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02837B - 用於系統單晶片中之智慧資料/框架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系統單晶片中之智慧資料/框架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02837B
TWI702837B TW107112359A TW107112359A TWI702837B TW I702837 B TWI702837 B TW I702837B TW 107112359 A TW107112359 A TW 107112359A TW 107112359 A TW107112359 A TW 107112359A TW I702837 B TWI702837 B TW I7028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block
frame
data block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2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2783A (zh
Inventor
瑟瑞格 葛德爾瑞伯
勤川 邱
墨努爾 坎
凱爾 艾默溫
湯姆 隆戈
賽門 布斯
梅格霍爾 法里亞
米利沃耶 阿列克西奇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高通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高通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高通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2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2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2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283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3Selection of coding mode or of prediction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0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selection affected or controlled by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17Filters, e.g. for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46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46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 H04N19/152Data rate or code amount at the encoder output by measuring the fullness of the transmission buf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34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ment, parameter or criterion affecting or controlling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56Availability of hardware or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e.g. encoding based on power-saving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picture, frame or fiel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 H04N19/1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 H04N19/17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adaptive co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ding unit, i.e. the structural portion or semantic portion of the video signal being the object or the subject of the adaptive coding the unit being an image region, e.g. an object the region being a block, e.g. a macrob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8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video compre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Compression Of Band Width Or Redundancy In Fax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智慧壓縮之例示性方法界定用於由一溫度感測器產生之一溫度讀數的一臨限值。根據一第一模式抑或一第二模式對經接收至壓縮模組中之資料塊進行壓縮,該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之選擇係基於該溫度讀數之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臨限值之一比較而判定。該第一壓縮模式可與一無損壓縮演算法相關聯,而該第二壓縮模式與一有損壓縮演算法相關聯。或者該第一壓縮模式及該第二壓縮模式兩者皆可與一無損壓縮演算法相關聯,然而,對於該第一壓縮模式,該等所接收資料塊係以一預設高品質水準設定產生,而對於該第二壓縮模式,該等所接收資料塊係以一經減少品質水準設定產生。

Description

用於系統單晶片中之智慧資料/框架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涉及在系統單晶片中用於智慧資料/圖框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攜帶型計算裝置(「PCD」)正在個人及專業之水準上變成人們的必需品。此等裝置可包括蜂巢式電話、攜帶型數位助理(PDA)、攜帶型遊戲控制台、掌上型電腦以及其他攜帶型電子裝置。PCD通常含有積體電路或系統單晶片(「SoC」),其包括經設計以一起工作之許多組件以向使用者傳遞功能性。舉例而言,SoC可含有任何數目之處理引擎,例如數據機、由核心組成之中央處理單元(「CPU」)、圖形處理單元(「GPU」)等,其自SoC上之記憶體組件讀取資料及指令以及向記憶體組件寫入資料及指令。資料及指令經由稱為匯流排之一系列導線在裝置之間傳輸。
PCD中之匯流排頻寬及記憶體組件之有效設定大小對於優化SoC上之處理組件之功能能力以及保證至少要求之服務品質(「QoS」)水準係重要的。通常,藉由壓縮資料來進一步優化記憶體容量及匯流排頻寬之利用,使得資料需要較少匯流排頻寬來傳輸且需要記憶體中之較少空間用於儲存。然而,並非所有資料/圖框以相同效率進行壓縮,並且因此,PCD設計者面臨折衷決策--使用當經解壓縮時產生較低品質輸出之有損壓縮方法進行壓縮並且作為回報而自較小之記憶體組件及匯流排頻寬要求受益,或替代地,使用當經解壓縮時產生高品質輸出之無損壓縮方法進行壓縮但需要相對較大之記憶體組件及匯流排頻寬來維持令人滿意之QoS。無論哪種方式,設計者皆必須鑒於壓縮之「實際最差情況」來對匯流排及記憶體組件設定大小,否則,藉由任何數目之關鍵效能指標所量測之QoS存在降低的之風險。
簡單而言,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用於資料/圖框壓縮之當前系統及方法規定了PCD設計者為了確保可接受QoS水準之遞送,必須針對大多數使用情況利用過大之記憶體組件及匯流排頻寬,而不管使用之壓縮方法係什麼。因此,此項技術中需要使得PCD設計者能夠對記憶體組件及匯流排頻寬正確地設定大小以使得對於給定使用情況可使用最佳壓縮方法之系統及方法。更具體地說,此項技術中需要利用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來鑒於任何一或多個關鍵效能指標而優化QoS之智慧壓縮系統及方法。
揭示用於攜帶型計算裝置(「PCD」)中之智慧資料壓縮之方法及系統的各種實施例。例示性方法藉由界定用於由PCD內之溫度感測器產生的溫度讀數之臨限值而開始。取決於實施例,溫度讀數可與PCD之皮膚或外殼溫度、PoP記憶體裝置溫度、晶粒接面溫度等相關聯。接下來,將第一資料塊接收至根據第一壓縮模式之壓縮模組中。壓縮模組可操作以在第一壓縮模式與第二壓縮模式之間雙態切換。藉由接收至壓縮模組中之第一資料塊,監控該溫度讀數之作用中水準且與用於溫度讀數之先前經界定臨限值進行比較。基於溫度讀數之作用中水準與經界定臨限值之比較,可將壓縮模組雙態切換至第二壓縮模式以使得將第二資料塊接收至根據第二壓縮模式之壓縮模組中。
在替代實施例中,產生在一時間週期內之平均頻寬讀數的臨限值。頻寬讀數可與DRAM或其他儲存裝置相關聯。藉由接收至壓縮模組中之第一資料塊,監控頻寬讀數之作用中水準且與用於頻寬讀數之先前經界定臨限值進行比較。基於頻寬讀數之作用中水準與經界定臨限值之比較,可將壓縮模組雙態切換至第二壓縮模式以使得將第二資料塊接收至根據第二壓縮模式之壓縮模組中。
取決於解決方案之實施例,第一壓縮模式可與無損壓縮演算法相關聯,而第二壓縮模式與有損壓縮演算法相關聯。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壓縮模式及該第二壓縮模式均與無損壓縮演算法相關聯,然而,對於該第一壓縮模式,所接收資料塊係以預設高品質水準設定產生,而對於該第二壓縮模式,所接收資料塊係以經減少品質水準設定產生。並且,據設想解決方案之一些實施例可經組態以應用於呈影像圖框形式之資料塊,而解決方案之其他實施例經組態以應用於呈影像圖框內之單元的形式之資料塊。
詞語「例示性」在本文中用於意指充當實例、例子或說明。本文中描述為「例示性」之任何態樣不一定解釋為相對於其他態樣為排他性的、較佳的或有利的。
在此描述中,術語「應用程式」亦可包括具有可執行內容之檔案,例如:目標碼、指令碼、位元組碼、標記語言檔案以及修補程式。此外,本文中提到之「應用程式」還可包括實質上不可執行之檔案,例如可能需要打開之文檔或其他需要存取之資料檔案。
在本說明書中,對「DRAM」或「DDR」記憶體組件之參考將理解為設想較廣類別之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中之任一者,且將不會把本文揭示之解決方案之範疇限制於特定類型或特定一代之RAM。亦即,應理解,系統及方法之各種實施例提供用於管理已經根據無損及/或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資料異動之解決方案,且在應用態樣不一定限於與雙資料速率記憶體相關聯之經壓縮資料異動。此外,設想本文揭示之解決方案之某些實施例可適用於DDR、DDR-2、DDR-3、低功率DDR(「LPDDR」)或任何後續一代之DRAM。
如在本說明書中所使用,術語「組件」、「資料庫」、「模組」、「區塊」、「系統」及類似術語既定大體上指代電腦相關實體,其為硬體、韌體、硬體與軟體之組合、軟體或執行中之軟體,除非具體限於某一電腦相關實體。例如,組件可為但不限於在處理器上運行之進程、處理器、物件、可執行碼、執行線緒、程式或電腦。作為說明,在計算裝置上運行之應用程式以及該計算裝置皆可為組件。一或多個組件可駐留在進程及/或執行線緒內,且組件可局部化於一個電腦上及/或分佈在兩個或更多個電腦之間。此外,此等組件可自各種電腦可讀媒體執行,電腦可讀媒體具有儲存在其上之各種資料結構。組件可例如根據具有一或多個資料封包之信號(例如,來自與本端系統、分佈式系統中之另一組件及/或跨越例如網際網路等網路藉助於信號與其他系統進行交互之一個組件的資料)藉助於本端及/或遠端進程而通信。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中央處理單元(「CPU」)」、「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圖形處理單元(「GPU」)」及「晶片」可互換地使用。此外,CPU、DSP、GPU或晶片可包含在本文中大體上被稱作「核心」之一或多個相異之處理組件。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引擎」、「處理引擎」、「處理組件」、「生產者」及類似術語用以指代系統單晶片(「SoC」)內的產生資料及/或圖框且在匯流排上將資料及/或圖框傳送至記憶體組件或自記憶體組件傳送之任何組件。因此,引擎可指代(但不限於指代)CPU、DSP、GPU、數據機、控制器、相機、錄像機等。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匯流排」指代一系列導線,資料藉由導線自處理引擎傳輸至位於SoC之上或之外的記憶體組件或其他裝置。應理解,匯流排由兩個部分組成--位址匯流排及資料匯流排,其中資料匯流排傳送實際資料且位址匯流排傳送指定資料在記憶體組件中之位置的資訊(亦即,位址及相關聯後設資料)。術語「寬度」或「匯流排寬度」或「頻寬」指代藉由給定匯流排每循環可傳輸之資料的量,亦即「組塊大小」。舉例而言,16位元組匯流排可每次傳輸16位元組之資料,而32位元組匯流排可每循環傳輸32位元組之資料。此外,「匯流排速度」指代資料組塊每一秒可傳輸通過給定匯流排之次數。類似地,「匯流排循環」或「循環」指代一個資料組塊通過給定匯流排之傳輸。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攜帶型計算裝置」(「PCD」)用以描述基於例如電池等有限容量電力供應器而操作之任何裝置。雖然以電池操作之PCD已經使用了數十年,但伴隨著第三代(「3G」)及第四代(「4G」)無線技術出現的可再充電電池中之技術進步已經使得大量PCD具有多種能力。因此,PCD可能為蜂巢式電話、衛星電話、尋呼機、PDA、智慧電話、導航裝置、智慧本或閱讀器、媒體播放器、前述裝置之組合、具有無線連接之膝上型電腦等等。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無損」及「有損」指代不同類別之壓縮演算法或方法,且並不有意指代任何特定演算法。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將認識到給定特定壓縮演算法係「無損」還是「有損」的。一般而言且如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將理解,「無損」及「有損」係描述在資料集或圖框之壓縮中當檔案經解壓縮時是否可復原所有原始資料之術語。藉由「無損」壓縮,原始在圖框中之每個單個資料位元在圖框經解壓縮之後仍保留,亦即,所有資訊完全恢復。圖形互換檔案(「GIF」)係提供無損壓縮之例示性影像格式。相比之下,有損壓縮演算法藉由永久地消除某些資訊、尤其係冗餘資訊而減少圖框或資料集。因此,當以有損演算法壓縮之檔案經解壓縮時,原始資訊之僅一部分仍存在(但使用者體驗不會受此影響)。有損壓縮演算法可適合於例如基於視訊及聲音之使用情況,因為使用者不會偵測到某一量之資訊損失。JPEG影像檔案係提供有損壓縮之例示性影像格式。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設計者可決定引入多少損失且在檔案大小與輸出影像品質之間做出折衷。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影像」、「資料集」、「資料」、「圖框」、「影像圖框」、「緩衝區」、「檔案」及類似術語可互換地使用。雖然本文中在以例如可由相機或視訊子系統產生之影像圖框的形式產生資料集之生產者組件的上下文內描述解決方案之實施例,但應理解,本文所描述之解決方案在應用中不限於圖框。實情為,據設想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適用於可大體上得益於資料壓縮之任何使用情況。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圖塊」及「單元」可互換地使用以指代形成例如圖框等較大資料塊之子集的資料塊。
在本說明書中,術語「未經壓縮」指代處於原始壓縮前狀態之圖框,而術語「經解壓縮」指代首先使用壓縮演算法自未經壓縮狀態壓縮且接著後來經解壓縮之圖框。取決於使用之壓縮類別,經解壓縮圖框之資料集可相同於圖框的原始未經壓縮狀態之資料集(無損壓縮)或者可不相同(有損壓縮)。
如圖框壓縮之領域之技術人員將理解,藉由任何給定壓縮演算法產生之所得壓縮比必然在圖框之間不同。以數位方式捕獲之視訊序列的給定圖框中之紋理水準、光狀況、ISO設定等可能顯著不同於同一序列中之不同圖框,且因此圖框之壓縮之相對水準亦將顯著不同。舉例而言,捕捉兩個站著說話的人之視訊序列中之圖框與捕捉相同的兩個人沿著街道快跑遠離背景中之爆炸的後續圖框相比更可能經歷高壓縮水準。簡單而言,關於跑動的主體及爆炸之圖框恰好具有大量資料,若圖框當後來經解壓縮時要遞送高品質再現則不可提供其壓縮之損失。
藉由足夠大之處理組件、記憶體組件、匯流排頻寬及電力供應,PCD設計者將不必考慮一個壓縮演算法對另一壓縮演算法之折衷,他們簡單地以可能之最高品質水準產生圖框且在此情況下以無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以此方式,他們可保證使用者體驗到的QoS始終處於其最大可能水準。但PCD的有限外觀尺寸之現實迫使設計者在對PCD中之組件設定大小時權衡各種壓縮演算法之折衷以針對所有預測使用情況皆傳遞至少可接受之QoS。
因此,PCD設計者在評估對於所有已知使用情況需要之頻寬要求及組件大小時通常使用「實際最差情況」壓縮比。因此,實際最差情況係針對需要壓縮的最困難之圖框(例如,捕捉沿著街道快跑遠離背景中之爆炸的人之圖框)維持至少可接受之QoS所需的壓縮比。使用實際最差情況,設計者做出保守的設定大小選擇以確保無論給定圖框之複雜性如何,記憶體及匯流排頻寬將始終足夠。應注意,若設計者對頻寬設定大小不足,則在成問題之使用情況期間在處理中之所得等待時間可造成圖框丟失、每秒圖框數(「FPS」)速率之減少或類似情況。相反,對於比實際最差情況好之所有使用情況,系統對於傳遞至少可接受之QoS可能顯著過大,從而導致較高成本系統。
有利地,解決方案之實施例為設計者提供對生產者、記憶體組件及匯流排頻寬「正確設定大小」之能力以跨越某一範疇之使用情況優化功率消耗及QoS水準。應注意,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利用混合模式壓縮方法。在如此做時且如下文鑒於附圖將更詳盡地闡釋,某些實施例實現在單個使用情況中使用無損及有損壓縮演算法,演算法之選擇及持續時間係鑒於關鍵效能指標來做出。某些其他實施例實現動態圖框品質水準作為對無損壓縮區塊之輸入以便產生更「可壓縮」之圖框。
轉而參看圖1,說明對由多個資料子單元或圖塊組成之影像圖框進行壓縮的作用。在本說明書中,可在由256位元組圖塊組成之影像圖框之上下文內描述各種實施例。然而應注意,應理解,256位元組圖塊大小以及各種經壓縮資料異動大小在本質上係例示性的,且並不表明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在應用中限於256位元組圖塊大小。此外應理解,在本說明書中對DRAM之任何特定最小存取長度(「MAL」)或存取塊大小(「ABS」)之參考係為了描述解決方案之便利性而使用,且不表明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在應用中限於具有特定MAL要求之DRAM裝置。因此,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將認識到,在本說明書中提及之特定資料傳送大小、組塊大小、匯流排寬度、MAL等係僅為了例示性目的而提供,且並不將設想之解決方案之範疇限制為適用於具有相同資料傳送大小、組塊大小、匯流排寬度、MAL等之應用。
返回至圖1之說明,未經壓縮影像圖框(亦稱為「緩衝區」)描繪為包含三十個未經壓縮圖塊或單元,其中每一個具有大小「K」,如最暗陰影所表示。例示性大小K可為256位元組,然而如上文所解釋,圖塊不限於任何特定大小且可根據應用而變化。如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將理解,未經壓縮影像圖框可藉由以逐個圖塊基礎應用壓縮演算法之壓縮器區塊(圖1中描繪為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減少大小,進而優化其在匯流排上之傳送且最小化其對記憶體容量之影響。壓縮結果為經壓縮影像圖框加上後設資料檔案,如圖1之說明中可見。經壓縮影像圖框包含原始未經壓縮影像圖框中的在已經受壓縮區塊113之壓縮演算法之後的圖塊。
在未經壓縮影像圖框中,每一圖塊可具有大小K,而在經壓縮影像圖框中,每一圖塊可具有大小K或更小(用於可能無壓縮之K、K-1位元組、K-2位元組、K-3位元組、...、K=1位元組)。在說明中,取決於由壓縮區塊113將其壓縮演算法應用於由給定圖塊保持之資料而產生的壓縮程度,形成經壓縮影像圖框之各種圖塊由不同水準之陰影表示。應注意,壓縮區塊113產生經壓縮影像圖框後設資料之伴隨緩衝區,如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將理解。經壓縮影像圖框後設資料含有經壓縮影像圖框中之每一經壓縮圖塊的大小、類型及屬性之記錄。因為DRAM存取可能限於最小存取長度MAL之單元,所以給定經壓縮圖塊之大小可在後設資料中表示為表示經壓縮圖塊大小所需之ABS的數目(例如,1 MAL、2 MAL、...n MAL)。後設資料中之此大小描述允許緩衝區之未來讀取者要求僅用於將每一圖塊解壓縮回到原始大小K所需要的最小所需資料量之記憶體。
圖2說明關於DRAM記憶體組件之經壓縮資料異動,其滿足每一異動為每異動最小存取長度(「MAL」)之整倍數的要求。如自圖2說明可瞭解,經壓縮圖塊可具有比其儲存於其中的DRAM之最小存取長度要求之整倍數小的長度。因此,對經壓縮資料之請求需要包括某一量之無用資料或「填補」之異動,需要該無用資料或填補以滿足MAL之整倍數要求。不載有資訊之填補添加至經壓縮圖塊資料以使異動大小變為系統MAL之整倍數(i *MAL)。取決於特定晶片技術(例如LPDDR2、LPDDR3、LPDDR4等)及記憶體匯流排寬度(x16、x32、x64),例示性MAL可為32位元組或64位元組。作為一實例,可用1個位元組之填補資料填補具有63位元組大小之經壓縮圖塊,以便形成完整的64位元組異動大小(2x32B MAL或1x64B MAL)。類似地,可用MAL為32位元組(3x32B MAL)之31位元組或在MAL為64位元組之情況下用63位元組之填補資料填補具有65位元組大小的經壓縮圖塊,以便形成完整128位元組異動大小(2x64B MAL)。應注意在上述實例中,經壓縮圖塊大小之差異僅僅為2位元組;然而,因為65位元組經壓縮圖塊超過64位元組,所以其異動必須包括顯著較多之填補。
圖3說明與例示性影像圖框相關聯之一系列經壓縮資料異動。應注意,圖3之說明中的異動或單元可視為已經根據無損或有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以及圖1及圖2之說明中描繪的彼等單元)。
影像圖框示出為具有「N」行及「M」列之圖塊。第一列圖塊中之前四個順序圖塊根據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圖示為處於其未經壓縮長度、經壓縮長度及異動長度(經壓縮長度加上填補)。為說明方便起見在前四個順序圖塊之上下文內進行說明,描繪之概念與影像圖框之第一列圖塊中之前四個順序圖塊除外的圖塊群組相關,如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將理解。
檢視處於未經壓縮狀態之例示性四個順序圖塊,每一圖塊(#1,0;#2,0;#3,0;#4,0)具有256位元組長度(亦設想其他長度)。當經壓縮時,例示性四個順序圖塊分別具有112位元組、56位元組、33位元組及177位元組之長度。假定MAL為64位元組,用於例示性四個順序圖塊中之每一者的異動長度分別可為128位元組(112位元組經壓縮資料加上16位元組填補)、64位元組(56位元組經壓縮資料加上8位元組填補)、64位元組(33位元組經壓縮資料加上31位元組填補)及192位元組(177位元組經壓縮資料加上15位元組填補)。應注意,為了實現例示性順序圖塊中之全部四者之異動,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進行四個異動,每一經壓縮圖塊一個。
圖4A說明視訊流中之例示性圖框序列,個別圖框具有不同之複雜性且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經壓縮。將與圖4A曲線圖結合描述的圖4B說明圖4A之說明的例示性圖框序列,圖框係根據利用包括無損及有損演算法之混合模式壓縮之智慧壓縮方法經壓縮。應注意,雖然圖4之說明中的塊稱為圖框,但據設想該塊亦可表示圖框內之圖塊。亦即,據設想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按逐圖框基礎實施,或若如此組態則可按逐圖塊基礎實施。因此,本文所描述的解決方案之範疇將不限於僅在圖框層級之應用,因為解決方案之實施例亦可在圖塊層級應用。
如自與圖4相關聯之圖例可理解,描繪為實心塊之彼等圖框係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圖框,而以透明塊描繪之彼等圖框係根據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圖框。由實線連接的彼等圖框係形成經產生、壓縮且輸出至記憶體裝置(舉例而言,例如DDR記憶體組件)之圖框的序列的彼等圖框。圖4A及圖4B曲線圖上的「y軸」表示圖框之壓縮比,而「x軸」表示時間。
首先參看圖4A曲線圖,舉例而言,例如相機或視訊子系統等圖框生產者正在產生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順序圖框。對於自圖框1開始的前七個圖框,圖框之壓縮比高於最小目標壓縮比臨限值,如曲線圖中的水準虛線所表示。因此,對於前七個圖框,原始產生之圖框的複雜性使得無損壓縮演算法之應用並不產生太低以致使系統頻寬負擔過大且不利地影響QoS水準之壓縮比。然而,自圖框8開始且繼續至圖框20,原始產生之圖框的相對複雜性增加,使得無損壓縮演算法不能夠將圖框大小減少至高於所需目標最小壓縮比的水準。原始產生之圖框的相對複雜性在圖框21處減少,使得正應用之無損壓縮演算法充分地減少圖框之大小以將壓縮比維持高於圖4A說明中的圖框8至20之目標線,此等圖框係根據不能夠減少圖框大小超出目標最小壓縮比之無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存在使用者經歷不可接受地低的QoS之風險。用於適應圖框8至20之不充足頻寬可造成系統藉由丟棄圖框中之一或多個而進行回應,從而增加等待時間以使得有效圖框速率降低等等。
參考圖4B曲線圖,圖4A曲線圖中說明的同一序列之原始產生圖框係根據解決方案之實施例使用智慧壓縮方法進行壓縮。類似於圖4A曲線圖中,圖框1至7係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壓縮。在未經壓縮狀態中具有相對複雜性之圖框8係使用無損壓縮演算法最低限度地壓縮,且因此展現低於目標最小壓縮比之壓縮比。回應於圖框8壓縮比,可使用產生超過目標最小值之壓縮比的有損壓縮演算法來壓縮圖框9。圖框序列以根據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的後續圖框繼續直至圖框21,應認識到,較佳之無損壓縮演算法將產生可接受之壓縮比。在此點上,混合模式方法預設回到無損壓縮演算法且在圖框22處使用無損演算法繼續壓縮。
對圖框21中之經減少複雜性之偵測可以多個方式實現。一個實例將為以無損方式對每一圖框/圖塊進行編碼且記錄所得壓縮比,但不將實際無損經壓縮資料寫入至儲存裝置或DRAM;一旦在一圖框上的所記錄壓縮圖框高於目標最小值,系統便可切換至使用無損壓縮用於圖框22,如圖4B中所示。替代地,圖框21中之經減少複雜性之偵測可藉由檢查有損圖框之壓縮比來實現。對於低複雜性圖框,有損壓縮比將顯著高於高複雜性圖框之情況。系統可隨後使用用於有損壓縮比之預定義臨限值,以在一旦對於給定圖框(例如如圖4B中所示之圖框22)超過有損壓縮比臨限值時便指示系統可切換至使用無損壓縮。
有利地,藉由使用混合模式方法,智慧壓縮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最小化序列中經壓縮至低於目標最小壓縮比的壓縮比之圖框的數目(例如,圖4B曲線圖中之圖框8),同時還最小化序列中當無損壓縮演算法原本將產生可接受壓縮比時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的圖框之數目(例如,圖4B曲線圖中之圖框21)。
圖5係鑒於任何一或多個關鍵效能指標(「KPI」)說明利用圖4B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的智慧壓縮方法500之邏輯流程圖,關鍵效能指標例如(但不限於)最小目標壓縮比、頻寬利用、電壓位準、圖框速率(「FPS」)、壓縮等待時間等。應注意,圖4B曲線圖說明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係使用輸出圖框之壓縮比作為KPI來描述,然而,據設想可使用除壓縮比外的KPI作為用於雙態觸發壓縮模式之觸發器而採用同一方法。
在區塊505處開始,可將原始產生之圖框接收至影像編解碼器113中,該影像編解碼器包含一或多個無損壓縮區塊及一或多個有損壓縮區塊。在區塊505處,使用預設或較佳的無損壓縮區塊壓縮所接收圖框。接下來,在區塊510處,監控相關KPI以判定QoS是否保持在可接受水準,且在決策區塊515處,將所監控KPI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若KPI高於(或按情況可能為低於)預定臨限值,亦即,KPI處於可接受水準,則方法500可遵循「是」分支回到區塊505,且使用無損壓縮演算法繼續對傳入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受監控KPI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不處於可接受之水準,則自決策區塊515遵循「否」分支至區塊520。在例示性實施方案中,在遇到處於不可接受水準之KPI的第一實例之後緊接著遵循「否」分支。在其他例示性實施方案中,在調用「否」分支之前KPI對於X個連續時間之可程式化序列或對於Y個連續序列之窗口中的X個時間必須不可接受之情況下,對「否」決策添加滯後。
在區塊520處,將下一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接收至編解碼器113中且使用有損壓縮區塊進行壓縮。有利地,雖然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圖框可稍後產生與原始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相比具有相對較低品質水準的經解壓縮圖框,但與有損壓縮相關聯之經減少頻寬可造成相關KPI趨於返回至可接受水準。
接下來,在區塊525處,監控相關KPI以判定QoS是否已返回至可接受水準,且在決策區塊530處,將所監控KPI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若KPI尚未返回至可接受水準,則方法5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520且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繼續對傳入之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受監控KPI指示KPI可能已返回至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530遵循「是」分支至決策區塊505。
在決策區塊535,方法500可考慮是否已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產生足夠之圖框以證明可返回至無損壓縮演算法。雖然解決方案之一些實施例可在一旦KPI指示可接受水準就觸發回復至較佳無損壓縮模式,但據設想,其他實施例可包括滯後考慮以減輕KPI可能跨越臨限值來回反彈且在如此時觸發無損與有損模式之間的過量雙態觸發事件之概率。在例示性實施方案中,在遇到高於臨限值之KPI的第一實例之後緊接著遵循「是」分支。對於其他例示性實施方案,在調用「是」分支之前KPI對於K個連續時間之可程式化序列或對於L個連續序列之窗口中的K個時間必須可接受之情況下,對「是」決策添加滯後。
返回至方法500在決策區塊535處,若已使用有損壓縮壓縮了預定數目之圖框,但KPI處於當相比於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可遵循「是」分支且方法返回至區塊505,其中將無損壓縮演算法應用於下一輸入之未經壓縮圖框。然而,若在決策區塊535,尚未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預定數目之圖框,但KPI保持在可接受水準,則可遵循「否」分支至區塊540且接收下一未經壓縮圖框並使用有損壓縮區塊進行壓縮。在區塊545處,監控KPI,且方法500循環回至決策區塊530。
以此方式,使用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的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折衷一些經解壓縮圖框之未來品質以便優化藉由相關的一或多個KPI量化之QoS。
圖6係鑒於熱能量測及臨限值說明利用圖4B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600的邏輯流程圖。應注意,圖4B曲線圖說明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係使用輸出圖框之壓縮比作為用於判定何時在無損與有損壓縮模式之間雙態切換之觸發器來進行描述,然而據設想,可鑒於熱預算約束及/或熱量測作為減輕及管理熱能產生之方式而採用同一方法。亦即,據設想,可利用圖4B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作為熱管理技術。
在區塊605處開始,可將原始產生之圖框接收至影像編解碼器113中,該影像編解碼器包含一或多個無損壓縮區塊及一或多個有損壓縮區塊。在區塊605處,使用預設或較佳之無損壓縮區塊壓縮所接收圖框。接下來,在區塊610處,監控一或多個溫度感測器以判定熱能水準是否保持在可接受水準,且在決策區塊615處,將由感測器產生之溫度讀數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所監控之溫度感測器可與PCD 100之皮膚溫度、處理核心之接面溫度、PoP記憶體組件之溫度等相關聯。若溫度低於預定臨限值,亦即,受監控熱狀況處於可接受水準,則方法6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605且繼續使用無損壓縮演算法對傳入之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受監控熱狀況不處於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615遵循「是」分支至區塊620。替代實施方案可選擇在滿足熱KPI之後並不緊接著採取「是」分支,而是在採取「是」分支之前的預定時間段等待直至熱KPI高於臨限值。
在區塊620處,將下一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接收至編解碼器113中且使用有損壓縮區塊進行壓縮。有利地,雖然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圖框可稍後產生與原始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相比具有相對較低品質水準的經解壓縮圖框,但與有損壓縮相關聯之經減少頻寬可減小功率消耗且致使所監控熱狀況趨於返回至可接受水準。
接下來,在區塊625處,監控溫度感測器以判定熱狀況是否已返回至可接受水準,且在決策區塊630處,將溫度讀數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若由溫度感測器監控之熱狀況尚未返回至可接受水準,則方法600可遵循「是」分支回到區塊620且繼續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對傳入之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來自溫度感測器之讀數指示熱狀況可能已返回至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630遵循「否」分支至決策區塊635。
在決策區塊635處,方法600可考慮是否已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產生足夠之圖框以證明可返回至無損壓縮演算法。雖然解決方案之一些實施例可在一旦溫度讀數指示對於正監控之熱狀況的可接受水準就觸發回復至較佳無損壓縮模式,但據設想,其他實施例可包括滯後考慮以減輕熱狀況可能跨越臨限值來回反彈且在如此時觸發無損與有損模式之間的過量雙態觸發事件之概率。
返回至方法600在決策區塊635處,若已使用有損壓縮壓縮了預定數目之圖框,或若已經過預定量之時間,雖然與溫度感測器相關聯之熱狀況處於當相比於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但可遵循「是」分支且方法返回至區塊605,其中將無損壓縮演算法應用於下一輸入之未經壓縮圖框。然而,若在決策區塊635處,尚未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預定數目之圖框,或尚未經過預定量之時間,雖然熱狀況保持在可接受水準,但可遵循「否」分支至區塊640,且接收下一未經壓縮圖框並使用有損壓縮區塊進行壓縮。在區塊645處,使用由溫度感測器產生之溫度讀數監控熱狀況,且方法600循環回到決策區塊630。
以此方式,使用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的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折衷一些經解壓縮圖框之未來品質以便減輕不利的熱能產生及隨後裝置之溫度。
圖7係鑒於與平均電壓設定相關聯之系統可靠性目標說明利用圖4B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700的邏輯流程圖。應注意,圖4B曲線圖說明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係使用輸出圖框之壓縮比作為用於判定何時在無損與有損壓縮模式之間雙態切換之觸發器來描述,然而據設想,可鑒於與平均電壓設定相關聯之系統可靠性目標而採用同一方法。亦即,據設想,可利用圖4B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作為維持上臨限值與下臨限值之間的平均電壓供應之技術。如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將理解,為了確保晶片102之可靠性,可能需要保持平均電壓供應低於最大平均值但不會低太多而使使用者經歷的平均QoS不必要地受影響。
在區塊705處開始,可將原始產生之圖框接收至影像編解碼器113中,該影像編解碼器包含一或多個無損壓縮區塊及一或多個有損壓縮區塊。在區塊705處,使用預設或較佳之無損壓縮區塊壓縮所接收圖框。接下來,在區塊710處,監控一或多個電壓感測器以用於計算供應至晶片102之電壓隨時間的運行平均值。基於運行平均值,方法700可藉由在決策區塊715處將電壓平均值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而判定晶片之長期可靠性是否為可接受的。若電壓供應平均值低於預定臨限值,亦即,晶片之預測長期可靠性處於可接受水準,則方法7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705且繼續使用無損壓縮演算法對傳入之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電壓供應平均值不處於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715遵循「是」分支至區塊720。
在區塊720處,將下一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接收至編解碼器113中且使用有損壓縮區塊進行壓縮。有利地,雖然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圖框可稍後產生與原始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相比具有相對較低品質水準的經解壓縮圖框,但與有損壓縮相關聯之經減少頻寬可減小功率消耗且致使電壓供應平均值趨於返回至可接受水準。
接下來,在區塊725處,監控電壓感測器以判定電壓供應平均值是否已返回至可接受水準,且在決策區塊730處,將電壓供應平均值與預定低臨限值進行比較。若自所監控電壓感測器計算之電壓供應平均值保持高於較低臨限值,則方法7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720且繼續使用有損壓縮演算法對傳入之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電壓供應平均值指示對晶片102之平均電壓供應已下落至低於該低平均臨限值,則自決策區塊730遵循「是」分支回到區塊705,其中將無損壓縮應用於下一傳入之未經壓縮圖框。
以此方式,使用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的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折衷一些經解壓縮圖框之未來品質以便將平均電壓供應維持在與目標晶片可靠性目的相關聯之範疇中。
圖8說明視訊流中之例示性圖框序列,個別圖框具有變化之複雜性且在影像品質設定之動態調整之後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應注意,雖然圖8之說明中的塊稱為圖框,但據設想塊亦可表示圖框內之圖塊。亦即,據設想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按逐圖框基礎實施,或若如此組態則按逐圖塊基礎實施。因此,本文所描述之解決方案的範疇將不限於僅在圖框層級之應用,因為解決方案之實施例亦可在圖塊層級應用。
如自與圖8相關聯之圖例可理解,描繪為實心正方形塊之彼等圖框係當使用預設「高」影像品質水準產生未經壓縮圖框時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圖框。相比之下,以透明正方形塊描繪之彼等圖框係當使用相對於預設影像品質水準的品質「較低」之經調整影像品質水準產生未經壓縮圖框時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壓縮之圖框。實心圓指示例如相機或視訊子系統等生產者正在產生未經壓縮圖框之影像品質水準。由實線連接的彼等圖框係形成根據作用中影像品質水準設定產生、經壓縮且輸出至記憶體裝置(舉例而言,例如DDR記憶體組件)之圖框之序列的彼等圖框。圖8曲線圖上之左側「y軸」表示輸出圖框之壓縮比,右側「y軸」表示未經壓縮圖框之生產者的影像品質水準設定,且「x軸」表示時間。
參考圖8曲線圖,舉例而言,例如相機或視訊子系統等圖框生產者正在以預設影像品質水準產生順序圖框,圖框隨後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對於自圖框1開始的前七個圖框,圖框之壓縮比高於最小目標壓縮比臨限值且低於最大目標壓縮比,如曲線圖中之水準虛線所表示。因此,對於前七個圖框,處於預設影像品質設定之原始產生圖框之複雜性使得無損壓縮演算法的應用並不產生太低以致使系統頻寬負擔過大且不利地影響QoS水準之壓縮比。然而,自圖框8開始且繼續至圖框20,當在預設影像品質水準下產生時圖框之相對複雜性使得無損壓縮演算法不能夠顯著減少圖框大小。作為回應,可減少與圖框9相關聯之影像品質水準設定以使得原始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之相對複雜性降低,使得無損壓縮演算法可充分維持壓縮比高於目標線。
據設想,在影像生產者內可調整任何數目及/或組合之「旋鈕」,以便降低編解碼器模組113之上游的未經壓縮影像之影像品質水準。舉例而言,可調整例如(但不限於)紋理設定、顏色位元解析度、中央窩設定等影像品質設定,以便降低由生產者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的複雜性。
返回至圖8之說明,在圖框21,生產者中之較低影像品質水準設定致使無損壓縮演算法產生具有高於預定最大壓縮比的壓縮比之經壓縮圖框。作為回應,用於以未壓縮形式產生圖框22之影像品質設定可返回至預設設定。在圖框序列中向前移動,影像品質設定可保持在預設水準,除非且直至無損壓縮演算法再次產生具有低於最小目標之壓縮比的經壓縮圖框為止。
有利地,藉由使用動態品質設定方法,智慧壓縮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最小化序列中經壓縮至低於目標最小壓縮比的壓縮比之圖框的數目(例如,圖8曲線圖中之圖框8),同時還最小化序列中自使用較低品質設定產生的未經壓縮圖框壓縮之圖框的數目(例如,圖8曲線圖中之圖框21)。
圖9係鑒於任何一或多個關鍵效能指標(「KPI」)說明利用圖8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900的邏輯流程圖,關鍵效能指標例如(但不限於)最小目標壓縮比、頻寬利用、電壓位準、圖框速率(「FPS」)、壓縮等待時間等。應注意,圖8曲線圖說明之動態輸入圖框品質方法係使用輸出圖框之壓縮比作為KPI來描述,然而,據設想可使用除壓縮比外的KPI作為用於調整生產者品質設定之觸發器而採用同一方法。
在區塊905處開始,可將根據預設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接收至包含一或多個無損壓縮區塊的影像編解碼器113中且相應地進行壓縮。接下來,在區塊910處,監控相關KPI以判定KPI是否保持在可接受水準,且在決策區塊915處,將所監控KPI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若KPI高於(或按情況可能為低於)預定臨限值,亦即,KPI處於可接受水準,則方法9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905,且繼續以預設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傳入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所監控KPI不處於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915遵循「是」分支至區塊920。
在區塊920處,根據經減少影像品質水準設定產生下一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且在區塊925處接收至編解碼器113中且使用無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有利地,雖然使用較低品質水準設定產生未經壓縮圖框將在稍後經解壓縮時影響圖框之最終品質,但與相對較不複雜的未經壓縮圖框之無損壓縮相關聯之經減少頻寬可致使相關KPI趨於返回至可接受水準。
接下來,在決策區塊930處,將所監控KPI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以判定QoS是否已返回至可接受水準。若KPI尚未返回至一可接受水準,則方法9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925(其中維持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或區塊920(其中進一步降低影像品質設定)。然而,若受監控KPI指示KPI可能已返回至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930遵循「是」分支至決策區塊935。
在決策區塊935處,方法900可考慮自以降低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是否已經壓縮足夠之圖框以證明可返回至預設影像品質設定。雖然解決方案之一些實施例可在一旦KPI指示可接受水準就觸發回復至預設影像品質設定,但據設想,其他實施例可包括滯後考慮以減輕KPI可能跨越臨限值來回反彈且在如此時觸發預設影像品質設定與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之間的過量雙態觸發事件之概率。
返回至方法900在決策區塊935處,若自以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已經壓縮預定數目之圖框以證明可返回至預設影像品質設定,則可遵循「是」分支至區塊945,其中將用於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之影像品質設定返回至預設設定。然而,若在決策區塊935處,自以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尚未壓縮預定數目之圖框以證明可返回至預設影像品質設定,則可遵循「否」分支至區塊940且在以無損演算法進行壓縮之前使用減少之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下一未經壓縮圖框。方法900循環回到決策區塊930。
以此方式,使用動態品質設定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的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折衷一些經解壓縮圖框之未來品質以便優化藉由相關的一或多個KPI量化之QoS。
圖10係鑒於熱能量測及臨限值說明利用圖8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1000的邏輯流程圖。應注意,圖8曲線圖說明之動態輸入圖框品質方法係使用輸出圖框之壓縮比作為用於判定何時調整生產者之影像品質設定的觸發器來描述,然而據設想,鑒於熱預算約束及/或熱量測作為減輕及管理熱能產生之方式可採用同一方法。亦即,據設想,可利用圖8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作為熱管理技術。
在區塊1005處開始,可將根據預設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接收至包含一或多個無損壓縮區塊的影像編解碼器113中且相應地進行壓縮。接下來,在區塊1010處,監控一或多個溫度感測器以判定熱能水準是否保持在可接受水準,且在決策區塊1015處,將由感測器產生之溫度讀數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所監控之溫度感測器可與PCD 100之皮膚溫度、處理核心之接面溫度、PoP記憶體組件之溫度等相關聯。若溫度低於預定臨限值,亦即,受監控熱狀況處於可接受水準,則方法10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1005且繼續對以預設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傳入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所監控熱狀況不處於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1015遵循「是」分支至區塊1020。
在區塊1020處,根據經減少影像品質水準設定產生下一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且在區塊1025處接收至編解碼器113中且使用無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有利地,雖然使用較低品質水準設定產生未經壓縮圖框將在稍後經解壓縮時影響圖框之最終品質,但與相對較不複雜的未經壓縮圖框之無損壓縮相關聯的經減少頻寬可致使正監控之熱狀況趨於返回至可接受水準。
接下來,在決策區塊1030處,將所監控熱狀況與預定臨限值進行比較以判定熱狀況是否已返回至可接受水準。若熱狀況尚未返回至可接受水準,則方法1000可遵循「是」分支回到區塊1025(其中維持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或區塊1020(其中進一步降低影像品質設定)。然而,若所監控之溫度感測器讀數指示熱狀況可能已返回至當相比於預定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1030遵循「否」分支至決策區塊1035。
在決策區塊1035處,方法1000可考慮自以降低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是否已經壓縮足夠之圖框以證明可返回至預設影像品質設定。雖然解決方案之一些實施例可在一旦溫度感測器讀數指示正監控之熱狀況已返回至可接受水準就觸發回復至預設影像品質設定,但據設想,其他實施例可包括滯後考慮以減輕熱狀況可能跨越臨限值來回反彈且在如此時觸發預設影像品質設定與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之間的過量雙態觸發事件之概率。
返回至方法1000在決策區塊1035處,若自以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已經壓縮預定數目之圖框,或者若已經經過預定量之時間,則為了證明可返回至預設影像品質設定,可遵循「是」分支至區塊1045,其中將用於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之影像品質設定返回至預設設定。然而,若在決策區塊1035處,自以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尚未壓縮預定數目之圖框,或者若尚未經過預定量之時間,則為了證明可返回至預設影像品質設定,可遵循「否」分支至區塊1040,且在以無損演算法進行壓縮之前使用經減少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下一未經壓縮圖框。方法1000循環回到決策區塊1030。
以此方式,使用動態品質設定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的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折衷一些經解壓縮圖框之未來品質以便減輕不利的熱能產生。
圖11係鑒於與平均電壓設定相關聯之系統可靠性目標說明利用圖8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的智慧壓縮方法1100之邏輯流程圖。應注意,圖8曲線圖說明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係使用輸出圖框之壓縮比作為用於判定何時調整生產者之影像品質設定的觸發器來描述,然而據設想,鑒於與平均電壓設定相關聯之系統可靠性目標可採用同一方法。亦即,據設想,可利用圖8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作為維持上臨限值與下臨限值之間的平均電壓供應之技術。如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將理解,為了確保晶片102之可靠性,可能需要保持平均電壓供應低於最大平均值但不會低太多而使使用者經歷的平均QoS不必要地受影響。
在區塊1105處開始,可將根據預設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接收至包含一或多個無損壓縮區塊的影像編解碼器113中且相應地進行壓縮。接下來,在區塊1110處,監控一或多個電壓感測器以用於計算供應至晶片102之電壓隨時間的運行平均值。基於運行平均值,方法1100可藉由在決策區塊1115處比較電壓平均值與預定上臨限值而判定晶片之長期可靠性是否為可接受的。若電壓供應平均值低於預定上臨限值,亦即,晶片之預測長期可靠性處於可接受水準,則方法11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1105且繼續對使用預設品質設定產生之傳入未經壓縮圖框之壓縮。然而,若電壓供應平均值不處於當相比於預定上臨限值時之可接受水準,則自決策區塊1115遵循「是」分支至區塊1120。
在區塊1120處,根據經減少影像品質水準設定產生下一未經壓縮圖框,且在區塊1125處接收至編解碼器113中且使用無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有利地,雖然使用較低品質水準設定產生未經壓縮圖框將在稍後經解壓縮時影響圖框之最終品質,但與相對較不複雜的未經壓縮圖框之無損壓縮相關聯的經減少頻寬可減小功率消耗且致使電壓供應平均值趨於返回至可接受水準。
接下來,在決策區塊1130處,將電壓供應平均值與預定低臨限值進行比較。若自所監控之電壓感測器計算之電壓供應平均值保持高於較低臨限值,則方法1100可遵循「否」分支回到區塊1125(其中維持降低之影像品質設定)或區塊1120(其中進一步降低影像品質設定)。然而,若電壓供應平均值指示對晶片102之平均電壓供應已經下落至低於該低平均值臨限值,則自決策區塊1130遵循「是」分支至區塊1135。在區塊1135處,可將生產者之品質水準設定增加回至預設水準。方法1100循環回到區塊1105。
以此方式,使用動態品質設定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的解決方案之實施例可折衷一些經解壓縮圖框之未來品質以便將平均電壓供應維持在與目標晶片可靠性目的相關聯之範疇中。
圖12係說明用於智慧壓縮之系統單晶片102的實施例之功能方塊圖。系統102可經組態以實施本文所描述之智慧壓縮方法中之任何一或多者,包括混合模式方法及/或動態品質設定方法。取決於正實施之解決方案的實施例,監視器模組114可監控與電源管理積體電路(「PMIC」)相關聯且正供應至晶片102之功率或電壓位準、來自感測器157之溫度讀數、自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出來的經壓縮圖框之壓縮比,或任何其他相關KPI。
智慧壓縮(「IC」)模組101可與例如資料/圖框引擎201等圖框生產者一起工作,以在輸入至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用於壓縮之前動態調整產生未經壓縮圖框之影像品質設定。替代地,IC模組101可與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一起工作以在無損與有損壓縮演算法之間雙態切換。與上文相對於圖4至圖11已描述之內容一致,IC模組101可基於來自監視器模組114的關於經壓縮圖框之壓縮比、來自感測器157之溫度讀數、電壓位準或任何相關KPI之輸入資料而指示生產者引擎201及/或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
圖13A係說明圖12之影像編解碼器模組之實施例的功能方塊圖,影像編解碼器模組經組態以用於實施利用包括無損及有損演算法之混合模式壓縮的智慧壓縮方法。當系統102經組態以用於執行使用混合模式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時,與相對於圖4至圖7已描述之內容一致,生產者引擎201A可將其未經壓縮圖框輸入提供至影像編解碼器113A,影像編解碼器又可根據無損壓縮器區塊或有損壓縮區塊壓縮圖框。關於哪一壓縮器區塊可用以壓縮給定圖框之判定取決於自IC模組101A接收之指令。IC模組101A可鑒於自監視器模組114接收之任何一或多個輸入而產生指令。
圖13B係說明圖12之影像編解碼器模組之實施例的功能方塊圖,影像編解碼器模組經組態以用於在影像品質設定之動態調整之後實施利用無損壓縮演算法的智慧壓縮方法。當系統102經組態以用於執行使用動態品質設定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時,與相對於圖8至圖11已描述之內容一致,生產者引擎201B可將其未經壓縮圖框輸入提供至影像編解碼器113B,影像編解碼器又將根據無損壓縮器區塊壓縮圖框。由引擎201B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之複雜性可藉由由IC模組101B對其規定之影像品質水準設定來規定。
如圖13B說明中所示,包含於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B內且在無損壓縮器上游之影像品質濾波器及多工器邏輯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於引擎201B內。無論特定配置如何,IC模組101B規定以預設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或以經減少影像品質設定產生之未經壓縮圖框是否最終由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B壓縮。IC模組101B可鑒於自監視器模組114接收之任何一或多個輸入產生用於調整產生未經壓縮圖框之影像品質設定的指令。
圖14係說明用於實施智慧壓縮方法及系統的呈無線電話形式之攜帶型計算裝置(「PCD」)100之例示性非限制性態樣的功能方塊圖。如圖所示,PCD 100包括系統單晶片102,該系統單晶片包括耦接在一起之多核心中央處理單元(「CPU」)110及類比信號處理器126。如本領域中之一般技術人員所理解,CPU 110可包含第零核心222、第一核心224及第N核心230。此外,如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所瞭解,亦可採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而非CPU 110。
大體而言,智慧壓縮(「IC」)模組101可由硬體及/或韌體形成,且可負責動態調整生產者產生未經壓縮圖框之影像品質設定及/或負責致使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在有損與無損壓縮演算法之間雙態切換。如圖14中說明,顯示器控制器128及觸控式螢幕控制器130耦接至數位信號處理器110。在系統單晶片102外部之觸控式螢幕顯示器132耦接至顯示器控制器128及觸控式螢幕控制器130。PCD 100可進一步包括視訊編碼器134,例如相位交替線(「PAL」)編碼器、順序傳送彩色與儲存(「SECAM」)編碼器、國家電視系統委員會(「NTSC」)編碼器或任何其他類型之視訊編碼器134。視訊編碼器134耦接至多核心CPU 110。視訊放大器136耦接至視訊編碼器134及觸控式螢幕顯示器132。視訊埠138耦接至視訊放大器136。如圖14中所描繪,通用串列匯流排(「USB」)控制器140耦接至CPU 110。並且,USB埠142耦接至USB控制器140。
可包括PoP記憶體、快取記憶體、屏蔽ROM/引導ROM、引導OTP記憶體、DDR類型之DRAM記憶體之記憶體112亦可耦接至CPU 110。用戶身分模組(「SIM」)卡146亦可耦接至CPU 110。此外,如圖14所示,數位相機148可耦接至CPU 110。在例示性態樣中,數位相機148為電荷耦合裝置(「CCD」)相機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相機。
如圖14中進一步所示,立體聲音訊編解碼器150可耦接至類比信號處理器126。此外,音訊放大器152可耦接至立體聲音訊編解碼器150。在例示性態樣中,第一立體聲揚聲器154及第二立體聲揚聲器156耦接至音訊放大器152。圖14示出了麥克風放大器158亦可耦接至立體聲音訊編解碼器150。另外,麥克風160可耦接至麥克風放大器158。在特定態樣中,調頻(「FM」)無線電調諧器162可耦接至立體聲音訊編解碼器150。並且,FM天線164耦接至FM無線電調諧器162。此外,立體聲頭戴受話器166可耦接至立體聲音訊編解碼器150。
圖14進一步指示射頻(「RF」)收發器168可耦接至類比信號處理器126。RF開關170可耦接至RF收發器168及RF天線172。如圖14所示,小鍵盤174可耦接至類比信號處理器126。並且,具有麥克風之單聲道耳機176可耦接至類比信號處理器126。此外,振動器裝置178可耦接至類比信號處理器126。圖14還示出例如電池之電力供應器188藉由電源管理積體電路(「PMIC」)180耦接至系統單晶片102。在特定態樣,電力供應器188包括可再充電DC電池或者自連接至AC電源之交流電(「AC」)至DC變壓器得到的DC電力供應。
CPU 110亦可耦接至一或多個內部晶片上熱感測器157A以及一或多個外部晶片外熱感測器157B。晶片上熱感測器157A可包含一或多個與絕對溫度成比例(「PTAT」)之溫度感測器,該等溫度感測器係基於豎直PNP結構的並且通常專用於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超大型積體(「VLSI」)電路。晶片外熱感測器157B可包含一或多個熱敏電阻。熱感測器157可產生藉由類比/數位轉換器(「ADC」)控制器(未圖示)轉換成數位信號之電壓降。然而,可採用其他類型之熱感測器157。
觸控式螢幕顯示器132、視訊埠138、USB埠142、相機148、第一立體聲揚聲器154、第二立體聲揚聲器156、麥克風160、FM天線164、立體聲頭戴受話器166、RF開關170、RF天線172、小鍵盤174、單聲道耳機176、振動器178、熱感測器157B、PMIC 180及電力供應器188在系統單晶片102之外部。然而將理解,在圖14中之PCD 100之例示性實施例中描繪為在系統單晶片102外部的此等裝置中之一或多者在其他例示性實施例中可駐留於晶片102上。
在特定態樣,本文所描述之方法步驟中之一或多者可藉由儲存於記憶體112中的可執行指令及參數來實施或者作為形成IC模組101及/或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此外,IC模組101、影像編解碼器模組113、記憶體112、儲存於其中之指令或其組合可充當用於執行本文所描述之方法步驟中的一或多者之構件。
圖15係說明用於執行智慧壓縮方法的圖14之PCD之例示性軟體架構的示意圖1500。如圖15中說明,CPU或數位信號處理器110經由主要匯流排211耦接至記憶體112。如上所述,CPU 110為具有N個核心處理器之多核心處理器。亦即,CPU 110包括第一核心222、第二核心224及第N核心230。正如此項技術之技術人員所知,第一核心222、第二核心224及第N核心230中之每一者可用於支援專用應用程式或程式。替代地,可分佈一或多個應用程式或程式以用於跨越可用核心中之兩者或更多者之處理。
CPU 110可自可包含軟體及/或硬體之IC模組101接收命令。若實施為軟體,則模組101包含由CPU 110執行之指令,CPU將命令發出至正由CPU 110及其他處理器執行之其他應用程式。
CPU 110之第一核心222、第二核心224至第N核心230可整合於單個積體電路晶粒上,或者其可整合或耦接於多電路封裝中之單獨晶粒上。設計者可經由一或多個共用快取記憶體耦接第一核心222、第二核心224至第N核心230,且其可經由例如匯流排、環、網及縱橫式拓樸等網路拓樸而實施訊息或指令傳遞。
匯流排211可包括經由一或多個有線或無線連接之多個通信路徑,如此項技術中已知及上文在定義中描述。匯流排211可具有額外元件來實現通信,額外元件為簡單起見而省略,例如控制器、緩衝器(快取記憶體)、驅動器、中繼器及接收器。此外,匯流排211可包括位址、控制及/或資料連接以實現前述組件之間的適當通信。
當由PCD 100使用之邏輯如圖15中示出係以軟體實施時,應注意啟動邏輯250、管理邏輯260、IC介面邏輯270、應用程式儲存器280中之應用程式以及檔案系統290之部分中的一或多者可儲存於任何電腦可讀媒體上以供任何電腦相關系統或方法使用或者與其結合使用。
在本文檔之上下文中,電腦可讀媒體為電子、磁性、光學或其他實體裝置或者可含有或儲存電腦程式及資料以供電腦相關系統或方法使用或與其結合使用之構件。各種邏輯元件及資料儲存器可實施於任何電腦可讀媒體中以供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使用或者與其結合使用,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例如基於電腦之系統、含有處理器之系統或者可自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獲取指令且執行指令之其他系統。在本文檔之上下文中,「電腦可讀媒體」可為可儲存、傳送、傳播或輸送程式以供指令執行系統、設備或裝置使用或者與其結合使用之任何構件。
電腦可讀媒體可為(例如但不限於)電子、磁性、光學、電磁、紅外線或半導體系統、設備、裝置或傳播媒體。電腦可讀媒體之更具體實例(非窮盡性清單)將包括以下各項:具有一或多個導線之電連接(電子),攜帶型電腦磁碟(磁性),隨機存取記憶體(RAM)(電子),唯讀記憶體(ROM)(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EEPROM或快閃記憶體)(電子),光纖(光學),及攜帶型壓縮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光學)。應注意,電腦可讀媒體可甚至為紙或可在上面印刷程式之另一適合媒體,因為程式可經由例如對紙或其他媒體之光學掃描而被電子捕獲,隨後被編譯、解譯或視需要另外以適合方式處理,且隨後儲存在電腦記憶體中。
在其中啟動邏輯250、管理邏輯260及可能IC介面邏輯270中之一或多者係以硬體實施之替代實施例中,各種邏輯可以此項技術中各自眾所周知的以下技術中之任一者或組合進行實施:具有用於對資料信號實施邏輯功能之邏輯閘的離散邏輯電路,具有適當組合邏輯閘的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可程式化閘陣列(PGA),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等。
記憶體112為非揮發性資料儲存裝置,例如快閃記憶體或固態記憶體裝置。雖然描繪為單個裝置,但記憶體112可為具有耦接至數位信號處理器110(或額外處理器核心)之單獨資料儲存裝置的分佈式記憶體裝置。
啟動邏輯250包括用於選擇性識別、加載及執行用於智慧壓縮之選擇程式的一或多個可執行指令。啟動邏輯250可識別、加載及執行選擇智慧壓縮程式。例示性選擇程式可在嵌入式檔案系統290之程式儲存器296中找到。例示性選擇程式當由CPU 110中之核心處理器中之一或多者執行時可根據由IC模組101提供的一或多個信號操作以實施智慧壓縮方法。
管理邏輯260包括用於終止相應處理器核心中之一或多者上的IC程式以及選擇性識別、加載及執行較合適之替換程式的一或多個可執行指令。管理邏輯260經配置以在運行時間或者在PCD 100被供電且由裝置之操作者使用的同時執行此等功能。替換程式可在嵌入式檔案系統290之程式儲存器296中找到。
介面邏輯270包括用於呈現、管理外部輸入及與外部輸入進行交互以觀察、組態或另外更新儲存於嵌入式檔案系統290中之資訊的一或多個可執行指令。在一個實施例中,介面邏輯270可與經由USB埠142接收之製造商輸入結合而操作。此等輸入可包括待自程式儲存器296刪除或添加至程式儲存器296的一或多個程式。替代地,該等輸入可包括對程式儲存器296中之程式中的一或多者之編輯或改變。此外,該等輸入可識別對啟動邏輯250及管理邏輯260中之一者或兩者的一或多個改變或者完全替換。舉例而言,該等輸入可包括在圖框層級或圖塊層級對所使用特定類型之壓縮演算法及/或對作用中智慧壓縮方法之目標應用程式的改變。
介面邏輯270使製造商能夠在PCD 100上在經界定操作狀況下可控地組態及調整最終使用者之體驗。當記憶體112為快閃記憶體時,可編輯、替換或另外修改啟動邏輯250、管理邏輯260、介面邏輯270、應用程式儲存器280中之應用程式或嵌入式檔案系統290中的資訊中之一或多者。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面邏輯270可准許PCD 100之最終使用者或操作者搜尋、定位、修改或替換啟動邏輯250、管理邏輯260、應用程式儲存器280中之應用程式及嵌入式檔案系統290中之資訊。操作者可使用所得介面來做出將在PCD 100之下次啟動之後即刻實施的改變。替代地,操作者可使用所得介面來做出在運行時間期間實施的改變。
嵌入式檔案系統290包括階層式配置之記憶體管理儲存器292。在此態樣,檔案系統290可包括其總檔案系統容量之保留區段,用於儲存用於由PCD 100使用之各種IC演算法的組態及管理之資訊。
為了讓本發明如所描述一樣起作用,本說明書中描述之過程或過程流程中之某些步驟自然在其他步驟之前。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所描述之步驟的次序,其限制狀況為此次序或序列不會更改本發明之功能性。亦即,應認識到,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的情況下,某些步驟可在其他步驟之前、之後或與其並行執行(大體上與其同時執行)。在一些情況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情況下,可省略或不執行某些步驟。另外,詞語例如「之後」、「隨後」、「接下來」等並非意圖限制步驟之次序。此等詞用來引導讀者瀏覽對例示性方法之描述。
另外,舉例而言,程式化領域之技術人員基於本說明書中之流程圖及相關聯描述可輕鬆地編寫電腦碼或識別適當硬體及/或電路以實施本發明。因此,對特定一組程式碼指令或詳細硬體裝置之揭示不被視為對於充分理解如何製作及使用本發明而言係必要的。上文描述中配合可說明不同過程流程之圖更詳細解釋了所要求之電腦實施過程之創造性功能性。
在一或多個例示性態樣中,所描述之功能可用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何組合實施。若在軟體中實施,則可將功能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碼而儲存在電腦可讀媒體上或經由電腦可讀媒體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與通信媒體兩者,通信媒體包括促進將電腦程式自一處傳送至另一處之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藉助於實例而非限制,此類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裝置,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攜載或儲存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
因此,雖然已經詳細說明及描述了所選擇之態樣,但人們將理解到,在不脫離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在其中進行各種替代及更改。
1-22‧‧‧圖框100‧‧‧攜帶型計算裝置(「PCD」)101‧‧‧智慧壓縮(「IC」)模組101A‧‧‧IC模組101B‧‧‧IC模組102‧‧‧系統單晶片/晶片110‧‧‧多核心中央處理單元(「CPU」)/數位信號處理器(「DSP」)112‧‧‧儲存裝置或DRAM/記憶體113‧‧‧影像編解碼器模組/壓縮區塊113A‧‧‧影像編解碼器113B‧‧‧影像編解碼器114‧‧‧監視器模組126‧‧‧類比信號處理器128‧‧‧顯示器控制器130‧‧‧觸控式螢幕控制器132‧‧‧觸控式螢幕顯示器134‧‧‧視訊編碼器136‧‧‧視訊放大器138‧‧‧視訊埠140‧‧‧通用串列匯流排(「USB」)控制器142‧‧‧USB埠146‧‧‧用戶身分模組(「SIM」)卡148‧‧‧數位相機150‧‧‧立體聲音訊編解碼器152‧‧‧音訊放大器154‧‧‧第一立體聲揚聲器156‧‧‧第二立體聲揚聲器157‧‧‧感測器157A‧‧‧內部晶片上熱感測器157B‧‧‧外部晶片外熱感測器158‧‧‧麥克風放大器160‧‧‧麥克風162‧‧‧調頻(「FM」)無線電調諧器164‧‧‧FM天線166‧‧‧立體聲頭戴受話器168‧‧‧射頻(「RF」)收發器170‧‧‧RF開關172‧‧‧RF天線174‧‧‧小鍵盤176‧‧‧單聲道耳機178‧‧‧振動器裝置180‧‧‧電源管理積體電路(「PMIC」)188‧‧‧電力供應器201‧‧‧資料/圖框引擎201A‧‧‧生產者引擎201B‧‧‧生產者引擎211‧‧‧匯流排222‧‧‧第零核心224‧‧‧第一核心230‧‧‧第N核心250‧‧‧啟動邏輯260‧‧‧管理邏輯270‧‧‧IC介面邏輯280‧‧‧應用程式儲存器290‧‧‧檔案系統292‧‧‧記憶體管理儲存器296‧‧‧程式儲存器500‧‧‧智慧壓縮方法505‧‧‧區塊510‧‧‧區塊515‧‧‧決策區塊520‧‧‧區塊525‧‧‧區塊530‧‧‧決策區塊535‧‧‧決策區塊540‧‧‧區塊545‧‧‧區塊600‧‧‧智慧壓縮方法605‧‧‧區塊610‧‧‧區塊615‧‧‧決策區塊620‧‧‧區塊625‧‧‧區塊630‧‧‧決策區塊635‧‧‧決策區塊640‧‧‧區塊645‧‧‧區塊700‧‧‧智慧壓縮方法705‧‧‧區塊710‧‧‧區塊715‧‧‧決策區塊720‧‧‧區塊725‧‧‧區塊730‧‧‧決策區塊900‧‧‧智慧壓縮方法905‧‧‧區塊910‧‧‧區塊915‧‧‧決策區塊920‧‧‧區塊925‧‧‧區塊930‧‧‧決策區塊935‧‧‧決策區塊940‧‧‧區塊945‧‧‧區塊1000‧‧‧智慧壓縮方法1005‧‧‧區塊1010‧‧‧區塊1015‧‧‧決策區塊1020‧‧‧區塊1025‧‧‧區塊1030‧‧‧決策區塊1035‧‧‧決策區塊1040‧‧‧區塊1045‧‧‧區塊1100‧‧‧智慧壓縮方法1105‧‧‧區塊1110‧‧‧區塊1115‧‧‧決策區塊1120‧‧‧區塊1125‧‧‧區塊1130‧‧‧決策區塊1135‧‧‧區塊1500‧‧‧示意圖
在附圖中,除非另外指明,否則相同參考標號指代各個視圖中之相同部分。對於例如「102A」或「102B」之具有字母字符名稱之參考標號而言,字母字符名稱可區分相同圖中存在之兩個相同部件或元件。當希望參考標號涵蓋所有圖式中具有相同參考標號之所有部分時,可省略參考標號之字母字符名稱。
圖1說明壓縮包含多個資料子單元或圖塊之影像圖框之作用;
圖2說明關於DRAM記憶體組件之經壓縮資料異動,記憶體組件具有每異動之所需最小存取長度(「MAL」);
圖3說明與例示性影像圖框相關聯之一系列經壓縮資料異動;
圖4A說明視訊流中之例示性圖框序列,個別圖框具有變化之複雜性且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經壓縮;
圖4B說明圖4A說明之例示性圖框序列,圖框係根據利用包括無損及有損演算法之混合模式壓縮之智慧壓縮方法進行壓縮;
圖5係鑒於任何一或多個關鍵效能指標說明利用圖4B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之邏輯流程圖;
圖6係鑒於熱能量測及臨限值說明利用圖4B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之邏輯流程圖;
圖7係鑒於與平均電壓設定相關聯之系統可靠性目標說明利用圖4B之混合模式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之邏輯流程圖;
圖8說明視訊流中之例示性圖框序列,個別圖框具有變化之複雜性且在影像品質設定之動態調整之後根據無損壓縮演算法進行壓縮;
圖9係鑒於任何一或多個關鍵效能指標說明利用圖8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之邏輯流程圖;
圖10係鑒於熱能量測及臨限值說明利用圖8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之邏輯流程圖;
圖11係鑒於與平均電壓設定相關聯之系統可靠性目標說明利用圖8之動態輸入壓縮方法之智慧壓縮方法之邏輯流程圖;
圖12係說明用於智慧壓縮之系統單晶片之實施例的功能方塊圖;
圖13A係說明圖12之影像編解碼器模組之實施例的功能方塊圖,該影像編解碼器模組經組態以用於實施利用包括無損及有損演算法之混合模式壓縮之智慧壓縮方法;
圖13B係說明圖12之影像編解碼器模組之實施例的功能方塊圖,該影像編解碼器模組經組態以用於在影像品質設定之動態調整之後實施利用無損壓縮演算法之智慧壓縮方法;
圖14係說明用於實施智慧壓縮方法及系統之呈無線電話形式的攜帶型計算裝置(「PCD」)之例示性非限制性態樣的功能方塊圖;以及
圖15係說明用於執行智慧壓縮方法的圖14之PCD之例示性軟體架構的示意圖。
101A‧‧‧IC模組
113A‧‧‧影像編解碼器
201A‧‧‧生產者引擎

Claims (12)

  1. 一種用於一攜帶型計算裝置(「PCD」)中之智慧資料壓縮的系統,該系統包含:一資料壓縮控制器,其經組態以界定用於該PCD內之一關鍵效能指標的一第一臨限值及一第二臨限值,其中該第一臨限值及該第二臨限值彼此不同;一CODEC,其經組態以接收一第一資料塊且根據一無損(lossless)壓縮演算法壓縮該第一資料塊,其中該資料壓縮控制器可操作以在該無損壓縮演算法與一有損(lossy)壓縮演算法之間雙態切換(toggle)該CODEC;一臨限值比較器,其經組態以監控由該第一資料塊之無損壓縮所導致之該關鍵效能指標之一作用中水準且將該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第一臨限值進行比較以提供一第一比較;該臨限值比較器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該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第一臨限值之間之一關係(relation)以回應於指示由該第一資料塊之無損壓縮所導致之PCD效能中之降級(degradation)之該第一比較而若已使用該無損壓縮一第一預定次數時,以執行一第一滯後計算(hysteresis calculation);若已使用該無損壓縮該第一預定次數時,則該資料壓縮控制器將該CODEC雙態切換至該有損壓縮演算法;該CODEC經進一步組態以接收一第二資料塊且根據該有損壓縮演算法以壓縮該第二資料塊;該臨限值比較器經進一步組態以監控用於由該第二資料塊之壓縮所 導致之該關鍵效能指標之一作用中水準及比較該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第二臨限值以提供一第二比較;及該臨限值比較器經進一步組態以藉由該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第二臨限值之間之一關係以回應於指示PCD效能之恢復(restoration)之該第二比較而若已使用該有損壓縮一第二預定次數時,以執行一第一滯後計算;若已使用該有損壓縮該第二預定次數時,則該資料壓縮控制器將該CODEC雙態切換至該無損壓縮演算法。
  2.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關鍵效能指標係選自包含以下各項之一群組:由該壓縮模組壓縮之資料塊的一壓縮比、一電壓位準、一平均電壓供應位準、一圖框速率,以及用於壓縮一資料塊之一處理時間。
  3.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關鍵效能指標為由該PCD內之一溫度感測器產生的一溫度讀數。
  4. 如請求項1之系統,其中該第一資料塊及第二資料塊為影像圖框。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資料塊及第二資料塊為一影像圖框之單元。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PCD呈一無線電話之形式。
  7. 一種包含一非暫時性之電腦可用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可用 媒體具有體現於其中之一電腦可讀程式碼,該電腦可讀程式碼適於執行以實施用於一攜帶型計算裝置(「PCD」)中之智慧資料壓縮的方法,該方法包含:界定用於該PCD內之一關鍵效能指標的一第一臨限值及一第二臨限值,其中該第一臨限值及該第二臨限值彼此不同;接收一第一資料塊且根據一無損壓縮演算法壓縮該第一資料塊;監控由該第一資料塊之無損壓縮所導致之該關鍵效能指標之一作用中水準且將該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第一臨限值進行比較以提供一第一比較;藉由該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第一臨限值之間之一關係以回應於指示由該第一資料塊之無損壓縮所導致之PCD效能中之降級之該第一比較而若已使用該無損壓縮一第一預定次數時,以執行一第一滯後計算;若已使用該無損壓縮該第一預定次數時,則自該無損壓縮演算法雙態切換至該有損壓縮演算法;接收一第二資料塊且根據該有損壓縮演算法以壓縮該第二資料塊;監控用於由該第二資料塊之有損壓縮所導致之該關鍵效能指標之一作用中水準及比較該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第二臨限值以提供一第二比較;及藉由該作用中水準與該經界定第二臨限值之間之一關係以回應於指示PCD效能之恢復之該第二比較而若已使用該有損壓縮一第二預定次數時,以執行一第一滯後計算;若已使用該有損壓縮該第二預定次數時,則自該有損壓縮演算法雙態切換至該無損壓縮演算法。
  8. 如請求項7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關鍵效能指標係選自包含以下各項之一群組:由該壓縮模組壓縮之資料塊的一壓縮比、一電壓位準、一平均電壓供應位準、一圖框速率,以及用於壓縮一資料塊之一處理時間。
  9. 如請求項7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關鍵效能指標為由該PCD內之一溫度感測器產生的一溫度讀數。
  10. 如請求項7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第一資料塊及第二資料塊為影像圖框。
  11. 如請求項7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第一資料塊及第二資料塊為一影像圖框之單元。
  12. 如請求項7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該PCD呈一無線電話之形式。
TW107112359A 2017-04-18 2018-04-11 用於系統單晶片中之智慧資料/框架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TWI7028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490,620 US10609418B2 (en) 2017-04-18 2017-04-18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data/frame compress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US15/490,620 2017-04-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2783A TW201842783A (zh) 2018-12-01
TWI702837B true TWI702837B (zh) 2020-08-21

Family

ID=620470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2359A TWI702837B (zh) 2017-04-18 2018-04-11 用於系統單晶片中之智慧資料/框架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TW109134022A TW202118302A (zh) 2017-04-18 2018-04-11 用於系統單晶片中之智慧資料/框架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4022A TW202118302A (zh) 2017-04-18 2018-04-11 用於系統單晶片中之智慧資料/框架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609418B2 (zh)
EP (1) EP3613211A2 (zh)
CN (1) CN110583018B (zh)
SG (1) SG11201908232VA (zh)
TW (2) TWI702837B (zh)
WO (1) WO201819481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84685B2 (en) * 2017-04-18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data/frame compress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US10609418B2 (en) * 2017-04-18 2020-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data/frame compress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GB2608878B (en) 2018-06-29 2023-04-12 Imagination Tech Ltd Guaranteed data compression
US11544196B2 (en) * 2019-12-23 2023-01-03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Resource-aware compression
US11948018B2 (en) * 2021-12-16 2024-04-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ynamic reconfiguring of hardwar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unit (PMU) events
CN117614900A (zh) * 2023-11-22 2024-02-27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一种用于智能安防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9420A1 (en) * 2004-05-07 2005-11-10 Masato Takahashi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image information
US20090238277A1 (en) * 2008-03-18 2009-09-24 Joseph Patrick Meehan Processing Video Data At A Target Rate
US20100104021A1 (en) * 2008-10-27 2010-04-29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Remote Transmission and Display of Video Data Using Standard H.264-Based Video Codecs
US20130010864A1 (en) * 2011-07-05 201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age data compression
US20130050254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ybrid video and graphics system with automatic content detection process, and other circuits, processes, and systems
US20130251256A1 (en) * 2012-03-21 2013-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ompression
US20140192075A1 (en) * 2012-12-28 2014-07-10 Think Silicon Ltd Adaptive Lossy Framebuffer Compression with Controllable Error Rate
US20140376615A1 (en) * 2010-03-18 2014-12-25 Nec Corporation Mobile telephone set having video-phone function low in amount of heat generation
US20160027145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Robert B. Taylor Compression 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generated graphics resour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9266B1 (en) 1997-08-08 2005-04-12 Quickshift, Inc. Memory module including scalable embedded parallel data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engines
GB2339989B (en) 1998-05-19 2002-11-27 Lsi Logic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coding video data
JP4644939B2 (ja) 2001-01-17 2011-03-0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動画像符号化装置および動画像符号化方法
US7372999B2 (en) 2002-09-09 2008-05-1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coder and image decoder capable of power-saving control in image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US20060215755A1 (en) 2005-03-24 2006-09-28 Mediatek Incorporation Video encoding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attery-powered apparatus
KR100723505B1 (ko) * 2005-10-06 2007-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방식의 영상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 및 영상데이터 처리 방법
US20070120980A1 (en) 2005-10-31 2007-05-31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Preservation/degradation of video/audio aspects of a data stream
US7903733B2 (en) * 2006-01-26 2011-03-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filtering to enhance video encoder performance
US8031937B2 (en) 2007-04-04 2011-10-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rame buffer compression and decompression method for graphics rendering
US8194736B2 (en) 2008-04-15 2012-06-05 Sony Corporation Video data compression with integrated lossy and lossless compression
WO2010022002A1 (en) 2008-08-19 2010-02-2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ceptually lossless video compression
JP5116650B2 (ja) * 2008-12-10 2013-0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492139B2 (ja) 2011-04-27 2014-05-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圧縮装置、画像伸長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93064B2 (en) 2011-09-30 2017-06-27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Video coding infrastructure using adaptive prediction complexity reduction
US8866645B2 (en) * 2012-10-02 2014-10-21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ion of generalized sensor data
US9299166B2 (en) 2012-12-13 2016-03-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age compre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saving
US9503744B2 (en) * 2013-01-22 2016-11-22 Vixs Systems, Inc. Video processor with random access to compressed frame buffer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9177393B2 (en) 2013-02-04 2015-11-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xed mode for frame buffer compression
US20160043924A1 (en) 2013-03-15 2016-02-11 Micropace Pt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user activity on a plurality of networked computing devices
JP2014197740A (ja) 2013-03-29 2014-10-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856825B1 (en) 2013-05-02 2014-10-07 This Technology, Inc. Server side adaptive bit rate reporting
JP6315911B2 (ja) 2013-07-09 2018-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符号化装置、画像符号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画像復号装置、画像復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002137B2 (en) 2014-02-13 2018-06-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fficient data storage utilization and recycling by gradual data degradation
KR102389312B1 (ko) * 2014-07-08 2022-04-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9819937B1 (en) * 2015-04-14 2017-11-14 Teradici Corporation Resource-aware desktop image dec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509588B2 (en) * 2015-09-18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emory frequency using feed-forward compression statistics
US10158861B2 (en) * 2016-02-03 2018-12-18 Evertz Microsystem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video compression efficiency
US11310298B2 (en) 2016-03-07 2022-04-19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providing hints usable to adjust properties of digital media
US10171839B2 (en) * 2016-03-24 2019-01-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enerating transforms for compressing and decompressing visual data
KR20170135069A (ko) * 2016-05-30 2017-12-08 삼성에스디에스 주식회사 QoE 분석 기반 비디오 프레임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947069B2 (en) * 2016-06-10 2018-04-17 Apple Inc. Providing variants of digital assets based on device-specific capabilities
US10003768B2 (en) 2016-09-28 2018-06-19 Gopro,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frame interpolation based on spatial considerations
US10148964B2 (en) * 2016-11-03 2018-12-04 Ujet, Inc. Image quality management
US10453221B2 (en) * 2017-04-10 2019-10-22 Intel Corporation Region based processing
US10609418B2 (en) * 2017-04-18 2020-03-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data/frame compress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US10484685B2 (en) 2017-04-18 201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data/frame compression in a system on a chip
US10728492B2 (en) 2017-04-24 2020-07-28 Intel Corporation Synergistic temporal anti-aliasing and coarse pixel shading technology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49420A1 (en) * 2004-05-07 2005-11-10 Masato Takahashi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controlling image information
US20090238277A1 (en) * 2008-03-18 2009-09-24 Joseph Patrick Meehan Processing Video Data At A Target Rate
US20100104021A1 (en) * 2008-10-27 2010-04-29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Remote Transmission and Display of Video Data Using Standard H.264-Based Video Codecs
US20140376615A1 (en) * 2010-03-18 2014-12-25 Nec Corporation Mobile telephone set having video-phone function low in amount of heat generation
US20130010864A1 (en) * 2011-07-05 2013-01-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age data compression
US20130050254A1 (en) * 2011-08-31 2013-02-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ybrid video and graphics system with automatic content detection process, and other circuits, processes, and systems
US20130251256A1 (en) * 2012-03-21 2013-09-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ompression
US20140192075A1 (en) * 2012-12-28 2014-07-10 Think Silicon Ltd Adaptive Lossy Framebuffer Compression with Controllable Error Rate
US20160027145A1 (en) * 2014-07-25 2016-01-28 Robert B. Taylor Compression 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generated graphics resour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83018B (zh) 2022-07-29
US20180302624A1 (en) 2018-10-18
TW202118302A (zh) 2021-05-01
CN110583018A (zh) 2019-12-17
US10609418B2 (en) 2020-03-31
US20200195977A1 (en) 2020-06-18
WO2018194815A2 (en) 2018-10-25
SG11201908232VA (en) 2019-11-28
TW201842783A (zh) 2018-12-01
EP3613211A2 (en) 2020-02-26
WO2018194815A3 (en)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2837B (zh) 用於系統單晶片中之智慧資料/框架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US1100612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veated compression of image frames in a system on a chip
TWI696114B (zh) 在系統單晶片中用於智慧資料/訊框壓縮之系統及方法
US20130222629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facilitating concurrent video recording and still image capture
US9223707B2 (en) Mobile memory cache read optimization
JP2008065834A (ja) フュージョンメモリ装置及び方法
CN108604211B (zh) 用于片上系统中的多区块数据事务的系统和方法
US8006080B2 (en) Apparatus,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US2020025010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lligent tile-based memory bandwidth management
JP2014175954A (ja) データ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70055462A1 (en) Circuit for use in a multifunction handheld device with wireless host interface
JP2018505489A (ja) システムオンチップにおける動的メモリ利用
US20150002666A1 (en)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n image with low power
US7555410B2 (en) Circuit for use with multifunction handheld device with video functionali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