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905B - 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 Google Patents

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8905B
TWI768905B TW110117902A TW110117902A TWI768905B TW I768905 B TWI768905 B TW I768905B TW 110117902 A TW110117902 A TW 110117902A TW 110117902 A TW110117902 A TW 110117902A TW I768905 B TWI768905 B TW I7689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one
optical
optical zone
myopia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7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6854A (zh
Inventor
李家麟
江瑞豪
李宜瑾
Original Assignee
亮點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亮點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亮點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17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890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9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46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85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其隱形眼鏡本體從中心向外依序包含第一光學區、第二光學區、第三光學區、第四光學區及外圍區,第一光學區與第三光區為近視矯正區,第一光學區及第四光區為近視控制區,其中,第二光學區為間隔式環狀光學設計,即在此環狀中是由屈光度不同的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及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交叉排列;藉此,利用環狀區域內造成不同正像差之聚焦點,以期達成近視控制及避免周邊離焦量過大造成之重影現象。

Description

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本發明係有關於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尤其是,第二光學區為間隔式環狀光學設計,在此環狀中以具不同屈光度的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及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交叉排列,以期在同一環狀光學區中達到不同周邊離焦聚焦之目的。
我們的眼睛是一個精密的光學系統,由角膜、水晶體、視網膜、眼軸等構造互相配合產生視覺。而視覺發育的過程亦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生活環境、用眼習慣、疾病、基因…等都是相關變因,當眼球整體屈光力過強,使位於遠方的物體的光線聚焦成像落於視網膜前而非視網膜上時導致視力模糊,此一情況我們稱為近視(myopia;short-sightedness),反之當眼球整體屈光過弱,使位於遠方的物體的聚焦成像落於視網膜後而非視網膜上時導致視力模糊,此一情況我們稱為遠視(hyperopia; Farsightedness)。
根據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與布萊恩.霍頓視覺研究所(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等機構之研究成果,全球近視人口攀升,根據預估西元2050年全球近視人口將達50%,高度近視人口將達10%,尤其在新加坡、香港、台灣、南韓、中國等亞洲國家的兒童近視盛行率已高於40%,由高度近視(≥-5.00D)引起的視網膜病變也成為許多國家失明的主因,根據2003年新加坡的研究發現(Pathologic changes in highly myopic eyes of young males in Singapore,Victor Tc Koh,2014),眼軸長每增加1mm,高度近視視網膜病變機率會提高1.52倍。近視防控已成為全球不可忽視的健康議題。
目前臨床上近視控制方法主要可分為兩大類:1.藥物控制2.光學控制。
近視控制臨床藥物多為阿托品(Atropine)及哌侖西平(Pienzepine)兩者皆為乙醯膽鹼阻斷劑(Cholinoceptor blocking),長期使用這類型的藥劑雖能有效的控制近視進程,但其最大的缺點為使用時會有些微刺痛不適感以及畏光影響日常生活。
光學控制的手段其一主要的依據為Earl L. Smith III 博士在2013年的論文中提出了周邊離焦理論。推翻了過往的認知,他認為視網膜周邊的成像刺激是決定近視發展的關鍵,而不是過去認為的由視網膜中心成像刺激來決定的,(Relative peripheral hyperopic defocus alters central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infant monkeys,2009)( Effects of Local Myopic Defocus on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Monkeys.2013)。使用多焦點鏡片造成周邊視網膜近視離焦(Peripheral myopia defocus),來抑制眼球生長的速度,其中最常見的方法為角膜塑型片(Ortho-K),但因其為硬式長戴型隱形眼鏡,除了會有配戴的不適感外,其中也會有鏡片清潔不當造成的角膜健康隱憂。為改善上述問題,患者會轉而選擇一樣有近視控制功效的日拋軟式隱形眼鏡,像是酷柏邁視兒鏡片(CooperVision MiSight),但這類設計的軟式隱形眼鏡普也具有相對地缺點,由於周邊離焦的設計,會讓周邊成像位於視網膜之前,容易與中心影像產生重影現像,造成視物不清,此一情況需要7~14天不等的適應期,兒童初期配戴時容易產生排斥現象而放棄治療,或影響兒童平時學習效果。 有鑑於此,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點,乃為目前業界引領期盼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便是在於提供一種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在近視控制中,周邊離焦之正度數越高,對近視控制效果程度越好,但造成的影像模糊及重影現象會越明顯,此會影響配戴者的使用意願及近視控制效果,本發明能提供高強度之周邊離焦控制近視且同時提供清晰的視力矯正。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其隱形眼鏡本體從中心向外依序包含第一光學區、第二光學區、第三光學區、第四光學區及外圍區。第一光學區為近視負度數矯正區,依驗光度數而予以矯正補償之負數的屈光度;第二光學區為近視控制區,為間隔式環狀光學設計,是由屈光度不同的一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及一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交叉排列成環狀,第二光學區相較於第一光學區為正數的屈光度;第三光學區為近視矯正區,且第三光學區的屈光度相同或接近於該第一光學區;第四光學區為另一近視控制區,且該第四光學區相較於該第一光學區及該第三光學區為正數的屈光度;以及外圍區用以提供隱形眼鏡固定定位於眼睛。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的屈光度相較於該第一光學區增加+1.0D~+3.5D,且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的屈光度小於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三光學區的屈光度範圍為第一光學區的±1.0D。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第四光學區的屈光度相較於第一光學區及第三光學區增加+1.0D~+5.0D。
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一光學區之直徑範圍為2.0mm~4.0mm;第二光學區之直徑範圍為4.5mm~6.0mm;第三光學區之直徑範圍為5.5mm~7.0mm;第四光學區之直徑範圍為6.5mm~8.5mm。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第二光學區中的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及第二周邊焦離控制區的面積分配比例,從1:9至9:1。較佳範圍為面積分配比例最佳實施效果為7:3至5:5。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是於第二光學區以間隔式環狀光學設計,利用環狀區域內造成不同正像差之聚焦點,以期達成近視控制及避免周邊離焦量過大造成之重影現象。
以下配合圖示及元件符號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做更詳細的說明,俾使熟習該項技藝者在研讀本說明書後能據以實施。
本文中所使用的量度D為屈光度(dioptrer),是量度透鏡或曲面鏡屈光能力的單位,定義為一鏡片或光學系統之焦距的倒數(reciprocal),單位為公尺。
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是改善控制近視所配戴的隱形眼鏡,因配戴周邊離焦所造成的重影現象。請參閱圖1所示,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示意圖,本發明之隱形眼鏡本體1從中心向外包含第一光學區10、第二光學區20、第三光學區30、第四光學區40及外圍區50。
其中,第一光學區10為近視負度數矯正區域,適當配合驗光度數而予以矯正補償之負數的屈光度,控制物象於視線軸向正確聚焦於視網膜。
第一光學區10的直徑範圍提供正常學習閱讀光線下之瞳孔大小。
第一光學區10可為球面或非球面之光學設計,此區之適當直徑範圍設計為2.0mm~4.0mm之間。
第二光學區20為近視控制區,將原近視矯正之周邊偏離光學軸線時聚焦於視網膜後之焦點,矯正拉向視網膜上或視網膜前之位置,以達到周邊離焦控制近視之功能。
第二光學區20可為球面或非球面之光學設計,此區之適當直徑範圍設計為4.5mm~6.0mm之間。
第三光學區30同樣為近視矯正區,當人處於較暗光線或看遠之環境下,瞳孔會放大以吸收更多光線,當瞳孔放大時,會跨越第一光學區10及第二光學區20到達第三光學區30,並在此區域得到較清晰之近視矯正功能。
第三光學區30可為球面或非球面之光學設計,此區之適當直徑範圍設計為5.5mm~7.0mm之間。
第四光學區40為瞳孔放大時另一近視控制區,將原近視矯正之周邊偏離光學軸線時聚焦於視網膜後之焦點,矯正拉向視網膜上或視網膜前之位置,以達到離焦控制近視之功能。
第四光學區40可為球面或非球面之光學設計,此區之適當直徑設計範圍為6.5mm~8.5mm之間。
外圍區50為提供隱形眼鏡本體1固定定位於眼睛之區域,外圍區50之適當直徑設計為13.5mm~14.5mm。
第一光學區10、第三光學區30、第四光學區40皆為環狀設計,理論上在同一光學區其矯正或控制度數相同,但實際上各區相接處因須由曲面作銜接,因此區域內部份度數會有所不同。
再者,第一光學區10為矯正補償之負數的屈光度;第二光學區20相較於第一光學區10為正數的屈光度;第三光學區30的屈光度相同或接近於第一光學區10的矯正度數,且在1.0D的範圍內增加或減少;第四光學區40的屈光度相較於第一光學區10及第三光學區30為正數的屈光度,在本實施例中是在+1.0D~+5.0D的範圍內增加。
具體而言,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特徵請進一步參閱圖2,由圖2中可以看見,第二光學區20為間隔式環狀光學設計,在此環狀中是具有屈光度不同的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及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交叉排列,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的屈光度相較於第一光學區10增加+1.0D~+3.5D,且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的屈光度小於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此目的是避免全區周邊離焦度數過高而造成焦點模糊及重影,但仍然保有足夠之周邊離焦控制近視度數面積比例,降低度數突然變化之衝擊。
另外,如圖2所示,在本發明第二光學區20的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與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為分佈區域相同且交又分佈呈環狀,但並不以此為限,如圖3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光學區20的第二實施例圖,圖中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分佈區域似橢圓形,但仍與形狀不同的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交又分佈呈環狀。因此本發明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與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並不限特定形狀,只要能達到離焦成像於視網膜之上或視網膜的前方位置即可。
且更進一步而言,第二光學區20的間隔式環狀光學設計中,其中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及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的面積分配比例可以從1:9至9:1,且最佳實施效果為7:3至5:5。
為了便於說明,如圖4A及圖4B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實施例作說明,即在近視-1.0D的狀態下,隱形眼鏡徑向的第一光學區10至第四光學區40的屈光度分佈圖,圖中是以理想方式繪製度數分佈曲線,但事實上在各區相接處的度數分佈並無法呈垂直狀,而是呈陡升或陡降的曲線。圖4A為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所在鏡片位置的徑向與屈光度分佈圖。圖4B為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所在鏡片位置的徑向與屈光度分佈圖。如圖4A所示,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的屈光度值較大,可高程度矯正成像拉向視網膜前方位置。如圖4B所示,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可低程度矯正成像拉向視網膜上或視網膜前之位置,此設計是為了降低當瞳孔跨越此三區時近視矯正與近視控制度數之急速變化。
如圖5A至圖5B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光學區20運作時的示意圖。如圖5A所示,光線經中央區域的第一光學區10進入,使中間區域會成像視網膜上或接近視網膜的前方位置,周圍部份光線通過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進入眼球內部,周圍成像於視網膜前面位置,達到離焦矯正近視的目的。如圖5B所示,周圍部份光線通過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進入眼球內部,會使周邊的成像焦點落於比經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更靠近視網膜的前方位置或於視網膜上,如此在此環狀中以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及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22交叉排列,就能降低周邊離焦與近視矯正度數之差異過劇所造成的影像重疊現象。
如圖6A所示,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第一實施例的側視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學區20之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是形成於隱形眼鏡本體1A的後凹弧面。如圖6B所示,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光學區20之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是於隱形眼鏡本體1B的前凸弧面。其中若實施於後凹弧面時,因第二光學區20式採間隔式環狀設計,其光學弧度不同,會造成後凹弧面於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21所在位置形成約0.1μm~1μm之凹陷區,此微小之凹陷區於使用者配戴時會增加淚液之保存,進而減少配戴者最易產生之乾澀感,使配戴時間可延長,增加近視控制效果。
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功效在於,第二光學區之環狀整圈之光學設計改良成間隔式環狀光學設計,以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及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交叉排列,降低度數突然變化之衝擊,讓使用者容易適應,產生持續配戴意願。
以上所述者僅為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作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
1:隱形眼鏡本體
1A:隱形眼鏡本體
1B:隱形眼鏡本體
A1:影像
A2:影像
A3:影像
10:第一光學區
20:第二光學區
21: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
22: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
23:凹陷區
30:第三光學區
40:第四光學區
50:外圍區
圖1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第二光學區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第二光學區的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A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之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所在鏡面位置之徑向部份與屈光度實施例分佈示意圖; 圖4B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之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所在鏡面位置之徑向部份與屈光度實施例分佈示意圖; 圖5A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矯正近視時之眼球內成像示意圖; 圖5B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的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矯正近視時之眼球內成像示意圖; 圖6A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之第一種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6B為本發明近視控制隱形眼鏡之第二種實施例的側視圖。
1:隱形眼鏡本體
20:第二光學區
21: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
22: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

Claims (7)

  1. 一種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在其隱形眼鏡由中心向外依序包含:一第一光學區,該第一光學區為近視負度數矯正區,依驗光度數而予以矯正補償之負數的屈光度;一第二光學區,該第二光學區為近視控制區,該第二光學區相較於第一光學區為正數的屈光度;一第三光學區,該第三光學區為近視矯正區,且該第三光學區的屈光度相同或接近於該第一光學區;一第四光學區,該第四光學區為另一近視控制區,且該第四光學區相較於該第一光學區及該第三光學區為正數的屈光度;一外圍區,用以提供隱形眼鏡固定定位於眼睛;其特徵在於:該第二光學區為間隔式環狀光學設計,是由屈光度不同的一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與一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交叉排列呈環狀。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其中,該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的屈光度相較於該第一光學區增加+1.0D~+3.5D,且該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的屈光度小於該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近視控制隱形眼鏡,該第三光學區的屈光度範圍為該第一光學區的±1.0D。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近視控制隱形眼鏡,該第四光學區的屈光度相較於該第一光學區及該第三光學區增加+1.0D~+5.0D。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近視控制隱形眼鏡,該第一光學區之直徑範圍為2.0mm~4.0mm;該第二光學區之直徑範圍為4.5mm~6.0mm;該第三光學區之直徑範圍為5.5mm~7.0mm;該第四光學區之直徑範圍為6.5mm~8.5mm。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其中,該第二光學區中的該第一周邊離焦控制區及該第二周邊離焦控制區的面積分配比例,從1:9至9:1。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近視控制隱形眼鏡,其中,該面積分配比例最佳實施效果為7:3至5:5。
TW110117902A 2021-05-18 2021-05-18 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TWI7689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7902A TWI768905B (zh) 2021-05-18 2021-05-18 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7902A TWI768905B (zh) 2021-05-18 2021-05-18 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8905B true TWI768905B (zh) 2022-06-21
TW202246854A TW202246854A (zh) 2022-12-01

Family

ID=83104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7902A TWI768905B (zh) 2021-05-18 2021-05-18 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890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21403A (zh) * 2014-08-29 2016-06-16 壯生和壯生視覺關懷公司 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自由形式鏡片設計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621403A (zh) * 2014-08-29 2016-06-16 壯生和壯生視覺關懷公司 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自由形式鏡片設計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854A (zh)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8696B (zh) 包含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微透鏡的眼用鏡片
TWI688797B (zh) 用於預防及/或減緩近視加深之包含非同軸微透鏡的隱形眼鏡
CN107219640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多焦点镜片设计和方法
CN104020577B (zh) 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非对称镜片设计和方法
JP6698293B2 (ja) 瞳孔径を問わないレンズの設計、及び近視の進行を防止し、かつ/又は遅延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JP4618596B2 (ja) 角膜矯正用2焦点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TW201940135A (zh) 具有用於近視控制的光學非同軸區的眼用鏡片
KR20160026773A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마스크 렌즈 설계 및 방법
KR20160026725A (ko) 근시 진행을 예방하고/하거나 늦추기 위한 자유 형태 렌즈 설계 및 방법
CN105388629A (zh) 高加治疗区镜片设计以及用于预防和/或减慢近视发展的方法
JP6474542B2 (ja) フィット特性が改善された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CN105388632A (zh) 用于最小化近视进展者所经历的视敏度变化的镜片设计和方法
JP2022167769A (ja) 近視制御のためのコンタクトレンズ
TWI768905B (zh) 近視控制隱形眼鏡
GB2288033A (en) Contact lens having central aspherical and annular spherical lens
CN115826264A (zh) 一种用于预防近视的大尺寸离焦硬性透气接触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