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8145B -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 Google Patents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8145B
TWI688145B TW107135859A TW107135859A TWI688145B TW I688145 B TWI688145 B TW I688145B TW 107135859 A TW107135859 A TW 107135859A TW 107135859 A TW107135859 A TW 107135859A TW I688145 B TWI688145 B TW I6881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ly unit
layer
power supply
unit group
electric energ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5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8632A (zh
Inventor
楊思枬
Original Assignee
輝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屬開曼群島商輝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輝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英屬開曼群島商輝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輝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RU20191249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RU2733271C1/ru
Priority to MX2019009422A priority patent/MX2019009422A/es
Priority to JP2019146323A priority patent/JP2020024921A/ja
Priority to CN201910731690.0A priority patent/CN110828760B/zh
Priority to BR102019016452-2A priority patent/BR102019016452B1/pt
Priority to HUE19190879A priority patent/HUE057812T2/hu
Priority to KR1020190096949A priority patent/KR102351994B1/ko
Priority to US16/535,204 priority patent/US11522225B2/en
Priority to ES19190879T priority patent/ES2903545T3/es
Priority to EP19190879.7A priority patent/EP3608995B1/en
Publication of TW202008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6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81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8145B/zh
Priority to JP2021077474A priority patent/JP7092918B2/ja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主要包含有一第一、一第二絕緣層;一位於第一絕緣層上的第一圖案化導體層;一位於第二絕緣層上的第二圖案化導體層;以及數個位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二絕緣層間的電能供應單元組群,其透過該第一、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形成串聯與/或並聯。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是由一個以上的獨立電能供應單元串聯構成,其電解質系統相互不流通,因而使其相互連接所產生之高電壓不會影響單一的電能供應單元而造成其電解質系統裂解,能於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內同時完成串聯與/或並聯,兼具高電壓與高容量。

Description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特別是一種高電壓、高容量、3D立體化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近年來,隨著石化燃料能源的耗竭與環保意識的抬頭,迫使人們對生活中以石化燃料為動力來源且排放出大量溫室氣體的物品重新思考如何兼具生活便利性與環境保護,而汽車,這重要的運輸工具成為最即刻被檢視的物件之一。因此在全球節能省碳的趨勢下,世界各國都將汽車電能化設定為二氧化碳減量的重要目標。然而,電動車在實際使用上面臨了許多的問題,舉例來說電能供應單元容量(舉例來說如電池)局限了續航的能力,因此需要藉由更多電池的串聯/並聯,以增大容量,延長行駛里程。
但是在為了降低汽車自身的重量,以提高行駛里程數的情況下,具有高能量密度與輕量化二次電池成為電動車電池型態的最佳選擇,例如鋰離子二次電池,但如何將數個鋰離子二次電池單體組裝在一起形成一種安全、穩定的動力源成為人們迫切關注的問題。
首先請參閱第1A、1B圖,為目前最常見之作法,利用多組電池單元71相互並聯後,再以殼體72予以封裝構成電池芯73,然後再藉由此電池芯73延伸出殼體72的導電柄74來加以外部進行串聯連接以 達到足夠之電壓,組成車用的電池模組75。另外一種方法則為採用單一殼體72包覆多組電池單元71,請參閱第2A、2B圖,換句話說,其係以內部串聯的方式來提高電池芯76的電壓,然後在於外部並聯數個電池芯76以達到足夠的容量以組成車用的電池模組77。但是因現有的電解液大多只能承受5V左右的電壓,再加上內部因結構問題不易產生電解液的封閉系統,一旦電壓超過電解液所成承受範圍,就會使得電解液裂解連帶使得電池模組77失效,更嚴重者可能導致電池爆炸,因此目前市面上並未見到有此類的產品。
前案譬如美國專利公開第2004/0091771號申請案,其提出一種相鄰電池模組採用共用集電層的作法,藉此方式來克服前述電解液可能裂解的問題,但是因為採用此共用集電層的串聯方式,其設計上就缺乏了彈性,因此僅能適用於內部串聯,當要組成電池模組時,仍舊得要藉由複數個電池芯來進行外部的並聯。
更者,如台灣專利申請號106136071號之專利申請案教導了一種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係可直接於電池芯內部完成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串聯與並聯,而提供高電壓且大單位容量之電池芯,免除習知因為需要外部再進行連接所導致效能降低、單位容量密度下降等缺失。但依此技術所教導內容,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是由高數量垂直堆疊之電能供應單元進行串聯與/或並聯來達到所需求的高電容與高電壓。
然而,在面對金屬物穿刺的時候,穿刺所產生的高壓降幅對於電池內部化學系統,無論是全固態、準固態(固/液)或者液體電解質系統皆是無可避免的高危險,特別是內部由高數量串聯垂直堆疊的電能 供應單元所架構而成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來說更是危險。
有鑑於上述之缺失,本發明係提出一種嶄新的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以有效避免金屬物件穿刺電池單元所產生的安全疑慮。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採用水平方向串聯與/或並聯模式來電性連接數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以減少垂直堆疊之電能供應單元數量,避免受金屬物件穿刺電池單元時所產生的安全問題。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最上方與最下方設置有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並於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間設置數個水平延展串聯與/或並聯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藉由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的設置,以效抵擋外部金屬物件穿刺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時所可能引起的破壞。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電能供應單元之間僅進行電荷轉移,而沒有進行電化學反應,因而可不受限於電解質容許之最高電壓來加以相互串聯與/或並聯,提高單位容量密度與電壓。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相鄰電能供應單元群組間形成有數個通道,可以做為熱散逸的途徑。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種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電能供應單元之間係採用集電層直接接觸的連接方式,其接觸面積遠大於習 知採用鎳片銲接等連接方式,因此可大幅降低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內部阻值,因而使得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所構成之動能模組之效能幾乎不會損耗;同時因為阻值的降低,也可使充電/放電的速度大幅提高,且發熱的問題顯著下降,動能模組之冷卻系統得以簡化,管控上易較為簡便,進而使得整體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可靠度與安全性提升。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提出一種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包含有一第一絕緣層;一與第一絕緣層相對設置的第二絕緣層;一位於第一絕緣層之第一表面的第一圖案化導體層;一位於第二絕緣層之第二表面的第二圖案化導體層,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相對應;以及數個夾設於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之間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該些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經由第一圖案化線路層與第二圖案線路層形成串聯與/或並聯。每一電能供應單元係包含有隔離層、兩活性材料層、兩集電層、電解質系統與封裝層,兩活性材料層分別設置於隔離層之兩側,而兩集電層分別設置於活性材料層之外側,然後電解質系統設置於此些活性材料層中,並藉由封裝層設置於兩集電層之周緣,用以黏著集電層並將電解質系統封裝於兩集電層之間,換句話說,每一電能供應單元係相互獨立為完整的模組,電解質系統相互不流通,相鄰的電能供應單元之間僅進行電荷轉移,而沒有進行電化學反應,因而可不受到電解質系統容許最高電壓的限制來予以同時進行串聯與/或並聯。
底下藉由具體實施例詳加說明,當更容易了解本發明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所達成之功效。
10: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12:第一絕緣層
14:第二絕緣層
16、16a、16b、16c:第一圖案化導體層
18、18a、18b:第二圖案化導體層
20: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22:電能供應單元
222:第一集電層
223:第二集電層
224:封裝層
225:第一活性材料層
226:隔離層
227:第二活性材料層
24:第一導電端子
26:第二導電端子
28:新組別
30:間隙
32:定位件
34:針狀物
71:電池單元
72:殼體
73:電池芯
74:導電柄
75:電池模組
76:電池芯
77:電池模組
79:極耳
第1A、1B圖為習知電池芯與電池模組之第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2A、2B圖為習知電池芯與電池模組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之第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4A圖係為本發明所使用之電能供應單元的一結構示意圖。
第4B圖係為本發明所使用之電能供應單元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第5A圖係為第3圖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為多個電能供應單元串聯的實施例示意圖。
第5B圖係為第5A圖的局部A放大示意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內部電能供應單元群組進行並聯的實施例示意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8A圖係為數個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進行外部串聯的實施例示意圖。
第8B圖係為數個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進行外部並聯的實施例示意圖。
第9圖係為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10圖係為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另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11圖係為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又一實施例示意圖。
第12圖至第14圖係為本發明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內之數個電能供應單元的串聯與/或並聯電性連接態樣示意圖。
第15圖為本發明之電化學系統單元之集電層形成有一極耳的實施例示意圖。
本發明係針對高電壓與高容量電能需求下,多個電能供應單元垂直堆疊串/並聯後在金屬針狀物穿刺時所引起的安全性問題,提出一個新形態的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以有效解決上述的穿刺問題。上述之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可以是任何具有能量儲存並且能施予外部裝置之供應單元,例如電池之電池或者是電容。
本發明主要揭露之一種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包含有複數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係包含至少一或二個以上垂直串聯與/或並聯之電能供應單元,然後再透過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在水平方向予以相互並聯或串聯後,再與第一端子部與第二端子部連接構成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換句話說,於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內部可同時完成了串聯與並聯,其中,本發明構成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電能供應單元係為獨立且完整的供電模組,電能供應單元間並不共用電解質系統,此部份配合圖式來予以說明。為便於說明與解釋本發明之技術範疇,在下面的實施例主要是以鋰電池為範例來進行說明,熟悉該項技藝者當知當無法以此做為本發明之技術領域限制。
首先,請參閱第3圖,其係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10主要包含有一第一絕緣層12;一與第一絕緣層12於水平方向相對設置的第二絕緣層14;一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16a、16b、16c),其係位於第一絕緣層12內側水平延伸面的第一表面12s上;一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18a、18b),其係位於第二絕緣層 14內側水平延伸面的第二表面14s上,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相對應,第一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之材料可以選自金屬或者任何可導電之材料;以及數個並列夾設於第一絕緣層12與第二絕緣層14之間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並且該些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經由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相異極性電性連接,形成串聯。並列的字義是用以界定該些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間並非是在單一Z軸方向上垂直堆疊設置的,而是在水平方向設置。
上述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是由至少一電能供應單元22所構成。舉例來說,在第3圖中,此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10是由4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所串聯組成,任一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是由一電能供應單元22所構成。上述的電能供應單元22的結構如第4A圖所示,任一電池單體22包含有一第一集電層222;一第二集電層223;一夾設於第一集電層222與第二集電層223間的封裝層224,第一集電層222、第二集電層223與封裝層224建構出一與外界水氣、氧氣隔絕的密閉封圍空間;該封圍空間內依序設置有一第一活性材料層225、一隔離層226與一第二活性材料層227,電解質系統設置於第一活性材料層與第二活性材料層,第一活性材料層225與第一集電層222連接,第二活性材料層227與第二集電層223連接。
隔離層226的材料係可選自於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或玻璃纖維材料,其上具有微孔洞可供離子通過,微孔洞可為貫通孔或是蟻孔(非直線貫通的態樣)的型態,甚至是直接採用多孔性材料來達成,同時更可以有多孔陶瓷絕緣材料分佈於基板上的微孔洞內,其中陶瓷絕緣材料可為微米級與奈米二氧化鈦(TiO2)、三氧化二鋁(Al2O3)、二氧化矽(SiO2)等材質或是烷基化的陶瓷顆粒所形成;亦更可以包含高分子黏著劑,例如聚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聚偏二氟乙烯-共-三氯乙烯(PVDF-HEP)、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PTFE)、壓克力酸膠(Acrylic Acid Glue)、環氧樹脂(Epoxy)、聚氧化乙烯(PEO)、聚丙烯腈(PAN)或聚亞醯胺(PI)等。
電解質系統設置於第一與第二活性材料層225、227中,其可為液態、準固態、膠態、固態電解質、或是上述型態任意組合,活性材料層225、227之活性材料可將化學能轉成電能使用(供電)或將電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於系統之中(充電),而能同時達成離子的導通與遷移,所產生的電子則可直接由第一、第二集電層222、223向外導出。第一、第二集電層222、223之材料常見者為銅以及鋁,當然亦可是其他鎳、錫、銀、金等金屬或金屬合金,或者不鏽鋼。
封裝層224之材質可為環氧樹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氨酯、熱塑性聚亞胺、矽氧樹脂、壓克力樹脂或紫外線硬化膠,其係設置於兩集電層222、223之周緣,用以黏著兩集電層222、223並將電解質系統封裝於兩集電層222、223之間,使其不會外漏而與其他電能供應單元22之電解質系統相互流通,因此,電能供應單元22為獨立且完整供電的模組。
為了使封裝層224之封裝效果更佳,可設計封裝層224具有三層之結構,請參閱第4B圖,上下兩層為改質矽膠層224a、224b而中間為矽膠層224c,兩側的改質矽膠層224a、224b為矽膠藉由調整加成型矽膠與縮合型矽膠之組成比例來予以改質,使其適合黏接異質性的材料,藉此設計則可使其介面間的接著力提高,同時,使得整體外觀的完整性更高,生產良率亦提高。再者,亦較能阻絕水氣的滲入,對內則可因矽膠層224c為主體來予以阻擋極性溶劑與塑性劑的侵害,使整體封裝結構更加完備。
此外,為使圖示易於說明與識別技術特點,在主要用以說明水平 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架構的圖示中電能供應單元22係以簡單的正負符號繪製方式來區分正負極端,以進行電性說明,並未如第4A、4B圖所示將電能供應單元的細部構件描繪出來。熟知該項技術領域者當知正極端與負極端所具有的涵義,於此將不再進行贅述。
如第5A圖與5B圖所示,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係藉由複數個電能供應單元22加以串聯所構成,電能供應單元22最外側為第一、第二集電層222、223,因此可直接與相鄰的電能供應單元22之第一、第二集電層222、223相互接觸接合,來構成串聯之電性連接,舉例來說,如圖中所示,譬如第一集電層222為正極、第二集電層223為負極,則最上層之電能供應單元22之第二集電層223與相鄰(下方)之電能供應單元22之第一集電層222相接觸,而此電能供應單元22之負極的第二集電層223則與其相鄰的電能供應單元22之正極的第一集電層222相接觸,如此依序堆疊,則可構成串聯之型態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因為每一個電能供應單元22都為獨立的供電模組,其電解質系統並不互相連通,因此,相鄰之電能供應單元22的第一、第二集電層222、223之間僅會進行電荷轉移,而不會有電化學反應(換句話說,離子不會進行轉移或導通),因此,即便串聯數個電能供應單元22而造成高電壓的情況,並不會影響個別單一之電能供應單元22內部之電解質系統,其內部電壓仍舊維持單個電能供應單元22之電壓,因此,而可不受限於電解質系統之最高電壓(一般為5V左右)串聯堆疊成高電壓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
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中最上方的電能供應單元22的頂端表面電極(第一集電層222)與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直接接觸,形成電性連接,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最下方的底端表面電極(第二集電層223)與第二 圖案化導體層18接觸,形成電性連接。上述直接接觸的方式可以採物理性接觸或者化學性接觸。更具體的來說可以是採有焊料或無焊料接合或熔接方式直接接合,或者是使用導電銀膠或導電布。
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10更包含有一第一導電端子24與一第二導電端子26,在第3圖中,第一導電端子24與第二導電端子26部同時與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電性連接,或者也可以是同時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電性連接。當然,也可以是與相異的金屬層連接,例如第一導電端子24與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電性連接,第二導電端子26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電性連接,此部分請參後續第6圖。
更者,第一導電端子24與第二導電端子26可以是與其所電性連接之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或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一體成形。也就是說圖案化的過程中就已經預設留下第一導電端子24與第二導電端子26的圖形。當第一導電端子24與第二導電端子26是採非一體成形方式製得時,第一導電端子24與第二導電端子26的材料可以異於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與/或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並且可以採有焊料或無焊料接合或熔接方式直接接合,或者導電膠接合或者是導電布接合。
請再參閱第7圖,在此圖中,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a延伸至第一絕緣層12的外部,以作為第一導電端子24,部分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c延伸至第一絕緣層12的外部,以作為第二導電端子26,並且圖中的數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2(在此圖中,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是由單一電能供應單元22所構成)透過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以相異極性(正負正負)來全部與以連接,形成數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2彼此間串聯狀態。
在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架構下,欲增加電池模組總容量時,只需利用第一導電端子24與第二導電端子26進行數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10的外部串/並聯,即可達到增加電池模組總容量或總電壓的需求。舉例來說,藉由外部串聯數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10來增加總電壓,如第8A圖。藉由外部並聯數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10來增加總容量,如第8B圖。
當為了增加單一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電壓時,直接增添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就可以達成,舉例來說第9圖所示,其相較於第3圖是加二個經由第一圖案化導體16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進行串聯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
請參閱第6圖,此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10中是利用兩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透過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同極性相接並聯後作為一新組別28,再以此新組別28為單位透過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進行異極性連接,形成串聯。再者,在上述第6圖所示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也可以是由數個電能供應單元所串連而成,以提供較大的電壓。此外,雖然新組別28可以整合為一個電能供應單元,但分開為兩個的情況下可以增加間隙30的數量。
請再參閱第10圖,相連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間的間隙30可以做為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10的散熱通道。第一絕緣層12與/或第二絕緣層14朝向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的表面更形成有數個定位件32,該定位件32顯露於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16/第二圖案化導體層18外,以限定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的位置,舉例來說因為電能供應單元22以具有集電層,而定位 件32的存在能夠輔助將由至少一電能供應單元22所組構成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卡固並且定位於正確位置。更者,間隙30內可通入有至少一流體,例如氣體、液體,以增加熱傳效果。
進一步對本發明之效益進行說明。舉例來說,若台灣專利申請號106136071號之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使用24個電能供應單元進行垂直串接的情況下,以達到24*4.2V之電壓值,將此電壓值與電能供應單元數量改為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架構可以採24個單一電能供應單元透過第一圖案化金屬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進行水平方向異極性相接,如第9圖的水平延展狀態,或者是倆倆串聯堆疊之電能供應單元在水平方向共12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透過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進行異極性相接,如第11圖所示,或者其他數量堆疊的電能供應單元。在此架構下,當金屬針狀物34由外部對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產生穿刺時,所刺穿的將不會是24個垂直堆疊的電能供應單元,而是較少量的堆疊,因此可有效避高數量串聯堆疊之電能供應單元在穿刺時所引起的危險。
此外,本發明之第一絕緣層12與第二絕緣層14除了可有效阻擋穿刺外,更可以在數個電池芯10進行外部串聯與/或並聯時作為電池芯間之第一、第二圖案化導體層的電性接觸阻擋層。
接續,係針對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為二個以上之電能供應單元22所組構而成時,此些電能供應單元22的串聯與/或並聯態樣進行說明。
請參閱第5A圖,在此圖中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內之數個電能供應單元22是採異極性電性連接的串聯方式。請參閱第12圖,其係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內之數個電能供應單元22是採同極性電性連接的並聯方式。請參閱第13圖, 其係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內之數個電能供應單元22是採先並聯後串聯的混合方式。請參閱第14圖,其係電能供應單元群組20內之數個電能供應單元22是採先串聯後並聯的混合方式。上述的電能供應單元22採串並聯混合時可透過適當導線將電能供應單元22之正/負極端(集電層)連接至相對應的圖案化導體層。再者,為便於導線與電能供應單元22之集電層連接,集電層可凸設有極耳79,如第15圖所示。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嶄新的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具有數個並列的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此些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在內部透過第一與第二圖案化導體層以水平延伸方式進行串聯與/或並聯,以達到一定電壓與電容,並可直接透過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第一導電端子與第二導電端子進行外部數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串聯與/或並聯。再者,本發明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最上方與最下方各設置有第一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其除了作為電池芯間之第一、第二圖案化導體層的電性接觸阻擋層外,也能有效抵擋金屬物件插入電能供應單元所可能引起的破壞。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發明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12 第一絕緣層 12s 第一表面 14 第二絕緣層 14s 第二表面 16 第一圖案化導體層 18 第二圖案化導體層 20 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22 電能供應單元 24 第一導電端子 26 第二導電端子

Claims (17)

  1. 一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包含有:一第一絕緣層;一第二絕緣層,其與該第一絕緣層相對設置;一第一圖案化導體層,其係位於該第一絕緣層的第一表面;一第二圖案化導體層,其係位於該第二絕緣層的第二表面,且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相對應;以及數個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並列夾設於該第一絕緣層與該第二絕緣層之間,且該些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經由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與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電性連接,於該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內部形成串聯與/或並聯,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是由至少一電能供應單元所構成,每一該電能供應單元係相互獨立為完整的模組,該電能供應單元之電解質系統係相互不流通,且相鄰之該電能供應單元僅具有電荷轉移而無進行電化學反應,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中,每一該電能供應單元包含一第一集電層以及一第二集電層,每一該電能供應單元係以該第一集電層/該第二集電層與相鄰之該電能供應單元之該第二集電層/該第一集電層直接接觸來構成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電能供應單元更包含有:一封裝層,其係設置於該第一集電層與該第二集電層間,以形成一封圍空間;一第一活性材料層,其係設置於該封圍空間內並且與該第一集電層電性連接;一第二活性材料層,其係設置於該封圍空間內並且該第二集電層電性連接;一隔離層,其係設置於該封圍空間內,並且夾設於該第一活性材料層與該第二活性材料層之間;以及 該電解質系統設置於該第一活性材料層與該第二活性材料層。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中最外側之該二電能供應單元之該第一集電層/該第二集電層與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直接接觸,形成電性連接。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更包含有一第一導電端子與一第二導電端子,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與該第二導電端子連接至相同的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電性連接,或者相異的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與該第二導電端子是與其所連接之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一體成形。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當有數個該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時,該些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利用該第一導電端子部與該第二導電端子部進行外部串聯與/或並聯。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更包含有數個散熱通道,該些散熱通道係位於相鄰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第一絕緣層與/或該第二絕緣層朝向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表面更形成有數個定位件,該定位件顯露於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外,以限定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的位置。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電解質系統為膠態、液態、準固態、固態電解質或其組合。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些電能供應單元係以不同極性之該第一集電層與該第二集電層相互接觸構成串聯。
  11. 如請求項2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電能供應單元之該封裝層係包含有一矽膠層以及該矽膠層兩側之二改質矽膠層。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散熱通道內通入有一流體。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流體為氣體或液體。
  14.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該第二導電端子與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是物理性或化學性接合。
  1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第一導電端子、該第二導電端子與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是採焊接接合、熔接接合、導電膠接合或者是導電布接合。
  16. 如請求項3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中最外側之該二電能供應單元之該第一集電層/該第二集電層與該第一圖案化導體層/該第二圖案化導體層是採焊接接合、熔接接合、導電膠接合或者是導電布接合。
  17. 如請求項2所述之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其中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是由數個電能供應單元所組成時,任一該電能供應單元群組內之該些電能供應單元是採並聯與/或串聯電性連接。
TW107135859A 2018-08-08 2018-10-11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TWI6881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MX2019009422A MX2019009422A (es) 2018-08-08 2019-08-07 Grupo de elementos compuestos horizontales para suministro de electricidad.
RU2019124980A RU2733271C1 (ru) 2018-08-08 2019-08-07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ая составная группа элементов электоропитания
CN201910731690.0A CN110828760B (zh) 2018-08-08 2019-08-08 水平复合式电能供应单元群组
BR102019016452-2A BR102019016452B1 (pt) 2018-08-08 2019-08-08 Grupo de elementos de fornecimento de eletricidade composto horizontal
JP2019146323A JP2020024921A (ja) 2018-08-08 2019-08-08 水平複合給電エレメント群
HUE19190879A HUE057812T2 (hu) 2018-08-08 2019-08-08 Vízszintes összetett elektromosságellátó elemcsoport
KR1020190096949A KR102351994B1 (ko) 2018-08-08 2019-08-08 수평 복합 전기 공급 요소 그룹
US16/535,204 US11522225B2 (en) 2018-08-08 2019-08-08 Horizontal composite electricity supply element group
ES19190879T ES2903545T3 (es) 2018-08-08 2019-08-08 Grupo de elementos de suministro eléctrico compuestos horizontales
EP19190879.7A EP3608995B1 (en) 2018-08-08 2019-08-08 Horizontal composite electricity supply element group
JP2021077474A JP7092918B2 (ja) 2018-08-08 2021-04-30 水平複合給電エレメント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7704 2018-08-08
TW107127704 2018-08-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632A TW202008632A (zh) 2020-02-16
TWI688145B true TWI688145B (zh) 2020-03-11

Family

ID=70413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5859A TWI688145B (zh) 2018-08-08 2018-10-11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MX (1) MX2019009422A (zh)
RU (1) RU2733271C1 (zh)
TW (1) TWI688145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2977A (ja) * 2005-10-26 2007-05-17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組電池
TWI472831B (zh) * 2011-12-16 2015-02-11 Prologium Technology Co Ltd 電子模組之側封裝結構
CN104934656A (zh) * 2014-03-18 2015-09-2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牵引电池热管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76684A2 (en) * 2002-05-09 2005-09-21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Improved fuel cell
EP2095450A2 (en) * 2006-12-21 2009-09-02 HUMAN, Jan Petrus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RU2501126C2 (ru) * 2009-05-28 2013-12-10 Ниссан Мотор Ко., Лтд. Отрицательный электрод для литий-ионной вторичной батареи и батарея с е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DE102011089086A1 (de) * 2011-12-19 2013-06-20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s Energiespeichermodul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moduls
US9627717B1 (en) * 2012-10-16 2017-04-18 Sakti3, Inc. Embedded solid-state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2977A (ja) * 2005-10-26 2007-05-17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組電池
TWI472831B (zh) * 2011-12-16 2015-02-11 Prologium Technology Co Ltd 電子模組之側封裝結構
CN104934656A (zh) * 2014-03-18 2015-09-23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牵引电池热管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9009422A (es) 2020-02-10
TW202008632A (zh) 2020-02-16
RU2733271C1 (ru)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28760B (zh) 水平复合式电能供应单元群组
CN110828759B (zh) 水平复合式电能供应结构
CN109698372B (zh) 复合式电池芯
JP5070703B2 (ja) 双極型電池
TWM615887U (zh) 類鈕扣電池模組及其電池裝置
TWI688145B (zh)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單元群組
KR200497763Y1 (ko) 다축 전기 공급 시스템
TWI688152B (zh) 水平複合式電能供應結構
CN212161991U (zh) 多轴向电能供应系统
JP3237011U (ja) 個別モニタリング式金属シェル型電池装置
BR102019016452B1 (pt) Grupo de elementos de fornecimento de eletricidade composto horizontal
KR20220002301U (ko) 방열 리드탭을 구비한 병렬형 배터리 셀
TW202239051A (zh) 軟包式電池模組及其電能供應器
CN103187582A (zh) 电能供应系统及其电能供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