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6865B - 研磨產品 - Google Patents

研磨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6865B
TWI766865B TW106115439A TW106115439A TWI766865B TW I766865 B TWI766865 B TW I766865B TW 106115439 A TW106115439 A TW 106115439A TW 106115439 A TW106115439 A TW 106115439A TW I766865 B TWI766865 B TW I7668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yarns
abrasive product
coils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5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0343A (zh
Inventor
尼娜 奇奈瑞南
尼可拉斯 舒馬徹
詹 葛倫
Original Assignee
芬蘭商磨卡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芬蘭商磨卡公司 filed Critical 芬蘭商磨卡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5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6686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0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6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686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撓性研磨產品(1),其包括:一針織布(2),其位於該撓性研磨產品(1)之一第一側上;研磨劑(50),其施加於面向該第一側之該撓性研磨產品(1)之一第二側上;及複數個線圈(71),其等自該布(2)及自該第一側突出,各線圈(71)由一對由一突出頭部(77)連接之底半部弧(76)形成且線圈(71)配置於在該布(2)之經圈方向(W)上延伸之列中,其中該等底半部弧(76)在該布(2)中交織,且該等線圈(71)之該等突出頭部(77)在該布(2)外部彼此互連以形成互連線圈(71)之列(73),該等列(73)在該布(2)之經圈方向(W)上延伸。

Description

研磨產品
本發明係關於包括一針織布之撓性研磨產品。
關於撓性研磨產品之一共同問題係如何可靠地將撓性研磨產品附接至研磨機器上之對應支撐件。已擬出用於解決此問題之替代方法。此等方法包含(例如)使用感壓黏著劑(PSA)及鉤環緊固系統(如Velcro®-系統)。 PSA系統非常適合於砂磨扁平表面且其中應力較低。然而,PSA系統在藉由摩擦加熱時濕敏、軟化且相對難以處置,其表現PSA系統不太適於若干應用。再者,黏著劑之施加需要一單獨製造步驟且就持續性而言並非有利。 因此,如今,鉤環緊固系統已證明為用於諸多專業應用之選擇之方法。據此而言,「鉤」通常配置於機器側(藉由一適合背襯墊或抓持表面),而線圈須由研磨產品提供。 為此,線圈可(例如)整合於研磨顆粒之一單獨層壓層中。通常針對依靠一薄膜作為一背襯材料之撓性研磨劑追求此方法。 另一組研磨劑依靠編織物或布作為背襯材料。就經由一鉤環緊固系統之一附接而言,此具有獨特優點:線圈可容易地整合至共同針織基底材料(例如,c.f. EP 0 779 851)。藉由在布中形成線圈,可使用接合構件一體地提供研磨產品,其特別經濟。如EP 0 779 851中所例示,此等線圈可呈針織結構之欠疊之形式形成,其可在一起絨程序之製程內自布拉出。
獨立於線圈由一層壓層提供或作為一基底編織物之整合部分,然而,兩個解決方案之共同之處在於仍經受若干缺點。 例如,附接歸因於無足夠線圈可用於建立至機器之一連接之事實而傾向於失敗。特定言之,若研磨產品本身需要具有一略微敞開結構以改良除塵,則情況確實如此。再者,線圈趨向於磨壞且最終在研磨劑之壽命結束之前破裂。另外,可傳輸之力受到限制。 作為回應,由於較少鉤用以支撐較高力,所以此亦影響機器側上之背側墊之壽命。 另一問題係當產品在製造及裝運期間捲起或堆疊於箱中時線圈傾向於擱置。此具有直接後果:一大比例線圈將不「可用」於在第一位置中建立一連接。 相應地,本發明之一目的係設想一撓性產品,其解決以上缺點且提供一改良接合至一鉤環緊固系統中之鉤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一撓性研磨產品包括:一針織布,其位於該撓性研磨產品之一第一側上;研磨劑,其施加於面向該第一側之該撓性研磨產品之一第二側上;及複數個線圈,其等自該布及自該第一側突出,其中各線圈由一對由一突出頭部連接之底半部弧形成且線圈配置於在該布之經圈方向上延伸之列中;其中該等底半部弧在該布中交織,且該等線圈之該等突出頭部在該布外部彼此互連以形成互連線圈列,該等列在該布之經圈方向上延伸。 由於線圈互連,所以線圈不太傾向於擱置,其意謂線圈可較易用於建立至用作為一鉤環緊固系統中之對應體之鉤之一連接。將產品呈堆疊或卷形式儲存亦變得不太關鍵。 此外,在砂磨機器之一振盪移動期間線圈將不如單一線圈般來回彎曲,使得線圈不會快速磨壞且產品之壽命增加。 線圈結構仍高度敞開且允許一有效空氣及粉塵移除。 此外,互連線圈亦產生有利於諸多砂磨應用之一緩衝效應。緩衝之位準可由線圈高度、紗線厚度及長度及縫合密度調整。作為另一優點,在水磨期間達成一可變水佔用容量。再者,值得注意的係相較於通常依靠用於達成一緩衝效應之發泡體(例如PU發泡體)之習知軟產品,以上撓性研磨產品更永續且對環境無害(歸因於減少使用黏著劑及彈性體)。 最終,由於布及線圈仍藉由針織(即在一程序步驟中)同時製造,所以產品相對容易製造。再者,產品之相關性質(諸如柔軟度、強度或對於粉塵之滲透性)可易於藉由改變布之厚度及硬度及每cm2 之線圈之密度來調整。 較佳地,各線圈之底半部弧間隔達布之至少一縫合列且更佳地,布之兩個縫合列。 換言之,此意謂線圈固持為呈類似於一V形狀或U形狀之一形狀之一主要敞開構形。此構形具有以下優點:線圈可較易用於一鉤環緊固系統之「鉤部分」。再者,線圈不太傾向於擱置且所得結構在砂磨期間較抵抗剪切力。另外,此增強緩衝效應。 較佳的係突出頭部交替地在布之緯圈方向上跨越一縫合列。 由此,一線圈之一底半部弧配置於相鄰線圈之底半部弧之間,據此而言在緯圈方向上配置之線圈可彼此重疊。 此具有一增強緩衝效應及對相對於在砂磨期間出現之剪切力之緊固結構之一更佳抵抗。 較佳地,線圈之突出頭部藉由在布之經圈方向上彼此針織、特定言之,藉由鏈接在布之經圈方向上彼此接替之突出頭部而互連。 使線圈互連之此方法在不會妨礙產品之粉塵滲透性及無需大量增加製造之複雜性之情況下提供達成線圈之所要構形構形穩定性之一非常有效方式。另外,鏈接可易於與布之各種不同接合圖案組合且因此在製造期間允許一增加撓性。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突出頭部分別藉由透過另一線圈(其先於布之經圈方向上之一線圈)之突出頭部穿引過一線圈之突出頭部而互連。 此促成使布外部之線圈互連之一非常有效方式。再者,由於線圈在布之經圈方向上相互互連,所以易於防止線圈擱置。另外,使線圈互連之此方式確保一相關聯之緊固系統之鉤或其類似者可容易地進入產品且與線圈接合。 若與使線圈底半部弧間隔達布之至少一縫合列之線圈組合,則此提供以下加乘效應:額外地防止線圈之頂端「滑下」對應連接線圈(朝向布),此係由於連接線圈主要保持敞開。相應地,此進一步促成非常穩定且非常不可能崩塌之一層線圈。另外,在製造或裝運期間,線圈較容易能夠在已按壓於布上之後「恢復」。 較佳地,各線圈之突出頭部包括分別連接至底半部弧之兩個腳部部分及連接兩個腳部部分之一頂部弧,其中該等腳部部分在遠離布及第一側之一方向上延伸,該頂部弧基本上配置成與布水平,且線圈之突出頭部在突出頭部之頂部弧處彼此連接。 除尺寸穩定之線圈之外,此具有以下優點:歸因於基本上平行於布之表面延伸之線圈部分,線圈可容易地建立至鉤或其類似者之一連接。 較佳地,突出頭部具有4 mm至500 mm且更佳地6 mm至80 mm之一輪廓長度。 此確保線圈足夠長以可容易用於附接至對應附接構件(如鉤)且用於使線圈在經圈方向上互連。同時,線圈並不太長使得線圈可妨礙來自研磨機器之一可靠力傳導。 較佳地,線圈由在布中交織之線圈紗線形成。 一方面,此提供以下優點:線圈紗線可經選擇使得線圈紗線適合於各自應用。另一方面,線圈可獨立於布形成,意謂就布之針織圖案而言存在較多自由度。 或者,線圈亦可由布之紗線形成,其具有以下優點:當製造布時無需供應額外紗線種類,藉此顯現製造程序非常經濟。 較佳地,線圈紗線係包括扁平紗線、締捲紗線、可磁化紗線、金屬紗線或親水性紗線及/或其等之組合之人造或天然纖維。 使用金屬線圈紗線或可磁化線圈紗線使得有可能使用磁力以將研磨產品附接至一研磨機器。若(例如)一研磨機器之抓持表面具有一磁體(一永久磁體或一電磁體),則包括可磁化線圈紗線之研磨產品可由磁力固持於研磨機器上之適當位置。當然,此磁性附接可由涉及上述環鉤附接系統之一機械附接互補。藉由磁力之一附接具有以下優點:由於附接不導致研磨產品或研磨機器之抓持表面之任何磨耗,所以附接係準無需維修(quasi maintenance free)。 藉由使用締捲紗線及/或親水性紗線,可提供促進水磨程序之一產品,此係由於該產品能夠更易於佔用水或其他水溶液。 較佳地,線圈紗線經編或緯編成布且更佳地,呈一緞紋、翠可特經編組織(tricot)、柱紋或線接合或其等之組合之形式。 藉由經編或緯編而使線圈紗線交織提供在一單一工作程序中整合線圈紗線之一非常有效且機械穩定方式。特定言之,緞紋、柱紋、線或翠可特經編組織接合提供在不會在設計布時相當限制自由度之情況下最佳地將線圈整合至布中之一有效方式。 值得注意的係,上述接合指稱使線圈交織至布中而非線圈在布外部互連之方法。 較佳地,線圈紗線係單絲紗線。 相較於趨向於比單絲紗線尺寸大之多絲紗線,針對線圈使用單絲紗線具有以下優點:若線圈紗線穿入布中,則布之針織圖案受到盡可能小的影響。此可帶來以下優點:有益於諸多砂磨應用之布之一嚴重同質化(或均勻)外觀。 據此而言,線圈紗線較佳地具有5 dtex至200 dtex且更佳地10 dtex至100 dtex且更佳地20 dtex至50 dtex之一紗線計數。 較佳地,布較佳地呈一緞紋、翠可特經編組織或線接合之形式經編或緯編。 藉此,緞紋或線結構適合於使布之一相對規則及均勻外觀與將線圈紗線及開口引入布中之一選項組合。 較佳地,布進一步包括呈通孔形式之複數個規則配置之開口。 歸因於通孔,砂磨粉塵或其他顆粒可容易地穿透研磨產品。此大幅促進自砂磨區域移除粉塵,其中工件經加工且防止研磨產品之阻塞。繼而,此增加研磨產品之壽命且防止砂磨表面之一過度加熱,其確保一高品質砂磨修整。 較佳地,開口之形式及配置相對於紡織物之經圈方向對稱。 此具有以下優點:形成研磨顆粒之基礎之布本身非常規則。因此,研磨區域非常規則且在砂磨期間可獲得一高品質表面修整。 較佳地,開口配置成垂直於布之經圈方向之一直線,其中開口在線方向上規則間隔且線相對於開口之位置彼此偏移。 線方向上之開口之規則間隔確保在砂磨區域之寬度方向上達成一均勻砂磨表面。若線相對於開口之位置彼此偏移,則開口不配置於沿經圈方向之均勻列中。此可進一步減少砂磨表面上之條紋之產生。 藉此,進一步較佳的係後續線(即在經圈方向上彼此接續之線)相對於開口之位置彼此偏移。 據此而言,此外,較佳的係後續線之間的偏移使得每兩個線之開口在經圈方向上對準。 若在機器方向上看見,則換言之,後者意謂塗有一線中之兩個相鄰開口之間的研磨劑之一區域隨後接著下一線之一開口(其再次隨後接著塗有第二線之研磨劑之一區域等等)。相應地,若用於單向砂磨機器,則此配置有效地抑制成品中之條紋之形成。 較佳地,撓性研磨產品將於包括一柔軟或可彎中間層,其配置於研磨劑與布之間。該中間層由一非編織材料、一發泡體材料、一編織物材料或其等之組合形成。 使用柔軟中間層,可進一步促進產品之緩衝效應。再者,此一中間層亦可有益於水磨應用,此係由於其可在砂磨期間隨時間儲存及釋放水或水溶液。 較佳地,產品進一步包括自該第一側突出之填料紗線,其中該等填料紗線係締捲紗線或親水性紗線且呈線圈或線端之形式突出。 藉由提供填料紗線,可進一步擴展至於水磨應用之產品之水保持性質。此外,填料紗線亦可促進緩衝效應。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用於研磨劑之撓性介面,其包括:一針織布,其位於該撓性介面之一第一側上;附接構件,其配置於面向該第一側之該撓性介面之一第二側上,該附接構件經構形以可接合至研磨產品。該撓性介面進一步包括自該第一表面及自該布突出之複數個線圈,各線圈由一對由一突出頭部連接之底半部弧形成且線圈配置於在該布之經圈方上延伸之列中;其中底半部弧在該布中交織,且線圈之突出頭部在該布外部彼此互連以形成互連線圈列,該等列在該布之經圈方向上延伸。 「經構形以可接合至研磨產品」可涉及提供接合構件(諸如鉤)(用於鉤環緊固系統)或其他互補緊固系統或PSA系統。 使用撓性介面,互連線圈之有利性質(即緩衝效應、至研磨機器之更可靠接合、粉塵之滲透性等等)可轉移至一般研磨產品。 根據一較佳實施例,附接構件係可接合至一鉤環緊固系統之線圈部分之鉤、菌形件或旋鈕。使用附接構件,撓性介面相容於多種研磨產品(諸如(例如) EP 0 779 851中所描述之研磨產品)。 上文所列舉之較佳特徵連同研磨產品亦可應用於撓性介面,其中較佳特徵產生等效效應。
在下文中,參考圖式詳細描述本發明。 圖1A及圖1B係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撓性研磨產品1之示意圖。研磨產品1包括構成研磨產品1之基底層之一布2。布2係由針織紗線20形成之一針織紡織物且藉由(例如)經編或緯編產生於一紡織物生產機器上。 在布2之一第一側上(研磨產品之一第一側),形成自針織布2突出之複數個線圈71。線圈71由線圈紗線70形成。 在研磨產品之一第二側上,施加研磨劑或研磨顆粒50以形成一研磨區域60。研磨顆粒50應用/黏合於面向該第一側之布2之該第二側。研磨顆粒50之固定可由一塗層40促進。可視情況施加研磨顆粒50及一適合接合系統。 如圖1之橫截面中所指示,在此實例中研磨區域60在整個產品1中係連貫的,其中研磨劑50均勻分佈於布2上。然而,研磨區域亦可不連貫,(例如)呈研磨顆粒之隔離點或島之形式。 線圈71在布2之經圈方向W上配置成列。此外,如圖中可見,線圈71在基本上平行於布2且及與布2隔開之一平面中彼此互連。換言之,突出線圈71在布2外部互連。 相應地,線圈71形成互連線圈之列73,該等列73亦在布2之經圈方向W上延伸(且相對於布2「升高」)。 在圖2B中所展示之實例中,線圈71僅在經圈方向W上連接。個別列73中不存在互連。 參考圖1C,線圈71之相關部分界定為以下:各線圈包括由一突出頭部77連接之一對底半部弧76。線圈71之此等部分在布2中交織,據此而言,使用底半部弧76,線圈71連接至布2。突出頭部77係實際上自布2突出(即配置於布2外部)之線圈71之部分。線圈71之突出頭部77繼而可視為由分別連接至底半部弧76之一對腳部部分75及連接兩個腳部部分75之一頂部弧74形成。 根據圖1A及圖1B之實例,線圈71之互連藉由鏈接在布2之經圈方向W上彼此接替之線圈71之突出頭部77 (突出頭部77藉由透過先前線圈71之突出頭部77穿引過一線圈71之突出頭部77而鏈接)。然而,其他技術(特定言之,針織技術)亦可用於使線圈71互連。 如自圖1D可見,各線圈71之底半部弧76在布之緯圈方向(其垂直於經圈方向W)上彼此隔開。此具有以下效應:線圈保持「敞開」,其中腳部部分75在自布2之表面延伸時抵靠彼此傾斜。因此,若產品被視為在經圈方向W上,則線圈71具有朝向頂部弧74變窄之一V形或U形狀構形。腳部部分75 (相對於布上之一法線)之傾斜或偏斜可藉由改變突出頭部77之底半部弧76與輪廓長度之間的間隔而調整。突出頭部77具有4 mm至500 mm、較佳地6 mm至80 mm且最佳地介於10 mm與20 mm之間之一輪廓長度。 歸因於相反方向上之腳部部分75之傾斜,當附接至一研磨機器時產品1變得更抵抗剪切力。另外,此一構形允許鉤、菌形件或其他類型之研磨構件更易於與線圈紗線70互鎖且因此將產品1固持在適當位置。 另一效應係線圈71可保持相對敞開,其在某種程度上防止在使線圈彼此鏈接之後一線圈之頂部弧或繩套「滑下」線圈鏈接至其之線圈之腳部部分。因此,此進一步促進線圈71之尺寸穩定性,因為線圈71不太可能在機械衝擊及壓力下崩塌。再者,頂部弧74基本上配置成相對於布2水平。 較佳地,各線圈之底半部弧76至少間隔達布2之一縫合列22且更佳地達布之兩個縫合列22 (參考圖1D)。換言之,後者意謂線圈71跨越一縫合列22 (參考圖1D)。在該情況中,若線圈71 (或線圈之突出頭部77)在緯圈方向上交替地跨越一縫合列22 (參考圖1D),則其係尤其較佳的。 據此而言,一縫合列22或經圈係行進針織物之長度之針跡之一縫合經圈(參考ISO 4921:2000, 3.3.1)。 儘管線圈71亦可藉由提拉布2之欠疊或重疊而形成,但較佳的係線圈由在布2中交織之線圈紗線70形成。 例示性地,如圖1中所描述之產品1可藉由使用用於形成研磨產品之一雙針架針織機器來製造。 後續產品之性質可藉由增加線圈紗線之數目及對應地線圈71與之連接之針跡之數目而調整。 用於形成布2、用於使線圈紗線70加錯及用於使線圈71互連之特別適合之接合包含柱紋接合、緞紋接合、線接合、翠可特經編組織接合、緞接合及墊紗接合及其等之組合。理論上適合之其他接合界定於ISO 8388中且亦包括經組合之經編接合及緯編接合。 圖2A及圖2B中之對應紗線路徑標記中展示此一結構之一實例,其中黑點代表一雙針架針織機器之一針架且灰點代表另一針架。如自線緯圈可見,形成布2之紗線20作業於一針架上,而線圈紗線70作業於兩個針架上。然而,線圈紗線70之實際線圈71形成於第二針架上(灰點)。 除一針跡在線圈通過針時作用於第二針架上之外,布2基於一(敞開)緞紋接合且線圈紗線70之交織由一柱形針縫完成。不同於圖1中所展示之實例,個別線圈之底半部弧76不在布之緯圈方向上彼此隔開,意謂線圈配置於一及相同縫合列22上。 然而,線圈71亦在布2之經圈方向W上針織以形成在經圈方向W上延伸之互連線圈71之列73。相應地,亦在此情況中,線圈71之幾何穩定性增加且線圈71可較容易用於緊固構件(諸如鉤或銷),此係由於緊固構件不太傾向於擱置於布上。後者可在儲存研磨產品(呈一中間狀態或最終產品狀態)期間發生。再者,線圈71之一擱置可在由特定程序步驟製造期間誘導。 圖3A及圖3B中展示一混凝土針織圖案之一進一步實例。如自圖3B之紗線路徑標記中最佳可見,線圈紗線70亦呈一緞紋接合之形式交織。 圖1、圖2及圖3中所展示之布2基於歸因於基底布2中之若干規則配置之通孔而係高度可滲透之結構。敞開結構達成一最佳除塵。當在砂磨期間產生粉塵時,粉塵可容易地由穿透布2及線圈71之氣流移除。 圖4例示性地展示至一背襯墊80或抓持表面之對應接合構件之一撓性研磨產品之附接。歸因於線圈之互連,線圈可較容易用於至背襯墊80之鉤之一附接,因為線圈更筆直。值得注意的係,撓性研磨產品與其他接合構件(諸如旋鈕或菌形件及其類似者)同樣良好作業。 除一改良附接之外,互連線圈在砂磨期間導致一緩衝效應。此意謂布2或研磨區域中之不均勻點可由產品1之柔軟性質平衡。 為進一步促進緩衝效應,一柔軟或可彎中間層90可配置於布2與研磨區域60之間,如由圖5所例示。中間層90可由一發泡體或非編織材料或其等之組合形成。作為一替代方式或另外,中間層亦可由一編織物或布形成或包括一編織物或布(較佳地呈一層之形式)。 圖6示意性地展示根據另一實施例之透過一撓性產品3之一橫截面。此實施例與先前實施例之不同之處在於研磨顆粒50被附接構件190取代。其他特徵、構形及可能修改對應於連同先前實施例提及之特徵、構形及修改。隨後,產品3亦指稱「撓性介面」3。 附接構件190係(例如)適合於與自撓性研磨物件突出之線圈(諸如線圈71或一般而言,一Velcro®狀緊固系統之線圈101)接合之附接構件(諸如鉤、旋鈕或菌形件)或用於其他互補緊固系統之附接構件。 附接構件可藉由(例如)將一鉤環緊固系統(例如一Velcro®緊固系統)或其他互補緊固系統之一適合紋理層壓於布2上而提供。 相應地,撓性介面3可插入一研磨機器之附接表面80與一適合研磨產品100之間。藉此,可針對習知研磨產品提供一柔軟且同時高度穩定介面。值得注意的係,根據此實施例之產品3亦可與可彎中間層90組合。 如圖1至圖5之實例中所繪示,可針對線圈紗線70及布2之紗線20使用不同種類之紗線。 此使得能夠(例如)針對線圈紗線70使用相較於布2之紗線20之較薄紗線。儘管此確保用於將研磨劑50附接於布2上之一足夠大區域,但產品整體上仍可保持實質上敞開,其係有益於除塵及將產品附接至一研磨機器。另外,針對線圈紗線70使用較薄紗線確保總產品仍柔軟且撓性。再者,此確保當線圈紗線70作業於相同於布2之針架上時布2結果中無顯著高度。 據此而言,線圈紗線70較佳地具有5 dtex至200 dtex且更佳地10 dtex至100 dtex且更佳地20 dtex至50 dtex之一紗線計數。 再者,線圈紗線70可由單絲紗線形成而形成布2之紗線20係多絲紗線。 如本文所提及,根據上述實施例之產品可包括用作為用於施加研磨顆粒50之一底漆之一塗層40。另外,塗層可用以調平任何既有不平坦。再者,塗層亦導致布2中之線圈紗線70之一固定,其顯示難以自布2拉出個別線圈71。塗層40自其中線圈不突出之布2之側(即產品之前側)施加。 另外,布及/或線圈紗線可包括用於進一步增強產品之機械穩定性之一浸漬。 不同類型之浸漬及塗層40可施加於布2。用於浸漬及塗層之樹脂之類型可由酚樹脂、尿素或乳膠以及其等之摻合物組成,如EP 0 779 851中所描述。編織物可藉由使用輥塗、噴塗、簾塗、漿塗(藉由印刷方法(諸如螢幕印刷或凹版輥、轉印箔或類似方法)來塗佈,從而導致指稱一人造及彩印塗層之塗層,其中噴塗及漿塗係較佳的。 亦可施加可輻射固化之浸漬樹脂(諸如環氧化物、丙烯酸酯或類似樹脂)。可熱固化之環氧化物、丙烯酸酯、異腈或類似樹脂及其等之混合物亦可用於布之機械穩定。樹脂可包含填料及添加劑(諸如表面活性物質(如脂肪酸乙氧基)、填料或各種(諸如纖維、三(氫氧)化鋁、高嶺土、碳酸鈣、滑石及其類似者))。 塗層可提供研磨劑可施加於其上之一平坦基底層。藉此,塗層可調平高度不規則性且進一步促進一平坦研磨區域。為此,可在施加研磨顆粒之前特別處理塗層(「整平」)以形成一平坦表面。如WO 2014/037034中所描述,此可由施加塗層之一特定方式(例如藉由使用一塗佈輥)達成。再者,一平坦效應可藉由抵靠尚未固化之塗層按壓一平坦器件而實現。另外,可能機械研磨或砂磨已施加之塗層(諸如調平(整平)任何既有不平坦。 此外,布2可經受來自布之前側之任何種類之表面修改。 研磨區域60可在相同或單獨程序中散播或塗有研磨物件50 (諸如碳化矽、各種類型之氧化鋁或其等之混合物(諸如棕色、粉色、白色或高溫處理種類))。藉此,亦可施加高效能研磨劑(諸如塗有陶瓷或類似顆粒以及鑽石、CBN或通常指稱超級研磨劑之其他顆粒)。 作為用於改良至一研磨機器之研磨產品之附接之一替代方式,亦可設想使用可磁化且特定言之包括一金屬材料之線圈紗線70。為此,可設想使用具有一磁芯或基於紗線之純磁性材料(或導致一類似效應之材料)之紗線。 使用該紗線,產品1及3可在背側上(即其中線圈突出之側上)磁化且因此,附接至一研磨裝置之一磁性背襯板。該磁性背襯板可基本上扁平,或替代地可包括額外接合構件(諸如抓鉤)以同時使用機械及磁性附接。該磁性背襯板可包括一永久磁體或可依靠一電磁感應效應。 除此之外,產品1及3可包括填料紗線。填料紗線比線圈紗線70厚,藉此進一步促進互連線圈71之緩衝效應。填料紗線可自相同於呈線圈或線端之形式之線圈之側上的布突出。 再者,填料紗線可係親水性的。此由以下事實激發:柔軟研磨產品通常用於水磨程序(其等通常涉及使用液體(如水)或其他溶劑)以達成一無塵砂磨程序及一特定表面修整。儘管互連線圈71之三維結構已提供比單層產品佳之水儲存性質,但有時期望進一步增加水儲存及水佔用容量。填料紗線充當一填料材料,其允許研磨產品1更佳佔用水且在砂磨程序期間隨時間釋放水。 作為一替代方式,線圈紗線70亦可係親水性的。 用於達成一特定親水性之一可能性係使用締捲紗線作為線圈紗線及/或填料紗線。 然而,對於一些應用,亦可期望逆行為(即一特定程度之疏水性)。 一般而言,線圈紗線以及填料紗線可以用於達成相對於保水能力之所要效應之各種方式處理。此包含使用固有親水性/疏水性材料或將一適合塗層施加於紗線。 為進一步促進布2之機械穩定性,較佳的係將一強化墊紗或大體上加強材整合至產品中。較佳地,此等墊紗由穿入布2中之強化紗線組成。 為此,一柱形針縫或一墊紗可整合為加強材。較佳地,墊紗或強化紗線係足夠強以承受拉力。 除增加材料之強度之外,墊紗或加強材亦可用於增加體積或用於達成其他所要效應。 布2之紗線20、線圈紗線70強化紗線及填料紗線通常係聚酯或聚醯胺之締捲紗線或扁平紗線。然而,基於天然纖維(諸如棉、麻或類似纖維)之紗線亦可係適合的。更一般而言,此包含使用可用於布之基底結構或強化之所謂之基於合成或天然纖維的人造短纖維或多絲紗線。可視情況亦使用係單紗線或股紗線之撚紗線。彈性紗線在布應以一特定方式拉伸時可應用於特定應用。 通常稱為DTY (拉伸締捲紗線)之術語「締捲紗線」係以紗線細絲被盤繞、捲曲或套環的方式已由熱或機械方法或其等之組合處理之一多絲紗線。存在可應用之各種締捲方法(諸如噴氣締捲、刀口締捲、假撚摩擦締捲、填塞箱締捲或齒輪捲縮紗線)。 術語「扁平紗線」通常已知為縮寫FDY,其係所謂之全拉伸紗。此FDY可為基於單絲或多絲之各種累積類型。此等紗線亦可相對於其外觀而為明亮、半光或完全無光,其等係最常見類型。然而,各種形狀之紗線、細絲及其橫截面亦可用,其尤其可為(例如)圓形、三葉形、多邊緣類型或任何其他類型之形狀。 除其締捲類型或形狀及外觀之外,亦可額外地撚任何形狀之紗線(諸如締捲紗線或扁平紗線)。「撚」指稱使紗線轉變為通常指稱「S」方向及「Z」方向之兩個不同方向。撚之此等方向僅指稱其中撚紗線之方向;使得「S」撚紗及「Z」撚紗類似於彼此之鏡像。在大多數情況中,紗線之此撚僅具有經編之任何技術相關,但導致最終布中之不同光學效應。 形成布2之紗線20、線圈紗線70及強化紗線可為單絲紗線或多絲紗線,其中較佳的係至少線圈紗線70係單絲紗線。歸因於紗線之減少體積,此等單絲紗線可在不會太影響布2之平坦度之情況下更容易在布2中交織。 術語「單絲紗線」指稱由一單絲材料構成之一人造無限紡紗線。(例如) 20 dtex之一特定紗線計數之一紗線不分成其他次結構但僅由一細絲組成。因此,與一單絲紗線相反,一多絲紗線由若干次結構(細絲)組成。藉此,紗線之區別在於組成紗線之細絲之數目。作為一實例,一20 dtex多絲紗線可由(例如)兩個或兩個以上細絲組成。 一「股紗線」通常由多絲紗線組成,其可為撚紗線或非撚紗線、締捲紗線或非締捲紗線以及交纏絡絲紗線或非交纏絡絲紗線。然而,撚紗線通常不交纏絡。接著,此等先前描述之單紗線可在下文中接合在一起以形成指稱成股之一新(較厚)紗線。因此,此一股紗線由已成股在一起之至少兩個或兩個以上單紗線組成。 術語「天然纖維」指稱在可再生源中具有一起源之纖維。此等指稱纖維形成之材料(諸如棉、麻、羊毛、絲或自植物或動物直接獲得之類似材料)。 術語「人造纖維」指稱除天然纖維之外的所有纖維。人造纖維可自石油化學品、基於生物之聚合物或有機原材料合成地產生。再生纖維係人造纖維下之一子群。該等再生纖維由天然材料(如植物)通過化學及機械程序製成。此等種類之纖維係(例如)由纖維素製成之黏液纖維、竹纖維、高濕模數高斷裂強度纖維素纖維類型紗線。合成纖維可由石油化學品(例如聚酯、乙酸乙烯酯、尼龍、醯胺及碳)製成。此種類亦包含化學修飾纖維形成之材料及由基於生物之建構區塊之聚合物(諸如(例如)乳酸、氨基酸或基於二氧化丙烯之材料)製造之纖維。 用於研磨產品之布之其他可能紗線之實例包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聚丙烯(PP)及芳綸紗線之纖維。此等可用於布之基底結構或僅用於材料之強化。 扁平紗線或締捲紗線之紗線計數可自5 dtex變化至4000 dtex,取決於作為背襯材料之布所要拉伸值及伸長值及最終產品之研磨顆粒之所要大小及最終用途。根據定義,單位「dtex」係以克為單位之每10,000 m紗線之重量。通常,對於強化紗線,布之紗線計數係30 dtex至2000 dtex及15 dtex至1000 dtex。 若可能,則如連同各自實施例所討論之所有修改可連同其他實施例等效應用。
1‧‧‧撓性研磨產品2‧‧‧針織布3‧‧‧撓性產品20‧‧‧紗線22‧‧‧縫合列40‧‧‧塗層50‧‧‧研磨顆粒/研磨劑/研磨物件60‧‧‧研磨區域70‧‧‧線圈紗線71‧‧‧線圈73‧‧‧列74‧‧‧頂部弧75‧‧‧腳部部分76‧‧‧底半部弧77‧‧‧突出頭部80‧‧‧背襯墊90‧‧‧中間層100‧‧‧研磨產品101‧‧‧線圈190‧‧‧附接構件W‧‧‧經圈方向
可藉由參考本發明之進一步實施例中所揭示之以下說明書及結合以下附圖更佳地理解本發明。 圖1A至圖1D係根據一第一實施例之一研磨產品之示意圖。 圖2A及圖2B展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研磨產品之一編織圖案之一實例。 圖3A及圖3B展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研磨產品之一編織圖案之另一實例。 圖4繪示根據第一實施例之研磨產品之用途。 圖5繪示第一實施例之一修改。 圖6係一第二實施例之一示意圖。 描述及附圖被視為依舉例方式且不具限制性。
2‧‧‧針織布
40‧‧‧塗層
70‧‧‧線圈紗線
71‧‧‧線圈
73‧‧‧列
W‧‧‧經圈方向

Claims (17)

  1. 一種撓性研磨產品(1),其包括:一針織布(2),其位於該撓性研磨產品(1)之一第一側上;研磨劑(50),其施加於面向該第一側之該撓性研磨產品(1)之一第二側上;複數個線圈(71),其等自該布(2)及自該第一側突出,各線圈(71)由一對由一突出頭部(77)連接之底半部弧(76)形成且該等線圈(71)配置於在該布(2)之經圈方向(W)上延伸之列中;其中該等底半部弧(76)在該布(2)中交織,且該等線圈(71)之該等突出頭部(77)在該布(2)外部彼此互連以形成互連線圈(71)列(73),該等列(73)在該布(2)之經圈方向(W)上延伸,其中該等突出頭部(77)交替地在該布(2)之緯圈方向上跨越一縫合列(22)。
  2. 如請求項1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各線圈(71)之該等底半部弧(76)間隔至少達該布(2)之一縫合列(22)。
  3. 如請求項1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各線圈(71)之該等底半部弧(76)間隔至少達該布(2)之兩個縫合列(22)。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 該等線圈(71)之該等突出頭部(77)藉由在該布(2)之該經圈方向(W)上彼此針織、較佳地,藉由鏈接在該布之該經圈方向(W)上彼此接替之突出頭部(77)而互連。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等突出頭部(77)藉由透過先於該布(2)之該經圈方向上之該一線圈(71)之另一線圈(71)之該等突出頭部(77)穿引過一線圈(71)之該突出頭部(77)而互連。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各線圈(71)之該突出頭部(77)包括分別連接至該底半部弧(76)之兩個腳部部分(75)及連接該兩個腳部部分(75)之一頂部弧(74),其中該等腳部部分(75)在遠離該布(2)及該第一側之一方向上延伸,該頂部弧(74)基本上配置成與該布(2)水平,且該等線圈(71)之該等突出頭部(77)在該等突出頭部(77)之該等頂部弧處彼此連接。
  7.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突出頭部(77)具有4mm至500mm之一輪廓長度。
  8.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突出頭部(77)具有6mm至80mm之一輪廓長度。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等線圈(71)由在該布中交織之線圈紗線(70)形成。
  10. 如請求項9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等線圈紗線(70)係包括扁平紗線、締捲紗線、可磁化紗線、金屬紗線或親水性紗線及/或其等之組合之人造或天然纖維。
  11. 如請求項9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等線圈紗線(70)經編或緯編成該布(2),較佳地呈一緞紋、翠可特經編組織、柱紋或線接合或其等之組合之形式。
  12. 如請求項9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等線圈紗線(70)係單絲紗線及/或多絲紗線及其等之組合。
  13.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布(2)較佳地呈一緞紋、翠可特經編組織或線接合之形式經編或緯編。
  1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中該布(2)進一步包括呈通孔形式之複數個規則配置之開口。
  1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進一步包括一可彎中間層(90),其配置於該等研磨劑(50)與該布(2)之間, 該可彎中間層較佳地由一非編織材料、一發泡體材料、一編織物材料或其等之組合形成。
  1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撓性研磨產品(1),其進一步包括填料紗線,其等自該第一側突出,其中該等填料紗線係締捲紗線或親水性紗線,且該等填料紗線呈線圈或線端之形式突出。
  17. 一種用於研磨產品之撓性介面(3);該撓性介面(3)包括:一針織布(2),其位於該撓性介面之一第一側上;附接構件(190),其配置於面向該第一側之該撓性介面(3)之一第二側上,該附接構件(190)經構形以可接合至研磨產品;複數個線圈(71),其等自該第一側及自該布(2)突出,各線圈(71)由一對由一突出頭部(77)連接之底半部弧(76)形成且該等線圈(71)配置於在該布(2)之經圈方向(W)上延伸之列中;其中該等底半部弧(76)在該布(2)中交織,且該等線圈(71)之該等突出頭部(77)在該布(2)外部彼此互連以形成互連線圈(71)之列(73),該等列(73)在該布(2)之該經圈方向(W)上延伸,其中該等突出頭部(77)交替地在該布(2)之緯圈方向上跨越一縫合列(22)。
TW106115439A 2017-05-10 2017-05-10 研磨產品 TWI7668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5439A TWI766865B (zh) 2017-05-10 2017-05-10 研磨產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5439A TWI766865B (zh) 2017-05-10 2017-05-10 研磨產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343A TW201900343A (zh) 2019-01-01
TWI766865B true TWI766865B (zh) 2022-06-11

Family

ID=6580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5439A TWI766865B (zh) 2017-05-10 2017-05-10 研磨產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686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5739A1 (en) * 1986-10-08 1988-05-04 Yoshida Kogyo K.K. Warp-knit tape for hook-and-loop fasteners
US20040173276A1 (en) * 2003-01-28 2004-09-09 Mitsuo Horikawa Slide fastener tape
CN1880021A (zh) * 2005-06-13 2006-12-20 Kwh米亚卡公司 柔性研磨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5739A1 (en) * 1986-10-08 1988-05-04 Yoshida Kogyo K.K. Warp-knit tape for hook-and-loop fasteners
US20040173276A1 (en) * 2003-01-28 2004-09-09 Mitsuo Horikawa Slide fastener tape
CN1880021A (zh) * 2005-06-13 2006-12-20 Kwh米亚卡公司 柔性研磨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343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1542B2 (en) Stitch bonded multi-surface foam cleaning pad
US11407087B2 (en) Abrasive product
US9770153B2 (en) Stitch bonded cleaning material
US20240123573A1 (en) Abrasive belt grinding product
US6423393B1 (en) Abraded stitchbonded fabric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TWI766865B (zh) 研磨產品
CN110385653B (zh) 圆盘形砂盘磨削制品
US20230249317A1 (en) Abrasive produc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brasive product
EP0058087B1 (en) Weft insertion knitted secondary carpet backing and carpet structure
US20100288459A1 (en) Industrial fabric for forming and pressing
TWI765851B (zh) 磨擦帶研磨產品
CN215512558U (zh) 一种可以防止脱散纬编的透气性针织布
US20220184919A1 (en) Stitch bonded wipe
JPS6039460A (ja) タフテイングマツト用基布
CS277049B6 (cs) Podlahová krytina s řezaným vlasem a způsob její výro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