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6081B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6081B
TWI736081B TW108147706A TW108147706A TWI736081B TW I736081 B TWI736081 B TW I736081B TW 108147706 A TW108147706 A TW 108147706A TW 108147706 A TW108147706 A TW 108147706A TW I736081 B TWI736081 B TW I73608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keyboard
item
bottom plate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7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7773A (zh
Inventor
崛內光雄
陳佳鑫
王百祥
Original Assignee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0100111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35890A/zh
Priority to US16/792,491 priority patent/US10871809B1/en
Publication of TW202117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7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60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608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鍵盤,其包括一底板、一薄膜電路板、複數按鍵以及一框架。底板包括複數組裝區及至少一第一開口。第一開口位於部分該些組裝區之間。薄膜電路板設置於底板之上。薄膜電路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口,其對應於第一開口。框架設置於底板的上方,且薄膜電路板位於底板與框架之間。框架遮蔽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框架包括複數容置部,其對應於該些組裝區。按鍵分別穿過容置部並固定於底板的組裝區,且按鍵與框架的間隙、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共同形成一氣流通道。

Description

鍵盤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鍵盤。
就目前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不論是電腦本身或是其周邊產品,皆朝著輕、薄、短、小的設計理念發展。而鍵盤亦從早期的大型架構,轉變為薄型鍵盤。薄型鍵盤的主要架構包括底板、薄膜式電路板及複數個按鍵。又,薄型鍵盤亦常搭配背光模組,以形成發光鍵盤。
一般而言,按鍵之間會有間隙。為了達到防塵、或是避免漏光等效果,鍵盤的上層會增加設置框架。框架具有複數個可容置按鍵的開口,使按鍵之間的間隙可被框架所遮擋,藉此達到防塵、避免漏光等效果。
又,鍵盤經常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一般是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殼體底側或側壁開設開口,使設置在可攜式電子裝置內部的散熱結構(例如風扇)可利用外界的空氣,以達到空氣流通及散熱的效果。然而,僅在殼體的底側或側壁開設開口所能達到的散熱效果有限。
有鑑於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鍵盤,藉由在底板及薄膜電路板設置(第一、第二)開口,以解決散熱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之一種鍵盤,其包括一底板、一薄膜電路板、複數按鍵以及一框架。底板包括複數組裝區及至少一第一開口。第一開口位於部分該些組裝區之間。薄膜電路板設置於底板之上。薄膜電路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口,其對應於第一開口。框架設置於底板的上方,且薄膜電路板位於底板與框架之間。框架遮蔽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框架包括複數容置部,其對應於該些組裝區。按鍵分別穿過容置部並固定於底板的組裝區,且按鍵與框架的間隙、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共同形成一氣流通道。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共同形成一貫孔。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開口的寬度實質上大於其中一組裝區的寬度。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開口更包括一延伸部,沿著底板的一短軸方向往外延伸且延伸部位於相鄰二該組裝區之間。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容置部具有至少一凹部,設置於容置部的其中一側壁。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容置部具有複數凹部,且該些凹部間隔地設置於容置部的至少一側壁。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些凹部間隔地設置於容置部的相對二側壁,且位於相對二側壁的該些凹部呈互補排列。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鍵盤更包括一背光模組,其設置於底板相對於按鍵的一側。背光模組包括一導光板以及至少一發光單元。導光板包括一第三開口,第三開口對應於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發光單元朝向導光板的內部照射。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發光單元具有一出光方向,第三開口的一長軸方向平行於出光方向。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背光模組具有一反射結構,設置於導光板的第三開口之內壁。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開口或第二開口的外緣小於該第三開口的外緣。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開口的外緣小於第一開口的外緣,第一開口的外緣小於第三開口的外緣。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二開口的外緣小於第一開口的外緣。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開口的一長軸方向平行於該底板的一長軸方向。
承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鍵盤,其底板具有組裝區及第一開口,且第一開口位於部分組裝區之間。又,薄膜電路板具有 第二開口,其對應於第一開口。藉由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的設置,使外界的冷空氣可透過按鍵與框架的間隙、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進入所應用的裝置(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內部,藉此達到散熱的效果。
1、1a:鍵盤
10:底板
11:組裝區
12:第一開口
121:延伸部
20:薄膜電路板
21:第二開口
211:延伸部
30:按鍵
40:框架
41:容置部
410、410a、410b:側壁
411:凹部
412:凸部
42:肋條
50:背光模組
51:導光板
511:光源容置槽
512:第三開口
52:發光單元
53:反射結構
9:可攜式電子裝置
91:散熱扇
92:開口
A-A:線
B、C:區域
G:間隙
P:貫孔
X:長軸方向
Y:短軸方向
圖1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鍵盤的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之鍵盤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之底板於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2所示之底板、薄膜電路板及按鍵組合後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1所示之鍵盤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6為圖5所示之鍵盤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7A為圖2所示之框架的部分放大示意圖,且圖7A為圖2所示之區域C的放大圖。
圖7B為圖7A所示之框架的底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鍵盤的分解示意圖。
圖9為圖8所示之鍵盤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圖9所示之鍵盤的部分放大示意圖
為能讓 貴審查委員能更瞭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特舉較佳具體實施例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鍵盤的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之鍵盤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之底板於區域B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之底板、薄膜電路板及按鍵組合後的部分放大示意圖,圖5為圖1所示之鍵盤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之鍵盤1包括一底板10、一薄膜電路板20、複數按鍵30以及一框架40。其中,底板10包括複數組裝區11及至少一第一開口12,如圖3所示,圖3為圖2所示之區域B的放大圖。組裝區11係用以組裝按鍵30,各組裝區11分別設有複數卡勾結構,複數按鍵30則包括複數鍵帽、復位件及複數連接件,而按鍵30的連接件用以連接底板10的卡勾結構及鍵帽,並導引鍵帽相對於底板10升降,連接件例如是剪刀式連接件,藉此將複數按鍵30各別設置於底板10的複數組裝區11,復位件則用以提供鍵帽復位所需的力量,復位件例如為橡膠彈性體、金屬彈片或磁性元件。須說明的是,為求圖面簡潔,圖式並未繪製剪刀式連接件及復位件,僅繪製按鍵30的鍵帽。
第一開口12位於部分組裝區11之間。具體而言,組裝區11之間具有間隙,而第一開口12位於組裝區11之間的間隙。換言之,當按鍵30設置在底板10時,第一開口12位於部分按鍵30之間。較佳的,第一開口12實質上可以為長形開口,以增 加空氣流通的效率,於其他實施例,亦可複數方形開口、圓形開口或橢圓開孔排列來構成實質上的長形開口。更佳的,第一開口12的寬度可大於其中一組裝區11的寬度。換言之,第一開口12之長軸的長度較佳可大於其中一個組裝區11於底板10之長軸方向X的長度。須說明的是,雖然組裝區11設有鏤空結構,而當按鍵30設置在底板10時,按鍵30會遮擋組裝區11的鏤空結構,進而使外界的空氣不易自組裝區11流通。因此,在部分組裝區11之間設置第一開口12,使外界的空氣可經由第一開口12流通。較佳的,第一開口12之長軸方向平行於底板10之長軸方向X。
較佳的,第一開口12更包括一延伸部121,沿著第一開口12的短軸方向(同樣沿著、或平行於底板10的短軸方向Y)往外延伸,且延伸部121位於相鄰二組裝區11之間。換言之,延伸部121沿著短軸方向Y往第一開口12的外側延伸,進而使延伸部121位於相鄰二組裝區11之間。又,延伸部121使第一開口12的面積增加,同時增加可供空氣流通的面積。
請參考圖2及圖4所示,薄膜電路板20設置於底板10之上,且設置於底板10靠近於按鍵30的該側表面。薄膜電路板20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口21,其對應於第一開口12。具體而言,第二開口21的形狀與設置位置實質上與第一開口12相同。例如,第二開口21同樣為長形開口,且第二開口21更包括沿著第二開口21的短軸方向Y往外延伸的延伸部211,並與延伸部121 對應。當薄膜電路板20設置於底板10時,第一開口12與第二開口21共同形成一貫孔P,使空氣可經由貫孔P(第一開口12與第二開口21)於鍵盤1的內外側流通。
請參考圖2及圖5所示,圖5為圖1所示鍵盤1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9(例如筆記型電腦)並於A-A線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框架40設置於底板10的上方,且薄膜電路板20位於底板10與框架40之間。框架40包括複數容置部41,其分別對應於該些組裝區11。具體而言,容置部41是用於容置按鍵30的鏤空結構,故其設置位置對應於組裝區11,使按鍵30的鍵帽可分別穿過容置部41而被使用者操作。由於容置部41為鏤空結構,故框架40更具有複數肋條42,以連接該些容置部41。換言之,框架40藉由肋條42分隔鏤空的容置部41。又,當框架40設置於底板10,框架40的肋條42可遮蔽第一開口12及第二開口21所共同形成的貫孔P,以維持視覺上的美觀。
本實施例之鍵盤1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9時,可將第一開口12與第二開口21設計在靠近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發熱源(例如處理模組)、或是散熱扇91。本實施例之第一開口12與第二開口21是靠近於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散熱扇91,且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底側具有供空氣流通的開口92。
圖6為圖5所示之鍵盤的部分放大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及圖6所示。當可攜式電子裝置9內部的散熱扇91運轉時,按鍵30與框架40的間隙G、第一開口12及第二開口21共同形 成一氣流通道(如箭頭符號所示),使外界的(冷)空氣可經由氣流通道往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內部流動,再由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散熱孔排出,藉此達到散熱的效果。另外,外界的空氣亦可經由底側的開口92進入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內部。簡言之,外界的冷空氣可經由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底側的開口92及頂側的氣流通道往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內部流動,最後再由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散熱孔排出至可攜式電子裝置9外,以達到散熱的效果。
圖7A為圖2所示之框架的部分放大示意圖,且圖7A為圖2所示之區域C的放大圖;圖7B為圖7A所示之框架的底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5、圖6、圖7A及圖7B所示。較佳的,本實施例之容置部41於對應第一開口12及第二開口21處設有至少一凹部411,設置於容置部41的其中一側壁410。較佳的,容置部41具有複數個凹部411,且凹部411間隔地設置於容置部41的側壁410。凹部411可以是在容置部41的側壁410直接挖空所形成。換言之,在製造框架40時,可直接在側壁410間隔地挖空以形成複數凹部411。在本實施例中,凹部411間隔地設置於容置部41的相對二側壁410,且位於相對二側壁410的凹部411呈互補排列。具體而言,容置部41具有複數凸部412,也就是側壁410未挖空的部分。因此,凸部412分別位於相鄰二凹部411之間。又,位於相對二側壁410的凹部411呈互補排列是指位於其中一側壁410a的凹部411對應於另一側壁410b的凸部412,請參考圖7B雙箭頭符號標示處。
請參考圖5及圖6所示,藉由凹部411的設置,可增加空氣流通的空間。換言之,按鍵30與框架40的間隙G、凹部411、第一開口12及第二開口21可共同形成氣流通道。當散熱扇91運轉時,可攜式電子裝置9外界的冷空氣即可經由氣流通道進入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內部,以達到前述的散熱效果。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鍵盤的分解示意圖,圖9為圖8所示之鍵盤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圖,圖10為圖9所示之鍵盤的部分放大示意圖,請參考圖8、圖9及圖10所示。本實施例之鍵盤1a更包括一背光模組50。由於鍵盤1a的其他元件及其連接關係皆與前述實施例之鍵盤1相同,故沿用其元件標號。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50設置於底板10相對於按鍵30的一側。背光模組50包括一導光板51以及至少一發光單元52。其中,導光板51包括至少一光源容置槽511及至少一第三開口512,第三開口512對應於第一開口12及第二開口21。
同樣的,第三開口512的構型與第一開口12及第二開口21相同,且設置位置相互對應,使得第一開口12、第二開口21及第三開口512可共同組成貫孔P,如圖10所示。按鍵30與框架40的間隙G、第一開口12、第二開口21及導光板51的第三開口512可共同形成一氣流通道。當散熱扇91運轉時,外界的冷空氣可經由按鍵30與框架40的間隙G、第一開口12、第二開口21及第三開口512所形成氣流通道進入可攜式電子裝置9的內部,藉此達到散熱的效果。在其他實施例中,背光模組50 可以包括其他的薄膜結構(例如遮光膜片或反射膜片),對應的,該些薄膜結構具有與第一開口12、第二開口21及第三開口512相互對應的開口,以共同形成氣流通道。較佳的,第二開口21或第一開口12的外緣略小於第三開口512的外緣,當導光板51內部的光線由第三開口512洩漏時,可藉由底板10以及薄膜電路板20遮擋第三開口512,避免使用者受到第三開口512漏光的干擾。較佳的,第一開口12的外緣略小於第三開口512的外緣,而第二開口21的外緣略小於第一開口12的外緣,以使底板10可遮擋第三開口512的漏光,並以薄膜電路板20遮擋第一開口12的漏光。另請參考圖10所示,較佳的,本實施例之背光模組50具有一反射結構53,設置於導光板51的第三開口512之內壁。於本實施例中,反射結構53為貼附於導光板51底面的反射膜片,並以反射膜片包覆第三開口512,當導光板51內的光線傳遞至第三開口512時,反射結構53可將光線反射回導光板51再利用,以達到避免漏光的效果。須說明的是,為求圖示簡潔,僅於圖10呈現反射結構53,於圖9並未繪製。較佳的,在第一開口12的外緣略小於第三開口512的外緣時,反射結構53的末端可貼附於底板10的底面(第一開口12的周圍),以達較佳的防漏光效果。
請參考圖8所示,發光單元52容置於導光板51的光源容置槽511,使發光單元52可朝向導光板51的內部照射。其中,發光單元52具有一出光方向(如圖8虛線箭頭所示),本實施 例之出光方向與導光板51(或鍵盤1a的)的長軸方向X相互平行。較佳的,第三開口512的長軸方向X平行於出光方向,以避免破孔(第三開口512)影響到導光板51的光線利用效率。具體而言,第三開口512的長軸方向X平行於出光方向,故是第三開口512的短邊朝向出光方向。換言之,自發光單元52所發射的光線與第三開口512的接觸面積小,可盡量避免影響到導光板51的光線利用效率。反之,若第三開口512的長軸方向X與出光方向垂直,則是以第三開口512的長邊朝向出光方向,亦即,與光線接觸到第三開口512的機率較大,進而會影響到光線在導光板51內的傳遞。
綜上所述,依據本發明之鍵盤,其底板具有組裝區及第一開口,且第一開口位於部分組裝區之間。又,薄膜電路板具有第二開口,其對應於第一開口。藉由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的設置,使外界的冷空氣可透過按鍵與框架的間隙、第一開口及第二開口進入所應用的裝置(例如可攜式電子裝置)的內部,藉此達到散熱的效果。
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係為了便於說明而舉例,本發明所主張之權利範圍自應以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於上述實施例。
1:鍵盤
10:底板
11:組裝區
12:第一開口
20:薄膜電路板
21:第二開口
211:延伸部
30:按鍵
40:框架
41:容置部
42:肋條
B、C:區域
X:長軸方向
Y:短軸方向

Claims (14)

  1. 一種鍵盤,包括: 一底板,包括: 複數組裝區;及 至少一第一開口,位於部分該些組裝區之間; 一薄膜電路板,設置於該底板之上,該薄膜電路板包括至少一第二開口,其對應於該第一開口; 一框架,設置於該底板的上方,且該薄膜電路板位於該底板與該框架之間,該框架遮蔽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該框架包括複數容置部,其對應於該些組裝區;以及 複數按鍵,分別穿過該容置部並固定於該底板的該組裝區,且該按鍵與該框架的間隙、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共同形成一氣流通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共同形成一貫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開口的寬度實質上大於其中一該組裝區的寬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開口更包括一延伸部,沿著該底板的一短軸方向往外延伸且該延伸部位於相鄰二該組裝區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容置部分別具有至少一凹部,設置於該容置部的其中一側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容置部具有複數該凹部,且該些凹部間隔地設置於該容置部的至少一該側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些凹部間隔地設置於該容置部的相對二該側壁,且位於相對二該側壁的該些凹部呈互補排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更包括: 一背光模組,設置於該底板相對於該些按鍵的一側,該背光模組包括: 一導光板,包括至少一第三開口,該第三開口對應於該第一開口及該第二開口;以及 至少一發光單元,其朝向該導光板的內部照射。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發光單元具有一出光方向,該第三開口的一長軸方向平行於該出光方向。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背光模組具有一反射結構,設置於該導光板的該第三開口之內壁。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開口或該第二開口的外緣小於該第三開口的外緣。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二開口的外緣小於該第一開口的外緣,該第一開口的外緣小於該第三開口的外緣。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二開口的外緣小於該第一開口的外緣。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開口的一長軸方向平行於該底板的一長軸方向。
TW108147706A 2019-10-28 2019-12-25 鍵盤 TWI7360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11133.4A CN112735890A (zh) 2019-10-28 2020-01-06 键盘
US16/792,491 US10871809B1 (en) 2019-10-28 2020-02-17 Keyboar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26792P 2019-10-28 2019-10-28
US62/926,792 2019-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7773A TW202117773A (zh) 2021-05-01
TWI736081B true TWI736081B (zh) 2021-08-11

Family

ID=7702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7706A TWI736081B (zh) 2019-10-28 2019-12-25 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6081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7773A (zh) 2021-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1127B2 (en) Key structure with scissors-type connecting member
CN111477487A (zh) 输入装置
JP2018530065A (ja) キーの均一照明のための照明構造
JP5100214B2 (ja) 携帯端末機
US20100101927A1 (en) Key sheet, press switch and electronic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press switch
CN112735890A (zh) 键盘
TWM463417U (zh) 背光鍵盤及其結構
US2012018696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input device
TWI736081B (zh) 鍵盤
JP5852481B2 (ja) 携帯端末
JP2013187456A (ja) 防水構造
US11257637B2 (en) Backlit key structure bottom plate with light blocking protrusions having differing heights
TWI487460B (zh) 移動式電子裝置
US10763056B2 (en) Backlit key structure bottom plate with separately formed protrusions
US20190121444A1 (en) Keyboard device
US10984970B2 (en) Keyboard
US20110249423A1 (en) Lighting Keyboard
US20090091933A1 (en) Keypad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713983B (zh) 按鍵結構
TWI751031B (zh) 按鍵
TWI768717B (zh) 按鍵
US20180166234A1 (en) Luminous keyboard
TWI778398B (zh) 鍵盤
TWI727495B (zh) 顯示裝置
JP5419187B2 (ja) 筐体構造、及び電子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