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9228B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9228B
TWI759228B TW110124667A TW110124667A TWI759228B TW I759228 B TWI759228 B TW I759228B TW 110124667 A TW110124667 A TW 110124667A TW 110124667 A TW110124667 A TW 110124667A TW I759228 B TWI759228 B TW I7592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senso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4088A (zh
Inventor
張智凱
季成亜
詹承學
江志文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9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92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4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4088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三機體、樞接件、至少一個驅動機構以及至少一個升降機構。第二機體樞接於第一機體。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分別位於第一機體相對的二側,且第三機體具有樞接端與相對於樞接端的升降端。第三機體的樞接端透過樞接件樞接於第一機體。驅動機構設置於第一機體上。升降機構設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的升降端之間,且耦接於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帶動升降機構,且升降機構帶動第三機體的升降端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展開。

Description

可攜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能提昇散熱效率的可攜式電子裝置。
因筆記型電腦具備便攜、高運算效能及多工處理等優勢,已成為現代人在工作或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工具。為提高散熱效率,筆記型電腦大多在主機內部設置有風扇,以將外界的冷空氣帶入主機內部。接著,冷空氣在主機內部經熱交換形成熱空氣。最後,風扇強制將熱空氣排出主機,以避免主機內部的溫度過高而影響到工作效能。
由於主機上的散熱通道(例如進氣孔與排氣孔)的尺寸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當筆記型電腦處於高效能運轉模式時,必須提高風扇的功率及轉速,才能增加冷熱空氣的進出流量,以提高散熱效率。然而,風扇的噪音也在高轉速運行下而增高,進而影響到使用者的操作體驗。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具有極佳的散熱效率。
本發明提出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其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第三機體、樞接件、至少一個驅動機構以及至少一個升降機構。第二機體樞接於第一機體。第二機體與第三機體分別位於第一機體相對的二側,且第三機體具有樞接端與相對於樞接端的升降端。第三機體的樞接端透過樞接件樞接於第一機體。驅動機構設置於第一機體上。驅動機構包括馬達、耦接於馬達的螺桿以及耦接於螺桿的滑動件。升降機構設置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的升降端之間,其中升降機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以及第三連桿,且第一連桿的一端樞接於第三機體。第二連桿的一端與第三連桿的一端皆樞接於第一連桿的另一端。第二連桿的另一端樞接於滑動件,且第三連桿的另一端樞接於第一機體。藉此,驅動機構帶動升降機構,且升降機構帶動第三機體的升降端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展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滑動件包括耦接部與驅動部,且驅動部固接於耦接部。耦接部耦接於螺桿,且第二連桿的另一端樞接於驅動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設置於第一機體上的至少一個第一感測器與相對於第一感測器的至少一個第二感測器,且第一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器位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的升降端之間。滑動件更包括連接驅動部的至少一個感測部,且感測部滑動配置於第一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器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器包括接觸式感測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設置於第一機體上的導引機構,且導引機構位於第一機體與第三機體的升降端之間。導引機構包括滑塊與線性導軌,其中驅動部固接於該滑塊,且滑塊滑接於線性導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連桿與第三連桿相夾一夾角。當驅動機構帶動升降機構,且升降機構帶動第三機體的升降端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展開時,第一連桿與第三連桿相夾的夾角逐漸加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樞接件包括固接於第一機體的第一固定架、轉軸以及固接於第三機體的第二固定架。轉軸的一端固接於第一固定架,且轉軸的另一端樞接於第二固定架。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轉軸具有面向第二固定架的滑槽,且第二固定架具有凸向轉軸的定位部。定位部滑設於滑槽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驅動機構對應設有二個升降機構及二個導引機構。二個升降機構位於驅動機構相對的二側,且二個導引機構位於驅動機構相對的二側。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第三機體可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展開以擴大散熱通道或散熱空間,進而增加冷熱空氣的進出流量。進一步來說,冷熱空氣的進出流量可藉由散熱通道或散熱空間的擴大而提高,故無提高風扇的功率及轉速的必要,避免因風扇的高速運轉而產生惱人的噪音。因此,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不僅具有極佳的散熱效率,也能帶給使用者極佳的操作體驗。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側示意圖。圖1B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二模式下的側示意圖。請參考圖1A與圖1B,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包括第一機體110、第二機體120以及第三機體130,其中第一機體110具備邏輯運算及資料存取等能力,且第二機體120具備影像顯示能力。第二機體12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且電性連接於第一機體110。第三機體130可為門蓋或支撐板,其中第三機體130設置於第一機體110的底部,且第二機體120與第三機體130分別位於第一機體110相對的二側。
進一步來說,第三機體130具有樞接端131與相對於樞接端131的升降端132,其中樞接端131樞接於第一機體110,且升降端132對應第一機體110的後側設置。更進一步來說,升降端132較樞接端131靠近第二機體120與第一機體110的樞接處,當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時,第一機體110被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抬升,使得第一機體110相對於桌面傾斜。
如圖1B所示,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之間形成與第一機體110內部相連通的散熱通道或散熱空間,在散熱通道或散熱空間的擴大下,冷空氣自外界流入第一機體110內部的流量及熱空氣自第一機體110內部向外流出的流量大幅提高。因此,即便風扇的功率及轉速沒有被提高,第一機體110內部的熱也可快速地排放至外界。
在圖1B所示的第二模式下,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以是處於高效能運轉模式,並產生大量的熱。由於冷熱空氣的進出流量可藉由散熱通道或散熱空間的擴大而提高,因此無提高風扇的功率及轉速的必要,避免因風扇的高速運轉而產生惱人的噪音。也就是說,可攜式電子裝置100不僅具有極佳的散熱效率,也能帶給使用者極佳的操作體驗。
圖2A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B是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為清楚呈現內部結構配置,故將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繪示為虛線。請參考圖2A與圖2B,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樞接件140、至少一個驅動機構150與至少一個升降機構160,其中驅動機構150與升降機構160配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之間,且升降機構160耦接於驅動機構150。另一方面,第三機體130的樞接端131透過樞接件14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
驅動機構150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並且是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中朝向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的一側。升降機構160的一部分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並且是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中朝向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的一側。另外,升降機構160的另一部分設置於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上,並且是設置於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中朝向第一機體110的一側。當驅動機構150帶動升降機構160抬升時,升降機構160帶動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
圖3A是圖2A的仰視示意圖。圖3B是圖3A中的驅動機構與升降機構的放大示意圖。圖3C是圖2B的仰視示意圖。圖3D是圖3C中的驅動機構與升降機構的放大示意圖。為清楚呈現內部結構配置,故將圖3A與圖3C中的第三機體130繪示為虛線。請參考圖2A、圖3A以及圖3B,驅動機構150包括馬達151、耦接於馬達151的螺桿152以及耦接於螺桿152的滑動件153,螺桿152可受馬達151帶動而旋轉,且滑動件153可受螺桿152帶動而沿著線性方向往復滑動。
舉例來說,馬達151的運轉可由第一機體110上的一個實體按鍵或多個實體按鍵的組合來控制,或者是由應用程式來控制,又或者是由第一機體110內部的中央處理器或圖形處理器的效能模式來控制。
請參考圖2A、圖2B以及圖3B,升降機構160包括第一連桿161、第二連桿162以及第三連桿163,且第一連桿161的一端樞接於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第二連桿162的一端與第三連桿163的一端皆樞接於第一連桿161的另一端,其中第二連桿162的另一端樞接於滑動件153,且第三連桿163的另一端樞接於第一機體110。進一步來說,滑動件153包括耦接於螺桿152的耦接部153a與固接於耦接部153a的驅動部153b,其中耦接部153a與驅動部153b同步滑動,且第二連桿162的另一端樞接於滑動件153的驅動部153b。
請參考圖2B、圖3C以及圖3D,當馬達151驅動螺桿152旋轉時,螺桿152帶動滑動件153作線性滑動。同時,滑動件153的驅動部153b帶動第二連桿162,且第二連桿162同步帶動第一連桿161與第三連桿163。在第二連桿162的帶動下,第一連桿161與第三連桿163相對於第二連桿162旋轉,且第一連桿161與第三連桿163相夾的夾角A逐漸加大,以使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如圖2A與圖2B所示。
請參考圖3A至圖3D,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的至少一個第一感測器170與相對於第一感測器170的至少一個第二感測器180,且第一感測器170與第二感測器180位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之間。如圖3B與圖3D所示,滑動件153更包括連接驅動部153b的至少一個感測部153c,其中感測部153c與驅動部153b同步滑動,且感測部153c滑動配置於第一感測器170與第二感測器180之間。
第一感測器170與第二感測器180可為接觸式感測器,如圖3B所示,滑動件153的感測部153c接觸第一感測器170。如圖3D所示,滑動件153的感測部153c接觸第二感測器180。當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閉合(例如自圖1B所示的第二模式轉換至圖1A所示的第一模式)時,一旦滑動件153的感測部153c接觸第一感測器170,馬達151停止運轉。相反地,當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相對於第一機體110旋轉展開(例如自圖1A所示的第一模式轉換至圖1B所示的第二模式)時,一旦滑動件153的感測部153c接觸第二感測器180,馬達151停止運轉。也就是說,第一感測器170與第二感測器180可用以輔助控制驅動機構150的驅動行程與升降機構160的升降行程,且第一機體110內的邏輯運算裝置能同時據以判斷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是處於何種模式。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感測器與第二感測器可為非接觸式感測器。當第三機體的升降端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閉合時,一旦滑動件的感測部與第一感測器的距離小於設定值,馬達停止運轉。相反地,當第三機體的升降端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展開時,一旦滑動件的感測部與第二感測器之間的距離小於設定值,馬達停止運轉。
請參考圖3A至圖3D,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的導引機構190,且導引機構190位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三機體130的升降端132之間。詳細而言,導引機構190包括滑塊191與線性導軌192,其中滑動件153的驅動部153b固接於滑塊191,且滑塊191滑接於線性導軌192。線性導軌192平行於螺桿152,且滑動件153能夠受到螺桿152與導引機構190的引導以沿著線性方向往復滑動。
圖4A是圖2A的樞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B是圖2B的樞接件的結構示意圖。請參考圖2A與圖2B,在本實施例中,樞接件140包括固接於第一機體110的第一固定架141、轉軸142以及固接於第三機體130的樞接端131的第二固定架143。請參考圖4A與圖4B,轉軸142的一端固接於第一固定架141,且轉軸142的另一端樞接於第二固定架143。詳細而言,轉軸142具有面向第二固定架143的滑槽142a,且第二固定架143具有凸向轉軸142的定位部143a。定位部143a滑設於滑槽142a內,當第二固定架143相對於轉軸142與第一固定架141旋轉時,定位部143a在滑槽142a內滑動。
如圖2A、圖2B、圖4A以及圖4B所示,第二固定架143的旋轉行程(例如旋轉角度)及第三機體130的旋轉行程(例如旋轉角度)受制於定位部143a在滑槽142a內的滑動行程,且第二固定架143的旋轉行程(例如旋轉角度)及第三機體130的旋轉行程(例如旋轉角度)大約介於0度至6度。
請參考圖3A與圖3C,二個驅動機構150對稱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其中每一個驅動機構150對應設有二個升降機構160、二個第一感測器170、二個第二感測器180以及二個導引機構190。進一步來說,二個升降機構160位於對應的驅動機構150相對的二側,且二個導引機構190位於對應的驅動機構150相對的二側。二個第一感測器170位於對應的驅動機構150相對的二側,且二個第二感測器180對應的位於驅動機構150相對的二側。另外,二個樞接件140對稱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
在每一個驅動機構150中,滑動件153的驅動部153b的兩端分別連接二個升降機構160,且滑動件153的驅動部153b的兩端分別連接二個導引機構190。另外,二個感測部153c分別連接驅動部153b的兩端,且每一個感測部153c滑動配置於對應的一個第一感測器170與一個第二感測器180(例如位於驅動機構150的同一側的一個第一感測器170與一個第二感測器180)之間。
圖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仰視示意圖。為清楚呈現內部結構配置,故將第三機體130繪示為虛線。請參考圖5,不同於前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在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A中,驅動機構150的數量為一個,且置中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另外,樞接件140的數量為一個,且置中設置於第一機體110上。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第三機體可相對於第一機體旋轉展開以擴大散熱通道或散熱空間,進而增加冷熱空氣的進出流量。進一步來說,冷熱空氣的進出流量可藉由散熱通道或散熱空間的擴大而提高,故無提高風扇的功率及轉速的必要,避免因風扇的高速運轉而產生惱人的噪音。因此,本發明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不僅具有極佳的散熱效率,也能帶給使用者極佳的操作體驗。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30:第三機體 131:樞接端 132:升降端 140:樞接件 141:第一固定架 142:轉軸 142a:滑槽 143:第二固定架 143a:定位部 150:驅動機構 151:馬達 152:螺桿 153:滑動件 153a:耦接部 153b:驅動部 153c:感測部 160:升降機購 161:第一連桿 162:第二連桿 163:第三連桿 170:第一感測器 180:第二感測器 190:導引機構 191:滑塊 192:線性導軌 A:夾角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一模式下的側示意圖。 圖1B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在第二模式下的側示意圖。 圖2A是圖1A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B是圖1B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A是圖2A的仰視示意圖。 圖3B是圖3A中的驅動機構與升降機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3C是圖2B的仰視示意圖。 圖3D是圖3C中的驅動機構與升降機構的放大示意圖。 圖4A是圖2A的樞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B是圖2B的樞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仰視示意圖。
1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第二機體
130:第三機體
131:樞接端
132:升降端

Claims (9)

  1. 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機體; 第二機體,樞接於該第一機體; 第三機體,其中該第二機體與該第三機體分別位於該第一機體中相對的二側,且該第三機體具有樞接端與相對於該樞接端的升降端; 樞接件,其中該第三機體的該樞接端透過該樞接件樞接於該第一機體; 至少一個驅動機構,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上,其中該驅動機構包括馬達、耦接於該馬達的螺桿以及耦接於該螺桿的滑動件;以及 至少一個升降機構,設置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三機體的該升降端之間,其中該升降機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以及第三連桿,且該第一連桿的一端樞接於該第三機體,該第二連桿的一端與該第三連桿的一端皆樞接於該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其中該第二連桿的另一端樞接於該滑動件,且該第三連桿的另一端樞接於該第一機體,藉此該驅動機構帶動該升降機構,且該升降機構帶動該第三機體的升降端相對於該第一機體旋轉展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滑動件包括耦接部與驅動部,且該驅動部固接於該耦接部,該耦接部耦接於該螺桿,且該第二連桿的另一端樞接於該驅動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上的至少一個第一感測器與相對於該第一感測器的至少一個第二感測器,且該第一感測器與該第二感測器位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三機體的該升降端之間,其中該滑動件更包括連接該驅動部的至少一個感測部,且該感測部滑動配置於該第一感測器與該第二感測器之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感測器與該第二感測器包括接觸式感測器。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更包括設置於該第一機體上的導引機構,且該導引機構位於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三機體的該升降端之間,該導引機構包括滑塊與線性導軌,其中該驅動部固接於該滑塊,且該滑塊滑接於該線性導軌。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三連桿相夾一夾角,當該驅動機構帶動該升降機構,且該升降機構帶動該第三機體的升降端相對於該第一機體旋轉展開時,該第一連桿與該第三連桿相夾的該夾角逐漸加大。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樞接件包括固接於該第一機體的第一固定架、轉軸以及固接於該第三機體的第二固定架,該轉軸的一端固接於該第一固定架,且該轉軸的另一端樞接於該第二固定架。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轉軸具有面向該第二固定架的滑槽,且該第二固定架具有凸向該轉軸的定位部,該定位部滑設於該滑槽內。
  9. 如請求項5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驅動機構對應設有二該升降機構及二該導引機構,該二升降機構位於該驅動機構相對的二側,且該二導引機構位於該驅動機構相對的二側。
TW110124667A 2020-09-29 2021-07-05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592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84569P 2020-09-29 2020-09-29
US63/084,569 2020-09-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9228B true TWI759228B (zh) 2022-03-21
TW202214088A TW202214088A (zh) 2022-04-01

Family

ID=8171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667A TWI759228B (zh) 2020-09-29 2021-07-05 可攜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92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940B (zh) * 2022-07-27 2023-07-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28581A (en) * 2010-12-28 2012-07-01 Acer Inc Computer device having a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TW201433248A (zh) * 2013-02-05 2014-08-16 Wistron Corp 可於顯示模組相對於主機模組樞轉時抬升主機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70160772A1 (en) * 2015-12-07 2017-06-0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oling device for cooling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28581A (en) * 2010-12-28 2012-07-01 Acer Inc Computer device having a heat-dissipating structure
TW201433248A (zh) * 2013-02-05 2014-08-16 Wistron Corp 可於顯示模組相對於主機模組樞轉時抬升主機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US20170160772A1 (en) * 2015-12-07 2017-06-0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Cooling device for cooling portable information devi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7940B (zh) * 2022-07-27 2023-07-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折疊式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4088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917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capability
US1042989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721758B (zh) 升降樞軸模組及具有其的電子裝置
TWI715389B (zh) 電子裝置
JP5071159B2 (ja) 情報機器
US20220171439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16556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n input/output module to be driven to lift for improving heat dissipation when opening the screen module
TWI75922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201032700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22934A (zh) 轉動機構及其相關電子裝置
CN108628394A (zh) 可携带式电子装置
US118928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airflow diversion
US20240069606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71532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26095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114594826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TWI740744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7565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06779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710927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8068920A (zh) 折叠式电子装置
TWI790868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827426B (zh) 筆電風扇散熱模式的控制方法
TW202407504A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76900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