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1644B -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1644B
TWI751644B TW109127336A TW109127336A TWI751644B TW I751644 B TWI751644 B TW I751644B TW 109127336 A TW109127336 A TW 109127336A TW 109127336 A TW109127336 A TW 109127336A TW I751644 B TWI751644 B TW I7516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node
terminal
potential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7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7594A (zh
Inventor
詹子增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27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5164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1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164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07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759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Abstract

一種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包括:一輸入切換電路、一變壓器、一第一電容器、一輸出級電路、一偵測電路、一第一放大電路,以及一第一電容調整電路。輸入切換電路可根據一輸入電位來產生一切換電位。變壓器接收切換電位,並內建一漏電感器和一激磁電感器。輸出級電路係耦接至變壓器,並可產生一輸出電流。偵測電路可根據輸出電流來產生一偵測電位。第一放大電路可根據偵測電位來產生一第一放大電位。漏電感器、激磁電感器,以及第一電容器可共同形成一諧振槽。第一電容調整電路可根據第一放大電位來控制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

Description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電源供應器,特別係關於一種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一般來說,當電源供應器操作於輕載模式時,其諧振頻率相對較高,而當電源供應器操作於重載模式時,其諧振頻率相對較低。然而,傳統電源供應器因受限於固定之最低諧振頻率,故往往無法在重載模式中提供足夠之增益值。有鑑於此,勢必要提出一種全新之解決方案,以克服先前技術所面臨之困境。
在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出一種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包括:一輸入切換電路,根據一輸入電位來產生一切換電位;一變壓器,包括一主線圈、一第一副線圈,以及一第二副線圈,其中該變壓器內建一漏電感器和一激磁電感器,該主線圈係經由該漏電感器接收該切換電位,該第一副線圈係用於產生一第一感應電位,而該第二副線圈係用於產生一第二感應電位;一輸出級電路,根據該第一感應電位和該第二感應電位來產生一輸出電流;一偵測電路,包括一線性光耦合器,並根據該輸出電流來產生一偵測電位;一第一放大電路,根據該偵測電位來產生一第一放大電位;一第一電容器,耦接至該變壓器,其中該漏電感器、該激磁電感器,以及該第一電容器共同形成一諧振槽;以及一第一電容調整電路,根據該第一放大電位來控制該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
為讓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一個元件。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在通篇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當中所提及的「包含」及「包括」一詞為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僅限定於」。「大致」一詞則是指在可接受的誤差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在一定誤差範圍內解決所述技術問題,達到所述基本之技術效果。此外,「耦接」一詞在本說明書中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至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裝置,或經由其它裝置或連接手段而間接地電性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100之示意圖。例如,電源供應器100可應用於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一體成形電腦。如第1圖所示,電源供應器100包括:一輸入切換電路110、一變壓器120、一第一電容器C1、一輸出級電路130、一偵測電路140、一第一放大電路150,以及一第一電容調整電路160。必須注意的是,雖然未顯示於第1圖中,但電源供應器100更可包括其他元件,例如:一穩壓器或(且)一負回授電路。
輸入切換電路110可根據一輸入電位VIN來產生一切換電位VW。輸入電位VIN可來自一外部輸入電源,其中輸入電位VIN可為具有任意頻率和任意振幅之一交流電位。例如,交流電位之頻率可約為50Hz或60Hz,而交流電位之方均根值可由90V至264V,但亦不僅限於此。變壓器120包括一主線圈121、一第一副線圈122,以及一第二副線圈123,其中變壓器120內建一漏電感器LR和一激磁電感器LM,而漏電感器LR和激磁電感器LM皆可視為主線圈121之非理想寄生元件。主線圈121、漏電感器LR,以及激磁電感器LM皆可位於變壓器120之同一側,而第一副線圈122和第二副線圈123皆則可位於變壓器120之相對另一側。主線圈121可經由漏電感器LR接收切換電位VW。作為對於切換電位VW之回應,第一副線圈122可產生一第一感應電位VS1,而第二副線圈123可產生一第二感應電位VS2。第一電容器C1係耦接至變壓器120,其中漏電感器LR、激磁電感器LM,以及第一電容器C1可共同形成電源供應器100之一諧振槽。輸出級電路130可根據第一感應電位VS1和第二感應電位VS2來產生一輸出電位VOUT和一輸出電流IOUT。例如,輸出電位VOUT可大致為一直流電位,其位準可約為19.5V,但亦不僅限於此。偵測電路140可包括一線性光耦合器145,並可根據輸出電流IOUT來產生一偵測電位VD。第一放大電路150可根據偵測電位VD來產生一第一放大電位VA1。第一電容調整電路160可根據第一放大電位VA1來控制前述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在此設計下,電源供應器100之增益可根據其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來進行適當調整,故即使在重載模式中,電源供應器100亦能提供足夠之增益值。
以下實施例將介紹電源供應器100之詳細結構及操作方式。必須理解的是,這些圖式和敘述僅為舉例,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之範圍。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200之示意圖。在第2圖之實施例中,電源供應器200具有一輸入節點NIN和一輸出節點NOUT,並包括:一輸入切換電路210、一變壓器220、一第一電容器C1、一輸出級電路230、一偵測電路240、一第一放大電路250,以及一第一電容調整電路260。電源供應器200之輸入節點NIN可由一外部輸入電源處接收一輸入電位VIN,而電源供應器200之輸出節點NOUT可用於輸出一輸出電位VOUT至一電子裝置(未顯示)。
輸入切換電路210包括一脈衝調變積體電路215、一第一電晶體M1,以及一第二電晶體M2。脈衝寬度調變積體電路215可產生第一脈衝寬度調變電位VM1和第二脈衝寬度調變電位VM2。第一脈衝寬度調變電位VM1和第二脈衝寬度調變電位VM2於電源供應器200初始化時可維持於一固定電位,而在電源供應器200進入正常使用階段後則可提供週期性之時脈波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脈衝寬度調變電位VM1和第二脈衝寬度調變電位VM2可具有相同波形但其間存在一相位差,使得兩者不會同時為高邏輯位準。第一電晶體M1和第二電晶體M2可各自為一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第一電晶體M1具有一控制端(例如:一閘極)、一第一端(例如:一源極),以及一第二端(例如:一汲極),其中第一電晶體M1之控制端係用於接收第一脈衝寬度調變電位VM1,第一電晶體M1之第一端係耦接至一第一節點N1以輸出一切換電位VW,而第一電晶體M1之第二端係耦接至輸入節點NIN。第二電晶體M2具有一控制端(例如:一閘極)、一第一端(例如:一源極),以及一第二端(例如:一汲極),其中第二電晶體M2之控制端係用於接收第二脈衝寬度調變電位VM2,第二電晶體M2之第一端係耦接至一接地電位VSS(例如:0V),而第二電晶體M2之第二端係耦接至第一節點N1。
變壓器220包括一主線圈221、一第一副線圈222,以及一第二副線圈223,其中變壓器220內建一漏電感器LR和一激磁電感器LM。漏電感器LR和激磁電感器LM皆可為變壓器220製造時所附帶產生之固有元件,其並非外部獨立元件。主線圈221、漏電感器LR,以及激磁電感器LM皆可位於變壓器220之同一側,而第一副線圈222和第二副線圈223皆則可位於變壓器220之相對另一側。漏電感器LR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一節點N1以接收切換電位VW,而漏電感器LR之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二節點N2。激磁電感器LM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二節點N2,而激磁電感器LM之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三節點N3。主線圈221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二節點N2,而主線圈221之第二端係耦接至第三節點N3。第一副線圈222之第一端係耦接至一第四節點N4以輸出一第一感應電位VS1,而第一副線圈222之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五節點N5第二副線圈223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五節點N5,而第二副線圈223之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六節點N6以輸出一第二感應電位VS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感應電位VS2可為第一感應電位VS1之負值,但亦不僅限於此。
第一電容器C1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三節點N3,而第一電容器C1之第二端係耦接至接地電位VSS。必須注意的是,漏電感器LR、激磁電感器LM,以及第一電容器C1可共同形成電源供應器200之一諧振槽。
輸出級電路230包括一第一二極體D1、一第二二極體D2,以及一第二電容器C2。第一二極體D1之陽極係耦接至第四節點N4以接收第一感應電位VS1,而第一二極體D1之陰極係耦接至輸出節點NOUT。第二二極體D2之陽極係耦接至第六節點N6以接收第二感應電位VS2,而第二二極體D2之陰極係耦接至輸出節點NOUT。第二電容器C2之第一端係耦接至輸出節點NOUT,而第二電容器C2之第二端係耦接至一共同節點NCM以輸出一輸出電流IOUT。例如,共同節點NCM可提供另一接地電位,其可與前述之接地電位VSS相同或相異。
偵測電路240包括一線性光耦合器245、一第一電阻器R1、一第二電阻器R2,以及一第三電容器C3。在一些實施例中,線性光耦合器245係由一PC817電子元件來實施。線性光耦合器245包括一發光二極體DL和一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發光二極體DL之陽極係耦接至共同節點NCM以接收輸出電流IOUT,而發光二極體DL之陰極係耦接至第五節點N5。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之集極係耦接至一第七節點N7以輸出一偵測電位VD,而雙載子接面電晶體Q1之射極係耦接至一第八節點N8。第一電阻器R1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五節點N5,而第一電阻器R1之第二端係耦接至共同節點NCM。第三電容器C3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五節點N5,而第三電容器C3之第二端係耦接至共同節點NCM。第二電阻器R2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八節點N8,而第二電阻器R2之第二端係耦接至接地電位VSS。在一些實施例中,若輸出電流IOUT變大,則偵測電位VD將會變高;反之,若輸出電流IOUT變小,則偵測電位VD將會變低。
第一放大電路250包括一第一運算放大器255、一第三電阻器R3、一第四電阻器R4,以及一第四電容器C4。第三電阻器R3之第一端係耦接至一第九節點N9,而第三電阻器R3之第二端係耦接至第七節點N7以接收偵測電位VD。第一運算放大器255之正輸入端係耦接至第九節點N9,第一運算放大器255之負輸入端係耦接至接地電位VSS,而第一運算放大器255之輸出端係耦接至一第十節點N10以輸出一第一放大電位VA1。第四電阻器R4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節點N10,而第四電阻器R4之第二端係耦接至第九節點N9。第四電容器C4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節點N10,而第四電容器C4之第二端係耦接至接地電位VSS。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第四電阻器R4和第三電阻器R3兩者之電阻比值(R4/R3)越大,則第一放大電路250之放大倍率越高。
第一電容調整電路260包括一第三二極體D3、一第五電阻器R5、一第五電容器C5,以及一第三電晶體M3。第三電晶體M3可為一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第三二極體D3之陽極係耦接至第三節點N3,而第三二極體D3之陰極係耦接至一第十一節點N11。第五電阻器R5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一節點N11,而第五電阻器R5之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十二節點N12。第五電容器C5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二節點N12,而第五電容器C5之第二端係耦接至接地電位VSS。第三電晶體M3具有一控制端(例如:一閘極)、一第一端(例如:一源極),以及一第二端(例如:一汲極),其中第三電晶體M3之控制端係耦接至第十節點N10以接收第一放大電位VA1,第三電晶體M3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二節點N12,而第三電晶體M3之第二端係耦接至第三節點N3。第三電晶體M3可內建一第一寄生二極體DP1,其並非一獨立元件。第一寄生二極體DP1之陽極係耦接至第十二節點N12,而第一寄生二極體DP1之陰極係耦接至第三節點N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二極體D3和第五電阻器R5可共同形成一阻擋電路,其可避免當第三電晶體M3被禁能時第一寄生二極體DP1卻意外導通之情況(因為第一電容器C1可能儲存較大之諧振能量)。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200於輕載模式下其諧振槽之等效電路圖。當電源供應器200操作於輕載模式且輸出電流IOUT相對較小時(例如,未達滿載輸出電流之70%),第一放大電位VA1還無法致能第三電晶體M3,故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F1僅由漏電感器LR、激磁電感器LM,以及第一電容器C1三者所共同決定,其可如下列方程式(1)所述:
Figure 02_image001
…………………(1) 其中「F1」代表最低諧振頻率,「LR」代表漏電感器LR之電感值,「LM」代表激磁電感器LM之電感值,而「C1」代表第一電容器C1之電容值。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200於重載模式下其諧振槽之等效電路圖。當電源供應器200操作於重載模式且輸出電流IOUT相對較大時(例如,已達滿載輸出電流之70%),第一放大電位VA1已足夠致能第三電晶體M3,故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F2將由漏電感器LR、激磁電感器LM、第一電容器C1,以及第五電容器C5四者所共同決定,其可如下列方程式(2)所述:
Figure 02_image003
…………… (2) 其中「F2」代表最低諧振頻率,「LR」代表漏電感器LR之電感值,「LM」代表激磁電感器LM之電感值,「C1」代表第一電容器C1之電容值,而「C5」代表第五電容器C5之電容值。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諧振槽之諧振頻率與電源供應器200之增益值之關係圖。根據第5圖之量測結果可知,當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下降時(例如,由F1下降至F2),電源供應器200之增益值將會上升,故即使在重載模式中,電源供應器200亦能提供足夠之增益值。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600之示意圖。第6圖與第2圖相似,兩者之差異在於,電源供應器600更包括一第二放大電路670和一第二電容調整電路680。在其他實施例中,電源供應器600還可包括更多放大電路和更多電容調整電路,其總數量於本發明中並不特別作限制。
第二放大電路670包括一第二運算放大器675、一第六電阻器R6、一第七電阻器R7,以及一第六電容器C6。第六電阻器R6之第一端係耦接至一第十三節點N13,而第六電阻器R6之第二端係耦接至第七節點N7以接收偵測電位VD。第二運算放大器675之正輸入端係耦接至第十三節點N13,第二運算放大器675之負輸入端係耦接至接地電位VSS,而第二運算放大器675之輸出端係耦接至一第十四節點N14以輸出一第二放大電位VA2。第七電阻器R7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四節點N14,而第七電阻器R7之第二端係耦接至第十三節點N13。第六電容器C6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四節點N14,而第六電容器C6之第二端係耦接至接地電位VSS。在一些實施例中,若第七電阻器R7和第六電阻器R6兩者之電阻比值(R7/R6)越大,則第二放大電路670之放大倍率越高。
第二電容調整電路680包括一第四二極體D4、一第八電阻器R8、一第七電容器C7,以及一第四電晶體M4。第四電晶體M4可為一N型金氧半場效電晶體。第四二極體D4之陽極係耦接至第三節點N3,而第四二極體D4之陰極係耦接至一第十五節點N15。第八電阻器R8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五節點N15,而第八電阻器R8之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十六節點N16。第七電容器C7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六節點N16,而第七電容器C7之第二端係耦接至接地電位VSS。第四電晶體M4之控制端係耦接至第十四節點N14以接收第二放大電位VA2,第四電晶體M4之第一端係耦接至第十六節點N16,而第四電晶體M4之第二端係耦接至第三節點N3。第四電晶體M4可內建一第二寄生二極體DP2,其並非一獨立元件。第二寄生二極體DP2之陽極係耦接至第十六節點N16,而第二寄生二極體DP2之陰極係耦接至第三節點N3。相似地,第四二極體D4和第八電阻器R8可避免當第四電晶體M4被禁能時第二寄生二極體DP2卻意外導通之情況。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600於超重載模式下其諧振槽之等效電路圖。當電源供應器600操作於超重載模式且輸出電流IOUT非常大時(例如,已達滿載輸出電流之90%),第一放大電位VA1已足夠致能第三電晶體M3且第二放大電位VA2已足夠致能第四電晶體M4,故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F3將由漏電感器LR、激磁電感器LM、第一電容器C1、第五電容器C5,以及第七電容器C7五者所共同決定,其可如下列方程式(3)所述:
Figure 02_image005
……… (3) 其中「F3」代表最低諧振頻率,「LR」代表漏電感器LR之電感值,「LM」代表激磁電感器LM之電感值,「C1」代表第一電容器C1之電容值,「C5」代表第五電容器C5之電容值,而「C7」代表第七電容器C7之電容值。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諧振槽之諧振頻率與電源供應器600之增益值之關係圖。根據第8圖之量測結果可知,在加入第二放大電路670和第二電容調整電路680之後,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還可進一步調低(例如,由F2下降至F3),電源供應器600之增益值亦可再進一步上升,故即使在超重載模式中,電源供應器600亦能提供足夠之增益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供應器200、600之元件參數可如下列所述。第一電容器C1之電容值可介於9nF至11nF之間,較佳可為10nF。第二電容器C2之電容值可介於544μF至816μF之間,較佳可為680μF。第三電容器C3之電容值可介於0.9nF至1.1nF之間,較佳可為1nF。第四電容器C4之電容值可介於0.9μF至1.1μF之間,較佳可為1μF。第五電容器C5之電容值可介於18nF至22nF之間,較佳可為20nF。第六電容器C6之電容值可介於0.9μF至1.1μF之間,較佳可為1μF。第七電容器C7之電容值可介於21.6nF至26.4nF之間,較佳可為24nF。漏電感器LR之電感值可介於36μH至44μH之間,較佳可為40μH。激磁電感器LM之電感值可介於180μH至220μH之間,較佳可為200μH。第一電阻器R1之電阻值可介於99mΩ至121mΩ之間,較佳可為110mΩ。第二電阻器R2之電阻值可介於90Ω至110Ω之間,較佳可為100Ω。第三電阻器R3之電阻值可介於0.9KΩ至1.1KΩ之間,較佳可為1KΩ。第四電阻器R4之電阻值可介於4.5KΩ至5.5KΩ之間,較佳可為5KΩ。第五電阻器R5之電阻值可介於0.85MΩ至1.15MΩ之間,較佳可為1MΩ。第六電阻器R6之電阻值可介於0.9KΩ至1.1KΩ之間,較佳可為1KΩ。第七電阻器R7之電阻值可介於3.49KΩ至4.27KΩ之間,較佳可為3.88KΩ。第八電阻器R8之電阻值可介於0.85MΩ至1.15MΩ之間,較佳可為1MΩ。第四電阻器R4和第三電阻器R3兩者之電阻比值(R4/R3)可大於第七電阻器R7和第六電阻器R6兩者之電阻比值(R7/R6)。在變壓器220中,第一副線圈222之匝數可大致等於第二副線圈223之匝數。電源供應器200、600之滿載輸出電流約可等於16.9A。以上參數範圍係根據多次實驗結果而得出,其有助於最佳化電源供應器200、600之諧振頻率和增益值。
本發明提出一種新穎之電源供應器,其具有可變之最低諧振頻率和對應之可調增益。根據實際量測結果,使用前述設計之電源供應器無論在輕載模式或重載模式下均可提供適當且足夠之增益值,故其很適合應用於各種各式之裝置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之電位、電流、電阻值、電感值、電容值,以及其餘元件參數均非為本發明之限制條件。設計者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調整這些設定值。本發明之電源供應器並不僅限於第1-8圖所圖示之狀態。本發明可以僅包括第1-8圖之任何一或複數個實施例之任何一或複數項特徵。換言之,並非所有圖示之特徵均須同時實施於本發明之電源供應器當中。
本發明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600:電源供應器
110,210:輸入切換電路
120,220:變壓器
121,221:主線圈
122,222:第一副線圈
123,223:第二副線圈
130,230:輸出級電路
140,240:偵測電路
145,245:線性光耦合器
150,250:第一放大電路
160,260:第一電容調整電路
215:脈衝寬度調變積體電路
255:第一運算放大器
670:第二放大電路
675:第二運算放大器
680:第二電容調整電路
C1:第一電容器
C2:第二電容器
C3:第三電容器
C4:第四電容器
C5:第五電容器
C6:第六電容器
C7:第七電容器
D1:第一二極體
D2:第二二極體
D3:第三二極體
D4:第四二極體
DL:發光二極體
DP1:第一寄生二極體
DP2:第二寄生二極體
F1,F2,F3:最低諧振頻率
IOUT:輸出電流
LM:激磁電感器
LR:漏電感器
M1:第一電晶體
M2:第二電晶體
M3:第三電晶體
M4:第四電晶體
N1:第一節點
N2:第二節點
N3:第三節點
N4:第四節點
N5:第五節點
N6:第六節點
N7:第七節點
N8:第八節點
N9:第九節點
N10:第十節點
N11:第十一節點
N12:第十二節點
N13:第十三節點
N14:第十四節點
N15:第十五節點
N16:第十六節點
NCM:共同節點
NIN:輸入節點
NOUT:輸出節點
Q1:雙載子接面電晶體
R1:第一電阻器
R2:第二電阻器
R3:第三電阻器
R4:第四電阻器
R5:第五電阻器
R6:第六電阻器
R7:第七電阻器
R8:第八電阻器
VA1:第一放大電位
VA2:第二放大電位
VD:偵測電位
VIN:輸入電位
VM1:第一脈衝寬度調變電位
VM2:第二脈衝寬度調變電位
VOUT:輸出電位
VS1:第一感應電位
VS2:第二感應電位
VW:切換電位
VSS:接地電位
第1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之示意圖。 第2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之示意圖。 第3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於輕載模式下其諧振槽之等效電路圖。 第4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於重載模式下其諧振槽之等效電路圖。 第5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述之諧振槽之諧振頻率與電源供應器之增益值之關係圖。 第6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之示意圖。 第7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電源供應器於超重載模式下其諧振槽之等效電路圖。 第8圖係顯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述之諧振槽之諧振頻率與電源供應器之增益值之關係圖。
100:電源供應器
110:輸入切換電路
120:變壓器
121:主線圈
122:第一副線圈
123:第二副線圈
130:輸出級電路
140:偵測電路
145:線性光耦合器
150:第一放大電路
160:第一電容調整電路
C1:第一電容器
IOUT:輸出電流
LM:激磁電感器
LR:漏電感器
VA1:第一放大電位
VD:偵測電位
VIN:輸入電位
VOUT:輸出電位
VS1:第一感應電位
VS2:第二感應電位
VW:切換電位

Claims (9)

  1. 一種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包括:一輸入切換電路,根據一輸入電位來產生一切換電位;一變壓器,包括一主線圈、一第一副線圈,以及一第二副線圈,其中該變壓器內建一漏電感器和一激磁電感器,該主線圈係經由該漏電感器接收該切換電位,該第一副線圈係用於產生一第一感應電位,而該第二副線圈係用於產生一第二感應電位;一輸出級電路,根據該第一感應電位和該第二感應電位來產生一輸出電流;一偵測電路,包括一線性光耦合器,並根據該輸出電流來產生一偵測電位;一第一放大電路,根據該偵測電位來產生一第一放大電位;一第一電容器,耦接至該變壓器,其中該漏電感器、該激磁電感器,以及該第一電容器共同形成一諧振槽;以及一第一電容調整電路,根據該第一放大電位來控制該諧振槽之最低諧振頻率;其中該偵測電路之該線性光耦合器包括:一發光二極體,具有一陽極和一陰極,其中該發光二極體之該陽極係耦接至一共同節點以接收該輸出電流,而該發光二極體之該陰極係耦接至一第五節點;以及一雙載子接面電晶體,具有一集極和一射極,其中該雙載子接面電晶體之該集極係耦接至一第七節點以輸出該偵測電位,而該雙 載子接面電晶體之該射極係耦接至一第八節點。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輸入切換電路包括:一脈衝寬度調變積體電路,產生一第一脈衝寬度調變電位和一第二脈衝寬度調變電位;一第一電晶體,具有一控制端、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一電晶體之該控制端係用於接收該第一脈衝寬度調變電位,該第一電晶體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一第一節點以輸出該切換電位,而該第一電晶體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一輸入節點以接收該輸入電位;以及一第二電晶體,具有一控制端、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二電晶體之該控制端係用於接收該第二脈衝寬度調變電位,該第二電晶體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一接地電位,而該第二電晶體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一節點。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漏電感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漏電感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一節點以接收該切換電位,該漏電感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二節點,該激磁電感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激磁電感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二節點,該激磁電感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三節點,該第一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第一電容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三節點,該第一電容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接地電位,該主線圈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主線圈之該第 一端係耦接至該第二節點,該主線圈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三節點,該第一副線圈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第一副線圈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一第四節點以輸出該第一感應電位,該第一副線圈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五節點,該第二副線圈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該第二副線圈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五節點,而該第二副線圈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六節點以輸出該第二感應電位。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輸出級電路包括:一第一二極體,具有一陽極和一陰極,其中該第一二極體之該陽極係耦接至該第四節點以接收該第一感應電位,而該第一二極體之該陰極係耦接至一輸出節點;一第二二極體,具有一陽極和一陰極,其中該第二二極體之該陽極係耦接至該第六節點以接收該第二感應電位,而該第二二極體之該陰極係耦接至該輸出節點;以及一第二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二電容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輸出節點,而該第二電容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共同節點以輸出該輸出電流。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偵測電路更包括:一第一電阻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一電阻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五節點,而該第一電阻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共同節點; 一第三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三電容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五節點,而該第三電容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共同節點;以及一第二電阻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二電阻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八節點,而該第二電阻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接地電位。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第一放大電路包括:一第三電阻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三電阻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一第九節點,而該第三電阻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七節點以接收該偵測電位;一第一運算放大器,具有一正輸入端、一負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一運算放大器之該正輸入端係耦接至該第九節點,該第一運算放大器之該負輸入端係耦接至該接地電位,而該第一運算放大器之該輸出端係耦接至一第十節點以輸出該第一放大電位;一第四電阻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四電阻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節點,而該第四電阻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九節點;以及一第四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四電容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節點,而該第四電容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接地電位。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源供應器,其中該第一電容調 整電路包括:一第三二極體,具有一陽極和一陰極,其中該第三二極體之該陽極係耦接至該第三節點,而該第三二極體之該陰極係耦接至一第十一節點;一第五電阻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五電阻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一節點,而該第五電阻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十二節點;一第五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五電容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二節點,而該第五電容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接地電位;以及一第三電晶體,具有一控制端、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三電晶體之該控制端係耦接至該第十節點以接收該第一放大電位,該第三電晶體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二節點,而該第三電晶體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三節點;其中該第三電晶體內建一第一寄生二極體,該第一寄生二極體具有一陽極和一陰極,該第一寄生二極體之該陽極係耦接至該第十二節點,而該第一寄生二極體之該陰極係耦接至該第三節點。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電源供應器,更包括一第二放大電路,其包括:一第六電阻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六電阻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一第十三節點,而該第六電阻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七節點以接收該偵測電位; 一第二運算放大器,具有一正輸入端、一負輸入端,以及一輸出端,其中該第二運算放大器之該正輸入端係耦接至該第十三節點,該第二運算放大器之該負輸入端係耦接至該接地電位,而該第二運算放大器之該輸出端係耦接至一第十四節點以輸出一第二放大電位;一第七電阻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七電阻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四節點,而該第七電阻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十三節點;以及一第六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六電容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四節點,而該第六電容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接地電位。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源供應器,更包括一第二電容調整電路,其包括:一第四二極體,具有一陽極和一陰極,其中該第四二極體之該陽極係耦接至該第三節點,而該第四二極體之該陰極係耦接至一第十五節點;一第八電阻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八電阻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五節點,而該第八電阻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一第十六節點;一第七電容器,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七電容器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六節點,而該第七電容器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接地電位;以及 一第四電晶體,具有一控制端、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中該第四電晶體之該控制端係耦接至該第十四節點以接收該第二放大電位,該第四電晶體之該第一端係耦接至該第十六節點,而該第四電晶體之該第二端係耦接至該第三節點;其中該第四電晶體內建一第二寄生二極體,該第二寄生二極體具有一陽極和一陰極,該第二寄生二極體之該陽極係耦接至該第十六節點,而該第二寄生二極體之該陰極係耦接至該第三節點。
TW109127336A 2020-08-12 2020-08-12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TWI751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7336A TWI751644B (zh) 2020-08-12 2020-08-12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7336A TWI751644B (zh) 2020-08-12 2020-08-12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51644B true TWI751644B (zh) 2022-01-01
TW202207594A TW202207594A (zh) 2022-02-16

Family

ID=8080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7336A TWI751644B (zh) 2020-08-12 2020-08-12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516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937B (zh) * 2022-03-09 2023-0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抑制磁飽和之電源供應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92281A (ja) * 2016-04-06 2017-10-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108923657A (zh) * 2018-07-02 2018-11-30 杭州茂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US20190068068A1 (en) * 2016-04-29 2019-0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 and frequency tracking method for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
TWI688195B (zh) * 2019-06-19 2020-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供應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92281A (ja) * 2016-04-06 2017-10-19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20190068068A1 (en) * 2016-04-29 2019-0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 and frequency tracking method for resonant power converter
CN108923657A (zh) * 2018-07-02 2018-11-30 杭州茂力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TWI688195B (zh) * 2019-06-19 2020-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供應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7594A (zh) 2022-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05798A (zh) 具有高功率因數之升壓轉換器
TW202119745A (zh) 升壓轉換器
TWI751644B (zh)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TWI740686B (zh) 降低總諧波失真之升壓轉換器
TWI710886B (zh) 電源供應器
TW202203565A (zh) 消除振鈴效應之電源供應器
US11171567B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eliminating ringing effect
TWI779440B (zh) 具有散熱機制之電源供應器
US11362510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eliminating malfunction of overcurrent protection
TWI775068B (zh) 電源供應器
US11165348B2 (en) Boost converter with high output efficiency
TWI704757B (zh) 升壓轉換器
TWI698075B (zh) 電源供應器
US11451143B2 (en) Boost converter for improving output stability
TWI736491B (zh) 低噪音之電源供應器
TWI812354B (zh) 高效率之電源供應器
TWI757667B (zh) 升壓轉換器
TWI715487B (zh) 消除振鈴效應之電源供應器
TWI751798B (zh) 具有可調增益之電源供應器
TWI790937B (zh) 抑制磁飽和之電源供應器
TWI751659B (zh) 延長開關壽命之電源供應器
CN113644823B (zh) 消除振铃效应的电源供应器
TW202343946A (zh) 電源供應器
TW202318131A (zh) 增加輸出穩定度之電源供應器
TW202347935A (zh) 電源供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