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8569B - 光纖傳輸模組 - Google Patents

光纖傳輸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8569B
TWI678569B TW108110704A TW108110704A TWI678569B TW I678569 B TWI678569 B TW I678569B TW 108110704 A TW108110704 A TW 108110704A TW 108110704 A TW108110704 A TW 108110704A TW I678569 B TWI678569 B TW I67856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piece
arms
elastic
optical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6066A (zh
Inventor
柯宏融
Hung-Jung Ko
Original Assignee
益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Year Rou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益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Year Rou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益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0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8569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8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856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36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6066A/zh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種光纖傳輸模組,其包括一匣體,其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側壁及前端的一插接部,其中各該側壁橫向開設一滑槽;以及一滑動件,其具有插設於該對滑槽內的一對延伸臂,該對延伸臂前段底部以一連接片連接,並在後端突設一對解鎖突緣;其中該連接片的頂面和該插接部的底面相對設有一彈性體和一抵接件,該彈性體兩側具有一對彈臂,而該抵接件包括兩側對稱地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與移動的一導引部。

Description

光纖傳輸模組
本案係有關光纖傳輸模組,尤指應用於光纖傳輸或訊號傳輸的光纖傳輸模組。
按網路容量需求的急劇成長促進了光通訊技術的發展,光電通訊技術也越來越廣泛的被使用,對於通訊速度與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因為能提供快速與大量的資訊傳輸,以光纖網路傳輸的光通訊產業已成為通訊產業的重心,而與光通訊相關之光纖應用產品也越來越重要。
目前光電產業係將電子學(electronics)與光學(optics)相互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應用領域。而其中重要關鍵元件為光收發模組,其包括光發送器(opto-electrical transmitter)以及光接收器(opto-electrical receiver)或整合兩者為一的光收發模組(opto-electrical transceiver)。光發送器的功能在於將電氣訊號轉換成為光訊號進行發送,而光接受器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所收到的光訊號轉換為電氣訊號。
光收發模組從早期GBIC(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介面,發展成尺寸更小的MINI GBIC(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到了現在因產業需求而發展出具有熱插拔功能的SPF(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介面以及SFF(Small Form Factor)介面及QSFP+/QSFP DD/OSFP…等。然而,因為尺寸太小使得使用者不容易插拔,因此衍生出具有退件機構的光收發模組。
相關技術如美國專利公告第US 9,720,189 B1號專利案(對應於台灣專利公告第M521746號專利案),該案揭示一種光纖連接器,其包括具有兩相對側壁及一接線部的一匣體,該對側壁各自設有一滑槽及位於該接線部側面的一容置槽;一閂鎖件,其包含一拉柄、具有兩相對延伸臂的一滑動元件及位於各該延伸臂的一抵擋部,該拉柄能夠旋轉的連接該滑動元件,且各該延伸臂滑動地藉由各該滑槽結合於匣體;以及一對彈性元件,例如彈簧;其中各該延伸臂設有供各該彈性元件套入的一開孔,而該抵擋部從該開孔一側彎折並相對凸伸於該容置槽內。
由於各該彈簧是通過該開孔套入該容置槽內,並將一端抵觸該容置槽的一端,另一端抵觸於該抵擋部。因此,若該彈簧於裝設過程中導致初始定位不良,以致在操作過程中該彈簧可能發生卡住或從該開孔脫出的情況,使得該對延伸臂會對該匣體產生不必要的磨損,甚至造成無法滑動的故障。
因此,如何提供該等彈簧具有準確定位功能,乃相關業者亟待克服的難題。
本案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光纖傳輸模組,其藉由一彈性體和一抵接件的相對設置與移動,而能穩定與準確的定位於一匣體和一滑動件之間,以克服習知一對彈簧定位不良,以及該對彈簧於壓縮或伸展時發生卡住或脫出的情況。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光纖傳輸模組,其包括一匣體,其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側壁及前端的一插接部,其中各該側壁橫向開設一滑槽;以及一滑動件,其具有插設於該對滑槽內的一對延伸臂,該對延伸臂前段底部以一連接片連接,並在後端突設一對解鎖突緣;其中該連接片的頂面和該插接部的底面相對設有一彈性體和一抵接件,該彈性體兩側具有一對彈臂,而該抵接件包括兩側對稱地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與移動的一導引部,使該彈性體在該抵接件的移動過程中產生蓄能或釋能。
在一實施例中,各該延伸臂縱向突設一止擋片,而該滑槽對應該止擋片位置凹設供該止擋片插設的一限位槽,以界定出該滑動件相對於該匣體的外拉移動的解鎖行程或內縮移動的上鎖行程。
在一實施例中,該插接部設有至少一接線槽。
在一實施例中,該彈性體包括一對經沖壓及折彎於該連接片頂面的L形片體,各該L形片體具有朝向該連接片外端延伸的一彈臂,以及連接於該連接片內端的一折片;而該抵接件為突出於該插接部底面的一梯形凸塊,該梯形凸塊兩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斜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彈性體包括經沖壓及折彎的一U形片體,該U形片體具有朝向該連接片外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該對彈臂的一折片,且該折片朝向該連接片外端延伸一定位片;以及該連接片的底面對應該定位片位置設有一定位槽;該定位片結合於該定位槽內,使該對彈臂和該折片突設於該連接片的頂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定位片係以鉚接、螺接或扣接方式結合於該定位槽內。
在一實施例中,該定位片的前後兩端各自設有一第一插片和一第一插槽,並在該第一插片和該第一插槽之間設置至少一扣鉤;該定位槽內對應該第一插片、該第一插槽和該至少一扣鉤位置分別設有供該第一插片插設的一第二插槽、供該第一插槽插設的一第二插片和供該至少一扣鉤扣接的至少一扣槽,使該定位片能牢固地接裝於該定位槽內。
在一實施例中,該彈性體為一W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連接片外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之間的一倒V形簧線,且該V形簧線的一連接端形成一套環;而該連接片的頂面則突設供該套環套接的一套榫,使該彈性體結合於該連接片上;以及該抵接件為突出於該插接部底面對稱設置的一對楔形凸塊,該對楔形凸塊的內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斜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彈性體為一W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匣體內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之間的一倒V形簧線,且該V形簧線的一連接端形成一套環;而該插接部的底面則突設供該套環套接的一套榫,使該彈性體結合於該插接部的底面上;以及該抵接件為一體突伸於該連接片且朝向該匣體內端延伸的一梯形凸片,該梯形凸片的頂面兩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斜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彈性體為一V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連接片內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的一連接端所形成的一套環;而該連接片的頂面則突設供該套環套接的一套榫,使該彈性體結合於該連接片上;以及該抵接件為突出於該插接部底面對稱設置的一對長形凸塊,該對長形凸塊的內側端部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斜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彈性體為一V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匣體前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的一連接端所形成的一套環;而該插接部的底面則突設供該套環套接的一套榫,使該彈性體結合於該插接部的底面上;以及該抵接件為突伸於該連接片頂面且供該對彈臂各自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凸柱。
在一實施例中,該對延伸臂的前端進一步包括一拉柄。
在一實施例中,該拉柄係以高分子材料製成,而該對延伸臂前段各自開設至少一耦接孔,該拉柄以埋入射出成型於該對延伸臂前端,並埋設該至少一耦接孔。
在一實施例中,該對延伸臂的前端進一步包括拎環,其包括一對支臂,以及連接該對支臂的一撥片,該對支臂具有樞接於該對側壁的一對樞軸的一對軸孔,以及套接於該對延伸臂前端的一對固定軸的一對弧形長槽;藉由各該弧形長槽與對應的該固定軸的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的距離差;當撥轉該拎環的該撥片,使該對固定軸從該對弧形長槽的該下端部轉動至該上端部時,會拉動該滑動件朝該連接器插座相反的方向位移,使各該延伸臂末端的該解鎖突緣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該彈性鎖片,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抽離。
如圖1及圖8所示,本案光纖傳輸模組包括一匣體1和一滑動件2。
該匣體1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側壁11及前端的一插接部12,其中各該側壁11橫向開設一滑槽13。該插接部12設有至少一接線槽121,以便供一光纖電纜(習知未予圖示)插接,使該光纖電纜與匣體1內的光電元件(習知未予圖示),例如至少一光源、至少一光感測器、至少一透鏡及其他光學器件、至少一數位信號驅動器及至少一接收器電路光學元件或一電路板電性耦接。
該滑動件2具有插設於該對滑槽13內的一對延伸臂21,該對延伸臂21前段底部以一連接片22連接,並在後端突設一對解鎖突緣23,並在該對延伸臂21前端裝設一拉柄24,該拉柄24係以高分子材料,例如橡膠或矽膠製成。該對延伸臂21前段各自開設至少一耦接孔211,而該拉柄24則以埋入射出成型於該對延伸臂21前端,並埋設該至少一耦接孔211,使該拉柄24固設於該對延伸臂21前端。
各該延伸臂21縱向突設一止擋片212,而該滑槽13對應該止擋片212位置凹設供該止擋片212插設的一限位槽131,以界定出該滑動件2相對於該匣體1的外拉移動的解鎖行程或內縮移動的上鎖行程。
該光纖傳輸模組的技術特徵在於,該連接片22的頂面和該插接部12的底面相對設有一彈性體25和一抵接件14;該彈性體25兩側具有一對彈臂251,而該抵接件14包括兩側對稱地設有供各該彈臂251接觸與移動的一導引部141,例如導引斜面或導引凸柱,使該彈性體25在該抵接件14的移動過程中產生蓄能或釋能。
請參閱圖1及圖2,該彈性體25包括一對經沖壓及折彎於該連接片22頂面的L形片體,各該L形片體具有朝向該連接片22外端延伸的一彈臂251,以及連接於該連接片22內端的一折片252。而該抵接件14實施時為突出於該插接部12底面的一梯形凸塊,該梯形凸塊兩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251接觸的一導引部141,例如導引斜面。
該光纖傳輸模組第一實施例組裝時,係將圖1及圖2所示的該匣體1和該滑動件2予以組立後,即形成圖3所示的一光纖傳輸模組,該光纖傳輸模組能閂鎖固定於如圖4所示的一連接器插座3內,並利用該滑動件2將該匣體1從該連接器插座3內向外抽離。
請再參閱圖1及圖2,該接線槽121實施時為一插接口,以利於一光纖纜線的一插接頭(習知未予圖示)插接後,以形成光訊號的接通。或者該接線槽121實施時為一通孔,以利於一光纖纜線(習知未予圖示)通過後並耦接於該匣體1內的一電路板(習知未予圖示)上,以形成光訊號的接通。
如圖4至圖6所示,該光纖傳輸模組插接於該連接器插座3內,使該對延伸臂21後端的該對解鎖突緣23卡扣於該連接器插座3兩側相對設置的該對彈性鎖片31內,以形成上鎖型態(顯示於圖5);且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後端(顯示於圖6)。此時,該彈性體25的該對彈臂251觸及該抵接件14兩側呈斜向擴張型態,例如喇叭狀的該對導引部141,例如導引斜面上(顯示於圖5)。
如圖7及圖8所示,如欲更換或拆裝其他規格的光纖傳輸模組時,使用者僅須以手握住該拉柄24,使其帶動該滑動件2朝該連接器插座3相反的方向位移,使該彈性體25的該對彈臂251沿著該對導引部141向外移動,以形成外張的蓄能型態(顯示於圖7)。此時,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前端(顯示於圖8),以界定該對彈臂251沿著該對導引部141的位移距離,而各該延伸臂21末端的該解鎖突緣23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該彈性鎖片31,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3抽離。
當更換一新的光纖傳輸模組,並釋放該滑動件2後,該對彈臂251釋能,並沿著該對導引部141返回起始位置,以便將該滑動件2回復至如圖4及圖5所示的上鎖位置。
如圖9至圖15所示,其顯示該光纖傳輸模組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相較於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標號(符號)用以表示相同的構件,由於本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分享許多共用的構件,因而僅將兩者的差異處詳予說明於後。
本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彈性體25係以單一元件方式接裝於該連接片22上,從而獲致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蓄能或釋能效果。
如圖9及圖10所示,該抵接件14和該對導引部141的配置俱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擬贅述。
而該彈性體25包括經沖壓及折彎的一U形片體,該U形片體具有朝向該連接片22外端延伸的一對彈臂251,以及連接該對彈臂251的一折片252,且該折片252朝向該連接片22外端延伸一定位片253;而該連接片22的底面對應該定位片253位置設有一定位槽221。該定位片253結合於該定位槽221內,使該對彈臂251和該折片252突設於該連接片22的頂面。
該定位片253結合於該定位槽221方式可採用鉚接、螺接或扣接等方式固定。如圖9至圖13顯示該定位片253扣接於該定位槽221的一可行實施例,該定位片253的前後兩端各自設有一第一插片253a和一第一插槽253b,並在該第一插片253a和該第一插槽253b之間設置至少一扣鉤253c。而該定位槽221內對應該第一插片253a、該第一插槽253b和該至少一扣鉤253c位置分別設有供該第一插片253a插設的一第二插槽221a、供該第一插槽253b插設的一第二插片221b和供該至少一扣鉤253c扣接的至少一扣槽221c,使該定位片253能牢固地接裝於該定位槽221內,而不致脫離。
該光纖傳輸模組第二實施例組裝時,係將圖9及圖10所示的該匣體1和該滑動件2予以組立後,即形成圖11所示的光纖傳輸模組,該光纖傳輸模組能閂鎖固定於如圖4所示的一連接器插座3內,並利用該滑動件2將該匣體1從該連接器插座3內抽離。
如圖14所示,該光纖傳輸模組插接於該連接器插座3內,使該對延伸臂21後端的該對解鎖突緣23卡扣於該連接器插座3兩側相對設置的該對彈性鎖片31,以形成上鎖型態;且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後端(請參閱圖6)。此時,該彈性體25的該對彈臂251觸及該抵接件14兩側呈斜向擴張型態,例如喇叭狀的該對導引部141,例如導引斜面上。
如圖15所示,如欲更換或拆裝其他規格的光纖傳輸模組時,使用者僅須以手握住該拉柄24,使其帶動該滑動件2朝該連接器插座3相反的方向位移,使該彈性體25的一對彈臂251沿著該對導引部141移動,以形成外張的蓄能型態。此時,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前端(請參閱圖8),以界定該對彈臂251沿著該對導引部141的位移距離,而各該延伸臂21末端的該解鎖突緣23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該彈性鎖片31,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3抽離。
當更換一新的光纖傳輸模組,並釋放該滑動件2後,該對彈臂251釋能,並沿著該對導引部141返回起始位置,以便將該滑動件2回復至如圖14所示的上鎖位置。
如圖16至圖18所示,其顯示該光纖傳輸模組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相較於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標號(符號)用以表示相同的構件,由於本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分享許多共用的構件,因而僅將兩者的差異處詳予說明於後。
本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彈性體25為一W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連接片22外端延伸的一對彈臂251,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251之間的一倒V形簧線254,且該V形簧線254的一連接端形成一套環255;而該連接片22的頂面則突設供該套環255套接的一套榫222,以便將該彈性體25結合於該連接片22上。而該抵接件14實施時為突出於該插接部12底面對稱設置的一對楔形凸塊,該對楔形凸塊的內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251接觸的一導引部141,例如導引斜面。
如圖17所示,該光纖傳輸模組插接於該連接器插座3內,使該對延伸臂21後端的該對解鎖突緣23卡扣於該連接器插座3兩側相對設置的該對彈性鎖片31,以形成上鎖型態;且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後端(請參閱圖6)。此時,該彈性體25的該對彈臂251觸及該抵接件14呈斜向內縮型態的該對導引部141上。
如圖18所示,如欲更換或拆裝其他規格的光纖傳輸模組時,使用者僅須以手握住該拉柄24,使其帶動該滑動件2朝該連接器插座3相反的方向位移,使該彈性體25的該對彈臂251沿著該對導引部141移動,以形成內縮的蓄能型態。此時,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前端(請參閱圖8),以界定該對彈臂251沿著該對導引部141的位移距離,而各該延伸臂21末端的該解鎖突緣23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該彈性鎖片31,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3抽離。
當更換一新的光纖傳輸模組,並釋放該滑動件2後,該對彈臂251釋能,並沿著該對導引部141返回起始位置,以便將該滑動件2回復至如圖17所示的上鎖位置。
如圖19至圖21所示,其顯示該光纖傳輸模組的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相較於該第三實施例相同的標號(符號)用以表示相同的構件,由於本實施例與該第三實施例分享許多共用的構件,因而僅將兩者的差異處詳予說明於後。
本實施例與該第三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彈性體15接裝於該插接部12的底面,因此改變該彈性體的代表符號為15,該彈性體15結構與該第三實施例相同,亦即為一W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匣體1內端延伸的一對彈臂151,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151之間的一倒V形簧線152,且該V形簧線152的一連接端形成一套環153;而該插接部12的底面則突設供該套環153套接的一套榫122,使該彈性體15結合於該插接部12的底面上。而該抵接件實施時為一體突伸於該連接片22且朝向該匣體1內端延伸的一梯形凸片223,且該梯形凸片223的頂面兩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151接觸的一導引部224,例如導引斜面。
如圖20所示,該光纖傳輸模組插接於該連接器插座3內,使該對延伸臂21後端的該對解鎖突緣23卡扣於該連接器插座3兩側相對設置的該對彈性鎖片31,以形成上鎖型態;且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後端(請參閱圖6)。此時,該彈性體15的該對彈臂151觸及該連接片22呈斜向內縮型態的該對導引部224上。
如圖21所示,如欲更換或拆裝其他規格的光纖傳輸模組時,使用者僅須以手握住該拉柄24,使其帶動該滑動件2朝該連接器插座3相反的方向位移,使該彈性體15的該對彈臂151沿著該對導引部224移動,以形成內縮的蓄能型態。此時,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前端(請參閱圖8),以界定該對彈臂151沿著該對導引部224的位移距離,而各該延伸臂21末端的該解鎖突緣23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該彈性鎖片31,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3抽離。
當更換一新的光纖傳輸模組,並釋放該滑動件2後,該對彈臂151釋能,並沿著該對導引部224返回起始位置,以便將該滑動件2回復至如圖20所示的上鎖位置。
如圖22至圖24所示,其顯示該光纖傳輸模組的第五實施例,本實施例相較於該第一實施例相同的標號(符號)用以表示相同的構件,由於本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分享許多共用的構件,因而僅將兩者的差異處詳予說明於後。
本實施例與該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彈性體25為一V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連接片22內端延伸的一對彈臂251,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251的一連接端所形成的一套環255;而該連接片22的頂面則突設供該套環255套接的一套榫222,以便將該彈性體25結合於該連接片22上。而該抵接件14實施時為突出於該插接部12底面對稱設置的一對長形凸塊,該對長形凸塊的內側端部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251接觸的一導引部141,例如導引斜面。
如圖23所示,該光纖傳輸模組插接於該連接器插座3內,使該對延伸臂21後端的該對解鎖突緣23卡扣於該連接器插座3兩側相對設置的該對彈性鎖片31,以形成上鎖型態;且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後端(請參閱圖6)。此時,該彈性體25的該對彈臂251觸及該抵接件14呈斜向內縮型態的該對導引部141上。
如圖24所示,如欲更換或拆裝其他規格的光纖傳輸模組時,使用者僅須以手握住該拉柄24,使其帶動該滑動件2朝該連接器插座3相反的方向位移,使該彈性體25的該對彈臂251沿著該對導引部141移動,以形成內縮的蓄能型態。此時,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前端(請參閱圖8),以界定該對彈臂251沿著該對導引部141的位移距離,而各該延伸臂21末端的該解鎖突緣23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該彈性鎖片31,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3抽離。
當更換一新的光纖傳輸模組,並釋放該滑動件2後,該對彈臂251釋能,並沿著該對導引部141返回起始位置,以便將該滑動件2回復至如圖23所示的上鎖位置。
如圖25至圖27所示,其顯示該光纖傳輸模組的第六實施例,本實施例相較於該第五實施例相同的標號(符號)用以表示相同的構件,由於本實施例與該第五實施例分享許多共用的構件,因而僅將兩者的差異處詳予說明於後。
本實施例與該第五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彈性體15接裝於該插接部12的底面,因此改變該彈性體的代表符號為15,該彈性體15結構與該第五實施例相同,亦即為一V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匣體1前端延伸的一對彈臂151,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151的一連接端所形成的一套環153;而該插接部12的底面則突設供該套環153套接的一套榫122,使該彈性體15結合於該插接部12的底面上。而該抵接件實施時為突伸於該連接片22頂面且供該對彈臂151各自接觸的一導引部225,例如導引凸柱。
如圖26所示,該光纖傳輸模組插接於該連接器插座3內,使該對延伸臂21後端的該對解鎖突緣23卡扣於該連接器插座3兩側相對設置的該對彈性鎖片31,以形成上鎖型態;且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後端(請參閱圖6)。此時,該彈性體15的該對彈臂151觸及該連接片22的該對導引部225上。
如圖27所示,如欲更換或拆裝其他規格的光纖傳輸模組時,使用者僅須以手握住該拉柄24,使其帶動該滑動件2朝該連接器插座3相反的方向位移,使該彈性體15的該對彈臂151沿著該對導引部225移動,以形成內縮的蓄能型態。此時,各該延伸臂21的該止擋片212插設於對應該滑槽13的該限位槽131的前端(請參閱圖8),以界定該對彈臂151沿著該對導引部225的位移距離,而各該延伸臂21末端的該解鎖突緣23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該彈性鎖片31,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3抽離。
當更換一新的光纖傳輸模組,並釋放該滑動件2後,該對彈臂251釋能,並沿著該對導引部141返回起始位置,以便將該滑動件2回復至如圖20所示的上鎖位置。
如圖28至圖31所示,其顯示該光纖傳輸模組的第七實施例,本實施例相較於前述各實施例相同的標號(符號)用以表示相同的構件,由於本實施例與前述各實施例分享許多共用的構件,因而僅將兩者的差異處詳予說明於後。
本實施例採用該第二實施例為舉例說明,並以一拎環26取代該第二實施例的該拉柄24。該拎環26包括一對支臂261,以及連接該對支臂261的一撥片262,該對支臂261具有樞接於該對側壁11的一對樞軸111的一對軸孔261a,以及套接於該對延伸臂21前端的一對固定軸213的一對弧形長槽261b。該對支臂261的該對軸孔261a樞接於該對側壁11的該對樞軸111,且對弧形長槽261b套接於該對固定軸213的一端部,例如下端部,形成如圖29和圖30所示該光纖傳輸模組第七實施例組裝後的立體圖。
藉由各該弧形長槽261b與對應的該固定軸213的兩端部,例如上端部和下端部的距離差;當撥轉該拎環26的該撥片262,使該對固定軸213從該對弧形長槽261b的該下端部轉動至該上端部時,會拉動該滑動件2朝該連接器插座3相反的方向位移,使各該延伸臂21末端的該解鎖突緣23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該彈性鎖片31,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3抽離。
所以,經由本案的實施,該彈性體和該抵接件能形成穩定與準確的定位效果,使該對彈臂在該對導引部的位移過程中產生蓄能或釋能的過程中,不致造成習知彈簧會發生卡住或脫出的情況,從而提高該光纖傳輸模組的生產良率,堪稱同類物品前所未見的一大佳構。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1‧‧‧匣體
11‧‧‧側壁
111‧‧‧樞軸
12‧‧‧插接部
121‧‧‧接線槽
122‧‧‧套榫
13‧‧‧滑槽
131‧‧‧限位槽
14‧‧‧抵接件
141‧‧‧導引部
15‧‧‧彈性體
151‧‧‧彈臂
152‧‧‧倒V形簧線
153‧‧‧套環
2‧‧‧滑動件
21‧‧‧延伸臂
211‧‧‧耦接孔
212‧‧‧止擋片
213‧‧‧固定軸
22‧‧‧連接片
221‧‧‧定位槽
221a‧‧‧第二插槽
221b‧‧‧第二插片
221c‧‧‧扣槽
222‧‧‧套榫
223‧‧‧梯形凸片
224‧‧‧導引部
225‧‧‧導引部
23‧‧‧解鎖突緣
24‧‧‧拉柄
25‧‧‧彈性體
251‧‧‧彈臂
252‧‧‧折片
253‧‧‧定位片
253a‧‧‧第一插片
253b‧‧‧第一插槽
253c‧‧‧扣鉤
254‧‧‧倒V形簧線
255‧‧‧套環
26‧‧‧拎環
261‧‧‧支臂
261a‧‧‧軸孔
261b‧‧‧弧形長槽
262‧‧‧撥片
3‧‧‧連接器插座
31‧‧‧彈性鎖片
為進一步揭示本案之具體技術內容,首先請參閱圖式,其中: 圖1及圖2為本案光纖傳輸模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組立後的立體圖;圖4為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插入連接器插座的立體圖;圖5為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鎖定狀態的剖面圖;圖5A為圖5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6為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鎖定狀態的側視圖;圖7為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解鎖狀態的剖面圖;圖7A為圖7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8為圖1所示第一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解鎖狀態的側視圖;圖9及圖10為本案光纖傳輸模組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11為圖9所示第二實施例組立後的立體圖;圖12為圖10沿著線A-A所截取的剖面圖;圖13為圖10沿著線B-B所截取的剖面圖;圖14為圖11所示第二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上鎖狀態的剖面圖;圖14A為圖14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15為圖11所示第二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解鎖狀態的剖面圖;圖15A為圖15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16為本案光纖傳輸模組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17為圖16所示第三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上鎖狀態的剖面圖;圖17A為圖17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18為圖16所示第三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解鎖狀態的剖面圖;圖18A為圖18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19為本案光纖傳輸模組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0為圖19所示第四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上鎖狀態的剖面圖;圖20A為圖20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21為圖19所示第四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解鎖狀態的剖面圖;圖21A為圖21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圖22為本案光纖傳輸模組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23為圖22所示第五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上鎖狀態的剖面圖; 圖23A為圖23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24為圖22所示第五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解鎖狀態的剖面圖; 圖24A為圖24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25為本案光纖傳輸模組第六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6為圖25所示第六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上鎖狀態的剖面圖; 圖26A為圖26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27為圖25所示第六實施例與連接器插座處於解鎖狀態的剖面圖; 圖27A為圖27中圈選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28為本案光纖傳輸模組第七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9為圖28所示第七實施例組立後的立體圖; 圖30為圖29所示第七實施例的拎環未操作時的側視圖;以及 圖31為圖29所示第七實施例的拎環操作時的側視圖。

Claims (14)

  1. 一種光纖傳輸模組,其包括一匣體,其具有相對設置的兩側壁及前端的一插接部,其中各該側壁橫向開設一滑槽;以及一滑動件,其具有插設於該對滑槽內的一對延伸臂,該對延伸臂前段底部以一連接片連接,並在後端突設一對解鎖突緣;其中該連接片的頂面和該插接部的底面相對設有一彈性體和一抵接件,該彈性體兩側具有一對彈臂,而該抵接件包括兩側對稱地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與移動的一導引部,使該彈性體在該抵接件的移動過程中產生蓄能或釋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各該延伸臂縱向突設一止擋片,而該滑槽對應該止擋片位置凹設供該止擋片插設的一限位槽,以界定出該滑動件相對於該匣體的外拉移動的解鎖行程或內縮移動的上鎖行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插接部設有至少一接線槽。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彈性體包括一對經沖壓及折彎於該連接片頂面的L形片體,各該L形片體具有朝向該連接片外端延伸的一彈臂,以及連接於該連接片內端的一折片;而該抵接件為突出於該插接部底面的一梯形凸塊,該梯形凸塊兩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斜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彈性體包括經沖壓及折彎的一U形片體,該U形片體具有朝向該連接片外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該對彈臂的一折片,且該折片朝向該連接片外端延伸一定位片;以及該連接片的底面對應該定位片位置設有一定位槽;該定位片結合於該定位槽內,使該對彈臂和該折片突設於該連接片的頂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定位片係以鉚接、螺接或扣接方式結合於該定位槽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定位片的前後兩端各自設有一第一插片和一第一插槽,並在該第一插片和該第一插槽之間設置至少一扣鉤;該定位槽內對應該第一插片、該第一插槽和該至少一扣鉤位置分別設有供該第一插片插設的一第二插槽、供該第一插槽插設的一第二插片和供該至少一扣鉤扣接的至少一扣槽,使該定位片能牢固地接裝於該定位槽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彈性體為一W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連接片外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之間的一倒V形簧線,且該V形簧線的一連接端形成一套環;而該連接片的頂面則突設供該套環套接的一套榫,使該彈性體結合於該連接片上;以及該抵接件為突出於該插接部底面對稱設置的一對楔形凸塊,該對楔形凸塊的內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斜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彈性體為一W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匣體內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之間的一倒V形簧線,且該V形簧線的一連接端形成一套環;而該插接部的底面則突設供該套環套接的一套榫,使該彈性體結合於該插接部的底面上;以及該抵接件為一體突伸於該連接片且朝向該匣體內端延伸的一梯形凸片,該梯形凸片的頂面兩側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斜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彈性體為一V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連接片內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的一連接端所形成的一套環;而該連接片的頂面則突設供該套環套接的一套榫,使該彈性體結合於該連接片上;以及該抵接件為突出於該插接部底面對稱設置的一對長形凸塊,該對長形凸塊的內側端部對稱地斜向設有供各該彈臂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斜面。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彈性體為一V形線簧,其兩側具有朝向該匣體前端延伸的一對彈臂,以及連接於該對彈臂的一連接端所形成的一套環;而該插接部的底面則突設供該套環套接的一套榫,使該彈性體結合於該插接部的底面上;以及該抵接件為突伸於該連接片頂面且供該對彈臂各自接觸的一導引部,且各該導引部為一導引凸柱。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對延伸臂的前端進一步包括一拉柄。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拉柄係以高分子材料製成,而該對延伸臂前段各自開設至少一耦接孔,該拉柄以埋入射出成型於該對延伸臂前端,並埋設該至少一耦接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光纖傳輸模組,其中該對延伸臂的前端進一步包括拎環,其包括一對支臂,以及連接該對支臂的一撥片,該對支臂具有樞接於該對側壁的一對樞軸的一對軸孔,以及套接於該對延伸臂前端的一對固定軸的一對弧形長槽;藉由各該弧形長槽與對應的該固定軸的一上端部和一下端部的距離差;當撥轉該拎環的該撥片,使該對固定軸從該對弧形長槽的該下端部轉動至該上端部時,會拉動該滑動件朝一連接器插座相反的方向位移,使各該延伸臂末端的該解鎖突緣於位移過程中會頂起一彈性鎖片,以便將該光纖傳輸模組從該連接器插座抽離。
TW108110704A 2019-03-27 2019-03-27 光纖傳輸模組 TWI6785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704A TWI678569B (zh) 2019-03-27 2019-03-27 光纖傳輸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0704A TWI678569B (zh) 2019-03-27 2019-03-27 光纖傳輸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8569B true TWI678569B (zh) 2019-12-01
TW202036066A TW202036066A (zh) 2020-10-01

Family

ID=6958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704A TWI678569B (zh) 2019-03-27 2019-03-27 光纖傳輸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856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21746U (zh) * 2016-01-28 2016-05-11 Cheng-Yue Shi 光纖連接器
CN205333923U (zh) * 2016-01-06 2016-06-22 刘颖军 改良的光模块结构
TWM567873U (zh) * 2018-07-06 2018-10-01 大陸商深圳望得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纖連接裝置
US20180284363A1 (en) * 2017-03-30 2018-10-04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Pull part and optical module
CN208607395U (zh) * 2018-09-10 2019-03-15 深圳望得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33923U (zh) * 2016-01-06 2016-06-22 刘颖军 改良的光模块结构
TWM521746U (zh) * 2016-01-28 2016-05-11 Cheng-Yue Shi 光纖連接器
US20180284363A1 (en) * 2017-03-30 2018-10-04 Fujitsu Component Limited Pull part and optical module
TWM567873U (zh) * 2018-07-06 2018-10-01 大陸商深圳望得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纖連接裝置
CN208607395U (zh) * 2018-09-10 2019-03-15 深圳望得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6066A (zh)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06001B1 (en) Optical fiber transceiver
US10775567B2 (en) Connector system
JP5053928B2 (ja)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CN102346279B (zh) 光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系统
US9250402B2 (en)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having pull-pull-tab
US9182558B2 (en) Communication module
TWI448758B (zh) 防水光纖連接器及其光纖插頭與光纖適配器
US8764312B2 (en) Optical connector plug having improved latching mechanism
TWI712225B (zh) 連接器系統及其防塵件
TW201515335A (zh) 可插拔光收發模組
WO2017130588A1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TWM521746U (zh) 光纖連接器
TWI678569B (zh) 光纖傳輸模組
US7108523B2 (en) Pluggable transceiver with cover resilient member
TWI601345B (zh) 可插拔連接器
US20140037248A1 (en) Connector
JP5682066B2 (ja) コネクタ
TWI585481B (zh) 光纖通訊模組之解鎖機構
JP2019028410A (ja) 光コネクタ
CN111751938A (zh) 光纤传输模块
JP6860607B2 (ja) 光ファイバー伝送モジュール
US11789211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US10935731B2 (en) Fiber optic adapter
TWM565312U (zh) Optical fiber connecting device
EP4372928A1 (en) Push-pull conn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