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2021B - 成像鏡頭(五十)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五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2021B TWI762021B TW109138843A TW109138843A TWI762021B TW I762021 B TWI762021 B TW I762021B TW 109138843 A TW109138843 A TW 109138843A TW 109138843 A TW109138843 A TW 109138843A TW I762021 B TWI762021 B TW I76202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refractive power
- surface facing
- object side
- imag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一第五、一第六及一第七透鏡。第一透鏡具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像側。第二透鏡具屈光力。第三透鏡具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正屈光力,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五透鏡具屈光力。第六透鏡具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七透鏡具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及第七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7<f/IH<1.5;其中,f為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IH為成像鏡頭之一半像高。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成像鏡頭。
現今的成像鏡頭之發展趨勢,除了不斷朝向小型化發展外,隨著不同的應用需求,還需具備高解析度及抗環境溫度變化的能力,習知的成像鏡頭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種新架構的成像鏡頭,才能同時滿足小型化、高解析度及抗環境溫度變化的需求。
有鑑於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其鏡頭總長度較短、解析度較高、抗環境溫度變化,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及一第七透鏡。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像側。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七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
透鏡及第七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7<f/IH<1.5;其中,f為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IH為成像鏡頭之一半像高。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一第六透鏡及一第七透鏡。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一像側。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第七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3<TTL/BFL<5;其中,TTL為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BFL為第七透鏡之一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
其中第五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可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
其中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
其中第五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凹面朝向像側,第六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
其中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另一凹面朝向像側,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
其中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及一凹面朝向像側,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
其中第一透鏡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物側,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第七透鏡可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物側。
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15<(R21-R22)/(R21+R22)<0.8;-6<R61/R31<30;-4<f2/f6<7;0.2<Vd5/Vd6<3;-3<f123/f4567<2;其中,R21為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22為第二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1為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61為第六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2為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6為第六透鏡之一有效焦距,Vd5為第五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6為第六透鏡之一阿貝係數,f123為第一透鏡、第二透鏡及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4567為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說明。
1、2、3、4:成像鏡頭
L11、L21、L31、L41:第一透鏡
L12、L22、L32、L42:第二透鏡
L13、L23、L33、L43:第三透鏡
ST1、ST2、ST3、ST4:光圈
L14、L24、L34、L44:第四透鏡
L15、L25、L35、L45:第五透鏡
L16、L26、L36、L46:第六透鏡
L17、L27、L37、L47:第七透鏡
OF1、OF2、OF3、OF4:濾光片
IMA1、IMA2、IMA3、IMA4:成像面
OA1、OA2、OA3、OA4:光軸
S11、S21、S31、S41:第一透鏡物側面
S12、S22、S32、S42:第一透鏡像側面
S13、S23、S33、S43:第二透鏡物側面
S14、S24、S34、S44:第二透鏡像側面
S15、S25、S35、S45:第三透鏡物側面
S16、S26、S36、S46:第三透鏡像側面
S17、S27、S37、S47:光圈面
S18、S28、S38、S4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S29、S39、S4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10、S210、S310、S410: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1、S211、S311、S411: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2、S212、S312、S412: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3、S213、S313、S413:第六透鏡像側面
S114、S214、S314、S414:第七透鏡物側面
S115、S215、S315、S415:第七透鏡像側面
S116、S216、S316、S416:濾光片物側面
S117、S217、S317、S417:濾光片像側面
第1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2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圖。
第2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像散場曲(Astigmatic Field Curves)圖。
第2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的畸變(Distortion)圖。
第3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4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縱向球差圖。
第4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像散場曲圖。
第4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二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5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6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縱向球差圖。
第6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像散場曲圖。
第6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三實施例的畸變圖。
第7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四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
第8A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四實施例的縱向球差圖。
第8B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四實施例的像散場曲圖。
第8C圖係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四實施例的畸變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
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第七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七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0.7<f/IH<1.5;其中,f為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IH為成像鏡頭之一半像高。
本發明提供另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此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及另一凸面朝向像側;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此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物側;及一第七透鏡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七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像側;其中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及第七透鏡沿著一光軸從物側至像側依序排列;其中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3<TTL/BFL<5;其中,TTL為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BFL為第七透鏡之一像側面至成像面於光軸上之一間距。
請參閱底下表一、表三、表五及表七,其中表一、表三、表五及表七分别為依據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的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第1、3、5、7圖分別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二、三、四實施例的透鏡配置示意圖,其中第一透鏡L11、L21、L31、L41為彎月型
透鏡具有負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S21、S31、S41為凸面,像側面S12、S22、S32、S42為凹面,物側面S11、S21、S31、S41與像側面S12、S22、S32、S42皆為球面表面。
第二透鏡L12、L22、L32、L42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3、S23、S33、S43與像側面S14、S24、S34、S44皆為球面表面。
第三透鏡L13、L23、L33、L43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5、S25、S35、S45為凸面,物側面S15、S25、S35、S45與像側面S16、S26、S36、S46皆為球面表面。
第四透鏡L14、L24、L34、L44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8、S28、S38、S48為凸面,像側面S19、S29、S39、S49為凸面,物側面S18、S28、S38、S48與像側面S19、S29、S39、S49皆為球面表面。
第五透鏡L15、L25、L35、L45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0、S210、S310、S410與像側面S111、S211、S311、S411皆為球面表面。
第六透鏡L16、L26、L36、L46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2、S212、S312、S412為凹面,物側面S112、S212、S312、S412與像側面S113、S213、S313、S413皆為球面表面。
第七透鏡L17、L27、L37、L47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質製成,其物側面S114、S214、S314、S414為凸面,像側面S115、S215、S315、S415為凸面,物側面S114、S214、S314、S414與像側面S115、S215、S315、S415皆為球面表面。
另外,成像鏡頭1、2、3、4至少滿足以下任一條件:
0.7<f/IH<1.5; (1)
3<TTL/BFL<5; (2)
-15<(R21-R22)/(R21+R22)<0.8; (3)
-6<R61/R31<30; (4)
-4<f2/f6<7; (5)
0.2<Vd5/Vd6<3; (6)
-3<f123/f4567<2; (7)
其中,f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2、3、4之一有效焦距,f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一有效焦距,f6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六透鏡L16、L26、L36、L46之一有效焦距,f123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L41、第二透鏡L12、L22、L32、L42及第三透鏡L13、L23、L33、L43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4567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四透鏡L14、L24、L34、L44、第五透鏡L15、L25、L35、L45、第六透鏡L16、L26、L36、L46及第七透鏡L17、L27、L37、L47之一組合有效焦距,IH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成像鏡頭1、2、3、4之一半像高,TTL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L11、L21、L31、L41之物側面S11、S21、S31、S41分別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於光軸OA1、OA2、OA3、OA4上之一間距,BFL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七透鏡L17、L27、L37、L47之像側面S115、S215、S315、S415分別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於光軸OA1、OA2、OA3、OA4上之一間距,R2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物側面S13、S23、S33、
S43之一曲率半徑,R22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二透鏡L12、L22、L32、L42之像側面S14、S24、S34、S44之一曲率半徑,R3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三透鏡L13、L23、L33、L43之物側面S15、S25、S35、S45之一曲率半徑,R61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六透鏡L16、L26、L36、L46之物側面S112、S212、S312、S412之一曲率半徑,Vd5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五透鏡L15、L25、L35、L45之一阿貝係數,Vd6為第一實施例至第四實施例中,第六透鏡L16、L26、L36、L46之一阿貝係數。使得成像鏡頭1、2、3、4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提高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
當滿足條件(1):0.7<f/IH<1.5時,可提供成像鏡頭足夠的屈光力,以控制視場並有助於修正像差。
當滿足條件(2):3<TTL/BFL<5時,可縮短成像鏡頭總長度。
當滿足條件(3):-15<(R21-R22)/(R21+R22)<0.8時,可提供成像鏡頭足夠的屈光力,以控制視場並有助於修正像差。
當滿足條件(4):-6<R61/R31<30時,可具有適當的曲率半徑以修正畸變。
當滿足條件(5):-4<f2/f6<7時,可修正像差、提高解析度。
當滿足條件(6):0.2<Vd5/Vd6<3時,可修正像差、提高解析度。
當滿足條件(7):-3<f123/f4567<2,可修正像差、提高解析度。
條件(1):0.7<f/IH<1.5及條件(2):3<TTL/BFL<5的共同功效為可提供成像鏡頭較大的視場。
現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成像鏡頭之第一實施例。請參閱第1圖,成像鏡頭1沿著一光軸OA1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11、一第二透鏡L12、一第三透鏡L13、一光圈ST1、一第四透鏡L14、一第五透鏡L15、一第六透鏡L16、一第七透鏡L17及一濾光片OF1。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1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段落,其中:
第二透鏡L12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13為凹面,像側面S14為凸面;第三透鏡L13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15為凸面;第五透鏡L15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110為凸面,像側面S111為凸面;第六透鏡L16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像側面S113為凹面;濾光片OF1其物側面S116與像側面S117皆為平面;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1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7)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1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提高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一為第1圖中成像鏡頭1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7)之計算值,由表二可知,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7)之要求。
另外,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2A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為470.0000nm、555.0000nm、650.0000nm之光線所產生的縱向球差值介於-0.025mm至0.025mm之間。由第2B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為555.0000n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像散場曲介於-0.050mm至0.0mm之間。由第2C圖可看出,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對波長為555.0000n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30%至0%之間。
顯見第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1之縱向球差、像散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3圖,成像鏡頭2沿著一光軸OA2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21、一第二透鏡L22、一第三透鏡L23、一光圈ST2、一第四透鏡L24、一第五透鏡L25、一第六透鏡L26、一第七透鏡L27及一濾光片OF2。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2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段落,其中:
第二透鏡L22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23為凸面,像側面S24為凹面;第三透鏡L23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25為凹面;第五透鏡L25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210為凸面,像側面S211為凸面;第六透鏡L26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像側面S213為凹面;濾光片OF2其物側面S216與像側面S217皆為平面;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2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7)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2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提高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三為第3圖中成像鏡頭2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四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7)之計算值,由表四可知,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7)之要求。
另外,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4A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為470.0000nm、555.0000nm、650.0000nm之光線所產生的縱向球差值介於-0.025mm至0.025mm之間。由第4B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為555.0000n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像散場曲介於-0.050mm至0.0mm之間。由第4C圖可看出,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對波長為555.0000n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25%至0%之間。
顯見第二實施例之成像鏡頭2之縱向球差、像散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5圖,成像鏡頭3沿著一光軸OA3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31、一第二透鏡L32、一第三透鏡L33、一光圈ST3、一第四透鏡L34、一第五透鏡L35、一第六透鏡L36、一第七透鏡L37
及一濾光片OF3。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3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段落,其中:
第二透鏡L32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33為凹面,像側面S34為凹面;第三透鏡L33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35為凸面;第五透鏡L35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310為凹面,像側面S311為凹面;第六透鏡L36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像側面S313為凸面;濾光片OF3其物側面S316與像側面S317皆為平面;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3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7)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3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提高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五為第5圖中成像鏡頭3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六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7)之計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皆能滿足條件(1)至條件(7)之要求。
另外,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6A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470.0000nm、555.0000nm、650.0000nm之光線所產生的縱向球差值介於-0.050mm至0.025mm之間。由第6B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555.0000n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像散場曲介於-0.050mm至0.0mm之間。由第6C圖可看出,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對波長為555.0000n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30%至0%之間。
顯見,第三實施例之成像鏡頭3之縱向球差、像散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請參閱第7圖,成像鏡頭4沿著一光軸OA4從一物側至一像側依序包括一第一透鏡L41、一第二透鏡L42、一第三透鏡L43、一光圈ST4、一第四透鏡L44、一第五透鏡L45、一第六透鏡L46、一第七透鏡L47及一濾光片OF4。成像時,來自物側之光線最後成像於一成像面IMA4上。根據【實施方式】第一至十段落,其中:
第二透鏡L42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43
為凸面,像側面S44為凹面;第三透鏡L43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物側面S45為凸面;第五透鏡L45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其物側面S410為凹面,像側面S411為凹面;第六透鏡L46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其像側面S413為凸面;濾光片OF4其物側面S416與像側面S417皆為平面;
利用上述透鏡、光圈ST4及至少滿足條件(1)至條件(7)其中一條件之設計,使得成像鏡頭4能有效的縮短鏡頭總長度、有效的提升視場、有效的提高解析度、有效的抗環境溫度變化、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七為第7圖中成像鏡頭4之各透鏡之相關參數表。
表八為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鏡頭4之相關參數值及其對應條件(1)至條件(7)之計算值,由表八可知,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鏡頭4皆能
滿足條件(1)至條件(7)之要求。
另外,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鏡頭4的光學性能也可達到要求,由第8A圖可看出,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鏡頭4對波長為470.0000nm、572.5600nm、650.0000nm之光線所產生的縱向球差值介於-0.050mm至0.025mm之間。由第8B圖可看出,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鏡頭4對波長為572.5600nm之光線,於子午(Tangential)方向與弧矢(Sagittal)方向之像散場曲介於-0.075mm至0.0mm之間。由第8C圖可看出,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鏡頭4對波長為572.5600nm之光線所產生的畸變介於-80%至0%之間。
顯見,第四實施例之成像鏡頭4之縱向球差、像散場曲、畸變都能被有效修正,從而得到較佳的光學性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成像鏡頭
L11:第一透鏡
L12:第二透鏡
L13:第三透鏡
ST1:光圈
L14:第四透鏡
L15:第五透鏡
L16:第六透鏡
L17:第七透鏡
OF1:濾光片
IMA1:成像面
OA1:光軸
S11:第一透鏡物側面
S12:第一透鏡像側面
S13:第二透鏡物側面
S14:第二透鏡像側面
S15:第三透鏡物側面
S16:第三透鏡像側面
S17:光圈面
S18:第四透鏡物側面
S19:第四透鏡像側面
S110:第五透鏡物側面
S111:第五透鏡像側面
S112:第六透鏡物側面
S113:第六透鏡像側面
S114:第七透鏡物側面
S115:第七透鏡像側面
S116:濾光片物側面
S117:濾光片像側面
Claims (10)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該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第七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七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以及該第七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4<f2/f6<7;其中,f2為該第二透鏡之一有效焦距,f6為該第六透鏡之一有效焦距。
- 一種成像鏡頭,包括: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光力,該第一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一像側;一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四透鏡為雙凸透鏡,且包括一凸面朝向一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一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 一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該第六透鏡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第七透鏡具有正屈光力,該第七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以及該第七透鏡沿著一光軸從該物側至該像側依序排列;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3<TTL/BFL<5;其中,TTL為該第一透鏡之一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BFL為該第七透鏡之一像側面至該成像面於該光軸上之一間距。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為雙凸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六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更包括另一凹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三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 該第五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六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雙凹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該物側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為彎月型透鏡具有負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以及一凹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三透鏡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該物側;該第三透鏡包括一凸面朝向該像側;以及該第七透鏡更包括另一凸面朝向該物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成像鏡頭,其中該成像鏡頭滿足以下任一條件:-15<(R21-R22)/(R21+R22)<0.8;-6<R61/R31<30;0.7<f/IH<1.5;0.2<Vd5/Vd6<3;-3<f123/f4567<2; 其中,R21為該第二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22為該第二透鏡之一像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31為該第三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R61為該第六透鏡之一物側面之一曲率半徑,f為該成像鏡頭之一有效焦距,IH為該成像鏡頭之一半像高,Vd5為該第五透鏡之一阿貝係數,Vd6為該第六透鏡之一阿貝係數,f123為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以及該第三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f4567為該第四透鏡、該第五透鏡、該第六透鏡以及該第七透鏡之一組合有效焦距。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38843A TWI762021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成像鏡頭(五十) |
CN202110434009.3A CN114442267B (zh) | 2020-11-06 | 2021-04-22 | 成像镜头 |
US17/485,755 US12117595B2 (en) | 2020-11-06 | 2021-09-27 | Lens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38843A TWI762021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成像鏡頭(五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62021B true TWI762021B (zh) | 2022-04-21 |
TW202219586A TW202219586A (zh) | 2022-05-16 |
Family
ID=82198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8843A TWI762021B (zh) | 2020-11-06 | 2020-11-06 | 成像鏡頭(五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6202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01495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4 |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 Wide angle lens |
CN109814229A (zh) * | 2017-11-21 | 2019-05-2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0389428A (zh) * | 2018-04-18 | 2019-10-2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TWI690743B (zh) * | 2019-12-02 | 2020-04-11 |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1123479A (zh) * | 2020-01-17 | 2020-05-08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头 |
TW202028800A (zh) * | 2019-01-28 | 2020-08-0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二十九) |
-
2020
- 2020-11-06 TW TW109138843A patent/TWI76202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301495A1 (en) * | 2016-09-30 | 2018-04-04 |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 Wide angle lens |
CN109814229A (zh) * | 2017-11-21 | 2019-05-2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0389428A (zh) * | 2018-04-18 | 2019-10-2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TW202028800A (zh) * | 2019-01-28 | 2020-08-01 |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 成像鏡頭(二十九) |
TWI690743B (zh) * | 2019-12-02 | 2020-04-11 | 紘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1123479A (zh) * | 2020-01-17 | 2020-05-08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19586A (zh) | 2022-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4471B (zh) | 廣角鏡頭 | |
CN110058385B (zh) | 广角镜头 | |
CN107577030B (zh) | 广角镜头 | |
TWI722713B (zh) | 廣角鏡頭(二十六) | |
TWI690742B (zh) | 成像鏡頭(三十三) | |
TWI676819B (zh) | 鏡頭裝置(三) | |
TWI668480B (zh) | 成像鏡頭(二十七) | |
TWI762021B (zh) | 成像鏡頭(五十) | |
TWI736462B (zh) | 成像鏡頭(四十八) | |
TWI724567B (zh) | 成像鏡頭(四十) | |
TWI749970B (zh) | 廣角鏡頭(三十一) | |
TWI704372B (zh) | 廣角鏡頭(二十一) | |
TWI735653B (zh) | 成像鏡頭(二十) | |
TWI808056B (zh) | 廣角鏡頭(十四) | |
TWI808344B (zh) | 成像鏡頭(四十七) | |
TWI719232B (zh) | 廣角鏡頭 | |
TWI805073B (zh) | 廣角鏡頭(三十八) | |
TWI805340B (zh) | 廣角鏡頭(三十九) | |
TWI752152B (zh) | 廣角鏡頭(十六) | |
TWI852555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七) | |
TWI835185B (zh) | 廣角鏡頭(四十) | |
TWI855795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九) | |
CN114185149B (zh) | 成像镜头 | |
TWI832263B (zh) | 廣角鏡頭(四十一) | |
TWI701475B (zh) | 廣角鏡頭(二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