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8817B - 冷卻服飾系統 - Google Patents

冷卻服飾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8817B
TWI718817B TW108146507A TW108146507A TWI718817B TW I718817 B TWI718817 B TW I718817B TW 108146507 A TW108146507 A TW 108146507A TW 108146507 A TW108146507 A TW 108146507A TW I718817 B TWI718817 B TW I7188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fluid
fluid channel
cooling
waterproof co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6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3833A (zh
Inventor
翁崇鈞
周伯諺
廖偉傑
葉俊谷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Priority to TW108146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8817B/zh
Priority to CN202010951705.7A priority patent/CN112971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8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88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23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383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41D13/0053Cooled gar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06Thermally protective, e.g. insula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0Impermeable to liquids, e.g. waterproof; Liquid-repell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冷卻服飾系統包括服飾、流體通道、流體儲存器、導管以及馬達。服飾具有熱隔絕布以及熱傳導布,其中熱傳導布配置於熱隔絕布相對於外界環境的表面。流體通道夾置於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之間,且由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部分地壓合而成。流體通道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流體儲存器具有入口處以及出口處。導管連接流體通道與流體儲存器,其中導管將流體通道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別連接於流體儲存器的出口處及入口處。馬達配置於導管上,其中導管通過馬達以將流體通道的入口端連接於流體儲存器的出口處。

Description

冷卻服飾系統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溫度調節服飾系統,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冷卻服飾系統。
近年來,全球溫室效應造成極端的氣候變遷,而極冷與極熱的氣候亦改變著衣著的型態。對於在高溫作業環境下工作的人員(例如交通警察或鍛造從業人員)來說,特別需要能夠長時間降低人體溫度(即冷卻)的功能的衣物。然而,目前在具冷卻功能的衣物的設計上,仍無法同時滿足長冷卻維持時間以及重量輕的需求。因此,如何製造具有長效冷卻特性以及輕量化特性的衣物是目前一個相當重要課題。
本揭露內容提供一種冷卻服飾系統。
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冷卻服飾系統包括服飾、流體通道、流體儲存器、導管以及馬達。服飾具有熱隔絕布以及熱傳導布,其中熱傳導布配置於熱隔絕布相對於外界環境的表面。流體通道夾置於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之間,且由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部分地壓合而成,其中流體通道具有入口端 以及出口端。流體儲存器具有入口處以及出口處。導管連接流體通道與流體儲存器,其中導管將流體通道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別連接於流體儲存器的出口處及入口處。馬達配置於導管上,其中導管通過馬達以將流體通道的入口端連接於流體儲存器的出口處。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流體通道的輪廓是由熱隔絕布以及熱傳導布定義。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熱隔絕布具有第一基布以及熱隔絕防水塗層,且熱隔絕防水塗層配置於第一基布面對流體通道的表面。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熱隔絕防水塗層包括水性聚氨酯以及二氧化矽氣凝膠,且二氧化矽氣凝膠摻雜於水性聚氨酯中。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熱傳導布具有第二基布以及熱傳導防水塗層,且熱傳導防水塗層配置於第二基布面對流體通道的表面。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熱傳導防水塗層包括水性聚氨酯以及銀微粒,且銀微粒摻雜於水性聚氨酯中。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配置於導管上的流體控制閥。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電性連接於馬達的控制模組。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馬達的重量介於20克至50克之間。
在本揭露一實施方式中,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感溫器,配置於導管上且位於流體通道的入口端與流體儲存器的出口處之間。
根據本揭露上述實施方式,在冷卻服飾系統中,由於流體通道是直接形成於部分未經壓合的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之間,因此不須額外配置習知的流體管路於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之間,從而大幅降低服飾的重量以及流體管路配置於服飾中的異物感。此外,以局部壓合的方式形成的流體通道可輕易地分佈於服飾的彎曲處,從而克服習知的流體管路配置於服飾中的所受到的空間分佈限制。
100‧‧‧冷卻服飾系統
110‧‧‧服飾
110a‧‧‧熱隔絕布
110b‧‧‧熱傳導布
112a‧‧‧第一基布
112b‧‧‧第二基布
113a‧‧‧水性聚氨酯
113b‧‧‧水性聚氨酯
114a‧‧‧熱隔絕防水塗層
114b‧‧‧熱傳導防水塗層
115a‧‧‧二氧化矽氣凝膠
115b‧‧‧銀微粒
120‧‧‧流體通道
130‧‧‧流體儲存器
140‧‧‧導管
150‧‧‧馬達
160‧‧‧控制模組
170‧‧‧流體控制閥
180‧‧‧感溫器
I‧‧‧入口處
O‧‧‧出口處
IE‧‧‧入口端
OE‧‧‧出口端
H1、H2‧‧‧厚度
F‧‧‧流體
a-a'‧‧‧線段
第1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冷卻服飾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第1圖的冷卻服飾系統沿線段a-a'的剖面圖。
第3圖繪示實施例以及各比較例的冷卻服飾系統的熱隔絕布的表面溫度與時間關係曲線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也就是說,在本揭露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 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本揭露的冷卻服飾系統具有包括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的服飾以及由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經局部壓合而形成的流體通道。藉由熱隔絕布、熱傳導布以及流體通道的配置,冷卻服飾系統可具有長效冷卻特性以及輕量化特性。
第1圖繪示根據本揭露一實施方式的冷卻服飾系統100的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的冷卻服飾系統100沿線段a-a'的剖面圖。請同時參閱第1圖及第2圖,冷卻服飾系統100包括服飾110、流體通道120、流體儲存器130、導管140以及馬達15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冷卻服飾系統100可選擇性地包括控制模組160、流體控制閥170以及感溫器180。當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0時,流體F(例如,水)會受馬達150的驅動而由流體儲存器130流出,並流經導管140以進入至流體通道120中,從而帶走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能以提供使用者冷卻效果。應瞭解到,第1圖中各元件之間的尺寸比例關係並不代表各元件之間的實際尺寸比例關係,不應以此對本揭露作出限制性的解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服飾110具有熱隔絕布110a以及熱傳導布110b,且熱傳導布110b配置於熱隔絕布110a相對於外界環境的表面。具體來說,當使用者將服飾110穿在身上時,熱隔絕布110a配置為與外界環境接觸,而熱傳導布110b配置為與使用者身體接觸。應瞭解到,雖然第1圖所繪示的服飾110為上衣,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服 飾110可例如為背心、外套、褲子、帽子或其他使用者可穿戴的衣物。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熱隔絕布110a具有第一基布112a以及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且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配置於第一基布112a相對於外界環境的表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使用塗佈的方式將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形成於第一基布112a的表面。第一基布112a的基底材料可例如是聚酯纖維、彈性纖維、羊毛或上述任意的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基布112a的厚度H1可介於0.25mm至0.35mm之間,以具備一定程度的抗壓能力,從而避免流體通道120中的流體F因壓力太大而由熱隔絕布110a滲出。此外,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可包括水性聚氨酯113a以及二氧化矽氣凝膠115a,且二氧化矽氣凝膠115a摻雜於水性聚氨酯113a中。由於二氧化矽氣凝膠115a可有效地隔絕熱能,因此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可防止來自外界環境的熱能進入至服飾110中,以避免外界環境的熱能影響流體通道120中的流體F與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能之間的換熱程序。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熱傳導布110b具有第二基布112b以及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且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配置於第二基布112b相對於使用者身體的表面。具體來說,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以及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配置於第一基布112a與第二基布112b之間,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配置於第一基布112a面對流體通道120的表面,且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配置於第二基布112b面對流體通道120的表面。在一些實施方 式中,可使用塗佈的方式將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形成於第二基布112b的表面。第二基布112b的基底材料可例如是聚酯纖維、彈性纖維、羊毛或上述任意的組合。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基布112b的厚度H2可介於0.25mm至0.35mm之間,以具備一定程度的抗壓能力,從而避免流體通道120中的流體F因壓力太大而由熱傳導布110b滲出。此外,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可包括水性聚氨酯113b以及銀微粒115b,且銀微粒115b摻雜於水性聚氨酯113b中。由於銀微粒115b具有良好的熱傳導能力,因此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可有效地將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能傳遞至流體通道120中的流體F,以完成流體F與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能之間的換熱程序。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熱隔絕布110a與熱傳導布110b彼此部分地緊密壓合,而部分未經壓合的熱隔絕布110a與的熱傳導布110b之間便可形成連續的流體通道12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透過局部熱壓合的方式將部分的熱隔絕布110a與部分的熱傳導布110b彼此緊密地壓合。詳細來說,流體通道120夾置於熱隔絕布110a的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與熱傳導布110b的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之間,且流體通道120的輪廓是由熱隔絕布110a的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以及熱傳導布110b的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共同定義。也就是說,流體通道120的通道壁是由熱隔絕布110a的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以及熱傳導布110b的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共同形成。
由於流體通道120是直接形成於部分未經壓合的熱隔絕布110a與熱傳導布110b之間,因此不須額外配置習知 的流體管路於熱隔絕布110a與熱傳導布110b之間,從而大幅降低服飾110的重量以及習知的流體管路於服飾中的異物感。此外,以局部壓合的方式所形成的流體通道120可輕易地分佈於服飾110的彎曲處,從而克服習知的流體管路於服飾中所受到的空間分佈限制。另外,由於流體通道120的通道壁是由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以及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共同形成,且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的熱傳導係數k1大於流體F的熱傳導係數k2,而流體F的熱傳導係數k2又大於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的熱傳導係數k3(即k1>k2>k3),因此可提升流體F與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能之間的換熱程序的效率。此外,由於流體通道120的通道壁是由分別包括水性聚氨酯113a及113b的熱隔絕防水塗層114a及熱傳導防水塗層114b共同形成,因此可避免流體F由熱隔絕布110a及/或熱傳導布110b滲透至外界環境及/或使用者身體。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流體通道120具有入口端IE以及出口端OE,從而與其他元件連接。當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0時,裝載於流體儲存器130內的流體F可由入口端IE進入至流體通道120中,並由出口端OE流出以帶走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能,使得使用者身體得以維持在溫度舒適的環境。應瞭解到,流體通道120的佈置位置及佈置密度等不以第1圖所繪示的情形為限,流體通道120的佈置位置及佈置密度等可基於使用者身體的表面溫度、汗腺分佈、熱能產生量以及舒適性需求等而有所調整。舉例來說,流體通道120的佈置位置可對應於使用者身體的腋下、大腿根部等具有較大的熱能產生量、 較高的溫度以及較大的出汗量的部位,且對應於該些部位的流體通道120可配置為具有較大的佈置密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管140連接流體通道120與流體儲存器130,以使冷卻服飾系統100形成密封式的循環系統。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管140將流體通道120的入口端IE及出口端OE分別連接於流體儲存器130的出口處O及入口處I。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將導管140的兩個末端分別由流體通道120的入口端IE及出口端OE插入,並透過局部熱壓的方式將導管140的兩個末端固定於流體通道120中,以形成流體通道120與導管140之間的連接。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管140的部分區段連接流體通道120的出口端OE與流體儲存器130的入口處I,而導管140的部分區段通過馬達150以連接流體通道120的入口端IE與流體儲存器130的出口處O。當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0時,馬達150可提供動力以驅動流體F自流體儲存器130的出口處O流出,並經由導管140自流體通道120的入口端IE流入至流體通道120中,而後由流體通道120的出口端OE流出,並經由導管140自流體儲存器130的入口處I流入至流體儲存器130中。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管140的材質可包括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或聚氨酯(polyurethane,PU),但並不用以限制本揭露。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馬達150可為直流微型隔膜馬達、直流變頻馬達、直流無刷馬達或直流電動式壓電微型馬達。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馬達150可電性連 接於例如電池的電源供應器,且電源供應器可產生約5伏特至約12伏特的電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馬達150的重量介於約20克至約50克之間。由於馬達150具有很小的重量,因此可便於使用者隨身攜帶,並便於以各種合適的方式收納於服飾110中。此外,導管140與流體儲存器130之間的連接處或導管140與馬達150之間的連接處可設置有連接結構,以達到良好的連接強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連接結構可例如是連接頭、閥或環扣等結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控制模組160電性連接於馬達150以控制流體F的流量。此外,控制模組160可電性連接於例如電池的電源供應器,且電源供應器可產生約5伏特至約12伏特的電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流體控制閥170配置於導管140上。詳細來說,流體控制閥170可配置於連接流體通道120的出口端OE與流體儲存器130的入口處I的導管140上。當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0時,流體控制閥170可控制流體F由流體通道120的出口端OE流入流體儲存器130的流量。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感溫器180配置於導管140上且位於流體通道120的入口端IE與流體儲存器130的出口處O之間,以感測自流體儲存器130的出口處O流出的流體F的溫度。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感溫器180電性連接於控制模組160,使得控制模組160可根據感溫器180所感測到的溫度來控制馬達150,以進一步調整流體F的流量。然而,本揭露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感溫器180可電性絕緣於控制模組160。
當使用者使用冷卻服飾系統100時,流體F可自流體通道120的入口端IE流入至流體通道120中,並帶走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能以提供使用者冷卻效果,而後由自流體通道120的出口端OE流出,並接著經過導管140而自流體儲存器130的入口處I流入至流體儲存器130中,以準備進行下一次循環。如此一來,冷卻服飾系統100可透過重複進行流體F與使用者身體產生的熱能的換熱程序來達到長效冷卻特性。
下文將參照實施例以及比較例1至比較例2,更具體地描述本揭露的特徵。應瞭解到,在不逾越本揭露範疇的情況下,可適當地改變所使用的材料、質量與比率、處理細節以及處理流程等。因此,不應由下文所描述的實施例對本揭露作出限制性的解釋。
實施例
在實施例的冷卻服飾系統中,服飾的熱隔絕布的熱隔絕防水塗層包括水性聚氨酯以及二氧化矽氣凝膠;服飾的熱傳導布的熱傳導防水塗層包括水性聚氨酯以及銀微粒;導管的材質是聚氨酯;馬達是直流電動式壓電微型馬達;電源供應器的電壓是12伏特。
比較例1
在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中,採用與實施例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處主要在於:服飾的熱傳導布的熱隔絕防水塗層不包括銀微粒。
比較例2
在比較例2的冷卻服飾系統中,採用與實施例的冷卻服飾系統相似的元件來製造比較例1的冷卻服飾系統,其差異處主要在於:服飾的熱隔絕布不包括熱隔絕防水塗層;服飾的熱傳導布不包括熱傳導防水塗層;及流體通道由習知的流體管路替代,且流體管路的材質是聚氨酯。
隨後,將實施例、比較例1以及比較例2的冷卻服飾系統於外界環境溫度為32℃時與外界環境溫度達到熱平衡。接著,使用300克且溫度為4℃的水以300毫升/分鐘的水流量運作實施例、比較例1以及比較例2的冷卻服飾系統,並在不同的時間點下測量實施例、比較例1以及比較例2的冷卻服飾系統各自的熱隔絕布的表面溫度。應瞭解到,此處的「熱隔絕布的表面溫度」是指「熱隔絕布面對外界環境的表面所具有的溫度」。
第3圖繪示實施例以及各比較例的冷卻服飾系統的熱隔絕布的表面溫度與時間關係曲線圖。如第3圖所示,在約第40分鐘至約第100分鐘的過程中,實施例、比較例1以及比較例2的冷卻服飾系統各自的熱隔絕布的最低表面溫度分別約為15℃、18℃以及21℃。由此可知,實施例的冷卻服飾系統相對於比較例1及比較例2的冷卻服飾系統具有較佳的冷卻能力。
根據本揭露上述實施方式,由於流體通道是直接形成於部分未經壓合的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之間,因此不須額外配置習知的流體管路於熱隔絕布與熱傳導布之間,從而大幅降低服飾的重量以及流體管路於服飾中的異物感。此外,以局 部壓合的方式所形成的流體通道可輕易地分佈於服飾的彎曲處,從而克服習知的流體管路於服飾中所受到的空間分佈限制。此外,藉由熱隔絕布、熱傳導布以及流體通道的配置,本揭露的冷卻服飾系統可具有長效冷卻特性以及輕量化特性。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冷卻服飾系統
110‧‧‧服飾
120‧‧‧流體通道
130‧‧‧流體儲存器
140‧‧‧導管
150‧‧‧馬達
160‧‧‧控制模組
170‧‧‧流體控制閥
180‧‧‧感溫器
I‧‧‧入口處
O‧‧‧出口處
IE‧‧‧入口端
OE‧‧‧出口端
a-a'‧‧‧線段

Claims (10)

  1. 一種冷卻服飾系統,包括:服飾,具有熱隔絕布以及熱傳導布,其中所述熱隔絕布配置為與外界環境接觸,而所述熱傳導布配置為與使用者身體接觸;流體通道,夾置於所述熱隔絕布與所述熱傳導布之間,且由所述熱隔絕布與所述熱傳導布部分地壓合而成,其中所述流體通道具有入口端以及出口端;流體儲存器,具有入口處以及出口處;導管,連接所述流體通道與所述流體儲存器,其中所述導管將所述流體通道的入口端及出口端分別連接於所述流體儲存器的出口處及入口處;以及馬達,配置於所述導管上,其中所述導管通過所述馬達以將所述流體通道的入口端連接於所述流體儲存器的出口處。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流體通道的輪廓是由所述熱隔絕布以及所述熱傳導布定義。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熱隔絕布具有第一基布以及熱隔絕防水塗層,且所述熱隔絕防水塗層配置於所述第一基布面對所述流體通道的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 熱隔絕防水塗層包括水性聚氨酯以及二氧化矽氣凝膠,且所述二氧化矽氣凝膠摻雜於所述水性聚氨酯中。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熱傳導布具有第二基布以及熱傳導防水塗層,且所述熱傳導防水塗層配置於所述第二基布面對所述流體通道的表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熱傳導防水塗層包括水性聚氨酯以及銀微粒,且所述銀微粒摻雜於所述水性聚氨酯中。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流體控制閥,配置於所述導管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控制模組,電性連接於所述馬達。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其中所述馬達的重量介於20克至50克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冷卻服飾系統,更包括感溫器,配置於所述導管上且位於所述流體通道的入口端與所述流體儲存器的出口處之間。
TW108146507A 2019-12-18 2019-12-18 冷卻服飾系統 TWI7188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6507A TWI718817B (zh) 2019-12-18 2019-12-18 冷卻服飾系統
CN202010951705.7A CN112971234A (zh) 2019-12-18 2020-09-11 冷却服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46507A TWI718817B (zh) 2019-12-18 2019-12-18 冷卻服飾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8817B true TWI718817B (zh) 2021-02-11
TW202123833A TW202123833A (zh) 2021-07-01

Family

ID=75745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6507A TWI718817B (zh) 2019-12-18 2019-12-18 冷卻服飾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971234A (zh)
TW (1) TWI71881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5151Y (zh) * 2007-09-18 2008-10-22 李代繁 节能保健智能冷热恒温服
CN204888787U (zh) * 2015-08-26 2015-12-23 刘畅 一种可调温的服装系统
CN106490715A (zh) * 2016-11-18 2017-03-15 湖北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制冷的穿戴式冷却背心
CN208064536U (zh) * 2018-01-15 2018-11-09 孙正军 一种热水循环空调衣液热系统装置
WO2019173913A1 (en) * 2018-03-12 2019-09-19 Heat-Mx Worldwide Method for improving dryness of insulation material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improved insulation materia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5647700A (en) * 1999-09-06 2001-03-08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Personal cooling system
US6461379B1 (en) * 2001-04-30 2002-10-08 Medivance, Incorporated Localized bodily cooling/h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1094297Y (zh) * 2007-11-09 2008-08-06 孙正军 降温衣及具有该降温衣的个体降温系统
CN201403517Y (zh) * 2009-05-12 2010-02-17 孙正军 降温衣
CN106510039A (zh) * 2015-08-20 2017-03-22 吴昊 一种可在高温下使用的、消暑降温的节能型环保空调衣
CN106388070A (zh) * 2016-11-18 2017-02-15 余晓 结构简便易实现且具备制冷功能的空调服
CN206760813U (zh) * 2017-05-18 2017-12-19 孙正军 一体式液冷降温衣
CN107997257A (zh) * 2018-01-19 2018-05-08 武汉军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防保暖冲锋衣
KR102008806B1 (ko) * 2018-11-12 2019-10-21 주식회사 써지랩 열교환 유체가 순환하는 폐회로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35151Y (zh) * 2007-09-18 2008-10-22 李代繁 节能保健智能冷热恒温服
CN204888787U (zh) * 2015-08-26 2015-12-23 刘畅 一种可调温的服装系统
CN106490715A (zh) * 2016-11-18 2017-03-15 湖北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制冷的穿戴式冷却背心
CN208064536U (zh) * 2018-01-15 2018-11-09 孙正军 一种热水循环空调衣液热系统装置
WO2019173913A1 (en) * 2018-03-12 2019-09-19 Heat-Mx Worldwide Method for improving dryness of insulation material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improved insulation materi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3833A (zh) 2021-07-01
CN112971234A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279277B2 (en) Autonomous garment with active thermal control and powered by solar cells
US20060213895A1 (en) Heater jacket
CN107183807A (zh) 基于半导体制冷的户外调温服
TWI718817B (zh) 冷卻服飾系統
US20100071385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Technical Wear
CN101385575B (zh) 可更换冷源式降温服
CN110731558A (zh) 智能四合一自控温防弹防水功能服及其制造方法
CN209197046U (zh) 半导体制冷联动风扇空调服
JP2011162931A (ja) 携帯型半導体熱交換装置付冷暖着衣
CN115177047A (zh) 一种降温服
CN211241778U (zh) 一种半导体降温马甲
CN214759256U (zh) 一种可发热调温的军用、民用棉服
TWI685308B (zh) 冷卻服飾系統
US20110277485A1 (en) Sports Fan Cooling Station
CN210697966U (zh) 一种面部皮肤护理设备
CN211268721U (zh) 一种控温发热运动服
CN212393907U (zh) 智能四合一自控温防弹防水功能服
CN206964045U (zh) 一种环保智能保暖运动裤
CN218154899U (zh)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泵的智能可穿戴空调设备
CN215270716U (zh) 应用于城市户外工作人群的可拆卸式温控液冷服
CN212088191U (zh) 一种保暖性好的防寒服
CN220529326U (zh)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衣服
CN217771549U (zh) 一种调温服
WO2015075492A2 (en) Equipment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of human body
TW201534233A (zh) 穿戴式溫度調節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