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3035B - 冷卻服飾系統 - Google Patents

冷卻服飾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3035B
TWI693035B TW109100446A TW109100446A TWI693035B TW I693035 B TWI693035 B TW I693035B TW 109100446 A TW109100446 A TW 109100446A TW 109100446 A TW109100446 A TW 109100446A TW I693035 B TWI693035 B TW I6930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ntainer
heat exchange
assembly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23421A (zh
Inventor
周伯諺
廖偉傑
蔡皇仙
黃慶堂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Priority to TW109100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9303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03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3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342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冷卻服飾系統,包括服飾、換熱管、冷卻系統、導管及馬達。換熱管配置於服飾上,其中換熱管具有入口端及出口端。冷卻系統包括容器、至少一鹽類及水,其中容器具有入口處及出口處,至少一鹽類配置於容器內,水配置於容器內且與至少一鹽類分離設置。導管連接冷卻系統及換熱管,其中導管將換熱管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別連接於容器的出口處及入口處。馬達配置在導管上,且導管通過馬達連接換熱管的入口端與容器的出口處。

Description

冷卻服飾系統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溫度調節服飾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冷卻服飾系統。
對於在高溫作業環境下工作的人員(例如交通警察)來說,特別需要著重能夠長時間降低人體溫度(即冷卻)的功能的衣物。然而,目前在具冷卻功能的衣物的設計上,仍無法同時滿足長冷卻維持時間及重量輕的需求。因此,如何製造具有長效冷卻特性及輕量化特性的衣物是目前一個相當重要課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冷卻服飾系統,其具有長效冷卻特性及輕量化特性。
本發明的冷卻服飾系統包括服飾、換熱管、冷卻系統、導管及馬達。換熱管配置於服飾上,其中換熱管具有入口端及出口端。冷卻系統包括容器、至少一鹽類及水,其中容器具有入口處及出口處,至少一鹽類配置於容器內,水配置於容器內且與至少一鹽類分離設置。導管連接冷卻系統及換熱管,其中導管將換熱管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別連接於容器的出口處及入口處。馬達配置在導管上,且導管通過馬達連接換熱管的入口端與容器的出口處。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至少一鹽類選自由氯化鈉、氯化鈣及硝酸銨所組成的族群中。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至少一鹽類包括彼此分離設置於容器內的第一鹽類、第二鹽類及第三鹽類,其中第一鹽類為硝酸銨,第二鹽類為氯化鈣,以及第三鹽類為氯化鈉。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容器包括依序配置且彼此連接的第一組合件、第二組合件、第三組合件及第四組合件,其中容器藉由第一組合件及第四組合件分別連接至換熱管及馬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組合件包括第一殼體、連接於第一殼體一側的第一網格板、以及第一殼體與第一網格板所定義的第一容置空間。上述的第二組合件包括第二殼體、連接於第二殼體一側的第二網格板、以及第二殼體與第二網格板所定義的第二容置空間。上述的第三組合件包括第三殼體、連接於第三殼體一側的第三網格板、以及第三殼體與第三網格板所定義的第三容置空間。上述的第四組合件包括第四殼體、以及第四殼體所定義的第四容置空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鹽類位於所述第一容置空間內,上述的第二鹽類位於所述第二容置空間內,上述的第三鹽類位於所述第三容置空間內,以及上述的水位於所述第四容置空間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流體控制閥,配置在所述導管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控制模組,電性連接於所述馬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卻系統的重量為介於450克至550克之間,且上述的馬達的重量為介於20克至50克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上述的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感溫器,配置在所述導管上且位於所述換熱管的入口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處之間。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冷卻服飾系統中,換熱管配置於服飾上,冷卻系統包括容器、配置於容器內的至少一鹽類以及配置於容器內且與所述鹽類分離設置的水,導管將換熱管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別連接於容器的出口處及入口處,且導管通過馬達連接換熱管的入口端與容器的出口處,藉此冷卻服飾系統具有長效冷卻特性及輕量化特性。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方式,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在本文中,由「一數值至另一數值」表示的範圍,是一種避免在說明書中一一列舉該範圍中的所有數值的概要性表示方式。因此,某一特定數值範圍的記載,涵蓋該數值範圍內的任意數值以及由該數值範圍內的任意數值界定出的較小數值範圍,如同在說明書中明文寫出該任意數值和該較小數值範圍一樣。
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本質上」、或「實質上」包括所述值和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確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的偏差範圍內的平均值,考慮到所討論的測量和與測量相關的誤差的特定數量(即,測量系統的限制)。例如,「約」可以表示在所述值的一個或多個標準偏差內,或例如±30%、±20%、±15%、±10%、±5%內。再者,本文使用的「約」、「近似」、「本質上」、或「實質上」可依量測性質、塗佈性質或其它性質,來選擇較可接受的偏差範圍或標準偏差,而可不用一個標準偏差適用全部性質。
應當理解,當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中間元件可以也存在。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它元件。
為了製備出具有長效冷卻特性及輕量化特性的冷卻服飾,本發明提出一種冷卻服飾系統,其可達到上述優點。以下,特舉實施方式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冷卻服飾系統,以作為本發明確實能夠據以實施的範例。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冷卻服飾系統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冷卻系統的元件展開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及圖2,冷卻服飾系統10包括服飾100、換熱管110、冷卻系統120、導管130以及馬達140。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冷卻服飾系統10可選擇性更包括控制模組150、流體控制閥160、及感溫器170。
在本實施方式中,服飾100可以保溫材質製成,所述保溫材質例如是聚酯、尼龍(Nylon)、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ethylene,PP)或諾美克斯(Nomex)等。在特殊高溫環境下,服飾100的表面可塗佈防熱輻射材料,例如銀,以良好地隔絕外部高溫環境與換熱管110(於後文進行詳細描述)和使用者之間的換熱。雖然圖1的實施方式中揭示服飾100為上衣,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服飾100可為背心、外套、褲子、帽子等使用者可穿戴的衣物。
在本實施方式中,換熱管110配置於服飾100上。在本實施方式中,換熱管110係分布於服飾100的內部。在本實施方式中,換熱管110具有入口端IE及出口端OE,以與其他元件連接。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時,換熱管110作用為讓裝載在容器120(於後文進行詳細描述)內的水W(於後文進行詳細描述)進入管內,以帶走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量,使身體維持在溫度舒適環境。然而,換熱管110的布置位置、布置密度等並不以圖1中所繪者為限,換熱管110的布置位置、布置密度等可基於使用者舒適性的要求,及使用者的表面溫度、汗腺分布和產熱量的大小等因素而調整。舉例而言,換熱管110的布置位置可對應腋下、腿跟等產熱量較大、溫度高、易出汗的部位,且對應該些部分的換熱管110的布置密度可相對較大。在本實施方式中,換熱管110的材質可包括(但不限於):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胺酯(polyurethane,PU)、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
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2,在本實施方式中,冷卻系統120可包括容器122、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第三鹽類S3及水W。在本實施方式中,容器122可包括依序配置且彼此連接的第一組合件122a、第二組合件122b、第三組合件122c及第四組合件122d。詳細而言,如圖2所示,第一組合件122a可包括第一殼體C1、連接於第一殼體C1一側的第一網格板M1、以及第一殼體C1與第一網格板M1所定義的第一容置空間U1;第二組合件122b可包括第二殼體C2、連接於第二殼體C2一側的第二網格板M2、以及第二殼體C2與第二網格板M2所定義的第二容置空間U2;第三組合件122c可包括第三殼體C3、連接於第三殼體C3一側的第三網格板M3、以及第三殼體C3與第三網格板M3所定義的第三容置空間U3;以及,第四組合件122d包括第四殼體C4、以及第四殼體C4所定義的第四容置空間U4。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組合件122a、第二組合件122b、第三組合件122c及第四組合件122d可藉由第一殼體C1、第二殼體C2、第三殼體C3與第四殼體C4相互卡接而彼此連接,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藉由能使第一組合件122a、第二組合件122b、第三組合件122c及第四組合件122d達成可抽換功能的任何手段來連接第一組合件122a、第二組合件122b、第三組合件122c及第四組合件122d。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組合件122a的第一殼體C1可具有入口處I,以及第四組合件122d的第四殼體C4可具有出口處O。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網格板M1、第二網格板M2及第三網格板M3的網格尺寸分別可介於約20目(mesh)至約300目。
雖然圖1及圖2的實施方式揭示容器122包括依序配置且彼此連接的第一組合件122a、第二組合件122b、第三組合件122c及第四組合件122d,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容器122可為由多個網格板區分成多個容置空間的單一殼體。
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彼此分離地設置於容器120內。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鹽類S1位於第一容置空間U1內,第二鹽類S2位於第二容置空間U2內,且第三鹽類S3位於第三容置空間U3內。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以及第三鹽類S3分別為溶解會產生吸熱反應的鹽類。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鹽類S1為硝酸銨,第二鹽類S2為氯化鈣,以及第三鹽類S3為氯化鈉。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時,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作用為使來自換熱管110的出口端OE且帶走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量的水W冷卻,這是因為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或第三鹽類S3因遇水W溶解產生的吸熱反應會帶走水W的熱量。
在本實施方式中,水W配置於容器120內且與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分離設置。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水W位於第四容置空間U4內。在本實施方式中,水W為冷水,溫度介於約5 oC至約15 oC之間。如前文所述,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時,水W作用為與使用者身體進行一換熱程序,並且與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或第三鹽類S3進行另一換熱程序,以維持冷卻服飾系統10的冷卻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如前文所述,當第一網格板M1、第二網格板M2及第三網格板M3的網格尺寸分別介於約20目(mesh)至約300目的範圍內時,在水W能夠順利通過第一網格板M1、第二網格板M2及第三網格板M3的情況下,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分別無法通過第一網格板M1、第二網格板M2及第三網格板M3而有效地被分離。雖然圖1及圖2的實施方式揭示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係由第一網格板M1、第二網格板M2及第三網格板M3而分離設置,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為了達成使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能在容器122內分離設置且使水W能在容器122內流通,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可採用例如濾膜、濾網、網布等其他分隔構件來替換第一網格板M1、第二網格板M2及第三網格板M3。
另外,雖然圖1及圖2的實施方式揭示冷卻系統120包括三種鹽類(即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冷卻系統120可僅包括一種鹽類或兩種鹽類。也就是說,冷卻系統120包括至少一鹽類即落入本發明的範疇。在一實施方式中,冷卻系統120可包括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中的一者。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冷卻系統120可包括第一鹽類S1、第二鹽類S2及第三鹽類S3中的任兩者。換言之,冷卻系統120可包括選自由氯化鈉、氯化鈣及硝酸銨所組成的族群中的至少一鹽類。另一方面,由於冷卻系統120包括至少一鹽類即落入本發明的範疇,因此容器122並不以包括第一組合件122a、第二組合件122b、第三組合件122c及第四組合件122d(即四個組合件)為限。
在本實施方式中,導管130連接冷卻系統120及換熱管110,以使冷卻服飾系統10形成一密閉式循環系統。在本實施方式中,導管130將換熱管110的入口端IE及出口端OE分別連接於容器122的出口處O及入口處I。詳細而言,如圖1及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導管130的一部分連接換熱管110的出口端OE與容器122的入口處I,而導管130的另一部分通過馬達140連接換熱管110的入口端IE與容器122的出口處O。從另一觀點而言,容器122藉由第一組合件122a及第四組合件122d連接至換熱管110及馬達140。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時,馬達140作用為提供動力以使水W自容器122的出口處O流出並經由導管130自換熱管110的入口端IE流入換熱管110後再經由導管130自容器122的入口處I進入冷卻系統120。
在本實施方式中,導管130的材質可包括(但不限於):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胺酯(polyurethane,PU)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在本實施方式中,馬達140可為直流微型隔膜馬達、直流變頻馬達、直流無刷馬達或直流電動式壓電微型馬達。在本實施方式中,馬達140可電性連接於例如電池的電源供應器,其中所述電池可產生約5伏特至約12伏特的電壓。在本實施方式中,馬達140的重量可為介於約20克至約50克之間。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導管130與冷卻系統120之間的連接處、導管130與換熱管110之間的連接處及/或導管130與馬達140之間的連接處可設置有連接結構(未繪示),以達成良好的連接強度。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結構可例如包括連接頭、閥、環扣等。
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模組150電性連接於馬達140,以控制水W的流量。在本實施方式中,控制模組150可電性連接於例如電池的電源供應器,其中所述電池可產生約5伏特至約12伏特的電壓。
在本實施方式中,流體控制閥160配置在導管130上。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流體控制閥160配置在連接換熱管110的出口端OE與容器122的入口處I的導管130上。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時,流體控制閥160作用為控制水W從換熱管110的出口端OE流入冷卻系統120的流量。
在本實施方式中,感溫器170配置在導管130上且位於換熱管110的入口端IE與容器122的出口處O之間,以感測自容器122的出口處O流出的水W的溫度。在本實施方式中,感溫器170電性連接於控制模組150,藉此控制模組150可根據感溫器170所感測到的溫度來控制馬達140,以調整水W的流量。然而,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感溫器170可不電性連接於控制模組150。
值得說明的是,在冷卻服飾系統10中,換熱管110配置於服飾100上,冷卻系統120包括容器122、配置於容器122內的至少一鹽類以及配置於容器122內且與所述鹽類分離設置的水W,導管130將換熱管110的入口端IE及出口端OE分別連接於容器122的出口處O及入口處I,且導管130通過馬達140連接換熱管110的入口端IE與容器122的出口處O,藉此冷卻服飾系統10具有長效冷卻特性及輕量化特性,其原因如下。
如前文所述,當水W自換熱管110的入口端IE進入換熱管110內,水W會帶走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量以提供使用者冷卻效果,並接著以經加熱的狀態,經換熱管110的出口端OE、導管130及容器122的入口處I流入容器122內而藉由與配置於容器122內的鹽類進行的溶解吸熱反應來降低溫度。如此一來,經降低溫度的水W能夠重複前述循環以提供使用者長時間冷卻的效果,換言之,冷卻服飾系統10能透過重複進行的水W與使用者之間的換熱程序及水W與鹽類之間的換熱程序來達成長效冷卻特性。
另一方面,由於經加熱的水W能藉由與鹽類進行的溶解吸熱反應來降低溫度,故水W的使用量可根據實際使用狀況、鹽類的量及/或鹽類的特性等因素而選擇為最低匹配量,而無須如習知的冷卻服飾系統一樣需要額外預備大量的水(例如約1公斤至約3公斤)來維持冷卻效果。如此一來,與習知的冷卻服飾系統相比,冷卻服飾系統10能具有輕量化特性。在本實施方式中,冷卻系統120的重量可為介於約450克至約550克之間。如前文所述,本實施方式的馬達140的重量為介於約20克至約50克之間,故進一步可減輕冷卻服飾系統10的重量。
另外,透過容器122包括彼此連接的第一組合件122a、第二組合件122b、第三組合件122c及第四組合件122d,藉此當有鹽類已溶解完畢時,可透過抽換組合件的方式來重新裝載鹽類。如此一來,可避免造成鹽類不必要的浪費,且可提高冷卻服飾系統10的使用彈性。
另外,透過流體控制閥160配置在連接換熱管110的出口端OE與容器122的入口處I的導管130上,藉此當關閉流體控制閥160時,可抽換組合件來重新裝載鹽類,以及當水W不再需進入冷卻系統120時,可透過關閉流體控制閥160以節省鹽類的使用量。
下文將參照實施例1至實施例11及比較例1,更具體地描述本發明的特徵。雖然描述了以下實施例,但是在不逾越本發明範疇之情況下,可適當地改變所用材料、其量及比率、處理細節以及處理流程等等。因此,不應由下文所述之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出限制性地解釋。
實施例 1
在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中,以材質是聚酯的背心作為服飾,配置於所述背心上的換熱管的材質是聚乙烯且長度為1300公分,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彼此分離設置的90克(30 wt%)的氯化鈉以及210克(70 wt%)的水,水的溫度為10 oC,導管的材質是聚胺酯,馬達為直流無刷馬達(型號:DC30A-1230,沃為科技有限公司製造),電池的電壓為12伏特。
實施例 2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2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90克(30 wt%)的氯化鈣、45克(15 wt%)的氯化鈉以及165克(55 wt%)的水。
實施例 3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4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45克(15 wt%)的硝酸銨、45克(15 wt%)的氯化鈣、45克(15 wt%)的氯化鈉以及165克(55 wt%)的水。
實施例 4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3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60克(20 wt%)的硝酸銨、60克(20 wt%)的氯化鈣、45克(15 wt%)的氯化鈉以及135克(45 wt%)的水。
實施例 5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5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90克(30 wt%)的硝酸銨、90克(30 wt%)的氯化鈣、45克(15 wt%)的氯化鈉以及75克(25 wt%)的水。
實施例 6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6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60克(20 wt%)的硝酸銨、45克(15 wt%)的氯化鈣、60克(20 wt%)的氯化鈉以及135克(45 wt%)的水。
實施例 7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7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90克(30 wt%)的硝酸銨、60克(20 wt%)的氯化鈣、60克(20 wt%)的氯化鈉以及90克(30 wt%)的水。
實施例 8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8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45克(15 wt%)的硝酸銨、90克(30 wt%)的氯化鈣、60克(20 wt%)的氯化鈉以及105克(35 wt%)的水。
實施例 9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9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90克(30 wt%)的硝酸銨、45克(15 wt%)的氯化鈣、90克(30 wt%)的氯化鈉以及75克(25 wt%)的水。
實施例 10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10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45克(15 wt%)的硝酸銨、60克(20 wt%)的氯化鈣、90克(30 wt%)的氯化鈉以及105克(35 wt%)的水。
實施例 11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實施例11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自容器的入口處朝向出口處依序包括60克(20 wt%)的硝酸銨、90克(30 wt%)的氯化鈣、90克(30 wt%)的氯化鈉以及60克(20 wt%)的水。
比較例 1
採用與實施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主要在於:冷卻系統包括1100克的水,並未設置有任何鹽類。
之後,分別以350 ml/min的水流量運作實施例1-11的冷卻服飾系統及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並在不同的時間點下量測換熱管的入口端及換熱管的出口端的水溫,以及利用以下式子計算冷卻能力(W):
Figure 02_image001
,其中H:冷卻能力(W)、Q:冷卻液體流量(m 3/s)、C:冷卻液體比熱(kJ/kg. oC)、T s:織物表面溫度( oC)、T m:冷卻液體入口溫度( oC)、T a:出口環境溫度( oC)、c 1:換熱管與皮膚熱傳相關之常數、c 2:換熱管與空氣熱傳相關之常數。前述量測結果顯示於表1、圖3至圖5中,以及計算結果顯示於表2中。
表1
Figure 109100446-A0305-0001
表2
Figure 109100446-A0305-0002
表2(續)
Figure 109100446-A0305-0003
由表1及圖3至圖5可知,經歷兩個小時的運作,實施例1-11的冷卻服飾系統不論出口端的溫度還是入口端的溫度都低於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此表示透過冷卻系統包括至少一鹽類與水,能夠使得本發明的冷卻服飾系統具有長效冷卻特性。另一方面,由表1及圖3至圖5可知,實施例9的冷卻服飾系統在經歷十分鐘的運作之後,其出口端與入口端的溫差都穩定地維持在約3 oC,展現出良好的長效冷卻特性。
由表2可知,與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相比,實施例1-11的冷卻服飾系統都具有較佳的冷卻能力,尤其實施例9的冷卻服飾系統具有優異的冷卻能力。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冷卻服飾系統 100:服飾 110:換熱管 120:冷卻系統 122:容器 122a:第一組合件 122b:第二組合件 122c:第三組合件 122d:第四組合件 130:導管 140:馬達 150:控制模組 160:流體控制閥 170:感溫器 C1:第一殼體 C2:第二殼體 C3:第三殼體 C4:第四殼體 I:入口處 IE:入口端 M1:第一網格板 M2:第二網格板 M3:第三網格板 M4:第四網格板 O:出口處 OE:出口端 S1:第一鹽類 S2:第二鹽類 S3:第三鹽類 U1:第一容置空間 U2:第二容置空間 U3:第三容置空間 U4:第四容置空間 W:水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冷卻服飾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冷卻系統的元件展開剖面示意圖。 圖3繪示實施例3-11及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在換熱管的入口端的時間與水溫的關係曲線圖。 圖4繪示實施例3-11及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在換熱管的出口端的時間與水溫的關係曲線圖。 圖5繪示實施例3-11及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的時間與水溫差的關係曲線圖。
10:冷卻服飾系統
100:服飾
110:換熱管
120:冷卻系統
122:容器
122a:第一組合件
122b:第二組合件
122c:第三組合件
122d:第四組合件
130:導管
140:馬達
150:控制模組
160:流體控制閥
170:感溫器
I:入口處
IE:入口端
OE:出口端

Claims (10)

  1. 一種冷卻服飾系統,包括: 服飾,為保溫材質製成; 換熱管,配置於所述服飾上,其中所述換熱管具有入口端及出口端; 冷卻系統,包括: 容器,具有入口處及出口處; 至少一鹽類,配置於所述容器內;以及 水,配置於所述容器內且與所述至少一鹽類分離設置,其中在所述容器內的吸熱反應為所述至少一鹽類溶解於所述水所產生; 導管,連接所述冷卻系統及所述換熱管,其中所述導管將所述換熱管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別連接於所述容器的出口處及入口處;以及 馬達,配置在所述導管上,且所述導管通過所述馬達連接所述換熱管的入口端與所述容器的出口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保溫材質包括聚酯、尼龍(Nylon)、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ethylene,PP)或諾美克斯(Nomex)。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換熱管的材質包括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胺酯(polyurethane,PU)、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容器包括依序配置且彼此連接的第一組合件、第二組合件、第三組合件及第四組合件,其中所述容器藉由所述第一組合件及所述第四組合件連接至所述換熱管及所述馬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 所述第一組合件包括第一殼體、連接於所述第一殼體一側的第一網格板、以及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一網格板所定義的第一容置空間; 所述第二組合件包括第二殼體、連接於所述第二殼體一側的第二網格板、以及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二網格板所定義的第二容置空間; 所述第三組合件包括第三殼體、連接於所述第三殼體一側的第三網格板、以及所述第三殼體與所述第三網格板所定義的第三容置空間;以及 所述第四組合件包括第四殼體、以及所述第四殼體所定義的第四容置空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網格板、所述第二網格板及所述第三網格板的網格尺寸分別介於20目(mesh)至300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水的溫度介於5 oC至15 oC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控制模組,電性連接於所述馬達及電源供應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導管的材質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胺酯或聚氯乙烯。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馬達為直流微型隔膜馬達、直流變頻馬達、直流無刷馬達或直流電動式壓電微型馬達。
TW109100446A 2018-12-24 2018-12-24 冷卻服飾系統 TWI693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446A TWI693035B (zh) 2018-12-24 2018-12-24 冷卻服飾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0446A TWI693035B (zh) 2018-12-24 2018-12-24 冷卻服飾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035B true TWI693035B (zh) 2020-05-11
TW202023421A TW202023421A (zh) 2020-07-01

Family

ID=71895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0446A TWI693035B (zh) 2018-12-24 2018-12-24 冷卻服飾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9303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6088Y (zh) * 2005-05-02 2006-05-03 范明玥 电子空调服
CN101909470A (zh) * 2007-11-15 2010-12-08 詹姆斯库克大学 冷却衣
CN107296306A (zh) * 2017-06-21 2017-10-27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便携蓄冷式个体热防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6088Y (zh) * 2005-05-02 2006-05-03 范明玥 电子空调服
CN101909470A (zh) * 2007-11-15 2010-12-08 詹姆斯库克大学 冷却衣
CN107296306A (zh) * 2017-06-21 2017-10-27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一种便携蓄冷式个体热防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3421A (zh)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1609B1 (en) Man portable micro-climate
ES2308243T3 (es) Prenda de vestir autonoma con control termico activo y alimentada por celulas solares.
US7716940B2 (en) Gas distribution garment having a spacer element
US20060213895A1 (en) Heater jacket
KR101344033B1 (ko) 개인용 의복 미기후 냉난방 장치 및 이를 부착한 의복
TWI685308B (zh) 冷卻服飾系統
US20210137181A1 (en) Cooling apparel
TW200520702A (en) Air-conditioning suit
Kayacan et al. Effect of garment design on liquid cooling garments
TWI693035B (zh) 冷卻服飾系統
CN105457179A (zh) 一种智能调节热湿传递的消防服
US20190367172A1 (en) Wearable microclimate heater and cooler device
US20150025606A1 (en) Pillow with integrated cooling system
CN214677648U (zh) 一种防护服
KR101588726B1 (ko) 온열 및 냉감 기능의 다층구조 원단
CN109430967A (zh) 一种可降温防护服
CN210425696U (zh) 智能衣物存储设备及其制冷除湿系统
TWI718817B (zh) 冷卻服飾系統
RU166533U1 (ru) Обогревающий жилет
CN208446639U (zh) 一种复合结构降温服装
CN111345527A (zh) 人体用模块化温度调节器、温度调节服及温度调节背包
CN106048835A (zh) 一种织物及其制作的服装
KR20170013473A (ko) 유체순환방식 의복
CN213428854U (zh) 一种可进行背部散热的儿童书包
WO2014031128A1 (en) Man portable micro-cli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