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8071B - 穿戴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穿戴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8071B
TWI698071B TW107120489A TW107120489A TWI698071B TW I698071 B TWI698071 B TW I698071B TW 107120489 A TW107120489 A TW 107120489A TW 107120489 A TW107120489 A TW 107120489A TW I698071 B TWI698071 B TW I6980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film
induction coil
wires
wearable electronic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0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2477A (zh
Inventor
林家宇
郭峻廷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20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8071B/zh
Priority to US16/114,244 priority patent/US20190386553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002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2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07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5/00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35/02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moving magnets and stationary coi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0Electric power supply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9/02Conversion or regulation of current or voltage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9/00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 G04G9/0064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in which functions not related to time can be displayed
    • G04G9/007Visual time or date indication means in which functions not related to time can be displayed combined with a calculator or compu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5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battery packs and other power supplies such as fuel cells or integrated AC adap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穿戴式電子裝置,包括電磁感應發電裝置、整流電路與儲能裝置。電磁感應發電裝置包括磁鐵以及第一可撓式薄膜。第一可撓式薄膜設置有感應線圈。當磁鐵改變與感應線圈的相對位置時,穿過感應線圈的磁通量發生改變而產生感應電流。整流電路電性連接於感應線圈與儲能裝置之間,用於接收感應電流以對儲能裝置充電。

Description

穿戴式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穿戴式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動能轉換電能功能的穿戴式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電子裝置的型態與使用功能越來越多元,智慧型電子裝置也頻繁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舉例來說,可攜式電子裝置通過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可以串聯至其他電子裝置以提供更完整的服務。為了方便使用者隨身攜帶,穿戴式電子產品也因應而生。
目前常見的穿戴式電子裝置,例如:智慧手環或是智慧手錶等,適於讓使用者能夠長時間配戴。現今的穿戴式電子裝置採用充電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就容易沒電,而目前的電池技術在發展上具有技術難度,尤其對穿戴式電子裝置而言產品輕薄是很重要的特點,因此在擴充電池容量時仍要考慮到體積或重量問題。此外,充電的時候需要將穿戴式電子裝置取下,造成不便。
因此在不影響使用者方便度以及電子裝置的尺寸重量的條件下,如何延長穿戴式電子裝置的使用時間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穿戴式電子裝置,具有動能轉電能的功能並且結構輕薄小巧,能夠在有限的成本下延長的使用時間。
本發明的一種穿戴式電子裝置,包括電磁感應發電裝置、整流電路與儲能裝置。電磁感應發電裝置包括磁鐵以及第一可撓式薄膜。第一可撓式薄膜設置有感應線圈。當磁鐵改變與感應線圈的相對位置時,穿過感應線圈的磁通量發生改變而產生感應電流。整流電路電性連接於感應線圈與儲能裝置之間,用於接收感應電流以對儲能裝置充電。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具有電磁感應發電裝置以提供穿戴式電子裝置所需的電力。通過在第一可撓式薄膜設置感應線圈以提供體積小密度高的感應線圈,因此當穿戴式電子裝置移動時,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將動能轉換成電能儲存起來。本發明實施例的穿戴式電子裝置不需要昂貴的製造成本,可以在有限的體積下產生高密度感應線圈,並提供額外的電力供穿戴式電子裝置使用來延長穿戴式電子裝置的使用時間,達到環保節能的優點,還具有提升使用者的方便度的優點,讓使用者不需要時常穿脫穿戴式電子裝置來進行充電。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穿戴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穿戴式電子裝置的電路方塊示意圖,圖2是圖1A的穿戴式電子裝置移動時磁鐵跟著移動的示意圖。請參照圖1A至圖2,本實施例的穿戴式電子裝置100,例如:智慧型手錶,適於穿戴於使用者U的身上,但穿戴式電子裝置100的種類並不以此為限制。在其他實施例中,穿戴式電子裝置100可以是智慧型手環或智慧型項鍊等,或是穿戴於使用者其他部位的穿戴式電子裝置。本發明並不限制穿戴式電子裝置100的設置方式或用途。
穿戴式電子裝置100包括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0、儲能裝置120與整流電路140。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0包括磁鐵112以及設置有感應線圈的第一可撓式薄膜(未顯示在圖1A至圖2),磁鐵112配置為可以相對於感應線圈自由移動。請參照圖2,當使用者U的手晃動時,穿戴式電子裝置100跟著移動,相應地,磁鐵112會因為慣性、加速度或重力等因素而相對於感應線圈移動。因此當穿戴式電子裝置100移動時,磁鐵112會改變與感應線圈的相對位置使得穿過感應線圈的磁通量發生改變並產生感應電流。整流電路140電性連接於感應線圈與儲能裝置120之間,用於從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0接收感應電流並將感應電流轉換成電能以對儲能裝置120充電。
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的感應線圈是設置在第一可撓式薄膜,第一可撓式薄膜的表面上具有多條第一導線。具體來說,感應線圈使用有機導電聚合物薄膜、氧化銦錫導電薄膜、金屬、奈米碳管及石墨烯的至少其中之一,並以捲對捲印刷及網版印刷的至少其中之一而形成於第一可撓式薄膜。通過捲對捲印刷或網版印刷等等技術可以在第一可撓式薄膜的表面上製作出極細的導線跟各種圖案且將第一可撓式薄膜捲曲以讓這些第一導線連接成感應線圈。例如,導線的寬度小於等於5微米(μm)。因此本發明實施例不需要昂貴製作成本就可以製作出體積小但匝數密度高的感應線圈,與現有利用彎曲金屬導線所成形的感應線圈不同。
進一步來說,請參照圖1A與圖1B,穿戴式電子裝置100還包括控制電路130與充電接口150。充電接口150電性連接儲能裝置120,用以電性連接外部電源P。儲能裝置120通過充電接口150接收外部電源P所提供的電能以進行充電。充電的方式可以是有線充電或無線充電,本發明對此並不限制。
儲能裝置120通過整流電路140耦接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0。當穿戴式電子裝置100被晃動或甩動連帶讓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0產生感應電流後,儲能裝置120通過整流電路140接收整流後的感應電流,並儲存為電能。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儲能裝置120可以儲存由外部裝置傳送的電能也可以儲存由穿戴式電子裝置100的動能轉換產生的電能。
以下將對第一可撓式薄膜形成感應線圈的方式進行詳細地介紹。
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的側視示意圖,圖3B是依照本發明的圖3A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的俯瞰示意圖,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圖3A實施例的一種由第一可撓式薄膜形成的感應線圈示意圖。請參照圖3A至圖4,第一可撓式薄膜300的表面330上配置有多條第一導線310。這些第一導線310的二個端點,端點312與端點314,位於接合區320中。在本實施例中,多條第一導線310成列狀排列,從表面330的一側延伸到相對的另一側,在此以上側302延伸到下側304為例。當第一可撓式薄膜300處於平置狀態時,這些第一導線310的其中至少二條並未電性連接(如圖3B顯示)。
在圖4的實施例中,當第一可撓式薄膜300捲曲為筒狀結構時,這些第一導線310電性連接而形成感應線圈,使磁鐵112能在相對於該筒狀結構移動而使感應線圈產生感應電流。
為了形成筒狀結構,將第一可撓式薄膜300捲曲且連接表面330的相對兩側(例如上側302與下側304)。詳細來說,連接第一可撓式薄膜300的相對兩側是指將兩個接合區320重疊,並利用導電膠分別電性連接各個端點312與端點314。例如,一條第一導線310的端點312會連接旁邊另一條第一導線的端點314,因此這些第一導線310會頭尾相接形成一個連續的螺旋線圈以作為感應線圈,如圖4所顯示,而磁鐵112會被設置為能在筒狀結構內移動(圖4中未顯示磁鐵112)。
舉例來說,上述的導電膠是異方性導電膠(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或是導電銀膠等導電材料,本發明對於連接第一可撓式薄膜的方式並不限制。例如,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以使用導電材料電性連接各個端點312與端點314,並另外使用具有黏著性的材料固定兩個接合區320。
除此之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方便將這些第一導線310連接成連續的螺旋線圈,這些導線310可以是傾斜排列,如圖3B所顯示。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可撓式薄膜的形狀可以是具有銳角的四邊形,第一導線平行於其中一邊而排列,本發明對於第一可撓式薄膜跟第一導線並不限制。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的側視示意圖。圖5的第一可撓式薄膜400與圖3A的第一可撓式薄膜300相似,差別在於第一可撓式薄膜400的第一導線包括多條第二導線410及多條第三導線420。第一可撓式薄膜400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TS與第二表面BS。第二導線410設置於第一可撓式薄膜400的第一表面TS,而第三導線420設置於第一可撓式薄膜400的第二表面BS。與圖3A的實施例相似,為了形成如圖4所顯示的感應線圈,將第一可撓式薄膜400捲曲以讓第一可撓式薄膜400的相對兩側連接以形成筒狀結構。當第一可撓式薄膜400捲曲為筒狀結構時,第二導線410電性連接第三導線420而形成感應線圈,感應線圈結構可參考圖4,使磁鐵112能相對於筒狀結構移動而使感應線圈產生感應電流。關於形成感應線圈的實施方式可參考上述實施例的說明,在此不再贅述。
圖6A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與第二可撓式薄膜的側視示意圖,圖6B是依照本發明的圖6A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與第二可撓式薄膜的俯瞰示意圖,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感應線圈示意圖。請參照圖6A與圖6B,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0的感應線圈包括第一可撓式薄膜500與第二可撓式薄膜600。第一可撓式薄膜500與第二可撓式薄膜600的表面上分別設置多條第一導線510與多條第四導線610。
當第一可撓式薄膜500及第二可撓式薄膜600處於一平置狀態時,這些第一導線510的其中至少二條並未電性連接,並且這些第四導線610的其中至少二條並未電性連接。當彎曲並貼合第一可撓式薄膜500及第二可撓式薄膜600,第一可撓式薄膜500及第二可撓式薄膜600形成一筒狀結構時,這些第一導線510電性連接這些第四導線610而形成感應線圈900(如圖7所顯示),使磁鐵112能相對於筒狀結構移動而使感應線圈900產生感應電流,其中磁鐵112的磁極以N與S表示。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導線510與第四導線610皆排列成列狀,並且第一導線510的排列傾斜方向與第四導線610的排列傾斜方向相反。為了形成線圈結構,也就是要連接第一導線510與第四導線610,第一可撓式薄膜500的相對兩側會連接第二可撓式薄膜600的相對兩側。以下將詳細說明本實施的第一可撓式薄膜500與第二可撓式薄膜600的連接方式。
圖8A至圖8D是依照本發明的圖6A實施例的第一可撓式薄膜與第二可撓式薄膜連接過程示意圖,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圖8B實施例的第一可撓式薄膜與第二可撓式薄膜連接方式的攤開示意圖。詳細來說,請先參照圖8A與圖8B,讓第一可撓式薄膜500與第二可撓式薄膜600兩方具有導線的表面面對面貼合,而第一導線510的二端暴露在第一接合區域520,第四導線610的二端暴露在第二接合區域620。使用導電膠接合第一導線510在第一接合區域520露出的部分與第四導線610在第二接合區域620露出的部分以在第一接合區域520與第二接合區域620連接第一導線510與第四導線610。
請參照圖9,第四導線610的一端是連接對應的第一導線510的其中一端,但第四導線610的另一端是連接對應的第一導線510旁邊的導線(另一條第一導線510)的另一端。以第四導線610的其中一條導線630舉例來說,第四導線630的端點632連接第一導線510中對應的一條第一導線530的端點534,而第四導線630的另一端點634則是連接第一導線530旁邊的另一條第一導線540的端點542,虛線C表示兩端點處於連接狀態。以此類推其他第一導線510與第四導線610的連接方式。
請參考圖8C與圖8D,對已連接的第一可撓式薄膜500與第二可撓式薄膜600進行側向施壓,使得第一可撓式薄膜500與第二可撓式薄膜600中間部分分開以在第一可撓式薄膜500與第二可撓式薄膜600之間形成通道710,磁鐵112可在通道710內前後移動。當第一可撓式薄膜500及第二可撓式薄膜600形成筒狀結構時,第一導線510電性連接第四導線610會形成一個連續的立體螺旋線圈,如為圖7所顯示的感應線圈900。另外,接點區域550與接點區域650則是可供其他線路電性連接感應線圈900的接點。
在另一實施例中,可以利用滾輪雙面印刷,在第一可撓式薄膜500與第二可撓式薄膜600的一個表面上製作用以形成感應線圈的導線圖案,在另一個表面上印刷其他的導線圖案,例如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線路,以提升可撓式薄膜的利用率並節約佈線空間。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磁感應發電裝置的爆炸示意圖。請參照圖10,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0還包括套管910。在本實施例中,套管910配置於感應線圈900內,磁鐵112被配置在套管910內。套管910設置用於使磁鐵112在套管910內來回移動,而使穿過感應線圈900的磁通量發生改變以產生感應電流。套管910可以避免磁鐵112移動時刮傷第一可撓式薄膜500或第二可撓式薄膜600。
套管910可以是塑膠材質或其他非金屬材質,例如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或是壓克力(acrylic)等等,本發明並不限制套管的材質種類。
請再搭配參照圖2的實施例,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0還可以包括復位裝置170。復位裝置170可以配置於套管910的一端點,用以讓移動到套管910的端點的磁鐵112往套管910的另一端點移動。當磁鐵112移動到套管910的端點或感應線圈的端點時,復位裝置170會對磁鐵112施加斥力以讓磁鐵112快速離開端點。例如,復位裝置170是磁鐵,復位裝置170靠近磁鐵112的那端的磁性會跟磁鐵112朝向復位裝置170那端的磁性相反,以排斥磁鐵112。例如,復位裝置170是彈簧,當磁鐵112移動到底端接觸到復位裝置170,復位裝置170的彈力會把磁鐵112推回去。本發明並不限制復位裝置170的實施方式。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包括電磁感應發電裝置、整流電路與儲能裝置。電磁感應發電裝置包括磁鐵以及由第一可撓式薄膜所形成的感應線圈。磁鐵配置於感應線圈內,且當穿戴式電子裝置移動時,磁鐵在感應線圈內相應移動以產生感應電流,儲能裝置用以將感應電流轉換成電能並儲存起來以提供穿戴式電子裝置所需的電力。本發明實施例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可以將電能轉換成電能儲存起來,並且不需要昂貴的製造成本就可以產生高密度感應線圈,能在有限的重量體積下產生足夠的感應電流,藉此延長穿戴式電子裝置的使用時間,達到環保節能的優點,而且提升使用者的方便度,讓使用者不需要時常穿脫穿戴式電子裝置來進行充電。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穿戴式電子裝置110‧‧‧電磁感應發電裝置112‧‧‧磁鐵120‧‧‧儲能裝置130‧‧‧控制電路140‧‧‧整流電路150‧‧‧充電接口170‧‧‧復位裝置300、400、500‧‧‧第一可撓式薄膜302‧‧‧上側304‧‧‧下側310、510、530、540‧‧‧第一導線312、314、534、542、632、634‧‧‧端點320‧‧‧接合區330‧‧‧表面410‧‧‧第二導線420‧‧‧第三導線610、630‧‧‧第四導線520‧‧‧第一接合區域550、650‧‧‧接點區域600‧‧‧第二可撓式薄膜620‧‧‧第二接合區域710‧‧‧通道900‧‧‧感應線圈910‧‧‧套管BS‧‧‧第二表面C‧‧‧虛線N、S‧‧‧磁極P‧‧‧外部電源TS‧‧‧第一表面U‧‧‧使用者
圖1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穿戴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的穿戴式電子裝置的電路方塊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穿戴式電子裝置移動時磁鐵跟著移動的情境示意圖。 圖3A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的側視示意圖。 圖3B是依照本發明的圖3A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的俯瞰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圖3A實施例的一種由第一可撓式薄膜所形成的感應線圈的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的側視示意圖。 圖6A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與第二可撓式薄膜的側視示意圖。 圖6B是依照本發明的圖6A實施例的一種第一可撓式薄膜與第二可撓式薄膜的俯瞰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感應線圈示意圖。 圖8A至圖8D是依照本發明的圖6A實施例的第一可撓式薄膜與第二可撓式薄膜連接過程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圖8B實施例的第一可撓式薄膜與第二可撓式薄膜連接方式的攤開示意圖。 圖10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磁感應發電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100‧‧‧穿戴式電子裝置
110‧‧‧電磁感應發電裝置
112‧‧‧磁鐵

Claims (7)

  1. 一種穿戴式電子裝置,包括:一儲能裝置,設置用於儲存該穿戴式電子裝置所需的電力;一電磁感應發電裝置,包括:一第一可撓式薄膜,設置有一感應線圈;複數條第一導線,設置於該第一可撓式薄膜;以及一磁鐵,當該磁鐵改變與該感應線圈的相對位置時,穿過該感應線圈的磁通量發生改變而產生一感應電流;以及一整流電路,電性連接於該感應線圈與該儲能裝置,用於接收該感應電流以對該儲能裝置充電,其中,當該第一可撓式薄膜處於一平置狀態時,該複數條第一導線的其中至少二條並未電性連接,且當該第一可撓式薄膜捲曲為一筒狀結構時,該複數條第一導線電性連接而形成該感應線圈,使該磁鐵能在該筒狀結構中移動而使該感應線圈產生該感應電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其中複數條第一導線包括複數條第二導線及複數條第三導線,該複數條第二導線設置於該第一可撓式薄膜的一第一表面,而該複數條第三導線設置於該第一可撓式薄膜的一第二表面,其中,當該第一可撓式薄膜捲曲為該筒狀結構時,該複數條第二導線電性連接該複數條第三導線而形成該感應線圈,使該磁鐵能在該筒狀結構中移動而使該感應線圈產生該感應電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其中電磁感應發電裝置還包括:一套管,設置用於使該磁鐵在該套管內移動,而使穿過該感應線圈的磁通量發生改變以產生該感應電流。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其中電磁感應發電裝置還包括:一復位裝置,配置於該套管的一端點,用於使移動到該套管的該端點的該磁鐵往該套管的另一端點移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感應線圈使用有機導電聚合物薄膜、氧化銦錫導電薄膜、金屬、奈米碳管及石墨烯的至少其中之一,並以捲對捲印刷及網版印刷的至少其中之一而形成於該第一可撓式薄膜。
  6. 一種穿戴式電子裝置,包括:一儲能裝置,設置用於儲存該穿戴式電子裝置所需的電力;一電磁感應發電裝置,包括:一第一可撓式薄膜,設置有一感應線圈;一第二可撓式薄膜;複數條第一導線,設置於該第一可撓式薄膜;複數條第四導線,設置於該第二可撓式薄膜;以及一磁鐵,當該磁鐵改變與該感應線圈的相對位置時,穿過該感應線圈的磁通量發生改變而產生一感應電流;以及一整流電路,電性連接於該感應線圈與該儲能裝置,用於接 收該感應電流以對該儲能裝置充電,其中,當彎曲並貼合該第一可撓式薄膜及該第二可撓式薄膜,使該第一可撓式薄膜及該第二可撓式薄膜形成一筒狀結構時,該複數條第一導線電性連接該複數條第四導線而形成該感應線圈,使該磁鐵能在該筒狀結構中移動而使該感應線圈產生該感應電流。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穿戴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一可撓式薄膜及該第二可撓式薄膜處於一平置狀態時,該複數條第一導線的其中至少二條並未電性連接,並且該複數條第四導線的其中至少二條並未電性連接,且當該第一可撓式薄膜及該第二可撓式薄膜形成該筒狀結構時,該複數條第一導線電性連接該複數條第四導線而形成該感應線圈。
TW107120489A 2018-06-14 2018-06-14 穿戴式電子裝置 TWI698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0489A TWI698071B (zh) 2018-06-14 2018-06-14 穿戴式電子裝置
US16/114,244 US20190386553A1 (en) 2018-06-14 2018-08-28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0489A TWI698071B (zh) 2018-06-14 2018-06-14 穿戴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477A TW202002477A (zh) 2020-01-01
TWI698071B true TWI698071B (zh) 2020-07-01

Family

ID=68840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0489A TWI698071B (zh) 2018-06-14 2018-06-14 穿戴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386553A1 (zh)
TW (1) TWI698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55158B2 (en) * 2018-04-19 2020-12-01 Watasensor, Inc. Magnetic power generation
USD931853S1 (en) * 2019-08-16 2021-09-28 Zepp, Inc. Wristband
US11716006B2 (en) * 2020-11-10 2023-08-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cloth for generating power
CN112737259B (zh) * 2020-12-24 2022-06-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 一种基于圆筒型发电机的单兵穿戴式发电设备
CN114679030B (zh) * 2022-04-20 2023-09-29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磁弹效应的柔性微型发电机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6561A (en) * 2007-12-11 2009-06-16 Ind Tech Res Inst Reciprocating power generating module
CN105048617A (zh) * 2015-08-18 2015-11-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自充电装置和智能穿戴设备
CN105490316A (zh) * 2014-09-15 2016-04-13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手环及其充电方法和系统
US20160313769A1 (en) * 2015-04-23 2016-10-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07065508A (zh) * 2016-11-28 2017-08-18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TW201737603A (zh) * 2016-04-14 2017-10-16 雲保股份有限公司 發電模組及應用其之穿戴式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7640A (ja) * 1983-10-19 1985-05-17 Hitachi Ltd 電機子コイル
US6111329A (en) * 1999-03-29 2000-08-29 Graham; Gregory S. Armature for an electromotive device
GB0114711D0 (en) * 2001-06-15 2001-08-08 South Bank Univ Entpr Ltd Portable electricity generator
JP6989259B2 (ja) * 2013-06-27 2022-01-05 ユニヴェルシテ カトリック ド ルヴァンUniversite Catholique de Louvain 回転電気機械の巻線およびそのような巻線を設計す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26561A (en) * 2007-12-11 2009-06-16 Ind Tech Res Inst Reciprocating power generating module
CN105490316A (zh) * 2014-09-15 2016-04-13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手环及其充电方法和系统
US20160313769A1 (en) * 2015-04-23 2016-10-2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048617A (zh) * 2015-08-18 2015-11-1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自充电装置和智能穿戴设备
TW201737603A (zh) * 2016-04-14 2017-10-16 雲保股份有限公司 發電模組及應用其之穿戴式電子裝置
CN107065508A (zh) * 2016-11-28 2017-08-18 上海摩软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手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2477A (zh) 2020-01-01
US20190386553A1 (en)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8071B (zh) 穿戴式電子裝置
JP6824553B2 (ja) 摩擦電気発電機
US11923791B2 (en) Harvesting energy for a smart ring via piezoelectric charging
US10649238B2 (en) Head mounted device intended to be worn by a wearer
KR101733277B1 (ko) 압전과 마찰을 이용한 전기에너지 수확소자
CN204633430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CN204578186U (zh) 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玻璃背盖结构
CN113746376A (zh) 一种压电与电磁复合能量环形俘获装置
JPH06141524A (ja) 充電靴
CN110661324A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111371278A (zh) 一种电磁-压电复合式换能器
CN201107748Y (zh) 鼠标装置
CN207165766U (zh) 无线通信天线及包含该天线的可穿戴设备
WO2018192302A1 (zh) 一种发电装置和智能穿戴设备
CN212343604U (zh) 一种电磁-压电复合式换能器
CN209948992U (zh) 一种复合式能量采集器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KR20080024414A (ko) 입력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1578863B1 (ko) 무선 전력 통신용 코일 및 코일 권선 방법
KR101128103B1 (ko) 자가 발전기
WO2018137603A1 (zh) 驻极体自发电装置及驻极体自发电智能鞋
KR102471508B1 (ko) 모바일장치 및 발전장치
CN213717668U (zh) 一种自发电供电装置
TW201509053A (zh) 可撓式無線充電板
CN210224475U (zh) 一种伸缩连接器
TWI323153B (en) A static electricity shelter 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