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979B - 由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iab節點 - Google Patents

由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iab節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979B
TWI717979B TW109102095A TW109102095A TWI717979B TW I717979 B TWI717979 B TW I717979B TW 109102095 A TW109102095 A TW 109102095A TW 109102095 A TW109102095 A TW 109102095A TW I717979 B TWI717979 B TW I71797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ntrol
data unit
service data
radio link
control ser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2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6774A (zh
Inventor
邱俊淵
鄭靜紋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ublication of TW2020467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7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97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04W36/0235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by transmitting sequence numbers, e.g. SN status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4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ensuring sequence integrity, e.g. using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是一種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在一個方面中,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由第一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使用,且包含:從整合存取和後端宿主節點接收控制訊號;回應於接收控制訊號而識別與序號相關聯且未由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確認之目的地為用戶設備的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以及將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傳輸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以將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告知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

Description

由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IAB節點
本揭露提供一種由第一存取整合存取和後端(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節點使用的無線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服務資料單元(service data unit,SDU)傳輸方法,一種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以及一種使用該方法的IAB節點。
IAB節點通過為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提供對網路的無線存取來充當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新無線電(New Radio,NR)通訊網路的無線存取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中的基站。IAB節點通常將具有無線後端能力,通過所述無線後端能力,IAB將能夠通過一或多個跳連接到網路。圖1示出提供對UE 101的無線連接的RAN 100中的IAB節點A、IAB節點B以及IAB節點C的實例。IAB節點A通過無線後端鏈路與IAB節點B和IAB節點C通訊,且通過光纖傳送與網路通訊。5G NR的IAB的益處可包含通過無線後端和中繼鏈路對NR基地台的靈活性和密集採用,而不是按比例使傳送網路密集。
IAB節點的部署將增強系統靈活性,這是由於IAB節點可通過進行以下程式來動態地實施拓樸適配機制:在例如堵塞或本地擁塞的不利情形下自動地重新配置後端網路而無需停止對UE的服務。IAB節點的多跳後端能力將提供比單一跳更長的IAB節點範圍。由於IAB節點將在例如6千兆赫和高於6千兆赫的極高頻率下傳輸,因此具有多跳後端能力將由於因高頻訊號衰減而導致的其受限範圍而為有利的。
IAB節點可根據現有層2(L2)和層3(L3)中繼體系結構來進行修改,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現行部署的系統所需的改變。圖2示出通過包含IAB節點2、IAB節點1以及IAB宿主的IAB節點存取網路的UE的實例。如圖2中所見,已將RLC上方的適配層(adaptation layer)作為新協定層(protocol layer)引入。適配層支援的功能可包含:識別用於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UE承載;跨無線後端拓樸路由連接;由無線後端鏈路上的下行鏈路(downlink,DL)和上行鏈路(uplink,UL)的調度程式來加強服務品質(quality of service,QoS);將UE的用戶平面PDU映射到後端RLC通道等。由適配層的標頭攜載的內容可包含UE承載特定識別碼(identifier,ID)、UE特定ID、IAB節點或IAB宿主位址的路線ID、QoS資訊等。
IAB節點可以逐跳方式(hop-by-hop)執行自動重傳請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針對RLC確認模式(acknowledgement mode,AM),ARQ沿存取和後端鏈路逐跳地進行且具有包含以下的特性:具有低重新傳輸時延、對於封包丟失需要僅在一個鏈路上重新傳輸,以及跳數不受最大RLC視窗大小影響。圖3示出至少資料無線承載(data radio bear,DRB)與後端RLC通道之間的多對一映射方案。
參考圖3,假設UE1具有DRB1和DRB2,UE2具有DRB1和DRB2,且UE3具有DRB1、DRB2以及DRB3,那麼在分組可基於例如承載QoS範本的特定參數時,UE1、UE2以及UE3的DRB的不同組合可複用到一或多個後端RLC通道中。在圖3的實例中,第一後端RLC通道含有UE1的DRB1、UE2的DRB1以及UE3的DRB1,第二後端RLC通道含有UE1的DRB2以及UE3的URB3,且第三後端RLC通道含有UE2的DRB2以及UE3的DRB2。第一後端RLC通道、第二後端RLC通道以及第三後端RLC通道將通過IAB節點2、IAB節點1以及IAB宿主將資訊從UE1、UE2以及UE2中繼到網路。
然而,如果存在無法由快速修復解決的傳輸毀壞,那麼網路可對後端拓樸應用改變,所述傳輸毀壞例如UE切換、高網路流量、IAB節點離線、不利通道條件等。因此,可設想將存在已被傳輸但因在後端拓樸改變或UE切換期間而不會被接收的雜散RLC SDU。然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雜散RLC SDU的不必要傳輸的現行解決方案不存在或不足。
因此,本揭露提供一種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一種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以及一種使用該方法的IAB節點。
在本揭露一示範性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方法將包含(但不限於):從IAB宿主節點(donor node)接收控制訊號;回應於接收控制訊號而識別與序號相關聯且未由第二IAB節點確認之目的地為UE的雜散RLC SDU;以及將RLC PDU傳輸到第二IAB節點,以將雜散RLC SDU告知第二IAB節點。
在本揭露一示範性實施例中,提供一種IAB節點,所述IAB節點包含(但不限於):發射器;接收器;以及處理器,其耦合到發射器和接收器。處理器配置成至少:經由接收器從IAB宿主節點接收控制訊號;回應於接收控制訊號而識別與序號相關聯且未由第二IAB節點確認之目的地為UE的雜散RLC SDU;以及經由發射器將第一RLC PDU傳輸到第二IAB節點,以將雜散RLC SDU告知第二IAB節點。
在本揭露一示範性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方法將包含(但不限於):從第一IAB節點接收指示RLC SDU為雜散RLC SDU的RLC協定資料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將對應于RLC PDU的RLC SDU作為成功接收到的RLC SDU;以及丟棄對應於雜散RLC SDU的RLC SDU分段。
為了使得本揭露的前述特徵和優點便於理解,下文詳細描述帶有附圖的示範性實施例。應理解,前文總體描述以及以下詳細描述都是示範性的,且意欲提供對本揭露所主張的權利範圍作進一步說明。
但是,應理解,本發明內容可以並不含有本揭露的所有方面和實施例,因此不希望用任何方式加以限制或約束。另外,本揭露將包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改進和修改。
現在將詳細地參考本揭露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附圖標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以指代相同或相似部分。
為了應對UE切換程式或後端拓樸改變期間的RLC SDU的不必要傳輸,本揭露提供一種由第一IAB節點和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且還提供使用所述RLC SDU傳輸方法的第一IAB節點和第二IAB節點。不必要的一些RLC SDU的傳輸意指這些RLC SDU與序號(sequence number,SN)相關聯但未由接收實體(receiving entity)確認(acknowledged,ACKed),且因此,所述接收實體在UE切換程式或後端拓樸改變之後不處於這些RLC SDU的新路由路徑中。這些RLC SDU是雜散RLC SDU。
圖4中示出在UE切換或網路拓撲改變期間的雜散RLC SDU的不必要傳輸的出現。在進行UE切換程式的第一情形401期間,UE1與IAB #4之間的連接411將在一些點處切斷,且因此,在連接411已切斷之後在IAB #1與IAB #4之間的RLC通道412中發往UE1的DL封包將不再為必需的。類似地,在進行現行後端拓樸改變的第二情形402期間,IAB #1與IAB #4之間的連接413可切斷,且因此,在連接413已切斷之後發往IAB #4的在RLC通道414中從IAB宿主傳輸到IAB #1的DL封包將不再為必需的。
圖5中示出在UE切換或現行後端拓樸改變期間的雜散RLC SDU的出現。參考圖5,假定針對進行UE切換程式的第一情形401,在IAB #1與IAB #4之間的RLC通道412中存在DL封包,且可能未確認(unacknowledged,Un-ACKed)發往UE 1的具有SN數目10的封包。因此,將具有SN=10的封包視為雜散封包(即,雜散RLC SDU)。類似地,假定針對進行後端拓樸改變的第二情形402,在IAB宿主與IAB #1之間的RLC通道414中存在DL封包,且分別發往UE 3、UE 1以及UE 2的具有SN=10、SN=11以及SN=12的封包將未確認(Un-ACKed)。因此,具有SN=11和SN=12的封包將被視為雜散封包(即,雜散RLC SDU),這是由於IAB #1不再處於UE1和UE2的路由路徑上。
參考圖6,針對第一情形401,如果IAB #1放棄將具有SN=10的封包傳輸到IAB #4(S601),那麼在IAB #4處可發生RLC窗口停滯。如果傳輸具有SN=10的封包(S601),那麼可由於接收到的雜散RLC SDU可能最終被丟棄(S602)而浪費無線資源。在一些情況下,由於最終被丟棄的接收到的雜散RLC SDU的數目可能較大,因此浪費無線資源可能存在問題。如果如所示出重新路由雜散RLC SDU(S603),那麼雜散RLC SDU的不必要傳輸可能出現兩次(S601和S603)。為最大限度地減少雜散RLC SDU的出現,本揭露提供兩種可相容解決方案的示範性實施例。
第一種解決方案的實施例將涉及待從第一IAB節點的RLC Tx實體發送到第二IAB節點的RLC RX實體以指示將不進一步傳輸哪個RLC SDU的新RLC控制PDU。RLC Tx實體將跳過雜散RLC SDU的傳輸,且將所述雜散RLC SDU作為已確認(ACKed)的RLC SDU。(當已由RLC Tx實體傳輸RLC SDU時,如果RLC SDU由RLC Rx實體成功接收並解碼,那麼所述RLC SDU將已確認;否則,將不接收ACK或可能接收NACK。)新RLC控制PDU也將指示哪些RLC SDU是雜散RLC SDU。當接收RLC控制PDU時,RLC Rx實體也會將雜散RLC SDU作為成功接收到的RLC SDU。
第二種解決方案的實施例將涉及針對每一雜散RLC SDU發送虛擬RLC PDU,而不是發送初始RLC SDU。虛擬RLD PDU是指僅具有RLC標頭但不具有分段偏移(Segment Offset,SO)欄位且並不攜載任何資料的RLC PDU。為進一步闡明上文所描述的解決方案,圖7到圖10和其示範性實施例的對應書面描述用以描述由第一IAB節點和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傳輸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相關設備。
圖7中示出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一示範性實施例。參考圖7,在步驟S701中,第一IAB節點將從IAB宿主節點接收控制訊號,其用於從第一路由路徑改變到第二路由路徑。在步驟S702中,第一IAB節點將回應於接收控制訊號而識別與序號相關聯且未由第二IAB節點確認之目的地為UE的雜散RLC SDU。在步驟S703中,第一IAB節點會將RLC PDU傳輸到第二IAB節點,以將雜散RLC SDU告知第二IAB節點。第一路由路徑已穿過第一IAB節點、第二IAB節點以及UE,但將取決於UE的切換程式是否已發生或後端拓樸是否已變化而改變到第二路由路徑。
根據一示範性實施例,第一IAB節點將跳過雜散RLC SDU的傳輸,且將RLC SDU作為已確認的RLC SDU。用於這一示範性實施例的RLC PDU是指示雜散RLC SDU的RLC控制PDU。RLC PDU也可以是將替代雜散RLC SDU發送的虛擬RLC PDU。
根據一示範性實施例,針對第一IAB節點的每一RLC Tx實體可能存在至少兩種識別雜散RLC SDU的方式。一種方式是檢測雜散RLC SDU中的標頭以獲得用於識別雜散RLC SDU的目的地的UE特定識別碼(ID)。另一方式是具有通過向RLC Tx實體指示RLC SDU的UE特定ID來將RLC SDU傳送到RLC Tx實體的第一IAB節點的適配層,且Tx實體在RLC SDU與SN相關聯時記錄所述UE特定ID與序號(SN)之間的對應關係(或映射關係)。
根據一示範性實施例,RLC控制PDU可具有至少兩個格式中的一個,所述至少兩個格式可均由第一IAB節點使用。RLC控制PDU的第一格式可包含第一雜散RLC SDU的SN和位元映像,以向其它雜散RLC SDU指示哪些雜散RLC SDU的SN大於所述第一雜散RLC SDU的SN。RLC控制PDU的第二格式可包含雜散RLC SDU的序號和雜散RLC SDU的序號的數目。
根據一示範性實施例,虛擬RLC PDU可具有與雜散RLC SDU相同的SN。虛擬RLC PDU可不包含任何資料欄位和SO欄位,且包含具有設置兩個位元為00的SI欄位。
圖8中示出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一示範性實施例。參考圖8,在步驟S801中,第二IAB節點將從第一IAB節點接收指示RLC SDU為雜散RLC SDU的RLC PDU。在步驟S802中,第二IAB節點會將對應於RLC PDU的RLC SDU作為成功接收到的RLC SDU。在步驟S803中,第二IAB節點將丟棄對應於RLC SDU的RLC SDU分段。
在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中,RLC PDU是指示雜散RLC SDU的RLC控制PDU。在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中,第二IAB節點將接收作為RLC PDU的虛擬RLC PDU,且所述虛擬RLC PDU將指示對應RLC SDU是雜散RLC SDU。
在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中,第二IAB節點將使用用於RLC控制PDU的至少兩個格式中的一個。RLC控制PDU的第一格式可包含第一雜散RLC SDU的SN和位元映像,以向其它雜散RLC SDU指示哪些雜散RLC SDU的SN大於所述第一雜散RLC SDU的SN。RLC控制PDU的第二格式可包含雜散RLC SDU的序號和雜散RLC SDU的序號的數目。
在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中,虛擬RLC PDU可具有與雜散RLC SDU相同的SN。虛擬RLC PDU不包含任何資料欄位和SO欄位,且包含具有兩個位元設置為00的SI欄位。
圖9中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第一IAB節點的硬體方塊圖。參考圖9,第一IAB節點可包含處理器901、發射器902、接收器903以及(任選地)儲存媒體904。處理器902耦合到發射器902和接收器903,且至少配置成實施如圖7中所描述的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和其示範性實施例。
無線發射器902可包含一或多個發射器,且無線接收器903可包含一或多個接收器,所述一或多個發射器和所述一或多個接收器配置成分別以射頻或以毫米波(mmWave)頻率傳輸和接收訊號。無線發射器902和接收器903也可執行操作,例如低雜訊放大、阻抗匹配、混頻、上變頻或下變頻、濾波、放大等。無線發射器902和接收器903可各自包含一或多個數位/類比(digital-to-analog,D/A)變頻器或類比/數位(analog-to-digital,A/D)變頻器,所述一或多個數位/類比變頻器或類比/數位變頻器配置成在上行鏈路訊號處理期間從類比訊號格式轉換到數位訊號格式且在下行鏈路訊號處理期間從數位訊號格式轉換到類比訊號格式。無線發射器902和接收器903可各自包含天線陣列,所述天線陣列可包含傳輸和接收全向天線波束或定向天線波束的一或多個天線。
非暫時性儲存媒體904將儲存程式設計碼、碼簿配置、經緩衝資料以及由硬體處理器901分配的記錄配置。硬體處理器901可通過使用例如微處理器、微控制器、DSP晶片、FPGA等的可程式設計單元來實施。硬體處理器901的功能還可利用單獨的電子裝置或IC來實施。應注意,可利用硬體或軟體來實施硬體處理器901的功能。
圖10中示出第二IAB節點的硬體方塊圖一示範性實施例。參考圖10,第二IAB節點可包含處理器1001、發射器1002、接收器1003以及(任選地)儲存媒體1004。處理器1001耦合到發射器1002和接收器1003,且至少配置成實施如圖8中所描述的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和其示範性實施例。圖10的元件1001到元件1004的功能與圖9的901到904的功能類似。然而,第二IAB節點的硬體可以或可以不與第一IAB節點的硬體一致。
為了進一步描述上文所描述的概念,本揭露提供若干示範性實施例。圖11示出基於一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第一IAB節點可以是從宿主IAB節點接收的IAB節點,例如圖4示出的IAB #1或IAB 2,且具有至少一個RLC Tx實體。參考圖11,在步驟S1101中,第一IAB節點可確定其是否從IAB宿主節點接收指示UE的第一路由路徑是否已改變到第二路由路徑的控制訊號。如果是,那麼在步驟S1102中,第一IAB節點可針對每一RLC Tx實體識別一或多個雜散RLC SDU。在步驟S1103中,第一IAB節點可跳過雜散RLC SDU的傳輸且將雜散RLC SDU作為已確認的RLC SDU。在步驟S1104中,第一IAB節點會將RLC控制PDU傳輸到第二IAB節點的RLC Rx實體,以指示哪些RLC SDU是雜散RLC SDU。
針對步驟S1102,可存在用以識別雜散RLC SDU的兩個替代方案。針對第一替代方案,每一RLC Tx實體可檢測每一RLC SDU中的適配標頭,以知曉每一RLC SDU的UE特定ID。由於RLC Tx實體將知曉路由路徑是否已切斷,因此RLC Tx實體將知曉路由路徑是否將到達對應於UE特定ID的UE。針對第二替代方案,適配層將通過指示用於每一RLC SDU的UE特定ID來將RLC SDU傳送到RLC Tx實體。當RLC SDU與SN相關聯時,RLC Tx實體將記錄UE特定ID與SN之間的映射。通過這種方式,RLC Tx實體將基於RLC SDU的SN和其與UE特定ID的關係而知曉哪些RLC SDU是雜散RLC SDU。
圖12示出根據一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第二IAB節點可以是從第一IAB節點接收的IAB節點,例如圖4示出的IAB #3或IAB 4或IAB #5,且具有至少一個RLC Rx實體。在步驟S1201中,第二IAB節點將確定其是否已接收到指示至少一個RLC SDU是雜散RLC SDU的RLC控制PDU。如果是,那麼在步驟S1202中,第二IAB節點會將雜散RLC SDU作為成功接收到的RLC SDU。在步驟S1203中,第二IAB節點將丟棄具有雜散RLC SDU的RLC SDU分段。
為了使用RLC PDU來指示雜散RLC SDU,本揭露提出一種用於如圖13中所示出的一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新RLC控制PDU。新RLC控制PDU可包含(但不限於)D/C欄位1301、CPT欄位1302、stray_SN欄位1303、位元映像(Bitmap)長度欄位1304以及位元映像欄位1305。D/C欄位1301可用以指示RLC PDU是RLC資料PDU還是RLC控制PDU。CPT欄位1302可用以指示RLC控制PDU的類型。stray_SN欄位1303可用以指示第一雜散RLC SDU的SN。位元映像長度欄位1304可用以指示後續位元映像的長度。如果例如通過指示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子標頭的長度欄位中的總長度來在下層中指示RLC控制PDU的總長度,那麼可移除位元映像長度欄位1304。位元映像欄位1305可用以指示第一雜散RLC SDU之後的其它雜散RLC SDU。
圖14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使用替代新RLC控制PDU來指示雜散RLC SDU。圖13的新RLC控制PDU和圖14的替代新RLC控制PDU是不同格式的RLC控制PDU,但可通過使用CPT欄位或另外位而同時採用並進行區分,以指示使用哪一格式。替代新RLC控制PDU將包含D/C欄位、CPT欄位、Number_of_SN欄位1401以及stray_SNi欄位1402,其中i是針對後續stray_SNi欄位中的每一個而由1遞增且自1開始的整數。D/C欄位和CPT欄位的功能與圖13一致。Number_of_SN欄位1401可用以指示待行進的stray_SNi欄位的量。如果例如通過指示MAC子標頭的長度欄位中的總長度來在下層中指示RLC控制PDU的總長度,那麼可移除Number_of_SN欄位1401。stray_SNi欄位中的每一個可用以指示第i個雜散RLC SDU的SN。
圖15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第一IAB節點可以是從宿主IAB節點接收的IAB節點,例如圖4示出的IAB #1或IAB 2,且具有至少一個RLC Tx實體。在步驟S1501中,第一IAB節點將確定其是否從IAB宿主節點接收從UE的第一路由路徑改變到第二路由路徑的控制訊號。如果是,那麼在步驟S1502中,第一IAB節點將針對每一RLC Tx實體識別一或多個雜散RLC SDU。在步驟S1503中,第一IAB節點將針對每一雜散RLC SDU而構建虛擬RLC PDU並將所述虛擬RLC PDU傳輸(而不是傳輸初始RLC SDU)到第二IAB節點的RLC Rx實體。
第一IAB節點將如下針對每一雜散RLC SDU構建虛擬RLC PDU。針對具有SN = x的RLC SDU,對應虛擬RLC PDU的SN將也具有其SN = x。如果已構建對應於雜散RLC SDU的RLC PDU,那麼第一IAB節點將從RLC SDU中移除數據有效負載、將SI欄位改變為“00”、在存在SO欄位的情況下移除所述SO欄位以及使P欄位和SN欄位保持不變。圖17中示出稍後闡述的SI欄位的實例。如果尚未構建對應於RLC SDU的RLC PDU,那麼第一IAB節點將僅利用具有SN = x的RLC標頭來構建虛擬RLC PDU。
圖16示出基於一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用於指示雜散RLC SDU的傳統RLC資料PDU 1601、傳統RLC資料PDU 1602以及新RLC資料PDU 1603。傳統RLC資料PDU 1601包含P欄位1611、SI欄位1612、SO欄位1613以及SN欄位1614。P欄位1611可用以指示確認模式(acknowledged mode,AM)RLC實體的傳輸側是否從其對等AMRLC實體請求狀態報告。SI欄位1612可用以指示RLC PDU是含有完整RLC SDU還是含有RLC SDU的第一段、中間段以及最末段。SO欄位1613可用以指示初始RLC SDU內的以位元組為單位的RLC SDU分段的位置。SN欄位1614可用以指示對應RLC SDU的序號。如果SI欄位指示RLC PDU含有完整RLC SDU,那麼使用具有類似格式但並不具有任何SO欄位的傳統RLC資料PDU 1602。針對作為虛擬RLC PDU的新RLC資料PDU 1603,其將與傳統RLC資料PDU 1601、傳統RLC資料PDU 1602類似,但並不攜載任何資料並含有任何SO欄位。
圖17中示出以上描述的SI欄位。SI欄位含有指示RLC PDU是含有完整RLC SDU還是僅含有RLC SDU的第一段、僅含有RLC SDU的最末段或既不含有RLC SDU的第一段也不含有最末段的兩個位元。更具體地說,二進位數字00將指示對應RLC PDU的資料欄位含有RLC SDU的所有位元組,二進位數字01將指示對應RLC PDU的資料欄位僅含有RLC SDU的第一段,二進位數字10將指示對應RLC PDU的資料欄位僅含有RLC SDU的最末段,且二進位數字11將指示對應RLC PDU的資料欄位既不含有RLC SDU的第一段也不含有最末段。
圖18示出根據本揭露一第二實施例的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第二IAB節點可以是從第一IAB節點接收的IAB節點,例如圖4示出的IAB #3或IAB 4或IAB #5,且具有至少一個RLC Rx實體。在步驟S1801中,第二IAB節點將確定其是否已從第一IAB節點的RLC Tx實體接收虛擬RLC PDU。如果是,那麼在步驟S1802中,第二IAB節點會將對應於虛擬RLC PDU的RLC SDU作為成功接收到的RLC SDU。在步驟S1803中,在存在任何對應於RLC PDU的RLC SDU分段的情況下,第二IAB節點將丟棄所述RLC SDU分段。
鑒於上述描述,本揭露適合用於5G無線通訊系統,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無線後端拓樸的改變或UE的切換程式而導致的RLC SDU的不必要傳輸。
本申請案的所揭露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中使用的元件、動作或指令不應解釋為對本揭露來說絕對關鍵或必要的,除非明確地如此描述。而且,如本文中所使用,不定冠詞“一(a/an)”中的每一個可包含超過一個事項。如果想表示只有一個項目,那麼可以使用術語“單個”或類似語言。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在多個事項和/或多個事項種類的列表之前的術語“中的任一個”意圖包含所述事項和/或事項種類個別地或結合其它事項和/或其它事項種類“中的任一個”、“中的任何組合”、“中的任何多個”和/或“中的多個的任何組合”。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集合”意圖包含任何數目的事項,包含零個。此外,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數目”意圖包含任何數目,包含零個。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明白,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範圍或精神的情況下,可對所揭露的實施例的結構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鑒於前述內容,希望本揭露涵蓋屬於所附權利要求書和其等效物的範圍內的本揭露的修改及變化。
100:無線存取網 101:用戶設備 401:第一情形 402:第二情形 411、413:連接 412、414:RLC通道 901、1001:處理器 902、1002:發射器 903、1003:接收器 904、1004:儲存媒體 1301:D/C欄位 1302:CPT欄位 1303:stray_SN欄位 1304:位元映像長度欄位 1305:位元映像欄位 1401:Number_of_SN欄位 1402:stray_SNi欄位 1601、1602:傳統RLC資料PDU 1603:新RLC數據PDU 1611:P欄位 1612:SI欄位 1613:SO欄位 1614:SN欄位 A、B、C: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 S601、S602、S603、S701、S702、S703、S801、S802、S803、S1101、S1102、S1103、S1104、S1201、S1202、S1203、S1501、S1502、S1503、S1801、S1802、S1803:步驟
圖1示出包含提供對UE的無線存取的IAB節點的現行RAN後端體系結構。 圖2示出用於通過IAB節點提供對UE的網路存取的現行協定疊層。 圖3示出現行RAN後端體系結構的UE DRB與後端RLC通道之間的映射。 圖4示出在UE切換或網路拓撲改變期間的雜散RLC SDU的不必要傳輸的出現。 圖5示出在UE切換或現行後端拓樸改變期間的雜散RLC SDU的出現。 圖6示出丟棄和重新路由雜散RLC SDU。 圖7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8是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9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第一IAB節點的硬體方塊圖。 圖10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第二IAB節點的硬體方塊圖。 圖11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 圖12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 圖13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使用新RLC控制PDU來指示雜散RLC SDU。 圖14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一示範性實施例的使用替代新RLC控制PDU來指示雜散RLC SDU。 圖15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由第一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 圖16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二示範性實施例的使用新RLC資料PDU來指示雜散RLC SDU。 圖17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的分段資訊(segmentation information,SI)欄位的內容。 圖18示出根據本揭露的一第二實施例的由第二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
S701、S702、S703: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由第一整合存取和後端(IAB)節點使用的無線鏈路控制(RLC)服務資料單元(SDU)傳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從整合存取和後端宿主節點接收控制訊號; 回應於接收所述控制訊號而識別與序號相關聯且未由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確認之目的地為用戶設備(UE)的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以及 將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PDU)傳輸到所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以將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告知所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進一步包括: 跳過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傳輸;以及 將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作為已確認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是指示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無線鏈路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是替代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發送的虛擬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回應於接收所述控制訊號而識別與序號相關聯且未由所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確認之目的地為所述用戶設備的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包括: 檢測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中的標頭以獲得用於識別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目的地的用戶設備特定識別碼(ID)。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包括適配層和無線鏈路控制發射器(Tx)實體,其中所述適配層通過向所述無線鏈路控制發射器實體指示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用戶設備特定識別碼來將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送到所述無線鏈路控制發射器實體,且所述發射器實體在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與序號(SN)相關聯時記錄所述用戶設備特定識別碼與所述序號之間的對應關係。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第一格式包括第一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和位元映像,以向其它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指示哪些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大於所述第一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所述序號。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第二格式包括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和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所述序號的數目。
  8. 如請求項3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虛擬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具有與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相同的序號。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虛擬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不包含任何資料欄位和分段偏移(SO)欄位,且包含具有設置兩個位元為00的分段資訊(SI)欄位。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從所述整合存取和後端宿主節點接收的所述控制訊號用於從穿過所述第一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所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以及所述用戶設備的第一路由路徑改變到第二路由路徑。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從穿過所述第一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所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以及所述用戶設備的所述第一路由路徑改變到所述第二路由路徑在所述用戶設備的切換程式期間或在後端拓樸的改變期間進行,所述後端拓樸包括所述整合存取和後端宿主節點、所述第一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以及所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
  12. 如請求項2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第一格式包括第一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和位元映像,以向其它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指示哪些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大於所述第一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所述序號,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第二格式包括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和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所述序號的數目,且其中所述第一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使用所述第一格式和所述第二格式。
  13. 一種整合存取和後端(IAB)節點,包括: 發射器; 接收器;以及 處理器,耦合到所述發射器和所述接收器且配置成: 經由所述接收器從整合存取和後端宿主節點接收控制訊號; 回應於接收所述控制訊號而識別與序號相關聯且未由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確認之目的地為用戶設備(UE)的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以及 經由所述發射器將第一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PDU)傳輸到所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以將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告知所述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
  14. 一種由第二整合存取和後端(IAB)節點使用的無線鏈路控制(RLC)服務資料單元(SDU)傳輸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從第一整合存取和後端節點接收指示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為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PDU); 將對應於所述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作為成功接收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以及 丟棄對應於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分段。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是指示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無線鏈路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16. 如請求項14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是作為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接收的虛擬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第一格式包括第一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和位元映像,以向其它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指示哪些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大於所述第一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所述序號。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無線鏈路控制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第二格式包括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序號和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的所述序號的數目。
  19. 如請求項16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虛擬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具有與所述雜散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相同的序號。
  20. 如請求項16所述的無線鏈路控制服務資料單元傳輸方法,其中所述虛擬無線鏈路控制協定資料單元不包含任何資料欄位和SO欄位,且包含具有兩個位元設置為00的分段資訊欄位。
TW109102095A 2019-01-28 2020-01-21 由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iab節點 TWI717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797362P 2019-01-28 2019-01-28
US62/797,362 2019-01-28
US16/726,135 2019-12-23
US16/726,135 US20200245402A1 (en) 2019-01-28 2019-12-23 Rlc sdu transmission method used by iab node and iab node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774A TW202046774A (zh) 2020-12-16
TWI717979B true TWI717979B (zh) 2021-02-01

Family

ID=71731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2095A TWI717979B (zh) 2019-01-28 2020-01-21 由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iab節點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45402A1 (zh)
CN (1) CN111491350B (zh)
TW (1) TWI717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5145A1 (ja) * 2019-08-07 2021-02-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装置
WO2021102671A1 (en) * 2019-11-26 2021-06-03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for sidelink relay
US11706690B2 (en) * 2020-07-13 2023-07-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andover command delivery via a target path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configur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13685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count synchronization
US20180077605A1 (en) * 2016-09-09 2018-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att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W201904329A (zh) * 2017-06-02 2019-01-16 美商高通公司 與無線回載網路中的鏈路建立有關的方法和裝置
TW201941633A (zh) * 2018-03-26 2019-10-16 美商高通公司 用於無線通訊的背壓訊號傳遞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382B (zh) * 2007-04-26 2015-1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移动站、通信系统及重排序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13685A1 (en) * 2016-07-06 2018-01-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count synchronization
US20180077605A1 (en) * 2016-09-09 2018-03-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ormatting a protocol data uni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W201904329A (zh) * 2017-06-02 2019-01-16 美商高通公司 與無線回載網路中的鏈路建立有關的方法和裝置
TW201941633A (zh) * 2018-03-26 2019-10-16 美商高通公司 用於無線通訊的背壓訊號傳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1350A (zh) 2020-08-04
US20200245402A1 (en) 2020-07-30
TW202046774A (zh) 2020-12-16
CN111491350B (zh) 2022-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45582A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handling user plane in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0042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outing data through IAB nodes in 5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165339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in cloud LAN environment
TWI717979B (zh) 由iab節點使用的rlc sdu傳輸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iab節點
US7911969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equence of data units between a wireless device and a network
US20220217612A1 (e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for sidelink relay
CN112567796A (zh)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承载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148163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818953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JP2013515421A (ja) リレーノードを使用した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伝送方法
US8630221B2 (en) Donor evolved NodeB, relay nod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20210029777A1 (en) Discard timer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230189045A1 (en) Latency management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s
WO2021139675A1 (en) Traffic forwarding for sidelink relay
KR101407280B1 (ko) 이동 통신 중계 시스템을 기반으로 하는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10690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702243B (zh) Mmw网络中的中继arq的增强
JP7478749B2 (ja) 無線ベアラ確立方法及び装置
US110129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path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Xhaul network
KR20230029783A (ko) 통합 액세스 및 백홀 네트워크에서의 구성 정보 교환
WO2023156138A1 (en) Method, nod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n interworking layer
KR20200089095A (ko) 차세대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위계층 전송결과에 의한 패킷 삭제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