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798B - 電源轉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源轉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798B
TWI731798B TW109133973A TW109133973A TWI731798B TW I731798 B TWI731798 B TW I731798B TW 109133973 A TW109133973 A TW 109133973A TW 109133973 A TW109133973 A TW 109133973A TW I731798 B TWI731798 B TW I73179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guiding
positioning
conductiv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39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3887A (zh
Inventor
徐睿廷
陳恆超
莊竣凱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39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179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7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79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3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88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案揭露一種電源轉接器,包含:轉接頭、本體及導接扣持部,轉接頭具有第一殼體、插頭及底部,插頭可轉動地收納於第一殼體形成的開放容置凹槽內;本體具有第二殼體及頂部;導接扣持部,具有第四導接部及鎖扣部;當轉接頭連接設置於本體上時,轉接頭之底部對應於本體之頂部而設置,使轉接頭之第一導接部與本體之第三導接部對應連接,使本體上之第四導接部與轉接頭之第二導接部對應卡合連接,俾將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固定。

Description

電源轉接器
本案關於一種電源轉接器,尤指一種具有導接扣持部之電源轉接器。
爰因各式電子裝置需販售於國際化之商品市場,加以國際間來往通行日趨頻繁,而世界各地區市電供應之插頭規格多有不同,電子裝置之應用便利性勢須加強。為因應前揭事實需要,市場乃開發出各式電源轉接器,時至今日業已成為諸多攜帶型電子裝置(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之必要配備之一;其直接將電源轉接器配置於一攜帶型電源供應器(power adapter),例如筆記型電腦之電源供應器、或手機及數位照相機之充電器等,皆為常見之成熟商品。
電源轉接器,通常包含一轉接頭,及一對應之殼體。其配置於電源供應器時,至少需另包含一電源轉換電路,以轉換轉接頭接收之電源。請參閱第1圖,其係為傳統電源轉接器之分解圖。如第1圖所示之電源轉接器1,其包括轉接頭12及殼體11,轉接頭12用以對應滑設於殼體11上,以使轉接頭12與殼體11內之導電彈片113電連接。如圖所示,轉接頭12之兩側具有突壁121,其係依例示方向滑入殼體11之導溝111,並由殼體11之卡勾部112卡合轉接頭12之抵扣部122,以完成轉接頭12與殼體11之組裝結構。其中,該轉接頭12之底部兩側係 具有滑槽123,於前述組裝時,係可供殼體11上之二導電彈片113滑入,俾其與滑槽123內埋設之導電端子(未圖示)電連接,以轉接導接插頭124接收之電源。
根據上述之傳統實施例,如欲解除轉接頭12與殼體11之組裝結構者,則透過按壓殼體11之按壓部114,以釋放轉接頭12與殼體11之卡合結構。此傳統電源轉接器1之結構設計,主要藉由替換具不同導接插頭之轉接頭12以解決各地區插頭規格不同之使用不便問題。然而,此卡合機構通常用塑料材質所構成,故無法充份確定轉接頭12於殼體11上係已定位卡合完全而可正常使用。再者,以一般使用之情形而言,其於特定之使用方向或角度,長久以往,易產生卡合磨耗,進而導致卡合失效之問題。上述情形發生,輕者轉接頭12位移或脫落導致影響電源轉接品質之穩定性,重者則可能造成大小不一的電氣安全問題。
除此之外,傳統電源轉接器1之轉接頭12上的導接插頭124係為固定設置,故其佔有立體空間,不便於收納設置,亦導致使用上之不便利。
是以,如何發展一種可改善上述現有技術所遇到問題的電源連接器,實為重要的課題之一。
本案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源轉接器,其具有可拆卸的轉接頭、本體以及導接扣持部,藉由設置於本體上之導接扣持部,以將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定位卡固,進而達到使轉接頭與本體電連接、且同時固定卡合之功效,藉以解決習知轉接頭易位移脫落,而導致影響電源轉接品質之穩定性及電器安全等問題。
本案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源轉接器,藉由設置於本體上之導接扣持部之定位卡固設計,更進一步限定了轉接頭之類型,因而使用者不會因插接錯誤的轉接頭而衍生危險。
本案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源轉接器,藉由轉接頭上之插頭係為可旋轉收納之結構,是以於使用收納上具備節省空間之功效,利於使用者攜帶,增添使用上之便利性。
根據本案之構想,本案提供一種電源轉接器,包含:轉接頭,具有第一殼體、插頭及底部,插頭可轉動地收納於第一殼體形成的開放容置凹槽內,底部上設置第一導接部及第二導接部;本體,具有第二殼體及頂部,頂部上設置第三導接部;以及導接扣持部,具有第四導接部及鎖扣部,第四導接部凸出設置於本體之頂部上,鎖扣部凸出設置於第二殼體之側面上;其中,當轉接頭連接設置於本體上時,轉接頭之底部對應於本體之頂部而設置,使第一導接部與第三導接部對應連接,使第四導接部與第二導接部對應卡合連接,俾將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固定。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轉接頭之底部具有第一表面,第二導接部設置於第一表面上,本體之頂部具有第二表面,第四導接部設置於第二表面上。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轉接頭之底部更具有塢部,塢部部分凸出於第一表面,第一導接部設置於塢部上。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本體之第二表面上凹陷設有容置槽,用以對應容設塢部,第三導接部設置於容置槽內,當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對接時,塢部容置於容置槽內,且至少一第三導接部係與第一導接部彼此對應連接。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塢部更具有第一定位部,容置槽內亦具有第二定位部,當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對接時,透過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相互對應連接,以進行定位。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第一定位部具有開口、導溝及抵扣部,第二定位部具有臂及支撐部,當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對接時,第二定位部之臂自第一定位部之開口處伸入導溝內,當轉接頭相對於本體滑動時,臂順勢於導溝內滑移,直至第二定位部之支撐部抵頂於第一定位部之抵扣部,方停止滑動位移,以使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相互抵頂定位。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第一定位部係為具有傾斜面之三角形凸部,第二定位部係為傾斜側壁,當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對接時,塢部上之第一定位部係抵頂於容置槽之第二定位部,藉由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之傾斜斜面相互抵觸,以彼此相互抵頂定位。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當第一定位部與第二定位部抵頂定位時,第三導接部之第三導接端與第一導接部之第一導接端亦相互接觸,並產生電連接。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導接扣持部由可導電之金屬材質所構成。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導接扣持部之第四導接部及鎖扣部為一體成型之結構。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導接扣持部更具有彈性部,彈性部設置於鎖扣部之下方,以提供彈性支撐力。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第二導接部為圓孔結構,導接扣持部之第四導接部為圓柱形之導接部,當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對接時,第四導接部之圓柱形導接腳因應彈性部提供之彈性力,對應伸入第二導接部之圓孔內,以產生電連 接,以及,由於第四導接部之圓柱形導接部係對應卡設於第二導接部之圓孔內,俾使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卡合固定。
根據本案之構想,其中第二導接部為方形孔洞結構,導接扣持部之第四導接部為勾狀導接部,當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對接時,第四導接部之勾狀導接部對應伸入第二導接部之方形孔洞內,以產生電連接,以及,由於第四導接部之勾狀導接部對應卡扣於第二導接部之方形孔洞內,俾使其相互卡合固定。
1、2、3、4:電源轉接器
11:殼體
111:導溝
112:卡勾部
113:導電彈片
114:按壓部
12、21、31、41:轉接頭
121:突壁
122、215c:抵扣部
123:滑槽
124:導接插頭
21a、31a、41a:底部
210、310、410:第一殼體
210a、310a、410a:容置部
211、311、411:第一表面
212、312、412:第一導接部
213、313、413、413b:第二導接部
213a:第二導接端
214、314:塢部
214a、314a:第一底面
215、315:第一定位部
215a:開口
215b:導溝
22、32、42:本體
22a、32a、42a:頂部
220、320、420:第二殼體
220a、320a:第一側面
221、321、421:第二表面
222、322:容置槽
222a、322a:第二底面
223、323、422:第三導接部
224、324:第二定位部
224a:臂
224b:支撐部
23、33、43:導接扣持部
230、330、430:第四導接部
231、331、431:鎖扣部
232、332:彈性部
24、34、44:插頭
240、340、440:轉動部
241、341、441:第一導接腳
242、342、442:第二導接腳
312a、412a:導接孔
312b、412b:第一導接端
313a、413a:第二導接端
314b:第二側面
314c:第三側面
322b:第四側面
323a、422a:第三導接端
X1、X2:水平方向
Y1、Y2、Y3:垂直方向
第1圖為傳統電源轉接器之分解圖。
第2A圖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組合結構示意圖。
第2B圖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3圖為第2A圖所示之電源轉接器之轉接頭之結構示意圖。
第4圖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5圖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6圖為第5圖所示之電源轉接器之轉接頭之結構示意圖。
第7圖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第8圖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分解結構示意圖。
第9圖為為第8圖所示之電源轉接器之轉接頭之結構示意圖。
第10圖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非限制本案。
第2A圖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組合結構示意圖。第2B圖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分解結構示意圖。第3圖為第2A圖所示之電源轉接器之轉接頭之結構示意圖。如第2A圖、第2B圖及第3圖所示,本案之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2包括轉接頭21、本體22以及導接扣持部23。轉接頭21係可拆卸地設置於本體22之上,且具有第一殼體210、插頭24以及底部21a。插頭24可轉動地收納於第一殼體210形成的開放容置凹槽內,於本實施例中,第一殼體210具有一開放式之容置部210a,插頭24即為可轉動地收納設置於容置部210a內。以及,底部21a上設置有第一導接部212及第二導接部213。本體22具有第二殼體220及頂部22a,且頂部22a上設置有第三導接部223。導接扣持部23具有第四導接部230及鎖扣部231,且鎖扣部231係與第四導接部230相連接。於本實施例中,第四導接部230凸出設置於本體22之頂部22a上,而鎖扣部231則凸出設置於本體22之第二殼體220之第一側面220a上。當轉接頭21連接設置於本體22上時,係將轉接頭21之底部21a對應於本體22之頂部22a而設置,並使前述轉接頭21之第一導接部212與本體22之第三導接部223對應連接。之後,透過對導接扣持部23之鎖扣部231施加應力,使與鎖扣部231對應連接之第四導接部230進一步與轉接頭21之第二導接部213對應卡合連接,俾將轉接頭21與本體22穩固地相互卡固,以構成如第2A圖所示之電源轉接器2。
請同時參閱第2B圖及第3圖。如圖所示,電源轉接器2係為橢圓形之柱體結構,且其上半部之轉接頭21與下半部之本體22之外型輪廓大致符合,但 其外觀型態並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於轉接頭21之第一殼體210係破空以構成一開放式之容置部210a,用以供插頭24設置於其中。插頭24具有轉動部240、複數個第一導接腳241及第二導接腳242,於本實施例中,透過轉動部240之軸轉作動,藉以帶動插頭24可水平旋轉位移,當插頭24收納於容置部210a內時,其複數個第一導接腳241及第二導接腳242均容收於容置部210a內,藉以節省空間。當轉動插頭24,使其如第2B圖所示,水平轉動位移90度時,則複數個第一導接腳241及第二導接腳242係可突出於轉接頭21之第一殼體210之外,進而可插設於相對應之插座(未圖示)上。如此一來,透過可轉動收納之插頭24,更便於使用者彈性使用或收納電源轉接器2。
又,請參閱第3圖。於本實施例中,轉接頭21之底部21a具有第一表面211,該第一表面211即為轉接頭21之底面。如圖所示,轉接頭21更具有一塢部214,但不以此為限。塢部214係部分凸出於第一表面211,塢部214亦具有第一底面214a,該第一底面214a與第一表面211具有高度差,且第一導接部212即設置於塢部214之第一底面214a上。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導接部212之數量為二,且其係為長形之溝槽結構,但其數量及型態均不以此為限。如前所述,轉接頭21更具有第二轉接部213,第二轉接部213係設置於第一表面211上。
於本實施例中,轉接頭21更具有複數個第一定位部215,第一定位部215係用以與本體22之第二定位部224相互對應扣接,以進行定位及卡合。如圖所示,第一定位部215係對稱設置於塢部214之兩側面、且鄰近於第一底面214a之邊緣處,且於本實施例中,每一側有2組第一定位部215,亦即塢部214上共具有4個第一定位部215,然其數量及設置位置係可依照實際施作情形而任施變化。第一定位部215大致呈狹長型的溝槽結構,其具有開口215a、導溝215b及抵 扣部215c,如圖所示,導溝215b之一端為開口215a,用以供本體22之第二定位部224對位,並使第二定位部224可經由開口215a進入導溝215b。導溝215b之另一端則具有抵扣部215c,意即抵扣部215c設置於開口215a之一側,用以抵頂第二定位部224,以限制第二定位部224之位置。
請同時參閱第2B圖及第4圖。第4圖為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體22具有第二殼體220及頂部22a,且其頂部22a具有第二表面221。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表面221上係凹陷設有容置槽222,該容置槽222之位置及型態係大致對應於轉接頭21之塢部214,惟其長度略長於塢部214,用以供塢部214容置於其中,且塢部214可於容置槽222中滑動位移。如前所述,本體22具有第三導接部223,第三導接部223即設置於容置槽222內,且對應於轉接頭21之第一導接部212。於本實施例中,第三導接部223係為凸出於容置槽222之第二底面222a之導接結構,且其數量為2。以及,其設置之位置亦對應於轉接頭21之第一導接部212。如第4圖所示,當轉接頭21與本體22相互對接時,第三導接部223之導接結構係對應伸入第一導接部212之溝槽結構內。以及,於第一導接部212之溝槽結構內更具有第一導接端(未圖示),故當轉接頭21相對於本體22滑動時,第三導接部223之導接結構亦向前滑動,並與第一導接部212之溝槽結構內之第一導接端相接觸,以形成電連接。
又如第2B圖所示,第二定位部224亦設置於容置槽222內,並凸出於容置槽222之第二底面222a。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定位部224係為倒L狀之勾狀結構,其具有臂224a及支撐部224b,臂224a係由支撐部224b之頂端水平延伸而出。當轉接頭21與本體22相互對接時,第二定位部224之臂224a即對應由第一定位部215之開口215a處伸入導溝215b內,且當轉接頭21相對於本體22滑動時,臂224a 則順勢於導溝215b內滑移,直至其支撐部224b抵頂於第一定位部215之抵扣部215c,方停止其滑動位移。如此一來,透過第一定位部215與第二定位部224相互對應之滑扣結構,可將轉接頭21與本體22確實定位,且藉此定位以使第一導接部212與第三導接部223達成電導通。
請再同時參閱第2B圖及第4圖。如圖所示,導接扣持部23設置於本體22上。且如第4圖所示,導接扣持部23之鎖扣部231係與第四導接部230相連接,其中,第四導接部230係凸出設置於本體22之頂部22a之第二表面221上,而鎖扣部231則凸出設置於本體22之第二殼體220之第一側面220a上。於本實施例中,導接扣持部23更具有一彈性部232,例如:彈簧,但不以此為限。彈性部232係設置於第二殼體220內,且設於鎖扣部231之下方,用以提供彈性支撐力,是以當使用者推動及下壓鎖扣部231時,彈性部232可順應此外來推力而產生形變,進而帶動連接於鎖扣部231之第四導接部230向下位移。而當使用者放開鎖扣部231後,彈性部232則產生彈性恢復力,將鎖扣部231推動恢復其初始位置,並使其上的第四導接部230也向上突出於第二表面221,即如第4圖所示。
於本實施例中,當轉接頭21對應組裝於本體22上時,其首先係將轉接頭21之底部21a對應於本體22之頂部22a,並如第4圖之箭號Y1所示,先將轉接頭21沿垂直方向向下對應設置於本體22之頂部22a上。請一併參閱第2B圖,此時本體22之第二定位部224之臂224a係對應於第一定位部215之開口215a處,且第三導接部223之導接結構亦對應伸入第一導接部212之溝槽結構內,但並未產生電連接。隨後,再如箭號X1所示,使轉接頭21對應於本體22沿水平方向進行滑移,即為使第二定位部224之臂224a於第一定位部215之導溝215b內滑移,直至第二定位部224之支撐部224b抵頂於第一定位部215之抵扣部215c,於此同時,第三 導接部223之導接結構亦順沿於第一導接部212之溝槽結構內滑動,且當支撐部224b抵頂於抵扣部215c時,第三導接部223之導接結構亦抵觸於第一導接部212之溝槽結構內之第一導接端(未圖示),藉此,不僅轉接頭21與本體22可相互定位,同時亦使第一導接部212與第三導接部223相互電導通。
當轉接頭21向下對應設置於本體22之頂部22a上,轉接頭21之第一表面211係對應設置於本體22之第二表面221上,此時,第二表面221上之第四導接部230因應第一表面211向下推擠之應力,而往下推動並壓縮其下之彈性部232,進而使第四導接部230向下位移至與第二表面221齊平。其後,當轉接頭21對應於本體22進行水平滑移後,滑至其定位位置,則第四導接部230將對應於第二導接部213之位置。於本實施例中,第四導接部230係為圓柱形之導接部,而第二導接部213係為一圓孔結構,其大小及位置係對應於第四導接部230之圓柱形導接部,且此兩者之型態並不以此為限,其主要用以相互配接過電,故其形態、位置及實施態樣均可任施變化。是以,當前述第四導接部230對應於第二導接部213之位置時,第四導接部230之圓柱形導接部對應伸入第二導接部213之圓孔內,與其中之第二導接端213a產生電連接。於此同時,由於第四導接部230之圓柱形導接部係對應卡設於第二導接部213之圓孔內,故其達到限制轉接頭21之位移之功效,意即達成使轉接頭21與本體22相互卡合固定之功效。
又,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導接端213a係與第二導接腳242電連接,以作為接地之用;且第一導接部212之第一導接端與第一導接腳241電連接,以提供所需之電力。如此一來,透過第一定位部215與第二定位部224相互對應之滑扣結構,可將轉接頭21與本體22進行滑動定位,以使第一導接部212與第三導接部223相互電導通,且第二導接部213與第四導接部230亦產生電導通,同時,再 透過第四導接部230對應卡合於第二導接部213內之設計,進而使轉接頭21與本體22穩定地相互卡固,不易輕易脫離。
當然,如欲將轉接頭21與本體22解鎖脫離,僅需如前所述,對導接扣持部23之鎖扣部231施加應力,於本實施例中,即為使用者向下推動鎖扣部231,即能使鎖扣部231向下壓迫其下方的彈性部232,並帶動第四導接部230向下位移退縮,而與第二表面221齊平。此時,再將轉接頭21以與X1相反之方向水平推動位移,即可將第一定位部215與第二定位部224滑動解扣,即為使第二定位部224之臂224a再滑移至第一定位部215之開口215a處,接著,再將轉接頭21向上提起,即可順利脫離本體22。藉此,轉接頭21與本體22可簡便且迅速地對應卡合或相互分離,如此,當使用者欲更換不同的轉接頭21時,則可輕鬆地進行更換,更增添使用上的便利性。
第5圖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分解結構示意圖。第6圖為第5圖所示之電源轉接器之轉接頭之結構示意圖。第7圖為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第5圖、第6圖及第7圖所示,本案之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3同樣包括轉接頭31、本體32以及導接扣持部33。且轉接頭31亦具有第一殼體310、插頭34以及底部31a,其中,插頭34同樣為可轉動地收納設置於第一殼體310之容置部310a內,且插頭34亦具有轉動部340、第一導接腳341及第二導接腳342,其結構與轉動方式均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故於此不再贅述。又,於底部31a上同樣設有第一導接部312及第二導接部313。與前述實施例相仿,轉接頭31同樣具有塢部314,且塢部314係部分突出於底部31a之第一表面311,塢部314亦具有第一底面314a。惟與前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的第一導接部312係設置於塢部314之第二側面314b上,而非設置於第一底 面314a上,且其係凸出於第二側面314b,並與轉接頭31之長軸方向平行設置。如第6圖所示,第一導接部312係可為但不限為一凸出之套筒結構,其中具有兩導接孔312a,且於該導接孔312a內設有第一導接端312b。當然,第一導接部312之型態並不以此為限,其係可對應於本體32之第三導接部323而任施變化。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導接部313同樣設置於第一表面311上,且其型態亦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為一圓孔結構,由於其形態、位置及結構均與前述實施例相仿,故於此不再贅述。以及,於本實施例中,塢部314之第三側面314c上更具有第一定位部315,於本實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15係為具有傾斜面之三角形凸部,但不以此為限。
請再同時參閱第5圖及第7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本體32亦具有第二殼體320及頂部32a,且頂部32a具有第二表面321。於本實施例中,第二表面321係向下凹陷且破空,以形成一端為開放式之容置槽322,用以對應容設轉接頭31之塢部314。容置槽322具有第二底面322a,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底面322a係低於第二表面321,即兩者間具有高度差。如第5圖所示,第三導接部323係設置於容置槽322之第四側面322b上,該第四側面322b係與轉接頭31之塢部314之第二側面314b相對應。且於本實施例中,第三導接部323係為插槽結構,其內設有第三導接端323a,該第三導接端323a係為圓柱形之導接端子,但不以此為限,其外觀、尺寸及設置位置主要對應於第一導接部312之導接孔312a。
如第5圖所示,容置槽322更具有第二定位部324,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定位部324係為兩傾斜側壁,且其係垂直於容置槽322之第四側面322b,並朝向其開放式之開口處傾斜延伸,用以與轉接頭31之第一定位部315相互對應定位。又,於本實施例中,導接扣持部33同樣包括第四導接部330、鎖扣部331及 彈性部332,其中第四導接部330亦凸出於第二表面321上。且第四導接部330、鎖扣部331及彈性部332之結構、設置及連接作動方式均與前述實施例相同,故於此亦不贅述。
如第7圖所示,當轉接頭31對應組裝於本體32上時,首先係將轉接頭31之底部31a對應於本體32之頂部32a,並如第7圖之箭號Y2所示,將轉接頭31沿垂直方向向下對應設置於本體32之頂部32a上,即為使轉接頭31之塢部314對應設置於開放式之容置槽322內。隨後,再如箭號X2所示,使轉接頭31對應於本體32沿水平方向進行滑移,即為將轉接頭31之塢部314朝向容置槽322之第四側面322b之方向推動,以使設置於第二側面214b上之第一導接部312之套筒結構對應插入第三導接部323之插槽結構內,並使第一導接部312之導接孔312a套設於第三導接部323之第三導接端323a上,以使第一導接端312b與第三導接端323a彼此接觸而形成電導通。此時,塢部314之第三側面314c上之第一定位部315係抵頂於容置槽322之第二定位部324,兩者的傾斜斜面相互抵觸,以達定位之功效。於此同時,第四導接部330之圓柱形導接部亦對應伸入第二導接部313之圓孔內,與其內之第二導接端313a產生電連接。且由於第四導接部330之圓柱形導接部對應卡設於第二導接部313之圓孔內,故其同樣達成使轉接頭31與本體32穩定卡固之功效。
同樣地,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導接端313a係與第二導接腳342電連接,以作為接地之用;且第一導接部312之第一導接端312b係與第一導接腳341電連接,以提供所需之電力。如此一來,透過第一定位部315與第二定位部324相互對應抵觸之斜面結構,可使轉接頭31與本體32進行定位,以使第一導接部312與第三導接部323相互電導通,同時第二導接部313與第四導接部330亦產生 電導通,同時,再透過第四導接部330對應卡合於第二導接部313內之設計,進而使轉接頭31與本體32穩定地相互卡固,不易輕易脫離。
於本實施例中,如欲將轉接頭31與本體32解鎖脫離,與前述實施例相仿,僅需對導接扣持部33之鎖扣部331施加應力,即為使用者向下推動鎖扣部331,即能使鎖扣部331向下壓迫彈性部332,並帶動第四導接部330向下位移退縮,並與第二表面321齊平。此時,再將轉接頭31以與X2相反之方向水平推動位移,即可將第一定位部315與第二定位部324相互分離,接著,再將轉接頭31向上提起,即可順利脫離本體32。是以,轉接頭31與本體32可簡便且迅速地對應卡合或相互分離,更增添使用上的便利性。
第8圖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分解結構示意圖。第9圖為為第8圖所示之電源轉接器之轉接頭之結構示意圖。第10圖為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之剖面結構示意圖。如第8圖、第9圖及第10圖所示,本案之第三較佳實施例之電源轉接器4同樣包括轉接頭41、本體42以及導接扣持部43。轉接頭41亦具有第一殼體410、插頭44以及底部41a,且插頭44同樣可轉動地收納設置於第一殼體410之容置部410a內,插頭44具有轉動部440、第一導接腳441及第二導接腳442,其結構與轉動方式均與前述兩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之。又,於底部41a上同樣設有第一導接部412及第二導接部413。惟與前述兩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轉接頭41不具有塢部,是以第一導接部412與第二導接部413均直接設置於底部41a之第一表面411上。如第9圖所示,第一導接部412可為但不限為一凸出之套筒結構,其係凸出於第一表面411,且具有兩導接孔412a,於該導接孔412a內設有第一導接端412b(如第10圖所示)。當然,第一導 接部412之型態並不以此為限,其係可對應於本體42之第三導接部422而任施變化。
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導接部413亦設置於第一表面411上,惟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導接部413之數量為二,其係分別設置於第一表面411之長軸之兩側,且其係為方形孔洞結構,但其形態、位置及結構並不以此為限。於本實施例中,其中一第二導接部413內設有第二導接端413a,另一第二導接部413b內部則不具備第二導接端。
請再同時參閱第8圖及第10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本體42亦具有第二殼體420及頂部42a,且頂部42a具有第二表面421。如第8圖所示,第三導接部422係凹陷設置於第二表面421上,且係為插槽結構,其內設有第三導接端422a,該第三導接端422a係為圓柱形之導接端子,但不以此為限,其外觀、尺寸及設置位置主要對應於第一導接部412之導接孔412a。於本實施例中,導接扣持部43包括第四導接部430及鎖扣部431,其中第四導接部430係凸出於第二表面421上。且於本實施例中,第四導接部430係為一勾狀導接部結構,用以對應勾設於第二導接部413之方形孔洞內。然第四導接部430之型態並不以此為限,其主要係對應於第二導接部413之型態,並可依實際施作情形而任施變化。
如第10圖所示,當轉接頭41對應組裝於本體42上時,即為直接將轉接頭41之底部41a對應於本體42之頂部42a,並如箭號Y3所示,將轉接頭41沿垂直方向向下對應設置於本體42之頂部42a上,以使第一導接部412之套筒結構對應插入第三導接部422之插槽結構內,並使第一導接部412之導接孔412a套設於第三導接部422之第三導接端422a上,以使第一導接端412b與第三導接端422a彼此接觸而形成電導通。於此同時,第四導接部430之勾狀導接部亦對應伸入並卡 勾於第二導接部413之方形孔洞內,其中一勾狀導接部與第二導接端413a產生電連接。且由於第四導接部430之勾狀導接部對應卡扣於第二導接部413之方形孔洞內,故其同樣達成使轉接頭41與本體42穩定卡固之功效。
同樣地,於本實施例中,第二導接端413a係與第二導接腳442電連接,以作為接地之用;且第一導接部412之第一導接端412b係與第一導接腳441電連接,以提供所需之電力。如此一來,再透過第四導接部430對應卡合於第二導接部413內之設計,可使轉接頭41與本體42直接定位卡固,以使第一導接部412與第三導接部422相互電導通,同時第二導接部413與第四導接部430亦產生電導通,且轉接頭41與本體42穩定地相互卡固,不易輕易脫離。
於本實施例中,如欲將轉接頭41與本體42分離,僅需對導接扣持部43之鎖扣部431施加應力,即為使用者按壓鎖扣部431,即能使鎖扣部431向內壓縮與之連接之彈簧(未圖示),並帶動第四導接部430如箭號X3所示向內水平位移,進而可與第二導接部413之方形孔洞脫勾。藉此,轉接頭41與本體42可簡便且迅速地對應卡合或相互分離,如此,當使用者欲更換不同的轉接頭41時,則可輕鬆地進行更換,更增添使用上的便利性。
於本案前述三實施例中,導接扣持部23、33、43之第四導接部230、330、430係可為但不限為由可導電之金屬材質所構成,以達成導通接地之功效。除此之外,導接扣持部23、33、43之第四導接部230、330、430與鎖扣部231、331、431係可為一體成型之結構,但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了一種電源轉接器,其具有可拆卸的轉接頭、本體以及導接扣持部,藉由設置於本體上之導接扣持部,以將轉接頭與本體相互定位卡固,進而達到使轉接頭與本體電連接、且同時固定卡合之功效。透過 本案之定位卡固設計,更進一步限定了轉接頭之類型,因而使用者不會因插接錯誤的轉接頭而衍生危險。以及,轉接頭上之插頭係為可旋轉收納之結構,是以於使用收納上具備節省空間之功效,利於使用者攜帶。是以,透過本案之導接扣持部之定位卡固又兼具導電功效之設計,便於使用者依據需求而可輕鬆組裝、拆卸,以更換適合的轉接頭,於使用上更具便利性,不僅可維持電源轉接品質之穩定性,同時亦可兼顧電氣安全。
本案得由熟習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2:電源轉接器
22:轉接頭
21a:底部
210:第一殼體
210a:容置部
214:塢部
215:第一定位部
215a:開口
215b:導溝
215c:抵扣部
22:本體
22a:頂部
220:第二殼體
220a:第一側面
221:第二表面
222:容置槽
222a:第二底面
223:第三導接部
224:第二定位部
224a:臂
224b:支撐部
23:導接扣持部
230:第四導接部
231:鎖扣部
24:插頭
240:轉動部
241:第一導接腳
242:第二導接腳

Claims (13)

  1. 一種電源轉接器,包含:一轉接頭,具有一第一殼體、一插頭及一底部,該插頭可轉動地收納於該第一殼體形成的開放容置凹槽內,該底部上設置一第一導接部及一第二導接部;一本體,具有一第二殼體及一頂部,該頂部上設置第三導接部;以及一導接扣持部,設置於該本體上,由可導電之金屬材質所構成,且具有一第四導接部及一鎖扣部,該第四導接部凸出設置於該本體之該頂部上,該鎖扣部凸出設置於該第二殼體之一第一側面上;其中,當該轉接頭連接設置於該本體上時,該轉接頭之該底部對應於該本體之該頂部設置,使該第一導接部與該第三導接部對應連接導電,該第四導接部與該第二導接部對應卡合並導接,俾將該轉接頭與該本體相互固定並構成接地。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轉接頭之該底部具有一第一表面,該第二導接部設置於該第一表面上,該本體之該頂部具有一第二表面,該第四導接部係設置於該第二表面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轉接頭之該底部更具有一塢部,該塢部部分凸出於該第一表面,該第一導接部設置於該塢部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本體之該第二表面上凹陷設有一容置槽,用以對應容設該塢部,該第三導接部設置於該容置槽內,當該轉接頭與該本體相互對接時,該塢部容置於該容置槽內,且該第三導接部與該第一導接部彼此對應連接。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塢部更具有一第一定位部,且該容置槽內亦具有一第二定位部,當該轉接頭與該本體相互對接時,透過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相互對應連接,以進行定位。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第一定位部具有一開口、一導溝及一抵扣部,該第二定位部具有一臂及一支撐部,當該轉接頭與該本體相互對接時,該第二定位部之該臂自該第一定位部之該開口處伸入該導溝內,且當該轉接頭相對於該本體滑動時,該臂順勢於該導溝內滑移,直至該第二定位部之該支撐部抵頂於該第一定位部之該抵扣部,方停止滑動位移,以使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相互抵頂定位。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當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抵頂定位時,該第三導接部之一第三導接端與該第一導接部之一第一導接端亦相互接觸,並產生電連接。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第一定位部係為具有傾斜面之三角形凸部,該第二定位部係為傾斜側壁,當該轉接頭與該本體相互對接時,使該塢部對應於該容置槽內滑動,直至該塢部之該第一定位部抵頂於該容置槽之該第二定位部,藉由兩傾斜斜面相互抵觸,俾相互抵頂定位。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當該第一定位部與該第二定位部抵頂定位時,該第三導接部之一第三導接端與該第一導接部之一第一導接端亦相互接觸,並產生電連接。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導接扣持部之該第四導接部及該鎖扣部為一體成型之結構。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連接器,其中該導接扣持部更具有一彈性部,該彈性部設置於該鎖扣部之下方,以提供彈性支撐力。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第二導接部為圓孔結構,該導接扣持部之該第四導接部為圓柱形,當該轉接頭與該本體相互對接時,該圓柱形之第四導接部因應該彈性部提供之彈性力,對應伸入該第二導接部之圓孔內,以產生電連接,以及,由於圓柱形之該第四導接部對應卡設於該一第二導接部之圓孔內,俾使該轉接頭與該本體相互卡合固定。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源轉接器,其中該第二導接部為方形孔洞結構,該導接扣持部之該第四導接部為勾狀,當該轉接頭與該本體相互對接時,該第四導接部之勾狀對應伸入該第二導接部之方形孔洞內,以產生電連接,以及,由於該第四導接部對應卡扣於該第二導接部之方形孔洞內,俾使其相互卡合固定。
TW109133973A 2020-09-29 2020-09-29 電源轉接器 TWI7317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3973A TWI731798B (zh) 2020-09-29 2020-09-29 電源轉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3973A TWI731798B (zh) 2020-09-29 2020-09-29 電源轉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1798B true TWI731798B (zh) 2021-06-21
TW202213887A TW202213887A (zh) 2022-04-01

Family

ID=7751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3973A TWI731798B (zh) 2020-09-29 2020-09-29 電源轉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17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5115B (zh) * 2021-12-09 2023-03-01 英屬安吉拉商聚優佤有限公司 用於汽車充電轉接頭的防盜裝置以及汽車充電轉接頭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4762U (en) * 2004-02-27 2005-01-01 Tamura Pacific Technology Co L Assembling and swapping device between main unit and adapter
CN202363711U (zh) * 2011-12-01 2012-08-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转接器
TWM567895U (zh) * 2017-10-13 2018-10-01 凱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ower supply and power adapter with replaceable adap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54762U (en) * 2004-02-27 2005-01-01 Tamura Pacific Technology Co L Assembling and swapping device between main unit and adapter
CN202363711U (zh) * 2011-12-01 2012-08-0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电源转接器
TWM567895U (zh) * 2017-10-13 2018-10-01 凱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ower supply and power adapter with replaceable adapte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5115B (zh) * 2021-12-09 2023-03-01 英屬安吉拉商聚優佤有限公司 用於汽車充電轉接頭的防盜裝置以及汽車充電轉接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887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56535B2 (en) Adapter having connecting arms
US77942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replaceable plug
US711839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placeable plug
TWI401850B (zh) 具可替換轉接頭之電源轉接器及電源供應器
US6146210A (en) Connector assembly that prevents polarization problems and uses a single aperture to perform both latching functions and guide functions
TWI769772B (zh) 行動裝置傳輸座與殼體
EP2413437B1 (en) Rotatable plug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ch rotatable plug
TWI475772B (zh) 電連接器
TW201324964A (zh) 行動電源
TWI564697B (zh) 電源適配器
WO2021017505A1 (zh) 一种转换接头
TWI731798B (zh) 電源轉接器
TW201415733A (zh) 具旋轉插頭結構之插座
US2023013622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tachable plug
US20130300366A1 (en) Charger
WO2019140791A1 (zh)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CN114336175B (zh) 电源转接器
US20130267112A1 (en)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dapter plug with locking mechanism
CN113131257A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CN215418802U (zh) 电连接器
CN211182748U (zh) 可替换式插头结构
CN113381255B (zh) 转换插头及插座组件
TWM482197U (zh) 用來耦接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TWI723674B (zh) 萬用轉接器結構
TWM555080U (zh) 具防呆結構之電連接器及其插頭與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