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3201B - 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3201B
TWI753201B TW107133088A TW107133088A TWI753201B TW I753201 B TWI753201 B TW I753201B TW 107133088 A TW107133088 A TW 107133088A TW 107133088 A TW107133088 A TW 107133088A TW I753201 B TWI753201 B TW I7532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sig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intermediate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30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4261A (zh
Inventor
菅谷茂
森岡裕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4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4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3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320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5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test signal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where the output power of a terminal is based on a path parameter sent by anothe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Abstract

本技術係有關於可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前文生成部,係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和中間訓練生成部,係生成含有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和無線送訊處理部,係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中間訓練訊號。本技術係可適用於無線通訊裝置。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本技術係有關於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尤其是有關於,能夠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近年來,高密度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系統之研究開發正在進行,提高先前的無線LAN終端的收容能力,實現高吞吐率的適用高階空間再利用(Spatial Reuse)技術的方法,係被想出。
其中又以,作為高階空間再利用(Spatial Reuse)技術,是讓自己的基本服務集(BSS(Basic Service Set))之訊號、與來自接近於自己而存在的重疊基本服務集(OBSS(Overlapping Basic Service Set))之訊號能夠共存的技術,係被想出。
具體而言,例如來自接近於自己的OBSS之訊號若是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收訊功率)以下,則在對OBSS不會造成影響的範圍內,實施自己的訊號之送訊的通訊方法,係被想出。此處,是否為來自自己之BSS的訊號,還是來自其他OBSS的訊號之識別,一般是基於訊框開頭中所被附加之標頭資訊中所含之識別元,而被進行。
又,於先前的蜂巢式通訊系統中,係預先將控制頻道與資料頻道做分離配置,終端係只需要將以控制頻道而被送來的控制資訊予以解碼,就可掌握在資料頻道中所被發送的資料之存在。
亦即,例如使用共用訊令頻道,來傳輸訊令訊息的技術,已被提出(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該技術,係將共用訊令頻道在任意之訊框內分配給預先決定之數量的子載波,實際的子載波係會週期性地變化,使訊號功率以基頻符元基礎而做改變的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3-15346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在上述的技術中,難以有效率地進行通訊。
具體而言,在適用了高階空間再利用技術的情況下,已接收之訊號是否為BSS的、還是OBSS的,係基於訊框開頭中所被附加之標頭資訊而被判定。因此,即使已接收之訊號是來自OBSS之訊號,若無法接收該訊號之開頭部分,則無法識別已接收之訊號究竟是來自BSS的、還是來自OBSS的。如此一來,會變成無法進行自己的訊號之送訊的狀態,無法使高階空間再利用技術有效發揮機能。
更進一步來說,即使在訊號之收訊側是從訊框之中途偵測到某些訊號,也因為無法獲得表示該訊號之持續時間(Duration)的資訊,所以無法掌握訊框的收訊結束時間。因此,所被偵測的訊框之結束後,為了開始新的訊號送訊,必須總是要持續訊號位準之偵測才行。
又,在使用了共用訊令頻道的訊令訊息傳輸方法中,哪個子載波是被使用於訊令,必須要事前掌握。因此,無法將此種方法,適用於像是無線LAN這種間歇性收送訊號的系統。亦即,身為基地台而動作的通訊裝置,必須總是以某種子載波而連續地發送訊令訊息才行。
本技術係有鑑於如此狀況而研發,目的在於能夠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技術的第1側面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前文生成部,係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和中間訓練生成部,係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和無線送訊處理部,係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記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本技術的第1側面的無線通訊方法或程式係含有以下步驟: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記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於本技術的第1側面中,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會被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會被生成;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前記前文訊號被發送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本技術的第2側面的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中間訓練偵測部,係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偵測出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和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而特定出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本技術的第2側面的無線通訊方法或程式係含有以下步驟: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偵測出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而特定出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於本技術的第2側面中,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會被偵測;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會被特定。 [發明效果]
若依據本技術的第1側面及第2側面,則可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
此外,並非一定限定於這裡所記載的效果,亦可為本揭露中所記載之任一效果。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適用了本技術的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無線網路之構成例>   本技術,係在將複數個頻道予以聚合(連結)而成為寬頻帶頻道來做利用的情況下,於特定之窄頻帶頻道中,將用來通知以其他頻道所被傳輸之訊框之屬性的前文資訊和標頭資訊之一部分,予以發送。
藉此,可令周圍的無線通訊裝置掌握無線傳輸路的利用狀況,可較有效率地進行通訊。亦即,周圍的無線通訊裝置,係藉由獲得該前文資訊和標頭資訊之一部分,就可掌握在所有頻道中,有哪些訊號(訊框)正被發送。
具體而言,將特定之頻率頻道設定作為管理頻道,在無線傳輸路正被利用的情況下,於該管理頻道中,接續於所定之前文之後,將標頭資訊之一部分予以重複發送。被重複進行的標頭資訊之一部分的送訊,係被持續進行,直到無線傳輸路之利用結束的所定之時序為止。
此情況下,例如藉由把窄頻帶頻道之1者的格式,設成和先前以來利用某個20MHz頻帶寬度的前文格式,就可使得先前以來的無線通訊裝置中,也可掌握無線傳輸路的利用狀況。再者,作為利用窄頻帶頻道(管理頻道)所發送的前文資訊,是記載有該訊框之屬性資訊等,藉此,於周圍的無線通訊裝置中,也可獲得以寬頻帶頻道而被傳輸的訊框之資訊。
又,亦可因應需要而將作為管理頻道而利用的頻率頻道做平移,藉此,即使對於利用窄頻帶頻道而進行通訊的無線通訊裝置,也可通知無線傳輸路的利用狀態。
此情況下,將構成寬頻帶頻道的複數個窄頻帶頻道依序當成管理頻道來利用以通知前文資訊和標頭資訊之一部分,藉此,對只利用窄頻帶頻道的無線通訊裝置,也可通知無線傳輸路的利用狀況。
甚至,作為以管理頻道而被重複發送的資訊,除了標頭資訊之一部分以外,亦可追加任意之資訊。
例如作為以管理頻道所被發送的資訊之例子,係可考慮有:用來識別BSS的識別資訊亦即BSS Color資訊、或送訊功率的相關資訊(TPC(Transmitter Power Control))、收訊感度的相關資訊(DSC)、資料部分之調變方式或編碼方案之資訊(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訊框之剩餘時間或資料長度之資訊(Length)等之參數。
例如若描述有BSS Color資訊來作為標頭資訊之一部分,則在適用空間多工再利用技術的情況下,於周圍的各無線通訊裝置中,就可識別正在被發送的訊號是否為來自自己所隸屬之BSS的訊號,還是來自其他OBSS之訊號。
又,若在標頭資訊之一部分中,描述有所被傳輸之訊框之送訊功率的相關資訊、或收訊側的收訊感度的相關資訊,則可將正在實施送訊功率控制或收訊感度控制的這件事情,通知給周圍的無線通訊裝置。
接下來,以下說明適用了本技術的具體的實施形態。圖1係含有適用了本技術之無線通訊裝置的無線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示。
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係圖示了,適用了本技術的無線通訊裝置、和其周圍所存在的無線通訊裝置之關係。
亦即,無線通訊裝置STA0係連同自己所屬之第1基本服務集,亦即BSS(以下稱之為BSS1)的存取點AP1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STA1,一起組成無線網路而實施通訊。
換言之,無線網路的BSS1中係有無線通訊裝置STA0、存取點AP1、及無線通訊裝置STA1隸屬於其中的狀態,藉由這些裝置而構成了無線通訊系統。
在此例中,所被偵測到的訊號是否為從構成BSS1的裝置所被發送者,係可根據該訊號中所含之,表示BSS1的BSS Color資訊=0x01,而加以特定。BSS Color資訊,係為用來特定該BSS Color資訊所被包含的訊號的送訊來源之裝置所屬之無線網路所需之資訊。
又,在無線通訊裝置STA0之周圍係還有,存在於周圍,與BSS1重疊的第2之BSS(以下稱之為OBSS2)的存取點AP2和無線通訊裝置STA2存在。此處,所被偵測到的訊號是否為從構成OBSS2的裝置所被發送者,係可根據該訊號中所含之,表示OBSS2的BSS Color資訊=0x02,而加以特定。
再者,在無線通訊裝置STA0之周圍係還有,存在於周圍,與BSS1重疊的第3之BSS(以下稱之為OBSS3)的存取點AP3和無線通訊裝置STA3存在。此處,所被偵測到的訊號是否為從構成OBSS3的裝置所被發送者,係可根據該訊號中所含之,表示OBSS3的BSS Color資訊=0x03,而加以特定。
如此相對於BSS1而有可通訊之範圍係為重疊的OBSS2或OBSS3存在的情況下,例如在無線通訊裝置STA0中,不只會偵測到從構成BSS1的存取點AP1或無線通訊裝置STA1所被發送的訊號,就連從存取點AP2或無線通訊裝置STA2、存取點AP3、無線通訊裝置STA3等之裝置所被發送的訊號,也會被偵測。
BSS1、OBSS2、及OBSS3之各BSS係為,隨應於構成其BSS的無線通訊裝置間的狀況,而實施送訊功率控制而進行通訊的構成。
例如,在通訊狀況比BSS1良好的存取點AP2與無線通訊裝置STA2所構成的OBSS2中,是將送訊功率予以減小而進行通訊。例如,在通訊狀況比BSS1惡化的存取點AP3與無線通訊裝置STA3所存在的OBSS3中,是將送訊功率予以增大而進行通訊。
亦即,在各BSS中係構成為,隨應於構成該無線網路(BSS)之無線通訊裝置而實施送訊功率控制。因此,不是如同先前般地以所定之送訊功率來實施通訊,無法根據已接收之訊號之收訊電場強度(收訊功率)而無歧義地決定傳輸路之利用的有無,因此難以實施CSMA/CA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所致之送訊控制。
又,近年來藉由高階空間再利用技術,例如在OBSS3的存取點AP3與無線通訊裝置STA3的通訊時,以使得不會影響到該通訊的方式來控制從無線通訊裝置STA0往存取點AP1的送訊功率而進行通訊,藉此以提升無線傳輸路之利用效率,係被考慮。
亦即,係將與自己的BSS內之通訊無關的重疊之BSS(OBSS)的通訊加以重疊而實施,以實施高階空間再利用的構成。
可是,對於使用比自己的送訊功率還小的送訊功率來進行通訊的OBSS2的存取點AP2與無線通訊裝置STA2之通訊而言,一旦實施從無線通訊裝置STA0往存取點AP1之通訊則影響會很大,因此必須要要有抑制送訊的控制。
<頻率頻道之構成例>   接下來,說明被分配給無線通訊系統的頻率頻道之構成。圖2係被分配給無線通訊系統的頻率頻道之構成例的圖示。此外,於圖2中,橫軸係表示頻率。
例如在箭頭Q11所示的例子中,係於所定之頻帶中,以使得該頻帶之中的所有頻率頻道之頻帶寬度皆為20MHz的方式,而設定各頻率頻道。亦即,此情況下,頻帶寬度為20MHz的各頻帶是被當成頻率頻道而利用,在每一頻率頻道中會發送訊號。
在箭頭Q12所示的例子中,係由箭頭Q11所示的例子,再針對彼此相鄰的數個頻率頻道,把頻帶寬度為20MHz的2個頻率頻道予以綁定,成為頻帶寬度為40MHz的1個頻率頻道,亦即寬頻帶頻道而做利用。
若如此加大頻率頻道之頻帶寬度,則可較有效率地傳輸較多的資訊。亦即,例如與其使用頻帶寬度為20MHz的2個頻率頻道來發送訊號(訊框),不如使用頻帶寬度為40MHz的1個頻率頻道來發送訊號,頻帶的利用效率較高,因此可發送較多的資訊。
而且,由於訊號之送訊時或收訊時是每一頻率頻道地進行處理,因此頻率頻道之數量越少,送訊時或收訊時的處理量就會越少,其結果為,收送訊所必須的處理之處理時間也會變短。
在箭頭Q13所示的例子中,係由箭頭Q12所示的例子,再把頻帶寬度為40MHz的2個頻率頻道予以綁定,成為頻帶寬度為80MHz的1個頻率頻道而做利用。亦即,頻帶寬度為20MHz的4個頻率頻道係被綁定,作為頻帶寬度為80MHz的1個頻率頻道(寬頻帶頻道)而被利用。
因此,在此例中係可利用頻帶寬度為80MHz的2個頻率頻道、及頻帶寬度為20MHz的2個頻率頻道。
在箭頭Q14所示的例子中,係由箭頭Q13所示的例子,再把頻帶寬度為80MHz的2個頻率頻道予以綁定,成為頻帶寬度為160MHz的1個頻率頻道而做利用。亦即,頻帶寬度為20MHz的8個頻率頻道係被綁定,作為頻帶寬度為160MHz的1個頻率頻道而被利用。因此,在此例中係可利用頻帶寬度為160MHz的1個頻率頻道、及頻帶寬度為20MHz的2個頻率頻道。
再者,在箭頭Q15所示的例子中,係由箭頭Q11所示的例子,再把彼此相鄰的數個頻率頻道予以綁定,而成為頻帶寬度為彼此不同的複數個頻率頻道是混合存在而被利用的設定。
亦即,在此例中係可利用頻帶寬度為20MHz的4個頻率頻道、頻帶寬度為40MHz的1個頻率頻道、及頻帶寬度為80MHz的1個頻率頻道。
如此在無線通訊裝置中,係可將所定之頻帶分割成任意之頻帶寬度之複數個頻帶,可將各頻帶當作頻率頻道而利用於訊號之收送訊。
<無線通訊裝置之構成例>   接著說明將圖1所示的BSS予以構成的裝置之構成。
圖3係適用了本技術的無線通訊裝置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3所示的無線通訊裝置11,係對應於例如將圖1所示的BSS1予以構成的無線通訊裝置STA0或無線通訊裝置STA1、存取點AP1等之裝置。
此外,此處係假設,無線通訊裝置11是可以變成構成BSS亦即無線LAN系統的存取點AP1等之存取點及無線通訊裝置STA0等之通訊設備之任一方而動作之構成,而進行說明。可是,在無線通訊裝置11中,因應需要而對於各個動作來說不需要的部分,當然係被省略。
無線通訊裝置11係具有: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1、資訊輸入模組22、機器控制部23、資訊輸出模組24、及無線通訊模組25。
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1,係例如在無線通訊裝置11是身為存取點而動作的情況下,是成為以有線方式而連接至網際網路網的適配器而發揮機能。亦即,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1,係將透過網際網路網所接收到的資料供給至機器控制部23,或是將從機器控制部23所被供給之資料透過網際網路網而發送給通訊對象等等。
資訊輸入模組22,係例如藉由使用者操作按鈕等,而被輸入了使用者所要求的動作的情況下,則將該使用者之操作所相應的訊號加以取得並供給至機器控制部23。例如資訊輸入模組22,係在藉由使用者而操作了各種按鈕或開關、觸控面板、滑鼠、鍵盤等的情況、或對麥克風等藉由使用者進行了聲音等之輸入操作的情況下,則判定這些操作輸入,將相應於操作而被供給的訊號加以取得。
機器控制部23,係隨應於從資訊輸入模組22所被供給的訊號等,來控制無線通訊裝置11全體之動作。亦即,機器控制部23,係集中管理無線通訊裝置11之動作的控制,是由相當於執行演算處理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實現OS(Operating System)之機能的區塊等所成。
例如機器控制部23,係將所定之資料供給至無線通訊模組25,藉由無線通訊而將資料發送給通訊對象,或是將從該通訊對象所接收到之資料,從無線通訊模組25加以取得等等。又,機器控制部23,係對資訊輸出模組24供給資訊,令其顯示該資訊等等。
資訊輸出模組24,係由例如顯示器或揚聲器等所成,將從機器控制部23所被供給的資訊,對使用者進行輸出。例如資訊輸出模組24,係藉由將從機器控制部23所被供給之資訊,令自身所具備的顯示器等加以顯示之,以對使用者提示所望之資訊。
無線通訊模組25,係作為無線通訊裝置11實際實施無線通訊動作所需之通訊模組而動作。亦即,無線通訊模組25,係將從機器控制部23所被供給之資料以所定之格式的訊框藉由無線通訊而予以發送,或是將藉由無線通訊所被發送過來的訊號予以接收,將從已接收之訊號所抽出之資料供給至機器控制部23等等。
<無線通訊模組之構成例>   又,無線通訊裝置11的無線通訊模組25,係例如如圖4所示般地被構成。
圖4所示的無線通訊模組25係具有:介面51、送訊緩衝區52、網路管理部53、送訊訊框建構部54、無線通訊控制部55、標頭資訊生成部56、前文生成部57、中間訓練生成部58、送訊功率控制部59、無線送訊處理部60、天線控制部61、天線62、無線收訊處理部63、偵測閾值控制部64、中間訓練偵測部65、前文偵測部66、標頭資訊解析部67、收訊資料建構部68、及收訊緩衝區69。
介面51,係與例如構成機器控制部23等之無線通訊裝置11的其他模組連接,將從其他模組所被供給之資料供給至送訊緩衝區52,或是將收訊緩衝區69中所被保持之資料供給至其他模組等等。又,介面51,係將從機器控制部23等之其他模組所被供給之資訊供給至網路管理部53,或是將從網路管理部53所被供給之資訊供給至機器控制部23等之其他模組等等。
送訊緩衝區52,係將從介面51所被供給之資料予以保持,並將所保持的資料供給至送訊訊框建構部54。
被例如送訊緩衝區52所保持的資料,係為無線送訊所需之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協定資料單元(MPDU(MAC Protocol Data Unit))中所被儲存的資料。
網路管理部53,係與周圍的無線通訊裝置之間,管理和自己的網路重疊的網路。亦即,網路管理部53,係將從介面51或收訊資料建構部68所被供給之資訊,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又,網路管理部53,係向送訊訊框建構部54指示由所定數之MPDU所成之訊框之建構,或是向收訊資料建構部68指示所定單位的資料之建構等等。
送訊訊框建構部54,係依照網路管理部53之指示而將送訊緩衝區52中所被保持之資料儲存至MPDU,或是將複數個MPDU予以連結等等,藉此,以無線通訊所需之所定之聚合單位而建構出無線通訊訊框。
送訊訊框建構部54,係將已被建構之無線通訊訊框當作送訊訊框而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並且將關於送訊訊框的必要之資訊,供給至標頭資訊生成部56。
此外,以下係將被無線通訊裝置11所發送的無線通訊訊框,特別亦稱之為送訊訊框,將該送訊訊框之MPDU中所被儲存的資料,亦稱之為送訊資料。又,將被無線通訊裝置11所接收的無線通訊訊框,特別亦稱之為收訊訊框,將該收訊訊框之MPDU中所被儲存的資料,亦稱之為收訊資料。
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依照所定之通訊協定而於無線傳輸路上實施存取通訊控制。
亦即,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基於從網路管理部53或前文偵測部66、標頭資訊解析部67等所被供給之資訊等,來控制無線通訊模組25的各部,並控制無線通訊所致之送訊或收訊。
例如,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對標頭資訊生成部56或前文生成部57、中間訓練生成部58、送訊功率控制部59、天線控制部61、偵測閾值控制部64供給必要之資訊而控制關於無線通訊的各種動作,或是將從已接收之訊號等所得之網路的相關資訊供給至網路管理部53等等。
標頭資訊生成部56,係基於從送訊訊框建構部54或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之資訊,來生成前文亦即前文訊號中所被儲存之標頭資訊等之各種之資訊,並供給至前文生成部57。亦即,標頭資訊生成部56,係生成送訊訊框之開頭部分中所被附加之額外負擔資訊。
前文生成部57,係基於從標頭資訊生成部56或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之資訊而生成前文,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並且,將前文中所含之資訊的至少一部分,供給至中間訓練生成部58。例如前文,係按照複數個頻率頻道之每一者而被生成。
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基於從前文生成部57或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之資訊,生成會被插入至被當成送訊訊框之管理頻道的頻率頻道之訊號之中途的中間訓練訊號,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
藉此,在管理頻道之訊號之中途,會被插入中間訓練訊號。在該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前文中所含之訓練序列亦即訓練欄位之資訊、或BSS Color資訊等之各種之參數。此外,管理頻道,係為進行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的頻率頻道。
又,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適宜地將所生成的中間訓練訊號中所含之資訊,供給至送訊功率控制部59。
送訊功率控制部59,係隨應於來自無線通訊控制部55之指示而控制無線送訊處理部60或天線控制部61,藉此,將要被發送往與無線通訊裝置11進行無線通訊之其他裝置的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因應需要而做調整(控制)。亦即,送訊功率控制部59,係控制無線送訊處理部60或天線控制部61的動作,使其以所定之送訊功率來發送送訊訊框。
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對從送訊訊框建構部54所被供給之送訊訊框(MPDU),將從前文生成部57所被供給之前文、或從中間訓練生成部58所被供給之中間訓練訊號附加至適切的位置,而成為最終的送訊訊框。
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將所得之送訊訊框轉換成所定之基頻訊號,基於該基頻訊號而進行調變處理與訊號處理,將其結果所得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天線控制部61。亦即,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透過天線控制部61及天線62而發送送訊訊號(送訊訊框)。
天線控制部61,係依照送訊功率控制部59之控制,將從無線送訊處理部60所被供給之送訊訊號,從天線62予以輸出(送訊)。又,天線控制部61,係將已被天線62所接收之收訊訊號,供給至無線收訊處理部63。
天線62,係由複數個元件所構成,將從天線控制部61所被供給之送訊訊號以無線而予以發送,並且,將所被發送過來的收訊訊號予以接收並供給至天線控制部61。
無線收訊處理部63,係藉由將從偵測閾值控制部64所被供給之偵測閾值與從天線控制部61所被供給之收訊訊號之收訊功率進行比較,將以所定之格式而被無線傳輸的收訊訊號,透過天線62及天線控制部61而接收成為收訊訊框。無線收訊處理部63,係將已接收之收訊訊框,供給至中間訓練偵測部65、前文偵測部66、標頭資訊解析部67、及收訊資料建構部68。
偵測閾值控制部64,係將必要之資訊一面與無線通訊控制部55或送訊功率控制部59進行授受一面決定要在無線收訊處理部63中所被使用之偵測閾值,並供給至無線收訊處理部63。該偵測閾值係被使用來偵測已接收之訊號中所含之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
中間訓練偵測部65,係按照複數個頻率頻道之每一者,偵測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號之訊框(收訊訊框)之中途所被插入的中間訓練訊號,並將其偵測結果供給至標頭資訊解析部67。
前文偵測部66,係按照複數個頻率頻道之每一者,偵測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之開頭所被附加的前文,並將其偵測結果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或標頭資訊解析部67。
標頭資訊解析部67,係基於從中間訓練偵測部65或前文偵測部66所被供給之偵測結果,而將收訊訊框之額外負擔資訊等之資訊予以抽出並解析該資訊之描述內容(記載)。又,標頭資訊解析部67,係將已抽出之資訊,亦即從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所讀出之資訊,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或收訊資料建構部68。
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基於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資訊,而將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號,亦即已被聚合的收訊訊框中所含之資料,以所定之單位而建構成為收訊資料。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將已被建構之收訊資料,供給至網路管理部53及收訊緩衝區69。
收訊緩衝區69,係將從收訊資料建構部68所被供給之收訊資料予以保持,並將所保持的收訊資料供給至介面51。被收訊緩衝區69所保持的資料,係為從收訊訊框的MAC層協定資料單元(MPDU)所被抽出的收訊資料。
<訊框格式例>   此處說明,各無線通訊裝置間所被授受的訊號之格式。
例如訊框聚合未被進行的情況下,一般而言是圖5所示之訊框格式的送訊訊框,會在無線通訊裝置間被收送訊。
在圖5所示的例子中,在送訊訊框之1訊框份的資料之開頭,係被配置有前文,接續於該前文而配置有送訊資料。
亦即,前文中係有L-STF、L-LTF、L-SIG、RL-SIG、HE-SIG-A、HE-STF、及所定個數之HE-LTF,是被依序配置。
屬於額外負擔資訊的這些L-STF、L-LTF、L-SIG、RL-SIG、HE-SIG-A、HE-STF、及HE-LTF,係作為所定之前文訊號而被附加至送訊訊框之開頭而被發送。然後,於收訊側,係藉由偵測前文之存在,就可掌握有送訊訊框被發送過來之事實。
L-STF,係被稱為先前以來之短訓練欄位(Legacy Short Training Field),是被當作送訊訊框之起點偵測、及時間同步處理之基準而利用,而且還為了頻率誤差之推定或自動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而被利用。該L-STF,係被設計成所定之序列係為重複的構成,因此在收訊側的無線通訊裝置中藉由偵測該序列之相關性,就可偵測出送訊訊框的開始位置。
L-LTF,係被稱為先前以來之長訓練欄位(Legacy Long Training Field),在L-LTF中係被設計成所定之序列係為重複的構成。L-LTF,係為了實施頻道推定或S/N(Signal/Noise)之推定、時間與頻率之同步,而被利用。
L-SIG,係被稱為先前以來之訊號(Legacy Signal)欄位,係為資料部分的速率資訊與長度資訊是被描述在開頭之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元而構成的訊令資訊。
RL-SIG,係為了讓該送訊訊框被偵測成不是以前之世代之方式的訊框,而是HE-PPDU,而被設定的資訊(訊令資訊)。
該RL-SIG係為與L-SIG完全相同的資訊,在送訊訊框中,藉由將L-SIG與RL-SIG做連續配置,結果而言就變成了L-SIG是被重複配置的構成。
在收訊側的無線通訊裝置中,藉由偵測被連續配置的L-SIG與RL-SIG,就可特定出送訊訊框係為所定之世代的格式,亦即是圖5所示的訊框格式之送訊訊框。
HE-SIG-A,係作為高密度系統中的訊號之A欄位,係為可適用空間多工技術所需之資訊所被儲存的資訊(訊令資訊)。
依照該HE-SIG-A中所含之參數,而會實施所定之通訊的構成,在HE-SIG-A中係會描述BSS Color資訊或Spatial Reuse所涉及之參數,但因應需要而也會含有其他各式各樣的參數。
前文中的L-SIG、RL-SIG、及HE-SIG-A所成之部分,係被視為標頭資訊。
又,HE-STF,係為高密度系統中的短訓練欄位(High Efficiency Short Training Field),是為了高密度化而為必須的同步處理或實體層參數之調整,而被利用。
HE-LTF,係為高密度系統中的長訓練欄位(High Efficiency Long Training Field)。
此HE-LTF,係在實施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所致之空間多工串流所致之送訊的情況下,會是儲存有相當於該空間多工串流數之個數的訓練序列的構成。亦即,在HE-STF之後,會配置所定個數的HE-LTF。
以上的L-STF到HE-LTF之部分,係被配置在送訊訊框之開頭而成為前文。在收訊側的無線通訊裝置中,係藉由偵測如此的前文部分,就可掌握有送訊訊框被發送過來的事實。
又,前文後續的Data係表示送訊資料,在該送訊資料之後續,在送訊訊框之末尾係因應需要而配置有PE(Packet Extention)。
此外,L-LTF或HE-LTF等之長訓練欄位(LTF),係亦可由訓練序列部分與保護區間部分所構成。又,長訓練欄位係亦可為,在2個OFDM符元之中含有1個保護區間之構成,也可為在2個OFDM符元之中含有2個保護區間之構成。
甚至,圖5所示的L-SIG,係亦可如例如圖6所示般地被構成。
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L-SIG中係含有:文字「RATE」所代表的速率資訊、及文字「LENGTH」所代表的長度資訊、文字「P」所代表的同位位元、文字「Tail」所代表的收尾位元資訊等。
速率資訊,係為圖5所示的文字「Data」所代表的表示送訊資料之速率(位元速率)的資訊,長度資訊係為圖5所示的文字「Data」所代表的表示送訊資料之長度的資訊。
又,圖5所示的HE-SIG-A,係亦可如例如圖7所示般地被構成。
在圖7所示的例子中,在HE-SIG-A中,作為本技術所相關之代表的參數,是含有:文字「UL/DL」所代表的上鏈/下鏈識別元資訊、文字「MCS」所代表的MCS參數資訊、文字「BSS Color」所代表的BSS Color資訊、文字「Spatial Reuse」所代表的高階空間再利用技術的相關參數資訊、文字「Bandwidth」所代表的送訊訊框之頻寬資訊、文字「GI+TF Size」所代表的保護區間與訓練欄位之大小的參數資訊、文字「Nsts」所代表的空間多工串流數資訊、文字「TXOP Duration」所代表的送訊機會之持續時間資訊、文字「CRC」所代表的錯誤偵測碼(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文字「Tail」所代表的收尾位元資訊等。
例如MCS參數係為表示送訊資料(送訊訊框)之調變方式或編碼方案的資訊,BSS Color資訊係為表示送訊資料之送訊來源之裝置所屬之BSS(無線網路)的資訊。
<訊框聚合時的訊框構成例>   再者,在有進行過訊框聚合的情況下,一般的送訊訊框之訊框構成係變成如圖8所示。
圖8中係為,4個MAC層協定資料單元(MPDU)被聚合(連結)成為1個送訊訊框的例子。
例如4個各MPDU係為預先決定之長度的情況下,亦即MPDU之長度係為固定長的情況下,送訊訊框係如箭頭Q31所示般地被構成。
在此例中,係在送訊訊框之開頭,配置有文字「Preamble」所代表的前文,在其前文之後係配置有文字「MPDU-1」乃至「MPDU-4」所代表的已被聚合之MPDU。
換言之,送訊訊框係為,對由複數個MPDU所成之部分之開頭附加有前文之構成。
在該前文中係含有所定之傳統訓練欄位、PHY標頭資訊、及所定之空間多工串流所需之訓練欄位,該前文中係有4個MPDU被合成而被視為1個送訊訊框。
相對於此,若MPDU之長度係為可變長的情況,則送訊訊框係如箭頭Q32所示般地被構成。
在此例中,已被聚合之送訊訊框之開頭的前文(Preamble)的後續,係被配置有文字「MPDU-1」乃至「MPDU-4」所代表的4個MPDU,在這些各MPDU之緊鄰前方係被配置有文字「D」所代表的定界符資訊。又,此例中的前文,係為和箭頭Q31所示的例子中的情況相同的構成。
各MPDU之緊鄰前方所被配置的定界符資訊中係含有文字「MPDU Length」所代表的MPDU長度資訊或CRC,MPDU長度資訊係表示了定界符資訊之緊鄰後方所被配置的MPDU之資訊長度,亦即長度。
然後,在各MPDU中,在這些MPDU之開頭部分係被配置有,文字「MAC Header」所代表的MAC標頭資訊。在該MAC標頭資訊中係被儲存有:文字「Address」所代表的位址資訊、文字「Duration」所代表的Duration資訊。
此處,位址資訊,係為MPDU之目的地,亦即表示用來識別送訊訊框之送訊目的地(收訊端)裝置之位址的資訊,Duration資訊係為表示MPDU之持續時間的資訊。亦即,該Duration資訊所表示的持續時間有多長,MPDU之通訊(收送訊)就會被進行多久,因此,Duration資訊係也可說是表示MPDU之送訊期間的資訊。
在MPDU中,在MAC標頭資訊的後續係被配置有:文字「MAC Data Payload」所代表的酬載,亦即MPDU中所被儲存的送訊資料。該酬載係為可變長度。
於MPDU中,在酬載之後,亦即在MPDU之最後尾(末尾)係被配置有文字「FCS」所代表的訊框檢查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藉由該訊框檢查序列,在送訊訊框之收訊側就可進行錯誤偵測。
如以上所述,可變長度之送訊資料所被儲存的MPDU係被複數連結而聚合成為送訊訊框(爆發式),可將所得到之送訊訊框予以傳輸。
又,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係如上述般地可將所定之頻帶分割成複數個頻帶,將這些頻帶視為1個頻率頻道而發送送訊訊框。
圖9係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MPDU亦即MPDU資料時的一般的送訊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在圖9所示的例子中係圖示,將文字「MPDU-1」乃至「MPDU-10」所代表的複數個MPDU(以下亦簡稱為MPDU-1乃至MPDU-10)之中的數個,對映至各頻率頻道上,將這些MPDU予以聚合而予以發送的例子。
亦即,在箭頭Q41所示的例子中係為,4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來發送送訊資料亦即MPDU-1乃至MPDU-7。
具體而言,第1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MPDU-1係跨越整個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而被發送。該MPDU-1和文字「Preamble」所代表的前文所成之部分係為送訊訊框中的第1個頻率頻道之訊號。
又,第2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MPDU-2係在比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稍短的時間內被發送。亦即,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從送訊訊框之送訊開始時刻起,至比根據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而定之時刻還要稍早的時刻為止之間,會進行MPDU-2之送訊。
同樣地,第3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MPDU-3與MPDU-4係在比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還要稍短的時間內被發送,第4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MPDU-5、MPDU-6、及MPDU-7係在比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還要稍短的時間內被發送。
甚至還考慮,如箭頭Q42所示,將複數個頻率頻道予以聚合(連結),以不同頻帶寬度之頻率頻道來發送送訊資料的訊框構成。
在箭頭Q42所示的例子中,箭頭Q41所示的例子中的第1個與第2個頻率頻道係被聚合,成為新的寬頻帶之頻率頻道。
例如聚合前的原本的第1個與第2個頻率頻道之頻帶寬度若為20MHz,則第1個與第2個頻率頻道所成之新的聚合後的頻率頻道之頻帶寬度係為40MHz,第3個與第4個頻率頻道之頻帶寬度係為20MHz不變。
此情況下,第1個與第2個頻率頻道係被聚合,成為頻帶寬度為40MHz的1個頻率頻道而被利用,但對送訊訊框係按照聚合前之每一頻率頻道地而被附加有文字「Preamble」所代表的前文。
在此例中,已被聚合之頻帶寬度為40MHz的頻率頻道中,接續於前文之後,跨越該整個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MPDU-1乃至MPDU-4會被發送。
又,頻帶寬度為20MHz的第3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MPDU-5乃至MPDU-7係在比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還要稍短的時間內被發送。再者,頻帶寬度為20MHz的第4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MPDU-8乃至MPDU-10係在比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還要稍短的時間內被發送。
<本技術中的送訊訊框構成例>   順便一提,如上述般地在圖9所示的送訊訊框之構成中,係在從中途接收到送訊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中,無法掌握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或送訊訊框之屬性,亦即無法掌握是否為BSS之訊號、或是OBSS之訊號等。
於是,在本技術中,在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送訊訊框的情況下,例如如圖10所示,是採用在管理頻道中將中間訓練訊號予以重複發送的送訊訊框構成。
在圖10所示的例子中,文字「Preamble」係代表前文,在此例中係藉由4個頻率頻道,來發送文字「MPDU-1」及「MPDU-2」所代表的MPDU(以下亦簡稱為MPDU-1及MPDU-2)。
亦即,在此例中,第1個與第2個頻率頻道係被使用來發送送訊資料亦即MPDU-1,第4個頻率頻道係被使用來發送MPDU-2。此處,第1個與第2個頻率頻道係被聚合而被視為1個寬頻帶之頻率頻道,藉由該頻率頻道而發送MPDU-1。
此外,MPDU-1和MPDU-2之目的地,亦即含有MPDU-1的訊號(送訊訊框)、與含有MPDU-2的訊號(送訊訊框)之間,目的地之無線通訊裝置係亦可為相同,也可為不同。
甚至,在如此狀態下,第3個頻率頻道係被使用,文字「InterTF」所代表的中間訓練訊號,是跨越MPDU之持續時間而被重複發送。
尤其是,在此例中,第3個頻率頻道是被當作管理頻道而利用,該第3個頻率頻道係為,比起MPDU-1之送訊時所被使用之寬頻帶之頻道,頻帶寬度係為較窄的窄頻帶之頻道。然後,在第3個頻率頻道中,中間訓練訊號,係以所定之時間間隔而被重複發送。
又,於圖10所示的例子中,對各頻率頻道中所被發送的訊號(送訊訊框),係被附加有所定之前文(前文訊號)。
此處,在前文中,為了和先前產品保持相容性,而有:傳統的STF亦即L-STF、傳統的LTF亦即L-LTF、傳統的SIGNAL亦即L-SIG、L-SIG之重複亦即RL-SIG、高密度系統中的傳訊之A欄位亦即HE-SIG-A、高密度系統的STF亦即HE-STF、及高密度系統的LTF亦即HE-LTF,係被依序排列而儲存。尤其是,HE-LTF,係被空間多工合成的訊號之個數有多少個,就被附加多少個。
這些構成前文的額外負擔資訊之中,由L-SIG、RL-SIG、及HE-SIG-A所成之部分,係為標頭資訊。
又,作為中間訓練訊號,從開頭起依序有L-STF、L-LTF、L-SIG、及Inter SIG被排列配置。亦即,由L-STF、L-LTF、L-SIG、及Inter-SIG所成之訊號(資訊),係被視為中間訓練訊號。
尤其是,在此例中,在中間訓練欄位(中間訓練訊號)中,為了和先前產品保持相容性,而是對傳統的STF亦即L-STF、傳統的LTF亦即L-LTF、及傳統的SIGNAL亦即L-SIG,附加有屬於中間傳訊資訊的Inter-SIG之構成。此處,中間傳訊資訊(Inter-SIG),係為含有標頭資訊中所含之資訊之中的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資訊。又,Inter-SIG中係亦可含有,標頭資訊中所不包含的資訊。
在無線通訊裝置11中,係在屬於訓練訊號的L-STF及L-LTF之後,必定會配置有L-SIG,在該L-SIG之後係會配置有RL-SIG及HE-SIG-A、或中間傳訊資訊,這件事情係為已知。
因此,在無線通訊裝置11中,藉由偵測L-STF及L-LTF,就可偵測出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而可讀出這些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或中間傳訊資訊等。
被無線通訊裝置11所發送的由1或複數個頻率頻道之訊號所成之送訊訊框中係含有:前文訊號或送訊資料(MPDU)、中間訓練訊號。又,中間訓練訊號中係會儲存有,送訊訊框之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一部分等。因此可以說成是,在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相同送訊訊框內的送訊資料的相關資訊。
具體而言,例如假設中間訓練訊號、MPDU-1、MPDU-2,是被同一無線通訊裝置11所發送。此時,例如中間訓練訊號的L-SIG或中間傳訊資訊中係會含有:關於MPDU-1或MPDU-2的速率資訊或長度資訊、適用於空間再利用技術的參數、MCS參數、收訊感度控制位準等。亦即,中間訓練訊號的L-SIG或中間傳訊資訊中係會含有:含有MPDU-1或MPDU-2的送訊訊框的前文內的標頭資訊之一部分等。
在此例中係為1個頻率頻道是被設成管理頻道,於該管理頻道中,中間訓練訊號係被間歇地重複發送。具體而言,1個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後,為了方便起見而設置無訊號之區間,亦即沒有任何訊號被發送的區間之後,下個中間訓練訊號才會被發送。
在無線通訊裝置之中,有的機種係會根據已接收之訊號位準之變化,而在無訊號之區間之後有偵測到L-STF及L-LTF時,就判定為有偵測到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因此如圖10所示的例子般地,若在所被發送的中間訓練訊號彼此之間設置無訊號之區間,則在此種無線通訊裝置中也能夠正確地偵測出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
此外,於管理頻道中,亦可不是設置無訊號之區間,而是將中間訓練訊號予以連續地發送,也可設置無訊號之區間然後將中間訓練訊號以等間隔或非等間隔地予以發送。
如以上所述,藉由在管理頻道中將含有重複標頭資訊之一部分的中間訓練訊號予以重複發送,亦即藉由發送連續含有複數個中間訓練訊號的送訊訊框,於從中途接收到送訊訊框的無線通訊裝置中,仍可獲得標頭資訊之一部分等。
藉此,在已接收到中間訓練訊號的無線通訊裝置中,例如可以掌握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或送訊訊框之屬性等之無線傳輸路的利用狀況,因此可較有效率地進行通訊。
又,在圖10中係說明了,跨越4個頻率頻道而被聚合之例子,亦即4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之例子。可是,頻率頻道之數量係無論有幾個皆可,亦可複數個任意之頻率頻道係被聚合而成為1個頻率頻道而被利用。此時,管理頻道之頻帶寬度係被設成其他送訊資料(MPDU)所被發送之頻率頻道之頻帶以下,較為理想。
再者,亦可例如如圖11所示般地,隨著時間(時刻)而將作為管理頻道而被利用之頻率頻道予以平移(改變)。
此外,於圖11中文字「Preamble」係代表前文,文字「MPDU-1」乃至「MPDU-12」係代表MPDU。又,文字「InterTF」係代表中間訓練訊號。以下,文字「MPDU-1」乃至「MPDU-12」之各者所代表的MPDU,亦簡稱為MPDU-1乃至MPDU-12。
圖11所示的例子中係為藉由4個頻率頻道來發送含有MPDU或中間訓練訊號的送訊訊框。
具體而言,箭頭Q51所示的例子中係第1個頻率頻道是被使用來發送MPDU-1,第4個頻率頻道是被使用來發送MPDU-4。尤其是,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是跨越整個送訊訊框之持續時間而發送MPDU-1。
又,在如此狀態下,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是以送訊訊框的前半部分來發送MPDU-2,在送訊訊框的後半部分係將中間訓練訊號予以間歇地重複發送。
然後在第3個頻率頻道中,在送訊訊框的前半部分係將中間訓練訊號予以間歇地重複發送,在送訊訊框的後半部分係發送MPDU-3。
因此,在此例中在送訊訊框之前半係把第3個頻率頻道當作管理頻道,在該第3個頻率頻道中,中間訓練訊號係被重複發送。此時,在未變成管理頻道的第2個頻率頻道中,係變成屬於送訊資料的MPDU-2正被發送的狀態。
然後,在送訊訊框之後半,管理頻道係從第3個頻率頻道被切換成第2個頻率頻道(被平移),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中間訓練訊號係被重複發送。此時,在已非管理頻道的第3個頻率頻道中,MPDU-3係被發送。
將設成管理頻道的頻率頻道隨著時間而予以平移的情況下,在某個時序上被設成管理頻道的頻率頻道中,具有中間訓練訊號所被發送之區間和MPDU所被發送之區間。亦即,在MPDU的送訊前或送訊後的時序上,會進行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
若如此將設成管理頻道之頻率頻道(頻帶)做平移,則可對較多的無線通訊裝置,通知無線傳輸路的利用狀況。
例如假設有無線通訊裝置雖然無法接收第3個頻率頻道之訊號,但是可以接收第2個頻率頻道之訊號。
此情況下,在此種無線通訊裝置中,在送訊訊框的前半部分,係無法將變成管理頻道的第3個頻率頻道之訊號中所含之中間訓練訊號予以接收。可是,一旦到達送訊訊框的後半部分被發送的時序,則無線通訊裝置,係可將變成管理頻道的第2個頻率頻道之訊號亦即中間訓練訊號予以接收,因此可以掌握無線傳輸路的利用狀況。
又,箭頭Q52所示的例子中係為屬於資料的MPDU所被發送的所有頻率頻道都有被當成管理頻道而利用,藉由這些頻率頻道,中間訓練訊號是在時間方向上被分散而發送。
亦即,在此例中係想定,4個頻率頻道是被依序當作管理頻道而利用。
具體而言,在最初之時序上是第3個頻率頻道被設成管理頻道,在該第3個頻率頻道中發送中間訓練訊號,在下個時序上係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發送中間訓練訊號。
然後,在接續其後的時序上,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發送中間訓練訊號,在最後之時序上係在第4個頻率頻道中發送中間訓練訊號。
因此,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在送訊訊框之送訊剛開始後,MPDU-1係被發送,其後,一旦變成管理頻道就會有中間訓練訊號被重複發送,再其後,一旦變成不是管理頻道就會有MPDU-5被發送。
又,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MPDU-2被發送後就被設成管理頻道而會有中間訓練訊號被重複發送,其後,一旦變成不是管理頻道就會有MPDU-6被發送。在第3個頻率頻道中,在送訊訊框之送訊剛開始後就被設成管理頻道而會有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其後,一旦變成不是管理頻道就會有MPDU-3被發送。
再者,在第4個頻率頻道中,一旦MPDU-4及MPDU-7被依序發送,則其後,被設成管理頻道而直到送訊訊框之送訊完成之時序為止,中間訓練訊號會被重複發送。
亦即,在此例中係從送訊訊框之開頭之時序起,到送訊訊框之送訊完成之時序為止,按照第3個頻率頻道、第2個頻率頻道、第1個頻率頻道、及第4個頻率頻道之順序,各頻率頻道會被一一當成管理頻道而利用。然後,係被構成為,在這些管理頻道中係有中間訓練訊號會被發送。
又,在箭頭Q53所示的例子中,雖然係有複數個頻率頻道是被當成管理頻道而利用,但在一部分的區間中,複數個頻率頻道係被利用來構成MPDU。亦即,複數個頻率頻道係被綁定而被當成寬頻帶之頻率頻道而利用。然後,該複數個頻率頻道之MPDU之間,中間訓練訊號是在各個頻率頻道中被發送。
具體而言,在此例中,接續於所定之前文之後,第1個乃至第4個的4個頻率頻道係被聚合而被當成1個寬頻帶之頻率頻道而利用,MPDU-1係被發送。亦即,藉由第1個乃至第4個頻率頻道來發送MPDU-1。
一旦MPDU-1被發送,則在藉由第2個乃至第4個頻率頻道而MPDU-2正被發送的狀態下,第1個頻率頻道係被當成管理頻道而利用,在該第1個頻率頻道中係有中間訓練訊號被重複發送。
然後,其後,藉由第1個頻率頻道來發送MPDU-5,同時,藉由第3個與第4個頻率頻道來發送MPDU-3,第2個頻率頻道係被設成管理頻道而重複發送中間訓練訊號。
又,在MPDU-3之送訊完成的時序上,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係為MPDU-5是被持續發送的狀態,一旦MPDU-5之送訊完成,則其後係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發送MPDU-7。
然後,MPDU-3之送訊完成的時序上,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係有MPDU-6被發送,在第4個頻率頻道中係有MPDU-4被發送,第3個頻率頻道係被設成管理頻道而有中間訓練訊號被重複發送。此外,在送訊訊框之末尾部分之區間等一部分之區間中,中間訓練訊號亦可不被發送。
在箭頭Q53所示的例子中也是,管理頻道是從第1個頻率頻道起,依序平移至第2個頻率頻道、第3個頻率頻道。
再者,亦可如箭頭Q54所示,於1個頻率頻道中,送訊訊框之彼此互異的複數個區間,是被當成管理頻道而利用。
在此例中,係在接續於前文之後,在第1個乃至第4個頻率頻道之各者中,MPDU-1乃至MPDU-4係分別被發送。
又,一旦MPDU-1之送訊完成,則第1個頻率頻道係被設成管理頻道,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係有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
然後,在該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完成的時序上,由於MPDU-2之送訊係為完成,因此第2個頻率頻道是被設成管理頻道,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係有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此時,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MPDU-5之送訊係被開始。
又,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的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完成的時序上,由於MPDU-3之送訊係為完成,因此第3個頻率頻道是被設成管理頻道,在第3個頻率頻道中係有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此時,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MPDU-6之送訊係被開始。
然後,在第3個頻率頻道中的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完成的時序上,由於MPDU-5之送訊已經完成,因此第1個頻率頻道是被設成管理頻道,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係有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此時,在第3個頻率頻道中,MPDU-7之送訊係被開始,其後,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的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中,一旦MPDU-4之送訊係為完成,則在第4個頻率頻道中,MPDU-8之送訊係被開始。
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的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一旦完成,則由於此時點上MPDU-6之送訊已經完成,因此第2個頻率頻道是被設成管理頻道,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係有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此時,在第1個頻率頻道中,MPDU-9之送訊係被開始。
然後,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的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完成的時序上,由於MPDU-7之送訊係為完成,因此第3個頻率頻道是被設成管理頻道,在第3個頻率頻道中係有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此時,在第2個頻率頻道中,MPDU-10之送訊係被開始。
又,在第4個頻率頻道中一旦MPDU-8之送訊係為完成,則接續其後而MPDU-12之送訊係被開始,第3個頻率頻道中的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一旦完成,則其後,在第3個頻率頻道中係有MPDU-11被發送。
在此例中,若以頻帶全體來看,則第1個乃至第3個頻率頻道係依序反覆地變成管理頻道。亦即,一旦第3個頻率頻道被設成管理頻道,則其後第1個頻率頻道會再次被設成管理頻道。
又,例如若著眼於第1個頻率頻道,則在MPDU-1被發送後送訊會被設成管理頻道,然後在其之後,再度變成不是管理頻道而有MPDU-5會被發送等,身為管理頻道的狀態、與並非管理頻道的狀態,係被交互地反覆。亦即,於第1個頻率頻道中,送訊資料(MPDU)之送訊前的時序、或送訊資料之送訊後的時序上,中間訓練訊號會被發送。
如以上般地,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方法,亦即管理頻道之選擇方法,係有各式各樣的變異。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模態,係只要是在時間方向上觀看時是以等間隔或非等間隔地發送複數個中間訓練訊號,則無論何種皆可。
亦即,只要在時間方向上觀看時是以等間隔或非等間隔來發送複數個中間訓練訊號,在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的各時序上,以1或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頻率頻道來發送中間訓練訊號即可。
例如若著眼於1個無線通訊裝置11,則在無線通訊裝置11中,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頻率頻道中,前文訊號被發送後,儲存有送訊資料的MPDU係被發送。然後,在無線通訊裝置11中,在該送訊資料之送訊中,亦即送訊期間中,上述的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頻率頻道會被設成管理頻道,管理頻道會被利用而在前文訊號之送訊後就會有複數個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
此外,由於中間訓練訊號係被重複發送,因此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時所使用的管理頻道之頻帶寬度,係亦可為送訊資料也就是MPDU所被發送之頻率頻道的頻帶寬度以下。
<中間傳訊資訊之構成例>   接著說明,構成適用了本技術的中間訓練訊號的中間傳訊資訊(Inter-SIG)之構成例。
例如中間傳訊資訊,係如圖12所示般地被構成。
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中間傳訊資訊係由:箭頭Q61所示的與先前以來之傳訊資訊(L-SIG)相同的訊號所被構成之部分、和箭頭Q62所示的Inter-SIG_1之部分、和箭頭Q63所示的Inter-SIG_2之部分所構成。此外,中間傳訊資訊之構成,係不限於圖12所示之構成,亦可為其他任意態樣。
箭頭Q61所示的傳訊資訊(L-SIG)之部分,係亦可設成例如與先前以來之傳統的L-SIG中的位元配置相同之構成。此處,箭頭Q61所示的傳訊資訊之部分的位元配置係與傳統的L-SIG中的位元配置相同。
亦即,箭頭Q61所示的傳訊資訊(L-SIG)之部分中係含有:表示送訊資料之速率的速率資訊(Rate)、屬於Reserved領域的Reserved(R)、表示該送訊訊框之剩餘時間也就是Remaining Duration的長度資訊(Length)、及同位(P)等之資訊。
尤其是,長度資訊係為送訊資料之送訊期間,亦即含有被1個無線通訊裝置所發送之送訊資料或中間訓練訊號的送訊訊框之送訊期間的相關資訊。因此,基於該長度資訊,就可設定自己的訊號之送訊抑制期間也就是NAV(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資訊。
又,箭頭Q62所示的Inter-SIG_1之部分中係含有:文字「Using Frequency Channel Map」所代表的頻道地圖資訊、文字「BSS Color」所代表的BSS Color資訊、文字「TPC Level」所代表的送訊功率控制位準、文字「Spatial Reuse」所代表的適用於空間再利用技術的參數、及文字「MCS」所代表的表示送訊訊框之調方式與編碼方案的資訊(編碼調變方式資訊)。
頻道地圖資訊,係為送訊資料(MPDU)之送訊時所被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更具體而言,頻道地圖資訊,係為表示一連串之資料傳輸時所被利用之頻率頻道之對映的資訊,亦即表示有哪些頻率頻道、各頻率頻道中有哪些送訊資料係被發送等等的表示無線傳輸路之利用狀況的資訊。因此,若參照該頻道地圖資訊,則各無線通訊裝置係可掌握有哪些頻率頻道存在、或在各頻率頻道中是否有送訊資料正被發送等,可掌握無線傳輸路(頻帶)的利用狀況。
又,BSS Color資訊係為用來識別正在發送含有該中間傳訊資訊之中間訓練訊號的裝置亦即訊號之送訊來源之裝置所屬之BSS的資訊,送訊功率控制位準(TPC Level)係為表示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的送訊功率資訊。
此外,箭頭Q62所示的Inter-SIG_1之部分之中,例如BSS Color資訊或適用於空間再利用技術的參數(Spatial Reuse)、表示調變方式與編碼方案的資訊(MCS)等,係為被包含在前文之標頭資訊中,更詳言之係為被包含在HE-SIG-A中的資訊。
再者,在箭頭Q63所示的Inter-SIG_2之部分中係含有:表示送訊訊框之收訊感度的收訊感度資訊也就是收訊感度控制位準(DSC Level)、或表示送訊訊框之送訊來源或收訊目的地之無線通訊裝置之位址之一部分的資訊(AID12)、表示中間傳訊資訊之錯誤偵測碼(CRC)或尾端的Tail位元等。
此外,中間傳訊資訊中所被描述(記載)的資訊(參數),係不限於圖12所示的資訊,亦可為其他任意之資訊。亦即,對圖12所示的資訊亦可再追加其他資訊,也可將圖12所示的資訊之中的一部分予以刪除。具體而言,例如除了圖12所示的資訊以外,中間訓練訊號所被發送之訊框等之控制用的管理訊框、或用來交換參數所需之動作訊框等之表示送訊訊框之訊框類型(種別)的識別元等,亦可還被包含在中間傳訊資訊中。
<關於本技術所致之通訊效率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未如本技術般地進行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的情況下,一旦無法正確接收送訊訊框之標頭資訊之部分,則會因為送訊訊框之重送而導致傳輸效率降低。
具體而言,假設例如圖1所示的存取點AP1係向無線通訊裝置STA0發送送訊訊框,同時由圖1所示的存取點AP2向無線通訊裝置STA2發送送訊訊框。
此處,由存取點AP1或存取點AP2所被發送的送訊訊框係為一般構成之訊框,係為未被插入中間訓練訊號之構成。
在如此的情況下,例如如圖13所示般地無法正確接收送訊訊框之標頭資訊,則會因為送訊訊框之重送而導致傳輸效率(通訊效率)降低。
在圖13所示的例子中,自己的BSS1的存取點AP1正在發送給無線通訊裝置STA0收的送訊訊框FL31的中途,OBSS2的存取點AP2係正在發送給無線通訊裝置STA2收的送訊訊框FL32。
此處,無線通訊裝置STA0,係由於可正確接收送訊訊框FL31,因此將成功收訊之意旨的ACK訊框FL33,向存取點AP1進行發送。
可是,因為該ACK訊框FL33而會發生干擾(碰撞),導致在無線通訊裝置STA2中會無法正確接收送訊訊框FL32,變成發生通訊錯誤的狀態。無線通訊裝置STA2,係將表示送訊訊框FL32的只有正確收訊成功之MPDU的ACK訊框FL34,向存取點AP2進行發送。
又,在ACK訊框FL34的送訊之時序上,從存取點AP1給無線通訊裝置STA0收的送訊訊框FL35係被送訊,但因為該送訊訊框FL35與ACK訊框FL34之干擾,導致無線通訊裝置STA0中會發生通訊錯誤。亦即,在無線通訊裝置STA0中會變成無法正確接收送訊訊框FL35的狀態。無線通訊裝置STA0,係將表示送訊訊框FL35的只有正確收訊成功之MPDU的ACK訊框FL36,向存取點AP1進行發送。
再者,存取點AP2,係隨應於ACK訊框FL34,將送訊訊框FL32的未被正確收訊的MPDU所對應之送訊訊框FL37予以重送,但因為該送訊訊框FL37與ACK訊框FL36之干擾,導致無線通訊裝置STA2中會發生通訊錯誤。亦即,在無線通訊裝置STA2會變成無法正確接收送訊訊框FL37的狀態。
如此在圖13所示的例子中,從BSS1的存取點AP1往無線通訊裝置STA0的通訊中,從鄰近的OBSS2的存取點AP2往無線通訊裝置STA2之通訊也被進行。然後,雖然因為這些通訊之ACK訊框,導致彼此發生通訊錯誤,但其以後的送訊訊框之重送時係不進行送訊功率之控制,因此訊號之碰撞會重複發生,導致通訊效率降低。
在一般構成的送訊訊框中,在送訊訊框之中途,是無法獲得識別BSS的BSS Color資訊或送訊功率控制位準(TPC Level)、高階空間再利用技術中所適用的參數(Spatial Reuse)。因此,在發生了訊號之碰撞的情況下,在重送時或ACK訊框之返送時無法進行送訊功率之控制,有時候會導致訊號之碰撞重複發生。
相對於此,假設例如圖1所示的存取點AP1係向無線通訊裝置STA0發送送訊訊框,同時由圖1所示的存取點AP2向無線通訊裝置STA2發送送訊訊框。
如此情況下,在本技術中則是,在送訊訊框的各頻率頻道之訊號之中的至少1個中,係會含有圖10或圖11所示的中間訓練訊號。在如此狀態下,使用從中間訓練訊號所得的資訊來進行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控制,藉由高階空間再利用來發送訊號(送訊訊框),則可抑制訊號之碰撞之發生,可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
<送訊處理之說明>   接下來,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1的動作。
首先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1發送送訊訊框時所被進行的送訊處理。亦即,以下參照圖14的流程圖,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1所做的送訊處理。
於步驟S11中,介面51係從機器控制部23接受送訊資料之供給。
例如無線通訊裝置11對其他無線通訊裝置發送送訊資料的情況下,被應用程式等所輸入的送訊資料,是從機器控制部23透過無線通訊模組25的介面51而被供給至送訊緩衝區52。
於步驟S12中,網路管理部53係取得收訊側的無線通訊裝置的相關資訊。
例如送訊資料被供給至送訊緩衝區52的情況下,與此同時,從機器控制部23往網路管理部53,透過介面51而供給:表示送訊資料之目的地的目的地資訊、無線通訊裝置11之通訊對象所相關之通訊對象資訊、及表示送訊資料之資料格式的資料格式資訊等。
此外,通訊對象資訊係為身為送訊資料之目的地的無線通訊裝置的相關資訊,例如根據通訊對象資訊,可以特定出身為通訊對象的無線通訊裝置是否可以將圖10所示之構成的送訊訊框等哪種構成之送訊訊框進行收訊處理。
網路管理部53,係將如此所被供給之目的地資訊、通訊對象資訊、及資料格式資訊加以取得,因應需要而供給至送訊訊框建構部54及無線通訊控制部55。又,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基於從網路管理部53所被供給之目的地資訊、通訊對象資訊、及資料格式資訊,而將必要的資訊供給至標頭資訊生成部56或前文生成部57,中間訓練生成部58,送訊功率控制部59等。
送訊訊框建構部54,係因應需要而使用從網路管理部53所被供給之資訊,根據送訊緩衝區52中所被保持之送訊資料而建構(生成)MPDU單位之資料(以下亦稱之為MPDU資料),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亦即,送訊資料係被儲存在MPDU中而被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
此時,例如送訊訊框建構部54,係基於從網路管理部53所被供給之目的地資訊或資料格式資訊,而生成MPDU資料之開頭的MAC標頭資訊。具體而言,例如基於目的地資訊而生成MAC標頭資訊中所含之位址資訊。
這些MPDU資料係對應於例如圖10或圖11所示的MPDU-1或MPDU-2等。此外,因應需要,送訊訊框建構部54係亦可不只MPDU資料就連定界符資訊也予以生成,並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
於步驟S13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取得無線通訊時所能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
例如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將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表示收訊訊框之頻帶寬度的頻帶寬度資訊或空間多工串流數資訊、從網路管理部53所被供給之用來生成頻道地圖資訊所需之資訊,當作無線通訊時所能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而加以取得。此處收訊訊框之頻帶寬度資訊或空間多工串流數資訊,係從已被前文偵測部66所偵測到的收訊訊框之前文而被讀出。
其他,例如從收訊訊框偵測到中間訓練訊號的情況下,則亦可把從該中間訓練訊號所讀出之頻道地圖資訊等,當作無線通訊時所能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而加以取得。
例如若參照頻道地圖資訊等,則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可特定出,作為無線通訊時所能利用之頻帶(頻率頻道)是可使用哪些頻率頻道、或哪些頻率頻道正在閒置,亦即是否為未被使用於送訊訊框之送訊的閒置頻道等等的無線傳輸路(頻帶)之利用狀況。
因此,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可根據頻道地圖資訊等而特定出自己所能利用之頻率頻道也就是閒置頻道,可控制利用了該已被特定之閒置頻道之中之數個頻道的自己的訊號(送訊訊框)之送訊。
於步驟S14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基於步驟S13之處理中所取得的可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來判定無線傳輸路之頻帶之中是否有已經變成閒置頻道的頻率頻道(頻帶)。
於步驟S14中若判定為沒有閒置頻道的情況下,則所有頻率頻道都正被利用,無法發送自身的送訊訊框,因此處理係回到步驟S13,重複進行上述的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14中若判定為有閒置頻道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5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進行利用頻道寬度與送訊訊框的頻道設定。
亦即,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在閒置頻道之中,選擇送訊訊框之送訊時所利用之頻率頻道,亦即自身所要利用的頻率頻道。又,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設定送訊訊框之送訊時所利用之頻帶寬度,亦即進行是否綁定頻率頻道、或要將多少個頻率頻道予以綁定等之設定。
例如,此處係依照所定之演算法,而從送訊訊框之送訊目的地亦即接收送訊訊框之無線通訊裝置所能利用的頻率頻道、與現時點上未被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利用之頻率頻道的組合,決定出送訊訊框之送訊時所利用之頻道寬度(頻帶寬度)和頻率頻道。
藉此,例如如圖10或圖11所示的例子般地,頻帶寬度為20MHz的2個頻率頻道係被綁定,當作頻帶寬度為40MHz的1個寬頻帶之頻道而被利用等,決定哪些頻率頻道是要如何地被利用。
於步驟S16中,標頭資訊生成部56,係基於從送訊訊框建構部54所被供給之資訊、或從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之資訊等,來進行標頭資訊的參數之設定。
亦即,標頭資訊生成部56,係生成例如圖6所示之構成的L-SIG,並且將該L-SIG予以拷貝(複製)而當作RL-SIG,生成例如圖7所示之構成的HE-SIG-A,而將這些資訊供給至前文生成部57。又,標頭資訊生成部56,係還基於從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之資訊等而生成L-STF、或L-LTF、HE-STF、HE-LTF等之資訊,並供給至前文生成部57。
如此一來,前文生成部57,係不只使用從標頭資訊生成部56所被供給之資訊,還會因應需要而也使用從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之資訊,針對送訊訊框之送訊時所被利用之每一頻率頻道分別生成前文,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藉此,例如L-STF、L-LTF、L-SIG、RL-SIG、HE-SIG-A、HE-STF、及所定個數之HE-LTF係被依序配置的圖10所示之構成的前文(前文訊號),就被生成。
又,前文生成部57,係將前文之生成時所使用過的資訊之一部分或全部,供給至中間訓練生成部58。
於步驟S17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是否要發送中間訓練訊號。
例如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在根據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收訊訊框之標頭資訊中所含之BSS Color資訊等,得知在周圍存在有與自己之BSS重疊的OBSS的情況下,亦即偵測到OBSS之收訊訊框的情況等,就判定為要發送中間訓練訊號。
又,亦可為,例如藉由無線通訊裝置11本身、或藉由無線通訊裝置11與其他無線通訊裝置,而在複數個頻率頻道中有送訊資料(MPDU)正被發送的情況下,亦即複數個頻率頻道正被利用的情況下,則判定為中間訓練訊號會被發送。此時,作為複數個頻率頻道正被利用的狀況,係可考慮例如:藉由複數個頻率頻道之各者而分別有送訊資料(MPDU)被發送的情況、或複數個頻率頻道是被綁定而被當成1個寬頻帶之頻率頻道,在該1個寬頻帶之頻率頻道中有送訊資料被發送的情況。
於步驟S17中判定為不發送中間訓練訊號的情況下,則步驟S18乃至步驟S20之處理係被略過,處理係往步驟S21前進。
相對於此,於步驟S17中判定為要發送中間訓練訊號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18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進行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時所要利用的頻率頻道之設定。
例如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考慮步驟S15之設定結果,而進行步驟S14之處理的結果為,將被視為閒置頻道的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者,選擇作為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時所利用之頻率頻道,亦即管理頻道。此時,例如如圖11所示,若是隨著時間而切換管理頻道的情況下,則會有複數個頻率頻道被選擇來作為管理頻道。
於步驟S19中,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依照無線通訊控制部55之控制,而將中間傳訊資訊(Inter-SIG)中所含之參數(資訊)予以設定。亦即,例如圖12所示的各種之參數(資訊)等,決定要在中間傳訊資訊中包含何種參數。
於步驟S20中,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依照無線通訊控制部55之控制,而將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間隔和送訊模態予以設定。
亦即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將從所定之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起,到下個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為止的時間之長度,當作送訊間隔而加以決定。此處,送訊間隔係亦可隨著時間而變化。亦即,中間訓練訊號係亦可以非等間隔而被發送。
又,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例如如圖11所示的例子般地,管理頻道會隨時間而變化的情況下,則考慮步驟S15之設定結果,而將其變化之模態,當作送訊模態而加以決定。
步驟S20之處理有被進行,或者於步驟S17中判定為不發送中間訓練訊號的情況下,則步驟S21之處理會被進行。
於步驟S21中,送訊功率控制部59,係基於透過偵測閾值控制部64而從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被供給之,無線通訊裝置11所接收到的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或從該收訊訊框之前文等所讀出的BSS Color資訊等,來判定是否進行送訊功率之調整。亦即,判定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之調整是否為必要。
具體而言,例如在偵測到所定之收訊功率以上的OBSS之收訊訊框的情況下,則判定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之調整係為必要。
於步驟S21中,若判定為不進行送訊功率之調整,則不進行步驟S22之處理,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23前進。此情況下,例如以預先決定之送訊功率值所表示的送訊功率等,來發送送訊訊框。
相對於此,於步驟S21中判定為要進行送訊功率之調整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22中,送訊功率控制部59,係藉由設定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值,以進行送訊訊框的送訊功率之控制(調整)。
例如送訊功率控制部59係基於透過偵測閾值控制部64而從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被供給之,無線通訊裝置11所接收到的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等,來決定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此處,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係為例如由後述的圖15的步驟S61中所得到的收訊電場強度資訊所代表的收訊功率。
除此以外,亦可例如基於從收訊訊框之中間訓練訊號所讀出的BSS Color資訊、或送訊功率控制位準(TPC Level)、收訊感度控制位準(DSC Level)等,來決定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
此情況下,可根據例如BSS Color資訊所表示的收訊訊框之送訊來源之裝置所屬的BSS、與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來設定不會對OBSS之通訊造成影響的自己的送訊訊框之送訊功率等。
藉由步驟S22之處理而設定了送訊功率值,或是於步驟S21中判定為不調整送訊功率的情況下,則步驟S23之處理會被進行。
亦即,於步驟S23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取得表示關於自己之BSS的訊號之送訊抑制期間,亦即表示無法進行送訊訊框之送訊之期間的NAV資訊。
具體而言,於無線通訊裝置11中接收到從其他無線通訊裝置所被發送之送訊訊框來作為收訊訊框的情況下,可取得該收訊訊框之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裡所被儲存的BSS Color資訊。
亦即,無線通訊控制部55可根據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標頭資訊或中間傳訊資訊中所被儲存之BSS Color資訊,而特定出收訊訊框是否為BSS之訊號、還是OBSS之訊號。
然後,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在收訊訊框是BSS之訊號時,則可根據從該收訊訊框所抽出,透過網路管理部53而從收訊資料建構部68所被供給之MPDU資料的MAC標頭資訊中所被儲存之Duration資訊,特定出MPDU資料亦即收訊訊框之送訊完成、甚至接收ACK訊框的時序。
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基於收訊訊框之送訊完成時序的特定結果,而將該時序後的,到自己可以開始送訊訊框之送訊為止的表示從現在時刻起算之時間的NAV資訊,當作自己的BSS之NAV資訊而加以生成。如此的NAV資訊,係可以說是表示BSS內的通訊狀況的資訊。
此外,NAV資訊亦可每次有新的MPDU資料被接收時就被重新設定。又,NAV資訊之生成時,係亦可使用從收訊訊框之標頭資訊或中間訓練訊號所被抽出的長度資訊等。
此處,每經過所定之時間,BSS的NAV資訊之值就會被減值1,當NAV資訊之值變成0時,就可發送自己的送訊訊框。
於步驟S24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是否藉由高階空間再利用而發送送訊訊框。
於步驟S24中若判定為要藉由高階空間再利用而發送送訊訊框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25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取得OBSS的NAV資訊。
亦即,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和步驟S23中的BSS的NAV資訊之取得時同樣地,根據從被視為OBSS之訊號的收訊訊框之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等所得到的長度資訊或Duration資訊等,生成OBSS的NAV資訊。一旦獲得OBSS的NAV資訊,則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26前進。
如此在無線通訊裝置11中,是從收訊訊框取得BSS Color資訊、或是獲得BSS或OBSS的NAV資訊等等,藉此可特定出收訊訊框是BSS還是OBSS之哪一者的訊號等,可有效率地進行高階空間再利用所致之通訊。
在本技術中,不只前文就連中間訓練訊號裡也有儲存用來特定BSS或OBSS的BSS Color資訊,因此,即使從收訊訊框之中途進行收訊時,也能夠特定出收訊訊框是否為BSS之訊號、還是OBSS之訊號。
因此,在無線通訊控制部55中,針對BSS或各OBSS,都可以獲得表示這些每一無線網路的通訊狀況的NAV資訊。換言之,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使用NAV資訊,亦即基於BSS Color資訊或長度資訊、Duration資訊,而可每一無線網路地,個別地管理這些無線網路的通訊狀況。
此外,在步驟S25中,亦可為,只有在無線通訊裝置11是處於周圍有許多無線通訊裝置存在的稠密環境,預料到流量會很擁塞的情況下,才生成OBSS的NAV資訊。
另一方面,於步驟S24中若判定為不藉由高階空間再利用而發送送訊訊框的情況下,則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26前進。
一旦於步驟S24中判定為不藉由高階空間再利用而發送送訊訊框,或步驟S25之處理被進行,則步驟S26之處理會被進行。
亦即,於步驟S26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基於NAV資訊,來判定是否獲得了送訊訊框之送訊權。
基本上,例如若無線傳輸路上的所有NAV資訊之值皆為0,且在訊框間隔期間之間,未偵測到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收訊功率)之閾值以上的收訊功率之訊號,則判定為有獲得送訊權。
又,亦可為,例如藉由高階空間再利用而發送送訊訊框的情況下,即使OBSS的NAV資訊之值不是0,在BSS的NAV資訊之值為0,且可以不對OBSS造成影響地發送送訊訊框時,就視為獲得了送訊權。
具體而言,假設例如無線通訊裝置11所正在接收的收訊訊框是OBSS之訊號,其收訊功率是所定之功率以下。此情況下,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為獲得了送訊訊框之送訊權,為了以送訊功率控制部59所決定之送訊功率來發送送訊訊框,而控制無線送訊處理部60所做的送訊訊框之送訊。
於步驟S26中若判定為尚未獲得送訊權的情況下,則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在經過所定時間後,將所保持的BSS的NAV資訊之值與OBSS的NAV資訊之值分別減值1,其後,處理係回到步驟S26。亦即,重複進行步驟S26之處理,直到獲得送訊權為止。
相對於此,於步驟S26中若判定為獲得了送訊權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27中,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發送送訊訊框之MPDU。
亦即,無線送訊處理部60,在是送訊訊框之開頭部分的情況下,則對從前文生成部57所被供給之前文,進行往基頻訊號之轉換處理或調變處理等,將其結果所得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天線控制部61。此時,前文(前文訊號)係每一頻率頻道地被發送。
又,前文訊號之送訊後,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對從送訊訊框建構部54所被供給之MPDU資料進行往基頻訊號之轉換處理或調變處理等,將其結果所得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天線控制部61。
天線控制部61,係將從無線送訊處理部60所被供給之送訊訊號,從天線62予以輸出。此時,送訊功率之調整會被進行時,則無線送訊處理部60及天線控制部61,係依照送訊功率控制部59之控制而動作,以使得送訊訊號亦即送訊訊框之前文或MPDU資料,會以步驟S22等中所被設定之送訊功率值所表示的送訊功率,而被發送。
藉由步驟S27之處理,送訊訊框之中,屬於該送訊訊框之開頭部分的前文之部分、或接續於該前文之後的MPDU之部分,就被發送。此時,例如複數個頻率頻道係被綁定而當作1個寬頻帶之頻道而被利用的情況下,則該頻道之頻帶會被利用來發送MPDU資料。
此外,MPDU資料連同定界符資訊一起被發送的情況下,則在定界符資訊被發送後,該定界符資訊之緊鄰後方所被配置的MPDU資料,會被發送。
於步驟S28中,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基於步驟S20之處理所決定的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間隔與送訊模態,來判定是否已經來到要發送中間訓練訊號的時序。
於步驟S28中,若判定為尚未來到要發送中間訓練訊號的時序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28,重複進行上述的處理。
另一方面,於步驟S28中若判定為已經來到要發送中間訓練訊號的時序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29中,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取得中間傳訊資訊(Inter-SIG)之參數。
亦即,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從前文生成部57或無線通訊控制部55,取得步驟S19之處理所決定的中間傳訊資訊(Inter-SIG)之參數,根據這些所取得的參數而生成中間傳訊資訊。此處,例如A-MPDU之剩餘時間的相關資訊亦即長度資訊、或BSS Color資訊、頻道地圖資訊等,圖12所示的各參數(資訊)會被取得,而生成圖12所示之構成的中間傳訊資訊(Inter-SIG)。
又,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將從前文生成部57或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之L-STF、L-LTF、L-SIG等之資訊、或已生成之中間傳訊資訊加以排列,而生成中間訓練訊號。藉此,會獲得例如圖10所示之構成的中間訓練訊號。
中間訓練生成部58,係將如此生成的中間訓練訊號,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
於步驟S30中,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發送送訊訊框的中間訓練訊號。
亦即,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對於從中間訓練生成部58所被供給之中間訓練訊號,進行往基頻訊號之轉換處理或調變處理等,將其結果所得之送訊訊號,供給至天線控制部61。
又,天線控制部61,係將從無線送訊處理部60所被供給之送訊訊號,從天線62予以輸出。
此時,無線送訊處理部60及天線控制部61,係依照送訊功率控制部59之控制而動作,以使得送訊訊號,亦即送訊訊框之中間訓練訊號,是以步驟S22等中所被設定的送訊功率值所表示的送訊功率而被發送。
藉由如此的處理,在無線通訊裝置11中,在MPDU資料之送訊期間中,亦即MPDU資料正被發送之期間,會以步驟S20中所被設定的送訊間隔及送訊模態,來發送中間訓練訊號。
亦即,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從前一個中間訓練訊號被發送起,經過了送訊間隔所表示的所定之時間之後,就為發送下個中間訓練訊號。此時,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依照送訊模態,因應需要而隨著時間來切換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時所利用之頻率頻道。
其結果為,例如會以圖10或圖11所示的型樣而在送訊訊框中儲存有中間訓練訊號,含有中間訓練訊號的送訊訊框會被發送。
於步驟S31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針對在各頻率頻道中正被發送的各個MPDU資料,判定是已經到達MPDU資料之末尾。
於步驟S31中,若判定為尚未到達任一MPDU資料之末尾,亦即所有的MPDU資料都還在送訊中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28,重複進行上述的處理。亦即,MPDU之送訊會被持續進行,同時,以所被決定之送訊間隔而重複發送中間訓練訊號。
相對於此,於步驟S31中判定為已經到達MPDU資料之末尾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32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是否已經到達A-MPDU之末尾,亦即是否已經到達送訊訊框之末尾。
於步驟S32中若判定為尚未到達末尾的情況,由於還有MPDU資料或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會被進行,因此處理係回到步驟S27,重複進行上述的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32中若判定為已經到達了末尾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33中,無線收訊處理部63係接收ACK訊框。
亦即,一旦已被無線通訊裝置11所發送之送訊訊框是被通訊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所接收,則通訊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係會向無線通訊裝置11發送ACK訊框。
無線收訊處理部63,係若透過天線控制部61而從天線62所被供給之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是從偵測閾值控制部64所被供給之偵測閾值以上,則視為接收到該收訊訊框。亦即,針對收訊訊框,進行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之偵測。
前文偵測部66,係從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偵測出位於前文部分的所定之序列型樣,藉此而從收訊訊框偵測出前文。前文偵測部66係一旦偵測到前文,就將其偵測結果,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或標頭資訊解析部67。
標頭資訊解析部67,係隨應於從前文偵測部66所被供給之偵測結果,從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抽出標頭資訊等,並供給至收訊資料建構部68。
又,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基於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標頭資訊等,從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抽出MPDU資料中所被儲存之收訊資料,供給至收訊緩衝區69或網路管理部53。
如此所被接收之收訊訊框是ACK訊框的情況下,因為可以獲得表示哪個收訊資料,亦即哪個MPDU資料是已經被正確接收的資訊,所以網路管理部53係將從ACK訊框所得之資訊,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
於步驟S34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是否有接收到,表示送訊訊框的所有已送訊之送訊資料(MPDU資料)都已經被正確接收的ACK訊框。
例如,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從網路管理部53被供給了,表示已送訊之送訊訊框中所含之所有的MPDU資料都已經被正確接收的資訊的情況下,則判定為有接收到表示已正確接收的ACK訊框。藉此,送訊訊框就被通訊對象之無線通訊裝置正確地接收。
於步驟S34中,判定為沒有接收到表示已正確接收的ACK訊框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16,重複進行上述的處理。
此情況下,由於送訊訊框未被正確地接收,因此送訊訊框會被重送,但此時,因應需要而在步驟S22中會適切地進行送訊功率之控制,因此可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
相對於此,於步驟S34中,若判定為有接收到表示已正確接收之ACK訊框的情況,則由於在通訊對象側,送訊訊框已被正確地接收,因此送訊處理係結束。
如以上所述,無線通訊裝置11,係在中間訓練訊號裡儲存標頭資訊之一部分而發送送訊訊框。藉此,可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
<收訊處理之說明>   接下來,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1在接收從通訊對象所被發送過來的收訊訊框時所被進行的收訊處理。亦即,以下參照圖15的流程圖,說明無線通訊裝置11所做的收訊處理。
一旦開始收訊處理,則首先無線通訊裝置11,係為了接收給自己的收訊訊框,而令自己的身為收訊機而發揮機能的各區塊之動作被開始。
然後,於步驟S61中,無線收訊處理部63,係偵測透過天線控制部61而從天線62所被供給之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亦即收訊電場強度,獲得表示該收訊功率(訊號偵測位準)的收訊電場強度資訊。
此時,例如藉由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求出(所被偵測到)的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若是從偵測閾值控制部64所被供給之偵測閾值以上,則針對該收訊訊框而進行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之偵測。此外,更詳細來說,即使針對收訊功率未滿偵測閾值的收訊訊框,也是會進行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之偵測。
中間訓練偵測部65,係從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偵測出位於中間訓練訊號部分的所定之序列型樣,藉此而從收訊訊框偵測出中間訓練訊號。此處,構成無線通訊中所能利用之頻帶的全頻帶,亦即針對全部頻率頻道,進行從已接收之訊號(收訊訊框)偵測出中間訓練訊號的處理。
又,前文偵測部66,係從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偵測出位於前文部分的所定之序列型樣,藉此而從收訊訊框偵測出前文。
此外,在偵測閾值控制部64中,根據所定之收訊電場強度位準,來設定BSS的前文偵測閾值,並且針對OBSS的前文偵測閾值,係基於應送訊之訊框的送訊功率,隨應於預先決定的偵測閾值之最大值與最小值,而進行決定偵測閾值OBSS_PD的處理。
例如根據收訊訊框的收訊功率之閾值,首先前文偵測會被判定,其後,判定為是來自OBSS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隨應於應送訊之訊框之送訊功率,實施OBSS_PD的偵測閾值之判定。
此處,從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被供給之BSS或OBSS之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係為步驟S61之處理中所求出的收訊電場強度資訊所表示的收訊功率。該收訊電場強度資訊所表示的收訊功率係為BSS之訊號的、還是OBSS之訊號的,係可根據從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的BSS Color資訊,而加以特定。
步驟S62中,前文偵測部66,係判定是否有從收訊訊框偵測出前文。
於步驟S62中若判定為有偵測出前文的情況下,前文偵測部66係將其偵測結果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或標頭資訊解析部67,處理係往步驟S63前進。
於步驟S63中,標頭資訊解析部67,係基於從前文偵測部66所被供給之偵測結果,從已被偵測到的前文抽出標頭資訊等,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或收訊資料建構部68,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66前進。藉此,從收訊訊框之前文就會抽出PLCP標頭,亦即由L-SIG、RL-SIG、及HE-SIG-A所成之標頭資訊。
相對於此,於步驟S62中若判定為未偵測到前文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64中,中間訓練偵測部65係判定是否從收訊訊框偵測出中間訓練訊號。
於步驟S64中若判定為有偵測出中間訓練訊號的情況下,中間訓練偵測部65係將中間訓練訊號之偵測結果供給至標頭資訊解析部67,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65前進。
於步驟S65中,標頭資訊解析部67係基於從中間訓練偵測部65所被供給之偵測結果,而從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的中間訓練訊號抽出各種參數,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66前進。
亦即,標頭資訊解析部67,係從中間訓練訊號抽出L-SIG或中間傳訊資訊(Inter-SIG)中所被儲存之各種參數,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或收訊資料建構部68。
在標頭資訊解析部67中,例如作為中間傳訊資訊中所被儲存之參數,會獲得BSS Color資訊等,因此,即使收訊訊框是在訊框中途被偵測時,仍可特定出該收訊訊框是否為BSS之訊號、還是OBSS之訊號,可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
此外,由於可從中間傳訊資訊獲得高階空間再利用技術的相關參數等,因此即使從收訊訊框之中途開始接收時,仍可進行收訊訊框之解碼,亦即收訊資料之抽出。再者,由於可從中間傳訊資訊獲得頻道地圖資訊等,因此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即使從收訊訊框之中途開始接收時,仍可特定(掌握)無線傳輸路亦即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又,一旦從收訊訊框偵測出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則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基於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標頭資訊等,根據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解析出MPDU資料中所被儲存之MAC標頭資訊。藉此,可以獲得例如圖8所示的MAC標頭資訊內的文字「Address」所代表的位址資訊,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可將所得到的位址資訊,透過網路管理部53而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
一旦步驟S63或步驟S65之處理被進行,則於步驟S66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已被接收之收訊訊框是否為自己的BSS之訊號。
例如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在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的標頭資訊或中間傳訊資訊所讀出的BSS Color資訊,是表示無線通訊裝置11所屬之BSS的資訊時,則判定為是自己的BSS之訊號。
於步驟S66中若判定為是自己的BSS之訊號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67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已被接收之收訊訊框,是否為給自己收的資料(收訊訊框)。
例如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在透過網路管理部53而從收訊資料建構部68所被供給之位址資訊是表示自己亦即無線通訊裝置11的情況下,則判定為是給自己收的資料。除此以外,例如亦可根據從中間傳訊資訊所被讀出的,表示送訊訊框之送訊來源或收訊目的地之無線通訊裝置的位址之一部分的資訊(AID12)等,來判定是否為給自己收的資料。
於步驟S67中若判定為是給自己收的資料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68前進。
於步驟S68,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基於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標頭資訊或定界符資訊等,從已被無線收訊處理部63所接收之收訊訊框抽出1個MPDU資料中所被儲存之收訊資料。亦即,以MPDU單位進行收訊資料的抽出。
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將已被抽出之收訊資料,供給至網路管理部53及收訊緩衝區69。收訊緩衝區69中所被保持的收訊資料,係透過介面51而被供給至機器控制部23。
於步驟S69中,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判定步驟S68之結果,是否能夠正確地接收MPDU資料亦即MPDU單位之收訊資料。
於步驟S69中若判定為能夠正確地接收MPDU資料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70中,收訊資料建構部68係建構(生成)表示MPDU資料已被正確接收之ACK資訊,透過網路管理部53而供給至無線通訊控制部55。一旦ACK資訊被生成,則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71前進。
相對於此,於步驟S69中若判定為未能正確地接收MPDU資料的情況下,則步驟S70之處理係不被進行,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71前進。
一旦於步驟S69中若判定為能夠正確地接收MPDU資料,或步驟S70之處理被進行,則其後,步驟S71之處理會被進行。
亦即,於步驟S71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基於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標頭資訊等,來判定是否已經到達已被聚合之A-MPDU之末尾,亦即是否已經到達收訊訊框之末尾。
於步驟S71中,若判定為尚未到達A-MPDU之末尾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68,重複進行上述的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71中若判定為已經到達了A-MPDU之末尾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72中,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發送ACK訊框。
亦即,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基於從收訊資料建構部68所被供給之ACK資訊而控制標頭資訊生成部56或前文生成部57,令其生成ACK訊框之前文。前文生成部57,係因應需要而使用從標頭資訊生成部56或無線通訊控制部55所被供給之資訊而生成前文,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
又,網路管理部53,係基於從收訊資料建構部68所被供給之ACK資訊,因應需要而控制送訊訊框建構部54,令其生成ACK訊框之MPDU資料,並供給至無線送訊處理部60。
無線送訊處理部60,係對由從前文生成部57所被供給之前文或從送訊訊框建構部54所被供給之MPDU資料所成之ACK訊框,進行往基頻訊號之轉換處理或調變處理等,將其結果所得之ACK訊框,供給至天線控制部61。
又,天線控制部61,係將從無線送訊處理部60所被供給之ACK訊框,從天線62予以輸出。此時,無線送訊處理部60及天線控制部61,係依照送訊功率控制部59之控制而動作,以例如藉由圖14的步驟S22之處理等而被設定之送訊功率,來發送ACK訊框。
例如,藉由無線送訊處理部60而被發送的ACK訊框中係含有,表示已被正確接收之MPDU資料的資訊。一旦如此發送了ACK訊框,則收訊處理係結束。
又,於步驟S67中若判定不是給自己收的資料的情況下,亦即收訊訊框中所含之BSS Color資訊是表示自己的BSS的資訊,但收訊訊框並非給自己收的情況下,則處理前進至步驟S73。
於步驟S73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將自己的BSS的NAV資訊加以設定或更新。
亦即,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在並未保持著自己的BSS的NAV資訊的情況下,則和圖14的步驟S23中的情況同樣地生成自己的BSS的NAV資訊。
例如根據透過網路管理部53而從收訊資料建構部68所被供給之MPDU資料之MAC標頭資訊中所被儲存之Duration資訊、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所被供給之長度資訊等,而生成BSS的NAV資訊。
又,在無線通訊控制部55已經保持有自己的BSS的NAV資訊的情況下,則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基於新被接收到的MPDU資料的MAC標頭資訊中所被儲存之Duration資訊等,來更新所保持的NAV資訊。
收訊訊框中所含之BSS Color資訊係為表示自己的BSS的資訊,但收訊訊框並非給自己收的情況,該收訊訊框之收送訊所需之通訊係被進行直到MAC標頭資訊中所被儲存之Duration資訊所表示的時間為止。
如此一來,一旦自己的BSS的NAV資訊被生成或更新,則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78前進。
又,於步驟S66中若判定為不是自己的BSS之訊號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74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已被接收之收訊訊框,是否為OBSS之訊號。
例如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從標頭資訊解析部67被供給了標頭資訊或中間傳訊資訊中所含之BSS Color資訊的情況下,則在該BSS Color資訊是表示並非無線通訊裝置11所屬之其他BSS亦即是OBSS的資訊時,判定為是OBSS之訊號。
於步驟S74中若判定為是OBSS之訊號的情況下,則於步驟S75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將OBSS的NAV資訊予以設定或更新。
亦即,在步驟S75中,會進行和步驟S73相同之處理而將OBSS的NAV資訊予以生成或是更新。此外,OBSS的NAV資訊,係亦可每OBSS地被生成,也可在複數個OBSS之中,只將持續時間最長的OBSS的NAV資訊加以設定(生成)而管理。
與送訊處理時同樣地,於收訊處理時也偵測BSS或各OBSS,這些每一無線網路地管理NAV資訊,藉此,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可使用NAV資訊而個別地管理各無線網路之通訊狀況。
一旦OBSS的NAV資訊被設定或更新,則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78前進。
另一方面,於步驟S74中若判定為並非OBSS之訊號的情況下,則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77前進。
又,於步驟S64中若判定為未偵測到中間訓練訊號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76前進。
於步驟S76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於無線收訊處理部63中所接收之收訊訊框之收訊功率,是否大於已被偵測閾值控制部64所決定之偵測閾值。
於步驟S76中若判定為大於偵測閾值的情況下,則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77前進。
於步驟S76中判定為大於偵測閾值,或於步驟S74中判定為並非OBSS之訊號的情況下,則進行步驟S77之處理。亦即,於步驟S77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視為載波偵測中之狀態,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78前進。
此情況下,雖然針對收訊訊框不會偵測前文也不會偵測中間訓練訊號,但由於是偵測到收訊功率較大之訊號的狀態,因此被視為是載波偵測中之狀態,會繼續進行從收訊中的訊號(收訊訊框)偵測出前文或中間訓練訊號的處理。此外,載波偵測中之狀態下,無線通訊裝置11係無法進行送訊訊框之送訊。
相對於此,於步驟S76中若判定為是偵測閾值以下的情況,則不視為載波偵測中,其後,處理係往步驟S78前進。
又,步驟S73之處理已被進行、或步驟S75之處理已被進行、或步驟S77之處理已被進行、或步驟S76中被判定為是偵測閾值以下的情況下,則步驟S78之處理會被進行。
亦即,於步驟S78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取得全NAV資訊。具體而言,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將步驟S73中所得之自己的BSS的NAV資訊、和步驟S75中所得之OBSS的NAV資訊予以讀出,而掌握這些NAV資訊所表示的BSS或OBSS之通訊狀況。
於步驟S79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從最後更新NAV資訊起,是否經過了所定時間。
於步驟S79中,若判定為尚未經過所定時間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61,重複進行上述的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79中,若判定為已經經過了所定時間的情況,則於步驟S80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從自己的BSS的NAV資訊與OBSS的NAV資訊的各值,分別減算1。亦即NAV資訊之值係被減值。
於步驟S81中,無線通訊控制部55係判定所有的NAV資訊之值是否都是0。
於步驟S81中,若判定所有的NAV資訊之值並非都是0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61,重複進行上述的處理。
相對於此,於步驟S81中若判定為所有的NAV資訊之值都是0的情況下,則收訊處理係結束。
如以上所述,無線通訊裝置11,係從收訊訊框偵測出儲存有標頭資訊之一部分的中間訓練訊號,從中間訓練訊號抽出標頭資訊之一部分。藉此,可效率較佳地進行通訊。
<電腦之構成例>   順便一提,上述一連串處理,係可藉由硬體來執行,也可藉由軟體來執行。在以軟體來執行一連串之處理時,構成該軟體的程式,係可安裝至電腦。此處,電腦係包含:被組裝在專用硬體中的電腦、或藉由安裝各種程式而可執行各種機能的例如通用之個人電腦等。
圖16係以程式來執行上述一連串處理的電腦的硬體之構成例的區塊圖。
於電腦中,CPU501、ROM(Read Only Memory)5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503,係藉由匯流排504而被彼此連接。
在匯流排504上係還連接有輸出入介面505。輸出入介面505上係連接有:輸入部506、輸出部507、記錄部508、通訊部509、及驅動機510。
輸入部506,係由鍵盤、滑鼠、麥克風、攝像元件等所成。輸出部507係由顯示器、揚聲器等所成。記錄部508,係由硬碟或非揮發性記憶體等所成。通訊部509係由網路介面等所成。驅動機510係驅動: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511。
在如以上構成的電腦中,藉由CPU501而例如將記錄部508中所被記錄的程式透過輸出入介面505及匯流排504,而載入至RAM503裡並加以執行,就可進行上述一連串處理。
電腦(CPU501)所執行的程式,係可記錄在例如封裝媒體等之可移除式記錄媒體511中而提供。又,程式係可透過區域網路、網際網路、數位衛星播送這類有線或無線的傳輸媒體而提供。
在電腦中,程式係藉由將可移除式記錄媒體511裝著至驅動機510,就可透過輸出入介面505,安裝至記錄部508。又,程式係可透過有線或無線之傳輸媒體,以通訊部509接收之,安裝至記錄部508。除此以外,程式係可事前安裝在ROM502或記錄部508中。
此外,電腦所執行的程式,係可為依照本說明書所說明之順序而在時間序列上進行處理的程式,也可平行地,或呼叫進行時等必要之時序上進行處理的程式。
又,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例如,本技術係亦可將1個機能透過網路而分擔給複數台裝置,採取共通進行處理的雲端運算之構成。
又,上述的流程圖中所說明的各步驟,係可由1台裝置來執行以外,亦可由複數台裝置來分擔執行。
甚至,若1個步驟中含有複數處理的情況下,該1個步驟中所含之複數處理,係可由1台裝置來執行以外,也可由複數台裝置來分擔執行。
甚至,本技術係亦可採取以下構成。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   前文生成部,係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和   中間訓練生成部,係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和   無線送訊處理部,係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記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2)   如(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前記前文訊號中所含之訓練序列。 (3)   如(1)或(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前記送訊資料之送訊時所被利用之前記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用來識別自己所隸屬之無線網路的資訊、及前記送訊資料的前記送訊期間的相關資訊之至少任1者。 (4)   如(1)乃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被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所發送之訊號之編碼調變方式資訊、送訊功率資訊、收訊感度資訊、空間再利用技術的相關資訊、及訊號之收訊目的地之無線通訊裝置的相關資訊之至少任1者。 (5)   如(1)乃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利用1個前記頻率頻道而將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予以重複發送。 (6)   如(1)乃至(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將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時所利用之前記頻率頻道,隨著時間而做切換。 (7)   如(1)乃至(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於1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在前記送訊資料之送訊前、或前記送訊資料之送訊後,發送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8)   如(1)乃至(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從發送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起經過了所定之時間之後,間歇地發送下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9)   如(1)乃至(8)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在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有前記送訊資料被發送的情況下,於1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10)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由無線通訊裝置:   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   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   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記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11)   一種程式,係令電腦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處理:   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   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   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記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12)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   中間訓練偵測部,係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偵測出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和   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而特定出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13)   如(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訊號之送訊時所被利用之前記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用來識別訊號之送訊來源所隸屬之無線網路的資訊、及訊號之送訊期間的相關資訊之至少任1者。 (14)   如(1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所被記載之資訊,而特定出自己所能利用之前記頻率頻道,並控制利用了已被特定之前記頻率頻道的訊號之送訊。 (15)   如(13)或(14)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所被記載之資訊,來判定自己是否已經獲得訊號之送訊權。 (16)   如(13)乃至(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所被記載之資訊,來設定自己的訊號之送訊抑制期間。 (17)   如(12)乃至(16)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訊號之編碼調變方式資訊、送訊功率資訊、收訊感度資訊、空間再利用技術的相關資訊、及訊號之收訊目的地之無線通訊裝置的相關資訊之至少任1者。 (18)   如(12)乃至(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送訊功率控制部,係基於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所被記載之資訊,來控制自己的訊號之送訊功率。 (19)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由無線通訊裝置:   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偵測出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   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而特定出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20)   一種程式,係令電腦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處理:   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偵測出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   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而特定出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11‧‧‧無線通訊裝置21‧‧‧網際網路連接模組22‧‧‧資訊輸入模組23‧‧‧機器控制部24‧‧‧資訊輸出模組25‧‧‧無線通訊模組51‧‧‧介面52‧‧‧送訊緩衝區53‧‧‧網路管理部54‧‧‧送訊訊框建構部55‧‧‧無線通訊控制部56‧‧‧標頭資訊生成部57‧‧‧前文生成部58‧‧‧中間訓練生成部59‧‧‧送訊功率控制部60‧‧‧無線送訊處理部61‧‧‧天線控制部62‧‧‧天線63‧‧‧無線收訊處理部64‧‧‧偵測閾值控制部65‧‧‧中間訓練偵測部66‧‧‧前文偵測部67‧‧‧標頭資訊解析部68‧‧‧收訊資料建構部69‧‧‧收訊緩衝區501‧‧‧CPU502‧‧‧ROM503‧‧‧RAM504‧‧‧匯流排505‧‧‧輸出入介面506‧‧‧輸入部507‧‧‧輸出部508‧‧‧記錄部509‧‧‧通訊部510‧‧‧驅動器511‧‧‧可移除式記錄媒體
[圖1] 無線網路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2] 頻率頻道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3] 無線通訊裝置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4] 無線通訊模組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5] 一般的訊框格式的圖示。   [圖6] L-SIG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7] HE-SIG-A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8] 進行過訊框聚合的送訊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9] 利用複數個頻率頻道來發送MPDU時的一般的送訊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0] 適用了本技術的送訊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1] 適用了本技術的送訊訊框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2] 中間傳訊資訊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13] 一般的高階空間再利用所致之通訊的說明圖。   [圖14] 說明送訊處理的流程圖。   [圖15] 說明收訊處理的流程圖。   [圖16] 電腦之構成例的圖示。

Claims (20)

  1.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   前文生成部,係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和   中間訓練生成部,係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和   無線送訊處理部,係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記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前記前文訊號中所含之訓練序列。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前記送訊資料之送訊時所被利用之前記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用來識別自己所隸屬之無線網路的資訊、及前記送訊資料的前記送訊期間的相關資訊之至少任1者。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被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所發送之訊號之編碼調變方式資訊、送訊功率資訊、收訊感度資訊、空間再利用技術的相關資訊、及訊號之收訊目的地之無線通訊裝置的相關資訊之至少任1者。
  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利用1個前記頻率頻道而將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予以重複發送。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將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之送訊時所利用之前記頻率頻道,隨著時間而做切換。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於1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在前記送訊資料之送訊前、或前記送訊資料之送訊後,發送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從發送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起經過了所定之時間之後,間歇地發送下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9.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送訊處理部,係在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有前記送訊資料被發送的情況下,於1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10.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由無線通訊裝置:   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   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   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記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11. 一種程式,係令電腦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處理:   生成含有標頭資訊的前文訊號;   生成含有前記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   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至少1個以上之前記頻率頻道中,發送了前記前文訊號後,發送送訊資料,並且在前記送訊資料的送訊期間中,利用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來發送複數個前記中間訓練訊號。
  12. 一種無線通訊裝置,係具備:   中間訓練偵測部,係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偵測出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和   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而特定出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訊號之送訊時所被利用之前記頻率頻道的相關資訊、用來識別訊號之送訊來源所隸屬之無線網路的資訊、及訊號之送訊期間的相關資訊之至少任1者。
  14.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所被記載之資訊,而特定出自己所能利用之前記頻率頻道,並控制利用了已被特定之前記頻率頻道的訊號之送訊。
  15.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所被記載之資訊,來判定自己是否已經獲得訊號之送訊權。
  16. 如請求項13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無線通訊控制部,係基於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所被記載之資訊,來設定自己的訊號之送訊抑制期間。
  17.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係含有:訊號之編碼調變方式資訊、送訊功率資訊、收訊感度資訊、空間再利用技術的相關資訊、及訊號之收訊目的地之無線通訊裝置的相關資訊之至少任1者。
  18.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無線通訊裝置,其中,   還具備:送訊功率控制部,係基於前記中間訓練訊號中所被記載之資訊,來控制自己的訊號之送訊功率。
  19.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係由無線通訊裝置:   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偵測出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   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而特定出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20. 一種程式,係令電腦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處理:   於複數個頻率頻道之中的1或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中,從已接收之訊號,偵測出含有前文訊號中所含之標頭資訊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的中間訓練訊號;   基於已被偵測到的前記中間訓練訊號而特定出前記複數個前記頻率頻道的利用狀況。
TW107133088A 2017-10-02 2018-09-20 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TWI753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2382 2017-10-02
JP2017192382 2017-10-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4261A TW201924261A (zh) 2019-06-16
TWI753201B true TWI753201B (zh) 2022-01-21

Family

ID=6599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3088A TWI753201B (zh) 2017-10-02 2018-09-20 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337085B2 (zh)
CN (1) CN111165058B (zh)
MX (1) MX2020003914A (zh)
RU (1) RU2768266C2 (zh)
SG (1) SG11202001428WA (zh)
TW (1) TWI753201B (zh)
WO (1) WO20190696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96353B2 (en) * 2019-09-16 2023-07-04 Intel Corporation Single-radio multi-channel medium access
US11477730B2 (en) * 2019-11-01 2022-10-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ordinated access point spatial reuse
US20230037840A1 (en) * 2020-01-10 2023-02-0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20231884A1 (en) * 2021-01-15 2022-07-21 Morse Micro Pty. Ltd. Method for improved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a transmitter and a receiver on a wireless network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713086A (zh) * 2015-08-20 2017-04-01 高通公司 用於空間重用的退避機制技術
WO2017078442A1 (ko) * 2015-11-03 2017-05-11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중첩된 베이직 서비스 세트를 포함하는 고밀도 환경에서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US20170272295A1 (en) * 2014-07-28 2017-09-21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279864A1 (en) * 2014-08-27 2017-09-28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74352B2 (ja) * 2003-01-28 2007-01-3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列車内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列車内通信装置
WO2004075455A2 (en) 2003-02-18 2004-09-02 Extricom Ltd. Multiplex communication between access points and hub
US9144060B2 (en) 2005-10-27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s
US8514988B2 (en) 2007-05-18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ilot signal receiver
US8412227B2 (en) 2007-05-18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sitioning using enhanced pilot signal
US8837524B2 (en) 2011-08-29 2014-09-1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existence of a normal-rate physical layer and a low-rate physical layer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5790894B (zh) * 2010-08-10 2019-10-0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描述反馈
EP2668736B1 (en) * 2011-01-28 2018-04-2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hysical layer frame format for long range wlan
EP3044923A2 (en) * 2013-09-10 2016-07-2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xtended guard interval for outdoor wlan
US9860893B2 (en) * 2013-11-19 2018-01-02 Intel IP Corporation Frame structure with reduced signal field and method for high-efficiency Wi-Fi (HEW) communication
WO2016126077A2 (ko) * 2015-02-02 2016-08-11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트레이닝 신호를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JP6484725B2 (ja) * 2015-04-16 2019-03-13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チャネルサウンディング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WO2016167609A1 (ko) * 2015-04-16 2016-10-20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사운딩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72295A1 (en) * 2014-07-28 2017-09-21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279864A1 (en) * 2014-08-27 2017-09-28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TW201713086A (zh) * 2015-08-20 2017-04-01 高通公司 用於空間重用的退避機制技術
WO2017078442A1 (ko) * 2015-11-03 2017-05-11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중첩된 베이직 서비스 세트를 포함하는 고밀도 환경에서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무선 통신 단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71853B2 (en) 2023-06-06
RU2768266C2 (ru) 2022-03-23
US11337085B2 (en) 2022-05-17
SG11202001428WA (en) 2020-03-30
US20210377750A1 (en) 2021-12-02
CN111165058A (zh) 2020-05-15
CN111165058B (zh) 2023-10-31
RU2020111327A (ru) 2021-09-20
MX2020003914A (es) 2020-08-20
WO2019069670A1 (ja) 2019-04-11
US20220264336A1 (en) 2022-08-18
TW201924261A (zh) 2019-06-16
RU2020111327A3 (zh) 2021-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71740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0548156B2 (en) Resource ind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TWI753201B (zh) 無線通訊裝置及方法、以及程式
JP490265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逆方向グラントのスケジューリング
TW202139666A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透過資源分配發訊號之方法及無線通訊終端
US10812307B2 (en)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data uni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819478B2 (en) Extended range mod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104617B2 (en) Power save mode-based operat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WLAN
US20200136766A1 (en) Method for repeated transmission, and terminal device
JP2006020299A (ja) 多入力多出力装置におけるモード選択
KR20200036995A (ko) Nr v2x 시스템을 위한 harq 동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383109B1 (en)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multiple time periods
US20230344586A1 (en) Ppdu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