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6096B - 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6096B
TWI686096B TW107130990A TW107130990A TWI686096B TW I686096 B TWI686096 B TW I686096B TW 107130990 A TW107130990 A TW 107130990A TW 107130990 A TW107130990 A TW 107130990A TW I686096 B TWI686096 B TW I6860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val
wake
threshold
valu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6717A (zh
Inventor
雷波
黃工栓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聯發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6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6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09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4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multi-step notification using statistical or historical mobi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2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in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本申請的實施例中無線通訊方法包括:第一設備在預定的喚醒間隔醒來,並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資料包;計算接收到的連續兩個所述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判斷所述時間間隔是否大於所述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若所述時間間隔大於所述喚醒間隔,則所述第一設備增大所述喚醒間隔。通過上述方式,本申請能夠降低無線設備的通信功耗。

Description

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是涉及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
當前,市場上無線設備廠家生產的無線設備並不是都遵循無線標準,導致設備相容性下降。例如,一個無線設備廠家生產的主控設備向另一個無線設備廠家生產的從屬設備發送增大喚醒間隔的請求,該從屬設備不同意增大喚醒間隔,則主控設備的喚醒間隔不能增大,且在每次喚醒時都會向從屬設備發包,從而導致主控設備的功耗增大,設備性能降低,其中,無線標準可以是藍牙標準。
本申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能夠降低無線設備的通信功耗。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包括:第一設備以預定的喚醒間隔喚醒,並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資料包;確定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判斷該時間間隔是否大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以及若該時間間隔大於該喚醒間隔,則第一設備增大喚醒間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採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包括:第一設備以一喚醒間隔喚醒,並向第二設備發送空包;第一設備判斷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第一門限值;或者,第一設備判斷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第一門限值;以及當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第一門限值時,或者,當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達到第一門限值時,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喚醒間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採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第一設備以一喚醒間隔喚醒,並向第二設備發送空包;所述第一設備判斷向第二設備連續發送空包的統計時間是否達到閾值;或者所述第一設備判斷從第二設備連續接收空包的統計時間是否達到閾值;以及當連續發送空包的統計時間達到閾值時,或者,連續接收空包的統計時間達到閾值時,所述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採用的又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通信設備,包括:收發器和與收發器耦接的處理器;處理器執行指令用於實現如上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採用的再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存儲有指令,該指令被執行以實現如上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
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設備根據從第二設備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或者根據向第二設備連續發送的空包數量或者根據從第二設備連續接收的空包數量,主動增大自己的喚醒間隔,從而使得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被拉大,進而可以降低第一設備的功耗。
S11~S226‧‧‧步驟
60‧‧‧通信設備
601‧‧‧處理器
602‧‧‧收發器
70‧‧‧裝置
701‧‧‧指令
圖1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2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3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三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4是圖3中步驟S143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圖5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四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6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五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7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六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8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七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9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八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10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九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11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十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12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十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13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十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圖14是本申請通信設備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15是本申請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如圖1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一實施方式包括:
S11:第一設備以預定的喚醒間隔喚醒,並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資料包;其中,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可以是藍牙、ZigBee等無線通訊設備,本申請中以藍牙設備為例進行說明。
兩個藍牙設備之間進行通信時,藍牙設備會根據藍牙通信協定的規定,協商一個喚醒間隔,藍牙設備每隔一個時間週期被喚醒發送/接收資料包,該時間週期即協商的該喚醒間隔;藍牙設備未被喚醒時,處於休眠狀態,此時藍牙設備無法接收/發送資料包。
其中,第一設備是藍牙系統中的主控設備master,第二設備是藍牙系統中的從屬設備slave。主控設備是在開始連接時,發起連接的設備,負責建立連接和跳頻同步等。從屬設備是接收主控設備的尋呼,與該主控設備建立連接的設備。
具體地,第一設備在預定的喚醒間隔醒來,其收發器可以正常接收/發送資料包,其中,該預定的喚醒間隔可以是與第二設備協商的喚醒間隔,也可以是系統預設的初始喚醒間隔(如22.5毫秒),第一設備醒來後,可以接收與其連接的第二設備發送的資料包。
S12:確定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具體地,在一個應用例中,第一設備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資料包時,可以記錄接收到該資料包的時間T1、T2......,根據上述記錄的時間,即可計算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例如通過計算T2-T1的值,則可以得到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該時間間隔可以認為是第二設備的發包間隔。當然,在其他應用例中,第一設備也可以在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一個資料包時,啟動一個計時器,在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下一個資料包時,暫停計數器,獲取該計時器的數值,即為該時間間隔。
其中,兩個資料包可以都是不需連線的非同步傳輸協定(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ACL)包,或者兩個資料包都是NULL包,或者兩個資料包中一個是ACL包,另一個是NULL包。
S13:判斷該時間間隔是否大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其中,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是由藍牙協議規定的初始值,或者與第二設備協商後的數值,具體數值視實際情況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S14:若該時間間隔大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則第一設備增大該喚醒間隔。
具體地,在一個應用例中,當一個藍牙廠家生產的主控設備向另一個藍牙廠家生產的從屬設備發送增大喚醒間隔的請求時,該從屬設備不同意增大喚醒間隔。但是第二設備在不通知第一設備的情況下,卻偷偷的進入低速監聽(subrating)狀態,而此時第一設備仍然處於正常工作狀態。第二設備進入低速監聽(subrating)狀態是指第二設備在預定的喚醒間隔喚醒,但是不工作,不發資料包,隔了幾個/幾十個/幾百個喚醒間隔才發數據包。這種情況下,如果主控設備的喚醒間隔沒有增大且在每次喚醒時都會向從屬設備發包,則會使得主控設備的功耗保持在一個較高的狀態。因此,在此種情況下,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會增加喚醒間隔,以降低設備功率。
在此種情況下,在該步驟中,第一設備計算出的該時間間隔會大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即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小於第二設備的發包間隔,由此,第一設備確定第二設備進入了低速監聽(subrating)狀態,將調整自身的喚醒間隔,以與第二設備低速監聽狀態下的封包傳輸間隔匹配。例如,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是22.5毫秒,計算出的該時間間隔是450毫秒,該時間間隔450毫秒大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22.5毫秒,則第一設備將增大其喚醒間隔。其中,第一設備增大其喚醒間隔的方法具體可以是直接增大到等於第二設備的發包間隔;或者逐 步增大以縮小與第二設備的發包間隔的差距,例如本次先增大到225毫秒,下次再增大到450毫秒;或者根據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調整其喚醒間隔等,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本實施例中,第一設備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資料包,計算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並在該時間間隔大於喚醒間隔時,調整該喚醒間隔,以增加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從而使得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被拉大,可以降低第一設備的功耗;且第一設備通過比較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與預定的喚醒間隔,能夠確定第二設備是否偷偷的進入了低速監聽狀態,並調整自己的喚醒間隔與處於低速監聽狀態的第二設備的封包傳輸間隔匹配。
請參閱圖2,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二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步驟S14包括:
S141: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調整到等於該時間間隔(即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或者,第一設備增大喚醒間隔,其中,該時間間隔是增大後的喚醒間隔的倍數,或者減小後的喚醒間隔是該時間間隔的倍數。
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第一設備判定該時間間隔大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時,第一設備可以直接將其喚醒間隔調整到等於該時間間隔,即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調整到等於第二設備的喚醒間隔,後續第一設備被喚醒發送/接收到的週期則與第二設備同步,由此,可以降低第一設備的功耗,提高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的相容性。
本實施例中,為了使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的喚醒間隔相匹配,避免由於喚醒間隔不匹配導致連續多個資料包丟失,第一設備可以將其喚醒間隔增大,並且該時間間隔(即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是增大後 的喚醒間隔的倍數,或者增大後的喚醒間隔是該時間間隔(即接收到的連續兩個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的倍數,例如,該時間間隔是90毫秒,則增大後的喚醒間隔可以是180毫秒或者45毫秒等。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設備還可以結合其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調整其喚醒間隔。
具體如圖3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三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一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步驟S14包括:
S142:獲取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其中,該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包括但不限於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業務速率、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
具體地,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值用於指示第一設備接收到的信號強弱,第一設備通過獲取的RSSI值,RSSI值越大,則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通信鏈路受到的幹擾越小,通信品質越好;RSSI值越小,則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通信鏈路受到的幹擾越大,通信品質越差;業務速率用於指示資料包的傳輸速率,業務速率越大,資料包的傳輸速率越快,則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道幹擾越少,通信品質越好;混合糾錯(Hybrid Error Correction,HEC)是一個多項式碼,用來檢驗信頭的差錯,可糾正信頭中1bit的差錯,迴圈冗餘校驗(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是一種根據資料包中有效載荷產生簡短固定位數校驗碼的一種散列函數,主要用來檢測或校驗資料傳輸或者保存後可能出現的錯誤,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越低,則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道幹擾越少,通信品質越好。
S143:利用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判斷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是否符合預設條件;其中,預設條件是預先設置的通信品質達標的條件,具體條件視採 用的通信鏈路參數的實際情況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步驟S143具體包括:
S1431:判斷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是否大於第一閾值;和/或判斷業務速率是否大於第二閾值;和/或判斷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是否小於第三閾值;其中,第一、第二、第三閾值是預先設置的分別指示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業務速率、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達標的門限值,具體取值視實際需求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S1432:若滿足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大於第一閾值,業務速率大於第二閾值,和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小於第三閾值中至少一種情況,則判定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
具體地,第一設備可以通過判斷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業務速率、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三個參數中的一個或多個數值是否達標,判定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是否符合預設條件。
例如,第一設備判斷RSSI值是否大於第一閾值(如-55dBm),以及業務速率是否大於第二閾值(如180kbps),若RSSI值大於-55dBm,同時業務速率大於180kbps,則判定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
其中,混合糾錯的錯誤率和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均是屬於資料包傳輸過程中差錯檢驗方法的穩定性指標,本實施例中只採用其中一種參數。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設備也可以同時判斷混合糾錯的錯誤率和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兩個參數,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S144:若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則第一設備將喚醒間隔調整到第一預設值;
S145:若通信品質不符合預設條件,則第一設備將喚醒間隔調整到 第二預設值;其中,第一預設值與該喚醒間隔之間的差距大於第二預設值與該喚醒間隔之間的差距,第一預設值和第二預設值的具體數值可以根據該時間間隔和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其中,第一預設值和第二預設值可以分別為預定的喚醒間隔的倍數。
具體地,第一設備判定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例如上述應用例中,該喚醒間隔為90毫秒,該時間間隔為450毫秒,RSSI值大於-55dBm,同時業務速率大於180kbps時,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則表示通信品質較優,第一設備可以將其喚醒間隔增大到第一預設值(如405毫秒),若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不符合預設條件,例如RSSI值小於-55dBm,業務速率小於180kbps,則表示通信品質較差,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增大幅度不適合過大,第一設備將其喚醒間隔增大到第二預設值(如225毫秒),其中,第一預設值405毫秒與該喚醒間隔90毫秒的差距315毫秒大於第二預設值225毫秒與該喚醒間隔90毫秒的差距135毫秒。
在其他實施例中,用於判斷通信品質的通信鏈路品質參數還可以包括通道品質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和/或信噪比等其他參數,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本實施方例中,第一設備結合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調整其喚醒間隔,能夠平衡通信品質和設備功耗,避免由於喚醒間隔過大導致的通信品質下降,進一步提高設備性能。
兩個藍牙設備通信過程中,若兩個藍牙設備之間並不需要發送或接收包含有效載荷的資料包時,為了保持與從屬設備之間的通信鏈路,主控設備會週期性地向從屬設備發送空包,若主控設備發送的是調查包(Poll包),則從屬設備會向主控設備返回一個空值包(Null包),若主控設備發送的是Null包, 則從屬設備不需要返回資料包,其中Poll包和Null包均稱為空包,此時兩個藍牙設備之間頻繁發送空包,或者主控設備頻繁向從屬設備發送空包,容易增大設備的功耗,降低設備性能。
因此,如圖5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四實施例包括:
S20:第一設備以一喚醒間隔喚醒,並向第二設備發送空包;具體的,第一設備可以以一喚醒間隔喚醒,並通過藍牙向第二設備發送空包。
其中該步驟中的喚醒間隔可以稱為第一喚醒間隔,該第一喚醒間隔是預定的或者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協商的喚醒間隔;或者第一喚醒間隔是第一設備與處於低速監聽狀態下的第二設備的封包傳輸間隔相匹配的喚醒間隔,或者,第一喚醒間隔是按照預定規則增大後的喚醒間隔。
S21:第一設備判斷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第一門限值;或者,第一設備判斷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第一門限值;其中,空包類型包括Poll包和/或者Null包,該第一門限值是預先設置的用於觸發第一設備調整其喚醒間隔的連續接收/發送的空包數量閾值,其具體數值可以視實際需求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S22:當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第一門限值時,或者,當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達到第一門限值時,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
其中,預定規則是預先設定的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規律,例如以恒定間隔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或者成倍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等,具體規律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具體地,在一個應用例中,第一設備是藍牙系統中的主控設備,第 二設備是藍牙系統中的從屬設備,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並不需要發送或接收包含有效載荷的資料包時,第一設備仍然會每隔一個喚醒間隔22.5毫秒向第二設備發送一個Poll包,則第二設備會每隔一個喚醒間隔22.5毫秒向第一設備返回一個Null包,第一設備統計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Null包數量,或者統計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Poll包數量,若該Null包數量/Poll包數量達到門限值(如5個),則第一設備將其喚醒間隔增大一倍。在其他應用例中,第一設備也可以向第二設備連續發送Null包,或間隔發送Poll包和Null包,然後判斷向第二設備連續發送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門限值。可選的,第一設備也可以將其喚醒間隔增大一個固定數值(如50毫秒),也能以冪函數或指數函數或階梯函數等趨勢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增大,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設備可以是從屬設備,第二設備可以是主控設備,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本實施例中,第一設備通過判斷連續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門限值,或者判斷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門限值,並在該空包數量達到門限值時,按預定規則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使得低負載的情況下,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增大,從而降低第一設備的功耗,提高設備的性能。
或者,在步驟S21中,第一設備判斷向第二設備連續發送空包的統計時間是否達到閾值;或者第一設備判斷從第二設備連續接收空包的統計時間是否達到閾值;在步驟S22中,當連續發送空包的統計時間達到閾值時,或者,連續接收空包的統計時間達到閾值時,所述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具體地,在一個應用例中,第一設備是藍牙系統中的主控設備,第二設備是藍牙系統中的從屬設備,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並不需要發送或接收包含有效載荷的資料包時,第一設備仍然會每隔一個喚醒間隔22.5毫秒向第二設備 發送Poll包,則第二設備會每隔一個喚醒間隔22.5毫秒向第一設備返回Null包,第一設備獲得連續發送空包的統計時間,當其達到閾值時,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
本實施例可以與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一實施例相結合,本實施例中步驟的執行可以在步驟S14之後,即在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與處於低速監聽狀態下的第二設備的發包間隔相匹配後,執行本實施例的步驟,可以進一步降低第一設備的功耗。
如圖6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五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四實施例的基礎上,步驟S22之後,進一步包括:
S24:第一設備將統計的空包數量清零,返回執行S20。
具體地,在一個應用例中,第一設備採用一個計數器統計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或者統計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當該計數器數值達到該第一門限值,例如計數值等於5時,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其喚醒間隔後,將該計數器清零,重新開始統計連續發送/接收的空包數量,並執行步驟S20,則當下一次統計值達到門限值(比如5)時,第一設備繼續按預定規則增大其喚醒間隔,例如第一設備本次將其喚醒間隔增大一倍,下一次將該喚醒間隔繼續增大一倍;或者每次都將當前的喚醒間隔增加預定值,其中,該預定值可以是預定的喚醒間隔,比如22.5ms。
可選的,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第一設備以增大後的喚醒間隔喚醒,當第一設備以增大後的喚醒間隔喚醒來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第二門限值,或者,當第一設備以增大後的喚醒間隔喚醒來連續接收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達到第二門限值時,第一設備繼續按照預定規則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其中,該第二門限值是不等於第一門限值的。也就是說,在另一實施方式中,觸發增大喚醒間隔的門限值可以不相同。
可選的,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設備也可以不將統計的空包數量清零,而是在每次連續接收/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門限值時,按預定規則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並將門限值增大一倍,其中,門限值增大的數值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可選地,如圖6所示,步驟S22之後,進一步包括:
S23: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通知消息;其中,該通知消息用於通知第二設備將第二設備的喚醒間隔調整到等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
具體地,在一個應用例中,第一設備在每次按預定規則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增大後,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通知消息,第二設備接收到該通知消息後,將第二設備的喚醒間隔調整到等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從而可以提高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相容性。然後,第一設備繼續執行步驟S24,將統計的空包數量清零並返回第一設備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的步驟。
可選地,如圖7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六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四實施例的基礎上,步驟S22具體包括:
S221:第一設備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增大預定數值。
其中,該預定數值是預先設置的每次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數值,具體數值可以視實際情況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例如,每次第一設備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達到門限值,或每次第一設備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門限值時,第一設備都將其喚醒間隔增大一預定數值,該預定數值可以是預定的喚醒間隔的倍數,如增大45毫秒或者22.5毫秒。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其喚醒間隔的增大數值也可以是遞增的。
具體如圖8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七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四實施例的基礎上,步驟S22具體包括:
S222:若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達到門限值,或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門限值,第一設備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以使得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增大值與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的空包數量的統計數量/統計時間呈正相關關係;其中,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增大值是本次增大後的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與本次增大前的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之間的差值。其中,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的空包的統計數量和/或統計時間是前一次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之後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的空包的統計數量和/或統計時間。
例如,第一設備增大前的喚醒間隔是22.5毫秒,第一設備第一次統計連續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達到5個,或第一次統計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5個時,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增大22.5毫秒,即增大到45毫秒,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的空包數量的統計數量是5個;第一設備第二次重新統計的連續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達到10個,或第二次重新統計的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10個時,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增大45毫秒,變為以前的喚醒間隔的兩倍,即增大到90毫秒,使得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增大值與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的空包數量的統計數量呈正相關關係,具體的,可以是統計數量相比之前增加一倍,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就增大一倍,或者具體的增長趨勢可以是冪函數或指數函數或階梯函數等,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當然,在其他應用例中,第一設備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的空包數量的統計時間越長,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增大值越大,具體增大值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置,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設備增大後的喚醒間隔與第一設備的第 一喚醒間隔的差值與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空包的統計數量和/或統計時間是正相關關係,其中,所述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空包的統計數量和/或統計時間是從以所述第一喚醒間隔喚醒之後連續接收/連續發送的空包的統計數量和/或統計時間。其中,第一喚醒間隔是預定的喚醒間隔,或者是經過調整後的與處於低速監聽狀態下的第二設備的封包傳輸間隔匹配的喚醒間隔,或者是按照預定規則增大後的喚醒間隔。繼續以上述例子為例,假定第一喚醒間隔是22.5毫秒,第一次統計數量是5,則第一次增大22.5毫秒,第一次增大後的喚醒間隔是45毫秒;然後繼續統計空包數量,當空包數量達到15時,第二次相對第一喚醒間隔增大67.5毫秒,第二次增大後的喚醒間隔是90毫秒。
如圖9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八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五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包括:
S25:當第一設備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或者當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非空包時,第一設備減少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
其中,非空包是包含有效載荷的資料包,例如不需連線的非同步傳輸協定(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ACL)封包。
具體地,第一設備被喚醒,並收發資料包過程中,當第一設備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或者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非空包時,表示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需要發送/接收包含有效載荷的資料包,此時,第一設備減少其喚醒間隔,直至減少到第一設備喚醒間隔的初始值,可以提高通信效率;例如,第一設備在每次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時,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減少一倍,直到減少到初始值(例如22.5毫秒),或者,第一設備在每次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時就將喚醒間隔減少預定間隔(比如預定的喚醒間隔,例如22.5毫秒),或者第一設備收到非空包時直接將喚醒間隔減小到預定的喚醒間隔,或者第一設備在每次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時,每次減少的 數值均比前一次減少的數值大,例如,本次減少的數值是45毫秒,下次減少的數值是90毫秒,其中減少趨勢可以是冪函數或指數函數或階梯函數等,或者每次減少的數值也可以是先多後少,或先少後多,或越來越少等,具體可以視實際情況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若沒有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或者沒有向第二設備發送非空包,則第一設備繼續判斷連續接收到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門限值,或繼續判斷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是否達到門限值。
本實施例的步驟S25的執行可以在步驟S20或步驟S23之前,也可以在步驟S21判定連續接收/發送的空包數量小於門限值之後,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可選的,如圖10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九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八實施例的基礎上,步驟S25具體包括:
S251:第一設備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減少預定值;或第一設備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減少到初始值。
其中,該預定值是預先設置的每次減少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數值,具體數值可以視實際情況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初始值是根據無線協定規定的初始數值,也可以是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協商後的喚醒間隔,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具體地,當第一設備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例如不需連線的非同步傳輸協定(Asynchronous Connection-Less,ACL)封包,或者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非空包時,第一設備將其喚醒間隔減少一預定值,如減少45毫秒;或者第一設備直接將其喚醒間隔減少到初始值,如22.5毫秒。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設備減少其喚醒間隔的減少數值也可以是遞增的。
具體請參閱圖11,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十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八實施例的基礎上,步驟S25具體包括:
S252:第一設備減少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以使得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減少值與接收/發送的非空包數量呈正相關關係; 其中,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減少值是本次減少前的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與本次減少後的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之間的差值。其中,接收/發送的非空包數量是前一次減少喚醒間隔之後接收/發送的非空包數量。
具體地,第一設備被喚醒,並收發資料包時,若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或者向第二設備發送非空包,則第一設備減少其喚醒間隔,且與接收/發送的非空包數量呈正相關關係,也就是說,第一設備接收到的非空包數量越多,表明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需要傳輸的資料越多,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越小。例如,第一設備被喚醒收發資料包的過程中,第一次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或第一次向第二設備發送的非空包時,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減少22.5毫秒,接收/發送的非空包數量為1個;第一設備下一次被喚醒(即以上次減少後的喚醒間隔喚醒)時,若以當前喚醒間隔喚醒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非空包2個,或者向第二設備發送的非空包2個,則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減少45毫秒。可選的,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減少值也可以越來越大,直至減少到初始值,減少值的具體增長趨勢可以是冪函數或指數函數或階梯函數等,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請參閱圖12,圖12是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十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中第一設備是從屬設備,第二設備是主控設備,或者,第一設備是主控設備,第二設備是從屬設備,如圖12所示,圖12與圖6類似,不同之處在於,步驟S22之後,進一步包括:
S31: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請求消息;其中,該請求消息用於向第二設備請求將喚醒間隔增大,例如該請求消息中指示增大後的喚醒間隔,比如90毫秒。
具體地,第一設備統計其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空包數量,或者統計其連續接收到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包數量,當該連續發送/接收的空包數量達到門限值時,第一設備先增大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待穩定之後,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增大喚醒間隔的請求消息,第二設備接收到該請求消息後,會向第一設備發送第二設備是否同意該請求的回應訊息。
S32: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回應訊息;
S33:根據所述第二設備的回應訊息,判斷第二設備是否同意將喚醒間隔增大,使用增大後的喚醒間隔,例如,第二設備是否同意將第二設備本身的喚醒間隔調整成增大後的喚醒間隔;
S34:若第二設備同意將喚醒間隔增大,則第一設備以增大後的喚醒間隔進行喚醒;
S35:若第二設備不同意,則第一設備以增大前的喚醒間隔進行喚醒。
具體地,在一個應用例中,第一設備根據第二設備的回應訊息,可以獲取第二設備是否同意該請求的資訊,若第二設備同意該請求,則第一設備以該增大後的喚醒間隔返回繼續執行步驟S20;若第二設備不同意該請求,則第一設備採用增大前的喚醒間隔進行喚醒。
本實施例中步驟的執行也可以是在步驟S22之前。
在其他實施例中,當第一設備是主控設備,第二設備是從屬設備時,若第二設備不同意增大喚醒間隔的請求,則第一設備可以仍然採用該增大後的喚醒間隔進行喚醒,並繼續執行步驟S20,以在連續接收/發送的空包數量達到第一/第二門限值時,繼續增大喚醒間隔,以進一步降低功耗;或者,當第二設備不同意該請求時,第一設備放棄增大其喚醒間隔,以增大前的喚醒間隔進行喚醒;此外,第一設備向第二設備發送請求消息的步驟也可以在步驟S22之前執行。
如圖13所示,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十二實施例是在本申請無線通 訊方法第四實施例的基礎上,步驟S22進一步包括:
S223:獲取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其中,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包括但不限於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業務速率、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
S224:利用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判斷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是否符合預設條件;其中,預設條件是預先設置的通信品質達標的條件,具體條件視採用的通信鏈路參數的實際情況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其中,各參數與通信品質的關係,以及判斷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是否符合預設條件的具體過程可以參考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三實施例,此處不再贅述。
S225:若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則該預定數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增大值為第三預設值;
S226:若通信品質不符合預設條件,則該預設數值/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增大值為第四預設值; 其中,第三預設值大於第四預設值,第三預設值和第四預設值的具體取值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而定,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具體地,第一設備判定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例如RSSI值大於-55dBm,同時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小於5%時,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則表示通信品質較優,第一設備可以增大其喚醒間隔的幅度可以較大,如增大225毫秒;若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不符合預設條件,例如RSSI值小於-55dBm,或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達到5%,則表示通信品質較差,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的增大幅度不適合過大,第一設備將其喚醒間隔增大22.5毫秒。
在其他實施例中,用於判斷通信品質的通信鏈路品質參數還可以包括通道品質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和/或信噪比等其他參數,第一設備也可以同時判斷混合糾錯的錯誤率和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兩個參數,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本實施方例中,第一設備結合第一設備與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調整其喚醒間隔,能夠平衡通信品質和設備功耗,避免由於喚醒間隔過大導致的通信品質下降,進一步提高設備性能。
如圖14所示,本申請通信設備一實施例60包括:處理器601和收發器602,其中,收發器602和處理器601耦接;收發器602,用於接收或發送資料包,是通信設備60與其他無線設備進行通信的介面。
處理器601用於執行指令以控制通信設備的操作,處理器601還可以稱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處理器601可以是一種積體電路晶片,具有信號的處理能力。處理器601還可以是通用處理器、數位訊號處理器(DSP)、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成可程式設計閘陣列(FPGA)或者其他可程式設計邏輯器件、分立門或者電晶體邏輯器件、分立硬體元件。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規的處理器等。
處理器601用於執行指令以實現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一至第十二實施例中任一個以及任意不衝突的組合所提供的方法。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通信設備60還可以包括記憶體(圖未示)等其他部件,處理器601和收發器602也可以集成於一個晶片,此處不做具體限定。
本實施例中,通信設備60可以是藍牙晶片,也可以是具有藍牙功能的通信設備等。其中,通信設備60在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可以是藍牙系統中的主控設備master,也可以是藍牙系統中的從屬設備slave。
如圖15所示,本申請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70一實施例中,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70存儲有指令701,該指令701被處理器執行時可以實現本申請無線通訊方法第一至第十二實施例中任一個以及任意不衝突的組合所提供的方法。
其中,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70可以是可擕式存儲介質如U盤、光碟,也可以是終端設備或伺服器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方式,並非因此限制本申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申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S11~S14‧‧‧步驟

Claims (22)

  1.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包括:第一設備以預定的喚醒間隔喚醒,並接收來自第二設備的資料包;確定接收到的連續兩個所述資料包之間的時間間隔;判斷所述時間間隔是否大於所述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以及若所述時間間隔大於所述喚醒間隔,則所述第一設備增大所述喚醒間隔;其中,所述第一設備增大所述喚醒間隔包括:增大所述喚醒間隔,使得增大後的喚醒間隔等於所述時間間隔,或者,使得所述時間間隔是增大後的喚醒間隔的倍數,或者,使得所述增大後的喚醒間隔是所述時間間隔的倍數。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增大所述喚醒間隔進一步包括:獲取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利用所述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判斷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是否符合預設條件;以及若所述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則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喚醒間隔增大到第一預設值。
  3.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增大所述喚醒間隔還包括:若所述通信品質不符合預設條件,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喚醒間隔增大到第二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一預設值與所述喚醒間隔之間的差距大於所述第二預設值與所述喚醒間隔之間的差距。
  4. 根據請求項2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包括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業務速率、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中至少一個。
  5. 根據請求項4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利用所述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判斷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是否符合預設條件包括:判斷所述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是否大於第一閾值;和/或判斷所述業務速率是否大於第二閾值;和/或判斷所述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是否小於第三閾值;以及若滿足所述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大於所述第一閾值,所述業務速率大於所述第二閾值,所述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小於所述第三閾值中至少一種情況,則判定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是主控設備,所述第二設備是從屬設備,所述增大後的喚醒間隔與處於低速監聽狀態下的所述第二設備的封包傳輸間隔匹配。
  7. 一種無線通訊方法,其中包括:第一設備以一喚醒間隔喚醒,並向第二設備發送調查包;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是藍牙系統中的主控設備,所述第二設備是藍牙系統中的從屬設備;所述第一設備判斷連續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調查包的數量是否達到第一門限值;或者,所述第一設備判斷連續接收到的來自所述第二設備的空值包的數量是否達到第一門限值;以及當連續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的調查包的數量達 到所述第一門限值時,或者,當連續接收到的來自所述第二設備的空值包的數量達到所述第一門限值時,所述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或者,所述第一設備判斷向第二設備連續發送調查包的統計時間是否達到閾值;或者所述第一設備判斷從第二設備連續接收空值包的統計時間是否達到閾值;以及當連續發送調查包的統計時間達到閾值時,或者,連續接收空值包的統計時間達到閾值時,所述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
  8.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之後,該方法還包括:所述第一設備以所述增大後的喚醒間隔喚醒,並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調查包;當所述第一設備以所述增大後的喚醒間隔喚醒來連續向第二設備發送的調查包的數量達到第二門限值,或者,當所述第一設備以所述增大後的喚醒間隔喚醒來連續接收的來自第二設備的空值包的數量達到第二門限值時,所述第一設備繼續按照所述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其中,所述第二門限值等於所述第一門限值,或者所述第二門限值不等於所述第一門限值。
  9.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所述第一設備的喚醒間隔包括: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喚醒間隔增大預定數值。
  10.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包括:所述第一設備增大所述喚醒間隔,以使得所述喚醒間隔的增大值與連續發 送的調查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呈正相關關係;其中,所述喚醒間隔的增大值是本次增大後的所述喚醒間隔與本次增大前的所述喚醒間隔之間的差值;所述連續發送的調查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是前一次增大所述喚醒間隔之後連續發送的調查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或者,所述第一設備增大所述喚醒間隔,以使得所述喚醒間隔的增大值與連續接收的空值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呈正相關關係;其中,所述喚醒間隔的增大值是本次增大後的所述喚醒間隔與本次增大前的所述喚醒間隔之間的差值;所述連續接收的空值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是前一次增大所述喚醒間隔之後連續接收的空值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
  11.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以所述喚醒間隔喚醒,並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調查包具體包括:所述第一設備以第一喚醒間隔喚醒,並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調查包;其中,所述增大後的喚醒間隔與所述第一喚醒間隔的差值與連續發送調查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是正相關關係,其中,所述連續發送調查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是從以所述第一喚醒間隔喚醒之後連續發送的調查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或者,所述增大後的喚醒間隔與所述第一喚醒間隔的差值與連續接收空值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是正相關關係,其中,所述連續接收空值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是從以所述第一喚醒間隔喚醒之後連續接收的空值包的統計數量或統計時間。
  12. 根據請求項11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喚醒間隔是預定的喚醒間隔,或者是經過調整後的與處於低速監聽狀態下的所述第二設備的封 包傳輸間隔匹配的喚醒間隔,或者是按照預定規則增大後的喚醒間隔。
  13.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按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之後,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設備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通知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用於通知所述第二設備將所述第二設備的喚醒間隔調整到等於所述第一設備的所述喚醒間隔。
  14.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第一設備接收到來自所述第二設備的非空包時,所述第一設備減少所述喚醒間隔;或者,當所述第一設備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非空包時,所述第一設備減少所述喚醒間隔。
  1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減少所述喚醒間隔包括: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喚醒間隔減少預定值;或所述第一設備將所述喚醒間隔減少到初始值。
  16.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減少所述喚醒間隔包括:所述第一設備減少所述喚醒間隔,以使得所述喚醒間隔的減少值與接收/發送的非空包的統計數量呈正相關關係;其中,所述喚醒間隔的減少值是本次減少前的所述喚醒間隔與本次減少後 的所述喚醒間隔之間的差值。
  17. 根據請求項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按所述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進一步包括:獲取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利用所述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判斷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是否符合預設條件;以及若所述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則將所述喚醒間隔增大第三預設值。
  18. 根據請求項1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設備按所述預定規則增大所述喚醒間隔進一步包括:若所述通信品質不符合預設條件,則將所述喚醒間隔增大第四預設值;其中,所述第三預設值大於所述第四預設值。
  19. 根據請求項17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包括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業務速率、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中至少一個。
  20. 根據請求項19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其中所述利用所述通信鏈路品質參數判斷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是否符合預設條件包括:判斷所述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是否大於第一閾值;和/或判斷所述業務速率是否大於第二閾值;和/或判斷所述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是否小於第三閾值;以及若滿足所述接收信號強度指示值大於所述第一閾值,所述業務速率大於所 述第二閾值,和所述混合糾錯/迴圈冗餘校驗的錯誤率小於所述第三閾值中至少一種情況,則判定所述第一設備和所述第二設備之間的通信品質符合預設條件。
  21. 一種通信設備,包括:收發器和與所述收發器耦接的處理器;所述收發器,用於接收和/或發送資料包;所述處理器執行指令用於實現如請求項1-6、7-20任一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
  22. 一種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存儲有一指令,其中所述指令被執行以實現如請求項1-6、7-20任一項所述的無線通訊方法。
TW107130990A 2017-09-19 2018-09-04 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 TWI686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710850155.8 2017-09-19
CN201710850155.8A CN107770852B (zh) 2017-09-19 2017-09-19 无线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CN201710850155.8 2017-09-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6717A TW201916717A (zh) 2019-04-16
TWI686096B true TWI686096B (zh) 2020-02-21

Family

ID=61266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990A TWI686096B (zh) 2017-09-19 2018-09-04 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304136B2 (zh)
CN (2) CN113490261B (zh)
TW (1) TWI6860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833113A4 (en) 2018-08-10 2021-08-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OF DETECTING WAKE-UP SIGNAL AND END DEVICE
CN108777862B (zh) * 2018-08-14 2021-05-04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传输方法、蓝牙控制器以及蓝牙设备
CN109039971B (zh) * 2018-08-20 2021-03-05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255653A (zh) * 2018-08-27 2019-01-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动销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822663B (zh) * 2019-10-31 2022-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260787B (zh) * 2020-10-09 2024-03-01 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设备时延调整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4542B1 (en) * 2000-09-22 2004-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leep modes i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20050169201A1 (en) * 2004-01-30 2005-08-04 Stmicroelectronics Belgium N.V. Bluetooth sniff mode power saving
US20130329576A1 (en) * 2012-06-11 2013-12-12 Broadcom Corporation Novel methods for efficient power management in 60ghz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19696B (en) * 1996-11-20 2001-08-01 Internat Mobile Satellite Org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898954B2 (en) * 2004-10-20 2011-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efficient data recep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variable delay
US7286859B2 (en) * 2004-11-19 2007-10-23 Lear Corporation Adaptive radio frequency wakeup detection
CN101009587A (zh) * 2006-01-26 2007-08-01 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装置与方法,及利用无线传输装置的网页浏览器
US8880104B2 (en) * 2006-03-03 2014-11-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andby time improvements for stat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70242634A1 (en) * 2006-04-18 2007-10-18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ssage transmission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78603B2 (en) * 2006-10-26 2010-08-17 Nokia Corporation Bandwidth conservation by reallocating unused time scheduled for a radio to another radio
EP1973355A1 (en) * 2007-03-19 2008-09-24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mode timers
US8824378B2 (en) * 2008-02-01 2014-09-02 Maarten Menzo Wentink Unscheduled peer power save mode
US8412287B2 (en) * 2008-08-15 2013-04-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ower saving support for wireless networks
US8060054B1 (en) * 2008-11-13 2011-11-15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active power-saving
US8203984B2 (en) * 2008-12-19 2012-06-19 Intel Corporation Power management for wireless networks
CN102474279B (zh) * 2009-07-23 2015-03-25 诺基亚公司 当作为蓝牙低功耗设备运行时用于降低功耗的方法和装置
US8588119B2 (en) * 2010-01-21 2013-11-19 Robert Bosch Gmbh Asynchronous low-power multi-channel media access control
CN102625423B (zh) * 2011-03-10 2015-06-03 深圳市华奥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唤醒方法
US9749435B2 (en) * 2012-01-20 2017-08-29 Apple Inc. Proxy-based push service
US10123266B2 (en) * 2012-03-06 2018-11-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saving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982774B2 (en) * 2012-06-27 2015-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ranging to a station in power saving mode
US8958433B2 (en) * 2012-06-27 2015-0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an awake state of a station
US9210656B2 (en) * 2012-07-31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sten interval (LI) selection for WLAN client
CN103596632B (zh) * 2012-08-24 2016-03-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调整终端的唤醒周期的方法、装置、终端
ES2625693T3 (es) * 2012-10-30 2017-07-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o de energía baja de Bluetooth
US20140211676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Apple Inc. Dynamic adaptation of a traffic inactivity timer
CN104601203B (zh) * 2014-12-23 2017-07-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低功耗蓝牙设备动态调整连接参数的方法及装置
JP6413787B2 (ja) * 2015-01-21 2018-10-3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04812094B (zh) * 2015-04-21 2018-03-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间的连接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7087283B (zh) * 2017-06-09 2020-02-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监听信标帧的方法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4542B1 (en) * 2000-09-22 2004-10-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leep modes in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US20050169201A1 (en) * 2004-01-30 2005-08-04 Stmicroelectronics Belgium N.V. Bluetooth sniff mode power saving
US20130329576A1 (en) * 2012-06-11 2013-12-12 Broadcom Corporation Novel methods for efficient power management in 60ghz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04136B2 (en) 2022-04-12
TW201916717A (zh) 2019-04-16
CN107770852B (zh) 2021-07-27
CN113490261B (zh) 2024-06-18
CN107770852A (zh) 2018-03-06
US20190090187A1 (en) 2019-03-21
CN113490261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6096B (zh) 無線通訊方法、通信設備及具有存儲功能的裝置
Dunkels The contikimac radio duty cycling protocol
US9807691B2 (en) Polling beacon
EP277207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 squelching in radio frequency devices
US9794889B2 (en) Power adjust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38654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device
TW201540107A (zh) 在drx魔式中lte無線連結失敗決定方法及裝置
Freschi et al.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acket length on communication in low pow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nder interference
CN112104987B (zh) 一种消息传输的方法及相应设备
US11153824B1 (en) Maintenance and monitoring of target wait time (TWT) sessions
WO201001940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n on duration in a discontinuous receive transmission mode
WO2020187133A1 (zh) 一种非连续接收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19192525A1 (zh) 无线链路监测的方法和装置
Toldov et al.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interference impact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12788654B (zh) 信息上报方法、终端及基站
Karvonen et al. Energy efficient IR-UWB WBAN using a generic wake-up radio based MAC protocol
US20230189152A1 (en)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US2022021763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val adjustment for wi-fi target wake time
US9042238B1 (en) Link monitoring
Papadimitratos et al. A cross-layer design approach to enhance 802.15. 4
WO2023030084A1 (zh) 确定唤醒链路质量的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240504A1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Ramakrishnan et al. Empirical analysis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O2020220354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804137A (zh) 用于管理无线链路质量测量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