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5600B -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5600B
TWI665600B TW106100755A TW106100755A TWI665600B TW I665600 B TWI665600 B TW I665600B TW 106100755 A TW106100755 A TW 106100755A TW 106100755 A TW106100755 A TW 106100755A TW I665600 B TWI665600 B TW I66560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mode
electronic device
preset
application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0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6585A (zh
Inventor
詹智閔
張松節
Original Assignee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6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6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5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560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8Several contacts: gestures triggering a specific function, e.g. scrolling, zooming, right-click, when the user establishes several contacts with the surface simultaneously; e.g. using several fingers or a combination of fingers and p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包括:顯示螢幕,用於顯示應用程式或文檔;觸控感測器,用於接收使用者的輸入操作並感應所述輸入操作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所述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或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所述指令參數包括紋路特徵、力度特徵和區域特徵其中至少一者;及處理器,用於接收所述觸控感測器感應到的操作模式,並在比對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預存的操作模式相同時,啟動與所述操作模式相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實施本發明,使用者能更加快速、便捷地訪問應用程式或文檔,可以極大豐富使用者體驗。本發明還揭示一種電子裝置觸控方法。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現如今,很多消費類電子產品都帶有觸控式螢幕,諸如手機、平板電腦等。人們借助觸控式螢幕既可以觀看視頻、圖片、流覽網頁、玩遊戲,還能任意選擇並操控螢幕上的物件。然而,應用程式的啟動需要在對電子裝置進行解鎖後,再按一下或按兩下觸控式螢幕上相應程式的功能圖示。倘若電子裝置中載入的應用程式較多,需設置的應用圖示也相應增多,藉由傳統的方式查找圖示並點擊圖示的方式載入應用程式則會使操作變得繁瑣,從而降低了用戶的體驗,給用戶帶來不便。
鑒於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能更加快速、便捷地訪問應用程式且能提高使用者體驗的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顯示螢幕,用於顯示應用程式或文檔;觸控感測器,用於接收使用者的輸入操作並感應所述輸入操作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所述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或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所述指令參數包括紋路特徵、力度特徵和區域特徵其中至少一者;及處理器,用於接收所述觸控感測器感應到的操作模式,並在比對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預存的操作模式相同時,啟動與所述操作模式相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一種電子裝置觸控方法,該方法包括:接收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感應使用者的輸入操作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所述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或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所述指令參數包括紋路特徵、力度特徵和區域特徵其中至少一者;及比對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預存的操作模式是否相同,並在所述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預存的操作模式相同時,啟動與所述操作模式相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使用者可藉由自訂的方式預存預設的操作模式以及預設的操作模式與應用程式或文檔之間的對應關係,從而在比對所述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預存的操作模式相同時,快速啟動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並顯示於顯示螢幕上。從而,令使用者更加快速、便捷地訪問應用程式或文檔,可以極大豐富使用者體驗。
100‧‧‧電子裝置
10‧‧‧顯示螢幕
20‧‧‧觸控感測器
30‧‧‧處理器
40‧‧‧儲存單元
201‧‧‧紋路偵測單元
202‧‧‧力度偵測單元
203‧‧‧區域偵測單元
圖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的方框示意圖。
圖2A-2B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劃分區域的示意圖。
圖3A-3C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單紋路、單力度、區域特徵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4A-4C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多次偵測不同紋路特徵及其輸入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5A-5C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多次偵測不同力度特徵及其輸入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6A-6B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多次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及其輸入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7A-7B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同時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8A-8B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及其先後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9A-9C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多階段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10A-10C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單紋路及區域特徵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11A-11C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用於說明單力度及區域特徵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的觸控方法流程圖。
參閱圖1所示,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100的示意圖。所述電子裝置100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智慧終端機。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子裝置100包括,但不僅限於,顯示螢幕10、觸控感測器20、處理器30及儲存單元40。上述各個元件之間電氣連接。所述顯示螢幕10用於顯示應用程式介面或文檔內容。所述觸控感測器20用於接收使用者的輸入操作並感應該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指令參數包括紋路特徵、力度特徵及區域特徵。所述紋路特徵指任何能辨識的生物紋路特徵資訊。所述力度特徵包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的力度大小,所述區域特徵包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實施於所述顯示螢幕10上的區域範圍。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觸控感測器20包括紋路偵測單元201、力度偵測單元202及區域偵測單元203。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用以偵測使用者輸入操作的紋路特徵。所述紋路特徵包括,但不僅限於指紋、掌紋及手掌和/或腳掌形狀。所述指紋可以是一個人的指紋,也可以是多個人的指紋,所述指紋可以是手指指紋,也可以是腳趾指紋。所述指紋不限於人類手指指紋,還可以是猿猴、猩猩、樹袋熊等動物的指紋。所述掌紋同樣可以是動物腳掌掌紋。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力度偵測單元202用以偵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的力度特徵。所述力度特徵包括,大力、中力、小力、不用力等。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力度特徵不限於上述四種情況,可以延伸至更多階力度。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子裝置100還可以回饋所述力度特徵,從而方便使用者確認所述輸入操作使用的力度屬於哪一階。例如,所述電子裝置100可以藉由振動大小來回饋所述力度特徵。當所述力度特徵階層越高,此時電子裝置100的振動強度越大;相應地,當所述力度特徵階層越低,此時電子裝置100的振動強度越小。在本實施方式中,還可以在顯示螢幕10上藉由提示字樣或圖案的形式顯示所述力度特徵。例如,可以藉由進度條形式來顯示所述力度特徵。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區域偵測單元203用於偵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實施於顯示螢幕10上的區域。所述顯示螢幕10可以劃分為多個區域,例如四個區域或九個區域(如圖2所示)。例如,當所述顯示螢幕10劃分為四個區域時,所述區域偵測單元203用於偵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實施於顯示螢幕10的左上區域、右上區域、左下區域或者右下區域。
所述處理器30用於根據該不同的指令參數組成的操作模式來啟動相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所述操作模式包括所述指令參數、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所述指令參數與時間先後順序的結合、以及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及時間先後順序的結合。所述觸控感測器20將偵測到的操作模式傳遞至所述處理器30。
所述儲存單元40用以儲存所述操作模式及所述操作模式與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的對應關係。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存在與所述處理器30接收到的操作模式相一致的操作模式時,所述處理器30啟動與該操作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所述處理器30所啟動的應用程式可在顯示螢幕10顯示該應用程式的介面。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不存在與所述處理器30接收到的操作模式相一致的操作模式時,所述處理器30輸出提示使用者無匹配的應用程式或文檔的提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操作模式均被使用者預設並儲存在儲存單元40中,所述處理器30可對照儲存單元40中的操作模式來確定當前接收到的操作模式。所述預存的操作模式中的指令參數可以限定時間先後順序,所述預存的操作模式包括所述指令參數與所述指令參數的時間先後順序,或包括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與所述結合的時間先後順序。當然,所述預存的操作模式中的指令參數也可以不分時間先後順序。
如圖3至圖11所示,使用者可藉由自訂的方式將不同的操作模式及其所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預設並儲存在儲存單元40中,以快速、方便地啟動並顯示相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具體說明如下。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3A-3C用於說明單紋路、單力度、區域特徵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圖3A所示,所述顯示螢幕10被劃分為五個區域,並且所述五個區域對應有五個不同的應用程式。如左上角區域對應了音樂應用程式,右上角區域對應相機應用程式,中間區域對應消息應用程式,左下角區域對應電話應用程式,及右下角區域對應郵件應用程式。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對應該五個不同的應用程式的操作模式,如圖3B所示。所述音樂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食指小力觸碰左上角區域,所述相機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無名指小力觸碰右上角區域,所述消息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中指小力觸碰中間區域,所述電話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小指大力觸碰左下角區域,所述郵件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拇指小力觸碰右下角區域。
當使用者採用無名指及小力的指令參數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右上角區域時,區域偵測單元203將偵測到的區域特徵(右上角區域)傳遞給所述處理器30。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將偵測到的紋路特徵(無名指紋路)傳遞給述處理器30。所述力度偵測單元202將偵測到的力度特徵(小力)傳遞給述處理器30。所述處理器30根據接收到指令參數(無名指紋路和小力)及區域特 徵(右上角區域)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相一致時,啟動該操作模式對應的相機應用程式,如圖3C所示。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4A-4C用於說明多次偵測不同紋路特徵及其輸入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如圖4A所示,先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如圖4B所示,再接收到使用者用拇指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先後偵測到的紋路特徵為中指指紋和拇指指紋,並將先偵測中指指紋和後偵測拇指指紋的操作模式傳遞給處理器30。所述處理器30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是否一致。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應用程式B對應操作模式為先偵測中指指紋後偵測拇指指紋時,則說明此時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一致,所述處理器30啟動該應用程式B(如圖4C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先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與再接收到使用者用拇指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是不同的位置。即,所述操作模式包括在所述顯示螢幕10的同一區域(如圖4A和圖4B所示的顯示螢幕中間位置)先偵測中指指紋後偵測拇指指紋,或在所述顯示螢幕10的不同區域(圖中未示出)先偵測中指指紋後偵測拇指指紋。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5A-5C用於說明多次偵測不同力度特徵及其輸入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的方案。如圖5A所示,先接收到使用者用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如圖5B所示,再接收到使用者用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所述力度偵測單元202先後偵測到的力度特徵為大力和小力,並將先偵測大力和後偵測小力的操作模式傳遞給處理器30。所述處理器30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是否一致。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應用程式C對應操作模式為先偵測大力後偵測小力時,則說明此時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一致,所述處理器30啟動該應用程式C(如圖5C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先接收到使用者用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與再接收到使用者用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可以是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是不同的位置。即,所述操作模式包括在所述顯示螢幕10的同一區域(如圖5A和圖5B所示的顯示螢幕中間位置)先偵測大力後偵測小力,或在所述顯示螢幕10的不同區域(圖中未示出)先偵測大力後偵測小力。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6A-6B用於說明多次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及其輸入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如圖6A所示,先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再接收使用者用拇指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時。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先後偵測到的紋路特徵為中指指紋和拇指指紋,並將先偵測到的中指指紋和後偵測到的拇指指紋傳遞給處理器30。所述力度偵測單元202先後偵測到的力度特徵為小力和大力,並將先偵測到的小力和後偵測到的大力傳遞給處理器30。此時,所述處理器30接收到的操作模式為先中指指紋小力後拇指指紋大力。所述處理器30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是否一致。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應用程式D對應操作模式為先中指指紋小力後拇指指紋大力時,則說明此時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一致,所述處理器30啟動該應用程式D(如圖6B所示)。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6A-6B還可用於說明多次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和區域特徵及輸入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如圖6A所示,先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第一區域,再接收使用者用拇指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第二區域時。所述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為所述顯示螢幕10上不相同的兩個預設區域。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先後偵測到的紋路特徵為中指指紋和拇指指紋,並將先偵測到的中指指紋和後偵測到的拇指指紋傳遞給處理器30。所述力度偵測單元202先後偵測到的力度特徵為小力和大力,並將先偵測到的小力和後偵測到的大力傳遞給處理器30。所述區 域偵測單元203先後偵測到的區域特徵為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並將先偵測到的第一區域和後偵測到的第二區域傳遞給處理器30。此時,所述處理器30接收到的操作模式為先中指指紋小力觸碰第一區域後拇指指紋大力觸碰第二區域。所述處理器30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是否一致。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應用程式D對應操作模式為先中指指紋小力觸碰第一區域後拇指指紋大力觸碰第二區域時,則說明此時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一致,所述處理器30啟動該應用程式D(如圖6B所示)。
在其他實施例中,在圖6A中,可以同時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和接收使用者用拇指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也可以先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再接收使用者用拇指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或者先接收到使用者用拇指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再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或者在接收到使用者用拇指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時,也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也就是說,圖6A-6B的操作模式可以不分先後順序,可以拇指先觸摸或中指先觸摸,兩個手指觸摸的時間有重疊也可以,甚至兩個手指同時觸摸也可以,都可以啟動同一個對應的應用程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7A-7B用於說明同時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所述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的操作模式同時操作於所述顯示螢幕10。具體而言,如圖7A所示,接收到使用者同時用中指小力、小指大力及拇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時。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將同時偵測到的紋路特徵為中指指紋、小指指紋和拇指指紋傳遞給處理器30。所述力度偵測單元202將同時偵測到的力度特徵為小力、大力和小力傳遞給處理器30。此時,所述處理器30接收到的操作模式為中指指紋小力、小指指紋大力及拇指指紋小力三者同時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 所述處理器30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是否一致。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應用程式E對應操作模式為中指指紋小力、小指指紋大力及拇指指紋小力三者同時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時,則說明此時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一致,所述處理器30啟動該應用程式E(如圖7B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圖7A-7B還可以用於說明多次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及不分輸入先後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使用者可以不分時間先後順序使用中指小力、小指大力及拇指小力的操作模式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也就是說,只要分別使用中指小力、小指大力及拇指小力觸摸過顯示螢幕10即可,這三個手指的觸摸順序並無限制,其中有兩個手指觸摸的時間有重疊也可以,甚至三個手指同時觸摸也可以,都可以啟動同一個對應的應用程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8A-8B用於說明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及其先後順序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所述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的操作模式分先後次序操作於所述顯示螢幕10。具體而言,如圖8A所示,先接收到使用者用中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再接收到使用者用小指大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再接收到使用者用拇指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任意位置時。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將先偵測到的中指指紋、再偵測到的小指指紋,及後偵測到的拇指指紋傳遞給處理器30。所述力度偵測單元202將先偵測到的小力、再偵測到的大力,及後偵測到的小力傳遞給處理器30。此時,所述處理器30接收到的操作模式為先中指指紋小力、再小指指紋大力及後拇指指紋小力三者先後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所述處理器30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是否一致。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應用程式F對應操作模式為先中指指紋小力、再小指指紋大力及後拇指指紋小力三者先後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時,則說明此時儲存單元40 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一致,所述處理器30啟動該應用程式F(如圖8B所示)。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模式還包括多階段操作模式,所述多階段操作模式指在多個預設時間階段內接收指令參數。每個所述預設時間階段均包括所述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或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且所述預存的操作模式有限定所述多個預設時間階段的時間先後順序,所述時間先後順序在後的所述預設時間階段的輸入操作必須在所述時間先後順序在前的所述預設時間階段的輸入操作之後完成。例如,圖9A-9C用於說明多階段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所述多階段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的操作模式可以是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不同紋路特徵和第二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不同的紋路特徵。例如,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使用者用如圖9A所示的不同紋路特徵觸碰顯示螢幕10上的任意位置後,在所述紋路特徵旁邊顯示數位“1”。然後在第二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使用者用如圖9B所示的不同紋路特徵觸碰顯示螢幕10上的任意位置後,在所述紋路特徵旁邊顯示數位“2”。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將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偵測到的中指指紋、食指指紋及小指指紋傳遞給處理器30。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將在第二預設時間段內偵測到的無名指指紋、小指指紋及拇指指紋傳遞給處理器30。此時,所述處理器30接收到的操作模式第一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中指指紋、食指指紋及小指指紋和第二預設時間段內偵測無名指指紋、小指指紋及拇指指紋。所述處理器30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是否一致。當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應用程式G對應操作模式第一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中指指紋、食指指紋及小指指紋和第二預設時間段內偵測無名指指紋、小指指紋及拇指指紋時,則說明此時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一致,所述處理器30啟動該應用程式G(如圖9C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圖9A-9B的操作模式中每個預設時間段內的指令參數可以不分順序。例如第一預設時間段內的中指、食指與小指的觸摸不限定 時間順序,這三個手指的觸摸時間可以互不重疊也可以互相重疊。第二預設時間段內的無名指、拇指與小指的觸摸也不限定時間順序,這三個手指的觸摸時間可以互不重疊也可以互相重疊。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模式還包括多階段偵測不同力度特徵。例如,所述多階段偵測不同力度特徵的操作模式可以是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不同力度特徵和第二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不同的力度特徵。所述操作模式還包括多階段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力度特徵。例如,所述多階段偵測不同力度特徵的操作模式可以是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和第二預設時間段內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的力度特徵。所述操作模式還包括多階段偵測不同紋路特徵及其先後順序、多階段偵測不同力度特徵及其先後順序、多階段偵測不同紋路特徵結合不同力度特徵及其先後順序。另外,所述操作模式還可以包括區域特徵,在此不再贅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階段並非僅包括第一預設時間段和第二預設時間段,還包括更多的預設時間段。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10A-10C用於說明單紋路及區域特徵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圖10A所示,所述顯示螢幕10被劃分為四個區域,並且所述四個區域對應有四個不同的應用程式。如左上角區域對應了音樂應用程式,右上角區域對應相機應用程式,左下角區域對應電話應用程式,及右下角區域對應郵件應用程式。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對應該四個不同的應用程式的操作模式,如圖10B所示。所述音樂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食指觸碰左上角區域,所述相機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無名指觸碰右上角區域,所述電話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小指觸碰左下角區域,所述郵件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拇指觸碰右下角區域。
當使用者採用無名指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右上角區域時,區域偵測單元203將偵測到的區域特徵(右上角區域)傳遞給所述處理器30。所述紋路偵測單元201將偵測到的紋路特徵(無名指紋路)傳遞給述處理器30。所 述處理器30根據接收到指令參數(無名指紋路)及區域特徵(右上角區域)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相一致時,啟動該操作模式對應的相機應用程式,如圖10C所示。
在本實施方式中,圖11A-11C用於說明單力度及區域特徵相結合的操作模式啟動對應應用程式。圖11A所示,所述顯示螢幕10被劃分為四個區域,並且所述四個區域對應有四個不同的應用程式。如左上角區域對應了音樂應用程式,右上角區域對應相機應用程式,左下角區域對應電話應用程式,及右下角區域對應郵件應用程式。所述儲存單元40中儲存有對應該四個不同的應用程式的操作模式,如圖11B所示。所述音樂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小力觸碰左上角區域,所述相機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大力觸碰右上角區域,所述電話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中力觸碰左下角區域,所述郵件應用程式對應的操作模式是大力觸碰右下角區域。
當使用者採用小力觸碰所述顯示螢幕10的左上角區域時,區域偵測單元203將偵測到的區域特徵(左上角區域)傳遞給所述處理器30。力度偵測單元202將偵測到的力度特徵(小力)傳遞給所述處理器30。所述處理器30根據接收到的指令參數(小力)及區域特徵(左上角區域)對比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相一致時,啟動該操作模式對應的音樂應用程式,如圖11C所示。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螢幕10包括鎖屏模式和非鎖屏模式。當所述顯示螢幕10處於鎖屏模式狀態時,所述處理器30可以在不對所述顯示螢幕進行解鎖的狀況下,接收使用者輸入的操作模式,並在比對接收的操作模式與儲存單元40中儲存的預設的操作模式一致時,藉由處理器30直接啟動該接收的操作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螢幕10可以顯示所述應用程式或文檔的圖示,也可以不顯示所述應用程式或文檔的圖示。所述處理器30可以在所述應用程式或文檔圖示顯示的狀況下或者在所述應用程式或文檔圖示不顯示的狀況 下,接收使用者輸入的操作模式,並在比對接收的操作模式與儲存單元40中儲存的預設的操作模式一致時,藉由處理器30啟動該接收的操作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如圖12所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的電子裝置的觸控方法流程圖。根據不同需求,該流程圖中步驟的順序可以改變,某些步驟可以省略或合併。
步驟S101:判斷是否接收到觸控感測器20傳遞來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所述指令參數、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所述指令參數與時間先後順序的結合、以及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再與時間先後順序的結合。所述指令參數包括紋路特徵、力度特徵及區域特徵。當接收到觸控感測器20傳遞來的操作模式時,則執行步驟S102;否則,重新執行此步驟。
步驟S102:將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儲存單元40中預存的操作模式進行對比。
步驟S103:判斷儲存單元40中是否存在與接收到的所述操作模式相一致的操作模式,若是,則執行步驟S104;否則,執行步驟S105。
步驟S104:處理器30啟動與該操作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步驟S105:所述處理器30輸出提示使用者無匹配的應用程式或文檔的提示。
綜上所述,使用者可藉由自訂的方式預設並儲存操作模式,從而快速啟動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並顯示於顯示螢幕10上。從而,令使用者更加快速、便捷地訪問應用程式或文檔,可以極大豐富使用者體驗。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以上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應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

Claims (14)

  1. 一種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儲存單元,用於預存預設的操作模式以及預設的操作模式與應用程式或文檔之間的對應關係;顯示螢幕,用於顯示應用程式或文檔;觸控感測器,用於接收使用者的輸入操作並感應所述輸入操作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所述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或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所述指令參數包括紋路特徵、力度特徵和區域特徵其中至少一者;及處理器,用於接收所述觸控感測器感應到的操作模式,並在比對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預存的操作模式相同時,啟動與所述操作模式相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顯示螢幕包括鎖屏模式,所述顯示螢幕在鎖屏模式下接收到使用者輸入的操作模式,所述處理器在比對接收的操作模式與所述儲存單元中儲存的預設的操作模式一致時,不對所述顯示螢幕進行解鎖並直接啟動該接收的操作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器在所述顯示螢幕不顯示所述應用程式或文檔圖示時接收到使用者輸入的操作模式,所述處理器比對接收的操作模式與所述預存的操作模式一致時,啟動該接收的操作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中的指令參數有限定時間先後順序,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包括所述指令參數與所述指令參數的時間先後順序,或包括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與所述結合的時間先後順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中的指令參數不分時間先後順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包括多個預設時間階段,每個所述預設時間階段均包括所述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或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且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有限定所述多個預設時間階段的時間先後順序,所述時間先後順序在後的所述預設時間階段的輸入操作必須在所述時間先後順序在前的所述預設時間階段的輸入操作之後完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紋路特徵包括生物紋路特徵資訊,所述力度特徵包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的力度大小,所述區域特徵包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實施於所述顯示螢幕上的區域範圍。
  8. 一種電子裝置觸控方法,該方法包括:將預設的操作模式以及預設的操作模式與應用程式或文檔之間的對應關係預存至電子裝置的儲存單元中;接收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感應使用者的輸入操作的操作模式,所述操作模式包括所述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或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所述指令參數包括紋路特徵、力度特徵和區域特徵其中至少一者;及比對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預存的操作模式是否相同,並在所述接收到的操作模式與預存的操作模式相同時,啟動與所述操作模式相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觸控方法,其中,當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在鎖屏模式下接收到使用者輸入的操作模式,且比對接收的操作模式與所述儲存單元中儲存的預設的操作模式一致時,不對所述顯示螢幕進行解鎖並直接啟動該接收的操作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觸控方法,其中,當電子裝置的顯示螢幕不顯示所述應用程式或文檔圖示時接收到使用者輸入的操作模式,且比對接收的操作模式與所述預存的操作模式一致時,啟動該接收的操作模式對應的應用程式或文檔。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觸控方法,其中,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中的指令參數有限定時間先後順序,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包括所述指令參數與所述指令參數的時間先後順序,或包括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與所述結合的時間先後順序。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觸控方法,其中,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中的指令參數不分時間先後順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觸控方法,其中,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包括多個預設時間階段,每個所述預設時間階段均包括所述輸入操作的指令參數或所述指令參數之間的結合,且所述預設的操作模式有限定所述多個預設時間階段的時間先後順序,所述時間先後順序在後的所述預設時間階段的輸入操作必須在所述時間先後順序在前的所述預設時間階段的輸入操作之後完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電子裝置觸控方法,其中,所述紋路特徵包括生物紋路特徵資訊,所述力度特徵包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的力度大小,所述區域特徵包括使用者的輸入操作實施於所述顯示螢幕上的區域範圍。
TW106100755A 2016-10-19 2017-01-10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TWI665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610913649.1 2016-10-19
CN201610913649.1A CN107967077A (zh) 2016-10-19 2016-10-19 电子装置及其触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6585A TW201816585A (zh) 2018-05-01
TWI665600B true TWI665600B (zh) 2019-07-11

Family

ID=6190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0755A TWI665600B (zh) 2016-10-19 2017-01-10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107332A1 (zh)
CN (1) CN107967077A (zh)
TW (1) TWI6656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89636B1 (ko) * 2016-08-05 2023-10-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0062930B (zh) * 2016-12-15 2022-02-11 夏普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以及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2462603B1 (ko) * 2017-01-03 2022-1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콘텐츠를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10810450B2 (en) * 2018-09-13 2020-10-2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ed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WI745811B (zh) * 2019-12-25 2021-11-11 奕力科技(開曼)股份有限公司 多指紋偵測裝置以及多指紋認證方法
EP4099142A4 (en) 2021-04-19 2023-07-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3822B1 (en) * 2000-10-05 2010-10-12 Hoffberg Steven M Intelligent electronic appliance system and method
TWI512573B (zh) * 2009-11-25 2015-12-11 Corning Inc 在顯示器上感測觸控事件之方法及裝置
US20160078268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Blackberry Limited Fingerprint scann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89884A1 (fr) * 2008-11-18 2010-05-26 Gemalto SA Clavier virtuel projeté et sécurisé
US9430180B2 (en) * 2013-11-15 2016-08-3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582127B2 (en) * 2014-04-04 2017-02-28 Synaptics Incorporated Large feature biometrics using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CN105488373A (zh) * 2015-11-27 2016-04-1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的快速启动方法及其启动模块
CN105677788B (zh) * 2015-12-30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查找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5760052B (zh) * 2016-02-16 2019-05-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和触控方法
CN107832596B (zh) * 2016-03-14 2020-1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和相关介质产品
CN105930706A (zh) * 2016-04-14 2016-09-07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结合力度与生物特征识别的图案轨迹解屏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13822B1 (en) * 2000-10-05 2010-10-12 Hoffberg Steven M Intelligent electronic appliance system and method
TWI512573B (zh) * 2009-11-25 2015-12-11 Corning Inc 在顯示器上感測觸控事件之方法及裝置
US20160078268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Blackberry Limited Fingerprint scann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67077A (zh) 2018-04-27
US20180107332A1 (en) 2018-04-19
TW201816585A (zh) 201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5600B (zh) 電子裝置及其觸控方法
TWI474263B (zh) 利用偵測生物特徵執行軟體功能的方法和相關電子裝置
US970394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screen for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EP2805220B1 (en) Skinnable touch device grip patterns
US20180136774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User Contact
US11036962B2 (en) Fingerprint enrollment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thereof
US20150160770A1 (en) Contact signature control of device
JP2018518751A (ja) 指紋認識を用いる操作方法、装置、およびモバイル端末
JP2017537416A (ja) タッチを感知し、圧力を感知し、表示可能である側面を備えた電子デバイス
CN110377115A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及其界面交互方法
EP2987108A1 (en) Grip force sensor array for one-handed and multimodal interaction on handheld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6383638B (zh) 一种支付方式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TWI533196B (zh) 虛擬按鈕的顯示方法及其電子裝置與電腦程式產品
TW201519000A (zh) 電子裝置及其軟體鍵盤的顯示方法
US2019030294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enhanced force-touch based gesture solutions
TWI540489B (zh) 運算裝置、用以控制使用者介面之方法及裝置、電腦程式產品、電腦可讀媒體、電腦可存取媒體及使用者介面裝置
CN106293351A (zh) 菜单布局方法及装置
CN104182161A (zh) 一种开启屏幕功能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34926A1 (en) User interface device, search method, and program
TWI66245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解鎖方法
US9424416B1 (en) Accessing applications from secured states
CN108874278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4115655A (zh) 快捷方式提醒方法及装置
WO2014148095A1 (ja) 端末装置及び操作ロック解除方法
US20170255380A1 (en)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