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968B - 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8968B
TWI768968B TW110122005A TW110122005A TWI768968B TW I768968 B TWI768968 B TW I768968B TW 110122005 A TW110122005 A TW 110122005A TW 110122005 A TW110122005 A TW 110122005A TW I768968 B TWI768968 B TW I7689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stination
node
nodes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1138A (zh
Inventor
余永暉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22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8968B/zh
Priority to US17/524,931 priority patent/US1173421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9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11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113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6Multipoint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一種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匯流排互聯系統包括至少一主控節點、多個目的地節點以及耦接於主控節點和目的地節點之間的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這些目的地節點包含多個從屬節點,匯流排互聯系統會分配給每一目的地節點一識別符號,並且在主控節點所經過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發送到從屬節點的資料上加入一目的地識別符號。當第一階交換器節點收到資料時,第一階交換器節點則根據資料的酬載,更新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並且當這些目的地節點的其中之一收到資料時,該目的地節點則根據檢查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是否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識別符號,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Description

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本發明涉及偵測錯誤路由,特別涉及一種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匯流排互聯系統包括至少一主控(Master)節點、多個從屬(Slave)節點以及耦接於主控節點和從屬節點之間的至少一交換器節點。主控節點將經過交換器節點發送資料到指定的從屬節點,但交換器節點會因邏輯單元/暫存器的暫態故障(Transient Fault)、溫度/電壓變異或者元件老化等因素而把資料誤發送到不正確目的地節點,因此匯流排互聯系統亟需一種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目前常見的方法是採取硬體冗餘(Hardware Redundancy)來將電路複製成多份,並且根據比較這多份電路的輸出結果是否不同,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針對交換器節點把資料發送到不正確目的地節點的錯誤行為,硬體冗餘方法可以只複製會造成這種錯誤行為的電路模組,例如交換器節點內的地址解碼器(Address Decoder)或通道解多工器(Channel Demultiplexer)等,但額外增加的硬體成本仍然較高。另外,其他常見的方法還有通過冗餘傳輸(Redundant Transmission)可在不複製硬體的情況下,將資料重複發送以偵測是否發生錯誤路由。然而,即使冗餘傳輸不像硬體冗餘會造成顯著的額外硬體成本,但卻會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費和效能損失。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匯流排互聯系統,包括至少一主控節點、多個目的地節點以及耦接於主控節點和目的地節點之間的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這些目的地節點包含多個從屬節點,匯流排互聯系統會分配給每一目的地節點一識別符號,並且在主控節點所經過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發送到從屬節點的資料上加入一目的地識別符號。當第一階交換器節點收到資料時,第一階交換器節點則根據資料的酬載,更新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並且當這些目的地節點的其中之一收到資料時,該目的地節點則根據檢查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是否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識別符號,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另外,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適用於包括至少一主控節點、多個目的地節點以及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的匯流排互聯系統。這些目的地節點包含多個從屬節點,且方法包括如下步驟。首先,分配給每一目的地節點一識別符號,並且在主控節點所經過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發送到從屬節點的資料上加入一目的地識別符號。接著,當第一階交換器節點收到資料時,第一階交換器節點則根據資料的酬載,更新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並且當這些目的地節點的其中之一收到資料時,該目的地節點則根據檢查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是否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識別符號,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於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提供的內容瞭解本發明的優點與效果。本發明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發明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提供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應當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含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請同時參閱圖1和圖2,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的步驟流程圖,圖2則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匯流排互聯系統使用圖1的方法的第一示意圖。如前所述,匯流排互聯系統可包括至少一主控節點、多個從屬節點以及耦接於主控節點和從屬節點之間的至少一交換器節點,但為了方便以下說明,圖2的匯流排互聯系統1僅以包括一個主控節點、四個從屬節點以及二個交換器節點為例。另外,由於圖2的主控節點M20除了可經過交換器節點D20直接發送資料到從屬節點S20外,還可先經過交換器節點D20發送資料到交換器節點D21,並且再經過交換器節點D21發送資料到從屬節點S21~S23,因此匯流排互聯系統1可將交換器節點D20和D21分別定義為第一階交換器節點和第二階交換器節點,並且將交換器節點D21和從屬節點S20~S23都定義為目的地節點,但本發明不限制匯流排互聯系統1的具體實現方式。總而言之,匯流排互聯系統1包括至少一主控節點、多個目的地節點以及耦接於主控節點和目的地節點之間的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且這些目的地節點包含多個從屬節點。
如圖2所示,匯流排互聯系統1會分配給每一目的地節點一識別符號ID,例如從屬節點S20可被分配到為數字1的識別符號ID,交換器節點D21可被分配到為數字2的識別符號ID,且從屬節點S21可被分配到為數字3的識別符號ID,以此類推,從屬節點S23可被分配到為數字5的識別符號ID,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另外,匯流排互聯系統1會在主控節點M20所經過交換器節點D20(即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發送到從屬節點S20~S23的資料上加入一目的地識別符號DID,其中圖2則示意了可將目的地識別符號DID加入到資料的酬載P之前,但本發明亦不以此為限制。總而言之,匯流排互聯系統1是會在資料符合標準匯流排協定的傳輸格式外加入前所未見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而且主控節點M20更可以是將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設置為一初始符號(例如數字0)。接著,由於酬載P中已包含資料要送往的節點地址,因此當交換器節點D20收到資料時,交換器節點D20則根據資料的酬載P,更新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並且當這些目的地節點的其中之一收到資料時,該目的地節點則根據檢查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是否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識別符號ID,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若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不等於該目的地節點的識別符號ID,則判斷發生錯誤路由。需說明的是,由於酬載P中所包含的節點地址則是經過地址編碼器編碼過的形式,而且交換器節點D20除了可將資料發送到從屬節點S20外,還可將資料發送到交換器節點D21(即第二階交換器節點),因此當交換器節點D20收到資料時,交換器節點D20是會經過地址解碼器來解碼酬載P中所包含的節點地址,以決定發送資料到從屬節點S20或交換器節點D21,同時將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更新成從屬節點S20或交換器節點D21的識別符號ID。接著,當從屬節點S20或交換器節點D21收到資料時,從屬節點S20或交換器節點D21就可根據檢查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是否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識別符號ID,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若交換器節點D21收到資料並判斷沒發生錯誤路由(即這時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等於交換器節點D21的識別符號ID),交換器節點D21就會再經過地址解碼器來解碼酬載P中所包含的節點地址,以決定發送資料到從屬節點S21~S23的其中一個,同時將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更新成該從屬節點的識別符號ID,也就是說再根據資料的酬載P,更新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相反地,以圖2為例,若交換器節點D21收到資料並判斷發生錯誤路由(即這時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不等於交換器節點D21的識別符號ID),交換器節點D21則將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設置為一錯誤符號(例如字元err),並且再將資料發送到從屬節點S21~S23的任意一個,因此無論從屬節點S21~S23的哪一個收到資料都必然會因檢查出目的地識別符號DID不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識別符號ID而判斷發生錯誤路由。另外,當作為最末端節點的從屬節點判斷發生錯誤路由時,該從屬節點就可發出偵測到錯誤的信號(圖2未繪示)以通知匯流排互聯系統1,或者進入特定的保護模式來做錯誤恢復(Error Recovery)等處理。總而言之,本發明不限制從屬節點在判斷發生錯誤路由後的處置工作,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依據實際需求或應用來進行設計。
由此可見,相較於現有技術,本發明除了可不用複製整個電路外,還可不用將資料重複發送,而是相當於設計了冗餘資料,以提供目的地節點來偵測出錯誤路由,因此本發明不會造成顯著的額外硬體成本和不必要的能量浪費及效能損失,同時提高了可靠度和容錯能力。另外,針對交換器節點所因其內地址解碼器和通道解多工器等的故障而造成把資料發送到不正確目的地節點的錯誤行為,本發明也可透過此機制偵測出來。於是整體而言,如圖1所示,在步驟S110中,匯流排互聯系統1會分配給每一目的地節點一識別符號ID,並且在主控節點所經過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發送到從屬節點的資料上加入一目的地識別符號DID。接著,在步驟S120中,當第一階交換器節點收到資料時,第一階交換器節點則根據資料的酬載P,更新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並且在步驟S130中,當這些目的地節點的其中之一收到資料時,該目的地節點則根據檢查資料的目的地識別符號DID是否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識別符號ID,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另一方面,目的地識別符號DID需要能夠辨別出不同的目的地節點,所以分配識別符號ID給每一目的地節點的最簡單方式就是使用唯一的識別碼(Unique Identifier)。例如請參閱圖3,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匯流排互聯系統1使用圖1的方法的第二示意圖。以圖3為例,匯流排互聯系統1則改以包括四個主控節點、六個從屬節點以及六個交換器節點。應當理解的是,交換器節點D40~D43就都可被定義為第一階交換器節點,且交換器節點D44~D45則都被定義為第二階交換器節點。另外,從屬節點S40~S45和交換器節點D44~D45都被定義為目的地節點,因此若使用唯一的識別碼,圖3的匯流排互聯系統1就需要8個不同的識別符號ID,例如數字1~8,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制。然而,實際的匯流排互聯會因特定目的而產生不同的架構和拓撲關係,所以節點和節點之間的連線會像是樹狀網路,並且因為是稀疏連接,所以各節點不一定會和非自身以外的所有節點連接。若某一目的地節點僅考慮和自身連接的目的地節點就可分出多個目的地節點群,並且只要在其來源和終點間表示出唯一性,匯流排互聯系統1就可重複使用相同的識別符號ID,從而需要的識別符號總數則減少,同時也節省了設置目的地識別符號DID所需要的位元數量。
實務上,匯流排互聯系統1將能夠根據圖著色問題來快速找出可使用的最少識別符號ID,或者是說來決定出哪些目的地節點可重複使用相同的識別符號ID。如圖4所示,為了方便以下說明,本實施例先將圖3的交換器節點D44~D45和從屬節點S40~S45更分別標記為目的地節點C0~C7,並且將這些目的地節點C0~C7都視為一個無向圖G上的頂點(Vertex)。接著,若某兩個目的地節點有相同的來源節點,則代表這兩個目的地節點在無向圖G上有邊(Edge)。例如,因為目的地節點C0和目的地節點C7的來源節點都是交換器節點D42,所以目的地節點C0和目的地節點C7在無向圖G上會有邊,也就是說目的地節點C0和目的地節點C7在無向圖G上相連接。應當理解的是,圖著色問題就是會將兩個相鄰的頂點著上不同的顏色,以把這些頂點分為K個顏色組,因此圖4的實施例會用到四種顏色,這時候的一種顏色就能代表一個識別符號ID。然而,為了在黑白圖式中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圖4則用了不同的線條背景表示不同的顏色。總而言之,若某兩個目的地節點有相同的來源節點,則必須用不同的識別符號ID。反之可重複使用相同的識別符號ID,因此圖5的匯流排互聯系統1則改為只需要用四個不同的識別符號ID,例如數字1~4,以分配給從屬節點S40~S45和交換器節點D44~D45,達到也節省了設置目的地識別符號DID所需要的位元數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是會在資料符合標準匯流排協定的傳輸格式外加入目的地識別符號,即相當於設計了冗餘資料,以提供目的地節點來偵測出錯誤路由,因此除了不會像硬體冗餘造成顯著的額外硬體成本外,還不會像冗餘傳輸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費和效能損失,同時提高了可靠度和容錯能力。另外,本發明實施例的匯流排互聯系統更能夠根據圖著色問題來決定出哪些目的地節點可重複使用相同的識別符號,以減少所需的識別符號總數,同時也節省了設置目的地識別符號所需要的位元數量。
以上所提供的內容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S110~S130:流程步驟 1:匯流排互聯系統 M20,M40~M43:主控節點 D20~D21,D40~D45:交換器節點 S20~S23,S40~S45:從屬節點 ID:識別符號 DID:目的地識別符號 P:酬載 C0~C7:目的地節點 G:無向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的步驟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匯流排互聯系統使用圖1的方法的第一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匯流排互聯系統使用圖1的方法的第二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匯流排互聯系統根據圖著色問題(Graph Coloring Problem,GCP)來決定出哪些目的地節點可重複使用相同的識別符號的示意圖。
圖5是圖3的匯流排互聯系統經過圖著色問題來分配識別符號的示意圖。
S110~S130:流程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匯流排互聯系統,包括: 至少一主控節點; 多個目的地節點;以及 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耦接於該至少一主控節點和該些目的地節點之間,且該些目的地節點包含多個從屬節點; 其中該匯流排互聯系統會分配給每一該些目的地節點一識別符號,並且在該至少一主控節點所經過該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發送到該些從屬節點的資料上加入一目的地識別符號;以及 當該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收到該資料時,該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則根據該資料的酬載,更新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並且當該些目的地節點的其中之一收到該資料時,該目的地節點則根據檢查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是否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該識別符號,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匯流排互聯系統,其中該至少一主控節點更將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設置為一初始符號。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匯流排互聯系統,其中若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不等於收到該資料的該目的地節點的該識別符號,則判斷發生該錯誤路由。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匯流排互聯系統,其中該些目的地節點更包含至少一第二階交換器節點,該至少一第二階交換器節點耦接於該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和該些從屬節點之間,該至少一第二階交換器節點能夠接收該至少一主控節點所經過該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發送的該資料,並且將該資料發送到該些從屬節點的其中之一。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匯流排互聯系統,其中若該至少一第二階交換器節點收到該資料並判斷沒發生該錯誤路由時,該至少一第二階交換器節點則再根據該資料的該酬載,更新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匯流排互聯系統,其中若該至少一第二階交換器節點收到該資料並判斷發生該錯誤路由時,該至少一第二階交換器節點則將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設置為一錯誤符號,並且再將該資料發送到該些從屬節點的任意一個。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匯流排互聯系統,其中該匯流排互聯系統更根據一圖著色問題來決定出該些目的地節點的哪些能夠重複使用相同的該識別符號。
  8. 一種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適用於一匯流排互聯系統,該匯流排互聯系統包括至少一主控節點、多個目的地節點以及耦接於該至少一主控節點和該些目的地節點之間的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該些目的地節點包含多個從屬節點,且該方法包括: 分配給每一該些目的地節點一識別符號,並且在該至少一主控節點所經過該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發送到該些從屬節點的資料上加入一目的地識別符號;以及 當該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收到該資料時,該至少一第一階交換器節點則根據該資料的酬載,更新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並且當該些目的地節點的其中之一收到該資料時,該目的地節點則根據檢查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是否等於其被分配到的該識別符號,以判斷是否發生錯誤路由。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至少一主控節點更將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設置為一初始符號。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該資料的該目的地識別符號不等於收到該資料的該目的地節點的該識別符號,則判斷發生該錯誤路由。
TW110122005A 2021-06-17 2021-06-17 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TWI7689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2005A TWI768968B (zh) 2021-06-17 2021-06-17 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US17/524,931 US11734212B2 (en) 2021-06-17 2021-11-12 Bus interconn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bad routing by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22005A TWI768968B (zh) 2021-06-17 2021-06-17 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8968B true TWI768968B (zh) 2022-06-21
TW202301138A TW202301138A (zh) 2023-01-01

Family

ID=8310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005A TWI768968B (zh) 2021-06-17 2021-06-17 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4212B2 (zh)
TW (1) TWI7689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6530B (zh) * 2023-05-25 2023-08-18 合肥健天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博世can2.0协议的降低传输帧错误漏检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5470A (zh) * 2005-03-14 2006-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端对端路由快速发现的方法及路由搜索系统
TW200833021A (en) * 2006-12-26 2008-08-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network mobility
CN112187644A (zh) * 2020-10-28 2021-01-05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标识解析路由的组播系统及组播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0896B2 (en) * 2010-12-29 2014-07-15 Juniper Network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alidation of equal cost multi path (ECMP) paths in a switch fabric system
US8737269B1 (en) * 2012-01-26 2014-05-27 Goog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hardware table resources in a multi-stage network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35470A (zh) * 2005-03-14 2006-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中端对端路由快速发现的方法及路由搜索系统
TW200833021A (en) * 2006-12-26 2008-08-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network mobility
CN112187644A (zh) * 2020-10-28 2021-01-05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标识解析路由的组播系统及组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1138A (zh) 2023-01-01
US11734212B2 (en) 2023-08-22
US20220405224A1 (en) 2022-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1977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US10693765B2 (en) Failure protection for traffic-engineered bit indexed explicit replication
JP4028575B2 (ja) 多重ワード通信におけるエラー検出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862743B2 (ja) ノード、通信方法およびノード用プログラム
CN101151543B (zh) 用于改善以太网环会聚时间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67399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ndant message transmission in an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1640703B (zh) 二层mac清除/重路由
US201300806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lving conflicting unicast advertisements in a transport network
US20090296569A1 (en) Ring network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cthing
CN106059791B (zh) 一种存储系统中业务的链路切换方法和存储设备
TWI768968B (zh) 匯流排互聯系統及其偵測錯誤路由的方法
US20170230231A1 (en) Reofredundancy system based on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and method thereof
GB2515363A (en) General user network interface (UNI) multi-homing techniques for shortest path bridging (SPB) networks
US1006994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detection of messages having previously transited network devices in support of loop detection
KR101318156B1 (ko) 이더넷 링 네트워크에서의 보호 절체 방법
JP2008172292A (ja) リンクトレースフレーム転送プログラム、リンクトレースフレーム転送装置、リンクトレース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US1040966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an output data stream
CN115643188A (zh) 总线互联系统及其检测错误路由的方法
JP2003224571A (ja) リング制御ノード
US20160173472A1 (en) Method for exchanging numerical data frames and associa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2005410A (zh) 多節點裝置及其備援通訊方法
JP2005244672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の障害監視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Guo et al. Improving test quality using robust unique input/output circuit sequences (UIOCs)
US749602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cting to miscabling defects in resilient packet ring networks
JP2003046545A (ja) 迂回経路設定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