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2335B - 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42335B
TWI742335B TW107147015A TW107147015A TWI742335B TW I742335 B TWI742335 B TW I742335B TW 107147015 A TW107147015 A TW 107147015A TW 107147015 A TW107147015 A TW 107147015A TW I742335 B TWI742335 B TW I7423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wavelength conversion
liquid medium
conversion particles
pixel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4733A (zh
Inventor
陳宏易
劉韻宜
吳昱瑾
羅雅眉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47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42335B/zh
Priority to CN201910565988.9A priority patent/CN11018758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4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2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233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676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85Operation of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affecting the entire cel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2001/1678Constructional deta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particle type

Abstract

顯示面板具有畫素區域,且畫素區域具有第一及第二子畫素區域。顯示面板包含電極層、疏水層、第一液態介質、第二液態介質、第三液態介質、第四液態介質、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電極層及疏水層設置於基板上。第一及第二液態介質配置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且其極性相異。第三及第四液態介質配置在第二子畫素區域內,且其極性相異。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一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分別由不同的液態介質包覆,而位在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二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分別由不同的液態介質包覆。

Description

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於家用電器設備的各式電子產品之中,應用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液晶顯示器已經被廣泛地使用。薄膜電晶體式的液晶顯示器主要是透過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彩色濾光陣列基板和液晶層構成,其中薄膜電晶體陣列基板上設置有多個以陣列排列的薄膜電晶體,以及,與薄膜電晶體對應配置的畫素電極(pixel electrode)。
再者,隨著液晶顯示器所要求的解析度與色彩對比度日漸提升。對此,找尋下一種新的技術方案達到較佳的顯示品質,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相關領域亟需改進的目標。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具有多個畫素區域,其中畫素區域具有第一子畫素區域以及第二子畫素區域。顯示面板包含電極層、疏水層、第一液態介質、第二 液態介質、第三液態介質、第四液態介質、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電極層設置於基板上。疏水層設置於基板上,並覆蓋電極層。第一液態介質配置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第二液態介質配置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其中第一液態介質的極性與第二液態介質的極性相異。第三液態介質配置在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第四液態介質配置在第二子畫素區域內,其中第三液態介質的極性與第四液態介質的極性相異。第一波長轉換粒子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第二波長轉換粒至少位在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及第二子畫素區域內,其中,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由第一液態介質與第二液態介質其中之一者包覆,第三波長轉換粒子由第一液態介質與第二液態介質其中之另一者包覆,而位在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由第三液態介質與第四液態介質其中之一者包覆,第三波長轉換粒子由第三液態介質與第四液態介質包覆其中之另一者包覆。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間隙物。間隙物配置在疏水層上並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與第二子畫素區域之間,其中電極層包含第一電極以及第二電極。第一電極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以及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第二電極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以及第二子畫素區域內,且第一電極的透光性大於第二電極的透光性,其中間隙物於基板的垂直投影與第二電極於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疊。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二電極的形狀為環狀,且 環狀的第二電極分別圍繞第一電極。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電極的透光性大於間隙物的透光性。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更包含多個發光元件,分別對應第一子畫素區域與第二子畫素區域設置。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各畫素區域中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係用以將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光線分別轉換為第一波長光、第二波長光以及第三波長光,第一波長光、第二波長光以及第三波長光混合後係為白光。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係為用以轉換成藍色、綠色、紅色三種波長之組合。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係為用以轉換成青色、黃色、洋紅三種波長之組合。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液態介質的材料與第三液態的材料介質實質上相同。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二液態介質的材料與第四液態的材料介質實質上相異。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第一波長轉換粒子位在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疏水層之間,而在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位在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疏水層之間。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位在第一波長轉換粒子與疏水層之間,而在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位在第二波長轉換粒子與疏水層之間。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疏水層之間的最小距離異於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疏水層之間的最小距離。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二波長轉換粒子更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由第一液態介質包覆,而第二波長轉換粒子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共同由第二液態介質包覆。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位在第二波長轉換粒子與疏水層之間,且也位在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疏水層之間。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操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驅動發光元件,使得發光元件朝子畫素區域發射光束。對第一電極施加電壓,以使極性液態介質於子畫素區域內移動,並致使極性液態介質推擠非極性液態介質,其中極性液態介質連帶所包覆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移動至第一電極之上,而非極性液態介質連帶所包覆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被推擠至第二電極之上。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的操作方法更包含變更對第一電極所施加之電壓的強度。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的操作方法更包含自對第一電極施加電壓切換為對第二電極施加電壓。
藉由上述配置,在每一個子畫素區域配置兩種不同極性的液態介質,且單一畫素區域的兩個子畫素區域共配置三種波長轉換粒子的情況下,單一畫素區域即可提供紅光、綠光、藍光、洋紅光、黃光、青光、白光或黑色效果,藉以有效利用顯示面板的顯示區面積,從而提高解析度。
100A、100B、100C、100D‧‧‧顯示面板
102‧‧‧畫素區域
104、104A、104B、104C‧‧‧第一子畫素區域
106、106A、106B、106C‧‧‧第二子畫素區域
110‧‧‧下基板
120‧‧‧光源模組
122、122A、122B、122C、122D、122E、122F‧‧‧發光 元件
124‧‧‧介電層
130‧‧‧波長轉換層
132‧‧‧透光基板
134‧‧‧電極層
136、136A、136B、136C、136D、136E、136F‧‧‧第一電極
138、138A、138B、138C、138D、138E、138F‧‧‧第二電極
140‧‧‧疏水層
142‧‧‧間隙物
144‧‧‧第一液態介質
145‧‧‧第二液態介質
146‧‧‧第三液態介質
147‧‧‧第四液態介質
150‧‧‧第一波長轉換粒子
152‧‧‧第二波長轉換粒子
154‧‧‧第三波長轉換粒子
156‧‧‧透光導電層
160‧‧‧上基板
1C-1C’‧‧‧線段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L1、L2、L3、L4、L5‧‧‧光束
L6、L11‧‧‧綠光
L7‧‧‧洋紅光
L8、L13‧‧‧黃光
L9、L14‧‧‧藍光
L10、L15‧‧‧紅光
L12‧‧‧白光
R1‧‧‧第一個橫列
R2‧‧‧第二個橫列
S1‧‧‧第一容置空間
S2‧‧‧第二容置空間
T1、T2‧‧‧距離
第1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畫素區域的排列方式的上視示意圖。
第1B圖繪示第1A圖的畫素區域於放大後的上視示意圖。
第1C圖繪示沿著第1A圖的線段1C-1C’的剖面示意圖。
第1D圖繪示透過第1C圖的波長轉換層提供不同色光的示意圖。
第2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畫素區域的排列方式的上視示意圖。
第3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其中第3圖的剖面視角與第1C圖相同。
第4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四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第4B圖繪示透過第4A圖的波長轉換層提供不同色光的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本文所使用的「跨越」、「在...上方」、「到」、「在...之間」和「在…上」,可指一層相對於其他層的相對位置,像是一層「跨越」另一層、在另一層「上方」或「之上」或者延伸「到」另一層或再與另一層「接觸」。
請參照第1A圖,第1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一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A的畫素區域102的排列方式的上視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1A圖中繪示了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且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相異,例如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分別為第1A圖的橫向方向與縱向方向,且其彼此呈正交關係。
顯示面板100A包含下基板110與上基板(未繪示在第1A圖之中),且顯示面板100A具有定義於下基板110與上基板之間的畫素區域102,以第1A圖為例,畫素區域102可沿著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配置在下基板110。此外,每一個畫素區域102可具有第一子畫素區域104以及第二子畫素區 域106,且第一子畫素區域104以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係沿著第一方向D1配置排列。
請再看到第1B圖及第1C圖,其中第1B圖繪示第1A圖的畫素區域102於放大後的上視示意圖,而第1C圖繪示沿著第1A圖的線段1C-1C’的剖面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1C圖也標記有畫素區域102與其具有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的邊界範圍,此外,第1A圖的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也標記在第1C圖中,且第1C圖更進一步標記了第三方向D3,其中第三方向D3異於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例如第三方向D3可以是第1C圖的縱向方向,且其正交第一方向D1與第二方向D2。
顯示面板100A除了包含下基板110與上基板160(即第1A圖所提及的上基板)之外,更包含波長轉換層130,其中波長轉換層130位在下基板110與上基板160之間。
下基板110包含光源模組120以及介電層124。光源模組120包含發光元件122。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發光元件122可以是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像是可採用有機發光二極體、無機發光二極體或是有機-無機混合發光二極體,且其中次毫米發光二極體的寬度或長度介於100微米(um)至200微米(um)之間。發光元件122可用以提供藍光、紫光、紫外光或其組合,例如提供波長小於等於470奈米(nm)的光束,像是波長介於430奈米(nm)至470奈米(nm)之間或是波長介於254奈米(nm)至365奈米(nm)之間,其中由發光元件122所提供的光束可沿著第三方向D3並朝著上基板160行進。此外, 發光元件122的數量可與子畫素區域的數量(即第一子畫素區域104以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的數量)相匹配,且為分別對應子畫素區域(即第一子畫素區域104以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設置,以使每一個發光元件122係分別提供光束至對應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或第二子畫素區域106。
介電層124覆蓋在光源模組120上,其可做為光源模組120的保護層,其中介電層124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可為有機材料或無機材料,舉例來說,像是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環氧樹脂、壓克力、聚亞醯胺、或其它合適的材料、或上述至少兩種材料組合,並具有透光性。
波長轉換層130包含透光基板132、電極層134、疏水層140、第一液態介質144、第二液態介質145、第三液態介質146、第四液態介質147、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以及透光導電層156,其中透光基板132可做為波長轉換層130於製程中的承載基板,以利波長轉換層130的其他元件或層體可形成在透光基板132上。
電極層134設置於透光基板132上,並包含第一電極136以及第二電極138。如第1B圖及第1C圖所示,第一電極136及第二電極138會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以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其中於俯視的情況下(即如第1B圖的視角下),第二電極138的形狀為環狀,且環狀的第二電極138分別會圍繞第一電極136。此外,第一電極136的透光性會大於第二電極138的透光性。舉例來說,第一電極136可為透明電極, 其材料可包含透明導電材料,像是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而第二電極138可為金屬電極、石墨或其組合,並具有遮光性。
疏水層140設置於透光基板132上,並覆蓋電極層134,其中疏水層140可為單層或多層結構,且其材料可為介電材料,像是有機材料、無機材料或其組合。此外,疏水層的上表面(即朝向上基板160之表面)帶有疏水性質,其中此疏水性質可經由對疏水層140進行表面處理後而產生,例如可對藉由紫外光清洗機對疏水層140進行表面處理而使其帶有疏水性質。
間隙物142設置在疏水層140上,並用以定義出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的位置。具體來說,藉由配置間隙物142,可以在疏水層140上方形成容置空間,且這些容置空間則可在於其內填充其他材料後,做為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域來使用。舉例來說,如第1C圖所示,藉由配置間隙物142,可在疏水層140上方形成第一容置空間S1及第二容置空間S2,且第一容置空間S1與第一子畫素區域104的位置相互對應,而第二容置空間S2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的位置相互對應。此外,第一電極136的透光性大於間隙物142的透光性。具體來說,間隙物142具有遮光性,其例如可以是由遮光材料所形成,像是黑色光阻或其它材料(包含有機或無機材料)。
除此之外,間隙物142於透光基板132的垂直投影與第二電極138於透光基板132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疊。透 過此配置,可於每一個第一子畫素區域104的邊緣與每一個第二子畫素區域106的邊緣形成遮光區,以遮蔽自透光基板132下方行進至子畫素區域邊緣的光束。也就是說,第二電極138與間隙物142係在第三方向D3上會有交疊的區域,從而防止自透光基板132下方行進至波長轉換層130的光束以非預期路徑接觸至波長轉換粒子。具體來說,以第1C圖為例,每一個子畫素區域的邊緣會是遮光區,而每一個子畫素區域的中央區域(包含第一電極136所在位置以及第一電極136與第二電極138之間的間隙位置處)可為非遮光區。於其他實施方式中,間隙物142於透光基板132的垂直投影與第二電極138於透光基板132的垂直投影也可互相切齊。
第一液態介質144及第二液態介質145配置在疏水層140上並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具體而言,每一個第一容置空間S1內會配置有第一液態介質144及第二液態介質145。第一液態介質144的極性與第二液態介質145的極性相異,舉例來說,第一液態介質144的極性會小於第二液態介質145的極性,其中第一液態介質144可以是非極性液體,像是烷類、苯類或醚類液體,而第二液態介質145可以是極性液體,像是可導電水溶液或電解質水溶液,且第一液態介質144與第二液態介質145會因其極性差異而不互溶。
第三液態介質146及第四液態介質147配置在疏水層140上並位在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具體而言,每一個第二容置空間S2內會配置有第三液態介質146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第三液態介質146的極性與第四液態介質147的極性相 異,舉例來說,第三液態介質146的極性會小於第四液態介質147的極性,其中第三液態介質146可以是非極性液體,像是烷類、苯類或醚類液體,而第四液態介質147可以是極性液體,像是可導電水溶液或電解質水溶液,且第三液態介質146與第四液態介質147會因其極性差異而不互溶。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液態介質144的材料與第三液態介質146的材料實質上可相同,即第一液態介質144與第三液態介質146可以是選用相同類型的非極性液體。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二液態介質145的材料與第四液態介質147的材料實質上可相同,即第二液態介質145的材料與第四液態介質147可以是選用相同類型的極性液體。也就是說,可使用單一種非極性液體以及單一種極性液體就形成波長轉換層130的液態介質配置。然而,本揭露內容不以此為限,於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液態介質144的材料與第三液態介質146的材料實質上可相異,且第二液態介質145的材料與第四液態介質147的材料實質上也可相異,即波長轉換層130的液態介質可透過使用兩種以上的非極性液體以及兩種以上的極性液體來配置完成。
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設置在疏水層140上,其中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即第一容置空間S1內),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位在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即第二容置空間S2內),而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即第一容置空間S1內 及第二容置空間S2內)。為了不使圖式過於複雜,並未在每一個波長轉換粒子上都標記元件符號,然而,不同的波長轉換粒子係繪示成不同的尺寸且不同的網底的樣式,而相同的波長轉換粒子係繪示成相同的尺寸且相同的網底。
具體而言,每一個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即每一個第一容置空間S1內)會配置有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且位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分別會由不同的液態介質包覆。以第1C圖為例,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係由第一液態介質144包覆而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係由第二液態介質145包覆。同樣地,每一個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即每一個第二容置空間S2內)會配置有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且位在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也分別會由不同的液態介質包覆。以第1C圖為例,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係由第三液態介質146包覆而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係由第四液態介質147包覆。
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可包含光致發光材料,例如像是量子點材料、螢光材料、磷光材料或其組合,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各自受光激發後所產生的光束會帶有不同範圍的波長。更進一步來說,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可分別具有第一能隙、第二能隙、第三能隙,且第一能隙、第二能隙、第三能隙彼此相異,以使第一波 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可在受光激發後產生不同波長的色光。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為直徑大約1奈米(nm)或2.5奈米(nm)的量子點,其可在受光激發後產生藍光;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為直徑大約4奈米(nm)或6.2奈米(nm)的量子點,其可在受光激發後產生綠光;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為直徑大約7奈米(nm)或9.3奈米(nm)的量子點,其可在受光激發後產生紅光。於部分實施方式中,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係為用以將激發光轉換成藍色、綠色、紅色三種波長之組合,或是,其也可以是將激發光轉換成青色、黃色、洋紅三種波長之組合。透過此種配置,當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接收到自發光元件122提供的光線時,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可分別將發光元件122提供的光線轉換為波長範圍彼此相異的第一波長光、第二波長光以及第三波長光(例如藍光、綠光以及紅光),且第一波長光、第二波長光以及第三波長光混合後係為白光。
透光導電層156設置在間隙物142上,並覆蓋在第一液態介質144、第二液態介質145、第三液態介質146以及第四液態介質147之上,其中透光導電層156可包含透明導電材料,像是氧化銦錫、氧化銦鋅、氧化鋅、奈米碳管、氧化銦鎵鋅或其它合適的材料。上基板160覆蓋在透光導電層156上,並具有透光性,其例如可以是玻璃基板。於顯示面板100A的 製作過程中,透光導電層156可先形成在上基板160上,並透過組裝再與波長轉換層130連接。
透過上述配置,當施加電壓至透光導電層156及電極層134的時候,可致使第一液態介質144、第二液態介質145、第三液態介質146以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產生形變,從而對應控制由波長轉換層130所產生的色光。
此外,於單一子畫素區域中,位在其內的波長轉換粒子由於是由液態介質包覆,故這些波長轉換粒子的位置會與液態介質的位置有相關。舉例來說,於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第一液態介質144及第二液態介質145可因其性質而呈現上下交疊的位置關係(即會沿第三方向D3配置),此性質例如為物理性質,像是密度。
以第1C圖為例,第二液態介質145可位在第一液態介質144之上。對應地,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由於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分別是由第一液態介質144與第二液態介質145所包覆,故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也會是呈現上下交疊的位置關係(即會沿第三方向D3配置),且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會位在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與疏水層140之間。
同樣地,在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由於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分別是由第三液態介質146與第四液態介質147所包覆,故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也會是呈現上下交疊的位置關係(即會沿第三方向D3配置),且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會位在第三 波長轉換粒子154與疏水層140之間。
以下將對藉由透光導電層156及電極層134來致使第一液態介質144、第二液態介質145、第三液態介質146以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產生形變,從而控制波長轉換層130產生色光做進一步的說明。
請看到第1D圖,第1D圖繪示透過第1C圖的波長轉換層130提供不同色光的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1D圖的第一子畫素區域及第二子畫素區域由左至右分別標記為104A、106A、104B、106B、104C、106C,第1D圖對應各子畫素區的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係分別標記為136A、138A、136B、138B、136C、138C、136D、138D、136E、138E、136F、138F,第1D圖的光源模組的發光元件由左至右分別標記為122A、122B、122C、122D、122E、122F。第1D圖中,光源模組120的發光元件122A-122F提供朝波長轉換層130行進的光束,其中此光束可以是藍光、紫光、紫外光或其組合,例如提供波長小於等於470奈米(nm)的光束,像是波長介於430奈米(nm)至470奈米(nm)之間或是波長介於254奈米(nm)至365奈米(nm)之間。為了方便說明,第1D圖中由發光元件122A-122F提供的光束分別標記為L1、L2、L3、L4、L5,且是以藍光來做為範例說明。
當發光元件122A-122F提供的光束L1-L6進入波長轉換層130後,位在子畫素區域內的波長轉換粒子可被藍光激發,並根據其材料特性發出對應的色光,而藉由控制透光導電層156與每一個子畫素區域所對應的第一電極及第二電 極所被施加的電壓組合,每一個子畫素區域可提供不同的色光。
以下說明將以「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在受激發後可產生藍光」、「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在受激發後可產生綠光」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在受激發後可產生紅光」為例來說明,應當瞭解,此配置非用以限定本揭露內容。為了不使圖式過於複雜,並未在每一個波長轉換粒子上都標記元件符號,然而,不同的波長轉換粒子係繪示成不同的尺寸且不同的網底的樣式,而相同的波長轉換粒子係繪示成相同的尺寸且相同的網底。此外,部分層體也繪示有表示正電位或負電位的符號於其上。以下說明也以「施加負電壓至透光導電層156」為例來說明,其中透光導電層156會與接觸到的極性液態介質導通,例如其所接觸到的第二液態介質145或第四液態介質147會因此帶有負電位。
以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來說,由於發光元件122A-122F可為獨立地控制,故可將發光元件122A控制為不發光,即不施加偏壓至發光元件122A,使得不會有光束通過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從而讓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呈現黑色效果。在此,所述黑色效果係指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因呈現暗態而可視為顯示黑色,且此達成顯示黑色是因發光元件122A不發光而非遮蔽光束。此外,於不施加偏壓至發光元件122A來使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呈現黑色效果的情況下,可不對第一電極136B及第二電極138B施加電壓,且其電位大致相同。
以第二子畫素區域106A來說,可對第二電極138B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二電極138B的電位相對第一電極136B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二電極138B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的電位差或與第四液態介質147之間的電位差可以是第一電位差V1。由於第二電極138B與第四液態介質147之間存在電位差,故第四液態介質147可因庫倫力而連帶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被吸引至第二電極138B上方,並致使第三液態介質146連帶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被推擠至第一電極136B的上方以及第一電極136B與第二電極138B之間的空隙上方。此時,光束L1之一部分會透過第一電極136B以及第一電極136B與第二電極138B之間的空隙行進至波長轉換粒子的所在位置,從而激發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並產生綠光,而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則是因光束L1之另一部分被第二電極138B遮蔽而未激發出光束。藉由上述機制,第二子畫素區域106A可提供綠光L6。
以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來說,可對第一電極136C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一電極136C相對第二電極138C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一電極136C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或與第二液態介質145之間的電位差可以是第二電位差V2,且第一電位差V1的數值大小與第二電位差V2的數值大小大致相同。由於第一電極136C與第二液態介質145之間存在電位差異,故第二液態介質145可因庫倫力而連帶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被吸引至第一電極136C上方以及第一電極136C與第二電極138C之間的 空隙上方,並致使第一液態介質144連帶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被推擠至第二電極138C的上方以及第一電極136C與第二電極138C之間的空隙上方。此時,光束L2之一部分會透過第一電極136以及第一電極136C與第二電極138C之間的空隙行進至波長轉換粒子的所在位置,從而激發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並產生紅光,且也會激發部分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並產生藍光,而光束L2之另一部分仍會被第二電極138C遮蔽。藉由上述機制,在混合紅光與藍光且混合光中的紅光量大於藍光量的情況下,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可提供洋紅光L7。
以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來說,可對第一電極136D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一電極136D的電位相對第二電極138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一電極136D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或與第四液態介質147之間的電位差可以是第三電位差V3,且第三電位差V3的數值大小會小於第一電位差V1的數值大小並也小於第二電位差V2的數值大小。由於第一電極136D與第四液態介質147之間存在電位差異,故第四液態介質147可因庫倫力而連帶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被吸引至第一電極136D上方,對此,由於第三電位差V3小於第二電位差V2的數值大小,故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內的第四液態介質147會呈現異於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內的第二液態介質145的外觀。具體來說,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內的第四液態介質147於鄰近第一電極136D之一側會具有較窄(相對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內的第二液態介質145)的外觀。對應地,此將致使第三液態介質146連帶第 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被推擠至第二電極138D的上方以及第一電極136D與第二電極138D之間的空隙上方,且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內包覆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的第三液態介質146相對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內包覆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的第一液態介質144會更靠近第一電極136D。此時,光束L3之一部分會透過第一電極136D以及第一電極136D與第二電極138D之間的空隙行進至波長轉換粒子的所在位置,從而激發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並產生紅光,且也會激發部分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並產生綠光,而光束L3之另一部分仍會被第二電極138D遮蔽。藉由上述機制,在混合紅光與綠光,且混合光中的紅光量大於綠光量的情況下,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可提供黃光L8。
以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來說,可對第二電極138E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一電極136E的電位相對第二電極138E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二液態介質145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一電極136E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或與第二液態介質145之間的電位差可以是第四電位差V4,且第一電位差V1的數值大小與第四電位差V4的數值大小大致相同,因此,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A所產生的現象大致相同,然而,由於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的第一液態介質144是包覆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故在光束L4行進至波長轉換粒子的所在位置後,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是提供藍光L9。
以第二子畫素區域106C來說,可對第一電極136F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一電極136F的電位相對第二電極 138F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一電極136F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或與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差可以是第五電位差V5,且第五電位差V5的數值大小會大於第一電位差V1、第二電位差V2、第三電位差V3以及第四電位差V4的數值大小。與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相似,可透過庫倫力將第四液態介質147連帶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吸引至第一電極136F上方以及第一電極136F與第二電極138F之間的空隙上方,對此,由於第五電位差V5大於其他電位差的數值大小,故第二子畫素區域106C內的第四液態介質147會呈現異於其他子畫素區域內的第四液態介質147的外觀。具體來說,第二子畫素區域106C內的第四液態介質147會因庫倫力較強,使得其於鄰近第一電極136F之一側會被吸引成較寬(相對其他子畫素區域內的第四液態介質147)的外觀。對應地,此將致使第三液態介質146連帶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被推擠至第二電極138F的上方。此時,光束L5之一部分會透過第一電極136F以及第一電極136F與第二電極138F之間的空隙行進至波長轉換粒子的所在位置,從而激發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並產生紅光,而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則是因光束L5之另一部分被第二電極138F遮蔽而未激發出光束。藉由上述機制,第二子畫素區域106C可提供紅光L10。
綜合上述,藉由在波長轉換層內配置三種波長粒子以及不同極性的液態介質,並配合施加於單一子畫素區域內的第一電極136A-136F與第二電極138A-138F的電壓組合, 可應用電濕潤效應來至少產生紅光、綠光、藍光、洋紅光、黃光、青色光或其組合,而在未施加偏壓至發光元件(例如發光元件122A)的情況下,可產生黑色效果。此外,在可產生上述色光的情況下,單一畫素區域102(例如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A即為單一畫素區域)即可顯示出紅光、綠光、藍光、青光、洋紅光、黃光、白光或黑色效果。舉例來說,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被控制為提供藍光,且第二子畫素區域106A被控制為提供黃光的情況下,單一畫素區域102即可顯示出白光。同樣地,將單一畫素區域102內的兩個子畫素區域控制為提供不同色光,可再調製並顯示出其他色光。
因此,藉由上述配置,可使單一畫素區域提供多種不同色光及黑色效果,而由於單一畫素區域內只配置了兩個子畫素區域,故可有效利用顯示面板100A的顯示區面積(即單位面積內的畫素區域數量),從而提高解析度。
雖上述說明是採不同的子畫素區域提供不同顏色的光束,然而於顯示面板100A藉由色光提供影像時,對上述各子畫素區域施加電壓的配置可互相轉換。例如,對於第1D圖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可自對第一電極136C施加電壓切換為對第二電極138C施加電壓,以使第1D圖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轉換為如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所示的狀態。
請再回到第1A圖與第1B圖。於畫素區域102所排成的陣列中,每一個橫列的畫素區域102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的排列規則相同。具體來說,在第 一個橫列R1中,畫素區域102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會沿第一方向D1週期性地排列,且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也會是沿第一方向D1週期性地分配配置。對於第二個橫列R2而言,其排列規則與第一個橫列R1相同。此外,第一個橫列R1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個橫列R2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會是沿第二方向D2週期性地排列,使得其內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也會是沿第二方向週期性地分配配置。同樣地,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也會沿第二方向D2週期性地分配配置,在此不再贅述。
請再參照第2圖,第2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二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B的畫素區域102的排列方式的上視示意圖。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畫素區域102的排列方式不同。為了方便說明,第2圖繪示了第四方向D4,其中第四方向D4異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舉例來說,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及第四方向D4可為共面,且第四方向D4傾斜於第一方向D1並也傾斜於第二方向D2。
具體來說,如第2圖所示,在第一個橫列R1中,畫素區域102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會沿第一方向D1週期性地排列,且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請見第1C圖)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請見第1C圖)也會是沿第一方向D1週期 性地分配配置。對於第二個橫列R2而言,其排列規則與第一個橫列R1不同,其與第一個橫列R1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的配置順序為相反。對此,第一個橫列R1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個橫列R2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是沿第四方向D4週期性地排列,如箭頭108所示,使得其內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請見第1C圖)也會是沿第四方向D4週期性地分配配置。同樣地,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請見第1C圖)也會沿第四方向D4週期性地分配配置,在此不再贅述。
更進一步來說,在第1A圖所繪的排列方式中,第二方向D2上會有不同橫列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連續地排列,且也會有不同橫列的第二子畫素區域106連續地排列。而在第2圖所繪的排列方式中,第二方向D2上會有不同橫列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交錯地排列。
也就是說,在顯示面板的波長轉換層內配置三種波長粒子以及不同極性的液態介質的情況下,顯示面板的畫素區域可以有超過一種的排列方式,致使顯示面板的畫素區域的排列方式係具有彈性,並可依顯示需求改變排列方式。
請參照第3圖,第3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三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C的剖面示意圖,其中第3圖的剖面視角與第1C圖相同。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在本實施方式的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第三液態介質146為包覆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而第四液態介質147為包覆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使得在未對電極層134的第一 電極136及第二電極138施加電壓的情況下,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係呈現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位在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之上的配置方式。亦即,在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位在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與疏水層140之間。
對於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以及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的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而言,因其交疊方式不同,故分別會與疏水層140相隔不同距離。具體來說,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的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與疏水層140之間的最小距離異於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的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與疏水層140之間的最小距離。以本實施方式為例,距離T1係大於距離T2。於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距離T1小於距離T2。
同前所述,本實施方式也可藉由配合施加於電極層134的第一電極136及第二電極138的電壓組合,顯示多種不同色光及黑色效果,在此不再贅述。
根據上述關於第一實施方式至第三實施方式的說明,本揭露內容在波長轉換層內配置三種波長粒子以及不同極性的液態介質的情況下,可有多種的配置方式(包含畫素區域的排列方式或是單一子畫素區域內的波長粒子上下交疊的位置關係),也因此,上述配置方式非用以限定本揭露內容。舉例來說,雖第3圖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係呈現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位在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之上的配置方式,然而,也可變更為使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呈現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位在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之上的配置方式,使得在第 一子畫素區域104內,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會位在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與疏水層140之間。
請參照第4A圖,第4A圖為依據本揭露內容的第四實施方式繪示顯示面板100D的剖面示意圖,其中第4A圖的剖面位置係對應第1C圖的剖面位置。本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至少一個差異點在於,本實施方式中,畫素區域102的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也配置有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且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與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共同由第二液態介質145包覆。此外,第一液態介質144、第三液態介質146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配置大致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具體來說,在第一子畫素區域104內,配置有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且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除了位在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與疏水層140之間以外,也位在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與疏水層140之間。而在第二子畫素區域106內,則是配置有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使得單一畫素區域102的兩個子畫素區域各自所配置的波長轉換粒子種類數不同。藉由此配置,單一子畫素區域即可顯示出白光,以下將對此進一步說明。
請再看到第4B圖,第4B圖繪示透過第4A圖的波長轉換層130提供不同色光的示意圖。為了方便說明,第4B圖的第一子畫素區域及第二子畫素區域由左至右分別標記為104A、106A、104B、106B、104C、106C,第4B圖對應各 子畫素區的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係分別標記為136A、138A、136B、138B、136C、138C、136D、138D、136E、138E、136F、138F,第4B圖的發光元件122可對應發出光束L1、L2、L3、L4、L5,關於此的細節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不再贅述。
以下說明將以「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在受激發後可產生藍光」、「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在受激發後可產生綠光」以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在受激發後可產生紅光」為例來說明,且以下說明也以「施加負電壓至透光導電層156」為例來說明,其中透光導電層156會與接觸到的第二液態介質145或第四液態介質147導通,致使對應的液態介質帶有負電位。
以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來說,此可同於第一實施方式,藉由將對應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的發光元件122控制為不發光,可致使第一子畫素區域104A呈現黑色效果。此外,第一電極136A及第二電極138A可具有相同電位。
以第二子畫素區域106A來說,可對第二電極138B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二電極138B的電位相對第一電極136B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二電極138B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的電位差或與第四液態介質147之間的電位差可以是第一電位差V1。同第一實施方式所述,如此操作方式可致使第二子畫素區域106A將光束L1轉換為提供綠光L11。
以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來說,可對第一電極136C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一電極136C相對第二電極138C的 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一電極136C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或與第二液態介質145之間的電位差可以是第二電位差V2,且第一電位差V1的數值大小與第二電位差V2的數值大小大致相同。由於第一電極136C與第二液態介質145之間存在電位差異,故第二液態介質145可因庫倫力而連帶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被吸引至第一電極136C上方以及第一電極136C與第二電極138C之間的空隙上方,並致使第一液態介質144連帶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被推擠至第二電極138C的上方以及第一電極136C與第二電極138C之間的空隙上方。此時,光束L2之一部分會透過第一電極136以及第一電極136C與第二電極138C之間的空隙行進至波長轉換粒子的所在位置,從而激發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並分別產生綠光及紅光,且也會激發部分的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並產生藍光,而光束L2之另一部分會被第二電極138C遮蔽。藉由上述機制,在混合綠光、紅光與藍光的情況下,第一子畫素區域104B可提供白光L12。
以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來說,可對第一電極136D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一電極136D的電位相對第二電極138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一電極136D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或與第四液態介質147之間的電位差可以是第三電位差V3,且第三電位差V3的數值大小會小於第一電位差V1的數值大小並也小於第二電位差V2的數值大小。同第一實施方式所述,如此操作方 式可致使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將光束L3轉換為提供黃光L13。
以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來說,可對第二電極138E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一電極136E的電位相對第二電極138E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二液態介質145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一電極136E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或與第二液態介質145之間的電位差可以是第四電位差V4,且第一電位差V1的數值大小與第四電位差V4的數值大小大致相同,因此,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與第二子畫素區域106A所產生的現象大致相同。然而,由於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的第一液態介質144是包覆第一波長轉換粒子150,故在光束L4行進至波長轉換粒子的所在位置後,第一子畫素區域104C是提供藍光L14。對此,由第四液態介質147包覆的第二波長轉換粒子152及第三波長轉換粒子154係因第二電極138E的遮蔽而不會受光束L4激發。
以第二子畫素區域106C來說,可對第一電極136F施加正電壓,以使第一電極136F的電位相對第二電極138F的電位、透光導電層156的電位及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為正,其中第一電極136F與透光導電層156之間或與第四液態介質147的電位差可以是第五電位差V5,且第五電位差V5的數值大小會大於第一電位差V1、第二電位差V2、第三電位差V3以及第四電位差V4的數值大小。同第一實施方式所述,如此操作方式可致使第二子畫素區域106B將光束L5轉換為提供紅光L15。
綜合上述,本揭露內容的顯示面板具有畫素區域,且每一個畫素區域內配置有兩個子畫素區域。藉由在每一個子畫素區域配置兩種不同極性的液態介質,且單一畫素區域的兩個子畫素區域共配置三種波長轉換粒子的情況下,單一畫素區域即可提供紅光、綠光、藍光、洋紅光、黃光、青光、白光或黑色效果,藉以有效利用顯示面板的顯示區面積,從而提高解析度。此外,在此種架構下,顯示面板可具有多種的配置方式,像是超過一種的畫素區域的排列方式,或者是超過一種的單一子畫素區域內的波長粒子的配置方式,致使顯示面板的配置方式具有彈性,以便於依顯示需求改變配置方式。
雖然本發明已以多種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顯示面板
102‧‧‧畫素區域
104A、104B、104C‧‧‧第一子畫素區域
106A、106B、106C‧‧‧第二子畫素區域
122A、122B、122C、122D、122E、122F‧‧‧發光元件
136A、136B、136C、136D、136E、136F‧‧‧第一電極
138A、138B、138C、138D、138E、138F‧‧‧第二電極
144‧‧‧第一液態介質
145‧‧‧第二液態介質
146‧‧‧第三液態介質
147‧‧‧第四液態介質
150‧‧‧第一波長轉換粒子
152‧‧‧第二波長轉換粒子
154‧‧‧第三波長轉換粒子
156‧‧‧透光導電層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L1、L2、L3、L4、L5‧‧‧光束
L6‧‧‧綠光
L7‧‧‧洋紅光
L8‧‧‧黃光
L9‧‧‧藍光
L10‧‧‧紅光

Claims (19)

  1. 一種顯示面板,具有複數個畫素區域,其中該些畫素區域各自具有一第一子畫素區域以及一第二子畫素區域,該顯示面板包含:一電極層,設置於一基板上;一疏水層,設置於該基板上,並覆蓋該電極層;一第一液態介質,配置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一第二液態介質,配置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其中該第一液態介質的極性與該第二液態介質的極性相異;一第三液態介質,配置在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一第四液態介質,配置在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其中該第三液態介質的極性與該第四液態介質的極性相異,其中該第二液態介質與該第四液態介質為可導電水溶液或電解質水溶液;複數個第一波長轉換粒子,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複數個第二波長轉換粒子,至少位在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以及複數個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及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其中,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由該第一液態介質與該第二液態介質其中之一者包覆,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由該第一液態介質與該第二液態介質其中之另一者包覆,而位在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的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由該第三液態介質與該第四液態介質其中之一者 包覆,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由該第三液態介質與該第四液態介質其中之另一者包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至少一間隙物,配置在該疏水層上並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與該第二子畫素區域之間,其中該電極層包含:複數個第一電極,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以及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以及複數個第二電極,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以及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且該些第一電極的透光性大於該些第二電極的透光性,其中該間隙物於該基板的垂直投影與該些第二電極於該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二電極的形狀為環狀,且該些環狀的第二電極分別圍繞該些第一電極。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電極的透光性大於該間隙物的透光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更包含複數個發光元件,分別對應該些第一子畫素區域與該些第二子畫素區域設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各該畫素區域中的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以及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係用以將該些發光元件所發出之光線分別轉換為一第一波長光、一第二波長光以及一第三波長光,該第一波長光、該第二波長光以及該第三波長光混合後係為一白光。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以及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係為用以轉換成藍色、綠色、紅色三種波長之組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以及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係為用以轉換成青色、黃色、洋紅三種波長之組合。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液態介質的材料與該第三液態介質的材料實質上相同。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二液態介質的材料與該第四液態介質的材料實質上相異。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位在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該疏水層之間,而在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位在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該疏水層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位在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與該疏水層之間,而在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位在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與該疏水層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該疏水層之間的最小距離異於該第二子畫素區域內的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該疏水層之間的最小距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更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由該第一液態介質包覆,而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及該些第三波 長轉換粒子共同由該第二液態介質包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的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位在該些第二波長轉換粒子與該疏水層之間,且也位在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與該疏水層之間。
  17.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顯示面板的操作方法,包含:驅動一發光元件,使得該發光元件朝該第一子畫素區域發射光束;以及對該電極層中的一第一電極施加電壓,以使該第二液態介質於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移動,並致使該第二液態介質推擠該第一液態介質,其中該第二液態介質連帶所包覆的該些第三波長轉換粒子移動至該第一電極之上,而該第一液態介質連帶所包覆的該些第一波長轉換粒子被推擠至該電極層中的一第二電極之上,其中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位在該第一子畫素區域內,且該第一電極的透光性大於該第二電極的透光性。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顯示面板的操作方法,更包含變更對該第一電極所施加之電壓的強度。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顯示面板的 操作方法,更包含:自對該第一電極施加電壓切換為對該第二電極施加電壓。
TW107147015A 2018-12-25 2018-12-25 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TWI742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015A TWI742335B (zh) 2018-12-25 2018-12-25 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CN201910565988.9A CN110187584B (zh) 2018-12-25 2019-06-27 显示面板与其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47015A TWI742335B (zh) 2018-12-25 2018-12-25 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733A TW202024733A (zh) 2020-07-01
TWI742335B true TWI742335B (zh) 2021-10-11

Family

ID=677237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015A TWI742335B (zh) 2018-12-25 2018-12-25 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7584B (zh)
TW (1) TWI74233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91312A1 (ko) * 2010-12-28 2012-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백라이트 장치
CN102576794A (zh) * 2009-09-25 2012-07-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粒子及采用其的波长转换部件以及发光装置
CN103941392A (zh) * 2014-04-11 2014-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润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460469B (zh) * 2011-06-15 2014-11-11 Au Optronics Corp 可切換透明式電潤濕顯示裝置
TW201806198A (zh) * 2016-05-31 2018-02-16 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8700775A (zh) * 2016-01-27 2018-10-23 夏普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基板、液晶元件、液晶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56058B1 (ko) * 2004-06-25 2012-06-21 코닌클리즈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표면력이 작용되는 부유 입자 장치들
US7586472B2 (en) * 2005-07-12 2009-09-08 Apple Inc. Subtractive display
TWI387829B (zh) * 2008-09-11 2013-03-01 Prime View Int Co Ltd 彩色顯示裝置
JP2014074864A (ja) * 2012-10-05 2014-04-24 Sony Corp 光学素子、光学素子アレイ、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436056B2 (en) * 2013-02-06 2016-09-06 E Ink Corporation Color electro-optic displays
TWI460470B (zh) * 2013-04-10 2014-11-11 Au Optronics Corp 電濕潤顯示裝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6794A (zh) * 2009-09-25 2012-07-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粒子及采用其的波长转换部件以及发光装置
WO2012091312A1 (ko) * 2010-12-28 2012-07-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발광 다이오드 패키지, 백라이트 장치
TWI460469B (zh) * 2011-06-15 2014-11-11 Au Optronics Corp 可切換透明式電潤濕顯示裝置
CN103941392A (zh) * 2014-04-11 2014-07-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润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700775A (zh) * 2016-01-27 2018-10-23 夏普株式会社 波长转换基板、液晶元件、液晶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TW201806198A (zh) * 2016-05-31 2018-02-16 日亞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7584B (zh) 2022-06-21
CN110187584A (zh) 2019-08-30
TW202024733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54378B2 (ja) 表示装置
US8059328B1 (en) Electrowetting display devices
KR101731164B1 (ko) 표시 장치
US10698255B2 (en) Photoluminescence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9247613B2 (en) Quantum dot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169212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20042249A (ja) 色変換素子及び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CN10918882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156735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00150493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118070A (ja) 表示装置
CN10323643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KR102587398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20090185113A1 (en) Color Filter Module and Device of Having the Same
TWI408632B (zh)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KR20170036160A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JP2016042449A (ja) 表示装置
US20220302229A1 (en) Counter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742335B (zh) 顯示面板與其操作方法
WO2009045065A2 (en) Display device driven by electric filed
US20050259049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structure
CN108873481B (zh) 显示面板及彩色阵列基板
KR102226426B1 (ko) 투명표시장치
KR102536255B1 (ko) 색변환 기판,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341800B (zh) 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和显示装置及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