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73456B - 油提煉裝置 - Google Patents

油提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73456B
TWI673456B TW104135414A TW104135414A TWI673456B TW I673456 B TWI673456 B TW I673456B TW 104135414 A TW104135414 A TW 104135414A TW 104135414 A TW104135414 A TW 104135414A TW I673456 B TWI673456 B TW I6734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erheated steam
conductor tube
heat treatment
conductor
oil refi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5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7561A (zh
Inventor
山森清博
市川克一
外村徹
北野良夫
藤本泰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特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特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特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7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7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3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34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 C10G1/02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by distil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 C10G1/002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in combination with oil conversion- or refin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1/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 C10G1/08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non-melting solid carbonaceous or similar materials, e.g. wood, coal with moving catalys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3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 Y02P30/2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oil refining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y using bio-feedstoc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油提煉裝置,在使用過熱水蒸汽從有機物提煉油的裝置中,能提高熱回收效率。具體地說,本發明的油提煉裝置(100),通過過熱水蒸汽將有機物熱解並從由此產生的氣體成分提煉油,該油提煉裝置包括收容有機物的熱處理容器(2)、以及生成過熱水蒸汽並向熱處理容器(2)內供給的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設置在熱處理容器(2)的內部。

Description

油提煉裝置
本發明關於通過過熱水蒸汽將有機物熱解,並從由此產生的氣體成分提煉油的油提煉裝置。
如專利文獻1所示,現有的油提煉裝置包括下述的裝置:過熱水蒸汽產生裝置,產生過熱水蒸汽;熱處理容器(加熱爐),例如回轉爐等,收容有機物,並且通過被供給過熱水蒸汽使該有機物熱解;以及配管設備,用於將來自該過熱水蒸汽產生裝置的過熱水蒸汽向該熱處理容器供給。該配管設備具備連接過熱水蒸汽產生裝置和熱處理容器的配管、以及用於將通過該配管的過熱水蒸汽維持在所希望的溫度的加熱機構等。
可是,在現有結構的油提煉裝置中,除了向過熱水蒸汽產生裝置和熱處理容器投入的熱量以外,還需要向加熱機構投入的熱量,因而投入油提煉裝置整體的熱量(投入熱量)與生成的油的熱量(回收熱量)的比(熱回收效率)小,成為阻礙實用化的主要原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1-86443號。
本發明是用於一舉解決所述的問題而做出的發明,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油提煉裝置,在使用過熱水蒸汽從有機物提煉油的裝置中,能提高熱回收效率。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油提煉裝置,其藉由過熱水蒸汽將有機物熱解,並從由此產生的氣體成分提煉油,該油提煉裝置包括:熱處理容器,收容有機物;以及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生成過熱水蒸汽並向該熱處理容器內供給,該過熱水蒸汽生成部設在該熱處理容器的內部。在此,作為有機物,例如是工業廢棄物和一般廢棄物等廢棄物所含的物質、或來源於動植物的物質(生物質)。
按照所述的油提煉裝置,由於在有機物被熱解的熱處理容器的內部設有過熱水蒸汽生成部,在該熱處理容器的內部生成過熱水蒸汽,所以能夠不再需要過熱水蒸汽用的配管設備。因此,能夠消除向以往的過熱水蒸汽用的配管設備投入的熱量或因該配管設備的散熱而損失的熱量,從而能夠提高油提煉裝置的熱回收效率。此外,通過將過熱水蒸汽生成部設置在熱處理容器的內部,能夠使油提煉裝置比以往的裝置更小型化。
較佳的是,該過熱水蒸汽生成部包括:導體管,具有導入口和導出口,該導入口向內部導入水或水蒸汽,該導出口導出過熱水蒸汽;以及通電加熱機構,對該導體管進行通電加熱以生成過熱水蒸汽。此時,導入口在熱處理容器的外部開口,導出口在熱處理容器的內部開口。此外,設置在外部的水供給配管或水蒸汽供給配管與導入口連 接。
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為通電加熱方式,使導體管焦耳發熱,因此與其他方式相比能夠使生成過熱水蒸汽所需要的熱量減少。此外,由於只要是使電流流過導體管的結構即可,無需在導體管的外部設置熱源,因此能夠使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的結構小型化和簡單化,可以簡單地設置在熱處理容器的內部。
較佳的是,該導體管呈直管狀,複數個導出口沿流道方向設置在該導體管的表面。
按照該方式,由於導體管為直管狀,所以能夠將過熱水蒸汽生成部從熱處理容器的側壁插入內部,可以將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簡單地設置在熱處理容器的內部。此外,因為複數個導出口設置在導體管的表面,所以能夠使過熱水蒸汽容易地遍佈熱處理容器的內部空間整體,從而能夠使熱處理容器內的有機物均勻地熱解。
較佳的是,該通電加熱機構包括:第一供電構件,與該導體管的一端側連接;第二供電構件,與該導體管的另一端側連接;以及交流電源,對該第一供電構件和該第二供電構件之間施加交流電壓,該第二供電構件具有包覆體,該包覆體覆蓋該導體管的從另一端側到一端側的外側周面的大體全周,該包覆體的另一端側端部與該導體管電連接。
按照該方式,由於流過導體管的電流與流過第二供電構件特別是流過包覆體的電流方向相反,因此各電流產生 的磁通彼此抵消,能夠降低導體管產生的電抗,從而能夠改善電路的功率因數。因此,能夠提高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的能量效率,其結果,能夠提高熱回收效率。此外,由於從該導體管的另一端側到一端側的外側周面的大體全周被該包覆體覆蓋,所以該包覆體也作為保溫構件發揮作用,能夠防止該導體管和流過該導體管的內部的過熱水蒸汽的溫度降低。
較佳的是,複數個噴嘴沿流道方向設置在該導體管的表面,在該包覆體上形成有與該複數個噴嘴對應且用於使該複數個噴嘴向外部露出的一個或複數個通孔。
按照該方式,通過在導體管上設置噴嘴,能夠使加熱後的過熱水蒸汽向由該噴嘴決定的規定的噴射範圍噴出。因此,能夠高效地使有機物熱解,能夠提高油的提煉效率,其結果,能夠提高熱回收效率。在此,根據用途選擇設置在導體管上的噴嘴。
較佳的是,該熱處理容器是回轉爐,該過熱水蒸汽生成部沿該回轉爐的轉動軸設置在該回轉爐的內部。
通過採用回轉爐,能夠攪拌有機物,能夠促進熱解。此外,由於將過熱水蒸汽生成部沿回轉爐的轉動軸方向設置,因此能夠容易地設置過熱水蒸汽生成部。
較佳的是,該油提煉裝置包括金屬抽出部,該金屬抽出部用於從將該有機物熱解後生成的殘渣抽出金屬。
按照該方式,不僅可以從有機物回收油,還可以回收該有機物所含的金屬。
按照如上所述構成的本發明,由於在有機物被熱解的熱處理容器的內部設有過熱水蒸汽生成部,並且在該熱處理容器的內部生成過熱水蒸汽,所以在使用過熱水蒸汽從有機物提煉油的裝置中,提高了熱回收效率。
2‧‧‧熱處理容器
3‧‧‧水蒸汽生成部
4‧‧‧過熱水蒸汽生成部
5‧‧‧催化劑部
6‧‧‧冷卻部
7‧‧‧投入料斗
8‧‧‧電極
21‧‧‧有機物導入部
22‧‧‧排出部
23‧‧‧氣體導出部
40‧‧‧分流管
41‧‧‧導體管
41a‧‧‧一端部
41b‧‧‧另一端部
41p‧‧‧導入口
41x‧‧‧導出口/噴出口
41N‧‧‧噴嘴
42‧‧‧通電加熱機構
100‧‧‧油提煉裝置
231‧‧‧導出管
421‧‧‧第一供電構件
421a‧‧‧第一電極
421b‧‧‧第一電線
422‧‧‧第二供電構件
422a‧‧‧包覆體
422a1‧‧‧一端側端部
422a2‧‧‧另一端側端部
422b‧‧‧第二電極
422c‧‧‧第二電線
423‧‧‧交流電源
P1‧‧‧導入口
H‧‧‧通孔
U‧‧‧U相
V‧‧‧V相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油提煉裝置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表示與圖1為相同實施方式的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表示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的變形例的示意圖。
圖4是表示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的變形例的示意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油提煉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的油提煉裝置100,通過過熱水蒸汽將有機物熱解,使由此產生的氣體成分和催化劑反應以除去雜質,將通過了該催化劑後的氣體成分冷卻,由此提煉生物柴油燃料等裂解油。
在此,作為有機物,可以是工業廢棄物和一般廢棄物等廢棄物所含的有機物、或者也可以是例如來源於鹿和野豬等害獸等動植物的物質(生物質)。
具體地說,如圖1所示,該油提煉裝置100包括:熱處理容器2,收容有機物;水蒸汽生成部3,從水生成水蒸汽(例如飽和水蒸汽);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從該水蒸汽生 成過熱水蒸汽並向熱處理容器2供給;催化劑部5,從在熱處理容器2中產生的熱解氣體(氣體成分)除去雜質;以及冷卻部6,對通過了該催化劑部5後的熱解氣體進行冷卻,並將水和油按比重分離。
熱處理容器2為回轉爐,以使其轉動軸成為水平的方式設置。此外,在熱處理容器2的軸向的一端部設有用於導入有機物的有機物導入部21。在本實施方式的有機物導入部21設有用於投入有機物的投入料斗7。此外,熱處理容器2通過轉動,邊攪拌導入的有機物邊使其從軸向的一端部向軸向的另一端部移動。另外,在熱處理容器2的軸向的另一端部設有排出部22,該排出部22用於將有機物熱解後生成的殘渣向外部排出。另外,熱處理容器2例如是SUS403等不繡鋼製的,在其內表面例如形成有水玻璃等陶瓷塗層。
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通過加熱由飽和水蒸汽生成部3生成的水蒸汽而生成過熱水蒸汽,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設置在熱處理容器2的內部,在該熱處理容器2的內部生成過熱水蒸汽。另外,過熱水蒸汽是使有機物熱解的溫度,例如為500℃~600℃。
具體地說,如圖2所示,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包括:導體管41,具有導入水蒸汽的導入口41p和導出(噴出)過熱水蒸汽的導出口(噴出口)41x;以及通電加熱機構42,對導體管41進行通電加熱以生成過熱水蒸汽。
導體管41由大體圓筒直管狀的管形成,該大體圓筒直 管狀的管例如由不繡鋼等導電性材料構成。
通電加熱機構42包括:例如銅製的第一供電構件421,與導體管41的一端側連接;例如銅製的第二供電構件422,與導體管41的另一端側連接;以及交流電源423,對第一供電構件421和該第二供電構件422之間施加單相交流電壓。
第一供電構件421由第一電極421a和第一電線421b構成,該第一電極421a與導體管41的一端部41a連接,該第一電線421b與該第一電極421a連接並與交流電源423的一方的輸出端子連接。第一電極421a纏繞在導體管41的外側周面上並通過焊接等與導體管41連接。
此外,第二供電構件422由包覆體422a、第二電極422b和第二電線422c構成,該包覆體422a與導體管41的比第一供電構件421更靠流道的另一端側連接,該第二電極422b與包覆體422a的作為流道一端側的一端側端部422a1連接,該第二電線422c與該第二電極422b連接並與交流電源423的另一方的輸出端子連接。第二電極422b纏繞在包覆體422a的外側周面上並通過焊接等與包覆體422a連接。
具體地說,包覆體422a由大體圓筒直管狀的管形成,該大體圓筒直管狀的管由導電性材料構成。此外,包覆體422a沿導體管41的外側周面,包覆從導體管41的另一端側到一端側的外側周面的大體全周。在此,包覆體422a比導體管41的直徑大,並與導體管41配置在同軸上。即, 包覆體422a和導體管41一起構成所謂的雙重管結構。此外,包覆體422a在流道的另一端側端部422a2通過焊接與導體管41的外側周面電連接。
在此,本實施方式的導體管41由具有電阻比第一供電構件421和第二供電構件422的電阻高的導電性材料形成。具體地說,在第一供電構件421和第二供電構件422由銅或黃銅形成的情況下,導體管41只要由具有電阻比銅或黃銅的電阻高的導電性材料形成即可,例如可以由不繡鋼或鈦等形成。此外,第一供電構件421和第二供電構件422也可以是與導體管41相同的材質,在該情況下,可以通過加大第一供電構件421和第二供電構件422的壁厚,設定成使其導電截面面積大於導體管41的導電截面面積。
於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被封閉,在導體管41的外側周面沿流道方向(管軸方向)例如等間隔地設有複數個導出口41x。在該複數個導出口41x設有噴嘴41N。在圖2中,在導體管41的外側周面的一個方向側設有噴嘴41N(導出口41x),但是也可以在導體管41的外側周面的周向整體形成噴嘴。
此外,在第二供電構件422的包覆體422a上以與複數個噴嘴41N對應的方式形成有通孔H,噴嘴41N通過該通孔H向外部露出。這樣,只要是具有噴嘴41N的構成,通過配合用途選擇噴嘴41N,就可以向由噴嘴41N決定的規定的噴射範圍噴出過熱水蒸汽。
此外,在導體管41與包覆體422a之間的空間中設有 由陶瓷材料構成的絕緣性構件(未圖示)。具體地說,在導體管41的與包覆體422a相對的外側周面上設有絕緣性構件。在此,絕緣性構件可以與包覆體422a的內側周面接觸,也可以不接觸。此外,絕緣性構件還可以設置在包覆體422a的內側周面上。通過該絕緣性構件,能夠可靠地使導體管41與包覆體422a絕緣,能夠防止連接部以外的部分發生短路。
此外,在包覆體422a的外側周面上設有覆蓋該包覆體422a的外側周面的大體全周的由陶瓷材料構成的外側絕緣性構件(未圖示)。通過該外側絕緣性構件,即使在設置有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的設置物件物(在本實施方式中為熱處理容器2)由導電性構件構成的情況下以及由於噴出的過熱水蒸汽而成為導電性的情況下等,也能夠防止從包覆體422a向外部漏電。
此外,所述的第一供電構件421和第二供電構件422,從導體管41的一端部41a向交流電源423側引出。具體地說,第一電極421a從導體管41的一端部41a、第二電極422b從包覆體422a的流道的一端側端部422a1,以向與流道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設置。另外,第一電極421a的延伸方向和第二電極422b的延伸方向無需一定是同一方向,例如也可以是在流道一端部41a在周向上不同的方向。
如圖2所示,如上所述地構成的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以從該熱處理容器2的軸向一端壁插入熱處理容器2的內 部設置。具體地說,以導體管41的除了流道一端部41a的部分插入該熱處理容器2的方式設置。此外,導體管41在熱處理容器2的內部設置在其轉動軸上,複數個噴嘴41N沿該轉動軸設置。
如圖1所示,通過如上所述地構成的熱處理容器2和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使有機物熱解後產生的熱解氣體,通過形成於熱處理容器2的氣體導出部23向催化劑部5輸送。該氣體導出部23設置在導入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的軸向一端壁。具體地說,氣體導出部23由與該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的包覆體422a同心圓狀地配置的導出管231構成。該導出管231向熱處理容器2的外部延伸,並與催化劑部5連接。通過該催化劑部5可以將裂解油和烴氣體抽出並回收。另外,可以使用該烴氣體通過氫氣合成部取出氫氣,並使用該氫氣通過氨合成部合成氨。另外,通過了催化劑部5後的氣體,被送往冷卻部6。可以通過該冷卻部6將輕質油抽出並回收。
按照如上所述地構成的油提煉裝置100,由於在將有機物熱解的熱處理容器2的內部設有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並且在該熱處理容器2的內部生成過熱水蒸汽,所以能夠不需要過熱水蒸汽用的配管設備。因此,能夠消除以往向過熱水蒸汽用的配管設備投入的熱量或因該配管設備的散熱導致損失的熱量,從而能夠提高油提煉裝置100的熱回收效率。此外,通過將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設置在熱處理容器2的內部,可以使油提煉裝置100比以往的裝置小 型化。
此外,按照本實施方式的油提煉裝置100,如果從交流電源423通過第一供電構件421和第二供電構件422向導體管41施加單相交流電壓,則在導體管41中流過導體管41的電流的流向,與在第二供電構件422中流過包覆體422a的電流的流向相反。由此,由各電流產生的磁通抵消,能夠降低導體管41產生的電抗,從而能夠改善電路的功率因數。因此,能夠提高油提煉裝置100的設備效率。
此外,由於可以從設置在導體管41上的導出口41x(噴嘴41N)直接噴出,所以能夠在導體管41的內部使過熱水蒸汽的溫度不降低地噴出。另外,由於包覆體422a由銅或黃銅構成並且導體管41由具有電阻比包覆體422a的電阻高的導電性材料形成,所以包覆體422a不會因通電被加熱,流過過熱水蒸汽的導體管41被更高效地加熱,因此能高效地使過熱水蒸汽成為高溫的狀態。
另外,本發明不限於所述實施方式。
例如,導體管和包覆體不限於圓筒直管狀,也可以是截面為多邊形、橢圓形或由自由曲線構成的形狀。此外,導體管和包覆體的截面也可以不是相同的形狀,例如可以是導體管的截面為四邊形而包覆體的截面為橢圓形。
此外,導體管和包覆體不限於直線狀,也可以彎曲。例如,在導體管彎曲的情況下,包覆體可以沿導體管的彎曲的外側周面形成等。即使在該情況下,沿流道方向也設有複數個導出口。
另外,作為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的結構,可以是圖3和圖4所示的結構。
圖3所示的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可以以兩個導體管41成為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該兩個導體管41的作為流體導入側的一端部41a彼此電連接。各導體管41是呈直管狀的圓筒管,並且呈相同的形狀。
具體地說,兩個導體管41的一端部41a通過具有導電性的分流管40電連接。該分流管40與兩個導體管41的一端部41a連接,並且向該兩個導體管41分流水蒸汽。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導體管41和分流管40一體構成。
此外,兩個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封閉,在導體管41的中途(一端部41a和另一端部41b之間)的側壁上形成有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該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可以在導體管41的側壁上形成在周向整體上,也可以在導體管41的側壁上形成在與排列方向垂直的一個方向側。此外,在圖3中,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在側壁上從一端部41a橫跨到另一端部41b形成在長邊方向的大致整體上,也可以形成在長邊方向的一部分上,例如形成在導體管41的從長邊方向的中央部到另一端部41b上。
如上所述地,該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的配管結構,在上游側具有一個導入口P1,在其下游側分支為兩個流道,從各流道通過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噴出加熱後的過熱水蒸汽。
此外,兩個導體管41的被封閉的另一端部41b,與用 於施加單相交流電壓的交流電源423連接。具體地說,單相交流電源423的U相與兩個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的一方連接,單相交流電源423的V相與兩個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的另一方連接。如圖3所示,與各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連接的電極8,形成沿著導體管41的外側周面的形狀,比該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更向長邊方向的外側延伸設置。具體地說,導體管41呈圓管狀,電極8呈部分圓筒形狀的所謂半圓導水管形狀。該電極8通過焊接等與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連接。由於該電極8呈半圓導水管形狀並沿導體管41的長邊方向延伸,所以將導體管41安裝到熱處理容器2上或從熱處理容器2取下時不會受到電極8的妨礙。
在如上所述地構成的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中,如果通過電極8從交流電源423向導體管41施加單相交流電壓,則流過一方的導體管41的電流的流向與流過另一方的導體管41的電流的流向相反。這樣,因各電流產生的磁通互相抵消,能夠降低導體管41產生的阻抗,從而能夠改善電路的功率因數。因此,能夠提高油提煉裝置100的設備效率。此外,由於在導體管41的一端部41a和封閉的另一端部41b之間形成有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所以在使加熱後的過熱水蒸汽分散利用時易於使用。
圖4所示的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以三個導體管41彼此平行的方式配置,該三個導體管41的作為流體導入側的一端部41a彼此電連接。各導體管41是呈直管狀的圓筒管, 呈相同的形狀。此外,三個導體管41等間隔地排列在同一平面上。
具體地說,三個導體管41的一端部41a由具有導電性的分流管40電連接。該分流管40與三個導體管41的一端部41a連接,並且向該三個導體管41分流水蒸汽。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導體管41和分流管40一體構成。
此外,三個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封閉,在導體管41的中途(一端部41a和另一端部41b之間)的側壁上形成有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該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可以在導體管41的側壁上形成在周向整體上,也可以在導體管41的側壁上形成在與排列方向垂直的一個方向側。此外,在圖4中,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在側壁上從一端部41a橫跨到另一端部41b形成在長邊方向的大致整體上,但是也可以形成在長邊方向的一部分上,例如形成在導體管41的從長邊方向的中央部到另一端部41b上。
如上所述,在該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的配管結構中,在上游側具有一個導入口P1,在其下游側分支為三個流道,通過複數個導出口(噴出口)41x從各流道噴出加熱後的過熱水蒸汽。
此外,用於施加三相交流電壓的交流電源423與三個導體管41的作為流體導出側的另一端部41b連接。具體地說,三相交流電源423的U相與三個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中的第一個另一端部41b連接,三相交流電源423的V相與第二個另一端部41b連接,三相交流電源423的 W相與第三個另一端部41b連接。如圖4所示,分別與各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連接的電極8纏繞在另一端部41b的外側周面的一部分上並通過焊接與導體管41的另一端部41b連接。該電極8以在與三個導體管41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設置。
在如上所述地構成的過熱水蒸汽生成部4中,如果通過電極8從三相交流電源423向導體管41施加三相交流電壓,則由流過三個導體管41的電流產生的磁通相互抵消,能夠降低導體管41產生的阻抗,從而能夠改善電路的功率因數。因此,能夠提高油提煉裝置100的設備效率。
所述實施方式的油提煉裝置,可以具有金屬抽出部,該金屬抽出部從將有機物熱解後生成的殘渣抽出金屬。該金屬抽出部通過過熱水蒸汽使從熱處理容器的排出部排出的殘渣熱解後抽出金屬。另外,作為被抽出的金屬,有白金和金等稀有金屬及鋁和銅等金屬。
此外,本發明不限於所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思想的範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形。

Claims (4)

  1. 一種油提煉裝置,其藉由過熱水蒸汽將有機物熱解,並從由此產生的氣體成分提煉油,前述油提煉裝置包括:熱處理容器,收容有機物;以及過熱水蒸汽生成部,生成過熱水蒸汽並向前述熱處理容器內供給;前述過熱水蒸汽生成部設在前述熱處理容器的內部;前述過熱水蒸汽生成部包括:導體管,具有導入口和導出口,前述導入口向內部導入水或水蒸汽,前述導出口導出過熱水蒸汽;以及通電加熱機構,對前述導體管進行通電加熱以生成過熱水蒸汽;複數個導出口沿流道方向設置在前述導體管的表面;前述通電加熱機構包括:第一供電構件,與前述導體管的一端側連接;第二供電構件,與前述導體管的另一端側連接;以及交流電源,對前述第一供電構件和前述第二供電構件之間施加交流電壓;前述第二供電構件具有包覆體,前述包覆體覆蓋前述導體管的從另一端側到一端側的外側周面的大體全周;前述包覆體的另一端側端部與前述導體管電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油提煉裝置,其中複數個噴嘴沿流道方向設置在前述導體管的表面;在前述包覆體上形成有與前述複數個噴嘴對應且用於使前述複數個噴嘴向外部露出的一個或複數個通孔。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油提煉裝置,其中前述熱處理容器是回轉爐;前述過熱水蒸汽生成部沿前述回轉爐的轉動軸設置在前述回轉爐的內部。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油提煉裝置,其中前述油提煉裝置包括金屬抽出部,前述金屬抽出部用於從將前述有機物熱解後生成的殘渣抽出金屬。
TW104135414A 2014-10-31 2015-10-28 油提煉裝置 TWI673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2566A JP6517495B2 (ja) 2014-10-31 2014-10-31 油精製装置
JP2014-222566 2014-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7561A TW201617561A (zh) 2016-05-16
TWI673456B true TWI673456B (zh) 2019-10-01

Family

ID=54848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5414A TWI673456B (zh) 2014-10-31 2015-10-28 油提煉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1775B2 (zh)
EP (1) EP3015535B1 (zh)
JP (1) JP6517495B2 (zh)
KR (1) KR20160051624A (zh)
CN (2) CN105561884A (zh)
HK (1) HK1220661A1 (zh)
TW (1) TWI6734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98727B (zh) * 2016-10-31 2020-04-10 刘艳 一种用于垃圾炭化的加热装置
JP6985735B2 (ja) * 2017-12-26 2021-12-22 トクデン株式会社 過熱水蒸気炉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6317A1 (en) * 2002-01-23 2003-07-24 S. T. M. Co., Ltd. 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using superheated steam
JP2006105523A (ja) * 2004-10-07 2006-04-20 Thermo Electron Kk 過熱蒸気処理装置
TWI269857B (en) * 2004-05-12 2007-01-01 Tatumi Ono Heat treatment system using superheated steam
JP2008174660A (ja) * 2007-01-19 2008-07-31 Yamato Sanko Seisakusho:Kk ロータリー炭化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12017441A (ja) * 2010-07-09 2012-01-26 Almighty:Kk 廃プラスチックの熱分解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85271A (en) * 1953-10-08 1957-03-12 Hal H Baly Steam generator
US6474067B2 (en) * 2000-02-03 2002-11-05 Chugoku Maintenance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recovery from organic substance
JP2001214177A (ja) * 2000-02-03 2001-08-07 Chugoku Mentenance:Kk 過熱水蒸気を利用した有機廃棄物等の炭化及び再資源化システム
JP4745623B2 (ja) * 2004-06-03 2011-08-10 奉弘 野邑 抽出処理方法
JP4199758B2 (ja) * 2005-08-25 2008-12-17 株式会社タナベ 混合物および混合廃棄物の脱脂およびリサイクル装置
JP2009121724A (ja) * 2007-11-13 2009-06-04 Orient:Kk 過熱蒸気放出装置および滅菌装置
JP2010065104A (ja) * 2008-09-09 2010-03-25 Katsumi Iida 有機系原料の乾燥・炭化装置
JP2011086443A (ja) 2009-10-14 2011-04-28 Izumi Food Machinery Co Ltd 流動物の通電加熱装置
JP5470656B2 (ja) * 2010-03-16 2014-04-16 株式会社マスダック 過熱水蒸気発生ノズル
CN103634950B (zh) * 2012-08-21 2016-09-28 特电株式会社 流体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6317A1 (en) * 2002-01-23 2003-07-24 S. T. M. Co., Ltd. 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using superheated steam
TWI269857B (en) * 2004-05-12 2007-01-01 Tatumi Ono Heat treatment system using superheated steam
JP2006105523A (ja) * 2004-10-07 2006-04-20 Thermo Electron Kk 過熱蒸気処理装置
JP2008174660A (ja) * 2007-01-19 2008-07-31 Yamato Sanko Seisakusho:Kk ロータリー炭化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12017441A (ja) * 2010-07-09 2012-01-26 Almighty:Kk 廃プラスチックの熱分解処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15535A1 (en) 2016-05-04
EP3015535B1 (en) 2017-12-27
CN105561884A (zh) 2016-05-11
CN205095755U (zh) 2016-03-23
HK1220661A1 (zh) 2017-05-12
US20160122655A1 (en) 2016-05-05
JP2016087512A (ja) 2016-05-23
KR20160051624A (ko) 2016-05-11
US10011775B2 (en) 2018-07-03
TW201617561A (zh) 2016-05-16
JP6517495B2 (ja) 2019-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49457B1 (ko) 비이송식 공동형 플라즈마 토치
TWI673456B (zh) 油提煉裝置
RU2016111730A (ru) Печь с обогреваемыми электричеством, а также топливом реакторными трубами для парового риформинга углеводородсодержащего сырья
KR102207023B1 (ko) 유체가열장치
US2925329A (en) Gas generator
CN109351140A (zh) 一种热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及应用
JP5691830B2 (ja) 誘導加熱式蒸気発生装置
JP4637882B2 (ja) 導管装置
CN110214124A (zh) 臭氧产生装置
JP2015007528A (ja) 流体加熱装置
US1494326A (en) Continuous-flow water heater
CN110213873A (zh) 一种用于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水电联接装置
KR102503455B1 (ko) 과열 수증기 처리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Z305206B6 (cs) Plazmatron s obloukem stabilizovaným kapalinou
KR100795583B1 (ko) 플라즈마를 이용하여 탄화수소 계열의 연료를 처리하기 위한 토치장치
CN204673840U (zh) 用于分解电线的热分解炉
JP2023547564A (ja) 生産設備で処理流体内の化学反応を実施するための機器
KR101001858B1 (ko) 수전극을 이용한 동축형 연면방전식 오존생성장치
RU2183764C2 (ru) Космический двигатель
UA9220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ния жидкости
TH6589C3 (th) เครื่องผลิตเปลวเพลิงไอน้ำพลาสม่า
TH6589A3 (th) เครื่องผลิตเปลวเพลิงไอน้ำพลาสม่า
PL61110B1 (zh)
RU2010135119A (ru) Способ нагрева жидкого теплоносител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PL84306B1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