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8465B -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8465B
TWI758465B TW107113556A TW107113556A TWI758465B TW I758465 B TWI758465 B TW I758465B TW 107113556 A TW107113556 A TW 107113556A TW 107113556 A TW107113556 A TW 107113556A TW I758465 B TWI758465 B TW I758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ymbols
carrier
phase change
symb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3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3955A (zh
Inventor
村上豊
木村知弘
大內幹博
本塚裕幸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3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3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8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846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8Diversity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8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allowing a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to use more than one type of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2Amplitud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using on-off keying; Single sideband or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
    • H04L27/04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2Subcarrier weighting equivalent to time domain filtering, e.g. weighting per subcarrier multipl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04L27/3416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carried by both the individual signal points and the subset to which the individual points belong, e.g. using coset coding, lattice coding, or related schemes
    • H04L27/3422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carried by both the individual signal points and the subset to which the individual points belong, e.g. using coset coding, lattice coding, or related schemes in which the constellation is not the n - fold Cartesian product of a single underlying two-dimensional const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05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 H04L27/3444Modifications of the signal space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mission, e.g. reduction of the bit error rate, bandwidth, or average power by applying a certain rotation to regular constel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6Modulator circuits; Transmitter circuits
    • H04L27/362Modulation using more than one carrier, e.g. with quadrature carriers, separately amplitude modulated
    • H04L27/363Modulation using more than one carrier, e.g. with quadrature carriers, separately amplitude modulated using non - square modulating pulses, modulator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32Carrie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s H04L27/02, H04L27/10, H04L27/18 or H04L27/26
    • H04L27/34Amplitude- and 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e.g. 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 H04L27/3488Multiresolut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使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的發送裝置,其具備:從第1基頻訊號及第2基頻訊號,生成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及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的加權合成部;對於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僅以i´Dl進行相位變更的相位變更部;對於相位變更後的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的插入部;及對於相位變更及領航訊號插入後的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進行相位變更的相位變更部;上述Dl符合p/2弧度<Dl<p弧度或p弧度<Dl<3p/2弧度;第1基頻訊號及第2基頻訊號分別是藉由非均勻映射QAM的調變方式調變。

Description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發明領域本發明是關於一種發送裝置及接收裝置,該發送裝置及接收裝置進行尤其使用多天線的通訊。
發明背景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LOS(Line of Sight(視距))環境中,使用多天線的通訊方法是例如稱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的通訊方法,作為用以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發送方法,包括記載於非專利文獻1的方式。
圖17表示記載於專利文獻1、發送天線數為2、發送調變訊號(發送串流)數為2時之根據DVB-NGH(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Next Generation Handheld(數位視訊廣播-次世代手持系統))規格的發送裝置構成之一例。於發送裝置,由編碼部002編碼的資料003是由分配部004分成資料005A、資料005B。資料005A由交錯器004A施行交錯的處理,並由映射部006A施行映射的處理。同樣地,資料005B由交錯器004B施行交錯的處理,並由映射部006B施行映射的處理。加權合成部008A、008B將映射後的訊號007A、007B作為輸入,分別進行加權合成,生成加權合成後的訊號009A、016B。加權合成後的訊號016B其後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由無線部010A、010B進行例如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分頻多工))的相關處理、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再從天線012A發送發送訊號011A,從天線012B發送發送訊號011B。
習知的構成並未考慮將單流一併發送的情況,該情況下,尤其是,認為導入用以提升單流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新發送方法即可。先行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非專利文獻1:“MIMO for DVB-NGH, the next generation mobile TV broadcasting,” IEEE Commun. Mag., vol.57, no.7, pp.130-137, July 2013.非專利文獻2:“Standard conformable antenna diversity techniques for OFD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DVB-T system,” IEEE Globecom 2001,pp.3100-3105, Nov. 2001.非專利文獻3:IEEE P802.11n(D3.00) Draft 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Specific requirements-Part11: Wireless LA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nd Physical Layer (PHY) specifications, 2007.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在採用如OFDM方式之多載波傳送方式時,一併發送單流的訊號與多流的訊號的情況下之發送方法,其目的在於藉此提升單流的資料接收品質,並且於包含LOS(line-of sight)的傳播環境中,提升多流的資料接收品質。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本發明的發送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加權合成部,對於第1基頻訊號及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生成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及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第1領航插入部,對於前述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第1相位變更部,當符元號碼設為i,i為0以上的整數時,因應通訊方式,對於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僅以i´Dl進行相位變更;第2領航插入部,對於相位變更後的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及第2相位變更部,因應前述通訊方式,對於相位變更後及領航訊號插入後的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進行相位變更;前述Dl符合p/2弧度<Dl<p弧度、或p弧度<Dl<3p/2弧度;前述第1基頻訊號及前述第2基頻訊號分別是藉由非均勻映射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變))的調變方式調變。
本發明的發送方法之特徵在於:對於第1基頻訊號及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生成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及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對於前述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當符元號碼設為i,i為0以上的整數時,因應通訊方式,對於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僅以i´Dl進行相位變更,來作為第1相位變更處理,對於相位變更後的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因應前述通訊方式,對於相位變更後及領航訊號插入後的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來作為第2相位變更處理;前述Dl符合p/2弧度<Dl<p弧度、或p弧度<Dl<3p/2弧度;前述第1基頻訊號及前述第2基頻訊號分別是藉由非均勻映射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的調變方式調變。
發明效果如此,若依據本發明,由於可提升單流的資料接收品質,並且可於包含LOS(line-of sight)的傳播環境中提升多流的資料接收品質,因此可提供高品質的通訊服務。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以下參考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1)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的發送方法、發送裝置、接收方法、接收裝置。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錯誤更正編碼102將資料101及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與錯誤更正碼有關的資訊(例如錯誤更正碼的資訊、碼長(區塊長)、編碼率),來進行錯誤更正編碼,輸出編碼資料103。再者,錯誤更正編碼部102亦可具備交錯器,具備交錯器時,亦可於編碼後進行資料重排,輸出編碼資料103。
映射部104將編碼資料103、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調變訊號的資訊來進行對應於調變方式的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105_1及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105_2。再者,映射部104利用第1序列生成映射後的訊號105_1,利用第2序列生成映射後的訊號105_2。此時,第1序列與第2序列相異。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成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成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2,於後續說明訊號處理。
無線部107_A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對於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處理,輸出發送訊號108_A。然後,發送訊號108_A作為電波而從天線部#A(109_A)輸出。
同樣地,無線部107_B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對於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施行處理,輸出發送訊號108_B。然後,發送訊號108_B作為電波而從天線部#B(109_B)輸出。
天線部#A(109_A)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此時,根據控制訊號100,對於發送訊號108_A施行處理,並作為電波而輸出。但天線部#A(109_A)不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亦可。
同樣地,天線部#B(109_B)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此時,根據控制訊號100,對於發送訊號108_B施行處理,並作為電波而輸出。但天線部#B(109_B)不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亦可。
再者,控制訊號100是根據圖1的通訊對象之裝置所發送的資訊而生成,或圖1的裝置具備輸入部,控制訊號100是根據從該輸入部輸入的資訊而生成均可。
圖2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的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成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成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成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成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如下運算。
[數1]
Figure 02_image002
…式(1)
於式(1),a、b、c、d可利用複數來定義。因此,a、b、c、d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再者,i為符元號碼。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例如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
[數2]
Figure 02_image004
…式(2)(j為虛數單位)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下式來表示。
[數3]
Figure 02_image006
…式(3)
再者,d(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發送裝置發送。
於式(3),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式(1)及式(3)的(預編碼)矩陣設為:[數4]
Figure 02_image008
…式(4)例如矩陣F可考慮採用如下矩陣。
[數5]
Figure 02_image010
…式(5) 或[數6]
Figure 02_image012
…式(6)或[數7]
Figure 02_image014
…式(7)或[數8]
Figure 02_image016
…式(8)或[數9]
Figure 02_image018
…式(9)或[數10]
Figure 02_image020
…式(10)或[數11]
Figure 02_image022
…式(11)或[數12]
Figure 02_image024
…式(12)
再者,於式(5)、式(6)、式(7)、式(8)、式(9)、式(10)、式(11)、式(12),a為實數或虛數均可,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a不為0(零)。然後,b亦不為0(零)。或[數13]
Figure 02_image026
…式(13)或[數14]
Figure 02_image028
…式(14)或[數15]
Figure 02_image030
…式(15)或[數16]
Figure 02_image032
…式(16)或[數17]
Figure 02_image034
…式(17)或[數18]
Figure 02_image036
…式(18)或[數19]
Figure 02_image038
…式(19)或[數20]
Figure 02_image040
…式(20)
再者,於式(13)、式(15)、式(17)、式(19),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b不為0(q為實數)。或[數21]
Figure 02_image042
…式(21)或[數22]
Figure 02_image044
…式(22)或[數23]
Figure 02_image046
…式(23)或[數24]
Figure 02_image048
…式(24)或[數25]
Figure 02_image050
…式(25)或[數26]
Figure 02_image052
…式(26)或[數27]
Figure 02_image054
…式(27)或[數28]
Figure 02_image056
…式(28)或[數29]
Figure 02_image058
…式(29)或[數30]
Figure 02_image060
…式(30)或[數31]
Figure 02_image062
…式(31)或[數32]
Figure 02_image064
…式(32)
其中,q11 (i)、q21 (i)、l(i)為i的(符元號碼的)函數(實數),l為例如固定值(實數)(非固定值亦可),a為實數或虛數均可,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a不為0(零)。然後,b亦不為0(零)。又,q11 、q21 為實數。
又,採用該等以外的預編碼矩陣,亦可實施本說明書的各實施形態。或[數33]
Figure 02_image066
…式(33)或[數34]
Figure 02_image068
…式(34)或[數35]
Figure 02_image070
…式(35)或[數36]
Figure 02_image072
…式(36)
再者,式(34)、式(36)的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b亦不為0(零)。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領航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領航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於後面會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的一例。串並聯轉換部302將訊號301及控制訊號3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300來進行串並聯轉換,輸出串並聯轉換後的訊號303。
逆傅立葉轉換部304將串並聯轉換後的訊號303及控制訊號3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300來施行逆傅立葉轉換(例如逆快速傅立葉轉換(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輸出逆傅立葉轉換後的訊號305。
處理部306將逆傅立葉轉換後的訊號305、控制訊號3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300來施行頻率轉換、放大等處理,輸出調變訊號307。
(例如當訊號301設為圖1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時,調變訊號307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_A。又,當訊號301設為圖1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時,調變訊號307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_B。)
圖4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於圖4,橫軸為頻率(載波),縱軸為時間。由於採用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因此於載波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4,表示從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又,於圖4,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圖4的401表示領航符元(相當於圖2的領航訊號251A(pa(t))),402表示資料符元,403表示其他符元。此時,領航符元為例如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的符元,且為接收該訊框的接收裝置用以進行通道推定(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頻率偏移/相位變動推定的符元,例如圖1的發送裝置與接收圖4的訊框的接收裝置,可共有領航符元的發送方法。
而映射後的訊號201A(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命名為「串流#1」,映射後的訊號201B(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命名為「串流#2」。再者,該點在後續說明中亦同。
資料符元402是相當於圖2的訊號處理所生成的基頻訊號208A的符元,因此資料符元402為「包含「串流#1」的符元與「串流#2」的符元兩者的符元」、「「串流#1」的符元」、或「「串流#2」的符元」中任一者,其藉由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的構成來決定。
其他符元403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42及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但其他符元亦可包含前文、控制資訊符元以外的符元。)此時,前文亦可傳送(控制用)資料,由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等所構成。然後,控制資訊符元是包含控制資訊的符元,該控制資訊用以讓接收圖4的訊框的接收裝置實現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
例如圖4的時刻$1至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為其他符元403。然後,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11為資料符元402。之後,時刻$5的載波12為領航符元401,時刻$5的載波13至載波23為資料符元402,時刻$5的載波24為領航符元401,…,時刻$6的載波1/載波2為資料符元402,時刻$6的載波3為領航符元401,…,時刻$11的載波30為領航符元401,時刻$11的載波31至載波36為資料符元402。
圖5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於圖5,橫軸為頻率(載波),縱軸為時間。由於採用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因此於載波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5,表示從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又,於圖5,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圖5的501表示領航符元(相當於圖2的領航訊號251B(pb(t))),502表示資料符元,503表示其他符元。此時,領航符元為例如PSK的符元,且為接收該訊框的接收裝置用以進行通道推定(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頻率偏移/相位變動推定的符元,例如圖1的發送裝置與接收圖5的訊框的接收裝置,可共有領航符元的發送方法。
資料符元502是相當於圖2的訊號處理所生成的基頻訊號208B的符元,因此資料符元502為「包含「串流#1」的符元與「串流#2」的符元兩者的符元」、「「串流#1」的符元」、或「「串流#2」的符元」中任一者,其藉由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的構成來決定。
其他符元503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及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但其他符元亦可包含前文、控制資訊符元以外的符元。)此時,前文亦可傳送(控制用)資料,由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等所構成。然後,控制資訊符元是包含控制資訊的符元,該控制資訊用以讓接收圖5的訊框的接收裝置實現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
例如圖5的時刻$1至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為其他符元403。然後,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11為資料符元402。之後,時刻$5的載波12為領航符元401,時刻$5的載波13至載波23為資料符元402,時刻$5的載波24為領航符元401,…,時刻$6的載波1/載波2為資料符元402,時刻$6的載波3為領航符元401,…,時刻$11的載波30為領航符元401,時刻$11的載波31至載波36為資料符元402。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發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生成相關之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
控制資訊用映射部602將關於控制資訊的資料601、控制訊號600作為輸入,以根據控制訊號600的調變方式,對於關於控制資訊的資料601施行映射,輸出控制資訊用映射後的訊號603。再者,控制資訊用映射後的訊號603相當於圖2的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的一例。(此為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
分配部702將發送訊號701作為輸入來進行分配,輸出發送訊號703_1、703_2、703_3、703_4。
乘算部704_1將發送訊號703_1及控制訊號7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00所含之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發送訊號703_1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705_1,乘算後的訊號705_1作為電波而從天線706_1輸出。
若將發送訊號703_1設為Tx1(t)(t:時間),乘算係數設為W1(W1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705_1表示成Tx1(t)´W1。
乘算部704_2將發送訊號703_2及控制訊號7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00所含之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發送訊號703_2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705_2,乘算後的訊號705_2作為電波而從天線706_2輸出。
若將發送訊號703_2設為Tx2(t),乘算係數設為W2(W2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705_2表示成Tx2(t)´W2。
乘算部704_3將發送訊號703_3及控制訊號7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00所含之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發送訊號703_3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705_3,乘算後的訊號705_3作為電波而從天線706_3輸出。
若將發送訊號703_3設為Tx3(t),乘算係數設為W3(W3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705_3表示成Tx3(t)´W3。
乘算部704_4將發送訊號703_4及控制訊號7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700所含之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發送訊號703_4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705_4,乘算後的訊號705_4作為電波而從天線706_4輸出。
若將發送訊號703_4設為Tx4(t),乘算係數設為W4(W4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705_4表示成Tx4(t)´W4。
再者,「W1的絕對值、W2的絕對值、W3的絕對值、W4的絕對值相等」亦可。此時,相當於進行了相位變更。(當然,W1的絕對值、W2的絕對值、W3的絕對值、W4的絕對值不相等亦可。)
又,於圖7,說明了天線部由4支天線(及4個乘算部)構成之例,但天線支數不限於4,由2支以上的天線構成即可。
然後,圖1的天線部#A(109_A)的構成為圖7時,發送訊號701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_A。又,圖1的天線部#B(109_B)的構成為圖7時,發送訊號701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_B。但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不採用如圖7的構成亦可,如前面所記載,天線部不將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亦可。
圖8表示圖1的發送裝置發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發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構成的一例。
無線部803X將天線部#X(801X)所接收的接收訊號802X作為輸入,施行頻率轉換、傅立葉轉換等處理,輸出基頻訊號804X。
同樣地,無線部803Y將天線部#Y(801Y)所接收的接收訊號802Y作為輸入,施行頻率轉換、傅立葉轉換等處理,輸出基頻訊號804Y。
再者,於圖8記載了天線部#X(801X)及天線部#Y(801Y)將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的構成,但亦可為不將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的構成。於後續詳細說明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而存在時的動作。
然而,於圖9表示發送裝置與接收裝置的關係。圖9的天線901_1、901_2為發送天線,圖9的天線901_1相當於圖1的天線部#A(109_A)。然後,圖9的天線901_2相當於圖1的天線部#B(109_B)。
然後,圖9的天線902_1、902_2為接收天線,圖9的天線902_1相當於圖8的天線部#X(801X)。然後,圖9的天線902_2相當於圖8的天線部#Y(801Y)。
如圖9,從發送天線901_1發送的訊號設為u1(i),從發送天線901_2發送的訊號設為u2(i),以接收天線902_1接收的訊號設為r1(i),以接收天線902_2接收的訊號設為r2(i)。再者,i表示符元號碼,設為例如0以上的整數。
然後,從發送天線901_1往接收天線902_1的傳播係數設為h11(i),從發送天線901_1往接收天線902_2的傳播係數設為h21(i),從發送天線901_2往接收天線902_1的傳播係數設為h12(i),從發送天線901_2往接收天線902_2的傳播係數設為h22(i)。如此一來,以下的關係式成立。
[數37]
Figure 02_image074
…式(37)
再者,n1(i)、n2(i)為雜訊。
圖8的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部805_1將基頻訊號804X作為輸入,利用圖4、圖5的前文及/或領航符元來進行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亦即推定式(37)的h11(i),輸出通道推定訊號806_1。
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部805_2將基頻訊號804X作為輸入,利用圖4、圖5的前文及/或領航符元來進行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亦即推定式(37)的h12(i),輸出通道推定訊號806_2。
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部807_1將基頻訊號804Y作為輸入,利用圖4、圖5的前文及/或領航符元來進行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亦即推定式(37)的h21(i),輸出通道推定訊號808_1。
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部807_2將基頻訊號804Y作為輸入,利用圖4、圖5的前文及/或領航符元來進行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亦即推定式(37)的h22(i),輸出通道推定訊號808_2。
控制資訊解碼部809將基頻訊號804X、804Y作為輸入,進行圖4、圖5中「其他符元」所含之控制資訊的解調/解碼,輸出包含控制資訊的控制訊號810。
訊號處理部811將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808_1、808_2、基頻訊號804X、804Y、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利用式(37)的關係,或根據控制訊號810的控制訊號(例如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碼關連方式的資訊),來進行解調/解碼,輸出接收資料812。
再者,控制訊號810不以如圖8的方法生成亦可。例如圖8的控制訊號810是根據圖8的通訊對象(圖1)之裝置所發送的資料而生成,或圖8的裝置具備輸入部,根據從該輸入部輸入的資訊而生成均可。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的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
乘算部1003_1將天線1001_1所接收的接收訊號1002_1及控制訊號10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0所含之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接收訊號1002_1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1004_1。
若將接收訊號1002_1設為Rx1(t)(t:時間),乘算係數設為D1(D1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1004_1表示成Rx1(t)´D1。
乘算部1003_2將天線1001_2所接收的接收訊號1002_2及控制訊號10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0所含之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接收訊號1002_2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1004_2。
若將接收訊號1002_2設為Rx2(t),乘算係數設為D2(D2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1004_2表示成Rx2(t)´D2。
乘算部1003_3將天線1001_3所接收的接收訊號1002_3及控制訊號10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0所含之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接收訊號1002_3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1004_3。
若將接收訊號1002_3設為Rx3(t),乘算係數設為D3(D3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1004_3表示成Rx3(t)´D3。
乘算部1003_4將天線1001_4所接收的接收訊號1002_4及控制訊號10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0所含之乘算係數的資訊,來對接收訊號1002_4乘算乘算係數,輸出乘算後的訊號1004_4。
若將接收訊號1002_4設為Rx4(t),乘算係數設為D4(D4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則乘算後的訊號1004_4表示成Rx4(t)´D4。
合成部1005將乘算後的訊號1004_1、1004_2、1004_3、1004_4作為輸入,將乘算後的訊號1004_1、1004_2、1004_3、1004_4合成,輸出合成後的訊號1006。再者,合成後的訊號1006表示成Rx1(t)´D1+Rx2(t)´D2+Rx3(t)´D3+Rx4(t)´D4。
於圖10,說明了天線部由4支天線(及4個乘算部)構成之例,但天線支數不限於4,若由2支以上的天線構成即可。
然後,圖8的天線部#X(801X)的構成為圖10時,接收訊號802X相當於圖10的合成訊號1006,控制訊號710相當於圖10的控制訊號1000。又,圖8的天線部#Y(801Y)的構成為圖10時,接收訊號802Y相當於圖10的合成訊號1006,控制訊號710相當於圖10的控制訊號1000。但天線部#X(801X)及天線部#Y(801Y)不做成如圖10的構成亦可,如前面所記載,天線部不將控制訊號710作為輸入亦可。
再者,控制訊號800是根據通訊對象之裝置所發送的資料而生成,或裝置具備輸入部,根據從該輸入部輸入的資訊而生成均可。
接著,說明如圖1之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如圖2所示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B時的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於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中的一者進行相位變更。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發送。因此,於圖4、圖5,成為對於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情況下,由於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因此對於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成為對於圖4的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例如圖11是對於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領航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可獲得如下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效果來進行說明。
例如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圖2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總言之,發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會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亦會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一個為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個案。第1個案:考慮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個案」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2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由於對於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2,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
但即使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的情況。該情況下,必須對於領航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如下方法:設定與對於資料符元所進行之相位變更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於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5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對於圖2的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成為對於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因此,就圖5的訊框而言,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3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於圖13,就與圖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於圖13,橫軸為頻率(載波),縱軸為時間。與圖4相同,由於採用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因此於載波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13,與圖4相同,表示從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又,於圖13,與圖4相同,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於圖13,除了領航符元401(相當於圖2的領航符元251A(pa(t)))、資料符元402、其他符元403,還插入空符元1301。
空符元1301是同相成分I為零(0),正交成分Q為零(0)。(再者,在此雖稱為「空符元」,但不限於此稱呼方式。)
然後,於圖13,將空符元插入於載波19。(再者,空符元的插入方法不限於如圖13的構成,例如於某特定時間插入空符元,亦或於某特定頻率及時間區域插入空符元,亦或於時間/頻率區域連續地插入空符元,或於時間/頻率區域離散地插入空符元均可。)
圖14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於圖14,就與圖5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於圖14,橫軸為頻率(載波),縱軸為時間。與圖5相同,由於採用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因此於載波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14,與圖5相同,表示從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又,於圖14,與圖5相同,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於圖14,除了領航符元501(相當於圖2的領航符元251B(pb(t)))、資料符元502、其他符元503,還插入空符元1301。
空符元1301是同相成分I為零(0),正交成分Q為零(0)。(再者,在此雖稱為「空符元」,但不限於此稱呼方式。)
然後,於圖14,將空符元插入於載波19。(再者,空符元的插入方法不限於如圖14的構成,例如於某特定時間插入空符元,亦或於某特定頻率及時間區域插入空符元,亦或於時間/頻率區域連續地插入空符元,或於時間/頻率區域離散地插入空符元均可。)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及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發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1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對於圖2的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成為對於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因此,就圖14的訊框而言,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 「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表示成W(i)。基頻訊號208B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為x(i)。因此,x(i)=W(i)´x'(i)。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
[數38]
Figure 02_image076
…式(38)(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以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的方式來設定W(i)亦可。
又,例如亦可於圖5、圖14,對於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而就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例如如下。‧對於圖5、圖14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數39]
Figure 02_image078
…式(39)‧對於圖5、圖14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數40]
Figure 02_image080
…式(40)‧對於圖5、圖14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數41]
Figure 02_image082
…式(41)‧對於圖5、圖14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數42]
Figure 02_image084
…式(42)…
以上為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所獲得的效果。
令「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然而,考慮以下情況。
個案2: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者的天線部,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個案2」發送時,由於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個案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個案3: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
如「個案3」發送時,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訊號(或有特定的相位偏離),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可能接收訊號非常惡劣,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可能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2設置相位變更部209B。藉此,由於在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可於圖8的接收裝置,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性。又,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根據以上理由,於圖2設置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解碼之例如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領航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更高精度地進行控制資訊符元之解調/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是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B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未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時,必須進行使得對於相位變更部209B所進行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反映出來的解調/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B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2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2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能可獲得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並且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例如以下效果: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進一步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於圖2是例示相位變更部209B設置於插入部207B的後段,並對於基頻訊號208B進行相位變更的構成,但如上述用以獲得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效果及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效果雙方的構成,不限定於圖2所示的構成。例如亦可為如下構成的變形例:從圖2之構成剔除相位變更部209B,將從插入部207B輸出的基頻訊號208B設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於插入部207A的後段,追加與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同動作的相位變更部209A,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設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其中該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是經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所得。該類構成亦與上述圖2的情況相同地,藉由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進一步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進而言之,可獲得例如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的效果。
(補充1)於實施形態1等,已記載「相位變更部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SD)。針對該點進行補充說明。
於圖15表示採用CDD(CSD)時的構成。1501為未施行循環延遲(Cyclic Delay)時的調變訊號,表示成X[n]。
循環延遲部(巡迴延遲部)1502_1將調變訊號1501作為輸入,進行循環延遲(巡迴延遲)的處理,輸出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1。若將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1設為X1[n],則X1[n]由下式賦予。
[數43]
Figure 02_image086
…式(43)
再者,d1為巡迴延遲量(d1為實數),X[n]是由N個符元構成(N為2以上的整數),因此n為0以上、N-1以下的整數。…
循環延遲部(巡迴延遲部)1502_M將調變訊號1501作為輸入,進行循環延遲(巡迴延遲)的處理,輸出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M。若將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M設為XM[n],則XM[n]由下式賦予。
[數44]
Figure 02_image088
…式(44)
再者,dM為巡迴延遲量(dM為實數),X[n]是由N個符元構成(N為2以上的整數),因此n為0以上、N-1以下的整數。
因此,循環延遲部(巡迴延遲部)1502_i(i為1以上、M以下的整數(M為1以上的整數))將調變訊號1501作為輸入,進行循環延遲(巡迴延遲)的處理,輸出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i。若將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i設為Xi[n],則Xi[n]由下式賦予。
[數45]
Figure 02_image090
…式(45)
再者,di為巡迴延遲量(di為實數),X[n]是由N個符元構成(N為2以上的整數),因此n為0以上、N-1以下的整數。
然後,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i從天線i發送。(故,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1、…、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503_M分別從不同天線發送。)
藉由如此,可獲得循環延遲的分集效果(尤其可減輕延遲波的不良影響),於接收裝置,可獲得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例如,將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置換為圖15所示的循環延遲部,使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與循環延遲部相同動作亦可。
故,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賦予巡迴延遲量d(d為實數),將相位變更部209B的輸入訊號表示成Y[n]。然後,將相位變更部209B的輸出訊號表示成Z[n]時,Z[n]由下式賦予。
[數46]
Figure 02_image092
…式(46)
再者,Y[n]是由N個符元構成(N為2以上的整數),因此n為0以上、N-1以下的整數。
接著,說明巡迴延遲量與相位變更的關係。
例如考慮對OFDM適用CDD(CSD)的情況。再者,採用OFDM時的載波配置如圖16。
於圖16,1601為符元,橫軸設為頻率(載波號碼),從低頻率往高頻率,依升序配置載波。因此,若最低頻率的載波設為「載波1」,則接續於該載波而排列「載波2」、「載波3」、「載波4」、…。
然後,例如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賦予巡迴延遲量t。如此一來,「載波i」的相位變更值W[i]表示如下。
[數47]
Figure 02_image094
…式(47)
再者,m是可從巡迴延遲量、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快速傅立葉轉換))尺寸等求出之值。
然後,若相位變更前(巡迴延遲處理前)的「載波i」、時刻t的基頻訊號設為v'[i][t],則相位變更後的「載波i」、時刻t的訊號v[i][t]可表示成v[i][t]=W[i]´v'[i][t]。
(補充2)當然亦可組合複數種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實施形態、其他內容來實施。
又,各實施形態、其他內容僅為範例,例如即使例示了「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使用的錯誤更正碼、碼長、編碼率等)、控制資訊等」,在適用其他「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使用的錯誤更正碼、碼長、編碼率等)、控制資訊等」的情況下,亦能以同樣的構成來實施。
關於調變方式,使用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調變方式以外的調變方式,亦可實施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實施形態、其他內容。例如,亦可適用APSK(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振幅相移鍵控))(例如16APSK、64APSK、128APSK、256APSK、1024APSK、4096APSK等)、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脈衝振幅調變))(例如4PAM、8PAM、16PAM、64PAM、128PAM、256PAM、1024PAM、4096PAM等)、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例如BPSK、QPSK、8PSK、16PSK、64PSK、128PSK、256PSK、1024PSK、4096PSK等)、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變))(例如4QAM、8QAM、16QAM、64QAM、128QAM、256QAM、1024QAM、4096QAM等),或於各調變方式,採均一映射、非均一映射均可。
又,I-Q平面的2個、4個、8個、16個、64個、128個、256個、1024個等之訊號點的配置方法(具有2個、4個、8個、16個、64個、128個、256個、1024個等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不限於本說明書所示之調變方式的訊號點配置方法。因此,根據複數個位元來輸出同相成分及正交成分的功能是映射部的功能,在之後施行預編碼及相位變更則是本發明的一個有效功能。
然後,於本說明書,存在「∀」、「∃」時,「∀」表示全稱量詞(universal quantifier),「∃」表示存在量詞(existential quantifier)。
又,於本說明書有複數平面時,例如像偏角一樣,其相位單位為「弧度(radian)」。
若利用複數平面,則複數極座標的標示可採極式來標示。令複數平面上的點(a,b)對應於複數z=a+jb(a、b均為實數,j為虛數單位)時,該點若以極座標表示成[r,q],則a=r´cosq、b=r´sinq,下式成立:[數48]
Figure 02_image096
…式(48)r為z的絕對值(r=|z|),q為偏角(argument)。然後,z=a+jb表示成r´ej q
於本說明書,終端的接收裝置與天線為個別的構成亦可。例如接收裝置具備介面,該介面經由纜線輸入由天線接收的訊號、或對於由天線接收的訊號施行頻率轉換後的訊號,接收裝置再進行其後的處理。
又,接收裝置所獲得的資料/資訊其後轉換為影像或聲音,並顯示於顯示器(監視器),亦或從揚聲器輸出聲音。進而言之,接收裝置所獲得的資料/資訊亦可被施以影像或聲音相關的訊號處理(不施行訊號處理亦可),並從接收裝置所具備的RCA端子(影像端子、聲音用端子)、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匯流排))、HDMI(註冊商標)(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畫質多媒體介面))、數位用端子等輸出。
於本說明書,可考慮例如播送台、基地台、存取點、終端、行動電話(mobile phone)等通訊/播送機器具備發送裝置,此時,可考慮例如電視、收音機、終端、個人電腦、行動電話、存取點、基地台等通訊機器具備接收裝置。又,本發明的發送裝置、接收裝置是具有通訊功能的機器,該機器亦可考慮做成以下形態:可經由某種介面,連接於電視、收音機、終端、個人電腦、行動電話等用以執行應用程式的裝置。
又,於本實施形態,資料符元以外的符元,例如領航符元(前文、唯一字、後文、參考符元等)、控制資訊用符元等,如何配置於訊框均可。然後,於此雖命名為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用符元,但任何命名方式均可,功能本身才是重點。
領航符元只要是例如於接收/發送機,利用PSK調變進行調變的已知符元(或因接收機取得同步,接收機可得知發送機所發送的符元亦可)即可,接收機利用該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各調變訊號的)通道推定(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通道狀態資訊))的推定)、訊號檢出等。
又,控制資訊用符元是用以實現(應用程式等的)資料以外之通訊,且用以傳送必須對通訊對象傳送的資訊(例如通訊所用的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編碼率、高位層的設定資訊等)的符元。
再者,本發明不限定於各實施形態,亦可予以各種變更再實施。例如於各實施形態,說明了作為通訊裝置而進行的情況,但不限於此,亦可作為軟體來進行該通訊方法。
又,於上述說明了從2個天線發送2個調變訊號的方法中之預編碼切換方法,但不限於此,在對於4個映射後的訊號進行預編碼,生成4個調變訊號,從4個天線發送的方法中,亦即在對於N個映射後的訊號進行預編碼,生成N個調變訊號,從N個天線發送的方法中,亦可同樣地實施預編碼切換方法,且該預編碼切換方法同樣地變更預編碼權重(矩陣)。
於本說明書雖使用「預編碼」、「預編碼權重」等用語,但稱呼方式本身可為任何稱呼方式,於本發明,其訊號處理本身才是重點。
藉由串流s1(t)、s2(t)傳送不同資料,或傳送同一資料均可。
發送裝置的發送天線、接收裝置的接收天線均是圖式所記載的1個天線可由複數個天線構成。
發送裝置必須對於接收裝置通知發送方法(MIMO、SISO、時空區塊編碼、交錯方式)、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此依實施形態而省略。此存在於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訊框。接收裝置藉由獲得此來變更動作。
再者,例如預先於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儲存執行上述通訊方法的程式,藉由CPU(Central Processor Unit(中央處理器單元))使該程式動作亦可。
又,將執行上述通訊方法的程式儲存於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將儲存於記憶媒體的程式記錄於電腦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使電腦按照該程式動作亦可。
然後,上述各實施形態等之各構成在典型上亦可作為積體電路之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來實現。該等亦可個別予以單晶片化,或以包含各實施形態的所有構成或一部分構成的方式而予以單晶片化。於此雖採用LSI,但依積體度的差異,有時亦稱為IC(Integrated Circuit(積體電路))、系統大型積體電路、超大型積體電路、極大型積體電路。又,積體電路化的手法不限於LSI,以專用電路或汎用處理器來實現亦可。於LSI製造後,亦可利用可程式化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或可再構成LSI內部電路胞之連接或設定的可重組態處理器。
進而言之,若由於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或衍生的其他技術,出現取代LSI的積體電路化技術時,當然亦可利用該技術來進行功能區塊的積體化。生化技術的運用等可作為可能性。
本發明可廣泛適用於從複數個天線發送各自不同的調變訊號的無線系統。又,於具有複數個發送處之有線通訊系統(例如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電力線通訊))系統、光通訊系統、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位用戶線)系統)進行MIMO傳送時亦可適用。
(實施形態2)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成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成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18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18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成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成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成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成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於此雖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均可。又,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亦可。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式(1)的運算。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例如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式(3)來表示。再者,d(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發送裝置發送。於式(3),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1)及式(3)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該等。(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領航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領航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發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生成相關之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發送裝置發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發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關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18所示,插入有相位變更部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A。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於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中的一者進行相位變更。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發送。因此,於圖4、圖5,成為對於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情況下,由於相位變更部205是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因此成為對於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成為對於圖4的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例如圖11是對於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領航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可獲得如下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效果來進行說明。
例如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圖1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總言之,發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會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亦會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一個為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個案。第1個案:考慮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個案」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18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由於對於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18,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
但即使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的情況。該情況下,必須對於領航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如下方法:設定與對於資料符元所進行之相位變更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於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18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4的訊框而言,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3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及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發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18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18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3的訊框而言,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9A的相位變更值表示成W(i)。基頻訊號208A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以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的方式來設定W(i)亦可。
又,例如亦可於圖4、圖13,對於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而就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例如如下。‧對於圖4、圖13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對於圖4、圖13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對於圖4、圖13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對於圖4、圖13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以上為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所獲得的效果。
令「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然而,考慮以下情況。
個案2: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者的天線部,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個案2」發送時,由於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個案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個案3: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
如「個案3」發送時,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訊號(或有特定的相位偏離),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可能接收訊號非常惡劣,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可能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18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藉此,由於在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可於圖8的接收裝置,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性。又,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根據以上理由,於圖18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解碼之例如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領航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更高精度地進行控制資訊符元之解調/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是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未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時,必須進行使得對於相位變更部209A所進行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反映出來的解調/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18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18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能可獲得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A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並且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例如以下效果: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進一步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18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3)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成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成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19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19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成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成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成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成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雖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均可。又,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亦可。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式(1)的運算。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例如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式(3)來表示。再者,d(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發送裝置發送。於式(3),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1)及式(3)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該等。(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領航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領航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y(i))可表示成y(i)=ej ´ t(i) ´y'(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於此的特徵點在於,採用e(i)的相位變更方法與採用t(i)的相位變更方法不同。又,由相位變更部209A設定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的巡迴延遲量之值、與由相位變更部209B設定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的巡迴延遲量之值不同。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發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生成相關之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發送裝置發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發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關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19所示,插入有相位變更部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A、209B。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於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中的一者進行相位變更。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發送。因此,於圖4、圖5,成為對於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情況下,由於相位變更部205是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因此是對於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時,則成為對於圖4的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關於該點,於後續說明。)
例如圖11是對於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領航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可獲得如下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效果來進行說明。
例如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圖19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總言之,發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會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亦會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一個為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個案。第1個案:考慮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個案」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19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B,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由於對於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19,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
但即使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的情況。該情況下,必須對於領航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如下方法:設定與對於資料符元所進行之相位變更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於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19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4的訊框而言,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y(i))可表示成y(i)=ej ´τ(i) ´y'(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19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5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5的訊框而言,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3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及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發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19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19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3的訊框而言,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9A的相位變更值表示成W(i)。基頻訊號208A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以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的方式來設定W(i)亦可。
又,例如亦可於圖4、圖13,對於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而就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例如如下。‧對於圖4、圖13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對於圖4、圖13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對於圖4、圖13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對於圖4、圖13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以上為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例。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y(i))可表示成y(i)=ej ´ t(i) ´y'(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19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1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4的訊框而言,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表示成W(i)。基頻訊號208B為y'(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為y(i)。因此,y(i)=D(i)´y'(i)。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下式。(R為2以上的整數,R為相位變更的週期。再者,式(38)的Q與R為不同值亦可。)
[數49]
Figure 02_image098
…式(49)(j為虛數單位)但式(49)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以具有週期R而進行相位變更的方式,來設定D(i)亦可。
再者,相位變更部209A與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方法採用不同方法。例如週期相同或不同均可。
又,例如亦可於圖5、圖14,對於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而就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例如如下。‧對於圖5、圖14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對於圖5、圖14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對於圖5、圖14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對於圖5、圖14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相位變更值雖記述為式(39)、(40)、(41)、(42),但相位變更部209A與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方法採用不同方法。)
以上為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所獲得的效果。
令「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然而,考慮以下情況。
個案2: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者的天線部,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個案2」發送時,由於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個案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個案3: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
如「個案3」發送時,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訊號(或有特定的相位偏離),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可能接收訊號非常惡劣,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可能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19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209B。藉此,由於在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可於圖8的接收裝置,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性。又,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根據以上理由,於圖19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209B,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解碼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領航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更高精度地進行控制資訊符元之解調/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是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209B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未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時,必須進行使得對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所進行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反映出來的解調/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209B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19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19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能可獲得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A、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並且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例如以下效果: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藉此尤其可於LOS環境中,獲得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進一步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19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然後,式(49)的R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R的絕對值。
又,若考慮到補充1所說明的內容,於相位變更部209A設定的巡迴延遲量、與於相位變更部209B設定的巡迴延遲量設為不同值即可。
(實施形態4)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成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成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20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20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成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成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成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成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雖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均可。又,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亦可。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以下運算。
[數50]
Figure 02_image100
…式(50)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以z1(t)來表示,z1(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於例如z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1(i)=w(i)´z1'(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下。
[數51]
Figure 02_image102
…式(51)(M為2以上的整數,M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M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51)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w(i)=ej ´ l(i) 來表示。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例如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N¹M。)(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下式來表示。
[數52]
Figure 02_image104
…式(52)
再者,d(i)及l(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發送裝置發送。於式(52),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式(52),例如,可考慮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50)及式(52)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該等。(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領航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領航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發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生成相關之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發送裝置發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發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20所示,插入有相位變更部205A、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A。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對於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於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發送。因此,於圖4、圖5,成為對於圖4的資料符元402、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例如圖11是對於圖4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4相同,401為領航符元,402為資料符元,4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A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50)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例如圖11是對於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領航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可獲得如下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效果來進行說明。
例如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圖1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總言之,發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會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亦會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一個為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個案。第1個案:考慮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個案」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20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由於對於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20,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
但即使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的情況。該情況下,必須對於領航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如下方法:設定與對於資料符元所進行之相位變更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於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0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5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5的訊框而言,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3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及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發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0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0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1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4的訊框而言,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表示成W(i)。基頻訊號208B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以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的方式來設定W(i)亦可。
又,例如亦可於圖5、圖14,對於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而就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例如如下。‧對於圖5、圖14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對於圖5、圖14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對於圖5、圖14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對於圖5、圖14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以上為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所獲得的效果。
令「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然而,考慮以下情況。
個案2: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者的天線部,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個案2」發送時,由於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個案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個案3: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
如「個案3」發送時,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訊號(或有特定的相位偏離),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可能接收訊號非常惡劣,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可能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20設置相位變更部209B。藉此,由於在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可於圖8的接收裝置,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性。又,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根據以上理由,於圖20設置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解碼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領航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更高精度地進行控制資訊符元之解調/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是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B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未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時,必須進行使得對於相位變更部209B所進行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反映出來的解調/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B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20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20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能可獲得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並且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例如以下效果: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進一步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5)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成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成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21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21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成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成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成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成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雖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均可。又,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亦可。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式(49)的運算。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以z1(t)來表示,z1(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於例如z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1(i)=w(i)´z1'(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50)。
(M為2以上的整數,M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M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50)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w(i)=ej ´ l(i) 來表示。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例如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N¹M。)(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式(51)來表示。
再者,d(i)及l(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發送裝置發送。於式(51),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式(51),可考慮例如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49)及式(51)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該等。(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領航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包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領航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發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生成相關之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發送裝置發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發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21所示,插入有相位變更部205A、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B。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對於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於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發送。因此,於圖4、圖5,成為對於圖4的資料符元402、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例如圖11是對於圖4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4相同,401為領航符元,402為資料符元,4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A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50)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例如圖11是對於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領航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可獲得如下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效果來進行說明。
例如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圖1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總言之,發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會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亦會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一個為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個案。第1個案:考慮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個案」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21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由於對於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21,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
但即使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的情況。該情況,必須對於領航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如下方法:設定與對於資料符元所進行之相位變更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於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1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4的訊框而言,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3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及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發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1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1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3的訊框而言,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9A的相位變更值表示成W(i)。基頻訊號208A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以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的方式來設定W(i)亦可。
又,例如亦可於圖4、圖13,對於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而就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例如如下。‧對於圖4、圖13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對於圖4、圖13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對於圖4、圖13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對於圖4、圖13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以上為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所獲得的效果。
令「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然而,考慮以下情況。
個案2: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者的天線部,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個案2」發送時,由於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個案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個案3: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
如「個案3」發送時,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訊號(或有特定的相位偏離),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可能接收訊號非常惡劣,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可能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21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藉此,由於在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可於圖8的接收裝置,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性。又,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根據以上理由,於圖21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解碼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領航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更高精度地進行控制資訊符元之解調/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是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未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時,必須進行使得對於相位變更部209A所進行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反映出來的解調/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21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21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能可獲得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A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並且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例如以下效果: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進一步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21的相位變更部209A進行相位變更,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6)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與實施形態1之圖2不同構成的實施方法。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例如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一例,細節已於實施形態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訊號處理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此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表示成u1(i),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表示成u2(i)(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利用圖22來說明訊號處理的細節。
圖22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映射後的訊號201B(相當於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1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後的訊號204B。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示成s1(t),映射後的訊號201B表示成s2(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示成z1'(t),加權後的訊號204B表示成z2'(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s2(t)、z1'(t)、z2'(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於此雖作為時間的函數來處理,但作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作為「時間/頻率」的函數均可。又,作為「符元號碼」的函數亦可。該點在實施形態1亦同。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進行式(49)的運算。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以z1(t)來表示,z1(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於例如z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1(i)=w(i)´z1'(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50)。
(M為2以上的整數,M為相位變更的週期。)(若M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50)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w(i)=ej ´ l(i) 來表示。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再者,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以z2(t)來表示,z2(t)是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
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動作。在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例如z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可表示成z2(i)=y(i)´z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如式(2)。(N為2以上的整數,N為相位變更的週期。N¹M。)(若N設定為3以上的奇數,資料接收品質可能會提升。)但式(2)僅是範例,不限於此。因此,相位變更值以y(i)=ej ´ d(i) 來表示。
此時,z1(i)及z2(i)能以式(51)來表示。
再者,d(i)及l(i)為實數。然後,z1(i)及z2(i)是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發送裝置發送。於式(51),相位變更值不限於式(2)、式(51),例如,可考慮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的方法。
然後,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式(49)及式(51)的(預編碼)矩陣可考慮式(5)至式(36)等。(但預編碼矩陣不限於該等。(關於實施形態1亦同。))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領航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同樣地,插入部207B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領航符元訊號(pb(t))(251B)、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之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B。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
再者,如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
圖3為圖1的無線部107_A及107_B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為圖1的發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5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與圖5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發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圖5,圖4、圖5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4、圖5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4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4的訊框與圖5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4的訊框或僅接收圖5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圖6表示與控制資訊生成相關之部分的構成之一例,該控制資訊生成是用以生成圖2的控制資訊訊號253,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7表示圖1的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的構成之一例(天線部#A(109_A)、天線部#B(109_B)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表示圖1的發送裝置發送例如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發送訊號時,接收其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0表示圖8的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的構成之一例。(此為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由複數個天線構成之例。)由於圖10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如圖1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是如圖22所示,插入有相位變更部205A、205B及相位變更部209B。說明其特徵及插入時的效果。
如利用圖4、圖5所說明,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對於利用第1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1(i)(201A)(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及利用第2序列映射所得之映射後的訊號s2(i)(201B),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對於所得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以同一頻率、在同一時間發送。因此,於圖4、圖5,成為對於圖4的資料符元402、圖5的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例如圖11是對於圖4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4相同,401為領航符元,402為資料符元,4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A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l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A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A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50)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例如圖11是對於圖5的訊框,擷取了載波1至載波5、時刻$4至時刻$6。再者,與圖5相同,501為領航符元,502為資料符元,503為其他符元。
如上述,就圖11所示符元而言,相位變更部205B是對於(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故,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5(i) 」,(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5(i) 」,(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35(i) 」,(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5(i) 」,(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5(i) 」,(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16(i) 」,(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26(i) 」,(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46(i) 」,(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值設為「ej ´ d56(i) 」。
另,就圖11所示的符元而言,(載波1、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2、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4、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5、時刻$4)的其他符元、(載波3、時刻$6)的領航符元不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該點為相位變更部205B的特徵點。再者,在與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為「同一載波、同一時刻」中,如圖4所示配置有資料載波,其中圖11的相位變更對象即(載波1、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的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的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的資料符元。總言之,於圖4,(載波1、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3、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5)為資料符元,(載波1、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2、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4、時刻$6)為資料符元,(載波5、時刻$6)為資料符元。(總言之,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是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對象。)
再者,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例,包括如式(2)對資料符元進行規則的(相位變更週期N)相位變更的方法。(但施行於資料符元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
藉由如此,可獲得如下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中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會提升。針對該效果來進行說明。
例如圖1的映射部104所使用的調變方式設為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圖18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為QPSK的訊號,又,映射後的訊號201B亦為QPSK的訊號。總言之,發送2個QPSK的串流。)如此一來,於圖8的訊號處理部811,利用例如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會獲得16個候補訊號點。(QPSK可傳送2位元,藉由2串流來傳送合計4位元。故,存在24 =16個候補訊號點。)(再者,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8_1、808_2亦會獲得其他16個候補訊號點,由於說明相同,因此聚焦於利用通道推定訊號806_1、806_2所獲得的16個候補訊號點來進行說明。)
於圖12表示此時狀態的一例。圖12(A)、圖12(B)均是橫軸為同相I,縱軸為正交Q,於同相I-正交Q平面上,存在16個候補訊號點。(16個候補訊號點中,一個為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訊號點。因此,稱為「16個候補訊號點」。)
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尤其在LOS環境時,考慮以下個案。第1個案:考慮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205B不存在的情況(亦即,不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
「第1個案」的情況,由於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可能陷入如圖12(A)的狀態。陷入如圖12(A)的狀態時,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如「訊號點1201及1202」、「訊號點1203、1204、1205、1206」、「訊號點1207、1208」,因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可能降低。
為了克服該課題,於圖22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若插入相位變更部205A、205B,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由於對於該狀態導入錯誤更正碼,因此可獲得高錯誤更正能力,於圖8的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於圖22,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藉此,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
但即使對於領航符元、前文等用以將資料符元解調(檢波)之進行通道推定用的「領航符元、前文」,於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仍有「於資料符元,可實現「依符元號碼i,會混合存在有:如圖12(A)存在訊號點密集(訊號點間的距離近)的部分的符元號碼、如圖12(B)「訊號點間的距離長」的符元號碼」的情況。該情況,必須對於領航符元、前文附加某些條件而進行相位變更。例如可考慮如下方法:設定與對於資料符元所進行之相位變更規則不同的其他規則,「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施行相位變更」。作為範例,包括如下方法:對於資料符元,規則地施行週期N的相位變更,對於領航符元及/或前文,規則地施行週期M的相位變更(N、M為2以上的整數)。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4的訊框而言,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
如前面所記載,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y(i))可表示成y(i)=ej ´ h(i) ´y'(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等。)。(圖2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5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5的訊框而言,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
同樣地,「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
圖13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A之與圖4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14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B之與圖5不同的訊框構成,由於已於實施形態1進行了詳細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13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於圖14的載波A、時刻$B存在符元時,圖13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及圖14的載波A、時刻$B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以同一頻率發送。再者,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僅為範例。
然後,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是相當於「圖22的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因此與圖13的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14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13的訊框與圖14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13的訊框或僅接收圖14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相位變更部209A將基頻訊號208A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A,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將基頻訊號208A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x'(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x(i))可表示成x(i)=ej ´ e(i) ´x'(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基頻訊號208A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13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3的訊框而言,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4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401或資料符元4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9A的相位變更值表示成W(i)。基頻訊號208A為x'(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A為x(i)。因此,x(i)=W(i)´x'(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38)。(Q為2以上的整數,Q為相位變更的週期。)(j為虛數單位)但式(38)僅為範例,不限於此。
例如以具有週期Q而進行相位變更的方式來設定W(i)亦可。
又,例如亦可於圖4、圖13,對於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而就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例如如下。‧對於圖4、圖13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對於圖4、圖13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對於圖4、圖13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對於圖4、圖13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以上為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的動作例。
相位變更部209B將基頻訊號208B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對於基頻訊號208B,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將基頻訊號208B作為符元號碼i(i為0以上的整數)的函數,表示成y'(i)。如此一來,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x(i))可表示成y(i)=ej ´η(i) ´y'(i)(j為虛數單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亦可為非專利文獻2、非專利文獻3所記載的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然後,相位變更部209B的特徵點在於,對於存在於頻率軸方向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對於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施行相位變更。此時,空符元亦可視為相位變更的對象。(因此,此個案的情況,符元號碼i的對象符元為資料符元、領航符元、控制資訊符元、前文(其他符元)、空符元等。)。然而,即使對於空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前的訊號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仍相同(同相成分I為零(0)且正交成分Q為零(0))。因此,亦可解釋為空符元不是相位變更的對象。(圖22的情況,由於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基頻訊號208B施行相位變更,因此成為對於圖14所記載的各符元施行相位變更。)
因此,就圖14的訊框而言,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是對於時刻$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同樣地,「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2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3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4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所有其他符元503)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5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6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7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8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9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0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時刻$11的載波1至載波36的所有符元(此情況為領航符元501或資料符元502)施行相位變更。其中,關於空符元1301的相位變更的處置則如前面所說明。」…
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表示成D(i)。基頻訊號208B為y'(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10B為y(i)。因此,y(i)=D(i)´y'(i)成立。
例如將相位變更值設定為式(49)。(R為2以上的整數,R為相位變更的週期。再者,式(38)的Q與R為不同值亦可。)
例如以具有週期R而進行相位變更的方式來設定D(i)亦可。
又,例如亦可於圖5、圖14,對於同一載波賦予同一相位變更值,而就各載波設定相位變更值。例如如下。‧對於圖5、圖14的載波1,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39)。‧對於圖5、圖14的載波2,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0)。‧對於圖5、圖14的載波3,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1)。‧對於圖5、圖14的載波4,不受時刻影響而將相位變更值設為式(42)。…
以上為圖20的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例。
說明有關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所獲得的效果。
令「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的其他符元403、503包含控制資訊符元。如前面所說明,與其他符元403同一時刻且同一頻率(同一載波)的圖5的其他符元503,若於傳送控制資訊時,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
然而,考慮以下情況。
個案2: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或天線部#B(109_B)中任一者的天線部,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
如「個案2」發送時,由於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天線數為1,因此與「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的情況相比較,由於空間分集的增益變小,因此「個案2」時,即使以圖8的接收裝置接收,資料的接收品質依然降低。因此,就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觀點來看,「利用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較佳。
個案3:利用圖1的天線部#A(109_A)及天線部#B(109_B)兩者,來發送控制資訊符元。其中,不以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
如「個案3」發送時,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同一訊號(或有特定的相位偏離),因此依電波的傳播環境,圖8的接收裝置可能接收訊號非常惡劣,並且兩者的調變訊號可能受到同一多路徑的影響。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有資料接收品質降低的課題。
為了減輕該課題,於圖22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209B。藉此,由於在時間或頻率方向變更相位,因此可於圖8的接收裝置,減低接收訊號變惡劣的可能性。又,從天線部#A109_A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與從天線部#B109_B發送的調變訊號所受到的多路徑的影響,發生差異的可能性高,因此獲得分集增益的可能性高,據此,於圖8的接收裝置,資料的接收品質提升。
根據以上理由,於圖22設置相位變更部209A、209B,施行相位變更。
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除了控制資訊符元以外,還包含例如用以進行控制資訊符元的解調/解碼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又,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包含領航符元401、501,藉由利用該等符元,可更高精度地進行控制資訊符元之解調/解碼。
然後,於「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是藉由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利用同一頻率(頻帶)、同一時間來傳送多流(進行MIMO傳送)。為了解調該等資料符元,會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
此時,「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如前面所述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209B來進行相位變更。
於該狀況中,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上述說明的情況是對於資料符元402)未反映該處理的情況下,於接收裝置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時,必須進行使得對於相位變更部209A所進行的相位變更的處理反映出來的解調/解碼,該處理很可能變複雜。(這是由於「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是藉由相位變更部209A、209B而進行相位變更。)
然而,如圖22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具有如下優點:於接收裝置,可利用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簡單地)進行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其中該通道推定訊號(傳播路徑變動推定訊號)是利用「包含於其他符元403及其他符元503之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通道推定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來推定。
除此之外,如圖22所示,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已施行相位變更時,可減少多路徑之頻率軸的電場強度急遽下滑的影響。藉此,可能可獲得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此,特徵點在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與「相位變更部209A、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符元對象」不同之點。
如以上,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並且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例如以下效果:提升「圖4及圖5的訊框」或「圖13及圖14的訊框」所含的控制資訊符元在接收裝置的接收品質,並且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解調/解碼動作變簡單。
再者,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進行相位變更,可獲得尤其於LOS環境中,提升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進一步對於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藉由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進行相位變更,資料符元402及資料符元502的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式(38)的Q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Q的絕對值。該點亦可適用於實施形態1。
然後,式(49)的R亦可為-2以下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的週期為R的絕對值。
又,若考慮到補充1所說明的內容,於相位變更部209A設定的巡迴延遲量、與於相位變更部209B設定的巡迴延遲量設為不同值即可。
(實施形態7)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採用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的發送方法、接收方法的通訊系統例。
圖23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基地台(或存取點等)的構成之一例。
發送裝置2303將資料2301、訊號群2302、控制訊號2309作為輸入,生成對應於資料2301、訊號群2302的調變訊號,並從天線發送調變訊號。
此時,發送裝置2303的構成之一例是例如圖1所示,資料2301相當於圖1的101,訊號群2302相當於圖1的110,控制訊號2309相當於圖1的110。
接收裝置2304接收通訊對象,例如終端所發送的調變訊號,對於該調變訊號進行訊號處理/解調/解碼,輸出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305及接收資料2306。
此時,接收裝置2304的構成之一例是例如圖8所示,接收資料2306相當於圖8的812,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305相當於圖8的810。
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將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305及設定訊號2307作為輸入,根據該等訊號,來生成控制訊號2309並輸出。
圖24表示圖23的基地台的通訊對象之終端的構成之一例。
發送裝置2403將資料2401、訊號群2402、控制訊號2409作為輸入,生成對應於資料2401、訊號群2402的調變訊號,並從天線發送調變訊號。
此時,發送裝置2403的構成之一例是例如圖1所示,資料2401相當於圖1的101,訊號群2402相當於圖1的110,控制訊號2409相當於圖1的110。
接收裝置2404接收通訊對象,例如基地台所發送的調變訊號,對於該調變訊號進行訊號處理、解調/解碼,輸出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405及接收資料2406。
此時,接收裝置2404的構成之一例是例如圖8所示,接收資料2406相當於圖8的812,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405相當於圖8的810。
控制訊號生成部2408將來自通訊對象的控制資訊訊號2305及設定訊號2407作為輸入,根據該等資訊,來生成控制訊號2409並輸出。
圖25表示圖24的終端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訊框構成之一例,橫軸設為時間。2501為前文,其為通訊對象(例如基地台)用以進行訊號檢出、頻率同步、時間同步、頻率偏移推定、通道推定的符元,例如為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的符元。又,亦可包含用以進行指向性控制的訓練符元。再者,於此雖命名為前文,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
2502為控制資訊符元,2503為包含欲傳送給通訊對象之資料的資料符元。
2502為控制資訊符元,其包含例如為了生成資料符元2503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的方法(碼長(區塊長)、編碼率)之資訊、調變方式資訊、及通知通訊對象用的控制資訊等。
再者,圖25僅為訊框構成的一例,不限於該訊框構成。又,於圖25所示符元中,亦可包含其他符元,例如領航符元或參考符元。然後,於圖25,於縱軸有頻率,於頻率軸方向(載波方向)存在符元亦可。
圖23的基地台所發送的訊框構成的一例,如利用例如圖4、圖5、圖13、圖14所說明,於此省略詳細說明。再者,於其他符元403、503,亦可包含用以進行指向性控制的訓練符元。因此,於本實施形態,基地台包含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情況。
針對如上通訊系統,以下詳細說明基地台的動作。
圖23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2303具有圖1的構成。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中任一圖的構成。再者,關於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於後續進行說明。此時,亦可依據通訊環境或設定狀況,來切換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然後,基地台發送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相關資訊,來作為以訊框構成圖4、圖5、圖13、圖14之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的一部分。
此時,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相關資訊設為u0,u1。於表1表示[u0 u1]與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關係。(再者,u0,u1是例如由基地台發送,其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0 u1],從[u0 u1]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
[表1]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1
表1的解釋如下。‧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0=0,u1=0」。故,相位變更部205A對於輸入訊號(204A)不進行相位變更而輸出訊號(206A)。同樣地,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輸入訊號(204B)不進行相位變更而輸出訊號(206B)。‧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0=0,u1=1」。再者,關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的細節,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0、圖21、圖22中任一圖之構成的情況下,針對「相位變更部205A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不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A不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時,亦設定為「u0=0,u1=1」。‧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5A、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0=1,u1=0」。於此,針對「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來說明。
例如於相位變更部205A,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此時,輸入訊號(204A)設為z1(i)(i為符元號碼)。如此一來,「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時,輸出訊號(206A)表示成ej a ´z1(i)(a為實數,其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此時,亦可變更振幅,此時,輸出訊號(206A)表示成A´ej a ´z1(i)(A為實數)。
同樣地,於相位變更部206A,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此時,輸入訊號(204B)設為z2(t)(i為符元號碼)。如此一來,「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時,輸出訊號(206B)表示成ej b ´z2(i)(a為實數,其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此時,亦可變更振幅,此時,輸出訊號(206B)表示成B´ej b ´z2(i)(B為實數)。
再者,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中任一圖之構成的情況下,針對「相位變更部205A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不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A不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時,亦設定為「u0=1,u1=0」。
接著,針對「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的設定方法例來進行說明。以下說明第1方法、第2方法。
第1方法:基地台發送訓練符元。然後,通訊對象之終端利用訓練符元,將「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發送給基地台。基地台根據從終端獲得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來進行相位變更。
又,基地台發送訓練符元。然後,通訊對象之終端將訓練符元的接收結果的相關資訊(例如通道推定值的相關資訊)發送給基地台。基地台由從終端獲得的「訓練符元的接收結果的相關資訊」,求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適宜值,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基地台必須對終端通知已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的相關資訊,此時,藉由圖4、圖5、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來傳送基地台所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的相關資訊。
利用圖26來說明第1方法的實施例。圖26(A)表示基地台所發送的時間軸上的符元,橫軸為時間。然後,圖26(B)表示終端所發送的時間軸上的符元,橫軸為時間。
以下進行圖26的具體說明。首先,終端對於基地台進行通訊要求。
如此一來,基地台至少發送訓練符元2601,其用以「推定基地台發送資料符元2604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再者,終端使用訓練符元2601來進行其他推定,或訓練符元2601採用例如PSK調變均可。然後,訓練符元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的領航符元同樣地從複數個天線發送。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訓練符元2601,利用訓練符元2601,算出以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所施行之適宜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發送包含該算出值的回授資訊符元2602。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回授資訊符元2602,進行該符元的解調/解碼,獲得適宜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根據該資訊,來設定基地台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所施行的相位變更的相位變更值(集合)。
然後,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603及資料符元2604,其中,至少資料符元2604已藉由設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進行相位變更。
再者,於資料符元2604,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基地台是從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但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不同,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是藉由上述說明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進行相位變更。
圖26的基地台、終端之訊框構成僅為一例,亦可包含其他符元。然後,訓練符元2601、回授資訊符元2602、控制資訊符元2603、資料符元2604之各個符元亦可包含例如像領航符元一樣的其他符元。又,控制資訊符元2603包含發送資料符元2604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的相關資訊,終端藉由獲得該資訊,可解調/解碼資料符元2604。
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的說明相同,例如基地台以圖4、圖5、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發送調變訊號時,在上述說明的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所施行之依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相位變更為資料符元(402、502)。然後,在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的相位變更的對象符元,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的說明同樣為「領航符元401、501」、「其他符元403、503」。
但即使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領航符元401、501」、「其他符元403、503」施行相位變更,仍可進行解調/解碼。
再者,記載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圖2、圖18、圖19、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以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而記載為「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
第2方法:基地台對於終端開始發送訊框。屆時,基地台根據例如亂數值,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發送調變訊號。
其後,終端將表示未獲得訊框(或封包)的資訊發送給基地台,基地台接收該資訊。
如此一來,基地台根據例如亂數值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之集合),發送調變訊號。此時,至少包含終端無法獲得的訊框(封包)之資料的資料符元,是藉由已施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來傳送,其中該相位變更是以再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為基準。總言之,基地台藉由再發送等,將第1訊框(封包)的資料發送2次(或2次以上)時,第一次發送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與第二次發送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不同即可。藉此,再發送時,藉由第二次發送,可獲得終端獲得訊框(或封包)的可能性升高的效果。
後續也一樣,基地台若從終端獲得「未獲得訊框(或封包)之資訊」時,則根據例如亂數值來變更「特定的變更值(集合)」之值。
再者,基地台必須將已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的相關資訊通知終端,此時,藉由圖4、圖5、圖13、圖14的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來傳送基地台所設定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的相關資訊。
再者,於上述第2方法,雖記載為「基地台根據例如亂數值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但「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設定不限於該方法,若是構成為在進行「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設定時,會重新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則採用任何方法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均可。例如:‧根據某規則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隨機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根據從通訊對象獲得的資訊,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採用任一方法來設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均可。(但不限於該等方法。)
利用圖27來說明第2方法的實施例。圖27(A)表示基地台所發送的時間軸上的符元,橫軸為時間。然後,圖27(B)表示終端所發送的時間軸上的符元,橫軸為時間。
以下進行圖27的具體說明。
首先,為了說明圖27,先針對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進行說明。
作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之一例,表示了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的構成,其變形例的構成表示於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
圖28是對於圖2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接著,針對圖28的動作,僅說明與圖2不同的部分。
相位變更部205B將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
於相位變更部205B,是例如對於s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若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設為s2'(i),則可表示成s2'(i)=y(i)´s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y(i)的賦予方式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
加權合成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s1(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s2'(i))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具體而言,是對於由映射後的訊號201A(s1(i))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s2'(i))構成的向量,乘算預編碼矩陣,獲得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再者,預編碼矩陣的構成例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後續的說明與圖2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29是對於圖18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此時,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已於圖28的說明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加權合成部203之後的動作與圖18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30是對於圖19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此時,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已於圖28的說明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加權合成部203之後的動作與圖19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31是對於圖20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A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且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
相位變更部205A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
於相位變更部205A,例如對於s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若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901A設為s1'(i),則可表示成s1'(i)=w(i)´s1(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w(i)的賦予方式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
於相位變更部205B,例如對於s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若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設為s2'(i),則可表示成s2'(i)=y(i)´s2(i)(i為符元號碼(i為0以上的整數))。再者,y(i)的賦予方式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
加權合成部203將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s1'(i))、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s2'(i))及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具體而言,是對於由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s1'(i))及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s2'(i))構成的向量,乘算預編碼矩陣,獲得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及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再者,預編碼矩陣的構成例如實施形態1所說明。(後續的說明與圖20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32是對於圖21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A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且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此時,相位變更部205A的動作、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已於圖31的說明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加權合成部203之後的動作與圖21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圖33是對於圖22的構成,將相位變更部205A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且將相位變更部205B的插入位置設在加權合成部203前之例。此時,相位變更部205A的動作、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已於圖31的說明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由於加權合成部203之後的動作與圖22的說明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於圖27,終端對於基地台進行通訊要求。
如此一來,基地台利用例如亂數,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值決定為「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然後,基地台根據「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1包含「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
再者,記載為「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圖2、圖18、圖19、圖28、圖29、圖30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記載為「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
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1及資料符元#1(2702_1),至少資料符元#1(2702_1)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1及資料符元#1(2702_1),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1所含至少「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1(2702_1)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1,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1,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1所含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與發送資料符元#1(2702_1)時相同地,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集合),決定為「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因此發送下一資料符元時,即使使用「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的可能性亦高。(據此,可獲得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的效果。))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包含「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
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及資料符元#2(2702_2),至少資料符元#2(2702_2)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及資料符元#2(2702_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2所含至少「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2,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2,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2所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從「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因此發送下一資料符元時,若將相位變更值從「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的可能性高。(據此,可獲得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的效果。))因此,基地台決定利用例如亂數,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從「第1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為「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包含「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
再者,記載為「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圖2、圖18、圖19、圖28、圖29、圖30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記載為「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
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及資料符元#2(2702_2-1),至少資料符元#2(2702_2-1)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相位變更。
再者,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及「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的調變方式與「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的調變方式為同一調變方式或不同調變方式均可。
又,「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包含「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所有資料或一部分資料。(此係由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為再發送用符元。)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及資料符元#2(2702_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3所含至少「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1)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3,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3,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3所含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將在相位變更部A及/或相位變更部B施行的相位變更,從「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因此發送下一資料符元時,若將相位變更值從「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的可能性高。(據此,可獲得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的效果。))因此,基地台決定利用例如亂數,根據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從「第2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包含「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
再者,記載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圖2、圖18、圖19、圖28、圖29、圖30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記載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
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及資料符元#2(2702_2-2),至少資料符元#2(2702_2-2)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相位變更。
再者,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及「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2)」,「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的調變方式與「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2)」的調變方式為同一調變方式或不同調變方式均可。
又,「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2)」包含「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所有資料或一部分資料。(此係由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2(2702_2-2)」為再發送用符元。)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及資料符元#2(2702_2-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4所含至少「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2)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4,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4,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4所含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與發送資料符元#2(2702_2-2)時相同地,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集合),決定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因此發送下一資料符元時,即使使用「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的可能性亦高。(據此,可獲得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的效果。))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包含「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
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及資料符元#3(2702_3),至少資料符元#3(2702_3)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及資料符元#3(2702_3),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5所含至少「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3(2702_3)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5,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5,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5所含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的資訊,與發送資料符元#3(2702_3)時相同地,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集合)決定為「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因此發送下一資料符元時,即使使用「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的可能性亦高。(據此,可獲得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的效果。))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包含「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
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及資料符元#4(2702_4),至少資料符元#4(2702_4)會進行依據決定的「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及資料符元#4(2702_4),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6所含至少「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4(2702_4)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6,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6,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6所含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從「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因此發送下一資料符元時,若將相位變更值從「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的可能性高。據此,可獲得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的效果。))因此,基地台決定利用例如亂數,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從「第3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變更為「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包含「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
再者,記載為「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圖2、圖18、圖19、圖28、圖29、圖30的情況下,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存在相位變更部205B。因此,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另,圖20、圖21、圖22、圖31、圖32、圖33的情況下,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此時,必須準備在相位變更部205A使用的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A,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使用的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B。伴隨於此,記載為「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
再者,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及「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1)」,「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的調變方式與「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1)」的調變方式為同一調變方式或不同調變方式均可。
又,「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1)」包含「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所有資料或一部分資料。(此係由於「緊接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後而存在的資料符元#4(2702_4-1)」為再發送用符元。)
終端接收由基地台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及資料符元#4(2702_4-1),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7所含至少「第4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4(2702_4-1)的解調/解碼。
再者,於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基地台從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但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不同,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依據上述所說明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
圖27的基地台、終端的訊框構成僅為一例,亦可包含其他符元。然後,控制資訊符元2701_1、2701_2、2701_3、2701_4、2701_5、2701_6、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的各符元亦可包含例如領航符元等其他符元。又,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1、2701_2、2701_3、2701_4、2701_5、2701_6,包含發送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之值的相關資訊,終端藉由獲得該資訊,可進行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的解調/解碼。
再者,於上述說明,基地台利用「亂數」來決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之集合),但「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的決定不限於該方法,基地台亦可規則地變更「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之集合)。(「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採用任何方法決定均可,必須變更「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時,只要在變更前與變更後,「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之值(之集合)不同即可。)
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的說明相同,例如基地台以圖4、圖5、圖13、圖14的訊框構成來發送調變訊號時,資料符元(402、502)是上述所說明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之依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然後,與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的說明相同,在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相位變更部209B施行的相位變更的對象符元為「領航符元401、501」、「其他符元403、503」。
但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即使亦對於「領航符元401、501」、「其他符元403、503」施行相位變更,仍可解調/解碼。
如前面所說明,「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施行相位變更」的方法即使在該發送方法單獨實施,終端仍可得到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又,作為基地台之發送裝置的圖1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表示了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3、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的構成,但於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相位變更部209B,不施行相位變更亦可,總言之,亦可構成為在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3、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刪除了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相位變更部209B。此時,訊號208A相當於圖1的訊號106_A,訊號208B相當於圖1的訊號106_B。
上述所說明的[u0 u1]控制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將該[u0 u1]設定為[u0 u1]=[01](u0=0,u1=1)時,亦即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時,將用以設定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控制資訊設為u2,u3。於表2表示[u2 u3]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關係。(再者,u2,u3例如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基地台來發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2 u3],從[u2 u3]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然後,「具體的相位變更」用的控制資訊雖設為2位元,位元數亦可為2位元以外。)
[表2]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2
表2的解釋的第1例如下。‧[u0 u1]=[01](u0=0,u1=1)、[u2 u3]=[00](u2=0,u3=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1,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53]
Figure 02_image106
…式(5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01](u0=0,u1=1)、[u2 u3]=[01](u2=0,u3=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2,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2: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54]
Figure 02_image108
…式(54)‧[u0 u1]=[01](u0=0,u1=1)、[u2 u3]=[10](u2=1,u3=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3,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55]
Figure 02_image110
…式(55)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56]
Figure 02_image112
…式(56)‧[u0 u1]=[01](u0=0,u1=1)、[u2 u3]=[11](u2=1,u3=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4,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57]
Figure 02_image114
…式(5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58]
Figure 02_image116
…式(58)
表2的解釋的第2例如下。‧[u0 u1]=[01](u0=0,u1=1)、[u2 u3]=[00](u2=0,u3=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1,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59]
Figure 02_image118
…式(5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01](u0=0,u1=1)、[u2 u3]=[01](u2=0,u3=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2,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0]
Figure 02_image120
…式(60)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01](u0=0,u1=1)、[u2 u3]=[10](u2=1,u3=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3,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1]
Figure 02_image122
…式(61)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01](u0=0,u1=1)、[u2 u3]=[11](u2=1,u3=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4,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2]
Figure 02_image124
…式(62)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表2的解釋的第3例如下。‧[u0 u1]=[01](u0=0,u1=1)、[u2 u3]=[00](u2=0,u3=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1,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1: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3]
Figure 02_image126
…式(63)‧[u0 u1]=[01](u0=0,u1=1)、[u2 u3]=[01](u2=0,u3=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2,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2: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4]
Figure 02_image128
…式(64)‧[u0 u1]=[01](u0=0,u1=1)、[u2 u3]=[10](u2=1,u3=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3,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3: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5]
Figure 02_image130
…式(65)‧[u0 u1]=[01](u0=0,u1=1)、[u2 u3]=[11](u2=1,u3=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4,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4: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6]
Figure 02_image132
…式(66)
表2的解釋的第4例如下。‧[u0 u1]=[01](u0=0,u1=1)、[u2 u3]=[00](u2=0,u3=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1,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7]
Figure 02_image134
…式(6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68]
Figure 02_image136
…式(68)‧[u0 u1]=[01](u0=0,u1=1)、[u2 u3]=[01](u2=0,u3=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2,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69]
Figure 02_image138
…式(6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70]
Figure 02_image140
…式(70)‧[u0 u1]=[01](u0=0,u1=1)、[u2 u3]=[10](u2=1,u3=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3,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71]
Figure 02_image142
…式(71)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72]
Figure 02_image144
…式(72)‧[u0 u1]=[01](u0=0,u1=1)、[u2 u3]=[11](u2=1,u3=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01_4,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01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73]
Figure 02_image146
…式(7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74]
Figure 02_image148
…式(74)
如以上記載了第1例至第4例,但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1>於相位變更部205A,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2>於相位變更部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3>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1><2><3>中任一種以上的方法若藉由[u2 u3]具體地設定,均可與上述說明同樣地實施。
上述所說明的[u0 u1]控制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將該[u0 u1]設定為[u0 u1]=[10](u0=1,u1=0)時,亦即相位變更部205A、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時,將用以設定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控制資訊,設為u4,u5。於表3表示[u4 u5]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關係。(再者,u4,u5例如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基地台來發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4 u5],從[u4 u5]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然後,「具體的相位變更」用的控制資訊雖設為2位元,位元數亦可為2位元以外。)
[表3]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3
表3的解釋的第1例如下。‧[u0 u1]=[10](u0=1,u1=0)、[u4 u5]=[00](u4=0,u5=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1,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5]
Figure 02_image150
…式(75)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10](u0=1,u1=0)、[u4 u5]=[01](u4=0,u5=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2,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2: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6]
Figure 02_image152
…式(76)‧[u0 u1]=[10](u0=1,u1=0)、[u4 u5]=[10](u4=1,u5=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3,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7]
Figure 02_image154
…式(7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8]
Figure 02_image156
…式(78)‧[u0 u1]=[10](u0=1,u1=0)、[u4 u5]=[11](u4=1,u5=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4,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79]
Figure 02_image158
…式(7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0]
Figure 02_image160
…式(80)
表3的解釋的第2例如下。‧[u0 u1]=[10](u0=1,u1=0)、[u4 u5]=[00](u4=0,u5=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1,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1]
Figure 02_image162
…式(81)
(式(81)的情況下,於相位變更部205A未進行相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10](u0=1,u1=0)、[u4 u5]=[01](u4=0,u5=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2,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2]
Figure 02_image164
…式(82)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10](u0=1,u1=0)、[u4 u5]=[10](u4=1,u5=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3,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3]
Figure 02_image166
…式(8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10](u0=1,u1=0)、[u4 u5]=[11](u4=1,u5=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4,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4]
Figure 02_image168
…式(84)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
表3的解釋的第3例如下。‧[u0 u1]=[10](u0=1,u1=0)、[u4 u5]=[00](u4=0,u5=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1,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1: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5]
Figure 02_image170
…式(85)
(式(85)的情況下,於相位變更部205B未進行相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10](u0=1,u1=0)、[u4 u5]=[01](u4=0,u5=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2,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2: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6]
Figure 02_image172
…式(86)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10](u0=1,u1=0)、[u4 u5]=[10](u4=1,u5=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3,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3: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7]
Figure 02_image174
…式(8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u0 u1]=[10](u0=1,u1=0)、[u4 u5]=[11](u4=1,u5=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4,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4: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8]
Figure 02_image176
…式(88)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
表3的解釋的第4例如下。‧[u0 u1]=[10](u0=1,u1=0)、[u4 u5]=[00](u4=0,u5=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1,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89]
Figure 02_image178
…式(8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0]
Figure 02_image180
…式(90)
(式(90)的情況下,於相位變更部205B未進行相位。)‧[u0 u1]=[10](u0=1,u1=0)、[u4 u5]=[01](u4=0,u5=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2,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1]
Figure 02_image182
…式(91)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2]
Figure 02_image184
…式(92)‧[u0 u1]=[10](u0=1,u1=0)、[u4 u5]=[10](u4=1,u5=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3,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3]
Figure 02_image186
…式(9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4]
Figure 02_image188
…式(94)‧[u0 u1]=[10](u0=1,u1=0)、[u4 u5]=[11](u4=1,u5=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採方法10_4,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方法10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5]
Figure 02_image190
…式(95)
(式(95)的情況下,於相位變更部205A未進行相位。)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不因符元號碼而改變的固定相位值)。
[數96]
Figure 02_image192
…式(96)
如以上記載了第1例至第4例,但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4>於相位變更部205A,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5>於相位變更部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6>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
<4><5><6>中任一種以上的方法若藉由[u4 u5]具體地設定,均可與上述說明同樣地實施。
又,亦可組合:於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對表1的「保留(Reserve)」,亦即對[u0 u1]=[11](u0=1,u1=1),分派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之組合的模式。
將控制基地台所具備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u0 u1],設定為[u0 u1]=[11](u0=1,u1=1)時,亦即於組合相位變更部205A、205B週期性/規則性地就各符元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時,將用以設定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控制資訊,設為u6,u7。於表4表示[u6 u7]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所具體進行的相位變更的關係。(再者,u6,u7例如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基地台來發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6 u7],從[u6 u7]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然後,「具體的相位變更」用的控制資訊雖設為2位元,位元數亦可為2位元以外。)
[表4]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4
表4的解釋的第1例如下。‧[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1,組合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97]
Figure 02_image194
…式(9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98]
Figure 02_image196
…式(98)‧[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2,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99]
Figure 02_image198
…式(9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0]
Figure 02_image200
…式(100)‧[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3,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1]
Figure 02_image202
…式(101)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2]
Figure 02_image204
…式(102)‧[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4,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3]
Figure 02_image206
…式(10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4]
Figure 02_image208
…式(104)
表4的解釋的第2例如下。‧[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1,組合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5]
Figure 02_image210
…式(105)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6]
Figure 02_image212
…式(106)‧[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2,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7]
Figure 02_image214
…式(10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08]
Figure 02_image216
…式(108)‧[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3,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09]
Figure 02_image218
…式(10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0]
Figure 02_image220
…式(110)‧[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4,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1]
Figure 02_image222
…式(111)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2]
Figure 02_image224
…式(112)
表4的解釋的第3例如下。‧[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1,組合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3]
Figure 02_image226
…式(11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4]
Figure 02_image228
…式(114)‧[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2,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5]
Figure 02_image230
…式(115)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6]
Figure 02_image232
…式(116)‧[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3,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7]
Figure 02_image234
…式(11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18]
Figure 02_image236
…式(118)‧[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4,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19]
Figure 02_image238
…式(11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0]
Figure 02_image240
…式(120)
表4的解釋的第4例如下。‧[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1,組合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1]
Figure 02_image242
…式(121)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2]
Figure 02_image244
…式(122)‧[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2,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3]
Figure 02_image246
…式(12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4]
Figure 02_image248
…式(124)‧[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3,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5]
Figure 02_image250
…式(125)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6]
Figure 02_image252
…式(126)‧[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4,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7]
Figure 02_image254
…式(127)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28]
Figure 02_image256
…式(128)
表4的解釋的第5例如下。‧[u0 u1]=[11](u0=1,u1=1)、[u6 u7]=[00](u6=0,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1,組合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1: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29]
Figure 02_image258
…式(129)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30]
Figure 02_image260
…式(130)‧[u0 u1]=[11](u0=1,u1=1)、[u6 u7]=[01](u6=0,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2,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2: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31]
Figure 02_image262
…式(131)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32]
Figure 02_image264
…式(132)‧[u0 u1]=[11](u0=1,u1=1)、[u6 u7]=[10](u6=1,u7=0)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3,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3: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33]
Figure 02_image266
…式(133)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34]
Figure 02_image268
…式(134)‧[u0 u1]=[11](u0=1,u1=1)、[u6 u7]=[11](u6=1,u7=1)時,基地台是「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以方法11_4,組合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與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來進行相位變更」。
方法11_4:相位變更部205A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1(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1(i)表示如下。
[數135]
Figure 02_image270
…式(135)
然後,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而使用於乘算的係數設為y2(i)(i表示符元號碼,其為0以上的整數)。此時,y2(i)表示如下。
[數136]
Figure 02_image272
…式(136)
如以上記載了第1例至第5例,但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的具體的相位變更方法不限於此。<7>於相位變更部205A,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5B,依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進行相位變更。<8>於相位變更部205B,依據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進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3>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
<7><8>中任一種以上的方法若藉由[u2 u3]具體地設定,均可與上述說明同樣地實施。
於基地台所具備的加權合成部203,亦可切換加權合成的矩陣。將用以設定加權合成的矩陣的控制資訊設為u8,u9。於表5表示[u8 u9]及加權合成部203所具體使用的加權合成的矩陣的關係。(再者,u8,u9例如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基地台來發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8 u9],從[u8 u9]得知加權合成部203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然後,「具體的加權合成矩陣」之指定用的控制資訊雖設為2位元,位元數亦可為2位元以外。)
[表5]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5
‧[u8 u9]=[00](u8=0,u9=0)時,「於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進行利用矩陣1的預編碼」。‧[u8 u9]=[01](u8=0,u9=1)時,「於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進行利用矩陣2的預編碼」。‧[u8 u9]=[10](u8=1,u9=0)時,「於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進行利用矩陣3的預編碼」。‧[u8 u9]=[11](u8=1,u9=1)時,「基地台從通訊對象獲得例如回授資訊,根據該回授資訊,於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求出使用的預編碼矩陣,進行利用求出的(預編碼)矩陣的預編碼」。
如以上,基地台的加權合成部203切換使用的預編碼的矩陣。然後,基地台的通訊對象即終端可獲得控制資訊符元所含的u8,u9,根據u8,u9來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藉由如此,可依電波傳播環境的狀態等通訊狀況,來設定適宜的預編碼的矩陣,因此終端可得到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再者,雖如表1所示,說明了指定如基地台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方法,但亦可進行如表6的設定來取代表1。
圖23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2303具有圖1的構成。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中任一圖的構成。此時,亦可依據通訊環境或設定狀況,來切換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然後,基地台發送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相關資訊,來作為以訊框構成圖4、圖5、圖13、圖14之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的一部分。
此時,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相關資訊設為u10。於表6表示[u10]與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關係。
[表6]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6
(再者,u10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例如基地台來發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10],從[u10]得知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
表6的解釋如下。‧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10=0」。故,相位變更部205A對於輸入訊號(204A)不進行相位變更,輸出訊號(206A)。同樣地,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輸入訊號(204B)不進行相位變更,輸出訊號(206B)。‧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10=1」。再者,由於相位變更部205A、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的細節,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0、圖21、圖22中任一圖之構成時,針對「相位變更部205A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不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A不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設定為「u10=1」。
如以上,依據電波傳播環境等通訊狀況,進行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開啟/關閉),藉此終端可得到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圖23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2303具有圖1的構成。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中任一圖的構成。此時,亦可依據通訊環境或設定狀況,來切換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動作。然後,基地台發送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動作的相關資訊,來作為以訊框構成圖4、圖5、圖13、圖14之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傳送的控制資訊的一部分。
此時,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動作的相關資訊設為u11。於表7表示[u11]與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關係。
[表7]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7
(再者,u11作為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的一部分,由例如基地台來發送。然後,終端獲得其他符元403、503的控制資訊符元所含之[u11],從[u11]得知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動作,進行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
表7的解釋如下。‧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9A、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設定為「u11=0」。故,相位變更部209A對於輸入訊號(208A)不進行相位變更,輸出訊號(210A)。同樣地,相位變更部209B對於輸入訊號(208B)不進行相位變更,輸出訊號(210B)。‧當基地台設定「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或適用循環延遲分集)」時,設定為「u11=1」。再者,由於相位變更部209A、209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的方法的細節,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然後,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具有圖19、圖22中任一圖的構成時,針對「相位變更部209A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9B不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9A不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9B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亦設定為「u11=1」。
如以上,依據電波傳播環境等通訊狀況,進行相位變更部209A、209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開啟/關閉),藉此終端可得到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
接著,說明如表1切換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的一例。
例如基地台與終端進行如圖27的通訊。再者,根據圖27的通訊已於前面說明,因此省略一部分說明。
首先,終端對於基地台進行通訊要求。
如此一來,基地台選擇表1之「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當於「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發送資料符元#1(2702_1)。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1及資料符元#1(2702_1),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1所含的發送方法,來進行資料符元#1(2702_1)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1,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1,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1所含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與發送資料符元#1(2702_1)時相同地,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集合),決定為「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1(2702_1)所含的資料」,因此發送下一資料符元時,即使使用「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的可能性亦高。(據此,可獲得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高的效果。))然後,基地台根據決定的「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
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及資料符元#2(2702_2),至少資料符元#2(2702_2)會進行依據決定的「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2及資料符元#2(2702_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2所含的發送方法的相關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2,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2,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2所含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變更為「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基地台可判斷:由於「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所含的資料」,因此發送下一資料符元時,若將相位變更方法變更為「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終端可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的可能性高。(據此,可獲得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升高的效果。))因此,基地台根據「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基地台雖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及「資料符元#2(2702_2-1)」,但至少對於「資料符元#2(2702_2-1)」,進行根據「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3及資料符元#2(2702_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3所含的發送方法的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1)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3,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3,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3所含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1)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將在相位變更部A及相位變更部B施行的相位變更,再次設定為「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因此,基地台根據「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基地台雖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及「資料符元#2(2702_2-2)」,但至少對於「資料符元#2(2702_2-2)」,進行根據「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4及資料符元#2(2702_2-2),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4所含的發送方法,來進行資料符元#2(2702_2-2)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4,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_2-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4,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4所含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2(2702-2)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集合),決定為「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然後,基地台根據「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
基地台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及資料符元#3(2702_3),至少資料符元#3(2702_3)會進行依據「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5及資料符元#3(2702_3),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5所含的發送方法的相關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3(2702_3)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5,其至少包含「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5,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5所含至少「無錯誤地獲得資料符元#3(2702_3)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方法,決定為「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的方法。然後,基地台根據「以特定的相位變更值(集合)施行相位變更」,發送資料符元#4(2702_4)。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6及資料符元#4(2702_4),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6所含的發送方法的相關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4(2702_4)的解調/解碼。其結果,終端判斷「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如此一來,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終端發送符元2750_6,其至少包含「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的資訊。
基地台接收終端所發送的終端發送符元2750_6,根據終端發送符元2750_6所含至少「無法正確獲得資料符元#4(2702_4)所含的資料」的資訊,判斷將在相位變更部205A及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的相位變更,變更為「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因此,基地台根據「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施行相位變更。此時,基地台雖發送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及「資料符元#4(2702_4-1)」,但至少對於「資料符元#4(2702_4-1)」,進行根據「就各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的相位變更。
終端接收基地台所發送的控制資訊符元2701_7及資料符元#4(2702_4-1),根據控制資訊符元2701_7所含的發送方法的相關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4(2702_4-1)的解調/解碼。
再者,於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如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所說明,基地台從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
圖27的基地台、終端的訊框構成僅為一例,亦可包含其他符元。然後,控制資訊符元2701_1、2701_2、2701_3、2701_4、2701_5、2701_6、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的各符元亦可包含例如像是領航符元的其他符元。又,於控制資訊符元2701_1、2701_2、2701_3、2701_4、2701_5、2701_6,包含發送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時所使用的「特定的相位變更值」之值的相關資訊,終端藉由獲得該資訊,可解調/解碼資料符元#1(2702_1)、資料符元#2(2702_2)、資料符元#3(2702_3)、資料符元#4(2702_4)。
再者,採用圖27之基地台的發送方法是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記載的「表1」切換,但不限於上述,上述說明只是發送方法切換的一例,亦可更靈活地進行根據「表1」的發送方法之切換。
如以上,發送方法切換、相位變更方法切換、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開啟/關閉)依通訊環境等更靈活地切換動作,藉此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可獲得提升資料的接收品質的效果。
再者,對於本實施形態表1的u0=1且u1=1的保留,亦可依來自通訊對象的資訊等,來分派切換預編碼矩陣的方式。總言之,亦可使基地台在選擇了MIMO傳送方式時,可根據來自通訊對象的資訊,來擇定選擇預編碼矩陣的方式。
於本實施形態,作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針對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進行了說明,但即使對於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適用作為圖1之訊號處理部106的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亦可實施。
(補充3)於本說明書所記載的映射部,亦可就各符元例如規則性/週期性地切換映射方法。
例如將調變方式設定為在同相I-正交Q平面上,具有發送4位元用的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此時,亦可就各符元,切換同相I-正交Q平面上用以傳送4位元的16個訊號點的配置。
又,於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說明了適用於OFDM等多載波方式的情況,但適用於單載波方式時,亦可同樣地實施。
又,於本說明書的各實施形態適用展頻通訊方式時,亦可同樣地實施。
(補充4)於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各實施形態,作為發送裝置的構成舉例說明了圖1,作為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舉例說明了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然而,發送裝置的構成不限於圖1所說明的構成,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不限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所示的構成。亦即,只要發送裝置可生成與本說明書揭示的各實施形態所說明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中任一者相同的訊號,並利用複數個天線部來發送,則發送裝置及其訊號處理部106可為任何構成。
以下說明符合該類條件的發送裝置及其訊號處理部106的不同構成例。
作為一不同構成例,圖1的映射部104根據編碼資料103及控制訊號100,生成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之任一者中的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訊號,來作為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從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中任一者剔除加權合成部203的構成,映射後的訊號105_1輸入於相位變更部205A或插入部207A,映射後的訊號105_2輸入於相位變更部205B或插入部207B。
又,作為另一不同構成例,加權合成(預編碼)的處理以式(33)或式(34)所示(預編碼)矩陣F表示時,圖2的加權合成部203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201B,不施行加權合成用的訊號處理,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作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輸出,將映射後的訊號201B作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輸出。此時,加權合成部203根據控制訊號200,進行切換(i)的處理與(ii)的處理的控制,其中(i)施加對應於加權合成的訊號處理,生成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ii)不進行加權合成用的訊號處理,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作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輸出,將映射後的訊號201B作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輸出。又,加權合成(預編碼)的處理只實施以式(33)或式(34)的(預編碼)矩陣F表示的處理時,不具備加權合成部203亦可。
如此,即使發送裝置的具體構成不同,只要生成與本說明書揭示的各實施形態所說明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中任一者相同的訊號,並利用複數個天線部來發送,即可獲得以下效果:接收裝置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尤其在LOS環境時,進行MIMO傳送(傳送多流)的資料符元在接收裝置的資料接收品質會提升。
再者,於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於加權合成部203前後雙方設置相位變更部亦可。具體而言,訊號處理部106是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前段,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1及相位變更部205B_1中任一方或雙方,其中相位變更部205A_1是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施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相位變更部205B_1是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B施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進而言之,訊號處理部106是於插入部207A、207B的前段,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2及相位變更部205B_2中任一方或雙方,其中相位變更部205A_2是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施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相位變更部205B_2是對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施行相位變更,生成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
於此,訊號處理部106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1時,加權合成部203之其中一輸入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A,訊號處理部106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1時,加權合成部203之其中一輸入為映射後的訊號201A。訊號處理部106具備相位變更部205B_1時,加權合成部203之另一輸入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訊號處理部106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B_1時,加權合成部203之另一輸入為映射後的訊號201B。訊號處理部106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2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訊號處理部106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_2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然後,訊號處理部106具備相位變更部205B_2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訊號處理部106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B_2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
又,圖1的發送裝置亦可具備第2訊號處理部,其對於訊號處理部106的輸出,即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106_B,施行別的訊號處理。此時,若第2訊號處理部所輸出的2個訊號設為第2訊號處理後的訊號A、第2訊號處理後的訊號B,則無線部107_A將第2訊號處理後的訊號A作為輸入,施行預定的處理,無線部107_B將第2訊號處理後的訊號B作為輸入,施行預定的處理。
(實施形態A1)以下說明基地台(AP)與終端進行通訊的情況。
此時,基地台(AP)可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包含多流資料的複數個調變訊號。
例如基地台(AP)具備圖1的發送裝置,用以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包含多流資料的複數個調變訊號。又,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具備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的構成之任一構成。
說明於上述發送裝置,對於預編碼後的至少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於本實施形態,基地台(AP)可藉由控制訊號,來切換「進行相位變更、不進行相位變更」。因此構成為如下。
<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基地台(AP)至少對於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然後,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再者,關於至少對於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並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如本說明書的複數個實施形態所說明)。
<不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基地台(AP)對於多流的調變訊號(基頻訊號)進行本說明書所說明的預編碼(加權合成),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所生成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此時,不施行相位變更)。其中,如本說明書在前面所述,預編碼部(加權合成部)有時也可不進行預編碼的處理,或不具備預編碼部(加權合成部)而始終不進行預編碼的處理。
再者,基地台(AP)例如使用前文,來發送用以通知通訊對象即終端進行/不進行相位變更的控制資訊。
圖34是表示基地台(AP)3401與終端3402進行通訊的狀態下的系統構成的一例。
如圖34所示,基地台(AP)3401發送調變訊號,通訊對象即終端3402接收該調變訊號。然後,終端3402發送調變訊號,通訊對象即基地台3401接收該調變訊號。
圖35是表示基地台(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例。
於圖35,圖35(A)表示基地台(AP)3401的發送訊號在時間上的狀況,橫軸為時間。圖35(B)是表示終端3402的發送訊號在時間上的狀況,橫軸為時間。
首先,基地台(AP)3401發送發送要求3501,該發送要求3501包含例如欲發送調變訊號的要求資訊。
然後,終端3402接收發送要求3501,並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其中前述發送要求3501是由基地台(AP)3401所發送之欲發送調變訊號的要求資訊,前述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包含例如表示終端3402可接收的能力(或可接收的方式)的資訊。
基地台(AP)3401接收由終端3402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根據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所含的資訊內容,來決定錯誤更正編碼方法、調變方式(或調變方式之集合)、發送方法,根據該等決定的方法,對於欲發送之資訊(資料),施行錯誤更正編碼、調變方式的映射、其他訊號處理(例如預編碼、相位變更等),發送所生成之包含資料符元等的調變訊號3503。
再者,於資料符元等3503,亦可包含例如控制資訊符元。此時,可在利用「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包含多流資料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發送資料符元時發送控制符元,該控制符元包含用以通知通訊對象是對於至少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資訊。(通訊對象可容易地變更解調方法。)
終端3402接收基地台3401所發送的資料符元等3503,獲得資料。
圖36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之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包含的資料之例。
於圖36,3601是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2是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接收指向性控制」的資訊的資料。
於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中,「支援」是表示例如以下狀態。
「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意味著基地台(AP)3401對於至少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並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再者,關於至少對於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並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則如本說明書的複數個實施形態所說明。),終端3402可接收並解調該調變訊號。(亦即意味著可進行考慮到相位變更的解調而可獲得資料。)
於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中,「不支援」是表示例如以下狀態。
「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意味著基地台(AP)3401對於至少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並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再者,關於至少對於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並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則如上述本說明書的複數個實施形態所說明。),終端3402即使接收該調變訊號,仍無法解調。(亦即意味著無法進行考慮到相位變更的解調。)
例如,終端3402如上述為「支援相位變更」時,將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設定為「0」,終端3402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又,終端(3402)如上述為「不支援相位變更」時,將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設定為「1」,終端3402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然後,基地台(AP)3401接收由終端3402發送之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當接收「支援相位變更」(亦即接收「0」作為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且基地台(AP)3401決定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基地台(AP)3401亦可利用以下<方法#1><方法#2>中任一方法,來發送調變訊號。又,基地台(AP)3401是以<方法#2>發送調變訊號。
<方法#1>基地台(AP)3401對於多流的調變訊號(基頻訊號),進行本說明書所說明的預編碼(加權合成),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所生成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此時不施行相位變更)。其中,如本說明書所說明,預編碼部(加權合成部)不進行預編碼的處理亦可。
<方法#2>基地台(AP)3401對於至少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然後,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再者,關於至少對於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並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則如本說明書的複數個實施形態所說明。)
於此,重點在於基地台(AP)3401可選擇的發送方法包含<方法#2>。因此,基地台(AP)3401亦可利用<方法#1><方法#2>以外的方法來發送調變訊號。
基地台(AP)3401接收由終端3402發送之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當接收「不支援相位變更」(亦即接收「1」作為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且基地台(AP)3401決定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例如,基地台(AP)3401利用<方法#1>來發送調變訊號。
於此,重點在於基地台(AP)3401可選擇的發送方法不包含<方法#2>。因此,基地台(AP)3401亦可利用有別於<方法#1>且非<方法#2>的發送方法,來發送調變訊號。
再者,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亦可包含表示資料3601以外的資訊的資料,其中該資料3601會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例如,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亦可包含表示有關終端3402的接收裝置「支援/不支援接收指向性控制」的資訊的資料3602等。因此,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構成不限於圖36的構成。
例如基地台(AP)3401具備利用<方法#1><方法#2>以外的方法來發送調變訊號的功能時,亦可包含表示有關終端3402的接收裝置「支援/不支援該<方法#1><方法#2>以外的方法」的資訊的資料。
例如終端3402可進行接收指向性控制時,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接收指向性控制」的資訊的資料3602設定為「0」。又,終端3402無法進行接收指向性控制時,有關「支援/不支援接收指向性控制」的資料3602設定為「1」。
終端3402發送有關「支援/不支援接收指向性控制」的資料3602的資訊,基地台(AP)3401獲得該資訊,判斷終端3402「支援接收指向性控制」時,基地台(AP)3401、終端3402發送終端3402的接收指向性控制用的訓練符元、參考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等。
圖503表示與圖36不同之例,來作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之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包含的資料之一例。再者,對於與圖36同樣地進行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因此,關於圖37中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由於已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接著,於以下,對圖37中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資料3702進行說明。
於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資料3702,「支援」是表示例如以下狀態。
「支援多流用的接收」:‧意味著基地台(AP)3401為了傳送多流而從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終端可接收、解調基地台所發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但不問例如基地台(AP)3401從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施行/未施行相位變更。總言之,定義複數種發送方法,來作為基地台(AP)3401為了傳送多流而以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時,至少存在一種終端可解調的發送方法即可。
於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資料3702,「不支援」是表示例如以下狀態。
「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定義複數種發送方法,來作為基地台(AP)3401為了傳送多流而以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時,基地台以任一發送方法來發送調變訊號,終端3402均無法解調。
例如終端3402「支援多流用的接收」時,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料3702設定為「0」。又,終端(3402)「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時,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料3702設定為「1」。
因此,終端3402在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料3702設定為「0」時,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為有效,此時,基地台(AP)3401藉由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料3702,來決定發送資料的發送方法。
因此,終端3402在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料3702設定為「1」時,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為無效,此時,基地台(AP)3401藉由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資料3702,來決定發送資料的發送方法。
如以上,藉由終端3402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基地台(AP)3401根據該符元來決定發送資料的發送方法,會具有可對於終端確實地發送資料的優點(因為可減少以終端3402無法解調的發送方法來發送資料的個案),藉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AP)3401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又,作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存在有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資料3601,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終端3402與基地台(AP)3401進行通訊時,由於基地台(AP)3401可確實地選擇「以施行相位變更的發送方法來發送調變訊號」模式,因此終端3402即使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仍可獲得能得到高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又,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終端與基地台(AP)3401進行通訊時,由於基地台(AP)3401可確實地選擇終端3402可接收的發送方法,因此可獲得可提升資料的傳送效率的效果。
再者,於圖35,將圖35(A)作為基地台(AP)3401的發送訊號,將圖35(B)作為終端3402的發送訊號,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將圖35(A)作為終端3402的發送訊號,將圖35(B)作為基地台(AP)3401的發送訊號。
又,亦可將圖35(A)作為終端#1的發送訊號,將圖35(B)作為終端#2的發送訊號,進行終端彼此的通訊。
然後,亦可將圖35(A)作為基地台(AP)#1的發送訊號,將圖35(B)作為基地台(AP)#2的發送訊號,進行基地台(AP)彼此的通訊。
再者,不限於該等例,若為通訊裝置彼此的通訊即可。
又,在圖35(A)的資料符元等3503的發送中的資料符元可以是如OFDM的多載波方式的訊號,也可以是單載波方式的訊號。同樣地,圖35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可以是如OFDM的多載波方式的訊號,也可以是單載波方式的訊號。
例如將圖35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採用單載波方式時,在圖35的情況下,終端3402可獲得能減低消耗電力的效果。
(實施形態A2)接著說明其他例。
圖38表示與圖36、圖37不同之例,來作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之「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包含的資料。再者,對於與圖36、圖37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然後,與圖36、圖37同樣地動作者則省略說明。
對圖38中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進行說明。圖34中基地台(AP)對終端的調變訊號的發送、及終端對基地台(AP)的調變訊號的發送,是某特定頻率(頻帶)的通訊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然後,該「某特定頻率(頻帶)的通訊方式」存在有例如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例如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是以2位元構成。然後:‧終端僅支應「通訊方式#A」時,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設定為01。(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設定為01時,基地台(AP)即使發送「通訊方式#B」的調變訊號,終端仍無法解調而獲得資料。)‧終端僅支應「通訊方式#B」時,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設定為10。(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設定為10時,基地台(AP)即使發送「通訊方式#A」的調變訊號,終端仍無法解調而獲得資料。)‧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兩者時,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設定為11。
再者,「通訊方式#A」不支應「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包含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方式」。(作為「通訊方式#A」,無「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包含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方式」的選項。)然後,「通訊方式#B」支應「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包含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方式」。(作為「通訊方式#B」,可選擇「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包含多流的包含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方式」。)
接著,對圖38中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3802進行說明。「通訊方式#A」可選擇「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來作為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又,「通訊方式#B」可選擇「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來作為調變訊號的發送方法。
例如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3802是以2位元構成。然後:‧終端僅支應「單載波方式」時,將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3802設定為01。(將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3802設定為01時,基地台(AP)即使發送「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終端仍無法解調而獲得資料。)‧終端僅支應「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時,將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3802設定為10。(將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3802設定為10時,基地台(AP)即使發送「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終端仍無法解調而獲得資料。)‧終端支應「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兩者時,將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3802設定為11。
接著,對圖38中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3803進行說明。例如「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是「支援碼長(區塊長)c位元(c為1以上的整數)的1個以上的編碼率的錯誤更正編碼方法」,「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是「支援碼長(區塊長)d位元(d為1以上的整數,d大於c(d>c)成立)的1個以上的編碼率的錯誤更正編碼方法」。再者,支援1個以上的編碼率的方法可就各編碼率利用不同的錯誤更正碼,亦可藉由穿孔(puncture)來支援1個以上的編碼率。又,亦可藉由該等兩者來支援1個以上的編碼率。
再者,「通訊方式#A」僅可選擇「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通訊方式#B」可選擇「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
例如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3803是以2位元構成。然後:‧終端僅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時,將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3803設定為01。(將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3803設定為01時,基地台(AP)即使利用「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終端仍無法解調/解碼而獲得資料。)‧終端僅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時,將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3803設定為10。(將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3803設定為10時,基地台(AP)即使利用「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終端仍無法解調/解碼而獲得資料。)‧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兩者時,將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3803設定為11。
基地台(AP)接收終端所發送的例如構成如圖38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基地台(AP)根據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內容,決定包含有給終端的資料符元的調變訊號之生成方法,將給終端的調變訊號加以發送。
說明此時的特徵點。
[例1]終端「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設為01(通訊方式#A)」發送時,獲得該資料的基地台(AP)判斷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3803無效,基地台(AP)在生成給終端的調變訊號時,利用「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來進行錯誤更正編碼。(因為在「通訊方式#A」無法選擇「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
[例2]終端「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1設為01(通訊方式#A)」發送時,獲得該資料的基地台(AP)判斷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及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料3702無效,基地台(AP)在生成給終端的調變訊號時,生成1個串流的調變訊號並發送。(因為在「通訊方式#A」不支援「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包含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方式」)
除了上述以外,還考慮例如有如下限制的情況。
[限制條件1]於「通訊方式#B」,就單載波方式而言,於「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包含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方式」中,不支應「對於複數個調變訊號中至少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方式(亦可支應其他方式)。且就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而言,至少支應「對於複數個調變訊號中至少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方式(亦可支應其他方式)。
此時如下。
[例3]終端「將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3802設為01(單載波方式)」發送時,獲得該資料的基地台(AP)判斷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無效,基地台(AP)在生成給終端的調變訊號時,不會利用「對於複數個調變訊號中至少一個調變訊號進行相位變更」方式。
再者,圖38是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一例。如利用圖38所說明,終端發送了複數種接收能力的資訊(例如圖38的3601、3702、3801、3802、3803)的情況下,當基地台(AP)根據「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來決定生成給終端的調變訊號的方法時,有時必須判斷複數種接收能力的資訊中的一部分無效。考慮到此,若匯總複數種接收能力的資訊來做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並由終端發送,則可獲得基地台(AP)能簡單地(少有延遲地)決定給終端的調變訊號的生成之效果。
(實施形態A3)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於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中,適用了單載波方式時的動作例。
圖39是圖1的發送訊號106_A的訊框構成例。於圖39,橫軸為時間。圖39的訊框構成是單載波方式時的訊框構成例,於時間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39,表示時間t1至t22的符元。
圖39的前文3901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前文訊號252。此時,前文亦可傳送(控制用)資料,由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進行通道推定、訊框同步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等所構成。
圖39的控制資訊符元3902是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且該符元包含接收到圖39的訊框的接收裝置用以實現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的控制資訊。
圖39的領航符元3904是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領航訊號251A(pa(t))的符元,領航符元3904為例如PSK的符元,且為接收該訊框的接收裝置用以進行通道推定(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頻率偏移之推定/相位變動之推定的符元,例如圖1的發送裝置與接收圖39的訊框的接收裝置,可共有領航符元的發送方法。
然後,圖39的3903是用以傳送資料的資料符元。
映射後的訊號201A(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命名為「串流#1」,映射後的訊號201B(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命名為「串流#2」。
資料符元3903是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的訊號處理所生成的基頻訊號208A所含的資料符元的符元,因此資料符元3903為「包含「串流#1」的符元與「串流#2」的符元兩者的符元」、「「串流#1」的符元」、或「「串流#2」的符元」中任一者,其藉由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的構成來決定。(總言之,資料符元3903相當於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z1(i)。)
再者,於圖39雖未記載,於訊框亦可包含前文、控制資訊符元、資料符元、領航符元以外的符元。又,前文3901、控制資訊符元3902、領航符元3904全都不存在於訊框亦可。
例如發送裝置在圖39的時刻t1發送前文3901,在時刻t2發送控制資訊符元3902,從時刻t3至t11發送資料符元3903,在時刻t12發送領航符元3904,從時刻t13至t21發送資料符元3903,在時刻t22發送領航符元3904。
圖40是圖1的發送訊號106_B的訊框構成例。於圖40,橫軸為時間。圖40的訊框構成是單載波方式時的訊框構成例,於時間方向存在符元。然後,於圖40,表示時間t1至t22的符元。
圖40的前文4001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前文訊號252。此時,前文亦可傳送(控制用)資料,由訊號檢出用符元、進行頻率同步/時間同步用符元、進行通道推定、訊框同步用符元(用以進行傳播路徑變動之推定的符元)等所構成。
圖40的控制資訊符元1102是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的符元,該符元包含接收到圖40的訊框的接收裝置用以實現資料符元的解調/解碼的控制資訊。
圖40的領航符元4004是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領航訊號251B(pb(t))的符元,領航符元4004為例如PSK的符元,且為接收該訊框的接收裝置用以進行通道推定(傳播路徑變動的推定)、頻率偏移之推定/相位變動之推定的符元,例如圖1的發送裝置與接收圖40的訊框的接收裝置,可共有領航符元的發送方法。
然後,圖40的4003是用以傳送資料的資料符元。
映射後的訊號201A(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命名為「串流#1」,映射後的訊號201B(圖1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2)命名為「串流#2」。
資料符元4003是相當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的訊號處理所生成的基頻訊號208B所含的資料符元的符元,因此資料符元4003為「包含「串流#1」的符元與「串流#2」的符元兩者的符元」、「「串流#1」的符元」、或「「串流#2」的符元」中任一者,其藉由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的構成來決定。(總言之,資料符元4003相當於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z2(i)。)
再者,於圖40雖未記載,於訊框亦可包含前文、控制資訊符元、資料符元、領航符元以外的符元。又,前文4001、控制資訊符元4002、領航符元4004全都不存在於訊框亦可。
例如發送裝置在圖40的時刻t1發送前文4001,在時刻t2發送控制資訊符元4002,從時刻t3至t11發送資料符元4003,在時刻t12發送領航符元4004,從時刻t13至t21發送資料符元4003,在時刻t22發送領航符元4004。
於圖39的時刻tp存在有符元,於圖39的時刻tp(p為1以上的整數)存在有符元時,圖39的時刻tp的符元與圖40的時刻tp的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或於同一時間/同一頻帶發送。例如圖39的時刻t3的資料符元與圖40的時刻t3的資料符元會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或於同一時間/同一頻帶發送。再者,訊框構成不限於圖39、圖40,圖39、圖40僅為訊框構成例。
然後,圖39、圖40的前文、控制資訊符元傳送同一資料(同一控制資訊)的方法亦可。
再者,雖設想接收裝置同時接收圖39的訊框與圖40的訊框,但接收裝置只接收圖39的訊框或僅接收圖40的訊框,仍可獲得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資料。
再者,可利用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單載波方式的發送方法、發送裝置,來與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形態A4]於本實施形態,利用實施形態A2所說明之例,來說明終端的動作例。
圖24是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1是圖24的終端的接收裝置2404的構成的一例。無線部4103將由天線部4101所接收的接收訊號4102作為輸入,進行頻率轉換等處理,並輸出基頻訊號4104。
控制資訊解碼部4107將基頻訊號4104作為輸入,解調控制資訊符元,輸出控制資訊4108。
通道推定部4105將基頻訊號4104作為輸入,擷取前文或領航符元,推定通道變動,輸出通道推定訊號4106。
訊號處理部4109將基頻訊號4104、通道推定訊號4106、控制資訊4108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資訊4108來解調資料符元並進行錯誤更正解碼,輸出接收資料4110。
圖42是表示作為終端的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利用OFDM方式等多載波傳送方式,發送單調變訊號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關於與圖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於圖42,橫軸為頻率,於圖42,表示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然後,於圖42,縱軸為時間,表示從時刻$1至時刻$11的符元。
然後,例如圖1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發送圖42的訊框構成的單流的調變訊號。
圖43是表示作為終端的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利用單載波傳送方式,發送單調變訊號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關於與圖3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於圖43,橫軸為時間,於圖43表示從時間t1至時間t22的符元。
然後,例如圖1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發送圖43的訊框構成的單流的調變訊號。
又,例如圖1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發送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
進而言之,例如圖1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發送圖39、圖40的訊框構成的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
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41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在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的例如是接收。‧因此,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故,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在已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不支應其接收。‧僅支應單載波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僅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41的構成的終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在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
因此,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無效,且支應通訊方式#A,來判斷不發送已施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且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通訊方式#A不支應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接收。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無效,且支應通訊方式#A,來判斷不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且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通訊方式#A不支應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無效,支應通訊方式#A,判斷利用「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通訊方式#A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
例如如圖41支應「通訊方式#A」,因此為了使基地台或AP不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而如上所述動作,藉此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發送「通訊方式#A」的調變訊號,因此可獲得能使以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作為第2例,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41所示的構成,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由於接收裝置為圖41,因此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故,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在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不支應其接收。‧支應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故,支應上述的具有圖41的構成的終端,會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發送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有支應「通訊方式#B」。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作為通訊通訊對象的終端無法解調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解調。
因此,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判斷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無效,且不發送已施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通訊方式#A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
又,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輸出控制訊號2309,其包含有關作為通訊對象的終端有支援多載波方式及/或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資訊。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輸出控制訊號2309,其包含有關作為通訊對象的終端有支援「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及/或「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資訊。
因此,為了使基地台或AP不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而作如上面所述的動作,因此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的發送,藉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作為第3例,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41所示的構成,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的接收及「通訊方式#B」的接收。‧於「通訊方式#A」、「通訊方式#B」任一者,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故,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在已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不支應其接收。‧於「通訊方式#A」、「通訊方式#B」任一方式,均僅支應單載波方式。‧作為錯誤更正編碼方式,「通訊方式#A」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通訊方式#B」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41的構成的終端,會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
因此,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無效,且支應通訊方式#A,來判斷不發送已施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且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終端A不支援「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接收。
然後,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終端是支應單載波方式或是支應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因此,為了使基地台或AP不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而做如上面所述的動作,因此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的發送,藉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作為第4例,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41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的接收及「通訊方式#B」的接收。‧於「通訊方式#A」、「通訊方式#B」任一者,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故,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在已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不支應其接收。‧「通訊方式#A」支應單載波方式,「通訊方式#B」支應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作為錯誤更正編碼方式,「通訊方式#A」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通訊方式#B」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41的構成的終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
因此,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無效,且有支應通訊方式#A,來判斷不發送已施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且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終端A不支應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接收。
然後,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是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終端是支應單載波方式或是支應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
此時,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需要例如是以下所述的構成。
以4位元構成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將該4位元設成表現為g0、g1、g2、g3。
終端,針對「通訊方式#A」,支援單載波的解調時,發送(g0,g1)=(0,0),針對「通訊方式#A」,支援OFDM等多載波的解調時,發送(g0,g1)=(0,1),針對「通訊方式#A」,支援單載波的解調及OFDM的解調時,發送(g0,g1)=(1,1)。
終端,針對「通訊方式#B」,支援單載波的解調時,發送(g2,g3)=(0,0),針對「通訊方式#B」,支援OFDM等多載波的解調時,發送(g2,g3)=(0,1),針對「通訊方式#B」,支援單載波的解調及OFDM的解調時,發送(g2,g3)=(1,1)。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因此,為了使基地台或AP不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而做如上面所述的動作,因此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的發送,藉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作為第5例,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然後,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在施行了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不支應其接收。‧僅支應單載波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僅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8的構成的終端,會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會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且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會發送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是「即使「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得知終端「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終端「僅支應單載波方式」。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僅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
因此,基地台或AP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且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因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第6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然後,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在施行了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不支應其接收。‧僅支應單載波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8的構成的終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會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是「即使「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得知終端「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因此,基地台或AP對於該終端,會是在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不施行相位變更而發送調變訊號。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終端「僅支應單載波方式」。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因此,基地台或AP會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且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因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第7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通訊方式#A」方面有支應單載波方式,「通訊方式#B」方面有支應單載波及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但僅於「通訊方式#B」的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時,設為「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可施行相位變更」。‧然後,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在已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支應其接收。‧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8的構成的終端,會根據實施形態A2及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會發送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有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即使「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使終端得知「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因此,基地台或AP對於該終端,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不施行相位變更而發送調變訊號。再者,如上述說明,終端以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獲得「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時,終端會理解此僅限於「通訊方式#B」時。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通訊方式#A」方面,終端會支應單載波方式,而「通訊方式#B」方面,終端會支應單載波及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此時,如上述所說明,可如以下構成:終端向基地台或AP,通知「通訊方式#A」的單載波方式及OFDM等多載波方式的支援、「通訊方式#B」的單載波方式及OFDM等多載波方式的支援之狀況。)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因此,基地台或AP會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且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因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第8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然後,「通訊方式#B」的單載波方式時,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另一方面,是設為即使在「通訊方式#B」的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又,是設為「通訊方式#A」的單載波方式時,當通訊對象發送單流時,終端支應其接收(對於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的接收不支應。)。‧然後,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在已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支應其接收。‧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8的構成的終端,會根據實施形態A2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會是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會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會「即使「通訊方式#B」的單載波方式時,即使基地台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仍支應其接收,又,終端在「通訊方式#B」的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即使基地台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仍不支應其接收。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即使基地台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
此時,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會需要例如以下所述的構成。
以2位元構成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將該2位元設成表現為h0、h1。
終端,「通訊方式#B」的單載波方式時,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支援解調的情況下,發送h0=1,不支援解調時,發送h0=0。
終端,「通訊方式#B」的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在支援解調的情況下,發送h1=1,不支援解調時,發送h1=0。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得知終端「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終端「僅支應單載波方式」。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因此,基地台或AP會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且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因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第9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於「通訊方式#B」中,基地台或AP在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時,可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然而,是設為僅於「通訊方式#B」的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時,「通訊對象在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可施行相位變更」。然後,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在施行了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支應其接收。‧作為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8的構成的終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會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是「即使「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仍支應其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會得知終端是支援「單載波方式」或是支援「OFDM等多載波方式」,或是支援「單載波方式及OFDM等多載波方式兩者」中任一者。
若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得知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時,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忽視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解釋為「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由於單載波方式時,不支援相位變更。)
若終端「支援OFDM等多載波方式」或「支援單載波方式及OFDM等多載波方式兩者」,則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得知支援或不支援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的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因此,基地台或AP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且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因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第10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為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支應如下。‧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於「通訊方式#B」,基地台或AP在單載波方式及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可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然後,單載波方式時,當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可設定施行/不施行相位變更,又,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當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可設定施行/不施行相位變更。‧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故,支應上述的具有圖8的構成的終端,會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會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38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是「即使「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仍支應其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會得知終端是支援「單載波方式」或是支援「OFDM等多載波方式」,或是支援「單載波方式及OFDM等多載波方式兩者」中任一者。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是從圖38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得知終端的相位變更的支援狀況。
此時,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802例如是需要以下所述的構成。
以2位元構成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802,將該2位元設成表現為k0、k1。
「通訊方式#B」的單載波方式時,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屆時,已進行相位變更時,在終端支援該解調的情況下,發送k0=1,不支援解調的情況下,發送k0=0。
「通訊方式#B」的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屆時,已進行相位變更時,在終端支援該解調的情況下,發送k1=1,不支援解調的情況下,發送k1=0。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38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因此,基地台或AP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且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因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如以上,基地台或AP是從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獲得有關終端之可支援解調的方式的資訊,根據該資訊來決定調變訊號的數目、調變訊號的通訊方法、調變訊號的訊號處理方法等,藉此基地台或AP可確實地生成且發送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因此可獲得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的效果。
此時,例如是圖38所示,以複數種資訊來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因此基地台或AP可容易進行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所含的資訊的有效/無效的判斷,藉此,具有可快速地判斷用以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方式/訊號處理方法等的決定的優點。
然後,根據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資訊內容,基地台或AP以適宜的發送方法,向各終端發送調變訊號,因此資料的傳送效率會提升。
再者,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資訊構成方法為一個例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資訊構成方法不限於此。又,關於終端用以對基地台或AP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發送程序、發送時序,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也僅是一例,不限於此。
(實施形態A5)於本說明書,進行了圖1的構成的說明,來作為例如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於本實施形態中,針對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方面,與圖1不同的圖44的構成做說明。
於圖44,對於與圖1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於圖44,與圖1的不同點在於存在有複數個錯誤更正編碼部。於圖44,存在有2個錯誤更正編碼部。(再者,錯誤更正編碼部的數目不限於在圖1時的1個、在圖44時的2個。例如有3個以上時,會於映射部,使用各錯誤更正編碼部所輸出的資料來進行映射。)
於圖44,錯誤更正編碼部102_1將第1資料101_1、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錯誤更正編碼方法的資訊,對於第1資料101_1進行錯誤更正編碼,輸出編碼資料103_1。
映射部104_1將編碼資料103_1、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調變方式的資訊,對於編碼資料103_1進行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105_1。
錯誤更正編碼部102_1將第2資料101_2、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錯誤更正編碼方法的資訊,對於第2資料101_2進行錯誤更正編碼,輸出編碼資料103_2。
映射部104_2將編碼資料103_2、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調變方式的資訊,對於編碼資料103_2進行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105_2。
然後,即使對於圖44所示的發送裝置的構成,實施本實施型態所說明的動作,仍可與圖1同樣地實施,又,可獲得同樣的效果。
再者,例如是基地台、AP、播送台等發送裝置在由如圖1的構成來發送調變訊號的情況,與在由如圖44的構成來發送調變訊號的情況下做切換亦可。
(實施形態A6)表示圖20、圖21、圖22來作為圖1等所說明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例。以下說明圖20、圖21、圖22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例。
如實施形態4所說明,將相位變更部205A中的相位變更值設為w(i),將相位變更部205B中的相位變更值設為y(i)。此時,z1(i)、z2(i)表現如式(52)。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的週期設為N,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的週期設為N。但是,N為3以上的整數,亦即為大於發送串流數或發送調變訊號數2的整數。此時,如下賦予相位變更值w(i)及相位變更值y(i)。
[數137]
Figure 02_image274
…式(137)
[數138]
Figure 02_image276
…式(138)
再者,式(137)的D及式(138)的W為實數。(將D及W設為零來作為極簡化之例。但不限於此。)如此設定時,圖20、圖21、圖22的訊號z1(t)(或z1(i))的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峰均功率比))與z2(t)(或z2(i))的PAPR在單載波方式時同等,藉此,圖1等的無線部107_A與108_B的無線部中的相位雜訊或發送電力部的線性要求基準同等,具有容易實現低消耗電力的優點,且亦具有可使無線部的構成共通的優點。(但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亦可獲得同樣效果的可能性大。)
又,亦可如下賦予相位變更值w(i)及相位變更值y(i)。
[數139]
Figure 02_image278
…式(139)
[數140]
Figure 02_image280
…式(140)
即使如式(139)及式(140)賦予,仍可獲得與上述同樣的效果。
亦可如下賦予相位變更值w(i)及相位變更值y(i)。
[數141]
Figure 02_image282
…式(141)
[數142]
Figure 02_image284
…式(142)
再者,k為除了0以外的整數,(例如k為1、-1、2或-2均可。不限於此。)即使如式(141)及式(142)賦予,仍可獲得與上述同樣的效果。
(實施形態A7)表示圖31、圖32、圖33來作為圖1等所說明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例。以下說明圖31、圖32、圖33的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動作例。
如實施形態7所說明,於相位變更部205B,例如是設為對於s2(i)施行y(i)的相位變更。因此,若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801B設為s2'(i),則可表現為s2'(i)=y(i)´s2(i)(i為符元號碼(i設0以上的整數))。
於相位變更部205A,例如是設為對於s1(i)施行w(i)的相位變更。因此,若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901A設為s1'(i),則可表現為s1'(i)=w(i)´s1(i)(i為符元號碼(i設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的週期設為N,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的週期設為N。但是,N為3以上的整數,亦即設為大於發送串流數或發送調變訊號數2的整數。此時,如下賦予相位變更值w(i)及相位變更值y(i)。
[數143]
Figure 02_image286
…式(143)
[數144]
Figure 02_image288
…式(144)
再者,式(143)的D及式(144)的W為實數。(將D及W設為零來作為極簡化之例。但不限於此。)如此設定時,圖31、圖32、圖33的訊號z1(t)(或z1(i))的PAPR與z2(t)(或z2(i))的PAPR在單載波方式時同等,藉此,圖1等的無線部107_A與108_B的無線部中的相位雜訊或發送電力部的線性要求基準同等,具有容易實現低消耗電力的優點,且亦具有可使無線部的構成共通的優點。(但OFDM等多載波方式時,亦可獲得同樣效果的可能性大。)
又,亦可如下賦予相位變更值w(i)及相位變更值y(i)。
[數145]
Figure 02_image290
…式(145)
[數146]
Figure 02_image292
…式(146)
即使如式(145)及式(146)賦予,仍可獲得與上述同樣的效果。
亦可如下賦予相位變更值w(i)及相位變更值y(i)。
[數147]
Figure 02_image294
…式(147)
[數148]
Figure 02_image296
…式(148)
再者,k為除以0的整數,(例如k為1、-1、2或-2均可。不限於此。)即使如式(147)及式(148)賦予,仍可獲得與上述同樣的效果。
(補充5)本說明書的各實施形態對於OFDM等多載波方式實施,或對於單載波方式實施均可。以下進行適用單載波方式時的補充說明。
例如於實施形態1,說明利用式(1)至式(36)或圖2等,又,於其他實施形態,說明利用圖18至圖22、圖28至圖33,生成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生成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而且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是於同一時間、同一頻率(同一頻帶),從發送裝置發送。再者,i為符元號碼。
此時,例如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時,已於實施形態1至實施形態6說明,將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視為「頻率(載波號碼)」的函數、或「時間/頻率」的函數、或「時間」的函數,例如會是配置如下。‧於頻率軸方向排列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於時間軸方向排列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於頻率/時間軸方向排列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
以下表示具體例。
圖45是表示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時間軸的符元配置方法例。
於圖45,例如是表示為zq(0)。此時,q為1或2。故,圖45的zq(0)表示「於z1(i)、z2(i),符元號碼i=0時的z1(0)、z2(0)」。同樣地,zq(1)表示「於z1(i)、z2(i),符元號碼i=1時的z1(1)、z2(1)」。(總言之,zq(X)表示「於z1(i)、z2(i),符元號碼i=X時的z1(X)、z2(X)」。)再者,就該點而言,對於於圖46、圖47、圖48、圖49、圖50也同樣。
如圖45所示,設為符元號碼i=0的符元zq(0)配置於時刻0,符元號碼i=1的符元zq(1)配置於時刻1,符元號碼i=2的符元zq(2)配置於時刻2,符元號碼i=3的符元zq(3)配置於時刻3,…,藉此進行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時間軸的符元配置。但圖45為一例,符元號碼與時刻的關係不限於此。
圖46是表示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頻率軸的符元配置方法例。
如圖46所示,設為符元號碼i=0的符元zq(0)配置於載波0,符元號碼i=1的符元zq(1)配置於載波1,符元號碼i=2的符元zq(2)配置於載波2,符元號碼i=3的符元zq(3)配置於載波3,…,藉此進行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頻率軸的符元配置。但圖46為一個例子,符元號碼與頻率的關係不限於此。
圖47是表示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相對於時間/頻率軸的符元配置例。
如圖47所示,設為符元號碼i=0的符元zq(0)配置於時刻0/載波0,符元號碼i=1的符元zq(1)配置於時刻0/載波1,符元號碼i=2的符元zq(2)配置於時刻1/載波0,符元號碼i=3的符元zq(3)配置於時刻1/載波1,…,藉此進行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時間/頻率軸的符元配置。但圖47為一個例子,符元號碼與時間/頻率的關係不限於此。
圖48是表示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時間的符元配置的第2例。
如圖48所示,設為符元號碼i=0的符元zq(0)配置於時刻0,符元號碼i=1的符元zq(1)配置於時刻16,符元號碼i=2的符元zq(2)配置於時刻12,符元號碼i=3的符元zq(3)配置於時刻5,…,藉此進行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時間軸的符元配置。但圖48為一個例子,符元號碼與時間的關係不限於此。
圖49是表示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頻率的符元配置的第2例。
如圖49所示,設為符元號碼i=0的符元zq(0)配置於載波0,符元號碼i=1的符元zq(1)配置於載波16,符元號碼i=2的符元zq(2)配置於載波12,符元號碼i=3的符元zq(3)配置於載波5,…,藉此進行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時間軸的符元配置。但圖49為一個例子,符元號碼與頻率的關係不限於此。
圖50是表示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 之相對於時間/頻率的符元配置例。
如圖50所示,設為符元號碼i=0的符元zq(0)配置於時刻1/載波1,符元號碼i=1的符元zq(1)配置於時刻3/載波3,符元號碼i=2的符元zq(2)配置於時刻1/載波0,符元號碼i=3的符元zq(3)配置於時刻1/載波3,…,藉此進行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之相對於時間/頻率軸的符元配置。但圖50為一個例子,符元號碼與時間/頻率的關係不限於此。
又,單載波方式時,在生成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後,相對於時間軸配置符元。因此,如上述所說明的例如是圖45、圖48,會將訊號z1(i)、訊號z2(i)(或訊號z1'(i)、訊號z2'(i))相對於時間軸進行符元配置。但圖45、圖48為範例,符元號碼與時間的關係不限於此。
又,於本說明書,說明了各種訊框構成。基地台或AP設為利用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來發送本說明書所說明的訊框構成的調變訊號。此時,與基地台(AP)進行通訊的終端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所發送的調變訊號可為單載波方式。(基地台或AP藉由利用OFDM方式,可相對於複數個終端同時發送資料符元群,又,終端可藉由利用單載波方式,減低消耗電力。)
然後,終端亦可利用由基地台或AP發送的調變訊號所使用的頻帶的一部分,來適用發送調變方式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分時雙工))方式。
於本說明書,說明於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
此時,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週期設為NA時,NA為3以上的整數,亦即若設為大於發送串流數或發送調變訊號數2的整數,則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會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大。
同樣地,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週期設為NB時,NB為3以上的整數,亦即若設為大於發送串流數或發送調變訊號數2的整數,則通訊對象的接收裝置會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大。
當然亦可將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實施形態,與其他內容做複數組合來實施。
(實施形態A8)於本實施形態,針對根據實施形態7及補充1等所說明的動作的通訊裝置的動作例作說明。
第1例:圖5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中的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構成的一例。
於圖51,橫軸為時間,如圖51所示,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設為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其後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
圖52是表示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
於圖52,橫軸為時間,如圖52所示,基地台或AP是設為發送前文5201後,發送控制資訊符元5201。
再者,前文5201例如是可考慮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包含用以進行訊號檢出、時間同步、頻率同步、頻率偏移推定、通道推定、訊框同步的符元,例如是可考慮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方式的符元。
然後,控制資訊符元5201是設為包含有關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通訊方法的資訊,與終端用以解調資料符元所需的資訊等之符元。但控制資訊符元5202所含的資訊不限於此,可包含資料(資料符元),也可包含其他控制資訊。
又,「單流的調變訊號」所含的符元的構成不限於圖52,又,「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所含的符元不限於圖52。
圖53是表示圖51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
於圖53,橫軸為時間,如圖53所示,基地台或AP是設為發送前文5301後,發送控制資訊符元5302,其後發送資料符元等5303。
再者,會是至少針對資料符元,利用同一時間/同一頻率,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然後,針對前文5301例如是可考慮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包含用以進行訊號檢出、時間同步、頻率同步、頻率偏移推定、通道推定、訊框同步的符元,例如是可考慮PSK方式的符元。又,會是從複數個天線,發送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符元,藉此可解調資料符元等5303所含的資料符元。
然後,控制資訊符元5302是設為包含有關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通訊方法的資訊,與終端用以解調資料符元所需的資訊等之符元。但控制資訊符元5302所含的資訊不限於此,可包含資料(資料符元),也可包含其他控制資訊。
又,「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所含的符元的構成不限於圖53。
再者,後續作為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的方式,是採用單載波方式,作為「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的方式,可採用單載波方式,也可採用多載波方式。再者,於後續說明中,是處理OFDM方式來作為多載波方式之例。(但多載波方式亦可為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
本實施形態的特徵點是於圖51,以單載波方式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如補充1所說明是設為適用了CDD(CSD)。
然後,進行圖51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時,切換進行/不進行相位變更。
利用圖54來針對此時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動作做說明。
圖54是表示例如圖1、圖44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的一例。
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2例如是設為以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構成。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2是設為將映射後的訊號5401A的s1(t)、映射後的訊號5401B的s2(t)、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此時,映射後的訊號5401A的s1(t)相當於201A,映射後的訊號5401B的s2(t)相當於201B,控制訊號5400相當於200。然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2例如是利用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所說明來進行處理,並輸出訊號5403A、5403B。
再者,訊號5403A在圖2相當於208A,5403B在圖2相當於210B。訊號5403A在18相當於210A,5403B在圖18相當於208B。訊號5403A在圖19相當於210A,5403B在圖19相當於210B。訊號5403A在圖20相當於208A,5403B在圖20相當於210B。訊號5403A在圖21相當於210A,5403B在圖21相當於208B。訊號5403A在圖22相當於210A,5403B在圖22相當於210B。訊號5403A在圖28相當於208A,5403B在圖28相當於210B。訊號5403A在圖29相當於210A,5403B在圖29相當於208B。訊號5403A在圖30相當於210A,5403B在圖30相當於210B。訊號5403A在圖31相當於208A,5403B在圖31相當於210B。訊號5403A在圖32相當於210A,5403B在圖32相當於208B。訊號5403A在圖33相當於208A,5403B在圖33相當於210B。
然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2會是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的有關「是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時序,或是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時序」的資訊,判斷為「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時序」時,各訊號處理部會動作,生成訊號5403A、5403B並輸出。
插入部5405將映射後的訊號5401A、前文/控制符元的訊號5404、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5400所含的有關「是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時序或是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時序」的資訊,判斷為「單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時序」時,例如是從映射後的訊號5401A、前文/控制符元的訊號5404,例如是生成按照圖52的訊框構成的(單載波方式的)訊號5406並輸出。
再者,於圖54,插入部5405雖將映射後的訊號5401A作為輸入,但生成按照圖52的訊框構成的訊號時,不使用映射後的訊號5401A。
CDD(CSD)處理部5407將按照訊框構成的(單載波方式的)訊號5406、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控制訊號5400表示為「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時序」時,對於按照訊框構成的(單載波方式的)訊號5406,施行CDD(CSD)處理,輸出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
選擇部5409A將訊號5403A、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5400來選擇訊號5403A、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中任一者,並輸出選擇的訊號5410A。
例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選擇部5409A將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A輸出,於圖51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選擇部5409A將訊號5403A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A輸出。
選擇部5409B將訊號5403B、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依據控制訊號5400,來選擇訊號5403B、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中任一者,並輸出選擇的訊號5410B。
例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中,選擇部5409B將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B輸出,於圖51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選擇部5409B將訊號5403B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B輸出。
再者,選擇的訊號5410A相當於圖1、圖44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選擇的訊號5410B相當於圖1、圖44的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
圖55是表示圖1、圖44的無線部107_A、107_B的構成的一例。
OFDM方式用無線部5502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5501、控制訊號5500作為輸入,控制訊號5500所含的有關「選擇OFDM方式或單載波方式中任一者」的資訊表示為「OFDM方式」時,對於訊號處理後的訊號5501,施行OFDM方式用無線部的處理,輸出OFDM方式調變訊號5503。
再者,雖以OFDM為例來說明,但亦可採其他多載波方式。
單載波方式用無線部5504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5501、控制訊號5500作為輸入,控制訊號5500所含的有關「選擇OFDM方式或單載波方式中任一者」的資訊表示為「單載波方式」時,對於訊號處理後的訊號5501,施行單載波方式用無線部的處理,輸出單載波方式調變訊號5505。
選擇部5506將OFDM方式調變訊號5503、單載波方式調變訊號5505、控制訊號5500作為輸入,控制訊號5500所含的有關「選擇OFDM方式或單載波方式中任一者」的資訊表示為「OFDM方式」時,將OFDM方式調變訊號5503作為選擇的訊號5507輸出,控制訊號5500所含的有關「選擇OFDM方式或單載波方式中任一者」的資訊表示為「單載波方式」時,將單載波方式調變訊號5505作為選擇的訊號5507輸出。
再者,無線部107_A的構成在圖55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5501相當於106_A,控制訊號5500相當於100,選擇的訊號5507相當於108_A。又,無線部107_B的構成在圖55時,訊號處理後的訊號5501相當於106_B,控制訊號5500相當於100,選擇的訊號5507相當於108_B。
參考實施形態7的說明,針對上述動作進行說明。
(例1-1):在圖51,是設為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不施行相位變更的處理。因此,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是設為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被忽略。再者,此情況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也可不包含於圖54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2。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圖51,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是設為會始終進行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此時,則不需要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
(例1-2):在圖51,是設為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不施行相位變更的處理。因此,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是設為會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被忽略。再者,此情況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也可不包含於圖54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2。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則會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來控制。但如上述所說明,會是按照圖51、圖52、圖53,基地台或AP發送調變訊號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為ON,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進行CDD(CSD)的處理。
(例1-3):於圖51,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會施行相位變更的處理,或施行CDD(CSD)的處理。因此,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是設為會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被忽略。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圖51,是設為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是會始終進行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此時,則不需要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
(例1-4):在圖51,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處理,或施行CDD(CSD)的處理。因此,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是設為會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被忽略。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則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來控制。但如上述所說明,會是按照圖51、圖52、圖53,基地台或AP發送調變訊號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為ON,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進行CDD(CSD)的處理。
(例1-5):在圖51,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選擇施行/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來選擇「施行相位變更或施行CDD(CSD)的處理」或「不施行相位變更或不施行CDD(CSD)的處理」。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圖51,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是設為會始終進行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此時,則不需要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
(例1-6):在圖51,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選擇施行/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會是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來選擇「施行相位變更或施行CDD(CSD)的處理」或「不施行相位變更或不施行CDD(CSD)的處理」。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控制。但如上述所說明,會是按照圖51、圖52、圖53,基地台或AP發送調變訊號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為ON,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進行CDD(CSD)的處理。
第2例:圖5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中的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了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2是表示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了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3是表示圖51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了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再者,於後續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的方式方面,是採用單載波方式,且「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的方式方面,可採用單載波方式,也可採用多載波方式。再者,於後續說明中,是處理OFDM方式來作為多載波方式之例。(但多載波方式亦可為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
本實施形態的特徵點是於圖51,以單載波方式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如補充1所說明,設為適用CDD(CSD)。
然後,會是在進行圖51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時,切換進行/不進行相位變更。
利用圖56來說明此時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動作。
圖56是表示例如圖1、圖44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的一例,對於與圖5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CDD(CSD)處理部5601將按照訊框構成的(單載波方式的)訊號5406、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控制訊號5400表示「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時序」時,對於按照訊框構成的(單載波方式的)訊號5406,施行CDD(CSD)處理,輸出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602。
選擇部5409A將訊號5403A、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602、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且依據控制訊號5400來選擇訊號5403A、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602中任一者,並輸出選擇的訊號5410A。
例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選擇部5409A將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602,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A輸出,且於圖51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選擇部5409A將訊號5403A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A輸出。
圖55是表示圖1、圖44中的無線部107_A、107_B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了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例2-1):在圖51,是設為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不施行相位變更的處理。因此,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是設為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被忽略。再者,此情況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不包含於圖56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2亦可。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圖51,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是設為會始終進行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此時,則不需要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
(例2-2):於圖51,是設為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不施行相位變更的處理。因此,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是設為會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被忽略。再者,此情況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不包含於圖54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2亦可。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來控制。但如上述所說明,會是按照圖51、圖52、圖53,在基地台或AP發送調變訊號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為ON,且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進行CDD(CSD)的處理。
(例2-3):於圖51,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處理,或施行CDD(CSD)的處理。因此,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是設為會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忽略。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圖51,是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是設為會始終進行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此時,則不需要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
(例2-4):於圖51,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施行CDD(CSD)的處理,又,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施行相位變更的處理,或施行CDD(CSD)的處理。因此,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是設為會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中被忽略。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來控制。但如上述所說明,按照圖51、圖52、圖53,基地台或AP發送調變訊號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為ON,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進行CDD(CSD)的處理。
(例2-5):於圖51,是設為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可選擇施行/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會是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來選擇「施行相位變更或施行CDD(CSD)的處理」或「不施行相位變更或不施行CDD(CSD)的處理」。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圖51,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是設為會始終進行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此時,則不需要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
(例2-6):於圖51,是設為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可選擇施行/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因此,例如會是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9A及/或209B,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來選擇「施行相位變更或施行CDD(CSD)的處理」或者,「不施行相位變更或不施行CDD(CSD)的處理」。
然後,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是設為可做到就每個符元變更(週期性/規則性地)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因此,例如是設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可進行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的控制。因此,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就每個符元(週期性/規則性地)變更相位變更值的動作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0),來控制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205B的相位變更動作的ON/OFF。
又,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處理,會是藉由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來控制。但如上述所說明,會是按照圖51、圖52、圖53,在基地台或AP發送調變訊號時,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的)控制資訊(u11)為ON,於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進行CDD(CSD)的處理。
第3例:圖57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構成的一例。
於圖57,橫軸為時間,關於與圖51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如圖57所示,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是設為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其後再次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
圖52是表示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再者,由於已進行了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58是表示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
於圖58,橫軸為時間,如圖58所示,基地台或AP是設為發送前文5801後,發送控制資訊符元5802,其後發送資料符元等5803。再者,前文5801、資訊符元5802、資料符元等5803均藉由單載波發送。
針對前文5801,例如是可考慮包含有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所用以進行訊號檢出、時間同步、頻率同步、頻率偏移推定、通道推定、訊框同步的符元,例如是可考慮為PSK方式的符元。
控制資訊符元5802是設為包含有關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通訊方法的資訊,與終端用以解調資料符元所需的資訊等之符元。但控制資訊符元5802所含的資訊不限於此,亦可包含其他控制資訊。
再者,後續圖57中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的方式方面,是採用單載波方式,且「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的方式方面,可採用單載波方式,也可採用多載波方式均可。再者,於後續說明中,是處理OFDM方式來作為多載波方式之例。(但多載波方式亦可為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
本實施形態的特徵點是於圖51,以單載波方式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如補充1所說明,是設為適用CDD(CSD)。
(例3-1):於圖57,是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是設為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是設為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然後,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的時間,是設為可選擇「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來取代「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再者,關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此時,利用圖54來說明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動作。
圖54是表示例如圖1、圖44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的一例。關於圖54的基本動作,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此處之例中,是於圖57,其特徵為「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進行CDD(CSD)的處理,且「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不施行CDD(CSD)處理。
關於插入部5405的動作,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CDD(CSD)部5407是設為藉由控制訊號5400,來切換CDD(CSD)的處理的ON/OFF。CDD(CSD)部5407會是從控制訊號5400所含的有關「是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時序,或是,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的時序」的資訊,得知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的時序。然後,CDD(CSD)部5407藉由控制訊號5400所含的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來判斷進行循環延遲分集的動作。因此,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會是CDD(CSD)部5407施行循環延遲分集用的訊號處理,輸出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
CDD(CSD)部5407會是從控制訊號所含的「是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時序,或是,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的時序」的資訊,得知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的時序。然後,CDD(CSD)部5407會是依據控制訊號5400所含的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判斷不進行循環延遲分集的動作。因此,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會是CDD(CSD)部5407不施行循環延遲分集用的訊號處理,例如停止訊號的輸出。
選擇部5409A將訊號5403A、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5400來選擇訊號5403A、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中任一者,並輸出選擇的訊號5410A。因此,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的任一情況,選擇部5409A均將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A輸出。
選擇部5409B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將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B輸出,且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例如是停止選擇的訊號5410B的輸出。
然後,關於圖1、圖44的基地台的無線部107_A、107_B的動作,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例3-2):於圖57,是設為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可選擇施行/不施行CDD(CSD)的處理,又,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可選擇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
然後,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的時間,是設為可選擇「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來取代「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再者,關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此時,利用圖54來說明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動作。
圖54是表示例如圖1、圖44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的一例。關於圖54的基本動作,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此處之例中,於圖57,其特徵為「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進行CDD(CSD)的處理,「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可選擇進行/不進行CDD(CSD)處理。
關於插入部5405的動作,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CDD(CSD)部5407是設為藉由控制訊號5400來切換CDD(CSD)的處理的ON/OFF。CDD(CSD)部5407會是從控制訊號5400所含的有關「是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時序,或是,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的時序」的資訊,得知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的時序。然後,CDD(CSD)部5407依據被包含於控制訊號5400中在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判斷進行循環延遲分集的動作。因此,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會是CDD(CSD)部5407施行循環延遲分集用的訊號處理,輸出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
CDD(CSD)部5407會是從控制訊號所含的「是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時序,或是,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的時序」的資訊,得知圖57中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的時序。然後,CDD(CSD)部5407是設為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依據控制訊號5400所含的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判斷不進行循環延遲分集的動作。如此一來,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CDD(CSD)部5407則是不施行循環延遲分集用的訊號處理,例如是停止訊號的輸出。
說明與此不同的動作。
CDD(CSD)部5407會是從控制訊號所含的「是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時序,或是,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的時序」的資訊,得知圖57中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的時序。然後,CDD(CSD)部5407是設為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藉由控制訊號5400所含的實施形態7所說明的有關循環延遲分集(CDD(CSD))的(ON/OFF(開啟/關閉)的)控制資訊(u11),判斷進行循環延遲分集的動作。如此一來,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CDD(CSD)部5407施行循環延遲分集用的訊號處理,輸出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
選擇部5409A將訊號5403A、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A、控制訊號5400作為輸入,且根據控制訊號5400,來選擇訊號5403A、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中任一者,並輸出選擇的訊號5410A。因此,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的任一情況,選擇部5409A均將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6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A輸出。
選擇部5409B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將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B輸出。
「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選擇部5409B判斷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不進行CDD(CSD)處理的情況下,例如是停止選擇的訊號5410B的輸出。
「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選擇部5409B判斷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進行CDD(CSD)處理時,將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8作為選擇的訊號5410B輸出。
然後,關於圖1、圖44的基地台的無線部107_A、107_B的動作,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如以上的說明,藉由發送串流數、發送方法等,適宜地控制實施/不實施相位變更的控制、及實施/不實施CDD(CSD)的控制,以此可獲得能使通訊對象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藉由實施CDD(CSD),具有可使通訊對象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可能性變高,尤其在進行單流的發送時,可有效活用發送裝置的複數個發送天線的優點。然後,多流發送時,依據傳遞環境與通訊環境、與通訊對象的相位變更的對應等狀況,來控制相位變更的實施、非實施,因此具有可獲得適宜的資料接收品質的優點。
再者,說明了圖54來作為圖1、圖44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的一例,,但例如是以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構成亦可實施。
於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構成中,於單流發送時,將s2(t)的映射後的訊號201B設為無效。
然後,於加權合成部203,可賦予例如是以下任一式來作為預編碼矩陣F。
[數149]
Figure 02_image298
…式(149)
[數150]
Figure 02_image300
…式(150)
[數151]
Figure 02_image302
…式(151)
[數152]
Figure 02_image304
…式(152)
再者,a為實數或虛數均可。然後,b亦為實數或虛數均可。但a非零,b亦非零。
上述是由數式來表現,但不實施上述數式而來的加權合成(利用矩陣的運算),而是分配訊號的動作亦可。
然後,單流的情況下,則是相位變更部205A、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將輸入訊號直接輸出)。
又,單流的情況下,相位變更部209A、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而是進行CDD(CSD)用的訊號處理亦可。
(實施形態A9)於補充4,有記載對於例如是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等之構成,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亦可。
於本實施形態,針對該點進行補充說明。
於圖59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1例。於圖59,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如圖59所示,相位變更部5901A將s1(t)的映射後的訊號201A、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例如是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的相位變更方法的資訊,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5902A。
同樣地,相位變更部5901B將s2(t)的映射後的訊號201B、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例如是根據控制訊號200所含的相位變更方法的資訊,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B施行相位變更,輸出相位變更後的訊號5902B。
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於圖60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2例。於圖60,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又,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
於圖60,與圖59不同,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後段僅存在有相位變更部205B。
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於圖61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3例。於圖61,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又,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
於圖61,與圖60不同,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後段的上段存在有相位變更部205A。
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於圖62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4例。於圖62,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又,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
於圖62,與圖59不同,於加權合成語的前段僅存在有相位變更部5901B。
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於圖63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5例。於圖63,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又,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
於圖63,與圖62不同,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前段的上段存在有相位變更部5901A。
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是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於圖64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6例。於圖64,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又,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59同樣地動作者,省略說明。
於圖64,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前段的下段及後段的下段存在有相位變更部5901B、205B。
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於圖65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7例。於圖65,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又,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
於圖65,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前段的下段,以及後段的上段存在有相位變更部5901B、205A。
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是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4B是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於圖66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8例。於圖66,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又,針對與圖59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
於圖66,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前段的上段,以及後段的下段存在有相位變更部5901A、205B。
然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是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B是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於圖67表示在加權合成部203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9例。於圖67,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2等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又,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針對與圖59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
於圖67,於加權合成部203的前段的上段,以及後段的上段存在有相位變更部5901A、205A。
然後,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6A是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A,又,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B是輸入於圖2等所記載的插入部207B。
如以上的構成,亦可實施本說明書的各實施形態。
然後,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的相位變更部5901A、5901B、205A、205B的各相位變更方法例如會是藉由控制訊號200設定。
(實施形態A10)於本實施形態,說明穩健的通訊方法的一例。
第1例:圖68是基地台或AP例如是用以說明圖1的映射部104的動作的圖。
映射部6802將編碼資料6801、控制訊號6800作為輸入,且由控制訊號6800指定穩健的通訊方法時,進行如下所述的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6803B。
再者,控制訊號6800相當於圖1的100,編碼資料6801相當於圖1的103,映射部6802相當於圖1的104,映射後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1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1B相當於圖1的105_2。
例如,映射部6802是設為將位元c0(k)、位元c1(k)、位元c2(k)、位元c3(k)作為輸入,來作為編碼資料6801。再者,k是設為0以上的整數。
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0(k)、c1(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2(k)、c3(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0(k)、c1(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2(k)、c3(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是設成‧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1);‧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1)。
然後,‧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設為a(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1)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1)設為a'(k)。
接著,說明「a(k)與a'(k)」及「b(k)與b'(k)」的關係例。
圖69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QPSK時的訊號點配置例,又,表示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
位元[x0 x1]=[0 0](x0為0,x1為0)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6901)。再者,z是設為大於0的實數。
位元[x0 x1]=[0 1](x0為0,x1為1)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6902)。
位元[x0 x1]=[1 0](x0為1,x1為0)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6903)。
位元[x0 x1]=[1 1](x0為1,x1為1)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6904)。
圖70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QPSK時的訊號點配置例,又,表示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但圖69的「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與圖70的「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不同。
位元[x0 x1]=[0 0](x0為0,x1為0)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003)。再者,z是設為大於0的實數。
位元[x0 x1]=[0 1](x0為0,x1為1)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004)。
位元[x0 x1]=[1 0](x0為1,x1為0)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001)。
位元[x0 x1]=[1 1](x0為1,x1為1)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002)。
圖71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QPSK時的訊號點配置例,又,表示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但圖69的「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圖70的「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與圖71的「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不同。
位元[x0 x1]=[0 0](x0為0,x1為0)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102)。再者,z是設為大於0的實數。
位元[x0 x1]=[0 1](x0為0,x1為1)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101)。
位元[x0 x1]=[1 0](x0為1,x1為0)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104)。
位元[x0 x1]=[1 1](x0為1,x1為1)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103)。
圖72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QPSK時的訊號點配置例,又,表示相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但圖69的「相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圖70的「相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圖71的「相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與圖72的「相對於位元x0之值、x1之值的訊號點的關係」不同。
位元[x0 x1]=[0 0](x0為0,x1為0)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204)。再者,z是設為大於0的實數。
位元[x0 x1]=[0 1](x0為0,x1為1)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203)。
位元[x0 x1]=[1 0](x0為1,x1為0)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202)。
位元[x0 x1]=[1 1](x0為1,x1為1)時,設定同相成分I=z、正交成分Q=z(成訊號點7201)。
例如是設為為了生成a(k),使用圖69的映射。例如c0(k)=0,c1(k)=0,藉由圖69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6901,且訊號點6901會相當於a(k)。
為了生成a'(k),會設定為使用圖69的映射、圖70的映射、圖71的映射、圖72的映射中任一者。
<1>為了生成a'(k),設定為使用圖69的映射時,由於c0(k)=0、c1(k)=0,因此藉由圖69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6901,訊號點6901相當於a'(k)。
<2>為了生成a'(k),設定為使用圖70的映射時,由於c0(k)=0、c1(k)=0,因此藉由圖70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7003,且訊號點7003會是相當於a'(k)。
<3>為了生成a'(k),設定為使用圖71的映射時,由於c0(k)=0、c1(k)=0,因此藉由圖71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7102,訊號點7102會是相當於a'(k)。
<4>設定如為了生成a'(k),使用圖72的映射時,由於c0(k)=0、c1(k)=0,因此藉由圖72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7204,訊號點7204會是相當於a'(k)。
如以上,「用以生成a(k)的傳送的位元(例如x0 x1)與訊號點的配置」的關係與「用以生成a'(k)的傳送的位元(例如x0 x1)與訊號點的配置」的關係,是同一關係或不同關係均可。
於上述記載了「為了生成a(k)而利用圖69,為了生成a'(k)而利用圖69」,作為「同一關係時之例」。
又,於上述記載了「為了生成a(k)而利用圖69,為了生成a'(k)利用圖71」,或者「為了生成a(k)而利用圖69,為了生成a'(k)而利用圖72」,或者「為了生成a(k)而利用圖69,為了生成a'(k)而利用圖72」,作為「不同關係時之例」。
亦可以「用以生成a(k)的調變方式,與用以生成a'(k)的調變方式不同」,或者「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與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不同」,來作為其他例。
例如,用以生成a(k)的調變方式方面,是如上述利用QPSK,且用以生成a'(k)的調變方式方面,是與QPSK不同的訊號點配置的調變方式亦可。又,將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作為圖69,且將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作為與圖69不同的訊號點配置亦可。
再者,「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不同」,是指例如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4個訊號點的座標為圖69時,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4個訊號點中之至少1個訊號點,則與圖69的4個訊號點的任一者皆不會重疊。
例如是設成為了生成b(k)而使用圖69的映射。例如是c2(k)=0、c3(k)=0,藉由圖69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6901,且訊號點6901會相當於b(k)。
為了生成b'(k),會設定為使用圖69的映射、圖70的映射、圖71的映射、圖72的映射中任一者。
<5>為了生成b'(k)而設定為使用圖69的映射時,由於c2(k)=0、c3(k)=0,藉由圖69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6901,會是訊號點6901相當於b'(k)。
<6>為了生成b'(k)而使用圖70的映射時,由於c2(k)=0、c3(k)=0,藉由圖70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7003,會是訊號點7003相當於b'(k)。
<7>為了生成b'(k)而使用圖71的映射時,由於c2(k)=0、c3(k)=0,藉由圖71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7102,訊號點7102會相當於b'(k)。
<8>為了生成b'(k)而使用圖72的映射時,由於c2(k)=0、c3(k)=0,藉由圖72的映射,映射到訊號點7204,訊號點7204會相當於b'(k)。
如以上,「用以生成b(k)的傳送的位元(例如x0 x1)與訊號點的配置」的關係與「用以生成b'(k)的傳送的位元(例如x0 x1)與訊號點的配置」的關係,為同一關係或不同關係均可。
作為「同一關係時之例」,於上述記載了「為了生成b(k)而利用圖69,為了生成b'(k)而利用圖69」。
又,於上述記載了「為了生成b(k)而利用圖69,為了生成b'(k)利用圖70」,或者「為了生成b(k)而利用圖69,為了生成b'(k)利用圖71」,或者「為了生成b(k)利用圖69,為了生成b'(k)利用圖72」,來作為「不同關係時之例」。
亦可以「用以生成b(k)的調變方式,與用以生成b'(k)的調變方式不同」,或者「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與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不同」,來作為其他例。
例如,用以生成b(k)的調變方式方面,是如上述利用QPSK,且用以生成b'(k)的調變方式方面,是與QPSK不同的訊號點配置的調變方式亦可。又,將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作為圖69,且將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作為與圖69不同的訊號點配置亦可。
再者,「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不同」,是指例如用以生成b' (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4個訊號點的座標為圖69時,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4個訊號點中之至少1個訊號點,則與圖69的4個訊號點的任一者皆不會重疊。
如先前所記載,映射後的訊號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1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3B相當於圖1的105_2,為此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映射後的訊號6803B,會是藉由相當於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等,施行相位變更或加權合成的處理。
第2例: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雖設為圖1,但也針對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設為與圖1不同的圖73時的動作做說明。
於圖73,關於與圖1、圖4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圖73的映射部7301將編碼資料103_1、103_2,以及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有關映射方法的資訊進行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
圖74是用以說明圖73的映射部7301的動作的圖。於圖74,關於與圖68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映射部6802以編碼資料7401_1、7401_2、控制訊號6800作為輸入,由控制訊號6800指定穩健的通訊方法時,進行如下所述的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6803B。
再者,控制訊號6800相當於圖73的100,編碼資料7401_1相當於圖73的103_1,編碼資料7401_2相當於圖73的103_2,映射部6802相當於圖73的7301,映射後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73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1B相當於圖73的105_2。
例如,映射部6802將位元c0(k)、位元c1(k)作為編碼資料7401_1,將位元c2(k)、位元c3(k)作為編碼資料7401_2,來輸入。再者,k設為0以上的整數。
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0(k)、c1(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2(k)、c3(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0(k)、c1(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2(k)、c3(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1);‧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1)。
然後,‧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設為a(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1)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1)設為a'(k)。
接著,關於「a(k)與a'(k)」及「b(k)與b'(k)」的關係例,是如同利用圖69、圖70、圖71、圖72所做的說明。
如先前所記載,映射後的訊號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73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3B相當於圖73的105_2,為此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映射後的訊號6803B,會是藉由相當於圖73的訊號處理部106的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等,施行相位變更或加權合成的處理。
第3例: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雖設為圖1,但也針對說明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設為與圖1不同的圖73時的動作做說明。
於圖73,關於與圖1、圖4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圖73的映射部7301將編碼資料103_1、103_2,以及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有關映射方法的資訊進行映射,且輸出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
圖75是用以說明圖73的映射部7301的動作的圖。於圖75,關於與圖68、圖7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映射部6802以編碼資料7401_1、7401_2、控制訊號6800作為輸入,由控制訊號6800指定穩健的通訊方法時,進行如下所述的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6803B。
再者,控制訊號6800相當於圖73的100,編碼資料7401_1相當於圖73的103_1,編碼資料7401_2相當於圖73的103_2,映射部6802相當於圖73的7301,映射後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73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1B相當於圖73的105_2。
例如映射部6802是設為將位元c0(k)、位元c2(k)作為編碼資料7401_1,,且將位元c1(k)、位元c3(k)作為編碼資料7401_2,來作為輸入。再者,k是設為0以上的整數。
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0(k)、c1(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2(k)、c3(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0(k)、c1(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c2(k)、c3(k),進行QPSK的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是設成‧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1);‧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1)。
然後,‧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設為a(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1)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1)設為a'(k)。
接著,關於「a(k)與a'(k)」及「b(k)與b'(k)」的關係例,如如同利用圖69、圖70、圖71、圖72所做的說明。
如先前所記載,映射後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73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3B相當於圖73的105_2,為此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映射後的訊號6803B,會是藉由相當於圖73的訊號處理部106的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等,施行相位變更或加權合成的處理。
第4例:圖76是基地台或AP用以說明例如圖1的映射部104的動作的圖。於圖76,由於是與圖68同樣動作,因此附上與圖68同一的號碼。
映射部6802將編碼資料6801、控制訊號6800作為輸入,由控制訊號6800指定穩健的通訊方法時,進行如下所述的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6803B。
再者,控制訊號6800相當於圖1的100,編碼資料6801相當於圖1的103,映射部6802相當於圖1的104,映射後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1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1B相當於圖1的105_2。
例如,映射部6802是設成將位元c0(k)、位元c1(k)、位元c2(k)、位元c3(k)、位元c4(k)、位元c5(k)、位元c6(k)、位元c7(k)作為輸入,來作為編碼資料6801。再者,k設為0以上的整數。
映射部6802例如是對於位元c0(k)、位元c1(k)、位元c2(k)、位元c3(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映射部6802例如是對於位元c4(k)、位元c5(k)、位元c6(k)、位元c7(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位元c0(k)、位元c1(k)、位元c2(k)、位元c3(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對於例如位元c4(k)、位元c5(k)、位元c6(k)、位元c7(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是設為‧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1);‧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1)。
然後,‧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設為a(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1)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1)設為a'(k)。
接著,關於「a(k)與a'(k)」及「b(k)與b'(k)」的關係如已說明,例如「用以生成a(k)的傳送的位元(例如x0 x1、x2、x3(由於存在有16個訊號點,因此追加x2、x3))與訊號點的配置」的關係與「用以生成a'(k)的傳送的位元(例如x0 x1、x2、x3)與訊號點的配置」的關係為同一關係或不同關係均可。
亦可設「用以生成a(k)的調變方式與用以生成a'(k)的調變方式不同」,或者「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與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不同」,來作為其他例。
再者,「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不同」會是指例如存在有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16個訊號點的座標,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16個訊號點中之至少1個訊號點,不會與用以生成a(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16個訊號點的任一者重疊。
「a(k)與a'(k)」及「b(k)與b'(k)」的關係如同已做的說明,例如是「用以生成b(k)的傳送的位元(例如x0 x1、x2、x3(由於存在有16個訊號點,因此追加x2、x3))與訊號點的配置」的關係與「用以生成b'(k)的傳送的位元(例如x0 x1、x2、x3)與訊號點的配置」的關係為同一關係或不同關係均可。
亦可設「用以生成b(k)的調變方式與用以生成b'(k)的調變方式不同」,或者「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與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不同」,來作為其他例。
再者,「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不同」是指例如存在有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16個訊號點的座標,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16個訊號點中之至少1個訊號點,不會與用以生成b(k)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16個訊號點的任一者重疊。
如先前所記載,映射後的訊號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1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3B相當於圖1的105_2,為此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映射後的訊號6803B,會是藉由相當於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等,施行相位變更或加權合成的處理。
第5例: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雖設為圖1,但也針對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設為與圖1不同的圖73時的動作做說明。
於圖73,關於與圖1、圖4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圖73的映射部7301將編碼資料103_1、103_2、以及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有關映射方法的資訊進行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
圖77是用以說明圖73的映射部7301的動作的圖。於圖77,關於與圖68、圖7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映射部6802以編碼資料7401_1、7401_2、控制訊號6800作為輸入,由控制訊號6800指定穩健的通訊方法時,進行如下所述的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6803B。
再者,控制訊號6800相當於圖73的100,編碼資料7401_1相當於圖73的103_1,編碼資料7401_2相當於圖73的103_2,映射部6802相當於圖73的7301,映射後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73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1B相當於圖73的105_2。
例如,映射部6802將位元c0(k)、位元c1(k)、c2(k)、位元c3(k)作為編碼資料7401_1,且將位元c4(k)、位元、c5(k)、c6(k)、位元、c7(k)作為編碼資料7401_2,來作為輸入。再者,k設為0以上的整數。
映射部6802例如是對於位元c0(k)、位元c1(k)、位元c2(k)、位元c3(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映射部6802例如是對於位元c4(k)、位元c5(k)、位元c6(k)、位元c7(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來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映射部6802例如是對於位元c0(k)、位元c1(k)、位元c2(k)、位元c3(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來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例如是對於位元c4(k)、位元c5(k)、位元c6(k)、位元c7(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來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設為‧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1);‧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1)。
然後,‧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設為a(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1)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1)設為a'(k)。
再者,關於「a(k)與a'(k)」及「b(k)與b'(k)」的關係例,如第4例所說明。
如先前所記載,映射後的訊號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73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3B相當於圖73的105_2,為此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映射後的訊號6803B,會是藉由相當於圖73的訊號處理部106的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等,施行相位變更或加權合成的處理。
第6例: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雖設為圖1,但也針對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設為與圖1不同的圖73時的動作做說明。
於圖73,關於與圖1、圖4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圖73的映射部7301將編碼資料103_1、103_2,以及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有關映射方法的資訊進行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105_1、105_2。
圖78是用以說明圖73的映射部7301的動作的圖。於圖78,關於與圖68、圖7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映射部6802將編碼資料7401_1、7401_2、控制訊號6800作為輸入,由控制訊號6800指定穩健的通訊方法時,進行如下所述的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6803B。
再者,控制訊號6800相當於圖73的100,編碼資料7401_1相當於圖73的103_1,編碼資料7401_2相當於圖73的103_2,映射部6802相當於圖73的7301,映射後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73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1B相當於圖73的105_2。
例如,映射部6802將位元c0(k)、位元c1(k)、c4(k)、位元c5(k)作為編碼資料7401_1,且將位元c2(k)、位元、c3(k)、c6(k)、位元、c7(k)作為編碼資料7401_2,來作為輸入。再者,k設為0以上的整數。
映射部6802例如是對於位元c0(k)、位元c1(k)、位元c2(k)、位元c3(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來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映射部6802例如是設為對於位元c4(k)、位元c5(k)、位元c6(k)、位元c7(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來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映射部6802對於例如位元c0(k)、位元c1(k)、位元c2(k)、位元c3(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來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a'(k)。
又,映射部6802例如是對於位元c4(k)、位元c5(k)、位元c6(k)、位元c7(k),藉由16QAM等具有16個訊號點的調變方式來進行調變,獲得映射後的訊號b'(k)。
然後,設為‧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表現為s1(i=2k+1);‧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表現為s2(i=2k+1)。
然後,‧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設為a(k);‧將符元號碼i=2k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A即s1(i=2k+1)設為b'(k);‧將符元號碼i=2k+1的映射後的訊號6803B即s2(i=2k+1)設為a'(k)。
再者,關於「a(k)與a'(k)」及「b(k)與b'(k)」的關係例,如第4例所說明。
如先前所記載,映射後的訊號的訊號6803A相當於圖73的105_1,映射後的訊號6803B相當於圖73的105_2,為此映射後的訊號6803A及映射後的訊號6803B,會是藉由相當於圖73的訊號處理部106的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等,施行相位變更或加權合成的處理。
以上,如本實施形態所說明,藉由發送裝置發送調變訊號,可獲得如下效果:接收裝置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尤其在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可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
再者,亦可組合基地台或AP可選擇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通訊方法(發送方法)的情況,與實施形態A1、實施形態A2、實施形態A4所說明的終端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情況而實施。
例如可進行如下實施:終端藉由圖38的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通知基地台或AP有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又,終端藉由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通知有支援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發送方法(通訊方法)時,基地台或AP決定發送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發送方法(通知方法)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調變訊號; 藉此可獲得如下效果: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並且基地台或AP考慮到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基地台或AP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可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
(實施形態A11)於本實施形態,針對已在實施形態A1、實施形態A2、實施形態A4說明的終端的動作的其他實施方法做說明。
圖24是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1是圖24中的終端的接收裝置2404的構成的一例。再者,由於詳細的動作已於實施形態A4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42是表示作為終端的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利用OFDM方式等多載波傳送方式,發送單調變訊號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關於與圖4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再者,由於詳細的動作已於實施形態A4進行,因此省略說明。
例如,圖1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發送圖42的訊框構成的單流的調變訊號。
圖43是表示作為終端的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利用單流傳送方式,發送單調變訊號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關於與圖39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
例如,圖1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發送圖43的訊框構成的單流的調變訊號。
又,例如圖1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發送圖4、圖5的訊框構成的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
進而言之,例如圖1的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發送圖39、圖40的訊框構成的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
圖79是表示包含圖35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與圖36、圖37、圖38不同的例子。再者,關於與圖36、圖37、圖38同樣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然後,關於與圖36、圖37、圖38同樣動作者,省略說明。
說明圖79中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料7901。
基地台或AP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時,可從複數個預編碼方式中,選擇1個預編碼方法,藉由所選擇的預編碼方法來進行加權合成(例如是圖2的加權合成部203),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再者,如本說明書所記載,基地台或AP亦可施行相位變更。
此時,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料7901是終端用以通知基地台或AP「基地台或AP施行了複數個預編碼之中任一個預編碼時,是否可進行調變訊號的解調」的資料。
例如可能設為基地台或AP生成多流的調變訊號時,預編碼方法#A方面是支應「式(33)或式(34)」,預編碼方法#B方面是支應「於式(15)或式(16),q=p/4弧度」。
基地台或AP設為在生成多流的調變訊號時,選擇預編碼方法#A、預編碼方法#B中的任一個預編碼方法,藉由選擇的預編碼方法來施行預編碼(加權合成),發送調變訊號。
此時,終端發送包含以下資訊的調變訊號:「基地台或AP藉由預編碼方法#A來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終端是否可接收該調變訊號,進行解調,而獲得資料的資訊」及 「基地台或AP藉由預編碼方法#B來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終端是否可接收該調變訊號,進行解調,而獲得資料的資訊」;藉由接收該調變訊號,基地台或AP可得知「作為通訊對象的終端是否可支援預編碼方法#A、預編碼方法#B,解調調變訊號」。
例如是如下來構成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所含的圖79的「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
以位元m0、位元m1之2位元,構成「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終端對作為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將位元m0、位元m1發送為「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
然後,‧終端接收「基地台或AP藉由預編碼方法#A所生成的調變訊號」,並在可予以解調(支援解調)時,設定為m0=1,將位元m0作為「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的一部分,發送給作為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
又,終端在即使接收「基地台或AP藉由預編碼方法#A所生成的調變訊號」,仍不支援解調時,設定為m0=0,將位元m0作為「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的一部分,發送給作為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終端接收「基地台或AP藉由預編碼方法#B所生成的調變訊號」,並可予以解調(支援解調)時,設定為m1=1,將位元m1作為「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的一部分,發送給作為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
又,終端即使在接收「基地台或AP藉由預編碼方法#B所生成的調變訊號」,仍不支援解調時,設定為m1=0,將位元m1作為「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的一部分,發送給作為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
接著,針對具體的動作例做說明。
第1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是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有進行以下的支應。‧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然後,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施行了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支應其接收。‧支應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支應上述所說明的「預編碼方法#A」的接收,以及「預編碼方法#B」的接收。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8的構成的終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及本實施形態的說明,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會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再者,第1例的情況下,會是「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的位元m0設定為1,位元m1設定為1。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得知終端「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終端支應「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得知終端「支應「預編碼方法#A」的接收、「預編碼方法#B」的接收」。
因此,基地台或AP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第2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是圖41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進行以下的支應。‧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故,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當已施行相位變更時,終端不支應其接收。 ‧支應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不支應上述所說明的「預編碼方法#A」的接收及「預編碼方法#B」的接收。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41的構成的終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會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擷取包含於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
因此,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無效,判斷不發送已施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並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無效,判斷不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並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601,得知「終端支應「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例如是終端具備圖41的構成,因此為了使基地台或AP不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而進行如上所述的動作,因此基地台或AP可確實地發送終端可解調/解碼的調變訊號,藉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作為第3例,終端的接收裝置是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進行以下的支應。‧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的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然後,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時,在施行了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支應其接收。‧支應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支應上述所說明的「預編碼方法#A」的接收。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8的構成的終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及本實施形態的說明,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會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再者,第3例的情況下,「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的位元m0設定為1,位元m1設定為0。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會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 又,即使「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得知終端「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終端支應「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得知終端「支應「預編碼方法#A」的接收」。
因此,基地台或AP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且基地台或AP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第4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是圖8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進行以下的支應。‧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的例如是接收。‧即使於「通訊方式#B」中的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於「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支援單載波方式。再者,於單載波方式,通訊對象的基地台不支應「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施行相位變更」,又,不支應「施行預編碼」。‧因此,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當已施行相位變更時,終端不支應其接收。 ‧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及「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支應上述所說明的「預編碼方法#A」的接收。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8的構成的終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及本實施形態的說明,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會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會是例如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得知「終端「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又,即使「通訊方式#A」及「通訊方式#B」中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終端仍支應其接收。」」。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得知「終端「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
因此,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無效,來判斷不發送已施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並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無效,而輸出表示支援「預編碼方法#A」的控制訊號2309。
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得知終端「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錯誤更正編碼方式#D」的解碼」。
因此,基地台或AP考慮終端所支應的通訊方法及通訊環境等,且基地台或AP確實地生成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第5例方面,終端的接收裝置是圖41所示的構成,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是設為進行以下的支應。‧支應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通訊方式#A」的例如是接收。‧因此,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故,通訊對象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在已施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終端不支應其接收。‧進而言之,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利用「預編碼方法#A」所生成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且即使通訊對象發送利用「預編碼方法#B」所生成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終端仍不支應其接收。‧僅支援單載波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方面,僅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的解碼。
故,具有支應上述的圖41的構成的終端,會是根據實施形態A2所說明的規則,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例如是按照圖35的程序來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此時,終端例如會是於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生成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按照圖35的程序,圖24的發送裝置2403發送圖79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
圖23的基地台或AP的接收裝置2304接收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然後,圖23的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擷取包含在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資料,從「支應的方式3801」得知終端支應「通訊方式#A」。
因此,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無效,支應通訊方式#A,判斷不發送已施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並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通訊方式#A不支應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接收。
又,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無效,且支應通訊方式#A,來判斷不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並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通訊方式#A不支應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的發送/接收。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支應通訊方式#A而為無效,來判斷不發送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並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
然後,基地台的控制訊號生成部2308從圖79之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無效,且支應通訊方式#A,來判斷利用「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並輸出包含該資訊的控制訊號2309。這是由於通訊方式#A支應「錯誤更正編碼方式#C」。
例如是如圖41,,有支應「通訊方法#A」,因此為了使基地台或AP不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而進行如上所述的動作,藉此基地台或AP會確實地發送「通訊方法#A」的調變訊號,因此可獲得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如以上,基地台或AP從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獲得有關終端可支援解調的方式的資訊,根據該資訊來決定調變訊號的數目、調變訊號的通訊方法、調變訊號的訊號處理方法等,藉此可獲得能使終端可接收的調變訊號,且能使基地台或AP及終端所構成的系統中的資料傳送效率提升的效果。
此時,例如圖79所示,以複數種資訊來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因此基地台或AP可容易進行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所含的資訊的有效/無效的判斷,藉此具有可快速地判斷用以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方式/訊號處理方法等的決定的優點。
然後,根據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資訊內容,基地台或AP會以適宜的發送方法,向各終端發送調變訊號,因此資料的傳送效率會提升。
再者,本實施形態所說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資訊構成方法為一個例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資訊構成方法不限於此。又,關於終端用以對基地台或AP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發送程序、發送時序,本實施形態的說明也僅是一例,不限於此。
(實施形態B1)於本實施形態,說明單載波(SC:Single Carrier)方式中的相位變更方法的具體方法例。
於本實施形態,設想基地台或AP與終端進行通訊。此時,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如同圖1,由於已於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圖81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例。於圖81,橫軸為時間。(因此為單載波方式的訊號。)
如圖81所示,於發送訊號108_A中,基地台或AP是設為在時間t1至時間t20,發送前文8101,利用時間t21至時間t30來發送保護符元8102,利用從資料符元t31至時間t60來發送資料符元8103,利用t61至t70來發送保護符元8104,利用t71至t100來發送資料符元8105。
圖82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例。於圖82,橫軸為時間。(因此為單載波方式的訊號。)
如圖82所示,於發送訊號108_B中,基地台或AP是設為時間t1至時間t20,發送前文8201,利用時間t21至時間t30來發送保護符元8202,利用從資料符元t31至時間t60來發送資料符元8203,利用t61至t70來發送保護符元8204,利用t71至t100來發送資料符元8205。
再者,前文8101及8201,是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符元,例如是設為對於基地台或終端而言,映射方法為已知的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然後,前文8101及8201是設為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來發送。
保護符元8102及8202是生成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所插入的符元。然後,保護符元8102及8202是設為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資料符元8103及8203為資料符元,是基地台或AP用以對終端傳送資料的符元。然後,資料符元8103及8203是設為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保護符元8104及8204是生成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所插入的符元。然後,保護符元8104及8204是設為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資料符元8105及8205為資料符元,是基地台或AP用以對終端傳送資料的符元。然後,資料符元8105及8205是設為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與實施形態1同樣,基地台或AP是設為會生成映射後的訊號s1(t),及映射後的訊號s2(t)。於資料符元8102及8105僅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1(t)時,資料符元8202及8205設為僅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2(t)。又,於資料符元8102及8105僅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2(t)時,資料符元8202及8205是設為僅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1(t)。然後,於資料符元8102及8105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1(t)及s2(t)時,資料符元8202及8205是設為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1(t)及s2(t)。關於該點如已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在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例如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是設為圖2。此時,說明利用單載波方式時的較佳的二例。
較佳的第1例:第1例的第1手法方面,是設為於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再者,該控制是設為藉由控制訊號200來進行。此時,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A的訊號會是圖2的訊號208A,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10B。
第1例的第2手法方面,是設為於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9B不存在。此時,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A的訊號會是圖2的訊號208A,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訊號為圖2的208B。
於較佳的第1例,以第1手法、第2手法中任一手法來實現均可。
接著,針對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做說明。與實施形態1的說明同樣,於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與實施形態1同樣,符元號碼i在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設為y(i)。然後,以下式賦予y(i)。
[數153]
Figure 02_image306
…式(153)
於圖81、圖82,設為於i=t31、t32、t33、…、t58、t59、t60及i=t71、t72、t73、…、t98、t99、t100存在有符元。此時,「符合式(154)或式(155)的任一者」為一重要條件。
[數154]
Figure 02_image308
…式(154)
[數155]
Figure 02_image310
…式(155)
再者,於式(154)、式(155),i=t32、t33、t34、…、t58、t59、t60或i=t72、t73、t74、…、t98、t99、t100。「符合式(154)或式(155)的任一者」換言之是設定為l(i)-l(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
然後,若考慮發送頻譜,l(i)-l(i-1)須設為固定值。然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於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為了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規則地切換l(i)甚為重要。然後,適度地增大l(i)的週期為宜,例如是考慮將週期設定為5以上的情況。
週期X=2´n+1(再者,n設為2以上的整數)時,符合以下條件即可。
符合i=t32、t33、t34、…、t58、t59、t60或i=t72、t73、t74、…、t98、t99、t100的i中,所有的i符合式(156)。
[數156]
Figure 02_image312
…式(156)
設為週期X=2´m(再者,m設為3以上的整數)時,符合以下條件即可。
符合i=t32、t33、t34、…、t58、t59、t60,i=t72、t73、t74、…、t98、t99、t100的i中,所有的i符合式(157)。
[數157]
Figure 02_image314
…式(157)
而且已敘述「設定l(i)-l(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為宜。針對該點進行說明。
於圖83,以圖83的實線8301來表現未進行相位變更,亦即圖1的發送訊號108A(圖2的訊號208A)的頻譜。再者,於圖83,橫軸為頻率,縱軸為振幅。
然後,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設定為l(i)-l(i-1)=p弧度,已進行相位變更時,以圖83的點線8302來表現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頻譜。
如圖83所示,頻譜8301及頻譜8302有效率地部分重疊。然後,已發送成該狀況時,當作為基地台與通訊對象的終端的傳遞環境為多路徑環境時,發送訊號108A的多路徑的影響與發送訊號108B的多路徑的影響不同,可獲得空間分集的效果的可能性升高。然後,空間分集的效果會隨著l(i)-l(i-1)越接近0而變小。
因此,「設定l(i)-l(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為宜。
另一方面,若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則如本說明書所說明,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亦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變大的效果。因此,若將l(i)-l(i-1)設定為符合上述條件,則會可獲得於多路徑環境、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兩者的環境中,通訊對象的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特別效果。
較佳的第2例:在第2例,是設為於相位變更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而於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再者,該控制是設為藉由控制訊號200來進行。此時,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A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08A,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10B。
接著,針對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做說明。於相位變更部209B,於圖82的訊框構成中,至少對於保護符元8202、8204、資料符元8203、8205施行相位變更。再者,對於前文8201進行相位變更,或不施行相位變更均可。符元號碼i在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設為g(i)。然後,設為以下式賦予g(i)。
[數158]
Figure 02_image316
…式(158)
於圖81、圖82,設為於i=t21、t22、t23、…、t98、t99、t100存在有資料符元、保護符元。此時,「符合式(159)或式(160)的任一者」為一重要條件。
[數159]
Figure 02_image318
…式(159)
[數160]
Figure 02_image320
…式(160)
再者,於式(159)、式(160)中,i=t22、t23、t24、…、t98、t99、t100。「符合式(159)或式(160)的任一者」換言之會是設定r(i)-r(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
然後,若考慮發送頻譜,r(i)-r(i-1)必須設為固定值。然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於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為了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基礎氣地切換r(i)甚為重要。然後,適度地增大r(i)的週期為宜,例如是考慮將週期設定為5以上的情況。
週期X=2n+1(再者,n設為2以上的整數)時,符合以下條件即可。
於符合i=t22、t23、t24、…、t98、t99、t100的i中,所有的i符合式(161)。
[數161]
Figure 02_image322
Figure 02_image324
…式(161)
設為週期X=2´m(再者,m設為3以上的整數)時,符合以下條件即可。
於i=t22、t23、t24、…、t98、t99、t100的i中,所有的i符合式(162)。
[數162]
Figure 02_image326
…式(162)
而且已敘述「設定r(i)-r(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為宜。針對該點進行說明。
於圖83,以圖83的實線8301來表現未進行相位變更,亦即圖1的發送訊號108A(圖2的訊號208A)的頻譜。再者,於圖83,橫軸為頻率,縱軸為振幅。
然後,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設定為r(i)-r(i-1)=p弧度,已進行相位變更時,以圖83的點線8302來表現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頻譜。
如圖83所示,頻譜8301及頻譜8302有效率地部分重疊。然後,發送成該狀況時,當作為基地台與通訊對象的終端的傳遞環境是多路徑環境時,發送訊號108A的多路徑的影響與發送訊號108B的多路徑的影響不同,可獲得空間分集的效果的可能性會升高。然後,空間分集的效果隨著r(i)-r(i-1)越接近0而變小。
因此,「設定r(i)-r(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為宜。
另一方面,若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則如本說明書所說明,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亦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變大的效果。因此,若將r(i)-r(i-1)設定為符合上述條件,則可獲得於多路徑環境、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兩者的環境中,通訊對象的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特別效果。
以上,若如本實施形態所述設定相位變更值,可獲得於存在多路徑的環境及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兩者,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會提升的效果。再者,可考慮例如是如圖8的構成,來作為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但關於圖8的動作,如同已於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省略說明。
生成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方法有複數種方法,本實施形態是針對任一方式的情況均可實施。例如作為單載波方式之例,有「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離散傅立葉轉換))-Spread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Trajectory Constrained DFT-Spread OFDM(軌跡受限DFT-Spread OFDM)」、「OFDM based SC(Single Carrier(單載波))」、「SC(Single Carrier)-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頻多重存取))」、「Gurd interval DFT-Spread OFDM(保護區間DFT-Spread OFDM)」等。
又,本實施形態的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於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時,亦可獲得同樣的效果。再者,適用於多載波方式時,將符元排列於時間軸方向、將符元排列於頻率軸方向(載波方向)、將符元排列於時間/頻率軸方向均可,關於該點亦已於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B2)於本實施形態,說明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預編碼方法的較佳例。
於本實施形態,設想基地台或AP與終端進行通訊。此時,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如圖1,由於已於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表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作為圖1的信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例,又,表示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作為包含加權合成部203前後的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的根據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及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的調變方式(集合)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方式的較佳例。
第1例針對設「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為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元相移鍵控)),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為BPSK」時,或者設「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為p/2位移BPSK,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採用p/2位移BPSK」時的加權合成部203中的預編碼方法來做說明。
首先, 針對BPSK做簡單說明。圖84是表示BPSK時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於圖84,8401、8402表示訊號點。例如於符元號碼i=0,就BPSK符元傳送「x0=0」時,設為訊號點8401,亦即I=z、Q=0。再者,z是大於0的實數。然後,就BPSK符元傳送「x0=1」時,設為訊號點8402,亦即I=-z、Q=0。但x0與訊號點的關係不限於圖84。
針對p/2位移BPSK做簡單說明。將符元號碼設成表現為i。其中i設為整數。符元號碼i為奇數時,設為圖84的訊號點配置。然後,符元號碼i為偶數時,設為圖85的訊號點配置。但位元x0與訊號點的關係不限於圖84、圖85。
針對圖85進行說明。於圖85,8501、8502表示訊號點。於符元號碼i=1,傳送「x0=0」時,設為訊號點8501,亦即I=0、Q=z。然後,傳送「X0=1」時,設為訊號點8502,亦即I=0、Q=-z。但x0與訊號點的關係不限於圖85。
p/2位移BPSK的其他例方面,符元號碼i為奇數時,設為圖85的訊號點配置,符元號碼i為偶數時,設為圖84的訊號點配置亦可。但位元x0與訊號點的關係不限於圖84、圖85。
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例如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中任一者時,例如是考慮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F或F(i)僅以實數構成的情況。例如是將預編碼矩陣F設為下式。
[數163]
Figure 02_image328
…式(163)
例如是BPSK時,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預編碼後的訊號的訊號點,是如圖86的訊號點8601、8602、8603存在有3點。(1點是訊號點有重疊)。
考慮於該狀態下,如圖1發送發送訊號108_A、108_B,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發送訊號108_A或發送訊號108_B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
此時,如圖86所示,由於訊號點僅存在3點,因此發生資料接收品質差的問題。考慮該點,提案不只以實數的要素來構成預編碼矩陣F的方法。如下賦予預編碼矩陣F作為範例。
[數164]
Figure 02_image330
…式(164) 或[數165]
Figure 02_image332
…式(165) 或 [數166]
Figure 02_image334
…式(166) 或 [數167]
Figure 02_image336
…式(167) 或 [數168]
Figure 02_image338
…式(168) 或 [數169]
Figure 02_image340
…式(169) 或 [數170]
Figure 02_image342
…式(170) 或 [數171]
Figure 02_image344
…式(171) 或 [數172]
Figure 02_image346
…式(172) 或 [數173]
Figure 02_image348
…式(173) 或 [數174]
Figure 02_image350
…式(174) 或 [數175]
Figure 02_image352
…式(175) 或 [數176]
Figure 02_image354
…式(176) 或 [數177]
Figure 02_image356
…式(177) 或 [數178]
Figure 02_image358
…式(178) 或 [數179]
Figure 02_image360
…式(179) [數180]
Figure 02_image362
…式(180) 或 [數181]
Figure 02_image364
…式(181)
再者,a為實數或虛數均可。但a非0(零)。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164)至式(181)的任一預編碼矩陣進行了預編碼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排列如圖87的訊號點8701、8702、8703、8704。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108_B,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發送訊號108_A或發送訊號108_B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圖87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作為基地台或AP的圖1的發送裝置中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記載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任一者」,但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B成為206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成為210B。
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5B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206B相當於訊號204B。又,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
接著,第2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採用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鍵控)),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採用QPSK」時的加權合成部203的預編碼方法。
簡單說明QPSK。圖85是表示QPSK時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圖。於圖85,8701、8702、8703、8704表示訊號點配置。例如於QPSK符元,對於2位元x0、x1之輸入,進行訊號點8701、8702、8703、8704中任一者的映射,獲得同相成分I、正交成分Q。
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中任一者時,例如賦予下式來作為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F之例。
[數182]
Figure 02_image366
…式(182) 或[數183]
Figure 02_image368
…式(183) 或 [數184]
Figure 02_image370
…式(184) 或 [數185]
Figure 02_image372
…式(185) 或 [數186]
Figure 02_image374
…式(186) 或 [數187]
Figure 02_image376
…式(187)
[數188]
Figure 02_image378
…式(188) 或 [數189]
Figure 02_image380
…式(189) 或 [數190]
Figure 02_image382
…式(190) 或 [數191]
Figure 02_image384
…式(191) 或 [數192]
Figure 02_image386
…式(192) 或 [數193]
Figure 02_image388
…式(193)
[數194]
Figure 02_image390
…式(194) 或 [數195]
Figure 02_image392
…式(195) 或 [數196]
Figure 02_image394
…式(196)
[數197]
Figure 02_image396
…式(197) 或 [數198]
Figure 02_image398
…式(198) 或 [數199]
Figure 02_image400
…式(199)
[數200]
Figure 02_image402
…式(200) 或 [數201]
Figure 02_image404
…式(201) 或 [數202]
Figure 02_image406
…式(202) 或 [數203]
Figure 02_image408
…式(203) 或 [數204]
Figure 02_image410
…式(204) 或 [數205]
Figure 02_image412
…式(205)
再者,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但b非0(零)。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182)至式(205)的任一預編碼矩陣進行了預編碼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108_B,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發送訊號108_A或發送訊號108_B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作為基地台或AP的圖1的發送裝置中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記載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任一者」,但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B相當於206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相當於210B。又,於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A相當於206A。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A相當於210B。
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5B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206B相當於訊號204B。又,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又,無相位變更部205A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206A相當於訊號204A。然後,無相位變更部209A時,訊號210A相當於訊號208A。
如以上,若設定預編碼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包含實施形態B1的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形態B3)於本實施形態,說明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前文、控制資訊符元的構成方法,及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動作。
於實施形態A8,記載了基地台或AP可選擇性地發送OFDM方式等之多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例如「第2例」)。
於本實施形態,說明此時的前文、控制資訊符元的構成方法、發送方法。
如實施形態A8所說明,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採用圖1或圖44的構成。其中,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為可實施支援具備圖1的「1個錯誤更正編碼部」的構成、具備圖44的「複數個錯誤更正編碼部」的構成兩者的錯誤更正編碼的構成。
然後,圖1、圖44的無線部107_A、無線部107_B具備圖55的構成,具有可選擇性地切換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的特徵。再者,由於圖55的詳細動作已於實施形態A8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8是表示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發送訊號的訊框構成的一例,橫軸設為時間。
基地台或AP首先發送前文8801,其後發送控制資訊符元(標頭區塊)8802、資料符元8803。
前文8801是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用以進行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訊號檢出、訊框同步、時間同步、頻率同步、頻率偏移推定、通道推定等之符元,例如由對基地台及終端而言為已知的PSK的符元所構成。
控制資訊符元(或稱為標頭區塊)8802是用以傳送有關資料符元8803的控制資訊的符元,包含例如資料符元8803的發送方法,例如「是單載波方式或是OFDM方式的資訊」、「是單流發送或是多流發送的資訊」、「調變方式的資訊」、「生成資料符元時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例如錯誤更正碼的資訊、碼長的資訊、錯誤更正碼的編碼率的資訊)」。又,控制資訊符元(或稱為標頭區塊)8802亦可包含發送的資料長的資訊等資訊。
資料符元8803是基地台或AP用以發送資料的符元,發送方法如上述切換。
再者,圖88的訊框構成為一例,不限於該訊框構成。又,前文8801、控制資訊符元8802、資料符元8803包含其他符元亦可。例如於資料符元亦可包含領航符元或參考符元。
於本實施形態,「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方式(多流發送),且選擇單載波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然後,「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方式(多流發送),且選擇OFDM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可切換進行相位變更、不進行相位變更。」
接著,說明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圖88的控制資訊符元(標頭區塊)8802所包含的資訊v1、v2、v3、v4的概要。
[表8]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8
表8的解釋如下。‧圖88的資料符元8803的傳送方法設為單載波方式時,設定為「v1=0」,基地台或AP發送「v1」。圖88的資料符元8803的傳送方法設為OFDM方式時,設定為「v1=1」,基地台或AP發送「v1」。
[表9]
Figure 107113556-A0304-0009
表9的解釋如下。‧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進行單流發送時,設定為「v2=0」,基地台或AP發送「v2」。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設定為「v2=1」,基地台或AP發送「v2」。
但於表9,將v2=1的含意解釋為「單流發送以外的發送」亦可。
又,可與表9同樣地解釋的資訊的構成方法,包括準備複數個位元,發送發送串流數的資訊的方法。
例如準備v21、v22,設定為v21=0且v22=0時,基地台或AP發送單流,設定為v21=1且v22=0時,基地台或AP發送2串流,設定為v21=0且v22=1時,基地台或AP發送4串流,設定為v21=1且v2=1時,基地台或AP發送8串流。然後,基地台或AP發送v21、v22作為控制資訊。
[表10]
Figure 107113556-A0304-0010
表10的解釋如下。‧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設定為「v3=0」,基地台或AP發送「v3」。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設定為「v3=1」,基地台或AP發送「v3」。
[表11]
Figure 107113556-A0304-0011
表11的解釋如下。‧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若於加權合成部203,使用預編碼矩陣#1進行預編碼,則設定為「v4=0」,基地台發送「v4」。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若於加權合成部203,使用預編碼矩陣#2進行預編碼,則設定為「v4=1」,基地台發送「v4」。
以上為v1、v2(或v21、v22)、v3、v4的概要。以下特別說明v3、v4的詳細。
如先前已記載,「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方式(多流發送),且選擇單載波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0」,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單載波方式時,(無論v2為「0」、「1」)v3的資訊為無效。(v3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然後,圖88的資料符元為單流的調變訊號,或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發送MIMO方式的複數個調變訊號。再者,基地台或AP亦可為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的構成。)
另一方面,「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方式(多流發送),且選擇OFDM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可切換進行相位變更、不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1」,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OFDM,設定為「v2=0」(或v21=0、v22=0),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進行單流發送的情況下,v3的資訊為無效(v3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此時,基地台或AP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
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1」,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OFDM,設定為「v2=1」(或v21及v22設定為「v21=0且v22=0」以外),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情況下,「基地台或AP支援進行相位變更」,且「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在已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接收的情況下」v3的資訊為有效。然後,v3的設定為有效時,當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設定為「v3=0」,基地台或AP發送「v3」。然後,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設定為「v3=1」,基地台或AP發送「v3」。
再者,「關於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在已進行相位變更時,是否亦可接收的判斷,由於如已於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基地台或AP不支援進行相位變更時,基地台或AP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
接著說明v4。
如先前已記載,「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方式(多流發送),且選擇單載波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0」,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單載波方式時,(無論v2為「0」、「1」)v4的資訊為無效。(v4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然後,圖88的資料符元為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或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發送MIMO方式的複數個調變訊號。再者,基地台或AP亦可為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的構成。)
另,「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方式(多流發送),且選擇OFDM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可切換進行相位變更、不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1」,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OFDM,設定為「v2=0」(或v21=0、v22=0),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進行單流發送的情況下,v4的資訊為無效(v4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此時,基地台或AP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
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1」,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OFDM,設定為「v2=1」(或v21及v22設定為「v21=0且v22=0」以外),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情況下,「基地台或AP支援進行相位變更」,且「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在已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接收的情況下」v4的資訊可能有效。
然後,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v4的資訊為無效,v4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然後,基地台發送「v4」的資訊。)
然後,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相位變更時,v4的資訊為有效,若於加權合成部203,使用預編碼矩陣#1進行預編碼,則設定為「v4=0」,基地台發送「v4」。又,若於加權合成部203,使用預編碼矩陣#2進行預編碼,則設定為「v4=1」,基地台發送「v4」。
再者,「關於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在已進行相位變更時,是否亦可接收的判斷,由於如已於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基地台或AP不支援進行相位變更時,基地台或AP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
於上述說明了控制資訊符元8802包含資訊v1、v2、v3、v4之例,但基地台或AP不以控制資訊符元8802傳送資訊v1、v2、v3、v4之全部亦可。
例如圖88的前文8801的至少一部分訊號,會依資料符元8803的傳送方式是「單載波方式或OFDM方式」而不同時,基地台或AP不以控制資訊符元傳送資訊v1亦可。此時,終端根據作為前文8801發送的訊號,來進行資料符元8803的傳送方式是單載波方式,或是OFDM方式的判斷。
再者,圖88的前文8801的至少一部分訊號,會依資料符元8803的傳送方式是「單載波方式或OFDM方式」而不同時,基地台或AP以控制資訊符元8802傳送資訊v1亦可。此時,終端根據作為前文8801發送的訊號、及控制資訊符元8802所含的資訊v1中任一方或雙方,來進行資料符元8803的傳送方式是「單載波方式,或是OFDM方式」的判斷。
於上述,說明了終端可根據控制資訊符元8802以外的訊號,來判斷以資訊v1通知的資訊之例,但關於資訊v2、v3、v4,終端可根據控制資訊符元8802以外的訊號來判斷時,於控制資訊符元8802不傳送該可判斷的資訊亦可。但與資訊v1之例同樣,即使是終端可根據控制資訊符元8802以外的訊號來判斷的資訊,亦可於控制資訊符元8802傳送。
又,例如控制資訊符元8802包含依資料符元8803的傳送方式是單載波方式或是OFDM方式,可取得之值不同的其他控制資訊時,將該其他控制資訊作為資訊v1亦可。該情況下,終端根據該其他控制資訊,來進行資料符元8803的傳送方式是單載波方式或是OFDM方式的判斷。
於上述說明中,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相當於210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A相當於210A。作為其他構成,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然後,無相位變更部209A時,訊號210A相當於訊號208A。
接著,說明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的動作。
於圖89表示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於圖89,與圖8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
訊號檢出、同步部8901將基頻訊號804X、804Y作為輸入,檢出基頻訊號804X、804Y所含的前文8801,進行訊號檢出、訊框同步、時間同步、頻率同步、頻率偏疑推定等處理,並作為系統控制訊號8902輸出。
調變訊號u1的通道推定部805_1、807_1、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部805_2、807_2將系統控制訊號8902作為輸入,根據系統控制訊號8902來檢出例如前文8801,進行通道推定。
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將基頻訊號804X、804Y、系統控制訊號8902作為輸入,檢出基頻訊號804X、804Y所含的圖88的控制資訊符元(標頭區塊)8802,進行解調‧解碼,獲得控制資訊,並作為控制訊號810輸出。
然後,訊號處理部811、無線部803X、803Y、天線部#X(801X)、天線部#Y(801Y)將控制訊號810作為輸入,各部有時根據控制訊號810來切換動作。再者,細節會於後續說明。
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將基頻訊號804X、804Y、系統控制訊號8902作為輸入,檢出基頻訊號804X、804Y所含的圖88的控制資訊符元(標頭區塊)8802,進行解調‧解碼,至少獲得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表8的v1、表9的v2、表10的v3、表11的v4。以下說明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的具體動作例。
考慮僅可解調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終端。此時,終端判斷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v3的資訊(v3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3的資訊(v3的位元))。因此,訊號處理部911不會發送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故不會進行支援此之訊號處理,進行支援其他方式的訊號處理的解調‧解碼動作,獲得接收訊號812並輸出。
具體而言,若終端接收從基地台或AP等其他通訊裝置所發送的訊號,根據前文8801及控制資訊符元8802,判斷資料符元8803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或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判斷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由於終端不具備解調資料符元8803的功能,因此不進行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另,判斷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實施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此時,終端根據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資訊,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於此,由於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未被週期性/規則性地施行相位變更,因此終端利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控制資訊中,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考慮僅可解調單流的調變訊號的終端。此時,終端判斷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v3的資訊(v3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3的資訊(v3的位元))。因此,訊號處理部911不會發送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故不會進行支援此之訊號處理,進行支援其他方式的訊號處理的解調‧解碼動作,獲得接收訊號812並輸出。
具體而言,若終端接收從基地台或AP等其他通訊裝置所發送的訊號,根據前文8801及控制資訊符元8802,判斷資料符元8803是「單流的調變訊號或是多流的調變訊號」。判斷是多流的調變訊號時,由於終端不具備解調資料符元8803的功能,因此不進行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另一方面,判斷是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實施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此時,終端根據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資訊,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於此,由於單流的調變訊號未被週期性/規則性地施行相位變更,因此終端利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控制資訊中,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即使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判斷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獲得的v3的資訊(v3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3的資訊(v3的位元))。因此,訊號處理部911不會發送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故不會進行支援此之訊號處理,進行支援其他方式的訊號處理的解調‧解碼動作,獲得接收訊號812並輸出。
具體而言,若終端接收從基地台或AP等其他通訊裝置所發送的訊號,根據前文8801及控制資訊符元8802,解調‧解碼資料符元8803,但由於終端是「即使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仍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不會週期性/規則性地施行相位變更,故終端利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控制資訊中,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時,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從v1判斷「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判斷v3的資訊(v3的位元)為有效。
因此,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根據包含v3的資訊(v3的位元)的控制資訊,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然後,訊號處理部811以根據所決定的解調方法的方法,來進行解調‧解碼的動作。
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時,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從v1判斷「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判斷v3的資訊(v3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3的資訊(v3的位元))。
因此,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利用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然後,訊號處理部811以根據所決定的解調方法的方法,來進行解調‧解碼的動作。
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時,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從v2(或v21、v22)判斷「是單流的調變訊號」時,判斷v3的資訊(v3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3的資訊(v3的位元))。
因此,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利用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然後,訊號處理部811以根據所決定的解調方法之方法,來進行解調‧解碼的動作。
考慮僅可解調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終端。此時,終端判斷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v4的資訊(v4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4的資訊(v4的位元))。因此,訊號處理部911不會發送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故不會進行支援此之訊號處理,進行支援其他方式的訊號處理的解調‧解碼動作,獲得接收訊號812並輸出。
具體而言,若終端接收從基地台或AP等其他通訊裝置所發送的訊號,根據前文8801及控制資訊符元8802,判斷資料符元8803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或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判斷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由於終端不具備解調資料符元8803的功能,因此不進行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另一方面,判斷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實施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此時,終端根據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資訊,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於此,由於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未被週期性/規則性地施行相位變更,因此終端利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控制資訊中,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及)資訊v4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考慮僅可解調單流的調變訊號的終端。此時,終端判斷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v4的資訊(v4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4的資訊(v4的位元))。因此,訊號處理部911不會發送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故不會進行支援此之訊號處理,進行支援其他方式的訊號處理的解調‧解碼動作,獲得接收訊號812並輸出。
具體而言,若終端接收從基地台或AP等其他通訊裝置所發送的訊號,根據前文8801及控制資訊符元8802,判斷資料符元8803是「單流的調變訊號或是多流的調變訊號」。判斷是多流的調變訊號時,由於終端不具備解調資料符元8803的功能,因此不進行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另一方面,判斷是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實施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此時,終端根據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資訊,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於此,由於單流的調變訊號未被週期性/規則性地施行相位變更,因此終端利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控制資訊中,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及)資訊v4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即使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判斷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獲得的v4的資訊(v4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4的資訊(v4的位元))。因此,訊號處理部911不會發送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故不會進行支援此之訊號處理,進行支援其他方式的訊號處理的解調‧解碼動作,獲得接收訊號812並輸出。
具體而言,若終端接收從基地台或AP等其他通訊裝置所發送的訊號,根據前文8801及控制資訊符元8802,解調‧解碼資料符元8803,但由於終端是「即使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仍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不會週期性/規則性地施行相位變更,故終端利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控制資訊中,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及)資訊v4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時,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從v1判斷「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判斷v4的資訊(v4的位元)為有效。
因此,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根據包含v4的資訊(v4的位元)的控制資訊,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然後,訊號處理部811以根據所決定的解調方法之方法,來進行解調‧解碼的動作。
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時,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從v1判斷「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判斷v4的資訊(v4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4的資訊(v4的位元))。
因此,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利用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及)資訊v4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然後,訊號處理部811以根據所決定的解調方法之方法,來進行解調‧解碼的動作。
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時,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從v2(或v21、v22)判斷「是單流的調變訊號」時,判斷v3的資訊(v3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4的資訊(v4的位元))。
因此,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利用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及)資訊v4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然後,訊號處理部811以根據所決定的解調方法之方法,來進行解調‧解碼的動作。
基地台或AP及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藉由進行如本實施形態所述的動作,基地台或AP與終端可確實地進行通訊,藉此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又,基地台或AP利用OFDM方式,於發送多流時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通訊對象的終端亦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實施形態C1) 於本實施形態,針對單載波(SC:Single Carrier)方式的相位變更方法的具體方法,說明與實施形態B1不同之例。
於本實施形態,設想基地台或AP與終端進行通訊。此時,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如圖1,由於已於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圖81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A的訊框構成例。於圖81,橫軸為時間。(因此為單載波方式的訊號。)
如圖81所示,於發送訊號108_A中,基地台或AP從時間t1至時間t20,發送前文8101,利用時間t21至時間t30,發送保護符元8102,利用從資料符元t31至時間t60,發送資料符元8103,利用t61至t70,發送保護符元8104,利用t71至t100,發送資料符元8105。
圖82是圖1的發送訊號108_B的訊框構成例。於圖82,橫軸為時間。(因此為單載波方式的訊號。)
如圖82所示,於發送訊號108_B中,基地台或AP從時間t1至時間t20,發送前文8201,利用時間t21至時間t30,發送保護符元8202,利用從資料符元t31至時間t60,發送資料符元8203,利用t61至t70,發送保護符元8204,利用t71至t100,發送資料符元8205。
再者,前文8101及8201是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用以進行通道推定的符元,例如對於基地台及終端而言,映射方法為已知的PSK(Phase Shift Keying(相移鍵控))。然後,前文8101及8201是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保護符元8102及8202是生成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所插入的符元。然後,保護符元8102及8202是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資料符元8103及8203為資料符元,是基地台或AP用以對終端傳送資料的符元。然後,資料符元8103及8203是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保護符元8104及8204是生成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所插入的符元。然後,保護符元8104及8204是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資料符元8105及8205為資料符元,是基地台或AP用以對終端傳送資料的符元。然後,資料符元8105及8205是利用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
與實施形態1同樣,基地台或AP生成映射後的訊號s1(t)及映射後的訊號s2(t)。於資料符元8102及8105僅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1(t)時,資料符元8202及8205僅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2(t)。又,於資料符元8102及8105僅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2(t)時,資料符元8202及8205僅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1(t)。然後,於資料符元8102及8105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1(t)及s2(t)時,資料符元8202及8205包含映射後的訊號s1(t)及s2(t)。關於該點如已於實施形態1等所說明,在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例如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2。此時,說明利用單載波方式時的較佳的二例。
較佳的第1例:作為第1例的第1手法,於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再者,該控制是藉由控制訊號200進行。此時,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A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08A,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10B。
作為第1例的第2手法,於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相位變更部209B不存在。此時,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A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08A,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08B。
於較佳的第1例,以第1手法、第2手法中任一手法來實現均可。
接著,說明相位變更部205B的動作。與實施形態1的說明同樣,於相位變更部205B,對於資料符元施行相位變更。與實施形態1同樣,符元號碼i在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設為y(i)。然後,以下式賦予y(i)。
[數206]
Figure 02_image414
…式(206)
於圖81、圖82,於i=t31、t32、t33、…、t58、t、59、t60及i=t71、t72、t73、…、t98、t99、t100存在有符元。此時,「符合式(207)或式(208)的任一者」為一重要條件。
[數207]
Figure 02_image416
…式(207)
[數208]
Figure 02_image418
…式(208)
再者,於式(207)、式(208),i=t32、t33、t34、…、t58、t59、t60或i=t72、t73、t74、…、t98、t99、t100。「符合式(207)或式(208)的任一者」換言之是設定l(i)-l(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
然後,若考慮發送頻譜,l(i)-l(i-1)須為固定值。然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於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為了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規則地切換l(i)甚為重要。然後,適度地增大l(i)的週期為宜,例如考慮將週期設定為5以上的情況。
週期X=2´n+1(再者,n為2以上的整數)時,符合以下條件即可。
於符合i=t32、t33、t34、…、t58、t59、t60,i=t72、t73、t74、…、t98、t99、t100的i中,所有的i符合式(209)。
[數209]
Figure 02_image420
…式(209)
設為週期X=2´m(再者,m為3以上的整數)時,符合以下條件即可。
於符合i=t32、t33、t34、…、t58、t59、t60,i=t72、t73、t74、…、t98、t99、t100的i中,所有的i符合式(210)。
[數210]
Figure 02_image422
…式(210)
而已敘述「設定l(i)-l(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為宜。針對該點進行說明。
於圖83,以圖83的實線8301來表現未進行相位變更,亦即圖1的發送訊號108A(圖2的訊號208A)的頻譜。再者,於圖83,橫軸為頻率,縱軸為振幅。
然後,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設定為l(i)-l(i-1)=p弧度,已進行相位變更時,以圖83的點線8302來表現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頻譜。
如圖83所示,頻譜8301及頻譜8302有效率地部分重疊。然後,以成為該狀況的方式發送時,當基地台與通訊對象的終端的傳遞環境為多路徑環境時,發送訊號108A的多路徑的影響與發送訊號108B的多路徑的影響不同,可獲得空間分集的效果的可能性升高。然後,空間分集的效果隨著l(i)-l(i-1)越接近0而變小。
因此,「設定l(i)-l(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為宜。
另一方面,若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5B進行相位變更,如本說明書所說明,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亦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變大的效果。因此,若以符合上述條件的方式設定l(i)-l(i-1),可獲得於多路徑環境、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之兩者的環境中,通訊對象的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格外效果。
較佳的第2例:於第2例,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於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再者,該控制是藉由控制訊號200進行。此時,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A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08A,相當於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訊號為圖2的訊號210B。
接著,說明相位變更部209B的動作。於相位變更部209B,於圖82的訊框構成中,至少對於保護符元8202、8204、資料符元8203、8205施行相位變更。再者,對於前文8201進行相位變更,或不施行相位變更均可。符元號碼i在相位變更部209B的相位變更值設為g(i)。然後,以下式賦予g(i)。
[數211]
Figure 02_image424
…式(211)
於圖81、圖82,於i=t21、t22、t23、…、t98、t99、t100存在有資料符元、保護符元。此時,「符合式(212)或式(213)的任一者」為一重要條件。
[數212]
Figure 02_image426
…式(212)
[數213]
Figure 02_image428
…式(213)
再者,於式(212)、式(213),i=t22、t23、t24、…、t、98、t99、t100。「符合式(159)或式(160)的任一者」換言之是設定r(i)-r(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
然後,若考慮發送頻譜,r(i)-r(i-1)須為固定值。然後,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述,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於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為了獲得良好的資料接收品質,規則地切換r(i)甚為重要。然後,適度地增大r(i)的週期為宜,例如考慮將週期設定為5以上的情況。
週期X=2×n+1(再者,n為2以上的整數)時,符合以下條件即可。
於符合i=t22、t23、t24、…、t、98、t99、t100的i中,所有的i符合式(214)。
[數214]
Figure 02_image430
…式(214)
設為週期X=2´m(再者,m為3以上的整數)時,符合以下條件即可。
於符合i=t22、t23、t24、…、t、98、t99、t100的i中,所有的i符合式(215)。
[數215]
Figure 02_image432
…式(215)
而已敘述「設定r(i)-r(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為宜。針對該點進行說明。
於圖83,以圖83的實線8301來表現未進行相位變更,亦即圖1的發送訊號108A(圖2的訊號208A)的頻譜。再者,於圖83,橫軸為頻率,縱軸為振幅。
然後,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設定為r(i)-r(i-1)=p弧度,已進行相位變更時,以圖83的點線8302來表現圖1的發送訊號108B的頻譜。
如圖83所示,頻譜8301及頻譜8302有效率地部分重疊。然後,以成為該狀況的方式發送時,當基地台與通訊對象的終端的傳遞環境為多路徑環境時,發送訊號108A的多路徑的影響與發送訊號108B的多路徑的影響不同,可獲得空間分集的效果的可能性升高。然後,空間分集的效果隨著r(i)-r(i-1)越接近0而變小。
因此,「設定r(i)-r(i-1)為0弧度以上、小於2p弧度時,儘可能取接近p之值」為宜。
另一方面,若於圖2的相位變更部209B進行相位變更,如本說明書所說明,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亦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的效果變大的效果。因此,若以符合上述條件的方式設定r(i)-r(i-1),可獲得於多路徑環境、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之兩者的環境中,通訊對象的終端可獲得高資料接收品質的格外效果。
以上,若如本實施形態所述設定相位變更值,可獲得於存在多路徑的環境及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兩者,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會提升的效果。再者,作為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可考慮例如如圖8的構成。但關於圖8的動作如已於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生成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方法有複數種方法,本實施形態針對任一方式的情況均可實施。例如作為單載波方式之例,包括「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離散傅立葉轉換))-Spread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Trajectory Constrained DFT-Spread OFDM(軌跡受限DFT-Spread OFDM)」、「OFDM based SC(Single Carrier(單載波))」、「SC(Single Carrier)-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分頻多重存取))」、「Gurd interval DFT-Spread OFDM(保護區間DFT-Spread OFDM)」等。
又,本實施形態的相位變更方法適用於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時,亦可獲得同樣的效果。再者,適用於多載波方式時,將符元排列於時間軸方向,或將符元排列於頻率軸方向(載波方向),或將符元排列於時間‧頻率軸方向均可,關於該點亦已於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補充6)於本說明書,表示圖41來作為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的一例,但接收單流的調變訊號的終端的構成不限於圖41,例如終端的接收裝置具備複數個接收天線的構成亦可。例如於圖8,由於調變訊號u2的通道推定部805_2、807_2不動作時,對於1個調變訊號的通道推定部動作,因此即使為該類構成,仍可進行單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
因此,於本說明書的說明中,利用圖41所說明的實施型態即使取代圖41而為上述說明的接收裝置的構成,仍可同樣地動作,可獲得同樣的效果。
又,於本說明書中,說明圖38、圖79的構成,來作為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例。此時,說明「以複數種資訊構成」的效果。以下說明構成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複數種資訊」的發送方法。
構成例1:以同一訊框或同一子訊框,發送圖38之例如「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中至少2個以上的資訊。
構成例2:以同一訊框或同一子訊框,發送圖79之例如「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中至少2個以上的資訊。
於此,說明「訊框」、「子訊框」。
於圖80表示訊框構成的一例。於圖80,以橫軸作為時間。例如於圖80,訊框包含前文8001、控制資訊符元8002、資料符元8003。(例如訊框亦可為「至少包含前文8001」、或「至少包含控制資訊符元8002」、或「至少包含前文8001及資料符元8003」、或「至少包含前文8001及控制資訊符元8002」、或「至少包含前文8001及資料符元8003」、或「至少包含前文8001、控制資訊符元8002及資料符元8003」。)
然後,於前文8001、控制資訊符元8002或資料符元8003中任一符元,終端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將圖80稱為子訊框亦可。又,亦可採用訊框、子訊框以外的稱呼方式。
藉由如以上,終端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所含的至少2個以上的資訊,可獲得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所說明的效果。
構成例3:以同一封包,發送圖38之例如「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中至少2個以上的資訊。
構成例4:以同一封包,發送圖79之例如「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36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3702」、「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訊3802」、「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3803」、「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7901」中至少2個以上的資訊。
考慮圖80的訊框。然後,訊框以「至少包含前文8001及資料符元8003」、或「至少包含控制資訊符元8002及資料符元8003」、或「至少前文8001、控制資訊符元8002、資料符元8003」構成。
此時,發送封包的方法包括兩種方法。
第1方法:資料符元8003是以複數個封包構成。此時,藉由資料符元8003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所含的至少2個以上的資訊。
第2方法:封包是藉由複數個訊框的資料符元發送。此時,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所含的至少2個以上的資訊是以複數個訊框發送。
藉由如以上,終端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所含的至少2個以上的資訊,可獲得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所說明的效果。
再者,於圖80雖稱為「前文」,但稱呼方式不限於此。「前文」包含「「通訊對象用以檢出調變訊號的符元或訊號」、「通訊對象用以進行通道推定(傳遞環境推定)的符元或訊號」、「通訊對象用以進行時間同步的符元或訊號」、「通訊對象用以進行頻率同步的符元或訊號」、「通訊對象用以進行頻率偏移之推定的符元或訊號」」之至少1個以上的符元或訊號。
又,於圖80雖稱為「控制資訊符元」,但稱呼方式不限於此。「控制資訊符元」是包含「用以生成資料符元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用以生成資料符元的調變方式的資訊」、「構成資料符元的符元數的資訊」、「有關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的資訊」、「資料符元以外必須對通訊對象傳送的資訊」、「資料符元以外的資訊」之至少1個以上的資訊的符元。
再者,發送前文8001、控制資訊符元8002、資料符元8003的順序,亦即訊框的構成方法不限於圖80。
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終端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將終端的通訊對象作為基地台或AP而說明,但不限於此,「基地台或AP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為終端亦可」,或「終端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終端的通訊對象為終端亦可」,或「基地台或AP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為基地台或AP亦可」。
再者,在對於預編碼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的相位變更處理中,於發送單載波方式的訊框時、與發送OFDM方式的訊框時,相位變更的週期N有時利用不同值為宜。這是由於例如配置於訊框的資料符元數在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不同時,於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較適宜的相位變更週期可能不同。於上述說明中,說明了對於預編碼後(加權合成後)的訊號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但不進行預編碼(加權合成)的處理時,於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就對於映射後的訊號的相位變更處理的週期採用不同值即可。
(實施型態C2)說明實施型態B3的變形例。說明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前文、控制資訊符元的構成方法,及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動作。
如實施型態A8所說明,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採用圖1或圖44的構成。其中,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為可實施支援具備圖1的「1個錯誤更正編碼部」的構成、具備圖44的「複數個錯誤更正編碼部」的構成兩者的錯誤更正編碼的構成。
然後,圖1、圖44的無線部107_A、無線部107_B具備圖55的構成,具有可選擇性地切換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的特徵。再者,由於圖55的詳細動作已於實施形態A8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88是表示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發送訊號的訊框構成的一例,橫軸設為時間。
基地台或AP首先發送前文8801,其後發送控制資訊符元(標頭區塊)8802、資料符元8803。
前文8801是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用以進行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訊號檢出、訊框同步、時間同步、頻率同步、頻率偏移推定、通道推定等之符元,例如由對基地台及終端而言為已知的PSK的符元所構成。
控制資訊符元(或稱為標頭區塊)8802是用以傳送有關資料符元8803的控制資訊的符元,包含例如資料符元8803的發送方法,例如「是單載波方式或是OFDM方式的資訊」、「是單流發送或是多流發送的資訊」、「調變方式的資訊」、「生成資料符元時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訊(例如錯誤更正碼的資訊、碼長的資訊、錯誤更正碼的編碼率的資訊)」。又,控制資訊符元(或稱為標頭區塊)8802亦可包含發送的資料長的資訊等資訊。
資料符元8803是基地台或AP用以發送資料的符元,發送方法是以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任一方式發送,又,可切換資料符元8803的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法、SISO或MIMO傳送。
再者,圖88的訊框構成為一例,不限於該訊框構成。又,於前文8801、控制資訊符元8802、資料符元8803包含其他符元亦可。例如於資料符元包含領航符元或參考符元亦可。
如實施型態B3所說明,「於資料符元,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可切換進行相位變更、不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作為基地台或AP所傳送的圖88的控制資訊符元(標頭區塊) 8802所含的資訊,包括表10所示的v3的位元、表11所示的v4的位元。
然後,使如下新定義的v5的位元,包含於基地台或AP所傳送的圖88的控制資訊符元(標頭區塊) 8802。
[表12]
Figure 107113556-A0304-0012
表12的解釋如下。‧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若於加權合成部203,使用相位變更方法#1進行相位變更,則設定為「v5=0」,基地台發送「v5」。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若於加權合成部203,使用相位變更方法#2進行相位變更,則設定為「v5=1」,基地台發送「v5」。
利用實施型態B1來說明一例。
作為第1例,如下設定式(209)所示的λ(i)-λ(i-1)時,採用相位變更方法#1。
[數216]
Figure 02_image434
式(216)
然後,如下設定式(209)所示的λ(i)-λ(i-1)時,採用相位變更方法#2。
[數217]
Figure 02_image436
式(217)
作為第2例,如下設定式(214)所示的ρ (i)-ρ(i-1)時,採用相位變更方法#1。
[數218]
Figure 02_image438
式(218)
然後,如下設定式(214)所示的ρ(i)-ρ(i-1)時,採用相位變更方法#2。
[數219]
Figure 02_image440
式(219)
再者,相位變更方法#1、相位變更方法#2之方式不限於上述,只要於相位變更方法#1及相位變更方法#2,相位變更的方法不同即可。又,於上述例,說明相位變更方法在1處進行之例,但不限於此,亦可於2處以上的相位變更部進行相位變更。
於上述例,相位變更方法#1是於電波的傳遞環境為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及多路徑環境中,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品質會提升的相位變更方法,相位變更方法#2是尤其於電波的環境為多路徑環境中,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接收品質會提升的相位變更方法。
因此,藉由基地台按照v5的設定值,對於電波的傳遞環境適宜地變更相位變更方法,通訊對象的終端可獲得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以下說明基地台發送實施型態B3所記載的v1、v2、v3、v4,並且發送上述所記載的v5時的動作例。
例如於基地台進行MIMO傳送,亦即設定為v2=1,且不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亦即設定為v3=0時,v5的資訊為無效(v5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
然後,於基地台進行MIMO傳送,亦即設定為v2=1,且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亦即設定為v3=0時,v5的資訊為有效。再者,v5的解釋表示於表12。
因此,基地台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獲得v2,辨識為v2=0,亦即辨識為單流發送時,利用至少將對應於v5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又,基地台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獲得v2,辨識為v2=1,亦即辨識為MIMO發送,且獲得v3,判斷為v3=0,亦即未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利用至少將對應於v5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然後,基地台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獲得v2,辨識為v2=1,亦即辨識為MIMO發送,且獲得v3,判斷為v3=1,亦即週期性/規則性地進行相位變更時,利用包含對應於v5的位元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基地台或AP及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藉由進行如本實施形態所述的動作,基地台或AP與終端可確實地進行通訊,藉此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實施型態C3)於本實施型態,說明實施型態C2的變形例。
於本實施型態,「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方式(多流發送),且選擇單載波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然後,「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傳送(多流發送),且選擇OFDM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可切換進行相位變更、不進行相位變更。」
說明此時的v5的處理。
「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方式(多流發送),且選擇單載波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0」,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單載波方式時,(無論v2為「0」、「1」)v5的資訊為無效。(v5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然後,圖88的資料符元為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或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發送MIMO方式的複數個調變訊號。再者,基地台或AP亦可為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的構成。)
另一方面,「資料符元的發送方法選擇MIMO傳送(多流發送),且選擇OFDM方式時,當訊號處理部106具備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任一者時,於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可切換進行相位變更、不進行相位變更。」
因此,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1」,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OFDM,設定為「v2=0」(或v21=0、v22=0),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進行單流發送的情況下,v5的資訊為無效(v5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此時,基地台或AP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
然後,基地台或AP在設定為「v1=1」,圖88的資料符元的傳送方式設為OFDM,設定為「v2=1」(或v21及v22設定為「v21=0且v22=0」以外),發送圖88的資料符元8803時,當利用複數個天線,於同一頻率、同一時間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情況下,「基地台或AP支援進行相位變更」,且「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在已進行相位變更時亦可接收的情況下」v5的資訊可能有效。
然後,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v5的資訊為無效,v5設定為「0」或設定為「1」均可。(然後,基地台發送「v5」的資訊。)
然後,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相位變更時,v5的資訊為有效,若於相位變更部,使用相位變更方法#1進行相位變更,則設定為v5=0,基地台發送v5。又,若於相位變更部,使用相位變更方法#2進行相位變更,則設定為v5=1,基地台發送v5。
再者,「關於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在已進行相位變更時,是否亦可接收的判斷,由於如已於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又,基地台或AP不支援進行相位變更時,基地台或AP不具備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
接著,說明基地台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動作例。
考慮僅可解調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終端。此時,終端判斷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v5的資訊(v5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5的資訊(v5的位元))。因此,訊號處理部911不會發送基地台或AP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故不會進行支援此之訊號處理,進行支援其他方式的訊號處理的解調‧解碼動作,獲得接收訊號812並輸出。
具體而言,若終端接收從基地台或AP等其他通訊裝置所發送的訊號,根據前文8801及控制資訊符元8802,判斷資料符元8803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或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判斷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由於終端不具備解調資料符元8803的功能,因此不進行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另一方面,判斷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實施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此時,終端根據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資訊,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於此,由於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未被週期性/規則性地施行相位變更,因此終端利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所獲得的控制資訊中,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及)資訊v5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
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時,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從v1判斷「是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判斷v5的資訊(v5的位元)為有效。
因此,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根據包含v5的資訊(v4的位元)的控制資訊,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然後,訊號處理部811以根據所決定的解調方法之方法,來進行解調‧解碼的動作。
基地台或AP發送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5901A、相位變更部5901B進行了相位變更時所生成的調變訊號時,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在由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從v1判斷「是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時,判斷v5的資訊(v5的位元)為無效(不需要v5的資訊(v5的位元))。
因此,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09利用至少「將對應於(資訊v3及)資訊v5的位元除外後的控制資訊,來決定資料符元8803的解調方法。然後,訊號處理部811以根據所決定的解調方法之方法,來進行解調‧解碼的動作。
基地台或AP及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藉由進行如本實施形態所述的動作,基地台或AP與終端可確實地進行通訊,藉此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又,基地台或AP利用OFDM方式,於發送多流時進行相位變更的情況下,於直接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中,通訊對象的終端亦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實施型態C4)說明實施型態B2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QPSK(或p/2位移QPSK),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 採用QPSK(或p/2位移QPSK)」時的加權合成部203的預編碼方法。(再者,於實施型態B2,採用p/2位移QPSK來取代QPSK亦可。)
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中任一者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F之例。
[數220]
Figure 02_image442
…式(220) 或[數221]
Figure 02_image444
…式(221) 或 [數222]
Figure 02_image446
…式(222) 或 [數223]
Figure 02_image448
…式(223) 或 [數224]
Figure 02_image450
…式(224) 或 [數225]
Figure 02_image452
…式(225)
再者,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但b非0(零)。又,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220)至式(225)的任一預編碼矩陣進行了預編碼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同相-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108_B,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發送訊號108_A或發送訊號108_B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又,如下表現預編碼矩陣F。
[數226]
Figure 02_image454
…式(226)
再者,a、b、c、d能以虛數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此時,於式(220)至式(225),由於a的絕對值、b的絕對值、c的絕對值與d的絕對值相等,因此可獲得很可能得到分集增益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作為基地台或AP的圖1的發送裝置中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記載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任一者」,但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B相當於206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相當於210B。又,於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A相當於206A。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A相當於210B。
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5B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206B相當於訊號204B。又,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又,無相位變更部205A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206A相當於訊號204A。然後,無相位變更部209A時,訊號210A相當於訊號208A。
如以上,若設定預編碼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包含實施形態B1的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C5)說明實施型態B2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 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時的加權合成部203的預編碼方法。
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中任一者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F之例。
[數227]
Figure 02_image456
…式(227) 或[數228]
Figure 02_image458
…式(228) 或 [數229]
Figure 02_image460
…式(229)
作為第1方法,於式(227)、式(228)、式(229)中,α如下:[數230]
Figure 02_image462
…式(230)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作為第2方法,於式(227)、式(228)、式(229)中,α如下:[數231]
Figure 02_image464
…式(231)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採用了式(227)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8)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9)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7)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28)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29)的第2方法的任一預編碼矩陣進行了預編碼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108_B,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發送訊號108_A或發送訊號108_B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如式(226)表現預編碼矩陣F。此時,於採用了式(227)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8)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9)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7)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28)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29)的第2方法,由於a的絕對值、b的絕對值、c的絕對值與d的絕對值無大差距,因此可獲得很可能得到分集增益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作為基地台或AP的圖1的發送裝置中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記載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任一者」,但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B相當於206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相當於210B。又,於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A相當於206A。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A相當於210B。
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5B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206B相當於訊號204B。又,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又,無相位變更部205A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206A相當於訊號204A。然後,無相位變更部209A時,訊號210A相當於訊號208A。
如以上,若設定預編碼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包含實施形態B1的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C6)說明實施型態B2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64QAM(或p/2位移64QAM),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 採用64QAM(或p/2位移64QAM)」時的加權合成部203的預編碼方法。
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中任一者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F之例。
[數232]
Figure 02_image466
…式(232) 或[數233]
Figure 02_image468
…式(233) 或 [數234]
Figure 02_image470
…式(234)
作為第1方法,於式(232)、式(233)、式(234)中,α如下:[數235]
Figure 02_image472
…式(235)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作為第2方法,於式(232)、式(233)、式(234)中,α如下:[數236]
Figure 02_image474
…式(236)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採用了式(232)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3)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4)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2)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33)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34)的第2方法的任一預編碼矩陣進行了預編碼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108_B,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發送訊號108_A或發送訊號108_B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如式(226)表現預編碼矩陣F。此時,於採用了式(232)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3)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4)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2)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33)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34)的第2方法,由於a的絕對值、b的絕對值、c的絕對值與d的絕對值無大差距,因此可獲得很可能得到分集增益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作為基地台或AP的圖1的發送裝置中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記載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任一者」,但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B相當於206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相當於210B。又,於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A相當於206A。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A相當於210B。
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5B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206B相當於訊號204B。又,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又,無相位變更部205A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206A相當於訊號204A。然後,無相位變更部209A時,訊號210A相當於訊號208A。
如以上,若設定預編碼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包含實施形態B1的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C7)說明實施型態B2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 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時的加權合成部203的預編碼方法。
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中任一者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F之例。
[數237]
Figure 02_image476
…式(237) 或[數238]
Figure 02_image478
…式(238) 或 [數239]
Figure 02_image480
…式(239)
作為第1方法,於式(237)、式(238)、式(239)中,α如下:[數240]
Figure 02_image482
…式(240)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作為第2方法,於式(237)、式(238)、式(239)中,α如下:[數241]
Figure 02_image484
…式(241)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採用了式(237)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8)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9)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37)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38)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39)的第2方法的任一預編碼矩陣進行了預編碼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108_B,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發送訊號108_A或發送訊號108_B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作為基地台或AP的圖1的發送裝置中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記載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任一者」,但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B相當於206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相當於210B。又,於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A相當於206A。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A相當於210B。
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5B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206B相當於訊號204B。又,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又,無相位變更部205A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206A相當於訊號204A。然後,無相位變更部209A時,訊號210A相當於訊號208A。
如以上,若設定預編碼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包含實施形態B1的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C8)說明實施型態B2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64QAM(或p/2位移64QAM),映射後的訊號201B(s2(t)) 採用64QAM(或p/2位移64QAM)」時的加權合成部203的預編碼方法。
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例如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中任一者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預編碼矩陣F之例。
[數242]
Figure 02_image486
…式(242) 或[數243]
Figure 02_image488
…式(243) 或 [數244]
Figure 02_image490
…式(244)
作為第1方法,於式(242)、式(243)、式(244)中,α如下:[數245]
Figure 02_image492
…式(245)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作為第2方法,於式(242)、式(243)、式(244)中,α如下:[數246]
Figure 02_image494
…式(246) 再者,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採用了式(242)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43)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44)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42)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43)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44)的第2方法的任一預編碼矩陣進行了預編碼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204B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108_B,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發送訊號108_A或發送訊號108_B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於上述說明中,作為基地台或AP的圖1的發送裝置中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記載為「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任一者」,但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B相當於206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相當於210B。又,於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A相當於206A。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A相當於210B。
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亦可。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5B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206B相當於訊號204B。又,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又,無相位變更部205A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206A相當於訊號204A。然後,無相位變更部209A時,訊號210A相當於訊號208A。
如以上,若設定預編碼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包含實施形態B1的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D1)於本實施型態,說明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之根據實施型態B2的訊號處理方法的較佳例。
設想基地台或AP與終端進行通訊。此時,於圖90表示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於圖90,關於與圖1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錯誤更正編碼部102將資料101及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與錯誤更正碼有關的資訊,來進行錯誤更正編碼,輸出編碼資料103。
映射部104將編碼資料103、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所含的調變訊號的資訊,來進行對應於調變方式的映射,輸出映射後的訊號(基頻訊號)105_1。
訊號處理部106映射部106將映射後的訊號105_1、訊號群110、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來進行訊號處理,輸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
無線部107_A將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0,對於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施行處理,輸出發送訊號108_A。然後,發送訊號108_A從天線部#A(109_A)作為電波而輸出。
圖91表示圖90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的一例。再者,於圖91,關於與圖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詳細的說明。
加權合成部(預編碼部)203將映射後的訊號201A(相當於圖90的映射後的訊號105_1)及控制訊號200(相當於圖90的控制訊號1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200來進行加權合成(預編碼),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
此時,映射後的訊號201A表現為s1(t),加權後的訊號204A表現為z1(t)。再者,作為一例,t設為時間。(s1(t)、z1(t)是以複數來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
如此一來,加權合成部203對於映射後的訊號201A的s1(t)的2個符元s1(2i-1)及s1(2i),進行加權合成,輸出加權後的訊號204A的z1(t)的2個符元z1(2i-1)及z1(2i)。具體而言,進行如下運算。
[數247]
Figure 02_image496
…式(247)
再者,F為加權合成用的矩陣,a、b、c、d能以複數來定義,因此,a、b、c、d以複數來定義。(亦可為實數)再者,i為符元號碼(再者,於此,i為1以上的整數)。
插入部207A將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領航符元訊號(pa(t))(t:時間)(251A)、前文訊號252、控制資訊符元訊號253、控制訊號200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所含訊框構成的資訊,來輸出根據訊框構成的基頻訊號208A。
圖92表示圖90的終端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訊框構成一例,橫軸設為時間。9201為前文,其為例如接收圖90的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用以實施時間同步、訊框同步、訊號檢出、頻率同步、頻率偏移推定等之符元。9202為控制資訊符元,其為例如用以傳送資料符元的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發送方法等控制資訊的符元。
9203為資料符元,其為用以傳送上述z1(2i-1)、z1(2i)的符元。圖92的訊框構成的情況下,由於是單載波方式的訊框構成,因此z1(2i-1)、z1(2i)是於時間方向依序配置。例如依z1(2i-1)、z1(2i)的順序,於時間方向配置符元。再者,圖90的發送裝置亦可具備用以置換符元順序的交錯器,依符元順序的置換,z1(2i-1)、z1(2i)在時間上不鄰接亦可。又,於圖92未包含領航符元,但於訊框包含領航符元亦可,然後於訊框包含圖92所示的符元以外的符元亦可。
圖93是圖90的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之不同於圖92的訊框構成的一例,橫軸為頻率,縱軸為時間。9301為領航符元,其為例如接收圖90的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用以實施通道推定等之符元。9303為其他符元,包含例如前文、控制資訊符元等。前文為接收圖90的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裝置用以實施時間同步、訊框同步、訊號檢出、頻率同步、頻率偏移推定等之符元,控制資訊符元為用以傳送資料符元的調變方式、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發送方法等控制資訊的符元。
9302為資料符元,其為用以傳送上述z1(2i-1)、z1(2i)的符元。圖93的訊框構成的情況下,由於是例如OFDM等多載波傳送方式的訊框構成,因此z1(2i-1)、z1(2i)於時間方向依序配置,或於頻率方向依序配置均可。再者,圖90的發送裝置亦可具備用以置換符元順序的交錯器,依符元順序的置換,z1(2i-1)、z1(2i)在時間上不鄰接,或z1(2i-1)、z1(2i)在頻率上不鄰接均可。然後,於訊框包含圖93所示的符元以外的符元亦可。
說明圖90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91時,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方法的較佳例。
第1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採用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時,或「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採用p/2位移BPSK」時的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的預編碼方法。
考慮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或F(i) 僅以實數構成的情況。例如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設為下式。
[數248]
Figure 02_image498
…式(248)
例如BPSK時,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預編碼後的訊號的訊號點如圖86的訊號點8601、8602、8603,存在有3點(1點是訊號點重疊)。
考慮於該狀態下,如圖1發送z1(2i-1)、z1(2i),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z1(2i-1)或z1(2i)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
此時,如圖86,由於訊號點僅存在3點,因此發生資料的接收品質差的問題。考慮到此點,提案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不只以實數構成的方法。作為範例,如下賦予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
[數249]
Figure 02_image500
…式(249)或[數250]
Figure 02_image502
…式(250)或[數251]
Figure 02_image504
…式(251)或[數252]
Figure 02_image506
…式(252)或[數253]
Figure 02_image508
…式(253)或[數254]
Figure 02_image510
…式(254)或[數255]
Figure 02_image512
…式(255)或[數256]
Figure 02_image514
…式(256)或[數257]
Figure 02_image516
…式(257)或[數258]
Figure 02_image518
…式(258)或[數259]
Figure 02_image520
…式(259)或[數260]
Figure 02_image522
…式(260)或[數261]
Figure 02_image524
…式(261)或[數262]
Figure 02_image526
…式(262)或[數263]
Figure 02_image528
…式(263)或[數264]
Figure 02_image530
…式(264)或[數265]
Figure 02_image532
…式(265)或[數266]
Figure 02_image534
…式(266)
再者,α為實數或虛數均可。其中,a不為0(零)。
於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249)至(266)中任一加權合成用的矩陣進行了加權合成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排列如圖87的訊號點8701、8702、8703、8704。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z1(2i-1)或z1(2i)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圖87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接著,第2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採用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時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方法的較佳例。
圖90的訊號點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91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之例。
[數267]
Figure 02_image536
…式(267) 或[數268]
Figure 02_image538
…式(268) 或 [數269]
Figure 02_image540
…式(269) 或 [數270]
Figure 02_image542
…式(270) 或 [數271]
Figure 02_image544
…式(271) 或 [數272]
Figure 02_image546
…式(272)
[數273]
Figure 02_image548
…式(273) 或 [數274]
Figure 02_image550
…式(274) 或 [數275]
Figure 02_image552
…式(275) 或 [數276]
Figure 02_image554
…式(276) 或 [數277]
Figure 02_image556
…式(277) 或 [數278]
Figure 02_image558
…式(278)
[數279]
Figure 02_image560
…式(279) 或 [數280]
Figure 02_image562
…式(280) 或 [數281]
Figure 02_image564
…式(281) [數282]
Figure 02_image566
…式(282) 或 [數283]
Figure 02_image568
…式(283) 或 [數284]
Figure 02_image570
…式(284)
[數285]
Figure 02_image572
…式(285) 或 [數286]
Figure 02_image574
…式(286) 或 [數287]
Figure 02_image576
…式(287) 或
[數288]
Figure 02_image578
…式(288) 或 [數289]
Figure 02_image580
…式(289) 或 [數290]
Figure 02_image582
…式(290)
再者,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但b非0(零)。
於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267)至式(290)中任一加權合成用的矩陣進行了加權合成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z1(2i-1)或z1(2i)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以上,若設定加權合成用的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D2)說明實施型態D1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QPSK(或p/2位移QPSK)」時的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方法。(再者,於實施型態D1,採用p/2位移QPSK來取代QPSK亦可。)
圖90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91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之例。
[數291]
Figure 02_image584
…式(291) 或[數292]
Figure 02_image586
…式(292) 或 [數293]
Figure 02_image588
…式(293) 或 [數294]
Figure 02_image590
…式(294) 或 [數295]
Figure 02_image592
…式(295) 或 [數296]
Figure 02_image594
…式(296)
再者,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但b非0(零)。又,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
於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利用式(291)至式(296)中任一加權合成用的矩陣進行了加權合成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的同相-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z1(2i-1)或z1(2i)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又,如下表現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
[數297]
Figure 02_image596
…式(297)
再者,a、b、c、d能以虛數定義(因此,亦可為實數。)此時,於式(291)至式(296),由於a的絕對值、b的絕對值、c的絕對值與d的絕對值相等,因此可獲得很可能得到分集增益的效果。
如以上,若設定加權合成用的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D3)說明實施型態D1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時的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方法。
圖90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91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之例。
[數298]
Figure 02_image598
…式(298) 或[數299]
Figure 02_image600
…式(299) 或 [數300]
Figure 02_image602
…式(300)
作為第1方法,於式(298)、式(299)、式(300)中,α如下:[數301]
Figure 02_image604
…式(301)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作為第2方法,於式(298)、式(299)、式(300)中,α如下:[數302]
Figure 02_image606
…式(302)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採用了式(227)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8)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9)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27)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28)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29)的第2方法的任一加權合成用的矩陣進行了加權合成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z1(2i-1)或z1(2i)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又,如式(297)表現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此時,於採用了式(298)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99)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0)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298)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299)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00)的第2方法,由於a的絕對值、b的絕對值、c的絕對值與d的絕對值無大差距,因此可獲得很可能得到分集增益的效果。
如以上,若設定加權合成用的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D4)說明實施型態D1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64QAM(或p/2位移64QAM)」時的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方法。
圖90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91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之例。
[數303]
Figure 02_image608
…式(303) 或[數304]
Figure 02_image610
…式(304) 或 [數305]
Figure 02_image612
…式(305)
作為第1方法,於式(303)、式(304)、式(305)中,α如下:[數306]
Figure 02_image614
…式(306)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作為第2方法,於式(303)、式(304)、式(305)中,α如下:[數307]
Figure 02_image616
…式(307)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採用了式(303)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4)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5)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3)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04)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05)的第2方法的任一加權合成用的矩陣進行了加權合成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z1(2i-1)或z1(2i)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又,如式(297)表現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此時,於採用了式(303)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4)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5)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3)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04)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05)的第2方法,由於a的絕對值、b的絕對值、c的絕對值與d的絕對值無大差距,因此可獲得很可能得到分集增益的效果。
如以上,若設定加權合成用的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D5)說明實施型態D1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時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方法。
圖90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91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之例。
[數308]
Figure 02_image618
…式(308) 或[數309]
Figure 02_image620
…式(309) 或 [數310]
Figure 02_image622
…式(310)
作為第1方法,於式(308)、式(309)、式(310)中,α如下:[數311]
Figure 02_image624
…式(311)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作為第2方法,於式(308)、式(309)、式(310)中,α如下:[數312]
Figure 02_image626
…式(312)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採用了式(308)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9)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10)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08)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09)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10)的第2方法中任一加權合成用的矩陣進行了加權合成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z1(2i-1)或z1(2i)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以上,若設定加權合成用的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D6)說明實施型態D1的變形例。說明「映射後的訊號201A(s1(t)) 採用64QAM(或p/2位移64QAM)」時的圖91的加權合成部203的加權合成方法。
圖90的訊號處理部106的構成為圖91時,賦予下式來作為例如加權合成部203所使用的加權合成用的矩陣F之例。
[數313]
Figure 02_image628
…式(313) 或[數314]
Figure 02_image630
…式(314) 或 [數315]
Figure 02_image632
…式(315)
作為第1方法,於式(313)、式(314)、式(315)中,α如下:[數316]
Figure 02_image634
…式(316)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作為第2方法,於式(313)、式(314)、式(315)中,α如下:[數317]
Figure 02_image636
…式(317) b為實數或虛數均可,θ11為實數,θ21為實數,δ為實數。
於加權合成部203,利用採用了式(313)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14)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15)的第1方法、採用了式(313)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14)的第2方法、採用了式(315)的第2方法中任一加權合成用的矩陣進行了加權合成時,加權合成後的訊號204A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不會重疊且訊號點間的距離變大。因此,基地台或AP發送發送訊號108_A,且於通訊對象的終端,z1(2i-1)或z1(2i)中任一者的接收功率低的情況,若考慮於上所述的訊號點的狀態,可獲得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如以上,若設定加權合成用的矩陣,則可獲得作為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可與其他實施形態組合而實施。
(實施型態E1)於本實施型態,說明支援以下兩者之發送方法的發送裝置的構成,即於本說明書所記載,於同一時間利用同一頻率,從複數個天線,發送對複數個調變訊號施行預編碼所生成的複數個訊號的發送方法,及於實施型態D1至實施型態D6所說明,使頻率或時間的至少一方不同,從至少1個天線,發送對複數個調變訊號施行加權合成所生成的複數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的發送方法。
如實施型態A8所說明,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具備圖1或圖44的構成。再者,基地台的發送裝置亦可為可實施以下方法雙方的構成,即從由圖1所示的「1個錯誤更正編碼部」編碼的資料,生成複數個訊號的方法,及從由圖44所示的「複數個錯誤更正編碼部」編碼的複數個編碼資料,生成複數個訊號的方法。
圖1、圖44的無線部107_A、無線部107_B具備例如圖3或圖55的構成。無線部107_A、無線部107_B為圖55的構成時,可選擇性地切換單載波方式與OFDM方式。再者,圖3的詳細動作已於實施型態說明,圖55的詳細動作已於實施型態A8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切換以下發送方法來發送,即於同一時間利用同一頻率,從複數個天線,發送對複數個調變訊號施行預編碼所生成的複數個訊號的發送方法,及於實施型態D1至實施型態D6所說明,使頻率或時間的至少一方不同,從至少1個天線,發送對複數個調變訊號施行加權合成所生成的複數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的發送方法。
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是例如於實施型態A8所說明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中,採用實施型態D1至實施型態D6所說明,使頻率或時間的至少一方不同,從至少1個天線,發送對複數個調變訊號施行加權合成所生成的複數個加權合成後的訊號的發送方法來發送。
關於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進行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時的動作,由於已於實施型態A8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作為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中所實施的預編碼的處理,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亦可採用與表示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中所實施的加權合成處理的矩陣F相同的矩陣F所示的預編碼處理。例如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是於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中,進行式(248)所示的預編碼處理,於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中,進行式(248)所示的加權合成處理。
藉由該構成,由於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中所實施的預編碼處理,與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中所實施的加權合成處理會相同,因此相較於以互異的矩陣F表示預編碼處理與加權合成處理的情況,可刪減電路規模。
又,於上述說明,舉例說明了表示預編碼處理與加權合成處理的矩陣F為式(248)的情況,但利用本發明所說明的其他矩陣F,來作為表示預編碼處理與加權合成處理的矩陣F,當然亦可同樣地實施。
又,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中之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動作,不限於實施型態A8所揭示的構成。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可採用已於其他實施型態所說明,以同一頻率且於同一時間,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從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的複數個發送訊號的任意構成及動作,來實施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例如,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也可具備已於實施形態A10說明的圖73的構成。
接著,說明終端的接收裝置。
終端的接收裝置接收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以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所發送的訊號,該終端的接收裝置對於接收到的訊號,進行接收及解調的動作來取得發送的資料,而前述接收及解調的動作已於其他實施型態說明,支援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的方法。
終端的接收裝置接收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以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所發送的訊號,該終端的接收裝置具備例如圖41的構成,訊號處理部4109利用接收到的加權合成後的複數個訊號雙方或至少一方,進行與施加於訊號的加權合成處理對應的解調及錯誤更正解碼,取得發送的資料。關於其他構成的動作,由於已於實施型態A4說明,因此省略說明。於此所說明的終端的接收裝置亦可同樣適用於實施型態D1至實施型態D6。
再者,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在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中所實施的預編碼處理,亦可利用從以互異的矩陣F表示的複數個預編碼方法選擇的一種預編碼方法。同樣地,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在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中所實施的加權合成處理,亦可利用從以互異的矩陣F表示的複數個加權合成方法選擇的一種加權合成方法。於此,表示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可選擇的預編碼方法中至至少一種預編碼方法的矩陣F,若與表示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可選擇的加權合成方法的矩陣F相同,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即可刪減電路規模。
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型態的一態樣的第1發送裝置,是以從包含第1發送模式及第2發送模式的複數種發送模式選擇的發送模式進行發送;第1發送模式是利用複數個天線,以相同頻率且於相同時間,發送對第1調變訊號及第2調變訊號施行第1訊號處理所生成的第1發送訊號及第2發送訊號;第2發送模式是至少利用1個天線,使頻率或時間的至少任一方不同,來發送對第3調變訊號及第4調變訊號施行第2訊號處理所生成的第3發送訊號及第4發送訊號;第1訊號處理及第2訊號處理包含以相同的矩陣F規定的加權合成。
本實施型態的另外一態樣的第2發送裝置是對第1調變訊號及第2調變訊號,施行包含以矩陣F規定的加權合成的預定訊號處理,生成第1發送訊號及第2發送訊號;第1發送模式時,利用複數個天線,以相同頻率且於相同時間,發送第1發送訊號及第2發送訊號;第2發送模式時,至少利用1個天線,使頻率或時間的至少任一方不同,來發送對第1發送訊號及第2發送訊號。
(實施型態F1)於本實施型態,說明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所說明的終端的動作的其他實施方法。
圖23是基地台或AP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24是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34是表示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進行通訊的狀態下的系統構成的一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35是表示圖34的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例。
說明圖94之前,先說明作為與基地台或AP進行通訊的終端而存在的終端的構成。
於本實施型態,可能存在如下的終端。
終端類型#1: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2: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終端類型#3: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4: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終端類型#5: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6: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於本實施型態,例如從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與基地台或AP可能進行通訊。但基地台或AP亦可能與類型不同於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進行通訊。
基於此,揭示如圖9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的一例。
如圖94所示,以「有關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再者,亦可包含圖94所示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有關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兩者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然後,「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圖95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有關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包含有關「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1」的資料、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2」的資料、有關「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503」的資料。
有關「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1」的資料設為g0、g1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為g0=1且g1=0,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在終端的通訊對象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不同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為g0=0且g1=1,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且終端的通訊對象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不同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為g0=1且g1=1,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2」的資料設為g2時,例如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為g2=0,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且可進行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為g2=1,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其他情況下,各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進而言之,終端可進行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為g2=1,終端不支援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設定為g2=0。再者,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與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為不同方式。例如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區塊長(碼長)設為A位元(A為2以上的整數),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區塊長(碼長)設為B位元(B為2以上的整數),A≠B成立。其中,不同方式之例不限於此,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與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不同亦可。
有關「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503」的資料設為g3、g4時,例如終端可進行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為g3=1且g4=0(此時,終端不支援OFDM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為g3=0且g4=1(此時,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且可進行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為g3=1、g4=1,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圖96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包含有關「於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資料。
有關「於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資料設為h0、h1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進行通道綁定來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為h0=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為h0=0,終端發送包含h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在終端的通訊對象進行通道聚合來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為h1=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為h1=0,終端發送包含h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在將上述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時,由於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h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又,h1的位元(欄位)亦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再者,終端在將上述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時,上述h0及h1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h0及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上述h0或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h0及h1,但判斷h0及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上述h0或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終端有時不支援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的情況,亦即有時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但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圖97是表示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有關「於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
然後,有關「於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包含圖36、圖38、圖79等所示的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再者,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進行了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
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設為k0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生成調變訊號時,實施相位變更的處理,利用複數個天線來發送生成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為k0=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為k0=0,終端發送包含k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在將上述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由於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k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然後,終端在將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上述k0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k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k0,但判斷k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然後,基地台接收上述所記載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該基地台根據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發送訊號。再者,基地台的動作的具體例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實施型態說明。
如以上實施時,可舉出如下特徵例。
特徵#1:「一種接收裝置,其為第1接收裝置,生成表示該接收裝置可接收的訊號的控制資訊,前述控制資訊包含第1區域、第2區域、第3區域及第4區域;前述第1區域是儲存有如下資訊的區域: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及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是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及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中之雙方或任一方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3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前述第4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從前述控制資訊生成控制訊號,並發送給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其為上述第1接收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於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接收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將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設定為預定值。」「一種發送裝置,其為第1發送裝置,從上述第1接收裝置接收前述控制訊號,解調前述接收的控制訊號,取得前述控制訊號,根據前述控制訊號,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一種發送裝置,其為前述第1發送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於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發送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不利用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值而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
特徵#2:「一種接收裝置,其為第2接收裝置,生成表示該接收裝置可接收的訊號的控制資訊,前述控制資訊包含第1區域、第2區域、第3區域及第4區域;前述第1區域是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2區域是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及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中之雙方或任一方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3區域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4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從前述控制資訊生成控制訊號,並發送給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其為上述第2接收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於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接收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將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設定為預定值。」「一種發送裝置,其為第2發送裝置,從上述第1接收裝置接收前述控制訊號,解調前述接收的控制訊號,取得前述控制訊號,根據前述控制訊號,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一種發送裝置,其為前述第2發送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於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發送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不利用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值而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
再者,於本實施型態,說明了圖94的構成,來作為圖35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構成例,但不限於此,例如對於圖94,存在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亦可。亦可為例如如圖98的構成。
於圖98,關於與圖9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於圖98,追加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來作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是例如「不相當於「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且不相當於「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且不相當於「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即使是該類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就上述實施而言,仍可同樣地實施。
又,於圖94,說明了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如「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順序排列之例,但不限於此。說明其一例。
於圖94,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位元r0、位元r1、位元r2、位元r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
圖94的情況下,依序排列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的順序重排後的位元串,例如「位元r7、位元r2、位元r4、位元r6、位元r1、位元r8、位元r9、位元r5、位元r10、位元r3、位元r11」的位元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亦可。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4,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欄位s0、欄位s1、欄位s2、欄位s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再者,「欄位」是由1位元以上構成。
圖94的情況下,依序排列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的順序重排後的欄位串,例如「欄位s7、欄位s2、欄位s4、欄位s6、欄位s1、欄位s8、欄位s9、欄位s5、欄位s10、欄位s3、欄位s11」的欄位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欄位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8,說明了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如「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的順序排列之例,但不限於此。說明其一例。
於圖98,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位元r0、位元r1、位元r2、位元r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作為「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存在有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
圖98的情況下,依序排列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的順序重排後的位元串,例如「位元r7、位元r2、位元r4、位元r6、位元r13、位元r1、位元r8、位元r12、位元r9、位元r5、位元r10、位元r3、位元r15、位元r11、位元r14」的位元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8,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欄位s0、欄位s1、欄位s2、欄位s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作為「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存在有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再者,「欄位」是由1位元以上構成。
圖98的情況下,依序排列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的順序重排後的欄位串,例如「欄位s7、欄位s2、欄位s4、欄位s6、欄位s13、欄位s1、欄位s8、欄位s12、欄位s9、欄位s5、欄位s10、欄位s3、欄位s15、欄位s11、欄位s14」的欄位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欄位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再者,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有時未明確表示以單載波方式為對象的資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單載波方式發送訊號時,用以通知可選擇的方式的資訊。又,於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OFDM方式等單載波方式以外的方式發送訊號時,不利用(予以忽略)在選擇訊號發送所用的方式的資訊。於進一步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在接收裝置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訊號的接收(通知發送裝置不支援)時,以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判斷為無效區域或保留區域的區域發送的資訊。然後,於上述雖稱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1)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同樣地,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有時未明確表示以OFDM方式為對象的資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OFDM方式發送訊號時,用以通知可選擇的方式的資訊。又,於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單載波方式等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發送訊號時,不利用(予以忽略)在選擇訊號發送所用的方式的資訊。於進一步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在接收裝置不支援OFDM方式的訊號的接收時,以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判斷為無效區域或保留區域的區域發送的資訊。然後,於上述雖稱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2)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雖稱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3)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如本實施型態,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終端發送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基地台接收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考慮其值的有效性,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調變訊號,因此可確實地獲得資料,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又,由於終端一面判斷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各位元(各欄位)的有效性,一面生成各位元(各欄位)的資料,因此可確實地對基地台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可獲得通訊品質提升的效果。
(實施型態G1)於本實施型態,進行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的補充說明。
如圖37、圖38所示,終端將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3702」的資料,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來作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一部分。
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雖稱為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3702」的資料,但稱呼不限於此,只要可識別「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均可同樣地實施。以下說明該例。
考慮例如如下的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調變及編碼方案))。
MCS#1: 藉由錯誤更正編碼方式#A、調變方式QPSK、單流傳送(發送),來發送資料符元。藉此可實現傳送速度10Mbps(bps:bits per second(每秒傳輸的位元數))。
MCS#2: 藉由錯誤更正編碼方式#A、調變方式16QAM、單流傳送(發送),來發送資料符元。藉此可實現傳送速度20Mbps。
MCS#3: 藉由錯誤更正編碼方式#B、調變方式QPSK、單流傳送(發送),來發送資料符元。藉此可實現傳送速度15Mbps。
MCS#4: 藉由錯誤更正編碼方式#B、調變方式16QAM、單流傳送(發送),來發送資料符元。藉此可實現傳送速度30Mbps。
MCS#5: 藉由錯誤更正編碼方式#A、調變方式QPSK,使用複數個天線傳送(發送)多流,來發送資料符元。藉此可實現傳送速度20Mbps(bps:bits per second)。
MCS#6: 藉由錯誤更正編碼方式#A、調變方式16QAM,使用複數個天線傳送(發送)多流,來發送資料符元。藉此可實現傳送速度40Mbps。
MCS#7: 藉由錯誤更正編碼方式#B、調變方式QPSK,使用複數個天線傳送(發送)多流,來發送資料符元。藉此可實現傳送速度30Mbps。
MCS#8: 藉由錯誤更正編碼方式#B、調變方式16QAM,使用複數個天線傳送(發送)多流,來發送資料符元。藉此可實現傳送速度60Mbps。
此時,終端藉由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將「可進行「MCS#1、MCS#2、MCS#3、MCS#4」的解調」,或「可進行「MCS#1、MCS#2、MCS#3、MCS#4、MCS#5、MCS#6、MCS#7、MCS#8」的解調」,傳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此時,實現將可進行單流傳送(發送)的解調通知通訊對象,或將「可解調單流傳送(發送)」且「可解調使用複數個天線傳送(發送)多流」通知通訊對象,實現與通知「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3702」同樣的功能。
其中,終端藉由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將終端支援解調的MCS集合通知通知對象的基地台或AP時,具有可將終端支援解調的MCS集合,詳細地通知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的好處。
又,於圖35,表示了圖34的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例,但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的型態不限於圖35。例如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實施型態F1等,終端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對通訊對象(例如基地台或AP)發送,是本發明的重要事項,藉此可獲得各實施型態所說明的效果。此時,終端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發送給通訊對象前之終端與終端的通訊對象的往來,不限於圖35。
(其他) 再者,於本說明書,從複數個天線,發送圖1、圖44、圖73等之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或從複數個天線,發送圖1、圖44、圖73等之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均可。再者,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可考慮例如包含訊號204A、206A、208A、210A中任一訊號的構成。又,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可考慮例如包含訊號204B、206B、208B、210B中任一訊號的構成。
例如有N個天線,亦即存在有天線1至天線N。再者,N為2以上的整數。此時,從發送天線k發送的調變訊號表示為ck。再者,k為1以上、N以下的整數。然後,由c1至cN構成的向量C表示為C=(c1、c2、…cN)T 。再者,向量A的轉置向量表示為AT 。此時,預編碼矩陣(加權矩陣)設為G時,下式成立。
[數318]
Figure 02_image638
…式(318)
再者,da(i)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db(i)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i為符元號碼。又,G為N列2行的矩陣,亦可為i的函數。又,G亦可於某時點切換。(也就是亦可為頻率或時間的函數。)
又,亦可於發送裝置,切換「從複數個天線發送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亦從複數個天線發送」與「從單一的發送天線發送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亦從單一的發送天線發送」。切換時點以訊框為單位,或伴隨於決定發送調變訊號時切換均可。(任何切換時點均可。)
(實施型態G2)於本實施型態,說明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所說明的終端的動作的其他實施方法。
圖23是基地台或AP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24是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34是表示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進行通訊的狀態下的系統構成的一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35是表示圖34的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例。
說明圖94之前,先說明作為與基地台或AP進行通訊的終端而存在的終端的構成。
於本實施型態,可能存在如下的終端。
終端類型#1: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2: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終端類型#3: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4: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終端類型#5: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6: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於本實施型態,例如從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與基地台或AP可能進行通訊。但基地台或AP亦可能與類型不同於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進行通訊。
基於此,揭示如圖9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的一例。
如圖94所示,以「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再者,亦可包含圖94所示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包含將有關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兩者的接收能力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的資料。
然後,「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包含將有關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能力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的資料。
「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將有關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能力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的資料。
圖95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包含有關「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1」的資料、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2」的資料、有關「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503」的資料。
有關「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1」的資料設為g0、g1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1且g1=0,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在終端的通訊對象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不同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0且g1=1,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且在終端的通訊對象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不同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1且g1=1,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2」的資料設為g2時,例如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0,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且可進行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1,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其他情況下,各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更進一步,終端可進行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1,終端不支援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0。再者,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與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為不同方式。例如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區塊長(碼長)設為A位元(A為2以上的整數),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區塊長(碼長)設為B位元(B為2以上的整數),A≠B成立。其中,不同方式之例不限於此,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與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不同亦可。
有關「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503」的資料設為g3、g4時,例如終端可進行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g3=1且g4=0(此時,終端不支援OFDM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g3=0且g4=1(此時,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且可進行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g3=1、g4=1,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圖96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包含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資料。
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資料設為h0、h1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進行通道綁定(channel bonding)來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h0=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h0=0,終端發送包含h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在終端的通訊對象進行通道聚合(channel aggregation)來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h1=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h1=0,終端發送包含h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時,由於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h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又,h1的位元(欄位)亦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再者,終端將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時,上述h0及h1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h0及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上述h0或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h0及h1,但判斷h0及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上述h0或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終端有將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的情況,亦即有時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但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圖99是表示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
然後,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包含圖79等所示的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料。再者,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料已於實施型態A11等進行了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於實施型態A11,利用預編碼方法#A、預編碼方法#B來說明,但預編碼方法#A的預編碼矩陣不限於利用實施型態A11所示的預編碼矩陣,亦可適用例如本說明書所示的預編碼矩陣。又,預編碼方法#B的預編碼矩陣不限於利用實施型態A11所示的預編碼矩陣,亦可適用例如本說明書所示的預編碼矩陣。(預編碼方法#A與預編碼方法#B不同,例如預編碼方法#A的預編碼矩陣與預編碼方法#B的預編碼矩陣不同。)
再者,將預編碼方法#A設為「不進行預編碼處理的方法」,或將預編碼方法#B設為「不進行預編碼處理的方法」均可。
將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料設為m0時,例如終端的通訊對象生成調變訊號時,實施支援預編碼方法#A的預編碼處理,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了生成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當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時,終端設定m0=0,終端發送包含m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又,終端的通訊對象生成調變訊號時,實施支援預編碼方法#B的預編碼處理,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了生成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當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時,終端設定m0=1,終端發送包含m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由於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m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然後,終端將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上述m0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m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m0,但判斷m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然後,將上述記載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接收之基地台,是根據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發送訊號。再者,基地台的動作的具體例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實施型態說明。
說明預編碼方法#A及預編碼方法#B之例。
作為範例考慮發送2個串流的情況。用以生成2個串流的第1映射後的訊號設為s1(i),第2映射後的訊號設為s2(i)。
此時,預編碼方法#A是不進行預編碼(或利用式(33)或式(34)的預編碼(加權合成))的方式。
然後,例如預編碼方法#B是如下的預編碼方法。
s1(i)的調變方式採用BPSK或p/2位移BPSK,s2(i)的調變方式採用BPSK或p/2位移BPSK時,預編碼矩陣F是以下式表示。
[數319]
Figure 02_image640
…式(319)
其中,ab 、bb 、cb 、db 是以複數表示(亦可為實數。)。但ab 非零,bb 非零,cb 非零,db 非零。
s1(i)的調變方式採用QPSK或p/2位移QPSK,s2(i)的調變方式採用QPSK或p/2位移QPSK時,預編碼矩陣F是以下式表示。
[數320]
Figure 02_image642
…式(320)
其中,aq 、bq 、cq 、dq 是以複數表示(亦可為實數。)。但aq 非零,bq 非零,cq 非零,dq 非零。
s1(i)的調變方式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s2(i)的調變方式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時,預編碼矩陣F是以下式表示。
[數321]
Figure 02_image644
…式(321)
其中,a16 、b16 、c16 、d16 是以複數表示(亦可為實數。)。但a16 非零,b16 非零,c16 非零,d16 非零。
s1(i)的調變方式採用64QAM或p/2位移64QAM,s2(i)的調變方式採用64QAM或p/2位移64QAM時,預編碼矩陣F是以下式表示。
[數322]
Figure 02_image646
…式(322)
其中,a64 、b64 、c64 、d64 是以複數表示(亦可為實數。)。但a64 非零,b64 非零,c64 非零,d64 非零。
再者,於預編碼方法#A及預編碼方法#B中,s1(i)的調變方式與s2(i)的調變方式的集合不限於上述集合,例如「將s1(i)的調變方式與s2(i)的調變方式設為不同的調變方式」,諸如「s1(i)的調變方式採用BPSK或π/2位移BPSK,s2(i)的調變方式採用QPSK或π/2位移QPSK」、「s1(i)的調變方式採用QPSK或π/2位移QPSK,s2(i)的調變方式採用16QAM或p/2位移16QAM」亦可。
接著,說明圖100的構成作為與圖99不同之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構成。
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
然後,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包含圖79等所示的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料。再者,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料已於實施型態A11等進行了說明,因此省略詳細說明。於實施型態A11,利用預編碼方法#A、預編碼方法#B來說明,但預編碼方法#A的預編碼矩陣不限於利用實施型態A11所示的預編碼矩陣,亦可適用例如本說明書所示的預編碼矩陣。又,預編碼方法#B的預編碼矩陣不限於利用實施型態A11所示的預編碼矩陣,亦可適用例如本說明書所示的預編碼矩陣。(預編碼方法#A與預編碼方法#B不同,例如預編碼方法#A的預編碼矩陣與預編碼方法#B的預編碼矩陣不同。)
再者,將預編碼方法#A設為「不進行預編碼處理的方法」,或將預編碼方法#B設為「不進行預編碼處理的方法」均可。
進而言之,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包含圖36、圖38、圖79等所示的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再者,由於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
將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料設為m0時,例如終端的通訊對象生成調變訊號時,實施支援預編碼方法#A的預編碼處理,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了生成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當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時,終端設定m0=0,終端發送包含m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又,終端的通訊對象生成調變訊號時,實施支援預編碼方法#B的預編碼處理,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了生成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當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時,終端設定m0=1,終端發送包含m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由於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m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然後,終端將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上述m0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m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m0,但判斷m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將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設為m1時,例如終端的通訊對象生成調變訊號時,實施相位變更的處理,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了生成的複數個調變訊號時,當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時,終端設定m1=1,當終端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m1=0,終端發送包含m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由於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m1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然後,終端將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上述k0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m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m1,但判斷m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再者,圖100時的範例時,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料中支應的預編碼方法是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601中可設定進行/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設定時的預編碼方法亦可;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料中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為不取決於進行/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設定而進行預編碼方法的設定亦可。
如以上實施時,可舉出如下特徵例。
特徵#1:「一種接收裝置,其為第1接收裝置,生成表示該接收裝置可接收的訊號的控制資訊,前述控制資訊包含第1區域、第2區域、第3區域及第4區域;前述第1區域是儲存有如下資訊的區域: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及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是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及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中之雙方或任一方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3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前述第4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從前述控制資訊生成控制訊號,並發送給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其為上述第1接收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接收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將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設定為預定值。」「一種發送裝置,其為第1發送裝置,從上述第1接收裝置接收前述控制訊號,解調前述接收的控制訊號,取得前述控制訊號,根據前述控制訊號,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一種發送裝置,其為前述第1發送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發送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不利用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值而決定發送給前述發送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
特徵#2:「一種接收裝置,其為第2接收裝置,生成表示該接收裝置可接收的訊號的控制資訊,前述控制資訊包含第1區域、第2區域、第3區域及第4區域;前述第1區域是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2區域是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及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中之雙方或任一方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3區域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4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從前述控制資訊生成控制訊號,並發送給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其為上述第2接收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接收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將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設定為預定值。」「一種發送裝置,其為第2發送裝置,從上述第1接收裝置接收前述控制訊號,解調前述接收的控制訊號,取得前述控制訊號,根據前述控制訊號,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一種發送裝置,其為前述第2發送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發送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不利用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值而決定發送給前述發送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
再者,於本實施型態,說明了圖94的構成,來作為圖35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構成例,但不限於此,例如對於圖94,亦可存在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例如亦可為如圖98的構成。
於圖98,關於與圖9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於圖98,追加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作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是例如「不相當於「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且不相當於「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且不相當於「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即使是該類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就上述實施而言,仍可同樣地實施。
又,於圖94,說明了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如「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順序排列之例,但不限於此。說明其一例。
於圖94,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位元r0、位元r1、位元r2、位元r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
圖94的情況下,依序排列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的順序重排後的位元串,例如「位元r7、位元r2、位元r4、位元r6、位元r1、位元r8、位元r9、位元r5、位元r10、位元r3、位元r11」的位元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4,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欄位s0、欄位s1、欄位s2、欄位s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再者,「欄位」是由1位元以上構成。
圖94的情況下,依序排列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的順序重排後的欄位串,例如「欄位s7、欄位s2、欄位s4、欄位s6、欄位s1、欄位s8、欄位s9、欄位s5、欄位s10、欄位s3、欄位s11」的欄位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8,說明了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如「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的順序排列之例,但不限於此。說明其一例。
於圖98,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位元r0、位元r1、位元r2、位元r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作為「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存在有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
圖98的情況下,依序排列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的順序重排後的位元串,例如「位元r7、位元r2、位元r4、位元r6、位元r13、位元r1、位元r8、位元r12、位元r9、位元r5、位元r10、位元r3、位元r15、位元r11、位元r14」的位元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8,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欄位s0、欄位s1、欄位s2、欄位s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作為「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存在有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再者,「欄位」是由1位元以上構成。
圖98的情況下,依序排列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的順序重排後的欄位串,例如「欄位s7、欄位s2、欄位s4、欄位s6、欄位s13、欄位s1、欄位s8、欄位s12、欄位s9、欄位s5、欄位s10、欄位s3、欄位s15、欄位s11、欄位s14」的欄位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欄位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再者,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有時未明確表示以單載波方式為對象的資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單載波方式發送訊號時,用以通知可選擇的方式的資訊。又,於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OFDM方式等單載波方式以外的方式發送訊號時,不利用(予以忽略)在選擇訊號發送所用的方式的資訊。於進一步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在接收裝置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訊號的接收(通知發送裝置不支援)時,以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判斷為無效區域或保留區域的區域發送的資訊。然後,於上述雖稱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1)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同樣地,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有時未明確表示以OFDM方式為對象的資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OFDM方式發送訊號時,用以通知可選擇的方式的資訊。又,於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單載波方式等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發送訊號時,不利用(予以忽略)在選擇訊號發送所用的方式的資訊。於進一步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在接收裝置不支援OFDM方式的訊號的接收時,以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判斷為無效區域或保留區域的區域發送的資訊。然後,於上述雖稱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2)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雖稱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3)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如本實施型態,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終端發送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基地台接收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考慮其值的有效性,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調變訊號,因此可確實地獲得資料,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又,由於終端一面判斷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各位元(各欄位)的有效性,一面生成各位元(各欄位)的資料,因此可確實地對基地台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可獲得通訊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於本實施型態,基地台或AP不支援預編碼,或不支援預編碼方法#A與預編碼方法#B的切換(此情況下,支援預編碼方法#A、預編碼方法#B中任一預編碼方法)時,即使終端支援預編碼方法,基地台或AP仍不進行預編碼而發送調變訊號(或以任一預編碼方法發送調變訊號)。
又,於本實施型態,終端(及基地台或AP)支援預編碼方法時,說明了預編碼方法#A及預編碼方法#B兩種方法的情況,來作為支援的預編碼方法,但不限於此,亦可支援N種(N為2以上的整數)預編碼方法。
於本實施型態、實施型態F1等,基地台或AP不支援已進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的發送時,即使終端支援已進行相位變更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基地台或AP仍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發送調變訊號。
(實施型態G3)於本實施型態,說明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所說明的終端的動作的其他實施方法。
本實施型態是有關基地台或AP進行實施型態A10所說明的通訊方法的發送/接收時的實施例。
再者,於實施型態A10所說明的穩健的通訊方法的發送方法,舉例說明「藉由相當於圖1的訊號處理部106的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等,來施行相位變更或加權合成處理。」的情況,但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的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亦可。此時,對於輸入的訊號,不進行相位變更而直接輸出。例如(於圖2,)於相位變更部205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B相當於訊號206B。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B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B相當於訊號210B。又,於相位變更部205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4A相當於訊號206A。然後,於相位變更部209A不進行相位變更時,訊號208A相當於訊號210B。
亦可不存在相位變更部205A、相位變更部205B、相位變更部209A、相位變更部209B。例如(於圖2,)無相位變更部205B時,插入部207B的輸入206B相當於訊號204B。又,無相位變更部209B時,訊號210B相當於訊號208B。又,無相位變更部205A時,插入部207A的輸入206A相當於訊號204A。然後,無相位變更部209A時,訊號210A相當於訊號208A。
圖23是基地台或AP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24是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34是表示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進行通訊的狀態下的系統構成的一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35是表示圖34的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例。
說明圖94之前,先說明作為與基地台或AP進行通訊的終端而存在的終端的構成。
於本實施型態,可能存在如下的終端。
終端類型#1: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2: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終端類型#3: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4: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終端類型#5: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6: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於本實施型態,例如從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與基地台或AP可能進行通訊。但基地台或AP亦可能與類型不同於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進行通訊。
基於此,揭示如圖9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的一例。
如圖94所示,以「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再者,亦可包含圖94所示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兩者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然後,「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圖95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有關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包含有關「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1」的資料、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2」的資料、有關「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503」的資料。
有關「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1」的資料設為g0、g1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1且g1=0,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在終端的通訊對象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不同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0且g1=1,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且終端的通訊對象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不同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1且g1=1,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2」的資料設為g2時,例如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0,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且可進行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1,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其他情況下,各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更進一步,終端可進行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1,終端不支援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0。再者,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與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為不同方式。例如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區塊長(碼長)設為A位元(A為2以上的整數),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區塊長(碼長)設為B位元(B為2以上的整數),A≠B成立。其中,不同方式之例不限於此,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與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不同亦可。
有關「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503」的資料設為g3、g4時,例如終端可進行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g3=1且g4=0(此時,終端不支援OFDM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g3=0且g4=1(此時,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且可進行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g3=1、g4=1,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圖96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包含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資料。
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資料設為h0、h1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進行通道綁定來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h0=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h0=0,終端發送包含h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在終端的通訊對象進行通道聚合來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h1=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h1=0,終端發送包含h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時,由於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h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又,h1的位元(欄位)亦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時,上述h0及h1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h0及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上述h0或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h0及h1,但判斷h0及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上述h0或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終端有將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的情況,亦即有時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但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圖101是表示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
然後,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包含有關「支援/不支援(實施型態A10)的穩健的通訊方法的解調10101」的資料。
終端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發送實施型態A10及本實施型態所記載的通訊方法的調變訊號,且可解調該調變訊號時,終端在有關「支援/不支援(實施型態A10)的穩健的通訊方法的解調10101」的資料嵌入表示「可解調」的資料並發送。
另,終端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發送實施型態A10及本實施型態所記載的通訊方法的調變訊號,且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在有關「支援/不支援(實施型態A10)的穩健的通訊方法的解調10101」的資料嵌入表示「不支援解調」的資料並發送。
例如將有關「支援/不支援(實施型態A10)的穩健的通訊方法的解調10101」的資料設為n0時,當終端為上述「不支援解調」時,終端設定n0=0,終端發送包含n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又,當終端為上述「支援解調(可解調)」時,終端設定n0=1,終端發送包含n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由於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n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然後,終端將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上述n0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n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n0,但判斷n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然後,接收上述所記載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基地台,是根據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發送訊號。再者,基地台的動作的具體例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實施型態說明。
特徵#1:「一種接收裝置,其為第1接收裝置,生成表示該接收裝置可接收的訊號的控制資訊,前述控制資訊包含第1區域、第2區域、第3區域及第4區域;前述第1區域是儲存有如下資訊的區域: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及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是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及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中之雙方或任一方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3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前述第4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從前述控制資訊生成控制訊號,並發送給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其為上述第1接收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接收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將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設定為預定值。」「一種發送裝置,其為第1發送裝置,從上述第1接收裝置接收前述控制訊號,解調前述接收的控制訊號,取得前述控制訊號,根據前述控制訊號,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一種發送裝置,其為前述第1發送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發送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不利用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值而決定發送給前述發送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
特徵#2:「一種接收裝置,其為第2接收裝置,生成表示該接收裝置可接收的訊號的控制資訊,前述控制資訊包含第1區域、第2區域、第3區域及第4區域;前述第1區域是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2區域是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及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中之雙方或任一方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3區域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4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從前述控制資訊生成控制訊號,並發送給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其為上述第2接收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於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接收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將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設定為預定值。」「一種發送裝置,其為第2發送裝置,從上述第1接收裝置接收前述控制訊號,解調前述接收的控制訊號,取得前述控制訊號,根據前述控制訊號,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一種發送裝置,其為前述第2發送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於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發送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不利用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值而決定發送給前述發送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
再者,於本實施型態,說明了圖94的構成,來作為圖35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構成例,但不限於此,例如對於圖94,亦可存在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例如亦可為如圖98的構成。
於圖98,關於與圖9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於圖98,追加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來作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是例如「不相當於「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且不相當於「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且不相當於「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即使是該類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就上述實施而言,仍可同樣地實施。
又,於圖94,說明了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如「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順序排列之例,但不限於此。說明其一例。
於圖94,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位元r0、位元r1、位元r2、位元r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
圖94的情況下,依序排列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的順序重排後的位元串,例如「位元r7、位元r2、位元r4、位元r6、位元r1、位元r8、位元r9、位元r5、位元r10、位元r3、位元r11」的位元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4,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欄位s0、欄位s1、欄位s2、欄位s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再者,「欄位」是由1位元以上構成。
圖94的情況下,依序排列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的順序重排後的欄位串,例如「欄位s7、欄位s2、欄位s4、欄位s6、欄位s1、欄位s8、欄位s9、欄位s5、欄位s10、欄位s3、欄位s11」的欄位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欄位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8,說明了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如「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的順序排列之例,但不限於此。說明其一例。
於圖98,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位元r0、位元r1、位元r2、位元r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作為「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存在有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
圖98的情況下,依序排列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的順序重排後的位元串,例如「位元r7、位元r2、位元r4、位元r6、位元r13、位元r1、位元r8、位元r12、位元r9、位元r5、位元r10、位元r3、位元r15、位元r11、位元r14」的位元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8,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欄位s0、欄位s1、欄位s2、欄位s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作為「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存在有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再者,「欄位」是由1位元以上構成。
圖98的情況下,依序排列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的順序重排後的欄位串,例如「欄位s7、欄位s2、欄位s4、欄位s6、欄位s13、欄位s1、欄位s8、欄位s12、欄位s9、欄位s5、欄位s10、欄位s3、欄位s15、欄位s11、欄位s14」的欄位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欄位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再者,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有時未明確表示以單載波方式為對象的資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單載波方式發送訊號時,用以通知可選擇的方式的資訊。又,於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OFDM方式等單載波方式以外的方式發送訊號時,不利用(予以忽略)在選擇訊號發送所用的方式的資訊。於進一步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在接收裝置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訊號的接收(通知發送裝置不支援)時,以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判斷為無效區域或保留區域的區域發送的資訊。然後,於上述雖稱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1)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同樣地,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有時未明確表示以OFDM方式為對象的資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OFDM方式發送訊號時,用以通知可選擇的方式的資訊。又,於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單載波方式等之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發送訊號時,不利用(予以忽略)在選擇訊號發送所用的方式的資訊。於進一步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在接收裝置不支援OFDM方式的訊號的接收時,以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判斷為無效區域或保留區域的區域發送的資訊。然後,於上述雖稱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2)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雖稱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3)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如本實施型態,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終端發送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基地台接收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考慮其值的有效性,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調變訊號,因此可確實地獲得資料,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又,由於終端一面判斷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各位元(各欄位)的有效性,一面生成各位元(各欄位)的資料,因此可確實地對基地台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可獲得通訊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於本實施型態,基地台或AP不支援利用實施型態A10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的穩健的通訊方法的調變訊號發送時,即使終端支援上述穩健的通訊方法的解調,基地台或AP仍不進行利用上述穩健的通訊方法的調變訊號發送。
(實施型態G4)於本實施型態,說明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所說明的終端的動作的其他實施方法。
於本實施型態,說明有關可切換基地台或AP#1發送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情況與發送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分頻多重存取))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情況,終端支援/不支援OFDMA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的實施例。
首先,說明有關發送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情況,發送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情況。
舉出圖42的訊框構成,來作為基地台或AP發送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的訊框構成例。再者,由於圖42已於例如實施型態A4說明,因此省略詳細的說明。又,圖42的訊框構成是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的訊框構成。
發送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於某時間間隔中,終端的發送去處不會依載波而不同。因此,例如於圖42的訊框構成中存在的符元是給某終端的符元。作為其他例,基地台或AP以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訊框構成為「圖4及圖5」或「圖13及圖14」。「圖4及圖5」的訊框構成時,圖4及圖5的訊框是給某終端的符元。同樣地,「圖13及圖14」的訊框構成時,圖13及圖14的訊框是給某終端的符元。
說明基地台或AP發送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情況。發送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時,於某時間間隔中,作為發送去處的終端有時會依載波而不同。
例如基地台或AP發送圖42的訊框構成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於時刻$5以後存在有資料符元402,時刻$5以後的載波1至載波12是給終端#A的符元,時刻$5以後的載波13至載波24是給終端#B的符元,時刻$5以後的載波24至載波36是給終端#C的符元。但載波與作為發送去處的發送去處終端的關係不限於該例,可考慮例如將時刻$5以後的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分派給2個以上的終端的方法。然後,於其他符元403,包含有關載波與發送去處的終端的關係的資訊。因此,各終端藉由獲得其他符元403,可得知載波與發送去處的終端的關係,藉此各終端可得知給自身的符元存在於訊框的哪一部分。再者,圖42的訊框構成是基地台或AP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之例,訊框構成不限於圖42的構成。
作為其他例,說明基地台或AP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調變訊號時之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構成方法。考慮例如基地台或AP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圖4及圖5」的訊框構成的調變訊號。
此時,於圖4,時刻$5以後的載波1至載波12是給終端#A的符元,時刻$5以後的載波13至載波24是給終端#B的符元,時刻$5以後的載波24至載波36是給終端#C的符元。但載波與作為發送去處的發送去處終端的關係不限於該例,可考慮例如將時刻$5以後的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分派給2個以上的終端的方法。然後,於其他符元403,包含有關載波與發送去處的終端的關係的資訊。
同樣地,於圖5,時刻$5以後的載波1至載波12是給終端#A的符元,時刻$5以後的載波13至載波24是給終端#B的符元,時刻$5以後的載波24至載波36是給終端#C的符元。但載波與作為發送去處的發送去處終端的關係不限於該例,可考慮例如將時刻$5以後的載波1至載波36的符元分派給2個以上的終端的方法。然後,於其他符元403,包含有關載波與發送去處的終端的關係的資訊。
因此,各終端藉由獲得其他符元403,可得知載波與發送去處的終端的關係,藉此終端可得知給自身的符元存在於訊框的哪一部分。
圖23是基地台或AP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24是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34是表示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進行通訊的狀態下的系統構成的一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35是表示圖34的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
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例。
說明圖94之前,先說明作為與基地台或AP進行通訊的終端而存在的終端的構成。
於本實施型態,可能存在如下的終端。
終端類型#1: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2: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終端類型#3: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4: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終端類型#5: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
終端類型#6: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
於本實施型態,例如從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與基地台或AP可能進行通訊。但基地台或AP亦可能與類型不同於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進行通訊。
基於此,揭示如圖9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的一例。
如圖94所示,以「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再者,亦可包含圖94所示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兩者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然後,「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通知通訊對象(此情況下為例如基地台或AP),有關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接收能力的資料。
圖95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有關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包含有關「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1」的資料、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2」的資料、有關「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503」的資料。
有關「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1」的資料設為g0、g1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1且g1=0,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在終端的通訊對象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不同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0且g1=1,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的通訊對象發送單流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且終端的通訊對象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複數個不同的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g0=1且g1=1,終端發送包含g0、g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2」的資料設為g2時,例如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0,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且可進行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1,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其他情況下,各終端可進行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更進一步,終端可進行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1,終端不支援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資料的錯誤更正解碼時,終端設定g2=0。再者,終端發送包含g2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與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為不同方式。例如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區塊長(碼長)設為A位元(A為2以上的整數),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區塊長(碼長)設為B位元(B為2以上的整數),A≠B成立。其中,不同方式之例不限於此,第1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與第2錯誤更正編碼方式所使用的錯誤更正碼不同亦可。
有關「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503」的資料設為g3、g4時,例如終端可進行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g3=1且g4=0(此時,終端不支援OFDM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g3=0且g4=1(此時,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終端可進行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且可進行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為g3=1、g4=1,終端發送包含g3、g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圖96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包含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資料。
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資料設為h0、h1時,例如在終端的通訊對象進行通道綁定來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h0=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h0=0,終端發送包含h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在終端的通訊對象進行通道聚合來發送調變訊號時,終端可解調該調變訊號的情況下,終端設定h1=1,不支援該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h1=0,終端發送包含h1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時,由於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h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又,h1的位元(欄位)亦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時,上述h0及h1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h0及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上述h0或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h0及h1,但判斷h0及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上述h0或h1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終端將g3設定為0且g4設定為1的情況,亦即有時終端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但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圖102是表示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構成的一例。
圖94所示的「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包含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
然後,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料包含有關「支援/不支援OFDMA方式的解調10302」的資料,其表示「終端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發送了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時,是否可解調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
例如將有關「支援/不支援OFDMA方式的解調10302」的資料設為p0時,當終端不支援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p0=0,終端發送包含p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又,當終端支援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終端設定p0=1,終端發送包含p0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再者,終端將上述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由於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因此p0的位元(欄位)為無效的位元(欄位)。
然後,終端將g3設定為1,且g4設定為0時,上述p0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上述p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上述p0,但判斷p0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
於上述說明,亦可能存在各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解調」的實施型態。此時,不需要上述所說明的g3位元(欄位)。
然後,接收上述所記載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基地台,是根據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發送訊號。再者,基地台的動作的具體例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等實施型態說明。
特徵#1:「一種接收裝置,其為第1接收裝置,生成表示該接收裝置可接收的訊號的控制資訊,前述控制資訊包含第1區域、第2區域、第3區域及第4區域;前述第1區域是儲存有如下資訊的區域:表示是否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及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是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及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中之雙方或任一方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3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單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前述第4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從前述控制資訊生成控制訊號,並發送給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其為上述第1接收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接收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將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設定為預定值。」「一種發送裝置,其為第1發送裝置,從上述第1接收裝置接收前述控制訊號,解調前述接收的控制訊號,取得前述控制訊號,根據前述控制訊號,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一種發送裝置,其為前述第1發送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發送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不利用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值而決定發送給前述發送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
特徵#2:「一種接收裝置,其為第2接收裝置,生成表示該接收裝置可接收的訊號的控制資訊,前述控制資訊包含第1區域、第2區域、第3區域及第4區域;前述第1區域是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2區域是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及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的情況中之雙方或任一方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3區域針對可於利用單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前述第4區域,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針對可於利用多載波方式生成訊號時所使用的一種以上的方式的各方式,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該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所儲存的區域;且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被視為無效或被保留的區域;從前述控制資訊生成控制訊號,並發送給發送裝置。」「一種接收裝置,其為上述第2接收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於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接收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儲存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儲存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將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設定為預定值。」「一種發送裝置,其為第2發送裝置,從上述第1接收裝置接收前述控制訊號,解調前述接收的控制訊號,取得前述控制訊號,根據前述控制訊號,決定發送給前述接收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一種發送裝置,其為前述第2發送裝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第5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以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前述第2區域或前述第4區域包含第6區域,其儲存有表示是否可接收利用相位變更方式所生成的訊號的資訊,而前述相位變更方式是對於傳送資料的複數個發送系統的訊號中至少任一個訊號,一面規則地切換相位變更值,一面施行相位變更;前述發送裝置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時,或是於前述第1區域包含表示可接收用以發送利用多載波方式所生成的資料的訊號的資訊,且於前述第5區域包含表示無法接收MIMO方式的訊號的資訊時,不利用位於前述第6區域的位元值而決定發送給前述發送裝置的訊號的生成所採用的方式。」
再者,於本實施型態,說明了圖94的構成,來作為圖35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構成例,但不限於此,例如對於圖94,亦可存在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例如亦可為如圖98的構成。
於圖98,關於與圖94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於圖98,追加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來作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是例如「不相當於「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且不相當於「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且不相當於「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
即使是該類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就上述實施而言,仍可同樣地實施。
又,於圖94,說明了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如「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的順序排列之例,但不限於此。說明其一例。
於圖94,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位元r0、位元r1、位元r2、位元r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
圖94的情況下,依序排列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的順序重排後的位元串,例如「位元r7、位元r2、位元r4、位元r6、位元r1、位元r8、位元r9、位元r5、位元r10、位元r3、位元r11」的位元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4,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欄位s0、欄位s1、欄位s2、欄位s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再者,「欄位」是由1位元以上構成。
圖94的情況下,依序排列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的順序重排後的欄位串,例如「欄位s7、欄位s2、欄位s4、欄位s6、欄位s1、欄位s8、欄位s9、欄位s5、欄位s10、欄位s3、欄位s11」的欄位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欄位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8,說明了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如「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的順序排列之例,但不限於此。說明其一例。
於圖98,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位元r0、位元r1、位元r2、位元r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作為「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存在有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
圖98的情況下,依序排列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位元r1、位元r2、位元r3、位元r4、位元r5、位元r6、位元r7、位元r8、位元r9、位元r10、位元r11、位元r12、位元r13、位元r14、位元r15」的順序重排後的位元串,例如「位元r7、位元r2、位元r4、位元r6、位元r13、位元r1、位元r8、位元r12、位元r9、位元r5、位元r10、位元r3、位元r15、位元r11、位元r14」的位元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位元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又,於圖98,作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存在有欄位s0、欄位s1、欄位s2、欄位s3。然後,作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存在有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作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存在有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作為「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801」,存在有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再者,「欄位」是由1位元以上構成。
圖98的情況下,依序排列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例如對於訊框以此順序配置。
作為不同於此的方法,將「欄位s1、欄位s2、欄位s3、欄位s4、欄位s5、欄位s6、欄位s7、欄位s8、欄位s9、欄位s10、欄位s11、欄位s12、欄位s13、欄位s14、欄位s15」的順序重排後的欄位串,例如「欄位s7、欄位s2、欄位s4、欄位s6、欄位s13、欄位s1、欄位s8、欄位s12、欄位s9、欄位s5、欄位s10、欄位s3、欄位s15、欄位s11、欄位s14」的欄位串,對於訊框以該順序配置。再者,欄位串的順序不限於該例。
再者,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有時未明確表示以單載波方式為對象的資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單載波方式發送訊號時,用以通知可選擇的方式的資訊。又,於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OFDM方式等單載波方式以外的方式發送訊號時,不利用(予以忽略)在選擇訊號發送所用的方式的資訊。於進一步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在接收裝置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訊號的接收(通知發送裝置不支援)時,以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判斷為無效區域或保留區域的區域發送的資訊。然後,於上述雖稱為「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1)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同樣地,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有時未明確表示以OFDM方式為對象的資訊。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OFDM方式發送訊號時,用以通知可選擇的方式的資訊。又,於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當發送裝置以單載波方式等之OFDM方式以外的方式發送訊號時,不利用(予以忽略)在選擇訊號發送所用的方式的資訊。於進一步其他一例,本實施型態所說明以「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傳送的資訊,是例如在接收裝置不支援OFDM方式的訊號的接收時,以發送裝置或接收裝置判斷為無效區域或保留區域的區域發送的資訊。然後,於上述雖稱為「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2)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雖稱為「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但不限於該稱呼,亦可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例如亦可稱為「用以表示(第3)終端的接收能力的符元」。又,「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亦可包含用以通知可接收之訊號的資訊以外的資訊。
如本實施型態,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終端發送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基地台接收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考慮其值的有效性,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調變訊號,因此可確實地獲得資料,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又,由於終端一面判斷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各位元(各欄位)的有效性,一面生成各位元(各欄位)的資料,因此可確實地對基地台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可獲得通訊品質提升的效果。
再者,於本實施型態,基地台或AP不支援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時,即使終端支援OFDMA方式的解調,基地台或AP仍不進行OFDMA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
(實施型態H)圖103是表示用於本發明的通訊裝置(發送裝置)的(錯誤更正)編碼器的輸出入資料。圖103的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低密度奇偶檢查))碼的編碼部10300進行LDPC碼的編碼。
於圖103,資訊序列u=(x1,x2,…,xm)為LDPC碼的編碼部10300的輸入資料(m為1以上的整數,資訊序列是以m位元構成),編碼序列s=(x1,x2,…,xm,p1,p2,…,pn)表示LDPC碼的編碼部的輸出資料(n為1以上的整數)。再者,編碼序列s是以m位元的資訊序列((x1,x2,…,xm))及n位元的奇偶序列((p1,p2,…,pn))合計m+n位元構成。
然後,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設為H時,H×sT=0成立。再者,sT為向量s的轉置(transpose)向量,又,雖記載為「0」,但「0」是元素全為0的行矩陣。然後,LDPC碼的編碼部10300利用H×sT=0,來求出n位元的奇偶序列((p1,p2,…,pn))。
圖104是表示錯誤更正編碼部的構成的一例。BP(Belief Propagation(可信度傳播))解碼部10400例如以各接收位元的對數概似比(likelihood ratio)10401、控制訊號10402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402所含的錯誤更正碼的資訊,來進行選擇的錯誤更正碼的錯誤更正解碼。
又,於BP解碼部10400的輸入的各接收位元的對數概似比10401,包含有x1的對數概似比、x2的對數概似比、…、xm的對數概似比、p1的對數概似比、p2的對數概似比、…、pn的對數概似比。然後,BP解碼部10400利用「x1的對數概似比、x2的對數概似比、…、xm的對數概似比、p1的對數概似比、p2的對數概似比、…、pn的對數概似比」及錯誤更正碼的奇偶檢查矩陣,進行BP解碼,並輸出接收位元10403。
再者,可適用例如sum-product解碼、min-sum解碼、normalized BP解碼、offset BP解碼、shuffled BP解碼、layered BP解碼等作為BP解碼,但解碼方法不限於此。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編碼率R=7/8的LDPC碼的構成方法。再者,圖103的LDPC碼的編碼部10300進行以下所說明的構成方法的編碼率R=7/8的LDPC碼的編碼。總言之,LDPC碼的編碼部10300是以資訊序列u作為輸入,並輸出編碼序列s。
本發明的編碼序列的序列長(碼長或區塊長)為1344位元。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被區劃成Z×Z方形子矩陣(再者,Z為自然數)。子矩陣是單位矩陣的循環置換(cyclic permutation)矩陣,或(Z×Z的)所有元素以零構成的空(null)子矩陣。
單位矩陣的循環置換矩陣Pi可將Z×Z的單位矩陣,往右予以行巡迴位移i元素而獲得。例如P0為Z×Z的單位矩陣。例如Z=4時,P0、P1、P2、P3如下。
[數323]
Figure 02_image648
…式(323)
[數324]
Figure 02_image650
…式(324)
[數325]
Figure 02_image652
…式(325)
[數326]
Figure 02_image654
…式(326)
說明與本發明編碼率R=7/8的LDPC碼相關的碼長(序列長或區塊長)672位元的編碼率R=3/4的LDPC碼。
下式表示碼長672位元,編碼率R=3/4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34S。再者,Z=42。
[數327]
Figure 02_image656
…式(327)
於上式,存在有4×16的分區。然後,各分區記載有「整數」或「空白(空)」。於記載有「整數」的分區,當記述為整數「i」時,於該分區存在有Z×Z的Pi。例如由於1列1行之值為「35」,因此P35存在於該分區。
然後,於「空白(空)」的分區,存在有Z×Z的元素均為「0」的子矩陣。例如1列16行的分區為「空白(空)」,於該分區存在有Z×Z的元素均為「0」的子矩陣。
接著,定義提升矩陣(Lifting matrix)Lk(又,k為0或1。)的提升矩陣Lk為2×2的矩陣,L0、L1定義如下。
[數328]
Figure 02_image658
…式(328)
[數329]
Figure 02_image660
…式(329)
然後,如下定義編碼率R=3/4的碼生成用的矩陣L34。
[數330]
Figure 02_image662
…式(330)
於上式,存在有4×16的分區。然後,各分區記載有「0」、「1」或「空白(空)」。於記載有「0」的分區存在有L0。例如由於1列1行之值為「0」,因此L0存在於該分區。
然後,於記載有「1」的分區存在有L1。例如由於2列1行之值為「1」,因此L1存在於該分區。
「空白(空)」的分區是2×2的元素全為「0」的矩陣。
如此一來,利用矩陣L34及奇偶檢查矩陣H34S,以下式表現編碼率R=3/4、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34L。
[數331]
Figure 02_image664
…式(331)
矩陣L34的i列j行(i為1以上、4以下的整數,j為1以上、16以下的整數)的分區的矩陣設為A(i)(j),奇偶檢查矩陣H34S的i列j行(i為1以上、4以下的整數,j為1以上、16以下的整數)的分區的矩陣設為B(i)(j),則奇偶檢查矩陣H34L的i列j行(i為1以上、4以下的整數,j為1以上、16以下的整數)的分區C(i)(j)表現如下。
[數332]
Figure 02_image666
…式(332)
再者,[數333]
Figure 02_image668
是克羅內克積(Kronecker product),矩陣A(i)(j)是L0、L1或2×2的元素全為「0」的矩陣的任一者。矩陣B(i)(j)是「Z×Z的單位矩陣的循環置換矩陣」或「Z×Z的所有元素以零構成的空子矩陣」(其中,Z=42)。然後,矩陣C(i)(j)為2Z×2Z,亦即84×84的矩陣。
然後,利用編碼率R=3/4、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34L,來製作本發明的編碼率R=7/8、碼長(區塊長或序列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78L。H78L表現如下式。
[數334]
Figure 02_image670
…式(333)
再者,[數335]
Figure 02_image672
表現modulo-2的加算。H78L如上式存在有2×16的分區,各分區為84×84的矩陣。
然後,以H78L的第1列分區所構成的矩陣可藉由「H34L的第1列分區所構成的矩陣」與「H34L的第3列分區所構成的矩陣」的modulo-2的加算來獲得。
又,然後,以H78L的第2列分區所構成的矩陣可藉由「H34L的第2列分區所構成的矩陣」與「H34L的第4列分區所構成的矩陣」的modulo-2的加算來獲得。
如以上,藉由生成本發明的編碼率R=7/8、碼長(區塊長或序列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可獲得能減少編碼器、解碼器的電路規模的效果。
就該效果進行說明。
編碼率R=3/4、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34L的編碼序列s34可表現為s34=(x1,x2,…,x1007,x1008,p1,p2,…,p335,p336)。(資訊序列存在有1008位元,奇偶位元存在有336位元。)
又,編碼率R=7/8、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78L的編碼序列s78可表現為s78=(x1,x2,…,x1175,x1176,p1,p2,…,p167,p168)。(資訊序列存在有1176位元,奇偶位元存在有168位元。)
編碼率R=7/8、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78L與編碼序列s78成立H78L×s78T=0。再者,s78T表示s78的轉置向量,又,雖記載為「0」,但「0」是元素全為0的行矩陣。
於圖103的錯誤更正解碼部,利用H78L×s78T=0的關係,求出s78=(x1,x2,…,x1175,x1176,p1,p2,…,p167,p168)中的p1,p2,…,p167,p168。這是由於x1,x2,…,x1175,x1176為已被給予的資訊序列。
考慮到該點,式(333)的奇偶檢查矩陣H78L中與p1,p2,…,p167,p168相關的部分,亦即第1列15行的分區、第1列16行的分區、第2列15行的分區、第2列16行的分區的構成會與進行編碼時的運算的電路規模有關。
此時,第2列16行的分區是元素全以零構成的空子矩陣。藉此,具有簡單且以少許電路規模(運算規模)求出p1,p2,…,p167,p168的優點。
又,奇偶檢查矩陣H78L由於分區少至2×16,因此尤其具有難以靈活設定行權重的問題。生成奇偶檢查矩陣H78L時利用了矩陣L34,藉由利用該矩陣,可獲得能更靈活地設定行權重值的效果。(賦予對於編碼率3/4的奇偶檢查矩陣H34S矩陣L34,本身即有助於達成靈活的行權重設定。)進而言之,生成奇偶檢查矩陣H78L時,利用編碼率3/4的奇偶檢查矩陣H34S、H34L來生成,亦有助於靈活的行權重的設定。(這是由於編碼率3/4的奇偶檢查矩陣的分區為4×16,分區數多於編碼率7/8的奇偶檢查矩陣。)進而言之,列權重亦可進行更靈活的值的設定。
依據以上,以奇偶檢查矩陣H78L定義的編碼率7/8的LDPC碼會具有靈活的行權重、列權重,藉此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
又,於圖103,LDPC碼的編碼部10300進一步作為輸入具備控制訊號(但於圖103未圖示控制訊號),並考慮根據控制訊號而可指定、變更錯誤更正碼的編碼部(發送裝置)。此時,於LDPC碼的編碼部10300至少可選擇「能以H34L的奇偶檢查矩陣定義(具有H34L的奇偶檢查矩陣)的編碼率R=3/4、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能以H78L的奇偶檢查矩陣定義(具有H78L的奇偶檢查矩陣)的編碼率R=7/8、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
此時,比較奇偶檢查矩陣H34L(參考式(331))與奇偶檢查矩陣H78L(參考式(333)),具有如下特徵:奇偶檢查矩陣H34L的第3列15行的分區與奇偶檢查矩陣H78L的第1列15行的分區相同,且奇偶檢查矩陣H34L的第3列16行的分區與奇偶檢查矩陣H78L的第1列16行的分區相同,且奇偶檢查矩陣H34L的第4列15行的分區與奇偶檢查矩陣H78L的第2列15行的分區相同,且奇偶檢查矩陣H34L的第4列16行的分區與奇偶檢查矩陣H78L的第2列16行的分區相同。
藉此,可將與用以求出編碼率R=3/4、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34L的編碼序列s34=(x1,x2,…,x1007,x1008,p1,p2,…,p335,p336)中之p169,p170,…,p335,p336(亦即p169至p336)的奇偶相關的部分的電路,及與用以求出編碼率R=7/8、碼長1344位元的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H78L的編碼序列s78=(x1,x2,…,x1175,x1176,p1,p2,…,p167,p168)中之p1,p2,…,p167,p168(亦即p1至p168)的奇偶相關的部分的電路予以共通化,藉此可獲得能刪減編碼部的電路規模(運算規模)的效果。(再者,針對解碼器,亦可刪減電路規模(運算規模))。
接著,說明已進行LDPC編碼時之例如接收裝置的解碼方法。
LDPC碼的奇偶檢查矩陣設為H時,H×sT=0成立。再者,sT表示向量s的轉置(transpose)向量,又,雖記載為「0」,但「0」是元素全為0的行矩陣。然後,LDPC碼的編碼部10300利用H×sT=0,來求出n位元的奇偶序列((p1,p2,…,pn))。
圖104是表示錯誤更正解碼部的構成的一例。BP(Belief Propagation)解碼部10400例如以各接收位元的對數概似比10401、控制訊號10402作為輸入,根據控制訊號10402所含的錯誤更正碼的資訊,來進行選擇的錯誤更正碼的錯誤更正解碼。
(實施型態H1)於本說明書的實施型態,記載了以下內容。
終端將有關終端的接收裝置可解調、解碼的方式的資訊,即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發送給基地台,基地台根據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將要發送給終端的調變訊號發送。
於本實施型態,說明上述的具體例。
圖105A是表示終端將發送/接收能力對通訊對象即例如基地台發送的「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
能力通知符元是以ID(identification)符元10501A、長度(length)符元10502A、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ies)(10503A)、擴充能力(extended capabilities)1(10504A_1)、…、擴充能力N(10504A_N)構成。再者,N為1以上的整數。又,於圖105A之例,ID符元10501A是以8位元構成,長度符元10502A是以8位元構成,核心能力(10503A)是以32位元構成,擴充能力1(10504A_1)是以X1位元構成,…,擴充能力N(10504A_N)是以XN位元構成(擴充能力k(10504A_k)是以Xk位元構成。再者,Xk為1以上的整數。)。
ID符元10501A是用以表示能力通知符元的ID號碼的符元。長度符元10502A是用以通知能力通知符元的長度(構成的位元數)的符元。
核心能力(10503A)的欄位是包含對通訊對象即例如基地台必須通知且與(收發的)能力相關的資訊的欄位。
擴充能力k(10504A_k)欄位是擴張區域,包含對通訊對象即例如基地台與(收發的)能力相關的資訊的欄位。但終端是發送必要的擴充能力,並非始終發送擴充能力1(10504A_1)至擴充能力N(10504A_N)全部。
圖105B是表示圖105A的擴充能力1(10504A_1)至擴充能力N(10504A_N)的構成的一例。
終端非始終發送擴充能力1(10504A_1)至擴充能力N(10504A_N),如圖105B所示,藉由採用指定各擴充能力的能力ID(identification)(10501B)及能力長度(10502B)的構成,終端僅發送擴充能力1(10304_1)至擴充能力N(10504A_N)中必要的擴充能力欄位。再者,圖105B的能力酬載(capabilities payloard)(10503B)是用以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具體內容的欄位。然後,於圖105B,作為範例,以8位元構成能力ID(10501B),以8位元構成能力長度(10502B),以X位元構成能力酬載(10503B)(X是大於1的整數)。
例如不支援能力ID(10501B)之值為2時的能力酬載(10503B)所含的終端的接收能力(及/或發送能力)全部的終端,亦可不對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能力ID(10501B)之值為2的擴充能力欄位。(但亦可發送。)
於本實施型態,提案以同一能力ID,發送於圖105A、105B所示的擴充能力欄位中至少與MIMO方式相關的數種能力的構成。
第1例:例如於圖105A、圖105B的擴充能力欄位,能力ID之值為0(零)時,包含以下。
以同一能力ID(10501B),發送圖37之表示「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符元3601,及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
如此,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無須發送包含圖37的擴充能力欄位,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又,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發送包含圖37的擴充能力欄位,此時,亦可發送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藉此,資料傳送速度會提升。例如若以不同能力ID(10501B)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表示「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符元3601,及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則必須發送複數個能力ID(10501B)的擴充能力欄位,資料傳送速度因此降低。
第2例:例如於擴充能力欄位,能力ID 0(零)號時,包含以下。
除了以同一能力ID,發送圖37之表示「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符元3601,及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以外,還發送圖79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符元7901。
如此,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無須發送包含該等符元的擴充能力欄位,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又,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除了發送表示「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符元3601,及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以外,還發送包含圖79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符元7901的擴充能力欄位,此時亦可發送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藉此,資料傳送速度會提升。例如若以具有與發送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的能力ID不同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來發送表示「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符元3601、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符元7901,則必須發送複數個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資料傳送速度因此降低。(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第3例: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例如擴充能力1(10504A_1)至擴充能力N(10504A_N)中任一者),發送圖96之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符元,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例如擴充能力1(10504A_1)至擴充能力N(10504A_N)中任一者),發送如圖94、圖97、圖98、圖99、圖100等之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其中,第1能力ID與第2能力ID不同。
此時,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的終端,無須發送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亦可),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其中前述第2能力ID用以發送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
同樣地,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的終端,無須發送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亦可),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其中前述第1能力ID用以發送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符元。
以同一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圖100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符元、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3601」的符元、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
如此,支援OFDM方式,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無須發送該擴充能力欄位,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又,支援OFDM方式,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發送該擴充能力欄位,但此時亦可發送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及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藉此,資料傳送速度會提升。(其理由如上述已說明。)(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第4例: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圖96之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符元,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如圖97、圖99、圖100、圖101、圖102等之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以具有第3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圖94之「有關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其中,第1能力ID與第2能力ID不同,第1能力ID與第3能力ID不同,第2能力ID與第3能力ID不同。
此時,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發送的終端,無須發送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亦可),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其中前述第2能力ID用以發送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第5例:
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C」的資訊的符元,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第1能力ID與第2能力ID不同。
此時,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無須發送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同樣地,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 收的終端,無須發送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第6例:
如以下的第5變形例。
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用以傳送圖107之「以OFDM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訊的符元,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用以傳送圖108之「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10801」的資訊的符元,第1能力ID與第2能力ID不同。
然後,用以傳送「以OFDM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訊的符元如圖107所示,包含: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3601」的資訊的符元。藉此,可獲得第1例、第2例所說明的效果。
又,用以傳送「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10801」的資訊的符元如圖108所示,包含: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C」的資訊的符元。藉由如此,可獲得第5例所說明的效果。(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第7例:
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傳送如下符元:包含於用以傳送圖107之「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訊的符元之中,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3601」的資訊的符元;及包含於用以傳送圖108之「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10801」的資訊的符元之中,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C」的資訊的符元。
藉由如此,支援多流的接收的終端若發送具有第1(同一)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即可,可刪減發送具有其他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的數目,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第8例:於圖98,亦可以圖105A的核心能力(10503A),傳送「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以圖105A的擴充能力(10504A_k),傳送「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
第9例:基地台以OFDMA方式發送調變訊號時,利用複數個天線,對於終端發送包含多流的調變訊號時,表示終端「可解調或無法解調該等調變訊號」的符元,是圖109之「於OFDMA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10901)」的資訊的符元。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圖109之「於OFDMA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10901)」的資訊的符元,基地台藉此針對是否發送多流的調變訊號來進行判斷。(該點的方法如已於其他實施型態說明。)藉此,可獲得基地台可發送終端能解調的確實的調變訊號的效果。
又,如圖110,終端以具有第1(同一)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A方式的解調10502A」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於OFDMA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10901)」的資訊的符元。
藉此,支援OFDMA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發送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基地台藉由接收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可判斷是否發送OFDMA方式的多流的調變訊號,因此可獲得資料的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無須發送其他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
又,終端將用以傳送圖105C之「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C」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圖106之「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中任2個以上的符元,與用以傳送圖109之「於OFDMA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10901)」的資訊的符元,傳送給基地台,藉此基地台能以確實的方式來發送調變訊號,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然後,終端利用擴充能力欄位,來發送用以傳送圖105C之「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C」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圖106之「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中任2個以上的符元,與用以傳送圖109之「於OFDMA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10901)」的資訊的符元即可。如此一來,不支援多流的解調的終端可能可減少發送擴充能力欄位的個數,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補充說明)於本說明書,針對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例如3702)、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例如10501C)、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例如10601),進行了說明。此時可考慮例如以下3種方法,來作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構成方法。
第1方法:傳送支援或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例如終端在支援多流用的接收時發送「1」,不支援時發送「0」。
第2方法:以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來構成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例如3702、10501C、10601等)。
第3方法:終端發送第1方法所說明的「支援或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並且發送第2方法所說明的「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說明以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來構成」。
例如基地台藉由調變(藉由某調變方式進行映射)第1資料序列所獲得的調變訊號設為s1(i)(i為符元號碼),藉由調變(藉由某調變方式進行映射)第2資料序列所獲得的調變訊號設為s2(i),藉由調變(藉由某調變方式進行映射)第3資料序列所獲得的調變訊號設為s3(i),藉由調變(藉由某調變方式進行映射)第4資料序列所獲得的調變訊號設為s4(i)。
然後,基地台支援以下發送中之數種。
<1>發送s1(i)的調變訊號(串流)。<2>於同一時間利用同一頻率,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s1(i)的調變訊號(串流)及s2(i)的調變訊號(串流)。(再者,基地台進行或不進行預編碼均可。)<3>於同一時間利用同一頻率,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s1(i)的調變訊號(串流)、s2(i)的調變訊號(串流)及s3(i)的調變訊號(串流)。(再者,基地台進行或不進行預編碼均可。)<4>於同一時間利用同一頻率,利用複數個天線,發送s1(i)的調變訊號(串流)、s2(i)的調變訊號(串流)、s3(i)的調變訊號(串流)及s4(i)的調變訊號(串流)。(再者,基地台進行或不進行預編碼均可。)
例如終端可進行<1><2>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2(因可解調的串流數最大為2)」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1><2><3><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最大為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1>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1(因可解調的串流數最大為1)」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2>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2(因可解調的串流數最大為2)」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3><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最大為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最大為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1><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最大為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1><2>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1及2(因可解調的串流數為1或2)」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1><2><3><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1、2、3及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為1、2、3或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1>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1(因可解調的串流數為1)」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2>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2(因可解調的串流數為2)」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3><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3及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為3或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為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1><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1及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為1或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作為其他例,終端可進行<1><2><4>時的解調。此時,於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傳送「1、2及4(因可解調的串流數為1、2或4)」的資訊。然後,終端發送用以傳送「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又,終端亦可將自身可發送的串流數的資訊、自身可發送的串流最大數的資訊、自身是否支援多流的傳送的資訊,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一併發送給基地台。
藉此,具有基地台可將對於終端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要求,傳送給終端的優點。
再者,雖如上述記載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但除了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以外,亦可發送發送能力通知符元。發送發送能力通知符元時,亦可與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時同樣地實施。
(實施型態H2)於實施型態H1,說明了第1例至第9例,來作為終端將有關該終端的接收裝置可解調、解碼的方式的資訊,即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發送給基地台,基地台根據從終端接收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對終端發送調變訊號之例。以下進行與第1例至第9例不同的具體例的說明,以及補充說明。
第10例:終端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圖38及圖79等所示之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符元36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有關「支應的方式」的符元3801、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符元3802、有關「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的符元3803、及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符元7901之中至少2個以上的符元。
藉由如此,終端在以擴充能力欄位,發送有關物理層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時,可減少發送擴充能力欄位的數目,並將可減少的部分分派作為資料傳送的時間,因此可獲得資料傳送提升的效果。
再者,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亦能以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及(或)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的資訊的符元來構成。
可考慮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OFDM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可考慮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的資訊的符元,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第7例的變形例第11例:說明第7變形例。
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傳送如下符元:包含於用以傳送圖107之「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訊的符元當中,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3601」的資訊的符元;及包含於用以傳送圖108之「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10801」的資訊的符元當中,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的資訊的符元。
藉由如此,支援多流的接收的終端若發送具有第1(同一)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即可,可刪減發送具有其他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的數目,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於此,若終端僅採納「於OFDM方式中支援多流用的接收,且於單載波方式中亦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情況,或「於OFDM方式中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且於單載波方式中亦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情況中任一狀態,則無須個別發送有關「支援/不支援OFDM的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及有關「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該情況下,僅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來傳送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
藉由如此,支援多流的接收的終端若發送具有單一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即可,可刪減發送具有其他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的數目。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再者,可考慮用以傳送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之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OFDM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又,可考慮用以傳送「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10801」的資訊的符元之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的資訊的符元,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第3例的變形例:第12例:說明第3變形例。
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例如擴充能力1(10304_1)至擴充能力N(10304_N)中任一者),發送圖96之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符元,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例如擴充能力1(10304_1)至擴充能力N(10304_N)中任一者),發送如圖94、圖97、圖98、圖99、圖100等之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其中,第1能力ID與第2能力ID不同。
此時,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且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發送的終端,無須發送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亦可),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其中該第2能力ID是用以發送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
同樣地,支援OFDM方式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發送,且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發送的終端,無須發送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亦可),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其中該第1能力ID是用以發送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符元。
進而言之,以同一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如下符元:圖100(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的符元)之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符元;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3601」的符元;及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再者,可考慮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OFDM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藉由如此,支援OFDM方式,且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無須發送該擴充能力欄位,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又,支援OFDM方式,且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終端發送該擴充能力欄位,此時亦可發送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及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藉此,資料傳送速度會提升。(其理由如上述已說明的。)(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又,圖96之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符元,亦可包含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再者,可考慮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第4例的變形例:第13例:說明第4變形例。
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圖96之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符元,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如圖97、圖99、圖100、圖101、圖102等之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以具有第3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圖94之「有關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1」。其中,第1能力ID與第2能力ID不同,第1能力ID與第3能力ID不同,第2能力ID與第3能力ID不同。
此時,支援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發送,且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發送的終端,無須發送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亦可),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其中該第2能力ID是用以發送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再者,如圖97、圖99、圖100、圖101、圖102等之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亦可包含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再者,可考慮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OFDM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又,圖96之有關「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601」的符元,亦可包含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再者,可考慮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符元3702,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第6例的變形例:第14例:說明第6變形例。
以具有第1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用以傳送圖107之「以OFDM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訊的符元,以具有第2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發送用以傳送圖108之「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10801」的資訊的符元,第1能力ID與第2能力ID不同。
然後,用以傳送「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資訊的符元如圖107所示,包含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支應的預編碼方法7901」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3601」的資訊的符元。藉此,可獲得第1例、第2例所說明的效果。
又,用以傳送「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10801」的資訊的符元如圖108所示,包含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的資訊的符元。藉由如此,可獲得第5例所說明的效果。(又,於其他例所說明的效果之中,亦包括該例可獲得的效果。)
再者,可考慮有關「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的符元之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601」的資訊的符元,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OFDM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OFDM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又,可考慮用以傳送「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10801」的資訊的符元之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1」的資訊的符元,是以表示是否可接收(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單載波方式的)「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中之任1個以上的符元來構成的方法。
再者,當然可組合「本實施型態及實施型態H1」與「實施型態F1及實施型態G1至實施型態G4」來實施。此時,當然可將本實施型態所說明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及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各參數的構成、其利用方法等,如實施型態F1及實施型態G1至實施型態G4所說明般實施,或當然亦可與其他實施型態相組合。
(補充說明2)又,於上述(補充說明),方法3說明了「終端發送第1方法所說明的「發送是否支援或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並且用以傳送第2方法所說明的「「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的方法,但方法3亦可說明如下。
終端如第1方法所說明的,發送表示「是否支援或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並且如第2方法所說明的,用以傳送表示「可接收的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或用以傳送「可接收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的符元。
又,終端亦可使「用以通知終端所具備的發送天線數(或發送天線部的個數)的符元」、「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包含於接收能力通知符元而發送。同樣地,終端亦可使「用以通知終端所具備的發送天線數(或發送天線部的個數)的符元」、「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包含於用以通知終端的通訊能力的符元而發送。終端亦可將包含該等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或用以通知終端的通訊能力的符元」,發送給基地台(或AP)。
然後,終端亦可發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來作為表示「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因此,終端亦可發送用以傳送「終端所具備的接收天線數(或接收天線部的個數)」的資訊的符元,來作為實施型態H1所說明的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之一。
藉由如此,基地台(AP)可能可根據從終端所獲得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或有關通訊能力的符元,考慮「可獲得最大傳送速度或通量(throughput)的發送方法」、「一定的傳送速度以上且可獲得一定的傳送品質的發送方法」等因應終端所利用的應用軟體要求的條件,或終端與基地台(AP)之間的傳送環境,來選擇適宜的發送方法。
終端亦可將自身可發送的串流數的資訊、自身可發送的串流最大數的資訊、自身是否支援多流的傳送的資訊,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一併對基地台發送。
此時,以擴充能力發送該等資訊亦可。
然後,亦可將該等資訊,與記載於實施型態H1及實施型態H2的第1例至第14例所說明的資訊相組合並發送。
藉由如此,因只要支援多流的發送的終端發送具有單一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即可,可刪減具有其他能力ID的擴充能力欄位的發送數目。藉此可獲得資料傳送速度提升的效果。
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有關「是否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的發送」的通訊能力的符元,或終端對於基地台,發送有關「是否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的發送」的通訊能力的符元均可。
此時,使該等符元包含於擴充能力欄位亦可。
又,終端亦可將該等符元,與記載於實施型態H1及實施型態H2的第1例至第14例所說明的資訊一併發送給基地台(AP)。
藉由如此,基地台(AP)可能可根據從終端所獲得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或有關通訊能力的符元,考慮「可獲得最大傳送速度或通量的發送方法」、「一定的傳送速度以上且可獲得一定的傳送品質的發送方法」等因應終端所利用的應用軟體要求的條件,或終端與基地台(AP)之間的傳送環境,來選擇適宜的發送方法。
再者,終端以圖105A的核心能力欄位,發送用以傳送有關「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有關「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的發送」的通訊能力的符元、用以傳送有關「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的發送」的通訊能力的符元的一部分符元亦可。
再者,於上述說明,作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或有關通訊能力的符元,採用發送用以傳送特定資訊的符元的表現,或將用以傳送特定資訊的符元,包含於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或有關通訊能力的符元而發送的表現來說明,但用以通知接收能力或通訊能力(或發送能力)的訊框包含核心能力欄位或擴充能力欄位,表示特定資訊的資料儲存於核心能力欄位或擴充能力欄位而發送亦可。(實施型態H3)於實施型態1等實施型態中,針對例如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中,存在有加權合成部203、相位變更部205A及/或相位變更部205B的構成,進行了說明。以下針對於直接波具支配性的環境、存在有多路徑等之環境中,用以獲得良好的接收品質的構成方法,來進行說明。首先,說明如圖2、圖18、圖19、圖60、圖64、圖66等,存在有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例如,如到目前為止已說明的實施型態中所說明的,若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參考例如式(2)、式(3))。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y(i)假設為N的週期,準備N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再者,N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個值,準備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總言之,成為Phase[k],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u]¹Phase[v]成立。再者,針對假設週期N時之相位變更值y(i)的設定方法,如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然後,從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擷取M個值,將該等M個表現為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總言之,成為Phase_1[k],k為0以上且M-1以下的整數。再者,M為小於N之2以上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值y(i)取定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中的任一值。然後,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2],Phase_1[M-1]分別至少作為相位變更值y(i)而被利用1次。例如其一例有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為M的方法。此時,下式成立。[數336]y(i=u+v×M)=Phase_1[u]…式(336)再者,u為0以上且M-1以下的整數。又,v為0以上的整數。又,如圖2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111,於第1訊號處理部11100,實施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相位變更部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111,關於與圖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例如於式(3),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111的第1訊號處理部111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4A、206B。然後,圖2、圖18、圖19、圖60、圖64、圖66的相位變更部5901A、5902B、209A、209B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如以上,設定相位變更值y(i),藉由空間分集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路徑等的環境中,可使接收裝置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升高。進而言之,如上述,藉由減少相位變更值y(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減少對資料接收品質的影響,同時可使縮小發送裝置、接收裝置的電路規模的可能性升高。接著,說明如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與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y(i)假設為Nb的週期,準備Nb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再者,Nb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b個值,準備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總言之,成為Phase_b[k],k為0以上、Nb-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b[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_b[u]¹Phase_b[v]成立。再者,針對假設週期Nb時之相位變更值y(i)的設定方法,如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然後,從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擷取Mb個值,使該等Mb個表現為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總言之,成為Phase_1[k],k為0以上且Mb-1以下的整數。再者,Mb為小於Nb之2以上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值y(i)取定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中之任一值。然後,Phase_1[0],Phase_1[1],Phase_1[2],...,Phase_1[Mb-2],Phase_1[Mb-1]分別至少作為相位變更值y(i)而被利用1次。例如其一例有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為Mb的方法。此時,下式成立。[數337]y(i=u+v×Mb)=Phase_1[u]…式(337)再者,u為0以上且Mb-1以下的整數。又,v為0以上的整數。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以w(i)賦予相位變更部305A的相位變更值(參考例如式(51)、式(52))。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w(i)假設為Na的週期,準備Na個值來作為相位變更值。再者,Na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a個值,準備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總言之,成為Phase_a[k],k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a[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_a[u]¹Phase_a[v]成立。再者,針對假設週期Na時之相位變更值w(i)的設定方法,如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然後,從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擷取Ma個值,將該等Ma個表現為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總言之,成為Phase_2[k],k為0以上且Ma-1以下的整數。再者,Ma為小於Na之2以上的整數。此時,相位變更值w(i)取定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中之任一值。然後,Phase_2[0],Phase_2[1],Phase_2[2],...,Phase_2[Ma-2],Phase_2[Ma-1]分別至少作為相位變更值w(i)而被利用1次。例如其一例有相位變更值w(i)的週期為Ma的方法。此時,下式成立。[數338]w(i=u+v×Ma)=Phase_2[u]…式(338)再者,u為0以上且Ma-1以下的整數。又,v為0以上的整數。又,如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112,於第2訊號處理部11200,實施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112,對於與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例如於式(52),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112的第2訊號處理部112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6A、206B。然後,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5901A、5901B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又,Na與Nb為同一值或不同值均可。然後,Ma與Mb為同一值或不同值均可。如以上,設定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藉由空間分集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路徑等的環境中,可獲得接收裝置取得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升高的效果。進而言之,如上述,藉由減少相位變更值y(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或減少相位變更值w(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來減少對於資料接收品質的影響,並可使縮小傳送裝置、接收裝置的電路規模的可能性升高。再者,本實施形態若對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適用,則有效果的可能性高。但對其以外的相位變更方法適用,亦可同樣地實施。(實施形態H4)於本實施形態,如圖2、圖18、圖19、圖60、圖64、圖66等,針對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進行說明。例如,如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參考例如式(2)、式(3))。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y(i)為N的週期,再者,N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個值,準備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總言之,成為Phase[k],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u]¹Phase[v]成立。此時,Phase[k]以下式表現。再者,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數339]
Figure 02_image674
…式(339)然後,利用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使得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成為N。為了使週期成為N,如何排列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均可。再者,若欲成為週期N,例如以下要成立。[數340]y(i=u+v×N)=y(i=u+(v+1)×N)…式(340)再者,u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式(340)成立。再者,如圖2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111,於第1訊號處理部11100,實施在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111,針對與圖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例如於式(3),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111的第1訊號處理部11100亦可利用矩陣W、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4A、206B。然後,圖2、圖18、圖19、圖60、圖64、圖66的相位變更部5901A、5902B、209A、209B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如以上,設定相位變更值y(i),藉由空間分集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路徑等的環境中,可獲得接收裝置得到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升高的效果。進而言之,如上述,藉由限定相位變更值y(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減少對於資料接收品質的影響,並使縮小發送裝置、接收裝置的電路規模的可能性升高。接著,說明如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與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y(i)為Nb的週期。再者,Nb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作為該Nb個值,準備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總言之,成為Phase_b[k],k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b[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_b[u]¹Phase_b[v]成立。此時,Phase_b[k]以下式表現。再者,k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數341]
Figure 02_image676
…式(341)然後,利用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使得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成為Nb。為了使週期成為Nb,如何排列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均可。再者,若欲成為週期Nb,例如以下要成立。[數342]y(i=u+v×Nb)=y(i=u+(v+1)×Nb)…式(342) 再者,u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式(342)成立。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以w(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值。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w(i)為Na的週期。再者,Na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作為該Na個值,準備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總言之,成為Phase_a[k],k為0以上且Na-1的整數。然後,Phase_a[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_a[u]¹Phase_a[v]成立。此時,Phase_a[k]以下式表現。再者,k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數343]
Figure 02_image678
…式(343)然後,利用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使得相位變更值Yp(i)的週期成為Na。為了使週期成為Na,如何排列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均可。再者,為了成為週期Na,例如以下要成立。[數344]w(i=u+v×Na)=w(i=u+(v+1)×Na)…式(344)再者,u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式(344)成立。再者,如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112,於第2訊號處理部11200,實施在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在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112,針對與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例如於式(52),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112的第2訊號處理部11200亦可利用矩陣W與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6A、206B。然後,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5901A、5901B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又,Na與Nb為同一值或不同值均可。如以上,設定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藉由空間分集效果,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路徑等的環境中,可獲得接收裝置取得良好接收品質之可能性升高的效果。進而言之,如上述,藉由限定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可取定的值的數目,減少對資料接收品質的影響,並提高縮小發送裝置、接收裝置之電路規模的可能性。再者,本實施形態若對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適用,則有效果的可能性高。但對於其以外的相位變更方法適用,亦可同樣地實施。當然亦可組合本實施形態與實施形態H3來實施。總言之,從式(339)擷取M個相位變更值亦可。再者,M的設定值如實施型態H3所記載。又,從式(341)擷取Mb個相位變更值,或從式(343)擷取Ma個相位變更值均可。再者,Mb的設定值、Ma的設定值如實施型態H3所記載。(實施形態H5)於本實施形態,如圖2、圖18、圖19、圖60、圖64、圖66等,針對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予以說明。例如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例如,參考式(2)、式(3))。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y(i)為N的週期,再者,N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例如作為該N個值,準備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總言之,成為Phase[k],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u]¹Phase[v]成立。此時,Phase[k]以下式表現。再者,k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數345]
Figure 02_image680
…式(345)然後,利用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使得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成為N。為了使週期成為N,如何排列Phase[0],Phase[1],Phase[2],Phase[3],...,Phase[N-2],Phase[N-1]均可。再者,若欲成為週期N,例如以下要成立。[數346]y(i=u+v×N)=y(i=u+(v+1)×N)…式(346)再者,u為0以上且N-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式(346)成立。再者,如圖2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111,於第1訊號處理部11100,實施在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在相位變更部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111,針對與圖2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例如於式(3),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111的第1訊號處理部11100亦可利用矩陣W與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4A、206B。然後,圖2、圖18、圖19、圖60、圖64、圖66的相位變更部5901A、5902B、209A、209B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如以上,設定相位變更值y(i),於複數平面上,從相位的觀點來看,相位變更值y(i)可取定的值均一地存在,因此可獲得空間分集效果。藉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路徑等的環境中,接收裝置可得到能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升高的效果。接著,說明如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等,存在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與相位變更部205B時的相位變更方法。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以y(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B的相位變更值。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y(i)為Nb的週期。再者,Nb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作為該Nb個值,準備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總言之,成為Phase_b[k],k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然後,Phase_b[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_b[u]¹Phase_b[v]成立。此時,Phase_b[k]以下式表現。再者,k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數347]
Figure 02_image682
…式(347)然後,利用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使得相位變更值y(i)的週期成為Nb。為了使週期成為Nb,如何排列Phase_b[0],Phase_b[1],Phase_b[2],Phase_b[3],...,Phase_b[Nb-2],Phase_b[Nb-1]均可。再者,若欲成為週期Nb,例如以下要成立。[數348]y(i=u+v×Nb)=y(i=u+(v+1)×Nb)…式(348) 再者,u為0以上且Nb-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式(348)成立。如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以w(i)賦予相位變更部205A的相位變更值。再者,i為符元號碼,例如i為0以上的整數。例如相位變更值w(i)為Na的週期。再者,Na為2以上的整數。然後,作為該Na個值,準備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總言之,成為Phase_a[k],k為0以上且Na-1的整數。然後,Phase_a[k]為0弧度以上且2p弧度以下的實數。又,u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u¹v。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Phase_a[u]¹Phase_a[v]成立。此時,Phase_a[k]以下式表現。再者,k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數349]
Figure 02_image684
…式(349)然後,利用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使得相位變更值w(i)的週期成為Na。為了使週期成為Na,如何排列Phase_a[0],Phase_a[1],Phase_a[2],Phase_a[3],...,Phase_a[Na-2],Phase_a[Na-1]均可。再者,為了成為週期Nb,例如以下要成立。[數350]w(i=u+v×Na)=w(i=u+(v+1)×Na)…式(350)再者,u為0以上且Na-1以下的整數,v為0以上的整數。然後,於符合該等條件的所有u,v,式(350)成立。再者,如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等,於加權合成部203及相位變更部205A、205B,個別進行加權合成處理及相位變更處理,或如圖112,於第2訊號處理部11200,實施在加權合成部203的處理及在相位變更部205A、205B的處理均可。再者,於圖112,針對與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例如於式(52),加權合成用的矩陣設為F,關於相位變更的矩陣設為P時,預先準備矩陣W(=P´F)。然後,圖112的第2訊號處理部11200亦可利用矩陣W與訊號201A(s1(t))、訊號201B(s2(t)),來生成訊號206A、206B。然後,圖20、圖21、圖22、圖59、圖62、圖63的相位變更部209A、209B、5901A、5901B進行或不進行相位變更的訊號處理均可。又,Na與Nb為同一值或不同值均可。如以上,設定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於複數平面上,從相位的觀點來看,相位變更值y(i)及相位變更值w(i)可取定的值均一地存在,因此可獲得空間分集效果。藉此,在直射波具有支配性的環境、存在多路徑等的環境中,接收裝置可得到能獲得良好接收品質的可能性升高的效果。再者,本實施形態若對本說明書其他實施形態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適用,則發揮效果的可能性高。但對其以外的相位變更方法適用,亦可同樣地實施。當然亦可組合本實施形態與實施形態H3來實施。總言之,從式(345)擷取M個相位變更值亦可。再者,M的設定值如實施型態H3所記載。又,從式(347)擷取Mb個相位變更值,或從式(349)擷取Ma個相位變更值均可。再者,Mb的設定值、Ma的設定值如實施型態H3所記載。(實施型態H6)關於調變方式,即使使用本說明書所記載的調變方式以外的調變方式,仍可實施本說明書所說明的實施形態、其他內容。亦可採用例如NU(Non-uniform(非均勻))-QAM、p/2位移BPSK、p/4位移QPSK、相位位移某值後的PSK方式等。然後,相位變更部209A、209B亦可為CDD(Cyclic Delay Diversity(循環延遲分集))、CSD(Cyclic Shift Diversity(循環位移分集))。於本說明書,說明例如於圖2、圖18、圖19、圖20、圖21、圖22、圖28、圖29、圖30、圖31、圖32、圖33、圖59、圖60、圖61、圖62、圖63、圖64、圖65、圖66、圖67等,映射後的訊號s1(t)與映射後的訊號s2(t)傳送彼此相異的資料,但不限於此。亦即,映射後的訊號s1(t)與映射後的訊號s2(t)亦可傳送同一資料。例如設為符元號碼i=a(a為例如0以上的整數)時,映射後的訊號s1(i=a)與映射後的訊號s2(i=a)亦可傳送同一資料。再者,映射後的訊號s1(i=a)與映射後的訊號s2(i=a)傳送同一資料的方法不限於上述手法。例如映射後的訊號s1(i=a)與映射後的訊號s2(i=b)傳送同一資料亦可(b為0以上的整數,a≠b)。進而言之,利用s1(i)的複數個符元傳送第1資料序列,利用s2(i)的複數個符元傳送第2資料序列亦可。(實施型態H7)於本實施型態,針對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所說明的終端的動作的其他實施方法進行說明。圖23是基地台或AP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圖24是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圖34是表示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進行通訊的狀態下的系統構成的一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圖35是表示圖34的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圖113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例。說明圖113之前,先說明作為與基地台或AP進行通訊的終端而存在的終端的構成。於本實施型態,是有可能存在如下的終端。終端類型#1: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類型#2: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終端類型#3: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類型#4: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終端類型#5: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類型#6: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於本實施型態,例如從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與基地台或AP可能進行通訊。但基地台或AP亦可能與類型不同於終端類型#1至終端類型#6的終端進行通訊。基於此,揭示如圖113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圖113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具體構成的一例。但圖113僅表示與本實施型態有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因此,亦可包含圖113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以外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再者,於圖113,有關與圖38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並省略說明。例如基地台發送了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時,圖113之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是用以通知基地台(或AP),終端是否可解調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資訊,終端對基地台發送該資訊,藉此,基地台(或AP)可得知終端是否可解調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例如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方式之包含1以上的串流的調變訊號時,圖113之「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是用以通知基地台(或AP),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該資訊,藉此,基地台(或AP)可得知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再者,該點亦已於實施型態H1、補充說明1、實施型態H2、補充說明2詳細說明。例如基地台發送了OFDM方式之包含1以上的串流的調變訊號時,圖113之「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是用以通知基地台(或AP),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該資訊,藉此,基地台(或AP)可得知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再者,該點亦已於實施型態H1、補充說明1、實施型態H2、補充說明2詳細說明。例如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是以a0、a1、a2之3位元構成。然後,終端在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1時,設定為a0=0、a1=0、a2=0,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a1、a2、a3。終端在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2時,設定為a0=0、a1=0、a2=1,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a1、a2、a3。終端在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3時,設定為a0=0、a1=1、a2=0,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a1、a2、a3。終端在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4時,設定為a0=0、a1=1、a2=1,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a1、a2、a3。終端在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5時,設定為a0=1、a1=0、a2=0,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a1、a2、a3。終端在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6時,設定為a0=1、a1=0、a2=1,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a1、a2、a3。終端在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7時,設定為a0=1、a1=1、a2=0,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a1、a2、a3。終端在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8時,設定為a0=1、a1=1、a2=1,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a1、a2、a3。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是以b1、b2、b3之3位元構成。然後,終端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1時,設定為b0=0、b1=0、b2=0,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b1、b2、b3。終端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2時,設定為b0=0、b1=0、b2=1,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b1、b2、b3。終端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3時,設定為b0=0、b1=1、b2=0,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b1、b2、b3。終端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4時,設定為b0=0、b1=1、b2=1,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b1、b2、b3。終端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5時,設定為b0=1、b1=0、b2=0,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b1、b2、b3。終端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6時,設定為b0=1、b1=0、b2=1,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b1、b2、b3。終端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7時,設定為b0=1、b1=1、b2=0,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b1、b2、b3。終端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8時,設定為b0=1、b1=1、b2=1,終端對基地台(或AP)發送b1、b2、b3。然後,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解調時,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亦即表示「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的資訊表示「不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終端將表示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亦即將表示「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的資訊,發送給基地台(或AP)。如此,終端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亦即將表示「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的資訊,設定為「不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時,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3位元b1、b2、b3為無效的位元(欄位),終端辨識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此時,b1、b2、b3預先規定作為保留(為日後預留)的位元(欄位)來處理,或終端判斷b1、b2、b3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b1、b2、b3為無效的位元(欄位)),或基地台或AP取得b1、b2、b3,但判斷b1、b2、b3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判斷b1、b2、b3為無效的位元(欄位))均可。如本實施型態,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終端發送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基地台接收該接收能力通知符元,考慮其值的有效性,生成調變訊號並發送,藉此因終端可接收可解調的調變訊號,故可確實地獲得資料,可獲得資料接收品質提升的效果。又,由於終端一面判斷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各位元(各欄位)的有效性,一面生成各位元(各欄位)的資料,因此可確實地對基地台發送接收能力通知符元,可獲得通訊品質提升的效果。 又,若如圖113,終端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亦即表示「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的資訊,與「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一併發送,則終端及/或基地台(或AP)可進行「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有效性/無效性的判斷,藉此可獲得能活用「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效果。(實施型態H8)於本說明書,針對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相關的實施方法,以數種實施型態進行了說明,但即使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稱為接收能力通知資料或接收能力通知資訊而實施各實施型態,仍可同樣地實施。又,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亦可。同樣地,有時雖將「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各要素」命名為「符元」來說明,但即使稱為「資料」或「資訊」而不稱為「符元」,仍可同樣地實施各實施型態。又,亦可採用「符元」、「資料」、「資訊」以外的稱呼方式。(實施型態H9)於本實施型態,針對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所說明的終端的動作的其他實施方法進行說明。圖23是基地台或AP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圖24是基地台或AP的通訊對象的終端的構成的一例,由於已進行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圖34是表示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進行通訊的狀態下的系統構成的一例,由於細節已於實施型態A1、實施型態A2、實施型態A4、實施型態A11說明,因此省略說明。圖114是表示圖34的基地台或AP3401與終端3402的通訊往來例,關於與圖35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於圖114,圖114(A)表示基地台或AP3401所發送的發送訊號,橫軸為時間。圖114(B)表示終端3402所發送的發送訊號,橫軸為時間。如圖114所示,例如基地台或AP3401進行發送要求(3501),並且發送訓練符元(11401)。終端3402接收發送要求之資訊3501及訓練符元11401,發送根據訓練符元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基地台或AP3401接收發送能力通知符元3502,根據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生成資料符元等符元並發送(3505)。圖115是表示圖11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構成的一例。於圖115,關於與圖38、圖113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圖115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至少包含: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通訊對象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1」、「通訊對象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以下說明圖115所示的資訊的細節。如其他實施型態亦已說明,存在以下類型的終端。終端類型#1: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類型#2: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終端類型#3: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類型#4:可進行單載波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單載波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進一步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終端類型#5: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終端類型#6:可進行OFDM方式、單流傳送的調變訊號的解調。除此之外,還可接收OFDM方式,且通訊對象以複數個天線發送了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調變訊號,並進行解調。然後,於OFDM方式,發送通訊對象是複數的調變方式,可進行該解調的終端支應複數個可解調的串流數(調變訊號數)。例如終端具備8個以上的接收天線,可解調的串流數(調變訊號數)支應1、2、4、8。又,作為其他例,終端具備4個以上的接收天線,可解調的串流數(調變訊號數)支應1、2、4。進一步作為其他例,終端具備2個以上的接收天線,可解調的串流數(調變訊號數)支應1、2。於單載波方式,發送通訊對象是複數的調變方式,可進行該解調的終端支應複數個可解調的串流數(調變訊號數)。例如終端具備8個以上的接收天線,可解調的串流數(調變訊號數)支應1、2、4、8。又,作為其他例,終端具備4個以上的接收天線,可解調的串流數(調變訊號數)支應1、2、4。進一步作為其他例,終端具備2個以上的接收天線,可解調的串流數(調變訊號數)支應1、2。於本實施型態之例,於OFDM方式,基地台或AP可發送的最大串流數(調變訊號數)設為8。但基地台或AP之中存在有可發送的最大串流數為8以下者亦可。然後,於單載波方式,基地台或AP可發送的最大串流數(調變訊號數)設為8。但基地台或AP之中存在有可發送的最大串流數為8以下者亦可。伴隨於此,於OFDM方式,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調變訊號數)設為8。但終端之中存在有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調變訊號數)為8以下者亦可,又,存在有無法解調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的終端亦可。於單載波方式,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調變訊號數)設為8。但終端之中存在有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調變訊號數)為8以下者亦可。伴隨於此,圖115之「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的位元數設為3,該3位元設為a0、a1、a2。然後,考慮如下定義。終端「將a0設定為0,a1設定為0,a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1。終端「將a0設定為0,a1設定為0,a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2。終端「將a0設定為0,a1設定為1,a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3。終端「將a0設定為0,a1設定為1,a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4。終端「將a0設定為1,a1設定為0,a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5。終端「將a0設定為1,a1設定為0,a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6。終端「將a0設定為1,a1設定為1,a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7。終端「將a0設定為1,a1設定為1,a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8。然後,圖115之「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位元數設為3,該3位元設為b0、b1、b2。然後,考慮如下定義。終端「將b0設定為0,b1設定為0,b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1。終端「將b0設定為0,b1設定為0,b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2。終端「將b0設定為0,b1設定為1,b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3。終端「將b0設定為0,b1設定為1,b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4。終端「將b0設定為1,b1設定為0,b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5。終端「將b0設定為1,b1設定為0,b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6。終端「將b0設定為1,b1設定為1,b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7。終端「將b0設定為1,b1設定為1,b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8。如圖114,基地台或AP與終端進行通訊。然後,終端接收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訓練符元11401,從訓練符元11401,發送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及/或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此時,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是圖115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1」;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是圖115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再者,於圖115之例採用串流數的最大值的資訊。例如如圖114所示,終端接收訓練符元11401,即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3個(3個串流)以下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仍是判斷為可解調。如此一來,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1」,終端是將資訊「3」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又,如圖114所示,終端接收訓練符元11401,即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4個(4個串流)以下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仍是判斷為可解調。如此一來,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終端將資訊「4」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於本實施型態之例,圖115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1」的位元數設為3位元,該3位元設為c0、c1、c2。然後,考慮如下定義。終端「將c0設定為0,c1設定為0,c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1。終端「將c0設定為0,c1設定為0,c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2。終端「將c0設定為0,c1設定為1,c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3。終端「將c0設定為0,c1設定為1,c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4。終端「將c0設定為1,c1設定為0,c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5。終端「將c0設定為1,c1設定為0,c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6。終端「將c0設定為1,c1設定為1,c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7。終端「將c0設定為1,c1設定為1,c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8。於本實施型態之例,圖115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的位元數設為3位元,該3位元設為d0、d1、d2。然後,考慮如下定義。終端「將d0設定為0,d1設定為0,d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1。終端「將d0設定為0,d1設定為0,d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2。終端「將d0設定為0,d1設定為1,d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3。終端「將d0設定為0,d1設定為1,d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4。終端「將d0設定為1,d1設定為0,d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5。終端「將d0設定為1,d1設定為0,d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6。終端「將d0設定為1,d1設定為1,d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7。終端「將d0設定為1,d1設定為1,d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8。上面所述的類型的終端存在時,存在有不支援OFDM方式的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終端必須表現「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為「0(零)」,及「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為「0(零)」。作為簡單的方法,若將圖115之「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位元數變更為4,且將圖115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的位元數變更為4,以表現「0(零)」即可。此時的追加位元數為2位元。然而,若如圖115,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與「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及「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一併發送,則即使將「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位元數設為3位元,將「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的位元數設為3位元,仍可表現「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為「0(零)」,及「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為「0(零)」。例如以1位元構成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設為e0。然後,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時,e0設定為0,終端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時,e0設定為1。此時,終端將e0設定為0時,「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3位元b0、b1、b2為無效,亦即不受b0值、b1值、b2值的影響,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0。同樣地,終端將e0設定為0時,「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的3位元d0、d1、d2為無效,亦即不受d0值、d1值、d2值的影響,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0。藉由如此,以追加位元數1位元,可表現先前所述的「0」,可獲得能刪減必要位元數的效果。接著,說明與圖115不同的圖114的接收的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構成。圖116是與圖115不同的圖114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的構成的一例。於圖116,針對與圖38、圖113同樣地動作者,附上同一號碼。圖116所示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2至少包含: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於本實施型態之例,於OFDM方式,基地台或AP可發送的最大串流數(調變訊號數)設為8。但基地台或AP之中存在有可發送的最大串流數為8以下者亦可。然後,於單載波方式,基地台或AP可發送的最大串流數(調變訊號數)設為8。但基地台或AP之中存在有可發送的最大串流數為8以下者亦可。圖115之「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的位元數設為3,該3位元設為a0、a1、a2。然後,考慮如下定義。終端「將a0設定為0,a1設定為0,a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1。終端「將a0設定為0,a1設定為0,a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2。終端「將a0設定為0,a1設定為1,a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3。終端「將a0設定為0,a1設定為1,a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4。終端「將a0設定為1,a1設定為0,a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5。終端「將a0設定為1,a1設定為0,a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6。終端「將a0設定為1,a1設定為1,a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7。終端「將a0設定為1,a1設定為1,a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單載波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8。然後,圖115之「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位元數設為3,該3位元設為b0、b1、b2。然後,考慮如下定義。終端「將b0設定為0,b1設定為0,b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1。終端「將b0設定為0,b1設定為0,b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2。終端「將b0設定為0,b1設定為1,b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3。終端「將b0設定為0,b1設定為1,b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4。終端「將b0設定為1,b1設定為0,b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5。終端「將b0設定為1,b1設定為0,b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6。終端「將b0設定為1,b1設定為1,b2設定為0」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7。終端「將b0設定為1,b1設定為1,b2設定為1」時,意味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8。如圖114,基地台或AP與終端進行通訊。然後,終端接收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訓練符元11401,從訓練符元11401,發送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及/或用以表示「可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此時,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及/或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是在圖116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再者,於圖116之例採用串流數的最大值的資訊。舉出數個例子來進行說明。第1例:終端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如圖114,終端接收訓練符元11401,即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3個(3個串流)以下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仍判斷為可解調。如此一來,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終端是將資訊「3」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終端一併傳送「不支應OFDM方式」的資訊,來作為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又,例如若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8個以下的串流(8個以下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則終端會發送資訊「8」作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再者,此時,「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以下。第2例:終端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解調,及OFDM方式的多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作為一例,作為單載波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與作為OFDM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相等。總言之,於圖116,「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所表示的數目、與「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所表示的數目相等。此時,如圖114,終端接收訓練符元11401,即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3個(3個串流)以下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3個(3個串流)以下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仍判斷為可解調。如此一來,終端將資訊「3」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終端一併傳送「支應OFDM方式」的資訊,來作為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又,例如若終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8個以下的串流(8個以下的調變訊號)的解調,且支援OFDM方式的8個以下的串流(8個以下的調變訊號)的解調,則終端會發送資訊「8」來作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或作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再者,此時,「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以下。第3例:終端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解調,及OFDM方式的多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作為一例,作為單載波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與作為OFDM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不同。於此,作為OFDM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大於作為單載波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總言之,於圖116,「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所表示的數目,大於「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所表示的數目。3-1)「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所表示的數目為「8」,「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所表示的數目為「4」。此時,如圖114,終端接收訓練符元11401,即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3個(3個串流)以下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3個(3個串流)以下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仍判斷為可解調。如此一來,終端將資訊「3」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來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終端一併傳送「支應OFDM方式」的資訊,來作為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又,終端會發送資訊「4」作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並會發送資訊「8」作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3-2)「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所表示的數目為「8」,「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所表示的數目為「4」。此時,如圖114,終端接收訓練符元11401,即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4個(4個串流)以下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5個(5個串流)以下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仍判斷為可解調。如此一來,終端將資訊「5」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來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終端一併傳送「支應OFDM方式」的資訊,來作為「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又,終端會發送資訊「4」作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並會發送資訊「8」作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因此,基地台獲得資訊「4」作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獲得資訊「8」作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獲得資訊「5」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的「4」,小於「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的「5」。因此,「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雖為「5」,但基地台理解其為終端所支應的最大串流數以上之值,因此「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雖為「5」,但解釋成作為單載波方式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之值為「4」。另,由於「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8」,大於「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的「5」,因此作為OFDM方式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之值解釋成如該值為「5」。第4例:終端是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解調,及OFDM方式的多流(複數個調變訊號)的解調的終端。作為一例,作為單載波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與作為OFDM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不同。於此,作為OFDM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小於作為單載波方式而支援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總言之,於圖116,「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所表示的數目,小於「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所表示的數目。4-1)「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所表示的數目為「4」,「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所表示的數目為「8」。此時,如圖114,終端接收訓練符元11401,即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3個(3個串流)以下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3個(3個串流)以下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仍判斷為可解調。如此一來,終端將資訊「3」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來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終端一併傳送「支應OFDM方式」的資訊,來作為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又,終端會發送資訊「8」作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並發送資訊「4」作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4-2)「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所表示的數目為「4」,「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所表示的數目為「8」。此時,如圖114,終端接收訓練符元11401,即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5個(5個串流)以下的單載波方式的調變訊號、及4個(4個串流)以下的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仍判斷為可解調。如此一來,終端是將資訊「4」發送給通訊對象的基地台,來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終端一併傳送「支應OFDM方式」的資訊,來作為「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又,終端會發送資訊「8」作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並發送資訊「4」作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因此,基地台獲得資訊「8」作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獲得資訊「4」作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獲得資訊「5」作為「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4」,小於「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的「5」。因此,「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雖為「5」,但基地台理解其為終端所支應的最大串流數以上之值,因此「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雖為「5」,但解釋成作為OFDM方式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之值為「4」。另,由於「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1」的「8」,大於「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的「5」,因此作為單載波方式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之值解釋成如該值的「5」。如圖114,基地台或AP與終端進行通訊。然後,終端接收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訓練符元11401,從訓練符元11401,發送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此時,用以表示「可否解調通訊對象的基地台所發送的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調變訊號中的幾個串流」的資訊,是圖116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再者,於圖116之例採用串流數的最大值的資訊。再者,具體的設定值之例如上述。於本實施型態之例,圖116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的位元數設為3位元,該3位元設為f0、f1、f2。然後,考慮如下定義。終端「將f0設定為0,f1設定為0,f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1。但可能例外地做出其他解釋。關於該說明則如上述已說明的。終端「將f0設定為0,f1設定為0,f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2。但可能例外地做出其他解釋。關於該說明則如上述已說明的。終端「將f0設定為0,f1設定為1,f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3。但可能例外地做出其他解釋。關於該說明則如上述已說明的。終端「將f0設定為0,f1設定為1,f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4。但可能例外地做出其他解釋。關於該說明則如上述已說明的。終端「將f0設定為1,f1設定為0,f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5。但可能例外地做出其他解釋。關於該說明則如上述已說明的。終端「將f0設定為1,f1設定為0,f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6。但可能例外地做出其他解釋。關於該說明則如上述已說明的。終端「將f0設定為1,f1設定為1,f2設定為0」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7。但可能例外地做出其他解釋。關於該說明則如上述已說明的。終端「將f0設定為1,f1設定為1,f2設定為1」時,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意味終端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8。但可能例外地做出其他解釋。關於該說明則如上述已說明的。上面所述的類型的終端存在時,存在有不支援OFDM方式的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終端必須表現「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為「0(零)」,及「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為「0(零)」。作為簡單的方法,若將圖116之「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位元數變更為4,且將圖116之「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的位元數變更為4,以表現「0(零)」即可。此時的追加位元數為2位元。然而,若如圖115,將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與「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及「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一併發送,則即使將「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位元數設為3位元,將「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的位元數設為3位元,仍可表現「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為「0(零)」,及「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為「0(零)」。例如以1位元構成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訊3801,並設為e0。然後,終端不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時,e0設定為0,終端支援OFDM方式的解調時,e0設定為1。此時,終端將e0設定為0時,「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的3位元b0、b1、b2為無效,亦即不受b0值、b1值、b2值的影響,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0。同樣地,終端將e0設定為0時,「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的3位元f0、f1、f2為無效,亦即不受f0值、f1值、f2值的影響,在通訊對象的基地台發送了單載波調變方式的訊號時,終端根據訓練符元的情況下,終端可解調的OFDM方式的最大串流數(最大調變訊號數)為0。藉由如此,以追加位元數1位元,可表現先前所述的「0」,可獲得能刪減所需位元數的效果。如以上,藉由如圖115、圖116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會具有對於通訊對象,能以較少的位元數通知接收能力的優點,藉此可獲得能使資料傳送速度高速化的效果。於本實施型態,針對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相關的實施方法,以數種實施型態說明,但即使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稱為接收能力通知資料或接收能力通知資訊而實施各實施型態,仍可同樣地實施。又,將接收能力通知符元採用其他稱呼方式亦可。同樣地,有時將「構成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各要素」命名為「符元」來說明,但即使稱為「資料」或「資訊」而不稱為「符元」,仍可同樣地實施各實施型態。又,亦可採用「符元」、「資料」、「資訊」以外的稱呼方式。(其他)再者,於本說明書,從複數個天線,發送圖1、圖44、圖73等之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或從複數個天線,發送圖1、圖44、圖73等之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A均可。再者,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可考慮例如包含訊號204A、206A、208A、210A中任一訊號的構成。又,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可考慮例如包含訊號204B、206B、208B、210B中任一訊號的構成。例如有N個發送天線,亦即存在有天線1至天線N。再者,N為2以上的整數。此時,從發送天線k發送的調變訊號表示為ck。再者,k為1以上、N以下的整數。然後,由c1至cN構成的向量C表示為C=(c1、c2、…cN)T 。再者,向量A的轉置向量表示為AT 。此時,預編碼矩陣(加權矩陣)設為G時,下式成立。[數351]
Figure 02_image686
…式(351)再者,da(i)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db(i)為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i為符元號碼。又,G為N列2行的矩陣,亦可為i的函數。又,G亦可於某時序切換。(總言之,亦可為頻率或時間的函數。)又,亦可於發送裝置,切換「從複數個發送天線發送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亦從複數個發送天線發送」與「從單一的發送天線發送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A,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6_B亦從單一的發送天線發送」。切換時序以訊框為單位,或隨著決定發送調變訊號時進行切換均可。(怎樣的切換時序均可。)又,例如實施型態B1及實施型態C1所說明的相位變更方法分別適用於OFDM方式等多載波方式時,亦可獲得同樣的效果。再者,適用於多載波方式時,將符元排列於時間軸方向,或將符元排列於頻率軸方向(載波方向),或將符元排列於時間/頻率軸方向均可,關於該點亦已於其他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本發明可廣泛適用於從複數個天線發送調變訊號的通訊系統。
002‧‧‧編碼部003、005A、005B、101、2301、2401‧‧‧資料004、702‧‧‧分配部004A、004B‧‧‧交錯器006A、006B、104、104_1、104_2、6802、7301‧‧‧映射部007A、007B、105_1、105_2、201A、201B、5401A、5401B、6803A、6803B‧‧‧映射後的訊號008A、008B、203‧‧‧加權合成部009A、016B、204A、204B‧‧‧加權合成後的訊號010A、010B、107_A、107_B、803X、803Y、4103‧‧‧無線部011A、011B、108_A、108_B、701、703_1~703_4‧‧‧發送訊號012A、012B、706_1~706_4、1001_1~1001_4‧‧‧天線100、200、300、600、700、810、1000、2309、2409、5400、5500、6800‧‧‧控制訊號101_1‧‧‧第1資料101_2‧‧‧第2資料102、102_1‧‧‧錯誤更正編碼部103、103_1、103_2、6801、7401_1、7401_2‧‧‧編碼資料106、811、911、4109‧‧‧訊號處理部106_A、106_B、5501‧‧‧訊號處理後的訊號109_A、109_B、801X、801Y、4101‧‧‧天線部110、2302、2402‧‧‧訊號群205A、205B、209A、209B、5901A、5901B‧‧‧相位變更部206A、206B、210B、2801A、2801B、2901A、5902A、5902B‧‧‧相位變更後的訊號207A、207B、5405‧‧‧插入部208A、208B、804X、804Y、4104‧‧‧基頻訊號251A、251B‧‧‧領航符元訊號252‧‧‧前文訊號253‧‧‧控制資訊符元訊號301、5403A、5403B‧‧‧訊號302‧‧‧串並聯轉換部303‧‧‧串並聯轉換後的訊號305‧‧‧逆傅立葉轉換後的訊號306‧‧‧處理部307、u1、u2‧‧‧調變訊號401、501、3904、4004、9301‧‧‧領航符元402、502、2503、2604、2702_1、2702_2、2702_2-1、2702_2-2、 2702_3、2702_4、2702_4-1、3903、4003、5802、8003、8103、8105、8203、8205、8803、9203、9302‧‧‧資料符元403、503‧‧‧其他符元601‧‧‧關於控制資訊的資料602‧‧‧控制資訊用映射部603‧‧‧控制資訊用映射後的訊號704_1~704_4、1003_1~1003_4‧‧‧乘算部705_1~705_4、1004_1~1004_4‧‧‧乘算後的訊號802X、802Y、1002_1~1002_4、4102‧‧‧接收訊號805_1、805_2、807_1、807_2‧‧‧通道推定部806_1、806_2、808_1、808_2、4106‧‧‧通道推定訊號809‧‧‧控制資訊解碼部(控制資訊檢出部)812、2306、2406、4110‧‧‧接收資料901_1、901_2‧‧‧發送天線902_1、902_2‧‧‧接收天線1006‧‧‧合成後的訊號1301‧‧‧空符元1501‧‧‧調變訊號1502_1、1502_i、1502_M‧‧‧循環延遲部(巡迴延遲部)1503_1、1503_i、1503_M‧‧‧循環延遲處理後的訊號1601‧‧‧符元2303、2403‧‧‧發送裝置2304、2404‧‧‧接收裝置2305、2405‧‧‧控制資訊訊號2307、2407‧‧‧設定訊號2308、2408‧‧‧控制訊號生成部2501、3901、4001、5201、5301、5801、8001、8101、8201、8801、8801、9201‧‧‧前文2503、2603、2701_1~2701_7、3902、4002、5202、5302、8002、8802、9202‧‧‧控制資訊符元2503‧‧‧資料符元發送區域2601、11401‧‧‧訓練符元2602‧‧‧回授資訊符元2750_1~2750_5‧‧‧終端發送符元3401、AP‧‧‧基地台3402‧‧‧終端3501‧‧‧發送要求3502‧‧‧接收能力通知符元3503、5303、5803‧‧‧資料符元等3505‧‧‧生成資料符元等符元並發送3601‧‧‧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相位變更的解調的資料3702‧‧‧表示有關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料3801‧‧‧有關支應的方式的資料3802‧‧‧有關支援/不支援多載波方式的資料4108‧‧‧控制資訊4107‧‧‧控制資訊解碼部5101‧‧‧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2‧‧‧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402‧‧‧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生成部5404‧‧‧前文‧控制符元的訊號5406‧‧‧按照訊框構成的訊號5407、5601‧‧‧CDD(CSD)處理部5408、5602‧‧‧按照CDD(CSD)處理後的訊框構成的訊號5409A、5409B、5506‧‧‧選擇部5410A、5410B、5507‧‧‧選擇的訊號5502‧‧‧OFDM方式用無線部5503‧‧‧OFDM方式調變訊號5504‧‧‧單載波方式用無線部5505‧‧‧單載波方式調變訊號6901、6902、6903、6904、7001、7002、7003、7004、7101、7102、7103、7104、7201、7202、7203、7204、8401、8402、8501、8502、8601、8602、8603、8701、8702、8703、8704‧‧‧訊號點7901‧‧‧支應的預編碼方法的資訊8102、8104、8202、8204‧‧‧保護符元8301、8302‧‧‧頻譜8901‧‧‧訊號檢出、同步部8902‧‧‧系統控制訊號9401‧‧‧有關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2‧‧‧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403‧‧‧有關OFDM方式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9501‧‧‧SISO或MIMO(MISO)的支應9502‧‧‧支應的錯誤更正編碼方式9503‧‧‧單載波方式、OFDM方式的支應狀況9601、10801‧‧‧以單載波方式支應的方式9701‧‧‧以OFDM方式支應的方式9801‧‧‧其他接收能力通知符元10101‧‧‧支援/不支援穩健的通訊方法的解調10300‧‧‧LDPC碼的編碼部10302‧‧‧支援/不支援OFDMA方式的解調10304_1、10504A_1‧‧‧擴充能力110304_N、10504A_N‧‧‧擴充能力N10400‧‧‧BP解碼部10401‧‧‧對數概似比10402‧‧‧控制訊號10403‧‧‧接收位元10501A‧‧‧ID符元10501B‧‧‧能力ID10501C‧‧‧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502A‧‧‧長度符元10502B‧‧‧能力長度10503A‧‧‧核心能力10503B‧‧‧能力酬載10504A_k‧‧‧擴充能力k10601‧‧‧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10901‧‧‧於OFDMA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11100‧‧‧第1訊號處理部11200‧‧‧第2訊號處理部11301‧‧‧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302‧‧‧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1‧‧‧通訊對象發送的調變訊號為單載波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502‧‧‧通訊對象發送的調變訊號為OFDM方式時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11601‧‧‧通訊對象所發送的調變訊號中可解調的最大串流數的資訊BP‧‧‧可信度傳播BPSK‧‧‧二元相移鍵控DVB-NGH‧‧‧數位視訊廣播-次世代手持系統FDMA‧‧‧分頻多重存取IFFT‧‧‧逆高速傅立葉轉換LDPC‧‧‧低密度奇偶檢查LOS‧‧‧視距MIMO‧‧‧多輸入多輸出MCS‧‧‧調變及編碼方案OFDM‧‧‧正交分頻多工OF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PAPR‧‧‧峰均功率比PSK‧‧‧相移鍵控QPSK‧‧‧正交相移鍵控TDD‧‧‧分時雙工v1、v2、v3、v4‧‧‧資訊
圖1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發送裝置的一構成例的圖。圖2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3是表示圖1的無線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4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圖5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圖6是表示與圖2的控制資訊生成相關之部分的一構成例的圖。圖7是表示圖1的天線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8是表示本實施形態的接收裝置的一構成例的圖。圖9是表示發送裝置與接收裝置的關係圖。圖10是表示圖8的天線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11是表示圖5的訊框的一部分的圖。圖12是表示在圖1的映射部使用的調變方式例的圖。圖13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圖14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一訊框構成例的圖。圖15是表示採用CCD時的一構成例的圖。圖16是表示採用OFDM時的一載波配置例的圖。圖17是表示根據DVB-NGH規格的發送裝置的一構成例的圖。圖18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19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20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21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22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23是表示基地台的一構成例的圖。圖24是表示終端的一構成例的圖。圖25是表示調變訊號的訊框構成例的圖。圖26是表示基地台及終端的一通訊例的圖。圖27是表示基地台及終端的一通訊例的圖。圖28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29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30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31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32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33是表示圖1的訊號處理部的一構成例的圖。圖34是表示基地台與終端進行通訊的狀態下的系統構成的一例的圖。圖35是表示基地台與終端的通訊往來例的圖。圖36是表示包含圖35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之資料例的圖。圖37是表示包含圖35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之資料例的圖。圖38是表示包含圖35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之資料例的圖。圖39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訊框構成例的圖。圖40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訊框構成例的圖。圖41是表示圖24的終端的接收裝置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42是表示基地台或AP採用多載波傳送方式來發送符元調變訊號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的圖。圖43是表示基地台或AP採用單載波傳送方式來發送符元調變訊號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的圖。圖44是表示基地台、存取點、播送台等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45是表示訊號對於時間軸的符元配置方法例的圖。圖46是表示訊號對於頻率軸的符元配置方法例的圖。圖47是表示訊號對於時間/頻率軸的符元配置例的圖。圖48是表示訊號對於時間的符元配置的第2例的圖。圖49是表示訊號對於頻率的符元配置的第2例的圖。圖50是表示訊號對於時間/頻率的符元配置例的圖。圖51是表示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52是表示圖51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101」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的圖。圖53是表示圖51的「多流用的複數個調變訊號發送5102」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的圖。圖54是表示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55是表示無線部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56是表示基地台的發送裝置的訊號處理部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57是表示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58是表示圖57的「單流的調變訊號發送5701」時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的圖。圖59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1例的圖。圖60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2例的圖。圖61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3例的圖。圖62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4例的圖。圖63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5例的圖。圖64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6例的圖。圖65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7例的圖。圖66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8例的圖。圖67是表示於加權合成部的前後配置相位變更部的第9例的圖。圖68是用以說明圖1的映射部的動作的圖。圖69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QPSK時的訊號點配置例的圖。圖70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QPSK時的訊號點配置例的圖。圖71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QPSK時的訊號點配置例的圖。圖72是表示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QPSK時的訊號點配置例的圖。圖73是表示基地台或AP的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74是用以說明圖73的映射部的動作的圖。圖75是用以說明圖73的映射部的動作的圖。圖76是用以說明圖1的映射部的動作的圖。圖77是用以說明圖73的映射部的動作的圖。圖78是用以說明圖73的映射部的動作的圖。圖79是表示包含圖35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資料例的圖。圖80是表示訊框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81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訊框構成例的圖。圖82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訊框構成例的圖。圖83是表示圖1的發送訊號的頻譜的圖。圖84是表示BPSK時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配置圖。圖85是表示符元號碼i為偶數時的訊號點配置圖。圖86是表示BPSK時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預編碼後的訊號的訊號點的圖。圖87是表示加權合成後的訊號的同相I-正交Q平面上的訊號點的圖。圖88是表示基地台或AP所發送的發送訊號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的圖。圖89是表示接收裝置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90是表示發送裝置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91是表示圖90的訊號處理部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92是表示圖90的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的圖。圖93是表示圖90的發送裝置所發送的調變訊號的訊框構成的一例的圖。圖94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具體構成例的圖。圖95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及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96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單載波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97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98是表示圖35所示的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具體構成例的圖。圖99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100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101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102是表示圖94所示的「與OFDM方式相關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103是表示用於通訊裝置(發送裝置)的(錯誤更正)編碼器的輸出輸入資料的一例的圖。圖104是表示錯誤更正解碼部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105A是表示終端將發送/接收能力對於通訊對象之例如基地台發送的「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105B是表示圖105A的擴充能力extended capabilitie 1(10504A_1)至N(10504A_N)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105C是表示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單載波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的一例的圖。圖106是表示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方式的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的一例的圖。圖107是用以傳送「OFDM方式所支援的方式」的資訊的符元的一例的圖。圖108是用以傳送「單載波方式所支援的方式」的資訊的符元的一例的圖。圖109是表示用以傳送「在OFDMA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的一例的圖。圖110是表示用以傳送「支援/不支援OFDMA方式的解調」的資訊的符元,及用以傳送「在OFDMA支援/不支援多流用的接收」的資訊的符元的一例的圖。圖111是用以說明第1訊號處理部的處理的圖。圖112是用以說明第2訊號處理部的處理的圖。圖113是表示終端所發送的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具體構成例的圖。圖114是表示基地台或AP與終端的通訊往來例的圖。圖115是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圖116是表示接收能力通知符元的構成的一例的圖。
200‧‧‧控制訊號
201A、201B‧‧‧映射後的訊號
203‧‧‧加權合成部
204A、204B‧‧‧加權合成後的訊號
205B‧‧‧相位變更部
206B、210B‧‧‧相位變更後的訊號
207A、207B‧‧‧插入部
208A、208B‧‧‧基頻訊號
209B‧‧‧相位變更部
251A、251B‧‧‧領航符元訊號
252‧‧‧前文訊號
253‧‧‧控制資訊符元訊號

Claims (2)

  1. 一種發送裝置,具備:加權合成部,對於第1基頻訊號及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生成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及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第1領航插入部,對於前述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第1相位變更部,當符元號碼設為i,i為0以上的整數時,因應通訊方式,對於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僅以i×Δλ進行相位變更;第2領航插入部,對於相位變更後的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及第2相位變更部,因應前述通訊方式,對於相位變更後及領航訊號插入後的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進行相位變更;前述Δλ為π-π/m弧度(m為自然數);前述第1基頻訊號及前述第2基頻訊號分別是藉由非均勻映射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調變))的調變方式調變。
  2. 一種發送方法,對於第1基頻訊號及第2基頻訊號施行預編碼處理,生成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及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對於前述第1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當符元號碼設為i,i為0以上的整數時,因應通訊方式,對於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僅以i×Δλ進行相位變更,來作為第1相位變更處理,對於相位變更後的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插入領航訊號,因應前述通訊方式,對於相位變更後及領航訊號插入後的前述第2經預編碼的訊號,進行相位變更,來作為第2相位變更處理;前述Δλ為π-π/m弧度(m為自然數); 前述第1基頻訊號及前述第2基頻訊號分別是藉由非均勻映射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的調變方式調變。
TW107113556A 2017-04-24 2018-04-20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TWI758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89018P 2017-04-24 2017-04-24
US62/489,018 2017-04-24
US201762524805P 2017-06-26 2017-06-26
US62/524,805 2017-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3955A TW201843955A (zh) 2018-12-16
TWI758465B true TWI758465B (zh) 2022-03-21

Family

ID=6391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6904A TWI840136B (zh) 2017-04-24 2018-04-20 終端及發送方法
TW107113556A TWI758465B (zh) 2017-04-24 2018-04-20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TW111136293A TWI797050B (zh) 2017-04-24 2018-04-20 終端及發送方法
TW111106505A TWI781888B (zh) 2017-04-24 2018-04-20 終端及發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6904A TWI840136B (zh) 2017-04-24 2018-04-20 終端及發送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6293A TWI797050B (zh) 2017-04-24 2018-04-20 終端及發送方法
TW111106505A TWI781888B (zh) 2017-04-24 2018-04-20 終端及發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5) US10887136B2 (zh)
JP (2) JP7215995B2 (zh)
TW (4) TWI840136B (zh)
WO (1) WO20181989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1488B (zh) * 2015-06-17 2024-02-27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JP2020103418A (ja) * 2018-12-26 2020-07-0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2020130466A (ja) * 2019-02-15 2020-08-31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34740B2 (ja) * 2019-03-28 2023-03-0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34741B2 (ja) * 2019-03-28 2023-03-0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34760B2 (ja) * 2019-04-11 2023-03-0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7234761B2 (ja) * 2019-04-11 2023-03-08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GB201907717D0 (en) * 2019-05-31 2019-07-17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c-offset estimation
JP2021186294A (ja) * 2020-05-29 2021-12-13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2023063369A (ja) * 2022-01-07 2023-05-09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2023060270A (ja) * 2022-04-01 2023-04-27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JP2023060269A (ja) * 2022-04-01 2023-04-27 株式会社三洋物産 遊技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5538A2 (en) * 2011-05-16 2012-11-21 LG Electronics Inc. MIMO Precoding in a QAM system
US20150155967A1 (en) * 2013-11-29 2015-06-0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US20150171937A1 (en) * 2012-05-22 2015-06-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WO2017061113A1 (ja) * 2015-10-08 2017-04-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3200B (en) * 2006-05-26 2011-06-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 generation using phase-shift based pre-coding
US20100322349A1 (en) * 2006-10-23 2010-12-23 Moon Il Lee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cyclic delay diversity
KR20110009025A (ko) 2009-07-20 2011-0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2114698A1 (ja) * 2011-02-21 2012-08-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プリコーディング装置
US9054757B2 (en) * 2011-09-08 2015-06-0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nd 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CN104170260B (zh) * 2013-01-11 2019-05-10 太阳专利托管公司 发送方法、接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5538A2 (en) * 2011-05-16 2012-11-21 LG Electronics Inc. MIMO Precoding in a QAM system
US20150171937A1 (en) * 2012-05-22 2015-06-1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Transmission method, reception metho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20150155967A1 (en) * 2013-11-29 2015-06-0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WO2017061113A1 (ja) * 2015-10-08 2017-04-13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78953A1 (en) 2024-05-30
JP7215995B2 (ja) 2023-01-31
TW202324952A (zh) 2023-06-16
JPWO2018198917A1 (ja) 2020-02-27
US20210075655A1 (en) 2021-03-11
TWI781888B (zh) 2022-10-21
US11611415B2 (en) 2023-03-21
JP2023040290A (ja) 2023-03-22
TW202301818A (zh) 2023-01-01
TW201843955A (zh) 2018-12-16
US20220182269A1 (en) 2022-06-09
US11888767B2 (en) 2024-01-30
WO2018198917A1 (ja) 2018-11-01
TWI797050B (zh) 2023-03-21
TWI840136B (zh) 2024-04-21
US11296912B2 (en) 2022-04-05
US20230291512A1 (en) 2023-09-14
TW202224368A (zh) 2022-06-16
US10887136B2 (en) 2021-01-05
US20200059387A1 (en) 2020-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8465B (zh)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JP7389169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7534496B2 (ja) 送信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WO2017061113A1 (ja) 送信方法、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受信装置
TWI855995B (zh)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TWI853222B (zh)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
TW202224390A (zh) 發送裝置及發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