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7010B - 光學元件、影像波導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和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光學元件、影像波導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和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7010B
TWI757010B TW109146303A TW109146303A TWI757010B TW I757010 B TWI757010 B TW I757010B TW 109146303 A TW109146303 A TW 109146303A TW 109146303 A TW109146303 A TW 109146303A TW I757010 B TWI757010 B TW I7570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 substrate
waveguide
optical film
film structure
ligh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6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1379A (zh
Inventor
林國豐
呂慧雯
林煒程
薛惠菁
Original Assignee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7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701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1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137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09Diffraction gratings with pitch less than or comparable to the waveleng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4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 G02B27/4272Diffraction optics, i.e. systems including a diffractive element being designed for providing a diffractive effect having plural diffractive elements positioned sequentially along the optical pa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14Diffraction gratings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one or more fur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mirrors, prisms or other diffraction gr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6Opt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4Optical coupling means utilising prism or gr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23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increasing the field of view
    • G02B2027/0125Field-of-view increase by wavefront divi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01Nanooptic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元件,包含波導基板、第一與第二光學膜結構和亞波長奈米結構。波導基板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以及入光面和出光面,其配置為使影像光束經過入光面進入至其內部,且在波導基板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全反射傳導並經過一或多次反射後由出光面出光。第一與第二光學膜結構分別設置在波導基板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在波導基板的第一側。亞波長奈米結構配置為接收及繞射影像光束,以將影像光束耦合至波導基板。第一與第二光學膜結構配置為反射影像光束中在波導基板內的入射角小於波導基板之全反射臨界角的一部分。

Description

光學元件、影像波導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和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利用波導介質引導影像光束的方式,且特別是指利用此方式的光學元件、影像波導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和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虛擬物件互動技術主要有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MR)等,其中虛擬實境為虛擬物件與虛擬場景互動的技術,擴增實境為虛擬物件放置在真實場景中的技術,而混合實境則為虛擬物件與真實場景互動的技術。對於擴增實境而言,現今的擴增實境裝置,例如頭戴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HMD)和抬頭顯示器(head-up display;HUD)等,已使用在各種方面的應用上,例如娛樂、教育等。然而,受限於波導介質的特性,現有擴增實境裝置的視角(Field of View;FOV)僅能達到40度左右,其已無法滿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不能提供使用者良好的使用體驗。為了提高視角,擴增實境裝置通常是採用高折射率的玻璃鏡片作為波導介質,以容納更多的光線,提供更大的虛擬影像。然而,折射率為1.7的玻璃鏡片僅能提供約40度的視角,若需要愈高折射率的玻璃鏡片,其成本也會相應地提高,且透明玻璃的折射率仍有上限,不能無限制的提高。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利用波導介質引導影像光束的方式,其可增加影像光束在波導介質中的反射率,以減少影像光束在非出光面的漏光,使得顯示視角可增加至60度以上,進而提升使用者體驗。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光學元件,其適用於引導來自一影像源的影像光束,且其包含波導基板、第一光學膜結構、第二光學膜結構和亞波長奈米結構。波導基板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以及入光面和出光面,其配置為使影像光束經過入光面進入至其內部,且在波導基板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全反射傳導並經過一或多次反射後由出光面出光。第一光學膜結構和第二光學膜結構分別設置在波導基板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在波導基板的第一側。亞波長奈米結構配置為接收及繞射影像光束,以將影像光束耦合至波導基板。第一光學膜結構與第二光學膜結構配置為反射影像光束中在波導基板內的入射角小於波導基板之一全反射臨界角的一部分。
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上述第一光學膜結構與第二光學膜結構中之每一者包含交替堆疊之至少一高折射率層和至少一低折射率層。
依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上述至少一高折射率層的材料為氧化鉭、氧化鈦或上述組合。
依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上述至少一低折射率層的材料為氧化矽。
依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上述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於波導基板與第一光學膜結構之間。
依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上述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於第一光學膜結構上。
依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上述亞波長奈米結構與第一光學膜結構在波導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為錯位設置。
依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上述第一光學膜結構完全覆蓋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一側,且上述第二光學膜結構完全覆蓋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二側。
依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上述波導基板包含相互堆疊的第一波導層和第二波導層,第一波導層和第二波導層分別靠近第一光學膜結構和第二光學膜結構,且第一波導層的折射率大於第二波導層的折射率。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提出一種光學元件,其適用於引導來自一影像源的影像光束,且其包含多個導光單元,此些導光單元用以分別引導影像光束中的多數個特定顏色光束,且此導光單元互相重疊。每一導光單元包含波導基板、第一光學膜結構、第二光學膜結構和亞波長奈米結構。波導基板具有相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以及入光面和出光面,其配置為使影像光束的各個特定顏色光束經過入光面進入至其內部,且分別在相對應的波導基板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之間全反射傳導並經過一或多次反射後由出光面出光。第一光學膜結構和第二光學膜結構分別設置在波導基板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在波導基板的第一側。每一導光單元中,亞波長奈米結構配置為接收及繞射相對應的特定顏色光束,以將特定顏色光束耦合至波導基板,且第一光學膜結構與第二光學膜結構配置為反射特定顏色光束中在波導基板內的入射角小於波導基板之全反射臨界角的一部分。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提出一種影像波導方法,其包含:收集影像光束;透過繞射方式將影像光束之多數個特定顏色光束耦合至前述光學元件;由該光學元件之每一該些導光單元的亞波長奈米結構接收及繞射相對應的特定顏色光束,以將特定顏色光束耦合至波導基板;以及由光學元件之每一導光單元的第一光學膜結構與第二光學膜結構反射特定顏色光束中在波導基板內的入射角小於波導基板之全反射臨界角的一部分。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提出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其包含前述光學元件。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提出一種繞射式波導顯示器,其包含前述光學元件,且進一步包含影像投射模組,其用以將影像光束投射至光學元件中的亞波長奈米結構。
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上述影像投射模組為雷射投影器。
依據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上述雷射投影器包含微機電鏡(microelectromechanical mirror),其用以將影像光束的各個成分光束以不同入射角耦合至光學元件。
以下仔細討論本發明的實施例。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實施例提供許多可應用的概念,其可實施於各式各樣的特定內容中。所討論、揭示之實施例僅供說明,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範圍。
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僅是為了描述特定實施例,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除非另有限制,否則單數形式的「一」或「該」用語也可用來表示複數形式。此外,空間相對性用語的使用是為了說明元件在使用或操作時的不同方位,而不只限於圖式所繪示的方向。
為了簡化和明確說明,本文可能會在各種實施例中重複使用元件符號和/或字母,但這並不表示所討論的各種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有因果關係。
圖1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繞射式波導顯示器100的示意圖。繞射式波導顯示器100可具有擴增實境功能,其包含影像投射模組110和光學元件120,其中影像投射模組110用以發射影像光束,而光學元件120適用於引導影像投射模組110發射出的影像光束。影像投射模組110可以是例如雷射投影器、矽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投影器、數位光處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投影器等,但不限於此。若影像投射模組110為雷射投影器,則其另可包含微機電鏡,其經配置為將影像光束的各個成分光束以不同入射角耦合至光學元件120。光學元件120配置為在特定區域耦合影像光束,且在另一特定區域輸出影像光束。繞射式波導顯示器100可應用在許多產品上,例如頭戴式顯示器、抬頭顯示器或其他合適的電子產品。
圖2為在圖1之光學元件120中光路行進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光學元件120具有三個區域,可供三個繞射光學元件(Diffraction Optical Element, DOE)DOE1~DOE3設置。在對應繞射光學元件DOE1的區域中,來自影像源的影像光束耦合至光學元件120內。影像光束在光學元件120內會再繼續前進至對應繞射光學元件DOE2的區域,且在對應繞射光學元件DOE2的區域中,耦合至光學元件120內的影像光束橫向分裂成數道,且其行進方向轉向至對應繞射光學元件DOE3的區域。在對應繞射光學元件DOE3的區域中,耦合至光學元件120內的影像光束橫向分裂並耦合至光學元件120外,因此,通過繞射光學元件DOE1~DOE3的設計,就能夠在輕薄的架構下將小型的影像投射模組110投射出來的影像擴張成較大的範圍,使得觀測者容易觀看影像畫面。
圖3A為圖1之光學元件120的部分結構剖面示意圖。如圖3A所示,光學元件120包含波導基板121、光學膜結構122、123和亞波長奈米結構124。波導基板121具有相對的第一側121A和第二側121B,且具有入光面121I和出光面(圖3A未繪示)。光學膜結構122和亞波長奈米結構124設置於波導基板121的第一側121A,而光學膜結構123則是設置於波導基板121的第二側121B。在本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側121A的光學膜結構122也可以稱為第一光學膜結構,且位於第二側121B的光學膜結構123也可以稱為第二光學膜結構。此外,亞波長奈米結構124設置於光學膜結構122上,即波導基板121與亞波長奈米結構124分別位於光學膜結構122的相對兩側。在其他實施例中,亞波長奈米結構124可設置於波導基板121與光學膜結構122之間,且進一步地可被光學膜結構122覆蓋。或者,光學膜結構122與亞波長奈米結構124可共同設置於波導基板121的第一側121A,亞波長奈米結構124不被光學膜結構122覆蓋。如圖3B所示之光學元件120的部分結構剖面示意圖的變化實施方式,光學膜結構122與亞波長奈米結構124在波導基板121的厚度方向上為錯位設置(即未相互重疊),藉此阻擋不希望被亞波長奈米結構124所繞射的光線,此些光線可以被光學膜結構122所反射,以增加出射光瞳擴張(Exit Pupil Expander,EPE)的整體耦合效率,並改善輸出影像的均勻度。
請回到圖3A。波導基板121配置為使影像投射模組110投射的影像光束經過入光面121I進入至其內部,且在波導基板121的第一側121A和第二側121B之間全反射傳導並經過一或多次反射後由出光面(圖3A未繪示)出光。波導基板121可由光學透明材料構成,例如玻璃、環氧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環狀烯烴聚合物(COP)、環狀烯烴共聚物(COC)或其他合適的材料。
光學膜結構122、123用以增加進入至波導基板121的內部後的影像光束在波導基板121中的反射率。舉例而言,如圖3A所示,影像光束L1在波導基板121之第二側121B的入射角θ 1小於波導基板121的光學全反射臨界角θ C,而由於光學膜結構123針對小於臨界角θ C的光線(包含影像光束L1)可增加光反射率,因此影像光束L1在波導基板121的第二側121B的反射量可大幅提升。反之,若無光學膜結構123,則影像光束L1會在波導基板121的第二側121B折射出而造成漏光。故藉由設置光學膜結構123,可使影像光束L1在波導基板121的第二側121B產生全反射,阻止影像光束L1的漏光,相當於增加可容納光線的角度範圍,即增大所容納的虛擬影像。此外,影像光束L2、L3在波導基板121之第二側121B的入射角θ 2、θ 3均大於波導基板121的光學全反射臨界角θ C,依據全反射原則(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影像光束L2、L3也會在波導基板121的第二側121B產生全反射。
圖4為圖3A之光學膜結構122的一示例。如圖4所示,光學膜結構122包含交替堆疊的高折射率層122A和低折射率層122B。高折射率層122A的材料可以是氧化鈦(TiO 2)、氧化鉭(Ta 2O 5)或其他折射率相對較高的合適材料,而低折射率層122B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矽(SiO 2)或其他折射率相對較低的合適材料。每一高折射率層122A和每一低折射率層122B的厚度可約為100奈米至200奈米。高折射率層122A和低折射率層122B的層數可依據設計及應用需求對應決定,而不以圖4繪示之內容為限。舉例而言,若是高折射率層122A和低折射率層122B的折射率差距較大,則可使用較少層數的高折射率層122A和低折射率層122B,或是高折射率層122A和低折射率層122B的厚度可較薄。藉由在各個高折射率層122A和低折射率層122B所反射的光束之間的干涉作用,可有效提升波導基板121的反射率至70%以上。在其他實施例中,高折射率層122A可由雙折射材料替代,例如石英晶體、方解石晶體、氟化鎂(MgF 2)晶體或其他具雙折射特性的合適晶體,或由次波長光柵結構替代,而低折射率層122A可由其他等向性(isotropic)材料替代。
與光學膜結構122相似,光學膜結構123同樣可包含交替堆疊的高折射率層和低折射率層。光學膜結構123中高折射率層和低折射率層的堆疊層數、堆疊方式、和材料等可與光學膜結構122相同,故相關說明請參照光學膜結構122之說明,在此不贅述。
亞波長奈米結構124配置為接收及繞射影像光束,並使影像光束耦合至波導基板121內。具體而言,亞波長奈米結構124為前述繞射光學元件DOE1,其收集由影像投射模組110發射出的影像光束,並以繞射方式將影像光束中多個特定顏色光束耦合至波導基板121。亞波長奈米結構124可以是例如表面浮雕光柵(surface relief grating)結構、全像光學元件(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結構、偏振體光柵(polarization volume grating)結構或其他具有光繞射功能的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A所示,亞波長奈米結構124為具有週期性光柵排列的表面浮雕光柵結構。
圖5A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學元件2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如圖5A所示,光學元件200包含波導基板201、光學膜結構202、203和亞波長奈米結構204、205,其中光學膜結構202設置在波導基板201的第一側201A,而亞波長奈米結構204、205與光學膜結構203均設置在波導基板201的第二側201B。波導基板201和光學膜結構202、203可分別與圖3A之光學元件120中的波導基板121和光學膜結構122、123相似,故在此不贅述。依據應用需求,繞射式波導顯示器100中的光學元件120可替換為圖5A所示之光學元件200。
圖5B為圖5A所示之光學元件2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中區域P1的局部視圖。如圖5A和圖5B所示,以不同角度經過波導基板201的入光面201A而入射至波導基板201中的影像光束L1、L2,在經過亞波長奈米結構204的繞射作用後,其反射角θ A2、θ B2均顯著增加,即影像光束L1、L2的反射角θ A2、θ B2分別大於其入射角θ A1、θ B1,因此影像光束L1、L2可以在波導基板201的第一側201A和第二側201A藉由反射角大於臨界角而達成多次全反射,或是藉由光學膜結構202、203的反射作用來大幅提升反射量,接著再經由亞波長奈米結構205的繞射作用,將影像光束L1、L2分為多個具不同反射角的光束成份。
圖5C為圖5A所示之光學元件2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中區域P2的局部視圖。如圖5A和圖5C所示,影像光束L1經由亞波長奈米結構205的繞射作用而分為具有較大反射角θ A2的第0階繞射光束成份L1A與具有較小反射角θ’ A2的第1階繞射光束成份L1B,其中第0階繞射光束成份L1A在波導基板201的第一側201A產生全反射而留在波導基板201內,而第1階繞射光束成份L1B經過波導基板201的出光面201O和光學膜結構202而出光至可視區域(eyebox)E。
圖5D為圖5A所示之光學元件2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中區域P3的局部視圖。相似地,如圖5A和圖5D所示,影像光束L2經由亞波長奈米結構205的繞射作用而分為具有較大反射角θ B2的第0階繞射光束成份L2A與具有較小反射角θ’ B2的第1階繞射光束成份L2B,其中第0階繞射光束成份L2A在波導基板201的第一側201A產生全反射而留在波導基板201內,而第1階繞射光束成份L2B經過波導基板201的出光面201O和光學膜結構202而出光至可視區域E。亞波長奈米結構204、205可以是例如表面浮雕光柵結構、全像光學元件結構、偏振體光柵結構或其他具有光繞射功能的結構。
圖6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學元件300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如圖6所示,光學元件300包含由下而上依序配置且互相重疊的導光單元300A、300B、300C。導光單元300A、300B、300C具有相似的結構;導光單元300A包含波導基板301A、光學膜結構302A、303A和亞波長奈米結構304A、305A,導光單元300B包含波導基板301B、光學膜結構302B、303B和亞波長奈米結構304B、305B,而導光單元300C包含波導基板301C、光學膜結構302C、303C和亞波長奈米結構304A、305C。此外,每一導光單元300A-300C的結構相似於圖5所示之光學元件200的結構。舉例而言,導光單元300A的波導基板301A、光學膜結構302A、303A和亞波長奈米結構304A、305A分別與光學元件200的波導基板201、光學膜結構202、203和亞波長奈米結構204、205相似。同樣地,依據應用需求,繞射式波導顯示器100中的光學元件120也可替換為圖6所示之光學元件300。
在圖6所示的光學元件300中,導光單元300A、300B、300C用以分別引導特定顏色光束R、G、B,且亞波長奈米結構304A-304C、305A-305C均具有顏色選擇性。具體而言,若是亞波長奈米結構304A-304C、305A-305C均為具有週期性光柵排列的表面浮雕光柵結構,則其光柵週期可分別相依於特定顏色光束R、G、B,使得亞波長奈米結構304A、305A對特定顏色光束R具有最佳的繞射效率,亞波長奈米結構304B、305B對特定顏色光束G具有最佳的繞射效率,而亞波長奈米結構304C、305C對特定顏色光束B具有最佳的繞射效率。特定顏色光束R、G、B分別在波導基板301A-301C中的反射現象與圖5所示之影像光束L1、L2在波導基板201中的反射現象相似,且其在經過多次全反射後分別經由波導基板301A-301C的出光面出光。特定顏色光束R、G、B可以分別是紅、綠、藍色光束,或是其他顏色光束的組合。而對於來自前方場景的特定顏色光束R’、G’、B’而言,由於其入射角度低,故導光單元300A、300B、300C對其具有高穿透率。
圖7為圖1之光學元件120的變化實施例。如圖7所示,光學元件120中的波導基板121由上下兩層波導層121_1、121_2所構成,其中波導層121_1、121_2分別靠近光學膜結構122、123,且下方波導層121_2的折射率大於上方波導層121_1的折射率,也就是說,下方波導層121_2是光密介質,而上方波導層121_1是光疏介質。如此一來,當顏色光束在波導基板121傳遞時,會容易由光疏介質的上方波導層121_1進入到光密介質的下方波導層121_2。對於具有較大入射角的影像光束L1而言,由於影像光束L1的入射角大於下方波導層121_2的臨界角,依據全反射原則(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TIR),影像光束L1會在波導層121_1、121_2之間的界面全反射,故僅在波導層121_2中行進,而不會由波導層121_2進入至波導層121_1,而具有較小入射角的影像光束L2則會被下方波導層121_2的光學膜結構123所反射,朝向上方波導層121_1前進,使得影像光束L2可由波導層121_2折射至波導層121_1中。此時,由於是從光密介質進入到光疏介質,依據司乃耳定律(Snell's law),影像光束L2在上方波導層121_1的折射角會增大。若影像光束L2的折射角增大至超過上方波導層121_1的臨界角,則利用上方波導層121_1的全反射原理,來使得影像光束L2產生全反射;若未超過上方波導層121_1的臨界角,則是利用佈設於上方波導層121_1表面的光學膜結構122,來使得影像光束L2產生反射,而再次由光疏介質的上方波導層121_1進入到光密介質的下方波導層121_2,以持續向波導基板121的後方傳遞。圖7之實施例所揭露的雙層介質設計,可以更為有效地阻止影像光束L1、L2的漏光。隨著更多層介質的設計,就會形成如圖4所揭露的形態,能夠更為降低漏光量。
綜上所述,藉由本發明實施例之光學膜結構的設計,可增加影像光束在波導基板中小於臨界角光線的部分光線的反射率,此一效果就類似於縮小了臨界角,形成一種類似於角度濾波片的功能設計,使得影像光束只有少量的小角度光線未被光學膜結構所反射而漏光,其他大部分的光線都能在波導基板中以全反射原則或被光學膜結構所反射而持續前進,以減少影像光束在非出光面的漏光,使得顯示視角可增加至60度以上,進而提升使用者體驗。另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無需採用高成本的高折射率玻璃鏡片作為波導介質,可有效降低光學元件的製造成本,再者,光學膜結構可採用高折射率的材質,並不需受限於波導基板的折射率上限,也能有助於光學元件的材質選用彈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110:影像投射模組 120,200,300:光學元件 300A,300B,300C:導光單元 121,201,301A,301B,301C:波導基板 121_1,121_2:波導層 121A,201A:第一側 121B,201B:第二側 121I,201I:入光面 201O:出光面 122,123,202,203,302A,302B,302C,303A,303B,303C:光學膜結構 124,204,205,304A,304B,304C,305A,305B,305C:亞波長奈米結構 B,B’,G,G’,R,R’:特定顏色光束 DOE1,DOE2,DOE3:繞射光學元件 E:可視區域 L1,L2,L3:影像光束 L1A,L2A:第0階繞射光束成份 L1B,L2B:第1階繞射光束成份 P1,P2,P3:區域 θ 123A1B1:入射角 θ A2,θ’ A2B2,θ’ B2:反射角 θ C:光學全反射臨界角
為了更完整了解實施例及其優點,現參照結合所附圖式所做之下列描述,其中: [圖1]為依據本發明實施例之繞射式波導顯示器的示意圖; [圖2]為在[圖1]之光學元件中光路行進的示意圖; [圖3A]為[圖1]之光學元件的部分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3B]為[圖3A]所示光學元件的部分結構剖面示意圖的變化實施方式; [圖4]為[圖3A]之光學膜結構的一示例; [圖5A]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學元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5B]至[圖5D]分別為[圖5A]光學元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中各區域的局部視圖; [圖6]為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光學元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以及 [圖7]為 [圖1]之光學元件的變化實施例。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0: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110:影像投射模組
120:光學元件
DOE1,DOE2,DOE3:繞射光學元件

Claims (14)

  1. 一種光學元件,適用於引導來自一影像源的一影像光束,該光學元件包含:一波導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和一第二側以及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該波導基板配置為使該影像光束經過該入光面進入至其內部,且在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一側和該第二側之間全反射傳導並經過一或多次反射後由該出光面出光;一第一光學膜結構,設置在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一側;一第二光學膜結構,設置在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二側;以及一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在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一側;其中,該亞波長奈米結構配置為接收及繞射該影像光束,以將該影像光束耦合至該波導基板,該第一光學膜結構與該第二光學膜結構配置為反射該影像光束中在該波導基板內的入射角小於該波導基板之一全反射臨界角的一部分;其中該亞波長奈米結構與該第一光學膜結構在該波導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為錯位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第一光學膜結構與該第二光學膜結構中之每一者包含交替堆疊之至少一高折射率層和至少一低折射率層。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至少一 高折射率層的材料為氧化鉭、氧化鈦或上述組合。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元件,其中該至少一低折射率層的材料為氧化矽。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於該波導基板與該第一光學膜結構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於該第一光學膜結構上。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第二光學膜結構完全覆蓋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二側。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元件,其中該波導基板包含相互堆疊的一第一波導層和一第二波導層,該第一波導層和該第二波導層分別靠近該第一光學膜結構和該第二光學膜結構,且該第一波導層的折射率大於該第二波導層的折射率。
  9. 一種光學元件,適用於引導來自一影像源的一影像光束,該光學元件包含複數個導光單元,該些導光單元用以分別引導該影像光束中的多數個特定顏色光束,該些導光單元互相重疊,且每一該些導光單元包含: 一波導基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側和一第二側以及一入光面和一出光面,該波導基板配置為使該影像光束的各個特定顏色光束經過該入光面進入至其內部,且分別在相對應的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一側和該第二側之間全反射傳導並經過一或多次反射後由該出光面出光;一第一光學膜結構,設置在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一側;一第二光學膜結構,設置在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二側;以及一亞波長奈米結構,設置在該波導基板的該第一側;其中,在每一該些導光單元中,該亞波長奈米結構配置為接收及繞射相對應的所述特定顏色光束,以將所述特定顏色光束耦合至該波導基板,且該第一光學膜結構與該第二光學膜結構配置為反射該特定顏色光束中在該波導基板內的入射角小於該波導基板之一全反射臨界角的一部分;其中該亞波長奈米結構與該第一光學膜結構在該波導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為錯位設置。
  10. 一種影像波導方法,包含:收集一影像光束;透過繞射方式將該影像光束之多數個特定顏色光束耦合至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學元件;由該光學元件之每一該些導光單元的亞波長奈米結構接收及繞射相對應的所述特定顏色光束,以將所述特定顏色光束耦合至該波導基板;以及 由該光學元件之每一該些導光單元的第一光學膜結構與第二光學膜結構反射該特定顏色光束中在該波導基板內的入射角小於該波導基板之一全反射臨界角的一部分。
  11. 一種頭戴式顯示裝置,包含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元件。
  12. 一種繞射式波導顯示器,包含: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所述之光學元件;以及一影像投射模組,經配置為將一影像光束投射至該光學元件之亞波長奈米結構。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繞射式波導顯示器,其中該影像投射模組係一雷射投影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繞射式波導顯示器,其中該雷射投影器包含:一微機電鏡(microelectromechanical mirror),經配置為將影像光束的各個成分光束以不同入射角耦合至該光學元件。
TW109146303A 2020-11-23 2020-12-25 光學元件、影像波導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和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TWI7570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30821 WO2022104776A1 (zh) 2020-11-23 2020-11-23 光学元件、影像波导方法、头戴式显示装置和绕射式波导显示器
WOPCT/CN2020/130821 2020-1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7010B true TWI757010B (zh) 2022-03-01
TW202221379A TW202221379A (zh) 2022-06-01

Family

ID=81708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6303A TWI757010B (zh) 2020-11-23 2020-12-25 光學元件、影像波導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和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4487A1 (zh)
CN (1) CN114793448A (zh)
TW (1) TWI757010B (zh)
WO (1) WO20221047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4271A1 (en) * 2022-06-17 2023-12-21 Magic Leap, Inc. Optical layer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eyepieces for use with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systems
CN116643410B (zh) * 2023-07-24 2023-09-26 北京灵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光波导及近眼显示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1640A (zh) * 2016-02-11 2018-08-2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抗反射和高反射涂层的基于波导的显示器
WO2018160506A1 (en) * 2017-03-03 2018-09-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tasurface optical coupling elements for a display waveguide
CN110462487A (zh) * 2017-03-21 2019-11-15 奇跃公司 用于组合视场的具有不同衍射光栅的堆叠波导
TW202026697A (zh) * 2019-01-02 2020-07-16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波導裝置及光學引擎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4720A (zh) * 2016-05-18 2019-01-04 鲁姆斯有限公司 头戴式成像设备
CN106773046B (zh) * 2016-12-26 2021-03-3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复振幅调制全息超薄波导增强现实显示系统及方法
US10859833B2 (en) * 2017-08-18 2020-12-08 Tipd, Llc Waveguide image combiner for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1640A (zh) * 2016-02-11 2018-08-21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抗反射和高反射涂层的基于波导的显示器
WO2018160506A1 (en) * 2017-03-03 2018-09-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etasurface optical coupling elements for a display waveguide
CN110462487A (zh) * 2017-03-21 2019-11-15 奇跃公司 用于组合视场的具有不同衍射光栅的堆叠波导
TW202026697A (zh) * 2019-01-02 2020-07-16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波導裝置及光學引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3448A (zh) 2022-07-26
US20220214487A1 (en) 2022-07-07
TW202221379A (zh) 2022-06-01
WO2022104776A1 (zh) 2022-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79358B2 (en) Optical see-through display element and device utilizing such element
JP7390378B2 (ja) 拡張現実デバイスにおける高効率接眼レンズ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planar diffractive waveguides in optical see-through head-mounted displays
JP439580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13678049B (zh) 具有小的输入孔口的高效紧凑型头戴式显示系统
JP6232863B2 (ja) 光学デバイス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605152B2 (ja) 画像表示光学系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858512B2 (ja) 頭部装着型ディスプレイ
WO2005111669A1 (ja) 光学素子、コンバイナ光学系、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0042636A1 (zh) 一种近眼显示装置
TWI757010B (zh) 光學元件、影像波導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和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JP2008058777A (ja) 光学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035465B2 (ja) 頭部装着型ディスプレイ
CN112213861A (zh) 一种轻薄型光波导ar光学成像系统
JP2018173633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式表示装置
US11914148B2 (en) Stacked optical waveguides
RU2814092C2 (ru) Оп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системы высоко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компактного нашлемного дисплея с малой входной апертурой
TWI829434B (zh) 光學鏡頭模組、光機模組以及頭戴式顯示裝置
US20230359050A1 (en) Low residual layer thickness waveguide with high-index coating
Mohedano et al. Visual Interfaces in XR
CN114846386B (zh) 图像显示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US20240094537A1 (en) Uniform incoupler for conical incidence
CN116661148A (zh) 一种用于vr显示的光波导器件
CN117471610A (zh) 一种光波导、光波导组和近眼显示设备
CN114527530A (zh) 一种一维光栅、光波导和近眼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