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447B - 美容促進裝置、美容促進系統、美容促進方法、及美容促進程式 - Google Patents

美容促進裝置、美容促進系統、美容促進方法、及美容促進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447B
TWI731447B TW108138182A TW108138182A TWI731447B TW I731447 B TWI731447 B TW I731447B TW 108138182 A TW108138182 A TW 108138182A TW 108138182 A TW108138182 A TW 108138182A TW I731447 B TWI731447 B TW I7314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face
vertex
geometric shape
beauty promo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8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4634A (zh
Inventor
佐藤達也
鳴海恵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碧柏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碧柏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碧柏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44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60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 G06T7/62Analysis of geometric attributes of area, perimeter, diameter or volu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依照本發明之美容促進裝置,具備:頂點辨識部,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固定點、及取決於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幾何形狀界定部,界定出幾何形狀,而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包含頂點辨識部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特徴量算出部,算出表示幾何形狀的長度或面積的特徴量;及特徴量比較部,將特徴量算出部所算出的特徴量、與作為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

Description

美容促進裝置、美容促進系統、美容促進方法、及美容促進 程式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美容促進裝置、美容促進系統、美容促進方法、及美容促進程式。
以往,已知有一種利用影像處理技術,而對用戶促進美容的系統。例如,在專利文獻1之中,已揭露一種從對用戶攝影的攝影資料,而評估用戶的皮膚或頭皮的狀態的美容促進系統。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8-97899號公報
然而,在以往的美容促進系統中,作為用戶的皮膚或頭皮的狀態,進行局部的狀態的評估,而未評估由於加齡老化所引起的臉部的比例的改變。
因此,對臉部的比例進行定量的評估,而幫助美容促進這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間。
就此,本發明以提供一種美容促進裝置,定量地評估出由於加齡老化及改善對策所引起的臉部的比例的改變,而幫助美容促進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依照本發明之一種美容促進裝置,具備:頂點辨識部,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固定點、及取決於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幾何形狀界定部,界定出幾何形狀,而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包含頂點辨識部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特徴量算出部,算出表示幾何形狀的長度或面積的特徴量;及特徴量比較部,將特徴量算出部所算出的特徴量、與作為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
又,依照本發明之一種美容促進裝置,具備:頂點辨識部,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二個固定點、及取決於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區域界定部,藉由將頂點辨識部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面積算出部,算出界定區域的面積;及面積比較部,將面積算出部所算出的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
又,也可以具備顯示處理部,將表示藉由面積比較部就界定區域的面積與基準面積加以比較的比較結果的資訊加以輸出。
又,區域界定部也可以臉部的正中央線為基準,界定出左、右一對的界定區域。
又,頂點辨識部也可以辨識藉由鼻樑頂點與太陽穴的頂點所確定出的各頂點,而作為二個上述固定點、及辨識臉頰上的頂點而作為一個可動點。
又,頂點辨識部也可以三維地評估攝影資料,上述臉部的鼻根部之中,辨識最凹陷的部分作為上述鼻樑頂點、臉部的太陽穴部分之中,辨識最凹陷的部分作為上述太陽穴的頂點、及臉部的臉頬的上方之中,辨識瞳孔的外側的垂直線上付近之中最凸出的部分作為臉頰上的頂點。
又,區域界定部也可以在臉部的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的情況下,界定出二種類的界定區域。
又,頂點辨識部也可以,辨識藉由人中點與耳垂下點所確定出的各頂點而作為二個固定點、及辨識臉頰下的頂點而作為一個可動點。
又,頂點辨識部也可以三維地評估攝影資料,臉部的鼻下方之中,辨識最凹陷的部分作為人中點、臉部之中,在耳朵的下方位置的部分之中,辨識最凹陷的部分作為耳垂下點、及臉部的臉頬的下方之中,在瞳孔的外側的垂直線上付近之中,嘴角旁的凸出之中,辨識最凸出的部分作為臉頰下的頂點。
又,面積比較部也可以利用在從攝影資料的攝影時起一定期間前的時點的用戶之中的界定區域的面積,作為基準面積。
又,再者,面積比較部也可以利用作為用戶所期望的臉部的理想模型中的界定區域的面積,作為基準面積。
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依照本發明之美容促進系統,具備:上述的任一美容促進裝置、及攝影裝置,其具備攝影部,對用戶的臉部加以攝影、與傳輸部,將攝影部所攝影的攝影資料傳輸到美容促進裝置,其中,美容促進裝置更具備接收部,接收上述攝影資料。
又,美容促進系統具備裝置側顯示部,在內部中內藏著上述攝影部,且顯示面經鏡面加工,其中,上述裝置側顯示部也可以是能將面對著上述顯示面的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顯示於上述顯示面的智慧型鏡子。
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依照本發明之美容促進方法,具備以下步驟:頂點辨識步驟,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二個固定點、及取決於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區域界定步驟,藉由將頂點辨識步驟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 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面積算出步驟,算出界定區域的面積;及面積比較步驟,將藉由面積算出步驟所算出的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
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依照本發明之美容促進程式,使電腦實現以下功能:頂點辨識功能,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二個固定點、及取決於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區域界定功能,藉由將頂點辨識功能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面積算出功能,算出界定區域的面積;及面積比較功能,將藉由面積算出功能所算出的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
在本發明的美容促進裝置中,頂點辨識部是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二個固定點、及取決於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接著,區域界定部藉由確定出的各頂點相連的直線,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而面積算出部算出界定區域的面積。然後,面積比較部將界定區域的面積、與基準面積加以比較。藉此,定量地評估出由於加齡老化及改善對策所引起的臉部的比例的改變,而能夠幫助美容促進。
1、1B:美容促進系統
10:攝影裝置
20:網路
30、30B:美容促進裝置
31:裝置側通訊部
32:資料記憶部
33:裝置處理部
33A、33F:頂點辨識部
33B:區域界定部
33C:面積算出部
33D:面積比較部
33E:顯示處理部
33G:幾何形狀界定部
33H:特徴量算出部
33I:特徴量比較部
34:裝置側顯示部
40:可攜式終端
41:終端側通訊部
42:終端記憶部
43:終端處理部
43A:接受部
44:攝影機
45:終端側顯示部
50:用戶
60:操作員
A1:上方界定區域
A2:下方界定區域
C1:圓
L1、L2:直線
O1:正中央線
P1:鼻樑頂點
P2:太陽穴的頂點
P3:臉頰上的頂點
P4:人中點
P5:耳垂下點
P6:臉頰下的頂點
S501、S502、S503、S504、S505、S506、S601、S602、S603、S604、S605、S606:步驟
圖1是表示依照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的構造例的示意圖。
圖2是表示圖1所示之美容促進裝置的構造例的方塊圖。
圖3是表示藉由圖2所示之頂點辨識部所辨識的各頂點的一例子的圖式,而圖3(a)是攝影資料的正視圖、圖3(b)是側視圖。
圖4是表示圖1所示之可攜式終端的構造例的方塊圖。
圖5是表示美容促進裝置之中的處理流程的圖式。
圖6是頂點辨識部辨識臉頰上的頂點的處理的示意圖。
圖7是表示藉由顯示處理部所顯示之顯示細節的一例子的圖式。
圖8是表示藉由顯示處理部所顯示之顯示細節的另一例子的圖式。
圖9是表示依照變化例的美容促進裝置的構造例的方塊圖。
圖10是表示:在變化例1之中,藉由頂點辨識部所辨識的各頂點的一例子的圖式,而圖10(a)是攝影資料的正視圖、圖10(b)是側視圖。
圖11是表示依照變化例之美容促進裝置之中的處理流程的圖式。
圖12是表示:在變化例2之中,藉由頂點辨識部所辨識的各頂點的一例子的圖式,而圖12(a)是攝影資料的正視圖、圖12(b)是側視圖。
圖13是表示:在變化例3之中,藉由頂點辨識部所辨識的各頂點的一例子的圖式,而圖13(a)是攝影資料的正視圖、圖13(b)是側視圖。
圖14是說明依照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的使用狀態的圖式。
圖15是表示依照第2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裝置的構造例的方塊圖。
(第1實施形態)
依照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1,請一面參照圖1至圖8,俾加以說明。圖1是表示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1的構造例的示意圖。美容促進系統1是:為了幫助用戶50的美容促進,而將對用戶50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進行資料處理,俾定量地評估用戶50的臉部的狀態的加齡老化控制為主(加齡老化的管理與對策)的美容促進系統。
如圖1所示,美容促進系統1具備:經由網路20而互相連接的攝影裝置10、及美容促進裝置30。又,在圖式的例子中,用戶50的可攜式終端40係連接到網路20。用戶50的可攜式終端40也可以是不連接到網路20。
在此,本發明的美容促進系統1係用在:為了在提供美容相關服務的美容服務業等的商店之中,對用戶50的臉部攝影而顯示定量地評估出的結果,例如,為了保持、改善用戶50本身的臉部的狀態,而提出從今以後應該採取的方案。再者,在使用的時候,如圖1所示,可以在商店的操作員60的操作下進行,也可以由用戶50本身進行操作。
攝影裝置10是,只要是能夠對用戶50的臉部加以攝影而獲得攝影資料的裝置即可,並無特殊的限制。攝影裝置10係具備攝影部,其具有例如CMOS或CCD等的攝影原始件。又,攝影裝置10係具備傳輸部,其將攝影部所攝影的攝影資料傳輸到美容促進裝置。
攝影裝置10所撮取的攝影資料可以是二維資料,也可以是三維資料。在本實施形態中,就攝影部獲得作為三維資料的攝影資料的構造加以說明。亦即,在圖1中,雖然簡略地繪示出攝影裝置10,然而,例如其可以是複數個有間隔地隔開的攝影部所配置成的三維攝影機,也可以是具備一個攝影部與距離感測器的構造。
網路20是為了使攝影裝置10、美容促進裝置30、及可攜式終端40之間互相連接的網路,而且,例如是無線網路或有線網路。具體而言,網路20是無線LAN(wireless LAN:WLAN)或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WAN)、ISDNs(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s)、無線LANs、LTE(long term evolution)、LTE-Advanced、第四代行動通訊(4G)、第五代行動通訊(5G)、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註冊商標)、乙太網路(註冊商標)等。
又,網路20並不僅限於這些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公共交換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或藍芽(Bluetooth(註冊商標))、低功耗藍芽(Bluetooth Low Energy)、光纖電纜、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電纜、衛星通訊網路等,任何網路皆可。
又,例如,網路20也可以是NB-IoT(Narrow Band IoT)或eMTC(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再者,NB-IoT或eMTC是以IoT為主的無線通訊方式,而且是以低成本、低消耗電力就能進行長距離通訊的網路。
又,網路20也可以是這些網路的組合。又,網路20也可含有將這些例子組合成的複數個不同的網路。例如,網路20也可含有:由LTE所構成的無線網路、與封閉區域網絡的內部網路等等的有線網路。
接著,利用圖2,就美容促進裝置30的構造加以說明。圖2是表示美容促進裝置30的構造例的方塊圖。美容促進裝置30具備:裝置側通訊部31、資料記憶部32、裝置處理部33、及裝置側顯示部34。美容促進裝置30是從對用戶50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而分析用戶50的臉部的狀態的資訊處理裝置,而在本實施形態中,利用電腦作為一例。
裝置側通訊部31是經由網路20,而傳輸及接收各種的資料的通訊介面。 作為各種的資料是,包含攝影資料、表示比較結果的資料。亦即,裝置側通訊部31是作為接收從攝影裝置10的傳輸部傳輸來的攝影資料的接收部的功能。
資料記憶部32具有:將裝置處理部33作動時所必須的各種的控制程式或裝置側通訊部31從外部接收到的各種的資料加以記憶的功能。又,資料記憶部32係記憶至少一個以上的基準面積資料。例如,藉由HDD、SSD、快閃記憶體等各種的記憶媒體實現資料記憶部32。
藉著執行資料記憶部32中所記憶的控制程式,裝置處理部33係實現作為美容促進系統1必須實現的各功能。在此,所謂之各功能係指:包含頂點辨識功能、區域界定功能、面積算出功能、面積比較功能、及結果顯示功能。 裝置側顯示部34是顯示美容促進裝置30的操作的細節或處理的結果的顯示器裝置。
裝置處理部33是控制美容促進裝置30的各部分的電腦,例如,也可以是中央處理裝置(CPU)或微處理器、ASIC、FPGA等。再者,裝置處理部33並不僅限於這些例子,只要是控制美容促進裝置30的各部分的電腦,任一者皆可。
接著,裝置處理部33具備:頂點辨識部33A、區域界定部33B、面積算出部33C、面積比較部33D、及顯示處理部33E。頂點辨識部33A是從對用戶50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二個固定點Pf及一個可動點Pm的各點的位置。
在此,所謂之固定點Pf係指: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頂點。因為固定點Pf是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來的,故伴隨時間的經過位置的改變極小。再者,在此所稱之固定,係指:並非位置完全沒有改變,而是相較於下述的可動點Pm,其改變的量是極小的意思。
另一方面,所謂之可動點Pm係指:取決於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頂點,也是,例如由於伴隨加齡臉部的肌肉變弱、脂肪蓄積在臉部等,位置朝下方改變。又,可動點Pm,藉由對臉部的肌肉施加刺激,將由於臉部的肌肉變強、臉部的脂肪量變少等,位置朝上方改變。此種由於可動點Pm的位置的改變而造成臉部的比例改變,臉部將大幅地影響付與對方的印象。
在此,參照圖3,就本實施形態之中的頂點辨識部33A辨識各頂點,加以說明。圖3是表示藉由頂點辨識部33A所辨識的各頂點的圖式,而圖3 (a)是攝影資料的正視圖、圖3(b)是側視圖。再者,本說明細節僅是一 例子,吾人能夠任意地變更頂點辨識部33A所辨識的各頂點。亦即,考慮用戶50的骨骼的構造或肌肉的附著狀況等,而能夠利用容易辨識的臉部的頂點進行評估。
如圖3所示般地,頂點辨識部33A是對一個界定區域,而辨識出二個固定點Pf及一個可動點Pm。辨識藉由鼻樑頂點P1與太陽穴的頂點P2所確定出的各頂點而作為二個固定點Pf、及辨識臉頰上的頂點P3而作為一個可動點Pm。再者,鼻樑頂點P1是左、右一對的界定區域所共有。下述就各頂點的具體的確定方法加以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鼻樑頂點P1及太陽穴的頂點P2的各頂點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是互相同一高度。將臉頰上的頂點P3的位置定在比鼻樑頂點P1及太陽穴的頂點P2下方處。
又,頂點辨識部33A是辨識藉由人中點P4與耳垂下點P5所確定出的各頂點而作為二個固定點Pf、及辨識臉頰下的頂點P6而作為一個可動點Pm。 再者,人中點P4是左、右一對的界定區域所共有。下述就各頂點的具體的確定方法加以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中,人中點P4及耳垂下點P5的各頂點的上、下方向的位置是互相同一高度。將臉頰下的頂點P6的位置定在比人中點P4及耳垂下點P5下方處。
作為頂點辨識部33A中的各頂點的辨識方式是:可以採確定在相對於針對攝影資料所定出的空間座標的絕對座標的方法,也可以採確定界定出界定區域的三個各頂點之中的任一點為基準的相對座標的方法。在本實施形態中,因為攝影資料是三維資料,故也將座標值三維地表示出來。
區域界定部33B,藉由將頂點辨識部33A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又,區域界定部33B是以臉部的正中央線O1為基準,而界定出左、右一對的界定區域。再者,區域界定部33B 所界定的界定區域,可以是二維的區域,也可以是三維的區域。在本實施形態中,界定區域是三維的區域。
在本實施形態中,區域界定部33B在臉部的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的情況下,界定出二種類的界定區域。在此,將位於上方的界定區域作為上方界定區域A1,而將位於下方的界定區域作為下方界定區域A2。亦即,區域界定部33B是將上方界定區域A1及下方界定區域A2的各區域,左、右一對地界定出來。
再者,上方界定區域A1及下方界定區域A2在上、下方向上有間隔地隔開,係指:在上、下方向的整個區域的各處,提高藉由上方界定區域A1及下方界定區域A2對臉部整體的評估的精確度的企圖。因此,即使上方界定區域A1及下方界定區域A2的一部分彼此互相重疊,也沒問題。
面積算出部33C算出界定區域的面積。在界定區域的面積的算出過程中,區域界定部33B利用確定出的各頂點的座標資料,而算出界定區域內的面積。面積比較部33D將由面積算出部33C所算出的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
面積比較部33D能夠,例如,利用從攝影資料的攝影時起的一定期間前、亦即從以往攝影的用戶50的攝影資料所界定出的界定區域的面積,作為基準面積。又,面積比較部33D能夠利用作為用戶50所期望的臉部的理想模型中的界定區域的面積,作為基準面積。如此般地,只要是能夠與現時點的界定區域的面積比較,可任意地設定而作為基準面積。
在此,就作為用戶50所期望的臉部的理想模型的作成方法的一例子加以說明
Figure 108138182-A0305-02-0011-1
。理想模型是利用以往的攝影資料而作成。對以往的攝影資料,準備一百個左右的藉著目視所指定的理想的界定區域的原始資料。利用此原始資料,藉著進行深度學習(深層學習)處理,將能夠作成理想模型。
接著,就比較各面積時的方針,舉以前次測定時的面積作為基準面積的情況為例加以說明。在本實施形態的上方界定區域A1中,可動點Pm的臉頰上的頂點P3是位在,比固定點Pf的鼻樑頂點P1及太陽穴的頂點P2下方的位置。又,在下方界定區域A2之中,也是:可動點Pm的臉頰下的頂點P6是位在,比人中點P4及耳垂下點P5下方的位置。
因此,一旦可動點Pm的臉頰上的頂點P3、及臉頰下的頂點P6向下方移動時,上方界定區域A1及下方界定區域A2的各區域的面積將變大。另一方面,一旦可動點Pm的臉頰上的頂點P3、及臉頰下的頂點P6向上方移動時,上方界定區域A1及下方界定區域A2的各區域的面積將變小。
亦即,如本實施形態般地,在將可動點Pm的位置設置在比固定點Pf的位置的下方的構造中,在界定區域的面積比前次測定時的面積的基準面積小的情況時,可動點Pm係向上方移動。亦即,在臉部的肌肉變強、或臉部的脂肪變少時,意謂:臉部的比例有改善。
另一方面,在界定區域的面積比前次測定時的面積的基準面積大的情況時,可動點Pm係向下方移動。亦即,在臉部的肌肉變弱、或臉部的脂肪變多時,意謂:臉部的比例有惡化。如此般地,藉著確認界定區域的改變量,用戶50能夠定量地掌握:臉部的比例是朝著改善的方向或是朝著惡化的方向。
再者,在本實施形態中,就上方界定區域A1及下方界定區域A2的各區域,就將可動點Pm的位置設置在比固定點Pf的位置下方的構造加以說明,但並不僅限於此種樣態。吾人也可以使可動點Pm的位置位在比固定點Pf的位置上方。
在此情況中,界定區域的面積與基準面積的比較結果是相反於上述的說明。亦即,在界定區域的面積比基準面積大的情況時,臉部的比例是朝著 改善的方向,而在界定區域的面積比基準面積小的情況時,臉部的比例是朝著惡化的方向。
又,在將作為用戶50所期望的臉部的理想模型中的界定區域的面積作為基準面積的情況時,藉著確認何種程度地接近基準面積,將能夠掌握臉部的比例是否有改善。
顯示處理部33E將藉由面積比較部33D比較界定區域的面積與基準面積的比較結果顯示於裝置側顯示部34、及顯示於可攜式終端40的下述的終端側顯示部45。就顯示處理部33E所顯示的顯示細節的具體例說明如下。
接著,利用圖4,就可攜式終端40的構造加以說明。圖4是表示可攜式終端40的構造例的方塊圖。可攜式終端40具備:終端側通訊部41、終端記憶部42、終端處理部43、攝影機44、及終端側顯示部45。可攜式終端40是,所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供用戶攜帶而使用的終端裝置。
終端側通訊部41是經由網路20,而傳輸及接收各種的資料的通訊介面。 作為各種的資料是,包含表示攝影資料、比較結果的資料。亦即,終端側通訊部41是從美容促進裝置30接收各種的資訊。
終端記憶部42具有:將終端處理部43作動時必須的各種的控制程式或各種資料加以記憶的功能。終端記憶部42是,例如,藉由HDD、SSD、快閃記憶體等各種的記憶媒體實現。藉著執行終端記憶部42中所記憶的控制程式,終端處理部43是作為實現美容促進系統1必須實現的各功能之中的至少一部分。
終端處理部43是控制可攜式終端40的各部分的電腦,例如,也可以是中央處理裝置(CPU)或微處理器、ASIC、FPGA等。再者,終端處理部43並不僅限於這些例子,只要是控制可攜式終端40的各部分的電腦,任一者皆可。
終端處理部43具備接受部43A。接受部43A接受從美容促進裝置30傳輸而來的攝影資料或比較結果,而顯示於終端側顯示部45。攝影機44是藉由用戶50的操作,而能夠進行攝影。也可以藉由可攜式終端40的攝影機44獲得攝影資料而傳輸到美容促進裝置30,俾取代依照本實施形態的攝影裝置10。終端側顯示部45是將表示藉由美容促進裝置30處理的比較結果的資訊加以顯示的顯示器裝置。終端側顯示部45是能夠連同比較結果地顯示攝影資料。
接著,利用圖5至圖6,就美容促進系統1的控制流程、及美容促進系統1中的處理的細節加以說明。圖5是表示美容促進系統1中的處理流程的圖式,而圖6是頂點辨識部33A辨識臉頰上的頂點P3的處理的示意圖。
如圖5所示,依照本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方法之中,首先藉由攝影裝置10,進行對用戶50的臉部攝影的攝影步驟(S501)。在攝影步驟中,為了抑制用戶50的臉部的表情的改變,例如,最好讓臼齒輕輕地互相咬合等,而一直表現相同的表情。在本實施形態中,攝影裝置10獲得三維資料。三維資料可藉著三維攝影機進行攝影而能夠獲得。
接著,頂點辨識部33A利用從攝影裝置10傳輸來的攝影資料而進行辨識各頂點的頂點辨識步驟(S502)。在頂點辨識步驟中,辨識出二個固定點Pf及一個可動點Pm的各點的位置,作為構成一個界定區域的三個頂點。在此,就各頂點的具體的判定方法的一樣態加以說明。再者,本說明僅是一例子,也可藉由其它的方法判定各頂點。
如圖3所示,頂點辨識部33A三維地評估攝影資料,而辨識出各頂點。 首先,構成上方界定區域A1的三個頂點之中,就構成一方的固定點Pf的鼻樑頂點P1而言,確定出臉部的鼻根部之最凹陷的部分而辨識作為鼻樑頂點P1。接著,就構成另一方的固定點Pf的太陽穴的頂點P2而言,在臉部的太 陽穴部分之中,辨識出最凹陷的部分而作為太陽穴的頂點P2。再者,在正視之中的臉部的左、右方向的外緣部之中,太陽穴的頂點P2也可以在作為連接鼻樑頂點P1與瞳孔的中心的直線、或連接鼻樑頂點P1與內眼角的直線所通過的部分中。
進一步地,在三個頂點之中,就構成可動點Pm的臉頰上的頂點P3而言,在臉部的臉頬的上方之中,辨識瞳孔的外側的垂直線上付近之中最凸出的部分而作為臉頰上的頂點P3。此時,如圖6所示般地,也有:藉著對攝影資料投射等高線,俾辨識出最凸出的部分而作為臉頰上的頂點P3的情況。 藉著在左、右兩側進行此處理,將辨識出構成左、右一對的上方界定區域A1的各頂點。
接著,如圖3所示般地,在構成下方界定區域A2的三個頂點之中,就構成一方的固定點Pf的鼻樑頂點P1而言,在臉部的鼻下方之中,辨識出最凹陷的部分而作為人中點P4。接著,就構成另一方的固定點Pf的耳垂下點P5而言,在臉部之中,在位在耳朵的下方的部分之中,辨識出最凹陷的部分而作為耳垂下點P5。
進一步地,在三個頂點之中,就構成可動點Pm的臉頰下的頂點P6而言,在臉部的臉頬的下方之中,在瞳孔的外側的垂直線上付近之中的嘴角旁的凸出之中,辨識最凸出的部分而作為臉頰下的頂點P6。在辨識臉頰下的頂點P6時也有:藉著對攝影資料投射等高線,俾辨識出最凸出的部分而作為臉頰下的頂點P6的情況。藉著在左、右兩側進行此處理,將辨識出構成左、右一對的下方界定區域A2的各頂點。
再者,不採用上述的各頂點的辨識方法,而改採用下述的方法也可:例如,藉著將預先登錄的複數個人士的臉部的資料中的各點的位置、與攝影的攝影資料加以比較,而進行識別構成各界定區域的各頂點般地影像處理。 又,也可藉著將最新的攝影資料與以往的攝影資料重疊,而確定出各點的位置。又,操作員60也可藉著在攝影資料上選擇適當的部位作為各頂點,而確定出各頂點的位置。
接著,區域界定部33B利用藉由頂點辨識步驟確定出的各頂點資料,進行界定出界定區域的區域界定步驟(S503)。在區域界定步驟中,藉由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界定出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
接著,面積算出部33C進行算出藉由區域界定步驟所界定出的界定區域的面積的面積算出步驟(S504)。在面積算出步驟中,利用各頂點的座標資料算出界定區域的面積。
接著,面積比較部33D進行將面積算出步驟所算出的界定區域的面積與基準面積加以比較的面積比較步驟(S505)。在面積比較步驟中,將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此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在本說明中,將由以往的測定結果所得之界定區域的面積作為基準面積加以設定。
最後,顯示處理部33E進行將表示比較結果的資訊加以輸出的顯示處理步驟(S506)。在顯示處理步驟中,將藉由面積比較部33D比較界定區域的面積、與基準面積的比較結果顯示於裝置側顯示部34及終端側顯示部45。又,在比較結果中,也可含有對本次的結果的見解或提出從今以後用戶50所採取的方案(臉部的按摩等)的資訊。再者,也可以不在終端側顯示部45顯示比較結果。
接著,利用圖7及圖8,就藉由美容促進系統1評估的結果,及其效果加以說明。圖7是表示藉由顯示處理部33E所顯示細節的一例子的圖式,而圖7(a)是兩個月前的攝影資料、圖7(b)是評估時的攝影資料。又,圖8 是表示藉由顯示處理部33E所顯示細節的另一例子的圖式,而圖8(a)是兩個月前的攝影資料、圖8(b)是評估時的攝影資料。
在圖7所示之比較結果的一例子中,與兩個月前比較,上方界定區域A1的面積約減少23%,而下方界定區域A2的面積約減少33%。如此一來,出現著年輕的豐滿感覺,而辨認出外表的印象有提升。
在圖8所示之比較結果的另一例子中,與兩個月前比較,上方界定區域A1的面積約減少21.5%,而下方界定區域A2的面積約減少25%。如此一來,出現著年輕的豐滿感覺,而辨認出外表的印象有提升。如此一來,變成良好的均衡且柔和的表情,而辨認出外表的印象有提升。
如上述般地,若依照本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1,頂點辨識部33A是從對用戶50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二個固定點Pf、及取決於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Pm的各點的位置。
接著,區域界定部33B藉由確定出的各頂點相連的直線,界定出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且面積算出部33C算出界定區域的面積。接著,面積比較部33D將界定區域的面積與基準面積加以比較。藉此,定量地評估出由於加齡老化及改善對策所引起的臉部的比例的改變,而能夠幫助美容促進。
又,此時,由於藉由二個固定點Pf、與一個可動點Pm界定出界定區域,故,相較於藉由例如二個或三個可動點Pm界定出界定區域的構造,能夠抑制難以辨識的可動點Pm的位置的確定的變異,而進行正確的評估。
接著,比起例如藉著從固定點Pf的距離評估可動點Pm的位置的情況,藉著評估界定區域的面積將使處理的數值變大,而能夠使改變量變大。如此一來,假設臉部的比例的改變在一定期間的經過前後,即使在藉著攝影資料 也難以確認有何不同的情況時,用戶50仍能夠更容易地辨識臉部的改變的程度,俾能獲得對美容促進的激勵。
又,在既有的臉部的比例分析中,幾乎都是取決於骨骼的因素(所謂臉部的黄金比率等),由於是先天的因素,怎樣也沒有辦法,故難以提高去作整形外科以外的美容的意願。另一方面,在美容促進系統1中,不僅取決於骨骼,藉由自我保養也有改善的展望,並且是為了評估由於加齡老化所引起的肌肉或脂肪的改變的系統,故能提高用戶去作美容的意願。
又,由於美容促進系統1具備將表示比較界定區域的面積與基準面積的比較結果的資訊加以輸出的顯示處理部33E,故藉著將定量地評估出的結果顯示於例如用戶50的可攜式終端40,俾能夠輕易地確認評估結果。
又,由於區域界定部33B以臉部的正中央線O1為基準而界定出左、右一對的界定區域,故能夠進行以得到左、右勻稱的臉部的比例的實現為主的美容促進。
又,區域界定部33B藉著由鼻樑頂點P1與太陽穴的頂點P2所確定出的二個固定點Pf、及由臉頰上的頂點P3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Pm,而界定出界定區域。因此,能夠定量地評估臉部的臉頬的上方周圍的比例,而能夠確認出:例如隨著加齡所引起的容易在意的臉頬上方的鬆弛(例如,法令紋與頬骨之間所形成的中頬紋等)的改變。
又,頂點辨識部33A三維地評估攝影資料,而辨識鼻樑頂點P1、太陽穴的頂點P2、及臉頰上的頂點P3。因此,無論用戶50的臉部的造型如何,都能夠輕易地辨識出各頂點。
又,由於區域界定部33B在臉部的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的情況下,界定出二種類的界定區域,故藉著評估臉部的上方與下方的各方,將能夠定量地評估臉部整體的比例,俾能更有效果地進行美容促進。
又,由於區域界定部33B藉由人中點P4與耳垂下點P5所確定出的二個固定點Pf、及藉由臉頰下的頂點P6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Pm而界定出界定區域,故能夠定量地評估臉部的臉頬的下方周圍的比例,俾能辨認出例如隨著加齡所引起的容易在意的臉頬的下方的鬆弛的改變。
又,由於頂點辨識部33A三維地評估攝影資料而辨識出人中點P4、耳垂下點P5、及臉頰下的頂點P6,故,無論用戶50的臉部的造型如何,都能夠輕易地辨識出各頂點。
又,在利用在從上述攝影資料的攝影時起一定期間前的時點的用戶50中的界定區域的面積而作為基準面積的情況中,面積比較部33D能夠定量地評估臉部的比例之隨著時間的經過而改變的形態。如此一來,能夠正確地掌握美容效果。
又,在利用作為用戶50所期望的臉部的理想模型中的界定區域的面積而作為基準面積的情況中,面積比較部33D能夠定量地辨認出有何種程度地接近目標。如此一來,能夠維持用戶50對作美容的動力,俾能進行有效果的美容促進。
又,由於美容促進系統1具備美容促進裝置30、及對臉部進行攝影的攝影裝置10
Figure 108138182-A0305-02-0019-2
,故能夠輕易地獲得用戶50的臉部的攝影資料,而藉由美容促進裝置30評估攝影資料。
(變化例)
接著,利用圖9至圖13,就依照第1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1的各種變化例加以說明。再者,在此說明的複数的變化例中,頂點辨識部所辨識的頂點的數目,及評估時所利用的界定區域(幾何形狀),係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在各變化例的說明中,僅就與第1實施形態的不同點加以說明,而就共同的構造、及共同的效果,省略其說明。
(變化例1)
圖9是表示依照變化例的美容促進裝置30的構造例的方塊圖。圖10是,在變化例1之中,表示藉由頂點辨識部33F所辨識的各頂點的一例子的圖式,而圖10(a)是攝影資料的正視圖、圖10(b)是攝影資料的側視圖。在變化例1中,頂點辨識部33F所辨識出的頂點的數目、及根據此數目所辨識出的幾何形狀,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如圖9及圖10所示般地,在變化例1中,頂點辨識部33F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在臉部的上半部,以正中央線為中心,辨識出:在臉部的左側與右側的各側的一個固定點(P1)及一個可動點(P3)的各點的位置。
接著,幾何形狀界定部33G界定出:包含頂點辨識部33F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的周圍部分的幾何形狀。在圖式的例子中,在臉部的上半部,以正中央線為中心,界定出:在臉部的左側與右側的各側的作為包含於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之中的直線L1。幾何形狀界定部33G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中的區域界定部33B相同的功能。接著,幾何形狀界定部33G以臉部的正中央線為基準,而界定出左、右一對的幾何形狀。亦即,幾何形狀界定部33G界定出左、右一對的直線L1。
又,頂點辨識部33F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在臉部的下半部,以正中央線為中心,辨識出:臉部的左側與右側的各側的一個固定點(P4)及一個可動點(P6)的各點的位置。接著,幾何形狀界定部33G在臉部的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的情況下,界定出二種類的幾何形狀。亦即,幾何形狀界定部33G是:在臉部的下半部,以正中央線為中心,在臉部的左側與右側的各側界定出作為包含於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的直線L2。幾何形狀界定部33G界定左、右一對的直線L2。
接著,在變化例1中,特徴量算出部33H算出表示幾何形狀的長度的特徴量。在此,特徴量算出部33H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中的面積算出部33C相同的功能。亦即,特徴量算出部33H在幾何形狀是直線的情況中,就算出直線的長度,而幾何形狀是圖形的情況中,就算出該面積。在圖式的例子中,因為幾何形狀是直線L1、L2,故算出各直線的長度。
接著,特徴量比較部33I將特徴量算出部33H所算出的特徴量、與作為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亦即,特徴量比較部33I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中的面積比較部33D相同的功能。在此,資料記憶部32也可以記憶基準值,取代第1實施形態之中的記憶基準面積。所謂之基準值,係指:將第1實施形態中的基準面積的觀念擴大到直線的觀念,而表示直線的長度或區域的面積。
亦即,如同第1實施形態般地,特徴量比較部33I是能夠利用在從攝影資料的攝影時起一定期間前的時點的用戶中的特徴量而作為已知的基準值、或能夠利用作為用戶所期望的臉部的理想模型中的特徴量而作為已知的基準值。顯示處理部33E將該結果顯示於裝置側顯示部34及終端側顯示部45。
接著,利用圖11,就此種依照於變化例1的美容促進系統1的處理流程加以說明。圖11是表示依照此變化例的美容促進裝置30之中的處理流程的圖式。如圖11所示,首先藉由攝影裝置10,而進行對用戶50的臉部攝影的攝影步驟(S601)。接著,頂點辨識部33F利用從攝影裝置10傳輸來的攝影資料,進行辨識各頂點的頂點辨識步驟(S602)。
接著,幾何形狀界定部33G利用藉由頂點辨識步驟所確定出的各頂點資料,而進行界定幾何形狀的幾何形狀界定步驟(S603)。在此變化例的幾何形狀界定步驟中,如同前述,幾何形狀界定部33G係左、右一對一對地界定出直線L1、L2。
接著,特徴量算出部33H進行算出藉由幾何形狀界定步驟所界定出的幾何學形狀的長度的特徴量算出步驟(S604)。在變化例1的特徴量算出步驟中,利用各頂點的座標資料而算出幾何形狀的直線L1、L2的長度。
接著,特徴量比較部33I進行將由特徴量算出步驟所算出的幾何形狀的特徴量、與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的特徴量比較步驟(S605)。在特徴量比較步驟中,將特徴量的值、與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在本說明中,將以往的測定結果所得之直線L1、L2的長度作為基準值加以設定。
最後,顯示處理部33E進行將表示比較結果的資訊加以輸出的顯示處理步驟(S606)。在顯示處理步驟中,將藉由特徴量比較部33I所比較出的幾何形狀的特徴量與基準值的比較結果,顯示於裝置側顯示部34及終端側顯示部45。又,在比較結果中,也可包含對於本次的結果的見解或提出從今以後用戶50所採取的方案(臉部的按摩等)的資訊。再者,終端側顯示部45也可以不顯示比較結果。接著,藉由進行此種比較,與上述的第1實施形態同様地,定量地評估出由於加齡老化及改善對策所引起的臉部的比例的改變,而能夠幫助美容促進。
(變化例2)
接著,利用圖12,就依照變化例2的美容促進系統1加以說明。圖12是,在變化例2之中,表示藉由頂點辨識部33F所辨識的各頂點的一例子的圖式,而圖12(a)是攝影資料的正視圖、圖12(b)是攝影資料的側視圖。
如圖12所示,在變化例2中,頂點辨識部33F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四個固定點(P1、P2、P4、P5)及一個可動點(P6)的各點的位置。接著,幾何形狀界定部33G界定出幾何形狀,其中頂點辨識部33F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係包含於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之中。在此,在 繪示的例子中,界定出各個頂點相連的五角形A1的區域而作為幾何形狀。在此變化例中,從臉部整體界定出左、右一對的五角形A1的幾何形狀。
接著,特徴量算出部33H算出作為幾何形狀的五角形A1的面積,而作為特徴量的算出。亦即,特徴量算出部33H是:在幾何形狀是直線的情況下,算出長度而作為特徴量、在幾何形狀是圖形的情況下,算出面積而作為特徴量。接著,特徴量比較部33I將特徴量算出部33H所算出的特徴量、與作為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再者,在上述的說明中,雖然表示出可動點是一個的構造,但在界定五角形A1時,頂點辨識部33F也可以辨識二個以上的可動點。又,幾何形狀界定部33G也可以在臉部的上半部與下半部,界定不同的五角形。
(變化例3)
接著,利用圖13,就依照變化例3的美容促進裝置30加以說明。圖13是,在變化例3之中,表示藉由頂點辨識部33F所辨識的各頂點的一例子的圖式,而圖13(a)是攝影資料的正視圖、圖13(b)是攝影資料的側視圖。
如圖13所示般地,在變化例3中,頂點辨識部33F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二個固定點(P2、P5)及一個可動點(P6)的各點的位置。接著,幾何形狀界定部33G界定出圓C1的區域,作為頂點辨識部33F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被包含於其周圍部分之中的幾何形狀。幾何形狀界定部33G從臉部整體界定出左、右一對的圓C1。
接著,特徴量算出部33H算出圓的面積,而特徴量比較部33I將特徴量算出部33H所算出的特徴量、與作為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再者,在上述的說明中,雖然表示出可動點是一個的構造,但在界定圓C1時,頂點辨識部33F也可以辨識二個以上的可動點。又,幾何形 狀界定部33G也可以在臉部的上半部與下半部,界定不同的圓。如此般地,評估的幾何形狀是直線、圓、多角形的任一者皆可。
(第2實施形態)
接著,利用圖14及圖15,就依照第2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加以說明。圖14是說明依照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1B的使用狀態的圖式。圖15是表示依照第2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裝置30B的構造例的方塊圖。
再者,在第2實施形態中,作為裝置整體的構造係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在第2實施形態的說明中,僅就與第1實施形態的不同點加以說明,而就共同的構造、及共同的效果,省略其說明。
如圖13所示,依照第2實施形態的美容促進系統1B是:藉著將攝影的細節顯示於經鏡面加工的顯示面,兼具鏡子的功能與顯示器的功能的智慧型鏡子,而具有攝影部的攝影裝置10是內藏於構成美容促進系統1B的美容促進裝置30B的內部之中。攝影裝置10的攝影部是從裝置側顯示部34中的顯示面的上方,對用戶所處的前方攝影。美容促進裝置30B的裝置側顯示部34的顯示面係經鏡面加工。
因此,在顯示面未顯示任何資料時,裝置側顯示部34能夠作為鏡子使用。接著,裝置側顯示部34具有:可以將對面對著顯示面的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顯示於顯示面的功能。因此,如照鏡子般地使用戶能夠辨認攝影裝置10所攝影的用戶的臉部的攝影資料或利用攝影資料而由裝置處理部33所進行的比例的改變的評估結果。如此一來,在用戶整理儀容之際,能夠辨認出臉部的比例的改變,俾能確保用戶的便利性。
又,作為美容促進裝置30B的使用樣態是:可以是將臉部的左、右半部的一側作為鏡子使用,而在另一側顯示出攝影資料、也可以是一面將前方 作為鏡子使用,而一面將評估結果覆寫在顯示面上。又,也可將對理想的臉部的比例加工過的資料重疊地顯示出來。
再者,美容促進系統1並不僅限於上述實施形態,當然地,也可藉由其它的方法加以實現。以下,就各種變化例加以說明
Figure 108138182-A0305-02-0025-3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的控制程式可以是:以被記憶在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中的狀態加以提供。記憶媒體是可以在「非暫時性的有形媒體」之中記憶控制程式。記憶媒體能夠含有HDD或SDD等的任意的適當的記憶媒體、或這些的二個以上的適當的組合。記憶媒體也可以是揮發性、不揮發性記憶體、或揮發性與不揮發性記憶體的組合。再者,記憶媒體並不僅限於這些例子,只要能夠記憶控制程式,任何裝置或媒體皆可。
又,例如,美容促進系統1是能夠藉由讀出記憶媒體中所記憶的控制程式,而執行所讀出的控制程式,俾實現實施形態所示之各種功能。又,該控制程式也可以是:經由任意的傳輸媒體(通訊網路或廣播波等),而被安裝在美容促進系統1之中的應用程式。例如,美容促進系統1是藉由執行經由網際網路等所下載的控制程式,而實現各實施形態所示之複數的功能部的功能。
又,例如,該控制程式也可以是利用ActionScript、JavaScript(註冊商標)等的指令語言、Objective-C、Java(註冊商標)等的物件導向程式語言、HTML5等的標記語言等而加以實現。
美容促進系統1中的處理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是藉由一個以上的電腦所構成的雲端計算而實現。又,美容促進系統1的各功能部可以是藉由實現上述實施形態所示的功能的一個或複數的電路而加以實現,也可以是藉由一個的電路實現複數的功能部的功能。
又,雖然已基於各圖式或實施例說明本案的實施形態如上,必須注意的是:若是本行業人士,基於本案而進行種種的改變或修飾將是容易的。因此,必須留意的是:這些改變或修飾均屬於本案所要求保護的範圍。例如,只要在邏輯上沒有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重新安排各方式、各步驟等之中所含有的功能等,且可以將複數的方式或步驟等組合成一個、或將其分割。又,也可將各實施形態所示之構造作適當的組合。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保護的範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於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範圍。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附錄)
本發明的美容促進方法是由電腦執行以下步驟:頂點辨識步驟,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上述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固定點、及取決於上述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幾何形狀界定步驟,界定出幾何形狀,而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包含藉由頂點辨識步驟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特徴量算出步驟,算出表示上述幾何形狀的長度或面積的特徴量;及特徴量比較步驟,將上述特徴量算出步驟所算出的上述特徴量、與作為上述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特徴量加以比較。
又,在上述頂點辨識步驟中,也可以辨識二個上述固定點,與一個上述可動點、上述幾何形狀界定步驟也可以是藉由將上述頂點辨識步驟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的區域界定步驟、上述特徴量算出步驟也可以是算出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的面積算出步驟、及 上述特徴量比較步驟也可以是將上述面積算出步驟所算出的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上述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的面積比較步驟。
本發明的美容促進程式是使電腦實現以下功能:頂點辨識功能,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上述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固定點、及取決於上述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幾何形狀界定功能,界定出幾何形狀,而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包含藉由上述頂點辨識功能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特徴量算出功能,算出表示上述幾何形狀的長度或面積的特徴量;及特徴量比較功能,將上述特徴量算出功能所算出的上述特徴量、與作為上述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特徴量加以比較。
又,在上述頂點辨識功能中,也可以辨識二個上述固定點,與一個上述可動點、上述幾何形狀界定功能也可以是藉由將上述頂點辨識功能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的區域界定功能、上述特徴量算出功能也可以是算出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的面積算出功能、及上述特徴量比較功能也可以是將上述面積算出功能所算出的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上述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的面積比較功能。
1:美容促進系統
10:攝影裝置
20:網路
30:美容促進裝置
40:可攜式終端
50:用戶
60:操作員

Claims (15)

  1. 一種美容促進裝置,具備:頂點辨識部,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上述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固定點、及取決於上述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幾何形狀界定部,界定出一幾何形狀,而上述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包含上述頂點辨識部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特徴量算出部,算出表示上述幾何形狀的長度或面積的特徴量;及特徴量比較部,將上述特徴量算出部所算出的上述特徴量、與作為上述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其中,上述幾何形狀界定部係在上述臉部的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的情況下,界定出二種類的上述幾何形狀;其中,上述特徴量比較部利用在從上述攝影資料的攝影時起一定期間前的時點的上述用戶之中的上述特徴量,作為上述基準值。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其中,上述頂點辨識部係辨識二個上述固定點,及一個上述可動點,上述幾何形狀界定部是藉由將上述頂點辨識部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的區域界定部,上述特徴量算出部是算出作為上述特徴量的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的面積算出部, 上述特徴量比較部是面積比較部,作為上述特徴量與上述已知的基準值的比較,將上述面積算出部所算出的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上述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
  3.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具備:顯示處理部,將表示藉由上述特徴量比較部就上述特徴量與上述基準值加以比較的比較結果的資訊加以輸出。
  4. 根據請求項1或2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其中上述幾何形狀界定部以上述臉部的正中央線為基準,界定出左、右一對的上述幾何形狀。
  5.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其中,上述頂點辨識部辨識藉由鼻樑頂點與太陽穴的頂點所確定出的各頂點,而作為二個上述固定點,及辨識臉頰上的頂點而作為一個上述可動點。
  6. 根據請求項5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其中,上述頂點辨識部三維地評估上述攝影資料,上述臉部的鼻根部之中,辨識最凹陷的部分作為上述鼻樑頂點,上述臉部的太陽穴部分之中,辨識最凹陷的部分作為上述太陽穴的頂點,及上述臉部的臉頬的上方之中,辨識瞳孔的外側的垂直線上付近之中最凸出的部分作為上述臉頰上的頂點。
  7. 根據請求項1、2、5或6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其中,上述頂點辨識部辨識藉由人中點與耳垂下點所確定出的各頂點而作為二個上述固定點,及辨識臉頰下的頂點而作為一個上述可動點。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其中, 上述頂點辨識部三維地評估上述攝影資料,上述臉部的鼻下方之中,辨識最凹陷的部分作為上述人中點,上述臉部之中,在耳朵的下方位置的部分之中,辨識最凹陷的部分作為上述耳垂下點,及上述臉部的臉頬的下方之中,在瞳孔的外側的垂直線上付近之中,嘴角旁的凸出之中,辨識最凸出的部分作為上述臉頰下的頂點。
  9. 根據請求項1、2、5、6或8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其中上述特徴量比較部利用作為上述用戶所期望的臉部的理想模型中的上述特徴量,作為上述基準值。
  10. 一種美容促進系統,具備:根據上述請求項1至9之任一項所述的美容促進裝置;及攝影裝置,具備攝影部,對上述用戶的臉部加以攝影、與傳輸部,將上述攝影部所攝影的攝影資料傳輸到上述美容促進裝置,其中上述美容促進裝置,更具備接收部,接收上述攝影資料。
  11. 根據請求項10所述的美容促進系統,具備:裝置側顯示部,在內部中內藏著上述攝影部,且顯示面經鏡面加工,其中,上述裝置側顯示部是能夠將面對著上述顯示面的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顯示於上述顯示面的智慧型鏡子。
  12. 一種美容促進方法,由電腦執行以下步驟:頂點辨識步驟,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上述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固定點、及取決於上述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 幾何形狀界定步驟,確定出一幾何形狀,而上述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包含藉由上述頂點辨識步驟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特徴量算出步驟,算出表示上述幾何形狀的長度或面積的特徴量;及特徴量比較步驟,將上述特徴量算出步驟所算出的上述特徴量、與作為上述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其中,上述幾何形狀界定步驟係在上述臉部的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的情況下,界定出二種類的上述幾何形狀;其中,上述特徴量比較步驟利用在從上述攝影資料的攝影時起一定期間前的時點的上述用戶之中的上述特徴量,作為上述基準值。
  13. 根據請求項12所述的美容促進方法,其中,在上述頂點辨識步驟中,辨識二個上述固定點,及一個上述可動點,上述幾何形狀界定步驟是藉由將上述頂點辨識步驟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的區域界定步驟,上述特徴量算出步驟是算出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的面積算出步驟,及上述特徴量比較步驟是面積比較步驟,將上述面積算出步驟所算出的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上述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
  14. 一種美容促進程式,使電腦實現以下功能:頂點辨識功能,從對用戶的臉部攝影的攝影資料,辨識出取決於上述臉部的骨骼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固定點、及取決於上述臉部的肌肉及脂肪所確定出的至少一個可動點的各點的位置; 幾何形狀界定功能,確定出一幾何形狀,而上述幾何形狀的周圍部分包含藉由上述頂點辨識功能所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特徴量算出功能,算出表示上述幾何形狀的長度或面積的特徴量;及特徴量比較功能,將上述特徴量算出功能所算出的上述特徴量、與作為上述幾何形狀所對應的值的已知的基準值加以比較;其中,上述幾何形狀界定功能係在上述臉部的上、下方向上隔著間隔的情況下,界定出二種類的上述幾何形狀;其中,上述特徴量比較功能利用在從上述攝影資料的攝影時起一定期間前的時點的上述用戶之中的上述特徴量,作為上述基準值。
  1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美容促進程式,其中,在上述頂點辨識功能中,辨識二個上述固定點,及一個上述可動點,上述幾何形狀界定功能是藉由將上述頂點辨識功能辨識出位置的各個頂點相連的直線,而界定構成三角形的界定區域的區域界定功能,上述特徴量算出功能是算出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的面積算出功能,及上述特徴量比較功能是面積比較功能,將上述面積算出功能所算出的上述界定區域的面積、與作為上述界定區域所對應的區域的面積的已知的基準面積加以比較。
TW108138182A 2018-12-03 2019-10-23 美容促進裝置、美容促進系統、美容促進方法、及美容促進程式 TWI7314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6760 2018-12-03
JP2018-226760 2018-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634A TW202024634A (zh) 2020-07-01
TWI731447B true TWI731447B (zh) 2021-06-21

Family

ID=70974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8182A TWI731447B (zh) 2018-12-03 2019-10-23 美容促進裝置、美容促進系統、美容促進方法、及美容促進程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10883B1 (zh)
TW (1) TWI731447B (zh)
WO (1) WO20201159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6754B2 (ja) * 2021-04-22 2023-03-10 B-by-C株式会社 美顔支援システム、美顔支援方法、及び美顔支援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3600A1 (ja) * 2006-01-17 2007-07-26 Shiseido Company, Ltd. メイクアッ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メイクアッ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メイクアッ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メイクアッ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JP2010179034A (ja) * 2009-02-09 2010-08-19 Denso Corp 眠気検出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眠気検出方法
TW201035877A (en) * 2009-03-24 2010-10-01 Altek Corp Human face scor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83600A1 (ja) * 2006-01-17 2007-07-26 Shiseido Company, Ltd. メイクアッ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メイクアッ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メイクアッ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メイクアップ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プログラム
JP2010179034A (ja) * 2009-02-09 2010-08-19 Denso Corp 眠気検出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眠気検出方法
TW201035877A (en) * 2009-03-24 2010-10-01 Altek Corp Human face scor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15922A1 (ja) 2020-06-11
JP6710883B1 (ja) 2020-06-17
TW202024634A (zh) 2020-07-01
JPWO2020115922A1 (ja) 2021-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9683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massive training data sets from 3D models for training deep learning networks
CN110326034B (zh) 用于年龄外貌模拟的方法
KR102006019B1 (ko) 시술에 대한 결과 정보를 제공하는 방법, 시스템 및 비일시성의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WO2013005447A1 (ja) 顔印象分析方法、美容カウンセリング方法および顔画像生成方法
JP4519681B2 (ja) 人物の唇領域マスクデータの作成方法および作成装置
US1150778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massive training data sets from 3D models for training deep learning networks
US201101352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ce analysis service
CN103456032A (zh) 一种处理虚拟试衣模特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KR20130024065A (ko) 안색 정보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안색 정보를 이용한 건강 상태 판단 장치 및 그 방법, 건강 분류 함수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US933030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nalyzing images
TWI731447B (zh) 美容促進裝置、美容促進系統、美容促進方法、及美容促進程式
US11875468B2 (en) Three-dimensional (3D) image mode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espective mid-section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s
JP2016085490A (ja) 顔形態の評価システム及び評価方法
JP6740329B2 (ja) 顔特徴分析および個人向けアドバイスの送達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151504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air loss prediction and personalized scalp care
CA3187876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personalized assessment of human body surface conditions
JP2005242535A (ja) 画像補正装置
Benalcazar et al.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 approach for indirect weight measurement
JP2021010652A (ja) 情報処理装置、評価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KR20200050109A (ko) 뎁스 카메라를 이용하여 사람의 호흡 상태를 판단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2004871B1 (en) Personalized three-dimensional body models and body change journey
KR102486197B1 (ko) 3차원 얼굴 스캐닝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JP6458300B2 (ja) 身体情報取得装置および身体情報取得方法
WO2022173055A1 (ja) 骨格推定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システム、学習済みモデル生成方法、および学習済みモデル
JP7446000B2 (ja) 美容促進装置、美容促進方法、および美容促進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