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1700B -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1700B
TWI721700B TW108145091A TW108145091A TWI721700B TW I721700 B TWI721700 B TW I721700B TW 108145091 A TW108145091 A TW 108145091A TW 108145091 A TW108145091 A TW 108145091A TW I721700 B TWI721700 B TW I7217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ing
user
base station
gtp
hand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5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3657A (zh
Inventor
顏勝盈
徐銘昇
盧威杉
羅康豪
高凌志
Original Assignee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50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2170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17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170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3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3657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其可用以在用戶發生交遞行為時取得核心網路資訊,使得用戶於行動邊緣運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範圍內移動發生交遞,亦或是自MEC範圍外移動至MEC範圍內發生交遞,仍可正常使用本地卸載功能。

Description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在行動邊緣運算技術中的用戶資訊識別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台灣專利申請號106142923提出行動邊緣運算平台及其封包轉送方法(下稱習知技術1,且其全文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係指在行動網路上在行動無線網路和行動核心網路間加入行動邊緣運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系統,使降低封包原本需繞送至行動核心網路所需時間。
當用戶設備因於MEC範圍內移動而發生交遞,或是因由MEC範圍外移動至MEC範圍內發生交遞時,其交遞程序可分為S1交遞程序以及X2交遞程序。
請參照圖1,其是習知的S1交遞程序示意圖。如圖1所示,當用戶設備進行S1交遞程序以從第一基地台被交遞至第二基地台時,習知技術1中的信令擷取分析模組可由S1介面信令(例如所示的交遞需求(handover require)信令、交遞請求(handover request)信令、交遞請求確認(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信令及交遞命令(handover command)等)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例如所示的MME-UE-S1AP ID、GTP-U上行封包隧道端點標識(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SGW IP)及GTP-U下行封包TEID等。基此,習知技術1可基於上述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相應地進行本地卸載操作。
請參照圖2,其是習知的X2交遞程序示意圖。如圖2所示,由於當用戶設備進行X2交遞程序以從第一基地台被交遞至第二基地台時,由於習知技術1中信令擷取分析模組無法由S1介面信令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缺少SGW IP以及GTP-U上行封包TEID等資訊),因此造成用戶設備無法使用本地卸載功能。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其可用於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包括:當一用戶設備因發生一X2交遞而被一第一基地台交遞至一第二基地台時,取得傳遞於第一基地台與第二基地台之間的一X2介面上的多個第一用戶交遞信令,其中前述第一用戶交遞信令關聯於X2交遞,第一基地台位於一行動邊緣運算範圍外,且第二基地台位於行動邊緣運算範圍內;從前述第一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用戶設備的一GTP-U上行封包TEID、一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及對應於用戶設備的一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依據用戶設備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傳遞於第二基地台與一移動管理實體之間的一S1介面上的多個第二用戶交遞信令;從前述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第二基地台的一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其中用戶設備的GTP-U上行封包TEID、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第二基地台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形成對應於用戶設備的一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本發明提供一種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系統,包括一信令擷取分析模組、一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及一交遞信令關聯模組。當一用戶設備因發生一X2交遞而被一第一基地台交遞至一第二基地台時,交遞信令關聯模組取得傳遞於第一基地台與第二基地台之間的一X2介面上的多個第一用戶交遞信令,其中前述第一用戶交遞信令關聯於X2交遞,第一基地台位於一行動邊緣運算範圍外,且第二基地台位於行動邊緣運算範圍內。交遞信令關聯模組從前述第一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用戶設備的一GTP-U上行封包TEID、一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及對應於用戶設備的一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並記錄於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中對應於用戶設備的一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表中。交遞信令關聯模組依據用戶設備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傳遞於第二基地台與一移動管理實體之間的一S1介面上的多個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交遞信令關聯模組從前述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第二基地台的一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並記錄於對應於用戶設備的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表中,其中用戶設備的GTP-U上行封包TEID、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第二基地台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形成對應於用戶設備的一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3,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通訊系統示意圖。如圖3所示,通訊系統300包括系統310、UE、行動無線網路、MEC服務行動核心網路及網際網路,其中系統310可包括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用戶GTP隧道資訊記憶模組312、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訊務封包接收處理模組、封包路由決策模組及用戶數據封包判斷處理模組。
相較於習知技術1中的系統架構,本發明主要的差異之處在於系統310更包括了用戶GTP隧道資訊記憶模組312、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及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而圖3中的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及其他未予以標示的元件/裝置/架構/模組的相關說明可參照習知技術1中的說明,於此不另贅述。
概略而言,本發明所討論的X2交遞情境主要包括以下2種:(1)用戶設備於MEC範圍內才接取網路,並在之後發生X2交遞;以及(2)用戶設備因自MEC範圍外移動至MEC範圍內而發生X2交遞。針對以上兩種情境,本發明提出了相應的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以下將分別以第一實施例及第二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圖4及圖5,其中圖4是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繪示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流程圖,而圖5是依據圖4繪示的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示意圖。圖4的方法可由圖3的系統310執行,以下即搭配圖3的內容說明圖4各步驟的細節。此外,為使第一實施例的概念更易於理解,以下另輔以圖5說明。
首先,在步驟S410中,當用戶設備(UE)511於MEC範圍內執行網路接取操作以開始與第一基地台512建立連接時,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取得網路接取操作對應的多個用戶上網信令。在圖5中,上述用戶上網信令可包括傳遞於第一基地台512與移動管理實體(MME)之間的S1介面上的附接請求/服務請求(attach request/service request)信令521、初始上下文設定請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信令522及初始上下文設定回應(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信令523,但可不限於此。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上述信令可個別包括相關通訊系統規格中所定義的內容。以附接請求/服務請求信令521為例,其可包括對應於第一基地台512的第一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1(即規格書中定義的eNB-UE-S1AP-ID)。以初始上下文設定請求信令522為例,其可包括對應於第一基地台512的第一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1、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即相關規格中定義的MME-UE-S1AP ID)、服務閘道器(SGW)515的IP位址R1及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
再以初始上下文設定回應信令523為例,其可包括對應於第一基地台512的第一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1、第一基地台512的IP位址R3及對應於第一基地台512的第一GTP-U下行封包TEID R4。
在第一實施例中,由於附接請求/服務請求信令521、初始上下文設定請求信令522及初始上下文設定回應信令523皆具有對應於第一基地台512的第一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1,故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得知此三者係對應於同一個用戶設備511的用戶上網信令,但可不限於此。
之後,在步驟S420中,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從前述用戶上網信令中取得對應於第一基地台512的第一GTP-U下行封包TEID R4、第一基地台512的IP位址R3、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服務閘道器515的IP位址R1及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並將其儲存至用戶GTP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312。
例如,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從初始上下文設定回應信令523取出第一GTP-U下行封包TEID R4及第一基地台512的IP位址R3。並且,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從初始上下文設定請求信令522取出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服務閘道器511的IP位址R1及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但可不限於此。
在第一實施例中,對應於第一基地台512的第一GTP-U下行封包TEID R4、第一基地台512的IP位址R3、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服務閘道器515的IP位址R1可形成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而用戶GTP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312可採用圖5所示的表格599記錄上述資訊,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另,表格599中的各個欄位的涵意可參照相關規格書中的記載,於此不另贅述。
之後,在步驟S430中,反應於用戶設備511於MEC範圍內發生一X2交遞而被第一基地台512交遞至第二基地台513,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依據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從多個交遞信令中找出對應於X2交遞的多個用戶交遞信令。
在第一實施例中,上述交遞信令泛指第二基地台513所收到的各式交遞信令,而由於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依據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從前述交遞信令中找出對應於上述X2交遞的多個用戶交遞信令。
在第一實施例中,對應於上述X2交遞的用戶交遞信令可包括傳遞於第二基地台513與MME 514之間的S1介面上的路徑切換請求信令524及路徑切換確認信令525,且其個別包括相關通訊系統規格中所定義的內容。以路徑切換請求信令524為例,其可包括對應於第二基地台513的第二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2(即,eNB-UE-S1AP-ID)、第二基地台513的IP位址R3’及對應於第二基地台513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再以路徑切換確認信令525為例,其可包括對應於第二基地台513的第二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2 。由於路徑切換請求信令524及路徑切換確認信令525皆具有第二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2,故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得知此二者係對應於同一個X2交遞。
具體而言,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先依據取自於初始上下文設定請求信令522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找出同樣具有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的路徑切換請求信令524。之後,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再基於路徑切換請求信令524中的第二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2找出同樣具有第二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2的路徑切換確認信令525。
之後,在步驟S440中,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從前述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第二基地台513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及第二基地台513的IP位址R3’。
具體而言,在依據先前的教示取得路徑切換請求信令524之後,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從路徑切換請求信令524中取出第二基地台513的IP位址R3’及對應於第二基地台513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但可不限於此。
之後,在步驟S450中,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從用戶GTP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312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其包括對應於第一基地台512的第一GTP-U下行封包TEID R4、第一基地台512的IP位址R3、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服務閘道器515的IP位址R1),並分別以第二基地台GTP-U下行封包TEID R4’及第二基地台513的IP位址R3’取代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中的第一基地台GTP-U下行封包TEID R4及第一基地台的IP位址R3,以更新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更新後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其包括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第二基地台513的IP位址R3’、對應於用戶設備5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服務閘道器515的IP位址R1)可如圖5的表格599a所例示。
在取得更新後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之後,本發明的系統310可再據以執行一本地卸載操作,而本地卸載操作的相關細節可參照習知技術1中說明,於此不另贅述。
此外,在第一實施例中,當用戶設備511下線或是離開MEC範圍時,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可通知用戶GTP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312將相關的GTP資訊(例如表格599a記錄的內容)刪除,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
由上可知,透過第一實施例記載的技術手段,本發明可在發生X2交遞情境(1)之後仍能取得更新後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之後,進而順利地執行本地卸載功能。
然而,在X2交遞情境(2)中,由於用戶設備係因自MEC範圍外移動至MEC範圍內而發生X2交遞,並非於MEC範圍內才嘗試接取網路再發生X2交遞,故系統310無法取得圖5中的各式用戶上網信令,因而無法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因此,本發明另提出以下第二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用以在出現X2交遞情境(2)時讓系統310仍能順利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請參照圖6及圖7,其中圖6是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繪示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流程圖,而圖7是依據圖6繪示的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示意圖。圖6的方法可由圖3的系統310執行,以下即搭配圖3的內容說明圖6各步驟的細節。此外,為使第二實施例的概念更易於理解,以下另輔以圖7說明。
在步驟S610中,當用戶設備711因發生X2交遞而被第一基地台712交遞至第二基地台713時,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取得傳遞於第一基地台712與第二基地台713之間的X2介面上的多個第一用戶交遞信令,其中前述第一用戶交遞信令關聯於上述X2交遞,第一基地台712位於MEC範圍外,且第二基地台713位於MEC範圍內。並且,在步驟S620中,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從前述第一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服務閘道器715的IP位址R1及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
如圖7所示,上述第一用戶交遞信令例如包括交遞請求信令(handover request)721、交遞請求確認(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信令722等。依相關規格書中的記載,交遞請求信令721可包括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即相關規格中定義的MME-UE-S1AP ID,例如「1234」)、服務閘道器(SGW)715的IP位址R1及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並且,交遞請求確認信令722亦將包括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由於交遞請求信令721及路徑切換請求信令723皆具有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故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得知交遞請求信令721及路徑切換請求信令723皆對應於發生於用戶設備711的X2交遞。
在第二實施例中,當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取得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所提供的某信令(下稱第一信令)時,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先判斷第一信令屬於X2介面交遞信令或S1介面交遞信令。若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判定第一信令屬於X2介面交遞信令,則可取得第一信令中的第一X2介面識別資訊(例如「123」),並判斷是否能夠依據第一X2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對應的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
若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未能依據取得對應的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則可進一步判斷第一信令是否為交遞請求信令721。若否,則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捨棄第一信令,反之則可產生第一用戶識別資訊(例如「12345678」),並從交遞請求信令721取出所需的資訊。在圖7中,由於交遞請求信令721係假設為對應於用戶設備711,故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從中取得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服務閘道器715的IP位址R1及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
之後,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將第一用戶識別資訊及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儲存於第一用戶關聯表中。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用戶關聯表可如下表1所例示。
第一用戶關聯表
欄位資訊 內容
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 1234
第一用戶識別資訊 12345678
表1
並且,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將第一用戶識別資訊及第一信令中的第一X2介面識別資訊儲存於第一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中。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用戶關聯表可如下表1所例示。
第一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
欄位資訊 內容
X2介面識別資訊 123
第一用戶識別資訊 12345678
表2
此外,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將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及服務閘道器715的IP位址R1儲存於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表799中。在第二實施例中,第一用戶關聯表及第一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可記錄於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中,而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表799可記錄於用戶GTP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312中,但可不限於此。
之後,當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取得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所提供的另一信令(下稱第二信令)時,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同樣可先判斷第二信令屬於X2介面交遞信令或S1介面交遞信令。若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判定第二信令屬於X2介面交遞信令,則可取得第二信令中的第二X2介面識別資訊,並判斷是否能夠依據第二X2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對應的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
在第二實施例中,假設第二信令即為交遞請求確認信令722,則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從其中取得的第二X2介面識別資訊應匹配於第一信令的第一X2介面識別資訊(即,皆為「123」)。在此情況下,由於第二信令的第二X2介面識別資訊匹配於第一信令的第一X2介面識別資訊,故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判定已成功依據第二X2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對應的第一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例如表2),並通知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將第二信令視為關聯於第一信令。
之後,在步驟S630中,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依據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取得傳遞於第二基地台713與MME 714之間的S1介面上的多個第二用戶交遞信令。接著,在步驟S640中,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前述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第二基地台713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及第二基地台713的IP位址R3’。
在第二實施例中,上述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例如包括路徑切換請求信令723及路徑切換確認信令(未另標示)。假設路徑切換請求信令723亦對應於用戶設備711,則依相關規格書的記載,路徑切換請求信令723應包括對應於第二基地台713的第二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B2(即,eNB-UE-S1AP-ID)、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第二基地台513的IP位址R3’及對應於第二基地台513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但不限於此。
在第二實施例中,當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取得信令擷取分析模組311提供的又一信令(下稱第三信令)時,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判斷第三信令屬於X2介面交遞信令或S1介面交遞信令。若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判定第三信令屬於S1介面交遞信令,則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取得第三信令中的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之後,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判斷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是否匹配於對應於任一用戶設備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
在第二實施例中,假設第三信令即為路徑切換請求信令723,則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從中所取得的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可為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因此,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在判定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匹配於用戶設備711的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RR之後,判定第三信令屬於上述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之一。
之後,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從第三信令(即,路徑切換請求信令723)取得對應於第二基地台713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及第二基地台713的IP位址R3’。在第二實施例中,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可將第二基地台713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及第二基地台713的IP位址R3’儲存於用戶GTP隧道資訊記憶模組312的表格799中,以形成表格799a。在此情況下,表格799a中的第二基地台713的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 R4’、第二基地台713的IP位址R3’、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服務閘道器715的IP位址R1可協同形成對應於用戶設備711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在取得表格799a中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之後,本發明的系統310可再據以執行一本地卸載操作,而本地卸載操作的相關細節可參照習知技術1中說明,於此不另贅述。
由上可知,透過第二實施例記載的技術手段,本發明可在發生X2交遞情境(2)之後仍能取得更新後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之後,進而順利地執行本地卸載功能。
然而,在第二實施例中,若第三信令不為路徑切換請求信令723,則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無法找到匹配於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的任何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因此,本發明另提出了以下的學習機制,藉以讓系統310在上述情況下仍能取得所需的資訊,進而建構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以下將輔以第三實施例進行說明。
請參照圖8及圖9,其中圖8是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繪示的學習機制流程圖,而圖9是依據圖8繪示的應用情境圖。在第三實施例中,圖8的學習機制可由圖3的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執行,以下即搭配圖3的內容說明圖8各步驟的細節。
在第三實施例中,係假設交遞信令關聯模組313無法找到匹配於第三信令的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的任何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換言之,上述第三信令可能對應於其他的用戶設備911、第三基地台913及服務閘道器915。
基此,在步驟S810中,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可從第三信令取出對應於第三基地台913的第三GTP-U下行封包TEID R4a及第三基地台913的IP位址R3a,並可採用表格999a記錄這些資訊。
之後,在步驟S820中,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可基於第三基地台913的第三GTP-U TEID R4a及第三基地台913的IP位址R3a從傳遞於第三基地台913及服務閘道器915之間的多個下行封包找出特定下行封包921,其中特定下行封包921包括用戶設備911的用戶IP位址910(例如「192.168.1.2」)、第三基地台913的第三GTP-U TEID R4a及第三基地台913的IP位址R3a。
在第三實施例中,傳遞於第三基地台913及服務閘道器915之間的上述下行封包泛指由服務閘道器915發送至第三基地台913的各式封包,而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可個別解析上述下行封包的內容,以從中找出具有第三基地台913的第三GTP-U TEID R4a及第三基地台913的IP位址R3a的一或多者作為特定下行封包921。在找出特定下行封包921之後,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可將用戶設備911的用戶IP位址910予以記錄,如表格999b所示。
之後,在步驟S830中,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可基於用戶設備911的用戶IP位址910從傳遞於第三基地台913及服務閘道器915之間的多個上行封包找出特定上行封包922,其中特定上行封包922包括用戶設備911的用戶IP位址910。
在第三實施例中,傳遞於第三基地台913及服務閘道器915之間的上述上行封包泛指由第三基地台913發送至服務閘道器915的各式封包,而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可個別解析上述上行封包的內容,以從中找出具有用戶設備911的用戶IP位址910的一或多者作為特定上行封包922。
如圖9所示,特定上行封包922內亦包括用戶設備9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a及服務閘道器915的IP位址R1a。因此,在步驟S840中,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可從特定上行封包922取得對應於用戶設備9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a及服務閘道器915的IP位址R1a。在找出特定上行封包922之後,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314可將對應於用戶設備9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a及服務閘道器915的IP位址R1a予以記錄,如表格999c所示。
如此一來,表格999c所記載的第三基地台913的第三GTP-U TEID R4a、第三基地台913的IP位址R3a、對應於用戶設備911的GTP-U上行封包TEID R2a及服務閘道器915的IP位址R1a即可形成對應於用戶設備911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在取得表格999c中對應於用戶設備911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之後,本發明的系統310可再據以執行一本地卸載操作,而本地卸載操作的相關細節可參照習知技術1中說明,於此不另贅述。
由上可知,在發生X2交遞情境(2)的情況下,即便無法找到匹配於第三信令的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的任何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本發明仍可透過第三實施例記載的技術手段取得用戶設備911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進而順利地執行本地卸載功能。
綜上所述,透過本發明系統中的信令擷取分析模組、用戶GTP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交遞信令關聯模組與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可在用戶發生交遞行為時取得核心網路資訊,使得用戶於MEC範圍內移動發生交遞,亦或是MEC範圍外移動至MEC範圍內發生交遞,仍可正常使用本地卸載功能。
如此一來,本發明讓行動網路業者於未來能順利提供MEC服務,除了讓用戶於定點使用,也能讓用戶於移動時使用,不僅提升用戶體驗而且以利車載通訊、物聯網或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應用在5G低延遲應用情境上使用,採用行動邊緣運算服務使得部分資料在行動無線端就可以分流出去,以利未來持續上升的頻寬應用。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300:通訊系統 310:系統 311:信令擷取分析模組 312:用戶GTP隧道資訊記憶模組 313:交遞信令關聯模組 314:交遞用戶數據封包學習模組 511、711、911:UE 512、712:第一基地台 513、713:第二基地台 514、714:MME 515、715、915:服務閘道器 521、522、523、524、525、721、722、723:信令 599、599a、799、799a、999a~999c:表格 913:第三基地台 921:特定下行封包 922:特定上行封包 B1:第一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 B2:第二基地台S1介面識別資訊 R1、R1a、R3、R3’、R3a、910:IP位址 R2、R2a:GTP-U上行封包TEID R4、R4’、R4a:GTP-U下行封包TEID RR: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 S410~S450、S610~S640、S810~S840:步驟
圖1是習知的S1交遞程序示意圖。 圖2是習知的X2交遞程序示意圖。 圖3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通訊系統示意圖。 圖4是依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繪示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流程圖。 圖5是依據圖4繪示的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示意圖。 圖6是依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繪示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流程圖。 圖7是依據圖6繪示的取得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示意圖。 圖8是依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繪示的學習機制流程圖。 圖9是依據圖8繪示的應用情境圖。
S610~S640:步驟

Claims (11)

  1. 一種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包括: 當一用戶設備因發生一X2交遞而被一第一基地台交遞至一第二基地台時,取得傳遞於該第一基地台與該第二基地台之間的一X2介面上的多個第一用戶交遞信令,其中該些第一用戶交遞信令關聯於該X2交遞,該第一基地台位於一行動邊緣運算範圍外,且該第二基地台位於該行動邊緣運算範圍內; 從該些第一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一GTP-U上行封包隧道端點標識(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一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及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一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 依據該用戶設備的該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傳遞於該第二基地台與一移動管理實體之間的一S1介面上的多個第二用戶交遞信令; 從該些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該第二基地台的一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其中該用戶設備的該GTP-U上行封包TEID、該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該第二基地台的該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形成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一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些第一用戶交遞信令至少包括一交遞請求信令,且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GTP-U上行封包TEID、該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及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取自於該交遞請求信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從該些第一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GTP-U上行封包TEID、該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及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的步驟包括: 取得一第一信令; 反應於判定該第一信令屬於一X2介面交遞信令,取得該第一信令中的一第一X2介面識別資訊; 反應於未能依據該第一X2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對應的一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判斷該第一信令是否為該交遞請求信令; 反應於判定該第一信令為該交遞請求信令,產生一第一用戶識別資訊,並從該交遞請求信令取出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該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及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GTP-U上行封包TEID; 將該第一用戶識別資訊及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儲存於一第一用戶關聯表中; 將該第一用戶識別資訊及該第一信令中的該第一X2介面識別資訊儲存於一第一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中; 將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GTP-U上行封包TEID及該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儲存於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一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表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取得一第二信令; 反應於判定該第二信令屬於該X2介面交遞信令,取得該第二信令中的一第二X2介面識別資訊; 反應於判定該第二X2介面識別資訊匹配於該第一X2介面資訊,判定已成功依據該第二X2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對應的該第一基地台介面資訊關聯表; 將該第二信令關聯於該第一信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反應於判定該第一信令不為該交遞請求信令,所述方法更包括捨棄該第一信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依據該用戶設備的該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傳遞於該第二基地台與該移動管理實體之間的該S1介面上的該些第二用戶交遞信令的步驟包括: 取得一第三信令; 反應於判定該第三信令屬於一S1介面交遞信令,取得該第三信令中的一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 反應於判定該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匹配於該用戶設備的該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判定該第三信令屬於該些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之一。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三信令為一路徑切換請求信令,且從該些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該第二基地台的該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的步驟包括: 從該第三信令取得對應於該第二基地台的該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將對應於該第二基地台的該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儲存於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表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反應於判定不存在匹配於該第一S1介面識別資訊的任何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所述方法更包括: 從該第三信令取出對應於一第三基地台的一第三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三基地台的IP位址; 基於該第三基地台的該第三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三基地台的IP位址從傳遞於該第三基地台及該服務閘道器之間的多個下行封包找出一特定下行封包,其中該特定下行封包包括另一用戶設備的一用戶IP位址、該第三基地台的該第三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三基地台的IP位址; 基於該另一用戶設備的該用戶IP位址從傳遞於該第三基地台及該服務閘道器之間的多個上行封包找出一特定上行封包,其中該特定上行封包包括該另一用戶設備的該用戶IP位址; 從該特定上行封包取得對應於該另一用戶設備的另一GTP-U上行封包TEID及該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其中該第三基地台的該第三GTP-U TEID、該第三基地台的IP位址、該另一GTP-U上行封包TEID及該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形成對應於該另一用戶設備的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依據該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執行一本地卸載操作。
  11. 一種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GPRS tunneling protocol,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系統,包括一信令擷取分析模組、一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及一交遞信令關聯模組,其中: 當一用戶設備因發生一X2交遞而被一第一基地台交遞至一第二基地台時,該交遞信令關聯模組取得傳遞於該第一基地台與該第二基地台之間的一X2介面上的多個第一用戶交遞信令,其中該些第一用戶交遞信令關聯於該X2交遞,該第一基地台位於一行動邊緣運算範圍外,且該第二基地台位於該行動邊緣運算範圍內; 該交遞信令關聯模組從該些第一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一GTP-U上行封包隧道端點標識(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一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及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一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並記錄於該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記憶模組中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一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表中; 該交遞信令關聯模組依據該用戶設備的該用戶S1介面識別資訊取得傳遞於該第二基地台與一移動管理實體之間的一S1介面上的多個第二用戶交遞信令; 該交遞信令關聯模組從該些第二用戶交遞信令中取得對應於該第二基地台的一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並記錄於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該GTP用戶數據隧道資訊表中,其中該用戶設備的該GTP-U上行封包TEID、該服務閘道器的IP位址、該第二基地台的該第二GTP-U下行封包TEID及該第二基地台的IP位址形成對應於該用戶設備的一完整GTP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
TW108145091A 2019-12-10 2019-12-10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TWI7217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5091A TWI721700B (zh) 2019-12-10 2019-12-10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5091A TWI721700B (zh) 2019-12-10 2019-12-10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21700B true TWI721700B (zh) 2021-03-11
TW202123657A TW202123657A (zh) 2021-06-16

Family

ID=76035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5091A TWI721700B (zh) 2019-12-10 2019-12-10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2170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8359A2 (en) * 2009-09-26 2011-03-31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services at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dge
WO2017028159A1 (zh) * 2015-08-17 2017-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tp-u下行报文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8359A2 (en) * 2009-09-26 2011-03-31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services at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edge
US8693367B2 (en) * 2009-09-26 2014-04-08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offload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7028159A1 (zh) * 2015-08-17 2017-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tp-u下行报文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shkan Aghdai等人,"Enabling Mobility in LTE-Compatible Mobile-edge Computing with Programmable Switches," 13 May 2019. (網址:https://arxiv.org/pdf/1905.0525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3657A (zh) 202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72649B2 (ja) 移動性管理のための擬似配線
US8655265B2 (en) Efficient multicast control processing for a wireless network
KR100677591B1 (ko) Sctp 기반의 핸드오버 기능을 구비한 단말장치 및핸드오버 방법
KR100460819B1 (ko) 이동 네트워크, ip 패킷 전송 방법, 위치 등록 서버, 및고정 단말
US8094622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P292495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between content servers for transmission path optimization
US20070291694A1 (en) Seamless Multimedia Session Handoff Across Multiple Devices in a Mobile Networking Environment
JP2005102261A5 (zh)
US8144678B1 (en) Mobile device handoff while maintaining connectivity with multiple access points
US2008015922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call continuity between packet and circuit domai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77119B2 (en) Mobile network, and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for
US20090016360A1 (en) Storage media storing a network relay control program, apparatus, and method
WO2019157788A1 (zh) 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00027508A1 (en) Fast handover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network-based localized mobility management
US8194607B2 (en) Handov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buffering packets in wimax network
CN106856455B (zh) 一种gtpu用户面数据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TWI721700B (zh)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WO2013078847A1 (zh) 传输通道表修改方法及装置
TWI737071B (zh) 取得完整gprs隧道協議用戶數據隧道封包資訊的方法及系統
US7876728B1 (en) Maintaining path optimization during foreign agent handoff
US92474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ffic offload
US2006026878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voiding tcp packet retransmission during mobile device handoff
CN100512541C (zh) 在切换过程中避免数据丢失的方法
US2007004137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unnel signaling over IP tunneling path
JP4788221B2 (ja) ハンドオフを制御する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