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6056B - 電腦模擬系統 - Google Patents

電腦模擬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6056B
TWI746056B TW109123548A TW109123548A TWI746056B TW I746056 B TWI746056 B TW I746056B TW 109123548 A TW109123548 A TW 109123548A TW 109123548 A TW109123548 A TW 109123548A TW I746056 B TWI746056 B TW I7460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and
computer simulation
signal
simulation system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3760A (zh
Inventor
克莉絲汀 瑞奇比
托吉爾 哈克蘭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索尼互動娛樂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索尼互動娛樂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索尼互動娛樂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3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6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605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20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 A63F13/23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game device, e.g. specific interfaces between game controller and console
    • A63F13/235Input arrangements for video game devices for interfacing with the game device, e.g. specific interfaces between game controller and console us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e.g. infrared or pico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30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 A63F13/32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using local area network [LAN] connections
    • A63F13/327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using local area network [LAN] connections using wireless networks, e.g. Wi-Fi® or pico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30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 A63F13/31Communication aspects specific to video games, e.g. between several handheld game devices at close ran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30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 A63F13/33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using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nnec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30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and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devices; Interconnection arrangements between game servers
    • A63F13/35Details of game servers
    • A63F13/358Adapting the gam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network or server load, e.g. for reducing latency due to different connection speeds between cl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70Game security or game management aspects
    • A63F13/71Game security or game management aspects using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game devices and game servers, e.g. by encrypting game data or authenticating play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2300/00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 A63F2300/40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platform network
    • A63F2300/404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platform network characterized by a local network connection
    • A63F2300/405Features of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e.g. on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representations related to the game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platform network characterized by a local network connection being a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e.g. Bluetooth, Wi-Fi, Pico 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31Protocols for games, networked simulations or virtual re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腦模擬控制器包括一藍芽收發器及一Wi-Fi收發器兩者。傳入該控制器之玩家輸入生成命令,使用兩個收發器來發送該等命令,使得一接收設備,諸如一遊戲控制台或一網路伺服器,可使用該兩個命令中最先到達之命令以減少等待時間。

Description

電腦模擬系統
本申請案係關於技術上創新之非常規的文本至語音解決方案,該等解決方案必須植根於電腦技術且產生具體之技術改良。
如本文中所認識到的,隨著諸如電腦遊戲之電腦模擬的日益成熟,玩家對效能之要求愈來愈高,其中一項指標為玩家輸入與螢幕上之所得動作之間的等待時間。如本文中亦理解到的,特別係在無線控制器之情況下,幾乎不能解決在玩遊戲期間無線鏈路之等待時間問題。對於上述與電腦有關之技術問題,目前沒有適當之解決方案。
一種電腦模擬控制器包括:複數個控件;至少一個藍芽收發器,該至少一個藍芽收發器經組態用於回 應於對該等控件中之至少一者的操作而傳輸無線信號;及至少一個Wi-Fi收發器,該至少一個Wi-Fi收發器經組態用於回應於對該等控件中之至少一者的操作而傳輸無線信號。
在實例性實施例中,該控制器可包括至少一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
在實施方案中,該電腦模擬控制器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組態有用於進行以下操作之指令:接收來自對該等控件中之一第一者之操作的第一輸入;及回應於該第一輸入,生成第一資料。該處理器經組態以使用該藍芽收發器在一藍芽訊息中發送該第一資料且亦使用該Wi-Fi收發器在一Wi-Fi訊息中發送該第一資料。在此等實施方案中,該等指令可為可執行以在該藍芽收發器及該Wi-Fi收發器兩者上同時地發送該第一資料。該等指令可為可執行以將標識(ID)附加至該藍芽訊息且將一ID附加至該Wi-Fi訊息。該等ID指示該藍芽訊息中之一命令與該Wi-Fi訊息中之一命令彼此相同。該ID可包括一封包ID。
在另一個態樣中,一種系統包括至少一個接收器,該至少一個接收器經組態以執行一電腦模擬以在一顯示器上呈現該電腦模擬。該接收器包括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該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並非一暫時信號且包括可藉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以進行以下操作的指令:經由至少部分地藉由一第一無線鏈路建立之一第一路徑自一控制器 接收一第一命令。該等指令可執行以經由至少部分地藉由與該第一無線鏈路不同之一第二無線鏈路建立的一第二路徑自該控制器接收一第二命令。進一步地,該等指令可執行以至少部分地基於使用附加至每一命令之各別標識(ID)來判定該第一命令與該第二命令彼此相同而執行該等命令中之至少一者且不執行該等命令中之另一者。
在此態樣中,在需要時,該接收器包括在該控制器本地之一電腦模擬控制台。該接收器可包括至少一個伺服器,該至少一個伺服器在該控制器遠端且經組態用於經由一廣域網路與該控制器通信。
在實例性實施方案中,該等指令可為可執行以回應於在該第一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二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二命令之前執行該第一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二命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指令可為可執行以回應於在該第二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一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一命令之前執行該第二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一命令。在實例中,該第一命令及該第二命令係針對一第一封包,且該等指令可為可執行以:經由該第一路徑自該控制器接收一第三命令;且經由該第二路徑自該控制器接收一第四命令,其中該第三命令及該第四命令係針對一第二封包。該等指令可為可執行以回應於在該第一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二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二命令之前執行該第一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二命令,同時回應於在該第四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三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三命令之前執行該第四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三命令。換言之,藍芽可用於執 行一些命令,而Wi-Fi可用於其他命令。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命令及該第二命令係在各別之第一信號及第二信號中接收。可在該第二信號之前接收該第一信號,且該等指令仍可為可執行以判定該第一信號之至少一個品質指數。回應於該品質指數為一第一指數,不執行該第一命令,但回應於該品質指數為一第二(更好之)指數,在接收該第二信號之前執行該第一命令。
在另一個態樣中,一種系統包括至少一個電腦模擬控制器,該至少一個電腦模擬控制器經組態以回應於對一控件之一單次操縱而以一第一頻率無線地傳輸第一信號且以一第二頻率無線地傳輸一第二信號,其中每一信號含有一各別命令。該第一信號中攜載之該命令與該第二信號中攜載之該命令相同。至少一個模擬控制台經組態以回應於該第一信號中攜載之該命令而在該模擬控制器之控制下執行一電腦模擬以在至少一個顯示器上呈現該電腦模擬且不執行該第二信號中攜載之該命令。
參考附圖能最好地理解本申請案之詳情(關於其結構及操作),在附圖中相似之元件符號指代相似部件,且在附圖中:
10:系統
12:音訊視訊顯示裝置
14:顯示器
16:揚聲器
18:輸入裝置
20:網路介面
22:網路
24:處理器
26:源
26A:輸入埠
28:電腦記憶體
32:攝影機
34:藍芽收發器
36:近場通信(NFC)元件
38:輔助感測器
40:無線TV廣播埠
42:紅外(IR)傳輸器及/或IR接收器及/或IR收發器
44:圖形處理單元
46: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
48:第一裝置
50:第二裝置
52:伺服器
54:伺服器處理器
56:電腦記憶體
58:網路介面
200:電腦模擬系統
202:顯示器
204:控制台
206:控制器
208:控制按鍵或按鈕
210: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
212:藍芽無線收發器
214:Wi-Fi無線收發器
300:網路模擬系統
302:顯示器
304:控制台
306:控制器
308:網路
310:伺服器
312:遠端模擬控制台
400:方塊
402:方塊
404:方塊
406:方塊
500:方塊
502:方塊
504:方塊
506:方塊
508:方塊
510:方塊
512:方塊
600:控制器
602:無線藍芽信號
604:無線Wi-Fi信號
606:控制台
608:顯示器
700:訊息
702:訊息
800:藍芽信號
802:Wi-Fi信號
900:控制器
902:藍芽命令/組合藍芽連接
904:本地控制台
906:直接Wi-Fi連接
908:伺服器
909:遠端模擬控制台
910:顯示器
1000:方塊
1002:方塊
1004:方塊
1006:方塊
1008:方塊
1010:方塊
1012:方塊
[圖1]為依照當前原理之實例性系統的方塊圖; [圖2]為依照當前原理之第一電腦模擬架構的示意圖;[圖3]為依照當前原理之第二電腦模擬架構的示意圖;[圖4]為可藉由控制器執行之實例邏輯的流程圖;[圖5]為可藉由接收器(控制台或遠端伺服器)執行之實例邏輯的流程圖;[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使用實例;[圖7]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使用實例;[圖8A]及[圖8B]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三使用實例;[圖9]示意性地示出了第四使用實例;且[圖10]為依照當前原理之實例額外邏輯的流程圖。
具有至少兩個收發器(諸如藍芽收發器及Wi-Fi收發器兩者)之電腦模擬控制器回應於對該控制器上之按鍵或按鈕的操縱而同時地發送藍芽信號及Wi-Fi信號兩者。換言之,當按下控制器上之按鈕以生成命令(本文中亦被稱作「事件」)時,在所有無綫通道上發送該事件。接收器在所有路徑上進行接收且使用最快(最先到達)之封包。事件信號含有各別之標識符,該等標識符向接收器指示該兩個信號携載相同資訊,例如,該兩個信號具有相同之封包編號。此保證了較低之可能等待時間且提高可靠性。
在需要時,控制器協商至受控控制台之最短路徑,無論該控制台是在本地抑還是在遠端。舉例而言,為了自遠端控制台進行流式傳輸,可獲得控制台之網路標識(例如,經由本地控制台藍芽鏈路或其他組件;或使用電話來掃描呈現於模擬上之條形碼,該條形碼指示源控制台之位址;或其他方法),且將該網路標識提供至該控制器,以將Wi-Fi命令直接定址至該遠端控制台,而無需依序經過本地控制台、遠端伺服器且自此傳遞至遠端控制台。
應注意,該控制器可採用兩個以上收發器。舉例而言,該控制器可採用以下非限制性實例之任何組合中的兩者或更多者:藍芽、低功耗藍芽、Wi-Fi 2.4GHz、Wi-Fi 5GHz、通用串列匯流排(USB)。
現在參考圖1,本揭示案一般而言係關於包括電腦網路之態樣的電腦生態系統,該等電腦網路可包括消費型電子(CE)裝置。系統在本文中可包括伺服器組件及用戶端組件,該等伺服器組件與用戶端組件經由網路連接,使得可在用戶端組件與伺服器組件之間交換資料。該等用戶端組件可包括一或多個計算裝置,包括可攜式電視(例如,智慧TV、網際網路啟用TV)、可攜式電腦(諸如膝上型電腦及平板電腦)及包括智慧電話及下文論述之額外實例的其他行動裝置。此等用戶端裝置可在各種操作環境下操作。舉例而言,該等用戶端電腦中之一些可採用(例如)來自Microsoft之作業系統、或Unix作業系統、或由 Apple Computer或Google生產之作業系統。此等操作環境可用於執行一或多個瀏覽程式,諸如由Microsoft或Google或Mozilla製作之瀏覽器,或可訪問由下文論述之網際網路伺服器託管之網站的其他瀏覽器程式。
伺服器及/或閘道器可包括執行指令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該等指令組態該等伺服器以經由網路(諸如網際網路)接收及傳輸資料。或者,用戶端及伺服器可經由本地內部網路或虛擬專用網路連接。伺服器或控制器可藉由遊戲控制台(諸如Sony PlayStation®)、個人電腦等來實例化。
可經由網路在用戶端與伺服器之間交換資訊。為此且為了安全,伺服器及/或用戶端可包括防火墻、負載平衡器、暫時儲存器及代理伺服器,及用於獲得可靠性及安全性之其他網路基礎設施。
如本文中所使用,指令係指用於在該系統中處理資訊的由電腦實施之步驟。指令可用軟體、韌體或硬體實施且包括藉由該系統之組件實施的任何類型之程式化步驟。
處理器可為任何習知之通用單晶片或多晶片處理器,該處理器可藉助於各種線(諸如位址線、資料線及控制線)及暫存器及位移暫存器來執行邏輯。
在本文中藉由流程圖及使用者介面描述之軟體模組可包括各種子常式、程序等。在不限制本揭示案之情況下,被陳述為藉由特定模組執行之邏輯可重分配至其 他軟體模組及/或一起組合於單個模組中及/或在可共用資料庫中變為可用的。雖然可使用流程圖格式,但應理解,軟體可實施為狀態機或其他邏輯方法。
本文中描述之當前原理可實施為硬體、軟體、韌體或其組合;因此,依照功能性來陳述說明性組件、區塊、模組、電路及步驟。
除了上面提到之內容以外,亦可用被設計成執行本文中描述之功能的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裝置(諸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任何組合來實施或執行下文描述之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可藉由控制器或狀態機或計算裝置之組合來實施處理器。
下文描述之功能及方法在用軟體實施時可用適當之語言(諸如但不限於C#或C++)來編寫,且可儲存於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壓縮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裝置,諸如數位影音光碟(DVD)、磁碟儲存裝置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包括可移除霹靂碟等)上或經由電腦可讀儲存媒體來傳輸。此類連接可包括(例如)硬接線電纜,包括光纖及同軸纜線及數字訂戶線(DSL)及雙絞線。
在一個實施例中包括之組件可在其他實施例中按任何適當之組合來使用。舉例而言,本文中描述及/ 或諸圖中繪示之各種組件中的任一者可相結合、互換或自其他實施例排除。
「具有A、B及C中之至少一者的系統」(同樣地,「具有A、B或C中之至少一者的系統」及「具有A、B、C中之至少一者的系統」)包括僅具有A、僅具有B、僅具有C、具有A與B一起、A與C一起、B與C一起及/或A、B及C一起等的系統。
現在特定地參考圖1,示出實例性系統10,根據當前原理,該系統可包括在上文提及且在下文進一步描述之實例性裝置中之一或多者。應注意,本文中在所有圖式中描述之電腦化裝置可包括用於圖1中之各種裝置的所陳述之一些或所有組件。
系統10中包括之實例性裝置中之第一者為被組態為實例性主要顯示裝置的消費型電子(CE)裝置,且在所示之實施例中為音訊視訊顯示裝置(AVDD)12,諸如但不限於具有TV調諧器(等效地,控制TV之機上盒)之網際網路啟用TV。AVDD 12可為基於Android®之系統。替代地,AVDD 12亦可為電腦化網際網路啟用(「智慧」)電話、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電腦化裝置,諸如,例如電腦化之網際網路啟用手錶、電腦化之網際網路啟用手環、其他電腦化之網際網路啟用裝置、電腦化之網際網路啟用音樂播放器、電腦化之網際網路啟用頭戴式耳機、電腦化之網際網路啟用可植入裝置(諸如可植入皮膚裝置)等。不管怎樣,應理解,AVDD 12及/或本文中描述之其 他電腦經組態以實施當前原理(例如,與其他CE裝置通信以實施當前原理、執行本文中描述之邏輯且執行本文中描述之任何其他功能及/或操作)。
因此,為了實施此類原理,可藉由圖1中所示之一些或所有組件來建立AVDD 12。舉例而言,AVDD 12可包括一或多個顯示器14,該一或多個顯示器可藉由高清晰度或超高清晰度「4K」或較高之平面螢幕來實施且可為或可不為觸摸致能的以用於經由對顯示器之觸摸而接收使用者輸入信號。根據當前原理,AVDD 12亦可包括用於輸出音訊之一或多個揚聲器16,及用於(例如)將可聽命令輸入至AVDD 12以控制AVDD 12的至少一個額外輸入裝置18,諸如,例如音訊接收器/麥克風。實例AVDD 12可進一步包括用於在一或多個處理器24之控制下經由至少一個網路22(諸如網際網路、WAN、LAN、PAN等)進行通信的一或多個網路介面20。因此,介面20可為但不限於Wi-Fi收發器,該Wi-Fi收發器為無線電腦網路介面之實例,諸如但不限於網狀網路收發器。介面20可為但不限於藍芽收發器、Zigbee收發器、IrDA收發器、無線USB收發器、有線USB、有線LAN、電力線或MoCA。應理解,處理器24控制AVDD 12以實施當前原理,包括AVDD 12的在本文中描述之其他元件,諸如,例如控制顯示器14以在其上呈現影像且自其接收輸入。此外,應注意,網路介面20可為(例如)有線或無線數據機或路由器,或其他適當之介面,諸如,例如無線電話收發器,或如上文提及之Wi-Fi收發 器等。
除了前述各者之外,AVDD 12亦可包括一或多個輸入埠26,諸如,例如用於實體上連接(例如,使用有線連接)至另一個CE裝置之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HDMI)埠或USB埠及/或用於將頭戴式耳機連接至AVDD 12以經由該等頭戴式耳機向使用者呈現來自AVDD 12之音訊的頭戴式耳機埠。舉例而言,輸入埠26可經由纜線或無線地連接至音訊視訊內容之電纜或衛星源26a。因此,源26a可為(例如)單獨或整合之機上盒,或衛星接收器。或者,源26a可為遊戲控制台或磁碟播放器。
AVDD 12可進一步包括一或多個電腦記憶體28,諸如基於磁碟或固態儲存裝置,該一或多個電腦記憶體並非暫時信號,在一些情況下在AVDD之機殼中體現為單獨裝置或體現為在AVDD之機殼內部或外部的用於重播AV節目之個人視訊記錄裝置(PVR)或視訊磁碟播放器或體現為可移除記憶體媒體。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AVDD 12可包括位置或地點接收器,諸如但不限於行動電話接收器、GPS接收器及/或高度計30,該位置或地點接收器經組態以例如自至少一個衛星或行動電話塔接收地理位置資訊且將該資訊提供至處理器24及/或結合處理器24來判定AVDD 12所處之高度。然而,應理解,根據當前原理,可使用除了行動電話接收器、GPS接收器及/或高度計之外的另一個合適之位置接收器來例如在例如所有三個維度上判定AVDD 12之位置。
繼續對AVDD 12之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AVDD 12可包括一或多個攝影機32,根據當前原理,該一或多個攝影機可為例如熱成像攝影機、數位相機(諸如網路攝影機)及/或整合至AVDD 12中且可藉由處理器24控制以收集圖片/影像及/或視訊的攝影機。AVDD 12上亦可包括用於分別使用藍芽及/或NFC技術與其他裝置通信之藍芽收發器34及其他近場通信(NFC)元件36。實例NFC元件可為射頻識別(RFID)元件。
此外,AVDD 12可包括將輸入提供至處理器24之一或多個輔助感測器38(例如,運動感測器(諸如加速度計、陀螺儀、轉數計或磁性感測器)、用於自遙控器接收IR命令之紅外(IR)感測器、光學感測器、速度及/或踏頻感測器、手勢感測器(例如,用於感測手勢命令)等)。AVDD 12可包括無線TV廣播埠40,用於接收OTA TV廣播以將輸入提供至處理器24。除了前述各者之外,應注意,AVDD 12亦可包括紅外(IR)傳輸器及/或IR接收器及/或IR收發器42,諸如IR資料關聯(IRDA)裝置。可提供電池(未圖示)來對AVDD 12供電。
又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AVDD 12可包括圖形處理單元(GPU)44及/或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46。根據當前原理,GPU及/或FPGA可由AVDD 12用於(例如)進行人工智慧處理,諸如訓練神經網路且執行神經網路之操作(例如,推理)。然而,應注意,諸如在處理器24可能為中央處理單元(CPU)之情況下,處理器24亦 可用於進行人工智慧處理。
仍參考圖1,除了AVDD 12之外,系統10亦可包括一或多個其他電腦裝置類型,該等電腦裝置類型可包括針對AVDD 12示出之一些或所有組件。在一個實例中,示出第一裝置48及第二裝置50且該第一裝置及該第二裝置可包括與AVDD 12之一些或所有組件類似的組件。可使用比所示之裝置少或多之裝置。
系統10亦可包括一或多個伺服器52。伺服器52可包括至少一個伺服器處理器54、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56(諸如基於磁碟或固態儲存裝置)及至少一個網路介面58,根據當前原理,該至少一個網路介面在伺服器處理器54之控制下允許經由網路22與圖1之其他裝置通信且實際上可促進伺服器、控制器與用戶端裝置之間的通信。應注意,網路介面58可為例如有線或無線數據機或路由器、Wi-Fi收發器,或其他適當之介面,諸如,例如無線電話收發器。
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伺服器52可為網際網路伺服器且可包括且執行「雲端」功能,使得在實例性實施例中,系統10之裝置可經由伺服器52存取「雲端」環境。或者,伺服器52可藉由與圖1中所示之其他裝置在同一個房間中或附近之遊戲控制台或其他電腦來實施。
下文描述之裝置可結合上文描述之一些或所有元件。
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可被實施為藉由處理器、 經適當組態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或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模組或熟習此項技術者將了解之任何其他習知方式執行的軟體指令。在被採用之情況下,該等軟體指令可體現於非暫時性裝置(諸如CD ROM或隨身碟)中。替代地,該等軟體代碼指令可以暫時性佈置(諸如無線電或光信號)或經由在網際網路上下載來體現。
圖2示出電腦模擬系統200,該電腦模擬系統包括與電腦模擬控制台204(諸如PlayStation®或Xbox®或其他遊戲控制台)通信之顯示器202(諸如TV顯示器)。具有控制按鍵或按鈕208之模擬控制器206可由玩家操縱以將命令信號發送至控制器204,用於回應於該命令信號而更改電腦模擬在顯示器202上之呈現。
在所示實例中,在需要時,控制器206可包括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210。控制器206亦包括至少一個藍芽無線收發器212及至少一個Wi-Fi無線收發器214。如上文所提及,可使用藍芽、低功耗藍芽、Wi-Fi 2.4GHz、Wi-Fi 5GHz、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作為非限制性實例)之任何組合來提供兩個或兩個以上無線收發器。
圖3示出網路模擬系統300,所述網路模擬系統具有顯示器302、本地控制台304及控制器306,該顯示器、本地控制台及控制器在所有實質方面在操作及組態上可與圖2中所示及上文所描述之顯示器202、控制台204及控制器306相同。然而,在圖3中,控制器306及/或顯示器 302及/或控制台304可與網路308(諸如網際網路)通信,經由網路,可建立與一或多個伺服器310之通信。圖3中所示之伺服器310可回應於由玩家操縱控制台306生成之命令而存取遠端模擬控制台312以提供流式電腦遊戲及其他模擬以在顯示器302上播放。
為了理解實例邏輯,現在參考圖4,該實例邏輯可藉由控制器206或306中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諸如本文中描述及例如圖1中所示之任何處理器)執行。開始於方塊400,處理器接收藉由玩家操縱控制器按鍵或按鈕而生成之輸入。該等輸入表示命令。前進至方塊402,處理器生成藍芽訊息及Wi-Fi訊息兩者,該藍芽訊息及該Wi-Fi訊息各自含有藉由方塊400處之輸入生成的相同之命令。此等訊息可攜載彼此重複之資訊且在本文中可時不時地被稱作成對訊息。應注意,每一訊息可含有與控制器上之最近按鈕操縱有關的資訊且在需要時可含有與最近X次按鈕操縱有關之資訊,其中X為整數,以確保若一條命令在兩個頻帶中皆丟失,則可在下次傳輸時對其進行恢復。
移動至方塊404,可將標識(ID)(諸如封包編號或其他ID)附加至每一訊息。附加至藍芽訊息之ID及附加至Wi-Fi訊息之ID指示該兩個訊息攜載與將要執行之一個或多個命令有關的彼此相同之資訊,使得接收該兩個訊息之接收器可使用該等ID來確定該等訊息攜載了重複之命令資訊。在方塊406處,傳輸該等成對訊息,較佳係同時地傳輸或只要每一訊息準備好傳輸便進行傳輸。換言之, 雖然在概念上該等訊息係同時地傳輸,但歸因於例如藍芽與Wi-Fi之間的訊息處理及生成之等待時間不同,在實際傳輸之間可能會存在些微時間差異。
圖5示出可藉由接收器(諸如控制台204、304、伺服器310,或自控制器206、306接收命令之其他接收器)中之一或多個處理器(諸如本文中描述且例如圖1中所示之任何處理器)執行的邏輯。開始於方塊500,接收該兩個成對訊息中之至少一者,在圖5中被稱作「訊息#1」。在實例性實施方案中,該邏輯可包括在菱形塊502處基於例如在方塊500處接收到之訊息之品質而判定是否使用該訊息。品質可藉由例如信號強度、位元誤差率(BER)、信號雜訊比(SNR)或其他品質度量來指示。
倘若在方塊500處接收到之訊息被判定為具有足以使接收器能夠提取且理解該訊息中之命令的品質,或在省略菱形塊502之實施例中,該邏輯流動至方塊504以執行訊息#1中之命令。隨後基於以下情況而忽略對該等成對訊息中之第二者的任何後續接收:基於將該第二(稍後接收)訊息之ID與最先接收之訊息之ID進行比較且判定該等ID指示該等成對訊息含有相同資訊而將該等成對訊息中之第二者識別為含有與(所執行)之成對訊息中之第一者中含有之資訊重複的資訊。
另一方面,若在判定菱形塊502處,該等成對訊息中的最先接收之訊息被判定為品質不足而無法使用,則該邏輯移動至方塊506以接收該等成對訊息中之第 二到達者。該邏輯可自方塊506前進至判定菱形塊508,以基於訊息ID來判定該第二到達之訊息是否含有與在方塊500處最先接收到之訊息相同的資訊。若是,則在方塊510處執行該第二訊息中含有之命令。
與此相反,若基於該等訊息ID判定在方塊506處接收到的第二到達之訊息不含有與在方塊500處最先接收到之訊息相同的資訊,則該邏輯可移動至方塊512以進行進一步處理。此認識到,在方塊506處接收到之第二訊息並非在方塊500處接收到之第一訊息的複本且需要進一步之動作。舉例而言,可使用該第二訊息來執行不同之命令,且可盡最大努力來擷取及處理第一訊息以嘗試讀取第一訊息中之命令來執行。
倘若該等成對訊息被正好同時地接收到,則應理解,可使用適當之預設規則選擇該等訊息中之一者來執行。舉例而言,在此類情形中相對於Wi-Fi信號可始終選擇藍芽訊息來作為預設訊息,或反之亦然。或者,可選擇具有最高信號強度或最低BER或最高SNR之訊息。
圖6至圖9示出藉由以上邏輯解決之各種情形。在圖6中,在諸如圖2中所示且在上文描述之家庭架構中,控制器600根據接收到之使用者輸入將無線藍芽信號602及無線Wi-Fi信號604傳輸至本地控制台606,以更改電腦模擬在顯示器608上之呈現。每一信號含有與其他信號相同之命令。如藉由圖1中之箭頭交錯所指示,藍芽連接比Wi-Fi連接快。在此種情況下,將使用藍芽訊息,因為 其在該訊息之Wi-Fi副本之前被遞送。
圖7示出家庭中之第二實例,其中使用者同樣在諸如圖2中所示且在上文描述之家庭架構中在其本地控制台上玩。如藉由表示該對中之藍芽訊息的虛線700所指示,藍芽信號較弱,暗示藍芽連接不可靠,但如藉由表示該對之Wi-Fi訊息之實線702所指示,Wi-Fi連接較強且穩定。在此種情況下,使用Wi-Fi訊息,因為藍芽訊息可能會丟失及/或較緩慢地遞送(雖然在所示之特定實例中,兩個訊息700、702可同時到達控制台606)。
圖8A及圖8B示出同樣在諸如圖2中所示且上文描述之家庭架構中的第三實例,其中對於第一封包(圖8A),藍芽信號800及Wi-Fi信號802兩者皆為強且穩定的,且對於圖8B中呈現之第二封包,此同樣成立。命令被執行之訊息係來自最快地遞送訊息之路徑(對於第一封包為圖8A中之藍芽,對於第二封包為圖8B中之Wi-Fi)。若Wi-Fi鏈路上暫時出現擁塞,則可能會更頻繁地使用藍芽訊息,且反之亦然。
因此,在使用者在其本地控制台上玩之家庭實施方案中,使用者可具有強健之藍芽連接,且Wi-Fi連接亦可為強且穩定的,在此種情況下命令被執行之訊息係來自最快地遞送該訊息之路徑。若藍牙連接暫時出現擁塞,或者有限之藍芽頻寬被連接了麥克風之多個控制器共用,則該等Wi-Fi訊息很可能將較快速地到達且因此將被使用。
圖9示出諸如圖3中所示且在上文描述之網路實施例。控制器900可將藍芽命令902傳送至本地控制台904且亦可經由網路將相同之Wi-Fi命令906傳送至一或多個雲端伺服器908,以存取一或多個遠端模擬控制台909以便控制顯示器910上之電腦模擬。若至伺服器908之直接Wi-Fi連接906比至本地控制台904且自該本地控制台至具有遠端控制台之伺服器908的組合藍芽連接902快,其中該遠端控制台被假定為執行顯示器910上正呈現之模擬,則接收伺服器將基於在體現於藍芽信號中之重複命令之前接收到Wi-Fi信號而執行該Wi-Fi信號中之命令。
圖10示出可視情況採用之額外邏輯。開始於方塊1000,在模擬播放開始時,系統可對兩個以上之無線收發器測試等待時間。此可藉由致使控制器經由三個或更多個收發器將測試封包發送至(例如)遠端控制台來完成。測試封包可指示哪個收發器發送該等測試封包。該遠端控制台隨後可指示哪些測試封包在其他測試封包之前到達,且因此識別在現有條件下將在方塊1002處為當前模擬使用三個或更多個收發器中之哪兩個收發器。
判定菱形塊1004指示在模擬播放期間,可判定與在方塊1002處選擇之收發器相關聯的兩個鏈路中之一者是否慢下來,如由等待時間所指示。若該兩個收發器中之一者慢下來,則可在方塊1006處將其替換為第三收發器且將其棄之不用,其中隨後如上文所描述般使用留下來之收發器及新收發器來遞送來自控制器的重複之命令信號。
判定菱形塊1008指示在模擬播放期間,可判定與在方塊1002處選擇之收發器相關聯的兩個鏈路中之至少一者是否始終比另一個鏈路慢。在控制器僅具有兩個收發器時及/或在控制器之電池電壓低於臨限值時,此操作可特別有用。在此方面可進行等待時間之判定,例如,封包之接收器可向控制器報告來自該兩個收發器中之一者的封包比來自另一個收發器之其對應封包晚到之時間超過臨限值。例如,來自一個收發器之100個封包中有95個係在來自另一個收發器之對應封包之後到達,在判定菱形塊1008處之測試可返回肯定值,在此種情況下在方塊1012處可放棄較慢之收發器發送命令,且其後僅使用一個收發器來發送命令。
將了解,雖然已參考一些實例性實施例描述了當前原理,但此等實施例不意欲為限制性的,且可使用各種替代佈置來實施本文中主張之主題。
10:系統
12:音訊視訊顯示裝置
14:顯示器
16:揚聲器
18:輸入裝置
20:網路介面
22:網路
24:處理器
26:源
26A:輸入埠
28:電腦記憶體
30:接收器
32:攝影機
34:藍芽收發器
36:近場通信(NFC)元件
38:輔助感測器
40:無線TV廣播埠
42:紅外(IR)傳輸器及/或IR接收器及/或IR收發器
44:圖形處理單元
46: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
48:第一裝置
50:第二裝置
52:伺服器
54:伺服器處理器
56:電腦記憶體
58:網路介面

Claims (17)

  1. 一種電腦模擬系統,該系統包括:至少一個接收器,該至少一個接收器經組態以執行一電腦模擬以在一顯示器上呈現該電腦模擬,該接收器包括: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該至少一個電腦記憶體並非一暫時信號且包括可藉由至少一個處理器執行以進行以下操作的指令:經由至少部分地藉由一第一無線鏈路建立之一第一路徑自一控制器接收一第一命令;經由至少部分地藉由與該第一無線鏈路不同之一第二無線鏈路建立的一第二路徑自該控制器接收一第二命令,該第一無線鏈路係根據第一無線通訊協定且該第二無線鏈路係根據與該第一無線通訊協定不同的第二無線通訊協定;及至少部分地基於使用附加至每一命令之各別標識(ID)來判定該第一命令與該第二命令彼此相同而執行該等命令中之至少一者且不執行該等命令中之另一者。
  2.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接收器包括在該控制器本地之一電腦模擬控制台。
  3.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接收器包括至少一個伺服器,該至少一個伺服器在該控制器遠端且經組態用於經由一廣域網路與該控制器通信。
  4.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等 指令可執行以:回應於在該第一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二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二命令之前執行該第一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二命令。
  5.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等指令可執行以:回應於在該第二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一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一命令之前執行該第二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一命令。
  6.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第一命令及該第二命令係針對一第一封包,且該等指令可執行以:經由該第一路徑自該控制器接收一第三命令;經由該第二路徑自該控制器接收一第四命令,該第三命令及該第四命令係針對一第二封包;回應於在該第一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二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二命令之前執行該第一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二命令;且回應於在該第四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三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三命令之前執行該第四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三命令。
  7.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第一命令及該第二命令係在各別之第一信號及第二信號中接收,該第一信號係在該第二信號之前接收,且該等指令可執行以:判定該第一信號之至少一個品質指數;回應於該品質指數包括一第一指數,不執行該第一命令;且 回應於該品質指數包括一第二指數,在接收該第二信號之前執行該第一命令。
  8.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控制器包括:複數個控件;至少一個藍芽收發器,該至少一個藍芽收發器經組態用於回應於對該等控件中之至少一者的操作而傳輸無線信號;及至少一個Wi-Fi收發器,該至少一個Wi-Fi收發器經組態用於回應於對該等控件中之至少一者的操作而傳輸無線信號。
  9.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該電腦模擬系統包括至少一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
  10. 如請求項1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控制器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該至少一個處理器被組態有用於進行以下操作之指令:接收來自對該等控件中之一第一者之操作的第一輸入;回應於該第一輸入,生成第一資料;使用該藍芽收發器在一藍芽訊息中發送該第一資料;及使用該Wi-Fi收發器在一Wi-Fi訊息中發送該第一資料。
  11. 如請求項10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等指令可執行以:在該藍芽收發器及該Wi-Fi收發器兩者上同時地發送該第一資料。
  12. 如請求項10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等指令可執行以:將標識(ID)附加至該藍芽訊息;將一ID附加至該Wi-Fi訊息,其中該等ID指示該藍芽訊息中之一命令與該Wi-Fi訊息中之一命令彼此相同。
  13. 如請求項12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ID包括一封包ID。
  14. 一種電腦模擬系統,該系統包括:至少一個電腦模擬控制器,該至少一個電腦模擬控制器經組態以回應於對一控件之一單次操縱而以一第一頻率無線地傳輸一第一信號且以一第二頻率無線地傳輸一第二信號,每一信號含有一各別命令,該第一信號中攜載之該命令與該第二信號中攜載之該命令相同;及至少一個模擬控制台,該至少一個模擬控制台經組態以回應於該第一信號中攜載之該命令而在該模擬控制器之控制下執行一電腦模擬以在至少一個顯示器上呈現該電腦模擬且不執行該第二信號中攜載之該命令;經由第一路徑自該控制器接收的第三命令;經由第二路徑自該控制器接收的第四命令,該第三命令及該第四命令係針對第二封包,其中, 回應於在該第一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二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二命令之前執行該第一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二命令;且回應於在該第四命令之後接收該第三命令而在接收該第三命令之前執行該第四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三命令。
  15. 如請求項14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模擬控制台在該模擬控制器本地。
  16. 如請求項14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模擬控制台在該模擬控制器遠端且經由一廣域網路與該模擬控制器通信。
  17. 如請求項14之電腦模擬系統,其中,該控制台經組態以回應於在該第一信號之後接收該第二信號而執行該第一信號中之命令且不執行該第二信號中之該命令。
TW109123548A 2019-07-30 2020-07-13 電腦模擬系統 TWI7460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526,625 US11173389B2 (en) 2019-07-30 2019-07-30 Multipath wireless controller
US16/526,625 2019-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760A TW202103760A (zh) 2021-02-01
TWI746056B true TWI746056B (zh) 2021-11-11

Family

ID=74230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3548A TWI746056B (zh) 2019-07-30 2020-07-13 電腦模擬系統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3389B2 (zh)
KR (1) KR20210014582A (zh)
TW (1) TWI746056B (zh)
WO (1) WO20210213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39702B (zh) * 2021-11-08 2024-03-26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63710A1 (en) * 2006-05-11 2007-11-15 Mika Kasslin Distributed multiradio controller
US20120275324A1 (en) * 2002-12-02 2012-11-01 Nec Infrontia Corporation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acket reception system
US20140002753A1 (en) * 2012-07-02 2014-01-02 Kevin Griffin Dual-mode eyeglasses
US20150365986A1 (en) * 2014-06-17 2015-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selecting channel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TWM545943U (zh) * 2017-04-10 2017-07-21 ru-xuan Xiao 遙控器整合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65440B2 (en) * 2000-04-07 2003-05-20 Arista Enterprises Inc. Dedicated wireless digital video disc (dvd) controller for video game consoles
US8282476B2 (en) * 2005-06-24 2012-10-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Multimedia-based video game distribution
US9755788B2 (en) 2014-05-30 2017-09-05 Apple Inc. Messages with attenuating retransmit importance
JP6572702B2 (ja) * 2015-09-18 2019-09-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US9910713B2 (en) * 2015-12-21 2018-03-06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de execution request routing
US11185763B2 (en) * 2016-10-11 2021-11-30 Valve Corporation Holding and releasing virtual objects
US10708472B2 (en) * 2017-01-04 2020-07-07 Google Llc Doorbell camera
US10769877B2 (en) * 2017-03-02 2020-09-08 OpenPath Security Inc. Secure handsfree proximity-based access control
EP3609219B1 (en) * 2017-05-05 2023-06-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asur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7623682B (zh) * 2017-09-06 2020-05-19 深圳众享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通道的指令传输系统
CN112004729B (zh) * 2018-01-09 2023-12-01 图森有限公司 具有高冗余的车辆的实时远程控制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75324A1 (en) * 2002-12-02 2012-11-01 Nec Infrontia Corporation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acket reception system
US20070263710A1 (en) * 2006-05-11 2007-11-15 Mika Kasslin Distributed multiradio controller
US20140002753A1 (en) * 2012-07-02 2014-01-02 Kevin Griffin Dual-mode eyeglasses
US20150365986A1 (en) * 2014-06-17 2015-1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selecting channel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TWM545943U (zh) * 2017-04-10 2017-07-21 ru-xuan Xiao 遙控器整合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760A (zh) 2021-02-01
KR20210014582A (ko) 2021-02-09
US11173389B2 (en) 2021-11-16
US20210031100A1 (en) 2021-02-04
WO2021021386A1 (en)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31561B2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net devices via a mobile device session
US9473616B2 (en) Dual-mode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n entertainment system
US11213743B2 (en) Method,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achieving remote control of computer game by game controller
TWI571162B (zh) 應用網狀網路於競技場事件的系統、方法及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US11489748B2 (en) Generating playback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aggregated crowd-sourced statistics
US20190324554A1 (en) Mechanism to enhance user experience of mobile devices through complex inputs from external displays
EP2945714B1 (en) Generic companion-messaging between media platforms
WO2023071507A1 (zh) 弹幕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746056B (zh) 電腦模擬系統
CN107026834B (zh) 用于改进云中的游戏流式传输性能的方法
US20240149160A1 (en) Game mode display method
US10104111B2 (en) Network security for internet of things
KR102416421B1 (ko) 터치 패드 입력을 갖는 게임 컨트롤러
US9959782B1 (en) Accessibility remote control for the blind
US20190174155A1 (en) Ultra high-speed low-latency network storage
US10264206B1 (en) Accessibility remote control for the blind
WO2021091799A1 (en) Adaptive time dilation based on player performance
US11553020B2 (en) Using camera on computer simulation controller
US20240129257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ternet Devices Via A Mobile Device Session
US11474620B2 (en) Controller inversion detection for context switching
EP3013003B1 (en) Contents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ents processing system
WO2022235505A1 (en) Controller action recognition from video frames using machine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