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5853B -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5853B
TWI725853B TW109116393A TW109116393A TWI725853B TW I725853 B TWI725853 B TW I725853B TW 109116393 A TW109116393 A TW 109116393A TW 109116393 A TW109116393 A TW 109116393A TW I725853 B TWI725853 B TW I72585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device
sub
connection
disconnected
routing ta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6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5762A (zh
Inventor
沈譽蒼
Original Assignee
摩點物聯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威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摩點物聯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德威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摩點物聯創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6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5853B/zh
Priority to CN202011305606.8A priority patent/CN113286347A/zh
Priority to CA3108087A priority patent/CA3108087C/en
Priority to SG10202101296YA priority patent/SG10202101296YA/en
Priority to HRP20231334TT priority patent/HRP20231334T1/hr
Priority to RS20230984A priority patent/RS64737B1/sr
Priority to AU2021200805A priority patent/AU2021200805B2/en
Priority to JP2021019185A priority patent/JP7236750B2/ja
Priority to PL21155995.0T priority patent/PL3869739T3/pl
Priority to HUE21155995A priority patent/HUE063397T2/hu
Priority to EP21155995.0A priority patent/EP3869739B1/en
Priority to ES21155995T priority patent/ES2961298T3/es
Priority to US17/172,433 priority patent/US11632682B2/en
Priority to IL280897A priority patent/IL280897B2/en
Priority to KR1020210020838A priority patent/KR102539597B1/ko
Priority to SA121420480A priority patent/SA121420480B1/ar
Priority to RU2021104082A priority patent/RU2754344C1/ru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5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585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5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5762A/zh
Priority to AU2022204679A priority patent/AU2022204679B2/en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藉由一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來實施,該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包含伺服端、透過通訊網路連接至伺服端的管理端、多個無線裝置及多個被監控裝置。伺服端根據來自管理端的新增請求,分別新增多個包含對應該等無線裝置之裝置辨識碼及定位資訊的無線裝置資訊,並根據來自該管理端的多個設定請求,分別將該等無線裝置設定為主無線裝置、副無線裝置,或子無線裝置之其中一者,且根據該等無線裝置資訊建立該等無線裝置間之連線架構,及產生一對應該連線架構的路由表以使該等無線裝置根據該路由表進行連線。

Description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無線通訊網路,特別是指一種自動建立不同裝置間連線的方法。
對物聯網技術而言,無線拓樸是一個重要的項目,其為利用無線通訊達成點對點之間的資料傳輸,其中,資料傳輸的路徑是依據一路由表建構而成,該路由表則是各無線裝置依照訊號強度自行建立而成。
在實際應用中,大量的無線裝置分布在各處,若由該等無線裝置自行建立該路由表,則對於管理該等無線裝置的管理者而言,存在無法依照管理者要求建立路由表,導致管理者無法理解該等無線裝置連線架構,進而容易使該等無線裝置間產生無法預測的意外,變相增加維護成本與管理者的工作負荷。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種依照管理者設計自動化建立路由表及封包傳輸路徑的建構方法。
於是,本發明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藉由一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來實施,該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包含一伺服端、一透過一通訊網路連接至該伺服端的管理端、多個無線裝置,及多個具有元件識別碼的被監控裝置,其中該等無線裝置中存在至少一被設定與該伺服端存在連結關係的主連線裝置,與其他被設定不與該伺服端存在連結關係的子無線裝置,該等被監控裝置分別電連接該等子無線裝置,本發明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包含一步驟(A)、一步驟(B)、一步驟(C)、一步驟(D)、一步驟(E)、一步驟(F)、一步驟(V)及一步驟(W)。
在該步驟(A)中,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該伺服端根據一來自該管理端的新增請求與一來自該主無線裝置且包含該主無線裝置之裝置辨識碼、連線位址,及定位資訊的連線訊息,建立與該主無線裝置的連線。
在該步驟(B)中,對於每一子無線裝置,該管理端自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中選擇一目標主無線裝置與該子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
在該步驟(C)中,對於每一子無線裝置,該目標主無線裝置根據一來自子無線裝置且包含該子無線裝置之裝置辨識碼、連線位址、一指示出對應先前傳送過的每一封包的傳送次數、定位資訊的連線設定,及對應之被監控裝置的元件識別碼,建立與該子無線裝置的連線。
在該步驟(D)中,該伺服端根據一來自該管理端的副設定請求,選取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中至少一者作為至少一副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E)中,該伺服端根據每一主無線裝置所傳送之一連線回應訊息,建立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間之連線架構,其中該連線回應訊息包含該主無線裝置直接或間接連接之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之裝置辨識碼、定位資訊,及該主無線裝置下每一無線裝置與直接連接的其他無線裝置間的一連線資訊,該連線資訊包含已連線的兩無線裝置間的連接次數及無線通訊品質。
在該步驟(F)中,該伺服端根據自該步驟(E)所建立的連線架構及該等無線裝置資訊,產生一對應該連線架構的路由表並傳送至每一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V)中,每一被監控裝置於運作時產生一對應元件識別碼的工作資訊,並將該工作資訊傳送給與其相連接的該子無線裝置或該副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W)中,每一子無線裝置及每一副無線裝置根據所述連線架構將與其相連接的該被監控裝置所相關的元件識別碼及該工作資訊傳送給該伺服端。
本發明的功效在於:該伺服端透過來自該管理端的該新增請求及該副設定請求,分別將該等無線裝置設定為該主無線裝置、該副無線裝置,或該子無線裝置之其中一者,並依照管理者設計自動化建立該等無線裝置間之連線架構與路由表。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的一第一實施例,藉由一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來實施,該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包含多個無線裝置、多個對應元件識別碼的被監控裝置20、一伺服端1,及一透過該通訊網路100連接至該伺服端1的管理端14,其中該等無線裝置中存在至少一被設定與該伺服端1存在連結關係的主連線裝置11,與其他被設定不與該伺服端1存在連結關係的子無線裝置13。該等被監控裝置20分別電連接該等子無線裝置13。
在本實施例中,該伺服端1的實施態樣可為一個人電腦、一雲端主機,或一伺服器,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該管理端14的實施態樣可為一個人電腦、一筆記型電腦、或一智慧型手機,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無線裝置的實施態樣例如為具無線傳輸功能的處理裝置,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該等被監控裝置20指的是被無線裝置監控的電子裝置,例如為:攝影機、智慧型電池裝置、智慧型路燈、智慧型販賣機、智慧型門鎖等,每一個被監控裝置20都有獨一無二的元件識別碼,用於識別每一個被監控裝置20。更明確地說,每一被監控裝置20包含一處理單元21、一裝置本體22及一匯流排23。該處理單元21透過該匯流排23電連接所對應的該子無線裝置13,並電連接該裝置本體22,藉此,該處理單元21能於該裝置本體22運作時產生相關於該裝置本體22且對應其元件識別碼的一工作資訊,並將該工作資訊傳送給該子無線裝置13。
更進一步地說,若該裝置本體22為一電池裝置,其元件識別碼是該電池裝置唯一的產品序號,則該處理單元21所產生的該工作資訊例如包含一電池電壓資訊、一電池電流資訊及一充放電資訊。上述工作資訊中所包含的內容僅為舉例說明,並不以此為限。
特別說明的是,當該裝置本體22為一路燈或一門鎖時,由於相關於該裝置本體22(路燈或門鎖)的該工作資訊(例如為指示出該裝置本體22目前狀態為開啟或關閉)較不需經過運算處理,因此,該子無線裝置13能直接透過該匯流排23電連接該裝置本體22以獲取相關於該裝置本體22的該工作資訊,如此一來就不需再額外裝設該處理單元21。上述路燈及門鎖僅為舉例說明,並不以該等裝置為限。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式來說明利用該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所實施的本發明無線網路建構方法之該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依序包含一建立程序、一連線程序、一修護程序、一搜尋程序,及一判斷程序。
參閱圖3,該建立程序說明該伺服端1如何建立該等無線裝置間的連線架構,及對應該連線架構的路由表,並包含一步驟201、一步驟202、一步驟203、一步驟204、一步驟205、一步驟206、一步驟207、一步驟208、一步驟209、一步驟210,及一步驟211。
在該步驟201中,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11,該主無線裝置11傳送一包含對應其自身之裝置辨識碼、連線位址,及定位資訊的連線訊息至該伺服端1。
在該步驟202中,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11,該伺服端1根據一來自該管理端14的新增請求與來自該主無線裝置11的該連線訊息,建立與該主無線裝置11的連線。
在該步驟203中,對於每一子無線裝置13,該管理端14自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中選擇一目標主無線裝置11與該子無線裝置13存在連結關係。
在該步驟204中,對於每一子無線裝置13,當對應該子無線裝置13的該目標主無線裝置11接收到來自該子無線裝置13的連線設定時,該目標主無線裝置11根據該連線設定,建立與該子無線裝置13間的連線,其中該連線設定包含對應該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連線位址、一指示出對應先前傳送過的每一封包的傳送次數,及定位資訊。
在該步驟205中,該伺服端1根據一來自該管理端14的副設定請求,選取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中至少一者作為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特別說明的是,該等被監控裝置20其中一者所對應的該子無線裝置13若被選取作為該副無線裝置12,則該其中一被監控裝置20仍會傳送該工作資訊給該副無線裝置12。
應注意的是,於此實施例中,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並沒有對應的該被監控裝置20,也就是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並未與任何被監控裝置20電連接,然而,在其他實施態樣中,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也可以電連接其中一被監控裝置20,並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在該步驟206中,該伺服端1根據每一主無線裝置所傳送之一連線回應訊息,建立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間之連線架構,其中該連線回應訊息包含該主無線裝置11直接或間接連接之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定位資訊,及該主無線裝置11下每一無線裝置與直接連接的其他無線裝置間的一連線資訊,該連線資訊包含已連線的兩無線裝置間的連接次數及無線通訊品質。舉例來說,一第一子無線裝置13與一第一副無線裝置12間的距離小於該第一子無線裝置13與一第二主無線裝置11的距離,但該第一子無線裝置13與該第一副無線裝置12分別位於街道轉角之相異兩側,導致該第一子無線裝置13與該第一副無線裝置12間的無線通訊受到位在轉角處的建築物遮蔽,並使該第一子無線裝置13與該第一副無線裝置12間的無線通訊品質小於該第一子無線裝置13與該第二主無線裝置11間的無線通訊品質,因此該伺服端1指定該第一子無線裝置13連接至與該第二主無線裝置11。
在該步驟207中,該伺服端1根據自該步驟206所建立的連線架構及該等無線裝置資訊,產生一對應該連線架構的路由表,其中,該路由表包含該連線架構,以及該等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與定位資訊。
在該步驟208中,該伺服端1透過該通訊網路100接收多個來自該管理端14且分別對應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間之不同連線架構的路由表,及分別對應每一路由表的多個路由表編號。
在該步驟209中,該伺服端1判斷是否藉由該通訊網路100接收到一來自該管理端14且包含一目標路由表編號的更換路由表請求,當該伺服端1判斷並未接收到來自該管理端14且包含該目標路由表編號的該更換路由表請求時,進行該步驟210,當該伺服端1判斷接收到來自該管理端14且包含該目標路由表編號的該更換路由表請求時,進行該步驟211。
在該步驟210中,該伺服端1選擇自該步驟207所產生的該路由表,並根據該路由表與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進行連線。
在該步驟211中,該伺服端1根據自該步驟208中所接收的該等路由表,挑選一對應該更換路由表請求中之該目標路由表編號的目標路由表,並根據該目標路由表與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進行連線。
參閱圖4,該連線程序說明在該步驟210中,該伺服端1如何根據該路由表與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進行連線,並包含一步驟220、一步驟221,及一步驟222。
在該步驟220中,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11,該伺服端1傳送該路由表至該主無線裝置11。
在該步驟221中,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11,該主無線裝置11傳送該路由表至自身所連接之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或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並根據該路由表,與其自身存在連結關係的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或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建立連線。
在該步驟222中,對於每一副無線裝置12,該副無線裝置12傳送該路由表至自身所連接之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並根據該路由表,與其自身存在連結關係的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建立連線。
需要注意的是,在該步驟211中,該伺服端1與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進行連線的程序與該連線程序類似,其差異之處在於該伺服端1所根據的路由表,為自該步驟208所接收的該等路由表中,對應來自該管理端14之更換路由表請求之目標路由表編號的該目標路由表,其餘相同之處在此不再贅述。
在完成該建立程序後,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即可透過建立出的所述連線架構將與其相連接的被監控裝置20相關的該工作資訊傳送給該伺服端1。
更進一步地說,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在傳送該工作資訊給該伺服端1時,還會將與其相連接的該被監控裝置20所相關的元件識別碼傳送給該伺服端1。該元件識別碼例如包含指示出該裝置本體22的所在位置的位置資訊(例如經緯度資料)、該處理單元21的裝置編號等。
更詳細地說,該處理單元21可以是週期性地(例如為每30分鐘一次)將該工作資訊傳送給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或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而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或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在接收到該工作資訊後便將該工作資訊透過該連線架構傳送給該伺服端1,再藉由該伺服端1傳送該工作資訊給該管理端14。
該處理單元21也可以是接收到來自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或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的一工作資訊請求後,才將該工作資訊傳送給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或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其中,該工作資訊請求由該管理端14傳送給該伺服端1,而該伺服端1透過該連線架構將該工作資訊請求傳送給每一副無線裝置12及每一子無線裝置13。如此一來,該管理端14便能透過所述連線架構接收到來自各該處理單元21的該工作資訊,以達成監控該等被監控裝置20的目的。
參閱圖5及圖6,該修護程序說明該伺服端1發現一主無線裝置11斷線時,該伺服端如何重新建立另一連線架構及對應該另一連線架構的路由表,並包含一步驟301、一步驟302、一步驟303、一步驟304、一步驟305、一步驟306、一步驟307、一步驟308、一步驟309、一步驟310、一步驟311、一步驟312、一步驟313、一步驟314,及一步驟315。
在該步驟301中,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11,該伺服端1判斷在一預設時間內,是否接收到該主無線裝置11的一連線回應訊息,其中該連線回應訊息包含與對應該主無線裝置11連線的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之連線情況,當該伺服端1判斷在該預設時間內接收到該主無線裝置11的該連線回應訊息時,進行該步驟302,當該伺服端1判斷在該預設時間內並未接收到該主無線裝置11的該連線回應訊息時,進行該步驟304。
在該步驟302中,對於每一連線回應訊息,該伺服端1根據該連線回應訊息,判斷是否存在一未連線至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的失聯副無線裝置12,當該伺服端1判斷存在該失聯副無線裝置12時,進行該判斷程序,當該伺服端1判斷並未存在該失聯副無線裝置12時,進行該步驟303。
在該步驟303中,對於每一連線回應訊息,該伺服端1根據該連線回應訊息,判斷是否存在一未連線至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的失聯子無線裝置13,當該伺服端1判斷存在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時,進行該搜尋程序,當該伺服端1判斷並未存在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時,結束該修護程序。
在該步驟304中,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11,當該伺服端1判斷在該預設時間內,並未接收到該主無線裝置11的該回應訊息時,該伺服端1將該主無線裝置11作為一斷線主無線裝置11,且根據該路由表中未直接或間接連接至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之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中,選取一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橋接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305中,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11,該伺服端1根據該路由表中直接或間接連接至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選取一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代理無線裝置,並將非作為代理無線裝置的其他副無線裝置12及子無線裝置13作為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舉例來說,一第二子無線裝置13及一第二副無線裝置12連線至該斷線主無線裝置,其中一第三子無線裝置13、一第四子無線裝置13,及一第五子無線裝置13均連線至該第二副無線裝置12,此時該伺服端1根據該路由表,選取該第二子無線裝置作為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代理無線裝置,其中該伺服端1係依據該等無線裝置的定位資訊,及該等無線裝置間的無線通訊品質選取該代理無線裝置,另一方面,該伺服端1選取該第二副無線裝置12、該第三子無線裝置13、該第四子無線裝置13,及該第五子無線裝置13作為該等失聯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306中,該伺服端1根據自該步驟207或該步驟211所產生的路由表,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在該另一路由表中,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11,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代理無線裝置被指定跟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橋接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且不屬於該代理無線裝置的該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被指定跟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代理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
在該步驟307中,該伺服端1傳送該另一路由表至非屬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以及未直接或間接連線至任一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及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橋接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308中,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11,當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橋接無線裝置接收到該另一路由表時,該橋接無線裝置傳送一包含對應相關於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代理無線裝置之裝置辨識碼的代理連線訊息至對應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代理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309中,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該代理無線裝置接收到該包含對應其自身之裝置辨識碼的代理連線訊息時,該代理無線裝置傳送一包含該代理無線裝置網路協定位址的代理回應訊息至該橋接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310中,對於每一橋接無線裝置,當該橋接無線裝置接收到該代理回應訊息時,該橋接無線裝置根據該代理無線裝置網路協定位址,建立與該代理無線裝置的連線。
在該步驟311中,對於每一橋接無線裝置,該橋接無線裝置傳送該另一路由表至與其自身所連線的該代理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312中,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該代理無線裝置接收到該另一路由表時,對於對應該代理無線裝置的每一失聯無線裝置,該代理無線裝置根據該另一路由表,傳送一包含對應該代理無線裝置的該失聯無線裝置之裝置辨識碼的重新連線訊息至對應該代理無線裝置的該失聯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313中,對於每一直接或間接連線至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失聯無線裝置,當該失聯裝置接收到包含對應其自身之裝置辨識碼的重新連線訊息時,該失聯無線裝置傳送一包含對應其自身之失聯無線裝置網路協定位址的失聯回應訊息至該代理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314中,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該代理無線裝置接收到該至少一失聯回應訊息時,該代理無線裝置根據該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網路協定位址,建立與該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的連線。
在該步驟315中,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該代理無線裝置傳送該另一路由表至與其自身所連線的該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
參閱圖7,該搜尋程序說明該伺服端1如何建立與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的連線,並包含一步驟401、一步驟402、一步驟403、一步驟404、一步驟405、一步驟406、一步驟407,及一步驟408。
在該步驟401中,當該伺服端1判斷存在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時,該伺服端1標註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處於一斷線狀態,並傳送對應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及定位資訊的一維修訊息至該管理端14。
在該步驟402中,該管理端14傳送一相關於對應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之一替代子無線裝置13的設定訊息至該伺服端1,其中,該設定訊息包含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連線位址,及定位資訊。
在該步驟403中,當該伺服端1接收到來自該管理端14的該設定訊息時,該伺服端1根據該設定訊息,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該另一路由表與自該步驟207所建立的該路由表相似,其相異之處在於,在該另一路由表中,相關於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連線位址,及定位資訊被替代為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連線位址,及定位資訊。
在該步驟404中,該伺服端1傳送該另一路由表至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不屬於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之其他子無線裝置13。
在該步驟405中,對於與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存在有連結關係的一上級無線裝置,該上級無線裝置根據該另一路由表傳送一包含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的替代連線訊息至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
在該步驟406中,當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接收到該替代連線訊息時,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傳送一包含該替代子無線裝置連線位址的回應訊息至該上級無線裝置。
在該步驟407中,當該上級無線裝置接收到該回應訊息時,該上級無線裝置根據該替代子無線裝置連線位址,建立與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的連線。
在該步驟408中,該上級無線裝置傳送該另一路由表至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與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為不同無線裝置,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也可與該替代子無線裝置13為同一無線裝置。
參閱圖8,該判斷程序說明該伺服端1判斷如何建立與該失聯副無線裝置間之連線,並包含一步驟501、一步驟502、一步驟503、一步驟504、一步驟505、一步驟506,及一步驟507。
在該步驟501中,對於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中與該失聯副無線裝置12存在連結關係的每一下級子無線裝置13,該伺服端傳送一包含對應該下級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的確認連線訊息至該下級子無線裝置13。
在該步驟502中,對於每一下級子無線裝置13,當該下級子無線裝置13接收到該確認連線訊息時,該下級子無線裝置13傳送一包含該下級子無線裝置13之裝置辨識碼、連線位址的回應確認訊息至該伺服端1。
在該步驟503中,該伺服端1根據所接收的所有回應確認訊息,判斷對應所有回應確認訊息的一回應確認訊息數量是否大於一預設閾值,當該伺服端1判斷該回應確認訊息數量大於該預設閾值,進行該步驟504,當該伺服端1判斷該回應確認訊息數量並未大於該預設閾值,進行該步驟505。
在該步驟504中,該伺服端1將該失聯副無線裝置12作為該失聯主無線裝置11,並進行該步驟304至該步驟315的動作。
在該步驟505中,該伺服端1根據所接收的所有回應確認訊息,將該失聯副無線裝置12作為該等失聯子無線裝置13,並進行該步驟401至該步驟408。
在該步驟506中,該伺服端1根據所接收的所有回應確認訊息,判斷是否存在未傳送該回應確認訊息的該至少一下級子無線裝置13,當該伺服端1判斷存在未傳送該回應確認訊息的該至少一下級子無線裝置13時,進行該步驟507,當該伺服端1判斷不存在未傳送該回應確認訊息的該至少一下級子無線裝置13時,結束該判斷程序。
在該步驟507中,對於每一未傳送該回應確認訊息的下級子無線裝置13,該伺服端1將該下級子無線裝置13作為該失聯子無線裝置13,並進行該步驟401至該步驟408。
綜上所述,本發明無線網路建構方法,藉由該伺服端1根據來自該管理端14的該主設定請求及該副設定請求,分別將該等無線裝置設定為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並自動化建立該至少一主無線裝置11、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12,及該至少一子無線裝置13間的連線架構與路由表,藉此,該伺服端1能夠自動建立符合管理者設計的主從式連線架構以減少管理者工作負荷,進而避免管理者因無法理解該等無線裝置連線架構而造成的風險,例如裝置運作不穩定、裝置毀損等風險,另一方面,當該伺服端1判斷存在斷線主無線裝置11時,亦能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以避免與連線至該斷線主無線裝置11的該等無線裝置失去聯繫,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是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1:伺服端 100:通訊網路 11:主無線裝置 12:副無線裝置 13:子無線裝置 14:管理端 20:被監控裝置 21:處理單元 22:裝置本體 23:匯流排 201~211:步驟:建立程序 220~222:步驟:連線程序 301~315:步驟:修護程序 401~408:步驟:搜尋程序 501~507:步驟:判斷程序
本發明的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 圖1是一方塊圖,說明本發明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的一實施例藉由一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來實施; 圖2是一方塊圖,說明該實施例之一被監控裝置與一子無線裝置(或一副無線裝置)連接關係。 圖3是一流程圖,說明該實施例所執行的本發明無線網路建構方法之一建立程序; 圖4是一流程圖,說明該實施例所執行的本發明無線網路建構方法之一連線程序; 圖5是一流程圖,說明該實施例所執行的本發明無線網路建構方法之一修護程序的步驟301~307; 圖6是一流程圖,說明該實施例所執行的本發明無線網路建構方法之一修護程序的步驟308~315; 圖7是一流程圖,說明該實施例所執行的本發明無線網路建構方法之一搜尋程序;及 圖8是一流程圖,說明該實施例所執行的本發明無線網路建構方法之一判斷程序。
201~211:步驟:建立程序

Claims (11)

  1. 一種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藉由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來實施,所述無線網路建構演算系統包含多個無線裝置、多個具有元件識別碼的被監控裝置、伺服端,及透過通訊網路連接至所述伺服端的管理端,其中所述無線裝置中存在被設定與所述伺服端存在連結關係的至少一主無線裝置,與其他被設定不與所述伺服端存在連結關係的子無線裝置,該等被監控裝置分別電連接該等子無線裝置;其中,所述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所述伺服端根據來自所述管理端的新增請求與來自所述主無線裝置且包含所述主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的連線訊息,建立與所述主無線裝置的連線; (B)對於每一子無線裝置,所述管理端自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中選擇一目標主無線裝置與所述子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 (C)對於每一子無線裝置,所述目標主無線裝置根據來自所述子無線裝置且包含所述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指示出對應先前傳送過的每一封包的傳送次數、定位資訊的連線設定,及對應之被監控裝置的元件識別碼,建立與所述子無線裝置的連線; (D)所述伺服端根據來自所述管理端的副設定請求,選取所述子無線裝置中至少一者作爲至少一副無線裝置; (E)所述伺服端根據每一主無線裝置所傳送的連線訊息,建立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子無線裝置間的連線架構,其中所述連線訊息包含所述主無線裝置直接或間接連接的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定位資訊,及所述主無線裝置下每一無線裝置與直接連接的其他無線裝置間的連線資訊,所述連線資訊包含已連線的兩無線裝置間的連接次數及無線通訊品質; (F)所述伺服端根據自所述步驟(E)所建立的連線架構及無線裝置資訊,産生對應所述連線架構的路由表並傳送至每一無線裝置;(V)每一被監控裝置於運作時產生一對應元件識別碼的工作資訊,並將該工作資訊傳送給與其相連接的該子無線裝置或該副無線裝置;及 (W)每一子無線裝置及每一副無線裝置根據所述連線架構將與其相連接的該被監控裝置所相關的元件識別碼及該工作資訊傳送給該伺服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F)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G)所述伺服端自所述管理端接收多個分別對應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子無線裝置間的不同連線架構的路由表,及分別對應每一路由表的多個路由表編號; (H)所述伺服端判斷是否接收到一來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目標路由表編號的更換路由表請求; (I)當所述伺服端判斷並未接收到來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目標路由表編號的所述更換路由表請求時,所述伺服端選擇自所述步驟(F)所産生的路由表,並根據所述路由表與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子無線裝置進行連線;及 (J)當所述伺服端判斷接收到來自所述管理端且包含目標路由表編號的所述更換路由表請求時,所述伺服端根據自步驟(F)中所接收的所述路由表,挑選對應所述目標路由表編號的目標路由表,並根據所述目標路由表與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子無線裝置進行連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F)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K)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所述伺服端判斷在預設時間內是否接收到所述主無線裝置的連線訊息,其中所述連線訊息包含與對應所述主無線裝置連線的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子無線裝置的連線情况; (L)對於每一主無線裝置,當所述伺服端判斷在所述預設時間內並未接收到所述主無線裝置的所述連線訊息時,所述伺服端將所述主無線裝置作爲一斷線主無線裝置,且根據所述路由表中未直接或間接連接至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至少一子無線裝置,選取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橋接無線裝置; (M)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所述伺服端根據所述路由表中直接或間接連接至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子無線裝置,選取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代理無線裝置,並將非作爲代理無線裝置的其他副無線裝置及子無線裝置作爲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及 (N)所述伺服端根據自所述步驟(F)所建立的路由表,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代理無線裝置被指定跟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橋接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且不屬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被指定跟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代理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所述步驟(N)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O)所述伺服端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非屬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以及未直接或間接連線至任一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所述子無線裝置,及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橋接無線裝置; (P)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當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橋接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時,所述橋接無線裝置傳送包含對應相關於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的代理連線訊息至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代理無線裝置; (Q)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接收到包含對應其自身的所述裝置辨識碼的代理連線訊息時,所述代理無線裝置傳送包含代理無線裝置網路協議地址的代理回應訊息至所述橋接無線裝置; (R)對於每一橋接無線裝置,當所述橋接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代理回應訊息時,所述橋接無線裝置根據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網路協議地址建立與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連線,並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代理無線裝置; (S)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接收所述另一路由表時,對於對應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每一失聯無線裝置,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根據所述另一路由表,傳送包含對應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失聯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的重新連線訊息至對應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所述失聯無線裝置; (T)對於每一直接或間接連線至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失聯無線裝置,當所述失聯無線裝置接收到包含對應其自身的裝置辨識碼的重新連線訊息時,所述失聯無線裝置傳送包含對應其自身的失聯無線裝置網路協議地址的失聯回應訊息至所述代理無線裝置;及 (U)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接收到至少一所述失聯回應訊息時,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根據所至少一述失聯無線裝置網路協議地址,建立與所述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的連線,並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K)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i)所述伺服端根據所述連線訊息,判斷所述子無線裝置中是否存在未連線至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或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的失聯子無線裝置; (ii)當所述伺服端判斷存在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時,所述伺服端標注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處於斷線狀態,並傳送對應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及定位資訊的維修訊息至所述管理端; (iii)所述管理端傳送相關於對應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設定訊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設定訊息包含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及 (iv)所述伺服端根據自所述步驟(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設定訊息,産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關於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被替代爲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iv)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v)所述伺服端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不屬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其他子無線裝置; (vi)對於在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及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中,與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存在有連結關係的一上級無線裝置,當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時,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根據所述另一路由表傳送包含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的替代連線訊息至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 (vii)當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替代連線訊息時,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傳送包含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連線地址的回應訊息至所述上級無線裝置;及 (viii)當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回應訊息時,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根據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連線地址,建立與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連線,並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K)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ix) 所述伺服端根據所述連線訊息,判斷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中是否存在未連線至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的失聯副無線裝置; (x)當所述伺服端判斷存在所述失聯副無線裝置時,對於所述子無線裝置中與所述失聯副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的每一下級子無線裝置,所述伺服端傳送包含對應所述下級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的確認連線訊息至所述下級子無線裝置; (xi)對於每一下級子無線裝置,當所述下級子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確認連線訊息時,所述下級子無線裝置傳送包含所述下級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的響應確認訊息至所述伺服端; (xii)所述伺服端根據所接收到的所有響應確認訊息,判斷對應所有響應確認訊息的響應確認訊息數量是否大於默認閾值; (xiii)當所述伺服端判斷所述響應確認訊息數量大於所述默認閾值時,所述伺服端將所述失聯副無線裝置作爲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且根據所述路由表中未直接或間接連接至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所述子無線裝置,選取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橋接無線裝置; (xiv)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所述伺服端根據所述路由表中連接至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子無線裝置,選取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代理無線裝置,並將非作爲代理無線裝置的其他子無線裝置作爲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及 (xv)所述伺服端根據自所述步驟(F)所建立的路由表,重新建立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代理無線裝置被指定跟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橋接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且不屬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被指定跟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代理無線裝置存在連結關係。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在步驟(xv)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xvi)所述伺服端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非屬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以及未直接或間接連線至任一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所述子無線裝置,及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橋接無線裝置; (xvii)對於每一斷線主無線裝置,當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橋接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時,所述橋接無線裝置傳送包含對應相關於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的代理連線訊息至對應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所述代理無線裝置; (xviii)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接收到包含對應其自身的所述裝置辨識碼的代理連線訊息時,所述代理無線裝置傳送包含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網路協議地址的代理回應訊息至所述橋接無線裝置; (xix)對於每一橋接無線裝置,當所述橋接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代理回應訊息時,所述橋接無線裝置根據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網路協議地址建立與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連線,並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代理無線裝置; (xx)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接收所述另一路由表時,對於每一對應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失聯無線裝置,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根據所述另一路由表,傳送一包含對應所述代理無線裝置的所述失聯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的重新連線訊息至所述失聯無線裝置; (xxi)對於每一連線至所述斷線主無線裝置的失聯無線裝置,當所述失聯無線裝置接收到包含對應其自身的裝置辨識碼的重新連線訊息時,所述失聯無線裝置傳送包含對應其自身的失聯無線裝置網路協議地址的失聯回應訊息至所述代理無線裝置;及 (xxii)對於每一代理無線裝置,當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接收到至少一所述失聯回應訊息時,所述代理無線裝置根據至少一所述失聯無線裝置網路協議地址,建立與至少一所述失聯無線裝置的連線,並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失聯無線裝置。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驟(xii)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xxiii)當所述伺服端判斷所述響應確認訊息數量不大於所述默認閾值時,所述伺服端將所述失聯副無線裝置作爲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 (xxiv)所述伺服端標注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處於斷線狀態,並傳送對應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及定位資訊的一維修訊息至所述管理端; (xxv)所述管理端傳送一相關於對應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一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設定訊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設定訊息包含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及 (xxvi)所述伺服端根據自所述步驟(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設定訊息,産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關於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被替代爲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在步驟(xxvi)後還包含以下步驟: (xxvii)所述伺服端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不屬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其他子無線裝置; (xxviii)對於在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及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中,與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存在有連結關係的上級無線裝置,當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時,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根據所述另一路由表傳送包含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的替代連線訊息至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 (xxix)當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替代連線訊息時,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傳送包含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連線地址的回應訊息至所述上級無線裝置;及 (xxx)當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回應訊息時,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根據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連線地址,建立與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連線,並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
  11. 如請求項7至請求項10中任一項請求項所述的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其中,所述伺服端根據所接收到的所有響應確認訊息,判斷是否存在未傳送所述響應確認訊息的至少一所述下級子無線裝置,當所述伺服端判斷存在未傳送所述響應確認訊息的所述至少一下級子無線裝置時,所述伺服端將未傳送所述響應確認訊息的每一下級子無線裝置作爲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並進行以下步驟: (xxxi)所述伺服端標注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處於斷線狀態,並傳送對應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及定位資訊的維修訊息至所述管理端; (xxxii)所述管理端傳送相關於對應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設定訊息至所述伺服端,其中,所述設定訊息包含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 (xxxiii)所述伺服端根據自所述步驟(F)所建立的所述路由表及所述設定訊息,産生另一路由表,其中,在所述另一路由表中,相關於所述失聯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被替代爲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連線地址,及定位資訊; (xxxiv)所述伺服端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及不屬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其他子無線裝置; (xxxv)對於在所述至少一主無線裝置及所述至少一副無線裝置中,與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存在有連結關係的上級無線裝置,當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另一路由表時,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根據所述另一路由表傳送包含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裝置辨識碼的替代連線訊息至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 (xxxvi)當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替代連線訊息時,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傳送一包含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連線地址的回應訊息至所述上級無線裝置;及 (xxxvii)當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接收到所述回應訊息時,所述上級無線裝置根據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連線地址,建立與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的連線,並傳送所述另一路由表至所述替代子無線裝置。
TW109116393A 2020-02-19 2020-05-18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TWI725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6393A TWI725853B (zh) 2020-05-18 2020-05-18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CN202011305606.8A CN113286347A (zh) 2020-02-19 2020-11-20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CA3108087A CA3108087C (en) 2020-02-19 2021-02-04 Method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SG10202101296YA SG10202101296YA (en) 2020-02-19 2021-02-08 Method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PL21155995.0T PL3869739T3 (pl) 2020-02-19 2021-02-09 Sposób monitorowania urządzenia
RS20230984A RS64737B1 (sr) 2020-02-19 2021-02-09 Postupak za nadzor aparata
AU2021200805A AU2021200805B2 (en) 2020-02-19 2021-02-09 Method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JP2021019185A JP7236750B2 (ja) 2020-02-19 2021-02-09 設備を監視するための方法
HRP20231334TT HRP20231334T1 (hr) 2020-02-19 2021-02-09 Postupak nadziranja uređaja
HUE21155995A HUE063397T2 (hu) 2020-02-19 2021-02-09 Eljárás egy berendezés figyelésére
EP21155995.0A EP3869739B1 (en) 2020-02-19 2021-02-09 Method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ES21155995T ES2961298T3 (es) 2020-02-19 2021-02-09 Método de supervisión de aparatos
US17/172,433 US11632682B2 (en) 2020-02-19 2021-02-10 Method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IL280897A IL280897B2 (en) 2020-02-19 2021-02-15 A method for device monitoring
KR1020210020838A KR102539597B1 (ko) 2020-02-19 2021-02-17 장치를 모니터링 하기 위한 방법
RU2021104082A RU2754344C1 (ru) 2020-02-19 2021-02-18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SA121420480A SA121420480B1 (ar) 2020-02-19 2021-02-18 طريقة لمراقبة أجهزة
AU2022204679A AU2022204679B2 (en) 2020-02-19 2022-06-30 Method for monitoring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6393A TWI725853B (zh) 2020-05-18 2020-05-18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5853B true TWI725853B (zh) 2021-04-21
TW202145762A TW202145762A (zh) 2021-12-01

Family

ID=76605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6393A TWI725853B (zh) 2020-02-19 2020-05-18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585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3093B2 (en) * 2003-03-10 2010-04-06 Sony Deutschland Gmbh QoS-aware handover procedure for IP-based mobile ad-hoc network environments
US8699402B2 (en) * 2009-02-06 2014-04-15 Hitachi, Ltd. Multi-hop relay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ccess gateway, and route selection method
EP2908464A1 (en) * 2012-10-11 2015-08-1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ntroller for routing forwarding
US9497661B2 (en) * 2011-05-23 2016-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lementing EPC in a cloud computer with openflow data plan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3093B2 (en) * 2003-03-10 2010-04-06 Sony Deutschland Gmbh QoS-aware handover procedure for IP-based mobile ad-hoc network environments
US8699402B2 (en) * 2009-02-06 2014-04-15 Hitachi, Ltd. Multi-hop relay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ccess gateway, and route selection method
US9497661B2 (en) * 2011-05-23 2016-11-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mplementing EPC in a cloud computer with openflow data plane
EP2908464A1 (en) * 2012-10-11 2015-08-19 ZTE Corporation Method, system, and controller for routing forwar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5762A (zh)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60695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entralized cluster management in wireless switch architecture
US200701833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covering from virtual switch link failures
JP5811196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及び仮想ネットワークの可視化方法
KR20140009070A (ko) 블루투스 인프라스트럭처 네트워크, 마스터, 허브 및 방법
CN104104543A (zh) 一种基于snmp和ipmi协议的服务器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4601380B (zh) 一种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及其恢复主机信息的方法
CN103780467B (zh) 通信连接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14059843A1 (zh) 用于物联网网关的故障排除方法及系统
WO2014056367A1 (zh) 聚合端口id分配方法及装置
EP267265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verifying communication redundancy in an automation network
JP5387227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マネージャ機器による設定変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機器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ネットワークマネージャ機器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CN101145972B (zh) 一种容灾网管系统及其网管客户端的登陆方法
WO2009059505A1 (fr) Procédé et système d'initialisation à distance
CN10458034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TWI725853B (zh) 用於被監控裝置的無線裝置建構方法
EP3917086A1 (en) Network topology discovery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4019157A1 (zh) 通信路径的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4618123A (zh) 一种供电方法以及装置
CN113286347A (zh)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JP2004306200A (ja) ロボット制御システム
TWI710274B (zh) 無線網路建構方法
WO2015003420A1 (zh) 一种云计算环境的资源部署方法
CN113395740B (zh) 无线网络建构方法
US20230308346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terminal device
CN104081728A (zh) 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