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4385B - 身份識別預處理、身份識別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身份識別預處理、身份識別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34385B TWI734385B TW109105265A TW109105265A TWI734385B TW I734385 B TWI734385 B TW I734385B TW 109105265 A TW109105265 A TW 109105265A TW 109105265 A TW109105265 A TW 109105265A TW I734385 B TWI734385 B TW I734385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dentification
- user
- identity
- biometrics
- auxiliary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04L63/083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using one-time-passwor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公開了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身份識別方法及系統。在任一用戶攜帶自己的行動設備進入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預設附近區域之後,該用戶的行動設備會接收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廣播的無線信號,該無線信號會觸發行動設備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之外的輔助識別因子和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一併上傳給識別服務端。識別服務端會建立接收到的身份標識與輔助識別因子之間的對應關係。識別服務端後續獲取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上傳的採集生物特徵後,可以根據之前建立的對應關係以及該採集生物特徵,進行基於雙因子的用戶身份識別。
Description
本說明書實施例涉及資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身份識別方法及系統。
目前,基於生物特徵(如人臉特徵)的身份識別方式較為普及。
在實際應用中,用戶在進行身份識別時,一方面,生物特徵採集設備需要採集用戶的生物特徵(本文稱為採集生物特徵,可視為主識別因子),將採集生物特徵上傳給服務端;另一方面,為了提升身份識別的準確性,用戶還需要向服務端提供輔助識別因子(例如密碼、驗證碼等),例如,用戶需要向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輸入自己的身份標識所關聯的密碼,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會將採集生物特徵與密碼一併上傳給服務端。
接著,服務端會針對待識別用戶的採集生物特徵進行身份識別,如果識別出某個身份標識,且上述的輔助識別因子也通過了合法性驗證(例如用戶提供的密碼與確定出的該身份標識所關聯的註冊密碼一致),則最終認定待識別用戶的身份就是確定出的身份標識。
然而,對用戶而言,現有的身份識別方式不夠便利。
為了提升身份識別方法的便利性,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身份識別方法及裝置,技術方案如下:
根據本說明書實施例的第1方面,提供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方法包括:
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
根據本說明書實施例的第2方面,提供一種基於第1方面的身份識別方法,包括: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並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
該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輔助識別因子已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根據本說明書實施例的第3方面,提供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系統,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與識別服務端;
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以使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該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
根據本說明書實施例的第4方面,提供一種基於第1方面的身份識別系統,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與識別服務端;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並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輔助識別因子已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在任一用戶攜帶自己的行動設備進入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預設附近區域之後,該用戶的行動設備會接收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廣播的無線信號,該無線信號會觸發行動設備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之外的輔助識別因子和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一併上傳給識別服務端。識別服務端會建立接收到的身份標識與輔助識別因子之間的對應關係。識別服務端後續獲取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上傳的採集生物特徵後,可以根據之前建立的對應關係以及該採集生物特徵,進行基於雙因子的用戶身份識別。
通過本說明書實施例中,在用戶進入身份識別流程之前,識別服務端就可以在用戶無感知的情況下獲取到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用戶進入身份識別流程之後,只需要配合生物特徵採集設備進行生物特徵採集即可,無須手動進行提供輔助識別因子的操作。這對用戶而言更為便利。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後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並不能限制本說明書實施例。
此外,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任一實施例並不需要達到上述的全部效果。
現有的基於雙因子(生物特徵與輔助識別因子)的身份識別方式要求用戶在進入身份識別流程之後(即達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位置之後),既向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提供生物特徵,又向生物採集設備提供自己的輔助識別因子(如密碼、驗證碼)。如此,生物採集設備才能將同一用戶的採集生物特徵與輔助識別因子以綁定形式上傳給識別服務端,方便識別服務端進行基於雙因子的身份識別。然而,在這種方式中,用戶的操作較為繁瑣,不夠便利。
為此,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在用戶進入身份識別流程之前(即達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位置之前),用戶的行動設備在用戶無感知的情況下,通過與識別服務端之間的信道,將該用戶的身份標識與輔助驗證因子綁定上傳。用戶進入身份識別流程之後,用戶只需要配合採集生物特徵進行生物特徵採集即可。如此,對於識別服務端而言,其可以根據獲取的採集生物特徵,確定關聯的身份標識,進而結合之前建立的身份標識與輔助驗證因子之間的對應關係,將採集生物特徵與輔助驗證因子對應到同一用戶身上,實現基於雙因子的用戶身份識別。
通過本說明書實施例,用戶省去了在進行身份識別時手動提供輔助驗證因子的操作,對於用戶而言更為便利。此外,由於省去了用戶的操作,加快了身份識別的速度,用戶不必在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耗費太多時間。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說明書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說明書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於保護的範圍。
以下結合圖式,詳細說明本說明書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
圖1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包括以下步驟:
S100: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用戶行動設備是指用戶所攜帶的行動設備,如用戶所攜帶的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是指用於採集用戶的生物特徵的智慧型設備。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一般具有設備標識,該設備標識可以是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物理地址(MAC地址),也可以是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通用唯一識別碼(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
一般而言,用戶需要達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所在的位置,配合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要求來進行生物特徵採集。例如,用戶需要達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所在位置,面向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上的攝影鏡頭,以便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用戶的人臉特徵。
需要說明的是,用戶達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位置,意味著用戶開始進入身份識別流程。
該預設附近區域是指預設的生物特徵採集設備附近的區域。例如,該預設附近區域可以是以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為中心,以指定距離為半徑的圓形區域。又如,該預設附近區域可以是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前方的矩形區域(5m*5m),該矩形區域的遠邊界(距離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較遠的邊界)距離生物特徵採集設備12m,該矩形區域的近邊界(距離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較近的邊界)距離生物特徵採集設備7m。
在實際應用中,該預設附近區域可以根據業務需要來指定。例如,如果想在用戶進入身份識別流程前的至少5秒鐘,使得識別服務端獲取到該用戶的身份標識,那麼,可以根據一般用戶的步速(如2m/s)計算預設附近區域的近邊界至少需要距離生物特徵採集設備2m/s*5s=10m。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因而可以理解的是,該預設附近區域位於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信號覆蓋範圍之內。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廣播的無線信號中可以攜帶有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設備標識。其他設備可以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中的設備標識,識別廣播該無線信號的設備的設備類型,也可以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中的設備標識與廣播該無線信號的設備建立通信連接。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廣播的無線信號用於觸發接收到該無線資訊的用戶行動設備執行如下預設操作: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通常是機主用戶預先在識別服務端註冊的身份標識,如帳號、手機號、暱稱等。
需要說明的是,用戶行動設備上可以安裝有對應於識別服務端的客戶端程式,客戶端程式登錄有用戶在識別服務端上註冊的身份標識。此外,用戶行動設備也可以直接儲存用戶在識別服務端上註冊的身份標識。
機主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具體可以是機主用戶在註冊身份標識時一併註冊的密碼、數位證書等。也可以是用戶行動設備上安裝的對應於識別服務端的客戶端程式與識別服務端約定的一次性隨機驗證碼(One-time Password,OTP)、基於時間的一次性驗證碼(Time-based One-time Password,TOTP)。
也就是說,在步驟S100中,用戶行動設備可以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調用該客戶端程式;通過該客戶端程式,獲取登錄於該客戶端程式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以及該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通過該客戶端程式,將該身份標識與該輔助識別因子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藍牙信標Beacon信號,也可以是基於行動熱點的聯絡Wi-Fi Aware信號。
S102: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
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用於後續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
需要說明的是,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一方面意味著需要使用該身份標識所關聯的輔助識別因子驗證資訊來驗證輔助識別因子的合法性,另一方面意味著,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輔助識別因子所輔助的主識別因子應當對應於同一個身份標識。
例如,輔助識別因子是用戶行動設備提供的密碼,那麼一方面,識別服務端需要使用用戶行動設備提供的身份標識所關聯的註冊密碼(即輔助識別因子驗證資訊)來比對用戶行動設備提供的密碼,如果一致,就認定輔助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另一方面,針對主識別因子的驗證為,識別服務端是否能接收到與用戶行動設備提供的身份標識所關聯的註冊生物特徵相匹配的採集人臉圖像,如果能接收到,就認定主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當主識別因子與輔助識別因子皆通過驗證,就可以將用戶的身份識別為主識別因子與輔助識別因子共同對應的身份標識。
值得強調的是,識別服務端可以在完成對機主用戶的身份識別之前的任何時候執行對輔助識別因子的合法性驗證。例如,識別服務端可以當接收到用戶行動設備上傳的身份標識與輔助識別因子時,就立刻對輔助識別因子進行合法性驗證。又如,識別服務端可以在根據某個採集生物特徵識別出該用戶標識之後,在對該用戶標識對應的輔助識別因子進行驗證。
此外,在本說明書實施例中,該識別服務端自建立該對應關係的時間點起,經過指定時長後,可以解除在步驟S102中建立的對應關係。這是因為,在實際應用中,有的用戶可能進入預設附近區域後又離開,並不會進行身份識別。因此,設定一個有效期(指定時長),超過有效期之後,解除對應關係以便釋放儲存資源。
此外,該識別服務端可能對應有不止一個生物特徵採集設備。這種情況下,在步驟S100中,用戶行動設備從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中提取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設備標識,然後將該設備標識、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以及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如此,在步驟S102中,識別服務端會建立該設備標識、該輔助識別因子、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
圖2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身份識別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包括如下步驟:
S200: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
S202: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
S204: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
S206:該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輔助識別因子已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圖1所示的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與圖2所示的身份識別方法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流程。對於同一用戶而言,其需要先經歷圖1所示的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再進入圖2所示的身份識別方法。
對於任一用戶而言,在圖1所示的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中,該用戶從進入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預設附近區域開始,直至用戶抵達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可以無須任何操作。也就是說,圖1所示的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對於該用戶而言可以是無感知的。
此外,該識別服務端在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之後,可以解除該身份標識與該輔助識別因子之間的對應關係(或者,解除該身份標識、該輔助設備因子、該設備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如此,可以儘快釋放識別服務端的儲存資源。
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如果識別服務端對接有多個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則在步驟S202中,生物特徵採集設備還需要將自身的設備標識也上傳給是識別服務端。如此,可以確保:倘若識別服務端接收到生物特徵採集設備A上傳的採集生物特徵,並根據該採集生物特徵確定出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那麼,識別服務端可以明確應當使用生物特徵採集設備A和該身份標識共同對應的輔助識別因子進行輔助識別。
具體而言,在步驟S202中,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將自身的設備標識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在步驟S206中,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和該設備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輔助識別因子已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此外值得強調的是,步驟S204實際上可以視為基於單因子(生物特徵)對待識別用戶進行身份識別,對於此,本說明書實施例進一步提供的一種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與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方法。
一種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方法包括:
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該預設附近區域之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預先儲存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提供給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從儲存的註冊生物特徵集合中,確定出關聯於該身份標識的註冊生物特徵,並將確定出的註冊生物特徵添加到篩選特徵集合;該篩選特徵集合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
用戶行動設備上安裝有對應於識別服務端的客戶端程式;
該用戶行動設備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預先儲存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提供給識別服務端,具體包括:
該用戶行動設備通過安裝的客戶端程式,向識別服務端發送登錄於該客戶端程式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
該識別服務端對應有不止一個生物特徵採集設備;
該用戶行動設備通過安裝的客戶端程式,向識別服務端發送預先儲存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具體包括:
該用戶行動設備從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中提取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設備標識;
該用戶行動設備通過安裝的客戶端程式,向識別服務端發送該設備標識與預先儲存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
該用戶行動設備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預先儲存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提供給識別服務端,具體包括:
該用戶行動設備從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中提取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設備標識;
該用戶行動設備根據該設備標識,建立與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之間的通信連接;
該用戶行動設備通過該通信連接,向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發送預先儲存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
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將該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具體包括: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藍牙信標Beacon信號;
該用戶行動設備根據該設備標識,建立與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之間的通信連接,具體包括:
該用戶行動設備根據該設備標識,建立與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之間的藍牙連接。
該用戶行動設備根據該設備標識,建立與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之間的通信連接,具體包括:
該用戶行動設備根據該設備標識,確定該設備標識對應的設備類型;
若確定該設備標識對應的設備類型為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則根據該設備標識,建立與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之間的通信連接。
該識別服務端對應有不止一個生物特徵採集設備;
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將該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具體包括:
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將自身的設備標識與該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將確定出的註冊生物特徵添加到篩選特徵集合,具體包括:
將確定出的註冊生物特徵添加到該設備標識對應的篩選特徵集合。
該方法還包括:
該識別服務端自將該確定出的註冊生物特徵添加到該篩選特徵集合中的時間點起,經過指定時長後,從該篩選特徵集合中刪除該確定出的註冊生物特徵。
一種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方法: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並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判斷篩選特徵集合中是否存在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若該篩選特徵集合中存在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具體包括: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將自身的設備標識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判斷篩選特徵集合中是否存在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具體包括:
該識別服務端判斷該設備標識對應的篩選特徵集合中是否存在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
該方法還包括:
若該篩選特徵集合中不存在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則該識別服務端在儲存的註冊生物特徵集合中,判斷是否存在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
若該註冊生物特徵集合中存在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則該識別服務端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
若該註冊生物特徵集合中不存在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則該識別服務端確定識別失敗。
該方法還包括:
該識別服務端在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之後,從該篩選特徵集合中刪除該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
圖3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系統架構圖,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301與識別服務端302。該系統架構圖可以具體實現為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系統和/或一種身份識別系統。
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系統,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與識別服務端;
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以使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該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
一種身份識別系統,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與識別服務端;
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並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
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輔助識別因子已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圖4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戶行動設備的結構示意圖,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用戶行動設備包括:
上傳模組401,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以使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
圖5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識別服務端的結構示意圖,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識別服務端包括:
接收模組501,接收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上傳的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
對應關係建立模組502,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
圖6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包括:
採集上傳模組601,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
上傳模組602,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以使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進而使該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輔助識別因子已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圖7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識別服務端的結構示意圖,包括:
接收模組701,接收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上傳的採集生物特徵;該採集生物特徵是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對待識別用戶進行生物特徵採集而獲得的;
確定模組702,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
識別模組703,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輔助識別因子已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設備,其至少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儲存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實現圖1或2所示的方法。
圖8示出了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更為具體的計算設備硬體結構示意圖,該設備可以包括: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通信介面1040和匯流排1050。其中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和通信介面1040通過匯流排1050實現彼此之間在設備內部的通信連接。
處理器1010可以採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應用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個或多個積體電路等方式實現,用於執行相關程式,以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
記憶體1020可以採用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靜態儲存設備,動態儲存設備等形式實現。記憶體1020可以儲存操作系統和其他應用程式,在通過軟體或者韌體來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時,相關的程式代碼保存在記憶體1020中,並由處理器1010來調用執行。
輸入/輸出介面1030用於連接輸入/輸出模組,以實現資訊輸入及輸出。輸入輸出/模組可以作為組件配置在設備中(圖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於設備以提供相應功能。其中輸入設備可以包括鍵盤、滑鼠、觸控螢幕、麥克風、各類傳感器等,輸出設備可以包括顯示器、揚聲器、振動器、指示燈等。
通信介面1040用於連接通信模組(圖中未示出),以實現本設備與其他設備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組可以通過有線方式(例如USB、網路線等)實現通信,也可以通過無線方式(例如行動網路、WIFI、藍牙等)實現通信。
匯流排1050包括一通路,在設備的各個組件(例如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和通信介面1040)之間傳輸資訊。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上述設備僅示出了處理器1010、記憶體1020、輸入/輸出介面1030、通信介面1040以及匯流排1050,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該設備還可以包括實現正常運行所必需的其他組件。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設備中也可以僅包含實現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組件,而不必包含圖中所示的全部組件。
本說明書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腦可讀取儲存介質,其上儲存有電腦程式,該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圖1或圖2所示的方法。
電腦可讀取介質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行動和非可行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資訊儲存。資訊可以是電腦可讀取指令、資料結構、程式的模組或其他資料。電腦的儲存介質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內部記憶體(P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內部記憶體技術、唯讀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數位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儲存、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碟儲存或其他磁性儲存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介質,可用於儲存可以被計算設備存取的資訊。按照本文中的界定,電腦可讀取介質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取媒體(transitory media),如調變的資料信號和載波。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瞭解到本說明書實施例可借助軟體加必需的通用硬體平台的方式來實現。基於這樣的理解,本說明書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體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電腦軟體產品可以儲存在儲存介質中,如ROM/RAM、磁碟、光碟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服務設備,或者網路設備等)執行本說明書實施例各個實施例或者實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方法、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晶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電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蜂巢式電話、相機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於方法實施例而言,由於其基本相似於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方法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模組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在實施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案時可以把各模組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體和/或硬體中實現。也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組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即可以理解並實施。
以上該僅是本說明書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說明書實施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說明書實施例的保護範圍。
S100,S102:步驟
S200,S206:步驟
301:生物特徵採集設備
302:識別服務端
401:上傳模組
501:接收模組
502:對應關係建立模組
601:採集模組
602:上傳模組
701:接收模組
702:確定模組
703:識別模組
1010:處理器
1020:記憶體
1030:輸入/輸出介面
1040:通信介面
1050:匯流排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說明書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說明書實施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圖式獲得其他的圖式。
[圖1]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身份識別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系統架構圖;
[圖4]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戶行動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識別服務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說明書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識別服務端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用於配置本說明書實施例方法的一種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Claims (19)
- 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方法包括: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其中,該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用戶行動設備上安裝有對應於識別服務端的客戶端程式;用戶行動設備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具體包括:用戶行動設備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調用該客戶端程式;用戶行動設備通過該客戶端程式,獲取登錄於該客戶端程式的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以及該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用戶行動設備通過該客戶端程式,將該身份標識與該輔助識別因子上傳給識別服務端。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該識別服務端對 應有不止一個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用戶行動設備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具體包括:用戶行動設備從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中提取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的設備標識;用戶行動設備將該設備標識、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以及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具體包括: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設備標識、該輔助識別因子、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具體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藍牙信標Beacon信號;或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基於行動熱點的聯絡Wi-Fi Aware信號。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該識別服務端自建立該對應關係的時間點起,經過指定時長後,解除該對應關係。
- 一種基於請求項1~5任一項的身份識別預 處理方法,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並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該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待識別用戶所提供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一致,則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其中,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用戶行動設備上安裝有對應於識別服務端的客戶端程式;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具體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將自身的設備標識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該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待識別用戶所提供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一致,則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具體包括:該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 應於該身份標識和該設備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輔助識別因子已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該識別服務端在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之後,解除該身份標識與該輔助識別因子之間的對應關係。
- 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系統,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與識別服務端;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以使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該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其中,該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基於請求項9的身份識別預處理系統,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與識別服務端;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並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 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待識別用戶所提供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一致,則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其中,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方法包括: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以使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其中,該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方法包括:識別服務端接收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上傳的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 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其中,該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用戶行動設備,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用戶行動設備包括:上傳模組,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將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上傳給識別服務端,以使該識別服務端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其中,該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識別服務端,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向自身的預設附近區域內廣播無線信號,該識別服務端包括:接收模組,接收用戶行動設備在進入所述的預設附近區域後,根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上傳的機主用戶的生物特徵以外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機主用戶的身份標識;對應關係建立模組,建立該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之間的對應關係,該對應關係用於在該生物特徵採集設備處對該機主用戶進行基於生物特徵的身份識別,其中,該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基於請求項1~5任一項的身份識別 預處理方法,包括:生物特徵採集設備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並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以使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進而使該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待識別用戶所提供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一致,則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其中,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基於請求項1~5任一項的身份識別預處理方法,包括:識別服務端接收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上傳的採集生物特徵;該採集生物特徵是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對待識別用戶進行生物特徵採集而獲得的;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待識別用戶所提供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一致,則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 其中,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請求項15中的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包括:採集模組,採集待識別用戶的生物特徵,作為採集生物特徵;上傳模組,將該採集生物特徵上傳至識別服務端,以使該識別服務端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進而使該識別服務端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待識別用戶所提供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一致,則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其中,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請求項16中的識別服務端,包括:接收模組,接收生物特徵採集設備上傳的採集生物特徵;該採集生物特徵是生物特徵採集設備對待識別用戶進行生物特徵採集而獲得的;確定模組,確定匹配於該採集生物特徵的註冊生物特徵,並確定匹配的註冊生物特徵所關聯的身份標識;識別模組,若根據預先建立的對應關係確定存在對應於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且該待識別用戶所提供的 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一致,則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通過合法性驗證,則將該待識別用戶的身份識別為該身份標識,其中,該待識別用戶的輔助識別因子與該身份標識的輔助識別因子包括密碼及驗證碼。
- 一種電腦設備,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儲存在記憶體上並可在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其中,該電腦設備裝配有標準焦距鏡頭與長焦距鏡頭,該處理器執行該程式時實現如請求項11、12、15、16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51274.XA CN110474879B (zh) | 2019-07-18 | 2019-07-18 | 身份识别预处理方法、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
CN201910651274.X | 2019-07-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5212A TW202105212A (zh) | 2021-02-01 |
TWI734385B true TWI734385B (zh) | 2021-07-21 |
Family
ID=68509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05265A TWI734385B (zh) | 2019-07-18 | 2020-02-19 | 身份識別預處理、身份識別方法及系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0474879B (zh) |
TW (1) | TWI734385B (zh) |
WO (1) | WO202100810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74879B (zh) * | 2019-07-18 | 2020-07-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预处理方法、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
US10778678B2 (en) | 2018-07-18 | 2020-09-15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and preprocessing |
CN111371951B (zh) * | 2020-03-03 | 2021-04-2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肌电信号和孪生神经网络的智能手机用户认证方法和系统 |
CN115374419B (zh) * | 2022-10-26 | 2023-02-07 |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纸化身份验证的数据处理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1044A (zh) * | 2016-08-08 | 2016-11-16 | 桂林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
US20170093841A1 (en) * | 2015-09-29 | 2017-03-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gnitive password entry system |
CN107122977A (zh) * | 2017-04-26 | 2017-09-01 | 陈志阳 |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支付系统 |
CN107483416A (zh) * | 2017-07-27 | 2017-12-15 | 湖南浩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29791A (zh) * | 2008-07-10 | 2008-12-24 | 大连新中连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 指纹身份验证系统 |
US10129251B1 (en) * | 2014-02-11 | 2018-11-13 | Morphotrust Usa,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liveliness |
CN104469765B (zh) * | 2014-07-28 | 2020-10-23 |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认证方法和装置 |
CN105930765A (zh) * | 2016-02-29 | 2016-09-07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付方法及装置 |
CN105991653A (zh) * | 2016-03-07 | 2016-10-05 | 李明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
CN107733852B (zh) * | 2017-08-24 | 2019-06-21 |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7612940A (zh) * | 2017-10-31 | 2018-01-19 | 飞天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认证装置 |
CN108062673B (zh) * | 2017-11-15 | 2021-06-01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支付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427911B (zh) * | 2018-01-30 | 2020-06-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系统、装置及设备 |
CN110474879B (zh) * | 2019-07-18 | 2020-07-24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预处理方法、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
-
2019
- 2019-07-18 CN CN201910651274.XA patent/CN11047487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7-18 CN CN202010759177.5A patent/CN111901353A/zh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01-10 WO PCT/CN2020/071348 patent/WO202100810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2-19 TW TW109105265A patent/TWI734385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093841A1 (en) * | 2015-09-29 | 2017-03-3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gnitive password entry system |
CN106131044A (zh) * | 2016-08-08 | 2016-11-16 | 桂林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系统 |
CN107122977A (zh) * | 2017-04-26 | 2017-09-01 | 陈志阳 |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支付系统 |
CN107483416A (zh) * | 2017-07-27 | 2017-12-15 | 湖南浩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5212A (zh) | 2021-02-01 |
CN110474879B (zh) | 2020-07-24 |
CN111901353A (zh) | 2020-11-06 |
CN110474879A (zh) | 2019-11-19 |
WO2021008106A1 (zh) | 2021-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34385B (zh) | 身份識別預處理、身份識別方法及系統 | |
US20230156002A1 (en) | Authenticating a user device via a monitoring device | |
US11601429B2 (en) | Network service control for access to wireless radio networks | |
US9979497B2 (en) | Audio pla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Bluetooth connection | |
US10778678B2 (en) |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and preprocessing | |
CN108305360B (zh) | 门禁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 |
WO2021008116A1 (zh) | 一种身份识别预处理、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05306204B (zh) | 安全验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17016362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access of a smart terminal device | |
WO2017020654A1 (zh) |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和装置 | |
RU2019142493A (ru) | Проверка транзакции, осуществляемая несколькими устройствами | |
US9225700B1 (en) | Proximity-based authentication | |
CN105245346B (zh) |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用户终端 | |
KR20140013058A (ko) | 무선 장치 구성 | |
KR20160077071A (ko) | 애플리케이션의 인증 | |
WO2021042799A1 (zh) | 一种身份识别预处理、身份识别方法及设备 | |
US10169562B2 (en) | Activity recognition to confirm secure authentication of a user | |
CN105207985A (zh) | 一种应用程序的登录方法及移动终端 | |
WO2017201874A1 (zh) | 终端丢失提示方法及装置 | |
US10341114B2 (en) | Providing device, terminal device, providing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
US20140215582A1 (en) |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verification method | |
US2018017678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wireless access point | |
KR101910757B1 (ko) | 로컬 인증 | |
CN106507301A (zh) | 认证方法和装置 | |
CN107465810B (zh) | 数据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