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8274B -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 Google Patents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8274B
TWI728274B TW107138989A TW107138989A TWI728274B TW I728274 B TWI728274 B TW I728274B TW 107138989 A TW107138989 A TW 107138989A TW 107138989 A TW107138989 A TW 107138989A TW I728274 B TWI728274 B TW I72827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ier
heat exchange
pressure regulating
low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8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8234A (zh
Inventor
陳俊宇
Original Assignee
陳俊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陳俊宇 filed Critical 陳俊宇
Priority to TW107138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82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8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8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8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8274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有關一種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主要結構包括一除濕機本體,除濕機本體內設有一壓縮元件及一熱交換元件,壓縮元件上連接有一高壓調節元件及至少一低壓調節元件,而高壓調節元件及低壓調節元件之另一端處連接於熱交換元件上,熱交換元件之側處設有一溫度感測元件,除濕機本體內設有一控制元件用以控制高壓調節元件及低壓調節元件之啟閉,且除濕機本體上還設有一進風孔、一出風口、及一風扇,藉此,控制元件會經由溫度感測元件感測到的溫度,來選擇使用第一調節元件或第二調節元件讓冷媒進入熱交換元件中,以降低熱交換元件結霜之機會,藉以增加使用上的效率。

Description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本發明為提供一種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尤指一種能夠降低蒸發器結霜之機會以增加使用上之效率的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按,一般的壓縮式除濕機都是利用壓縮機將冷媒加壓並導入蒸發器內,使蒸發器的溫度低於室溫10~15度左右,如此當空氣經過蒸發器時,空氣中的水分會凝結於蒸發器上,以形成露珠落於下方的儲水槽中或是接管流出,如此空氣即會因水分被凝結而導致濕度下降。
但若於低溫環境使用時,如低於15度時,蒸發器的溫度有可能會低於0度以下,導致蒸發器的表面產生結霜的狀況,此時,一般的壓縮式除濕機即會進入”化霜”的狀態,但若進入”化霜”作業時,除濕機本身並沒有繼續對空氣做除濕的動作,因此若於低溫的環境中,除濕機的除濕效率會非常的差。
一般的最普遍也最節省的化霜方式是,將風量加大,利用進入的風融化蒸發器上的霜,或是利用加溫的方式來除去蒸發器上的霜,但無論是何種方式,都僅是在降低化霜的時間,而並非在預防結霜的狀況,也有人會改變壓縮機的壓力來調節冷媒壓力,藉以改變蒸發器的溫度,但此種方式較為複雜並且昂貴,會造成成本的增加。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發明之發明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故,本發明之發明人有鑑於上述缺失,乃蒐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並以從事於此行業累積之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降低結霜的風險藉以增加使用上之效率的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的發明專利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經由控制元件選擇使用高壓調節元件或低壓調節元件,藉以降低熱交換元件的結霜機會,即可增加使用上的效率。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主要結構包括:一除濕機本體、一設於除濕機本體內的壓縮元件、一設於除濕機本體內的熱交換元件、一設於除濕機本體內且兩端處分別連接壓縮元件及熱交換元件的高壓調節元件、至少一設於除濕機本體內且兩端處分別連接壓縮元件及熱交換元件的低壓調節元件、一設於熱交換元件一側處的溫度感測元件、一設於除濕機本體內之控制元件、一設於除濕機本體上的進風口、一設於除濕機本體上的出風口、及一設於除濕機本體中的風扇,使用者即可經由控制元件控制高壓調節元件及低壓調節元件是否開啟。
藉由上述之結構,使用者於平時會利用壓縮元件將冷媒進行壓縮,並經由高壓調節元件將冷媒傳遞至熱交換元件中,即可降低熱交換元件之溫度,同時經由風扇將空氣由進風口處導入熱交換元件上,再由出風口處導出,而經過熱交換元件的空氣會於熱交換元件上凝結出露水,以降低空氣中的濕度,而當溫度感測元件感測到溫度降至預定溫度時,控制元件即會關閉高壓調節元件,同時開啟低壓調節元件,藉此讓壓縮元件中的冷媒經由低壓調節元件進入熱交換元件中,由於經過低壓調節元件會因為長度、流量等因素,來改變冷媒經過時的壓力,導致經由低壓調節元件傳遞至熱交換元件中的冷媒溫度較高,即可在不改變壓縮元件的壓力下,提升熱交換元件的溫度來降低結霜的機會,以防止除濕機本體因為進行除霜的動作導致停止除濕的動作,故能增加使用上的效率。
藉由上述技術,可針對習用的除濕機預防結霜的效果不完全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上述優點之實用進步性。
1、1a‧‧‧除濕機本體
11‧‧‧進風口
12‧‧‧出風口
13‧‧‧風扇
14a‧‧‧儲水箱
15a‧‧‧控制部
2‧‧‧壓縮元件
3、3a‧‧‧熱交換元件
4‧‧‧高壓調節元件
5‧‧‧低壓調節元件
6、6a‧‧‧溫度感測元件
7‧‧‧控制元件
第一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
第二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高壓流動示意圖。
第三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除濕示意圖。
第四圖 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低壓流動示意圖。
第五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
第六圖 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調整示意圖。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徵與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請參閱第一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係包括:一除濕機本體1,除濕機本體1中設有一壓縮元件2、一熱交換元件3、一高壓調節元件4、一低壓調節元件5、一溫度感測元件6、及一控制元件7,其中高壓調節元件4及低壓調節元件5之兩端處會分別連接壓縮元件2及熱交換元件3,溫度感測元件6位於熱交換元件3之一側處,而控制元件7可控制高壓調節元件4及低壓調節元件5之開啟或關閉,於本實施例中熱交換元件3為蒸發器,而壓縮元件2為壓縮機;於本實施例中,除濕機本體1上還設有皆位於熱交換元件3側處的一進風口11、一出風口12、及一風扇13,即可讓風扇13帶動空氣經由進風口11通過熱交換元件3後,由出風口12排出空氣。
藉由上述之說明,已可了解本技術之結構,而依據這個結構之對應配合,即可利用高壓調節元件4及低壓調節元件5相互配合,以降低熱交換元件3結霜的機會,藉此提高使用上的效率,而詳細之解說將於下述說明。
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一圖至第四圖所示,係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至低壓流動示意圖,藉由上述構件組構時,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於平時控制元件7會開啟高壓調節元件4,讓被壓縮元件2所壓縮之冷媒由高壓調節元件4導入熱交換元件3中,使熱交換元件3之溫度會低於室溫約10~15度,同時風扇13會帶動空氣由進風口11處通過熱交換元件3,當通過熱交換元件3時,空氣中的水分會凝結成水滴於熱交換元件3上,再經由出風口12處離開,由於經過空氣中的水分會於經過熱交換元件3時凝結成水滴,故可降低空氣中的濕度。
當溫度低於一預定溫度(如15度)時,熱交換元件3的溫度即有可能會 接近0度,進而產生結霜之風險,故此時溫度感測元件6會感測到此預定溫度,並通知控制元件7,於本實施例中,控制元件7為電磁閥,即可讓控制元件7關閉高壓調節元件4,並開啟低壓調節元件5,由於高壓調節元件4及低壓調節元件5皆為毛細管,故可讓低壓調節元件5之長度短於高壓調節元件4之長度,藉此讓通過的低壓調節元件5之冷媒壓力小於通過高壓調節元件4之冷媒壓力,或是讓低壓調節元件5之截面積大於高壓調節元件4之截面積,藉此讓通過的流量增大,亦可讓通過的低壓調節元件5之冷媒壓力小於通過高壓調節元件4之冷媒壓力,即可在不改變壓縮元件2的壓力之前提下改變冷媒壓力,當冷媒壓力降低時,進入熱交換元件3中的溫度會較高,故能提高熱交換元件3的溫度,藉以降低熱交換元件3結霜的機會,故能使除濕機本體1不會進入化霜的狀態,以提升使用上的效率。
舉例而言,一台於溫度27度及濕度60%之環境時能具有16L除濕量之除濕機,並使用高壓調節元件4時,在溫度落於10度以下時會開始結霜,故在溫度約8度及濕度80%時,除濕量僅會剩下約4.3L,而若使用低壓調節元件5時,在同樣約8度及濕度80%時,除濕量可提升至6.9L左右,故能提升約60%左右的效率。
再請同時配合參閱第五圖及第六圖所示,係為本發明再一較佳實施例之立體透視圖及調整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為大同小異,除濕機本體1a內設有一儲水箱14a,能讓熱交換元件3a上的水滴落入並存放於儲水箱14a內,並於除濕機本體1a上設有一控制部15a,控制部15a可為控制面板,但其並不設限,控制部15a會與溫度感測元件6a訊號連接,以顯示並調控溫度感測元件6a,藉此可調整溫度感測元件6a的預定溫度。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侷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之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合予陳明。
是以,本發明之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可改善習用之技術關鍵在於:
一、利用高壓調節元件4配合低壓調節元件5,藉此改變冷媒壓力,以降低熱交換元件3結霜的機會,來提高使用上的效率。
二、由於不用改變壓縮元件2的壓力即可改變冷媒壓力,因此不需於壓縮 元件2內設置價格較高的節流器,故能具有節省成本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於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之發明,為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 審委早日賜准本發明,以保障發明人之辛苦發明,倘若 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1‧‧‧除濕機本體
11‧‧‧進風口
12‧‧‧出風口
13‧‧‧風扇
2‧‧‧壓縮元件
3‧‧‧熱交換元件
4‧‧‧高壓調節元件
5‧‧‧低壓調節元件
6‧‧‧溫度感測元件
7‧‧‧控制元件

Claims (3)

  1. 一種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其主要包含:一除濕機本體;一壓縮元件,該壓縮元件設於該除濕機本體內;一熱交換元件,該熱交換元件設於該除濕機本體內;一高壓調節元件,該高壓調節元件之兩端處分別連接該壓縮元件及該熱交換元件;至少一低壓調節元件,該低壓調節元件之兩端處分別連接該壓縮元件及該熱交換元件,且該高壓調節元件及該低壓調節元件皆為毛細管,且該低壓調節元件之長度係短於該高壓調節元件、或該低壓調節元件之截面積係大於該高壓調節元件;一溫度感測元件,該溫度感測元件設於該除濕機本體內,並位於該熱交換元件之一側處;一控制元件,該控制元件設於該除濕機本體內,並與該溫度感測元件、該高壓調節元件、及該低壓調節元件相連接,係供控制該高壓調節元件及該低壓調節元件之啟閉;至少一進風口,該進風口設於該除濕機本體上並位於該熱交換元件之一側處;至少一出風口,該出風口設於該除濕機本體上並位於該熱交換元件之一側處;至少一風扇,該風扇設於該除濕機本體上,且該風扇係供將空氣由該進風口導入並經過該熱交換元件後由該出風口導出;及至少一控制部,該控制部設於除濕機本體上,該控制部係供控制該控制元件、該壓縮元件、及該溫度感測元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其中該除濕機本體內設有一儲水箱。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其中該控制元件係為電磁閥。
TW107138989A 2018-11-02 2018-11-02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TWI728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8989A TWI728274B (zh) 2018-11-02 2018-11-02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8989A TWI728274B (zh) 2018-11-02 2018-11-02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234A TW202018234A (zh) 2020-05-16
TWI728274B true TWI728274B (zh) 2021-05-21

Family

ID=71895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989A TWI728274B (zh) 2018-11-02 2018-11-02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827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6156A (zh) * 2014-12-22 2016-06-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206973766U (zh) * 2017-07-12 2018-02-06 南京韩威南冷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热气旁通无霜低温除湿机
CN207501311U (zh) * 2017-11-07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6156A (zh) * 2014-12-22 2016-06-2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除湿装置
CN206973766U (zh) * 2017-07-12 2018-02-06 南京韩威南冷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热气旁通无霜低温除湿机
CN207501311U (zh) * 2017-11-07 2018-06-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8234A (zh) 2020-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15181B (zh) 一种空调系统
WO2016074482A1 (zh) 一种用于客车铰接系统的实验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39763A (zh) 新风换气机
TWI728274B (zh) 除濕機防結霜之結構
JP554277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6642470A (zh) 一种水冷型恒温恒湿空调机
CN109312939A (zh) 调湿装置
WO2016056076A1 (ja) 除湿装置
CN106642471A (zh) 一种风冷型恒温恒湿空调机
JP2008032303A (ja) 空調制御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CN104913411B (zh) 一种空调机组
WO2016170592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TWM580163U (zh) Dehumidifier anti-frosting structure
WO2018179014A1 (en) Heat pump apparatus for changing air within domestic spaces and respective mode of operation
JP2002213780A (ja) 空気調和機
WO2017130322A1 (ja) 除湿装置
JP2020185961A5 (zh)
JP2001324193A (ja) 新気導入装置および新気導入方法
CN211451195U (zh) 一种带冷冻水除湿调温型管道除湿机
CN204388231U (zh) 分体式空调及其室内机
CN110207417B (zh) 空调系统
JP4317792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6751967B1 (en) Multifunc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205783949U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111457468A (zh) 再热分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