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6989B - 長形散熱器 - Google Patents

長形散熱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6989B
TWI756989B TW109144572A TW109144572A TWI756989B TW I756989 B TWI756989 B TW I756989B TW 109144572 A TW109144572 A TW 109144572A TW 109144572 A TW109144572 A TW 109144572A TW I756989 B TWI756989 B TW I7569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dissipation fins
heat sink
metal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4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5629A (zh
Inventor
林欣衛
曾嘉賢
李宜泓
Original Assignee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44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698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6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698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5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562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長形散熱器,係包含一金屬底板、多個散熱鰭片及至少一排氣擾凸件;該金屬底板係具有一呈長方形的一上表面;該些散熱鰭片係分別以一間隔等距地設置於該金屬底板的該上表面,且各該散熱鰭片具有一表面及多個外側;該至少一排氣擾凸件係凸出於各該散熱鰭片的該表面,並靠近其中一外側,其中各該氣擾凸件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之高度小於該間隔的一半;因此,本發明主要係在各該散熱鰭片的外側設置該至少一排氣擾凸件,藉由該至少一排氣擾凸件增加氣流擾動,並且限制各該氣擾凸件凸出之高度小於該間隔的一半,使該長形散熱器不減損風流經該風道的流速,增進該長形散熱器的總散熱效能。

Description

長形散熱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散熱器,尤指一種具有散熱鰭片的長型散熱器。
隨著電子元件不斷的微縮化,單位面積下的消耗功率逐漸提高,為了使電子元件能夠維持在合適的溫度範圍下運作,加裝一散熱器於該電子元件上係最常見的解決方案。
如圖8所示,係現有一種長形散熱器60,供顯示卡或記體卡等長形電子元件(圖中未示)使用,其包含一長形金屬底座61及多個長形散熱鰭片62,其中該些長形散熱鰭片62係並排設置在該長形金屬底座61的其中一表面上,以構成形成多條風道621,又各該長形散熱鰭片62長度與該長形金屬底座61的長度相匹配,故各條風道621的長度與該長形金屬底座61的長度相匹配。
當此一長形散熱器60匹配固定在長形電子元件上,該電子元件的熱會傳導至該些長形散熱鰭片62,與其周邊空氣接觸達到散熱效果;然而,由於該些長形散熱鰭片62之間的風道621的長度太長,熱容易積累在風道621間,造成散熱效率差;縱使自該些長形散熱鰭片62的其中一短邊有氣流吹入風 道621,若氣流太弱,也會因為該些風道621過長,而無法順利自另一短邊處吹出,散熱效果仍差;因此,有必要改良現有的長形散熱器60,增進散熱效果。
有鑑於上述長形散熱器的風道過長造成散熱不佳,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具有擾動氣流功效的長形散熱器,增進散熱效果。
欲達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術手段係令該長形散熱器包含:一金屬底板,係呈一長方體,並具有一長方形的上表面;多個第一散熱鰭片,係以一第一間隔等距地設置在該金屬底板的該上表面,各該第一散熱鰭片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與多個外側;以及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係凸出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的該第一表面,並靠近其中一外側,其中各該第一氣擾凸件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之高度係小於該第一間隔的一半。
由上述的說明可知,本發明主要係在各該第一散熱鰭片的其中一外側設置該至少一排氣擾凸件,藉由該至少一排氣擾凸件增加相鄰第一鰭片間風道內的氣流擾動,增進該長形散熱器的散熱效能,又本發明限制各該第一氣擾凸件凸出之高度小於該第一間隔的一半,使該長形散熱器的風道內風速不致被減低過多,可確保整體散熱效能提升。
1、1a、1b:長形散熱器
10:金屬底板
11:上表面
111:短邊
112:長邊
113:角落區
20、20’:第一散熱鰭片
201、201a、201b:外側
21:第一表面
22:第二表面
23:凹槽
30:排第一氣擾凸件
31、31a、31b:第一氣擾凸件
311、311b:間隙
40:第二散熱鰭片
401、401a、401b:外側
41:第三表面
42:排第三氣擾凸件
50:排第二氣擾凸件
51a:第二氣擾凸件
60:散熱器
61:金屬底座
62:散熱鰭片
621:風道
圖1A: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B:圖1A的俯視平面圖。
圖1C:圖1A的剖面圖。
圖2A: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B:圖2A的俯視平面圖。
圖3A: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B:圖3A的俯視平面圖。
圖4A: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4B: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四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4C: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五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5A:圖4A的側視圖。
圖5B: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六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5C: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七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6: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八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7A:本發明長形散熱器之第九實施例的局部立體圖。
圖7B:圖7A的剖面圖。
圖8:先前技術之長形散熱器的立體圖。
本發明係針對長形散熱器進行改良,並以多個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技術內容。
首先請參閱圖1A及1B所示,係本發明長形散熱器1的第一實施例,其包含一金屬底板10、多個第一散熱鰭片20及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30,其中該些第一散熱鰭片20係分別設置於該金屬底板10上,該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30係設置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上。
上述金屬底板10包含一上表面11,其呈一長方形;於本實施例,如圖1B所示,該金屬底板10係呈長方體,故其上表面11呈長方形且包含二相對短邊111及二相對長邊112,並具有一長度方向L1及一寬度方向W1。
上述多個第一散熱鰭片20係以一第一間隔D1分別設置於該金屬底板10的該上表面11,並包含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21及一第二表面22與多個外側201、201a、201b;於本實施例,如圖1B所示,該些第一散熱鰭片20係與該金屬底板10的長度方向L1平行排列,並可進一步於該些第一散熱鰭片20的相同位置由上外側201朝向該金屬底板10方向形成凹槽23,於本實施例,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係形成有二道凹槽23,以供扣具(圖中未示)卡扣用。
上述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30係設置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該第一表面21上,並靠近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其中一外側201a,各排第一氣擾凸件30係包含有多個第一氣擾凸件31,其中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凸出於該第一表面21的高度D2小於該第一間隔D1的一半,並間隔設置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該第一表面21上;於本實施例,如圖1A所示,係包含五排第一氣擾凸件30,且各第一氣擾凸件31係以一”ㄇ”字形刀模,以一傾斜角對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第二表面22沖切,使該第一表面21凸出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呈一片狀,且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與該第一散熱鰭片20間形成呈一”ㄇ”字形間隙311,令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二側風道可透過間隙311連通。再如圖7A及7B所示, 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b係以一字形刀模,以一傾斜角對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第二表面22沖切,使其該第一表面21凸出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b,呈一長形凸狀,並於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朝向金屬底板10的一側形成間隙311b。
請參閱圖2A及2B所示,係本發明長形散熱器1a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之散熱器1a與第一實施例的長形散熱器1大致相同,惟該長形散熱器1a的多個第一散熱鰭片20係以一傾斜角度θ設置排列於一金屬底板10之長形表面上,且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30係設置於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該上外側201,該些第一氣擾凸件31a呈圓凸狀。
於本實施例,該傾斜角度θ係為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長度方向L2與該金屬底板10的長度方向L1之間的夾角,該傾斜角度θ係以一公式計算得出,該公式為:
Figure 109144572-A0305-02-0008-1
於本實施例,如圖2B所示,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長度方向L2係與該金屬底板10的長度方向L1呈45度角,但不以此為限。再如圖2B所示,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二相對短外側201a、201b係與該金屬底板10之二相對長邊112切齊,故該些第一散熱鰭片20的長度L2大於該金屬底板10之寬度;因此,該些第一散熱鰭片20設置並排於該金屬底板10的上表面11後,呈長方形的該上表面11會保留二相對的角落區113,其中該二角落區113係分別對應最外的二第一散熱鰭片20’。
於本實施例,如圖2B所示,該二角落區113可進一步設置長度不同的第二散熱鰭片40,該些第二散熱鰭片40數量係以角落區113面積及相鄰第二散熱鰭片40的間隔決定之,各該第二散熱鰭片40的二相對短外側401a、401b係與該金屬底板10對應角落區113的相鄰長邊112及短邊111齊平;於本實施 例,各該第二散熱鰭片40係包含一第三表面41及多個外側401、401a、401b,其中該第三表面41靠近上外側401設置至少一排第三氣擾凸件42。
請進一步參閱圖4A所示,於本實施例,除了該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30係設置於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該上外側201,也可如圖4B所示,於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另一短外側201a設置該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30,或於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另一短外側201b設置該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30(圖中未示);或如圖4C所示,於該第一表面21設置多排第一氣擾凸件30;於本實施例,於該第一表面21設置三排第一氣擾凸件30,即該些第一氣擾凸件31a係呈矩陣排列於該第一表面21上;較佳地,本實施例的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a係呈圓凸狀,可以圓柱形模具自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第二表面22沖壓,使該第一表面21凸出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a,再如圖5A所示,各該第一氣擾凸件31a凸出於該第一表面21的高度D2小於該第一間隔D1的一半。
於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B所示,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可進一步於該第二表面22設置至少一排第二氣擾凸件50,其中該至少一排第二氣擾凸件50係與該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30交錯排列;較佳地,本實施例的各該第二氣擾凸件51a係呈圓凸狀,可以圓柱形模具自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第一表面21沖壓,使該第二表面22凸出各該第二氣擾凸件51a,其中各該第二氣擾凸件51a凸出於該第二表面22的高度D3小於該第一間隔D1的一半;再於另一實施例中,如圖5C所示,係進一步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該第一表面21設置多排第一氣擾凸件30,並於該第二表面22設置多排第二氣擾凸件50,於本實施例,該多排第二氣擾凸件50係與該多排第一氣擾凸件30交錯排列。再於另一實施例,如圖6所示,該至少一排第二氣擾凸件50也可設置與該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 30同一高度位置,且同排的該些第二氣擾凸件51a與同排的該些第一氣擾凸件31a係橫向交錯排列。由於該些第一氣擾凸件31a的高度D2與該些第二氣擾凸件51a的高度D3皆小於該第一間距D1,故不互相接觸,於本實施例,各該第二氣擾凸件51a與相鄰的該第一氣擾凸件30之間保持一第二間隔D4,且該第二間隔D4係小於該第一間隔D1的一半。
此外,圖1A所示之該長形散熱器1也可如同上述第二實施例的長形散熱器1a於該第二表面22形成該至少一排第二氣擾凸件50。
請參閱圖3A及3B所示,係本發明長形散熱器1b的第三實施例,其與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長形散熱器1a大致相同,惟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係與該金屬底板10的寬度方向W1平行排列,且各該第一散熱鰭片20的長度與金屬底板10之寬度相同。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在各該第一散熱鰭片的外側設置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藉由該至少一排第一氣擾凸件增加相鄰鰭片之間的風道內的氣流擾動,並且限制各該第一氣擾凸件凸出之高度小於該第一間隔的一半,不致過於減低風道內風速,確保整體散熱效能提升;此外,前揭部分實施例可進一步於該第一散熱鰭片形成間隙,使相鄰的風道連通,該長形散熱器的整體散熱效能提升;也可進一步將該第一散熱鰭片以一傾斜角度設置排列在長方體的該金屬底板上,使得該風道變短,讓風道內的氣流也能順利將第一散熱鰭片上的熱帶走,或於該第一散熱鰭片的該第二表面設置至少一排第二氣擾凸件,加強氣流擾動的效果,使該長形散熱器的散熱效能更佳。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 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a:長形散熱器
10:金屬底板
11:上表面
111:短邊
112:長邊
201、201a、201b:外側
21:第一表面
30:排第一氣擾凸件
31a:第一氣擾凸件
40:第二散熱鰭片
401、401a、401b:外側
41:第三表面
42:排第三氣擾凸件

Claims (11)

  1. 一種長形散熱器,包含:一金屬底板,係呈一長方體,並具有一長方形的上表面;多個第一散熱鰭片,係以一第一間隔等距地設置在該金屬底板的該上表面,各該第一散熱鰭片係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與多個外側;至少一排圓凸狀第一氣擾凸件,係橫向凸出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的該第一表面,並靠近其一上外側,其中各該圓凸狀第一氣擾凸件自該第一表面凸出之高度係小於該第一間隔的一半;以及至少一排圓凸狀第二氣擾凸件,係橫向凸出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的該第二表面,並與該至少一排圓凸狀第一氣擾凸件於縱向交錯排列,各該圓凸狀第二氣擾凸件自該第二表面凸出的高度小於該第一間隔的一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長形散熱器,係進一步包含多排圓凸狀第一氣擾凸件,其中該多排圓凸狀第一氣擾凸件係凸出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的該第一表面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長形散熱器,其中各該圓凸狀第二氣擾凸件與相鄰的該圓凸狀第一氣擾凸件之間保持一第二間隔。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長形散熱器,係進一步於各該第一散熱鰭片的該第二表面凸出多排圓凸狀第二氣擾凸件。
  5. 如請求項1、2、3或4所述之長形散熱器,其中該些圓凸狀第一氣擾凸件係以沖壓成型於該第一散熱鰭片的該第一表面。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長形散熱器,其中各該第一散熱鰭片係與該金屬底板的長度方向平行排列或與寬度方向平行排列。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長形散熱器,係進一步於該些第一散熱鰭片自相對該金屬底板的外側的相同位置,朝向該金屬底板形成凹槽。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長形散熱器,其中各該第一散熱鰭片係以一傾斜角度並排設置於該金屬底板的該上表面,該傾斜角度為該第一散熱鰭片的長度方向與該金屬底板的該上表面的長度方向之間的夾角。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長形散熱器,其中該傾斜角度係以一公式計算得出;該公式為:
    Figure 109144572-A0305-02-0013-2
    ,其中該W係該上表面的寬度,該L係該上表面的長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長形散熱器,其中:該些第一散熱鰭片的二相對外側係與該金屬底板的該上表面之二相對長邊齊平;以及該金屬底板的該上表面係進一步包含二角落區,其中該二角落區係對應最外的二第一散熱鰭片。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長形散熱器,係進一步於各該角落區設置至少一第二散熱鰭片,並具有一第三表面及多個外側,其中各該第二散熱鰭片的長度小於該第一散熱鰭片的長度,各該第三表面靠近其中一外側設置至少一排第三氣擾凸件。
TW109144572A 2020-12-16 2020-12-16 長形散熱器 TWI756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4572A TWI756989B (zh) 2020-12-16 2020-12-16 長形散熱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44572A TWI756989B (zh) 2020-12-16 2020-12-16 長形散熱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6989B true TWI756989B (zh) 2022-03-01
TW202225629A TW202225629A (zh) 2022-07-01

Family

ID=81710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4572A TWI756989B (zh) 2020-12-16 2020-12-16 長形散熱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698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5412Y (zh) * 2002-12-10 2003-11-05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蜂巢式散热器结构
CN2689449Y (zh) * 2004-01-09 2005-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
CN105161470A (zh) * 2015-07-15 2015-12-16 西安永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igbt模块散热装置
CN109442707A (zh) * 2018-10-31 2019-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器的散热器、空调及其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85412Y (zh) * 2002-12-10 2003-11-05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蜂巢式散热器结构
CN2689449Y (zh) * 2004-01-09 2005-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器
CN105161470A (zh) * 2015-07-15 2015-12-16 西安永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igbt模块散热装置
CN109442707A (zh) * 2018-10-31 2019-03-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器的散热器、空调及其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5629A (zh) 2022-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99624B1 (en) Folded fin heat sink and a heat exchanger employing the heat sink
US20070091568A1 (en) Heat sink
US20060219392A1 (en)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US6741468B2 (en) Heat dissipating assembly
US8225846B2 (en) Radiating fin assembly and thermal module formed therefrom
US10390461B2 (en) Heat sink for head up display
US20070204976A1 (en) Heat sink with a centrifugal fan
EP2299488B1 (en) Heat-dissipating fin assembly with heat-conducting structure
US7245492B2 (en) Heat-dissipating module and structure thereof
US7575045B2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US8490680B2 (en) Plate cooling fin with slotted projections
TWI756989B (zh) 長形散熱器
US7152666B2 (en) Heat sink
US20100020494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070084583A1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radiating fins
US20030141040A1 (en)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JP3840970B2 (ja) ヒートシンク
US20030035267A1 (en) Heat sink for cool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of a computer
US8464779B2 (en) Heat radiating fin assembly and thermal module formed therefrom
TWI736460B (zh) 散熱鰭片及散熱模組
CN211317043U (zh) 散热器及空调器
CN114650694A (zh) 长形散热器
US20110073283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KR20170037189A (ko) 파형 핀
JP5400690B2 (ja) ヒートシン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