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7730B - 轉換電路 - Google Patents

轉換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7730B
TWI727730B TW109111109A TW109111109A TWI727730B TW I727730 B TWI727730 B TW I727730B TW 109111109 A TW109111109 A TW 109111109A TW 109111109 A TW109111109 A TW 109111109A TW I727730 B TWI727730 B TW I7277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ircuit
voltag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1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0062A (zh
Inventor
趙韋翔
莊博欽
Original Assignee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0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0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7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773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1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21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217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 H03K17/08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03K17/082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0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 H03K17/082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03K17/0828Modifications for protecting switching circuit against overcurrent or overvoltage by feedback from the output to the control circuit in composite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51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 H03K17/7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nents used by the use, as active elements, of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2217/00Indexing scheme related to 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or -breaking covered by H03K17/00
    • H03K2217/0054Gating switches, e.g. pass g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Conver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種轉換電路,包含功率裝置、電壓控制電路及觸發電路。功率裝置包含控制端。電壓控制電路包含輸出端及控制端。電壓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的控制端。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具有第一電壓準位的驅動訊號。觸發電路包含輸出端及感測端。觸發電路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的控制端,觸發電路的感測端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

Description

轉換電路
本案是關於一種電源供應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在電源供應裝置中的轉換電路。
對於目前用於電源轉換器的轉換電路,供電電壓是依據半導體裝置可被驅動的額定電壓所設計的。因此,需要一個或多個額外的電壓調節器來調節系統供電電力以符合轉換電路及半導體裝置的電壓要求。
本案之一些實施例是關於一種轉換電路,包含功率裝置、電壓控制電路及觸發電路。功率裝置包含控制端。電壓控制電路包含輸出端及控制端。電壓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的控制端。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具有第一電壓準位的驅動訊號。觸發電路包含輸出端及感測端。觸發電路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的控制端,觸發電路的感測端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
以下一般性的說明及之後的詳細說明都應被理解是作為範例,並且目的是在提供如本案專利申請保護的揭示更詳細的說明。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於本文中,當一元件被稱為「連接」或「耦接」時,可指「電性連接」或「電性耦接」。「連接」或「耦接」亦可用以表示二或多個元件間相互搭配操作或互動。此外,雖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用語描述不同元件,該用語僅是用以區別以相同技術用語描述的元件或操作。除非上下文清楚指明,否則該用語並非特別指稱或暗示次序或順位,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所繪示的一種轉換電路100的示意圖。如第1圖所示,轉換電路100包含電壓控制電路140、功率裝置160以及觸發電路180。在結構上,功率裝置160包含第一端160a、第二端160b以及控制端160c。第二端160b電性連接於參考端Nr。控制端160c用以接收驅動訊號S1,使得功率裝置160能響應於驅動訊號S1的第一電壓準位而被驅動。功率裝置160運作於第一狀態(如:正常工作狀態)時,用以進行電力轉換。在其他變化實施例中,功率裝置160可為應用於各種供電裝置中的電力轉換元件,例如:降壓轉換器(buck converter)、升壓轉換器(boost converter)、升壓降壓轉換器(buck-boost converter)或任何具有電力切換開關的裝置。舉例而言,功率裝置160可包含氮化鎵開關裝置、MOSFET開關裝置、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開關裝置、雙極性電晶體(BJT)開關裝置、碳化矽開關裝置、繼電器開關裝置或其組合。
電壓控制電路140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160以提供驅動訊號S1至該功率裝置160。在部份實施例中,電壓控制電路140包含輸入端140a、輸出端140b及控制端140c。輸出端140b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160之控制端160c。電壓控制電路140用以接收原始訊號S0,且根據原始訊號S0輸出驅動訊號S1至功率裝置160.
在部份實施例中,轉換電路100還包含驅動訊號產生器120,用以產生原始訊號S0。驅動訊號產生器120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140之輸入端140a。驅動訊號產生器120包含邏輯電路122及驅動緩衝器124,且用以從電壓源接收輸入電壓VDD並產生原始訊號S0。詳細內容將於後續段落中詳述。.
觸發電路180用以調整控制端140c的電壓準位,使得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即,控制端160c的電壓準位)能相應改變。例如: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被暫時從第一電壓準位調降至第二電壓準位。
在部份實施例中,觸發電路180電性連接於控制端160c 及控制端140c之間。觸發電路180包含輸出端180a及感測端180b。觸發電路180之輸出端180a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140之控制端140c,且觸發電路180之感測端180b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160之控制端160c。
在部份實施例中,當功率裝置160用以根據驅動訊號S1的第一電壓準位執行電力轉換時,觸發電路180用以響應於控制端140c的電壓準位而導通,以調整控制端140c的電壓準位,進而使得電壓控制電路140用以輸出具有第二電壓準位的驅動訊號S1。第二電壓準位小於第一電壓準位。
據此,當功率裝置160響應於驅動訊號S1而導通時,觸發電路180將響應於控制端160c的電壓準位而導通,以拉低(pull low)控制端140c的電壓準位。此時,電壓控制電路140將據以降低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如:從第一電壓準位改變至第二電壓準位)。因此, 功率裝置160將於第二狀態中執行電力轉換,以避免因為異常狀態而受損(例如:異常的大電壓或大電流)。換言之,觸發電路180使驅動訊號S1在二階段(two-stage)的電壓準位間變化。因此,本揭示內容將能避免功率裝置160因為異常狀態而受損,使得閘極峰值電壓將不會影響到功率裝置160的驅動速度。
在部份實施例中,觸發電路180包含第一電容C1、第一開關元件T1及第一點電阻R1。第一電容C1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160之控制端160c。第一開關元件T1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140之控制端140c及參考端Nr(如:接地端)之間。第一開關元件T1之控制端電性連接於第一電容C1。
請參閱第2圖所示,第2圖為控制端160c上電壓準位變化的波形圖。橫軸為時間,縱軸則為控制端160c的電壓值。當功率裝置160響應於驅動訊號S1之第一電壓準位而導通時,將開始對第一電容充電,且第一開關元件T1之控制端導通至控制端160c。在第一充電週期P1,當第一電阻R1及第一電容C1間的電壓準位達到第一開關元件T1的臨界電壓時,第一開關元件T1將根據控制端160c的電壓準位導通。此時,由於控制端140c之電壓準位被參考端Nr拉低,電壓控制電路140輸出的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將被控制於第二電壓準位V2。
在第二充電週期P2後,第一電容C1將被充滿電,第一開關元件T1則關斷。此時,控制端140c恢復至預設準位,且電壓控制電路140輸出的驅動訊號S1之電壓準位將被控制於第一電壓準位V1。藉由前述特徵,當電壓控制電路140開始輸出具有第一電壓準位V1輸出訊號S1時,功率裝置160容易因為驅動訊號S1的峰值電壓而受損的問題即可被避免。第一充電週期P1及第二充電週期P2的時間長度係取決於第一電容R1及第一電容C1。
電壓控制電路140產生的驅動訊號S1係響應於電壓控制電路140之控制端140c的電壓準位。電壓控制電路140可使用各種不同的電路架構。在部份實施例中,電壓控制電路140包含電壓控制開關141。電壓控制開關141包含汲極、源極及閘極。汲極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140之輸入端140a。源極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140之輸出端140b。閘極電壓控制電路140電壓控制電路140之控制端140c。
電壓控制電路140響應於在控制端140c的零閘極-源極電壓是常通的。電壓控制開關141可以包含空乏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MOSFET)開關裝置以達成響應於控制端140c的零閘極-源極電壓的常通操作,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電壓控制開關141可以包含其他具有相似通道電流對閘極電壓特徵曲線之合適的半導體裝置以實現電壓控制開關141。另外說明,電壓控制開關141可以包含空乏型MOSFET開關裝置、增強型MOSFET開關裝置或是其組合。
在部份實施例中,電壓控制電路140還包含鉗位電路142。鉗位電路142之第一端142a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開關140的閘極。鉗位電路142之第二端142b電性連接於參考端Nr。鉗位電路142之第一端142a及第二端142b間的跨壓被鉗位於預設準位。在部份實施例中,鉗位電路142還至少包含相互串聯的二齊納二極體Da、Db。控制端140c係位於齊納二極體Da、Db之間。電壓控制電路140的臨界電壓為負值,且電壓控制電路140是用以在閘極-源極電壓小於負臨界電壓Vth的情況下為關(off)。在部份實施例中,臨界電壓Vth是MOSFET開關裝置的臨界電壓。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常通裝置的臨界電壓介於-0.1伏特與-20伏特之間。因此,在原始訊號S0的電壓準位高於特定值的情況下,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響應於電壓控制開關電路140的臨界電壓Vth被電壓控制電路140所箝位。另外說明,原始訊號S0的電壓準位高於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因為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被電壓控制電路140所箝位。
請參閱第3A及3B圖所示,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份實施例之電壓控制電路示意圖。根據第3A及3B圖的實施例,如第1圖中的元件皆標示相同的符號以利理解。在此,除了需介紹的與第3A及3B圖中元件間之相互關係,為簡潔,將省略相似元件在前面之篇幅已仔細地討論的具體操作。
在部份實施例中,參閱第3A圖所示,電壓控制電路240具有輸入端240a、輸出端240b及控制端240c,且包含鉗位電路。鉗位電路包含相互串聯的鉗位元件D1、D2。觸發電路180電性連接於控制端240c(即,鉗位元件D1、D2之間的節點)之間。在一些替代的實施例中,鉗位元件D1、D2可由多個二極體或齊納二極體來實現。在其他實施例中,鉗位電路可由多個相電性連接之MOSFET電晶體來實現。其中之一個MOSFET電晶體的閘極電性連接於其他MOSFET電晶體的源極或汲極。二極體或MOSFET電晶體之數量可根據實際需求來調整,因此本揭示內容並不侷限於第3A圖所示之態樣。原始訊號S0被鉗位於電壓控制電路240之鉗位電路,且形成驅動訊號S1。當觸發電路180被導通時,控制端160c導通至參考端Nr,使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相應改變。
在部份實施例中,請參閱第3B圖所示,電壓控制電路340具有輸入端340a、輸出端340b及控制端340c,且包含緩衝器341及調節電路342。緩衝器341電性連接於控制端160c。調節電路342電性連接於緩衝器341。調節電路342之控制端被作為電壓控制電路340之控制端340c,且電性連接於觸發電路180。調節電路342輸出控制電壓Sc至緩衝器341之正極控制端以控制緩衝器341輸出的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當觸發電路180被導通時,調節電路342之控制端導通於參考端Nr,使調節電路342之控制端的電壓準位被降低。此時,控制電路Sc的電壓準位將響應於調節電路342之控制端的電壓準位而被調整。由於本領域人士能理解調節電路342的運作方式,故在此不另贅述。
此外,請參閱第1圖,在部份實施例中,驅動訊號產生器120包含邏輯電路122及驅動緩衝器124,且用以從電壓源接收輸入電壓VDD,且產生原始訊號S0。具體來說,輸入電壓VDD係用以供應邏輯電路122及驅動緩衝器124所需之電力。在部份實施例中,邏輯電路122用以根據脈衝寬度調變訊號產生原始訊號S0。
舉例而言,如第1圖所示,邏輯電路122可包含斯密特(Schmitt)觸發器ST1、欠壓鎖定(Under-Voltage Lockout, UVLO)電路UVLO1及及閘AND1。斯密特觸發器ST1用以接收脈衝寬度調變(PWM)訊號,並輸出訊號DSx,其中訊號DSx的值維持為該值,直到輸入端點的脈寬調變訊號PWM充分改變到足以觸發一改變。
欠壓鎖定電路UVLO1用以監視輸入電壓VDD並在欠壓出現的條件下提供保護訊號PS1。及閘AND1耦接於斯密特觸發器ST1及欠壓鎖定電路UVLO1的輸入側,並響應於所接收的複數個訊號執行一邏輯及操作(AND operation)以相應地輸出原始訊號S0。原始訊號S0被傳輸到耦接於邏輯電路122的驅動器緩衝器124,且驅動器緩衝器124用以透過一輸出端點輸出原始訊號S0,但驅動訊號產生器120之電路結構並不以此為限。
在前述實施例中,觸發電路180係響應於控制端160c的電壓準位而導通。然而,在其他部份實施例中,觸發電路180亦可響應於功率裝置160上各端點的電壓準位而導通。請參閱第4圖所示,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份實施例之轉換電路示意圖。根據第4圖的實施例,如第1圖中的元件皆標示相同的符號以利理解。在此,除了需介紹的與第4圖中元件間之相互關係,為簡潔,將省略相似元件在前面之篇幅已仔細地討論的具體操作。
如第4圖所示,在結構上,轉換電路100包含驅動訊號產生器120、功率裝置160、電壓控制電路140及觸發電路280。觸發電路280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160之第一端160a及電壓控制電路140之控制端140c之間。在部份實施例中,觸發電路280包含輸出端280a及感測端280b。觸發電路280之輸出端280a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140之控制端140c,且觸發電路180之感測端280b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160之第一端。
當功率裝置160運作於第一狀態,且第一端160a具有預設電壓準位時,電壓控制電路140用以輸出具有第一電壓準位的驅動訊號S1至功率裝置160。功率裝置用以根據驅動訊號S1之第一電壓準位執行電力轉換。另一方面,當功率裝置160之第一端160a具有相異於預設電壓準位的操作電壓準位時(例如:操作電壓準位遠大於預設電壓準位,或有大電流流經功率裝置160),此時,觸發電路280用以響應於第一端160a的操作電壓準位而導通,以調整控制端140c的電壓準位,使得電壓控制電路140用以輸出具有第二電壓準位之驅動訊號S1。第二電壓準位係小於第一電壓準位。
據此,在功率裝置160運作於第一狀態且執行電力轉換的情況下,若有超過限制範圍的大電流通過功率裝置160,觸發電路280 將響應於第一端160a的電壓準位而導通,以拉低控制端140c之電壓準位。此時,電壓控制電路140將降低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如:從第一電壓準位改變為第二電壓準位)。因此,功率裝置160將於第二狀態下執行電力轉換,以避免因為閘極瞬間的大電壓(spike)或異常大電流導致受損。如前述實施例,觸發電路280能使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被控制於「二階段」之間變化。據此,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將維持於第二電壓準位,直到第一端160a恢復至預設電壓準位,且觸發電路280據以被關斷。
請參閱第4圖,在部份實施例中,觸發電路280包含第二開關元件T2、第三開關元件T3及第二電阻R2。第二開關元件T2電性連接於第一端160a及參考端Nr之間。第二開關元件T2之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輸出端140b。第三開關元件T3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140c之控制端及參考端Nr之間。第三開關元件T3之控制端電性連接於第二開關元件T2。在部份實施例中,第二開關元件T2還透過第二電阻R2電性連接於參考端Nr,第三開關元件T3之控制端透過第二電阻R2電性連接於參考端。
由於第二開關元件T2的跨壓等同於功率裝置160之跨壓,因此功率裝置160和第二開關元件T2能同步導通或關斷。當第一端160a具有相異於預設電壓準位的操作電壓準位時,第三開關元件T3 將導通以降低電壓控制電路140之控制端140c的電壓準位。接著驅動訊號S1的電壓準位能被調整至第二電壓準位,即可避免功率裝置160因異常大電流而受損。
於第5A~5B圖中,與第1圖之實施例有關的相似元件係以相同的參考標號表示以便於理解,且相似元件之具體原理已於先前段落中詳細說明,若非與第5A~5B圖之元件間具有協同運作關係而必要介紹者,於此不再贅述。請參閱第5A圖所示,在部份實施例中,觸發電路380包含輸出端380a及感測端380b。觸發電路380之輸出端380a 電性連接於電壓控制電路240之控制端240c,觸發電路380之感測端380b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160之第一端160a。
觸發電路380包含整流元件T4。整流元件T4電性連接於功率裝置160的第一端160a及電壓控制電路240之控制端240c。當整流元件T4之跨壓大於順向電壓時,整流元件T4用以導通。舉例而言:在功率裝置160反向導通的情況下,若通過功率裝置160變大使第一端160a具有相異於預設電壓準位的操作電壓準位,整流元件T4將導通以調整(如:降低)控制端240c的電壓準位。整流元件T4可為二極體、整流元件或單向開關,但並不侷限於此。
請參閱第5B圖所示,觸發電路380可被應用於前述之電壓控制電路340。同理,在第4、4A~5B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觸發電路280、380可應用於o電壓控制電路140、電壓控制電路240或電壓控制電路340。換言之,第4圖所示之電壓控制電路140(第5A~5B圖所示之電壓控制電路240、340)僅為本揭示內容的其中一種實施例,而非用以限制電壓控制電路之電路架構。轉換電路中之電壓控制電路可以其他電路架構來實現,例如第4~5B圖所示之電壓控制電路140、240、340。
請參閱第6A、6B圖所示,第6A及6B圖係用以說明本揭示內容之部份實施例之電壓控制電路140、功率裝置160及觸發電路180。
相應於第1圖中的實施例,如第6A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常通之電壓控制開關141、功率裝置160及觸發電路180在基板610a上與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 SoC)整合或封裝在一起以形成晶片600a。如第6B圖所示,在部份實施例中,常通之電壓控制開關141、功率裝置160及觸發電路180在基板610b上與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 SiP)整合或封裝在一起以形成晶片600b。在不同實施例中,系統及封裝晶粒可以垂直推疊或水平平舖,並透過固定於封裝的線路內部連接。
換言之,在不同實施例中,電壓控制電路140、功率裝置160及觸發電路180可以與系統級封裝、系統單晶片、3D積體電路等等整合或封裝在一起。
請參照第7A圖及第7B圖。第7A圖及第7B圖為根據本案之一實施例所繪示的驅動訊號產生器120與電壓控制電路140之整合的示意圖。
相應於第1圖中的實施例,如第7A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電路122、驅動器緩衝器124及電壓控制電路140在基板710a上與系統單晶片整合或封裝在一起以形成晶片700a。如第7B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電路122、驅動器緩衝器124及電壓控制電路140在基板710b上與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整合或封裝在一起以形成晶片700b。
換言之,在不同實施例中,與應用在電壓控制電路140及功率裝置160相似,在部份實施例中,驅動訊號產生器120和電壓控制電路140可以與系統級封裝、系統單晶片、3D積體電路等等整合或封裝在一起。
在部份實施例中,驅動訊號產生器120、電壓控制電路140、功率裝置160及觸發電路180可以與系統級封裝、系統單晶片、3D積體電路等等整合或封裝在一起,且為簡潔的緣故,在這裡省略更多的解釋。
另外,上述實施例中的元件可以各種的數位或類比電路實現,也可以不同的積體電路晶片實現。每一個元件也可以整合在一單一晶片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電路可以一微控制單元(microcontroller unit, MCU)實現,或用不同的方式實現,如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或可程式邏輯陣列晶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開關與電晶體可以透過合適的電子元件實現。例如:開關可使用功率半導體裝置,包含但不限於:絕緣閘雙極電晶體(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雙極性結型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碳化矽(SiC)MOSFET電晶體,或機械開關,例如各種類型的繼電器。常通開關裝置可以是具有類似IV特性的氮化鎵電晶體或半導體裝置。變壓器、二極體、電阻器、電容器單元和/或電感器單元可以透過合適的電子元件實現。以上列表僅是示例性的,並不意味著是對本案的限制。
前述各實施例中的各項元件、方法步驟或技術特徵,係可相互結合,而不以本揭示內容中的文字描述順序或圖式呈現順序為限。
雖然本發明內容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內容,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內容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內容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轉換電路 120:驅動訊號產生器 122:邏輯電路 124:驅動緩衝器 140:電壓控制電路 140a:輸入端 140b:輸出端 140c:控制端 141:電壓控制開關 142:鉗位電路 142a:第一端 142b:第二端 160:功率裝置 160a:第一端 160b:第二端 160c:控制端 180:觸發電路 180a:輸出端 180b:感測端 240:電壓控制電路 240a:輸入端 240b:輸出端 240c:控制端 340:電壓控制電路 340a:輸入端 340b:輸出端 340c:控制端 600a:晶片 600b:晶片 610a:基板 610b:基板 700a:晶片 700b:晶片 710a:基板 710b:基板 Nr:參考端 PWM:脈寬調變訊號 ST1:斯密特觸發器 DSx:訊號 PS1:保護訊號 AND1:及閘 UVLO1:欠壓鎖定電路 Da:齊納二極體 Db:齊納二極體 T1:第一開關元件 T2:第二開關元件 T3:第三開關元件 T4:第四開關元件 R1:第一電阻 R2:第二電阻 C1:第一電容 V1:第一電壓準位 V2:第二電壓準位 P1:第一充電週期 P2:第二充電週期 S0:原始訊號 S1:驅動訊號 Sc:控制電壓 VDD:輸入電壓
第1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轉換電路之示意圖。 第2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功率裝置之控制端的電壓波形圖。 第3A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轉換電路之示意圖。 第3B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轉換電路之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轉換電路之示意圖。 第5A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轉換電路之示意圖。 第5B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轉換電路之示意圖。 第6A及6B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電壓控制開關、功率裝置及觸發電路整合的示意圖;以及 第7A圖及第7B圖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部分實施例所繪示的邏輯電路、驅動器緩衝器及電壓控制電路之整合的示意圖。
100:轉換電路
120:驅動訊號產生器
122:邏輯電路
124:驅動緩衝器
140:電壓控制電路
140a:輸入端
140b:輸出端
140c:控制端
141:電壓控制開關
142:鉗位電路
142a:第一端
142b:第二端
160:功率裝置
160a:第一端
160b:第二端
160c:控制端
180:觸發電路
180a:輸出端
180b:感測端
Nr:參考端
PWM:脈寬調變訊號
ST1:斯密特觸發器
DSx:訊號
PS1:保護訊號
AND1:及閘
UVLO1:欠壓鎖定電路
T1:第一開關元件
R1:第一電阻
C1:第一電容
S1:驅動訊號
VDD:輸入電壓
Da:齊納二極體
Db:齊納二極體

Claims (22)

  1. 一種轉換電路,包含:一功率裝置,包含一控制端;一電壓控制電路,包含一輸出端及一控制端,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控制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具有一第一電壓準位的一驅動訊號;以及一觸發電路,包含一輸出端及一感測端,其中該觸發電路的該輸出端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該觸發電路的該感測端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其中該功率裝置還包含一第一端,該第一端電性連接於該觸發電路之該感測端,當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具有一預設電壓準位時,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具有該第一電壓準位的該驅動訊號至該功率裝置,且該功率裝置用以根據該驅動訊號的該第一電壓準位執行電力轉換;當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具有相異於該預設電壓準位的一操作電壓準位時,該觸發電路用以響應於該第一端的該操作電壓準位而導通,以調整該電壓控制電路之該控制端的一電壓準位,使得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的該驅動訊號具有一第二電壓準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功率裝置還包含一第二端,該第二端電性連接於一參考端,且該觸發電路還包含:一第二開關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及該參考端之間,該第二開關元件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 該輸出端;以及一第三開關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及該參考端之間,該第三開關元件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開關元件。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觸發電路還包含:一整流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及該觸發電路的該控制端之間,其中該整流元件上的電壓差大於一順向電壓時,該整流元件將導通。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驅動訊號係該電壓控制電路響應於該電壓控制電路之該控制端上的電壓差而產生。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還包含:一電壓控制開關,包含:一汲極,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一輸入端;一源極,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輸出端;一閘極,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以及一鉗位電路,包含:一第一端,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開關的該閘極;以及一第二端,電性連接於一參考端,其中該鉗位電路之該 第一端及該第二端間的跨壓係被鉗位於一預設準位。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轉換電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包含一鉗位電路。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鉗位電路包含相互串聯的複數個鉗位元件,且該觸發電路電性連接於該些鉗位元件的其中二個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包含:一緩衝器,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之該控制端;以及一調節電路,電性連接於該緩衝器,其中該調節電路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觸發電路。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調節電路用以輸出一控制電壓至該緩衝器,以控制該驅動訊號的電壓準位,且該控制電壓的電壓準位響應於該調節電路之該控制端的電壓準位而被調整。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功率裝置包含一氮化鎵開關裝置、一MOSFET開關裝置、一絕緣柵雙極電晶體(IGBT)開關裝置、一雙極性電晶體(BJT)開關裝置、一碳化矽開關裝置、一繼電器開關裝置或其組合。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該功率裝置及該觸發電路與系統級封裝、系統單晶片或3D積體電路整合或封裝在一起。
  12. 一種轉換電路,包含:一功率裝置,包含一控制端;一電壓控制電路,包含一輸出端及一控制端,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控制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具有一第一電壓準位的一驅動訊號;以及一觸發電路,包含一輸出端及一感測端,其中該觸發電路的該輸出端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該觸發電路的該感測端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其中該觸發電路的該感測端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控制端,當該功率裝置用以根據該驅動訊號執行電力轉換時,該觸發電路用以響應於該功率裝置的該控制端的一電壓準位而導通,以調整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的一電壓準位,使得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該驅動訊號,且該驅動訊號具有一第二電壓準位。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觸發電路還包含:一第一電容,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控制端;以及一第一開關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及一參考端之間,且該第一開關元件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電容。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驅動訊號係該電壓控制電路響應於該電壓控制電路之該控制端上的電壓差而產生,且該電壓控制電路還包含:一電壓控制開關,包含:一汲極,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一輸入端;一源極,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輸出端;一閘極,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以及一鉗位電路,包含:一第一端,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開關的該閘極;以及一第二端,電性連接於一參考端,其中該鉗位電路之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間的跨壓係被鉗位於一預設準位。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轉換電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包含相互串聯的複數個鉗位元件,且該觸發電路電性連接於該些鉗位元件的其中二個之間。
  16.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包含:一緩衝器,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之該控制端;以及一調節電路,電性連接於該緩衝器,其中該調節電路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觸發電路。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調節電路 用以輸出一控制電壓至該緩衝器,以控制該驅動訊號的電壓準位,且該控制電壓的電壓準位響應於該調節電路之該控制端的電壓準位而被調整。
  18. 一種轉換電路,包含:一功率裝置,包含一控制端;一電壓控制電路,包含一輸出端及一控制端,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控制端,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具有一第一電壓準位的一驅動訊號;以及一觸發電路,包含一輸出端及一感測端,其中該觸發電路的該輸出端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該觸發電路的該感測端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其中該電壓控制電路包含:一緩衝器,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之該控制端;以及一調節電路,電性連接於該緩衝器,其中該調節電路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觸發電路。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觸發電路還包含:一第一電容,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控制端;以及一第一開關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及一參考端之間,且該第一開關元件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電容。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功率裝置 還包含:一第一端,該第一端電性連接於該觸發電路之該感測端,當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具有一預設電壓準位時,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具有該第一電壓準位的該驅動訊號至該功率裝置,且該功率裝置用以根據該驅動訊號的該第一電壓準位執行電力轉換;當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具有相異於該預設電壓準位的一操作電壓準位時,該觸發電路用以響應於該第一端的該操作電壓準位而導通,以調整該電壓控制電路之該控制端的一電壓準位,使得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的該驅動訊號具有一第二電壓準位;以及一第二端,該第二端電性連接於一參考端;其中該觸發電路還包含:一第二開關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及該參考端之間,該第二開關元件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輸出端;以及一第三開關元件,電性連接於該電壓控制電路的該控制端及該參考端之間,該第三開關元件的一控制端電性連接於該第二開關元件。
  21.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功率裝置還包含一第一端,該第一端電性連接於該觸發電路之該感測端,當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具有一預設電壓準位時,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具有該第一電壓準位的該驅動訊號至該功率裝置,且該功率裝置用以根據該驅動訊號的該第一電壓準位執行電力轉換;當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具有相異於該預設電壓準位的一操作電壓準位 時,該觸發電路用以響應於該第一端的該操作電壓準位而導通,以調整該電壓控制電路之該控制端的一電壓準位,使得該電壓控制電路用以輸出的該驅動訊號具有一第二電壓準位;其中該觸發電路還包含:一整流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功率裝置的該第一端及該觸發電路的該控制端之間,其中該整流元件上的電壓差大於一順向電壓時,該整流元件將導通。
  22.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轉換電路,其中該調節電路用以輸出一控制電壓至該緩衝器,以控制該驅動訊號的電壓準位,且該控制電壓的電壓準位響應於該調節電路之該控制端的電壓準位而被調整。
TW109111109A 2019-08-21 2020-04-01 轉換電路 TWI7277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547,561 US10784795B1 (en) 2019-08-21 2019-08-21 Conversion circuit
US16/547,561 2019-08-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0062A TW202110062A (zh) 2021-03-01
TWI727730B true TWI727730B (zh) 2021-05-11

Family

ID=68944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1109A TWI727730B (zh) 2019-08-21 2020-04-01 轉換電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4795B1 (zh)
EP (1) EP3783801A1 (zh)
CN (1) CN112421955B (zh)
TW (1) TWI7277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2083B (zh) * 2020-12-15 2021-11-23 南京微盟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导通模式的开关电源恒流输出控制系统
TWI771126B (zh) * 2021-04-20 2022-07-1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突波抑制電路、功率轉換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1521A1 (en) * 2002-09-30 2004-04-01 Hiroshi Watanabe Level shifting circuit
US20150280545A1 (en) * 2012-11-09 2015-10-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oft-start for resonant converters
TW201931750A (zh) * 2017-09-01 2019-08-01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控制用半導體裝置、電源裝置以及x電容器的放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8287B2 (ja) * 2007-06-27 2013-0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ゲート駆動装置
TWI501692B (zh) 2011-07-05 2015-09-21 Green Solution Tech Co Ltd 具開路保護之發光二極體驅動電路
CN104025455B (zh) * 2011-11-07 2018-07-20 西门子公司 用于电压控制的半导体开关的保护装置
US8780516B2 (en) 2012-05-08 2014-07-15 General Electric Conpany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oltage clamp circuits
JP5863183B2 (ja) * 2012-05-31 2016-02-16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5644830B2 (ja) 2012-10-18 2014-1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対象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駆動回路
TWI591606B (zh) * 2016-06-09 2017-07-1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驅動級電路
JP2018061301A (ja) * 2016-10-03 2018-04-1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駆動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TWI627826B (zh) 2017-05-16 2018-06-21 力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轉換裝置及其同步整流控制器
US10734882B2 (en) * 2018-02-09 2020-08-04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nversion circuit
CN109067159B (zh) * 2018-09-14 2019-11-12 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开关装置的软启动控制器以及负载开关装置
CN110011523B (zh) * 2019-04-28 2023-12-29 苏州蓝博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驱动倒相装置及低端驱动转高端驱动电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1521A1 (en) * 2002-09-30 2004-04-01 Hiroshi Watanabe Level shifting circuit
US20150280545A1 (en) * 2012-11-09 2015-10-01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Soft-start for resonant converters
TW201931750A (zh) * 2017-09-01 2019-08-01 日商三美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電源控制用半導體裝置、電源裝置以及x電容器的放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0062A (zh) 2021-03-01
EP3783801A1 (en) 2021-02-24
CN112421955A (zh) 2021-02-26
US10784795B1 (en) 2020-09-22
CN112421955B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02591B2 (ja) 半導体装置
WO2018158807A1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電力変換システム
US9698654B2 (en) Soft shutdown for isolated drivers
US10038438B2 (en) Power semiconductor element driving circuit
JP6787989B2 (ja) オープン出力保護を備えるドライバ
US9515649B2 (en) Cascode circuit
CN110138211B (zh) 转换电路
US9923557B2 (en) Switching circuit and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JP2010130822A (ja) 半導体装置
US980013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module
TWI727730B (zh) 轉換電路
TWI543519B (zh) 橋式整流電路
US9653998B2 (en) Boost converter and power controling method thereof
US10784770B2 (en) Conversion circuit
CN108847835B (zh) 一种功率器件驱动保护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US10784768B2 (en) Conversion circuit and conversion circuitry
JP5254386B2 (ja) ゲート駆動回路、および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JP6965902B2 (ja) 過電流保護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回路
JP2009131036A (ja)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CN113437858A (zh) 智能功率模块驱动电路、智能功率模块及家电设备
US20140247030A1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boost rectifier circuit
JP5473511B2 (ja) 電力用半導体装置
CN110581654B (zh) 电力用半导体装置
JP5563050B2 (ja) ゲート駆動回路、および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EP3683941A2 (en) Conversion circ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