21是本創作第11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提帶,其中,該四折頂之頂沿一虛擬斜線而構成。
圖22是本創作第12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提帶,其中,該些折頂之頂沿一虛擬曲線C而構成。
圖23是本創作圖22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請同時參閱圖21、圖22、圖23,上述兩段所描述的實施例,是為了表達,藉由斜線或非直線的折頂的頂的設計,實施例之提帶在使用時,可以呈現弧線狀的側緣(12)。此外,因為力量是由基板(1)之外側傳達至內側,所以藉由斜線或非直線的折頂的頂的設計,整體的力學可以傳達得更均勻,使整個提帶更服貼容器(9)的曲線。同時,此設計方式,也可以讓乘載部(131)及輔助乘載部(134)之力量傳導更均勻一致,而不會過度依賴乘載部(131)的力量輸出。據此,該斜線或虛擬曲線(C)較佳為實施例提帶提起時之變形曲線。
圖24是本創作第13實施例之提帶之示意圖。圖25是本創作圖24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請同時參閱圖24、圖25,在本實施例中,藉由雙組裁切部(13),實施例提帶可以同時提起雙容器(9)。
上段實施例可以有更多衍生變化,例如四組裁切部(13),即可以提起四杯容器(9)。
為展現實施例提帶的獨立外觀,以下特繪示無容器(9)之使用參考圖。圖26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立體示意圖。圖27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前視示意圖。圖28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側視示意圖。圖29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俯視示意圖。圖30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仰視示意圖。
藉由上述圖式展現,實施例之提帶展現出皇冠般的外型,就算單獨使用也有獨特的美感。
圖31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使用參考圖。本實施例增加的輔助乘載部(134),可用以輔助穩定該容器(9),還可以增加美觀,展現如同皇冠一般的視覺效果。
圖32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第二狀態俯視示意圖,圖33是本創作圖19實施例之提帶之第二狀態仰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該握提部(2)與該基板(1)之另一端緣(11)相互結合,使該基板(1)與該握提部(2)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同時,在該第二狀態時,該握提部(2)與該基板(1)仍可以平整收折,減少存放空間。
(1)‧‧‧基板
(11)‧‧‧端緣
(12A)‧‧‧第一側緣
(12B)‧‧‧第二側緣
(13)‧‧‧裁切部
(131A)‧‧‧第一組曲峰
(131B)‧‧‧第二組曲峰
(132)‧‧‧導孔
(133)‧‧‧基板預折線
(14)‧‧‧第一結合部
(24)‧‧‧第二結合部
(251)‧‧‧握提部預折線
(252)‧‧‧延伸部
(2)‧‧‧握提部
(21)‧‧‧縮頸部

Claims (10)

  1. 一種提帶,包含:一基板(1),該基板(1)包含二端緣(11)及二側緣(12),該二端緣(11)分別形成於該基板(1)之兩端,且各該側緣(12)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11),該基板(1)上開設一裁切部(13),該裁切部(13)由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11)的鄰近位置延伸至該基板(1)之另一端緣(11)的鄰近位置,該裁切部(13)具有四乘載部(131),該基板(1)之其中一端緣(11)結合一握提部(2);其中,該提帶具有一第一狀態及一第二狀態,在該第一狀態時,該基板(1)與該握提部(2)成平面狀,在該第二狀態時,該握提部(2)與該基板(1)之另一端緣(11)相互結合,使該基板(1)與該握提部(2)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在該第二狀態時,該提帶用以結合於一具有一擴徑部(91)之容器(9),且該四乘載部(131)用以非連續接觸地插入結合於該擴徑部(91)之內側。
  2. 依請求項1所述之提帶,其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四曲峰之曲線,且由該四曲峰構成該四乘載部(131)。
  3. 依請求項2所述之提帶,其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曲峰包含一第一組曲峰(131A)及一第二組曲峰(131B),該第一組曲峰(131A)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曲峰鄰(131B)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曲峰(131A)指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曲峰(131B)指 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曲峰(131A)及該第二組曲峰(131B)係交錯設置。
  4. 依請求項1所述之提帶,其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四突起之開口,該四突起構成該四乘載部(131)。
  5. 依請求項4所述之提帶,其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突起包含一第一組突起(131C)及一第二組突起(131D),該第一組突起(131C)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突起(131D)鄰近該第二側緣(12B)。
  6. 依請求項1所述之提帶,其中該裁切部(13)為一具有四折頂之折線,且由該四折頂構成該四乘載部(131)。
  7. 依請求項6所述之提帶,其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四折頂包含一第一組折頂(131E)及一第二組折頂(131F),該第一組折頂(131E)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折頂(131F)鄰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折頂(131E)及該第二組折頂(131F)係交錯設置。
  8. 依請求項1所述之提帶,其中該裁切部(13)由二各具有二折頂之折線共同構成,該二折線共同圍繞出三開口,且由該些折頂構成該四乘載部(131),該些折頂之數量為四。
  9. 依請求項8所述之提帶,其中,該二側緣(12)包含一第一側緣(12A)及一第二側緣(12B),該些折頂包含一第一組折頂(131E)及一第二組折頂(131F),該第一組折頂(131E)鄰近該第一側緣(12A),該第二組折頂(131F)鄰近該第二側緣(12B),且該第一組折頂(131E)及該第二組折頂(131F)係相對設置。
  10. 依請求項6或8所述之提帶,其中,該些折頂之頂沿一虛擬斜線或一虛擬曲線(C)而構成。
TW108127422A 2018-08-02 2019-08-01 提帶 TWI778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6788 2018-08-02
TW107126788 2018-08-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603A TW202007603A (zh) 2020-02-16
TWI778286B true TWI778286B (zh) 2022-09-21

Family

ID=69427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422A TWI778286B (zh) 2018-08-02 2019-08-01 提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6622A (zh)
TW (1) TWI778286B (zh)
WO (1) WO20210230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8286B (zh) * 2018-08-02 2022-09-21 承鑫包裝實業有限公司 提帶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2035U (zh) * 2013-08-09 2014-02-11 Lian Yi Design Entpr Co Ltd 便利提把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3943299A (en) * 1999-05-17 2000-12-05 Green Hat Company Limited, The A lobed collar for carrying disposable cups
CN2500157Y (zh) * 2001-09-10 2002-07-17 曹仲标 构成中隔结构的多杯饮料手提卡
CN100434013C (zh) * 2006-12-08 2008-11-19 缪家栋 用于便携易拉罐的提带
TWI320773B (zh) * 2007-04-30 2010-02-21
DE102013102748A1 (de) * 2013-03-18 2014-10-02 Krones Ag Kunststoffbehältnis mit Tragegriff
TWI494252B (zh) * 2013-08-09 2015-08-01 Better Allying Design Co Ltd 提把
CN104366961B (zh) * 2013-08-14 2017-01-11 联羿设计实业有限公司 提把
CN204383894U (zh) * 2014-12-25 2015-06-10 天津市职业大学 一种非管非盘式折叠纸盒坯
TWI778286B (zh) * 2018-08-02 2022-09-21 承鑫包裝實業有限公司 提帶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72035U (zh) * 2013-08-09 2014-02-11 Lian Yi Design Entpr Co Ltd 便利提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603A (zh) 2020-02-16
CN110786622A (zh) 2020-02-14
WO2021023089A1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50051616A (ko) 피트병 패키지 운반구
TWI778286B (zh) 提帶
US5449008A (en) Foldable hair clasp
US20110266335A1 (en) Gift wrap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D884438S1 (en) Finger tongs
TW201444744A (zh) 攜帶裝置
KR200454517Y1 (ko) 케이크 포장상자
TW201722793A (zh) 包裝容器
CN205568170U (zh) 一种化妆品包装盒
KR200454852Y1 (ko) 케이크 포장용 상자
CN107000885B (zh) 包装箱
USD1026094S1 (en) Cardboard stand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a wine bottle stopper
EP3461365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upports
CN208544595U (zh) 一种多用纸板手提袋
USD932708S1 (en) Hair extension
KR20100000344U (ko) 포장상자용 손잡이
US11172747B2 (en) Support for use in cosmetic or leisure activity
USD941574S1 (en) Multipurpose pouch
CN209667696U (zh) 一种新型礼品盒
CN207890158U (zh) 一种八边形食品包装盒
TWM578686U (zh) 提帶
TWI545064B (zh) 包裝及附有包裝之容器
KR20230105572A (ko) 라이스페이퍼 전용 집게
KR200474056Y1 (ko) 세울 수 있는 접철식 봉투형 종이컵
KR20110003458U (ko) 술병 포장용 케이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