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521B - 用於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之治療 - Google Patents

用於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之治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521B
TWI717521B TW106117754A TW106117754A TWI717521B TW I717521 B TWI717521 B TW I717521B TW 106117754 A TW106117754 A TW 106117754A TW 106117754 A TW106117754 A TW 106117754A TW I717521 B TWI717521 B TW I7175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qpsc
cells
sca3
sca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7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0205A (zh
Inventor
何慧君
志剛 張
賴秀玉
王瑋琦
Original Assignee
仲恩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仲恩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仲恩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177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752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0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2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52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用於幹細胞療法中,用於治療SCA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及製品。特定言之,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SCA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非經腸或局部地投與有效量之幹細胞作為單位劑量,其中該投與係以一或多個治療週期進行,其中一個治療週期包含分別以2至6週之給藥間隔給與三個單位劑量。

Description

用於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之治療
本發明係關於神經退化性病症治療領域。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利用幹細胞治療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的治療方案。
共濟失調係不定地影響小腦、腦幹及脊髓小腦徑的一組臨床及基因異質性神經退化性疾病。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係進行性、退化性且致命的疾病。SCA包括神經元組織之退化,其中病理變化之主要部位存在於小腦、腦幹或脊髓之核或神經路徑中。SCA之致命病況不僅來自大量神經元損失,而且亦來自晚期疾病時之臥床不起及呼吸衰竭。最常見之SCA分類亞型係聚麩醯胺酸(polyQ)介導之SCA,亦即,SCA1、SCA2、SCA3、SCA6、SCA7及SCA17。 US 7,067,545提供一種用於治療脊髓小腦退化的方法,其包含向患有此疾病之患者投與有效劑量的一或多種選自D-環絲胺酸、D-絲胺酸酯、D-絲胺酸及其鹽之成分。US 9,125,924係關於藉由靜脈內投與包含海藻糖之含水調配物來緩解SCA之症候或症狀的方法。 但是,尚無針對SCA之有效醫藥治療或潛在治癒方法。因此,需要用於緩解SCA之症候及症狀的治療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非經腸或局部地投與有效量之幹細胞作為單位劑量,其中該投與係以一或多個治療週期進行,其中一個治療週期包含分別以2至6週的給藥間隔給與三個單位劑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polyQ疾病包括(但不限於)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馬查多-約瑟夫病(Machado-Joseph disease,MJD/SCA3);亨廷頓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HD);齒狀紅核蒼白球路易體萎縮(DRPLA);及1型X連鎖脊髓延髓性肌肉萎縮(SMAX1/SBMA)。在一個實施例中,SCA係SCA1、SCA2、SCA3、SCA6、SCA7或SCA17。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葉幹細胞為間葉幹細胞群(MSC)、脂肪組織源性幹細胞(ADMSC)群、眼眶脂肪源性幹細胞(OFSC)群或四潛能陽性基質細胞(quadri-positive stromal cell,QPSC)群。 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可藉由非經腸投與或局部治療投與(諸如腦內或顱內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單位劑量在0.5×105 至5×1010 個細胞/kg體重範圍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投與係以一或多個治療週期進行,其中一個治療週期包含分別以2至6週(亦即,兩週、三週、四週、五週或六週。在另一實施例中,間隔為兩週)的給藥間隔給與三個單位劑量。
本發明提供用於幹細胞療法中,用於治療polyQ疾病之疾病或病況的方法及製品。polyQ疾病係由各別蛋白質中編碼長polyQ鏈之胞嘧啶-腺嘌呤-鳥嘌呤(CAG)重複序列擴增引起的一組神經退化性病症。PolyQ疾病係以不相關基因之轉譯區中CAG三核苷酸重複之病理性擴增為特徵。經轉譯之polyQ聚集在退化之神經元內,導致特定神經元亞群之功能障礙及退化。本發明出人意料地發現利用幹細胞之治療方案,該治療方案提供用於恢復polyQ疾病中退化及/或受損神經元之功能的有效療法。 除非另外指出,否則技術性術語係根據習知用法使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個(種)(a/an)」及「該/該等」係指單數以及複數兩者,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晰指示。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及」及「或」可用於指連接性或分離性的。亦即,該兩個術語應理解為等效於「及/或」,除非另有說明。 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treatment)」、「治療(treat)」或「治療(treating)」係指疾病或病況或病症,或症狀、不良作用或後果,或與之相關之表型的完全或部分改善或減輕。希望的治療作用包括(但不限於)防止疾病之發生或復發、緩解症狀、減少疾病之任何直接或間接病理性後果、降低疾病進展速率及改善減輕疾病狀態。 如本文所用,術語「延緩疾病發展」意指推遲、阻礙、減慢、停滯、穩定、抑制及/或延遲疾病之發展。取決於所治療之疾病及/或個體之病史,此延緩可具有不同的時間長度。 如本文所用,在投藥之情況下,術語藥劑(例如醫藥調配物、細胞或組合物)之「有效量」係指以所需劑量/量且持續所需時段有效獲得所希望之結果的量。 如本文所用,術語藥劑(例如醫藥調配物或細胞)之「治療有效量」係指以所需劑量且持續所需時段有效獲得所希望之治療結果(諸如用於治療疾病、病況或病症,及/或治療之藥物動力學或藥效學作用)的量。 如本文所用,「第一次劑量」係用於描述給定劑量係在投與連續或後續劑量之前的時序。該術語未必暗示個體之前從未接受過一劑細胞療法或甚至個體之前從未接受過一劑相同細胞。 如本文所用,術語「後續劑量」係指在前一次劑量(例如,第一次劑量)之後向同一個體投與的劑量,在此期間未向個體投與任何插入劑量。 如本文所用,術語「個體」係哺乳動物,諸如人類或其他動物,且通常為人類。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在投藥之前曾利用靶向疾病或病況之治療劑治療。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調配物」係指這樣一種製劑,其形式允許其中所含活性成分之生物活性有效,且其不含對投與該調配物之個體具有不可接受之毒性的額外組分。 如本文所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係指醫藥調配物中除活性成份以外的對個體無毒之成份。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但不限於)緩衝劑、賦形劑、穩定劑或防腐劑。 在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非經腸或局部地投與有效量之幹細胞作為單位劑量,其中該投與係以一或多個治療週期進行,其中一個治療週期包含分別以2至6週的給藥間隔給與三個單位劑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polyQ疾病包括(但不限於)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馬查多-約瑟夫病(MJD/SCA3);亨廷頓氏病(HD);齒狀紅核蒼白球路易體萎縮(DRPLA);及1型X連鎖脊髓延髓性肌肉萎縮(SMAX1/SBMA)。 在一些實施例中,SCA係多麩醯胺酸(polyQ)介導之SCA,SCA較佳為SCA1、SCA2、SCA3、SCA6、SCA7或SCA17。更佳地,SCA為SCA3。 在一些實施例中,間葉幹細胞係間葉幹細胞群(MSC)、脂肪組織源性幹細胞(ADMSC)群、眼眶脂肪源性幹細胞(OFSC)群或四潛能陽性基質細胞(QPSC)群。在一個實施例中,QPSC係描述於美國申請案第14/615,737號之QPSC,其具有至少70%細胞同源性且表現細胞標記物CD273、CD46、CD55及CXCR4,但不表現CD45;其中CD273以超過70%之強度較強地表現。在一個實施例中,ADSC係描述於美國20120288480中之彼等OFSC,其至少表現CD90、CD 105、CD29、CD44、CD49b、CD49e、CD58及HLA-ABC,但不表現CD133、CD31、CD106、CD146、CD45、CD14、CD117。幹細胞較佳為QPSC群。 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可藉由非經腸投與或局部治療投與(諸如腦內或顱內投與)。非經腸輸注包括肌內、靜脈內、動脈內或皮下投與。非經腸投與較佳為靜脈內注射。 在一些實施例中,單位劑量在0.5×105 至5×1010 個細胞/kg體重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單位劑量在0.5×105 至5×109 、0.5×105 至5×108 、0.5×105 至5×107 、0.5×105 至5×106 、1.0×105 至5×1010 、1.0×105 至5×109 、1.0×105 至5×108 、1.0×105 至5×107 或1.0×105 至5×106 個細胞/kg體重範圍內。 在一個實施例中,投與係以一或多個治療週期進行,其中一個治療週期包含分別以2至6週(亦即,兩週、三週、四週、五週或六週。在另一實施例中,間隔為兩週)的給藥間隔給與三個單位劑量。本發明之治療週期的數目係根據共濟失調評估及分級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SARA)確定(Subramony SH., SARA--a new clinical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 Nat Clin Pract Neurol. 2007; 3(3):136-7;Kim BR, Lim JH, Lee S, Park S, Koh SE, Lee IS, Jung H, Lee J. Usefulness of the 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 (SARA) in Ataxic Stroke Patients.Ann Rehabil Med . 2011; 35: 772-780;及Tan S, Niu HX, Zhao L等人,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cale for Assessment and Rating of Ataxia.Chin Med J . 2013; 126(11):2045-8)。SARA係基於小腦共濟失調(脊髓小腦,弗里德希氏(Friedreich)及散發性共濟失調)損傷水準之半定量評估的臨床量表。SARA係基於8個項目之表現的量表,得到總分0分(無共濟失調)至40分(最嚴重共濟失調)。該等分數係基於步態、跨距、坐姿、言語障礙、手指追蹤(finger chase)、鼻-手指測試、快速交替手運動及踵-脛滑動的患者表現。在第一個治療週期之後,若個體保持SARA總分高於5分一個月,則將進行第二個及後續治療週期。 單位劑量之幹細胞係以2至6週之間隔投與。2至6週之間隔意指單位劑量之幹細胞係在兩週、三週、四週、五週或六週內投與一次。在一個實施例中,給藥間隔係每兩週一次。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兩週一次給藥意指單位劑量之幹細胞係兩週一次投與,亦即,在14天時段期間投與一次,較佳在每兩週的同一天投與。在每兩週一次給藥方案中,大體上約每14天投與單位劑量。 在幹細胞療法情況下,單位劑量之投與包含以單一組合物及/或單次不間斷的投藥(例如,單次注射或連續輸注)投與給定量或數目之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係作為組合治療之一部分,諸如與另一治療干預同時或按任何次序依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幹細胞係與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或結合另一治療干預同時或按任何次序依序共投與。在一些情況下,該等額外治療劑或另一療法係與細胞以足夠接近的時間共投與,由此使該等額外治療劑或另一療法增強細胞群的作用,或反之亦然。在一些實施例中,幹細胞係在該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之前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幹細胞係在該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之後投與。 用於本發明方法中之幹細胞係調配為醫藥組合物或調配物形式,諸如包括供投與給定劑量或其部分之細胞數目的單位劑型組合物。醫藥組合物及調配物一般包括一或多種可選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組合物包括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 載劑之選擇部分由特定幹細胞及/或由投與方法確定。因此,存在多種適合調配物。舉例而言,該醫藥組合物可含有防腐劑。 醫藥學上可接受載劑以所用劑量及濃度大體上對接受者無毒,且包括(但不限於):緩衝劑,諸如磷酸鹽、檸檬酸鹽及其他有機酸;抗氧化劑,包括抗壞血酸及甲硫胺酸;防腐劑(諸如氯化十八烷基二甲基苯甲基銨;氯化六羥季銨;苯紮氯銨(benzalkonium chloride);苄索氯銨(benzethonium chloride);苯酚、丁醇或苄醇;對羥基苯甲酸烷酯,諸如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或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兒茶酚;間苯二酚;環己醇;3-戊醇;及間甲酚);低分子量多肽;蛋白質,諸如血清白蛋白、明膠或免疫球蛋白;親水性聚合物,諸如聚乙烯吡咯啶酮;胺基酸,諸如甘胺酸、麩醯胺酸、天冬醯胺、組胺酸、精胺酸或離胺酸;單醣、雙醣,及其他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或糊精;螯合劑,諸如EDTA;糖,諸如蔗糖、甘露醇、海藻糖或山梨醇;成鹽相對離子,諸如鈉;金屬錯合物(例如,Zn-蛋白質錯合物);及/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諸如聚乙二醇(PEG)。 在一些態樣中,緩衝劑包括在組合物中。適合的緩衝劑包括例如檸檬酸、檸檬酸鈉、磷酸、磷酸鉀,以及各種其他酸及鹽。在一些態樣中,使用兩種或多於兩種緩衝劑之混合物。製備可投與之醫藥組合物的方法係已知的。 調配物可包括水溶液。調配物或組合物亦可含有多於一種可用於以幹細胞治療之特定適應症、疾病或病況的活性成份。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包含有效治療疾病或病況之量(諸如治療有效量)的幹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定期評估所治療之個體來監測治療功效。所需劑量可藉由單次快速注射投與細胞、藉由多次快速注射投與細胞或藉由連續輸注投與細胞來遞送。 幹細胞及組合物可使用標準投藥技術、調配物及/或裝置投與。幹細胞之投與可為自體或異源的。 無菌可注射溶液可藉由將細胞併入溶劑中,諸如使細胞與適合之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諸如無菌水、生理食鹽水、葡萄糖、右旋糖或其類似物)混合來製備。取決於投藥途徑及所需製劑,組合物可含有輔助物質,諸如潤濕劑、分散劑或乳化劑(例如甲基纖維素)、pH緩衝劑、膠凝或黏度增強添加劑、防腐劑、調味劑及/或著色劑。在一些態樣中,可參考標準文本以製備適合製劑。 可添加增強組合物之穩定性及無菌性的各種添加劑,包括抗微生物防腐劑、抗氧化劑、螯合劑及緩衝劑。可藉由各種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例如,對羥基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及山梨酸)來確保防止微生物之作用。可藉由使用吸收延遲劑(諸如單硬脂酸鋁及明膠)來延長可注射醫藥形式之吸收。實例 I. 動物模型試驗 材料及方法 動物及實驗設計 無顯著運動功能退化之小鼠 MJD84.2(B6;CBA-Tg(ATXN3*)84.2Cce/IbezJ)小鼠已確立為人類馬查多-約瑟夫疾病,亦稱為3型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MJD/SCA3)之疾病模型。在本研究中,研究年齡在20至34週範圍內的MJD84.2動物。對此等動物進行行為分析,包括改良之SHIRPA、腳印分析及旋桿測試。以兩週間隔對21、23及25週齡小鼠進行三次測試物注射。研究設計概述如下。
Figure 02_image005
具有顯著運動功能退化之小鼠 總計十三隻SCA3 Tg/0小鼠(B6;CBA-Tg (ATXN3*)84.2Cce/IbezJ)及8隻C57BL/6 0/0野生型小鼠最初全部來自JAX實驗室。動物隨機登記分入四個實驗組:(1) SCA3+細胞;(2) SCA3+PBS;(3) Wt+細胞;(4) Wt+PBS。在確定SCA3 Tg/0小鼠出現明顯著疾病表型之後以兩週間隔進行三次測試物注射。研究設計概述如下。
Figure 02_image007
間葉幹細胞 本研究中之QPSC為人類ADMSC (Stemchymal®),即由Steminent Biotherapeutics Inc. (SBI)製造的細胞產品。在根據PIC/S良好工廠實踐指南(Good Manufactory Practice guideline)所建立之細胞工廠中,遵循SBI標準操作程序,對ADMSC進行離體培養擴增及品質控制。簡言之,自健康供體收集脂肪組織且立即在低溫下(0-5℃)運送至SBI加工設施中。分離ADMSC,純化且在培養物擴增期間,保持在SBI獨有的培養基中。第12代ADMSC係高水準表現CD273、CD46、CD55及CXCR4的QPSC,隨後將其包裝於低溫保藏袋中,且產品(Stemchymal®)送交品質檢定及低溫保藏。Stemchymal®之品質控制係由製程內控制及產物放行測試組成,其包括(但不限於)存活性、無菌性、黴漿菌測試、內毒素評估、MSC表型(針對CD 73、CD 90及CD 105呈陽性,針對CD 34、CD 45、CD11b、CD 19及HLA-DR呈陰性)及三譜系分化能力(成骨分化、成軟骨分化及成脂肪分化)。 細胞給與 對於使用無顯著運動功能退化之小鼠的研究 將2.5×107 個細胞/kg體重之Stemchymal® 解凍,準備好並裝載入1 ml胰島素注射器(29 1/2G)中。在解凍一小時之內緩慢注射細胞(15至20秒的持續時間)。對於使用具有顯著運動功能退化之小鼠的研究 小鼠隨機分入四個組:(1) SCA3+細胞;(2) SCA3+PBS;(3) Wt+細胞;(4) Wt+PBS。將2.5×107 個細胞/kg體重之Stemchymal® 靜脈內輸注至第1組及第3組中的每隻小鼠。向各小鼠投與總計125 μl之細胞懸浮液(1:1低溫溶液(Biolife))或PBS(Gibco)。 對於該兩項研究,在注射之後監測動物4個小時且每日觀測。每兩週一次給與細胞,總計三次。 數據收集 分析 在最後一次測試物注射之後一個月處死小鼠。記錄整個研究中小鼠之體重及掉落之等待時間(latency to fall)。在測試物注射之後,亦針對步態表現分析小鼠腳印。收集小鼠組織(皮層、小腦、心臟、腎臟、肝、脾、肺及尾)以用於將來組織病理學分析及生物學分佈研究。 統計學 數據以平均值±SEM呈現。使用斯圖登氏t檢驗(Student's t-test)且以p<0.05之顯著性臨限值分析旋桿及腳印測試之結果。 運動協調及平衡分析 在旋桿設備(MK-670, Muromachi Kikai Co., Ltd., Japan)中評價運動協調及平衡情況。將小鼠置放於處於恆定速度(4 rpm)之旋桿上,該旋桿在5 min時段內加速至40 rpm。記錄掉落之等待時間或者完成完整被動旋轉(附著至桿上完整旋轉)之等待時間。使小鼠進行3次各測試,其中各試驗之間有15 min休息。計算各測試中各小鼠之平均等待時間。測試結果使用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SHIRPA 測試 改良之SHIRPA測試係在小鼠年齡為20、24及28週時進行。SHIRPA方案係改自RIKEN BRC之改良之SHIRA方案。測試項目及評分標準列於下表中。
Figure 106117754-A0304-0001
小鼠係根據其行為評分。研究組中小鼠總數計為100%。結果以某些評分層級之小鼠數目的百分比呈現。 腳印分析 在最後一次給與細胞之後約一個月分析小鼠腳印。參考2015(1)所公佈的論文,將小鼠腳掌浸漬於墨水中(前腳:紅色;後腳:綠色),以使得小鼠在沿走廊步行或跑至目標箱時留下腳印的形跡。將將小鼠置放於隧道前方的一張紙(50 cm長,10 cm寬)上。量測步幅、搖擺、跨距長度以及前腳爪及後腳爪重疊指示步態(參看下圖)。所有小鼠在處死之前進行三輪量測。 MTT 分析 CD3 + T 細胞分離 藉由Histopaque-1077(Sigma-Aldrich)密度梯度離心由來自健康供體之肝素化全血分離人類末梢血液單核細胞(PBMC)。隨後,遵循製造商的說明,使用抗人類CD3抗體偶聯之磁性粒子(BD Biosciences)藉由陽性選擇自PBMC純化出CD3+ T淋巴球。T 細胞 增殖分析 在96孔盤中,利用盤結合之抗-CD3單株抗體(2 μg/ml)及抗-CD28單株抗體(2 μg/ml) (BD Biosciences)刺激經純化之人類CD3+ T細胞(1×105 個細胞)且將其與不同數量之ADMSC共培養於含有10%胎牛血清(FBS)、2 mM l-麩醯胺酸、100 U/ml青黴素、100 U/ml鏈黴素及25 mM HEPES RPMI-1640培養基(Gibco)中。在48小時之後,將5-溴-2-脫氧尿苷(BrdU)添加至各孔中且再培育盤18小時以量測T細胞增殖情況。根據製造商之說明,使用細胞增殖ELISA(Cell Proliferation ELISA) BrdU套組(Roche)量測併入T細胞中之BrdU之量。 免疫組織化學 ( IHC ) 為評價QPSC之神經保護作用,將QPSC經由C57BL/6J SCA2轉殖基因小鼠之尾靜脈(IV hMSC-Tg組)或經由枕骨大孔(IC hMSC-Tg組)注射入小腦位置。選擇與人類β2微球蛋白反應之特異性抗體(Abcam,代碼:ab15976),藉由IHC展示鼠類腦組織中之人類細胞。切割鼠類切片(4 μm)並安放至顯微鏡載片上。藉由在二甲苯、100%乙醇、95%乙醇及80%乙醇中以5 min間隔沖洗兩次使切片復水。在去除石蠟之後,切片用3% H2 O2 處理以使過氧化酶失活,在10 mM檸檬酸鹽緩衝液(含0.05% Tween20)中加熱以用於抗原修復,且用1%阻斷溶液阻斷(1% BSA及0.1% Triton X-100(於PBS中),Chang等人,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011, 18:54 http://www.jbiomedsci.com/content/18/1/54,第3頁,共9頁)。將切片與在阻斷溶液中稀釋(1:400)之特異性抗人類b2微球蛋白多株抗體(Abcam)一起在室溫下培育40 min。在用PBS充分洗滌三次之後,將切片與在阻斷溶液中稀釋(1:1000)之二次抗體一起在室溫下培育40 min。一次抗體使用EnVision偵測系統(DAKO)偵測,且用二胺基聯苯胺(DAB;DAKO)觀測。用含水蘇木精(SigmaAldrich)對比染色。對於直接比較,整批處理所有載片以使變異性最低。 安全性測試 動物 C57BL/6小鼠接受使用胰島素注射器1/2cc 30G x 3/8''針頭(Terumo,或BD Bioscience)經由尾部靜脈內注射的3劑QPSC。在注射之前,動物藉由置放在籠子下的加熱墊溫熱15至20分鐘以擴張其尾靜脈。在屍檢之前,所有動物使用胺基甲酸酯(2公克/公斤體重,Sigma-Aldrich)麻醉,接著自下頜下靜脈或經由心臟穿刺收集血液。血液樣品收集 對於血液學分析,將全血樣品收集在含有EDTA之採血管(BD Bioscience, 目錄號365974)中。對於血液化學分析,將全血樣品收集在含有血漿分離器之採血管(BD Bioscience, 目錄號365967)中。在室溫下靜置血漿管20 min之後,接著藉由在4℃下以6000rpm離心5 min分離血漿。肉眼屍檢及組織收集 在取血樣之後,收集動物器官。將其各分成兩部分:(1)一半器官保藏於-80℃冷凍器中,隨後轉移且儲存在液氮容器中以用於生物分佈分析;(2)另一半經固定(4%多聚甲醛,Sigma-Aldrich)且石蠟包埋以用於組織病理學分析。 定量 PCR 遵循製造商的說明,使用總RNA小規模純化套組(Total RNA Miniprep Purification Kit;GMbiolab目錄號TR01)自QPSC或鼠類組織提取總RNA。隨後,使用兩步MMLV RT-PCR套組(GMbiolab目錄號RP012-M)進行cDNA合成。使用The Fast SYBR® Green Master Mix (Thermo目錄號4385612)進行定量PCR以分析所選基因之相對表現。 ELISA 為量測QPSC中EGF、FGF-b、VEGF、PDGF及TGF-b1之細胞內及分泌含量,如下製備細胞溶解產物及改良性培養基之樣品:藉由使用凍融方法溶解QPSC,且在超速離心之後收集細胞溶解產物之上清液。且對於改良性培養基收集,在QPSC培養3天之後收集培養基。最後,根據製造商的說明,藉由ELISA(R&D system)測定以上生長因子之濃度。 神經元細胞共培養測試 人類星形膠質細胞株SVG p12用1250 μM 1-甲基-4-苯基吡啶(MPP+)處理且與不同比例之QPSC(SVG p12: QPSC=1:0.1-1:10)共培養。在24小時之後,計算SVG p12的細胞數目。實例 1 QPSC 改變 SCA3 之表型 QPSC改變SCA3小鼠之表型。如圖1所示,SCA3小鼠展示與野生型小鼠相比略微較寬的基部(base)且在QPSC治療之後,SCA3小鼠的外觀看起來類似於野生型小鼠。在各種功能測試中,諸如改良之SHIRPA(圖4、圖5)、腳印(圖6、圖7)及旋桿表現分析(圖5C),觀測到類似的改善結果。實例 2 藉由本發明之治療使體重減輕停止且對器官組織無副作用 QPSC亦停止在疾病進展期間SCA3之體重減輕(圖3)。儘管如此,3次劑量之QPSC並不影響SCA3個體之全血球計數(表1)或血液生物化學(表2)的型態。表1及表2展示25至30週齡野生型小鼠的全血球計數/生物化學型態在三次劑量之QPSC與生理食鹽水(以一週間隔投與三次劑量)之間並無差異。組織病理學分析展示在注射三次劑量之QPSC之後各種重要器官組織的正常發現(圖2)。 表1
Figure 106117754-A0304-0002
數據以平均值±SD呈現 表2
Figure 106117754-A0304-0003
數據以平均值±SD呈現實例 3 使用本發明治療之小鼠中的免疫調節及抗 ROS 能力以及多個神經營養因子及生長因子之表現 活體外研究展示,QPSC不僅具有免疫調節及抗ROS能力(圖10),而且亦具有表現多個神經營養因子及生長因子的能力(圖12)。活體內研究表明在QPSC治療之後,SCA小鼠在氧化應力下旋桿表現改善(圖11)。此外,QPSC亦可同時在活體外(圖13)及活體內(圖14)防止神經元損失。儘管已提出有關細胞跨血腦屏障(BBB)遷移之可能性的疑問,但已顯示QPSC經由靜脈內輸注而在顱內定位的能力(圖8及圖9)。 因此,合理地得出以下結論:經由靜脈內輸注,QPSC可通過BBB到達小腦且保護SCA個體之神經元細胞免受ROS及免疫過度反應的損害。QPSC亦分泌多個神經營養及生長因子以維持神經元細胞的數目,從而延緩poly-Q疾病(諸如多麩醯胺酸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馬查多-約瑟夫疾病、亨廷頓氏病、DRPLA及SMAX1/SBMA)的進展。II. 人類臨床試驗 該人類臨床試驗旨在藉由隨機化、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設計來研究Stemchymal®輸注用於治療多麩醯胺酸介導之疾病(諸如,多麩醯胺酸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馬查多-約瑟夫疾病、亨廷頓氏病、DRPLA及SMAX1/SBMA)之治療功效及安全性。符合條件的個體將接受經由靜脈內輸注的Stemchymal®。 在針對多麩醯胺酸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的一個實例中,經歷試驗之個體具有經基因型確認的2型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或3型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個體的基線SARA分數在5至15分範圍內。 將2.5×107 個細胞/kg體重之Stemchymal® 解凍、準備好並裝載入注射器中。在解凍一小時之內緩慢注射細胞。將Stemchymal® 經靜脈內輸注給各個體且以每兩週一次之間隔進行3次細胞給藥。在一或多個治療週期之後,個體之SARA分數降低且SCA2或SCA3病況改善。
圖1A至D展示SCA3小鼠之外觀及行為。 圖2A至F展示異種移植模型中QPSC之免疫耐受性。圖中顯示小鼠在接受3劑QPSC之後進行之安全性測試的組織病理學發現。藉由H&E染色(400x),在經QPSC治療之小鼠中未觀察到腦(A)、心臟(B)、腎臟(C)、肝(D)、肺(E)、胰臟(F)或脾(G)之顯著病變。 圖3A至C展示QPSC停止SCA3小鼠之體重減輕。在QPSC治療之前每週及QPSC治療之後每兩週記錄體重。在第三次QPSC注射之後一個月處死動物。A,在QPSC治療之前,SCA3小鼠之體重比野生型小鼠輕。B及C,QPSC防止SCA3小鼠體重減輕。 圖4A至C展示QPSC改變SCA3小鼠之表型。WT小鼠及SCA3轉殖基因小鼠(TG)兩者皆接受靜脈內QPSC投與3次。在QPSC治療之前及之後進行改良之SHIRPA。A圖利用骨盆上提說明QPSC改變SCA3小鼠之表型。B及C,QPSC改變SCA3小鼠在握力方面之表型。 圖5A至C展示三個劑量之QPSC提高無顯著運動功能退化之SCA3小鼠之運動功能。WT小鼠及SCA3轉殖基因小鼠(TG)兩者皆接受靜脈內QPSC投與3次。在QPSC治療之前及之後進行改良之SHIRPA及旋桿表現測試。A及B:SCA3小鼠在QPSC治療之後具有改善之運動及負趨地性表現。C:輸注3個劑量之QPSC之後SCA3小鼠(Tg)之旋桿表現顯著改善。 圖6A至D展示三個劑量之QPSC提高具有顯著運動功能退化之SCA3小鼠之運動功能。關於小鼠的腳印分析係在第三次QPSC注射之後一個月進行。A至D圖展示,SCA小鼠之左前腳(L.F.) (A)、右前腳(R.F.) (B)、左後腳(L.H.) (C)及右後腳(R.H.) (D)呈現的腳印跨距減小,且3劑QPSC使異常跨距恢復。 圖7A至D展示三個劑量之QPSC改善SCA3小鼠之步態平衡。關於小鼠的腳印分析在第三次QPSC注射之後一個月進行。A至D:A及B分別展示小鼠前腳(F)及後腳(H)之腳印跨距,而C及D展示小鼠左腳(L)及右腳(R)之腳印重疊情況。三個劑量之QPSC不僅恢復受SCA影響之異常跨距,而且亦保持接近100%重疊的腳印重疊。 圖8展示能夠經由IV輸注顱內定位的QPSC。QPSC經由尾靜脈注射移植入野生型小鼠中,且在移植7天後取出腦組織以用於定量實時RT-PCR分析。人類DNA(藉由人類β2微球蛋白偵測)與小鼠DNA(藉由小鼠18s rRNA偵測)的比率為約0.8%(1號小鼠)至2.8%(4號小鼠)。 圖9展示能夠在SCA小鼠之小腦內分化成浦金埃氏(Purkinje)類神經元細胞的QPSC。A:三次全身性(IV)投與QPSC之後一個月,一些移植細胞在SCA小鼠之小腦內分化成具有長軸突結構之浦金埃氏類神經元細胞(箭頭)。B:未發現經三次顱內(IC)注射之SCA小鼠之小腦內自QPSC的神經元分化。 圖10A及B展示QPSC具有較強的免疫調節及抗ROS能力。A:人類T細胞增殖受CD3/28刺激,且此經刺激之增殖藉由與Stemchymal以所有混合物比率共培養而抑制(***表明顯著差異[P<0.05],n=3)。B:QPSC之抗H2 O2 能力比人類角膜上皮細胞(HCE-T;對氧化應力具有相對較高抗性之細胞)之抗H2 O2 能力大3倍。 圖11A及B展示QPSC抑制SCA小鼠之氧化應力相關運動功能退化。A:具有低氧化應力(低ROS含量)之SCA小鼠展示優於具有高氧化應力(高ROS含量)之SCA小鼠的旋桿表現。B:運動功能表現退化在SCA小鼠(Tg-Ctrl)中進展,而相較於Tg-Ctrl,在具有較高及較低氧化負荷(Tg-QPSC-高ROS,Tg-QPSC-低ROS)之SCA小鼠中全身性QPSC移植保持更好的旋桿表現,尤其在Tg-QPSC-低ROS組中(*P<0.05)。將野生型小鼠作為正常對照(WT-Ctrl)進行比較。 圖12A至C展示QPSC表現多個旁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及組織生長因子。在QPSC中包括NT-3、NT-4、NGF、CNTF、BDNF及GDNF在內之神經營養因子的基因表現係相對於內部對照18srRNA基因藉由定量PCR(qPCR)偵測(A)。QPSC中諸如EGF、FGF-β及VEGF(B)以及PDGF及TGF-β1(C)之組織因子亦藉由ELISA檢查,且表明細胞內部分與分泌部分之間彼等因子之不同濃度。 圖13展示QPSC旁分泌使星形膠質細胞神經元免受MPP誘導之神經元損失影響。人類星形膠質細胞株SVG p12用1.25 mM 1-甲基-4-苯基吡啶(MPP+)處理且同時與不同比例之QPSC共培養。在處理24小時之後,計算SVG p12的細胞數目。圖13展示在MPP處理之後,SVG p12之細胞數目顯著減少且此現象在SVG p12細胞與十倍量之QPSC共培養時逆轉。 圖14A至C展示QPSC挽救SCA3小鼠小腦內之浦金埃氏神經元損失。在處死之後,收集小鼠小腦。將收集之組織固定且用石蠟包埋以用於進一步組織病理學分析。組織切片用蘇木精及曙紅(HE)染色且針對浦金埃氏細胞進行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抗鈣結合蛋白,ab11426,abcam)。A.觀測到當與野生型小鼠之小腦相比較時,具有明顯運動功能退化之SCA3小鼠之小腦中浦金埃氏細胞的大小較小且發生變形。B及C,SCA3小鼠之小腦中浦金埃氏細胞數目顯著減少,而三個劑量之QPSC防止由SCA引起之浦金埃氏神經元損失。

Claims (11)

  1. 一種幹細胞的用途,其用於製備治療人類個體之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的藥物,該幹細胞係以靜脈內投與至人類個體,其中該polyQ疾病係由各別蛋白質中編碼長polyQ鏈之胞嘧啶-腺嘌呤-鳥嘌呤(CAG)重複序列擴增引起的神經退化性病症,其中該投與係以一或多個治療週期進行,其中一個治療週期包含分別以2至6週的給藥間隔給與三個單位劑量,其中該單位劑量在0.5×105至5×1010個細胞/kg體重範圍內。
  2.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polyQ疾病係polyQ介導的脊髓小腦性共濟失調(SCA)、馬查多-約瑟夫病(Machado-Joseph disease,MJD/SCA3)、亨廷頓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HD)、齒狀紅核蒼白球路易體萎縮(DRPLA)或1型X連鎖脊髓延髓性肌肉萎縮(SMAX1/SBMA)。
  3. 如請求項2之用途,其中該SCA係SCA1、SCA2、SCA3、SCA6、SCA7或SCA17。
  4. 如請求項3之用途,其中該SCA係SCA2、SCA3或SCA6。
  5. 如請求項4之用途,其中該SCA係SCA3。
  6.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等幹細胞係間葉幹細胞(MSC)群、脂肪組織源性幹細胞(ADMSC)群、眼眶脂肪源性幹細胞(OFSC)群或四潛能陽性 基質細胞(quadri-positive stromal cell,QPSC)群。
  7.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等幹細胞係QPSC群,其具有至少70%之細胞同源性且表現細胞標記物CD273、CD46、CD55及CXCR4但不表現CD45;其中CD273以超過70%之強度較強地表現。
  8.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等幹細胞係至少表現CD90、CD105、CD29、CD44、CD49b、CD49e、CD58及HLA-ABC但不表現CD133、CD31、CD106、CD146、CD45、CD14、CD117之OFSC群。
  9.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單位劑量為約2.5×107個細胞/kg體重。
  10.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在該第一個治療週期之後,其中若該人類個體保持SARA總分高於5分一個月,則將進行該後續治療週期。
  11. 如請求項1之用途,其中該給藥間隔係每兩週一次。
TW106117754A 2017-05-26 2017-05-26 用於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之治療 TWI7175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7754A TWI717521B (zh) 2017-05-26 2017-05-26 用於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之治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17754A TWI717521B (zh) 2017-05-26 2017-05-26 用於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之治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205A TW201900205A (zh) 2019-01-01
TWI717521B true TWI717521B (zh) 2021-02-01

Family

ID=65803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7754A TWI717521B (zh) 2017-05-26 2017-05-26 用於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之治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752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38728A (zh) * 2014-02-06 2015-10-16 Steminent Biotherapeutics Inc 具優異細胞保護及免疫調節之quadri-正之基質細胞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38728A (zh) * 2014-02-06 2015-10-16 Steminent Biotherapeutics Inc 具優異細胞保護及免疫調節之quadri-正之基質細胞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J Zhang,et al."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nhance the expression of neurotrophic factors and protect ataxic mice",Brain Research,Volume 1402, 21 July 2011, Pages 122-131.
YK Chang,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meliorates motor function deterioration of spinocerebellar ataxia by rescuing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011, 18:54,1~9.
YK Chang,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meliorates motor function deterioration of spinocerebellar ataxia by rescuing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s",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2011, 18:54,1~9. MJ Zhang,et al."Human umbilical me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205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62974B2 (ja) ポリグルタミン病の治療
Wang et al. Autolog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 and islet cotransplantation: safety and efficacy
EP2578081B1 (en)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treating liver disease
Nagaishi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ameliorates diabetic hepatocyte damage in mice by inhibiting infiltra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cells
Fazekas et al.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based therapies for acute kidney injury: progress in the last decade
Nagao et al. Carbon monoxide-bound hemoglobin-ves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Mitkari et al.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stromal cells produce efficient localization in the brain and enhanced angiogenesis after intra-arterial delivery in rats with cerebral ischemia, but this is not translated to behavioral recovery
Hu et al. Effects of autologou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infusion on type 2 diabetic rats
Liu et al. Study on therapeutic action of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combined with vitamin E against acute kidney injury in rats
Ohshima et al. Intraperitoneal and intravenous deliveries are not comparable in terms of drug efficacy and cell distribution in neonatal mice with hypoxia–ischemia
Wang et al. CXCR4+ CD45− BMMNC subpopulation is superior to unfractionated BMMNCs for protection after ischemic stroke in mice
Choi et al. The combination of mannitol and temozolomide increa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stem cell treatment in a chronic stroke model
Suda et al.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and FK506 enhanced amelioration of 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rats
Jang et al. Hypoxic precondition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herapy in a rat model of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development of optimal protocol to potentiate therapeutic efficacy
US20120027729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diabetes
Chen et al. Tamoxifen promotes white matter recovery and cognitive functions in male mice after chronic hypoperfusion
Aneesh et al. Emerging concepts in the treatment of optic neuritis: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Pisano et al. Potential role of stem cells in disease prevention based on a murine model of experimen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Gili et al. Diabetes-associated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cell-based therapy a new tool?
TWI717521B (zh) 用於多麩醯胺酸(polyq)疾病之治療
JP2024073609A (ja) ポリグルタミン病の治療
TWI640310B (zh) Z-亞丁基苯酞於活化自體免疫系統之應用
KR20150059671A (ko) 인간 골수 유래 중간엽 줄기세포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파킨슨 증후군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제학적 조성물
Sagen et al.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ducing neuropathic pain after SCI
Jain et al. Neuroprotection in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