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5633B - 具優先級之空間感知動態範圍控制系統 - Google Patents

具優先級之空間感知動態範圍控制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5633B
TWI695633B TW107145351A TW107145351A TWI695633B TW I695633 B TWI695633 B TW I695633B TW 107145351 A TW107145351 A TW 107145351A TW 107145351 A TW107145351 A TW 107145351A TW I695633 B TWI695633 B TW I69563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gain factor
gain
central
coordinate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5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9560A (zh
Inventor
喬瑟夫 馬力吉利歐
柴克瑞 賽得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博姆雲360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博姆雲360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博姆雲360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95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95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63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7/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arrangements, e.g. balance control
    • H04S7/30Control circuits for electronic adaptation of the sound field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02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 H04S1/002Non-adaptive circuits, e.g. manually adjustable or static, for enhancing the sound image 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7/00Volume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in amplifiers
    • H03G7/002Volume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in amplifiers in untuned or low-frequency amplifiers, e.g. audio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7/00Volume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in amplifiers
    • H03G7/007Volume compression or expansion in amplifiers of digital or cod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9/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types of control, e.g. gain control and tone control
    • H03G9/005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types of control, e.g. gain control and tone control of digital or cod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 H04S1/007Two-channel systems in which the audio signals are in digital fo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2400/00Details of stereophonic systems covered by H04S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S2400/13Aspects of volume control, not necessarily automatic, in stereophonic soun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2420/00Techniques used stereophonic systems covered by H04S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S2420/13Application of wave-field synthesis in stereophonic audi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3/00Systems employing more than two channels, e.g. quadraphonic
    • H04S3/002Non-adaptive circuits, e.g. manually adjustable or static, for enhancing the sound image o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tereophonic System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在一音訊座標系統中,使用另一音訊座標系統中所應用之增益因子來限制一音訊信號。依據該音訊信號在一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第三分量及一第四分量,在一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分量及一第二分量。判定一振幅臨限值,從而定義該第三分量及該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最大位準。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三分量及該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以產生一經調整第三分量及一經調整第四分量,且依據該經調整第三分量及該經調整第四分量,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輸出通道及一第二輸出通道。依據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之應用,將該第一輸出通道及該第二輸出通道各自限制為低於該振幅臨限值。

Description

具優先級之空間感知動態範圍控制系統
本文中所闡述之標的物係關於音訊處理,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在一空間感知脈絡中對一音訊信號之動態範圍控制。
範圍控制係指將一音訊信號限制為低於一臨限值量。對於包含一左通道及右通道之左-右空間中之一立體聲音訊信號,在左-右空間中可藉由視需要將增益應用於左通道及右通道使得每一通道之峰值皆低於臨限值而達成範圍控制。然而,期望將範圍控制之假訊移位至不同空間位置。
實施例係關於提供在一空間感知脈絡中對一音訊信號之範圍控制。在一音訊座標系統(例如,左-右空間)中使用另一音訊座標系統(例如,中央-側邊空間)中所應用之增益因子來限制該音訊信號以將硬限制假訊移位至不同空間位置。依據該音訊信號之一第三分量(例如,一左通道)及一第四分量(例如,一右通道)而產生一第一(例如,中央)分量及一第二(例如,側邊)分量。判定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振幅臨限值,從而定義該第三分量及該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最大位準。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第一分量及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以在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經調整第一分量及一經調整第二分量。依據該經調整第一分量及該經調整第二分量而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例如,左)輸出通道及一第二(例如,右)輸出通道。依據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而將該第一輸出通道及該第二輸出通道各自限制為低於該振幅臨限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種儲存程式碼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程式碼在由一處理器執行時將該處理器組態成:依據一音訊信號在一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第三分量及一第四分量而在一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分量及一第二分量;判定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振幅臨限值,從而定義該第三分量及該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最大位準;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以在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經調整第一分量及一經調整第二分量;及依據該經調整第一分量及該經調整第二分量而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輸出通道及一第二輸出通道。依據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而將該第一輸出通道及該第二輸出通道各自限制為低於該振幅臨限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處理一音訊信號之系統包含處理電路,該處理電路經組態以:依據一音訊信號在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第三分量及一第四分量而在一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分量及一第二分量;判定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振幅臨限值,從而定義該第三分量及該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最大位準;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以在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經調整第一分量及一經調整第二分量;及依據該經調整第一分量及該經調整第二分量而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輸出通道及一第二輸出通道。依據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而將該第一輸出通道及該第二輸出通道以組合方式各自限制為低於該振幅臨限值。
其他態樣包含與上文中之任一者有關之組件、裝置、系統、改良、方法、程序、應用程式、電腦可讀媒體及其他技術。
現將詳細參考實施例,該等實施例之實例在附圖中加以圖解說明。在以下詳細說明中,陳述眾多具體細節以提供對各種所闡述實施例之一透徹理解。然而,可在不具有此等具體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所闡述實施例。在其他例項中,未詳細闡述眾所周知之方法、程序、組件、電路及網路以免不必要地模糊實施例之態樣。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關於在左-右空間中使用中央-側邊空間中所應用之增益因子對一音訊信號之範圍控制。將包含一左通道及一右通道之音訊信號轉換成一中央分量及一側邊分量。將增益因子應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中之每一者以產生一經調整中央分量及一經調整側邊分量。將經調整分量轉換回至左-右空間成為各自滿足左-右空間中之一左-右臨限值之一左輸出通道及一右輸出通道。
可根據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之一優先級而定義增益因子。空間限制之優先級可係可調整的,且定義假訊至不同空間位置中之一所要移位以滿足左-右臨限值。可使用用於較高優先級分量之一增益因子來定義用於一較低優先級分量之一增益因子,使得當在未滿足左-右臨限值之情況下已達到較高優先級分量之一增益減小預算時,僅應用用於較低優先級分量之增益因子。因此,根據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之優先級,左輸出通道及右輸出通道中之每一者皆滿足左-右臨限值。實例性音訊處理系統
圖(FIG.) 1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音訊處理系統100之一示意性方塊圖。音訊處理系統100接收包含一左輸入通道112及一右輸入通道114之一輸入音訊信號,且對通道112、114之一中央分量116或一側邊分量118進行增益調整,以產生包含各自具有被限制為低於一左-右臨限值ϑLR 之峰值之一左輸出通道132及一右輸出通道134之一輸出音訊信號。音訊處理系統100提供在一空間感知脈絡中對輸入音訊信號之動態範圍控制。取決於輸入能量被聚焦之地點及對音訊處理系統100之操作進行組態之設定,音訊處理系統100可將硬限制假訊移位至不同空間位置(例如,輸入音訊信號之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中。該等設定可以程式化方式判定,或可由一使用者指定。
音訊處理系統100包含一L/R轉M/S轉換器102、一空間限制器104、一L/R限制器106、一M/S轉L/R轉換器108及一控制器110。L/R轉M/S轉換器102接收左輸入通道112及右輸入通道114,且依據輸入通道112、114而產生中央分量116及側邊分量118。在某些實施例中,中央分量116可係基於左輸入通道112與右輸入通道114之一和而產生。側邊分量118可係基於左輸入通道112與右輸入通道114之間的一差而產生。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可以其他方式產生,諸如使用各種L/R-M/S變換。在某些實施例中,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係依據一多通道(例如,環繞聲)音訊信號而產生。
空間限制器104包含一中央增益處理器152及一側邊增益處理器154。中央增益處理器152接收中央分量116及側邊分量118,且判定用於中央分量116之一中央增益因子αm 。中央增益處理器152將中央增益因子αm 應用於中央分量116以產生一經調整中央分量120。側邊增益處理器154接收中央分量116及側邊分量118,且判定用於側邊分量118之一側邊增益因子αs 。側邊增益處理器154將側邊增益因子αs 應用於側邊分量118以產生一經調整側邊分量122。
在某些實施例中,存在中央分量116與側邊分量118之間的空間限制之一優先級。舉例而言,將一主要增益因子αI 應用於較高優先級分量直至達到用於較高優先級分量之一增益減小預算。若耗盡增益減小預算,但未能滿足左-右臨限值,則將一次要增益因子αII 應用於較低優先級ϑLR 分量直至達到用於較低優先級分量之一增益減小預算。若主要分量係中央分量且次要分量係側邊分量,則中央增益因子αm 由αI 定義且側邊增益因子αS 由αII 定義。若主要分量係側邊分量且次要分量係中央分量,則中央增益因子αm 由αII 定義且側邊增益因子αs 由αI 定義。使用用於較高優先級分量之增益因子而遞回地定義用於較低優先級分量之增益因子以指定優先級。若在應用用於較低優先級分量之增益因子之後仍未滿足左-右臨限值ϑLR ,則視需要將一左-右增益因子αlr 應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中之每一者以滿足左-右臨限值ϑLR
L/R限制器106包含一L/R增益處理器156。L/R增益處理器156接收由空間限制器104調整之經調整中央分量120及經調整側邊分量122、將左-右增益因子αlr 應用於經調整中央分量120以產生經調整中央分量124,且將左-右增益因子αlr 應用於側邊分量122以產生經調整側邊分量126。
如下文結合圖3A至圖9更詳細論述,增益因子αm 、αs 及αlr 可取決於音訊處理系統100之空間限制之優先級而變化。空間限制之優先級定義中央限制級與側邊限制級之間的一優先級。若中央或側邊增益減小計算受約束,例如,具有增益預算或側鏈處理,則在該等計算之後可接著進行應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兩者之一L/R限制級。此L/R限制級等同地影響兩個分量,且因此可在中央-側邊空間中或在左-右空間中做出判定及應用。較低優先化之限制級可應用使用較高優先化之限制級中所應用之一或多個增益因子而定義之一增益因子。每一較高優先級限制級可包含定義增益因子之一最小值之一增益減小預算θ,其中在於較高優先級限制級期間耗盡增益減小預算且未能滿足左-右臨限值ϑLR 時,使用較低優先級限制級。在每一組態中,將至少一個增益因子應用於中央分量且將至少一個增益因子應用於側邊分量,以確保左-右空間中之輸出音訊信號之左通道132及右通道134之峰值低於左-右臨限值ϑLR 。應注意,這些級實際上可能並非單獨的,本質上也未必係迴歸的。單獨級可僅表示邏輯優先級。本文中所論述之實施例不限於迴歸增益級計算之使用或省略或者在每一級期間經由單獨動態範圍控制器而進行之操作。
M/S轉L/R轉換器108接收經調整中央分量124及經調整側邊分量126,且依據經調整中央分量124及經調整側邊分量126而產生左輸出通道132及右輸出通道134。在某些實施例中,左輸出通道132可係基於經調整中央分量124與經調整側邊分量126之一和而產生。右輸出通道134可係基於經調整中央分量124與經調整側邊分量126之間的一差而產生。可依據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使用其他類型之變換來產生左通道及右通道。M/S轉L/R轉換器108將左輸出通道132輸出至一左揚聲器且將右輸出通道134輸出至一右揚聲器。作為由空間限制器104及L/R限制器106所應用之處理之一結果,輸出音訊信號之左通道132及右通道134之峰值低於左-右臨限值ϑLR
在某些實施例中,控制器110控制音訊處理系統100之操作。控制器110可耦合至空間限制器104及L/R,以對空間限制器104之操作進行組態,諸如定義臨限值(例如,ϑLR 、增益減小預算等)、判定處理級之優先級及根據所判定優先級及臨限值而判定增益因子。空間限制器所使用之各種參數可藉由使用者輸入、以程式化方式或其組合而定義,如本文中更詳細論述。實例性空間限制器
圖2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空間限制器200之一示意性方塊圖。空間限制器200包含一中央峰值擷取器202、一側邊峰值擷取器204、一中央增益處理器206、一側邊增益處理器208、一中央混合器210及一側邊混合器212。
中央峰值擷取器202接收中央分量116,且判定表示中央分量116之一峰值之一中央峰值214。中央峰值擷取器202將中央峰值214提供至中央增益處理器206及側邊增益處理器208。側邊峰值擷取器204接收側邊分量118,且判定表示側邊分量118之一峰值之一側邊峰值216。側邊峰值擷取器204將側邊峰值216提供至中央增益處理器206及側邊增益處理器208。
中央增益處理器206基於中央峰值214、側邊峰值216、左-右空間中之臨限值ϑLR 而判定一中央增益因子218 (αm )。側邊增益處理器208基於中央峰值214、側邊峰值216、左-右空間中之臨限值ϑLR 而判定一側邊增益因子220 (αs )。
中央混合器210接收中央分量116及中央增益因子218 (αm ),且使此等值相乘而產生經調整中央分量120。側邊混合器212接收側邊分量118及側邊增益因子220 (αs ),且使此等值相乘而產生經調整側邊分量122。
在某些實施例中,L/R限制級與空間限制器200整合在一起。中央增益處理器206組合左-右增益因子αlr 與中央增益因子218,且中央混合器210使結果與中央分量116相乘而產生經調整中央分量124。側邊增益處理器208組合左-右增益因子αlr 與側邊增益因子220,且側邊混合器212使結果與側邊分量118相乘而產生經調整側邊分量126。 - 右空間與中央 - 側邊空間之座標變換
增益應用可應用於輸入音訊信號之中央分量116或側邊分量118中之一者。為產生中央分量116及側邊分量118,用於將一信號從左-右空間轉換成中央-側邊空間之一變換M可由方程式1定義:
Figure 02_image005
方程式(1)
在中央-側邊空間中,可執行各種處理,包含子頻帶空間處理、串擾處理(例如,串擾消除或串擾模擬)、串擾補償(例如,調整由串擾處理造成之頻譜假訊)以及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中之增益應用。將經處理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轉換成左-右空間作為用於一左揚聲器之一左輸出通道及用於一右揚聲器之一右輸出通道。
用於將一信號自中央-側邊空間轉換成左-右空間之逆向變換M-1 可由方程式2定義:
Figure 02_image009
方程式(2)
左-右空間及中央-側邊空間係正交音訊座標系統之實例。實務上,方程式1及2可優於真正之正交形式,其中正向變換及逆向變換兩者皆藉由2之平方根來縮放,以降低計算複雜性。側邊 ( 或中央 ) 優先級限制至左 - 右優先級限制
藉由使應用於側邊分量m2 或中央分量m1 中之一者之一增益優先化、後續接著一L/R增益,一音訊處理系統100可執行對一音訊信號之空間優先級限制。舉例而言,判定定義左-右空間中之音訊信號之一臨限值位準的左-右空間中之一左-右臨限值ϑLR 。左輸出通道132及右輸出通道134各自不應超過臨限值ϑLR 。為滿足臨限值ϑLR ,音訊處理系統可在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之間使中央-側邊空間中之增益優先化。
為使側邊分量之減小最小化,可使用用於側邊分量之一增益減小預算θs 。增益減小預算θs 定義可應用於側邊分量之一最大增益減小量,且用於判定用於側邊分量之一增益因子αs 。一左-右增益因子αlr 係基於增益因子αs 而判定。將側邊增益因子αs 應用於側邊分量及將一左-右增益因子αlr 應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兩者致使音訊信號之臨限值ϑLR 得到滿足。
在判定增益因子αs 之後,將αs 應用於側邊分量。將左-右增益因子αlr 應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中之每一者(或在轉換成左-右空間之後,左通道及右通道中之每一者,此乃因可將相同全域比例因子應用於座標之任何正交旋轉而得到相同結果)。此處,為滿足臨限值ϑLR ,使側邊分量之增益控制優先化直至達到側邊增益減小預算θs 。若將增益減小預算θs 應用於側邊分量,但未能滿足臨限值ϑLR ,則將適合αlr 應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兩者。此使用在中央-側邊空間中所判定之增益因子而致使臨限值ϑLR 得到滿足。
為使對側邊分量m2 之增益控制優先化直至達到一側邊增益減小預算θs ,應用於側邊分量m2 之增益因子αs 可由方程式3定義:
Figure 02_image014
方程式(3)
其中|m1 |係中央分量m1 之峰值,且|m2 |係側邊分量m2 之峰值。
左-右增益因子αlr 可使用側邊增益因子αs 而遞回地定義。左-右增益因子αlr 由方程式4定義:
Figure 02_image018
方程式(4)
其中PLR 係在將側邊增益因子αs 應用於側邊分量m2 之後左-右空間中之一最差情形峰值。
PLR 可由方程式5定義:
Figure 02_image022
方程式(5)
一旦判定增益係數αs 及αlr ,便將增益係數αs 及αlr 應用於中央分量m1 及側邊分量m2 ,如方程式6所展示:
Figure 02_image026
方程式(6)
然後可將由方程式2定義之逆向變換應用於方程式6之結果,以產生各自滿足左-右臨限值ϑLR 之左輸出通道132及右輸出通道134。
注意,在方程式3中,若針對一給定峰值,αs = 0,則此將使音場完全塌縮(collapse)為單聲道。然而,可藉由為θs 指定一非零值來減輕此效應。若在側邊分量中耗盡預算θs ,或中央通道中存在削波,則將存在經由αlr 被應用於側邊分量及中央分量兩者之峰值限制的某一分量。
方程式3至方程式6暗示增益減小級之一優先級,如圖3A所展示,其中首先存在一側邊限制器級302,且然後存在一左-右限制器級304。一類似形式之處理可被應用於中央分量m1 ,如圖3B所展示,其中首先存在一中央限制器級306,且然後存在一左-右限制器級304。此處,對中央分量之演算法控制係使用用以定義一中央增益因子αm 之一增益減小預算θm 以及視需要使用一左-右增益因子αlr 來達成,以在應用中央增益因子αm 之後滿足臨限值ϑLR
為使對中央分量m1 之增益控制優先化,直至達到一中央增益減小預算θm ,被應用於中央分量m1 之中央增益因子αm 可由方程式7定義:
Figure 02_image030
方程式(7)
其中|m1 |係中央分量m1 之峰值,且|m2 |係側邊分量m2 之峰值。
左-右增益因子αlr 可使用中央增益因子αm 來遞回地定義。左-右增益因子αlr 係由方程式8定義:
Figure 02_image032
方程式(8)
其中PLR 係在將中央增益因子αm 應用於側邊分量m1 之後左-右空間中之一最差情形峰值。
PLR 可由方程式9定義:
Figure 02_image034
方程式(9)
一旦判定增益係數αm 及αlr ,便將增益係數αm 及αlr 應用於中央分量m1 及側邊分量m2 ,如方程式10所展示:
Figure 02_image036
方程式(10)
然後可將由方程式2定義之逆向變換應用於方程式10之結果,以產生各自滿足左-右臨限值ϑLR 之左輸出通道及右輸出通道。平行之中央優先級限制及側邊優先級限制至左- 右優先級限制
音訊處理系統100可在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使用一平行(平坦)優先級,同時仍使增益係數αm 及αs 優先於左-右增益因子αlr 。圖4中展示增益減小級之優先級,其中首先存在與一中央限制器級404平行之一側邊限制器級402,且在平行級402及404之後存在一L/R限制器級406。
在此情形中,使用一側邊增益減小預算θs 及一中央增益減小預算θm 兩者。側邊增益因子αs 可使用方程式3而判定,且中央增益因子αm 可使用方程式7而判定。此處,由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之平行優先級,因此側邊增益因子及中央增益因子之定義係獨立的。
左-右增益因子αlr 係使用中央增益因子αm 及側邊增益因子αs 而定義。左-右增益因子αlr 由上文所展示之方程式8定義,且其中最差情形峰值PLR 由方程式11定義:
Figure 02_image038
方程式(11)
一旦判定增益係數αm 、αs 及αlr ,便將增益係數αm 、αs 及αlr 應用於中央分量m1 及側邊分量m2 ,如方程式12所展示:
Figure 02_image040
方程式(12)
注意,在此組態中,可准許αm 成為0以保持輸出|m′| ≤ ϑLR ,假設θm = 0。此意味著儘管此額外級已防止中央通道資訊發生削波,但所得音場在感知上仍可降為單聲道。假如αm 之一下限將解決此問題,但將產生一不完全增益減小策略,此乃因我們的增益減小預算現在係有限的,由20 log10 (θs ) + 20 log10 (θm )組成。因此,使用αlr 之計算及應用來確保滿足左-右臨限值ϑLR串列之側邊優先級限制、中央優先級限制及左 - 右優先級限制
音訊處理系統可在中央級與側邊級、後續之L/R限制器級之間使用一串列優先級關係。如圖5A所展示,首先存在一側邊限制器級502,使得側邊分量m2 係用於限制之主要分量,然後存在一中央限制器級504,使得中央分量m1 係用於限制之次要分量,然後存在一L/R限制器級506。在圖5B中所展示之另一實例中,首先存在一中央限制器級504,使得中央分量m1 係用於限制之主要分量,然後存在一側邊限制器級502,使得側邊分量m2 係用於限制之次要分量,然後存在一L/R限制器級506。注意,級502、504及506未必係單獨處理級,且可僅表示邏輯優先級。換言之,可利用基於邏輯優先級而使用之不同增益因子同時計算所有增益減小。當在單獨級中應用增益因子時,可使用迴歸增益級計算。
在任一情形中,用mI 指定一主要分量(中央分量m1 或側邊分量m2 ),且用mII 指定一次要分量(中央分量m1 或側邊分量m2 中之另一者)。音訊處理系統可以程式化方式或基於使用者輸入而判定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優先級次序,其中較高優先級分量被指定為主要分量mI ,且較低優先級分量被指定為次要分量mII
將一主要增益因子αI 應用於主要分量mI ,且將一次要增益因子αII 應用於次要分量mII 。次要增益因子αII 相對主要增益因子αI 而遞回地定義以指定優先級。此由關於主要增益因子αI 之方程式13及關於次要增益因子αII 之方程式14展示:
Figure 02_image042
方程式(13)
Figure 02_image046
方程式(14)
其中|mI |係主要分量mI 之峰值,|mII |係次要分量mII 之峰值,θI 係主要分量mI 之增益減小預算,且θII 係次要分量mII 之增益減小預算。
左-右增益因子αlr 可使用中央增益因子αm 及側邊增益因子αs 而遞回地定義。若主要分量係中央分量且次要分量係側邊分量,則中央增益因子αm 由αI 定義且側邊增益因子αs 由αII 定義。若主要分量係側邊分量且次要分量係中央分量,則中央增益因子αm 由αII 定義且側邊增益因子αs 由αI 定義。左-右增益因子αlr 由方程式15定義:
Figure 02_image049
方程式(15)
其中PLR 由方程式16定義:
Figure 02_image053
方程式(16)
一旦判定增益係數αm 、αs 及αlr ,便將增益係數αm 、αs 及αlr 應用於中央分量m1 及側邊分量m2 ,如方程式17所展示:
Figure 02_image055
方程式(17)
在某些實施例中,L/R限制級506與側邊限制級502及中央限制級504中之每一者整合在一起。L/R限制器可使用一非顯然增益減小預算或側鏈處理,其中具有相關聯可能過衝風險。為控制其中過衝可能成為問題之此等情形,此一實施例在信號路徑結尾處將需要一額外L/R限制器級。控制信號平滑化
上文所闡述之增益控制方程式係有關瞬時增益值。若逐樣本應用此等值而不進行平滑化,則結果將有效地受適當子空間中之硬削波控制。所得假訊基本上係增益控制函數之高頻率調變。為減小此等假訊,一非線性低通濾波器可限制增益控制函數之斜率。在其中期望一完全因果增益控制回應之情形中,向下箝位可直接發生,而向上移動侷限於某一最大斜率。在其中可在一控制緩衝器中預看之情形中,一最大負向下斜率限制(藉由預看長度而判定)可被應用,且在適當峰值處仍達到目標控制增益。任一變體皆將假訊移位至音樂聲之瞬態級,且同時減小假訊之頻寬,在瞬態級中,假訊在感知上被遮蔽。實例性程序
圖6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在空間上限制一音訊信號之一程序600之一流程圖。程序600提供藉由對音訊信號之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進行增益調整而將音訊信號限制為低於左-右空間中之一臨限值ϑLR 。程序600可具有更少或額外步驟,且步驟可以不同次序執行。
一音訊處理系統(例如,L/R轉M/S轉換器102)依據包含一左通道及一右通道之一音訊信號而產生605一中央分量及一側邊分量。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可如方程式1中所定義而判定。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表示中央-側邊空間中之音訊信號,且左通道及右通道表示左-右空間中之音訊信號。中央分量可包含左通道與右通道之一和。側邊分量可包含左通道與右通道之間的一差。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或控制器110)判定610一左-右臨限值。左-右臨限值ϑLR 定義左-右通道中之每一者所允許之一最大位準。舉例而言,左通道之絕對值及右通道之絕對值皆不應超過左-右臨限值ϑLR 。臨限值ϑLR 可藉由使用者輸入或以程式化方式而定義。如下文更詳細論述,將增益減小應用於中央-側邊空間中之音訊信號以確保左通道及右通道之峰值低於臨限值ϑLR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及/或L/R限制器106)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615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中之每一者以產生一經調整中央分量及一經調整側邊分量。在一項實例中,用於中央分量之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可包含應用於中央分量之一中央增益因子以及應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L/R增益因子。用於側邊分量之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可包含應用於側邊分量之一側邊增益因子及L/R增益因子。用於每一分量之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可取決於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之一優先級,其中用於較低優先級分量之增益因子係使用較高優先級分量而遞回地定義。類似地,L/R增益因子可使用用於中央及/或側邊分量之增益因子而遞回地定義。下文結合圖7、圖8及圖9論述關於用於空間限制之不同優先級之增益因子之額外細節。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M/S轉L/R轉換器108)依據經調整中央分量及經調整側邊分量而產生620一左輸出通道及一右輸出通道。依據應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或多個增益因子而將左輸出通道及右輸出通道各自限制為低於左-右臨限值。
圖7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使用側邊(或中央)限制、後續之左-右限制在空間上限制一音訊信號之一程序700之一流程圖。程序700可在程序600之步驟615處執行以實施圖3A或圖3B中所展示之增益減小級之優先級。在圖3A中,側邊分量係用於限制之一所選擇分量,且中央分量係用於限制之一未選擇分量。在圖3B中,中央分量係所選擇分量,且側邊分量係未選擇分量。程序700可具有更少或額外步驟,且步驟可以不同次序執行。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或控制器110)為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705一優先級,從而將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中之一者定義為一所選擇分量,且將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中之另一者定義為一次要分量。用於空間限制之優先級可以程式化方式或基於使用者輸入而判定。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或控制器110)判定710用於所選擇分量之一增益因子。舉例而言,當側邊分量係所選擇分量時,增益因子可由方程式3定義,或當中央分量係所選擇分量時,增益因子可由方程式7定義。在任一情形中,增益因子經定義最低為一增益減小預算θ。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將用於所選擇分量之增益因子應用715於所選擇分量。所選擇分量可與增益因子相乘。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L/R限制器106或控制器110)使用用於所選擇分量之增益因子來判定720用於所選擇分量及未選擇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若所選擇分量係側邊分量,則左-右增益因子αlr 可使用方程式4及方程式5來判定。若所選擇分量係中央分量,則左-右增益因子αlr 可使用方程式8及方程式9來判定。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L/R限制器106)將左-右增益因子應用725於所選擇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所選擇分量,且將左-右增益因子應用725於未選擇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未選擇分量。經調整所選擇分量及經調整未選擇分量(一個係經調整中央分量且另一個係經調整側邊分量)可用於產生左輸出通道及右輸出通道。
圖8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使用平行之側邊限制及中央限制、後續之左-右限制在空間上限制一音訊信號之一程序800之一流程圖。程序800可在程序600之步驟615處執行以實施圖4中所展示之增益減小級之優先級。程序800可具有更少或額外步驟,且步驟可以不同次序執行。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或控制器110)為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805一優先級,從而將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定義為平等優先級分量。用於空間限制之優先級可以程式化方式或基於使用者輸入而判定。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或控制器110)判定810用於中央分量之一中央增益因子。舉例而言,中央增益因子可由方程式7定義,其中中央增益因子經定義最低為一增益減小預算θm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將中央增益因子應用815於中央分量。中央分量可與中央增益因子相乘。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判定820用於側邊分量之一側邊增益因子。舉例而言,側邊增益因子可由方程式7定義,其中側邊增益因子經定義最低為一增益減小預算θs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將側邊增益因子應用825於側邊分量。側邊分量可與側邊增益因子相乘。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L/R限制器106或控制器110)使用中央增益因子及側邊增益因子而遞回地判定830用於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左-右增益因子αlr 可使用如由方程式8及方程式11定義之中央增益因子αm 及側邊增益因子αs 而判定。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L/R限制器106)將左-右增益因子應用835於中央分量以產生經調整中央分量,且將左-右增益因子應用835於側邊分量以產生經調整側邊分量。經調整中央分量及經調整側邊分量可用於產生左輸出通道及右輸出通道。
圖9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使用串列之側邊限制、中央限制及左-右限制在空間上限制一音訊信號之一程序900之一流程圖。程序900可在程序600之步驟615處執行以實施圖5A或圖5B中所展示之增益減小級之優先級。在圖5A中,側邊分量係具有較高優先級之用於限制之一主要分量,且中央分量係具有比主要分量低之優先級之用於限制之一次要分量。在圖5B中,中央分量係主要分量,且側邊分量係次要分量。程序900可具有更少或額外步驟,且步驟可以不同次序執行。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空間限制器104或控制器110)為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905一優先級,從而將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中之一者定義為一主要分量,且將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中之另一者定義為一次要分量。用於空間限制之優先級可以程式化方式或基於使用者輸入而判定。
音訊處理系統可進一步判定用於空間限制之一或多個參數。舉例而言,主要增益減小預算θI 及次要增益減小預算θII 可以程式化方式或依據使用者輸入而判定。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中央增益處理器152或側邊增益處理器154)判定910用於主要分量之一主要增益因子。主要增益因子αI 可由方程式13定義。此處,主要分量|mI |之峰值係依據mI 而判定,且次要分量|mII |之峰值係依據mII 而判定。自臨限值ϑLR 減去次要分量|mII |之峰值,並除以主要分量|mI |之峰值來判定一結果。判定結果與1之間的最小值。依據結果與主要增益減小預算θI 之間的一最大值而判定主要增益因子αI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中央增益處理器152或側邊增益處理器154)將主要增益因子應用915於主要分量。舉例而言,主要增益因子αI 可與主要分量mI 相乘。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中央增益處理器152或側邊增益處理器154中之另一者)使用主要增益因子而遞回地判定920用於次要分量之一次要增益因子。使用主要增益因子而定義次要增益因子以實施用於音訊信號之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之串列優先級。
次要增益因子αII 可由方程式14定義。將主要分量|mI |之峰值與主要增益因子αI 相乘,且自臨限值ϑLR 減去乘法之結果。用減法之結果除以主要分量|mI |之峰值以判定一結果。判定結果與1之間的最小值。依據結果與次要增益減小預算θII 之間的一最大值而判定次要增益因子αII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中央增益處理器152或側邊增益處理器154中之另一者)將次要增益因子應用925於次要分量。舉例而言,次要增益因子αII 可與次要分量mII 相乘。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L/R限制器106或控制器110)使用主要增益因子及次要增益因子而判定930用於主要分量及次要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左-右增益因子αlr 可使用方程式15及方程式16而定義。在方程式15中,用左-右臨限值ϑLR 除以左-右空間中之最差情形峰值PLR ,且將左-右增益因子αlr 判定為除法之結果與1之間的一最小值。在方程式16中,藉由使中央分量|m1 |之峰值與中央增益因子αm 相乘、使側邊分量|m2 |之峰值與側邊增益因子αs 相乘及使乘法之結果相加而判定PLR 。增益因子αm 或αs 中之一者可係主要增益因子αI ,且增益因子αm 或αs 中之另一者可係次要增益因子αII ,此取決於中央分量與側邊分量之間的優先級之次序。
音訊處理系統(例如,L/R限制器106)將左-右增益因子應用935於主要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主要分量,且將左-右增益因子應用935於次要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次要分量。舉例而言,使左-右增益因子αlr 與主要分量(此可藉由空間限制器140而修改)相乘以產生經調整主要分量。使左-右增益因子αlr 與次要分量(此可藉由空間限制器104而修改)相乘以產生經調整次要分量。經調整主要分量及經調整次要分量可用於產生左輸出通道及右輸出通道。
圖10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在一個音訊座標系統中控制音訊信號分量以達成另一音訊座標系統中所定義之一約束條件之一程序1000之一流程圖。程序1000係對圖6至圖9中分別展示之程序600至程序900之一概括,其中可在中央-側邊音訊座標系統或左-右音訊座標系統中定義一振幅臨限值,且將增益因子應用於另一音訊座標系統中之分量以滿足振幅臨限值。程序1000可具有更少或額外步驟,且步驟可以不同次序執行。
一音訊處理系統依據音訊信號在一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第三分量及一第四分量,而在一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1005一第一分量及一第二分量。在一項實例中,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係一中央-側邊音訊座標系統,第一分量係一中央分量,且第二分量係一側邊分量。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係左-右音訊座標系統,第三分量係一左分量,且第四分量係一右分量。在另一實例中,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係左-右音訊座標系統,第一分量係一左分量,且第二分量係一右分量。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係中央-側邊音訊座標系統,第三分量係一中央分量,且第四分量係一側邊分量。音訊座標系統之間的轉換可係由如圖1中所展示之一L/R轉M/S轉換器102或一M/S轉L/R轉換器108執行。
音訊處理系統判定1010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振幅臨限值,從而定義第三分量及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最大位準。若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係左-右音訊座標系統,則振幅臨限值可為L-R臨限值ϑLR ,從而定義音訊信號之左分量及右分量之一最大位準。若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係中央-側邊音訊座標系統,則振幅臨限值可為一M-S臨限值ϑMS ,從而定義音訊信號之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之一最大位準。如下文更詳細論述,增益減小可被應用於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音訊信號,以確保第三分量及第四分量之峰值低於振幅臨限值。
音訊處理系統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1015於第一分量及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以在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經調整第一分量及一經調整第二分量。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可包含被應用於第一分量之一或多個第一增益因子及應被用於第二分量之一或多個第二增益因子。在某些實施例中,可執行一側鏈處理,如下文結合圖1更詳細論述。此處,針對第一分量及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判定並應用一單個增益因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用於每一分量之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可取決於第一分量與第二分量之間之空間限制之一優先級,其中用於較低優先級分量之增益因子係使用較高優先級分量而遞回地定義。增益因子中之一或多者可受一增益減小預算約束。可應用一平滑函數來減少假訊。在其中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係左-右音訊座標系統之實例中,增益因子可係使用本文中針對中央-側邊音訊座標系統中之增益因子所論述的類似技術來產生。
在某些實施例中,音訊處理系統依據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第一分量及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來判定是否滿足振幅臨限值。舉例而言,增益因子中之某些或全部增益因子可包含一增益減小預算。若耗盡增益減小預算,但未能滿足振幅臨限值,則可將一全域增益因子(例如,左-右增益因子αlr )應用於音訊信號以滿足振幅臨限值。全域增益因子可被應用於第一座標系統中之第一分量及第二分量,或被應用於第二座標系統中之第三分量及第四分量。
音訊處理系統依據經調整第一分量及經調整第二分量而在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1020一第一輸出通道及一第二輸出通道。依據應用於第一分量及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或多個增益因子而將第一輸出通道及第二輸出通道各自限制為低於振幅臨限值。在其中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係左-右音訊座標系統之實例中,第一輸出通道及第二輸出通道係左輸出通道及右輸出通道。側鏈處理
圖11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側鏈處理之一空間限制器1100之一示意性方塊圖。空間限制器1100將圖3A、圖3B、圖4、圖5A或圖5B中所展示之各種限制器級對中央分量及側邊分量所執行之處理整合至一單個限制級中。在此意義上,空間限制器1100可係音訊處理系統100之一組件,該組件與L/R轉M/S轉換器102及M/S轉L/R轉換器108一起操作,從而替換圖1中所展示之兩級空間限制器104及L/R限制器106。
側鏈處理在其中交叉級中存在由低頻率造成之泵激(pumping)假訊之情形中特別有用。由於音訊混合中之通俗慣例可包含以低(例如,低音)頻率為中心,因此中央分量之低頻率可需要比側邊分量之低頻率更多之增益減小。
空間限制器1100包含一中央峰值擷取器1102、一側邊峰值擷取器1104、一中央增益處理器1106、一側邊增益處理器1108、一中央混合器1110及一側邊混合器1112。
中央峰值擷取器1102接收中央分量116,且判定表示中央分量116之一峰值之中央峰值214。中央峰值擷取器1102將中央峰值214提供至中央增益處理器1106及側邊增益處理器1108。側邊峰值擷取器1104接收側邊分量118,且判定表示側邊分量118之一峰值之一側邊峰值216。側邊峰值擷取器1104將側邊峰值216提供至中央增益處理器1106及側邊增益處理器1108。
中央增益處理器1106基於中央峰值214、側邊峰值216、左-右空間中之臨限值ϑLR 而判定一中央增益因子1118 (αm )。側邊增益處理器1108基於中央峰值214、側邊峰值216、左-右空間中之臨限值ϑLR 而判定側邊增益因子1120 (αs )。
側鏈處理可併入有用於基於針對中央增益因子αm 及側邊增益因子αs 所使用之計算而限制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之不同優先級。藉由將額外側鏈處理應用於控制信號,可導出以下算子矩陣。
Figure 02_image059
其中每一項係一獨立算子。算子矩陣提供不僅基於寬頻空間特性而且基於大量其他特性(諸如,頻率內容等)使增益控制優先化之能力。項MM係定義中央分量214對中央增益因子αm 之控制之一算子。MS係定義中央分量214對側邊增益因子αs 之控制之一算子。SM係定義側邊分量216對中央增益因子αm 之控制之一算子。最後,SS係定義側邊分量216對側邊增益因子αs 之控制之一算子。
在其中利用側鏈處理而實施優先級之一實例中,中央增益處理器1106使用方程式13或方程式14而判定中央增益因子,且側邊增益處理器1108使用方程式13或方程式14而判定側邊增益因子αs ,此取決於中央限制級與側邊限制級之間的所要優先級,使用方程式15及方程式16而判定左-右增益因子。中央增益處理器1106將中央增益因子與左-右增益因子進行組合以產生中央增益因子1118。側邊增益處理器1106將側邊增益因子與左-右增益因子進行組合以產生最終中央增益因子1118。
中央混合器1110接收中央分量116及中央增益因子1118 (αm ),且使此等值相乘而產生經調整中央分量124。側邊混合器212接收側邊分量118及側邊增益因子1120 (αs ),且使此等值相乘而產生經調整側邊分量126。經調整中央分量124及經調整側邊分量126可用於(諸如)藉由如圖1中所展示之M/S轉L/R轉換器108而產生一左輸出通道132及右輸出通道134。實例性電腦
圖12係根據一項實施例之一電腦1200之一示意性方塊圖。電腦1200係實施一音訊處理系統之電路之一實例。圖解說明耦合至一晶片組1204之至少一個處理器1202。晶片組1204包含一記憶體控制器集線器1220及一輸入/輸出(I/O)控制器集線器1222。一記憶體1206及一圖形配接器1212耦合至記憶體控制器集線器1220,且一顯示裝置1218耦合至圖形配接器1212。一儲存裝置1208、鍵盤1210、指向裝置1214及網路配接器1216耦合至I/O控制器集線器1222。電腦1200可包含各種類型之輸入或輸出裝置。電腦1200之其他實施例具有不同架構。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記憶體1206直接耦合至處理器1202。
儲存裝置1208包含一或多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儲存媒體,諸如一硬碟機、壓縮碟片唯讀記憶體(CD-ROM)、DVD或一固態記憶體裝置。記憶體1206保存由處理器1202所使用之程式碼(由一或多個指令構成)及資料。程式碼可對應於關於圖1至圖11所闡述之處理態樣。
指向裝置1214結合鍵盤1210一起用於將資料輸入至電腦系統1200中。圖形配接器1212在顯示裝置1218上顯示影像及其他資訊。在某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218包含用於接收使用者輸入及選擇之一觸控螢幕能力。網路配接器1216將電腦系統1200耦合至一網路。電腦1200之某些實施例與圖12中所展示之組件相比具有不同及/或其他組件。額外考量因素
所揭示組態之某些實例性益處及優點包含使用中央-側邊空間中所應用之增益因子來限制左-右空間中之一音訊信號以將硬限制假訊移位至不同空間位置,以及由使用者指定之偏好。在各種類型之音訊處理中使用對音訊信號之中央分量或側邊分量之處理,且如本文中所論述之空間優先級限制提供了與中央/側邊空間中之此類處理技術在計算上更高效之整合。此等偏好在最低位準處被指定為限制器進入不同操作狀況之臨限值。在一較高位準處,此可理解為各種音場失真之假訊與傳統峰值限制之假訊之間的一折衷。
雖然已圖解說明及闡述特定實施例及應用,但應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本文中所揭示之精確構造及組件,且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之情況下在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及設備之配置、操作及細節方面做出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瞭之各種修改、改變及變化。
100‧‧‧音訊處理系統 102‧‧‧左/右轉中央/側邊轉換器 104‧‧‧空間限制器 106‧‧‧左/右限制器 108‧‧‧中央/側邊轉左/右轉換器 110‧‧‧控制器 112‧‧‧左輸入通道/通道/輸入通道 114‧‧‧右輸入通道/通道/輸入通道 116‧‧‧中央分量 118‧‧‧側邊分量 120‧‧‧經調整中央分量 122‧‧‧經調整側邊分量/側邊分量 124‧‧‧經調整中央分量 126‧‧‧經調整側邊分量 132‧‧‧左輸出通道/左通道 134‧‧‧右輸出通道/右通道 152‧‧‧中央增益處理器 154‧‧‧側邊增益處理器 156‧‧‧左/右增益處理器 200‧‧‧空間限制器 202‧‧‧中央峰值擷取器 204‧‧‧側邊峰值擷取器 206‧‧‧中央增益處理器 208‧‧‧側邊增益處理器 210‧‧‧中央混合器 212‧‧‧側邊混合器 214‧‧‧中央峰值/中央分量 216‧‧‧側邊峰值/側邊分量 218‧‧‧中央增益因子 220‧‧‧側邊增益因子 302‧‧‧側邊限制器級 304‧‧‧左-右限制器級 306‧‧‧中央限制器級 402‧‧‧側邊限制器級/級 404‧‧‧中央限制器級/級 406‧‧‧左/右限制器級 502‧‧‧側邊限制器級/級/側邊限制級 504‧‧‧中央限制器級/級/中央限制級 506‧‧‧左/右限制器級/級/左/右限制級 600‧‧‧程序 605‧‧‧步驟 610‧‧‧步驟 615‧‧‧步驟 620‧‧‧步驟 700‧‧‧程序 705‧‧‧步驟 710‧‧‧步驟 715‧‧‧步驟 720‧‧‧步驟 725‧‧‧步驟 800‧‧‧程序 805‧‧‧步驟 810‧‧‧步驟 815‧‧‧步驟 820‧‧‧步驟 825‧‧‧步驟 830‧‧‧步驟 835‧‧‧步驟 900‧‧‧程序 905‧‧‧步驟 910‧‧‧步驟 915‧‧‧步驟 920‧‧‧步驟 925‧‧‧步驟 930‧‧‧步驟 935‧‧‧步驟 1000‧‧‧程序 1005‧‧‧步驟 1010‧‧‧步驟 1015‧‧‧步驟 1020‧‧‧步驟 1100‧‧‧空間限制器 1102‧‧‧中央峰值擷取器 1104‧‧‧側邊峰值擷取器 1106‧‧‧中央增益處理器 1108‧‧‧側邊增益處理器 1110‧‧‧中央混合器 1112‧‧‧側邊混合器 1118‧‧‧中央增益因子/最終中央增益因子 1120‧‧‧側邊增益因子 1200‧‧‧電腦/電腦系統 1202‧‧‧處理器 1204‧‧‧晶片組 1206‧‧‧記憶體 1208‧‧‧儲存裝置 1210‧‧‧鍵盤 1212‧‧‧圖形配接器 1214‧‧‧指向裝置 1216‧‧‧網路配接器 1218‧‧‧顯示裝置 1220‧‧‧記憶體控制器集線器 1222‧‧‧輸入/輸出控制器集線器
圖(FIG.) 1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音訊處理系統之一示意性方塊圖。
圖2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空間限制器之一示意性方塊圖。
圖3A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側邊通道增益應用、後續之一L/R增益應用之一方塊圖。
圖3B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中央通道增益應用、後續之一L/R增益應用之一方塊圖。
圖4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平行之一中央通道增益應用及一側邊通道增益應用、後續之一L/R增益應用之一方塊圖。
圖5A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側邊通道增益應用、後續之一中央通道增益應用、後續之一L/R增益應用之一方塊圖。
圖5B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中央通道增益應用、後續之一側邊通道增益應用、後續之一L/R增益應用之一方塊圖。
圖6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在空間上限制一音訊信號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7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使用側邊(或中央)限制、後續之左-右限制在空間上限制一音訊信號之一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8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使用平行之側邊限制及中央限制、後續之左-右限制在空間上限制一音訊信號之一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9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使用串列之側邊限制、中央限制及左-右限制在空間上限制一音訊信號之一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10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在一個音訊座標系統中控制音訊信號分量以達成另一音訊座標系統中所定義之一約束條件之一程序之一流程圖。
圖11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用於進行側鏈處理之一空間限制器之一示意性方塊圖。
圖12係根據某些實施例之一電腦系統之一示意性方塊圖。
僅出於圖解目的,各圖繪示各種非限制性實施例,且實施方式闡述各種非限制性實施例。
1000‧‧‧程序
1005‧‧‧步驟
1010‧‧‧步驟
1015‧‧‧步驟
1020‧‧‧步驟

Claims (31)

  1. 一種用於處理一音訊信號之方法,其包括:依據該音訊信號在一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第三分量及一第四分量,在一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分量及一第二分量;判定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振幅臨限值,從而定義該第三分量及該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最大位準;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以在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經調整第一分量及一經調整第二分量;及依據該經調整第一分量及該經調整第二分量,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輸出通道及一第二輸出通道,依據經應用於在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之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將該第一輸出通道及該第二輸出通道各自限制為低於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所定義之該振幅臨限值。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將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包含:為該第一分量與該第二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一優先級,從而將該第一分量或該第二分量中之一者定義為一主要分量,且將該第一分量或該第二分量中之另一者定義為一次要分量;判定用於該主要分量之一主要增益因子;將該主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主要分量; 使用該主要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次要分量之一次要增益因子;及將該次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次要分量。
  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受一增益減小預算約束。
  4.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將一平滑函數應用於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係一中央-側邊音訊座標系統;該第一分量係一中央分量;該第二分量係一側邊分量;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係左-右音訊座標系統;該第三分量係該音訊信號之一左分量;該第四分量係該音訊信號之一右分量;該第一輸出通道係一左輸出通道;且該第二輸出通道係一右輸出通道。
  6.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將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包含:為該中央分量與該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一優先級,從而將該中央分量或該側邊分量中之一者定義為一主要分量,且將該中央分量或 該側邊分量中之另一者定義為一次要分量;判定用於該主要分量之一主要增益因子;將該主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主要分量;使用該主要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次要分量之一次要增益因子;將該次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次要分量;使用該主要增益因子及該次要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主要分量及該次要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及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主要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主要分量,且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次要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次要分量。
  7. 如請求項6之方法,其中:該主要增益因子係由max(θI,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7-4
    ,1))定義;該次要增益因子係由max(θII,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7-3
    ,1))定義;αI係該主要增益因子;θI係用於該主要分量之一主要增益減小預算;θII係用於該主要分量之一次要增益減小預算;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7-43
    係左-右臨限值;|mI|係該主要分量之一峰值;且|mII|係該次要分量之一峰值。
  8. 如請求項7之方法,其中:該左-右增益因子係由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7-7
    ,1)定義;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7-31
    係該左-右臨限值;且 PLR係在將該主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主要分量且將該次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次要分量之後該音訊信號之一最差情形峰值。
  9.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將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包含:為該中央分量及該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一優先級,從而將該中央分量或該側邊分量中之一者定義為一所選擇分量,且將該中央分量或該側邊分量中之另一者定義為一未選擇分量;判定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一增益因子;將該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使用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該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所選擇分量及該未選擇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及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所選擇分量,且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未選擇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未選擇分量。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該增益因子係由max(θss,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8-8
    ,1))定義;θss係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一增益減小預算;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8-44
    係左-右臨限值;|mss|係該所選擇分量之一峰值;且|mns|係該未選擇分量之一峰值。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左-右增益因子係由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9-9
    ,1)定義;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9-45
    係該左-右臨限值;且PLR係在將該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後該音訊信號之一最差情形峰值。
  12.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將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包含:為該中央分量與該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一優先級,從而將該中央分量及該側邊分量定義為平等優先級分量;判定用於該中央分量之一中央增益因子;將該中央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中央分量;判定用於該側邊分量之一側邊增益因子;將該側邊增益因子應用於該側邊分量;使用該中央增益因子及該側邊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中央分量及該側邊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中央分量以產生經調整中央分量,且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側邊分量以產生經調整側邊分量。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中央增益因子係由(θm,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9-10
    ,1))定義; 該側邊增益因子係由(θs,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9-11
    ,1))定義;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39-34
    係左-右臨限值; θm係用於該中央分量之一中央增益減小預算;θs係用於該側邊分量之一側邊增益減小預算;|m1|係該中央分量之一峰值;且|m2|係該側邊分量之一峰值。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左-右增益因子係由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0-14
    ,1)定義;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0-46
    係該左-右臨限值;且PLR係在將該中央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中央分量且將該側邊增益因子應用於該側邊分量之後該音訊信號之一最差情形峰值。
  15. 如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依據應用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來判定是否滿足該振幅臨限值;及回應於判定未能滿足該振幅臨限值,將一全域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或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該音訊信號以滿足該振幅臨限值。
  16. 一種儲存程式碼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該程式碼在由一處理器執行時,將該處理器組態成:依據一音訊信號在一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第三分量及一第四分量,而在一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分量及一第二分量;判定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振幅臨限值,從而定義該第三分量及該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最大位準; 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以在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經調整第一分量及一經調整第二分量;及依據該經調整第一分量及該經調整第二分量而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輸出通道及一第二輸出通道,依據被應用於在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之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將該第一輸出通道及該第二輸出通道各自限制為低於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所定義之該振幅臨限值。
  17.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將該處理器組態成將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程式碼進一步將該處理器組態成:為該第一分量與該第二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一優先級,從而將該第一分量或該第二分量中之一者定義為一主要分量,且將該第一分量或該第二分量中之另一者定義為一次要分量;判定用於該主要分量之一主要增益因子;將該主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主要分量;使用該主要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次要分量之一次要增益因子;及將該次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次要分量。
  18.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受一增益減小預算約束。
  19.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程式碼進一步將該處理器組態成將一平滑函數應用於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
  20.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係一中央-側邊音訊座標系統;該第一分量係一中央分量;該第二分量係一側邊分量;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係左-右音訊座標系統;該第三分量係該音訊信號之一左分量;該第四分量係該音訊信號之一右分量;該第一輸出通道係一左輸出通道;且該第二輸出通道係一右輸出通道。
  21. 如請求項20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將該處理器組態成將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程式碼進一步將該處理器組態成:為該中央分量與該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一優先級,從而將該中央分量或該側邊分量中之一者定義為一主要分量,且將該中央分量或該側邊分量中之另一者定義為一次要分量;判定用於該主要分量之一主要增益因子;將該主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主要分量;使用該主要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次要分量之一次要增益因子;將該次要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次要分量; 使用該主要增益因子及該次要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主要分量及該次要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及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主要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主要分量,且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次要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次要分量。
  22. 如請求項21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主要增益因子係由max(θI,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3-15
    ,1))定義;該次要增益因子係由(θII,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3-16
    ,1))定義;αI係該主要增益因子;θI係用於該主要分量之一主要增益減小預算;θII係用於該主要分量之一次要增益減小預算;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3-48
    係左-右臨限值;|mI|係該主要分量之一峰值;且|mII|係該次要分量之一峰值。
  23. 如請求項22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左-右增益因子係由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3-19
    ,1)定義;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3-49
    係該左-右臨限值;且PLR係在將該增益因子應用於所選擇分量之後該音訊信號之一最差情形峰值。
  24. 如請求項20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將該處理器組態成將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程式碼進一步將 該處理器組態成:為該中央分量與該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一優先級,從而將該中央分量或該側邊分量中之一者定義為一所選擇分量,且將該中央分量或該側邊分量中之另一者定義為一未選擇分量;判定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一增益因子;將該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使用該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所選擇分量及該未選擇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及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所選擇分量,且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未選擇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未選擇分量。
  25. 如請求項24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該增益因子係由max(θss,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4-22
    ,1))定義;θss係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一增益減小預算;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4-50
    係左-右臨限值;|mss|係該所選擇分量之一峰值;且|mns|係該未選擇分量之一峰值。
  26. 如請求項25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左-右增益因子係由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4-24
    ,1)定義;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4-52
    係該左-右臨限值;且PLR係在將該增益因子應用於該所選擇分量之後該音訊信號之一最差 情形峰值。
  27. 如請求項20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將該處理器組態成將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程式碼進一步將該處理器組態成:為該中央分量與該側邊分量之間的空間限制判定一優先級,從而將該中央分量及該側邊分量定義為平等優先級分量;判定用於該中央分量之一中央增益因子;將該中央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中央分量;判定用於該側邊分量之一側邊增益因子;將該側邊增益因子應用於該側邊分量;使用該中央增益因子及該側邊增益因子來判定用於該中央分量及該側邊分量之一左-右增益因子;及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中央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中央分量,且將該左-右增益因子應用於該側邊分量以產生一經調整側邊分量。
  28. 如請求項27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中央增益因子係由max(θm,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5-25
    ,1))定義;該側邊增益因子係由max(θs,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5-27
    ,1))定義;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5-53
    係左-右臨限值;θm係用於該中央分量之一中央增益減小預算;θs係用於該側邊分量之一側邊增益減小預算;|m1|係該中央分量之一峰值;且 |m2|係該側邊分量之一峰值。
  29. 如請求項28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左-右增益因子係由min(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6-29
    ,1)定義;
    Figure 107145351-A0305-02-0046-54
    係該左-右臨限值;且PLR係在將該中央增益因子應用於該中央分量且將該側邊增益因子應用於該側邊分量之後該音訊信號之一最差情形峰值。
  30. 如請求項16之電腦可讀媒體,其中該程式碼進一步將該處理器組態成:依據應用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來判定是否滿足該振幅臨限值;及回應於判定未能滿足該振幅臨限值,將一全域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或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該音訊信號以滿足該振幅臨限值。
  31. 一種用於處理一音訊信號之系統,其包括:處理電路,其經配置以:依據一音訊信號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第三分量及一第四分量,而在一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分量及一第二分量;判定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之一振幅臨限值,從而定義該第三分量及該第四分量中之每一者之一最大位準;將一或多個增益因子應用於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以在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經調整第一分量及一經調整第二 分量;及依據該經調整第一分量及該經調整第二分量,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產生一第一輸出通道及一第二輸出通道,依據經應用於在該第一音訊座標系統中之該第一分量及該第二分量中之每一者之該一或多個增益因子來將該第一輸出通道及該第二輸出通道各自限制為低於在該第二音訊座標系統中所定義之該振幅臨限值。
TW107145351A 2017-12-15 2018-12-14 具優先級之空間感知動態範圍控制系統 TWI695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99601P 2017-12-15 2017-12-15
US62/599,601 2017-12-15
US16/186,459 US10609499B2 (en) 2017-12-15 2018-11-09 Spatially aware dynamic range control system with priority
US16/186,459 2018-1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9560A TW201929560A (zh) 2019-07-16
TWI695633B true TWI695633B (zh) 2020-06-01

Family

ID=66816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351A TWI695633B (zh) 2017-12-15 2018-12-14 具優先級之空間感知動態範圍控制系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09499B2 (zh)
EP (1) EP3725100B1 (zh)
JP (1) JP6910556B2 (zh)
KR (1) KR102229033B1 (zh)
CN (1) CN111480347B (zh)
TW (1) TWI695633B (zh)
WO (1) WO201911819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2328A1 (en) * 2007-07-19 2009-01-22 Fraunhofer-Gesellschafr Zur Fo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tereo signal with enhanced perceptual quality
TW201503711A (zh) * 2013-06-12 2015-01-16 Bongiovi Acoustics Llc 用於雙通道音訊系統中之立體聲場域增強的系統及方法
US20160249151A1 (en) * 2013-10-30 2016-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for processing an audio signal
US9661438B1 (en) * 2015-03-26 2017-05-2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w latency limi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2672A1 (en) * 1999-11-25 2002-08-21 Embracing Sound Experience AB A method of processing and reproducing an audio stereo signal, and an audio stereo signal reproduction system
SE527062C2 (sv) * 2003-07-21 2005-12-13 Embracing Sound Experience Ab Stereoljudbehandlingsmetod, -anordning och -system
SE530180C2 (sv) * 2006-04-19 2008-03-18 Embracing Sound Experience Ab Högtalaranordning
US8644526B2 (en) 2008-06-27 2014-0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Audio signal decoding device and balance adjustment method for audio signal decoding device
US20100215193A1 (en) * 2009-02-25 2010-08-26 Conexant Systems, Inc. Speaker Distortion Deduc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456289B2 (en) * 2010-11-19 2016-09-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nverting multi-microphone captured signals to shifted signals useful for binaur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use thereof
UA107771C2 (en) * 2011-09-29 2015-02-10 Dolby Int Ab Prediction-based fm stereo radio noise reduction
CN112185399A (zh) 2012-05-18 2021-01-05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用于维持与参数音频编码器相关联的可逆动态范围控制信息的系统
US9332373B2 (en) * 2012-05-31 2016-05-03 Dts, Inc. Audio depth dynamic range enhancement
EP2898506B1 (en) 2012-09-21 2018-01-17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Layered approach to spatial audio coding
WO2015089468A2 (en) * 2013-12-13 2015-06-18 Wu Tsai-Yi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ound stage enhancement
US10063984B2 (en) * 2014-09-30 2018-08-28 Apple Inc. Method for creating a virtual acoustic stereo system with an undistorted acoustic cent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22328A1 (en) * 2007-07-19 2009-01-22 Fraunhofer-Gesellschafr Zur Fo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tereo signal with enhanced perceptual quality
TW201503711A (zh) * 2013-06-12 2015-01-16 Bongiovi Acoustics Llc 用於雙通道音訊系統中之立體聲場域增強的系統及方法
US20160249151A1 (en) * 2013-10-30 2016-08-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for processing an audio signal
US9661438B1 (en) * 2015-03-26 2017-05-23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Low latency limi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229033B1 (ko) 2021-03-16
JP6910556B2 (ja) 2021-07-28
EP3725100A1 (en) 2020-10-21
WO2019118193A1 (en) 2019-06-20
TW201929560A (zh) 2019-07-16
JP2021507587A (ja) 2021-02-22
CN111480347B (zh) 2021-10-22
EP3725100B1 (en) 2024-01-03
US10609499B2 (en) 2020-03-31
EP3725100A4 (en) 2021-08-18
CN111480347A (zh) 2020-07-31
KR20200088511A (ko) 2020-07-22
US20190191260A1 (en) 2019-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12916B2 (en) Bass enhancement system
US10750278B2 (en) Adaptive bass processing system
JP4285531B2 (ja) 信号処理装置、信号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7019594A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送信電力調整方法
JP2013539283A (ja) マルチチャンネルオーディオ再生のためのアップミキシング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US10306392B2 (en) Content-adaptive surround sound virtualization
US20160211821A1 (en) Digital Compressor for Compressing an Audio Signal
JP2023138591A (ja) 優先度を持つ空間認識マルチバンド圧縮システム
CN107534823B (zh) 用于修改立体声信号的立体声像的音频信号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6658340B (zh) 内容自适应的环绕声虚拟化
TWI695633B (zh) 具優先級之空間感知動態範圍控制系統
KR20130080852A (ko) 다운믹싱 제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