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9611B - 低高度邊緣連接器及使用其的連接器系統 - Google Patents

低高度邊緣連接器及使用其的連接器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9611B
TWI749611B TW109121814A TW109121814A TWI749611B TW I749611 B TWI749611 B TW I749611B TW 109121814 A TW109121814 A TW 109121814A TW 109121814 A TW109121814 A TW 109121814A TW I749611 B TWI749611 B TW I749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s
contact pads
extending
edg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1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1831A (zh
Inventor
呂秋明
皮爾 皮瑞斯
C 特倫特 博金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1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1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9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96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種邊緣連接器配置為連接於一電路板。所述邊緣連接器包括限定多個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收容通道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座。多個第一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一通道中;多個第二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二通道中;多個第三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三通道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一電氣規格,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二電氣規格,所述第二電氣規格不同於所述第一電氣規格。

Description

低高度邊緣連接器及使用其的連接器系統
本公開涉及連接器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能夠連接於一電路板的一邊緣的連接器的領域。
能夠安裝於一電路板的一邊緣的連接器是已知的。現有設計雖然能發揮作用,但往往具有比所需的高度更高的高度,同時需要比所需更多的板上空間。因此,某些人群會賞識用於安裝於一電路板的一邊緣的一改進的連接器。
一種邊緣連接器配置為安裝於一電路板的一邊緣。所述邊緣連接器具有低高度且是能夠被移除地的,並提供可靠和牢固的電連接。所述邊緣連接器包括限定多個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收容通道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端子座。多個第一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一通道中。多個第二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二通道中。多個第三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三通道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一電氣規格,而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二電氣規格,所述第二電氣規格不同於所述第一 電氣規格。一可動的卡扣從所述第一端子座延伸。所述卡扣位於所述第二端子座和所述第三端子座之間。
本發明邊緣連接器配置為連接於一電路板,所述邊緣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端子座,其具有限定一前端和一後端的多個壁以及相反的一第一側和一第二側,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多個第一端子,其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中;一第二端子座,其具有限定一前端和一後端的多個壁,以及相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所述第二端子座位於所述第一端子座的第一側,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平行於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多個第二端子,其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中;一第三端子座,其具有限定一前端和一後端的多個壁,以及相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所述第三端子座位於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一第二側,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平行於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以及多個第三端子,其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中;而且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一電氣規範規格,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二電氣規範規格。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為信號端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為電源端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為低功率端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為高功率端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由一第一形狀形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由不同於所述第一形狀的一第二形狀形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還包括一可動的卡扣,所述卡扣從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一上表面延伸,所述卡扣位於所述第二端子座和所述第三端子座之間。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卡扣包括一鉤。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一電路板收容槽形成於所述多個端子座的前端。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個第一端子包括一平坦的主體、一彎曲的接觸部以及能夠壓接一關聯的導線的至少一對腳部。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個第一端子還包括從所述平坦的主體延伸的一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第一端子座的其中一個壁接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第一端子座包括與所述卡扣部結合的表面。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個第二及第三端子包括:一平坦的上主體部;一平坦的下主體部;一彎曲的側主體部,將所述上主體部和所述下主體部的一側沿所述上主體部和所述下主體部的縱向長度將所述上主體部和所述下主體部連接在一起;至少一個上彈性指,其從所述上主體部的一前端縱向延伸;至少一個下彈性指,其從所述下主體部的一前端縱向延伸;以及一壓接主體部,其從所述兩主體部延伸並能夠壓接一關聯導線。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個第二及第三端子還包括從所述側主體部的一前端沿縱向延伸的至少一個彈性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個第二端子還包括從其上主體部和下主體部中的至少一個延伸的一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第二端子座的其中一個壁接合,並且每個第三端子還包括從其上主體部和下主體部中的至少一個延伸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第三端子座的其中一個壁接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每個第一端子包括一平坦的主體、一彎曲的接觸部以及能夠壓接一關聯的導線的至少一對腳部。
本發明連接器系統包括一電路板,其具有設置在其上的第一組接觸墊、第二組接觸墊和第三組接觸墊,所述電路板具有從其後邊緣延伸並在所述第二組接觸墊中的相鄰接觸墊之間延伸的一第一槽,並且所述電路板具有從其後邊緣延伸並在所述第三組的接觸墊中的相鄰接觸墊之間延伸的一第二槽;以及一邊緣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端子座,具有一前端和一後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上壁、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下壁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的分隔壁,多個第一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中並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一組接觸墊,一第二端子座,具有一前端和一後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上壁、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下壁、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的分隔壁,所述第二端子座位於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一第一側,所 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平行於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多個第二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中並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二組接觸墊,一第三端子座,具有一前端和一後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上壁、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下壁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的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的分隔壁,所述第三端子座位於所述第一端子座的第二側,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平行於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及多個第三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中並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三組接觸墊,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一電氣規範規格,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二電氣規範規格,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座和所述第三端子座的分隔壁位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兩個槽內。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第二組接觸墊和所述第三組接觸墊在所述電路板的一第一側上,所述電路板在一第二側上還具有一第四組接觸墊,所述第四組接觸墊與所述第二組接觸墊豎向對準,其中所述多個第二端子還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四組接觸墊,且所述電路板還在所述電路板的第二側具有一第五組接觸墊,所述第五組接觸墊與所述第三組接觸墊豎向對準,其中,所述多個第三端子還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五組接觸墊;而且其中,每個第二端子具有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二組中的相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指以及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四組中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二彈性指,而且其中,每個第三端子具有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三組中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指 以及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五組中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二彈性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在所述第一槽的縱向延伸側上設置有將所述第二組接觸墊和所述第四組接觸墊電連接在一起的接觸墊,而且其中,每個第二端子還具有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一槽的縱向延伸側上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指,其中,在所述第二槽的縱向延伸側上設置有將所述第三組接觸墊和所述第五組接觸墊電連接在一起的接觸墊,而且其中,每個第三端子還具有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二槽的縱向延伸側上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指。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電路板還包括一鎖固孔,而且其中,所述邊緣連接器還包括從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上表面延伸的一可動的卡扣,所述卡扣位於所述第二端子座和所述第三端子座之間,所述卡扣配置為與所述鎖固孔配合。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為信號端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為電源端子。
在一些實施態樣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是低功率端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是高功率端子。
20:連接器系統
22:電路板
22a:上表面
22b:下表面
24:邊緣連接器
26:殼體
28、30a-d:端子
32:卡扣
34:電路板收容槽
40:邊緣
42:第一組
44a:第二組
44b:第三組
44a':第四組
44b':第五組
48:鎖固孔
50:第一槽
50a、50b:側壁
50c:端壁
52:第二槽
52a、52b:側壁
52c:端壁
54:主體
56:腳部
58:彎曲接觸部
60:卡扣部
62:導線
64:上主體部
66:下主體部
68:側主體部
70:上彈性指
72:下彈性指
74:彈性指
76:彎曲部分
78:壓接主體部
80:導線
82:上卡扣部
84:下卡扣部
90:中央端子座
90a:前端
90b:後端
92:第二端子座
92a:前端
92b:後端
94:第三端子座
96:上壁
98:下壁
100、102:側壁
104:分隔壁
104a、104b:部分
105:凹穴
106:端子收容通道
108:上端
110:切口
110a:後端面
114:臂
116:接合元件
118:致動肩部
120:支點
126:上壁
128:下壁
130、132:側壁
134:分隔壁
136:端子收容通道
140:突起
140a:前壁
140b:後壁
140c:下表面
142:突起
142a:前壁
142b:後壁
142c:下表面
本發明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示出一連接器系統的一俯視立體圖,連接器系統包括一低高度的邊緣連接器的一實施例;圖2示出連接器系統的一仰視立體圖;圖3示出連接器系統電路板的仰視平面圖;圖4示出電路板的俯視平面圖;圖5示出連接器系統的仰視立體圖,其中連接器系統的殼體被移除從而能夠看到內部構件;圖6示出連接器系統的一第一端子的一俯視立體圖;圖7示出連接器系統的一第二或第三端子的一俯視立體圖。
圖8示出連接器系統的從連接器系統的後方觀察到的剖視圖;圖9示出穿過連接器系統的一卡扣的連接器系統的一剖視圖;圖10示出穿過連接器系統的其中一個第一端子的連接器系統的一剖視圖;圖11示出穿過連接器系統的其中一個第二端子的連接器系統的一剖視圖;以及圖12示出圖11的以立體圖給出的剖開圖。
以下的詳細說明描述了示例性的實施例,並且所公開的特徵並不意欲限制到明確公開的組合。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公開的特徵可以 組合在一起以形成出於簡潔的目的而未另外示出的另外的組合。
如圖1和圖2所示,一連接器系統20包括一電路板22,電路板22配置為與一低高度的邊緣連接器24對接。低高度的邊緣連接器24包括支撐多個端子28、30a-d的一殼體26。殼體26可以由一絕緣材料形成,殼體26包括一體的一卡扣32,卡扣32配置為將邊緣連接器24附接於電路板22。殼體26實現觸摸安全連接器並且具有電路板收容槽34,電路板收容槽34在殼體26的兩側邊緣之間延伸且配置成接合電路板22。殼體26設計成將電路板22引導到電路板收容槽34中。端子28、30a-d與電路板對接。本文中使用的諸如前、後、上、下等方向性術語是為了容易描述邊緣連接器24。這些術語的使用並不表示邊緣連接器24在組裝和使用期間所要求的方向。
電路板22以已知的方式形成。如圖3和圖4中最佳所示,電路板22具有平坦的上、下表面22a、22b以及多個邊緣,其中至少一個邊緣40至少部分是平坦的。一第一組42間隔開的接觸墊靠近邊緣40設置在下表面22b上。一第二組44a間隔開的接觸墊靠近邊緣40設置在下表面22b上,並且相鄰第一組42的一側。一第三組44b間隔開的接觸墊靠近邊緣40設置在下表面22b上、相鄰第一組42的另一側。第二組44a和第三組44b被第一組42彼此間隔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第五組44a'、44b'間隔開的接觸墊靠近邊緣40設置在上表面22a上。第四組44a'中的各個接觸點與第二組44a中的對應的接觸點豎向對準。第五組44b'中的各個接觸點與第三組44b中的對應接觸點豎向對準。一鎖固孔48從上表面22a穿過電路板22延伸到下表面22b、與邊緣40間隔開並且與第一組42相交。 一第一槽50從上表面22a穿過電路板22延伸到下表面22b、從邊緣40向前延伸並位於第二組44a的相鄰接觸墊之間。槽50具有從邊緣40延伸並彼此平行的側壁50a、50b以及在側壁50a、50b的前端處的一端壁50c。第二槽52從上表面22a穿過電路板22延伸到下表面22b、從邊緣40向前延伸並且位於第三組44b的相鄰接觸墊之間。槽52具有從邊緣40延伸並相互平行的側壁52a、52b以及在側壁52a、52b的前端處的端壁52c。槽50、52可具有不同的寬度或可具有相同的寬度。
端子28、30a-d設置成用於承載連接器系統20工作的不同電氣要求。第一端子28承載邊緣連接器24的第一電氣規格(specification),第二、第三端子30a-d承載邊緣連接器24的第二電氣規格。在一些實施例中,端子28是信號端子,而端子30a-d是電源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端子28是低功率端子而端子30a-d是高功率端子。在一實施例中,端子28由一第一形狀形成,而端子30a-d由與第一形狀不同的一第二形狀形成。
如圖6最佳所示,每個端子28由一平坦的主體54、從主體54的一後端向上延伸的多個腳部56、從主體54的前方向上延伸的一彎曲接觸部58以及向下延伸的一卡扣部(tang)60形成。在使用時,腳部56壓接相關的導線62。在個實施例中,端子28可具有一雙樑結構,雙樑結構允許端子28具有所需的正向力而無需一厚的端子接觸部。
如圖7最佳所示,每個端子30a-d由一平坦的上主體部64、一平坦的下主體部66和一彎曲的側主體部68形成,該彎曲的側主體部68沿上、下主體部64、66的一側沿上、下主體部64、66的縱向長度將上主體部64和下主體部66 連接。在一實施例中,多個間隔開的上彈性指70從上主體部64的一前端縱向延伸,而多個間隔開的下彈性指72從下主體部66的一前端縱向延伸。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單個的上彈性指70從上主體部64的前端縱向延伸,而一單個的下彈性指72從下主體部66的前端縱向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彈性指74從側主體部68的一前端縱向延伸。如果設置彈性指74,則在槽50、52的側壁50a、50b、52a、52b上設置將組44a、44b中的每個接觸墊連接於組44a'、44b'中的對應接觸墊的接觸墊(未示出)。除了沿其長度設置的彎曲部分76以外,每個上、下彈性指70、72(和如果設置的彈性指74)是平坦的。每個彈性指70、72、74配置成相對各自的主體部64、66、68撓曲。一U形的壓接主體部78從每個主體部64、66、68的一後端延伸。在使用時,壓接主體部78壓接一關聯的導線80。一上卡扣部82從上主體部64向上延伸,而一下卡扣部84從下主體部66向下延伸。上卡扣部82能夠相對於上主體部64撓曲,而下卡扣部84能夠相對於下主體部66撓曲。
在一些實施例中,側主體部68及任何彈性指74和下主體部66、其彈性指72及其卡扣部84取消,從而每個端子30a-d僅包括平坦的上主體部64及其上卡扣部82、從上主體部64的前端延伸的至少一個上彈性指70和從上主體部64的後端延伸的壓接主體部78。在這些實施例中,僅是接觸墊組44a、44b設置在電路板22的上表面22a上。
如圖1、圖2和圖8至圖12所示,殼體26由第一的中央的端子座90(即第一端子座)、從中央端子座90的一側橫向延伸的一第二端子座92和從中 央端子座90的另一側橫向延伸的一第三端子座94一體形成。中央端子座90將端子28收容在其內;第二端子座92將端子30a、30b。第三端子座94將端子30c、30d收容在其內。卡扣32與中央端子座90一體形成。
如圖8至圖10最佳所示,中央端子座90具有前端90a和後端90b、在前端90a和後端90b之間縱向延伸的一上壁96、在前端90a和後端90b之間縱向延伸的一下壁98、在前端90a和後端90b之間以及在上、下壁96、98的側邊緣之間縱向延伸的側壁100、102以及在前、後端90a,90b之間以及在上、下壁96、98之間縱向延伸的多個間隔開的分隔壁104。上壁96和下壁98相互平行。側壁100、102和分隔壁104彼此平行並且垂直於上、下壁96、98。壁96、98、100、102、104形成多個縱向延伸的安放端子28的端子收容通道106。上壁96從後端90b延伸但是在下壁98和分隔壁104的前端之前終止,從而端子接收通道106的前上部分具有開放的上端108,如圖10所示。另外,分隔壁104具有在上壁96的前端96a的前方的部分104a,部分104a的豎向高度低於在上壁96的前端96a的後方的部分104b。每個壁100、102以及每個分隔壁104在面向端子收容通道106的側面上具有一凹穴105。在上壁96的前端96a的前方,下壁98具有多個切口110,參見圖2和圖10,切口110從殼體26的前端延伸並與端子收容通道106對齊,從而端子收容通道106的前部具有敞開的下端。每個端子收容通道106的在上壁96的前端96a的前方的部分形成電路板收容槽34的一部分。
說明其中一個端子28安放於其中一個端子收容通道106內,但需要理解的是,其他端子28以相同的方式安放於端子收容通道106內。平坦的主 體54安放在下壁98的一上表面上,並且壓接主體部78從平坦的主體54向後延伸。彎曲接觸部58安放於切口110和凹穴105中並在未撓曲的狀態下延伸到開放的上端108中。卡扣部60與切口110的一後端面110a接合,以將端子28固定在端子收容通道106中並防止端子28從殼體26中被移除。
每個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相同地形成,且因此僅說明第二端子座92。
如圖8和圖11中最佳所示,第二端子座92具有前端92a和後端92b、在前端92a和後端92b之間延伸的一上壁126、在前端92a和後端92b間延伸的一下壁128、在前端92a和後端92b之間以及在上壁126和下壁128的側邊緣之間縱向延伸的側壁130、132、以及在前端92a和後端92b之間以及在上壁126和下壁128之間縱向延伸的一分隔壁134。上壁126和下壁128是相互平行的。側壁130、132和分隔壁134相互平行並且垂直於上壁126和下壁128。側壁130與中央端子座90的側壁100一體形成。壁126、128、130、132、134形成多個縱向延伸的安放端子30的端子收容通道136。側壁130、132從後端92b延伸但是在前端92a之前終止,從而端子收容通道136的前部具有敞開的側邊緣並形成電路板收容槽34的一部分。分隔壁134從後端92b延伸到前端92a。參見圖11,一突起140從上壁126向下延伸到每個端子收容通道136中並形成垂直於上壁126的一前壁140a、相對於上壁126傾斜並形成一倒角的一後壁140b以及在前壁140a和後壁140b之間延伸並且平行於上壁126的一下表面140c。參見圖11,一突起142從下壁128向上延伸到每個端子收容通道136中並形成垂直於下壁128的一前壁 142a、相對於下壁128傾斜並形成一倒角的一後壁142b以及在前壁142a和後壁142b之間延伸並且平行於下壁128的一下表面142c。前壁140a、142a彼此對齊。端子座90中的端子收容通道106平行於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中的端子收容通道136。
端子30a、30b安放於第二端子座92內,而端子30c、30d位於第三端子座94內。在每個端子收容通道136中,上主體部64靠近上壁126並且卡扣部82的自由端與壁140a接合,而下主體部66靠近下壁128並且卡扣部84的自由端與前壁142a接合。卡扣部82、84與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的接合防止端子30從殼體26中被移除。在每個端子收容通道136中,上、下彈性指70、72在前壁140a、142a的前方延伸,而壓接主體部78從後壁140b向後延伸並安放於端子收容通道136內。每個端子30a-d通過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的後端92b插入並朝向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的前端92a被推入。突起140、142的後壁140b、142b提供的倒角提供了上、下彈性指70、72與其接合的表面上的引導,當上、下彈性指70、72經過突起140、142時,上、下彈性指70、72朝向彼此向內撓曲。同樣地,後壁140b、142b提供了卡扣部82、84與其接合的表面上的引導,當卡扣部82、84經過突起140、142時,卡扣部82、84朝向彼此向內撓曲。一旦卡扣部82、84越過突起140、142,卡扣部82、84就恢復其彈性恢復位置。在一實施例中,端子30a,30b的側主體部68靠近第二端子座92中的分隔壁134,而端子30c、30d的側主體部68靠近第三端子座94中的分隔壁134。
中央端子座90的後端90b位於外側的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的 後端92b的前方。中央端子座90的前端90a位於外側的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的前端92a的後方。卡扣32從上壁96的上表面延伸並在端子收容通道106的開放的上端108的上方向前延伸並進入電路板收容槽34中。卡扣32位於外側的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之間。卡扣32由分別設置在支點120的相反側的一懸臂式的臂114和一懸臂式的致動肩部118形成,臂114在一端具有能夠接合在電路板22中的鎖固孔48內的一接合元件116。臂114平行於側壁100、102延伸。接合元件116在中央端子座90的前方延伸。致動肩部118附接到臂114的端部並設置在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之間。在一實施例中,接合元件116可以是具有一倒角前端的一鉤。在一實施例中,支點120可以是雙支點。在一實施例中,支點120可以是單個支點。
致動肩部118具有一上表面,使用者的手指能夠接合該上表面以致動卡扣32。當從殼體26的側面觀察時,致動肩部118的上表面齊平或略高於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的頂面。致動肩部118的上表面可被加棱或壓花以促進使用者手指的抓握。在如本文所述的靜止位置,致動肩部118的下表面與基上壁96間隔開。因為卡扣32位於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之間且致動肩部118的上表面齊平或略高於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的頂面,所以提供了低高度的邊緣連接器24。
當卡扣32處於靜止位置時,接合元件116與上壁96對準。當致動肩部118被按下以將卡扣32移動至觸發位置時,致動肩部118移動靠近上壁96,支點120撓曲,並且接合元件116移動而與上壁96不對準。當釋放壓力時,卡扣 32恢復其靜止位置。
為了使電路板22與邊緣連接器24對接,將電路板22的邊緣40插入電路板收容槽34。隨著電路板22滑動進入電路板收容槽34,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的分隔壁134沿著槽50滑動。彎曲接觸部58與電路板22的邊緣40接合並朝向平坦的主體54向下撓曲且沿第一組42的接觸墊滑動。彎曲接觸部58與電路板22上的間隔開的接觸墊的第一組42和邊緣連接器24接合並在電路板22上的間隔開的接觸墊的第一組42和邊緣連接器24之間形成一電氣通路。上、下彈性指70、72在與邊緣40接觸時彼此遠離地撓曲並沿著組44a、44b、44a'、44b'的接觸墊滑動。每個上、下彈性指70、72的彎曲部分76與電路板22上的組44a、44b、44a'、44b'的接觸墊和邊緣連接器24接合並在電路板22上的組44a、44b、44a'、44b'的接觸墊和邊緣連接器24之間形成一電氣通路。如果設置指74,指74在與電路板22接合時撓曲並且沿著設置在側壁50a、50b、52a、52b上的接觸墊(未示出)滑動,並且指74的彎曲部分76在電路板22和邊緣連接器24之間形成一電氣通路。當卡扣32的接合元件116的前端與電路板22的邊緣40接合時,接合元件116遠離電路板22的上表面22b地樞轉並沿著上表面22b滑動直到接合元件116安放于鎖固孔48內。如果電路板22中的每個槽50、52在尺寸上設置為僅收容其中一個分隔壁134,則邊緣連接器24不能上下顛倒地插入到電路板22上。接合元件116與鎖固孔48的接合防止了邊緣連接器24從電路板22上移出。
通過按下致動肩部118以將卡扣32移動到觸發位置,可以從邊緣連接器24移出電路板22。這將接合元件116從鎖固孔48中移出,並且能夠將電 路板22從邊緣連接器24的電路板收容槽34中拉出。此後,釋放致動肩部118以將卡扣32移動到靜止位置。
儘管附圖示出中央端子座90包括四個端子28,但是應理解的是,少於四個的通道106或多於四個的通道106可以穿設於端子座90以收容更多或更少的端子28,並且相同數量的相關的接觸墊設置在電路板22上。儘管附圖顯示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包括兩個端子30,但是應理解的是,多於兩個的通道136可以穿設第二、第三端子座92、94以收容更多的端子30,並且相同數量的相關的接觸墊設置在電路板22上。
另外,儘管示出了單個卡扣32,但是中央端子座90可以被加長的以設置另一個卡扣。如果設置了多個卡扣,則這些卡扣可以耦接在一起,使得致動其中一個卡扣即可致動其餘的卡扣。
本文提供的公開借助其優選和示例性的實施例說明了特徵。通過閱讀本公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想出落入隨附申請專利範圍和其精神內的其它的實施例、修改和變形。
20:連接器系統
22:電路板
22a:上表面
22b:下表面
24:邊緣連接器
26:殼體
32:卡扣
34:電路板收容槽
40:邊緣
48:鎖固孔
50:第一槽
52:第二槽
62:導線
80:導線
90:中央端子座
92:第二端子座
92a:前端
92b:後端
94:第三端子座
134:分隔壁

Claims (20)

  1. 一種邊緣連接器,配置為連接於一電路板,所述邊緣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端子座,其具有限定一前端和一後端的多個壁以及相反的一第一側和一第二側,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多個第一端子,其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中;一第二端子座,其具有限定一前端和一後端的多個壁,以及相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所述第二端子座位於所述第一端子座的第一側,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平行於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多個第二端子,其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中;一第三端子座,其具有限定一前端和一後端的多個壁,以及相反的第一側和第二側,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所述第三端子座位於所述第一端子座的第二側,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平行於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以及多個第三端子,其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中;而且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一電氣規格,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三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二電氣規格。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為信號端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為電源端子。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為低功率端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為高功率端子。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由一第一形狀形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由不同於所述第一形狀的一第二形狀形成。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還包括一可動的卡扣,所述卡扣從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一上表面延伸,所述卡扣位於所述第二端子座和所述第三端子座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所述卡扣包括一鉤。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一電路板收容槽形成於所述多個端子座的前端。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每個第一端子包括一平坦的主體、一彎曲接觸部以及能夠壓接一關聯的導線的至少一對腳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每個第一端子還包括從所述平坦的主體延伸的一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第一端子座的其中一個壁接合。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座包括與所述卡扣部結合的表面。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每個第二及第三端子包括:一平坦的上主體部;一平坦的下主體部;一彎曲的側主體部,將所述上主體部和所述下主體部的一側沿所述上主體部和所述下主體部的縱向長度將所述上主體部和所述下主體部連接在一起;至少一個上彈性指,其從所述上主體部的一前端縱向延伸;至少一個下彈性指,其從所述下主體部的一前端縱向延伸;以及一壓接主體部,其從所述兩主體部延伸並能夠壓接一關聯導線。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每個第二及第三端子還包括從所述側主體部的一前端沿縱向延伸的至少一個彈性指。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每個第二端子還包括從其上主體部和下主體部中的至少一個延伸的一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第二端子座的其中一個壁接合,並且每個第三端子還包括從其上主體部和下主體部中的至少一個延伸的卡扣部,所述卡扣部與所述第三端子座的其中一個壁接合。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邊緣連接器,其中,每個第一端子包括一平坦的主體、一彎曲接觸部以及能夠壓接一關聯的導線的至少一對腳部。
  15. 一種連接器系統,包括:一電路板,其具有設置在其上的第一組接觸墊、第二組接觸墊和第三組接觸墊,所述電路板具有從其後邊緣延伸並在所述第二組接觸墊中的相鄰接觸墊之間延伸的一第一槽,並且所述電路板具有從其後邊緣延伸並在所述第三組的接觸墊中的相鄰接觸墊之間延伸的一第二槽;以及一邊緣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端子座,具有一前端和一後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上壁、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下壁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的分隔壁,多個第一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中並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一組接觸墊,一第二端子座,具有一前端和一後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 端之間延伸的一上壁、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下壁、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中的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的分隔壁,所述第二端子座位於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一第一側,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平行於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多個第二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中並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二組接觸墊,一第三端子座,具有一前端和一後端、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上壁、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的一下壁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後端之間延伸並限定縱向延伸穿過其的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的分隔壁,所述第三端子座位於所述第一端子座的第二側,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平行於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收容通道和所述多個第二端子收容通道,及多個第三端子,安裝在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收容通道中並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三組接觸墊,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一電氣規格,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承載所述邊緣連接器的一第二電氣規格,其中所述第二端子座和所述第三端子座的分隔壁位於所述電路板的所述兩個槽內。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第二組接觸墊和所述第三組接觸墊在所述電路板的一第一側上,所述電路板在一第二側上還具有一第四組接觸墊,所述第四 組接觸墊與所述第二組接觸墊豎向對準,其中所述多個第二端子還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四組接觸墊,且所述電路板還在所述電路板的第二側具有一第五組接觸墊,所述第五組接觸墊與所述第三組接觸墊豎向對準,其中,所述多個第三端子還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五組接觸墊;而且其中,每個第二端子具有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二組中的相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指以及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四組中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二彈性指,而且其中,每個第三端子具有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三組中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指以及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五組中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二彈性指。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在所述第一槽的縱向延伸側上設置有將所述第二組接觸墊和所述第四組接觸墊電連接在一起的接觸墊,而且其中,每個第二端子還具有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一槽的縱向延伸側上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指,其中,在所述第二槽的縱向延伸側上設置有將所述第三組接觸墊和所述第五組接觸墊電連接在一起的接觸墊,而且其中,每個第三端子還具有配置為連接於所述第二槽的縱向延伸側上的對應接觸墊的至少一個第一彈性指。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電路板還包括一鎖固孔,而且其中,所述邊緣連接器還包括從所述第一端子座的上表面延伸的一可動的卡扣,所述卡扣位於所述第二端子座和所述第三端子座之間,所述卡扣配置為與所述鎖固孔配合。
  19.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為信號端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為電源端子。
  20. 如請求項15所述的連接器系統,其中,所述多個第一端子是低功率端子,所述多個第二端子和所述多個第三端子是高功率端子。
TW109121814A 2019-06-28 2020-06-29 低高度邊緣連接器及使用其的連接器系統 TWI749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68722P 2019-06-28 2019-06-28
US62/868,722 2019-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1831A TW202101831A (zh) 2021-01-01
TWI749611B true TWI749611B (zh) 2021-12-11

Family

ID=74061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1814A TWI749611B (zh) 2019-06-28 2020-06-29 低高度邊緣連接器及使用其的連接器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749611B (zh)
WO (1) WO20202643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1835B (zh) * 2021-11-03 2023-08-1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卡緣連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3086U (en) * 2008-08-29 2009-03-21 bi-tao Liao Mold overturn and opened/closed-die structure
WO2018101910A1 (en) * 2016-11-29 2018-06-07 Molex, Llc Low profile edge connector and system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37340A (ja) * 2001-02-09 2002-08-23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US8632365B2 (en) * 2010-06-07 2014-01-21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ard-edge connector
CN202474278U (zh) * 2011-09-30 2012-10-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318850B2 (en) * 2014-05-23 2016-04-19 Intel Corporation Shielding a connector to reduce interferen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53086U (en) * 2008-08-29 2009-03-21 bi-tao Liao Mold overturn and opened/closed-die structure
WO2018101910A1 (en) * 2016-11-29 2018-06-07 Molex, Llc Low profile edge connector and system us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64368A1 (en) 2020-12-30
TW202101831A (zh) 202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5519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29263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obust latching means
US4708415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7402049B2 (en) Contact for an interposer-type connector array
US736443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US10651584B2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48496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2470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
JP3109493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9997280B (zh) 低高度的边缘连接器及采用该边缘连接器的系统
US20100167570A1 (en) Card-edge connector having latches interlocked with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6712794B2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当該コネクタに用いられるヘッダならびにソケット
US20090104818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atch member
US20130023162A1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JP200025196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KR20100101007A (ko) 회로 기판에 장착되는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US20110003496A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switch element
US20100130068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US8821169B2 (en) Connector
US2005006473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936013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20010021609A1 (en) Battery connector
CN108736185B (zh) 连接器以及在该连接器中使用的插头件及插口件
US726160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I749611B (zh) 低高度邊緣連接器及使用其的連接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