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3516B - 板對板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對板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3516B
TWI723516B TW108131140A TW108131140A TWI723516B TW I723516 B TWI723516 B TW I723516B TW 108131140 A TW108131140 A TW 108131140A TW 108131140 A TW108131140 A TW 108131140A TW I723516 B TWI723516 B TW I7235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lock
board
terminal
groove
insul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1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09984A (zh
Inventor
江惠雪
張華均
徐僉昱
Original Assignee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11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3516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9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35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3516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板對板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殼體、一絕緣塊及多數第一端子。第一絕緣殼體包括基部與凸台,凸台自基部延伸,基部包括組合槽,凸台包括多數端子槽,組合槽連通該多數端子槽。絕緣塊可拆卸地組合於該組合槽。各該第一端子分別被收容於該多數端子槽,各該第一端子分別具有一干涉部與一接觸部,各該第一端子接觸部自該干涉部延伸,各該第一端子干涉部固定於該絕緣塊,各該第一端子接觸部藉由該絕緣塊被定位於各該端子槽中。

Description

板對板連接器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板對板連接器,特別是一種被應用於電連接二電路板的電路板對電路板連接器。
為了因應日趨複雜的電子系統,電子電路經常會根據不同的功能、特性或需求而採用模組化的設計,而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多個電子電路模組之間需要能互相傳遞電子訊號。在此情況下,各個電子電路模組需設置有彼此對接的連接器,而這些連接器可透過彼此電性連接來達到傳遞電子訊號或電源的目的。這些電子電路模組經常是分別被能設置在不同的載體,例如電路板,因此這些連接器必須分別設置在這些載體或電路板上,在透過這些連接器將電路板載體上的電子電路電連接,以形成一完整的需求電路,這些連接器一般稱之為板對板連接器(board to board connectors)。
舉例來說,汽車可包括由空調系統模組、無線通訊模組、引擎點火模組與中央控制模組所組成的電子系統,這些模組通常會透過板對板連接器或線纜來達到電性連接並傳遞電子訊號。由於該電子系統必須在汽車行駛時承受持續不斷的振動及溫度差異造成的熱衝擊,甚至承受外力意外地撞擊,因此板對板連接器是可能被應用在惡劣環境之下。
美國第9,178,326號專利揭露一種相互匹配的板對板連接器,其中,第一連接器的第一端子的可動部形成為寬度方向的尺寸比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使得其在連接器的前後方向上可彈性變形。第二連接器的第二端子的可動部形成為厚度方向的尺寸比寬度方向的尺寸大,使得其在連接器的寬度方向上可彈性變形。因此,可動部能夠形成在增大的截面上,藉此能夠增大各端子的允許電流值,此不同於可動部在連接器的前後方向與寬度方向上能夠充分地彈性變形的連接器的設置。
此外,在現有技術中,板對板連接器的各端子是透過繁瑣的程序,逐一被組裝固定至絕緣殼體上。
本發明的目的在提出一種板對板連接器,以期簡化連接器的端子與絕緣殼體之間的組裝程序,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
在本發明說明書的揭露中,詞彙「干涉(interference)」意旨為相互接觸的二物體在彼此的接觸面上具有摩擦力。這種摩擦力可以是因為該二物體在接觸面上有不完全一致的外觀尺寸造成,也可以是一物體被鑲埋(decorated/molded)於另一物體所造成。因此在本發明說明書的揭露中在二物體間形成「干涉」的手段,例示地可以是因該二物體間的接觸表面因承受正向力或因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造成。
在本發明說明書的揭露中,該二連接器是可以在完成匹配後,透過各該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建立的電連接關係,相互傳遞電子訊號。其中,「電子訊號」是指廣義的電子訊號,包括但不限於電源訊號、接地、身分識別訊號或高頻電子訊號。
在本發明下述的揭露中,是以一種浮動型的電路板對電路板連接器為例,該「浮動型」的連接器是指相互匹配的一對連接器中,至少一個連接器具有可在一定範圍內活動的特性。這種浮動型的電路板對電路板連接器的實施是被用來當成揭露本發明技術的例示之用,並非本發明所揭露技術只能應用於該浮動型的電路板對電路板連接器。
在本發明所揭露的一實施例中,一種板對板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殼體、絕緣塊與多數第一端子。第一絕緣殼體包括基部與凸台,凸台自基部延伸,基部包括組合槽,凸台包括多數端子槽,且組合槽連通多數端子槽。絕緣塊可拆卸地組合於組合槽。各第一端子分別被收容於多數端子槽,各第一端子分別具有干涉部與接觸部,各第一端子接觸部自干涉部延伸,各第一端子干涉部固定於絕緣塊,且各第一端子接觸部藉由絕緣塊被定位於各端子槽中。
在本發明所揭露的一實施例中,一種板對板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殼體、絕緣子、第一絕緣塊、第二絕緣塊與多數第二端子。第二絕緣殼體包括第一組合槽,絕緣子位於第二絕緣殼體外,第二絕緣殼體可在預定範圍內相對於絕緣子位移,且絕緣子包括第二組合槽。第一絕緣塊可拆卸地組合於第一組合槽,且第二絕緣塊可拆卸地組合於第二組合槽。各第二端子分別具有接觸部、連接部與固定部,各第二端子連接部位於接觸部與固定部之間,各第二端子連接部兩端分別固定於第一絕緣塊與第二絕緣塊,各第二端子接觸部藉由第一絕緣塊被定位於第二絕緣殼體,且各第二端子固定部藉由第二絕緣塊被定位於絕緣子。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其可藉由絕緣塊與對應的組合槽,簡化連接器的端子與絕緣殼體之間的組裝程序,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
如圖1至4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所揭露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10,主要是由配置於不同電路板310、320上的第一連接器100及第二連接器200相互匹配建立電連接關係,藉由該電連接關係使該二電路板310、320上的電子電路能相互溝通電子訊號。圖1所示的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是彼此可以匹配(mating)並可以相互傳遞電子訊號,而圖2所示的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是前述兩者匹配前(un-mating)的狀態。如圖1與圖2所示,裝置有該第二連接器200的電路板(圖1與圖2中未表示)位於XY平面的狀況下,第一連接器100是大致沿著Z軸方向與該第二連接器200匹配或分離。
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00具有第一絕緣殼體110及多數第一端子120。且第二連接器200對應第一連接器100,第二連接器200也具有第二絕緣殼體220及多數第二端子230。為簡化本發明以下揭露,若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中任一部分使用相同名稱者,若無特別說明,即表示該部分與另一連接器相同名稱的部分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功能。
第一絕緣殼體110具有基部111及一自基部111延伸的凸台112,該凸台112是由兩相對的側牆1121界定一收容空間1101,各該側牆1121上分別具有一排端子槽130,各該端子槽130分別收容一第一端子120,該些第一端子120與該些端子槽130分別沿Y方向排列。在本實施例中,相鄰的各該端子槽130之間是由一間隔牆1301區隔,且各該端子槽130是兩側貫通,即各該端子槽130鄰接收容空間1101的一面與側牆1121外的另一面相互貫穿,使各該第一端子120至少部分材料是可以延伸出各該端子槽130的任一側。
在本實施例中,各該第一端子120分別具有一接觸部121、一彎曲部122與一干涉部123,各該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是與該第一絕緣殼體110具有干涉關係(interference),使各該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可以透過鑲埋的手段而被固定在第一絕緣殼體110的定位。例如:該第一絕緣殼體110兩排端子槽130內的各該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是分別被固定在二絕緣塊114,藉由各該絕緣塊114而將各該第一端子120定位於各該端子槽130,或以埋入射出手段在各該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成形絕緣塊114。在本實施例中,將各該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固定於各該絕緣塊114的手段可以包括利用各該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部分地刺破(spears into)各該絕緣塊114而固定於絕緣塊114中,或以埋入射出成形手段在多數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上成形絕緣塊114,藉此使各該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與該第一絕緣殼體110產生干涉關係。
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是被用來與該第二連接器200的各該第二端子230形成電連接關係,藉以相互傳遞電子訊號。在本實施例中,在初始的自由狀態下,各該第一端子120的接觸部121是被收容於各端子槽130內,且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是屬於一種具有彈性力的彈性端子。由於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各該端子槽130是兩側貫通,且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具有彈性變形能力,因此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在自由狀態下或受力變形狀態下,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不一定必須被保留在各該端子槽130內。
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是在各該干涉部123及接觸部121間的彎曲部分,使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偏離各該干涉部123及接觸部121的連線,即各該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彎曲部122及接觸部121不排列於同一直線。由於各該第一絕緣殼體110的端子槽130是兩側貫通,因此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是可以至少部分地延伸出各該端子槽130。在本實施例中,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是分別自端子槽130內延伸部分材料進入該收容空間1101。
各該第一端子120更包括端部124,端部124是自第一端子120的接觸部121朝遠離彎曲部122的方向延伸,此外,第一絕緣殼體110的各端子槽130中設置有止擋塊113,各止擋塊113連接各間隔牆1301。各止擋塊113分別具有保護各第一端子120端部124尺寸的功能,確保各該第一端子120端部124尺寸不受不當外力影響。在該第一端子120自由時或受力變形時,各該端部124是否接觸或僅趨近各該止擋塊113是取決於具體個案對各該第一端子120的應力需求。例如,若各止擋塊113與各第一端子120端部124接觸,則各止擋塊113對各第一端子120端部124施加反作用力,導致各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可以對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輸出更大的正向力。
各該第一端子120更包括固定部125,固定部125自干涉部123朝遠離彎曲部122的方向延伸,並進一步延伸出第一絕緣殼體110的一側,第一連接器100被固定在電路板310上,且各第一端子120的固定部125被焊接至電路板310上的對應金屬接點(圖未示)。
該第二連接器200的第二絕緣殼體220具有相互間隔的一對邊牆221,及該二邊牆221間的一舌板222。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的二邊牆221是分別相對於該第一絕緣殼體110的側牆1121設置。當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相互匹配時,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的二邊牆221是位於該第一絕緣殼體110的二側牆1121外側,且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的舌板222是被收容於該第一絕緣殼體110收容空間1101內,則此時,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的邊牆221及舌板222距離是略大於該第一連接器100側牆1121,使各該第一絕緣殼體110側牆1121上的端子槽130可以進入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的邊牆221及舌板222間的空間。
該第二連接器200的該些第二端子230沿Y方向排列,且各該第二端子230分別具有一接觸部231、一連接部232及一固定部233。各該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是被配置於各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的二邊牆221表面,各該第二端子230固定部233是被固定於該電路板320,並與該電路板320上的電子電路形成電連接狀態。各該第二端子230連接部232是分別連接各該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與固定部233。
由於各該第二端子230的接觸部231是被配置於各該二邊牆221朝向舌板222的二表面,這種配置可以是透過穿刺或埋入射出成形等技術手段達成,使各該第二端子230的接觸部231部分被鑲埋於該邊牆221。然而,在本實施例中,各該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是被用來與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形成電連接,且各該第二端子230的接觸部231至少是部分暴露出於各該邊牆221的表面,因此各該第二端子230的接觸部231是不具彈性變形能力的部分。
前述各該第二端子230的接觸部231暴露出於各該邊牆221的表面的目的是使各該第二端子230的接觸部231可以與適當第一端子120形成電連接關係,因此即便任一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是凹陷於任一邊牆221的表面,但該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至少部分表面未被絕緣材料覆蓋,使第一端子120可能與該接觸部231形成機械性接觸者,該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即屬部分暴露出於該邊牆221的表面。
由於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是至少部分地延伸出各該端子槽130並進入該第一絕緣殼體110收容空間1101,則當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匹配時,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受限於該第二絕緣殼體220舌板222而發生彈性變形。當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發生彈性變形時,各該第一端子120的干涉部123仍受限於該第一絕緣殼體110,因此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只能帶動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朝遠離第一絕緣殼體110收容空間1101方向發生位移,此時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被迫近各該第二絕緣殼體220邊牆221。
由於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被迫近各該第二絕緣殼體220邊牆221,且各該第二端子230被排列於該第二絕緣殼體220邊牆221朝向舌板222的二表面,則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施加於各該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的正向力增加,不論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彈性變形前該正向力值為零或其他,各該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與該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間的正向力皆因此增加。
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絕緣殼體220只透過各該第二端子230固定部233而被定位於該電路板320上,各該第二端子230連接部可能受力發生線性或扭曲變形,使各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相對於該電路板320的位置是不確定的,即該第二絕緣殼體220是浮動地(floating)被固定於該電路板320。為使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相對於該電路板320的位置可以更穩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在該第二絕緣殼體220外設置一絕緣子210,透過將該絕緣子210固定於該電路板320的定位,藉以限縮該第二絕緣殼體220可浮動的範圍。
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二端子230的連接部232包括彈性區2321與二干涉區2322。各第二端子230的二干涉區2322位於彈性區2321的兩端,且各第二端子230的二干涉區2322分別與絕緣子210與第二絕緣殼體220具有干涉關係。如前所述,藉由該干涉關係造成的摩擦力,將各第二端子230兩端分別固定在絕緣子210與第二絕緣殼體220。各第二端子230的彈性區2321是位於絕緣子210與第二絕緣殼體220之間,且在本實施例中,各該彈性區2321具有一定範圍的壓縮及扭轉彈性變形能力。第二絕緣殼體220透過彈性區2321而相對於絕緣子210與電路板320是可浮動的。舉例來說,第二絕緣殼體220相對於絕緣子210在X方向上移動時,彈性區2321承受彎矩而產生彎曲的彈性變形;第二絕緣殼體220相對於絕緣子210在Y方向上移動時,彈性區2321承受扭矩而產生扭曲的彈性變形,這些浮動是受限於各第二端子230及絕緣子210與第二絕緣殼體220的各部尺寸。
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該絕緣子210具有一開口211與一中間槽212,該絕緣子210中間槽212的各部尺寸是略大於那該第二絕緣殼體220外觀尺寸,使該第二絕緣殼體220可以有限度的相對該絕緣子210運動。該絕緣子210的開口211與該中間槽212相連通,使該第一連接器100可以通過開口211與該第二連接器200匹配。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該固定部233是延伸出絕緣子210外與電路板320焊接,因此該絕緣子210被拘束於該電路板320上的定位。第二連接器200更進一步包括金屬材料的固定板240,固定板240包括兩支腳241與限位段242,限位段242位於兩支腳241之間。該固定板240兩支腳241分別有一部分是被鑲嵌在絕緣子210中,該兩支腳210朝該絕緣子210外延伸一部分材料,使該固定板240可以被焊接於該電路板320上,藉此提高該電路板對該第二連接器200絕緣子210的固持力。
在本實施例中,利用固定板240壓制第二絕緣殼體220材料的一部分,藉以對第二絕緣殼體220施加拘束,使第二絕緣殼體220無法沿垂直於電路板320的方向脫離電路板320與絕緣子210。同理,熟習此項技藝者也可以利用該固定板240的任一部分對該第二絕緣殼體220可以自由位移範圍設限。
在生產線上將電路板310、320組裝時,藉由第二絕緣殼體220與絕緣子210的浮動相對位置,因此不需將第一與第二連接器100、200精確對正,就能使第一絕緣殼體110與第二絕緣殼體220匹配。除此之外,第二絕緣殼體220的可移動特性也能減緩外界振動與衝擊環境對第一與第二連接器100、200匹配的影響。透過第二端子230彈性區2321的彈性變形吸收振動與衝擊產生的應力,使第一與第二連接器100、200具有可靠的電性連接關係。
圖6與圖7揭露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10a,該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主要差異在於第一端子120a、120與第二端子230a、230的結構與配置。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二端子230a的接觸部231a、連接部232a的彈性區2321a與干涉區2322a以及固定部233a的結構與第二端子230的接觸部231、連接部232的彈性區2321與干涉區2322以及固定部233的結構是彼此相對應。該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主要差異在於,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二端子230a的接觸部231a是被排列於舌板222相背離二表面。
在第二實施例中,由於各該第一端子120a彎曲部122a是至少部分地延伸出各該端子槽130並凸伸出第一絕緣殼體110的凸台112的外側,則當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匹配時,各該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受限於該第二絕緣殼體220邊牆221而發生彈性變形。
當各該第一端子120a彎曲部122a受限於邊牆221而發生彈性變形時,各該第一端子120a的干涉部123a仍受限於該第一絕緣殼體110,因此各該第一端子120a接觸部121a只能朝接近第一絕緣殼體110收容空間1101中央的方向發生位移,此時各該第一端子120a接觸部121a被迫接近第二絕緣殼體220舌板222。由於各該第一端子120a接觸部121a被迫接近第二絕緣殼體220舌板222,且各該第二端子230a接觸部231a被排列於該第二絕緣殼體220舌板222相背離的二表面,則各該第一端子120a接觸部121a施加於各該第二端子230a接觸部231a的正向力增加,使各該第一端子120a接觸部121a與各該第二端子230a接觸部231a彼此接觸可以更穩定。
圖8、圖9與圖10揭露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10b,以下揭露主要針對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相異處。板對板連接器組合10b的第一連接器100是固定於電路板310(如圖10),而第二連接器200是固定於電路板320b。本發明所揭露的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主要差異在於,板對板連接器組合10b的第二連接器200不具有絕緣子,且第二連接器200的第二絕緣殼體220的舌板222b是與電路板320b共板,亦即舌板222b是屬於電路板320b的邊緣的一部分。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接器200是被固定於該電路板邊緣,該種附著或固定是一種跨坐連接方式(straddle mount)固定於該電路板邊緣,此時該第二絕緣殼體220是同時位於電路板320b相對的二表面,且第二絕緣殼體220圍繞著由電路板320b邊緣部分範圍形成的舌板222b,此時該舌板222b位於該第二連接器200二邊牆221之間。
此外,該第二連接器200的各第二端子230b可以由該電路板上的電子電路(trace)所形成,因此各第二端子230b不具有連接部或固定部,且各該第二端子230b接觸部231b分別可以是一種電路接點(pad)或金手指(golden finger)。
如圖10所示,第三實施例的第一端子120a則可類比於第二實施例的第一端子120a,各第一端子120a的干涉部123a是固定於第一絕緣殼體110中,且第一絕緣殼體110是固定於電路板310,而第一端子120a是焊接於電路板310的對應接點。當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彼此匹配,各第一端子120a的彎曲部122a受限於邊牆221而發生彈性變形,使各第一端子120a的接觸部121a被迫近各該第二絕緣殼體220的舌板222b,且各該第一端子120a的接觸部121a施加於各該第二端子230b接觸部231b的正向力增加。此外,由於舌板222b是電路板320b的一部分,因此當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彼此匹配時,電路板320b與電路板310會彼此垂直。其中,圖10為板對板連接器組合10b的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彼此匹配的狀態,而第一連接器100與第二連接器200彼此分離的狀態與相關原理可參照第一與第二實施例的相關說明與圖式。
在前述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該舌板222b是屬於該電路板320b被二邊牆221圍繞的範圍,這是因為在該第三實施例的揭露中,該第一連接器100的各該第一端子120a是自該舌板222b的相對兩面施加被補強的正向力,因此該第三實施例需要二邊牆221的設置以加強正向力。然而,熟習此項技藝者將本發明所揭露的技術應用在有限空間的實施時,可以將需要補強正向力的部分或全部第一端子120a集中在該舌板222a的同一表面,則此時該第二連接器200只需要一道邊牆221補強正向力即足,且該舌板222a的範圍約為該電路板320b朝向該邊牆221的對應範圍。
根據本發明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的實施例,此板對板連接器組合能在惡劣環境下維持穩定的電性連接,並且讓生產線具有較寬廣的容許公差範圍,因而得以提高在生產線上進行匹配作業時的效率。
請參照圖11與圖12,圖11為圖1至圖5的第一連接器100的爆炸示意圖,圖12為圖11的第一連接器100於C-C處的剖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00為一種板對板連接器,但不限於此。以下說明第一連接器100的部分元件、結構與連接關係,而其餘未說明的元件、結構與連接關係可參考前述記載。如圖1至圖5以及圖11與圖1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器100可安裝至電路板310,且第一連接器100包括第一絕緣殼體110、絕緣塊114與多數第一端子120。第一絕緣殼體110包括基部111與凸台112,且凸台112自基部111延伸。如圖11與圖12所示,凸台112包括多數端子槽130,而基部111更包括組合槽115。各端子槽130是由基部111延伸至凸台112,且組合槽115連通各端子槽130。各第一端子120是排列固定於絕緣塊114上,且各第一端子120是對應於各端子槽130。絕緣塊114是對應於組合槽115,絕緣塊114與組合槽115是在結構上彼此匹配,並且,絕緣塊114是可拆卸地組合於組合槽115中。
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端子120分別具有接觸部121與干涉部123,各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是自干涉部123延伸,且各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是固定於絕緣塊114中。各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可以是透過刺破手段固定於絕緣塊114中的刺破固定件;或者,絕緣塊114可以是透過埋入射出手段成形於各第一端子120干涉部123的埋入射出成形件。
請參照圖13,圖13為圖12的第一連接器100的剖視示意圖,其中圖12的第一連接器100的絕緣塊114尚未組合於組合槽115中,而圖13的絕緣塊114已組合於組合槽115中。如圖11至圖1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絕緣塊114組合於組合槽115的過程中,各第一端子120會先進入並通過組合槽115,然後各第一端子120會相應地分別進入對應的端子槽130;接著,絕緣塊114會進入並匹配於組合槽115中,而各第一端子120會相應地被收容於各端子槽130中。此時,各第一端子120接觸部121會藉由絕緣塊114而被定位於各端子槽130中的特定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塊114可設置為可拆卸地組合於組合槽115中,也就是說,絕緣塊114可自組合槽115中被拔出而與組合槽115分離,相應地,第一端子120會隨著絕緣塊114而由端子槽130中退出。在此設置下,當第一連接器100的第一端子120發生損壞時,可透過絕緣塊114與組合槽115的可拆卸設計而快速更換第一端子120。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塊114亦可設置為無法拆卸地組合於組合槽115中,例如,在絕緣塊114上設置有垂直突出的卡榫以及在組合槽115的對應位置設置垂直凹陷的卡孔,當絕緣塊114組合於組合槽115之後,所述卡榫會落入卡孔中而無法脫出,使得絕緣塊114無法自組合槽115分離。
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一端子120更包括彎曲部122、端部124與固定部125。各第一端子120固定部125會由絕緣塊114的一端延伸出去,而各第一端子120彎曲部122會由絕緣塊114的相對另一端延伸至端子槽130中。各第一端子120的接觸部121、彎曲部122、干涉部123、端部124與固定部125的結構與連接關係,可參照前述記載,於此不再贅述。
如圖11至圖1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組合槽115包括彼此相對的兩槽壁1151,且端子槽130會延伸通過兩槽壁1151的其中之一。而絕緣塊114包括彼此相對的兩側面1141,且絕緣塊114的兩側面1141會分別匹配組合槽115的兩槽壁1151。當絕緣塊114組合於組合槽115中,組合槽115兩槽壁1151會分別接觸絕緣塊114兩側面1141。並且,組合槽115兩槽壁1151的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卡合部1152,而絕緣塊114兩側面1141的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對應的卡合部1142。當絕緣塊114組合於組合槽115中,組合槽115卡合部1152與絕緣塊114卡合部1142會彼此卡合。
在本實施例中,組合槽115的卡合部1152有兩個,且此兩卡合部1152彼此間隔設置;而絕緣塊114的卡合部1142亦有兩個,且此兩卡合部1142彼此間隔設置。組合槽115的兩個卡合部1152可分別與絕緣塊114的兩個卡合部1142彼此卡合。在其他實施例中,組合槽115的卡合部1152與絕緣塊114的卡合部1142的數量與配置,並不限於上述記載。
在本實施例中,組合槽115卡合部1152是凸設於組合槽115槽壁1151的凸塊,而絕緣塊114卡合部1142是對應凸設於絕緣塊114側面1141的凸塊。在絕緣塊114進入組合槽115的過程中,絕緣塊114凸塊會接觸組合槽115凸塊的一端、越過組合槽115凸塊並落在組合槽115凸塊靠近凸台112的另一端,且絕緣塊114凸塊與組合槽115凸塊會彼此抵接,從而使絕緣塊114被固定於組合槽115中,同時也使各第一端子120被定位於各端子槽130中。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絕緣塊114凸塊與組合槽115凸塊的相對兩端面皆為坡度小於90度的緩昇面,因此當施加足夠的力使絕緣塊114脫離組合槽115時,透過第一絕緣殼體110與絕緣塊114的彈性變形,絕緣塊114凸塊可反向越過組合槽115凸塊,使絕緣塊114可脫離組合槽115。
請參照圖14與圖15,圖14為圖1至圖5的第二連接器200的爆炸示意圖,圖15為圖14的第二連接器200於D-D處的剖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器200為一種板對板連接器,但不限於此。以下說明第二連接器200的部分元件、結構與連接關係,而其餘未說明的元件、結構與連接關係可參考前述記載。如圖1至圖5以及圖14與圖1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器200可安裝至電路板320,且第一連接器100包括絕緣子210、第二絕緣殼體220、第一絕緣塊223、第二絕緣塊213與多數第二端子230。絕緣子210位於第二絕緣殼體220外,且第二絕緣殼體220可在預定範圍內相對於絕緣子210位移。如圖14與圖15所示,第二絕緣殼體220包括第一組合槽224,且絕緣子210包括第二組合槽21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合槽224是延伸至第二絕緣殼體220的邊牆221,且各第二端子230是排列固定於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上。第一絕緣塊223是對應於第一組合槽224,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一組合槽224是在結構上彼此匹配,且第一絕緣塊223是可拆卸地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中。第二絕緣塊213是對應於第二組合槽214,第二絕緣塊213與第二組合槽214是在結構上彼此匹配,且第二絕緣塊213是可拆卸地組合於第二組合槽214中。
如圖1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二端子230分別具有接觸部231、連接部232與固定部233,各第二端子230連接部232位於接觸部231與固定部233之間,各第二端子230連接部232的兩端是分別固定於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中。舉例來說,各第二端子230的連接部232包括彈性區2321與二干涉區2322,且各第二端子230的二干涉區2322位於彈性區2321的兩端。各第二端子230的二干涉區2322可以是透過刺破手段分別固定於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中的刺破固定件;或者,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可以是透過埋入射出手段分別成形於各第二端子230的二干涉區2322的埋入射出成形件。
請參照圖16,圖16為圖15的第二連接器200的剖視示意圖,其中圖15的第二連接器200的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尚未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與第二組合槽214中,而圖16的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已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與第二組合槽214中。如圖14至圖1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絕緣塊223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的過程中,各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會進入第一組合槽224,而第一絕緣塊223也會進入並匹配於第一組合槽224中,此時,各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會藉由第一絕緣塊223而被定位於第二絕緣殼體220的邊牆221上。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組合槽224亦可變更為延伸至第二絕緣殼體220的舌板222,且各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會藉由第一絕緣塊223而被定位於第二絕緣殼體220的舌板222上(請參照圖6與圖7)。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也會固定在第一絕緣塊223上,且各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會自第一絕緣塊223表面露出。當第一絕緣塊223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各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是隨著第一絕緣塊223一起進入第一組合槽224,第一絕緣塊223與各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是一起被定位於第二絕緣殼體220的邊牆221上,且第一絕緣塊223會成為第二絕緣殼體220的邊牆221的一部分。
如圖14至圖1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當第二絕緣塊213組合於第二組合槽214,各第二端子230固定部233會藉由第二絕緣塊213被定位於絕緣子210的特定位置。並且,當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分別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與第二組合槽214,各第二端子230連接部232會藉由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而被定位於第二絕緣塊213與絕緣子210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可設置為可拆卸地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與第二組合槽214中。也就是說,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可自第一組合槽224與第二組合槽214中被拔出,相應地,第二端子230會隨著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而自第二絕緣殼體220與絕緣子210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塊223與第二絕緣塊213亦可設置為無法拆卸地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與第二組合槽214中。
如圖14至圖1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合槽224包括彼此相對的兩槽壁2241,第一絕緣塊223包括彼此相對的兩側面2231,且第一絕緣塊223兩側面2231會分別匹配第一組合槽224兩槽壁2241。當第一絕緣塊223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中,第一組合槽224兩槽壁2241會分別接觸第一絕緣塊223兩側面2231。並且,第一組合槽224兩槽壁2241的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卡合部2242,而第一絕緣塊223兩側面2231的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對應的卡合部2232。當第一絕緣塊223組合於第一組合槽224中,第一組合槽224卡合部2242與第一絕緣塊223卡合部2232會彼此卡合。
如圖14至圖1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組合槽214包括彼此相對的兩槽壁2141,第二絕緣塊213包括彼此相對的兩側面2131,且第二絕緣塊213兩側面2131會分別匹配第二組合槽214兩槽壁2141。當第二絕緣塊213組合於第二組合槽214中,第二組合槽214兩槽壁2141會分別接觸第二絕緣塊213兩側面2131。並且,第二組合槽214兩槽壁2141的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卡合部2142,且第二絕緣塊213兩側面2131的至少其中之一設置有對應的卡合部2132。當第二絕緣塊213組合於第二組合槽214中,第二組合槽214卡合部2142與第二絕緣塊213卡合部2132會彼此卡合。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合槽224的卡合部2242有兩個,且此兩卡合部2242彼此間隔設置;而第一絕緣塊223的卡合部2232亦有兩個,且此兩卡合部2232彼此間隔設置。第一組合槽224的兩個卡合部2242可分別與第一絕緣塊223的兩個卡合部2232彼此卡合。第二組合槽214的卡合部2142有兩個,且此兩卡合部2142彼此間隔設置;而第二絕緣塊213的卡合部2132亦有兩個,且此兩卡合部2132彼此間隔設置。第二組合槽214的兩個卡合部2142可分別與第二絕緣塊213的兩個卡合部2132彼此卡合。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組合槽224的卡合部2242與第一絕緣塊223的卡合部2232的數量與配置,以及第二組合槽214的卡合部2142與第二絕緣塊213的卡合部2132的數量與配置,並不限於上述記載。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組合槽224卡合部2242是凸設於第一組合槽224槽壁2241的凸塊,而第一絕緣塊223卡合部2232是對應凸設於第一絕緣塊223側面2231的凸塊。在第一絕緣塊223進入組合槽的過程中,第一絕緣塊223凸塊會接觸第一組合槽224凸塊的一端、越過第一組合槽224凸塊並落在第一組合槽224凸塊的相對另一端,且第一絕緣塊223凸塊與第一組合槽224凸塊會彼此抵接,從而使第一絕緣塊223被固定於第一組合槽224中,同時也使第一絕緣塊223與各第二端子230接觸部231被定位於第二絕緣殼體220的邊牆221上。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一絕緣塊223凸塊與第一組合槽224凸塊的相對兩端面皆為坡度小於90度的緩昇面,因此當施加足夠的力使第一絕緣塊223脫離第一組合槽224時,透過第二絕緣殼體220與第一絕緣塊223的彈性變形,第一絕緣塊223凸塊可反向越過第一組合槽224凸塊,使第一絕緣塊223可脫離第一組合槽224。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組合槽214卡合部2142是凸設於第二組合槽214槽壁2141的凸塊,而第二絕緣塊213卡合部2132是對應凸設於第二絕緣塊213側面2131的凸塊。在第二絕緣塊213進入組合槽的過程中,第二絕緣塊213凸塊會接觸第二組合槽214凸塊的一端、越過第二組合槽214凸塊並落在第二組合槽214凸塊的相對另一端,且第二絕緣塊213凸塊與第二組合槽214凸塊會彼此抵接,從而使第二絕緣塊213被固定於第二組合槽214中,同時也使各第二端子230固定部233被定位在絕緣子210上。在本實施例中,由於第二絕緣塊213凸塊與第二組合槽214凸塊的相對兩端面皆為坡度小於90度的緩昇面,因此當施加足夠的力使第二絕緣塊213脫離第二組合槽214時,透過絕緣子210與第二絕緣塊213的彈性變形,第二絕緣塊213凸塊可反向越過第二組合槽214凸塊,使第二絕緣塊213可脫離第二組合槽214。
根據本發明的板對板連接器(如第一連接器或第二連接器)的實施例,此種板對板連接器可藉由絕緣塊與對應於絕緣塊的組合槽,簡化端子(如第一端子或第二端子)與絕緣殼體(如第一連接器的第一絕緣殼體或第二連接器的第二絕緣殼體與絕緣子)之間的組裝程序,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0a、10b 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100                第一連接器 110               第一絕緣殼體 1101               收容空間 111               基部 112               凸台 1121             側牆 113               止擋塊 114               絕緣塊 1141             側面 1142             卡合部 115               組合槽 1151             槽壁 1152             卡合部 120、120a、120b 第一端子 121、121a     接觸部 122、122a     彎曲部 123、123a     干涉部 124              端部 125              固定部 130              端子槽 1301             間隔牆 200              第二連接器 210              絕緣子 211              開口 212              中間槽 213              第二絕緣塊 2131             側面 2132             卡合部 214              第二組合槽 2141             槽壁 2142             卡合部 220              第二絕緣殼體 221              邊牆 222、222b    舌板 223              第一絕緣塊 2231             側面 2232             卡合部 224               第一組合槽 2241             槽壁 2242             卡合部 230、230a、230b 第二端子 231、231a、231b 接觸部 232、232a     連接部 2321、2321a 彈性區 2322、2322a 干涉區 233、233a    固定部 240              固定板 241              支腳 242              限位段 310、320、320b 電路板
圖1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的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匹配; 圖2所示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的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分離; 圖3所示為圖1與圖2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於A-A處的剖視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分離; 圖4所示為圖1與圖2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於A-A處的剖視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匹配; 圖5所示為圖1與圖2的第二連接器於B-B處的剖視示意圖; 圖6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的剖視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分離; 圖7所示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的剖視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匹配; 圖8所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的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匹配; 圖9所示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的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彼此分離; 圖10所示為圖8的第三實施例的板對板連接器組合的剖視示意圖; 圖11所示為圖1至圖5的第一連接器的爆炸示意圖; 圖12所示為圖11的第一連接器於C-C處的剖視示意圖; 圖13所示為圖12的第一連接器的剖視示意圖,其中第一連接器的絕緣塊組合於組合槽中; 圖14所示為圖1至圖5的第二連接器的爆炸示意圖; 圖15所示為圖14的第二連接器於D-D處的剖視示意圖;以及 圖16所示為圖15的第二連接器的剖視示意圖,其中第二連接器的第一絕緣塊與第二絕緣塊分別組合於第一組合槽與第二組合槽中。
10           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100         第一連接器 110         第一絕緣殼體 1101        收容空間 111         基部 112         凸台 1121        側牆 113         止擋塊 114         絕緣塊 120         第一端子 121         接觸部 122         彎曲部 123         干涉部 124         端部 125         固定部 130         端子槽 1301       間隔牆 200         第二連接器 210         絕緣子 211         開口 212         中間槽 220         第二絕緣殼體 221         邊牆 222         舌板 230         第二端子 231         接觸部 232         連接部 2321       彈性區 2322       干涉區 233         固定部 310、320 電路板

Claims (13)

  1. 一種板對板連接器,該板對板連接器包括:一第一絕緣殼體,該第一絕緣殼體包括一基部與一凸台,該凸台自該基部延伸,該基部包括一組合槽,該凸台包括多數端子槽,該組合槽連通該多數端子槽;一絕緣塊,可拆卸地組合於該組合槽;以及多數第一端子,各該第一端子分別被收容於該多數端子槽,各該第一端子分別具有一干涉部與一接觸部,各該第一端子接觸部自該干涉部延伸,各該第一端子干涉部固定於該絕緣塊,各該第一端子接觸部藉由該絕緣塊被定位於各該端子槽中,該板對板連接器被固定在一電路板上,該板對板連接器與另一連接器相互匹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塊是成形於各該第一端子干涉部的埋入射出成形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各該第一端子干涉部是固定於該絕緣塊的刺破固定件。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組合槽包括彼此相對的兩槽壁,該絕緣塊包括彼此相對的兩側面,該組合槽兩槽壁分別接觸該絕緣塊兩側面,該組合槽兩槽壁之一設置有一卡合部,該絕緣塊兩側面之一設置有一卡合部,且該組合槽卡合部與該絕緣塊卡合部彼此卡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組合槽卡合部包括一凸設於該組合槽槽壁的凸塊,該絕緣塊卡合部包括一凸設於該絕緣塊側面的凸塊,該組合槽凸塊與該絕緣塊凸塊彼此抵接。
  6. 一種板對板連接器,該板對板連接器包括:一第二絕緣殼體,包括一第一組合槽;一絕緣子,位於該第二絕緣殼體外,該第二絕緣殼體可在預定範圍內相對於該絕緣子位移,該絕緣子包括一第二組合槽;一第一絕緣塊,可拆卸地組合於該第一組合槽;一第二絕緣塊,可拆卸地組合於該第二組合槽;以及多數第二端子,各該第二端子分別具有一接觸部、一連接部與一固定部,各該第二端子連接部位於該接觸部與該固定部之間,各該第二端子連接部兩端分別固定於該第一絕緣塊與該第二絕緣塊,各該第二端子接觸部藉由該第一絕緣塊被定位於該第二絕緣殼體,各該第二端子固定部藉由該第二絕緣塊被定位於該絕緣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絕緣塊與該第二絕緣塊是分別成形於各該第二端子連接部兩端的埋入射出成形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各該第二端子連接部兩端是分別固定於該第一絕緣塊與該第二絕緣塊的刺破固定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組合槽包括彼此相對的兩槽壁,該第一絕緣塊包括彼此相對的兩側 面,該第一組合槽兩槽壁分別接觸該第一絕緣塊兩側面,該第一組合槽兩槽壁之一設置有一卡合部,該第一絕緣塊兩側面之一設置有一卡合部,且該第一組合槽卡合部與該第一絕緣塊卡合部彼此卡合。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組合槽卡合部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一組合槽槽壁的凸塊,該第一絕緣塊卡合部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一絕緣塊側面的凸塊,該第一組合槽凸塊與該第一絕緣塊凸塊彼此抵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第二組合槽包括彼此相對的兩槽壁,該第二絕緣塊包括彼此相對的兩側面,該第二組合槽兩槽壁分別接觸該第二絕緣塊兩側面,該第二組合槽兩槽壁之一設置有一卡合部,且該第二絕緣塊兩側面之一設置有一卡合部,且該第二組合槽卡合部與該第二絕緣塊卡合部彼此卡合。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該第二組合槽卡合部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二組合槽槽壁的凸塊,該第二絕緣塊卡合部包括一凸設於該第二絕緣塊側面的凸塊,該第二組合槽凸塊與該第二絕緣塊凸塊彼此抵接。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板對板連接器,其中,各該第二端子接觸部固定於該第一絕緣塊,且各該第二端子接觸部自該第一絕緣塊表面露出。
TW108131140A 2019-08-29 2019-08-29 板對板連接器 TWI7235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1140A TWI723516B (zh) 2019-08-29 2019-08-29 板對板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1140A TWI723516B (zh) 2019-08-29 2019-08-29 板對板連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984A TW202109984A (zh) 2021-03-01
TWI723516B true TWI723516B (zh) 2021-04-01

Family

ID=76035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1140A TWI723516B (zh) 2019-08-29 2019-08-29 板對板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351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2197U (zh) * 2013-12-16 2014-07-11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用來耦接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CN204497411U (zh) * 2015-04-16 2015-07-22 江苏捷仕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82197U (zh) * 2013-12-16 2014-07-11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用來耦接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CN204497411U (zh) * 2015-04-16 2015-07-22 江苏捷仕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984A (zh) 2021-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5090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metal member
US9190752B1 (en) Board to 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 arrangement
US11652307B2 (en) High speed connector
US7651372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shields on mating housings
US10770845B2 (en) Compact high speed connector
US11075490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elastic contacts
US20080038951A1 (en) Uprigh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4824953A (zh) 信号连接器
US2013033769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blind mating
US2008021406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based element
US2010005598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tongue
US11031725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676319B (zh) 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US11245208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guiding structure
TW201824654A (zh) 連接器結構
US9735489B1 (en) Large current transmission connector
US6132258A (en) Board to board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723516B (zh) 板對板連接器
US20090053913A1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US709053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apable of bearing high voltage
US70293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hell
KR200451271Y1 (ko) 7 핀형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플러그
US2005004289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M482870U (zh) 具端子正向力補強結構的連接器
TWI756110B (zh) 電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