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40631B - 光學成像鏡頭 - Google Patents
光學成像鏡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40631B TWI740631B TW109130169A TW109130169A TWI740631B TW I740631 B TWI740631 B TW I740631B TW 109130169 A TW109130169 A TW 109130169A TW 109130169 A TW109130169 A TW 109130169A TW I740631 B TWI740631 B TW I74063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object side
- image side
- axi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和一第六透鏡。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物側面和該像側面各別包含至少一反曲點,且該物側面和該像側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於一第一軸向上的矢高、於一第二軸向上的矢高以及於一第三軸向上的矢高中至少其中兩個不同。當滿足特定條件時,光學成像鏡頭能同時滿足微型化、廣視角及低畸變的需求。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學系統,特別是指一種光學成像鏡頭。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更加精進,使得電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畫素可達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備高成像品質的光學鏡頭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且隨著科技進步,光學成像鏡頭可應用於更多領域的電子裝置,對於光學成像鏡頭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樣化。由於現有的光學成像鏡頭較不易在成像品質、敏感度、光圈大小、體積或視角等需求間取得平衡,故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學成像鏡頭以符合需求。
因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廣視角、低畸變的光學成像鏡頭。
本發明根據不同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包含多片透鏡,每個該透鏡包含朝向物側的一物側面以及朝向像側的一像側面,並且該些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二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並且該第三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四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
且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和該像側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於一第一軸向上的一第一矢高、於一第二軸向上的一第二矢高以及於一第三軸向上的一第三矢高中至少其中兩個不同,該第一軸向、該第二軸向和該第三軸向彼此不平行;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Abbe number,或稱阿貝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N5,該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該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N6,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FT,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條件:0<(|f/f5|-|f/f4|)<1.3;70<(V3/N3+V4/N4+V5/N5+V6/N6)<125;或0.4<(FT/TTL)<0.92。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三透鏡於該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該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該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該光學成像鏡頭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該第二鏡片的焦距為f2,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10,該第三透鏡的該像側面與該第四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的該像側面與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T45,
該第四透鏡的該色散係數為V4,該第六透鏡的該色散係數為V6,並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0.1<CT3/CT4<0.5;(V4+V5)-(V3+V6)>65;(2*TTL)/ImgH<2.35;1<f2/f<1.24;-1<(R9+R10)/(R9-R10)<0.8;0.5<(T34+T45)*10/f<2.5;或1.5<V4/V6<3。
在再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和該第五透鏡中至少其中之一為非球面鏡。
在再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三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以及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在再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三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以及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在再一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三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以及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f/f5|-|f/f4|的條件時,可適當地配置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的折射力,可在增大視場角的同時維持適當的組裝感度,並使光學成像鏡頭維持適當之後焦長度。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V3/N3+V4/N4+V5/N5+V6/N6的條件時,可降低光學成像鏡頭的色差。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FT/TTL的條件時,可大幅降低因廣視角而造成的影像畸變及像差。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CT3/CT4的條件時,可平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透鏡厚度,以壓縮光線匯聚路程,進而縮短光學成像鏡頭的總長度。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V4+V5)-(V3+V6)的條件時,可確保影像色差在多種像差中達到較平衡的狀態。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2*TTL)/ImgH的條件時,可維持鏡頭小型化,以便搭載於輕薄型可攜式電子裝置。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f2/f的條件時,可有效降低廣視角時的畸變及修正像散。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R9+R10)/(R9-R10)的條件時,可降低光學系統的公差敏感度,增加製作良率。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T34+T45)*10/f的條件時,可有效增大光學成像鏡頭的最大視場角。
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V4/V6的條件時,可有效降低因廣視角而產生的影像色差。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第一透鏡的物側面
112:第一透鏡的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第二透鏡的物側面
122:第二透鏡的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第三透鏡的物側面
132:第三透鏡的像側面
140:第四透鏡
141:第四透鏡的物側面
142:第四透鏡的像側面
150:第五透鏡
151:第五透鏡的物側面
152:的五透鏡的像側面
160:第六透鏡
161:第六透鏡的物側面
162:第六透鏡的像側面
170:紅外線濾光片
180:成像面
190:電子感光元件
200:光圈
210:第一透鏡
211:第一透鏡的物側面
212:第一透鏡的像側面
220:第二透鏡
221:第二透鏡的物側面
222:第二透鏡的像側面
230:第三透鏡
231:第三透鏡的物側面
232:第三透鏡的像側面
240:第四透鏡
241:第四透鏡的物側面
242:第四透鏡的像側面
250:第五透鏡
251:第五透鏡的物側面
252:的五透鏡的像側面
260:第六透鏡
261:第六透鏡的物側面
262:第六透鏡的像側面
270:紅外線濾光片
280:成像面
290:電子感光元件
30:光圈
310:第一透鏡
311:第一透鏡的物側面
312:第一透鏡的像側面
320:第二透鏡
321:第二透鏡的物側面
322:第二透鏡的像側面
330:第三透鏡
331:第三透鏡的物側面
332:第三透鏡的像側面
340:第四透鏡
341:第四透鏡的物側面
342:第四透鏡的像側面
350:第五透鏡
351:第五透鏡的物側面
352:的五透鏡的像側面
360:第六透鏡
361:第六透鏡的物側面
362:第六透鏡的像側面
370:紅外線濾光片
380:成像面
390:電子感光元件
191:電子感光元件的感光區域
1911:水平軸向
1912:垂直軸向
1913:對角線軸向
CT3: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CT4: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FT:第一透鏡的物側面到第六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MC:感光區域的幾何中心
P:反曲點
T34:第三透鏡的像側面與第四透鏡的物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45:第四透鏡的像側面與第五透鏡的物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TTL:第一透鏡的物側面到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
在結合以下附圖研究了詳細描述之後,將發現本發明的其他方面及其優點:圖1A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沿對角線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圖1B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沿垂直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圖1C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沿水平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圖2A由左至右依序為圖1A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2B由左至右依序為圖1B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2C由左至右依序為圖1C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3A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沿對角線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圖3B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沿垂直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圖3C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沿水平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圖4A由左至右依序為圖3A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4B由左至右依序為圖3B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4C由左至右依序為圖3C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5A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沿對角線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
圖5B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沿垂直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圖5C係為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沿水平軸向所繪製的光學成像鏡頭的示意圖;圖6A由左至右依序為圖5A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6B由左至右依序為圖5B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6C由左至右依序為圖5C的球差、像散以及畸變曲線圖;圖7係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參數和特徵的示意圖;以及圖8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製的電子感光元件的感應區域的各軸向的示意圖。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闡述了許多具體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的透徹理解。但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理解,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實踐本發明。在其他情況下,沒有詳細描述眾所周知的方法,過程和/或元件,以免使本發明不清楚。
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可包含六片透鏡。每片透鏡包含朝向物側的物側面和朝向像側的像側面。這些透鏡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一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第四透鏡、一第五透鏡和一第六透鏡。
第一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
第二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並且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
第三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並且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
第四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並且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
第五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並且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
第六透鏡可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第六透鏡的物側面可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的像側面可包含至少一反曲點。反曲點如圖7所示的反曲點P。第六透鏡的物側面和像側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於一第一軸向上的矢高(或稱第一矢高)、於一第二軸向上的矢高(或稱第二矢高)以及於一第三軸向上的矢高(或稱第三矢高)中至少其中兩個矢高可不同。第一軸向、第二軸向和第三軸向彼此不平行。第一軸向可例如為圖8中電子感光元件的感應區域191的水平軸向1911,第二軸向可例如為圖8中電子感光元件的感應區域191的垂直軸向1912,第三軸向可例如為電子感光元件的感應區域191的對角線軸向1913,且這些軸向皆以電子感光元件的感應區域191的幾何中心MC為中心。
以下請參考圖7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的參數和特徵來說明本發明光學成像鏡頭的特性。
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1):0<(|f/f5|-|f/f4|)<1.3時,可適當地配置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的折射力,可在增大視場角的同時維持適當的組裝感度,並使光學成像鏡頭維持適當之後焦長度。
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N5,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N6,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2):70<(V3/N3+V4/N4+V5/N5+V6/N6)<125時,可降低光學成像鏡頭的色差。
從第一透鏡的物側面到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從第一透鏡的物側面到第六透鏡的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FT,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條件(3):0.4<(FT/TTL)<0.92時,可大幅降低因廣視角而造成的影像畸變及像差。
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即第三透鏡的物側面至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CT3,第四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即第四透鏡的物側面至像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CT4,並且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3):0.1<CT3/CT4<0.5時,可平衡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的透鏡厚度,以壓縮光線匯聚路程,進而縮短光學成像鏡頭的總長度。
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並且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4):(V4+V5)-(V3+V6)>65時,可確保影像色差在多種像差中達到較平衡的狀態。
第一透鏡的物側面到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光學成像鏡頭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並且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5):(2*TTL)/ImgH<2.35時,可維持鏡頭小型化,以便搭載於輕薄型可攜式電子裝置。
第二鏡片的焦距為f2,成像光學鏡片組的焦距為f,並且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6):1<f2/f<1.24時,可有效降低廣視角時的畸變及修正像散。
第五透鏡的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9,第五透鏡的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10,並且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7):-1<(R9+R10)/(R9-R10)<0.8時,可降低光學系統的公差敏感度,增加製作良率。
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第三透鏡的像側面與第四透鏡的物側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34,第四透鏡的像側面與第五透鏡的物側面於光軸上的距
離為T45,並且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8):0.5<(T34+T45)*10/f<2.5時,可有效增大光學成像鏡頭的最大視場角。
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並且當光學成像鏡頭滿足條件(9):1.5<V4/V6<3時,可有效降低因廣視角而產生的影像色差。
以上的實施方式的具體實施態樣詳細說明如下。
<第一實施例>
請參考圖1A~1C、2A~2C和7所示,本發明根據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110、一光圈100、一第二透鏡120、一第三透鏡130、一第四透鏡140、一第五透鏡150、一第六透鏡160、一紅外線濾光片170和一電子感光元件190,且電子感光元件190設置於一成像面180上。
第一透鏡11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1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11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111和像側面112可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12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2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122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物側面121和像側面122可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13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3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13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131和像側面132可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14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4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14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141和像側面142可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15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5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15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151和像側面152可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16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16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16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161和像側面162可為自由曲面。第六透鏡160的物側面161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160的像側面162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160的物側面161於水平軸向上的矢高、於垂直軸向上的矢高以及於對角線軸向上的矢高不同。
紅外線濾光片150為玻璃平板,其設置於第六透鏡160及成像面180之間(第六透鏡160的像側方向),並不影響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這些元件的詳細參數請參照以下表一所示,其中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且曲率半徑、表面間距及焦距的單位為公釐(mm)。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交點的切面的相對距離;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垂直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以及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其中,z為為沿光軸方向在高度為r的位置以表面頂點作參考的位置值;R為透鏡表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c為透鏡表面近光軸處的曲率,並為曲率半徑R的倒數(c=1/R);r為透鏡表面距離光軸的垂直距離;k為圓錐係數(conic constant);ZFE(j)為第j階Zernike多項式;以及Cj+8為相對應ZFE(j)的係數。
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如表二、表三所示,表面1到11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K為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4到A20則表示各表面第4到20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中的自由曲面數據如表四所示,表面12到13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k為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Term 1到Term 100則表示各表面第1到100階Zernike係數。
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的各個參數代入上述條件(1)至(9)的結果如表五所示。
由表五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皆符合上述條件(1)至(9)。
<第二實施例>
請參考圖3A~3C、4A~4C所示,本發明根據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210、一光圈200、一第二透鏡220、一第三透鏡230、一第四透鏡240、一第五透鏡250、一第六透鏡260、一紅外線濾光片270和一電子感光元件290,且電子感光元件290設置於一成像面280上。
第一透鏡21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21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21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211和像側面212可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22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22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222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物側面221和像側面222可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23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23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23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231和像側面232可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24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24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242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物側面241和像側面242可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25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25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252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物側面251和像側面252可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26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26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26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261和像側面262可為自由曲面。第六透鏡260的物側面261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260的像側面262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260的物側面261於水平軸向上的矢高、於垂直軸向上的矢高以及於對角線軸向上的矢高不同。
紅外線濾光片250為玻璃平板,其設置於第六透鏡260及成像面280之間(第六透鏡260的像側方向),並不影響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
這些元件的詳細參數請參照以下表六所示,其中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且曲率半徑、表面間距及焦距的單位為公釐(mm)。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和自由曲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非球面係數如表七、表八所示,Zernike係數如表九所示,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二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的各個參數代入上述條件(1)至(9)的結果如表十所示。
由表十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皆符合上述條件(1)至(9)。
<第三實施例>
請參考圖5A~5C、6A~6C所示,本發明根據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光學成像鏡頭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310、一光圈300、一第二透鏡320、一第三透鏡330、一第四透鏡340、一第五透鏡350、一第六透鏡360、一紅外線濾光片370和一電子感光元件390,且電子感光元件390設置於一成像面380上。
第一透鏡31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1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31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311和像側面312可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32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2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322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物側面321和像側面322可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33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3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33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331和像側面332可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34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4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34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341和像側面342可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350可具有正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5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352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物側面351和像側面352可為非球面。
第六透鏡360可具有負屈折力,且可為塑膠材質,其物側面361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其像側面362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其物側面361和像側面362可為自由曲面。第六透鏡360的物側面361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360的像側面362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360的物側面361於水平軸向上的矢高、於垂直軸向上的矢高以及於對角線軸向上的矢高不同。
這些元件的詳細參數請參照以下表十一所示,其中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光學成像鏡頭的光圈值為Fno,光學成像鏡頭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且曲率半徑、表面間距及焦距的單位為公釐(mm)。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和自由曲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非球面係數如表十二、表十三所示,Zernike係數如表十四所示,下表所述的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第三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的各個參數代入上述條件(1)至(9)的結果如表十五所示。
由表十五可知,第一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頭皆符合上述條件(1)至(9)。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這些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潤飾與各實施態樣的組合,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第一透鏡的物側面
112:第一透鏡的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第二透鏡的物側面
122:第二透鏡的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第三透鏡的物側面
132:第三透鏡的像側面
140:第四透鏡
141:第四透鏡的物側面
142:第四透鏡的像側面
150:第五透鏡
151:第五透鏡的物側面
152:的五透鏡的像側面
160:第六透鏡
161:第六透鏡的物側面
162:第六透鏡的像側面
170:紅外線濾光片
180:成像面
190:電子感光元件
Claims (12)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包含多片透鏡,每個該透鏡包含朝向物側的一物側面以及朝向像側的一像側面,並且該些透鏡由物側至像側沿一光軸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二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並且該第三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四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和該像側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於一第一軸向上的一第一矢高、於一第二軸向上的一第二矢高以及於一第三軸向上的一第三矢高中至少其中兩個不同,該第一軸向、該第二軸向和該第三軸向彼此不平行;其中,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一成像面於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光學成像鏡頭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滿足下列條件:(2*TTL)/ImgH<2.35。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包含多片透鏡,每個該透鏡包含朝向物側的一物側面以及朝向像側的一像側面,並且該些透鏡由物側至像側沿一光軸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二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並且該第三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四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和該像側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於一第一軸向上的一第一矢高、於一第二軸向上的一第二矢高以及於一第三軸向上的一第三矢高中至少其中兩個不同,該第一軸向、該第二軸向和該第三軸向彼此不平行;其中該第四透鏡的該色散係數為V4,該第六透鏡的該色散係數為V6,並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1.5<V4/V6<3。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包含多片透鏡,每個該透鏡包含朝向物側的一物側面以及朝向像側的一像側面,並且該些透鏡由物側至像側沿一光軸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二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並且該第三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四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該 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和該像側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於一第一軸向上的一第一矢高、於一第二軸向上的一第二矢高以及於一第三軸向上的一第三矢高中至少其中兩個不同,該第一軸向、該第二軸向和該第三軸向彼此不平行;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三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以及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包含多片透鏡,每個該透鏡包含朝向物側的一物側面以及朝向像側的一像側面,並且該些透鏡由物側至像側沿一光軸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二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並且該第三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四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和該像側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於一第一軸向上的一第一矢高、於一第二軸向上的一第二矢高以及於一第三軸向上的一第三矢高中至少其中兩個不同,該第一軸向、該第二軸向和該第三軸向彼此不平行;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三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以及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 一種光學成像鏡頭,包含多片透鏡,每個該透鏡包含朝向物側的一物側面以及朝向像側的一像側面,並且該些透鏡由物側至像側沿一光軸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一第二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二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並且該第三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一第四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四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並且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以及一第六透鏡,具有負屈折力,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包含至少一反曲點,該第六透鏡的該物側面和該像側面的至少其中之一於一第一軸向上的一第一矢高、於一第二軸向上的一第二矢高以及於一第三軸向上的一第三矢高中至少其中兩個不同,該第一軸向、該第二軸向和該第三軸向彼此不平行;其中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該第二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三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四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以及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10,該第三透鏡於該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該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鏡片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該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N5,該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N6,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該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該第六透鏡的 色散係數為V6,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該成像面於該光軸上的該距離為TTL,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FT,並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1<(R9+R10)/(R9-R10)<0.8;0<(|f/f5|-|f/f4|)<1.3;0.1<CT3/CT4<0.5;1<f2/f<1.24;0.4<(FT/TTL)<0.92;(V4+V5)-(V3+V6)>65;或70<(V3/N3+V4/N4+V5/N5+V6/N6)<125。
- 根據請求項1-5的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三透鏡的該像側面與該第四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T34,該第四透鏡的該像側面與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T45,並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0.5<(T34+T45)*10/f<2.5。
- 根據請求項1和3-5的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並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1.5<V4/V6<3。
- 根據請求項1-5的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該第三透鏡、該第四透鏡和該第五透鏡中至少其中之一為非球面鏡。
- 根據請求項2-5的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TTL,該光學成像鏡頭的最大成像高度為ImgH,並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2*TTL)/ImgH<2.35。
-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10,該第三透鏡於該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該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鏡片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該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N5,該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N6,該第三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該色散係數為V4,該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該第六透鏡的該色散係數為V6,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FT,並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1<(R9+R10)/(R9-R10)<0.8;0<(|f/f5|-|f/f4|)<1.3;0.1<CT3/CT4<0.5;1<f2/f<1.24;0.4<(FT/TTL)<0.92;(V4+V5)-(V3+V6)>65;或70<(V3/N3+V4/N4+V5/N5+V6/N6)<125。
- 根據請求項3-5的任一項所述的光學成像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的該物側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9,該第五透鏡的該像側面近光軸處的曲率半徑為R10,該第三透鏡於該光軸上的厚度為CT3,該第四透鏡於該光軸上的厚度為CT4,該光學成像鏡頭的焦距為f,該第二鏡片的焦距為f2,該第四透鏡的焦距為f4,該第五透鏡的焦距為f5,該第三透鏡的折射率為N3,該第四透鏡的折射率為N4,該第五透鏡的折射率為N5,該第六透鏡的折射率為N6,該第三透鏡 的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4,該第五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5,該第六透鏡的色散係數為V6,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TTL,從該第一透鏡的該物側面到該第六透鏡的該像側面於該光軸上的距離為FT,並且該光學成像鏡頭更滿足下列條件:1<(R9+R10)/(R9-R10)<0.8;0<(|f/f5|-|f/f4|)<1.3;0.1<CT3/CT4<0.5;1<f2/f<1.24;0.4<(FT/TTL)<0.92;(V4+V5)-(V3+V6)>65;或70<(V3/N3+V4/N4+V5/N5+V6/N6)<12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30169A TWI740631B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光學成像鏡頭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30169A TWI740631B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光學成像鏡頭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740631B true TWI740631B (zh) | 2021-09-21 |
TW202210896A TW202210896A (zh) | 2022-03-16 |
Family
ID=78777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30169A TWI740631B (zh) | 2020-09-03 | 2020-09-03 | 光學成像鏡頭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4063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1932905A (zh) * | 2018-01-24 | 2019-08-16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201935061A (zh) * | 2018-02-02 | 2019-09-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US10451841B2 (en) * | 2014-11-18 | 2019-10-2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ens module |
US10488625B2 (en) * | 2014-01-17 | 2019-11-2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vehicle photographing terminal |
-
2020
- 2020-09-03 TW TW109130169A patent/TWI740631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88625B2 (en) * | 2014-01-17 | 2019-11-2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vehicle photographing terminal |
US10451841B2 (en) * | 2014-11-18 | 2019-10-2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Lens module |
TW201932905A (zh) * | 2018-01-24 | 2019-08-16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201935061A (zh) * | 2018-02-02 | 2019-09-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10896A (zh) | 2022-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531500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TWI519810B (zh) | 廣視角光學鏡頭 | |
CN108681034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187479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TWI524087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WO2021189431A1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0687665B (zh) | 摄像镜头组 | |
TWI724919B (zh) | 六片式廣角鏡片組 | |
CN214623165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252975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815174B (zh) | 一种长距离拍摄用光学镜头 | |
TWI740631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CN113126261B (zh)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生物特征识别装置 | |
CN114252974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11653282U (zh) | 六片式成像镜片组 | |
CN113671672A (zh) | 一种取像系统 | |
CN110542992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351493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3156614A (zh) |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034594A (zh) | 光学成像系统以及具有其的取像装置 | |
CN112198635A (zh) | 一种广角度高解析度镜头 | |
TWI712833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791371B (zh) | 八片式成像鏡頭 | |
CN215986691U (zh) | 一种取像系统 | |
TWI764764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