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6403B - 無線通訊系統中改進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方法和設備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系統中改進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方法和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6403B
TWI696403B TW108140158A TW108140158A TWI696403B TW I696403 B TWI696403 B TW I696403B TW 108140158 A TW108140158 A TW 108140158A TW 108140158 A TW108140158 A TW 108140158A TW I696403 B TWI696403 B TW I69640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layer
identific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pack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0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9229A (zh
Inventor
潘立德
郭豊旗
曾立至
陳威宇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9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92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6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640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3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 H04L12/184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with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 with heterogeneous receivers, e.g. layered multi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從第一裝置的角度公開一種方法和設備。在一個實施例中,方法包含第一裝置廣播第一訊息,其中第一訊息用於請求單播鏈路建立,並且第一訊息包含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方法還包含第一裝置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單播鏈路建立,其中第二訊息包含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系統中改進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方法和設備
本公開大體上涉及無線通訊網路,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無線通訊系統中改進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方法和設備。
隨著對將大量數據傳輸到行動通訊裝置以及從行動通訊裝置傳輸大量數據的需求快速增長,傳統的行動語音通訊網路演變成與互聯網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數據分組通訊的網路。此類IP數據分組通訊可以為行動通訊裝置的使用者提供IP承載語音、多媒體、多播和點播通訊服務。
示例性網路結構是演進型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網(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統可以提供高數據吞吐量以便實現上述IP承載語音和多媒體服務。目前,3GPP標準組織正在討論新下一代(例如,5G)無線電技術。因此,目前正在提交和考慮對3GPP標準的當前主體的改變以演進並完成3GPP標準。
從第一裝置的角度公開一種方法和設備。在一個實施例中,方法包含第一裝置廣播第一訊息,其中第一訊息用於請求單播鏈路建立,並且第一訊息包含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方法還包含第一裝置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單播鏈路建立,其中第二訊息包含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
下文描述的示例性無線通訊系統和裝置採用支持廣播服務的無線通訊系統。無線通訊系統經廣泛部署以提供各種類型的通訊,例如語音、數據等。這些系統可以根據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正交頻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3GPP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 LTE)無線存取、3GPP長期演進高級(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LTE-A或LTE-高級)、3GPP2 超行動寬帶(Ultra Mobile Broadband, UMB)、WiMax或一些其它調變技術。
具體地,下文描述的示例性無線通訊系統裝置可以被設計成支持一個或多個標準,例如由在本文中被稱作3GPP的被命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聯合體提供的標準,包含:TS 24.386 V15.1.0,“使用者設備(UE)至V2X控制功能(User Equipment (UE) to V2X control function);協定方面;第三階段(第15版)”;RAN1 #94主席筆記;TR 23.786 V0.9.0,“關於支持高級V2X服務的EPS和5G系統的體系結構增強的研究(Study on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EPS and 5G System to support advanced V2X services)(第16版)”;TS 23.303 V15.1.0,“根據近距離的服務(ProSe)(Proximity-based services (ProSe))第二階段(第15版)”;TR 22.886 V15.0.0,“關於3GPP支持5G V2X服務的增強的研究(Study on enhancement of 3GPP Support for 5G V2X Services)(第15版)”;R2-1812975,RAN2 #013會議,“關於Rel-16 NR-V2X中考慮的優先使用案例和要求的LS(LS on Prioritised Use Cases and Requirements for consideration in Rel-16 NR-V2X)”,5GAA WG1;以及R2-1815440,RAN2 #103bis會議,“NR側鏈路設計的基本方案和總體步驟(Basic Scenarios and Overall Steps for NR Sidelink design)”,樂金電子公司。上文所列標準和文件特此明確地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
第1圖示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多址無線通訊系統。存取網路100(AN)包含多個天線群組,其中一個天線群組包含104和106,另一天線群組包含108和110,並且又一天線群組包含112和114。在第1圖中,針對每個天線群組僅示出了兩個天線,但是每個天線群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個天線。存取終端116(AT)與天線112和114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經由前向鏈路120向存取終端116傳輸訊息,並經由反向鏈路118從存取終端116接收訊息。存取終端(AT)122與天線106和108通訊,其中天線106和108經由前向鏈路126向存取終端(AT)122傳輸訊息,並經由反向鏈路124從存取終端(AT)122接收訊息。在FDD系統中,通訊鏈路118、120、124和126可使用不同頻率進行通訊。例如,前向鏈路120可使用與反向鏈路118所使用頻率不同的頻率。
每個天線群組和/或它們被設計成在其中通訊的區域常常被稱作存取網路的扇區。在實施例中,天線群組各自被設計成與存取網路100所覆蓋的區域的扇區中的存取終端通訊。
在通過前向鏈路120和126的通訊中,存取網路100的傳輸天線可以利用波束成形以便改進不同存取終端116和122的前向鏈路的訊噪比。並且,相比於通過單個天線傳輸到其所有存取終端的存取網路,使用波束成形以傳輸到在存取網路的整個覆蓋範圍中隨機分散的存取終端的存取網路對相鄰細胞中的存取終端產生更少的干擾。
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 AN)可以是用於與終端通訊的固定台或基站,並且也可以被稱作存取點、Node B、基站、增強型基站、演進型Node B(evolved Node B, eNB),或某一其它術語。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 AT)還可以被稱作使用者設備(user equipment, UE)、無線通訊裝置、終端、存取終端或某一其它術語。
第2圖是MIMO 系統200中的傳送器系統210(也被稱作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250(也被稱作存取終端(AT)或使用者設備(UE)的實施例的簡化方塊圖。在傳送器系統210處,從數據源212將用於多個數據流的業務數據提供到傳輸(TX)數據處理器214。
在一個實施例中,通過相應的傳輸天線傳輸每個數據流。TX數據處理器214根據針對每一數據流而選擇的特定編碼方案來格式化、編碼及交錯數據流的業務數據以提供經編碼數據。
可使用OFDM技術將每個數據流的編碼數據與導頻數據多路複用。導頻數據通常為以已知方式進行處理的已知數據樣式,且可在接收器系統處使用以估計通道響應。隨後根據針對每個數據流選擇的特定調變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來調變(即,符號映射)用於每個數據流的複用的導頻和編碼數據以提供調變符號。可以通過由處理器230執行的指令來決定用於每個數據流的數據速率、編碼和調變。
接著將所有數據流的調變符號提供給TX MIMO處理器220,處理器可進一步處理調變符號(例如,用於OFDM)。TX MIMO處理器220接著將 N T 個調變符號流提供給 N T 個傳送器(TMTR)222a到222t。在某些實施例中,TX MIMO處理器220將波束成形權重應用於數據流的符號並應用於從其傳輸符號的天線。
每個傳送器222接收並處理相應符號流以提供一個或多個類比訊號,並且進一步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和上變頻轉換)類比訊號以提供適合於經由MIMO通道傳輸的調變訊號。接著分別從 N T 個天線224a到224t傳輸來自傳送器222a到222t的 N T 個調變訊號。
在接收器系統250處,由 N R 個天線252a到252r接收所傳輸的調變訊號,並且將從每個天線252接收到的訊號提供到相應的接收器(RCVR)254a到254r。每個接收器254調節(例如,濾波、放大和下變頻轉換)相應的接收訊號、將調節訊號數位化以提供樣本,並且進一步處理樣本以提供對應的“接收”符號流。
RX數據處理器260接著根據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從 N R 個接收器254接收並處理 N R 個接收符號流以提供 N T 個“檢測”符號流。RX數據處理器260接著對每個檢測符號流進行解調、解交錯和解碼以恢復數據流的業務數據。由RX數據處理器260進行的處理與由傳送器系統210處的TX MIMO處理器220和TX數據處理器214執行的處理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決定要使用哪個預編碼矩陣(下文論述)。處理器270制定包括矩陣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鏈路訊息。
反向鏈路訊息可包括與通訊鏈路和/或接收數據流有關的各種類型的訊息。反向鏈路訊息接著由TX數據處理器238(其還接收來自數據源236的多個數據流的業務數據)處理,由調變器280調變,由傳送器254a到254r調節,並且被傳輸回到傳送器系統210。
在傳送器系統210處,來自接收器系統250的調變訊號由天線224接收、由接收器222調節、由解調器240解調,並由RX數據處理器242處理,以提取由接收器系統250傳輸的反向鏈路訊息。接著,處理器230決定使用哪個預編碼矩陣來決定波束成形權重,然後處理所提取的訊息。
轉向第3圖,此圖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通訊裝置的替代簡化功能方塊圖。如第3圖所示,可以利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通訊裝置300來實現第1圖中的UE(或AT)116和122或第1圖中的基站(或AN)100,並且無線通訊系統優選地是LTE系統。通訊裝置300可以包含輸入裝置302、輸出裝置304、控制電路306、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308、存儲器310、程式碼312以及收發器314。控制電路306通過CPU 308執行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由此控制通訊裝置300的操作。通訊裝置300可以接收由使用者通過輸入裝置302(例如,鍵盤或小鍵盤)輸入的訊號,且可通過輸出裝置304(例如,顯示器或揚聲器)輸出圖像和聲音。收發器314用於接收和傳輸無線訊號、將接收訊號傳遞到控制電路306、且無線地輸出由控制電路306生成的訊號。也可以利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通訊裝置300來實現第1圖中的AN 100。
第4圖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在第3圖中所示的程式碼312的簡化方塊圖。在此實施例中,程式碼312包含應用層400、層3部分402以及層2部分404,且耦合到層1部分406。層3部分402一般上執行無線電資源控制。層2部分404一般執行鏈路控制。層1部分406一般執行實體連接。
在LTE中(如3GPP TS 24.386中所討論的),與傳輸配置文件、目的地層2 ID和來源層2 ID有關的配置參數和傳輸行為描述如下: 5.2.4  PC5上的V2X通訊的配置參數 PC5上的V2X通訊的配置參數包括: a) PC5上的V2X通訊的配置參數有效期的到期時間; b) 當UE由E-UTRAN服務於V2X通訊時,其中UE被授權使用PC5上的V2X通訊的PLMN的列表; c) 當UE未由E-UTRAN服務於V2X通訊時UE是否被授權使用PC5上的V2X通訊的指示; d) 每個地理區域: 1)  當UE未由E-UTRAN服務於V2X通訊且定位於所述地理區域中時適用的PC5上的V2X通訊的無線電參數,其中指示這些無線電參數是“運營商管理的”還是“非運營商管理的”; e) 被授權用於PC5上的V2X通訊的V2X服務列表。列表的每個條目包含: 1)  V2X服務識別;以及 2)  目的地層2 ID; f) 對於PC5上的V2X通訊,ProSe每分組優先級(ProSe Per-Packet Priority,PPPP)與分組延遲預算(PDB)之間的PPPP到PDB映射規則; g) 任選地,預設目的地層2 ID; h) 任選地,PC5上的V2X通訊的隱私適用性的配置,包含: 1)  T5000計時器,指示UE應多久更改一次UE針對PC5上的V2X通訊自分配的來源層2 ID和來源IP地址(用於IP數據);以及 2)  要求PC5上的V2X通訊的隱私的V2X服務列表。列表中的每個條目包含: A)  V2X服務識別;以及 B)  任選地,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地理區域; i)  任選地,對於PC5上的V2X通訊,V2X服務識別與具有相關聯地理區域的V2X頻率之間的V2X服務識別到V2X頻率映射規則;以及 j)  任選地,針對ProSe每分組可靠性(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PPPR)授權的V2X服務列表。列表的每個條目均包含V2X服務識別和ProSe每分組可靠性(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PPPR)值;以及 k) 任選地,對於PC5上的V2X通訊,V2X服務標識碼與Tx配置文件之間的V2X服務識別到Tx配置文件映射規則。 […] 6.1.2.2    傳輸 UE應在協定數據單元中包含V2X訊息,並將其與以下參數一起傳遞到下層進行傳輸: a) 層3協定數據單元類型(見3GPP TS 36.323 [8]),被設置為: 1)  IP分組,如果V2X訊息包含IP數據;或 2)  非IP分組,如果V2X訊息包含非IP數據; b) 來源層2 ID,被設置為由UE針對PC5上的V2X通訊自分配的層2 ID; c) 目的地層2 ID,被設置為: 1)  與針對第5.2.4小節中詳細說明的PC5上的V2X通訊授權的此V2X服務列表中的V2X服務的V2X服務識別相關聯的目的地層2 ID,如果針對第5.2.4小節中詳細說明的PC5上的V2X通訊授權的V2X服務列表中包含V2X服務的V2X服務識別;或 2)  針對第5.2.4小節中詳細說明的PC5上的V2X通訊配置給UE的預設目的地層2 ID,如果針對PC5上的V2X通訊授權的V2X服務列表中不包含V2X服務的V2X服務識別並且UE配置有針對PC5上的V2X通訊的預設目的地層2 ID; d) 如果V2X訊息包含非IP數據,則將非IP類型PDU的非IP類型字段設置為對應於如上層指示的由V2X服務使用的V2X訊息群組(見第7.1小節)的指示; e) 如果V2X訊息包含IP數據,則來源IP地址被設置為由UE針對PC5上的V2X通訊自分配的來源IP地址; f) ProSe每分組優先級,被設置為對應於從上層接收的V2X訊息優先級的值。在UE上配置V2X訊息優先級到ProSe每分組優先級的映射,且不屬本說明書的範圍; g) 如果UE配置有第5.2.4小節中詳細說明的針對PC5上的V2X通訊的分組延遲預算(Packet Delay Budget,PDB)到ProSe每分組優先級映射規則,則第5.2.4小節中詳細說明的與ProSe每分組優先級相關聯的PDB; h) 如果: 1)  從上層接收到ProSe每分組可靠性(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PPPR)值;並且 2)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 A)  未配置針對ProSe每分組可靠性(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PPPR)授權的V2X服務列表;或 B)  針對ProSe每分組可靠性(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PPPR)授權的V2X服務列表的條目中包含V2X訊息的V2X服務的V2X服務識別和接收到的ProSe每分組可靠性(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PPPR)值; 則ProSe每分組可靠性(ProSe Per-Packet Reliability,PPPR)值;以及 i)  如果UE配置有第5.2.4小節中詳細說明的針對PC5上的V2X通訊的V2X服務識別到Tx配置文件映射規則,則第5.2.4小節中詳細說明的與V2X服務識別相關聯的Tx配置文件。 如果UE具有緊急PDN連接,則與PC5上的V2X通訊的傳輸相比,UE應向下層發送指示以優先進行緊急PDN連接上的傳輸。
在RAN1 #94主席筆記中,NR V2X的協定描述如下: 協定: ●  對於NR-V2X側鏈路通訊定義至少兩個側鏈路資源分配模式 ○   模式1:基站排程將供UE用於側鏈路傳輸的側鏈路資源 ○   模式2:UE決定(即,基站不排程)在由基站/網路配置的側鏈路資源或預先配置的側鏈路資源內的側鏈路傳輸資源 注: ○   eNB對NR側鏈路的控制和gNB對LTE側鏈路資源的控制將分別在對應的議程項目中加以考慮。 ○   模式2定義涵蓋潛在側鏈路無線電層功能性或資源分配子模式(進行進一步細化,包含它們中的一些或全部的合併),其中 a)   UE自主選擇用於傳輸的側鏈路資源 b)   UE協助其它UE的側鏈路資源選擇 c)   UE被配置用於側鏈路傳輸的NR已配置授權(如類型1) d)   UE排程其它UE的側鏈路傳輸 ●   RAN1將繼續研究NR-V2X側鏈路通訊的資源分配模式的細節
3GPP TR 23.786提供以下描述: 6.11.3 程序 6.11.3.1 建立 PC5 上的層 2 鏈路TS 23.303 [8]第5.4.5.2節中定義的層2鏈路建立程序可以重新用於eV2X單播鏈路建立,進行以下修改: -   取決於RAN WG的決策,訊息可以被轉換為RRC信令訊息而不是PC5信令訊息。 -   直接通訊請求訊息可以由UE-1以廣播機制發送,即,發送到與應用相關聯的廣播地址,而不是UE-2的L2 ID。UE-2的上層識別包含在直接通訊請求訊息中,以允許UE-2決定是否響應請求。此訊息的來源L2 ID應是UE-1的單播L2 ID。 有待進一步研究:可以將用於指示單播和/或組播連接目的的特殊值設置為MAC標頭中的目的地ID字段。可替代地,SCI中的字段可以用於指示與SCI相關聯的數據的內容是否包含直接通訊請求。 有待進一步研究:可能需要用於傳輸/接收直接通訊請求的特殊邏輯通道。 -   應使用UE-2可以理解的預設AS層設置(例如,廣播設置)來傳輸直接通訊請求訊息。 -   UE-2在向UE-1的後續信令中使用接收到的直接通訊請求訊息的來源L2 ID作為目的地L2 ID,並使用其自身的單播L2 ID作為來源L2 ID。UE-1獲得UE-2的L2 ID,以用於將來的通訊、信令和數據流量。
3GPP TS 23.303中的5.4.5.23章節提供以下描述: 5.4.5.2     建立PC5上的安全層2鏈路 第5圖.4.5.2-1中描繪的是建立PC5上的安全層2鏈路的程序。 如果在鏈路建立程序期間需要,參與分離的(非中繼)一對一通訊的UE協商IP地址分配機制且任選地交換鏈路本地IPv6地址。 [第5圖重現名稱為“建立PC5上的安全層2鏈路”的3GPP TS 23.303 V15.1.0的圖5.4.5.2-1] 1. UE-1向UE-2發送直接通訊請求訊息,以觸發相互認證。此訊息包含使用者訊息。 如果為分離的一對一通訊(UE中沒有一個是中繼)建立鏈路,則UE-1將在訊息中指示其是否可以充當DHCPv4服務器、IPv6路由器或這兩者。如果UE-1不支持任何IP地址分配機制,則它應在訊息中包含鏈路本地IPv6地址。 注1:鏈路發起方(UE-1)需要知道對等方(UE-2)的層2 ID,以便執行步驟1。例如,鏈路發起方可以通過首先執行發現程序或通過參與包含對等方在內的一對多ProSe直接通訊來瞭解對等方的層2 ID。 2. UE-2發起相互認證的程序。成功完成認證程序能完成建立PC5上的安全層2鏈路。作為此步驟的一部分,UE-2在對UE-1的響應中包含使用者訊息。 如果為分離的一對一通訊(UE中沒有一個是中繼)建立鏈路,則UE-2將在響應訊息中向UE-1指示其是否可以充當DHCPv4服務器、IPv6路由器或這兩者。如果UE-2不支持任何IP地址分配機制,並且UE-1在步驟1中包含了鏈路本地IPv6地址,則UE-2將在響應訊息中包含無衝突的鏈路本地IPv6地址。 如果UE-1和UE-2均選擇使用鏈路本地IPv6地址,則它們將禁用RFC 4862 [6]中定義的重複地址檢測。 注2:當UE-1或UE-2指示支持DHCPv4或IPv6路由器時,將在建立層2鏈路後執行相應的地址配置程序,而忽略鏈路本地IPv6地址。 注3:為了使用鏈路本地IPv6地址,使用分離的一對一ProSe直接通訊的應用使用與RFC 6762 [34]中指定的多播DNS兼容的應用層識別。為了使用mDNS,上層需要瞭解L2鏈路上鏈路本地地址的使用,因為用於它的FQDN會有所不同。
3GPP TR 22.886提供以下描述: 5.20 緊急軌跡對準 5.20.1 描述 5.20.1.1 綜述緊急軌跡對準(Emergency Trajectory Alignment,EtrA)訊息補充了協作式自動駕駛[31]。發明了通過EtrA進行避讓協作,以協助駕駛員在危險和富挑戰性的駕駛情況下進一步提高交通安全性[31]。 EtrA訊息用特定訊息覆蓋傳感器數據和狀態訊息,進行協作式規避避讓協調,以在意外路況下提高安全性: -   當車輛從車載傳感器獲得有關道路障礙物(例如,道路上的行人、丟失的貨物、過馬路的鹿)的訊息時,它將計算出避讓以避免事故發生。 -   然後,此車輛立即(通過3GPP V2X通訊服務)向其它車輛通知有關安全緊急情況。訊息傳輸的重要可靠性有望支持此訊息的安全性。 -   附近的車輛開始對準軌跡以協作執行應急反應。 預期以下關鍵性能指標(KPI): -   應用時限[30] [20]內的協作式避讓計劃保證的端到端等待時間少於3 ms。 -   30 Mbps的吞吐量,以在帶有傳感器和軌跡數據的車輛之間以90 kb的速度交換訊息(分辨率為0.3 m [30],每個軌跡100個航路點,每個訊息50個軌跡加上傳感器數據)。 -   99.999%可靠性[31],以避免在500 m通訊範圍[20]內的安全緊急情況下對應用層的軌跡誤算。 5.20.1.1 前提條件-   車輛A、B、C和D支持3GPP V2X通訊。 -   車輛A、B、C和D支持應用程序上的EtrA。 -   車輛A使用車載傳感器檢測道路上的障礙物。 -   車輛A計算駕駛避讓以避免撞車從而不會給其他道路使用者帶來危險。 5.20.1.2 服務流程-   車輛A通過3GPP V2X通訊服務向B、C和D通知有關立即軌跡重新計算的需求。 -   在檢測到並通知相關車輛有關軌跡重新計算後,車輛A、B、C、D計算可能的軌跡,並通過3GPP V2X通訊服務將其傳輸到所有相關車輛。 -   車輛A、B、C、D通過應用層上的已知算法解碼、驗證和評估軌跡,並通過3GPP V2X通訊服務發送帶有所選軌跡的訊息。 -   車輛A、B、C和D通過3GPP V2X通訊服務發送訊息,以確認每個車輛的共同的所選軌跡。 -   車輛A、B、C、D通過3GPP V2X通訊服務定期發送帶有重新計算和所選軌跡的訊息。 5.20.1.3 後置條件-   臨時規避避讓組執行駕駛避讓。 -   完全執行並停止避讓後,臨時規避避讓組完成通過3GPP V2X通訊服務發送EtrA訊息。 5.20.2 潛在要求[PR.5.20-001]     3GPP網路應在[500] m的通訊範圍內以[30] Mbps的數據速率、小於[3] ms的端到端等待時間和[99.999]%的可靠性啟用UE之間的通訊。 注:要求的目的是能夠提供非常快速的反饋。
一般來說,5G汽車協會提出了10個優先用例和要求,以供Rel-16 NR-V2X考慮(如3GPP R2-1812975中所述)。在用例“針對緊急情況的自動駕駛車輛的協作式避讓”中,自動駕駛車輛會識別危險情況(例如,與移動物體發生碰撞)並與相鄰的車輛進行協調,以便他們可以共同決定並執行其避讓,以避免碰撞。
如關於3GPP R2-1815440所討論的,可以支持NR中的車輛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側鏈路發現,用於發現附近的另一個UE,以在單播或組播V2X通訊中在UE之間或之中發起數據傳輸。如果此自動駕駛車輛在檢測到緊急情況時發起V2X側鏈路發現程序來識別相鄰車輛,則會引起額外的等待時間,從而增加發生碰撞的風險。根據3GPP TR 23.786,自動駕駛車輛檢測緊急事件的業務流程可如第6圖中示出。第6圖假定在緊急事件發生之前,自動駕駛車輛可瞭解相鄰車輛的UID2。當自動駕駛車輛檢測到需要立即發送V2X訊息(緊急數據)的緊急事件時,它可以向相鄰車輛傳輸第一訊息,其中可以根據相鄰車輛可以理解的目的地地址來傳輸第一訊息,此第一訊息用於請求與自動駕駛車輛建立連接。此第一訊息可以包含用於連接建立的直接請求訊息。在接收到第一訊息時,相鄰車輛可以根據例如第一訊息或直接請求訊息中包含的緊急數據向自動駕駛車輛傳輸第二訊息。第二訊息可以包含用於連接建立的直接響應訊息。在接收到第二訊息時,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傳輸第三訊息以確認已接收到第二訊息的相鄰車輛。第三訊息可以包含用於連接建立的直接確認訊息。連接建立已完成後,自動駕駛車輛和相鄰車輛根據連接建立的協商結果開始通訊。此類V2X訊息或緊急數據可以是在側鏈路無線電承載上傳輸的使用者平面流量。
可以考慮其它更快的解決方案以降低風險。
解決方案 1 :可以同時傳輸用於連接建立的 流量和訊息
當自動駕駛車輛檢測到緊急事件時,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具有可用於傳輸的緊急數據。如3GPP TR 23.786中所討論的,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初始化直接請求訊息到相鄰車輛的傳輸。此時,自動駕駛車輛可能不知道相鄰車輛的L2ID。根據LTE [xx]中的側鏈路操作,在側鏈路無線電承載(Sidelink Radio Bearer,SLRB)上傳輸流量之前,應為來源裝置的層2識別(Layer-2 Identity,L2ID)和目的地裝置的L2ID對創建或建立SLRB。如果5G V2X側鏈路操作遵循LTE中的側鏈路操作原理,則無法創建或建立用於傳輸緊急數據的SLRB,因為沒有一對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和相鄰車輛的L2ID能與SLRB相關聯。在這種情況下,緊急數據不能在SLRB上傳輸。為了傳輸緊急數據,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   緊急數據可以在直接請求訊息(的容器)中傳輸/包含在直接請求訊息(的容器)中,其中直接請求訊息可用於建立連接;和/或 -   緊急數據可以在直接響應訊息(的容器)中傳輸/包含在直接響應訊息(的容器)中,其中直接響應訊息可用於建立連接;和/或 -   緊急數據可以在直接確認訊息(的容器)中傳輸/包含在直接確認訊息(的容器)中,其中直接確認訊息可用於建立連接;和/或 -   緊急數據可以包含在分組中,該分組還包含直接請求訊息,其中該直接請求訊息可用於建立連接,並且該分組經傳輸用於建立該連接;和/或 -   緊急數據可以包含在分組中,該分組還包含直接響應訊息,其中該直接響應訊息可用於建立連接,並且該分組經傳輸用於建立該連接;和/或 -  緊急數據可以包含在分組中,該分組還包含直接確認訊息,其中該直接確認訊息可用於建立連接,並且該分組經傳輸用於建立該連接。
解決方案1的業務流程的示例可如第7圖中示出。此外,第8圖和第9圖以及以下其描述是解決方案1的示例性實施例。
第8圖是從第一裝置的角度進行側鏈路通訊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800。在步驟805,第一裝置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到第二裝置的數據。在步驟810,第一裝置生成直接請求訊息,其中該直接請求訊息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在步驟815,第一裝置向第二裝置傳輸第一分組,其中該第一分組包含該數據和該直接請求訊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根據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廣播地址來傳輸第一分組,該廣播地址是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的層2識別。直接請求訊息可以包含第二裝置的上層標識。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裝置可以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分組,其中該第二分組包含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的直接響應訊息。可以根據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來傳輸第二分組。直接響應訊息可以響應於直接請求訊息的接收。數據可以包含在直接請求訊息中,或包含在與直接請求訊息相關聯的容器中。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一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裝置能夠(i)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到第二裝置的數據,(ii)生成直接請求訊息,其中該直接請求訊息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以及(iii)向第二裝置傳輸第一分組,其中該第一分組包含該數據和該直接請求訊息。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第9圖是從第二裝置的角度進行側鏈路通訊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900。在步驟905,第二裝置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到第一裝置的數據。在步驟910,第二裝置生成直接響應訊息,其中該直接響應訊息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在步驟915,第二裝置向第一裝置傳輸第二分組,其中該第二分組包含該數據和該直接響應訊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根據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來傳輸第二分組。直接響應訊息可以包含第二裝置的上層標識。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裝置可以從第一裝置接收第一分組,其中該第一分組包含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的直接請求訊息。可以根據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廣播地址來傳輸第一分組,該廣播地址是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的層2識別。直接響應訊息可以響應於直接請求訊息的接收。數據可以包含在直接響應訊息中,或包含在與直接響應訊息相關聯的容器中。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二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第二裝置能夠(i)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到第一裝置的數據,(ii)生成直接響應訊息,其中該直接響應訊息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以及(iii)向第一裝置傳輸第二分組,其中該第二分組包含該數據和該直接響應訊息。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解決方案2 :可以在流量可用於 傳輸 之前完成連接建立
如果自動駕駛車輛無法知道相鄰車輛的上層標識,則自動駕駛車輛無法包含相鄰車輛的任何上層標識。相反,自動駕駛車輛可能需要週期性地廣播其直接請求訊息,包含其上層標識。當相鄰車輛在自動駕駛車輛附近並且接收到直接請求訊息時,相鄰車輛可以開始與自動駕駛車輛建立連接的程序。連接已完成後,當自動駕駛車輛發生緊急事件時,自動駕駛車輛可以立即使用連接配置向相鄰車輛傳輸緊急數據。
此解決方案的業務流程的示例可如第10圖中示出。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和廣播地址來廣播直接請求訊息。在直接請求訊息中,可以包含自動駕駛車輛的上層識別。自動駕駛車輛的上層識別可以用於相鄰車輛將自動駕駛車輛的上層識別與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相關聯。當/如果接收到直接請求訊息,則相鄰車輛可以將自動駕駛車輛的上層識別與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相關聯。
在接收到直接請求訊息時,相鄰車輛可以初始化與直接請求訊息相對應的直接響應訊息的傳輸。直接響應訊息可以包含相鄰車輛的上層識別。相鄰車輛的上層識別可以用於自動駕駛車輛將相鄰車輛的上層識別與相鄰車輛的L2ID相關聯。當/如果接收到直接響應訊息,則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將相鄰車輛的上層識別與相鄰車輛的L2ID相關聯。相鄰車輛可以根據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和相鄰車輛的L2ID來傳輸直接響應訊息。
在接收到直接響應訊息時,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初始化與直接響應訊息相對應的直接確認訊息的傳輸。自動駕駛車輛可以根據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和相鄰車輛的L2ID將直接確認訊息傳輸到相鄰車輛。
在發生緊急事件的情況下,自動駕駛車輛和相鄰車輛可以根據連接建立的配置結果來傳輸緊急數據。例如,當從自動駕駛車輛的上層接收到緊急數據時,可以與相鄰車輛的上層識別一起傳輸緊急數據。因為相鄰車輛的L2ID與相鄰車輛的上層識別相關聯,所以自動駕駛車輛可以根據相鄰車輛的L2ID來傳輸緊急數據。類似地,當從相鄰車輛的上層接收到緊急數據時,可以與自動駕駛車輛的上層識別一起傳輸緊急數據。因為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與自動駕駛車輛的上層識別相關聯,所以相鄰車輛可以根據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來傳輸緊急數據。
第11圖和第12圖以及以下其描述是解決方案2的示例性實施例。第11圖是從第一裝置的角度與第二裝置進行單播鏈路建立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1100。在步驟1105,第一裝置廣播第一訊息,其中該第一訊息用於請求單播鏈路建立,並且該第一訊息包含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在步驟1110,第一裝置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單播鏈路建立,其中該第二訊息包含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根據作為來源層2 ID的第一裝置的層2 ID和作為目的地層2 ID的廣播地址來廣播和接收第一訊息。此外,可以根據作為目的地層2 ID的第一裝置的層2 ID和作為來源層2 ID的第二裝置的層2 ID來傳輸和接收第二訊息。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訊息不包含第二裝置的任何上層識別。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可用於第二裝置將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與第一裝置的層2 ID相關聯。此外,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可用於第一裝置將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與第二裝置的層2 ID相關聯。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一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第一裝置能夠(i)廣播第一訊息,其中該第一訊息用於請求單播鏈路建立,並且該第一訊息包含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以及(ii)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單播鏈路建立,其中該第二訊息包含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第12圖是從第二裝置的角度與第一裝置進行單播鏈路建立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1200。在步驟1205,第二裝置接收從第一裝置廣播的第一訊息,其中該第一訊息用於請求單播鏈路建立,並且該第一訊息包含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在步驟1210,第二裝置向第一裝置傳輸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單播鏈路建立,其中該第二訊息包含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根據作為來源層2 ID的第一裝置的層2 ID和作為目的地層2 ID的廣播地址來廣播和接收第一訊息。此外,可以根據作為目的地層2 ID的第一裝置的層2 ID和作為來源層2 ID的第二裝置的層2 ID來傳輸和接收第二訊息。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訊息不包含第二裝置的任何上層識別。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可用於第二裝置將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與第一裝置的層2 ID相關聯。此外,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可用於第一裝置將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與第二裝置的層2 ID相關聯。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二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第二裝置能夠(i)接收從第一裝置廣播的第一訊息,其中該第一訊息用於請求單播鏈路建立,並且該第一訊息包含第一裝置的上層識別,以及(ii)向第一裝置傳輸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單播鏈路建立,其中該第二訊息包含第二裝置的上層識別。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第13圖和第14圖以及以下其描述是解決方案2的其它示例性實施例。
第13圖是從第一裝置的角度進行側鏈路通訊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1300。在步驟1305,第一裝置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分組,其中該第二分組與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二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在步驟1310,第一裝置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的數據,其中該數據與第二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在步驟1315,第一裝置根據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向第二裝置傳輸該數據。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裝置可以向第二裝置傳輸第一分組,其中該第一分組與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一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一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第一裝置能夠(i)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分組,其中該第二分組與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二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ii)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的數據,其中該數據與第二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以及(iii)根據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向第二裝置傳輸該數據。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第14圖是從第二裝置的角度進行側鏈路通訊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1400。在步驟1405,第二裝置從第一裝置接收第一分組,其中該第一分組與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一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在步驟1410,第二裝置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的數據,其中該數據與第一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在步驟1415,第二裝置根據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向第一裝置傳輸該數據。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裝置可以向第一裝置傳輸第二分組,其中該第二分組與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二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二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第二裝置能夠(i)從第一裝置接收第一分組,其中該第一分組與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一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ii)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的數據,其中該數據與第一裝置的上層標識相關聯,以及(iii)根據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和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向第一裝置傳輸該數據。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第13圖到第14圖中所示和上文描述的實施例的上下文中,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分組可以包含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的直接請求訊息。此外,第二分組可以包含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的直接響應訊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可以包含在第一分組或第二分組的標頭中。此外,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可以包含在第一分組或第二分組的標頭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通過與第一分組或第二分組的傳輸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信令來傳輸第一裝置的層2識別。此外,可以通過與第一分組或第二分組的傳輸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信令來傳輸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裝置的上層標識可以包含在第一分組或直接請求訊息中。此外,第二裝置的上層標識可以包含在第二分組或直接響應訊息中。
解決方案3 可以 傳輸 部分 流量 之後開始 連接建立
因為在緊急情況發生之前,應該已經在近距離的車輛之間進行了用於V2X服務的一對多直接通訊(用於交換位置訊息(例如CAM訊息)),所以自動駕駛車輛應能夠通過從一對多直接通訊中接收到的V2X訊息中包含的L2ID識別正確的相鄰車輛。因此,自動駕駛車輛可以根據相鄰車輛的L2ID直接與相鄰車輛交換用於執行協作式避讓的一些初始信令。
對於此替代方案的業務流程的示例可如第15圖中示出。自動駕駛車輛可以根據諸如相鄰車輛發送的CAM訊息之類的廣播訊息來知道相鄰車輛的L2ID(L2ID2)。在發生緊急事件並且緊急數據已經變得可用於傳輸的情況下,自動駕駛車輛可以根據相鄰車輛的L2ID直接向相鄰車輛傳輸緊急數據。例如,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在發生緊急事件之後向相鄰車輛傳輸第一分組,該第一分組包含可用於傳輸的最先的數據。可以根據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和相鄰車輛的L2ID來傳輸第一分組。自動駕駛車輛的(部分)L2ID和/或相鄰車輛的(部分)L2ID可以包含在第一分組的標頭中。可以通過與第一分組的傳輸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信令來傳輸自動駕駛車輛的(部分)L2ID和/或相鄰車輛的(部分)L2ID。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根據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和組播或廣播地址(而不是相鄰車輛的L2ID)來傳輸第一分組。自動駕駛車輛的(部分)L2ID和(部分)組播或廣播地址可以包含在第一分組的標頭中。可以通過與第一分組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信令來傳輸或攜帶自動駕駛車輛的(部分)L2ID和(部分)組播或廣播地址。組播或廣播地址可以是用於為某個/某些特定服務或某個或某些特定目的(例如,V2X服務的緊急事件)或某個/某些特定用例(例如,“針對緊急情況的自動駕駛車輛的協作式避讓”)建立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L2ID。組播或廣播地址可以是用於為所有服務或目的或所有用例建立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通用L2ID。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分組可以包含以下內容: -   來自自動駕駛車輛的緊急事件的第一流量;和/或 -   直接請求訊息,其中可以包含相鄰車輛的L2ID(如果組播/廣播地址包含在第一分組的標頭中或通過與第一分組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信令來傳輸/攜帶),其中直接請求訊息可用於建立連接;和/或 -   相鄰車輛的L2ID的訊息(如果組播/廣播地址包含在第一分組的標頭中或通過與第一分組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信令來傳輸/攜帶);和/或 -   有關連接建立需求的訊息。
響應於接收到第一分組,相鄰車輛可以初始化或進行第二分組到自動駕駛車輛的傳輸。可以根據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和相鄰車輛的L2ID來傳輸第二分組。自動駕駛車輛的(部分)L2ID和相鄰車輛的(部分)L2ID可以包含在第二分組的標頭中。可以通過與第二分組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信令來傳輸/攜帶自動駕駛車輛的(部分)L2ID和相鄰車輛的(部分)L2ID。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以根據相鄰車輛的L2ID和用於自動駕駛車輛(和/或相鄰車輛)可以參與的組播通訊的L2ID(例如,L2ID3)來傳輸第二分組。用於組播通訊的(部分)L2ID和相鄰車輛的(部分)L2ID可以包含在第二分組的標頭中。可以通過與第二分組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信令來傳輸或攜帶用於組播通訊的(部分)L2ID和相鄰車輛的(部分)L2ID。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分組可以包含以下內容: -   來自相鄰車輛的緊急事件的第二流量;和/或 -   響應於包含在第一分組中的第一流量的接收的第二流量;和/或 -   直接請求訊息,其中可以包含自動駕駛車輛的L2ID,其中直接請求訊息可用於建立連接;和/或 -   包含在第一分組中的第一流量的確認訊息,其中該確認訊息可由自動駕駛車輛用來決定是否需要重傳包含在第一分組中的第一流量。確認訊息可以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反饋、ARQ反饋、無線電鏈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控制協定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狀態報告、分組數據匯聚層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控制PDU的狀態報告,或構成、生成、傳遞或傳輸包含在第一分組中的第一流量的上層或應用層的信令。
由於某些用例(例如緊急情況)非常緊急和關鍵,因此用於此類用例的側鏈路通訊的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和/或特定存取層(Access Stratum,AS)配置可以與用於其它用例(不太緊急或關鍵)的側鏈路通訊的通用傳輸格式/配置文件和/或通用AS配置不同。
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來傳輸第一分組。相鄰車輛可以(嘗試)使用通用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或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來接收第一分組。如果根據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接收第一分組,則相鄰車輛可以使用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來傳輸第二分組。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來接收第二分組(因為第一分組是根據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傳輸的)。
可替代地,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通用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來傳輸第一分組。相鄰車輛可以使用通用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來接收第一分組。並且相鄰車輛可以使用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來傳輸第二分組(根據例如第一分組的內容或目的)。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特定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來接收第二分組(因為自動駕駛車輛可以預期相鄰車輛可能根據特定傳輸格式/配置文件來傳輸第二分組)。
在一個實施例中,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特定AS配置來傳輸第一分組。相鄰車輛可以(嘗試)使用通用AS配置或特定AS配置來接收第一分組。如果根據特定AS配置接收第一分組,則相鄰車輛可以使用特定AS配置來傳輸第二分組。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特定AS配置來接收第二分組(因為第一分組是根據特定AS配置傳輸的)。
可替代地,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通用AS配置來傳輸第一分組。相鄰車輛可以使用通用AS配置來接收第一分組。並且相鄰車輛可以使用特定AS配置來傳輸第二分組(根據例如第一分組的內容或目的)。自動駕駛車輛可以使用特定AS配置來接收第二分組(因為自動駕駛車輛可以預期相鄰車輛可能根據特定AS配置來傳輸第二分組)。
特定AS配置可以包含以下內容: -   媒體存取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配置(例如,是否需要HARQ重傳、重傳次數、調變編碼方案,Modulation Coding Scheme,MCS)等);和/或 -   RLC配置(例如,關於是否使用RLC AM實體的訊息);和/或 -   PDCP配置(例如,關於是否應激活PDCP分組複製的訊息);和/或 -   業務數據自適應協定,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配置(例如,關於SDAP PDU中是否需要SPAP標頭的訊息、SLRB和QoS流的映射等)。
與上文提到的任何方法無關,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可以指示一個或多個AS層傳輸參數。在一個實施例中,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可以指示一個或多個無線電存取技術(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一個或多個MCS、一個或多個子載波間隔、一個或多個載波、一個或多個頻寬部分、一個或多個傳輸格式、一個或多個傳輸功率限制,和/或一個或多個傳輸範圍。此外,傳輸格式或配置文件可以指示HARQ自適應、對應的MCS、對應的(最大或最小)TB大小和/或傳輸模式(例如,網路排程模式、UE自主資源選擇模式)。
與上文提到的任何方法無關,AS配置可以包含MAC配置相關參數、RLC配置相關參數、PDCP配置相關參數和/或SDAP配置相關參數。
第14圖和第15圖以及以下其描述是解決方案3的示例性實施例。
第16圖是從第一裝置的角度進行無連接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1600。在步驟1605,第一裝置從第二裝置接收訊息,其中該訊息中或與該訊息的接收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訊息中包含的訊息指示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在步驟1610,第一裝置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到第二裝置的第一數據分組,其中該第一數據分組包含目的地地址的字段,或該第一數據分組與包含目的地地址的字段的側鏈路控制訊息相關聯。在步驟1615,第一裝置根據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來設置目的地地址的字段。在步驟1620,第一裝置直接向第二裝置傳輸側鏈路控制訊息和第一數據分組,在傳輸第一數據分組之前不與第二裝置交換任何與連接或鏈路建立有關的訊息。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UE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UE能夠(i)從第二裝置接收訊息,其中該訊息中或與該訊息的接收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訊息中包含的訊息指示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ii)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到第二裝置的第一數據分組,其中該第一數據分組包含目的地地址的字段,或該第一數據分組與包含目的地地址的字段的側鏈路控制訊息相關聯,(iii)根據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來設置目的地地址的字段,以及(iv)直接向第二裝置傳輸側鏈路控制訊息和第一數據分組,在傳輸第一數據分組之前不與第二裝置交換任何與連接或鏈路建立有關的訊息。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第17圖是從第一裝置的角度進行無連接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1700。在步驟1705,第一裝置從第二裝置接收訊息,其中該訊息中或與該訊息的接收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訊息中包含的訊息指示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在步驟1710,第一裝置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到第二裝置的第一數據分組,其中該第一數據分組與攜帶目的地地址的側鏈路控制訊息相關聯。在步驟1715,第一裝置根據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決定目的地地址。在步驟1720,第一裝置直接向第二裝置傳輸側鏈路控制訊息和第一數據分組,在傳輸第一數據分組之前不與第二裝置交換任何與連接或鏈路建立有關的訊息。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一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第一裝置能夠(i)從第二裝置接收訊息,其中該訊息中或與該訊息的接收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訊息中包含的訊息指示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ii)生成用於側鏈路傳輸到第二裝置的第一數據分組,其中該第一數據分組與攜帶目的地地址的側鏈路控制訊息相關聯,(iii)根據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決定目的地地址,以及(iv)直接向第二裝置傳輸側鏈路控制訊息和第一數據分組,在傳輸第一數據分組之前不與第二裝置交換任何與連接或鏈路建立有關的訊息。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第16圖和第17圖中所示和上文描述的實施例的上下文中,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裝置可以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數據分組,其中該第二數據分組包含從第二裝置傳輸到第一裝置的其它數據。此外,第一裝置可以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分組,其中該第二分組包含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的直接請求訊息。另外,第一裝置可以從第二裝置接收第二分組,其中該第二分組包含第一裝置用來決定是否需要重傳包含在第一分組中的數據的確認訊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訊息可以是V2V或V2X訊息(例如,CAM訊息)。此外,可以通過一對多側鏈路通訊接收該訊息。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數據分組可以不包含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連接的直接請求訊息。第二裝置的層2識別可以包含在包含該訊息的分組的標頭中。
在一種情況下,必要時可以通過UE1中的V2X應用向UE2發起一對一的側鏈路通訊。UE1需要在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連接或鏈路建立程序中向UE2通知V2X應用,以便從UE1接收的後續數據分組可以由UE2中正確的V2X應用處理。指示V2X應用的標識的訊息可以包含在直接通訊請求訊息中。通過這種方式,包含在用於傳輸直接通訊請求訊息的分組中或與分組的傳輸或接收相關聯的側鏈控制訊息中的標識訊息可以指示通用層2廣播標識。通用層2廣播標識可以用於一對一側鏈路通訊(對於任何V2X應用)的連接或鏈路建立程序。第18圖和第19圖以及以下其描述是示例性實施例。
第18圖是從第一裝置的角度與第二裝置建立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1800。在步驟1805,第一裝置根據第二裝置的標識或通用廣播標識向第二裝置傳輸第一訊息以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一對一側鏈路通訊,其中該第一訊息包含用於識別V2X應用的訊息。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一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第一裝置能夠根據第二裝置的標識或通用廣播標識向第二裝置傳輸第一訊息以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一對一側鏈路通訊,其中該第一訊息包含用於識別V2X應用的訊息。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第19圖是從第二裝置的角度與第一裝置建立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1900。在步驟1905,第二裝置根據第二裝置的標識或通用廣播標識接收從第一裝置傳輸的第一訊息以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一對一側鏈路通訊,其中該第一訊息包含用於識別V2X應用的訊息。
返回參考第3圖和第4圖,在第二裝置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裝置300包含存儲於存儲器310中的程式碼312。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使第二裝置能夠(i)根據第二裝置的標識或通用廣播標識接收從第一裝置傳輸的第一訊息以用於在第一裝置與第二裝置之間建立一對一側鏈路通訊,其中該第一訊息包含用於識別V2X應用的訊息。此外,CPU 308可以執行程式碼312以執行所有上述動作和步驟和/或本文中描述的其它動作和步驟。
在第18圖和第19圖中所示和上文描述的實施例的上下文中,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訊息可以是直接通訊請求訊息。此外,可以響應於接收到第一訊息而將第二訊息從第二裝置傳輸到第一裝置以進行相互認證。第一訊息可以包含第一裝置的標識和第二裝置的標識。
在一個實施例中,與第一訊息的傳輸或接收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訊息可以指示第二裝置的標識。該訊息可以是V2X應用的標識。第一裝置中的V2X應用可以觸發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建立。
在一個實施例中,通用廣播標識可以是通用層2廣播標識。第一訊息可以包含通用廣播標識。與第一訊息的傳輸或接收相關聯的側鏈路控制訊息可以指示通用廣播標識。
與上文提到的任何方法無關,一對一側鏈路通訊的連接可以是裝置/車輛兩者之間的AS級鏈路和/或裝置/車輛兩者之間的RRC連接。
不論上文提到的任何方法如何,裝置可以是UE或車輛。
上文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各種方面。應明白,本文中的教示可以通過廣泛多種形式實施,且本文中所公開的任何具體結構、功能或這兩者僅是代表性的。根據本文中的教示,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瞭解,本文公開的方面可以獨立於任何其它方面而實施,且可以各種方式組合這些方面中的兩個或多於兩個方面。例如,可以使用本文中闡述的任何數目個方面來實施設備或實踐方法。另外,通過使用除了本文所闡述的一個或多個方面之外或不同於本文所闡述的一個或多個方面的其它結構、功能性或結構與功能性,可實施此設備或可實踐此方法。作為上述概念中的一些的實例,在一些方面中,可以根據脈衝重複頻率建立並行通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根據脈衝位置或偏移建立並行通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根據時間跳頻序列建立並行通道。在一些方面中,可以根據脈衝重複頻率、脈衝位置或偏移以及時間跳頻序列而建立並行通道。
所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可使用多種不同技術及技藝中的任一者來表示訊息及訊號。例如,可通過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子、光場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組合來表示在整個上文描述中可能參考的數據、指令、命令、訊息、訊號、位元、符號和碼片。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進一步瞭解,結合本文公開的方面而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和算法步驟可以實施為電子硬體(例如,數位實施方案、類比實施方案,或兩者的組合,其可以使用源編碼或一些其它技術設計)、結合指令的各種形式的程序或設計代碼(為方便起見,這裡可以稱為“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的組合。為清晰地說明硬體與軟體的此可互換性,上文已大體就各種說明性組件、塊、模組、電路和步驟的功能性加以描述。此類功能性是實施為硬體還是軟體取決於特定應用及強加於整個系統的設計約束。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針對每一具體應用以不同方式來實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這樣的實施決策不應被解釋為會引起脫離本發明的範圍。
另外,結合本文公開的方面描述的各種說明性邏輯塊、模組和電路可以實施於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存取終端或存取點內或者由集成電路、存取終端或存取點執行。IC可以包括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專用集成電路(ASIC)、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或其它可編程邏輯裝置、離散門或晶體管邏輯、離散硬體組件、電氣組件、光學組件、機械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組合,且可以執行駐存在IC內、在IC外或這兩種情況下的代碼或指令。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處理器可以是任何的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還可以實施為計算裝置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多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結合的一個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何其它此類配置。
應理解,在任何所公開過程中的步驟的任何特定次序或層級都是示例方法的實例。應理解,根據設計偏好,過程中的步驟的特定次序或層級可以重新佈置,同時保持在本公開的範圍內。隨附的方法要求各種步驟的目前元件使用實例次序,且其並不意味著限於所呈現的特定次序或層級。
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方面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驟可以直接用硬體、用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模組、或用這兩者的組合實施。軟體模組(例如,包含可執行指令和相關數據)和其它數據可以駐存在數據存儲器中,例如RAM存儲器、快閃存儲器、ROM存儲器、EPROM存儲器、EEPROM存儲器、暫存器、硬碟、可移除式磁碟、CD-ROM或所屬領域中已知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媒體的任何其它形式。樣本存儲媒體可以耦合到例如計算機/處理器等機器(為方便起見,機器在本文中可以稱為“處理器”),使得處理器可以從存儲媒體讀取訊息(例如,代碼)且將訊息寫入到存儲媒體。或者,示例存儲媒體可以與處理器形成一體。處理器和存儲媒體可駐存在ASIC中。ASIC可以駐存在使用者設備中。在替代方案中,處理器和存儲媒體可作為離散組件而駐存在使用者設備中。此外,在一些方面中,任何合適的計算機程序產品可包括計算機可讀媒體,計算機可讀媒體包括與本發明的各方面中的一個或多個方面相關的代碼。在一些方面中,計算機程序產品可以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已結合各種方面描述本發明,但應理解本發明能夠進行進一步修改。本申請意圖涵蓋對本發明的任何改變、使用或調適,這通常遵循本發明的原理且包含對本公開的此類偏離,偏離處於在本發明所屬的技術領域內的已知及慣常實踐的範圍內。
100:存取網路; 104、106、108、110、112、114:天線; 116:存取終端; 118:反向鏈路; 120:前向鏈路; 122:存取終端; 124:反向鏈路; 126:前向鏈路; 210:傳送器系統; 212:數據源; 214:TX數據處理器; 220:TX MIMO處理器; 222a:222t:傳送器; 224a:224t:天線; 230:處理器; 232:記憶體; 236:數據源; 238:TX數據處理器; 242:RX數據處理器; 240:解調器; 250:接收器系統; 252a:252r:天線; 254a:254r:接收器; 260:RX數據處理器; 270:處理器; 272:記憶體; 280:調變器; 300:通訊裝置; 302:輸入裝置; 304:輸出裝置; 306:控制電路; 308:中央處理器; 310:記憶體; 312:程式碼; 314:收發器; 400:應用層; 402:層3; 404:層2; 406:層1; 800、900、1100、1200、1300、1400、1600、1700、1800、1900:流程圖; 805、810、815、905、910、915、1105、1110、1205、1210、1305、1310、1315、1405、1410、1415、1605、1610、1615、1620、1705、1710、1715、1720、1805、1905:步驟
爲了更好地理解本案,說明書包括附圖並且附圖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例舉說明瞭本案的實施例,結合說明書的描述用來解釋本案的原理。 第1圖示出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的圖。 第2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發射器系統(也被稱作存取網路)和接收器系統(也被稱作使用者設備或UE)的方塊圖。 第3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通訊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第4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第3圖的程式碼的功能方塊圖。 第5圖是3GPP TS 23.303 V15.1.0的第5圖.4.5.2-1的重製。 第6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圖。 第7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圖。 第8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9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0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圖。 第11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2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3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4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5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圖。 第16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7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8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第19圖是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流程圖。
1100:流程圖 1105、1110:步驟

Claims (12)

  1. 一種用於一第一裝置與一第二裝置進行一單播鏈路建立的方法,包括:廣播一第一訊息,其中該第一訊息用於請求該單播鏈路建立,並且該第一訊息包含該第一裝置的一上層識別並根據作為一來源層2識別的該第一裝置的一層2識別和作為一目的地層2識別的一廣播地址來廣播該第一訊息;以及從該第二裝置接收一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該單播鏈路建立,其中該第二訊息包含該第二裝置的一上層識別並根據作為一目的地層2識別的該第一裝置的一層2識別和作為一來源層2識別的該第二裝置的一層2識別來接收該第二訊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該第一裝置的該上層識別用於該第二裝置將該第一裝置的該上層識別與該第一裝置的該層2識別相關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該第一訊息不包含該第二裝置的任何上層識別。
  4. 一種用於一第二裝置與一第一裝置進行一單播鏈路建立的方法,包括:接收從該第一裝置廣播的一第一訊息,其中該第一訊息用於請求該單播鏈路建立,並且該第一訊息包含該第一裝置的一上層識別並根據作為一來源層2識別的該第一裝置的一層2識別和作為一目的地層2識別的一廣播地址來接收該第一訊息;以及 向該第一裝置傳輸一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該單播鏈路建立,其中該第二訊息包含該第二裝置的一上層識別並根據作為一目的地層2識別的該第一裝置的一層2識別和作為一來源層2識別的該第二裝置的一層2識別來傳輸該第二訊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該第一裝置的該上層識別用於該第二裝置將該第一裝置的該上層識別與該第一裝置的該層2識別相關聯。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該第一訊息不包含該第二裝置的任何上層識別。
  7. 一種第一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其安裝於該控制電路中;以及一存儲器,其安裝於該控制電路中且可操作地耦合到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成執行存儲在該存儲器中的一程式碼以:廣播一第一訊息,其中該第一訊息用於請求單播鏈路建立,並且該第一訊息包含該第一通訊裝置的一上層識別並根據作為一來源層2識別的該第一通訊裝置的一層2識別和作為一目的地層2識別的一廣播地址來廣播該第一訊息;以及從一第二通訊裝置接收一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該單播鏈路建立,其中該第二訊息包含該第二通訊裝置的一上層識別並根據作為一目的地層2識別的該第一通訊裝置的一層2識別和作為一來源層2識別的該第二通訊裝置的一層2識別來接收該第二訊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第一通訊裝置,該第一通訊裝置的該上層識別用於該第二通訊裝置將該第一通訊裝置的該上層識別與該第一通訊裝置的該層2識別相關聯。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第一通訊裝置,該第一訊息不包含該第二通訊裝置的任何上層識別。
  10. 一種第二通訊裝置,包括:一控制電路;一處理器,其安裝於該控制電路中;以及一存儲器,其安裝於該控制電路中且可操作地耦合到該處理器;其中該處理器被配置成執行存儲在該存儲器中的一程式碼以:接收從一第一通訊裝置廣播的一第一訊息,其中該第一訊息用於請求該單播鏈路建立,並且該第一訊息包含該第一通訊裝置的一上層識別並根據作為一來源層2識別的該第一通訊裝置的一層2識別和作為一目的地層2識別的一廣播地址來接收該第一訊息;以及向該第一通訊裝置傳輸一第二訊息以用於完成該單播鏈路建立,其中該第二訊息包含該第二通訊裝置的一上層識別並根據作為一目的地層2識別的該第一通訊裝置的一層2識別和作為一來源層2識別的該第二通訊裝置的一層2識別來傳輸該第二訊息。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第二通訊裝置,該第一通訊裝置的該上層識別用於該第二通訊裝置將該第一通訊裝置的該上層識別與該第一通訊裝置的該層2識別相關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第二通訊裝置,該第一訊息不包含該第二通訊裝置的任何上層識別。
TW108140158A 2018-11-09 2019-11-05 無線通訊系統中改進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方法和設備 TWI696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58398P 2018-11-09 2018-11-09
US62/758,398 2018-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9229A TW202019229A (zh) 2020-05-16
TWI696403B true TWI696403B (zh) 2020-06-11

Family

ID=68468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0158A TWI696403B (zh) 2018-11-09 2019-11-05 無線通訊系統中改進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方法和設備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7386B2 (zh)
EP (1) EP3651533B1 (zh)
JP (1) JP6749462B2 (zh)
KR (1) KR102234055B1 (zh)
CN (1) CN111182655B (zh)
ES (1) ES2910309T3 (zh)
TW (1) TWI696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44129B2 (en) * 2017-12-21 2021-06-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erarchical communi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11328097B (zh) * 2018-12-14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432132B2 (en) * 2019-02-14 2022-08-30 Motorola Mobility Llc Dropping extraneous discovery messages
US11115894B2 (en) 2019-08-14 2021-09-0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anaging FTM frames of WLAN RTT bursts
KR102227287B1 (ko) * 2019-08-15 2021-03-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자율주행시스템에서 차량의 멀티안테나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956120B2 (en) * 2019-09-30 2024-04-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dicating sidelink connection loss
US11057950B1 (en) * 2020-03-18 2021-07-06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identifier chan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838977B2 (en) * 2020-06-19 2023-12-0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link identifier update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836213A (zh) * 2020-06-29 2020-10-27 曾浩军 车辆通信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022208A1 (en) * 2020-07-30 2022-0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system information
DE102020121754A1 (de) 2020-08-19 2022-02-24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zwischen Verkehrsteilnehmern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CN112235734B (zh) * 2020-10-14 2022-04-08 大唐高鸿智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广播模式下的单播业务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622402B2 (en) * 2020-11-18 2023-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ay of superpositioned sidelink and uplink transmissio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92427A1 (en) * 2014-12-30 2016-06-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60212108A1 (en) * 2015-01-19 2016-07-21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US20170181206A1 (en) * 2014-04-24 2017-06-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yer-2 entiti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70245292A1 (en) * 2015-04-01 2017-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riority in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317740A1 (en) * 2015-07-24 2017-11-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rose relay ue activ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4681A1 (en) * 2012-11-07 2014-05-1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Reliable multicast/broadcast for p2p communications
KR102197851B1 (ko) * 2014-10-20 2021-01-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에서 대상 발견 방법 및 장치
WO2016122533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Nokia Soluton And Networks Oy Handling of proximity services device to device related identities at radio access network level
JP6473225B2 (ja) * 2015-03-31 2019-02-2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
CN106331978B (zh) * 2015-06-19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层2链路标识的选择、通知方法及装置
KR20170002201A (ko) * 2015-06-29 2017-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근접 서비스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80199229A1 (en) * 2015-07-26 2018-07-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on priority for d2d link with rela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206321B1 (en) * 2016-02-15 2020-07-08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uplink harq operation for prose-enabled ues participating in sidelink discovery operation
EP3244677B1 (en) * 2016-05-13 2020-04-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mechanism for qos implementation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WO2018047401A1 (ja) * 2016-09-09 2018-03-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US10048774B2 (en) * 2016-10-21 2018-08-14 Dexin Electronics Ltd. Mouse device with structure for adjusting load of a press-button
US10939288B2 (en) * 2018-01-14 2021-03-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ular unicast link establishment for vehicle-to-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81206A1 (en) * 2014-04-24 2017-06-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layer-2 entities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20160192427A1 (en) * 2014-12-30 2016-06-3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Operatio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60212108A1 (en) * 2015-01-19 2016-07-21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US20170245292A1 (en) * 2015-04-01 2017-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riority in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70317740A1 (en) * 2015-07-24 2017-11-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rose relay ue activ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82655A (zh) 2020-05-19
ES2910309T3 (es) 2022-05-12
CN111182655B (zh) 2021-09-07
US10687386B2 (en) 2020-06-16
US20200154511A1 (en) 2020-05-14
KR20200054876A (ko) 2020-05-20
EP3651533A1 (en) 2020-05-13
JP6749462B2 (ja) 2020-09-02
JP2020078075A (ja) 2020-05-21
EP3651533B1 (en) 2022-02-23
TW202019229A (zh) 2020-05-16
KR102234055B1 (ko) 202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6403B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改進側鏈路通訊的連接的方法和設備
JP6550112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drx(間欠受信)動作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08923894B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存储介质和系统
JP682622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イドリンクにおいて、グループキャストのためのフィードバックリソース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902651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ユニキャスト伝送のサイドリンク無線ベアラ(slrb)設定を要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21005768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 장치 대 장치 리소스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2010284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1対1の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を支援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21083082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伝送リソースを要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354108B1 (en) Method for handling an id collision for a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JP689499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サイドリンク識別子の変更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2024443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98329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イドリンクSRB(Signaling Radio Bearer)確立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226653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전송 리소스를 요청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3271573A (zh) 处理侧链路通信的无效rrc重新配置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284298A1 (en)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sidelink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