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6396B - 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6396B
TWI696396B TW107138248A TW107138248A TWI696396B TW I696396 B TWI696396 B TW I696396B TW 107138248 A TW107138248 A TW 107138248A TW 107138248 A TW107138248 A TW 107138248A TW I696396 B TWI696396 B TW I6963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handover
wireless base
drb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8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17408A (zh
Inventor
葉昌國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071382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6396B/zh
Priority to CN201811345129.0A priority patent/CN111107519A/zh
Priority to US16/231,739 priority patent/US20200137644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017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7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6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639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50Service provisioning or reconfigu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6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networks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new radio link in the target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7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of resource information of target access po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包括:該無線基站傳送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PDCP再組態訊息以變更該使用者設備的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序號(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在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後,該無線基站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並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以及在接收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後,該無線基站送出一第二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二再組態訊息包括一換手訊息。

Description

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由於不同版本的推出,使得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序號(SN,serial number)長度也隨之變化。例如,對於3GPP版本R8(release 8)而言,PDCP SN長度是12位元,而對於3GPP版本R11而言,PDCP SN長度是15位元,對於3GPP版本R13而言,PDCP SN長度是18位元。
如何做好使用者設備(UE)的換手(handover)操作是重要的。在換手過程中,通常目標基站不會更改使用者設備的PDCP SN長度。
在目前,如果目標基站的PDCP SN長度與UE的PDCP SN長度不一致的話,則在換手之後,對UE所提供的資料服務可能會出現問題。例如,如果UE能支援PDCP SN長度15位元或18位元的話,則來源(source)基站可能會將此UE的PDCP SN長度組態成15位元或18位元。在換手過程中,如果目標基站只支援12位元的PDCP SN長度的話,則目標基站無法將UE組態成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 度。在這種情況下,於UE執行換手至目標基站之後,在目標基站與UE之將出現PDCP SN長度不一致的情況,則對UE的資料服務可能會出現問題。
故而,需要有一種無線基站與換手方法,能解決目前所遇到的換手操作上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當目標基站與UE所用的PDCP SN長度不一致時,能避免進行換手後所造成資料傳輸錯誤的問題。
根據本案一實例,提出一種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該無線基站無線通訊於一使用者設備,該無線基站可與一目標基站交換資訊,該換手方法包括:該無線基站傳送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PDCP再組態訊息以變更該使用者設備的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序號(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在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後,該無線基站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並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以及在接收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後,該無線基站送出一第二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二再組態訊息包括一換手訊息。
根據本案另一實例,提出一種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該無線基站無線通訊於一使用者設備,該無線基站可與一目標基站交換資訊,該換手方法包括:該無線基站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 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該使用者設備未在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層中使用一延伸序號(SN),且通知該目標基站該使用者設備具有一候選資料無線電承載(DRB)辨別碼;該無線基站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並依據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一DRB資源是否被釋放且該使用者設備的一組態是否被重設;以及當該無線基站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DRB資源未被釋放且該無線基站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組態未被重設時,送出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以改變該使用者設備的一PDCP 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且將該使用者設備的一DRB辨別碼改變為該候選DRB辨別碼,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PDCP再組態訊息及一換手訊息。
根據本案更一實例,提出一種無線基站,可與一目標基站交換資訊,該無線基站包括:一天線,架構成無線通訊於一使用者設備與該目標基站;以及一控制器,耦接於該天線。該控制器用以:控制該天線來傳送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PDCP再組態訊息以變更該使用者設備的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序號(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在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後,控制該天線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並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以及在接收該換手確認訊息或換手指令後,控制該天線送出一第二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二再組態訊息包括一換手訊息。
根據本案又一實例,提出一種無線基站,可與一目標基站交換資訊,該無線基站包括:一天線,架構成無線通訊於一使用者 設備與該目標基站;以及一控制器,耦接於該天線。該控制器用以:控制該天線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該使用者設備未在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層中使用一延伸序號(SN),且通知該目標基站該使用者設備具有一候選資料無線電承載(DRB)辨別碼;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並依據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一DRB資源是否被釋放且該使用者設備的一組態是否被重設;以及當該控制器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DRB資源未被釋放且該無線基站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組態未被重設時,控制該天線送出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以改變該使用者設備的一PDCP 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且將該使用者設備的一DRB辨別碼改變為該候選DRB辨別碼,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PDCP再組態訊息及一換手訊息。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110:來源基站
120:使用者設備(UE)
130:目標基站
S110-S190、S210-S270:步驟
300:無線基站
310:天線
320:控制器
330:記憶體
S410-S490、S510-S570:步驟
410、510:移動性管理組件(MME)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換手方法流程圖。
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換手方法流程圖。
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無線基站的功能方塊圖。
第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換手方法流程圖。
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換手方法流程圖。
本說明書的技術用語係參照本技術領域之習慣用語,如本說明書對部分用語有加以說明或定義,該部分用語之解釋係以本說明書之說明或定義為準。本揭露之各個實施例分別具有一或多個技術特徵。在可能實施的前提下,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選擇性地實施任一實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術特徵,或者選擇性地將這些實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術特徵加以組合。
現請參照第1圖,顯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換手方法流程圖。第1圖可應用於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來源基站110、UE 120與目標基站130。UE 120、來源基站110和目標基站130可彼此交換訊息。UE 120的PDCP SN長度大於12位元,例如為15位元或18位元,來源基站110支援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度,但目標基站130不支援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度,只支援12位元的PDCP SN長度。亦即,在第1圖中,來源基站110支援「延伸PDCP SN(extended PDCP-SN),而目標基站130不支援「延伸PDCP SN」,亦即,目標基站130只支援「傳統PDCP SN」。
在步驟S110中,UE 120送出測量報告給來源基站110。
在步驟S120中,根據此測量報告,來源基站110決定指示UE 120要換手至目標基站130。
在步驟S130中,來源基站110送出「RRC連接再組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message)」(包括PDCP再組態訊息)給UE 120,以藉由再組態UE 120而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由15位元(或18位元)變更為12位元(在底下,亦可將12位元稱為既定位 元長度)。其中,RRC代表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其中,在來源基站110判斷UE 120的PDCP SN長度大於既定位元長度後,來源基站110傳送「RRC連接再組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至UE 120。
至於在本案實施例中,來源基站110如何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由15位元(或18位元)降級為12位元可以包括但不受限於,來源基站110通知UE 120,以讓UE 120依據「RRC連接再組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將資料無線電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資源釋放並且再次建立DRB資源(UE再次建立DRB資源時所用的DRB ID不同或相同於原先所用的DRB ID),但是,UE仍使用相同的EPS承載辨別碼(EPS bearer ID),其中,EPS代表演化封包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當然,本案其他可能實施例亦可使用其他可能的方法來讓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由15位元(或18位元)降級為12位元,本案並不受限於此。
在步驟S140中,UE 120送出「RRC連接再組態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訊息」給來源基站110。
在步驟S150中,來源基站110送出「換手請求(handover request)訊息」給目標基站130,以開始換手操作。
在步驟S160中,目標基站130送出「換手確認(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訊息」給來源基站110。
在步驟S170中,來源基站110送出「RRC連接再組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包括換手訊息)給UE 120。
在步驟S180中,UE 120同步於目標基站130。
在步驟S190中,UE 120送出「RRC連接再組態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訊息」給目標基站130。至此,換手操作已完成。
也就是說,在本案第1圖的實施例中,在進行換手(步驟S170)之前,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降級為12位元(於步驟S130中)。
由上述可知,在本案第1圖的實施例中,由於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降級為12位元(目標基站130的PDCP SN長度也為12位元),故而,在換手之後,UE 120與目標基站130的PDCP SN長度一致,能使得對UE 120的資料服務不會出現問題,解決了習知技術中,由於UE與目標基站的PDCP SN長度不一致所導致的換手後對UE 120的資料服務的問題。
現請參照第2圖,顯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換手方法流程圖。同樣地,在第2圖中,UE 120的PDCP SN長度大於12位元,例如為15位元或18位元,來源基站110支援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度,但目標基站130不支援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度,只支援12位元的PDCP SN長度。
在步驟S210中,UE 120送出測量報告給來源基站110。
在步驟S220中,根據此測量報告,來源基站110決定指示UE 120要換手至目標基站130。
在步驟S230中,來源基站110送出「換手請求(handover request)訊息」給目標基站130,以開始換手操作。其中,在換手請求(handover request)訊息中,來源基站110向目標基站130報告:(1)UE 120未在PDCP層中使用延伸序號(SN)(亦即,UE DRB未被設定成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度,即12位元的PDCP SN長度,然而,在此時的UE的DRB仍被設定成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度);以及(2)UE的DRB ID為X(X可以相同或不同於目前UE的DRB ID,在底下,亦可將X稱為「候選資料無線電承載(DRB)辨別碼」)。
在步驟S240中,目標基站130送出「換手確認(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訊息」給來源基站110。
在步驟S250中,來源基站110送出「RRC連接再組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給UE 120,其中,來源基站110根據目標基站130所送出的「換手確認訊息」來判斷UE 120的DRB資源是否未被釋放且UE 120的組態(configuration)是否被重設。如果來源基站110根據目標基站130所送出的「換手確認訊息」判斷UE 120的DRB資源未被釋放且UE 120的組態(configuration)未被重設,則來源基站110送出「RRC連接再組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給UE 120,以改變UE 120的PDCP SN長度為12位元(方式可以如第1圖實施例所述),且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DRB辨別碼改變為候選DRB辨別碼(亦即,將UE 120的DRB ID改變為步驟S230中的X)。其中,來源基站110判斷UE 120的DRB資源是否被釋放包括:來源基站110判斷UE 120的PDCP資源是否被釋放。更甚 者,來源基站110判斷UE 120的DRB資源是否被釋放包括:來源基站110依據換手確認訊息是否包括drb-ToReleaseList IE來判斷UE 120的DRB資源是否被釋放。來源基站110判斷UE 120的組態是否被重設包括:來源基站110判斷在由目標基站130所傳來的換手確認訊息是否包括fullConfig-r9 IE。當然,本案並不受限於此。同樣地,在步驟S250中,來源基站110所送出給UE 120的「RRC連接再組態(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訊息」包括PDCP再組態訊息及換手訊息,PDCP再組態訊息用以再組態UE 120而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由15位元(或18位元)變更為12位元。
在步驟S260中,UE 120同步於目標基站130。
在步驟S270中,UE 120送出「RRC連接再組態完成(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訊息」給目標基站130。至此,換手操作已完成。
也就是說,在本案第2圖的實施例中,在進行換手的過程中(步驟S250之中),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降級為12位元。
由上述可知,在本案第2圖的實施例中,由於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降級為12位元(目標基站130的PDCP SN長度也為12位元),故而,在換手之後,UE 120與目標基站130的PDCP SN長度一致,能使得對UE 120的資料服務不會出現問題,解決了習知技術中,由於UE與目標基站的PDCP SN長度不一致所導致的換手後對UE 120的資料服務的問題。
此外,在本案上述2個實施例中,將不會限制目標基站130的行為與適用版本,因為目標基站130可使用支援較舊版本的無線基站。
此外,本案上述2個實施例可相容於目前的3GPP版本R12、R13、R14與R15等。
第3圖顯示根據本案一實施例的無線基站的功能方塊圖。無線基站300可用於實施第1圖與第2圖中的來源基站110。無線基站300可與其他基站交換訊息,無線基站300包括:天線310、控制器320與記憶體330。天線310可無線通訊於UE。控制器320可控制天線310與記憶體330,並控制無線基站300來實施如第1圖與第2圖的換手方法。記憶體330用於儲存設定參數等。
現請參照第4圖,顯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換手方法流程圖。第4圖可應用於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來源基站110、UE 120、目標基站130與移動性管理組件(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410。UE 120、來源基站110、目標基站130與MME410可彼此交換訊息。MME可負責UE處於閒置模式(Idle Mode)時的移動管理、EPS承載的管理、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管理等功能。
第4圖中的步驟S410、S420、S430、S440、S470、S480與S490相同或相似於第1圖中的步驟S110、S120、S130、S140、S170、S180與S190,故其細節在此省略。
在步驟S450A中,來源基站110送出「換手需求(handover required)訊息」給MME410,以開始換手操作。在步驟S450B中,MME 410送出「換手請求(handover request)訊息」給MME410。
在步驟S460A中,目標基站130送出「換手確認訊息」給MME 410。在步驟S460B中,MME 410送出「換手指令(handover command)」給來源基站110。
也就是說,在本案第4圖的實施例中,在進行換手(步驟S470)之前,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降級為12位元(於步驟S430中)。
由上述可知,在本案第4圖的實施例中,由於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降級為12位元(目標基站130的PDCP SN長度也為12位元),故而,在換手之後,UE 120與目標基站130的PDCP SN長度一致,能使得對UE 120的資料服務不會出現問題,解決了習知技術中,由於UE與目標基站的PDCP SN長度不一致所導致的換手後對UE 120的資料服務的問題。
現請參照第5圖,顯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換手方法流程圖。第5圖可應用於無線通訊系統,包括:來源基站110、UE 120、目標基站130與MME 510。
第5圖中的步驟S510、S520、S550、S560與S570相同或相似於第2圖中的步驟S210、S220、S250、S260與S270,故其細節在此省略。
在步驟S530A中,來源基站110送出「換手需求(handover required)訊息」給MME 510,以開始換手操作。在步驟S530B中,MME 510送出換手請求訊息給目標基站130。其中,經由步驟530A與530B後,目標基站130可得知:(1)UE 120未在PDCP層中使用延伸序號(SN)(亦即,UE DRB未被設定成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度,即12位元的PDCP SN長度,然而,在此時的UE的DRB仍被設定成15位元或18位元的PDCP SN長度);以及(2)UE的DRB ID為X(X可以相同或不同於目前UE的DRB ID)
在步驟S540A中,目標基站130送出「換手確認訊息」給MME 510。在步驟S540B中,MME 510送出「換手指令」給來源基站110。
也就是說,在本案第5圖的實施例中,在進行換手的過程中(步驟S550之中),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降級為12位元。相似地,在步驟550中,來源基站110依據由MME 510所傳來的換手指令是否包括drb-ToReleaseList IE來判斷UE 120的DRB資源是否被釋放。此外,來源基站110判斷UE 120的組態是否被重設包括:來源基站110判斷MME 510所傳來的換手指令是否包括fullConfig-r9 IE。
由上述可知,在本案第5圖的實施例中,由於來源基站110將UE 120的PDCP SN長度降級為12位元(目標基站130的PDCP SN長度也為12位元),故而,在換手之後,UE 120與目標基站130的PDCP SN長度一致,能使得對UE 120的資料服務不會出現問題, 解決了習知技術中,由於UE與目標基站的PDCP SN長度不一致所導致的換手後對UE 120的資料服務的問題。
在第4圖與第5圖中,來源基站110與目標基站130必需透過MME 410或510當成中介,來交換訊息。此外,第3圖的無線基站300可用於實施第4圖與第5圖中的來源基站110。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0:來源基站
120:使用者設備(UE)
130:目標基站
S110-S190:步驟

Claims (24)

  1. 一種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該無線基站無線通訊於一使用者設備,該無線基站可與一目標基站交換資訊,該換手方法包括:該無線基站傳送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再組態訊息以變更該使用者設備的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序號(Sequence Number,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在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後,該無線基站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並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以及在接收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後,該無線基站送出一第二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二再組態訊息包括一換手訊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在根據由該使用者設備所傳來的一測量報告來決定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換手至該目標基站後,該無線基站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該既定位元長度是12位元。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在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該PDCP SN長度大於該既定位元長度後,該無線基站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該無線基站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以變更該使用者設備的的該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序號(SN)長度至該既定位元長度的該步驟包括:該使用者設備依據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將一資料無線電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資源釋放並且再次建立該DRB資源,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再次建立該DRB資源時所用的一DRB辨別碼係不同於或相同於再次建立前所用的該DRB辨別碼,且,該使用者設備使用相同的一演進數據封包系統承載(Evolved Packet System Bearer,EPS Bearer)辨別碼。
  6. 一種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該無線基站無線通訊於一使用者設備,該無線基站可與一目標基站交換資訊,該換手方法包括:該無線基站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該使用者設備未在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層中使用一延伸序號(SN),且通知該目標基站該使用者設備具有一候選資料無線電承載(DRB)辨別碼; 該無線基站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並依據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一DRB資源是否被釋放且該使用者設備的一組態是否被重設;以及當該無線基站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DRB資源未被釋放且該無線基站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組態未被重設時,該無線基站送出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以改變該使用者設備的一PDCP 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且將該使用者設備的一DRB辨別碼改變為該候選DRB辨別碼,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PDCP再組態訊息及一換手訊息。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在根據由該使用者設備所傳來的一測量報告來決定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換手至該目標基站後,該無線基站送出該換手請求訊息或該換手需求訊息。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該既定位元長度是12位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於該使用者設備接收到該第一再組態訊息之前,該使用者設備的該PDCP SN長度大於該既定位元長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該無線基站送出該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以改變該使用者設備的PDCP SN長度至該既定位元長度且將該使 用者設備的該DRB辨別碼改變為該候選DRB辨別碼之該步驟包括:該使用者設備依據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將一資料無線電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資源釋放並且再次建立該DRB資源,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再次建立該DRB資源時所用的一DRB辨別碼不同或相同於再次建立前所用的該DRB辨別碼,且,該使用者設備使用相同的一演進數據封包系統承載(EPS Bearer)辨別碼。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該無線基站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該DRB資源是否被釋放包括:該無線基站依據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是否包括drb-ToReleaseList IE來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該DRB資源是否被釋放。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無線基站的換手方法,其中,該無線基站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該組態是否被重設包括:該無線基站判斷所接收的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是否包括fullConfig-r9 IE。
  13. 一種無線基站,可與一目標基站交換資訊,該無線基站包括:一天線,架構成無線通訊於一使用者設備與該目標基站;以及一控制器,耦接於該天線,該控制器用以: 控制該天線來傳送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再組態訊息以變更該使用者設備的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序號(Sequence Number,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在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後,控制該天線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並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以及在接收該換手確認訊息或換手指令後,控制該天線送出一第二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其中該第二再組態訊息包括一換手訊息。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在該控制器根據由該使用者設備所傳來的一測量報告來決定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換手至該目標基站後,該控制器控制該天線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該既定位元長度是12位元。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在該控制器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該PDCP SN長度大於該既定位元長度後,該控制器控制該天線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於該控制器控制該天線傳送該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以變更該使用者設備的的該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序號(SN)長度至該既定位元長度時,該使用者設備依據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將一資料無線電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資源釋放並且再次建立該DRB資源,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再次建立該DRB資源時所用的一DRB辨別碼係不同於或相同於再次建立前所用的該DRB辨別碼,且,該使用者設備使用相同的一演進數據封包系統承載(Evolved Packet System Bearer,EPS Bearer)辨別碼。
  18. 一種無線基站,可與一目標基站交換資訊,該無線基站包括:一天線,架構成無線通訊於一使用者設備與該目標基站;以及一控制器,耦接於該天線,該控制器用以:控制該天線送出一換手請求訊息或一換手需求訊息,以通知該目標基站該使用者設備未在一封包資料匯聚通訊協定(PDCP)層中使用一延伸序號(SN),且通知該目標基站該使用者設備具有一候選資料無線電承載(DRB)辨別碼;接收一換手確認訊息或一換手指令,並依據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一DRB資源是否被釋放且該使用者設備的一組態是否被重設;以及當該控制器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DRB資源未被釋放且該無線基站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組態未被重設時,控制該天線送出 一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以改變該使用者設備的一PDCP SN長度至一既定位元長度且將該使用者設備的一DRB辨別碼改變為該候選DRB辨別碼,其中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包括一PDCP再組態訊息及一換手訊息。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該控制器在根據由該使用者設備所傳來的一測量報告來決定指示該使用者設備換手至該目標基站後,該控制器控制該天線送出該換手請求訊息或該換手需求訊息。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該既定位元長度是12位元。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其中,於該使用者設備接收到該第一再組態訊息之前,該使用者設備的該PDCP SN長度大於該既定位元長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於該控制器控制該天線送出該第一再組態訊息至該使用者設備以改變該使用者設備的PDCP SN長度至該既定位元長度且將該使用者設備的該DRB辨別碼改變為該候選DRB辨別碼時,該使用者設備依據該第一再組態訊息將一資料無線電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資源釋放並且再次建立該DRB資源,其中,該使用者設備再次建立該DRB資源時所用的一DRB辨別碼不同或相同於再次建立前所用的該DRB辨別碼,且,該使用者設備使用相同的一演進數據封包系統承載(EPS Bearer)辨別碼。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該控制器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該DRB資源是否被釋放時,該控制器依據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是否包括drb-ToReleaseList IE來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該DRB資源是否被釋放。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無線基站,其中,於該控制器判斷該使用者設備的該組態是否被重設時,該控制器判斷所接收的該換手確認訊息或該換手指令是否包括fullConfig-r9 IE。
TW107138248A 2018-10-29 2018-10-29 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TWI6963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8248A TWI696396B (zh) 2018-10-29 2018-10-29 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CN201811345129.0A CN111107519A (zh) 2018-10-29 2018-11-13 无线基站与其换手方法
US16/231,739 US20200137644A1 (en) 2018-10-29 2018-12-24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handover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8248A TWI696396B (zh) 2018-10-29 2018-10-29 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7408A TW202017408A (zh) 2020-05-01
TWI696396B true TWI696396B (zh) 2020-06-11

Family

ID=70326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8248A TWI696396B (zh) 2018-10-29 2018-10-29 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37644A1 (zh)
CN (1) CN111107519A (zh)
TW (1) TWI6963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2861B (zh) * 2021-03-01 2023-07-25 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链路终端设备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35775A (zh) * 2023-04-04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57792A1 (en) * 2012-05-21 2017-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59394B2 (ja) * 2012-07-20 2016-02-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
US20150172988A1 (en) * 2013-12-18 2015-06-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sson (Publ) Redu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ver command size during handover execution
CN108024294B (zh) * 2016-11-02 2020-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57792A1 (en) * 2012-05-21 2017-09-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N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 15)", 3GPP TS 38.331 V15.3.0 (2018-09)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Release 15)", 3GPP TS 36.300 V15.3.0 (2018-09)
3GP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 (Release 15)", 3GPP TS 36.300 V15.3.0 (2018-09) 3GPP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N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 (Release 15)", 3GPP TS 38.331 V15.3.0 (2018-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37644A1 (en) 2020-04-30
CN111107519A (zh) 2020-05-05
TW202017408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265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30652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ual connectivity
WO2016163544A1 (ja) ハンドオーバ手順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基地局
US8787317B2 (en) Wireless handover optimization
WO2018137666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JP2007531430A5 (zh)
WO2013044864A1 (zh)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96124A1 (j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JP6412088B2 (ja) デュアルコネクティビティのためのデータ送信/データ受信をハンドリングする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WO2014182233A2 (en) Packet data transfer re-establishment
TWI415488B (zh) 在行動通訊系統中遞交之方法
JP2014007499A5 (zh)
WO2016026151A1 (zh) 一种通信系统、本地移动节点及基站
WO2016167212A1 (ja) 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WO2020090440A1 (j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及びユーザ装置
WO2015161575A1 (zh) 用户终端位置上报方法、基站、移动管理实体及系统
TWI696396B (zh) 無線基站與其換手方法
WO2014000687A1 (zh) 一种接入点切换过程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0028607A1 (zh) 一种状态转移的方法、系统和终端
WO2016161724A1 (zh) 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JP2008527776A (ja) デュアルバンド/デュアルモードを支援する移動通信端末のハンドオーバ方法
TWI826716B (zh) 控制不同類型基地台之間之移動性
WO2015080040A1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基地局
WO2020061871A1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4107870A1 (zh) 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信息上报方法、用户设备以及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