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5210B - 照明裝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5210B
TWI695210B TW107141191A TW107141191A TWI695210B TW I695210 B TWI695210 B TW I695210B TW 107141191 A TW107141191 A TW 107141191A TW 107141191 A TW107141191 A TW 107141191A TW I695210 B TWI695210 B TW I6952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lectrode
lighting device
optical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1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8052A (zh
Inventor
吳忻蕙
林冠亨
李孟庭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9103501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4854B/zh
Priority to US16/517,680 priority patent/US11638380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008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210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照明裝置,包括透光基板、對向基板以及設置於透光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的電致發光結構。透光基板具有第一區及鄰設於第一區的第二區。電致發光結構設置於透光基板上。電致發光結構包括設置於第一區上的第一電極、設置於第二區上的光學調節層、設置於第一電極及光學調節層上的有機電致發光層以及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層上的共用電極。光學調節層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層與透光基板之間。

Description

照明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照明裝置。
照明裝置廣泛應用於日常生活。舉例而言,照明裝置可應用在室內照明(例如:桌燈等)或應用在室外照明(例如:交通工具的發光元件等)。隨著照明科技的進步,照明裝置的光型是可調整的,以根據使用情境提供具有適當光型的照明光束。
以交通工具的應用為例,在行車過程中,主動式行車安全系統能依據多種行車狀態做出綜合判斷,並即時且動態地調整交通工具之發光元件(例如:頭燈或尾燈)的發光方向及/或發光強度。相較於傳統照明,能根據使用情境而被調整的自適應性(Adaptive)照明裝置能大幅提升駕駛及用路人的安全。
習知的自適應性照明裝置包括發光元件(例如:發光二極體陣列)以及設置於發光元件外的調光元件(例如:液晶光閘)。由於調光元件設置於發光元件外,發光元件與調光元件的組裝複雜,且導致照明裝置的體積縮減不易縮減,應用範圍侷限。
本發明提供一種照明裝置,性能佳。
本發明的照明裝置,包括透光基板、對向基板以及設置於透光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的電致發光結構。透光基板具有第一區及鄰設於第一區的第二區。電致發光結構設置於透光基板上。電致發光結構包括設置於第一區上的第一電極、設置於第二區上的光學調節層、設置於第一電極及光學調節層上的有機電致發光層以及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層上的共用電極。光學調節層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層與透光基板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致發光結構更包括:第二電極,設置於第二區,其中第二電極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層與透光基板之間,且光學調節層鄰設於第二電極。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與第二電極接觸。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電極位於有機電致發光層與光學調節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位於有機電致發光層與第二電極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包括金屬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包括折射率層,其中折射率層的折射率大於透光基板的折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包括布拉格 反射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用以驅動設置於第二區的一部分的有機電致發光層,且光學調節層的反射率大於第一電極的反射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的材質與第一電極的材質不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包括金屬層,而第一電極包括透明導電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光學調節層的厚度小於第一電極的厚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位於上述第一區的共用電極與第一電極之間具有第一光學共振腔,位於第二區的共用電極與光學調節層之間具有第二光學共振腔,且第二光學共振腔的共振強度大於第一光學共振腔的共振強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自上述第一區發出的第一光束的光型與自第二區發出之第二光束的光型不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自第二區發出的第二光束的指向性高於自第一區發出的第一光束的指向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設置於第一區的第一部分的有機電致發光層接收第一電訊號,設置於第二區的第二部分的有機電致發光層接收第二電訊號,第一電訊號與第二電訊號實質上相等;在垂直於透光基板的方向上,第一區具有第一光強度, 第二區具有第二光強度,而第二光強度大於第一光強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照明裝置,更包括影像感測元件以及處理暨控制元件。影像感測元件用以接收外界影像。處理暨控制元件電性連接於影像感測元件與電致發光結構之間。第一部分的有機電致發光層設置於第一區,第二部分的有機電致發光層設置於第二區,而處理暨控制元件根據外界影像決定輸入至第一部分的有機電致發光層的第一電訊號以及輸入至第二部分的有機電致發光層的第二電訊號。
基於上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的發光元件包括透光基板、對向基板以及設置於透光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的電致發光結構。電致發光結構能提供具有所欲光型之照明光束。也就是說,發光元件本身即具備提供具有所欲光型之照明光束的能力。照明裝置不需透過設置於發光元件外的調光元件便能提供具有所欲光型的照明光束。因此,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的構造簡單、體積小及/或應用範圍廣。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照明裝置
100、100A、100B:發光元件
110:透光基板
112:單元區域
112a:第一區
112b:第二區
120:電致發光結構
121:第一電極
122、122B:光學調節層
123:有機電致發光層
123a、123b:有機電致發光圖案
124:共用電極層
124a、124b:共用電極圖案
125a、125b:電洞注入圖案
126a、126b:電洞傳輸圖案
127a、127b:電子傳輸圖案
128a、128b:電子注入圖案
129:第二電極
130:對向基板
140:封裝結構
142:第一無機層
144:有機層
146:第二無機層
150:畫素定義層
152:第一開口
154:第二開口
160:平坦層
162、164:接觸窗
200:影像感測元件
300:處理暨控制元件
310:影像處理元件
320:電資料輸出元件
C1、C2:光學共振腔
I-I’:剖線
L1:第一光束
L2:第二光束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T1、T2:主動元件
z:方向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的方塊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的發光元件的上視示意 圖。
圖3為根據圖2的剖線I-I’所繪的發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及第二光束L2的歸一化的光強度的極座標圖。
圖5為在電子傳輸圖案127a具有不同的厚度條件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的歸一化的光強度的極座標圖。
圖6為在電子傳輸圖案127a具有不同的厚度條件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的絕對光強度的極座標圖。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的發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的發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光學調節層122B具有不同的厚度條件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的歸一化的光強度的極座標圖。
圖10為在光學調節層122B具有不同的厚度條件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的絕對光強度的極座標圖。
圖11為由θ1=30°的第一光束L1與θ2=0°的第二光束L2混 合出的照明光束的絕對光強度的極座標圖以及由θ1=15°的第一光束L1與θ2=30°的其它第一光束L1混合出的照明光束的絕對光強度的極座標圖。
現將詳細地參考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示範性實施例的實例說明於附圖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號在圖式和描述中用來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合”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30%、±20%、±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或“實質上”可依光學性質、蝕刻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使用的所有術語(包括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義。將進一步理解的是,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那些術語應當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和本發明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解釋為理想化的或過度正式的意義,除非本文中明確地這樣定義。
請參照圖1、圖2及圖3,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的方塊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的發光元件的上視示意圖。圖3為根據圖2的剖線I-I’所繪的發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2及圖3,照明裝置10包括發光元件100,發光元件100包括透光基板110、多個電致發光結構120及對向基板130。多個電致發光結構120設置於透光基板110上。對向基板130設置於透光基板110的對向。多個電致發光結構120設置於透光基板110與對向基板130之間。透光基板110及對向基板130可以是硬質基板或可撓基板,端視照明裝置10的應用而定。在本實施例中,透光基板110的材質可選用具有高透光率的材料,例如但不限於:玻璃、塑膠等。在本實施例中,對向基板130的材質可選用具有高透光率或高反射率的材料,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舉例而言,若使用玻璃封裝,對向基板130可為玻璃;若使用薄膜封裝,對向基板130可整合於偏光片或保護膜等。
請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00還可選擇性地 包括封裝結構140,設置於電致發光結構120上。封裝結構140用以隔離溼氣、雜質等。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封裝結構140可包括第一無機層142、有機層144和第二無機層146,有機層144位於第一無機層142與第二無機層146之間,且第二無機層146位於有機層144上。第一無機層142的材質例如但不限於:氮化矽或氧化鋁,有機層144的材質例如但不限於: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或碳氧化矽,第二無機層146的材質例如但不限於:氮化矽或氧化鋁。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中,封裝結構140也可以是其它類型的結構。
請參照圖2及圖3,透光基板110具有多個單元區域112。每一單元區域112包括彼此相鄰的第一區112a及第二區112b。多個電致發光結構120分別設置於透光基板110的多個單元區域112。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電致發光結構120包括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分別設置於一個單元區域112的第一區112a及第二區112b。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彼此電性獨立。也就是說,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能獨立地被驅動。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可分別與主動元件T1及主動元件T2電性連接。主動元件T1及主動元件T2例如但不限於包括薄膜電晶體。請參照圖3,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00還包括平坦層160,設置於主動元件T1及主動元件T2上。平坦層160具有分別與主動元件T1及主動元件T2重疊的接觸窗162及接觸窗164,第一部分P1 及第二部分P2可分別透過接觸窗162及接觸窗164與主動元件T1及主動元件T2電性連接,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3,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包括設置於第一區112a的第一電極121、設置於第一區112a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及設置於第一區112a共用電極圖案124a,其中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設置於第一電極121上,共用電極圖案124a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上。在本實施例中,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還可選擇性地包括電洞注入圖案125a、電洞傳輸圖案126a、電子傳輸圖案127a及電子注入圖案128a,其中第一電極121、電洞注入圖案125a、電洞傳輸圖案126a、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電子傳輸圖案127a、電子注入圖案128a及共用電極圖案124a沿著遠離透光基板110的方向z依序堆疊。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中,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也可採用其它適當結構。
請參照圖3,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二部分P2包括設置於第二區112b的光學調節層122、設置於第二區112b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及設置於第二區112b的共用電極圖案124b,其中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設置於光學調節層122上,共用電極圖案124b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上。在本實施例中,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二部分P2還可選擇性地包括第二電極129、電洞注入圖案125b、電洞傳輸圖案126b、電子傳輸圖案127b及電子注入圖案128b,其中第二電極129、電洞注入圖案125b、電洞傳輸 圖案126b、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電子傳輸圖案127b、電子注入圖案128b及共用電極圖案124b沿著遠離透光基板110的方向z依序堆疊。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中,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二部分P2也可採用其它適當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可選擇性地用以發出具有相同顏色的第一光束L1及第二光束L2,而第一部分P1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及第二部分P2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可選擇性形成於同一有機電致發光層123且彼此連接。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P1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及第二部分P2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也可分別發出不同的顏色;在一實施例中,第一部分P1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與第二部分P2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也可彼此分離。
第一部分P1的共用電極圖案124a與第二部分P2的共用電極圖案124b電性連接。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部分P1的共用電極圖案124a與第二部分P2的共用電極圖案124b可形成於同一共用電極層124而彼此連接,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1與第二電極129可選擇性地形成於同一透明導電層且彼此分離。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21與第二電極129也可選擇形成於不同膜層。
請參照圖3,在本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00還可包括畫素定義層150,配置於第一電極121及第二電極129上。在本實施例中,畫素定義層150具有第一開口152及第二開口154,分別與 第一電極121及第二電極129重疊。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可分別位於畫素定義層150的第一開口152及第二開口154。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畫素定義層150的材質可包括感光性聚亞醯胺材料、丙烯基材料、矽氧烷材料、酚醛樹脂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或氮氧化物,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值得注意的是,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二部分P2包括光學調節層122,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層123與透光基板110之間。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129設置於有機電致發光層123與透光基板110之間,且光學調節層122鄰設於第二電極129。光學調節層122可與第二電極129接觸。第二電極129可位於有機電致發光層123與光學調節層122之間,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調節層122可包括能透光的金屬層、其折射率大於透光基板110之折射率的折射率層或布拉格反射器,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光學調節層122能使第二部分P2發出的第二光束L2的光型與第一部分P1發出的第一光束L1的光型不同。詳細而言,透過光學調節層122的設置,從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發出且向透光基板110傳遞的第二光束L2會有較高的比例被第二電極129、光學調節層122及/或第二電極129與光學調節層122的交界反射回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被第二電極129、光學調節層122及/或第二電極129與光學調節層122的交界反射回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的第二光束L2會在共用電極圖案124b與第二電極129 之間、共用電極圖案124b與光學調節層122之間及/或共用電極圖案124b與第二電極129和光學調節層122的交界之間來回反射;也就是說,共用電極圖案124b與光學調節層122之間具有至少一部分之顯著的第二光學共振腔C2。類似地,位於第一區112a的共用電極124a與第一電極121之間具有第一光學共振腔C1,且第二光學共振腔C2的共振強度大於第一光學共振腔C1的共振強度。自透光基板110的第二區112b發出的第二光束L2(或者說,由顯著的第二光學共振腔C2發出的第二光束L2)的指向性會高於自透光基板110的第一區112a發出的第一光束L1的指向性;也就是說,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接收第一電訊號,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接收第二電訊號,當第一電訊號與第二電訊號實質上相等實,在垂直於透光基板110的方向z上,自第一區112a發出的第一光束L1具有第一光強度,自第二區112b發出的第二光束L2具有第二光強度,而第二光強度會大於第一光強度。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及第二光束L2的歸一化的光強度的極座標圖。請參照圖3及圖4,發光元件100的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集中在一個較窄的角度範圍(例如:-30°~30°),而發光元件100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分散在一個較寬的角度範圍(例如:-60°~60°)。也就是說,位在第二區112b的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的指向性高於位在第一區112a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的指向性。
發光元件100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在角度為01的方向上具有最大的光強度。發光元件100的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在角度為θ2的方向上具有最大的光強度。舉例而言,在圖4的實施例中,角度θ1及角度θ2可選擇性地皆為0°。也就是說,發光元件100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在角度為0°的方向上具有最大的光強度,發光元件100的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在角度為0°的方向上具有最大的光強度。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請參照圖3,藉由控制第一部分P1的有機層(例如但不限於:電洞注入圖案125a、電洞傳輸圖案126a、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電子傳輸圖案127a、電子注入圖案128a的至少一個)的光學參數(例如但不限於:折射率、厚度)能調整角度θ1,藉由控制第二部分P2的有機層(例如但不限於:電洞注入圖案125b、電洞傳輸圖案126b、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電子傳輸圖案127b、電子注入圖案128b的至少一個)的光學參數(例如但不限於:折射率、厚度)或光學調節層122的光學參數(例如但不限於:折射率、反射率、厚度)能調整角度θ2。
舉例來說,例如圖5為在電子傳輸圖案127a具有不同的厚度條件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的歸一化的光強度的極座標圖,例如圖6為在電子傳輸圖案127a具有不同的厚度條件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的絕對光強度的極座標圖。請參照圖3、圖5及圖6,隨著電子傳輸圖案127a厚度的增加,角度θ1 會變大。舉例而言,隨著電子傳輸圖案127a厚度的增加,角度θ1可由0°變大至15°,再由15°變大至30°。
請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除了發光元件100外,照明裝置10還可選擇性地包括影像感測元件200及處理暨控制元件300。影像感測元件200用以接收外界影像。處理暨控制元件300電性連接於影像感測元件200與發光元件100的多個電致發光結構12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處理暨控制元件300可包括影像處理元件310及電資料輸出元件320,其中影像處理元件310電性連接於影像感測元件200與電資料輸出元件320之間,而電資料輸出元件320電性連接於影像處理元件310與發光元件100之間。
透過發光元件100、影像感測元件200及處理暨控制元件300的互相搭配能夠實現自適應照明裝置10,例如但不限於:自適應性頭燈或尾燈。詳細而言,影像感測元件200擷取外界影像,處理暨控制元件300能根據外界影像決定輸入至發光元件100之第一部分P1(或者說,設置於第一區112a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a)的第一電訊號以及輸入至發光元件100之第二部分P2(或者說,設置於第二區112b的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的第二電訊號,進而使發光元件100整體發出具有所欲光型的照明光束。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的發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及圖7,圖7的發光元件100A與圖3的發光元件100類似,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發光元件100A的光學調節層122設置於第二電極129之上。也就是說,在圖7的實施例中, 光學調節層122位於有機電致發光層123與第二電極129之間。本實施例之發光元件100A具有與前述之發光元件100類似的功效及優點,且也能選擇性地搭配前述的影像感測元件200及處理暨控制元件300進而實現自適應照明裝置。
圖8為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之照明裝置的發光元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及圖8,圖8的發光元件100B與圖3的發光元件100類似,兩者的主要差異在於,發光元件100B可不包括圖3的第二電極129。在圖8的實施例中,發光元件100B的光學調節層122B具有導電性,而光學調節層122B還可做為驅動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的電極使用。
請參照圖8,在本實施例中,光學調節層122B用以驅動設置於第二區112b的部分的有機電致發光層123(即有機電致發光圖案123b),且光學調節層122B的反射率大於第一電極121的反射率。舉例而言,光學調節層122B的材質與第一電極121的材質不同;光學調節層122B包括金屬層,而第一電極121包括透明導電層(例如但不限於:氧化銦錫)。光學調節層122B的厚度D2可能小於第一電極121的厚度D1;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本實施例之發光元件100B具有與前述之發光元件100類似的功效及優點,且也能選擇性地搭配前述的影像感測元件200及處理暨控制元件300進而實現自適應照明裝置。
舉例來說,例如圖9為光學調節層122B具有不同的厚度條件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 束L2的歸一化的光強度的極座標圖,例如圖10為在光學調節層122B具有不同的厚度條件下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發光元件的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的絕對光強度的極座標圖。請參照圖8、圖9及圖10,隨著光學調節層122B厚度的減少,角度θ2會變大。舉例而言,隨著光學調節層122B厚度的減少,角度θ2可由0°變大至15°
圖11為由θ1=30°的第一光束L1與θ2=0°的第二光束L2混合出的照明光束的絕對光強度的極座標圖以及由θ1=15°的第一光束L1與θ2=30°的其它第一光束L1混合出的照明光束的絕對光強度的極座標圖。
請參照圖11,舉例而言,透過混合具有角度θ1=30°之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與具有角度θ2=0°之第二部分P2所發出的第二光束L2可使發光元件整體發出指向性較高的照明光束,以P1(30°)+P2(0°)標示的線段來代表;透過混合具有角度θ1=15°之發光元件的一個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與具有角度θ1=30°之另一個電致發光結構120的第一部分P1所發出的第一光束L1可使發光元件整體發出指向性較低的照明光束(以P1(15°)+P1(30°)標示的線段來代表),其光型較接近朗伯光源發出之光束的光型。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一個電致發光結構120除了第一部分P1及第二部分P2以外還可包括其它部分,發光元件100整體所發出的照明光束也可由第一部分P1、第二部分P2及所述其它部分所發出分別發 出的第一光束、第二光束及其它光束混合而成。
綜上所述,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的發光元件包括透光基板、對向基板以及設置於透光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的電致發光結構。電致發光結構包括設置於透光基板之第一區上的第一部分以及設置於透光基板之第二區上的第二部分。電致發光結構的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用以發出第一光束及第二光束。電致發光結構的第二部分包括光學調節層,而使電致發光結構的第二部分所發出的第二光束的光型不同於電致發光結構的第一部分所發出的第一光束的光型。第一光束、第二光束或其組合能提供具有所欲光型的照明光束。
值得注意的是,能提供具有所欲光型之照明光束的電致發光結構是設置在透光基板與對向基板之間。也就是說,發光元件本身即具備提供具有所欲光型之照明光束的能力。照明裝置不需透過設置於發光元件外的調光元件便能提供具有所欲光型之照明光束。因此,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的構造簡單、體積小及/或應用範圍廣。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發光元件
110‧‧‧透光基板
112‧‧‧單元區域
112a‧‧‧第一區
112b‧‧‧第二區
120‧‧‧電致發光結構
121‧‧‧第一電極
122‧‧‧光學調節層
123‧‧‧有機電致發光層
123a、123b‧‧‧有機電致發光圖案
124‧‧‧共用電極層
124a、124b‧‧‧共用電極圖案
125a、125b‧‧‧電洞注入圖案
126a、126b‧‧‧電洞傳輸圖案
127a、127b‧‧‧電子傳輸圖案
128a、128b‧‧‧電子注入圖案
129‧‧‧第二電極
130‧‧‧對向基板
140‧‧‧封裝結構
142‧‧‧第一無機層
144‧‧‧有機層
146‧‧‧第二無機層
150‧‧‧畫素定義層
152‧‧‧第一開口
154‧‧‧第二開口
160‧‧‧平坦層
162、164‧‧‧接觸窗
C1、C2‧‧‧光學共振腔
I-I‧‧‧剖線
L1‧‧‧第一光束
L2‧‧‧第二光束
P1‧‧‧第一部分
P2‧‧‧第二部分
T1、T2‧‧‧主動元件
z‧‧‧方向

Claims (17)

  1. 一種照明裝置,包括:一透光基板,具有彼此相鄰的一第一區及一第二區;一電致發光結構,設置於該透光基板上,其中該電致發光結構包括:一第一電極,設置於該第一區;一光學調節層,設置於該第二區;一有機電致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一電極及該光學調節層上,其中該光學調節層設置於該有機電致發光層與該透光基板之間;以及一共用電極,設置於該有機電致發光層上;以及一對向基板,其中該電致發光結構設置於該透光基板與該對向基板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電致發光結構更包括:一第二電極,設置於該第二區,其中該第二電極設置於該有機電致發光層與該透光基板之間,且該光學調節層鄰設於該第二電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與該第二電極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第二電極位於該有機電致發光層與該光學調節層之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位於該有機電致發光層與該第二電極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包括一金屬層。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包括一折射率層,其中該折射率層的折射率大於該透光基板的折射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包括一布拉格反射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用以驅動設置於該第二區的一部分的該有機電致發光層,且該光學調節層的反射率大於該第一電極的反射率。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的材質與該第一電極的材質不同。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包括一金屬層,而該第一電極包括一透明導電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該光學調節層的厚度小於該第一電極的厚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位於該第一區的該共用電極與該第一電極之間具有一第一光學共振腔,位於該第二區的該共用電極與該光學調節層之間具有一第二光學 共振腔,且該第二光學共振腔的共振強度大於該第一光學共振腔的共振強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自該第一區發出的一第一光束的光型與自該第二區發出之一第二光束的光型不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自該第二區發出的一第二光束的指向性高於自該第一區發出的一第一光束的指向性。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其中設置於該第一區的一第一部分的該有機電致發光層接收一第一電訊號,設置於該第二區的一第二部分的該有機電致發光層接收一第二電訊號,該第一電訊號與該第二電訊號實質上相等;在垂直於該透光基板的一方向上,該第一區具有一第一光強度,該第二區具有一第二光強度,而該第二光強度大於該第一光強度。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照明裝置,更包括:一影像感測元件,用以接收一外界影像;以及一處理暨控制元件,電性連接於該影像感測元件與該電致發光結構之間,其中一第一部分的該有機電致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一區,一第二部分的該有機電致發光層設置於該第二區,而該處理暨控制元件根據該外界影像決定輸入至該第一部分的該有機電致發光層的一第一電訊號以及輸入至該第二部分的該有機電致發光層的一第二電訊號。
TW107141191A 2018-07-25 2018-11-20 照明裝置 TWI695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0182.8A CN110164854B (zh) 2018-07-25 2019-04-28 照明装置
US16/517,680 US11638380B2 (en) 2018-07-25 2019-07-22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apable of illuminating different lighting patter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03067P 2018-07-25 2018-07-25
US62/703,067 2018-07-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052A TW202008052A (zh) 2020-02-16
TWI695210B true TWI695210B (zh) 2020-06-01

Family

ID=70412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1191A TWI695210B (zh) 2018-07-25 2018-11-20 照明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521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1234A (en) * 1990-10-29 1992-06-09 Honeywell Incorporated Dichro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gral electroluminescent backlighting
TW201819960A (zh) * 2016-08-17 2018-06-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電子裝置以及攜帶資訊終端
TW201824215A (zh) * 2016-09-16 2018-07-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1234A (en) * 1990-10-29 1992-06-09 Honeywell Incorporated Dichro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integral electroluminescent backlighting
TW201819960A (zh) * 2016-08-17 2018-06-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電子裝置以及攜帶資訊終端
TW201824215A (zh) * 2016-09-16 2018-07-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052A (zh) 2020-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72829B (zh) 量子棒發光顯示裝置
US11393877B2 (en)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first pixel unit and second pixel unit with unequal effective light-emitting areas and equal light-reflecting areas,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026977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reflection structure
US10690834B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0119755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TWI231726B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KR20070027500A (ko) 전색상 oled 백라이트를 갖는 반투과형 디스플레이
US798239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202036058A (zh) 光源模組與顯示裝置
PH12019000058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3022076B (zh) 一种集成的微显示oled图像收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0164854B (zh) 照明装置
US10334693B2 (en) Light source module
US20210265325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695210B (zh) 照明裝置
CN110311048B (zh) 一种发光器件和显示面板
US967342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505086B2 (en) Light source device
TWI830395B (zh) 顯示裝置
TWI756995B (zh) 顯示裝置
US20050068258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optical enhancement structure
CN113193150A (zh) 顶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86941B (zh) 顯示裝置
US20230161196A1 (en) Led display device
JP7317614B2 (ja) 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