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2471B - 無線通訊方法、用於控制天線的設備和無線通訊裝備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方法、用於控制天線的設備和無線通訊裝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2471B
TWI772471B TW107125790A TW107125790A TWI772471B TW I772471 B TWI772471 B TW I772471B TW 107125790 A TW107125790 A TW 107125790A TW 107125790 A TW107125790 A TW 107125790A TW I772471 B TWI772471 B TW I7724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s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ower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5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1773A (zh
Inventor
李俊鎬
祥源 孫
兪炫碩
鄭暎錫
諸喜元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1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1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2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247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由控制器使用多個天線執行的無線通訊 方法,所述無線通訊方法包括:獲得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波束成形資訊;基於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所述波束成形資訊而自所述多個天線中確定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以及控制提供至所述多個天線的傳輸訊號,使得不經由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來發生傳輸。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方法、用於控制天線的設備和無線通 訊裝備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7年7月26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第10-2017-0094964號韓國專利申請案及於2018年2月12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18-0017061號的權利,所述各韓國專利申請案的揭露內容全部併入本文中供參考。
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是有關於無線通訊,且更具體而言,是有關於用於使用天線陣列進行無線通訊的方法及設備。
波束成形(beam forming)可指代一種藉由使用包括多個天線的天線陣列來傳送具有定向性的訊號的方法。如同毫米波通訊,此種波束成形可用於克服高路徑損耗。無線通訊裝備(例如,基地台或終端機(或使用者裝備))可以量值足以使對方(即,接收側)自所接收訊號獲得資訊的傳輸功率來傳送訊號。然而,傳 輸功率的增加可對數個其他無線通訊裝備之間的傳輸造成干擾,且可增加無線通訊裝置(例如,無線通訊裝備)的功率消耗。無線通訊裝備可具有足以將訊號傳送至接收側的目標傳輸功率(target transmission power),且因此,可期望在滿足目標傳輸功率的同時維持因波束成形所得的波束的方向。
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提供用於在採用波束成形的無線通訊中有效地滿足目標傳輸功率的方法及設備。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一種由控制器使用多個天線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所述無線通訊方法包括獲得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波束成形資訊。所述無線通訊方法更包括基於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所述波束成形資訊而自所述多個天線中確定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inactive antenna)。所述無線通訊方法更包括控制提供至所述多個天線的傳輸訊號,使得不經由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來發生傳輸。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控制多個天線的設備。所述設備包括相位控制器,所述相位控制器被配置成產生相位控制訊號,所述相位控制訊號用於控制為在第一方向上傳送波束而經由所述多個天線輸出的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相位。所述設備更包括功率控制器,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成:產生功率控制訊號,所述功率控制訊號用於控制所述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傳輸功率;以及基於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所述相應相位而選擇性地 禁用所述多個天線中的一或多個天線。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備。所述無線通訊裝備包括天線陣列,所述天線陣列包括多個天線。所述無線通訊裝備更包括:多個移相器,被配置成調整經由所述多個天線輸出的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相位;多個功率放大器,被配置成調整所述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傳輸功率。所述無線通訊裝備更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多個移相器;以及控制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使得所述多個天線中的一或多個天線基於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波束成形資訊而被選擇性地禁用。
10:波束
100、100':無線通訊裝備
110、110':資料處理器
120、120':傳送電路
130、130':移位器區塊
140、140':放大器區塊
150、150':天線陣列
160、160':控制器
162:相位控制器
164:功率控制器
170':遮蔽偵測器
200:通訊裝置
210:應用專用積體電路
230: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
250:記憶體
270:主處理器
290:主記憶體
A1、A2、...、An:功率放大器
C_PA:功率控制訊號
C_PS:相位控制訊號
D1:第一方向
DET:遮蔽偵測訊號
E:波束誤差
P1:第一傳輸功率
P2:第二傳輸功率
P3:第三傳輸功率
P4:第四傳輸功率
P81:第一圖案
P82:第二圖案
P83:第三圖案
S1、S2、...、Sn:移相器
S20、S20'、S20"、S22、S24、S26、S40、S40"、S40a、S40b、S40c、S42a、S42b、S42c、S44a、S44a_2、S44a_4、S44b、S44b_2、S44b_4、S44c、S46、S60、S60":操作
TX_IN:傳輸輸入訊號
θ1:第一夾角
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將會更清晰地理解一些示例性實施例,附圖中:圖1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備的方塊圖。
圖2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由圖1所示無線通訊裝備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圖2所示操作S20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4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用於藉由導出集合I來確定不工作天線的圖2所示操作S40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5是示出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波束誤差的計算結果的曲線圖。
圖6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用於根據不工作天線圖案 (pattern of inactive antenna)來確定不工作天線的圖2所示操作S40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7A及圖7B說明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不工作天線圖案及基於所述圖案的波束。
圖8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當各天線輸出具有不同傳輸功率的訊號時圖2所示操作S40的實例的流程圖。
圖9、圖10及圖11說明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中對不工作天線進行確定的實例。
圖12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包括遮蔽偵測器的無線通訊裝備的方塊圖。
圖13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由圖12所示無線通訊裝備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的流程圖。
圖14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通訊裝置的方塊圖。
圖1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備100的方塊圖。無線通訊裝備100可藉由使用包括多個天線的天線陣列150來與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其他無線通訊裝備進行通訊。
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無線通訊裝備100在其中與其他無線通訊裝備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系統可為第5代無線(5th generation wireless,5G)系統、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高級長期演進(LTE-Advanced)系統、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全球行動通訊系 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統、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系統、或另一種任意的無線通訊系統。在下文中,無線通訊系統將被闡述為第5代無線系統及/或長期演進系統,然而一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
無線通訊系統的無線通訊網路可藉由使得可用網路資源能夠被共用來支援各使用者之間的通訊。舉例而言,經由無線通訊網路,可以例如以下等各種多重存取方式來傳送資訊:分碼多重存取(CDMA)、分頻多重存取(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單載波分頻多重存取(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OFDM)分頻多重存取(OFDM-FDMA)、正交分頻多工分時多重存取(OFDM-TDMA)、或正交分頻多工分碼多重存取(OFDM-CDMA)。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無線通訊裝備100可為無線通訊系統中的基地台(base station,BS)或使用者裝備(user equipment,UE)。一般而言,基地台可指代與使用者裝備及/或其他基地台進行通訊的固定站台,且可藉由與使用者裝備及/或其他基地台進行通訊來與使用者裝備及/或其他基地台交換資料及控制 資訊。舉例而言,基地台可被稱為節點B、演進型節點B(evolved-Node B,eNB)、扇區(sector)、站點(site)、基地收發器系統(Base Transceiver System,BTS)、存取點(Access Point,AP)、中繼節點、遠端無線電頭端(Remote Radio Head,RRH)、無線電單元(Radio Unit,RU)、或小型小區(small cell)。在本發明中,基地台或小區可指代分碼多重存取中由基地台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涵蓋的功能或區域、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ide Band CDMA,WCDMA)中的節點B、長期演進中的演進型節點B或扇區(站點),且可包括巨型小區(mega cell)、大型小區(macro cell)、微型小區(micro cell)、微微型小區(picocell)、毫微微型小區(femtocell)、及/或各種涵蓋區域(例如,中繼節點的、遠端無線電頭端的、無線電單元的、或小型小區的涵蓋範圍)。
使用者裝備可位於固定位置處,或可為可攜式的且可表示能夠藉由與基地台進行通訊而自基地台接收資料及/或控制資訊以及向基地台傳送資料及/或控制資訊的各種裝置。舉例而言,使用者裝備可指代終端機裝備、行動台(Mobile Station,MS)、行動終端機(Mobile Terminal,MT)、使用者終端機(User Terminal,UT)、用戶台(Subscriber Station,SS)、無線裝置、或手持式裝置。在下文中,將主要參照使用者裝備來闡述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然而一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此。
參照圖1,無線通訊裝備100可包括資料處理器110、傳送電路120、移位器區塊130、放大器區塊140、天線陣列150、 及控制器160。處理由資料處理器110輸出的傳輸輸入訊號TX_IN並將經處理訊號提供至天線陣列150的傳送電路120、移位器區塊130及放大器區塊140可被稱為傳送器。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控制器160可包含於資料處理器110中,且資料處理器110可被稱為數據機。雖然圖1中未示出,然而無線通訊裝備100可包括用於處理經由天線陣列150接收的訊號的組件,例如,低雜訊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及接收電路,且由接收電路輸出的訊號可被提供至資料處理器110。處理經由天線陣列150接收的訊號並將經處理訊號提供至資料處理器110的組件可被稱為接收器。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無線通訊裝備100可包括包含傳送器及接收器的收發器,且可包括多個收發器。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在本文中闡述的由傳送電路120、移位器區塊130、放大器區塊140、低雜訊放大器、及接收電路中的任一者或全部執行的可由電路系統執行。舉例而言,電路系統可包括應用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資料處理器110可產生包含將被傳送至其他無線通訊裝備的資訊的傳輸輸入訊號TX_IN。舉例而言,資料處理器110可根據無線通訊系統的規定而對包含欲被傳送的資訊的資料執行編碼、調變等。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無線通訊裝備100可包括多個天線陣列,且資料處理器110可藉由針對多輸入多輸出(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執行資料(或數位)預編碼 而將多個傳輸輸入訊號提供至多個傳送電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資料處理器110可包括至少一個核心及儲存由所述核心執行的指令的記憶體。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資料處理器110可包括藉由邏輯合成(logie synthesis)而設計的邏輯電路。
傳送電路120可藉由處理自資料處理器110接收的傳輸輸入訊號TX_IN而將多個訊號提供至移位器區塊130。舉例而言,傳送電路120可不僅包括將基頻訊號移動至射頻(radio frequency,RF)頻帶的混頻器,而且包括濾波器、開關等。
移位器區塊130可包括多個移相器S1、S2、...、及Sn。所述多個移相器S1、S2、...、及Sn中的每一者可根據由控制器160提供的相位控制訊號C_PS來使自傳送電路120接收的訊號的相位移位。移位器區塊13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移相器S1、S2、...、及Sn可由相位控制訊號C_PS控制,以便在朝向對方無線通訊裝備的方向上(即,在第一方向D1上)形成波束10(例如,天線波束或傳輸波束)。舉例而言,可藉由增加指向第一方向D1的整個天線增益或抑制特定主要干擾來形成波束10,且在無線通訊裝備100中對定向性的波束10的此種形成可被稱為波束成形。
放大器區塊140可包括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功率放大器A1、A2、...、及An可分別根據由控制器160提供的功率控制訊號C_PA來放大由移位器區塊130提供的訊號。經由天線陣列150輸出的訊號(例如,波束10)的傳輸功率可由放大器區塊140的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決定。
參照圖1,放大器區塊140可包括分別與天線陣列150的多個天線對應的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可考量製造成本、面積、功率消耗等來加以設計,且因此可具有相對窄的動態範圍,即線性範圍。將期望使無線通訊裝備100以量值足以使對方無線通訊裝備自所接收訊號獲得資訊的傳輸功率來傳送訊號,而傳輸功率可根據對其他無線通訊裝備之間的傳輸的干擾及無線通訊裝備100的功率消耗而受限制。因此,無線通訊裝備100可具有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在本文中亦被稱為「目標傳輸功率」)。如稍後將參照圖3闡述,無線通訊裝備100可根據各種方法來獲得目標傳輸功率。由於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由控制器160(或功率控制器164)控制,因此可達到目標傳輸功率。
天線陣列150可包括多個天線,所述多個天線可分別自放大器區塊140的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接收訊號。參照圖1,由天線陣列150輸出的波束10可在第一方向D1上輸出,且第一方向D1相對於天線陣列150具有第一夾角θ1。天線陣列15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天線可如稍後將參照圖7A闡述而排列成一列,或者可如稍後將參照圖10闡述而以矩陣形式排列於二維(two-dimensional,2D)平面上。在本發明中,天線陣列150在其中輸出波束10的空間可被稱為波束空間(beam space),所述波束空間的起始點是天線陣列150與波束10形成夾角(例如,θ1)的點。當所述多個天線排列成一列時,波束空間可對應於二維平 面,而當所述多個天線排列於二維平面上時,波束空間可對應於三維(three-dimensional,3D)空間。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如稍後將參照圖4闡述,可使用波束空間來計算用於確定不工作天線的波束誤差。
控制器160可包括相位控制器162及功率控制器164。相位控制器162可獲得關於朝向對方無線通訊裝備的方向(即,第一方向D1)的資訊,且可基於第一方向D1而確定經由天線陣列150的所述多個天線輸出的訊號的相位。相位控制器162可基於所確定相位而產生相位控制訊號C_PS,且可將相位控制訊號C_PS提供至移位器區塊130。
功率控制器164可將功率控制訊號C_PA提供至放大器區塊140,以控制傳輸功率。如以上所述,因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的有限動態範圍,在具有高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RR)的訊號(尤其如同正交分頻多工訊號)的情形中,可能難以單獨地控制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的操作點(operating point)以根據目標傳輸功率來控制傳輸功率。如稍後將參照圖式闡述,考量到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的限制,功率控制器164可在維持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10的第一方向D1的同時藉由功率控制訊號C_PA來啟用(activate)或停用(deactivate)(在本文中亦被稱為「禁用(inactivate)」)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中的每一者。因此,可滿足目標傳輸功率,且因傳輸功率與目 標傳輸功率之差的減小,可降低或防止無線通訊裝備100的功率消耗以及對其他傳輸的干擾。
功率控制器164可以相同的功率或不同的功率來控制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中的經啟用功率放大器。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功率控制器164可基於波束成形而產生功率控制訊號C_PA,並且例如,波束10的方向及強度可不僅相依於由移位器區塊130為訊號確定的相位,而且相依於由放大器區塊140為訊號確定的傳輸功率。因此,功率控制器164可基於第一方向D1而控制放大器區塊14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的功率。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控制器160可包括至少一個核心及儲存由所述核心執行的指令的記憶體,且相位控制器162及/或功率控制器164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儲存於記憶體中的軟體區塊。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控制器160可包括藉由邏輯合成而設計的邏輯電路,且相位控制器162及/或功率控制器164的至少一部分可包括作為邏輯電路而實現的硬體區塊。
圖2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詳細而言,圖2說明使用包括多個天線的天線陣列進行的無線通訊方法。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圖2所示無線通訊方法可由圖1所示控制器160或功率控制器164執行,且現在將參照圖1來闡述圖2。
在操作S20中,可獲得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 如稍後將闡述,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可由控制器160用於確定天線陣列150的所述多個天線中的不工作天線。目標傳輸功率可指代足以使經由所述多個天線輸出的訊號由其他無線通訊裝備接收到的傳輸功率,且可以如稍後將參照圖3闡述的各種方式而獲得。波束成形資訊是用於形成指向對方無線通訊裝備的波束的資訊,且例如,可包括關於由移位器區塊13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移相器S1、S2、...、及Sn提供的相移的資訊。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波束成形資訊可包括關於放大器區塊14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的功率的資訊。稍後將參照圖3來闡述對操作S20的說明。
在操作540中,可確定不工作天線。舉例而言,控制器160可基於所獲得的目標傳輸功率及所獲得的波束成形資訊而確定天線陣列150的所述多個天線中的不工作天線。在本說明書中,不工作天線可指代不輸出用於形成波束10的訊號的天線,且工作天線可指代輸出用於形成波束10的訊號的天線。另外,在本說明書中,當天線被啟用時,天線可被稱為工作天線;當天線被停用時,天線可被稱為不工作天線。如以上參照圖1所述,因與所述多個天線分別對應的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的特性,可能不能輕易對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中的每一者的操作點進行控制,且因此,控制器160可藉由基於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而選擇性地禁用所述多個天線中的每一者來達到目標傳輸功率。
當給出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的傳輸功率P1、P2、...、及Pn時,可使用[方程式1]來計算目標傳輸功率「Ptarget」。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15-1
如以上所述,當所述多個天線中的每一者由控制器160啟用或禁用時,傳輸功率P1、P2、...、及Pn的係數「ai」可具有值「1」或「0」。換言之,當「ai=1」時,此意味著第i天線(或具有索引i的天線)已被啟用,且當「ai=0」時,此意味著第i天線已被禁用。因此,確定所述多個天線中的不工作天線可與如在[方程式2]中確定包含不工作天線的索引的集合「I」相似或相同。
[方程式2]I={ia i =0,i=1,2,...,n}
稍後將參照圖4、圖5及圖9來闡述對操作S40的說明。
在操作S60中,可控制所述多個天線,使得不經由不工作天線來發生傳輸。舉例而言,控制器160可控制與不工作天線對應的功率放大器,使得不經由不工作天線來發生傳輸。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控制器160可藉由功率控制訊號C_PA來阻斷被提供至與不工作天線對應的功率放大器的功率,且可將與不工作天線對應的功率放大器的輸出去能。因此,當在操作S40中確定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時,可經由所述多個天線中除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之外的天線(即,經由工作天線)來輸出訊號,且所 輸出訊號可形成波束10。
圖3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S20'的流程圖,操作S20'是對圖2所示操作S20的說明。如以上參照圖2所述,在圖3所示操作S20'中,可獲得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詳細而言,圖3說明獲得目標傳輸功率的實例。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不同於圖3,操作S20'可包括操作S22及S24中的僅一者。現在將參照圖1來闡述圖3。
在操作S22中,可接收關於目標傳輸功率的資訊。換言之,無線通訊裝備100可經由天線陣列150自對方無線通訊裝備接收包含關於目標傳輸功率的資訊的訊號,且可根據所接收資訊來控制傳輸功率。舉例而言,當無線通訊裝備100是使用者裝備(UE)時,作為對方無線通訊裝備的基地台(BS)可將上行鏈路的傳輸功率作為目標傳輸功率資訊提供至無線通訊裝備100。當無線通訊裝備100是基地台時,作為對方無線通訊裝備的使用者裝備可向基地台請求下行鏈路的傳輸功率以恰當地處理經由下行鏈路接收的訊號,且基地台可將請求中的傳輸功率作為目標傳輸功率資訊。
在操作S24中,可根據所接收訊號來計算目標傳輸功率。換言之,無線通訊裝備100可基於經由天線陣列150自對方無線通訊裝備接收的訊號而確定無線頻道的狀態,且可基於所確定狀態而計算目標傳輸功率。舉例而言,當無線通訊裝備100是使用者裝備時,使用者裝備可基於經由下行鏈路接收的訊號的品質而 計算上行鏈路的傳輸功率,且所計算傳輸功率可由使用者裝備用作目標傳輸功率。當無線通訊裝備100是基地台時,作為對方無線通訊裝備的使用者裝備可向基地台請求下行鏈路的傳輸功率,且基地台可基於對應請求的品質而為使用者裝備計算相應目標傳輸功率。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可組合並執行操作S22及S24。舉例而言,無線通訊裝備100可自對方無線通訊裝備接收目標傳輸功率,且評估自對方無線通訊裝備接收的訊號的品質。無線通訊裝備100可不僅基於所接收目標傳輸功率資訊而且基於所接收訊號的品質來計算目標傳輸功率,即將被傳送至對方無線通訊裝備的訊號的傳輸功率。
圖4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S40a的流程圖,操作S40a是對圖2所示操作S40的說明。圖5是示出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波束誤差的計算結果的實例的曲線圖。詳細而言,圖4說明當圖1所示天線陣列15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天線中的各工作天線被控制成輸出具有相似傳輸功率或相同傳輸功率的訊號時圖2所示操作S40的實例。圖5示出與其中包括8個天線的天線陣列中的兩個天線被禁用的所有情形對應的波束誤差的計算結果。現在將參照圖1來闡述圖4及圖5。
參照圖4,在操作S40a中,如以上參照圖2所述,可基於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而確定不工作天線。詳細而言,可藉由計算波束誤差來確定不工作天線。參照圖4,操作S40a可 包括操作S42a及操作S44a,且操作S44a可包括操作S44a_2及操作S44a_4。
在操作S42a中,可確定不工作天線的數目。由於各工作天線被控制成輸出具有相似傳輸功率或相同傳輸功率的訊號,因此可依據目標傳輸功率及工作天線的傳輸功率來計算不工作天線的數目(或工作天線的數目)。當天線陣列150的所述多個天線均為工作天線時,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的所述多個傳輸功率P1、P2、...、及Pn可為相同的,即「Puniform」,如在[方程式3]中。
[方程式3]Puniform=P1=P2...=Pn
可使用[方程式4]來計算不工作天線的數目「m」。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18-2
當在[方程式4]中「m」並非是整數時,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可將「m」四捨五入。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可根據欲傳送資訊的類型、服務的類型及鏈路預算來將「m」上舍入或下舍入。舉例而言,當欲傳送資訊是控制資訊時,可將「m」下舍入以確保充足的傳輸功率。變成整數的「m」的值可與[方程式2]的集合「I」的元素的數目相似或相同。
接下來,在操作S44a中,可基於波束誤差而確定不工作 天線。波束誤差可指代依據兩個波束增益之差而計算的值。首先,在操作S44a_2中,可計算波束誤差。可依據基於波束成形資訊的第一波束增益G1及基於已在操作S42a中被確定出數目的不工作天線的第二波束增益G2來計算波束誤差。如以上參照圖2所述,波束成形資訊可包括關於由移位器區塊130的所述多個移相器S1、S2、...、及Sn提供的相移的資訊。相移可分別被表達為波束成形係數,且當波束成形係數被定義為n維向量「B」時,可如以下[方程式5]中來定義波束增益「G(θ,B)」與夾角「θ」的關係。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19-3
在[方程式5]中,「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19-4
」可為回應向量「D n (θ)」的厄米特轉置(Hermitian transpose),且當天線陣列150的結構是其中各天線之間的間隔為半波長的均勻線性陣列(uniform linear array,ULA)時,可如以下[方程式6]中來表達回應向量「D n (θ)」。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19-5
基於[方程式5]及[方程式6],當自基於波束成形資訊的第一向量「B1」而導出第一波束增益「G1(θ,B1)」且自基於已在操作S42a中被確定出數目的不工作天線的第二向量「B2」而導出第二波束增益「G2(θ,B2)」時,可例如在所述多個天線排列成一列時使用以下[方程式7]來計算第一波束增益G1與第二波束增益G2之間的波束誤差「E」。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20-6
如在[方程式7]中,可藉由在波束空間中對第一波束增益G1與第二波束增益G2之差進行積分來計算波束誤差E。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可藉由在限定空間中對第一波束增益G1與第二波束增益G2之差進行積分來計算波束誤差E。舉例而言,如在以下[方程式8]中,可在被定義為介於第二方向與第三方向之間且包含波束的第一方向D1的範圍的波束空間中(即,在包含第一夾角(θ1)的夾角範圍(φ1至φ2)內)計算波束誤差E。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20-7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可自配置有經量化方向的波束空間導出波束誤差E。舉例而言,可使用以下[方程式9]來計算基於經量化方向「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20-8
」的波束誤差E。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20-9
參照圖5,可依據其中包括8個天線的天線陣列中的兩個天線被停用的28個圖案中的每一者來計算波束誤差E。如圖5中所示,可將具有相似波束誤差或相同波束誤差的不工作天線圖案進行分組。
返回參照圖4,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控制器160可基 於[方程式7]、[方程式8]及/或[方程式9]來計算波束誤差E。舉例而言,控制器160可根據已在操作S42a中被確定出數目的不工作天線的可能圖案而計算多個波束誤差。
在操作S44a_4中,可基於波束誤差而確定不工作天線。當使用[方程式7]、[方程式8]及/或[方程式9]來計算波束誤差E時,確定不工作天線可意味著導出以下[方程式10]的集合「I」。
Figure 107125790-A0305-02-0021-28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控制器160可根據已在操作S42a中被確定出數目的不工作天線的可能圖案而計算多個波束誤差,且可藉由偵測提供所述多個波束誤差中的最低波束誤差的集合「I」來確定不工作天線。稍後將參照圖7A來闡述集合「I」的實例。
圖6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S40b的流程圖,操作S40b是圖2所示操作S40的實例。圖7A及圖7B說明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不工作天線圖案及基於所述圖案的波束。詳細而言,圖6說明操作S40b,操作S40b是當圖1所示天線陣列15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天線中的工作天線被控制成輸出具有相似傳輸功率或相同傳輸功率的訊號時圖2所示操作S40的實例。圖7A說明根據包括8個天線的天線陣列中的不工作天線的數目所得的提供最低波束誤差的天線圖案,且圖7B說明根據不工作天線圖案所得的波束。對圖6的說明與以上參照圖4所給出的說明相同且 在本文中將不再加以重複,並且將參照圖1來闡述圖6、圖7A及圖7B。
參照圖6,在操作S40b中,如以上參照圖2所述,可基於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而確定不工作天線。詳細而言,可藉由參照不工作天線圖案來確定不工作天線。參照圖6,操作S40b可包括操作S42b及操作S44b,且操作S44b可包括操作S44b_2及操作S44b_4。
在操作S42b中,可確定不工作天線的數目。舉例而言,可使用[方程式4]來計算不工作天線的數目「m」。接下來,在操作S44b中,可藉由參照不工作天線圖案來確定不工作天線。
在操作S44b_2中,可參照不工作天線圖案。舉例而言,控制器160可包括儲存關於不工作天線圖案的資訊的記憶體,或者可存取所述記憶體。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不工作天線圖案可為先前基於波束誤差而定義的。舉例而言,如圖7A中所示,提供最低波束誤差的不工作天線圖案可為先前根據不工作天線的數目而定義的。
在操作S44b_4中,可根據與不工作天線的數目對應的圖案來確定不工作天線。控制器160可自各不工作天線圖案中搜尋與在操作S42b中確定的不工作天線數目對應的圖案。舉例而言,當在操作S42b中確定的不工作天線數目是2時,可查找到其中天線索引對(1,2)、(1,8)及(7,8)被禁用的三個圖案,且可選擇三個圖案中提供相似波束誤差或相同波束誤差的一個圖案。舉例而言, 如稍後將參照圖13闡述,控制器160可基於關於所述多個天線的遮蔽資訊而自所述三個圖案中選擇一者。
參照圖7A,具有給定數目個不工作天線的不工作天線圖案可對應於一或多個所定義規則。舉例而言,一些規則可包括將8個天線中的至少一個最外天線確定為不工作天線且自所述至少一個最外天線開始連續地確定不工作天線。換言之,至少一個連續的不工作天線可包括最外天線。根據不工作天線圖案的規則,在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控制器160可藉由對自圖案導出的一或多個規則施加條件而非參照記憶體中所儲存的不工作天線圖案來確定不工作天線。參照圖7B,實驗結果表明:當自作為最外天線的具有索引1的天線至具有索引5的天線的天線被依序禁用時,所形成波束的傳輸功率降低,但所形成波束的方向得以維持。
圖8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S40c的流程圖,操作S40c是圖2所示操作S40的實例。圖9、圖10及圖11說明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其中對不工作天線進行確定的實例。詳細而言,圖8說明當圖1所示天線陣列15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天線被控制成輸出具有不同傳輸功率的訊號時圖2所示操作S40的實例。圖9及圖10說明其中依序對不工作天線進行確定的過程的實例,且圖11說明當兩個天線被禁用時傳輸功率的變化。現在將參照圖1來闡述圖8。
參照圖8,在操作S40c中,如以上參照圖2所述,可基於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而確定不工作天線,且為執行波 束成形,波束成形資訊可不僅包含由移位器區塊130的所述多個移相器S1、S2、...、及Sn提供的相移而且包含由放大器區塊140的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A1、A2、...、及An提供的傳輸功率。現在將參照圖1來闡述圖8至圖11。
參照圖8,在操作S40c中,如以上參照圖2所述,可基於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而確定不工作天線,且可考量不工作天線的位置及目標傳輸功率。舉例而言,控制器160可依序確定不工作天線,直至達成目標傳輸功率為止。參照圖8,操作S40c可包括操作S42c及S44c。
在操作S42c中,可選擇工作天線中包括最外天線在內的至少一個天線。如以上參照圖7A所述,當給出不工作天線的數目時,提供最低波束誤差的不工作天線圖案可包括使最外天線作為不工作天線。因此,儘管不工作天線是依序被確定,然而可選擇剩餘工作天線中包括最外天線在內的至少一個天線來作為不工作天線。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當天線陣列150的所述多個天線排列成一列時,工作天線可包括兩個最外天線。另一方面,當所述多個天線排列於二維平面上時,工作天線可包括位於上側、下側、左側及右側中的每一者上的多個最外天線,如圖10中所示。
控制器160可基於目標傳輸功率而選擇包括最外天線在內的至少一個天線。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控制器160可自多個最外天線中選擇在禁用期間提供與目標傳輸功率最接近的傳輸功率(即,剩餘傳輸功率)的至少一個最外天線。舉例而言,如 稍後將參照圖9闡述,控制器160可自工作天線中選擇在禁用期間提供與目標傳輸功率最接近的傳輸功率的一個最外天線。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控制器160可將最外天線與靠近最外天線的天線的組合考量在內,且提供與目標傳輸功率最接近的傳輸功率的天線可被選擇。舉例而言,當自如圖7A中所示排列成一列的8個天線選擇不工作天線時,表示不僅包括第一天線及第八天線(即首先是最外天線)而且包括兩個不工作天線的圖案的不工作天線對(1,2)、(1,8)及(7,8)均可被考量,且因此,控制器160可基於3個圖案中提供與目標傳輸功率最接近的傳輸功率的圖案而選擇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
在操作S44c中,可將剩餘傳輸功率與目標傳輸功率進行比較。剩餘傳輸功率可指代當在操作S42c中反覆地被確定為不工作天線的天線被禁用時基於工作天線的傳輸功率。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可判斷剩餘傳輸功率與目標傳輸功率之差是否處於所確定差之內。當剩餘傳輸功率與目標傳輸功率之差處於所確定差之內時,可終止操作S40c。否則,可執行操作S42c。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可判斷剩餘傳輸功率是否等於或大於目標傳輸功率。當剩餘傳輸功率等於或大於目標傳輸功率時,可執行操作S42c。否則,可終止操作S40c。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當在操作S44c中確定剩餘傳輸功率低於目標傳輸功率時,在終止操作S40c之前,可將在操作S42c中所選擇的所述至少一個天線再次確定為工作天線,使得傳輸功率被維持為等於或大於目標傳輸功率。
參照圖9,在包括排列成一列的8個天線的天線陣列中,可考量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來依序確定不工作天線。如圖9中所示,可自是最外天線的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中選擇在禁用期間提供與目標傳輸功率更接近的傳輸功率的第一天線。接下來,可自是剩餘工作天線的第二天線至第八天線中選擇是最外天線的第二天線。類似地,可依序選擇第八天線、第三天線及第七天線。
參照圖10,天線陣列可包括排列於二維平面上的多個天線,且所述多個天線中的最外天線可包括排列成一列的天線。舉例而言,如圖10中所示,在沿著X軸線及Y軸線排列的多個天線中,可選擇平行於Y軸線方向排列的一系列天線作為不工作天線,如在第一圖案P81中。接下來,基於目標傳輸功率,可選擇平行於Y軸線方向排列的一系列天線作為不工作天線,如在第二圖案P82中,或者,可選擇平行於X軸線方向排列的一系列天線作為不工作天線,如在第三圖案P83中。
參照圖11,在圖8所示操作S40c中,可藉由考量天線的位置(即,天線的索引)及目標傳輸功率來減小或消除傳輸功率與目標傳輸功率之差。如在圖11所示第一情形中,當第一天線至第四天線可具有第一傳輸功率P1至第四傳輸功率P4且第一傳輸功率P1至第四傳輸功率P4之和大於目標傳輸功率Ptarget時,可禁用至少一個天線。舉例而言,如在圖11所示第二情形中,當在對不工作天線的確定期間僅考量天線的位置時,可將第一天線及第二天線確定為不工作天線,並且基於此確定所得的傳輸功率是作為 工作天線的第三天線及第四天線的第三傳輸功率P3及第四傳輸功率P4之和且因此與目標傳輸功率Ptarget之差可為相對大的。另一方面,如在圖11所示第三情形中,當在對不工作天線的確定期間考量天線的位置及目標傳輸功率Ptarget時,可將第一天線及第四天線確定為不工作天線,並且基於此確定所得的傳輸功率是作為工作天線的第二天線及第三天線的第二傳輸功率P2及第三傳輸功率P3之和且因此可近似於目標傳輸功率Ptarget。換言之,如以上參照圖9所述,在圖11所示第一情形中,可自是最外天線的第一天線及第四天線中選擇具有第一傳輸功率P1的第一天線來作為不工作天線,以在禁用期間提供與目標傳輸功率Ptarget更接近的剩餘傳輸功率,且然後,可自是最外天線的第二天線及第四天線中選擇具有第四傳輸功率P4的第四天線來作為不工作天線,以在禁用期間提供與目標傳輸功率Ptarget更接近的剩餘傳輸功率。
圖12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裝備100'的方塊圖。圖13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由無線通訊裝備100'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的流程圖。與圖1所示無線通訊裝備100相似,無線通訊裝備100'可包括資料處理器110'、傳送電路120'、移位器區塊130'、放大器區塊140'、天線陣列150'、及控制器160'。無線通訊裝備100'可更包括遮蔽偵測器170'。對圖12及圖13的說明與以上參照圖1及圖2所給出的說明相同且在本文中將不再加以重複。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在本文中被闡述為由遮蔽偵測器170'執行的操作可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所述至少一個處理 器執行包含與所述操作對應的指令的程式碼。指令可儲存於記憶體中。在本發明中使用的用語「處理器」可例如指代具有電路系統的由硬體實作的資料處理裝置(hardware-implemented data processing device),所述電路系統在實體上被結構化成執行所需操作,例如,包括被表示為在程式中所包含的碼及/或指令的操作。在至少一些示例性實施例中,以上所提及的由硬體實作的資料處理裝置可包括但不限於:微處理器、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處理器核心、多核心處理器、多處理器、應用專用積體電路(ASIC)、及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可不僅基於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而且基於遮蔽資訊來選擇性地禁用天線陣列150'的多個天線中的每一者。換言之,為達到目標傳輸功率,在所述多個天線中禁用其中已發生遮蔽的天線較禁用其中未發生遮蔽的天線可為更有利的。在無線通訊裝備100'中,天線陣列150'的所述多個天線可暴露於無線通訊裝備100'的外部,或者可鄰近無線通訊裝備100'的外表面而排列,且由天線輸出的訊號可因遮蔽而減弱或被阻止。對天線的遮蔽可因各種原因而發生。舉例而言,對天線的遮蔽可因在無線通訊裝備100'外部靠近天線陣列150'的外部物體(例如人體或導電材料)而發生。
遮蔽偵測器170'可偵測在天線陣列150'中所包括的所述多個天線中的每一者中產生的遮蔽。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遮蔽偵測器170'可經由所述多個天線而輸出測試訊號,且可基於根 據所述輸出所得的回應特性而偵測遮蔽。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遮蔽偵測器170'可藉由量測無線通訊裝備100'的外表面上的阻抗來偵測遮蔽。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遮蔽偵測器170'可藉由偵測無線通訊裝備100'的外表面的狀態(例如,外表面的壓力及溫度)來偵測遮蔽。遮蔽偵測器170'可基於所偵測遮蔽而產生包含遮蔽資訊的遮蔽偵測訊號DET,且可將遮蔽偵測訊號DET提供至控制器160'。控制器160'可不僅基於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而且基於自遮蔽偵測器170'接收的遮蔽偵測訊號DET中所包含的遮蔽資訊來產生功率控制訊號C_PA。
參照圖13,與圖2所示操作S20相似,在操作S20"中,可獲得目標傳輸功率及波束成形資訊,且可更獲得遮蔽資訊。在操作S40"中,可確定不工作天線。在操作S60"中,可控制多個天線,使得不經由不工作天線來發生傳輸。參照圖13,操作S20"可包括操作S26,且操作S40"可包括操作S46。
在操作S26中,可獲得所述多個天線的遮蔽資訊。舉例而言,如以上參照圖12所述,遮蔽偵測器170'可藉由偵測在天線陣列150'的所述多個天線中產生的遮蔽來產生包含遮蔽資訊的遮蔽偵測訊號DET,且控制器160'可藉由接收遮蔽偵測訊號DET來獲得遮蔽資訊。
在操作S46中,可將被偵測到遮蔽的天線(blockage-detected antenna)確定為不工作天線。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如以上參照圖4所述,控制器160'可計算波束誤差, 且可將在禁用期間提供相似波束誤差或相同波束誤差的多個天線中被偵測到遮蔽的天線確定為不工作天線。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如以上參照圖6所述,控制器160'可參照不工作天線圖案,且可自提供相似波束誤差或相同波束誤差的多個圖案中選擇包括被偵測到遮蔽的天線的圖案作為不工作天線。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如以上參照圖8所述,控制器160'可依序選擇不工作天線,且可自在禁用期間提供與目標傳輸功率相似或相同的傳輸功率的最外天線中選擇被偵測到遮蔽的天線作為不工作天線。因此,可達到目標傳輸功率,且可減少或防止遮蔽對波束成形的影響。
圖14是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通訊裝置200的方塊圖。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通訊裝置200可包含於圖1所示無線通訊裝備100中,且可執行圖1所示控制器160的操作。
如圖14中所示,通訊裝置200可包括應用專用積體電路(ASIC)210、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Application Specific Instruction set Processor,ASIP)230、記憶體250、主處理器270、及主記憶體290。應用專用積體電路210、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230及主處理器270中的至少兩者可彼此進行通訊。應用專用積體電路210、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230、記憶體250、主處理器270、及主記憶體290中的至少兩者可嵌入至一個晶片中。
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230可為針對應用而定製的積體電路。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230可僅支援某一應用的指令集,且可執行指令集中所包含的指令。記憶體250可與應用專用指令 集處理器230進行通訊,且可作為非暫時性儲存器來儲存由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230執行的指令。舉例而言,作為非限制性實例,記憶體250可包括由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230存取的任意類型的記憶體,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磁帶、磁碟、光碟、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及其組合。
主處理器270可執行指令,且因此可控制通訊裝置200。舉例而言,主處理器270可控制應用專用積體電路210及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230,且可處理經由無線通訊網路接收的資料或送往通訊裝置200的使用者輸入。主記憶體290可與主處理器270進行通訊,且可作為非暫時性儲存器來儲存由主處理器270執行的指令。舉例而言,作為非限制性實例,主記憶體290可包括由主處理器270存取的任意類型的記憶體,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唯讀記憶體、磁帶、磁碟、光碟、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及其組合。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上述無線通訊方法可由圖14所示通訊裝置200中所包括的組件中的至少一者執行。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無線通訊方法的操作及圖1所示控制器160(或功率控制器164)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可作為儲存於記憶體250中的指令來實現。因此,應用專用指令集處理器230可藉由執行記憶體250中所儲存的指令來執行無線通訊方法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圖1所示控制器160(或功率控制器164)的操作中的至少一些。 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無線通訊方法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圖1所示控制器160(或功率控制器164)的操作中的至少一些可由藉由邏輯合成而設計的硬體區塊來執行,且所述硬體區塊可包含於應用專用積體電路210中。根據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無線通訊方法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圖1所示控制器160(或功率控制器164)的操作中的至少一些可作為儲存於主記憶體290中的指令來實現,且主處理器270可藉由執行主記憶體290中所儲存的指令來執行無線通訊方法的操作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圖1所示控制器160(或功率控制器164)的操作中的至少一些。
儘管已具體示出並參照性地闡述了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此項技術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在不背離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精神及範圍的條件下,可在形式及細節上對所述實施例作出各種改變。
10:波束
100:無線通訊裝備
110:資料處理器
120:傳送電路
130:移位器區塊
140:放大器區塊
150:天線陣列
160:控制器
162:相位控制器
164:功率控制器
A1、A2、...、An:功率放大器
C_PA:功率控制訊號
C_PS:相位控制訊號
D1:第一方向
S1、S2、...、Sn:移相器
TX_IN:傳輸輸入訊號
θ1:第一夾角

Claims (25)

  1. 一種由控制器使用多個天線執行的無線通訊方法,所述無線通訊方法包括:獲得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波束成形資訊;基於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所述波束成形資訊而自所述多個天線中確定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以及控制提供至所述多個天線的傳輸訊號,使得不經由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來發生傳輸,其中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表示經由所述多個天線的輸出訊號需要的傳輸功率。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獲得包括基於經由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接收的訊號而計算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波束成形資訊包含為在第一方向上傳送波束而欲經由所述多個天線中的對應天線輸出的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相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更包括:控制所述多個天線中的多個工作天線中的每一者,以輸出具有第一傳輸功率的相應傳輸訊號,其中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包括基於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所述第一傳輸功率而確定不工作天線數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確定 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更包括:依據第一波束增益及第二波束增益來計算波束誤差,所述第一波束增益是基於所述波束成形資訊,且所述第二波束增益是基於所述不工作天線的數目;以及基於所述波束誤差而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波束成形資訊更包含欲用於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傳送所述波束的所述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傳輸功率。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包括根據所定義規則及所述多個傳輸信號的所述相應傳輸功率來依序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且所述所定義規則規定所述多個天線中的多個工作天線中的至少一個最外天線被禁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包括:將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確定成包括所述多個工作天線中的多個最外天線中的特定最外天線,使得當所述特定最外天線不工作時的剩餘傳輸功率與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最接近;以及基於所述剩餘傳輸功率及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而判斷是否終止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計算 所述波束誤差包括在波束空間中對所述第一波束增益與所述第二波束增益之差進行積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波束空間配置有經量化方向,且所述波束誤差是所述第一波束增益與所述第二波束增益之差的和,所述差分別對應於所述經量化方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波束空間被定義為介於第二方向與第三方向之間且包含所述第一方向的範圍。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更包括:參照根據所述不工作天線數目而定義的一或多個不工作天線圖案;以及基於所述一或多個不工作天線圖案而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一或多個不工作天線圖案中的每一者將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個最外天線定義為不工作的。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一或多個不工作天線圖案包括將相對於所述至少一個最外天線而排列為第二最外天線的至少一個天線定義為不工作的圖案。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更包括: 獲得所述多個天線的遮蔽資訊,其中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包括更基於所述遮蔽資訊而確定所述至少一個不工作天線。
  16. 一種用於控制多個天線的設備,所述設備包括:相位控制器,被配置成產生相位控制訊號,所述相位控制訊號用於控制為在第一方向上傳送波束而經由所述多個天線輸出的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相位;以及功率控制器,被配置成產生功率控制訊號,所述功率控制訊號用於控制所述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傳輸功率,以及基於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所述相應相位而選擇性地禁用所述多個天線中的一或多個天線,其中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表示經由所述多個天線的輸出訊號需要的傳輸功率。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成:將所述相應傳輸功率中的每一者控制成等於第一傳輸功率,以及基於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所述第一傳輸功率而確定欲被選擇性地禁用的所述一或多個天線的數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成: 依據第一波束增益及第二波束增益來計算波束誤差,所述第一波束增益是基於所述相應相位,且所述第二波束增益是基於欲被選擇性地禁用的所述一或多個天線的所述數目,以及基於所述波束誤差而選擇性地禁用所述一或多個天線。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成:參照根據欲被選擇性地禁用的所述一或多個天線的所述數目而定義的一或多個不工作天線圖案,以及基於所述一或多個不工作天線圖案而選擇性地禁用所述一或多個天線。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成基於所述第一方向而產生所述功率控制訊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設備,其中所述功率控制器被配置成藉由根據所定義規則及所述相應傳輸功率而依序禁用所述一或多個天線來選擇性地禁用所述一或多個天線,且所述所定義規則規定所述多個天線中的多個工作天線中的至少一個最外天線被禁用。
  22. 一種無線通訊裝備,包括:天線陣列,包括多個天線;多個移相器,被配置成調整經由所述多個天線輸出的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相位; 多個功率放大器,被配置成調整所述多個傳輸訊號的相應傳輸功率;以及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多個移相器,以及控制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使得所述多個天線中的一或多個天線基於目標傳輸功率位準及波束成形資訊而被選擇性地禁用,其中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表示經由所述多個天線的輸出訊號需要的傳輸功率。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經由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接收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或者基於經由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接收的訊號而計算所述目標傳輸功率位準。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備,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為在第一方向上傳送波束而確定所述多個傳輸訊號的所述相應相位,以及根據所確定的所述相應相位來控制所述多個移相器。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無線通訊裝備,更包括: 遮蔽偵測器,被配置成藉由偵測對所述多個天線中的至少一者的遮蔽來產生遮蔽偵測訊號,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控制所述多個功率放大器,使得所述一或多個天線更基於所述遮蔽偵測訊號而被選擇性地禁用。
TW107125790A 2017-07-26 2018-07-25 無線通訊方法、用於控制天線的設備和無線通訊裝備 TWI772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94964 2017-07-26
KR20170094964 2017-07-26
??10-2017-0094964 2017-07-26
KR10-2018-0017061 2018-02-12
??10-2018-0017061 2018-02-12
KR1020180017061A KR102482875B1 (ko) 2017-07-26 2018-02-12 안테나 어레이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773A TW201911773A (zh) 2019-03-16
TWI772471B true TWI772471B (zh) 2022-08-01

Family

ID=65365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5790A TWI772471B (zh) 2017-07-26 2018-07-25 無線通訊方法、用於控制天線的設備和無線通訊裝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82875B1 (zh)
TW (1) TWI7724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0632B (zh) 2018-09-10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天线半功率角的方法和装置
CN114451060A (zh) 2019-09-25 2022-05-0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免授权频带中执行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230269777A1 (en) * 2019-09-25 2023-08-2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on basis of random-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in unlicensed band, and device therefor
CN114531969A (zh) 2019-09-25 2022-05-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用于在免授权频带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21060913A1 (ko) * 2019-09-25 2021-04-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면허 대역에서 단말이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530911A (ja) * 2005-02-10 2008-08-07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アンテナパターンを用いてデータを変調/復調する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20090046802A1 (en) * 2003-09-23 2009-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processing with selection diversity
TWI455500B (zh) * 2011-01-07 2014-10-01 Apple Inc 調整射頻電路以緩和干擾效應之方法
US9178277B1 (en) * 2012-02-01 2015-11-03 Impinj, Inc. Synthesized-beam RFID reader system with gain compensation and unactivated antenna element coupling suppression
US20150349870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ynamic Antenna Switching
US20160233580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the gain of a millimeter wave phased arra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6802A1 (en) * 2003-09-23 2009-02-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eceiver processing with selection diversity
JP2008530911A (ja) * 2005-02-10 2008-08-07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アンテナパターンを用いてデータを変調/復調する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TWI455500B (zh) * 2011-01-07 2014-10-01 Apple Inc 調整射頻電路以緩和干擾效應之方法
US9178277B1 (en) * 2012-02-01 2015-11-03 Impinj, Inc. Synthesized-beam RFID reader system with gain compensation and unactivated antenna element coupling suppression
US20150349870A1 (en) * 2014-05-30 2015-12-03 Apple Inc. Dynamic Antenna Switching
US20160233580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the gain of a millimeter wave phased array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12092A (ko) 2019-02-08
TW201911773A (zh) 2019-03-16
KR102482875B1 (ko)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2471B (zh) 無線通訊方法、用於控制天線的設備和無線通訊裝備
US20190393948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9706415B2 (en) Method for RF management, frequency reuse and increasing overall system capacity using network-device-to-network-device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tandard beamforming techniques
WO2017059892A1 (en) Techniques to reduce radiated power for mimo wireless systems
CN109309520B (zh) 使用天线阵列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1133855B2 (en) Uplink beam management
KR20130094343A (ko) 부분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다층 빔포밍
US20160380682A1 (en) Requirement Levels in Advanced Antenna System
WO20190199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BEAMS USING A PHASE CONTROL NETWORK ANTENNA
KR20160000222A (ko) 다운링크 mu-mimo을 위한 반복적 간섭 정렬 방법 및 장치
TWI825180B (zh) 用於在無線設備中促進波束成形通訊的設備和方法
Shen et al. Optimizing the focusing performance of non-ideal cell-free mMIMO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for indoor scenario
JP7422738B2 (ja) 偏波情報共有のための方法
US20220140885A1 (en) Reshaping Beams of a Beam Pattern
CN109792303B (zh) 确定来自多个天线的总辐射功率的方法和无线电网络节点
TW202231005A (zh) 通訊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JP7352648B2 (ja) ビーム選択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KR20220078434A (ko) 빔포밍을 수행하는 통신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EP3847762B1 (en) Port to antenna mapping design in virtualized active antenna system (aas)
EP4032351A1 (en) Transmission beam selection
US1045454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using multiple radio units
WO2018113515A1 (en)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ntenna distribution
US11095347B1 (en) Transmission of a two-port reference signal
US20160277086A1 (en) Method for dual mode beamforming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2024010652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ownlink out-of-ban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