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5462B - 攝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攝像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5462B
TWI745462B TW106136781A TW106136781A TWI745462B TW I745462 B TWI745462 B TW I745462B TW 106136781 A TW106136781 A TW 106136781A TW 106136781 A TW106136781 A TW 106136781A TW I745462 B TWI745462 B TW I7454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refractive power
focal length
conc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6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7434A (zh
Inventor
張安凱
葉精中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6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546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7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5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5462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攝像鏡頭,其從物側至像側在光軸上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彎月型透鏡,其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二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一第三透鏡,其為具正屈光度的雙凸透鏡;一第四透鏡,其為具正屈光度的雙凸透鏡;以及一第五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該攝像鏡頭具有解像力良好的優點。

Description

攝像鏡頭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學元件,特別有關一種攝像鏡頭。
近年來,應用於交通工具的車載鏡頭(如行車記錄器鏡頭、倒車顯影鏡頭及自動駕駛鏡頭)逐漸發展。通常,使用這類鏡頭的環境高低溫差大,為了抵抗溫度變化,這類鏡頭會採用玻璃做為鏡片的材質,因塑膠材的熱膨脹係數較玻璃大很多,一般較難補償溫度效應。但是,玻璃材質價格一般較塑膠材質來的貴一些,因此存在成本不易下降的問題。其他像是監視器鏡頭和無人機空拍鏡頭,也存在相同的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攝像鏡頭,其具有構成枚數少、解像力良好的特性。
本發明提供的攝像鏡頭,其從物側至像側在光軸上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及一第五透鏡。該第一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彎月型透鏡,其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該第三透鏡為具正屈光度的雙凸透鏡。該第四透鏡為具正屈光度的雙凸透鏡。該第五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包含一第六透鏡,設置於該第五 透鏡和一成像平面之間,該第六透鏡為具負屈光度之透鏡,其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
其中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
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2-1
、25°<CRA<40°;其中n1為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n2為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n3為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n4為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n5為該第五透鏡的折射率,f1為該第一透鏡的焦距(單位為mm),f2為該第二透鏡的焦距(單位為mm),f3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單位為mm),f4為該第四透鏡的焦距(單位為mm),f5為該第五透鏡的焦距(單位為mm),CRA為主光線入射成像平面的最大角度。
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0.2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2-185
1、4.5>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2-183
>2、2.5>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2-184
>0.5;其中f為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單位為mm),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2-176
L1為該第一透鏡的最大有效直徑(單位為mm),IH為該攝像鏡頭在成像平面的最大成像高度(單位為mm),T2為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值(單位為mm)。
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3>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2-187
>0.5、40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2-87
(V4d-V5d)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2-88
23;其中V1d為該第一透鏡的阿貝係數(Abbe number),V3d為該第三透鏡的阿貝係數,V4d為該第四透鏡的阿貝係數,V5d為該第五透鏡的阿貝係數。
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的邊緣與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邊緣在該光軸方向上的距離介於0至1mm之間。
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3-89
2.8、4<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3-189
<10;其中f3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單位為mm),f為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以毫米為單位),TTL為該攝像鏡頭的總長度(單位為mm)。
本發明攝像鏡頭的另一實施例中,其從物側至像側在光軸上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及一第五透鏡。該第一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彎月型透鏡。該第二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為具正屈光度的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為具正屈光度的透鏡。第五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3-157
>0.2,其中T2為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值(單位為mm),TTL為該攝像鏡頭的總長度(單位為mm)。
本發明攝像鏡頭的另一實施例中,其從物側至像側在光軸上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光圈、一第四透鏡及一第五透鏡。該第一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彎月型透鏡。該第二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為具正屈光度的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為具正屈光度的透鏡。第五透鏡為具負屈光度的雙凹透鏡。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具有構成枚數少、解像力良好的優點。而且,在具體實施例中,本發明可採用特殊的塑膠與玻璃的組合方式,達成補償溫度效應的效果,在光學性能表現維持一定程度下,能夠達成成本下降的目的。
G‧‧‧保護玻璃
IMA‧‧‧成像平面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OA‧‧‧光軸
OF‧‧‧濾光片
ST‧‧‧光圈
第1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1B至1D圖分別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
第2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2B至2D圖分別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
第3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3B至3D圖分別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
第4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4B至4D圖分別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
第5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5B至5D圖分別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
第6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
第6B至6D圖分別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將特舉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第1A圖、第2A圖及第3A圖,本發明的攝像鏡頭沿著光軸OA從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L1、一第二透鏡L2、一第三透鏡L3、一第四透鏡L4及一第五透鏡L5,此外還包含位於第四透鏡L4之物側表面與第三透鏡L3之像側表面之間的光圈ST、位於第五透鏡L5和成像平面IMA之間的濾光片OF及保護玻璃G。
第一透鏡L1為具負屈光度的彎月型透鏡,其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第二透鏡L2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第三透鏡L3為具正屈光度的雙凸透鏡。第四透鏡L4為具正屈光度的雙凸透鏡。第五透鏡L5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
請參閱第4A圖、第5A圖及第6A圖,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在上述五片透鏡的架構下增加一片透鏡,即該攝像鏡頭進一步包含一第六透鏡L6,其設置於第五透鏡L5和成像平面IMA之間,構成六片透鏡的光學架構。具體來說,第六透鏡L6為具負屈光度之透鏡,其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其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具有構成枚數少、解像力良好的優點,可用在車載鏡頭、監視鏡頭、無人機空拍鏡頭等領域,但不以此為限。本發明的攝像鏡頭亦可多方面應用於各種配備鏡頭之取像裝置,諸如個人資訊終端(如手機、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穿戴式裝置、IP CAM、遊戲機、三維影像擷取裝置等。
第二透鏡L2可為一雙凹透鏡。第二透鏡L2也可以是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之透鏡。
第五透鏡L5可為一雙凹透鏡。第五透鏡L5也可以是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之透鏡。
較佳地,第一透鏡L1及第三透鏡L3為玻璃球面透鏡,第二透鏡L2、第四透鏡L4及第五透鏡L5為塑膠鏡片,可以在降低成本的情況下,達到抵抗環境溫度變化的效果,保持優良的解像品質。當然,本發明亦可 以其他類型的玻璃鏡片和塑膠鏡片,以及非球面透鏡的組合來實現。
較佳地,第四透鏡的像側表面(記為L4R2)為球面。當然,本發明亦可以非球面透鏡來實現。
該攝像鏡頭中各透鏡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可為非球面表面(ASP),非球面表面可以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以減少像差,從而減少透鏡使用的數目、縮短鏡頭總長。較佳地,第二透鏡L2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L2R1及L2R2)、第四透鏡L4的物側表面(L4R1)及第五透鏡L5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L5R1及L5R2)為非球面表面。較佳地,第二透鏡L2至第六透鏡L6的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即,L2R1、L2R2、L3R1、L3R2、L4R1、L4R2、L5R1、L5R2、L6R1及L6R2)皆為非球面表面。
再者,為使本發明之攝像鏡頭能夠保持良好的光學性能,本發明之攝像鏡頭可以進一步滿足以下條件。
本發明之攝像鏡頭的像場彎曲程度滿足以下條件式(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6-9
其中n1為第一透鏡L1的折射率、n2為第二透鏡L2的折射率、n3為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n4為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n5為第五透鏡L5的折射率,f1為第一透鏡L1的焦距、f2為第二透鏡L2的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的焦距、f5為第五透鏡L5的焦距。其中,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6-77
成為佩茲瓦爾求和(Petzval sum)。也就是說,本發明的攝像鏡頭的像場彎曲程度小,像場投影在成像平面時不會過 度失真。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以滿足以下條件式(2):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7-16
其中f為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單位為mm),L1R1Rm為第一透鏡L1的最大有效直徑(單位為mm)(亦可記為ΦL1)。藉此,能有效控制鏡頭總長,達到微型化的效果。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滿足如下條件(3),以進一步維持光學性能。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7-17
其中V4d為第四透鏡L4的阿貝係數(Abbe number),V5d為第五透鏡L5的阿貝係數。
進一步地,本發明的攝像鏡頭中第一透鏡L1的像側表面(即L1R2)的邊緣與第二透鏡L2的物側表面(即L2R1)的邊緣在光軸OA方向上的距離介於0至1mm之間。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以滿足以下條件式(4):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7-18
其中f3為第三透鏡L3的焦距,f為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藉此,可調配該攝像鏡頭的屈光度配置,進而滿足更多樣的應用。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滿足如下條件(5),以控制鏡片厚度的配置。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7-19
其中T2為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值(單位為mm),TTL為該攝像鏡頭的總長度(單位為mm),即第一透鏡L1的物側表面至成像平面IMA於光軸上的距離。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滿足如下條件(6):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8-20
其中TTL為該攝像鏡頭的總長度,f為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藉此,於滿足拍攝遠處影像的同時,有效控制該攝像鏡頭的總長。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滿足如下條件(7):25°<CRA<40° (7)其中CRA為主光線入射該成像平面IMA的最大角度。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滿足如下條件(8):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8-21
其中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8-145
L1為第一透鏡L1的最大有效直徑(單位為mm),IH為該攝像鏡頭在該成像平面IMA的最大成像高度或最大的成像圓半徑(單位為mm)。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滿足如下條件(9):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8-22
其中T2為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值(單位為mm),IH為該攝像鏡頭在該成像平面IMA的最大成像高度或最大的成像圓半徑(單位為mm)。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滿足如下條件(10),以進一步維持光學性能。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8-23
其中V1d為第一透鏡L1的阿貝係數,V3d為第三透鏡L3的阿貝係數。
本發明的攝像鏡頭可進一步滿足如下條件(1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9-24
其中TTL為該攝像鏡頭的總長度,f為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藉此,於滿足拍攝遠處影像的同時,有效控制該攝像鏡頭的總長。
以下將舉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之攝像鏡頭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非球面透鏡之形狀可以下式表示: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9-25
其中D代表非球面透鏡在離透鏡中心軸的相對高度時的矢(Sag)量,C表示近軸曲率半徑倒數,H表示非球面透鏡在離透鏡中心軸的相對高度,K表示非球面透鏡的圓錐常數(Conic Constant),而E 4 ~E 12 四階以上之偶數階的非球面修正係數。
第一實施例:
請參閱第1A圖至第1D圖,其中第1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第1B至1D圖分別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第一實施例為五片透鏡(即L1~L5)的架構,第二透鏡L2和第五透鏡L5為雙凹透鏡。表一為第1A圖中光學鏡頭之各透鏡的相關參數表,表二為表一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佩茲瓦爾求和為-0.014,介於-1到1之間。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為1.8942mm,第一透鏡L1的最大有效直徑(即L1R1Rm)為7.2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09-192
=0.263,介於0.2到1之間。第四透鏡L4的阿貝係數為56,第五透鏡L5的阿貝係數為23,故(V4d-V5d)=33,介於23到40之間。L1R2面的邊緣與L2R1面的邊緣在光軸方向的間距為0.298mm,介於0到1mm之間。第三透鏡L3的焦距為4.6429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0-194
,介於1到2.8之間。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值T2為3.289mm,鏡頭總長為15.915mm,故T2/TTL=0.207,介於0.2到1之間,且TTL/f=8.402,介於4.4到10之間。CRA為26.05度,介於25到40度之間。IH為1.7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0-95
,介於2到4.5之間。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0-96
,介於0.5到2.5之間。第一透鏡L1的阿貝係數為53,第三透鏡L3的阿貝係數為63,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0-97
,介於0.5到3之間。
若條件(4)f3/f的值小於1,則使鏡頭的製造性欠佳,且鏡頭光線會過於收斂,周邊無法有良好解像;若條件(4)f3/f的值大於2.8,鏡頭光線會過於發散,且鏡頭全長會過長,而無法滿足鏡頭小型化。因此,f3/f的值至少須大於1,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0-98
2.8,符合該範圍則可在光學特性與鏡頭製造性間取得較好的平衡,其中,若f3/f的值趨大,則可得到較佳的鏡頭製造性,若f3/f的值趨小,則可得到較高的周邊解像性能。
若條件(11)TTL/f的數值大於10,則難以達到鏡頭小型化之目的。因此,TTL/f的數值至少須小於10,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6<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0-195
<10,符合該範圍則具有最佳鏡頭小型化之條件。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0-27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1-28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1-29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第2A圖至第2D圖,其中第2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第2B至2D圖分別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第二實施例為五片透鏡(即L1~L5)的架構,第二透鏡L2和第五透鏡L5為雙凹透鏡。表三為第2A圖中光學鏡頭之各透鏡的相關參數表,表四為表三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佩茲瓦爾求和為-0.03,介於-1到1之間。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為 1.8922mm,第一透鏡L1的最大有效直徑(即L1R1Rm)為7.2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99
=0.263,介於0.2到1之間。第四透鏡L4的阿貝係數為55,第五透鏡L5的阿貝係數為25,故(V4d-V5d)=30,介於23到40之間。L1R2面的邊緣與L2R1面的邊緣在光軸方向的間距為0.337mm,介於0到1mm之間。第三透鏡L3的焦距為4.6225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158
,介於1到2.8之間。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值T2為3.284mm,鏡頭總長為16.124mm,故T2/TTL=0.204,介於0.2到1之間,且TTL/f=8.521,介於4.4到10之間。CRA為26.93度,介於25到40度之間。IH為1.7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100
,介於2到4.5之間。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101
,介於0.5到2.5之間。第一透鏡L1的阿貝係數為54,第三透鏡L3的阿貝係數為66,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102
,介於0.5到3之間。
若條件(3)V4d-V5d的數值小於23,則使消色差的功能欠佳,亦即消色差之雙透鏡須較為彎曲,R值過小易產生高階像差。因此,V4d-V5d的數值至少須大於或等於23,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40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148
(V4d-V5d)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149
23,符合該範圍則具有最佳消色差條件。
若條件(11)TTL/f的數值大於10,則難以達到鏡頭小型化之目的。因此,TTL/f的數值至少須小於10,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6<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150
<10,符合該範圍則具有最佳鏡頭小型化之條件。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2-30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3-3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3-32
第三實施例:
請參閱第3A圖至第3D圖,其中第3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第3B至3D圖分別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第三實施例為五片透鏡(即L1~L5)的架構,第二透鏡L2和第五透鏡L5為雙凹透鏡。表五為第3A圖中光學鏡頭之各透鏡的相關參數表,表六為表五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佩茲瓦爾求和為-0.015,介於-1到1之間。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為1.8143mm,第一透鏡L1的最大有效直徑(即L1R1Rm)為7.2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3-160
=0.252,介於0.2到1之間。第四透鏡L4的阿貝係數為55,第五透鏡L5的阿貝係數為23,故(V4d-V5d)=32,介於23到40之間。L1R2面的邊緣與L2R1面的邊緣在光軸方向的間距為0.29mm,介於0到1mm之間。第三透鏡L3的焦距為4.5139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4-103
,介於1到2.8之間。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值T2為3.283mm,鏡頭總長為16.063mm,故T2/TTL=0.204,介於0.2到1之間,且TTL/f=8.854,介於4.4到10之間。CRA為26.67度,介於25到40度之間。IH為1.7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4-104
,介於2到4.5之間。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4-105
,介於0.5到2.5之間。第一透鏡L1的阿貝係數為52,第三透鏡L3的阿貝係數為60,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4-107
,介於0.5到3之間。
若條件(10)V1d/V3d的數值小於0.5,則使消色差的功能欠佳。因此,V1d/V3d的數值至少須大於0.5,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3>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4-108
>0.5,符合該範圍則具有最佳消色差條件。
若條件(11)TTL/f的數值大於10,則難以達到鏡頭小型化之目的。因此,TTL/f的數值至少須小於10,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6<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4-109
<10,符合該範圍則具有最佳鏡頭小型化之條件。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4-33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5-34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5-35
第四實施例:
請參閱第4A圖至第4D圖,其中第4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第4B至4D圖分別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第四實施例為六片透鏡(即L1~L6)的架構,第二透鏡L2是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之透鏡,第五透鏡L5是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之透鏡。表七為第4A圖中光學鏡頭之各透鏡的相關參數表,表八為表七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佩茲瓦爾求和為0.07,介於-1到1之間。該攝像鏡頭的光圈值(F-number)為2.4,有效焦距為4.006mm, 第一透鏡L1的最大有效直徑(即L1R1Rm或ΦL1)為12.80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6-110
=0.313,介於0.2到1之間。第四透鏡L4的阿貝係數為56.1,第五透鏡L5的阿貝係數為20.4,故(V4d-V5d)=35.7,介於23到40之間。L1R2面的邊緣與L2R1面的邊緣在光軸方向的間距為0.61mm,介於0到1mm之間。第三透鏡L3的焦距為5.229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6-111
,介於1到2.8之間。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值T2為4.301mm,鏡頭總長為17.787mm,故T2/TTL=0.242,介於0.2到1之間,且TTL/f=4.440,介於4.4到10之間。CRA為36.9度,介於25到40度之間。IH為3.758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6-112
,介於2到4.5之間,且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6-113
,介於0.5到2.5之間。第一透鏡L1的阿貝係數為68.6,第三透鏡L3的阿貝係數為31.6,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6-161
=2.17,介於0.5到3之間。
若條件(6)TTL/f的數值大於10,則難以達到鏡頭小型化之目的。因此,TTL/f的數值至少須小於10,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4<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6-154
<10,符合該範圍則具有最佳鏡頭小型化之條件。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6-36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7-37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7-38
第五實施例:
請參閱第5A圖至第5D圖,其中第5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第5B至5D圖分別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第五實施例為六片透鏡(即L1~L6)的架構,第二透鏡L2是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之透鏡,第五透鏡L5是雙凹透鏡。表九為第5A圖中光學鏡頭之各透鏡的相關參數表,表十為表九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佩茲瓦爾求和為0.073,介於-1到1之間。該攝像鏡頭的光圈值(F-number)為2.4,有效焦距為3.939mm,第一透鏡L1的最大有效直徑(即L1R1Rm或ΦL1)為 11.86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8-116
,介於0.2到1之間。第四透鏡L4的阿貝係數為56.1,第五透鏡L5的阿貝係數為20.4,故(V4d-V5d)=35.7,介於23到40之間。L1R2面的邊緣與L2R1面的邊緣在光軸方向的間距為0.64mm,介於0到1mm之間。第三透鏡L3的焦距為4.504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8-117
,介於1到2.8之間。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值T2為3.909mm,鏡頭總長為17.991mm,故T2/TTL=0.217,介於0.2到1之間,且TTL/f=4.567,介於4.4到10之間。CRA為37.8度,介於25到40度之間。IH為3.758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8-118
,介於2到4.5之間,且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8-119
,介於0.5到2.5之間。第一透鏡L1的阿貝係數為67,第三透鏡L3的阿貝係數為31.6,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8-120
,介於0.5到3之間。
若條件(7)CRA的角度小於25度,則難以讓鏡頭具有較接近成像面的出射瞳位置與主點(Principal Point)。因此,CRA的角度至少須大於25度,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25°<CRA<40°,符合該範圍則可讓鏡頭具有較接近成像面的出射瞳位置與主點,以有效縮短鏡頭的後焦距及維持小型化。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8-39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9-40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9-41
第六實施例:
請參閱第6A圖至第6D圖,其中第6A圖顯示依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攝像鏡頭的示意圖,第6B至6D圖分別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場曲、畸變及縱向像差圖。第六實施例為六片透鏡(即L1~L6)的架構,第二透鏡L2是物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在近光軸處為凹面之透鏡,第五透鏡L5是雙凹透鏡。表十一為第6A圖中光學鏡頭之各透鏡的相關參數表,表十二為表十一中各個透鏡之非球面表面之相關參數表。其中,佩茲瓦爾求和為0.077,介於-1到1之間。該攝像鏡頭的光圈值(F-number)為2.4,有效焦距為3.920mm,第一透鏡L1的最大有效直徑(即L1R1Rm)為11.66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19-162
,介於0.2到1之間。第四透鏡L4的阿貝係數為 56.1,第五透鏡L5的阿貝係數為21.5,故(V4d-V5d)=34.6,介於23到40之間。L1R2面的邊緣與L2R1面的邊緣在光軸方向的間距為0.53mm,介於0到1mm之間。第三透鏡L3的焦距為4.552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0-122
,介於1到2.8之間。第二透鏡L2的中心厚度值T2為4.701mm,鏡頭總長為17.989mm,故T2/TTL=0.261,介於0.2到1之間,且TTL/f=4.589,介於4.4到10之間。CRA為38.8度,介於25到40度之間。IH為3.758mm,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0-123
,介於2到4.5之間,且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0-164
,介於0.5到2.5之間。第一透鏡L1的阿貝係數為75.1,第三透鏡L3的阿貝係數為32.7,故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0-124
,介於0.5到3之間。
若條件(5)T2/TTL的數值小於0.2,則難以達到鏡頭小型化之目的。因此,T2/TTL的數值至少須大於0.2,所以最佳效果範圍為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0-163
>0.2,符合該範圍則具有最佳鏡頭小型化之條件。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0-42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43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44
本發明符合的公式以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28
2.8、40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30
(V4d-V5d)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69
23、3>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32
>0.5、4<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33
<10、25°<CRA<40°、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34
>0.2為中心,本發明實施例的數值也落入其餘公式的範圍內。公式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73
28,可助於光學特性與鏡頭製造性間取得較好的平衡。公式4<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36
<10及1>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37
>0.2,可助於鏡頭達到小型化。公式40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41
(V4d-V5d)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75
23及3>
Figure 106136781-A0101-12-0021-143
>0.5,可使消色差表現較佳。公式25°<CRA<40°,可提供鏡頭具有較接近成像面的出射瞳位置與主點,以有效縮短鏡頭的後焦距及維持小型化。
雖然本發明已用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G:保護玻璃
IMA:成像平面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OA:光軸
OF:濾光片
ST:光圈

Claims (10)

  1. 一種攝像鏡頭,其從物側至像側在光軸上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彎月型透鏡;一第二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其為具正屈光度的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凸面;一第四透鏡,其為具正屈光度的透鏡;以及一第五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0.2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5-1
    1;其中f為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φL1為該第一透鏡的最大有效直徑。
  2. 一種攝像鏡頭,其從物側至像側在光軸上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彎月型透鏡;一第二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凹面;一第三透鏡,其為具正屈光度的透鏡,其像側表面為凸面;一第四透鏡,其為具正屈光度的透鏡;以及一第五透鏡,其為具負屈光度的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凹面;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4.5>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5-2
    >2;其中φL1為該第一透鏡的最大有效直徑,IH為該攝像鏡頭在成像平面的最大成像高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 1>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6-3
    >0.2;其中T2為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值,TTL為該攝像鏡頭的總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2.5>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6-4
    >0.5;其中IH為該攝像鏡頭在成像平面的最大成像高度,T2為該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且像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的物側表面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為一雙凸透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更包含:一第六透鏡,設置於該第五透鏡和一成像平面之間,該第六透鏡為具負屈光度之透鏡,其物側表面為凸面,其像側表面為凹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二透鏡物側表面為凸面,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為凸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更包含:一光圈,設置於該第三透鏡與該第四透鏡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像側表面的邊緣與該第二透鏡的物側表面的邊緣在該光軸方向上的距離介於0至1mm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光學鏡頭,其中該攝像鏡頭滿足以下條件式: -1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8
    +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9
    +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10
    +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11
    +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12
    1;25°<CRA<40°;3>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5
    >0.5;40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13
    (V4d-V5d)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14
    23;1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6
    2.8;4<
    Figure 106136781-A0305-02-0027-7
    <10;其中n1為該第一透鏡的折射率、n2為該第二透鏡的折射率,n3為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n4為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n5為該第五透鏡的折射率,f1為該第一透鏡的焦距,f2為該第二透鏡的焦距,f3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f4為該第四透鏡的焦距,f5為該第五透鏡的焦距,CRA為主光線入射成像平面的最大角度;其中V1d為該第一透鏡的阿貝係數(Abbe number),V3d為該第三透鏡的阿貝係數,V4d為該第四透鏡的阿貝係數,V5d為該第五透鏡的阿貝係數;其中f3為該第三透鏡的焦距,f為該攝像鏡頭的有效焦距,TTL為該攝像鏡頭的總長度。
TW106136781A 2017-10-25 2017-10-25 攝像鏡頭 TWI745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6781A TWI745462B (zh) 2017-10-25 2017-10-25 攝像鏡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6781A TWI745462B (zh) 2017-10-25 2017-10-25 攝像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434A TW201917434A (zh) 2019-05-01
TWI745462B true TWI745462B (zh) 2021-11-11

Family

ID=67347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6781A TWI745462B (zh) 2017-10-25 2017-10-25 攝像鏡頭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454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27889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078A (zh) * 2013-06-18 2014-12-2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04330868A (zh) * 2014-07-29 2015-02-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201612578A (en) * 2014-09-29 2016-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153416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Largan Precision Co.,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732357A (zh) * 2016-03-04 2017-09-16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8078A (zh) * 2013-06-18 2014-12-24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
CN104330868A (zh) * 2014-07-29 2015-02-04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TW201612578A (en) * 2014-09-29 2016-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hotograph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153416A1 (en) * 2015-11-27 2017-06-01 Largan Precision Co.,Ltd.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732357A (zh) * 2016-03-04 2017-09-16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434A (zh) 2019-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4190B (zh) 光學鏡頭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TWM509355U (zh) 攝像透鏡及包括攝像透鏡的攝像裝置
JP4794915B2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TWM505614U (zh) 攝像透鏡及包括攝像透鏡的攝像裝置
JP6711361B2 (ja) 撮像レンズ
CN109491055B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185157B (zh) 光学镜头
TWM500897U (zh) 攝像透鏡及包括攝像透鏡的攝像裝置
TWM486776U (zh) 攝像透鏡及包含攝像透鏡的攝像裝置
KR20170089500A (ko) 컨버터 광학계
TW202037956A (zh) 五片式廣角鏡片組
US9568715B2 (en) Zoom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TWM482749U (zh) 攝影透鏡以及具備攝影透鏡的攝影裝置
TWI716641B (zh) 成像鏡頭(二十二)
TWI769289B (zh) 光學鏡頭
TW202036074A (zh) 光學鏡頭(五)
TWI724919B (zh) 六片式廣角鏡片組
TWI689747B (zh) 四片式雙波段成像鏡片組
TWI745462B (zh) 攝像鏡頭
WO2014141349A1 (ja)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709658B (zh) 摄像镜头
JP6296803B2 (ja)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TW201814346A (zh) 廣角鏡片組
TWM527550U (zh) 六片式小型化廣角鏡頭
TWI662293B (zh) 五片式廣角鏡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