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1699B - 連網裝置與拓樸圖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連網裝置與拓樸圖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1699B
TWI661699B TW106126454A TW106126454A TWI661699B TW I661699 B TWI661699 B TW I661699B TW 106126454 A TW106126454 A TW 106126454A TW 106126454 A TW106126454 A TW 106126454A TW I661699 B TWI661699 B TW I6616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information
ports
switches
por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6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1825A (zh
Inventor
鄭偉鵬
Original Assignee
飛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飛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飛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6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169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1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1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1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1699B/zh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了一種拓樸圖建立方法,適用於網路環境中,網路環境具有多個交換機與多個終端設備。交換機分別具有多個連接埠,每一交換機透過連接埠與其他交換機及終端設備相連。此拓樸圖建立方法包括步驟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發送詢問指令至交換機,以獲取每一交換機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將每一交換機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轉換成連接埠索引表,其中連接埠索引表包括分別對應交換機的連接埠的多個連接埠資訊。依序依據連接埠資訊配對交換機的連接埠,以建立拓樸圖。本揭露另提供對應的連網裝置。

Description

連網裝置與拓樸圖建立方法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拓樸圖建立技術,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拓樸圖建立方法及用以執行拓樸圖建立方法的連網裝置。
在網路管理的領域中,建置網路拓樸的相關文件可以協助網路架構的設計、故障排除等,因此對於網管人員是相當重要的資訊。
在一般建立拓樸圖的過程是以特定的協定,例如思科探索協定(Cisco Discovery Protocol,CDP),獲取轉送表,並依據轉送表建立拓樸圖。然而,思科探索協定只能應用於特定廠牌的交換機,因此在混合多種廠牌的大型網路中,不易透過思科探索協定獲取完整的網路拓樸。另外一種獲取轉送表的方式為,以終端機模擬協定(Telnet)以及鏈路層發現協定(Link Layer Discovery Protocol,LLDP)進行資料的交換,以獲取轉送表。然而,由不同廠牌所提供的交換機所適用的指令並不相同,導致在網路架構中擴充不易。因此,如何提供簡單通用的方式獲取完整的網路拓樸圖為本領域人員所致力的課題。
本揭露提供一種拓樸圖建立方法及連網裝置,以建立多個交換機之間的拓樸圖。
本揭露一實施例的拓樸圖建立方法,適用於網路環境中,其中網路環境具有多個交換機與多個終端設備,且交換機分別具有多個連接埠,每一交換機透過連接埠與其他交換機及終端設備相連。此拓樸圖建立方法包括: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發送詢問指令至交換機,以獲取每一交換機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將每一交換機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轉換成連接埠索引表,其中連接埠索引表包括分別對應交換機的連接埠的多個連接埠資訊。以及依序依據連接埠資訊配對交換機的連接埠,以建立拓樸圖。
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連網裝置適於與多個交換機及終端設備進行資訊交換。交換機分別具有多個連接埠,且交換機透過連接埠與其他交換機及網路設備相連。連網裝置包括通訊單元、儲存單元以及處理單元。通訊單元會傳送及接收資訊。儲存單元會儲存多個模組。處理單元耦接於通訊單元及儲存單元。處理單元會存取並執行儲存單元所記錄的模組。這些模組包括轉送表獲取模組、前處理模組以及拓樸計算模組。轉送表獲取模組會指示通訊單元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發送詢問指令至交換機,以獲取每一交換機個別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前處理模組將每一交換機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轉換成連接埠索引表。連接埠索引表包括分別對應交換機的連接埠的多個連接埠資訊。拓樸計算模組是依序依據連接埠資訊配對交換機的連接埠,以建立拓樸圖。
基於上述,本揭露提供的一種拓樸圖建立方法以及連網裝置中,是透過轉送表獲取模組以通用的方式進行資訊交換,並透過拓樸計算模組進行拓樸圖的計算。藉此,以提供簡單通用的方式獲取完整的網路拓樸圖。
為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連網裝置的架構圖。請參照圖1,本揭露的連網裝置100是可連上網路的任何設備,例如,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其他具有運算、連網功能的消費型電子產品或網路設備。連網裝置100具有通訊單元110、儲存單元120以及處理單元130。
通訊單元110執行傳送及接收訊號。通訊單元110可為支援IEEE 802.3/ab/u/x/z乙太網路(Ethernet)、全球行動通信(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統、個人手持式電話系統(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HS)、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無線相容認證(Wireless Fidelity,WiFi)系統、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統、第三代無線通訊技術(3G)、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LTE)、專用短距通訊技術(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DSRC)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的通訊晶片。
儲存單元120可以是任何型態的固定或可移動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或類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在本實施例中,儲存單元120用以儲存多個模組,例如:轉送表獲取模組122、前處理模組124以及拓樸計算模組126等各類的軟體程式、執行上述模組時所需的資料以及供處理單元130執行的各類程式碼。轉送表獲取模組122、前處理模組124以及拓樸計算模組126所執行的功能將稍後詳述。
處理單元130與通訊模組110及儲存單元120連接。處理單元130例如為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一般用途或特殊用途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其他類似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0存取並執行儲存單元120中記錄的模組,並執行建立拓樸圖的作業。
請參照圖2,圖2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網路環境架構圖。為了方便說明,下述的網路環境將以圖2繪示的網路環境架構圖作為範例進行說明。在本揭露所繪示的網路環境中具有多個交換機10A、10B、10C、10D、10E,例如:乙太網路交換器。並且,此網路環境中亦具有多個終端設備20A、20B、20C、20D、20E,例如: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手機、各類消費型電子產品等。交換機10A、10B、10C、10D、10E與終端設備20A、20B、20C、20D、20E彼此之間可進行通訊。此外,連網裝置100亦可以透過網際網路與交換機10A、10B、10C、10D、10E與終端設備20A、20B、20C、20D、20E進行通訊。
為了在混合多種廠牌的網路中提供簡單通用的方式獲取完整的網路拓樸圖,本揭露的連網裝置100是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發送詢問指令至交換機10A至10E。並且連網裝置100提供了轉送表獲取模組122、前處理模組124以及拓樸計算模組126,以執行獲取網路拓樸圖的必要作業。
轉送表獲取模組122會指示通訊單元110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發送詢問指令至交換機,以獲取每一交換機個別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須說明的是,於本揭露中所述的裝置資訊為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位址)。
前處理模組124會將每一交換機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轉換成連接埠索引表。而拓樸計算模組126會依序依據連接埠資訊配對交換機的連接埠,以建立拓樸圖。
圖3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計算拓樸圖的方法的流程圖。請同時參考圖1至圖3,於下文中將以圖2的網路環境為例,並搭配圖3的流程圖詳述轉送表獲取模組122、前處理模組124以及拓樸計算模組126所執行的任務以及詳細的執行方法。
在本揭露的一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30會運行轉送表獲取模組122、前處理模組124以及拓樸計算模組126,以獲取拓樸圖。
當連網裝置100執行運算以建立拓樸圖時,於步驟S301中,轉送表獲取模組122會指示通訊單元110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發送詢問指令至交換機10A~10E,以獲取每一交換機10A~10E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
以交換機10A為例,對於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1而言,其可與交換機10B、10D、10E以及終端設備20A、20B以及20C進行封包的轉送。而對於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而言,可以與交換機10C以及終端設備20D進行封包轉送。對於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3而言,可以與終端設備20E進行封包的轉送。因此,當交換機10A接收到詢問指令時,交換機10A會回傳如表一所示之交換機10A的轉送表至連網裝置100。
裝置資訊 連接埠
交換機10B P1
交換機10D P1
交換機10E P1
終端設備20A P1
終端設備20B P1
終端設備20C P1
交換機10C P2
終端設備20D P2
終端設備20E P3
表一:交換機10A的轉送表 裝置資訊的欄位表示與交換機10A進行通訊的裝置的MAC位址,而連接埠則表示交換機10A是使用哪一個連接埠與此裝置通訊。須說明的是,為了方便說明,表一的裝置資訊的欄位是以裝置於圖2中所顯示的名稱所表示,然於實際的案例中,裝置資訊記載的為裝置的裝置資訊(例如:MAC位址)。並且,於本說明書後段的說明與表格亦同。
相似地,交換機10B、10C、10D、10E亦會回傳自身的裝置資訊以及轉送表至連網裝置100。交換機10B、10C、10D、10E的轉送表與交換機10A的轉送表記載的方式相同,都分別記載了與交換機10B、10C、10D、10E進行通訊的裝置的MAC位址,以及交換機10B、10C、10D、10E是使用哪一個連接埠與此裝置通訊,於此即不再贅述。
當連網裝置100通過通訊單元110接收到各個交換機10A~10E回傳的連接資訊以及轉送表後,前處理模組124會將每一個交換機10A~10E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轉換成多筆連接埠資訊,以形成連接埠索引表。具體來說,於步驟S303中,前處理模組124會以每一交換機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為依據,將連接於相同連接埠的交換機及終端設備的裝置資訊記錄於連接埠資訊中的同一筆。
以交換機10A的轉送表為例,前處理模組124會依據交換機10A的裝置資訊以及轉送表,分別以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1、P2、P3為索引基礎,並將與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1、P2、P3的裝置分別整理於不同的連接埠資訊中,如表二,表二是依據交換機10A的裝置資訊與轉送表所彙整的連接埠資訊。
裝置資訊 連接埠 與此連接埠通訊的裝置
交換機10A P1 交換機10B、10D、10E 終端設備20A、20B、20C
交換機10A P2 交換機10C 終端設備20D
交換機10A P3 終端設備20E
表二:依據交換機10A的裝置資訊與轉送表所彙整的連接埠資訊 表二是以連接埠為索引,每一列為一筆連接埠資訊。例如,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1以及與連接埠P1通訊的裝置為交換機10B、10D、10E以及終端設備20A、20B、20C,此即為一筆連接埠資訊。也就是說,每一筆連接埠資訊包括了此連接埠所對應的裝置資訊、連接埠本身的編號以及與此連接埠通訊的裝置的裝置資訊。裝置資訊與連接埠是表示此筆連接埠資訊是對應到哪個裝置的哪個連接埠。而與此連接埠通訊的裝置則顯示了所有與此連接埠通訊的裝置的裝置資訊。以交換機10B、10C、10D、10E的轉送表分別產生連接埠資訊的方式與交換機10A相同,於此即不再贅述。
接著,為了獲取交換機10A~10E間的拓樸圖,前處理模組124會刪除終端設備20A~20E的裝置資訊。具體來說,連網裝置100具有終端設備資訊表,以記載終端設備20A~20E的裝置資訊。並於步驟S305,前處理模組124會刪除連接埠資訊中,對應終端設備20A~20E的裝置資訊,以產生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以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1~P3的連接埠資訊為例,請參考表三,表三記載了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
裝置資訊 連接埠 與此連接埠通訊的裝置
交換機10A P1 交換機10B、10D、10E
交換機10A P2 交換機10C
表三: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 表三與表二的結構相同,差別在於表三刪除了終端設備20A~20E的裝置資訊,此處即不再對表三的結構進行說明。然須說明的是,對於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3而言,其沒有和其他任何的交換機10B~10E進行通訊,因此並不需計算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3與其他交換機10B~10E的連接關係。基此,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3的連接埠資訊即直接刪除。
於更新了連接埠資訊之後,前處理模組124會整合依據交換機10B~10E的轉送表所計算獲得的更新的連接埠資訊,以獲取連接埠索引表,如表四所繪示。
裝置資訊 連接埠 與此連接埠進行通訊的裝置
交換機10A P1 交換機10B、10D、10E
P2 交換機10C
交換機10B P1 交換機10A、10C
P2 交換機10D
P3 交換機10E
交換機10C P1 交換機10A、10B、10D、10E
交換機10D P1 交換機10A、10B、10C、10E
交換機10E P1 交換機10A、10B、10C、10D
表四:連接埠索引表 連接埠索引表中記載著各個交換機10A~10E的一筆或多筆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連接埠索引表及其所記載的連接埠資訊於表二、表三中已詳述,此處即不再贅述。
於建立了連接埠索引表,拓樸計算模組126即可依序地依據連接埠資訊配對交換機10A~10E的連接埠,以建立拓樸圖。即,於步驟S309,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分別對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執行配對程序。須說明的是,在執行配對程序的過程中皆是以一筆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作為目標連接埠資訊,以進行運算與配對。執行配對程序的方法將稍後於圖4中進行說明。
於每一次拓樸計算模組126對於目標連接埠資訊進行運算與配對之後,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執行步驟S311,以判斷目標連接埠資訊是不是連接埠資訊的最後一筆。若目標連接埠資訊不是連接埠資訊的最後一筆,則拓樸計算模組126會繼續對目標連接埠資訊的下一筆執行配對程序。然若目標連接埠資訊為連接埠資訊的最後一筆時,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執行步驟S313,判斷是不是於此網路環境中的每一個使用中的連接埠都已經配對完成了。若網路環境中仍有連接埠尚未配對完成,則拓樸計算模組126執行步驟S315,將目標連接埠資訊改為尚未配對的連接埠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中的第一筆,以重新對尚未配對的連接埠執行配對程序。若網路環境中的連接埠都已經完成配對,則拓樸計算模組126執行步驟S317,停止對每一連接埠執行配對程序。拓樸計算模組126即可依據對每一連接埠執行的配對結果產生拓樸圖。
請同時參考圖4,圖4繪示了本揭露一實施例配對程序的流程圖。首先,在執行配對程序之前,拓樸計算模組126會設定連接埠資訊的第一筆為目標連接埠資訊,即設定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1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為目標連接埠資訊。
接著,於步驟S401,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判斷目標連接埠資訊所記錄的裝置資訊的數量是否為1。由於在交換機10A的連接埠資訊中所記載的與交換機10進行通訊的裝置為交換機10B、10D、10E,也就是說,目標連接埠資訊所記錄的裝置資訊的數量不為1,因此,拓樸計算模組126會直接執行步驟S415,以將目標連接埠資訊設定為目前的目標連接埠資訊的下一筆,即: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並且,拓樸計算模組126會經由步驟S311、S313的判斷程序,以依據更新後的目標連接埠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重新執行配對程序,即:重新執行步驟S401。
接著,於步驟S401,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判斷目標連接埠資訊所記錄的裝置資訊的數量是否為1。對於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而言,其所記載與此連接埠進行通訊的裝置僅有交換機10C,也就是記錄的裝置資訊的數量只有1。因此,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執行步驟S403,將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連接埠配對至其所記錄的裝置資訊中的第一連接埠,即,將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配對至交換機10C的第一連接埠。此第一連接埠的連接埠資訊包括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裝置資訊,也就是說,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去找尋交換機10C的連接埠中,哪一個連接埠的連接埠資訊會包括目標連接埠所屬的交換機10A的裝置資訊,即:交換機10C的連接埠P1。因此,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將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與交換機10C的連接埠P1配對。
於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與交換機10C的連接埠P1配對後,拓樸計算模組126會進一步執行步驟S405,刪除目標連接埠資訊及對應第一連接埠的連接埠資訊。也就是說,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將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的連接埠資訊以及交換機10C的連接埠P1的連接埠資訊刪除。
拓樸計算模組126並進一步執行步驟S407,判斷於連接埠索引表中,是否具有對應目標連接埠所屬的裝置資訊的連接埠資訊。也就是說,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判斷連接埠索引表中,是否有對應目標連接埠所屬的交換機10A的裝置資訊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此時,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的連接埠資訊已經被刪除,但連接埠索引表中,仍具有交換機10A所對應的連接埠P2的連接埠資訊。因此,拓樸計算模組126並不對連接埠索引表中所記載的交換機10A的裝置資訊執行任何動作。
接著,拓樸計算模組126進一步執行步驟S411,判斷於連接埠索引表中,是否具有對應第一連接埠所屬的裝置資訊的連接埠資訊,以判斷交換機10C是否仍具有尚未被連結的其他通訊埠。即: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判斷連接埠索引表中,是否有對應第一連接埠所屬的交換機10C的裝置資訊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此時,交換機10C的連接埠P1的連接埠資訊已經被刪除,且連接埠索引表中,並沒有對應交換機10C的其他連接埠。因此,拓樸計算模組126進一步執行步驟S413,刪除記錄於每一連接埠資訊所記載的裝置資訊中,相同於第一連接埠所屬的裝置資訊。也就是說,拓樸計算模組126會刪除每一連接埠資訊中,與交換機10C相同的裝置資訊。在目標連接埠為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情形下,刪除相關的連接埠資訊以及裝置資訊後,連接埠索引表如表五所示。
裝置資訊 連接埠 與此連接埠進行通訊的裝置
交換機10A P1 交換機10B、10D、10E
交換機10B P1 交換機10A
P2 交換機10D
P3 交換機10E
交換機10D P1 交換機10A、10B、10E
交換機10E P1 交換機10A、10B、10D
表五:第一次更新後的連接埠索引表
於執行完步驟S413後,拓樸計算模組126執行步驟S415,以將目標連接埠資訊設定為目前的目標連接埠資訊的下一筆,即:將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1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設定為目標連接埠資訊。並且,拓樸計算模組126會經由步驟S311、S313的判斷程序,以依據更新後的目標連接埠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重新執行配對程序,即:重新執行步驟S401至S415。
以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1為目標連接埠資訊,並執行配對程序的細部流程與上述以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為目標連接埠資訊的執行流程相同,於此即不再贅述。以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1為目標連接埠資訊時,可以獲得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1會與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1進行配對。而更新完的連接埠如表六所示。
裝置資訊 連接埠 與此連接埠進行通訊的裝置
交換機10B P2 交換機10D
P3 交換機10E
交換機10D P1 交換機10B、10E
交換機10E P1 交換機10B、10D
表六:第二次更新後的連接埠索引表
接著,拓樸計算模組126將目標連接埠資訊設定為目前的目標連接埠資訊的下一筆,即:將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2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設定為目標連接埠資訊。並且,拓樸計算模組126會經由步驟S311、S313的判斷程序,以依據更新後的目標連接埠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重新執行配對程序,即:重新執行步驟S401至S415。
以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2為目標連接埠資訊,並執行配對程序的細部流程與上述以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為目標連接埠資訊的執行流程相同,於此即不再贅述。以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2為目標連接埠資訊時,可以獲得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2會與交換機10D的連接埠P1配對。而更新完的連接埠如表七所示。
裝置資訊 連接埠 與此連接埠進行通訊的裝置
交換機10B P3 交換機10E
交換機10E P1 交換機10B
表七:第三次更新後的連接埠索引表
接著,拓樸計算模組126將目標連接埠資訊設定為目前的目標連接埠資訊的下一筆,即:將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3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設定為目標連接埠資訊。並且,拓樸計算模組126會於經由步驟S311、S313的判斷程序,以依據更新後的目標連接埠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重新執行配對程序,即:重新執行步驟S401至S415。
以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3為目標連接埠資訊,並執行配對程序的細部流程與上述以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為目標連接埠資訊的執行流程相同,於此即不再贅述。以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3為目標連接埠資訊時,可以獲得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3會與交換機10E的連接埠P1配對。並且,拓樸計算模組126會經由步驟S311、S313的判斷程序,判斷每一個連接埠都已經配對至其他連接埠中,因此拓樸計算模組126執行步驟S317,停止對連接埠資訊執行配對程序。執行完上述流程,拓樸計算模組126即可以獲得完整的拓樸圖,如表八所繪示的拓樸表。並且,拓樸計算模組126可以依據實際需求,以表八的拓樸表或者是以圖2網路環境架構圖的方式,將網路環境的拓樸圖提供給網路管理員,本揭露並不限制拓樸計算模組126呈現最終結果的方式。
裝置連接埠 對接的裝置連接埠
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2 交換機10C的連接埠P1
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1 交換機10A的連接埠P1
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2 交換機10D的連接埠P1
交換機10B的連接埠P3 交換機10E的連接埠P1
表八:建置完成的拓樸表
綜上所述,本揭露提供的一種連網裝置以及拓樸圖建立方法中,是透過轉送表獲取模組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進行資訊交換,以取得網路環境中多個交換機之間的轉送表。前處理模組會對轉送表進行運送,以獲取連接埠索引表。拓樸計算模組會進一步針對連接埠索引表進行計算與配對,並建立拓樸圖。由於連網裝置可以透過通用的方式獲取網路的轉送表並計算出拓樸圖,因此當任何新的交換機加入網路架構中,此連網裝置可以以通用的方式獲取轉送表,並重新計算拓樸圖,因而滿足了高相容性、擴充便利的需求。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揭露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A~10E:交換機 20A~20E:終端設備 100:連網裝置 110:通訊單元 120:儲存單元 122:轉送表獲取模組 124:前處理模組 126:拓樸計算模組 130:處理單元 S301~S317、S401~S415:計算拓樸圖的步驟
圖1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連網裝置的架構圖。 圖2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網路環境架構圖。 圖3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計算拓樸圖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4是本揭露一實施例配對程序的流程圖。

Claims (10)

  1. 一種拓樸圖建立方法,適用於網路環境中,其中該網路環境具有多個交換機與多個終端設備,且該些交換機分別具有多個連接埠,每一該些交換機透過該些連接埠與其他該些交換機及該些終端設備相連,該拓樸圖建立方法包括: 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發送詢問指令至該些交換機,以獲取每一該些交換機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 將每一該些交換機的該裝置資訊及該轉送表轉換成連接埠索引表,其中該連接埠索引表包括分別對應該些交換機的該些連接埠的多個連接埠資訊;以及 依序依據該些連接埠資訊配對該些交換機的該些連接埠,以建立拓樸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拓樸圖建立方法,步驟將每一該些交換機的該裝置資訊及該轉送表轉換成該連接埠索引表中,更包括: 以每一該些交換機的該裝置資訊及該轉送表為依據,將連接於相同連接埠的該些交換機及該些終端設備的裝置資訊記錄於該些連接埠資訊中的同一筆; 刪除該些連接埠資訊中,對應該些終端設備的裝置資訊,以產生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以及 依據該些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產生該連接埠索引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拓樸圖建立方法,步驟依序依據該些連接資訊配對該些交換機的該些連接埠,以建立該拓樸圖中,更包括: 分別並依序設定該些更新連接埠資訊的其中之一為目標連接埠,並對每一該目標連接埠執行配對程序,該配對程序包括步驟: 判斷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記錄的裝置資訊的數量是否為1; 當該數量為1時,將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連接埠配對至其所記錄的該裝置資訊中的第一連接埠,其中該第一連接埠的連接埠資訊包括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裝置資訊;以及 將該目標連接埠資訊設定為該目標連接埠資訊的下一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拓樸圖建立方法,於步驟將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連接埠配對至其所記錄的該裝置資訊中的第一連接埠後,更包括: 刪除該目標連接埠資訊及對應該第一連接埠的連接埠資訊; 判斷於該連接埠索引表中,是否具有對應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裝置資訊的連接埠資訊; 當判斷結果為否時,刪除記錄於每一該些連接埠資訊的裝置資訊中,相同於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該裝置資訊; 判斷於該連接埠索引表中,是否具有對應該第一連接埠所屬的裝置資訊的連接埠資訊;以及 當判斷結果為否時,刪除記錄於每一該些連接埠資訊的裝置資訊中,相同於該第一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該裝置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拓樸圖建立方法,更包括: 當該目標連接埠資訊為該些連接埠資訊的最後一筆時,判斷每一該些連接埠是否皆已配對至該些連接埠中的其中之一, 當該些連接埠其中之一尚未配對至該些連接埠的其中之一時,將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改為尚未配對的該些連接埠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中的第一筆, 當每一該些連接埠皆已配對至該些連接埠中的其中之一時,停止對每一該連接埠執行該配對程序。
  6. 一種連網裝置,與多個交換機及終端設備進行資訊交換,該些交換機分別具有多個連接埠,該些交換機透過該些連接埠與其他交換機及該些網路設備相連,該連網裝置包括: 一通訊單元,傳送及接收資訊; 一儲存單元,儲存多個模組;以及 一處理單元,耦接該通訊單元及該儲存單元,且存取並執行該儲存單元所記錄的該些模組,該些模組包括: 轉送表獲取模組,指示該通訊單元以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發送詢問指令至該些交換機,以獲取每一該些交換機個別的裝置資訊及轉送表; 前處理模組,將每一該些交換機的該裝置資訊及該轉送表轉換成連接埠索引表,其中該連接埠索引表包括分別對應該些交換機的該些連接埠的多個連接埠資訊;以及 拓樸計算模組,依序依據該些連接埠資訊配對該些交換機的該些連接埠,以建立拓樸圖。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連網裝置,其中,該前處理模組將每一該些交換機的該裝置資訊及該轉送表轉換成連接埠索引表時,該前處理模組是以每一該些交換機的該裝置資訊及該轉送表為依據,將連接於相同連接埠的該些交換機及該些終端設備的裝置資訊記錄於該些連接埠資訊中的同一筆,該前處理模組並刪除該些連接埠資訊中對應該些終端設備的裝置資訊,以產生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該前處理模組依據該些更新後的連接埠資訊產生該連接埠索引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連網裝置,其中當該拓樸計算模組依序依據該些連接埠資訊配對該些交換機的該些連接埠以建立拓樸圖時, 該拓樸計算模組設定更新後的該些連接埠資訊的其中之一為目標連接埠, 該拓樸計算模組判斷目標連接埠資訊所記錄的裝置資訊的數量是否為1, 當該數量為1時,該拓樸計算模組將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連接埠配對至其所記錄的該裝置資訊中的第一連接埠,其中該第一連接埠的連接埠資訊包括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裝置資訊;以及 該拓樸計算模組將該目標連接埠資訊設定為該目標連接埠資訊的下一筆。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連網裝置,其中於該拓樸計算模組將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連接埠配對至其所記錄的該裝置資訊中的第一連接埠後,該拓樸計算模組更刪除該目標連接埠資訊及對應該第一連接埠的連接埠資訊,該拓樸計算模組並判斷於該連接埠索引表中,是否具有對應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裝置資訊的連接埠資訊,當判斷結果為否時,該拓樸計算模組刪除記錄於每一該些連接埠資訊的裝置資訊中,相同於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該裝置資訊,該拓樸計算模組並判斷於該連接埠索引表中,是否具有對應該第一連接埠所屬的裝置資訊的連接埠資訊,當判斷結果為否時,該拓樸計算模組刪除記錄於每一該些連接埠資訊的裝置資訊中,相同於該第一連接埠資訊所屬的該裝置資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連網裝置,其中,當該目標連接埠資訊為該些連接埠資訊的最後一筆時,該拓樸計算模組更判斷每一該些連接埠是否皆已配對至該些連接埠中的其中之一, 當該些連接埠其中之一尚未配對至該些連接埠的其中之一時,該拓樸計算模組將該目標連接埠資訊改為尚未配對的該些連接埠所對應的連接埠資訊中的第一筆, 當每一該些連接埠皆已配對至該些連接埠中的其中之一時,該拓樸計算模組停止對每一該連接埠執行該配對程序。
TW106126454A 2017-08-04 2017-08-04 連網裝置與拓樸圖建立方法 TWI6616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6454A TWI661699B (zh) 2017-08-04 2017-08-04 連網裝置與拓樸圖建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6454A TWI661699B (zh) 2017-08-04 2017-08-04 連網裝置與拓樸圖建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825A TW201911825A (zh) 2019-03-16
TWI661699B true TWI661699B (zh) 2019-06-01

Family

ID=66590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6454A TWI661699B (zh) 2017-08-04 2017-08-04 連網裝置與拓樸圖建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169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8578A (en) * 2004-11-30 2006-06-01 Huang Jie Yi Allocating method to authenticate network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TW201424301A (zh) * 2012-12-06 2014-06-16 Inventec Corp 網路系統及路由方法
TW201501491A (zh) * 2013-06-19 2015-01-01 Inventec Corp 網路系統及路由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18578A (en) * 2004-11-30 2006-06-01 Huang Jie Yi Allocating method to authenticate network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TW201424301A (zh) * 2012-12-06 2014-06-16 Inventec Corp 網路系統及路由方法
TW201501491A (zh) * 2013-06-19 2015-01-01 Inventec Corp 網路系統及路由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1825A (zh) 201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5231B (zh) 一种流量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JP7139522B2 (ja) 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通信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KR20200035143A (ko) Pdu 유형 설정 방법, ue 정책 설정 방법 및 관련 엔티티
WO2017128953A1 (zh) 服务器虚拟化网络共享的装置和方法
JP2018166323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ビス構成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CN114745255B (zh) 硬件芯片、dpu、服务器、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18050041A1 (zh) 参数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024121A1 (zh) 一种网络功能nf管理方法及nf管理设备
EP2924926B1 (en) Lookup table creation method and query method, and controller, forwarding device and system therefor
EP3836639B1 (en) Synchronization cycle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WO2021043095A1 (zh) 密钥生成以及终端配网方法、装置、设备
US9094316B2 (en) Dynamic name generation
CN108934052A (zh) 接入网类型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135446A (zh) 基于SDN实现IPv4向IPv6过渡的系统及方法
US10084656B2 (en) TRILL network establishing method, node, and system
WO2019085340A1 (zh) 应用程序唤醒方法及唤醒设备
WO2017147745A1 (zh) 一种对接入点ap的认证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WO2018053895A1 (zh) 物联网接入点基于类型的上行数据加密控制方法及装置
TWI661699B (zh) 連網裝置與拓樸圖建立方法
CN108512737B (zh) 一种数据中心ip层互联的方法和sdn控制器
WO2019041944A1 (zh) 一种处理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US10110426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unneling processing
Schönwälder et al. Protocol profiles for constrained devices
WO2016188081A1 (zh) 扩展端口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200445B2 (en) Method for analyzing performance of network application program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environment, apparatus therefor, and computer program there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