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8844B - 工程帽 - Google Patents

工程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8844B
TWI748844B TW110101489A TW110101489A TWI748844B TW I748844 B TWI748844 B TW I748844B TW 110101489 A TW110101489 A TW 110101489A TW 110101489 A TW110101489 A TW 110101489A TW I748844 B TWI748844 B TW I74884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cap
engineering
cap body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1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26976A (zh
Inventor
發明人放棄姓名表示權
Original Assignee
披若米克斯安全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披若米克斯安全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披若米克斯安全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1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884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8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884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269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697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工程帽,其包含帽體、面罩及連接件。帽體,具有帽體本體及連接於帽體本體的連接結構。面罩,具有面罩本體及連接於面罩本體的連接部。連接件,可拆卸地同時連接於連接結構及連接部,進而使帽體及面罩被可拆卸地連接。

Description

工程帽
本案是關於一種工程帽,特別是關於一種同時具有面罩及帽體而能夠透過非破壞方式單一步驟地組裝或拆卸面罩及帽體的工程帽。
隨著防災和安全意識抬頭,針對具有危害性的工作場合或作業環境,工作人員普遍具有應配戴相應的個人防護用具(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的認知。為保障工作人員的職業安全,雇主對於工作場所有物體飛落之虞者,應設置防止物體飛落之設備,並供給安全帽等防護具,使勞工戴用,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280條定有明文。
個人防護用具依其防護的部位可被區分為,例如:頭部防護用具、聽力防護用具、眼部防護用具或臉部防護用具等,其中有業者提供結合頭部防護用具及臉部防護用具的工程安全帽,用以同時滿足防護頭部及防護臉部的需求。然而,習知結合頭部防護用具及臉部防護用具的工程安全帽,其頭部防護用具與臉部防護用具之間的連接方式通常具有不可拆卸性或組裝方式較為複雜的問題,進而衍生出結構強度降低、運輸成本提高、使用者組裝或拆卸不易等問題。
圖1為習知具有面罩的工程安全帽(以下簡稱「習知工程帽」),以下利用圖1的習知工程帽具體地敘明。如圖1所示,習知工程帽8包含一帽體81及一罩體82,帽體81與罩體82之間透過一固定元件83相連接。如圖式中,固定元件83是一六角螺絲,帽體81與罩體82之間利用螺鎖固定的連結方式。利用螺鎖固定的連結方式,會預先在帽體81及罩體82的相應位置鑽孔,然而,在帽體81上開設的孔洞將使帽體81的結構強度降低及並使帽體81的吸震性降低。
需要敘明地是,如前段落所提及的問題非僅限於帽體與罩體之間利用螺絲螺鎖固定,凡是固定元件會變造帽體結構者,皆存在帽體防護性能下降的問題。
除了前述習知工程帽8這等利用螺鎖固定的連結方式結合帽體81及罩體82的工程帽之外,有些工程帽的帽體及罩體之間是採用類似多數安全帽帽體及罩體之間的連接方式,而具有轉軸座,例如我國證書號第M571675號「工程帽之面罩調整結構之改良」專利即揭示具有兩轉軸座及連結該轉軸座之兩連接支架組之工程帽。
然而,這類工程帽的帽體及罩體之間的連接關係顯得複雜許多,而且轉軸座與帽體之間仍利用螺鎖固定的連結方式連接,不但使用者組裝或拆卸不易而且結構強度降低,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已經完成組裝的工程帽不易拆卸使得其空間成本與運輸成本均提高。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工程帽,得在不破壞帽體結構的前提下結合防護面罩使用,實屬一重要的課題。
鑒於上述的課題,本案提供一種工程帽。在一些實施例中,工程帽包含:一帽體、一面罩及一連接件。帽體,其具有一帽體本體及連接於帽體本體的一連接結構。面罩,其具有一面罩本體及連接於面罩本體的一連接部。連接件,其可拆卸地同時連接於連接結構及連接部,進而使帽體及面罩被可拆卸地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帽體進一步具有一定位結構,以及面罩進一步具有一定位部;定位部是用以連接定位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定位部是以扣合、嵌合或卡合的方式與定位結構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面罩本體是略呈現下頷骨形,且連接部連接於面罩本體的一第一端及面罩本體的一第二端。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件是可被彎折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件進一步具有一連接件本體、設置於連接件本體之一第一端之一卡掣部及設置於連接件本體之一第二端之一卡掣結構,卡掣部可選擇地連接或分離於卡掣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卡掣部具有一頭部及一柱狀部,頭部連接於柱狀部,柱狀部介於頭部及連接件本體之間,頭部與柱狀部兩者共同形成蕈狀外觀。
在一些實施例中,卡掣結構為孔洞,其具有一溝槽,溝槽設置於孔洞的邊緣。
在一些實施例中,頭部進一步具有二夾片及介於該些夾片之間的一剖溝。
在一些實施例中,面罩本體的材質包括尼龍。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工程帽,工程帽包含帽體、面罩及連接件。帽體具有帽體本體及連接於帽體本體的連接結構。面罩具有面罩本體及連接於面罩本體的連接部。連接件具有連接件本體,連接件本體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設置有卡掣部及卡掣結構,卡掣部可選擇性地連接或分離卡掣結構。連接件可拆卸地同時連接於連接結構及連接部,利用卡掣部與卡掣結構相接合的關係,進而使帽體與面罩被可拆卸地連接。
此外,帽體進一步具有定位結構,以及面罩進一步具有用以連接定位結構的定位部。其中,因為定位結構是額外地成形於帽體本體的半球殼狀結構,使得在帽體表面不會產生孔洞或挖空區域。
工程帽藉由連接件的設置,以及藉由定位部與定位結構兩者間的連接關係來連結帽體及面罩。據此,本案解決習知具有面罩的工程帽,因帽體結構被破壞而頭部防護性能下降的問題。
以下參照相關圖式及透過實施例來說明本案所揭露有關「工程帽」的實施方式,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瞭解本案所欲解決的問題與功效。
需要說明的是,本案的圖式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以下各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後等)僅是用於解釋某一特定狀態中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及/或運動情況等。在不悖離本案的精神下,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而應用。以下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案的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修改或變更者,皆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包含。
本創作的工程帽P特別是指具有面罩的工程帽,其可例如但不限於被應用於礦坑、工廠、建築工地或救災現場等作業環境。具有面罩的工程帽P可同時提供防護使用者的顱部及面部之功效。
請參閱圖2及圖3,圖2為本案一實施例工程帽P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案一實施例工程帽P的分解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工程帽P包含一帽體1、一面罩2及一連接件3。帽體1具有一帽體本體11及一連接結構12。面罩2具有一面罩本體21及一連接部22。連接件3可拆卸地同時連接帽體1的連接結構12及面罩2的連接部22,進而使帽體1及面罩2被可拆卸地連接。
帽體1的材質可例如但不限於由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ABS樹脂(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纖維強化聚合物(Fiber-reinforced plastic;FRP)或其他適當的材料製成。帽體本體11具有半球殼狀結構,於視覺外觀上,帽體1大致是由半球殼狀結構所構成。連接結構12和面罩2的連接部22對應設置,連接結構12是用以與連接部22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結構12是一體成形地延設自帽體本體11;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連接結構12是可拆卸地與帽體本體11結合。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連接結構12略呈半橢圓的片狀結構,一體成形地突設於帽體本體11左、右兩側的底緣,且該些連接結構12更各自貫穿設置有一第一孔洞121。
面罩本體21的材質可例如但不限於包含聚醯胺(Polyamide;PA/俗稱尼龍)、聚烯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ABS樹脂其中至少一者,或者是包含金屬等。在本實施例中,面罩本體21的材質是選自質地堅硬的聚醯胺,而能夠提供較強的結構性強度。
請參閱圖4,圖4為本案一實施例面罩2的立體示意圖。如圖式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面罩本體21是略呈現下頷骨(Mandibular bone)形,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面罩本體21不以略呈現下頷骨形為限,其可例如但不限呈「ㄇ」字形、迴力鏢形、五邊形、半月形或元寶形等。在本實施例中,面罩本體21是略呈現下頷骨形,定義面罩本體21兩側的頂端為一第一端E21及一第二端E22,具體而言,面罩本體21於視覺上大致是宛如下頷骨一般,第一端E21及第二端E22分別是位於下頷骨的左、右兩側至高處,也就是下頷骨(Mandibular bone)中下頷骨頭(Head of mandible)的位置。
據此,面罩本體21能遮蔽使用者的顏面,尤其是能提供防護範圍涵蓋使用者的口、鼻之區域,能夠避免使用者受到意外傷害的危害,例如:被工具敲傷,或被敲擊岩礫時四處飛濺的碎石等所砸傷。
在一些實施例中,面罩本體21更進一步具有複數個透孔211,該些透孔211可增進空氣流通,改善面罩本體21遮蔽時的通風性。該些透孔211可隨機或具有規則性地分佈於面罩本體21,此外,該些透孔211的形狀可為相同或不相同的幾何形狀,亦即透孔211的分佈及形狀不以圖示中所繪示的態樣為限。
連接部22是用以和帽體1的連接結構12對應設置而連接的部位。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22成對地設置於面罩本體21的第一端E21及第二端E22,且兩側的連接部22各自貫穿設置有一第二孔洞221。當其中一側的連接部22連接於帽體1其中一側的連接結構12時,另一側的連接部22亦會對應而連接到帽體1另一側的連接結構12。
請參考圖5,圖5為本案一實施例連接件3的卡掣部32與卡掣結構33相連接的立體示意圖。如圖5所示,連接件3的材質可例如但不限於包含聚乙烯、聚氨酯(Polyurethane;PU)、橡膠或合成橡膠。連接件3透過同時連接帽體1的連接結構12及面罩2的連接部22使帽體1與面罩2相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件3具有一連接件本體31、一卡掣部32及一卡掣結構33。連接件本體31具有一第一端E31及一第二端E32,第一端E31及第二端E32分別是連接件本體31相對的兩端。卡掣部32是連接於連接件本體31的第一端E31,卡掣結構33是連接於連接件本體31的第二端E32。其中,卡掣部32可選擇性地連接或分離於卡掣結構33。
請再一併參閱圖5及圖6,圖6為本案一實施例中卡掣部32分離於卡掣結構33的立體示意圖,如圖5及圖6所示,連接件3具有可被彎折的彈性。如圖5所示,當卡掣部32連接於卡掣結構33時,連接件本體31被彎折而呈類「U」字形。如圖6所示,當卡掣部32分離於卡掣結構33時,連接件本體31恢復呈直線狀。
關於卡掣部32與卡掣結構33之間的連接方式,請一併參考圖5及圖6,卡掣部32具有一頭部321及一柱狀部322。頭部321連接柱狀部322,位於卡掣部32相對遠離第一端E31的一側。柱狀部322介於頭部321與連接件本體31之間,換言之,柱狀部322的兩側分別連接著頭部321與第一端E31。頭部321在垂直卡掣部32長軸方向上的最大外徑大於柱狀部322的外徑,且頭部321在垂直卡掣部32長軸方向上的外徑隨著遠離第一端E31的方向逐步遞減,進而使頭部321和柱狀部322兩者之間共同形成蕈狀外觀。卡掣結構33為孔洞,其孔徑略小於卡掣部32的頭部321在垂直卡掣部32長軸方向上的最大外徑。當卡掣部32受到外力施予下,頭部321能夠貫穿呈孔洞的卡掣結構33並藉由其面向第一端E31的一面抵頂於卡掣結構33,進而使卡掣部32與卡掣結構33相扣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卡掣部32的頭部321進一步具有二夾片323及介於該些夾片323之間的一剖溝324。隨著頭部321貫穿卡掣結構33的過程,受到孔洞邊緣擠壓,該些夾片323之間因預留有剖溝324而能夠朝彼此的方向相互接近,致使頭部321的最大外徑減縮,進而增加了卡掣部32穿越卡掣結構33至扣合時的順暢性。在本實施例中,頭部321具有單一道剖溝324,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頭部321可具有複數道例如但不限於共同形成「十」字形或「米」字形等外觀的剖溝324。
在一些實施例中,卡掣結構33進一步具有一溝槽331及一瓣狀結構332,瓣狀結構332設置於卡掣結構33的孔洞邊緣,瓣狀結構332的厚度由卡掣結構33孔洞的外圓朝向孔洞中心遞減,使得卡掣部32能夠更順暢地穿過卡掣結構33。溝槽331可以是等間隔地或非等間隔地分隔瓣狀結構332,本案不對溝槽331或瓣狀結構332的數量、造型或配置方式加以限制。在本實施例中,卡掣結構33的孔洞邊緣具有四道溝槽331,該些溝槽331等間隔的配置,且彼此相互對稱,而降低了孔洞邊緣的結構強度,同樣地使得頭部321能夠更順暢地貫穿卡掣結構33。剖溝324、溝槽331及瓣狀結構332的設置皆能用以增進卡掣部32與卡掣結構33相扣合的順暢性。
此外,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連接件3亦可選自撓性較佳的材質,舉例而言,當卡掣部32與卡掣結構33相分離時,連接件本體31並不限於需恢復到直線形。或者,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連接件3亦可選自質地較為剛硬的材質,舉例而言,連接件本體31本身即呈類「V」字形,第一端E31及第二端E32分別是位於「V」字形開口側的兩端,連接件3利用類似夾子的作動方式讓位在第一端E31的卡掣部32可選擇性地連接或分離於位在第二端E32的卡掣結構33。
如前所述,連接件3透過同時連接帽體1的連接結構12及面罩2的連接部22進而使帽體1與面罩2相連接。圖2B為圖2中B部分的放大剖面示意圖,如圖2B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件3透過卡掣部32在依序貫穿第二孔洞221、第一孔洞121後或在依序貫穿第一孔洞121、第二孔洞221後與卡掣結構33扣合,進而使帽體1與面罩2相連接。
圖2A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剖面示意圖。如圖2及圖2A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帽體1進一步具有一定位結構13,以及面罩2進一步具有一定位部23。定位部23以扣合、嵌合或卡合的方式與定位結構13連接。
如圖式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定位部23略呈梯形的片狀結構(如圖3),其設置於面罩本體21的第一端E21及第二端E22。該些定位部23各自具有一卡勾部231,卡勾部231突設於定位部23背向工程帽P之外側的一面。定位結構13連接於帽體本體11的外側,具有上、下連通的一插槽131,插槽131的內部在面向工程帽P之內側的一面凹設有一限位部132(如圖2A)。定位部23的形狀與插槽131的形狀相匹配,當定位部23由下而上嵌入插槽131後,兩者藉由卡勾部231抵頂於限位部132而達成連接並限位的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定位部23與定位結構13之間是以扣合、嵌合或卡合的方式連接,或者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兩者之間利用其他的方式(例如:磁吸、黏合等)連接,定位結構13的設置皆需建立在並未變造帽體本體11半球殼狀的結構為前提。
值得一提的是,本案同時藉由連接件3的設置,以及藉由定位部23與定位結構13兩者間的連接關係來連結帽體1及面罩2。據此,帽體1結構本身不會受到破壞,進而改善習知具有面罩的工程帽頭部防護性降低的問題。亦即,本案的工程帽P得在維持較佳的頭部防護性下亦提供使用者面部的防護。
另外,在一些使用情境,使用者可能需要額外組裝下巴帶(未繪示)以結合工程帽P使用。此時,帽體1的連接結構12亦可作為提供下巴帶組裝的位置。舉例而言,下巴帶可以設置與連接結構12的第一孔洞121及連接部22的第二孔洞221之尺寸及位置皆相對應的第三孔洞(未繪示)。換言之,連接件3在連接帽體1與面罩2下,更可同時貫穿第三孔洞以連接下巴帶。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工程帽,工程帽包含帽體、面罩及連接件。帽體具有帽體本體及連接於帽體本體的連接結構。面罩具有面罩本體及連接於面罩本體的連接部。連接件具有連接件本體,連接件本體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設置有卡掣部及卡掣結構,卡掣部可選擇性地連接或分離卡掣結構。連接件可拆卸地同時連接於連接結構及連接部,利用卡掣部與卡掣結構相接合的關係,進而使帽體與面罩被可拆卸地連接。
此外,帽體進一步具有定位結構,以及面罩進一步具有用以連接定位結構的定位部。其中,定位結構的設置不會變造帽體本體的半球殼狀結構。
工程帽藉由連接件的設置,以及藉由定位部與定位結構兩者間的連接關係來連結帽體及面罩。據此,本案解決習知具有面罩的工程帽,因帽體結構被破壞而頭部防護性能下降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案的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
1:帽體
11:帽體本體
12:連接結構
121:第一孔洞
13:定位結構
131:插槽
132:限位部
2:面罩
21:面罩本體
211:透孔
22:連接部
221:第二孔洞
23:定位部
231:卡勾部
3:連接件
31:連接件本體
32:卡掣部
321:頭部
322:柱狀部
323:夾片
324:剖溝
33:卡掣結構
331:溝槽
332:瓣狀結構
8:(習知的)工程帽
81:(習知的)帽體
82:(習知的)罩體
83:(習知的)固定元件
P:工程帽
E21:(面罩本體的)第一端
E22:(面罩本體的)第二端
E31:(連接件本體的)第一端
E32:(連接件本體的)第二端
圖1為習知具有面罩的工程安全帽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案一實施例工程帽的立體示意圖。 圖2A為圖2中A部分的放大剖面示意圖。 圖2B為圖2中B部分的放大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案一實施例工程帽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案一實施例面罩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案一實施例連接件的卡掣部與卡掣結構相連接的立體示意圖。 圖6為本案一實施例連接件的卡掣部與卡掣結構相分離的立體示意圖。
1:帽體
11:帽體本體
13:定位結構
131:插槽
2:面罩
21:面罩本體
211:透孔
23:定位部
3:連接件
31:連接件本體
P:工程帽

Claims (9)

  1. 一種工程帽,包含:一帽體,其具有一帽體本體及連接於該帽體本體的一連接結構;一面罩,其具有一面罩本體及連接於該面罩本體的一連接部;以及一連接件,其可拆卸地同時連接該連接結構及該連接部,進而使該帽體及該面罩被可拆卸地連接;其中,該連接件進一步具有一連接件本體、設置於該連接件本體之一第一端的一卡掣部及設置於該連接件本體之一第二端的一卡掣結構,該卡掣部可選擇地連接或分離於該卡掣結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程帽,其中該帽體進一步具有一定位結構,以及該面罩進一步具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是用以連接該定位結構。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工程帽,其中該定位部是以扣合、嵌合或卡合的方式與該定位結構連接。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程帽,其中該面罩本體是略呈現下頷骨形,且該連接部連接於該面罩本體的一第一端及該面罩本體的一第二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程帽,其中該連接件是可被彎折的。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程帽,其中該卡掣部具有一頭部及一柱狀部,該頭部連接於該柱狀部,該柱狀部介於該頭部及該連接件本體之間,該頭部與該柱狀部兩者共同形成蕈狀外觀。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程帽,其中該卡掣結構為孔洞,其具有一溝槽,該溝槽設置於孔洞的邊緣。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工程帽,其中該頭部進一步具有二夾片及介於該些夾片之間的一剖溝。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工程帽,其中該面罩本體的材質包括尼龍。
TW110101489A 2021-01-14 2021-01-14 工程帽 TWI748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1489A TWI748844B (zh) 2021-01-14 2021-01-14 工程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1489A TWI748844B (zh) 2021-01-14 2021-01-14 工程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48844B true TWI748844B (zh) 2021-12-01
TW202226976A TW202226976A (zh) 2022-07-16

Family

ID=80681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1489A TWI748844B (zh) 2021-01-14 2021-01-14 工程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884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5737U (zh) * 2014-03-28 2014-09-11 Long Dar Plastic Co Ltd 防護面罩連結工程帽活動結構改良
WO2017192218A1 (en) * 2016-05-05 2017-11-09 Fox Head, Inc. In-molded helmet chinbar
TWM592746U (zh) * 2019-12-06 2020-04-01 達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帽之面罩弓裝置
TWM597059U (zh) * 2020-03-26 2020-06-21 榮華帽服有限公司 具可拆裝擋片的帽子
TWM611861U (zh) * 2021-01-14 2021-05-11 披若米克斯安全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工程帽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5737U (zh) * 2014-03-28 2014-09-11 Long Dar Plastic Co Ltd 防護面罩連結工程帽活動結構改良
WO2017192218A1 (en) * 2016-05-05 2017-11-09 Fox Head, Inc. In-molded helmet chinbar
TWM592746U (zh) * 2019-12-06 2020-04-01 達安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工作帽之面罩弓裝置
TWM597059U (zh) * 2020-03-26 2020-06-21 榮華帽服有限公司 具可拆裝擋片的帽子
TWM611861U (zh) * 2021-01-14 2021-05-11 披若米克斯安全產品有限責任公司 工程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6976A (zh) 2022-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03707A1 (en) Helmet with external shock wave dampening panels
ES2760936T3 (es) Conector
US670834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relating to a quick attachment and release goggle mounting system
JP2018162550A (ja) 回転衝撃緩和ヘルメット
US20060206994A1 (en) Safety helmet and components thereof
JP2020521064A (ja) ヘルメット
US8225431B2 (en) Head protective gear
JP2007051397A (ja) ヘルメット
EP1588636B1 (en) Protective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sports clothing
TWM611861U (zh) 工程帽
TWI748844B (zh) 工程帽
US20240000180A1 (en) Helmet
US20170290386A1 (en) Head, Neck and Shoulder Protection Assembly
US20200138142A1 (en) Detachable pad fastening structure of helmet and helmet including same
US20200268089A1 (en) Helmet accessory system
CN108135306A (zh) 具有护颏颈圈的头盔
KR101589297B1 (ko) 헬멧 부착형 고글
US20150305431A1 (en) Helmets with Facemask Gaskets
EP3681328B1 (en) Protective helmet
KR200430733Y1 (ko) 안전모
KR200433393Y1 (ko) 안전모
JP3922643B2 (ja) 作業帽
US10045513B2 (en) Cranial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terrestrial animal
US20180125142A1 (en) Partial Outer Hard Shell Helmet with Fiber Filled Plastic
CN219165771U (zh) 一种带通风孔功能的头盔护目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