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5335B - 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5335B
TWI715335B TW108144464A TW108144464A TWI715335B TW I715335 B TWI715335 B TW I715335B TW 108144464 A TW108144464 A TW 108144464A TW 108144464 A TW108144464 A TW 108144464A TW I715335 B TWI715335 B TW I7153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it line
top surface
layer
peripheral circuit
hard mas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44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3423A (zh
Inventor
林士傑
柯順祥
Original Assignee
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444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533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5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533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3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3423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包含:提供包含記憶體陣列區以及周邊電路區的基底;形成複數個位元線結構於記憶體陣列區中;形成介電層於周邊電路區中;形成複數個接觸件於位元線結構之間;沉積保護層於基底上,其中保護層位於記憶體陣列區之部分的第一頂面低於位於周邊電路區之部分的第二頂面;沉積硬遮罩層於保護層上;回蝕刻硬遮罩層,以形成硬遮罩間隙物於此保護層之第一頂面上且緊鄰周邊電路區;以及使用硬遮罩間隙物作為蝕刻遮罩來蝕刻保護層,以留下保護部件於記憶體陣列區與周邊電路區之交界處。

Description

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記憶體結構,特別是有關於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製造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裝置的步驟包含在基底上形成金屬氧化物(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電晶體和接觸件,後續在接觸件上形成電容器,電容器透過接觸件電性連接至基底和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電晶體。然而,在電容器的形成過程中,通常需要設計額外的遮罩來形成保護環結構於記憶體陣列區與周邊電路區之間,以避免後續製程所使用的酸液滲入記憶體陣列區。
雖然現有的記憶體結構及製造方法大致符合需求,但並非各方面皆令人滿意。因此,仍需要改進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裝置的製造方法,以克服元件尺寸縮小所產生的問題並提升裝置的可靠度。
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包含:提供基底,此基底包含記憶體陣列區以及周邊電路區;形成複數個位元線結構於基底之記憶體陣列區中;形成介電層此基底之周邊電路區中;形成複數個接觸件於此些位元線結構之間,其中此些接觸件之頂面低於此些位元線結構之頂面;沉積保護層於基底上,其中保護層位於記憶體陣列區之部分具有第一頂面,以及此護層位於周邊電路區之部分具有第二頂面,其中第一頂面低於第二頂面;沉積硬遮罩層於保護層上;回蝕刻硬遮罩層,以形成硬遮罩間隙物於保護層之第一頂面上且緊鄰周邊電路區;以及使用硬遮罩間隙物作為蝕刻遮罩來蝕刻保護層,以留下保護部件於記憶體陣列區與周邊電路區之交界處。
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一種記憶體結構,包含:一種記憶體結構,包含:基底、複數個位元線結構、虛設位元線結構、複數個接觸件、介電層、以及保護結構。基底包含記憶體陣列區與周邊電路區。複數個位元線結構位於基底之記憶體陣列區中。虛設位元線結構位於基底上,其中虛設位元線結構位於記憶體陣列區中且緊鄰周邊電路區。複數個接觸件位於位元線結構之間且位於記憶體陣列區中。介電層位於基底上且位於周邊電路區中。保護結構位於記憶體陣列區中且緊鄰周邊電路區,其中保護結構包含虛設位元線結構,並且保護結構之頂面高於位元線結構之頂面。
100A:記憶體結構
100B:記憶體結構
100C:記憶體結構
100D:記憶體結構
110:基底
120:位元線結構
120’:虛設位元線結構
120”:虛設位元線結構
121:介電層
122:遮罩層
123:阻障層
124:位元線
125:蓋層
126:介電層
127:介電層
130:周邊位元線結構
131:介電層
132:遮罩層
133:阻障
134:周邊位元線
135:蓋層
136:介電層
137:介電層
138:介電層
140:介電層
140’:介電層
150:蝕刻遮罩
160:導電材料
161:接觸件
170:保護層
171A:第一保護層部分
171A’:保護部件
171A”:保護部件
171B:第二保護層部分
180:硬遮罩層
180’:硬遮罩間隙物
180”:硬遮罩間隙物
190:保護結構
190’:保護結構
AA:記憶體陣列區
D1:距離
D2:距離
PA:周邊電路區
S1:頂面
S2:頂面
S3:頂面
S4:頂面
S5:頂面
S6:頂面
S7:頂面
S8:頂面
S9:頂面
T1:厚度
T2:厚度
以下將配合所附圖式詳述本發明實施例。應注意的是,依據在業界的標準做法,各種特徵並未按照比例繪製且僅用以說明例示。事實上,可能任意地放大或縮小元件的尺寸,以清楚地表現出本發明實施例的特徵。
第1至9圖是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繪示形成記憶體結構在各個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10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繪示接續第8圖所示的記憶體結構形成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11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又一些實施例,繪示接續第7圖所示的記憶體結構形成階段剖面示意圖。
第12圖是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繪示接續第11圖所示的記憶體結構形成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13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另一些實施例,繪示接續第11圖所示的記憶體結構形成階段的剖面示意圖。
第1至8圖是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說明形成第9圖所示之記憶體結構100A在各個階段的剖面示意圖。參照第1圖,基底110包含記憶體陣列區AA以及周邊電路區PA,其中記憶體陣列區AA包含複數個位元線結構120,而周邊電路區PA包含複數個周邊位元線結構130。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中,位於周邊電路區PA的周邊位元線結構130是用於傳遞位於記憶體陣列區AA之位元 線結構120的訊號與外部線路(例如邏輯電路)(未繪示)之間的訊號,以利於外部線路可操作(例如執行讀、寫、或擦除)記憶體陣列區AA中的元件。為簡化圖式與突顯本案特徵,未繪示出位元線結構以外的結構,例如金屬氧化物(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電晶體、字元線結構、及/或接觸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10可為半導體基板,例如:矽基板。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半導體基板亦可為元素半導體(elemental semiconductor),包含:鍺(germanium);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包含: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碳化矽(silicon carbide)、砷化鎵(gallium arsenide)、磷化鎵(gallium phosphide)、磷化銦(indium phosphide)、砷化銦(indium arsenide)及/或銻化銦(indium antimonide)。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底110也可以是絕緣層上覆半導體(semiconductor on insulator)基板,上述絕緣層覆半導體基板可包含底板、設置於底板上之埋置氧化層、及設置於埋置氧化層上之半導體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位元線結構120由下而上包含介電層121、遮罩層122、阻障層123、位元線124、以及蓋層125。介電層126覆蓋遮罩層122的側壁、阻障層123的側壁、位元線124的側壁、以及蓋層125的側壁。介電層127覆蓋介電層121的側壁、介電層126的側壁、以及蓋層125的頂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121是由氧化物所形成,例如,由四乙氧基矽烷(tetraethylorthosilicate,TEOS)形成的氧化矽層。在其他實施例中,介電層121也可包含其他介電材料,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磷矽玻璃(phosphosilicate glass,PSG)、硼磷矽酸鹽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 glass,BPSG)、低介電常數介電材料、及/或其他適合的介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遮罩層122的材料包含氮化矽(SiN)、多晶矽(polysilicon)。
在一些實施例中,阻障層123的材料包含阻障金屬材料,例如氮化鈦(TiN)。位元線124的材料包含多晶矽(polysilicon)或金屬材料(例如鎢(W))。阻障層123及位元線124可分別藉由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或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來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蓋層125的材料包含氮化矽。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126的材料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以及介電層127的材料包含氧化物(例如氧化矽)。在其他實施例中,介電層126、127的材料也可選自上述用於形成介電層121的介電材料,故此處不再贅述。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介電層126、127可透過沉積製程(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VD)、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及/或前述之組合)來形成介電層121、遮罩層122、蓋層125、介電層126、以及介電層127。
在一些實施例中,周邊位元線結構130由下而上包含介電層131、遮罩層132、阻障層133、周邊位元線134、以及蓋層135。介電層136覆蓋介電層131的側壁、遮罩層132的側壁、阻障層133的側壁、周邊位元線134的側壁、以及蓋層135的側壁。介電層137、138依序覆蓋介電層136的側壁以及蓋層135的頂面。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周邊位元線結構130所包含的介電層131、遮罩層132、阻障層133、周邊位元線134、以及蓋層135之各別的材料及形成方法可選自位元線結構120所包含的介電層121、遮罩層122、阻障層123、位元線124、以及蓋層125之各別的材料及形成方法,故此處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136、137、138的材料及形成方法也可選自上述用於形成介電層121的介電材料及形成方法,故此處不再贅述。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136的材料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介電層137的材料包含氧化物(例如氧化矽),以及介電層138的材料包含氮化物(例如氮化矽)。
參照第2圖,形成介電層140於基底110上,以覆蓋記憶體陣列區AA與該周邊電路區PA。接著,形成蝕刻遮罩150以覆蓋周邊電路區PA,並且對介電層140執行蝕刻步驟以移除覆蓋記憶體陣列區AA之介電層140部分(即未被蝕刻遮罩150所覆蓋的介電層140部分)。
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140是由氧化物所形成,例如,由四乙氧基矽烷(TEOS)形成的氧化矽層。在其他實施例中, 介電層140也可包含一或多種單層或多層選自上述用於形成介電層121的介電材料,故此處不再贅述。上述蝕刻步驟可為濕式蝕刻製程、乾式蝕刻製程、其他適當的蝕刻製程或上述之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濕式蝕刻製程所使用之蝕刻化學品可包含具有例如氟化銨(NH4F)、稀釋之氫氟酸(HF/H2O)、或任何前述之組合作為緩衝劑之氫氟酸(HF/H2O)稀釋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乾式蝕刻製程所使用之蝕刻化學品可包含以氟碳化物(fluorocarbon)為主之化學品(例如氟化碳氫化合物(fluorinated hydrocarbon)),例如四氟甲烷(CF4)、三氟甲烷(CHF3)、及類似的化合物。
參照第3圖,在上述蝕刻步驟之後,保留位於周邊電路區PA中且覆蓋周邊位元線結構130的介電層140’。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位於記憶體陣列區AA中的位元線結構120具有頂面S1,位於周邊電路區PA中的介電層140’具有頂面S2,其中頂面S2高於頂面S1的距離D1在10奈米(nanometers,nm)至150奈米的範圍,例如20奈米。
參照第4圖,沉積導電材料160於基底110上並填充於位元線結構120之間。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導電材料160可包含多晶矽,其形成方法可為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在其他實施例中,導電材料160可包含金屬或金屬氮化物。舉例而言,金屬可以是鎢(W)、鋁(Al)、銅(Cu),而金屬氮化物可以是氮化鎢(WN)、氮化鈦(TiN)、或氮化鉭(TaN),並且可藉由化學氣 相沉積(CVD)、物理氣相沉積(PVD)、或原子層沉積(ALD)來形成。
參照第5圖,在導電材料160的沉積步驟後,對導電材料160執行回蝕刻步驟以形成複數個接觸件161。並且,接觸件161之頂面S3低於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S1。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回蝕刻步驟可為乾式蝕刻製程,例如使用HBr作為蝕刻劑。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回蝕刻步驟也可為濕式蝕刻製程,例如使用HNO3/HF作為蝕刻劑。
參照第6圖,沉積保護層170於基底110上,以覆蓋位於記憶體陣列區AA的位元線結構120、接觸件161、以及位於周邊電路區PA的介電層140’。保護層170位於記憶體陣列區AA之第一保護層部分171A具有頂面S4,以及保護層170位於周邊電路區PA之第二保護層171B部分具有頂面S5,其中頂面S4低於頂面S5而在記憶體陣列區AA與周邊電路區PA的交界處形成段差(step)。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上述段差(即頂面S4與S5的差距)主要可藉由調整介電層140’之頂面S2與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S1的距離D1(或介電層140’的厚度)來調整。具體而言,當介電層140’的厚度越大,距離D1也越大,進而使得段差也越大。
參照第7圖,沉積硬遮罩層180於保護層17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沉積硬遮罩層180於保護層170上的步驟包含旋轉塗佈(spin-on coating)製程,並且硬遮罩層180包含碳基材料,例如旋塗碳(spin-on carbon)或其他類似的碳基材料。在上述形成 硬遮罩層180的步驟中,旋轉塗佈製程可在記憶體陣列區AA與周邊電路區PA之間具有段差的交界處(即記憶體陣列區AA緊鄰周邊電路區PA的邊緣)形成較厚的厚度。具體而言,在交界處的硬遮罩層180具有厚度T2,其大於在其他位置(例如遠離交界處)之硬遮罩層180的厚度T1。
參照第8圖,回蝕刻硬遮罩層180,以形成硬遮罩間隙物180’於第一保護層部分171A之頂面S4上且緊鄰周邊電路區PA。硬遮罩間隙物180’遮蔽緊鄰周邊電路區PA的至少一個位元線結構120。在一些實施例中,被硬遮罩間隙物180’遮蔽的位元線結構120可為虛設位元線結構(例如虛設位元線結構120’)。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回蝕刻步驟可為乾式蝕刻製程,例如使用氯氣(Cl2)、四氟甲烷(CF4)、三氟甲烷(CHF3)作為蝕刻劑。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第8圖所繪示之硬遮罩間隙物180’完全覆蓋虛設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硬遮罩間隙物180’也可根據產品設計而調整為部分覆蓋虛設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未繪示)。
在其他實施例中,如第7圖所繪示之沉積硬遮罩層180於保護層170上的步驟也可包含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並且硬遮罩層180可包含選自上述用於形成介電層121的介電材料,例如四乙氧基矽烷(TEOS)形成的氧化矽層、氮化矽、氮氧化矽、磷矽玻璃(PSG)、硼磷矽酸鹽玻璃(BPSG)、低介電常數介電材料、及/或其他適合的介電材料。接著,對硬遮罩層180執 行蝕刻製程以形成如第8圖所繪示之硬遮罩間隙物180’。可理解的是,在沉積硬遮罩層180於保護層170上的步驟中,使用旋轉塗佈製程所形成之硬遮罩層180與使用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所形成之硬遮罩層180相比,使用旋轉塗佈製程可使在交界處所形成之較厚的硬遮罩層180部分(例如第7圖中厚度T2的部分)具有較大的覆蓋範圍。
參照第9圖,使用硬遮罩間隙物180’作為蝕刻遮罩來蝕刻保護層170,以留下保護部件171A’於記憶體陣列區AA與該周邊電路區PA之交界處,其中保護部件171A’具有酸耐受性。如第9圖所示,保護部件171A’覆蓋位元線結構120中之緊鄰周邊電路區PA之至少一位元線結構120(例如虛設位元線結構120’)。位於虛設位元線結構120’與介電層140’之間的保護部件171A’與其所覆蓋的虛設位元線結構120’共同作為保護結構190。
在第9圖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由於保護層170相對於硬遮罩間隙物180’有較高的蝕刻速率,可藉由保護層170與硬遮罩間隙物180’之間的高蝕刻選擇比值(例如,保護層170的蝕刻速率與硬遮罩間隙物180’的蝕刻速率的比值在2至5的範圍)來執行保護層170的蝕刻步驟,以移除第二保護層部分171B與第一保護層部分171A中未被硬遮罩間隙物180’遮蔽的部分,而留下保護部件171A’。如第9圖所示,記憶體結構100A之保護結構190(或保護部件171A’)的頂面S6高於位元線結構120的頂面S7且高於虛設位元線結構120’的頂面。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位元線結構120與保護 層170之間亦具有高蝕刻選擇比,保護層170相對於位元線結構120有較高的蝕刻率,因此在執行保護層170的蝕刻步驟之後,位元線結構120的頂面S7可略低或大抵相同於與原位元線結構120(例如第3圖所示)的頂面S1。
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藉由保護結構190之頂面S6高於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S7的配置,可有效避免後續製程用來移除多餘膜層的酸液(例如在將電容器形成於接觸件之上的步驟之後,用於移除電容器之間之多餘介電層的氫氟酸)滲入記憶體陣列區AA,進而提升記憶體裝置100A的可靠度。再者,上述保護結構190的形成步驟利用在記憶體陣列區AA與周邊電路區PA之交界處的段差來形成硬遮罩間隙物180’,並搭配高蝕刻選擇比值來形成具有酸耐受性的保護結構190,而不需要設計額外的遮罩來形成保護環結構,因而可有效提升製程良率並降低生產成本。
另一方面,參照第10圖並搭配參照第8圖,在其他實施例中,則可藉由保護層170與硬遮罩間隙物180’之間的低蝕刻選擇比值(例如,保護層170的蝕刻速率與硬遮罩間隙物180’的蝕刻速率的比值在0.5至2的範圍)來執行保護層170的蝕刻步驟。在第10圖所示之蝕刻保護層170的步驟中,由於位元線結構120與保護層170之間亦具有低蝕刻選擇比,因此可同時蝕刻位元線結構120,使得未被硬遮罩間隙物180’遮蔽之位元線結構120(例如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S8低於緊鄰周邊電路區PA之至少一位元線結構120(例如虛設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S9。在一些實施例中,位 元線結構120”之頂面S8與虛設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S9的距離D2在5奈米至15奈米的範圍,例如為10奈米。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0圖所示之保護層170的蝕刻步驟中,由於位元線結構120’具有覆蓋在蓋層125上的介電層127(例如包含氧化矽),因此位元線結構120’在蝕刻步驟中的消耗量小於保護層170的消耗量。再者,在執行保護層170的蝕刻步驟之後,位元線結構120’的頂面S9可略低或大抵相同於與原位元線結構120(例如第3圖所示)的頂面S1。
根據第10圖所繪示之實施例,在記憶體裝置100B中,緊鄰周邊電路區PA之虛設位元線結構120’可作為保護結構。藉由作為保護結構之虛設位元線結構120’的頂面S9高於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S8的配置,可有效避免後續製程用來移除多餘膜層的酸液(例如濃硫酸)滲入記憶體陣列區AA,進而提升記憶體裝置100B的可靠度。再者,上述保護結構的形成步驟利用在記憶體陣列區AA與周邊電路區PA的交界處的段差來形成硬遮罩間隙物180’,並搭配低蝕刻選擇比值來形成具有較高頂面的虛設位元線結構,而不需要設計額外的遮罩來形成保護環結構,因而可有效提升製程良率並降低生產成本。
第11至13圖是根據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繪示形成記憶體結構100C、100D在各個階段的剖面示意圖。第11圖可接續第7圖之記憶體結構的形成階段,並且第12圖與第13圖可分別接續第11圖所示的形成階段。值得注意的是,第11至13圖所示之形成方 法與上述第8至10圖所示之形成方法大抵相同,故下文僅針對記憶體結構的配置進行描述。
第11圖所繪示之記憶體結構的形成步驟與第8圖所繪示之形成步驟的差異在於硬遮罩間隙物180”之遮蔽範圍大於硬遮罩間隙物180’。在第11圖中,硬遮罩間隙物180”遮蔽緊鄰周邊電路區PA的二個位元線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被硬遮罩間隙物180”遮蔽的位元線結構可為虛設位元線結構(例如虛設位元線結構120’)。
第12圖所繪示之記憶體結構100C大抵相似於第9圖所繪示之記憶體結構100A,其間的差異在於保護部件171A”覆蓋位元線結構120中之緊鄰周邊電路區PA之二個位元線結構120(例如虛設位元線結構120’)。位於虛設位元線結構120’與介電層140’之間的保護部件171A”與其所覆蓋的虛設位元線結構120’共同作為保護結構190’。藉由具有較大覆蓋面積之保護部件171A”以及保護結構190’之頂面高於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的配置,可更加有效避免後續製程用來移除多餘膜層的酸液(例如濃硫酸)滲入記憶體陣列區AA,進而提升記憶體裝置100C的可靠度。
第13圖所繪示之記憶體結構100D大抵相似於第10圖所繪示之記憶體結構100B,其間的差異在於具有二個緊鄰周邊電路區PA之虛設位元線結構120’可作為保護結構。藉由作為保護結構之虛設位元線結構120’的頂面高於位元線結構120”之頂面以及二個虛設位元線結構120’所形成雙重保護結構,可更加有效避免後 續製程用來移除多餘膜層的酸液(例如濃硫酸)滲入記憶體陣列區AA,進而提升記憶體裝置100D的可靠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揭示之硬遮罩間隙物的遮蔽範圍以及保護結構的涵蓋範圍(即保護結構所包含之虛設位元線結構的數量及/或保護部件的覆蓋面積)僅為例示性的,其可根據產品設計以及所需要的耐酸強度進行調整,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可在不需要設計額外的蝕刻遮罩的情況下,利用在記憶體陣列區與周邊電路區的交界處的段差來形成硬遮罩間隙物,並搭配特定範圍的蝕刻選擇比值來形成具有較高頂面的耐酸保護結構,進而有效提升製程良率並降低生產成本。藉由上述保護結構的配置,可有效避免後續製程用來移除多餘膜層的酸液(例如濃硫酸)滲入記憶體陣列區,進而提升記憶體裝置的可靠度。
以上概述數個實施例,以便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更理解本發明實施例的觀點。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理解,他們能以本發明實施例為基礎,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和結構,以達到與在此介紹的實施例相同之目的及/或優勢。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應該理解到,此類等效的製程和結構並無悖離本發明的精神與範圍,且他們能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下,做各式各樣的改變、取代和替換。
100A:記憶體結構
110:基底
120:位元線結構
120’:虛設位元線結構
121:介電層
122:遮罩層
123:阻障層
124:位元線
125:蓋層
126:介電層
127:介電層
130:周邊位元線結構
131:介電層
132:遮罩層
133:阻障
134:周邊位元線
135:蓋層
136:介電層
137:介電層
138:介電層
140’:介電層
161:接觸件
171A’:保護部件
190:保護結構
AA:記憶體陣列區
PA:周邊電路區
S6:頂面
S7:頂面

Claims (13)

  1. 一種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該基底包括一記憶體陣列區以及一周邊電路區; 形成複數個位元線結構於該基底之該記憶體陣列區中; 形成一介電層於該基底之該周邊電路區中; 形成複數個接觸件於該些位元線結構之間,其中該些接觸件之頂面低於該些位元線結構之頂面; 沉積一保護層於該基底上,其中該保護層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之部分具有一第一頂面,以及該保護層位於該周邊電路區之部分具有一第二頂面,其中該第一頂面低於該第二頂面; 沉積一硬遮罩層於該保護層上; 回蝕刻該硬遮罩層,以形成一硬遮罩間隙物於該保護層之該第一頂面上且緊鄰該周邊電路區;以及 使用該硬遮罩間隙物作為一蝕刻遮罩來蝕刻該保護層,以留下一保護部件於該記憶體陣列區與該周邊電路區之交界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其中沉積該硬遮罩層於該保護層上的步驟包括一旋轉塗佈製程,並且該硬遮罩層包括一碳基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其中沉積該硬遮罩層於該保護層上的步驟包括一化學氣相沉積製程,並且該硬遮罩層包括一介電材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其中該硬遮罩間隙物遮蔽該些位元線結構中之緊鄰該周邊電路區的至少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其中在蝕刻該保護層的步驟之後,該保護部件覆蓋該些位元線結構中之緊鄰該周邊電路區之至少一位元線結構,並且該保護部件與緊鄰該周邊電路區的該至少一位元線結構共同作為一保護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其中該保護層與該硬遮罩間隙物之間之蝕刻速率比值在2至5的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其中該保護結構之頂面高於該些位元線結構之頂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其中在蝕刻該保護層的步驟中同時蝕刻該些位元線結構,使得未被該硬遮罩間隙物遮蔽之該些位元線結構之頂面低於該些位元線結構中之緊鄰該周邊電路區的至少該者之頂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之形成方法,其中該保護層與該硬遮罩間隙物之間之蝕刻速率比值在0.5至2的範圍。
  10. 一種記憶體結構,包括: 一基底,包括一記憶體陣列區與一周邊電路區; 複數個位元線結構,位於該基底之該記憶體陣列區中; 一虛設位元線結構,位於該基底上,其中該虛設位元線結構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中且緊鄰該周邊電路區; 複數個接觸件,位於該些位元線結構之間且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中; 一介電層,位於該基底上且位於該周邊電路區中;以及 一保護結構,位於該記憶體陣列區中且緊鄰該周邊電路區,其中該保護結構包括該虛設位元線結構,並且該保護結構之頂面高於該些位元線結構之頂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其中該保護結構更包括一保護部件,其中該保護部件位於該虛設位元線結構與該介電層之間。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其中該保護部件之頂面高於該些位元線結構之頂面。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記憶體結構,其中該虛設位元線結構之頂面高於該些位元線結構之頂面。
TW108144464A 2019-12-05 2019-12-05 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TWI715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464A TWI715335B (zh) 2019-12-05 2019-12-05 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4464A TWI715335B (zh) 2019-12-05 2019-12-05 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5335B true TWI715335B (zh) 2021-01-01
TW202123423A TW202123423A (zh) 2021-06-16

Family

ID=75237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4464A TWI715335B (zh) 2019-12-05 2019-12-05 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533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8980A (en) * 2009-11-19 2011-06-01 Taiwan Memory Company Method for buried bit line and single side bit line contact process and scheme
US8169020B2 (en) * 2009-10-30 2012-05-01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buried bit lin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30009153A1 (en) * 2011-07-04 2013-01-10 Sang-Do Lee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buried bit lin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373214B2 (en) * 2010-03-10 2013-02-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buried bit lin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9020B2 (en) * 2009-10-30 2012-05-01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buried bit line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118980A (en) * 2009-11-19 2011-06-01 Taiwan Memory Company Method for buried bit line and single side bit line contact process and scheme
US8373214B2 (en) * 2010-03-10 2013-02-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buried bit lin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130009153A1 (en) * 2011-07-04 2013-01-10 Sang-Do Lee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buried bit lin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3423A (zh) 2021-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9998B (zh) 半導體裝置與其形成方法
KR100773182B1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594419B2 (en) Reduction of line wiggling
US9818689B1 (en) 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on
US1125107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a passivation space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050024979A1 (en) 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 and interconnecting structure
US10056258B2 (en) Self-aligned double spacer patterning process
US934973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high-strength structural stacked capacitor
US9659813B1 (en) Interconnec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742227A (zh) 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
US20190355732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emory structure
US11145592B2 (en) Process for forming metal-insulator-metal structures
US10468348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rconnection
TWI715335B (zh) 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US11665889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structure
CN113078157B (zh) 存储器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11315932B2 (en) Memory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9564355B2 (e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20200286777A1 (en) Interconnect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2020018549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ame
TWI750574B (zh) 半導體記憶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TWI685087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2024007420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TW202244995A (zh) 製造半導體元件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