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2615B - 直流電壓-脈衝電壓轉換裝置 - Google Patents

直流電壓-脈衝電壓轉換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2615B
TWI682615B TW107116466A TW107116466A TWI682615B TW I682615 B TWI682615 B TW I682615B TW 107116466 A TW107116466 A TW 107116466A TW 107116466 A TW107116466 A TW 107116466A TW I682615 B TWI682615 B TW I6826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voltage
resistor
voltage sourc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6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2100A (zh
Inventor
尤里 羅曼諾夫
斯坦尼斯拉夫 馬累斯基
Original Assignee
俄商特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俄商特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俄商特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6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61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25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reference values, feedback values or error values in the control loop of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6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an adequate voltage to the control circuit of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Abstract

一種用於將DC電壓轉換成脈衝電壓的裝置包括串聯連接的高DC電壓源、電感性負載、可控開關、電子控制電阻器以及限流電阻器、以及受控的方形脈衝產生器、低DC電壓源以及兩個控制電壓驅動器。該裝置提供可變的輸出脈衝電壓。

Description

直流電壓-脈衝電壓轉換裝置
所提出的工程解決方案與電機工程有關、且可在具有放射至環境的降低的電磁雜訊位準的脈衝可變電源供應器中使用、並作為在DC電壓-脈衝電壓轉換能力之中的額外技術。
已知有類似的設計,參見例如於2011年12月15日公開的US 20110305048 A1,其包括下述必要特徵的集成:高DC電壓源;包括第三變壓器繞組、整流二極體以及濾波電容器的低DC電壓源,該低DC電壓源藉由其負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負端子;電感性負載,藉由其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正端子;可控方波產生器,藉由其多個電源端子而被連接到該低DC電壓源的各自的端子;控制電壓驅動器,藉由其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控制輸入端;可控開關,藉由該可控開關的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電感性負載的第二端子、藉由該可控開關的第二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以及較低DC電壓源 的負端子、以及藉由該可控開關的控制輸入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輸出端。
提出的解決方案與上述類似者共同的特徵是:高DC電壓源;低DC電壓源,藉由其負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負端子;電感性負載,藉由其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正端子;可控方波產生器,藉由其多個電源端子而被連接到該低DC電壓源的各自的端子;控制電壓驅動器,藉由其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控制輸入端;可控開關,藉由該可控開關的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電感性負載的第二端子、以及藉由該可控開關的控制輸入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輸出端。
也是已知的設計-參見被選擇作為最接近的類似物(原型)的晶片UCC28810(例如www.ti.com上公開)的規範-其包括以下必要特徵的集成:高DC電壓源;低DC電壓源,包括變壓器的一次繞組的一半、整流二極體及濾波電容器、以及藉由其負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負端子;電感性負載,藉由其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正端子;可控開關,藉由其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電感性負載的第二端子;限流電阻器藉由該限流電阻器的端子中的一個端子而被連接到該可控開關的第二端子、且藉由該限流電阻器的端子中的另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負端子; 可控方波產生器,藉由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開關的控制輸入端、且藉由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多個電源輸入端而被連接到該低DC電壓源的各自的端子;控制電壓驅動器,藉由其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控制輸入端。
所提出的解決方案與上述原型共同的特徵是:高DC電壓源;低DC電壓源,藉由其負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負端子;電感性負載,藉由其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正端子;可控開關,藉由其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電感性負載的第二端子;限流電阻器;可控方波產生器,藉由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輸出端而被連接到可控開關的控制輸入端、以及藉由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多個電源輸入端而被連接到該低DC電壓源的各自的端子;控制電壓驅動器,藉由其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控制輸入端。
上述技術解決方案都不能達到的技術結果在於獲得具有較低電磁脈衝雜訊位準的可變輸出脈衝電壓,因此增加了執行DC電壓-脈衝電壓轉換的電容範圍。
未能實現上述目標的原因是沒有適當注意旨在獲得可變輸出脈衝電壓的研究。因此,已迫切需要改進已知的相當的技術解決方案。
考慮到習知設計的特點以及分析,可以得到的結論是:獲得可變輸出脈衝電壓的目的是適時的。
上述技術結果是在用於DC電壓對脈衝電壓轉換的習知裝置中完成的,該習知裝置包括高DC電壓源、藉由其負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負端子的低DC電壓源、藉由其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的正端子的電感性負載、藉由其第一端子而被連接到該電感性負載的第二端子的可控開關、限流電阻器、藉由其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開關的控制輸入端、並藉由其多個電源輸入端而被連接到該低DC電壓源的各自的端子的可控方波產生器、以及藉由其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控制輸入端的控制電壓驅動器,由於電子控制電阻器以及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的引入,該電子控制電阻器被串聯連接到該可控開關的第二端子、該限流電阻器、以及該高DC電壓源的負端子,並且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藉由其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電子控制電阻器的控制輸入端、並藉由其多個電源輸入端而被連接到該低DC電壓源的各自的端子。
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以及電子控制電阻器及其連接的引入使得下述成為可能:在從可控方波產生器的輸出端向可控開關的控制輸入端施加方形脈衝,以調節沿著高DC電壓源-電感性負載-與電子控制電阻器及限流電阻器串聯連接的可控開關的電路而流經電感性負載的電流幅度。
藉由將來自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的輸出端的控制電壓施加到電子控制電阻器的控制輸入端來執行調節流經電感性負載的電流的幅度,電流的幅度能夠在一個大範圍變化。實際上,電子控制電阻器的電阻值是由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的輸出電壓設定。該值可以在零(其中主要由限流電阻器的電阻定義的電流幅度最高)與高於限流電阻器的電阻數倍的值(達十倍或更多)之間變 化(在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的變化的輸出電壓的影響下)。在這種情況下,電流幅度變得比電子控制電阻器的零電阻處的電流幅度(且其是最低電流幅度)低幾倍(達十倍以上)。因此,隨著電子控制電阻器的電阻增加,跨電感性負載形成的脈衝電壓的值與流經電感性負載的電流的幅度成比例地減小,並且,隨著電子控制電阻器的電阻的減小,跨電感性負載形成的脈衝電壓的值與流經電感性負載的電流的幅度成比例地增加。
因此,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以及電子控制電阻器及其連接的引入使得在改變流經用於DC電壓的裝置中的電感性負載的電流幅度的過程中脈衝電壓轉換成為可能,以獲得可變輸出脈衝電壓,且因此展現出達到上述技術效果。
在已知的習知技術中進行的分析顯示出它們都不包括所提出的解決方案的必要特徵的整個集成、或其區分(表徵)特徵,因此容許解決方案的新穎性以及進步性的結論。
1‧‧‧高DC電壓源
2‧‧‧電感性負載
3‧‧‧一次繞組
4‧‧‧變壓器
5‧‧‧鐵磁性核心
6‧‧‧二次繞組
7‧‧‧整流器
8、20、24、34、38、49、54、71、74、79‧‧‧第一端子
9、21、29、44‧‧‧正端子
10‧‧‧可控開關
11、36‧‧‧MOS電晶體
12‧‧‧第一(主要)端子
13、22、39、40、50、55、76、77、80‧‧‧第二端子
14‧‧‧可控方波產生器
15、42‧‧‧輸出端
16、27、51、73‧‧‧控制輸入端
17‧‧‧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
18‧‧‧DC電壓源
19‧‧‧電位計
23、31、32、46‧‧‧負端子
25‧‧‧第三端子(滑件)
26、60‧‧‧第二輸出端
28‧‧‧低DC電壓源
30‧‧‧第一電源(饋電)輸入端
33‧‧‧電子控制電阻器(ECR)
35‧‧‧端子
37‧‧‧附加電阻器
41‧‧‧運算放大器(OA)
43‧‧‧偏移電壓源(OVS)
45‧‧‧非反相(“+”)輸入端
47‧‧‧第一電阻器
48‧‧‧第二電阻器
52‧‧‧反相(“-”)輸入端
53‧‧‧限流電阻器
56‧‧‧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
57、72‧‧‧第一輸入端
58、59、78‧‧‧第一輸出端
60、62、81‧‧‧第二輸出端
61、75‧‧‧第二輸入端
63‧‧‧第三輸出端
64‧‧‧第二電源(饋電)輸入端
65‧‧‧電流設定電阻器
66、67‧‧‧分壓器電阻器
68‧‧‧電流調節器
69‧‧‧光耦合器
70‧‧‧饋電電阻器
所提出的裝置的上述及其他特徵、以及優點參照所附圖式在隨後的說明書進行描述。
第1圖呈現用於DC電壓-脈衝電壓轉換的裝置的流程圖,以及第2圖是闡明該裝置的操作的圖。
根據第1圖,所提出的DC電壓-脈衝電壓轉換裝置具體包括:-高DC電壓源1; -電感性負載2,例如作為核心上的繞組並且包括使用鐵磁性核心5的變壓器4的一次繞組3,該變壓器4的二次繞組6與具有其負載(未示出)的整流器7連接,該電感性負載2經由其端子中的一個(第一)端子8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1的正端子9;-可控開關10(包括例如MOS電晶體11),經由其第一(主要)端子12(MOS電晶體11的汲極)而被連接至該電感性負載2的另一(第二)端子13;-可控方波產生器14,藉由其輸出端15而被連接到該可控開關10(MOS電晶體11的閘極)的控制輸入端16;-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包括例如DC電壓源18以及電位計19,該電位計19的第一端子20與該DC電壓源18的正端子21連接,該電位計19的第二端子22與該DC電壓源18的負端子23(該端子23是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的第一端子24)連接,該電位計19的第三端子(滑件)25(該端子25是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的第二輸出端26)與該可控方波產生器14的控制輸入端27連接;-低DC電壓源28,該源28的正端子29與該可控方波產生器14的第一電源(饋電)輸入端30連接,該源28的負端子31與該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連接;-電子控制電阻器(ECR)33,藉由其第一端子34而被連接到該可控開關10的另一端子35(到MOS電晶體11的源極),該ECR包括,例如,--MOS電晶體36(為ECR 33的第一端子34的MOS電晶體36的汲極), --附加電阻器37,其電阻為Radd,該附加電阻器37的第一端子38與MOS電晶體36的汲極連接,該附加電阻器37的第二端子39與MOS電晶體36的源極、以及該ECR 33的第二端子40連接,--運算放大器(OA)41,藉由其輸出端42而被連接到MOS電晶體36的閘極,--偏移電壓源(OVS)43,藉由該偏移電壓源43的正端子44而被連接到該OA 41的非反相(“+”)輸入端45、以及藉由該偏移電壓源43的負端子46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以及--第一電阻器47以及第二電阻器48,彼此連接且共同定義該OA 41的傳輸效率,該第一電阻器47的第一端子49與該OA 41的輸出端42連接,該第二電阻器48的第二端子50是ECR 33的控制輸入端51,以及該第一電阻器47及該第二電阻器48的連接點與該OA 41的反相(“-”)輸入端52連接;-限流電阻器53,經由該限流電阻器53的第一端子54而被連接到該ECR 33的第二端子40、以及藉由第二端子55而被連接到該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以及-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藉由其第一輸入端57而被連接到該整流器7的第一輸出端58,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一輸出端59與該整流器7的第二輸出端60連接,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二輸入端61與該低DC電壓源28的正端子29連接,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二輸出端62與該ECR 33的控制輸入端51連接,以及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三輸出端63與該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該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的第一端子24、以及該可控方波產生器14的第二電源(饋電)輸入端64連接。
在此情況下,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可以例如包括電流設定電阻器65、第一及第二分壓器電阻器66及67、電流調節器68、光耦合器69以及饋電電阻器70。該電流設定電阻器65的第一端子71與該光耦合器69的第一輸入端72連接,該電流設定電阻器65與分壓器的第一電阻器66的連接點是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一輸入端57,以及分壓器的第一電阻器66與第二電阻器67的連接點與該電流調節器68的控制輸入端73連接。該電流調節器68的第一端子74與該光耦合器69的第二輸入端75連接,並且分壓器的第二電阻器67的第二端子76與該電流調節器68的第二端子77連接並且充當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一輸出端59。另外,該光耦合器69的第一輸出端78與該饋電電阻器70的第一端子連接、且充當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二輸出端62,饋電電阻器70的第二端子80是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二輸入端61,並且該光耦合器69的第二輸出端81與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三輸出端63連接。
當與第1圖一起觀看時,第2圖中呈現的時間圖顯示出:2a-高壓DC電壓源1的輸出電壓Uo;2b-可控開關10的控制輸入端16處的脈衝Uctr;2c-在ECR 33的最大電阻處流經電感性負載2、且在Uctr脈衝結束時達到最小值Io min的斜升電流;2d-在ECR 33的最大電阻處,該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Umin;2e-在ECR 33的最小電阻處流經該電感性負載2、且在Uctr脈衝結束時達到最大值Io max的斜升電流; 2f-在ECR 33的最小電阻處,在該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該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Umax
所提出的裝置以下列方式操作。
由於來自低DC電壓源28(第1圖)的端子29和31的DC電壓被施加到可控方波產生器14的電源輸入端30及64,後者開始產生方形脈衝(第2b圖),方形脈衝的脈衝比是由從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的輸出端26施加到可控方波產生器14的控制輸入端27的控制電壓值定義。
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的輸出端26處的控制電壓的改變可以例如將藉由電位計19的端子20及22連接的電位計19的滑件25分別移至該DC電壓源18的正端子21、以及負端子23來實現。以這種方式,產生具有經調節的脈衝比的一系列控制方形脈衝。
方形脈衝從可控方波產生器14的輸出端15到達可控開關10的控制輸入端16(在MOS電晶體11的閘極處),導致可控開關10打開。脈衝電流開始流經電路中的可控開關10:高DC電壓源1的正端子9(第2a圖)-電感性負載2的第一端子8-電感性負載2的第二端子13-可控開關10-ECR 33-限流電阻器53-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
以這種方式,控制脈衝的連續週期性地將電感性負載2連接到高DC電壓源1的端子、產生通過電感性負載2的脈衝電流、以及利用限流電阻器53來限制該脈衝電流。
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在電感性負載2中引起的自感emf會防止電路中的電流立即改變。由於這種情況,電流在方形脈衝期間線性緩升(第2c圖及第2e圖)、並在方形脈衝結束時達到預設值Io(第2c圖的Io min、或第2e圖的 Io max)。在此,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的值與Io的值成比例。然而,Io的值由上述電路的所有元件的電阻定義,即Io=K1/(Rtr+Rlim+RECR) (1),其中K1是第一比例係數,Rtr-開路可控開關10的電阻(開路MOS電晶體11的電阻),Rlim-限流電阻器53的電阻,RECR-ECR 33的電阻。
由於Rtr小(Rtr<<Rlim),公式(1)可以簡化為Io=K1/(Rlim+RECR) (2)。
因此,藉由改變ECR 33的電阻可設定Io的值、並且因此可設定該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該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的值。
這種改變是利用改變在整流器7的第一輸出端58與第二輸出端60之間的整流器7的輸出電壓(例如,由於整流器7負載電阻的改變)來實現。此改變的電壓被施加到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一輸入端57、並且經由電流設定電阻器65被轉移至光耦合器69的第一輸入端72。因此,改變的電流經由光耦合器69流動,電流的值取決於在光耦合器69的第一輸入端72處的電壓、以及電流調節器68和分壓器的第一電阻器66及第二電阻器67的參數。因此,改變的電壓出現在光耦合器69的輸出端78以及在饋電電阻器70的第一端子79處,饋電電阻器70的第二端子80經由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二輸入端61而被連接到低DC電壓源28的正端子29。此改變的電壓被施加到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二輸出端62。
當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二輸出端62處的電壓改變時,控制電壓(從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第二輸出端62到達ECR 33的控制輸入端51)是經由第二電阻器48被施加至充當DC電壓放大器的OA 41的反相(“-”)輸入端52。OA41的操作模式由施加到OA 41的非反相(“+”)輸入端45的OVS 43的正輸出端44處的電壓設定。因此,控制信號(其值是由設定OA 41的傳輸比的第一電阻器47及第二電阻器48的電阻的相關性定義)是在OA 41的輸出端42產生、並被引導至MOS電晶體36的閘極,由設置OA 41的傳輸比的第一電阻器47和第二電阻器48的電阻的相互關係來定義)。當控制信號為零時,MOS電晶體39關閉並且對附加電阻器37的電阻Radd不具有影響。因此,ECR 33的電阻是最大的、並且等於RECR=Radd (3),以及Io是最小的、並且等於Io min=K1/(Rlim+Radd) (4)。
與在RECR=Radd處流經電感性負載2的最小電流Io min(第2c圖)對應的是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的最小值(第2d圖)、以及放射到環境的脈衝電磁雜訊的最小位準。
隨著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輸出電壓改變(例如,在降低整流器7的輸出電壓時可能是這種情況),到達MOS電晶體36的閘極的控制信號增加、並且打開MOS電晶體36。電流開始流經MOS電晶體36,並且MOS電晶體的貫通電阻(through resistance)開始減小並且分流附加電阻器37的Radd。因此,所產生的ECR 33的電阻開始減小。在極端情況下,其中,到達MOS電 晶體36的閘極的控制信號大到MOS電晶體36完全打開,其完全分流附加電阻器37,ECR 33的電阻接近零,並且Io變為最大並等於Io max=K1/Rlim (5)。
與在RECR=0時流過電感性負載2的最大電流Io max(第2e圖)對應的是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的最大值(第2f圖)以及放射到環境的脈衝電磁雜訊的最大位準。
因此,藉由在改變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的輸出電壓時改變ECR 33的電阻,在所提出的裝置中於從I0 min到I0 max的範圍內變化於上討論的電路中流動的電流成為可能。以這種方式,可以設定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的值。
習知技術設計中,原型包括改變脈衝比(例如利用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以及可控方波產生器14)。然而,隨著脈衝比改變,Io保持不變並等於Io max。因此,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的值保持不變。
在脈衝存在期間發生的是脈衝功率的一部分對環境的輻射Prad=K2Io max 2 (6), 其中K2是第二個比例係數。
將一部分脈衝功率放射到環境會產生干擾緊鄰的無線電電子設備的操作並對其效率產生不利影響的脈衝電磁雜訊。此外,對環境的電磁輻射導致人類環境中的生態惡化。
在所提出的技術方案中,建議藉由控制ECR 33的電阻而在Io min與Io max之間的界限內改變Io。因此,最大值Prad=K2Io max 2的電磁雜訊僅發生在電 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的標稱值處。隨著Io減小,脈衝電磁雜訊的功率以Io的平方下降。由於此,雜訊對緊密相鄰的無線電電子設備的效率以及人類環境中生態的影響降低。
因此,與習知技術裝置相較下,實施所提出的工程設計的裝置執行了相同功能。與習知技術不同的是,不僅可以改變控制方形脈衝的脈衝比,也可以改變電感性負載2的端子13與高DC電壓源1的負端子32之間的高脈衝電壓的值,從而達到所宣稱的技術結果。
製造所提出的裝置的功能單元可以用多種方式實現。
例如,受控制的方波產生器14可以包括用作脈寬調變器(例如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TI)的UCC2813QDR-5Q1)的微晶片、或者用作實現脈衝頻率調變器功能的微晶片(例如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的FAN-6300H)、或提供連續方形脈衝的脈衝比變化的任何其他電路。
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可以如第1圖所示、或使用將控制動作轉換為控制電壓的任何其他方式(包括具有反饋迴路者)實現。
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56可以如第1圖所示或使用傳統參考電壓源及運算放大器、或者使用將控制動作轉換為控制ECR的電壓的任何其他方式(包括具有反饋迴路者)實現。
TI的微晶片TL431、或其類似物可用作第1圖所示的電流調節器68。
可控開關10的電晶體可以是雙極型的、或MOS型的、或IGBT型的。開關本身可以包括改善其性能的附加電路。
該裝置中、及其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17及ECR 33中的低電壓源18、28及43可以被轉換為被提供有相關電阻分壓器的一個低電壓源。
ECR 33可以如第1圖所示使用、或者利用1994年A.Petrov,RL的電晶體電路ABC(ABC of transistor circuitry)(http://zpostbox.ru/az0.htm,第11章同步整流器)中揭露的電路、或使用可以將電路的一部分的電阻從幾乎為零改變為與電阻Rlim相當的值的任何其他電路。
該裝置的所有其他元件都是眾所周知的、並且在與脈衝技術以及無線電電子設備相關的各種來源中揭露。
在任何實施方式中,改變流經電感性負載的電流且因此改變輸出脈衝電壓成為可能,從而降低放射到環境的脈衝電磁雜訊的位準,並且以此方式達成本裝置用於DC電壓至脈衝電壓轉換的技術結果。
1‧‧‧高DC電壓源
2‧‧‧電感性負載
3‧‧‧一次繞組
4‧‧‧變壓器
5‧‧‧鐵磁性核心
6‧‧‧二次繞組
7‧‧‧整流器
8、20、24、34、38、49、54、71、74、79‧‧‧第一端子
9、21、29、44‧‧‧正端子
10‧‧‧可控開關
11、36‧‧‧MOS電晶體
12‧‧‧第一(主要)端子
13、22、39、40、50、55、76、77、80‧‧‧第二端子
14‧‧‧可控方波產生器
15、42‧‧‧輸出端
16、27、51、73‧‧‧控制輸入端
17‧‧‧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
18‧‧‧DC電壓源
19‧‧‧電位計
23、31、32、46‧‧‧負端子
25‧‧‧第三端子(滑件)
26、60‧‧‧第二輸出端
28‧‧‧低DC電壓源
30‧‧‧第一電源(饋電)輸入端
33‧‧‧電子控制電阻器(ECR)
35‧‧‧端子
37‧‧‧附加電阻器
41‧‧‧運算放大器(OA)
43‧‧‧偏移電壓源(OVS)
45‧‧‧非反相(“+”)輸入端
47‧‧‧第一電阻器
48‧‧‧第二電阻器
52‧‧‧反相(“-”)輸入端
53‧‧‧限流電阻器
56‧‧‧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
57、72‧‧‧第一輸入端
58、59、78‧‧‧第一輸出端
60、62、81‧‧‧第二輸出端
61、75‧‧‧第二輸入端
63‧‧‧第三輸出端
64‧‧‧第二電源(饋電)輸入端
65‧‧‧電流設定電阻器
66、67‧‧‧分壓器電阻器
68‧‧‧電流調節器
69‧‧‧光耦合器
70‧‧‧饋電電阻器

Claims (1)

  1. 一種用於DC電壓至脈衝電壓轉換的裝置,該裝置包括一高DC電壓源;一電感性負載,藉由該電感性負載的一端子而被連接至該高DC電壓源的一正端子;一低DC電壓源;一可控開關,藉由該可控開關的一端子而被連接至該電感性負載的另一端子;一限流電阻器;一可控方波產生器,藉由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一輸出端而被連接至該可控開關的一控制輸入端、以及藉由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多個電源輸入端而被連接至該低DC電壓源的各自的端子;以及一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藉由該第一控制電壓驅動器的一輸出端而被連接到該可控方波產生器的一輸入端,其特徵在於,進一步提供:一電子控制電阻器,與該可控開關的一第二端子、與該限流電阻器以及與該高DC電壓源的一負端子串聯連接;以及一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藉由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的一輸出端而被連接至該電子控制電阻器的一控制輸入端、以及藉由該第二控制電壓驅動器的多個電源輸入端而被連接至該低DC電壓源的各自的端子。
TW107116466A 2017-05-15 2018-05-15 直流電壓-脈衝電壓轉換裝置 TWI6826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RU2017/000309 2017-05-15
PCT/RU2017/000309 WO2018212671A1 (ru) 2017-05-15 2017-05-15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в импульсное напряжение
??PCT/RU2017/000309 2017-05-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100A TW201902100A (zh) 2019-01-01
TWI682615B true TWI682615B (zh) 2020-01-11

Family

ID=6427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6466A TWI682615B (zh) 2017-05-15 2018-05-15 直流電壓-脈衝電壓轉換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2610B2 (zh)
TW (1) TWI682615B (zh)
WO (1) WO2018212671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649A (zh) * 2005-03-17 2006-10-18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
RU2318290C1 (ru) * 2006-10-18 2008-02-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радионавигации и времени" Блок вторичного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TWM328720U (en) * 2007-01-26 2008-03-11 zhi-zhan Wang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safe and highly effective low-power-loss switch
TW201145778A (en) * 2010-06-11 2011-12-16 System General Corp Active-clamp circuit for quasi-resonant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CN102368663A (zh) * 2011-06-22 2012-03-07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控电流尖峰抑制保护的电源变换器
CN102664516A (zh) * 2012-05-22 2012-09-12 上海新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mos管的开关电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01694A (zh) * 1979-11-29 1981-11-19
RU2269858C1 (ru) * 2004-07-23 2006-02-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радионавигации и времени" Блок вторичного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US8461766B2 (en) * 2010-12-09 2013-06-1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river circuit with primary side state estimator for inferred output current feedback sensi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8649A (zh) * 2005-03-17 2006-10-18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源
RU2318290C1 (ru) * 2006-10-18 2008-02-27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оссий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радионавигации и времени" Блок вторичного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TWM328720U (en) * 2007-01-26 2008-03-11 zhi-zhan Wang Power supply circuit with safe and highly effective low-power-loss switch
TW201145778A (en) * 2010-06-11 2011-12-16 System General Corp Active-clamp circuit for quasi-resonant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CN102368663A (zh) * 2011-06-22 2012-03-07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控电流尖峰抑制保护的电源变换器
CN102664516A (zh) * 2012-05-22 2012-09-12 上海新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mos管的开关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2671A1 (ru) 2018-11-22
US11502610B2 (en) 2022-11-15
US20210167697A1 (en) 2021-06-03
TW201902100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340952A1 (en) Circuits and methods to linearize conversion gain in a dc-dc converter
JP4775441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TW200826439A (en) Method and circuit for providing compensations of current mode power converters
US876742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arying current limit to limit an output power of a power supply
RU267401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протекающего в цепи питания нагрузки
TWI682615B (zh) 直流電壓-脈衝電壓轉換裝置
KR101964292B1 (ko) 직류 부하 전력 공급을 생성하기 위한 장치
TWI670920B (zh) 直流電壓至脈衝電壓轉換的方法
TWI674742B (zh) 直流電壓-脈衝電壓轉換器
US10727752B2 (en) Device for producing constant voltage (variants)
RU265868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в импульсное напряжение
JP2021507671A5 (zh)
RU2666786C2 (ru) Способ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в импульсное напряжение
RU266134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в импульсное напряжение
JP2022095331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6093285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15053765A (ja) Llc電流共振型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KR20150022579A (ko) 전원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