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394B - 球囊型電極導管 - Google Patents
球囊型電極導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7394B TWI767394B TW109138378A TW109138378A TWI767394B TW I767394 B TWI767394 B TW I767394B TW 109138378 A TW109138378 A TW 109138378A TW 109138378 A TW109138378 A TW 109138378A TW I767394 B TWI767394 B TW I76739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loon
- outer tube
- lumen
- fluid
- electrode cathet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對病灶廣範圍地進行消融治療,且球囊內部的冷卻效果優異。
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係具備外管(10)、通電用連接器(21)、球囊(30)、內管(41)、前端尖端(46)、形成在球囊(30)的外表面之帶狀電極(51~54)、用於將帶狀電極(51~54)與通電用連接器(21)連接之導線(70),外管(10)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01L~105L)的開口,是在比球囊(30)之擴張部(31)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沿著圓周方向等角度間隔地配置,外管(10)之流體排出用副內腔(107L~109L,111L)的開口是位於擴張部(31)的基端。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用於進行高頻消融治療之球囊型電極導管。
作為用於將脈管或其周圍的組織進行高頻消融治療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脈管內消融裝置),以往係具備:外管(導管軸)、連接於外管的前端之球囊、插穿於外管的內腔(lumen)及球囊的內部之內管(導引線管腔)、為了對球囊的內部供給流體而插穿於外管的內腔之內腔管(供給管腔)、為了將供給到球囊的內部之流體排出而插穿於外管的內腔之內腔管(返回管腔)、以及設置在球囊的外表面之表面電極(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
構成專利文獻1所載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球囊,係具有:可擴張收縮的擴張部、以及形成於其兩端之頸部,基端側頸部固定於外管,前端側頸部固定於內管(導引線管腔)。
又在專利文獻1所載的球囊型電極導管,是讓由內腔管(供給管腔)供給到球囊的內部之流體在球囊的內部循環並從內腔管(返回管腔)排出,藉此將該球囊的內部冷卻,如此般將表面電極的周圍之組織冷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3-532564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載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因為內腔管(供給管腔)及內腔管(返回管腔)都是在球囊的基端附近開口,在球囊擴張後,從內腔管(供給管腔)的開口供給到球囊的內部之流體,不是往前端方向流動進行循環,而是被從內腔管(返回管腔)的開口直接排出,因此有無法將球囊的內部、甚至表面電極的周圍之組織充分冷卻的問題。
特別是當藉由球囊型電極導管來進行腫瘤等之消融治療的情況,因為必須對表面電極施加高電壓,若冷卻不足,會使表面電極的周圍之組織成為高溫(例如,超過80℃的溫度)而變得容易纖維化,若有纖維化的組織介入,事後的消融治療實質上是不可能的。
再者,在專利文獻1所載之球囊型電極導管,還有難以將球囊的內部維持在一定的壓力(擴張壓力)之問題。
本發明是有鑑於以上的事情而開發完成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對腫瘤等的病灶廣範圍地進行消融治療,且球囊內部的冷卻效果、甚至表面電極的周圍之組織的冷卻效果優異。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是為了提供可將球囊的內部維持在一定的壓力之球囊型電極導管。
(1)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係用於進行高頻消融治療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係具備:外管、通電用連接器、球囊、內軸、表面電極以及導線,
前述外管,係具有:中央內腔、及配置在其周圍之複數個的副內腔,
前述通電用連接器是配置在前述外管的基端側,
前述球囊,係具有:可擴張收縮的擴張部、及與其兩端連續之頸部,基端側頸部固定在前述外管的前端部,前述擴張部將前述外管之前述前端部包在內部,藉此連接在前述外管的前端側,
前述內軸,是插穿在前述外管之前述中央內腔,從該中央內腔的開口朝前述球囊的內部延伸,固定在前述球囊之前端側頸部而朝前述球囊的外部延伸出,
前述表面電極,是由至少在前述球囊的前述擴張部形成在該球囊的外表面之金屬薄膜所構成,
前述導線,是用於將前述表面電極和前述通電用連接器電氣連接;
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至少2條,是為了對前述球囊的內部供給流體而讓該流體流通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
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至少1條,是為了將供給到前述球囊的內部之流體從該球囊的內部排出而讓該流體流通的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前述外管係包含:第1圓管狀部分、半圓管狀部分、及第2圓管狀部分,
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是從前述擴張部的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朝基端方向延伸,
前述半圓管狀部分,是從前述擴張部的前述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在前述擴張部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
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是與前述半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連續而在前述擴張部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其前端面位於比前述擴張部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是配置在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前述半圓管狀部分及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的內部,且在該第2圓管狀部分之前述前端面開口,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是在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實質上等角度間隔地配置,
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是配置在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的內部,且在該第1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開口。
依據如此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藉由形成在球囊的外表面之表面電極,可對病灶廣範圍地進行消融治療。
又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形成在位於比球囊之擴張部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之第2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流體排出用副內腔的開口形成在位於擴張部的基端或基端附近之第1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亦即,使朝向球囊的內部之流體的供給口、和來自球囊的內部之流體的排出口互相在軸方向移位,縱使在球囊的擴張後(在內部填充了流體後),仍可在球囊的內部形成從前端側朝向基端側之流體的流動,而能在球囊的內部讓該流體在軸方向流動,因此可將球囊的內部、甚至表面電極的周圍之組織充分冷卻。
特別是,藉由從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朝前端方向將流體吐出,該流體會碰到通常形成為錐狀之擴張部的前端部分(前端側錐部分)之內壁面,然後沿著擴張部的內壁面朝基端方向流動,藉此可在球囊的內部讓流體循環,結果可在擴張部的整個區域效率良好地進行冷卻。
再者,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是在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實質上等角度間隔地配置,藉此可將球囊的內部在其圓周方向均一地冷卻。
(2)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之基端面,是位於比前述擴張部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
(3)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球囊的前述擴張部係包含:圓筒狀部分、從前述圓筒狀部分的前端到前述前端側頸部的基端之前端側錐部分、及從前述圓筒狀部分的基端到前述基端側頸部的前端之基端側錐部分,
前述外管的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其全長是在前述前端側錐部分的內部延伸。
依據如此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藉由使外管的第2圓管狀部分之全長在前端側錐部分的內部延伸,在折疊(纏繞)狀態的球囊,因為讓其前端側錐部分捲繞在第2圓管狀部分,相較於讓球囊的圓筒狀部分捲繞在第2圓管狀部分(第2圓管狀部分在圓筒狀部分的內部延伸)的情況,可將在第2圓管狀部分的纏繞直徑縮小。
(4)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面積(流體供給用副內腔有複數個的,是合計面積),是比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的開口面積(流體排出用副內腔有複數個時,是合計面積)更大。
(5)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數量比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的數量更多。
依據如上述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將球囊的內部維持在一定的壓力(擴張壓力)。
(6)又較佳為,構成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前述內軸,係包含:內管、及前端尖端(tip),
前述內管,具有導引線可插穿的內腔,前述內管是插穿於前述外管之前述中央內腔,而從該中央內腔之前述開口朝前述球囊的內部延伸,
前述前端尖端,具有與前述內管之前述內腔連通的內腔,前述前端尖端是在前述球囊的內部與前述內管的前端連接,且固定在前述前端側頸部而朝前述球囊的外部延伸出。
依據如此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將導引線插穿於藉由內軸(內管及前端尖端)所形成之導引線內腔而經由脈管導入,而能將脈管或其周圍的組織廣範圍地進行消融治療。
(7)上述(6)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表面電極的前端部是在前述前端側頸部的外表面延伸,
前述球囊型電極導管設有金屬環,前述金屬環是裝設在前述前端側頸部,藉由將前述表面電極的前述前端部緊固在其外周面,而與前述表面電極電氣連接,
前述導線,其前端連接在前述金屬環的內周面,並在前述球囊的內部、以及既不是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也不是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之前述外管的前述副內腔延伸,且其基端連接在前述通電用連接器。
依據如此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將形成在球囊的外表面之表面電極透過金屬環及導線來與通電用連接器電氣連接,因此可對該表面電極確實地將高頻電流導通。
又供裝設金屬環之球囊的前端側頸部,是固定在前端尖端的頸部,其外徑相較於固定在外管之基端側頸部的外徑是非常小的,因此可將裝設於前端側頸部之金屬環的外徑設定成比外管、基端側頸部的外徑更小。
藉此,在球囊型電極導管的導入時,該金屬環不致鉤卡在所使用的導鞘、內視鏡的開口,而不致損及朝向導鞘、內視鏡的內腔之球囊型電極導管的插穿性。
(8)上述(7)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表面電極是複數個帶狀電極,前述複數個帶狀電極是形成為沿著前述球囊的軸方向延伸,且沿著該球囊的圓周方向等角度間隔地配置,前述帶狀電極各個的前端部緊固在前述金屬環的外周面。
依據如此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將沿著球囊的圓周方向等角度間隔地配置之複數個帶狀電極分別透過金屬環及導線而與通電用連接器電氣連接,因此可對複數個帶狀電極分別均等地進行高頻電流通電,藉此,能將脈管或其周圍的組織沿著該脈管的圓周方向均質地進行消融治療。
(9)上述(7)或(8)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金屬環被施以絕緣被覆。
依據如此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可防止通電時的金屬環變得高溫,而能避免金屬環的周圍之正常組織被消融。
(10)構成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前述內軸,可為中空或實心的針所構成。
依據如此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利用內軸(針)經由皮膚導入,而能對於將其導入後之腫瘤等的病灶,利用表面電極而廣範圍地進行消融治療。
(11)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用於固定前述球囊的前述基端側頸部之前述外管的前述前端部之外徑,是形成為比該外管的基端部之外徑更小,前述球囊的前述基端側頸部之外徑和前述外管的前述基端部之外徑實質上相等。
依據如此般構成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因為外徑最大的基端側頸部之外徑是與外管之基端部的外徑實質相等,不致由於該基端側頸部而阻礙朝向導鞘、內視鏡的內腔之插穿性。
又可使外管的外徑成為由導鞘、內視鏡所限制的最大直徑,因此可充分確保外管所具有的流體供給用副內腔及流體排出用副內腔之直徑,能使球囊的內部之冷卻效果進一步提高。
(12)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在前述球囊的管壁配置溫度感測器。
(13)在上述(3)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形成在前述圓筒狀部分以外之前述球囊的外表面之前述表面電極
可被施以絕緣被覆。藉此,可僅在球囊的圓筒狀部分進行消融。
(14)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係用於進行高頻消融治療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係具備:外管、通電用連接器、球囊、內軸、表面電極以及導線,前述外管,係具有:中央內腔、及配置在其周圍之複數個的副內腔,前述通電用連接器是配置在前述外管的基端側,前述球囊,係具有:可擴張收縮的擴張部、及與其兩端連續之頸部,基端側頸部固定在前述外管的前端部,前述擴張部將前述外管之前述前端部包在內部,藉此連接在前述外管的前端側,前述內軸,是插穿在前述外管之前述中央內腔,從該中央內腔的開口朝前述球囊的內部延伸,固定在前述球囊之前端側頸部而朝前述球囊的外部延伸出,前述表面電極,是由至少在前述球囊的前述擴張部形成在該球囊的外表面之金屬薄膜所構成,前述導線,是用於將前述表面電極和前述通電用連接器電氣連接;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至少1條,是為了對前述球囊的內部供給流體而讓該流體流通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至少1條,是為了將供給到前述球囊的內部之流體從該球囊的內部排出而讓該流體流通的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前述外管係包含:第1圓管狀部分、部分圓管狀部分、及第2圓管狀部分,
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是從前述擴張部的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朝基端方向延伸,
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是從前述擴張部的前述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在前述擴張部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
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是與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連續而在前述擴張部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其前端面位於比前述擴張部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是配置在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及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的內部,且在該第2圓管狀部分之前述前端面開口,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是形成在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大致全周(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條的情況),或在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實質上等角度間隔地配置(流體供給用副內腔2條以上的情況),
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是配置在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的內部,且在該第1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開口。
(15)上述(14)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是實質上的半圓管狀。在此,實質上的半圓管狀之「實質上的半圓」之角度(中心角)為180±60°(120~240°)。
(16)上述(14)或(15)的球囊型電極導管較佳為,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1條,是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該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是形成在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的圓周方向之大致全周。
(17)在上述(14)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中,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可具有複數個。
依據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可對腫瘤等的病灶廣範圍地進行高頻消融治療,相較於以往的球囊型電極導管,球囊內部的冷卻效果、甚至表面電極之周圍的組織之冷卻效果優異。
再者,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是在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實質上等角度間隔地配置,藉此可將球囊的內部在其圓周方向均一地冷卻。
又藉由使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面積比流體排出用副內腔的開口面積更大(將副內腔的數量增多),可將球囊的內部之壓力(擴張壓力)穩定地維持。
<第1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100是經由脈管導入,而用於對脈管或其周圍的腫瘤等之病灶組織藉由高頻消融進行治療之球囊型電極導管。
圖1~圖27所示的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係具備:外管10、電連接器21、球囊30、內管41、前端尖端46、帶狀電極51~54(表面電極)、金屬環60、導線70、以及溫度感測器(熱電偶)80。外管10具有:中央內腔10L、及配置於其周圍之副內腔101L~112L;電連接器21配置在外管10的基端側;球囊30具有:可擴張收縮的擴張部31、及與其兩端連續之頸部(前端側頸部33及基端側頸部35),基端側頸部35固定在構成外管10的前端部之第1圓管狀部分11,擴張部31是將構成外管10的前端部之半圓管狀部分13及第2圓管狀部分15包在內部,藉此連接在外管10的前端側;內管41,具有導引線內腔,且插穿於外管10的中央內腔10L,是從該中央內腔10L的開口朝球囊30的內部延伸;前端尖端46,具有與內管41的導引線內腔連通之內腔(導引線內腔),是在球囊30的內部連接於內管41的前端,且固定在前端側頸部33而朝球囊30的外部延伸出;帶狀電極51~54(表面電極),是由形成在球囊30的擴張部31及前端側頸部33的外表面之金屬薄膜所構成;金屬環60,是裝設在球囊30的前端側頸部33,讓帶狀電極51~54的前端部分別緊固在其外周面,藉此與帶狀電極51~54分別電氣連接;導線70,其前端連接在金屬環60的內周面,而朝球囊30的內部及外管10的副內腔112L延伸,其基端連接在電連接器21;溫度感測器(熱電偶)80,其前端(測溫部81)埋設在球囊30的擴張部31之管壁,而朝擴張部31及基端側頸部35的管壁以及外管10(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內腔106L延伸,其基端連接在電連接器21。
外管10的副內腔101L~105L,是為了對球囊30的內部供給流體而讓該流體流通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副內腔107L~109L及111L,是為了將供給到球囊30的內部之流體排出而讓該流體流通之流體排出用副內腔;外管10包含第1圓管狀部分11、半圓管狀部分13、及第2圓管狀部分15,第1圓管狀部分11是從球囊30的擴張部31之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朝基端方向延伸;半圓管狀部分13,是從擴張部31的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在擴張部31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第2圓管狀部分15,是與半圓管狀部分13的前端連續而在擴張部31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其前端面16位於比擴張部31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
流體供給用副內腔(副內腔101L~105L),是配置在第1圓管狀部分11、半圓管狀部分13及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內部,且在該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前端面16開口;流體供給用副內腔(副內腔101L~105L)的開口,是在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圓周方向之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等角度(72°)間隔地配置,流體排出用副內腔(副內腔107L~109L及111L),配置在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內部,且在其前端面12開口。
在圖1及圖2中,20是連接在外管10的基端側之Y型連接器,22是流體供給用連接器,23是流體排出用連接器,24是導引線連接器,26是導線保護管,27是流體供給用管,28是流體排出用管。
如圖3~圖6、圖12、圖14、圖15、圖17~圖22、圖25及圖26所示般,構成球囊型電極導管100的外管10,是由第1圓管狀部分11、半圓管狀部分13及第2圓管狀部分15所構成。外管10的基端部及前端部的一部分是由第1圓管狀部分11所構成,外管10的前端部(除了前述一部分以外)是由半圓管狀部分13及第2圓管狀部分15所構成。
如圖17、圖19及圖21所示般,在外管10之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內部形成有:中央內腔10L、及等角度(30°)間隔地配置在其周圍之12條的副內腔101L~112L。在第1圓管狀部分11,副內腔101L~112L分別由圍繞其之內腔管所形成,該等內腔管是藉由形成第1圓管狀部分11的黏結劑(binder)樹脂進行固定。
如圖14、圖15及圖26所示般,在外管10之半圓管狀部分13的內部,以從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內部連續的方式形成有副內腔101L~105L。在半圓管狀部分13,將副內腔101L~105L分別圍繞之內腔管,是藉由形成半圓管狀部分13之黏結劑樹脂進行固定。
如圖12所示般,在外管10之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內部,以從半圓管狀部分13的內部連續的方式形成有副內腔101L~105L。在第2圓管狀部分15,將副內腔101L~105L分別圍繞之內腔管是藉由形成第2圓管狀部分15之黏結劑樹脂進行固定。
如圖3及圖4所示般,配置在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內部、半圓管狀部分13的內部及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內部之副內腔101L~105L,分別在外管10的前端面、即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前端面16開口。
如圖27所示般,第2圓管狀部分15之副內腔101L~105L,是對應於軸方向位置而使其圓周方向位置改變;如圖25所示般,在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前端面16之副內腔101L~105L的開口,是在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圓周方向之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等角度(72°)間隔地配置。
副內腔101L~105L分別與圖1及圖2所示之流體供給用連接器22連通。藉此,副內腔101L~105L(形成在外管10的第1圓管狀部分11之12條副內腔當中的5條副內腔),成為用於對球囊30(擴張部31)的內部供給流體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在此,作為供給到球囊30的內部之流體,可例示出生理食鹽水。
形成在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內部之中央內腔10L及副內腔106L~112L,分別在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前端面12開口。
但副內腔106L、110L及112L的開口,是藉由圖17所示的密封材90封閉。
副內腔107L~111L分別與圖1所示的流體排出用連接器23連通。
藉此,副內腔107L~109L及111L(形成在外管10的第1圓管狀部分11之12條副內腔當中的4條副內腔),成為用於將供給到球囊30(擴張部31)的內部之流體從球囊30的內部排出之「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作為外管10的構成材料,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列舉:聚醯胺、聚醚聚醯胺、聚醚醯胺嵌段共聚物(PEBAX(註冊商標))及尼龍等的聚醯胺系樹脂,其中較佳為PEBAX。
外管10的外徑(後述之基端部的外徑),通常設為1.0~3.3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1.45mm。
外管10之中央內腔10L的直徑,通常設為0.35~0.95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0.85mm。
外管10之副內腔101L~112L的直徑,通常設為0.10~0.75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0.25mm。
外管10的長度,通常設為100~2200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1800mm。
外管10之第1圓管狀部分11的長度,通常設為300~3000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2100mm。
外管10之半圓管狀部分13的長度,通常設為5~300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22mm。
外管10之第2圓管狀部分15的長度,通常設為1~7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2mm。
如圖1及圖2所示般,在外管10的基端側連接著Y型連接器20。
如圖23所示般,圍繞外管10的副內腔101L~105L及副內腔107L~111L之內腔管,是從外管10的基端進入Y型連接器20的內部。
如圖24所示般,圍繞副內腔101L~105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之內腔管的基端部,是在Y型連接器20的內部,與單腔(single-lumen)構造的流體供給用管27連結(藉由黏著劑95固定)。
該流體供給用管27,是朝Y型連接器20的外部延伸出,流體供給用管27的基端是連結於流體供給用連接器22。
圍繞副內腔107L~111L之內腔管的基端部,是在Y型連接器20的內部,與單腔構造的流體排出用管28連結(藉由黏著劑95固定)。
該流體排出用管28,是朝Y型連接器20的外部延伸出,流體排出用管28的基端是連結於流體排出用連接器23。
構成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之球囊30包含:可擴張收縮之擴張部31、與擴張部31的前端連續之前端側頸部33、及與擴張部31的基端連續之基端側頸部35。
球囊30的擴張部31,是藉由對其內部供給流體而進行擴張且藉由從其內部將流體排出而進行收縮之空間形成部分。
如圖1~圖5所示般,球囊30的擴張部31係包括:圓筒狀部分311、從圓筒狀部分311的前端到前端側頸部33的基端之前端側錐部分313、以及從圓筒狀部分311的基端到基端側頸部35的前端之基端側錐部分315。
在外管10的前端部(由第1圓管狀部分11所構成的前端部)固定著基端側頸部35,並將外管10的前端部(由半圓管狀部分13及第2圓管狀部分15所構成的前端部)包在擴張部31的內部,藉此使球囊30連接在外管10的前端側。
在此,用於固定球囊30的基端側頸部35之外管10的前端部(圖19所示的第1圓管狀部分11),其表層部分被削掉,而使其外徑成為比沒有固定基端側頸部35之外管10的基端部(圖21所示之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外徑更小。
又圖19所示之基端側頸部35的外徑,是與圖21所示之外管10的基端部之外徑實質相等。
如此,可防止由於基端側頸部35而損及朝向為了導入球囊型電極導管100所使用之導鞘(sheath)、內視鏡的內腔之插穿性。
又可使外管10的外徑成為由導鞘、內視鏡所限制的最大直徑(不必考慮基端側頸部的厚度所導致的外徑擴大),因此可充分確保外管10的副內腔101L~112L之直徑,能使球囊30的內部之冷卻效果進一步提高。
如圖6及圖25所示般,供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01L~105L形成開口之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前端面16,是位於比球囊30之擴張部31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即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
在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01L~105L流通的流體,是從位於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之各個開口朝前端方向吐出,吐出的流體可到達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前端附近,藉此可在球囊30(擴張部31)的內部形成從前端側往基端側之流體的流動。
當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位置位於比球囊之擴張部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基端側的情況,在球囊擴張後,縱使從該開口朝前端方向將流體吐出,仍無法讓該流體到達擴張部的前端附近,而無法在球囊的內部形成從前端側往基端側之流體的流動。
像已經敘述過的那樣,在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前端面16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01L~105L的開口,是在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圓周方向之全周(360°)沿著該圓周方向等角度(72°)間隔地配置。
如此,可將球囊30的內部在該球囊30的圓周方向均一地冷卻。
當在外管的前端面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不是在外管之圓周方向的全周等角度地配置的情況,例如,當在外管的最前端部未設置圓管狀部分,而從在半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之開口將流體吐出的情況,在半圓管狀部分未延伸側之球囊的圓周方向區域(半周)之冷卻效果,變得比半圓管狀部分延伸側的圓周方向區域(半周)之冷卻效果更差,因此無法在球囊30的圓周方向均一地冷卻。
在該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不僅是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前端面16,其基端面14也位在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
亦即,外管10之第2圓管狀部分15,其全長是在擴張部31之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延伸。
如此般,藉由使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全長在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延伸,在折疊(纏繞)狀態的球囊20,因為讓前端側錐部分313捲繞在第2圓管狀部分15,相較於讓圓筒狀部分311捲繞在第2圓管狀部分15(第2圓管狀部分15在圓筒狀部分311的內部延伸)的情況,可將在第2圓管狀部分15的纏繞直徑縮小。
如圖3及圖5所示般,供流體排出用副內腔107L~109L及111L形成開口之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前端面12,是位於擴張部31的基端。
作為球囊30的構成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定,可採用與構成以往公知的球囊導管之球囊相同的材料,例如可列舉:聚醯胺、聚醚聚醯胺、PEBAX及尼龍等的聚醯胺系樹脂;熱可塑性聚醚氨酯、聚醚聚氨酯脲、氟聚醚氨酯脲、聚醚聚氨酯脲樹脂及聚醚聚氨酯脲醯胺等的聚氨酯系樹脂。
球囊30(擴張部31)的直徑,通常設為0.70~30.0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2.0mm。
球囊30之基端側頸部35的外徑,是與外管10之基端部的外徑實質相等,通常設為1.0~3.3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1.45mm。
球囊30(擴張部31)的長度,通常設為8~50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20mm。
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中,是藉由內管41及前端尖端46來構成內軸(inner shaft)。
構成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之內管41,係具有導引線可插穿的內腔(導引線內腔),內管41是插穿於外管10(第1圓管狀部分11)的中央內腔10L,且其前端部從該中央內腔10L的開口朝球囊30(擴張部31)的內部延伸。
朝球囊30(擴張部31)的內部延伸之內管41的前端部,在其外周面的半周部分被半圓管狀部分13覆蓋的狀態下,在擴張部31的基端側錐部分315、圓筒狀部分311及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延伸,而在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與前端尖端46連結。
另一方面,內管41的基端部,如圖23及圖24所示般,是從外管10的基端(中央內腔10L之基端側的開口)進入Y型連接器20的內部,在Y型連接器20的內部延伸而朝Y型連接器20的外部延伸出,內管41的基端是連結於導引線連接器24。
作為內管41的構成材料,可採用與構成以往公知之球囊導管的內管為相同的材料,較佳為機械特性優異之結晶性熱可塑性樹脂的PEEK樹脂(聚醚醚酮樹脂)。
內管41的外徑,是與供其插穿之外管10的中央內腔10L之直徑相同或稍小,通常設為0.34~0.99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0.84mm。內管41的內徑,通常設為0.31~0.92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0.68mm。
構成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之前端尖端46,係具有與內管41的導引線內腔連通之內腔(導引線內腔),是在球囊30之擴張部31的前端側錐部分313之內部與內管41的前端連接,且固定於前端側頸部33而朝球囊30的外部延伸出。
作為前端尖端46的構成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列舉:聚醯胺、聚醚聚醯胺、PEBAX及尼龍等的聚醯胺系樹脂,聚氨酯等。
前端尖端46的內徑,是與內管41的內徑實質相同,通常設為0.31~0.92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0.68mm。
前端尖端46的外徑,通常設為0.35~2.6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1.0mm。
用於固定前端尖端46之球囊30的前端側頸部33之外徑,通常設為0.37~3.3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1.18mm。
如圖3~圖7、圖9~圖15、圖25及圖26所示般,在球囊30(擴張部31的圓筒狀部分311及前端側錐部分313以及前端側頸部33)的外表面,作為供高頻電流通電的表面電極,亦即以沿著球囊30的軸方向延伸的方式由金屬薄膜所形成之帶狀電極51~54,是沿著球囊30的圓周方向隔著90°間隔而配置。
作為構成帶狀電極51~54之金屬薄膜的構成材料,可列舉金、鉑、銀、銅及其等的合金、不鏽鋼等。
作為構成帶狀電極51~54之金屬薄膜的膜厚,較佳為0.5~5μm,更佳為1.0~2.5μm。
當該膜厚過小的情況,在操作中(高頻通電中),有因焦耳熱而使金屬薄膜成為高溫的疑慮。
另一方面,當薄膜的膜厚過大的情況,該金屬薄膜變得難以追隨隨著擴張收縮所產生之球囊的形狀變化,而有損及球囊的擴張收縮性的情形。
作為將構成帶狀電極51~54的金屬薄膜形成在球囊30的外表面之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定,可採用氣相沈積、濺鍍、電鍍、印刷等之通常的金屬薄膜形成方法。
如圖3、圖4、圖6、圖9及圖10所示般,在球囊30的前端側頸部33裝設有金屬環60。在金屬環60的外周面緊固著帶狀電極51~54各個的前端部。藉此,使帶狀電極51~54分別與金屬環60電氣連接。
作為金屬環60的構成材料,可舉出鉑或鉑系的合金等。如圖9所示般,金屬環60是用樹脂材料65實施絕緣被覆。如此,可防止通電時的金屬環60變得高溫,而能避免金屬環60的周圍之正常組織被消融。
裝設於前端側頸部33之金屬環60的內徑,是與前端側頸部33的外徑實質相同,通常設為0.37~3.3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1.18mm。
裝設於前端側頸部33之金屬環60的外徑,是比外管10、基端側頸部35的外徑更小,通常設為0.98~3.28mm,較佳的一例是設為1.32mm。
在金屬環60的內周面固定著導線70的前端。該導線70,如圖9及圖11所示般,是在前端尖端46的管壁內延伸,如圖12、圖14及圖15所示般,是沿著內管41而在球囊30之擴張部31的內部延伸,如圖17、圖19及圖21所示般,是在外管10(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副內腔112L延伸,如圖23及圖24所示般,是在Y型連接器20的內部延伸,通過從Y型連接器20延伸出之導線保護管26的內部而從Y型連接器20延伸出。
導線70的基端連接於電連接器21。該電連接器21兼具:用於對帶狀電極51~54分別進行高頻電流通電之作為通電用連接器的功能、及用於將溫度感測器80連接於溫度測定器之作為熱電偶連接器的功能。
透過金屬環60及導線70將帶狀電極51~54分別連接於電連接器21,藉此可對帶狀電極51~54分別均等地進行高頻電流通電。
作為導線70的構成材料,例如可列舉:銅、銀、金、鉑、鎢及該等金屬的合金,較佳為施以氟樹脂等的電絕緣性保護被覆。
如圖3、圖5、圖15~圖20所示般,在球囊30的管壁埋設有由熱電偶所構成的溫度感測器80。該溫度感測器80的測溫部81(測溫接點)是位於擴張部31的管壁。
如圖19~圖22所示般,溫度感測器80,是從球囊30之基端側頸部35的管壁進入外管10(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副內腔106L而在該副內腔106L延伸,如圖23及圖24所示般,其是連同導線70一起在Y型連接器20的內部延伸,通過從Y型連接器20延伸出的導線保護管26的內部而從Y型連接器20延伸出。
溫度感測器80的基端連接在電連接器21。
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100,藉由形成在球囊30的外表面之帶狀電極51~54各個,可對脈管或其周圍的病灶廣範圍地進行高頻消融治療。
又藉由使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01L~105L分別在位於球囊30之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之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前端面16開口,流體排出用副內腔107L~109L及111L分別在位於球囊30之擴張部31的基端之第1圓管狀部分11的前端面12開口,縱使在球囊30擴張後(在內部填充了流體之後),仍可在球囊30的內部形成從前端側朝向基端側之流體的流動,而能讓該流體流動。
特別是從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01L~105L的開口朝前端方向吐出的流體,會碰到擴張部31之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壁面,然後沿著擴張部31之圓筒狀部分311及基端側錐部分315的內壁面而朝基端方向流動,藉此在球囊30(擴張部31)的內部讓流體循環。
結果,可將球囊30的內部在擴張部31的整個區域效率良好地冷卻,藉此可將帶狀電極51~54之周圍的組織充分地冷卻,能確實地防止該組織被纖維化。
再者,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01L~105L的開口是在第2圓管狀部分15之圓周方向的全周(360°)沿著該圓周方向等角度間隔(72°)地配置,藉此可將球囊30的內部在其圓周方向均一地冷卻。
又配置在外管10的流體供給用副內腔101L~105L為5條,流體排出用副內腔107L~109L及111L為4條,因此可將球囊30的內部維持在一定的壓力(擴張壓力)。
又金屬環60裝設在球囊30的前端側頸部,且帶狀電極51~54各個的前端部固在金屬環60的外周面,藉此將帶狀電極51~54分別透過該金屬環60及導線70而與電連接器21電氣連接,因此可對帶狀電極51~54分別均等地進行高頻電流通電,藉此可將脈管或其周圍的病灶組織沿著該脈管的圓周方向均質地進行消融治療。
又裝設在球囊30的前端側頸部33之金屬環60的外徑,是比外管10、基端側頸部35的外徑更小,因此金屬環60不致鉤卡在導入時所使用之導鞘、內視鏡的開口,而不致損及朝向導鞘、內視鏡的內腔之球囊型電極導管100的插穿性。
作為可運用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之病症例,是脈管或其周圍之腫瘤、迷走神經等,具體而言可舉出:膽管癌、肺癌、肝癌、腎臟癌、腎上腺腺瘤、腎動脈迷走神經等。
<第2實施形態>
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200是經由皮膚導入,而用於將腫瘤等的病灶組織藉由高頻消融進行治療之球囊型電極導管。
在顯示球囊型電極導管200的前端部分之圖28中,與圖3~圖5用相同符號表示的部分、未圖示的部分,是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構成,而將其說明省略。
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200,係具備:外管10、電連接器(21)、球囊30、內軸47、帶狀電極51~54(表面電極)、金屬環67、及溫度感測器(熱電偶)80。
外管10,是由第1圓管狀部分11、半圓管狀部分13、第2圓管狀部分15所構成,且具有中央內腔10L、及配置於其周圍之副內腔(101L~112L);電連接器(21)配置在外管10的基端側;
球囊30,係具有:可擴張收縮的擴張部31、及與其兩端連續之頸部(前端側頸部33及基端側頸部35),基端側頸部35固定在構成外管10的前端部之第1圓管狀部分11,擴張部31將構成外管10的前端部之半圓管狀部分13及第2圓管狀部分15包在內部,藉此連接在外管10的前端側;
內軸47是由實心的金屬針所構成,該金屬針插穿於外管10的中央內腔10L,從該中央內腔10L的開口朝球囊30(擴張部31)的內部延伸,固定於球囊30的前端側頸部33而朝球囊30的外部延伸出,在內軸47的前端具有針頭部48,在其後端與電連接器(21)電氣連接;
帶狀電極51~54(表面電極),是由形成在球囊30的擴張部31及前端側頸部33的外表面之金屬薄膜所構成;
金屬環67,為了將帶狀電極51~54分別透過內軸47來與電連接器(21)電氣連接,而裝設成橫跨球囊30的前端側頸部33和從球囊30延伸出之內軸47的前端部,且帶狀電極51~54各個的前端部是緊固在其外周面。
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200,在構成電極導管的內軸47是由實心的金屬針所構成這點,是與第1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不同。由金屬針所構成的內軸47係具有:將帶狀電極51~54分別與電連接器21電氣連接之導線的功能。
依據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200,可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100同樣的效果。
亦即,藉由形成在球囊30的外表面之帶狀電極51~54各個,可廣範圍地進行高頻消融治療。
又能將球囊30的內部在擴張部31整體區域效率良好地冷卻,藉此可將帶狀電極51~54之周圍的組織充分冷卻,而能確實地防止該組織被纖維化。
又能將球囊30的內部在其圓周方向均一地冷卻。
再者,可將球囊30的內部維持在一定的壓力(擴張壓力)。
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200,在讓收縮的球囊30纏繞(wrapping)的狀態下,可利用由金屬針所構成的內軸47而經由皮膚導入病灶,在導入後讓球囊30擴張,對帶狀電極51~54進行通電,藉此可對該病灶廣範圍地進行消融治療。
作為可運用本實施形態的球囊型電極導管100之病症例,可舉出肺癌、肝癌、腎臟癌、腎上腺腺瘤等。
以上是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做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這些實施形態,可進行種種的變更。
例如,第2圓管狀部分15不是其全長在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延伸亦可,第2圓管狀部分15的一部分位在圓筒狀部分311的內部亦可。
再者,在球囊30的內部之第2圓管狀部分15的前端面16之軸方向位置(副內腔101L~105L的開口位置),只要是比擴張部31的軸方向之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即可,不是在前端側錐部分313的內部亦可。
又藉由至少將位於球囊30的前端側錐部分313之帶狀電極51~54的部分實施絕緣被覆,而僅利用位於球囊30的圓筒狀部分311之帶狀電極51~54的部分進行消融亦可。藉此,可防止球囊30的前端側錐部分313所接觸的組織之再狹窄。在此,作為「至少將位於球囊30的前端側錐部分313之帶狀電極51~54的部分實施絕緣被覆」的態樣,可舉出:將前端側錐部分313及前端側頸部33的整個區域實施絕緣被覆的態樣。
再者,上述(14)的球囊型電極導管,還包含下述般的形態。
例如,如圖29所示般,外管410之部分圓管狀部分413是實質上的半圓管狀(C字狀)。
在此,實質上的半圓管狀之「實質上的半圓」之角度(中心角),通常是180±60°(120~240°),較佳為180±40° (140~220°),更佳為180±20°(160~200°)。
若該角度(中心角)超過240°,有損及流體的供給排出之平衡而引發球囊的過度擴張之疑慮。
另一方面,該角度(中心角)小於120°時,無法將球囊充分地擴張。
在圖29所示之外管410之第1圓管狀部分411的內部形成有:中央內腔410L、及在其周圍等角度(18°)間隔地配置之20條的副內腔(13條的流體供給用副內腔401L及7條的流體排出用副內腔402L)。流體排出用副內腔402L分別在第1圓管狀部分411的前端面開口。又副內腔的一部分是藉由密封材封閉亦可。
在實質上的半圓狀之部分圓管狀部分413,以從第1圓管狀部分411的內部連續的方式形成有13條的流體供給用副內腔401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401L分別通過未圖示之第2圓管狀部分的內部而在其前端面開口。在第2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401L的開口,是在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等角度(約28°≒360/13)間隔地配置。
又如圖30所示般,外管510的流體供給用副內腔501L及流體排出用副內腔502L分別是由1個副內腔所形成亦可。
在圖30所示之外管510的第1圓管狀部分511之內部,形成有中央內腔510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501L、流體排出用副內腔502L。流體排出用副內腔502L是在第1圓管狀部分511的前端面開口。
在實質上的半圓狀的部分圓管狀部分513,以從第1圓管狀部分511的內部連續的方式形成有流體供給用副內腔501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501L,是通過未圖示的第2圓管狀部分的內部而在其前端面開口。在第2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501L的開口,是形成在第2圓管狀部分的圓周方向之全周(360°)。
再者,如圖31所示般,外管610是具有2個部分圓管狀部分613及614亦可。
在圖31所示之外管610之第1圓管狀部分611的內部形成有:中央內腔610L、及在其周圍等角度(約16°)間隔地配置之22條的副內腔(8條的流體供給用副內腔601L及14條的流體排出用副內腔602L)。流體排出用副內腔602L分別在第1圓管狀部分611的前端面開口。又副內腔的一部分是藉由密封材封閉亦可。
在部分圓管狀部分613及614,以從第1圓管狀部分611的內部連續的方式分別形成有4條的流體供給用副內腔601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601L分別通過未圖示之第2圓管狀部分的內部而在其前端面開口。在第2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601L的開口,是在第2圓管狀部分的圓周方向之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等角度(約45°≒360/8)間隔地配置。
100:球囊型電極導管
10:外管
10L:中央內腔
101L~105L:副內腔(流體供給用副內腔)
107L~109L,111L:副內腔(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106L,110L,112L:副內腔
11:第1圓管狀部分
12:第1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
13:半圓管狀部分
14:第2圓管狀部分的基端面
15:第2圓管狀部分
16:第2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
20:Y型連接器
21:電連接器
22:流體供給用連接器
23:流體排出用連接器
24:導引線連接器
26:導線保護管
27:流體供給用管
28:流體排出用管
30:球囊
31:擴張部
311:圓筒狀部分
313:前端側錐部分
315:基端側錐部分
33:前端側頸部
35:基端側頸部
41:內管
46:前端尖端
51~54:帶狀電極(表面電極)
60:金屬環
70:導線
80:溫度感測器(熱電偶)
81:溫度感測器的測溫部
90:密封材
200:球囊型電極導管
47:內軸
48:針頭部
67:金屬環
410:外管
411:第1圓管狀部分
413:部分圓管狀部分
410L:中央內腔
401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
402L: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510:外管
513:部分圓管狀部分
501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
502L: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511:第1圓管狀部分
510L:中央內腔
501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
502L: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610:外管
611:第1圓管狀部分
613:部分圓管狀部分
614:部分圓管狀部分
610L:中央內腔
601L:流體供給用副內腔
602L: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圖1]係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之球囊型電極導管的俯視圖。
[圖2]係圖1所示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局部斷開前視圖(包含圖1的II-II剖面之前視圖)。
[圖3]係顯示圖1所示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前端部分的立體圖。
[圖4]係顯示圖1所示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前端部分(球囊的前端側)之立體圖。
[圖5]係顯示圖1所示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前端部分(球囊的基端側)之立體圖。
[圖6]係圖2的部分放大圖(VI部詳細圖)。
[圖7]係圖6的部分放大圖(VII部詳細圖)。
[圖8]係圖2的部分放大圖(VIII部詳細圖)。
[圖9]係圖1的IX-IX剖面圖。
[圖10]係圖9的部分放大圖(X部詳細圖)。
[圖11]係圖1的XI-XI剖面圖。
[圖12]係圖1的XII-XII剖面圖。
[圖13]係圖12的部分放大圖(XIII部詳細圖)。
[圖14]係圖1的XIV-XIV剖面圖。
[圖15]係圖1的XV-XV剖面圖。
[圖16]係圖15的部分放大圖(XVI部詳細圖)。
[圖17]係圖1的XVII-XVII剖面圖。
[圖18]係圖17的部分放大圖(XVIII部詳細圖)。
[圖19]係圖1的XIX-XIX剖面圖。
[圖20]係圖19的部分放大圖(XX部詳細圖)。
[圖21]係圖1的XXI-XXI剖面圖。
[圖22]係圖21的部分放大圖(XXII部詳細圖)。
[圖23]係圖1的XXIII-XXIII剖面圖。
[圖24]係圖1的XXIV-XXIV剖面圖。
[圖25]係圖6的XXV-XXV剖面圖。
[圖26]係圖6的XXVI-XXVI剖面圖。
[圖27]係顯示第2圓管狀部分之副內腔的圓周方向位置改變的狀態之立體圖。
[圖28]係顯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形態之球囊型電極導管的前端部分之立體圖。
[圖29]係顯示構成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外管(部分圓管狀部分)的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30]係顯示構成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外管(部分圓管狀部分)的變形例之立體圖。
[圖31]係顯示構成本發明的球囊型電極導管之外管(部分圓管狀部分)的變形例之立體圖。
10:外管
10L:中央內腔
11:第1圓管狀部分
12:第1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
13:半圓管狀部分
15:第2圓管狀部分
16:第2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
30:球囊
31:擴張部
33:前端側頸部
35:基端側頸部
41:內管
46:前端尖端
51~54:帶狀電極(表面電極)
60:金屬環
70:導線
80:溫度感測器(熱電偶)
81:溫度感測器的測溫部
311:圓筒狀部分
313:前端側錐部分
315:基端側錐部分
Claims (17)
- 一種球囊型電極導管,係用於進行高頻消融治療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係具備:外管、通電用連接器、球囊、內軸、表面電極以及導線, 前述外管,係具有:中央內腔、及配置在其周圍之複數個的副內腔, 前述通電用連接器是配置在前述外管的基端側, 前述球囊,係具有:可擴張收縮的擴張部、及與其兩端連續之頸部,基端側頸部固定在前述外管的前端部,前述擴張部將前述外管之前述前端部包在內部,藉此連接在前述外管的前端側, 前述內軸,是插穿在前述外管之前述中央內腔,從該中央內腔的開口朝前述球囊的內部延伸,固定在前述球囊之前端側頸部而朝前述球囊的外部延伸出, 前述表面電極,是由至少在前述球囊的前述擴張部形成在該球囊的外表面之金屬薄膜所構成, 前述導線,是用於將前述表面電極和前述通電用連接器電氣連接; 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至少2條,是為了對前述球囊的內部供給流體而讓該流體流通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 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至少1條,是為了將供給到前述球囊的內部之流體從該球囊的內部排出而讓該流體流通的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前述外管係包含:第1圓管狀部分、半圓管狀部分、及第2圓管狀部分, 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是從前述擴張部的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朝基端方向延伸, 前述半圓管狀部分,是從前述擴張部的前述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在前述擴張部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 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是與前述半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連續而在前述擴張部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其前端面位於比前述擴張部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是配置在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前述半圓管狀部分及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的內部,且在該第2圓管狀部分之前述前端面開口,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是在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實質上等角度間隔地配置, 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是配置在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的內部,且在該第1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開口。
- 如請求項1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的基端面,是位於比前述擴張部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球囊的前述擴張部係包含:圓筒狀部分、從前述圓筒狀部分的前端到前述前端側頸部的基端之前端側錐部分、及從前述圓筒狀部分的基端到前述基端側頸部的前端之基端側錐部分, 前述外管的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其全長是在前述前端側錐部分的內部延伸。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面積比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的開口面積更大。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數量比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的數量更多。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內軸係包含:內管、及前端尖端, 前述內管,具有導引線可插穿的內腔,前述內管是插穿於前述外管之前述中央內腔,而從該中央內腔之前述開口朝前述球囊的內部延伸, 前述前端尖端,具有與前述內管之前述內腔連通的內腔,前述前端尖端是在前述球囊的內部與前述內管的前端連接,且固定在前述前端側頸部而朝前述球囊的外部延伸出。
- 如請求項6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表面電極的前端部是在前述前端側頸部的外表面延伸, 前述球囊型電極導管設有金屬環,前述金屬環是裝設在前述前端側頸部,藉由將前述表面電極的前述前端部緊固在其外周面,而與前述表面電極電氣連接, 前述導線,其前端連接在前述金屬環的內周面,並在前述球囊的內部、以及既不是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也不是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之前述外管的前述副內腔延伸,且其基端連接在前述通電用連接器。
- 如請求項7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表面電極是複數個帶狀電極,前述複數個帶狀電極是形成為沿著前述球囊的軸方向延伸,且沿著該球囊的圓周方向等角度間隔地配置,前述帶狀電極各個的前端部緊固在前述金屬環的外周面。
- 如請求項7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金屬環被施以絕緣被覆。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內軸是由中空或實心的針所構成。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用於固定前述球囊的前述基端側頸部之前述外管的前述前端部之外徑,是形成為比該外管的基端部之外徑更小, 前述球囊的前述基端側頸部之外徑和前述外管的前述基端部之外徑實質上相等。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在前述球囊的管壁配置有溫度感測器。
- 如請求項3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形成在前述圓筒狀部分以外之前述球囊的外表面之前述表面電極,被施以絕緣被覆。
- 一種球囊型電極導管,係用於進行高頻消融治療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係具備:外管、通電用連接器、球囊、內軸、表面電極以及導線, 前述外管,係具有:中央內腔、及配置在其周圍之複數個的副內腔, 前述通電用連接器是配置在前述外管的基端側, 前述球囊,係具有:可擴張收縮的擴張部、及與其兩端連續之頸部,基端側頸部固定在前述外管的前端部,前述擴張部將前述外管之前述前端部包在內部,藉此連接在前述外管的前端側, 前述內軸,是插穿在前述外管之前述中央內腔,從該中央內腔的開口朝前述球囊的內部延伸,固定在前述球囊之前端側頸部而朝前述球囊的外部延伸出, 前述表面電極,是由至少在前述球囊的前述擴張部形成在該球囊的外表面之金屬薄膜所構成, 前述導線,是用於將前述表面電極和前述通電用連接器電氣連接; 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至少1條,是為了對前述球囊的內部供給流體而讓該流體流通之流體供給用副內腔, 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至少1條,是為了將供給到前述球囊的內部之流體從該球囊的內部排出而讓該流體流通的流體排出用副內腔; 前述外管係包含:第1圓管狀部分、部分圓管狀部分、及第2圓管狀部分, 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是從前述擴張部的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朝基端方向延伸, 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是從前述擴張部的前述基端或其附近的位置在前述擴張部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 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是與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連續而在前述擴張部的內部朝前端方向延伸,其前端面位於比前述擴張部之軸方向的中間位置更靠前端側;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是配置在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及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的內部,且在該第2圓管狀部分之前述前端面開口, 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是形成在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大致全周,或在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之圓周方向的全周沿著該圓周方向實質上等角度間隔地配置, 前述流體排出用副內腔,是配置在前述第1圓管狀部分的內部,且在該第1圓管狀部分的前端面開口。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是實質上的半圓管狀。
- 如請求項14或15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外管所具有的前述副內腔之1條,是前述流體供給用副內腔,該流體供給用副內腔的開口是形成在前述第2圓管狀部分的圓周方向之大致全周。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球囊型電極導管,其中, 前述部分圓管狀部分具有複數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WOPCT/JP2020/005007 | 2020-02-08 | ||
PCT/JP2020/005007 WO2021157100A1 (ja) | 2020-02-08 | 2020-02-08 | バルーン型電極カテーテ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0328A TW202130328A (zh) | 2021-08-16 |
TWI767394B true TWI767394B (zh) | 2022-06-11 |
Family
ID=77199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8378A TWI767394B (zh) | 2020-02-08 | 2020-11-04 | 球囊型電極導管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07843B2 (zh) |
TW (1) | TWI767394B (zh) |
WO (1) | WO202115710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51674B2 (ja) | 2022-02-08 | 2024-09-17 |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 |
JP2024022956A (ja) | 2022-08-08 | 2024-02-21 |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 体内挿入部材および電極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446293A (zh) * | 2013-01-31 | 2014-12-16 | David Prutchi | 單極和/或雙極剝離導管 |
CN110279931A (zh) * | 2018-03-15 | 2019-09-27 | 王恩长 | 一种多功能球囊导管及系统 |
WO2020028282A1 (en) * | 2018-08-01 | 2020-02-06 | Adagio Medical, Inc. | Ablation catheter having an expandable treatment por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140118A (ja) * | 1998-11-09 | 2000-05-23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高周波処置具 |
US9149328B2 (en) * | 2009-11-11 | 2015-10-06 | Holaira, Inc. | System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tissue and controlling stenosis |
WO2016138508A1 (en) * | 2015-02-27 | 2016-09-01 | Lee Randall J | Pericardial access catheters and methods for use |
JP6308683B2 (ja) * | 2015-03-27 | 2018-04-11 | 日本ライフライン株式会社 | バルーン型アブレーションカテーテル |
-
2020
- 2020-02-08 WO PCT/JP2020/005007 patent/WO20211571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2-08 JP JP2021575593A patent/JP740784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11-04 TW TW109138378A patent/TWI76739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446293A (zh) * | 2013-01-31 | 2014-12-16 | David Prutchi | 單極和/或雙極剝離導管 |
CN110279931A (zh) * | 2018-03-15 | 2019-09-27 | 王恩长 | 一种多功能球囊导管及系统 |
WO2020028282A1 (en) * | 2018-08-01 | 2020-02-06 | Adagio Medical, Inc. | Ablation catheter having an expandable treatment por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1157100A1 (zh) | 2021-08-12 |
TW202130328A (zh) | 2021-08-16 |
JP7407843B2 (ja) | 2024-01-04 |
WO2021157100A1 (ja) | 2021-08-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12451B (zh) | 球囊型电极导管 | |
US6814732B2 (en) | Linear ablation assembly | |
US7416552B2 (en) | Multipolar, multi-lumen, virtual-electrode catheter with at least one surface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ablation | |
US8353900B2 (en) | Miniature circular mapping catheter | |
US20080249522A1 (en) | Irrigated Catheter with Improved fluid flow | |
TWI767394B (zh) | 球囊型電極導管 | |
TWI703955B (zh) | 氣球型電極導管 | |
JP7385716B2 (ja) | バルーン型カテーテル | |
TWI768661B (zh) | 氣球型電極導管 | |
WO2022259438A1 (ja) | バルーン型電極カテーテル | |
US20220395322A1 (en) | Catheter for high-power focal abl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