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1692B - 用以導出次小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以導出次小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1692B
TWI661692B TW104108895A TW104108895A TWI661692B TW I661692 B TWI661692 B TW I661692B TW 104108895 A TW104108895 A TW 104108895A TW 104108895 A TW104108895 A TW 104108895A TW I661692 B TWI661692 B TW I6616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cell
harq
secondary cell
s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88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3523A (zh
Inventor
提蒙爾奇 朗提拉
姚春海
伊薩塔帕尼 帝羅拉
Original Assignee
芬蘭商諾基亞對策與網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芬蘭商諾基亞對策與網路公司 filed Critical 芬蘭商諾基亞對策與網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35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35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16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169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73Allocation arrangement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other cell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種方法及裝置可以配置成用以測定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該方法亦可以包括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至用戶設備。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該方法亦可以包括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次小區的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方法亦可以包括配置該用戶設備成具有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方法亦可以包括根據至少一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Description

用以導出次小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有關導出次小區(secondary cell)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時序。
長期演進技術(LTE)係一種用於無線通信之標準,其試圖藉由使用新的調變/信號處理技術來提供無線通信之改良速度及容量。該標準係由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所提出且以先前網路技術為基礎。自成立以來,LTE在涉及資料之通信的各式各樣的情境中已見到廣泛運用。
依據一第一實施例,一種方法可包括藉由一網路實體來測定用於一主小區(primary cell)及至少一個次小區(secondary cell)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該方法亦可包括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至用戶設備,其中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該方法亦可包括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 (enhanced-interference-management-and-traffic adaptation)。該方法亦可包括配置該用戶設備成具有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該方法亦可包括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該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之導出包括依據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上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以及依據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是否相同或在一服務小區中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及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不是相同的,則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排程依照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依據針對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情況所定義的Release 11載波聚 合規則導出該至少一次小區之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相較於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唯一的例外是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做為輸入來測定該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相同的,除了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配置來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測定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外,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相同的,則依據針對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一實施側之方法中,除了該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依照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之外,依據Release 10規則定義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配置不是相同的,除了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來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測定該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外,依據Release 11載波聚合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該方法可進一步包括測定用於該用戶設備之下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及上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在導出該次小區之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時之規則中,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依據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測定上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一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具有時分雙工-頻分雙工載波聚合,以及時分雙工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賦能小區為一主小區,則依據該主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測定頻分雙工次小區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依據一第二實施例,一種裝置可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該裝置亦可包括至少一個包含有電腦程式碼 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可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配置成用以至少促使該裝置測定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亦可促使該裝置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至用戶設備,其中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亦可促使該裝置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亦可促使該裝置以賦能有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之每一小區的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來配置該用戶設備。亦可促使該裝置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該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之導出包括測定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是否是相同的,以及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是否是相同的。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及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不同的,則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排程依照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依據針對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情況所定義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及相較於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唯一的例外是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做為輸入來測定該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相同的,除了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配置來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測定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外,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相同的,則依據針對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除了該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依照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之外,依據Release 10規則定義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配置不是相同的,除了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來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測定該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外,依據Release 11載波聚合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進一步促使該裝置測定用於該用戶設備之下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上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在導出該次小區之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時之規則中,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依據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測定上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二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具有時分雙工-頻分雙工載波聚合,以及時分雙工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賦能小區為一主小區,則依據該主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測定頻分雙工次小區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依據一第三實施例,可在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上實施一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可配置 成用以控制一處理器執行一程序,其包括藉由一網路實體測定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該程序可包括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至用戶設備,其中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該程序亦可包括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該程序亦可包括配置該用戶設備成具有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該程序亦可包括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依據一第四實施例,一種方法可包括藉由一用戶設備接收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該方法亦可包括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方法亦可包括配置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方法亦可包括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該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之導出包括測 定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是否是相同的,以及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是否是相同的。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及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不同的,則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排程依照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依據針對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情況所定義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及相較於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唯一的例外是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做為輸入來測定該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相同的,除了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配置來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測定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外,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相同的,則依據針對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除了該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依照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之外,依據Release 10規則定義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配置不是相同的,除了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來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測定該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外,依據Release 11載波聚合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該方法亦可包括測定用於該用戶設備之下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上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在導出該次小區之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時之規則中,下行鏈 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依據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測定上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四實施例之方法中,如果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具有時分雙工-頻分雙工載波聚合,以及時分雙工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賦能小區為一主小區,則依據該主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測定頻分雙工次小區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依據一第五實施例,一種裝置可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該裝置亦可包括至少一個包含有電腦程式碼之記憶體。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可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配置成用以至少促使該裝置接收一個主小區及至少個一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可促使該裝置賦能用於該裝置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動態時分雙工配置。亦可促使該裝置配置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亦可促使該裝置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該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之導出包括測 定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是否是相同的,以及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是否是相同的。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不同的,則該至少一次小區之上行鏈路排程依照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依據針對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情況所定義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出該至少一次小區之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及相較於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唯一的例外是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做為輸入來測定該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相同的,除了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配置來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測定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外,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導出該至少一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不是相同 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係相同的,則依據針對具有不同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除了該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依照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之外,依據Release 10規則定義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配置不是相同的,除了使用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來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以測定該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外,依據Release 11載波聚合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亦可促使該裝置測定用於該用戶設備之下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上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在導出該次小區之下行鏈路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時之規則中,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取代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依據系統資訊區塊1發信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測定上行鏈路參考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在該第五實施例之裝置中,如果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具有時分雙工-頻分雙工載波聚合,以及時分雙工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賦能小區為一主小區,則依據該主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配置測定頻分雙工次小區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
依據一第六實施例,可在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上實施一電腦程式產品。該電腦程式產品可配置成用以控制一處理器執行一程序,其包括藉由一用戶設備接收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該程序亦可包括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程式亦可包括配置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程式亦可包括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依據一第七實施例,一種裝置可包括用以測定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測定裝置。該裝置亦可包括用以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至用戶設備之傳播裝置,其中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該裝置亦可包括用以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 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動態時分雙工配置之賦能裝置。該裝置亦可包括用以使該用戶設備配置有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配置裝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裝置亦可包括用以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的導出裝置。
依據一第八實施例,一種裝置可包括用以接收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之接收裝置。該裝置亦可包括用以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動態時分雙工配置之賦能裝置。該裝置亦可包括用以配置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配置裝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裝置亦可包括用以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的導出裝置。
10‧‧‧裝置
14‧‧‧記憶體
15‧‧‧作業系統
18‧‧‧功能模組
22‧‧‧處理器
28‧‧‧收發器
800‧‧‧裝置
801‧‧‧測定單元
802‧‧‧傳播單元
803‧‧‧賦能單元
804‧‧‧配置單元
805‧‧‧導出單元
900‧‧‧裝置
901‧‧‧接收單元
902‧‧‧賦能單元
903‧‧‧配置單元
904‧‧‧導出單元
1000‧‧‧裝置
1001‧‧‧測定裝置
1002‧‧‧傳播裝置
1003‧‧‧賦能裝置
1004‧‧‧配置裝置
1005‧‧‧導出裝置
1100‧‧‧裝置
1101‧‧‧接收裝置
1102‧‧‧賦能裝置
1103‧‧‧配置裝置
1104‧‧‧導出裝置
1200‧‧‧系統
1201‧‧‧第一裝置
1202‧‧‧測定單元
1203‧‧‧傳播單元
1204‧‧‧賦能單元
1205‧‧‧配置單元
1206‧‧‧導出單元
1207‧‧‧第二裝置
1208‧‧‧接收單元
1209‧‧‧賦能單元
1210‧‧‧配置單元
1211‧‧‧導出單元
為了本發明之適當了解,應該參考所附圖式,其中:第1圖描述依據一實施例導出用於eIMTA運作之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HARQ時序。
第2圖描述依據一實施例之一主小區及一次小區的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HARQ時序。
第3圖描述依據一實施例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第4圖描述依據一實施例之不同規則。
第5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方法之邏輯流程圖。
第6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方法之邏輯流程圖。
第7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裝置。
第8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裝置。
第9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裝置。
第10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裝置。
第11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裝置。
第12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系統。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有關於在配置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eIMTA)以及載波聚合(CA)用於一用戶設備之情況下導出次小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特別地,本發明之實施例在eIMTA載波為CA之部分的情況下測定上行鏈路(UL)及下行鏈路(DL)參考配置,以及因此,本發明之實施例測定一次小區之HARQ時序。
藉由名稱為“LTE TDD之DL-UL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的進一步增強(Further Enhancement to LTE TDD for DL-U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and Traffic Adaptation)”之工作項目來描述時分雙工(TDD)eIMTA。該工作項目之一目標例如在小區中賦能更彈性上行下行鏈路流量適應。
實施eIMTA特性之結果是:相較於通常不改變UL-DL配置之典型情況,一對應增強節點B(eNB)可以可常常改變TDD UL-DL配置。對於那些使用該eIMTA特性及配置成用於彈性UL-DL模式之UEs而言可以改變該TDD UL-DL配置。改善在3GPP Release 12技術中之TDD性能的該eIMTA特性可在小區環境中提供顯著性能優勢。
除了上述關於eIMTA之工作項目外,還具有關於頻分雙工-時分雙工(FDD-TDD)載波聚合之目前並行3GPP Release 12工作項目。此並行工作項目被取名為“包括載波聚合之LTE TDD-FDD聯合運作(LTE TDD-FDD Joint Operation including Carrier Aggregation)”,見RP-131399之詳節。此並行工作項目描述在一FDD小區充當一主小區情況下之選項及在一TDD小區充當一主小區情況下之選項。
當在Rel-11載波聚合中及在Rel-12 eIMTA中測定HARQ及安排時序時,應用所謂的參考配置原則。藉由根據不同但是是現有的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的TDD配置實施HARQ及安排時序來了解參考配置方案。具有可能需要在測定用於某一情況之DL及UL HARQ參考配置時實施之某些規則。該主要原則是被選DL(或UL)參考配置必須完成所謂的子集關係(subset relation)。例 如,當測定涉及UL-DL配置之情況的DL參考配置(稱為X)時,必須以對應於UL-DL配置A之DL子訊框構成由X所定義之DL子訊框的子集之方式來選擇X。當測定UL參考配置時,實施相似規則。
本發明之實施例係有關於當eIMTA及載波聚合係配置成用於一用戶設備(UE)時,導出用於次小區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時序。已認同該eITMA特性通常將支援載波聚合(CA),此表示一eITMA UE可配置有多個服務小區。該等服務小區之每一者可以是eITMA賦能的。
在Rel-10載波聚合中,該等服務小區具有相同UL-DL配置。因此,UL及DL HARQ時序係相同於單一載波運作及它剛好依照在Rel-8中所定義之時序(亦即,它係根據SIB-1發信的UL-DL配置來測定的)。
在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Rel-11跨頻帶TDD CA中,定義UL參考及DL參考UL/DL配置,以測定UL及DL HARQ時序。從該等服務小區之SIB-1發信的UL-DL配置導出UL&DL參考UL/DL配置。
在TS 36.213[3]中定義分別對應於Rel-10及Rel-11之相關UE行為。
在Rel-12 eIMTA中,定義DL-HARQ參考配置,以測定DL HARQ時序,而UL HARQ時序依照SIB-1發信的UL-DL配置。因此,基本上,包含有3個不同類型的UL-DL配置。基於那個理由,需要闡明關於TDD eIMTA運作的HARQ時序。
考量當兩個服務小區具有相同UL-DL配置之情況,該等服務小區中之一者係eIMTA賦能的,其具有經由RRC信令發信之DL參考配置。如果簡單地依照Rel-10 HARQ時序運作,則該兩個小區將具有相同DL HARQ時序,其相同於SIB-1發信的UL-DL配置之時序。因此,對於eIMTA賦能小區,重新配置成DL子訊框之UL子訊框將不具有用以傳送HARQ-ACK回饋之UL子訊框上的PUCCH資源之對應。基本上,此表示如果在沒有任何修改下簡單地實施Rel-10 CA HARQ運作,則實際上沒有賦能eIMTA,此明顯不是eIMTA運作於CA中的設計之目的。
依據某些實施例,可以具有至少兩個用以在eIMTA正在運作於CA中時測定HARQ時序之可能方法:
方法#1:如果該等服務小區中之至少一者係eIMTA賦能的,則實施Rel-11跨頻帶TDD CA HARQ時序測定方法。可根據DL HARQ參考配置導出DL參考UL-DL配置,以取代SIB-1發信的UL-DL配置;依據SIB-1發信的UL-DL配置測定UL參考UL-DL配置。
方法#2:分別測定UL及DL HARQ時序,決取於PCell及SCell之SIB-1配置是否是相同而定,依據Rel-10 CA或依據Rel-11 CA定義UL HARQ時序。
DL參考配置依據Rel-10 CA或依據Rel-11 CA來測定DL HARQ運作。
a.在服務小區之DL HARQ參考配置係相同或在一小區中之SIB-1發信的UL-DL配置與在另一小區中之DL HARQ參考配置係相同的情況下,除了使用DL HARQ參考配置來取代SIB-1發信的UL-DL配置,以測定PDSCH HARQ時序之外,相似於在Rel-10 CA中導出HARQ時序。
b.對於其它情況,除了使用DL HARQ參考配置來取代SIB-1發信的UL-DL配置,以測定該DL參考UL-DL配置之外,相似於在Rel-11 CA中導出HARQ時序。
上述兩個方法之標準衝擊(standard impacts)係稍微不同的;方法#1可能具有比方法#2小的標準衝擊。這是由於這樣的事實:不需要區分不同情況來根據在方法#2中不同規則導出HARQ時序。然而,從性能觀點來說,方法#2可能導致較好的解決方式:如果經常採用Rel-11 HARQ時序測定及配置具有通道選擇之PUCCH格式1b,則如在Rel-11跨頻帶TDD CA所論述,HARQ-ACK狀態之部分可能在對映表中重疊或捆綁式視窗大小(bundling window size)在一些Pcell與Scell組合的服務小區中之一中可能為零。
在下面敘述中,描述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最相關3GPP協定。
關於RAN1#74,eIMTA之下行鏈路HARQ時序可依照一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令所配置之較高層TDD配置(例如,一DL HARQ參考配置)。
關於RAN1#74bis,可選擇TDD UL-DL配置{2,4,5}做為一DL HARQ參考配置。並且,已根據任何有效UL及DL HARQ參考配置認同下面UE行為。該UE不應該期望任何子訊框配置成為一UL子訊框,亦不應該期望在一DL HARQ參考配置中之任何特定子訊框動態地被使用做為一DL子訊框。
關於RAN1#75,UL HARQ時序依照一由一系統資訊區塊1(SIB-1)所定義之UL-DL配置。對於配置有eIMTA及載波聚合(CA)之UEs,可支援具有DL HARQ參考配置#5之高達2個成分載波(CCs)。
關於RAN1#76,除在3GPP Release 10中所採用的對映表之外,具有通道選擇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格式1b係支援用於TDD eIMTA之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HARQ-ACK)回饋。實體上行鏈路控制通道(PUCCH)格式3係支援用於TDD eIMTA之HARQ-ACK回饋。
直到3GPP Release 11,如果具有通道選擇之PUCCH格式1b或PUCCH格式3係配置成用於DL HARQ-ACK回饋,則具有兩種用以執行載體聚合之定義HARQ時序。關於第一種HARQ時序,當兩個服務小區具有相同SIB-1 UL-DL配置時,HARQ及排程時序依照兩個小區之SIB-1 UL-DL配置。關於第二種HARQ時序,當兩個服務小區具有不同SIB-1 UL-DL配置時,定義DL參考UL-DL配置及UL參考UL-DL配置,以測定該等服務小區之(UL&DL)HARQ及排程時序。
然而,如果UE係配置成具有Release 12 TDD eIMTA,由無線電資源控制(RRC)信令所配置之DL HARQ參考配置測定(1)該HARQ及排程時序及(2)該組可用TDD UL-DL配置與(3)由SIB-1所定義之一小區特定TDD UL-DL配置。假如使用eIMTA,可選擇3個現有TDD UL-DL配置中之一者做為一DL HARQ參考配置。第3圖描述依據一實施例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如果UE係同時配置有eIMTA及載波聚合,則依據上述規則所使用之對應HARQ及排程時序會產生問題。假定兩個服務小區可具有由SIB-1發信之相同UL-DL配置,再者,假定次小區係eIMTA賦能的。
當使用載波聚合時,具有一些服務小區,每一服務小區係用於每一成分載波。該等服務小區之涵蓋範圍可能因例如成分載波頻率而不同。RRC連線係由一個小區(主服務小區)操縱及由主成分載波(DL及UL PCC)來服務。其它成分載波稱為次成分載波(DL及可能的UL SCC),其服務次服務小區。
在實施上述規則中,主小區(Pcell)之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SCH)HARQ時序將依照該SIB-1 UL-DL配置。另一方面,次小區(Scell)之PDSCH HARQ時序將依照該DL HARQ參考配置。如此,對於該兩個小區之PDSCH HARQ時序係不同的。
再者,縱使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CA)規則(亦即,屬於使用相同SIB-1 UL-DL配置之兩個服務小區的規則)次小區(Scell)之PDSCH HARQ時序依照該 SIB-1 UL-DL配置,在Scell之彈性(DL)子訊框中的PDSCH傳輸不具有一可用以攜帶HARQ-ACK位元之有效UL子訊框。
有鑑於上述描述潛在問題之範例,當同時使用eIMTA及載波聚合時,可能需要一起考量HARQ規則及時序規則(它們管理SIB-1及/或DL&UL參考UL-DL配置),以測定Scell HARQ時序。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可在一起支援eIMTA及載波聚合時應用之HARQ時序規則,其包括在PCell與SCell間具有不同的SIB-1發信的UL-DL配置時之情況。
第1圖描述依據一實施例導出用於eIMTA運作之上行鏈路及下行鏈路HARQ時序。縱使eIMTA及CA係配置成用於UE,本發明之實施例可導出次小區之HARQ時序。特別地,本發明之實施例包括兩個解決方式。
在第一解決方式中,服務小區(PCell及SCell)可能具有相同SIB-1發信的UL-DL配置。
有鑑於該等服務小區具有相同SIB-1發信的UL-DL配置:
●如果PCell及SCell之(eIMTA)DL HARQ參考配置不是相同的,或者(在只有一小區具有一定義DL HARQ參考配置時之情況中)如果在一小區中之SIB-1發信的UL-DL配置及在另一小區中之DL HARQ參考配置不是相同的,則:
○在一實施例中,關於SCell UL,UL排程/PUSCH HARQ時序依照Release 10規則。在一實施例中,該UL排程/PUSCH HARQ時序依照該SIB-1發信的UL-DL配置。
○在一實施例中,關於SCell DL,可依據針對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情況所定義的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出SCell之DL參考UL-DL配置。第4圖描述依據一實施例之規則。在一實施例中,相較於Release 11 CA,唯一不同之處在於:使用(eIMTA)DL HARQ參考配置為一輸入來測定(CA)DL參考UL-DL配置,以取代SIB-1發信的UL-DL配置。第4圖描述以一表格格式所實施之規則。然而,亦具有其它可用以實施該規則之方法,例如,藉由方程式。於是,第4圖只描述一範例可能性。
●在其它方面,如果該等DL HARQ參考配係相同的,或者在一小區中之SIB-1發信的UL-DL配置與在另一小區中之DL HARQ參考配置係相同的,除了可以使用(eIMTA)DL HARQ參考配置來取代SIB-1發信的UL-DL配置,以測定PDSCH HARQ時序之外,同樣像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導出SCell之HARQ時序。
在該第一解決方式中,服務小區亦可能具有不同SIB-1發信的UL-DL配置。有鑑於該等服務小區具有不同SIB-1發信的UL-DL配置:
●如果PCell及SCell之DL HARQ參考配置係相同的,或者如果在一小區中之SIB-1發信的UL-DL配置與針對另一小區所定義之DL HARQ參考配置係相同的:
○在一實施例中,對於SCell UL,依據針對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導出UL參考UL-DL配置(同樣像在Release 11 CA中使用SIB-1發信的UL-DL配置做為輸入,以測定該UL參考UL-DL配置)。
○在一實施例中,對於SCell DL,依據Release 10規則定義SCell之PDSCH HARQ時序。例如,除了PDSCH HARQ時序依照(eIMTA)DL HARQ參考配置,以取代SIB-1 UL-DL配置之外,針對在兩個服務小區具有相同SIB-1 UL-DL配置時之情況所定義之規則。
●在其它方面,如果PCell及SCell之DL HARQ參考配置係不同的,或者在一小區中之SIB-1發信的UL-DL配置與針對另一小區所定義之DL HARQ參考配置不是相同的,除了可以使用(eIMTA)DL HARQ參考配置來取代SIB-1發信的UL-DL配置,以測定該DL參考UL-DL配置之外,可同樣像在Release 11 CA中導出Scell之時序。
在一第二解決方式中,如果該等服務小區中之至少一者係eIMTA賦能的,則可實施一Release 11跨頻帶TDD HARQ時序測定方法。對於SCell DL,在導出SCell之DL參考UL-DL配置時之規則中(eIMTA)DL HARQ參考配置可取代SIB-1發信的UL-DL配置。對於SCell UL,依據SIB-1發信的UL-DL配置測定UL參考UL-DL配置。
如果UE係配置成具有TDD-FDD CA,以及TDD eIMTA賦能小區係主小區,則依據PCell之DL HARQ參考配置測定FDD次小區DL HARQ時序。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應用至使用自排程(self scheduling)之技術及使用跨載波排程(cross-carrier scheduling)之技術。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eNB之功能可包括下列步驟。該eNB可測定用於PCell及/或SCell之SIB-1 UL-DL配置。該eNB接著傳播該配置至在對應小區中之UEs。該eNB可經由RRC配置賦能用於一既定UE之PCell及/或SCell的eIMTA,以及該eNB亦可使該UE配置有DL HARQ參考UL-DL配置。該eNB可依據該等SIB-1 UL-DL配置導出SCell之HARQ-ACK時序及根據前述第一及第二解決方式之特定規則測定該等DL HARQ參考配置。該eNB可依據該導出時序在PUCCH或PUSCH上接收HARQ-ACK回饋。
在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中,該UE之功能可包括下列步驟。該UE可接收用於PCell及/或SCell之UL-DL配置。可經由RRC信令使該UE賦能有用於PCell及/或SCell之eIMTA,以及該UE可配置成具有用於每一eIMTA賦能小區之DL HARQ參考UL-DL配置。該UE接著可依據該等SIB-1 UL-DL配置導出SCell之 HARQ-ACK時序及根據前述第一及第二解決方式之特定規則導出該等DL HARQ參考配置。該UE接著可依據該測定時序在PUCCH或PUSCH上傳送HARQ-ACK回饋。
在eIMTA運作於Release 10或Release 11載波聚合之情況下,可能需要一種用以導出Scell HARQ時序問題之方法。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之實施例可提供用於所有可能組合之完整解決方式。
如先前所述,如果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該等服務小區具有由SIB-1所發信的相同UL-DL配置,但具有不同(eIMTA)DL HARQ參考配置,則一服務小區之PDSCH HARQ時序僅依照該SIB-1配置。然而,在服務小區中之實際PDSCH HARQ時序係不同的,此可能造成HARQ回饋問題,例如,具有PUCCH傳輸之UL子訊框無法用於一些Scell PDSCH傳輸。換句話說,可能沒有安排在eIMTA中從UL子訊框變更成一些DL子訊框。如此,可能失去eIMTA之效能增益(performance gain)。
第2圖描述依據一個實施例之一主小區及一次小區的實體下行鏈路共享通道HARQ時序。該Pcell及Scell可具有相同UL-DL配置#1,但是該Scell可以是eIMTA賦能的,以及一DL HARQ參考配置可以是配置#5。如果Scell配置變成UL-DL配置#2,則子訊框#3及#8變成一DL子訊框。如果像依據Release 10 CA,PDSCH HARQ時序依照SIB-1配置,例如,配置#1,則通常無法安排DL子訊框#3及#8,因為這些子訊框依據SIB-1 配置為UL子訊框。假設Scell可以動態地變成配置#5(依據eIMTA運作),則通常無法安排彈性子訊框{#3、#7、#8}。可能使Scell中之eIMTA失能。
參考該第一解決方式,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可以一相似於跨頻帶CA之方式運作。例如,服務小區可在下行鏈路中具有不同UL-DL配置。可依據一DL HARQ參考配置測定DL參考UL-DL配置,Scell之DL HARQ參考配置可以由(主小區UL-DL配置-次小區DL HARQ參考配置),例如,(1,5),所形成之一對為基礎,接著,Scell之DL參考UL-DL配置係自排程之配置#5。關於該第一解決方式,Scell PDSCH HARQ時序依照配置#5,此表示可安排所有的彈性子訊框,以及eIMTA效能增益亦完全可用於載波聚合之情況中。
在此範例中,UL參考UL-DL配置可相同於由SIB-1配置(例如,配置#1)所定義之UL排程/PUSCH HARQ時序。如此,本發明之實施例可能對UL方面不會產生影響。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當使該等服務小區中之至少一者賦能有eIMTA時,可正確地報告具有通道選擇之PUCCH格式1b或PUCCH格式3之HARQ-ACK回饋。
如果UE配置有eIMTA及TDD-FDD CA,則兩個特徵可適當地工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以及可以該等提出的解決方式完全獲得eIMTA之效能增益。
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實施可能導致對標準之輕微影響及通常將不需要任何新的HARQ設計。本發明之實施例可與Release 10及Release 11載波聚合反向相容(backward compatible)。
第5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的方法之邏輯流程圖。第5圖所述之方法包括在510中以一網路實體測定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該方法亦包括在520中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至用戶設備。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該方法亦包括在步驟530中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方法亦包括在540中配置該用戶設備成具有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方法亦包括在550中根據至少一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第6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的方法之邏輯流程圖。第6圖所述之方法包括在610中接收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該方法包括在620中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方法亦包括在630中配置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 時分雙工配置。該方法亦包括在640中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
第7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裝置10。裝置10可以是一接收裝置,例如,UE。在其它實施例中,裝置10可以是例如eNB及/或基地台。
裝置10可以包括一用以處理資訊及執行指令或操作之處理器22。處理器22可以是任何類型之一般或特定用途處理器。雖然在第7圖中顯示單一處理器22,但是依據其它實施例可使用多個處理器。處理器22亦可以包括例如一般用途電腦、特殊用途電腦、微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s)、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s)、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s)及多核心處理器架構為基的處理器中之一個以上。
裝置10可進一步包括一用以儲存可被處理器22執行之資訊及指令的記憶體14,其耦接至處理器22。記憶體14可以是一個以上記憶體及屬於任何適合於局部應用環境之類型,以及可以使用任何合適揮發性或非揮發性資料儲存技術來實施,例如,以半導體為基的記憶體裝置、磁記憶體裝置及系統、光學記憶體裝置及系統、固定記憶體及可移除記憶體。例如,記憶體14可以由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像磁碟或光碟之靜態儲存器或其它類型之非暫態機器或電腦可讀取媒體之任何組合所構成。在記憶體14中所儲存之指 令可以包括程式指令或電腦程式碼,其在被處理器22執行時,能使該裝置10實施在此所述之工作。
裝置10亦可以包括用以傳送信號及/或資料至裝置10及從裝置10接收信號及/或資料之一個以上天線(未顯示)。裝置10可進一步包括一收發器28,其為了由該(等)天線傳送將資訊調變至一載波上及為了以裝置10之其它元件做進一步處理而解調經由該(等)天線所接收之資訊。在其它實施例中,收發器28能直接傳送及接收信號或資料。
處理器22可實施與裝置10之操作相關的功能,其包括但不侷限於:天線增益/相位參數之預編碼、構成通信訊息之個別位元的編碼及解碼、資訊之格式化及裝置10之整體控制,其包括關於通信資源之管理的程序。
在某些實施例中,記憶體14儲存在被處理器22執行時提供功能性之軟體模組。該等模組可以包括一提供用於裝置10之作業系統功能的作業系統15。該記憶體亦可儲存一個以上功能模組18(例如,應用程式或程式),以提供裝置10額外的功能性。可以硬體或硬體與軟體之任何合適組合來實施裝置10之組件。
第8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的裝置800。裝置800可以是例如一基地台及/或一eNB。裝置800可以包括一用以測定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測定單元801。裝置800亦包括一用以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至用戶設備之傳播單元 802。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裝置800亦包括一用以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動態時分雙工配置的賦能單元803。裝置800亦包括一用以使該用戶設備配置有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配置單元804,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裝置800亦包括一用以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的導出單元805。
第9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的裝置900。裝置900可以是例如一用戶設備。裝置900可以包括一用以接收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接收單元901。裝置900亦可以包括一用以賦能用於該裝置900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動態時分雙工配置的賦能單元902。裝置900亦可以包括一用以配置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配置單元903,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裝置900亦可以包括一用以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的導出單元904。
第10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的裝置1000。裝置1000可以是例如一基地台及/或一eNB。 裝置1000可以包括一用以測定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測定裝置1001。裝置1000亦可以包括一用以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配置至用戶設備之傳播單元1002。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裝置1000亦包括一用以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次小區之動態時分雙工配置的賦能裝置1003。裝置1000亦包括一用以使該用戶設備配置有用於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配置裝置1004,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裝置1000亦包括一用以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的導出裝置1005。
第11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的裝置1100。裝置1100可以是例如一用戶設備。裝置1100可以包括一用以接收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接收裝置1101。裝置1100亦可以包括一用以賦能用於該裝置1100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動態時分雙工配置的賦能裝置1102。裝置1100亦可以包括一用以配置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配置裝置1103,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裝置1100亦可以包括一用以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 導出該至少一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的導出裝置1104。
第12圖描述依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系統。該系統1200可以包括一第一裝置1201,該第一裝置1201包括一用以測定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測定單元1202。第一裝置1201亦包括一用以傳播該上行下行鏈路至第二裝置1207之傳播單元1203。該第二裝置1207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第一裝置1201亦包括一用以賦能用於第二裝置1207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動態時分雙工配置的賦能單元1204。第一裝置1201亦包括一使該第二裝置1207配置成具有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配置單元1205,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第一裝置1201亦包括一用以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的導出單元1206。該系統1200亦包括該第二裝置1207,該第二裝置1207可以包括一用以接收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次小區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接收單元1208。該第二裝置1207亦可以包括一用以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動態時分雙工配置的賦能單元1209。該第二裝置1207亦可以包括一用以配置每一小區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的配置單元1210,其中每一小區 賦能有動態時分雙工配置。該第二裝置1207亦可以包括一用以根據至少一個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及至少一個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參考上行下行鏈路配置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確認時序的導出單元1211。
可在一個以上實施例中以任何合適方式組合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優點及特性。熟悉相關技藝者將察將認知到可在沒有一特別實施例之特定特徵或優點中之一個以上特徵或優點下實施本發明。在其它情況下,可在可能沒有出現在本發明之所有實施例中的某些實施例中認知到額外的特徵及優點。該項技藝之一般技術者將輕易了解到可能以不同順序之步驟及/或以不同於所揭露者之配置的硬體元件來實施上面所論述之發明。因此,雖然已根據這些較佳實施例描述本發明,但是熟悉該項技藝者將顯而易知一些修改、變動及替代結構,同時維持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內。

Claims (47)

  1. 一種通訊方法,其包括:藉由一網路實體分別地測定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配置;傳播該等UL/DL配置至一用戶設備,其中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eIMTA);配置該用戶設備成具有用於每一小區之DL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參考UL/DL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eIMTA;以及根據至少一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及至少一該UL/DL配置之一或多者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UL及/或DL HARQ確認(ACK)時序,其中導出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之步驟包括依據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等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或是依據在一服務小區中之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UL/DL配置,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該至少一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依照該對應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3.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UL/DL配置,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針對在不同小區中具有不同的UL/DL配置之情況所定義的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被使用來做為一輸入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以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4.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被使用來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
  5.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依據針對在不同小區中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
  6.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DL HARQ ACK時序依照該對應之次小區之DL HARQ參考UL/DL配置。
  7.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11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被使用來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
  8.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測定用於該用戶設備之一DL參考UL/DL配置及一UL參考UL/DL配置。
  9.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導出該對應之次小區之DL HARQ ACK時序時時,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用於該至少一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係依據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而被測定。
  11.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具有時分雙工-頻分雙工(TDD/FDD)載波聚合,及該主小區係一TDD eIMTA賦能小區,則一FDD賦能次小區之DL HARQ ACK時序係依據該主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而被測定。
  12. 如請求項1至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可應用至自排程及跨載波排程。
  13. 一種通訊裝置,其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包括電腦程式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經配置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協作來促使該裝置用以至少進行:分別地測定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配置;傳播該等UL/DL配置至一用戶設備,其中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eIMTA);配置該用戶設備成具有用於每一小區的DL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參考UL/DL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eIMTA;以及根據至少一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及至少一該UL/DL配置之一或多者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UL及/或DL HARQ確認(ACK)時序,其中導出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之步驟包括依據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等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或是依據在一服務小區中之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
  14. 如請求項13之裝置,其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UL/DL配置,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次個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依照該對應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15.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UL/DL配置,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針對在不同小區中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情況所定義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被使用做為一輸入來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以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16.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該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係大體上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而被導出,不同於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被使用來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
  17.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依據針對在不同小區中具有不同的UL/DL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來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
  18.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D該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來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DL HARQ ACK時序依照該對應之次小區之DL HARQ參考UL/DL配置。
  19.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11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被使用來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
  20.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進一步促使該裝置測定用於該用戶設備之一DL參考UL/DL配置及一UL參考UL/DL配置。
  21.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在導出該對應之次小區之DL HARQ ACK時序時時,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22. 如請求項21之裝置,其中用於該至少一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係依據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而被測定。
  23. 如請求項13至14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具有時分雙工-頻分雙工(TDD/FDD)載波聚合,及該主小區係一TDD eIMTA賦能小區,則一FDD賦能次小區之DL HARQ ACK時序係依據該主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而被測定。
  24.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體現在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上,該電腦程式產品係配置成用以控制一處理器執行一程序,該程序包括:分別地測定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配置;傳播該UL/DL配置至用戶設備,其中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用於載波聚合;賦能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eIMTA);配置該用戶設備成具有用於每一小區之DL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參考UL/DL配置,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eIMTA;以及根據至少一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及至少一該UL/DL配置之一或多者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UL及/或DL HARQ確認(ACK)時序,其中導出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之步驟包括依據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等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或是依據在一服務小區中之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
  25. 一種通訊方法,其包括:藉由一用戶設備分別地接收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配置;接收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經賦能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eIMTA)的資訊;接收用於每一小區之一DL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參考UL/DL配置的資訊,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eIMTA;以及根據至少一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及至少一該UL/DL配置之一或多者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UL及/或DL HARQ確認(ACK)時序,其中導出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之步驟包括依據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等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或是依據在一服務小區中之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
  26.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UL/DL配置,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該至少一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依照該對應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27. 如請求項25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UL/DL配置,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針對在不同小區中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情況所定義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被使用來做為一輸入來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以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28. 如請求項25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被使用來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
  29. 如請求項25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依據針對在不同小區中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
  30. 如請求項25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DL HARQ ACK時序依照該對應之次小區之DL HARQ參考UL/DL配置。
  31. 如請求項25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被使用來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
  32. 如請求項25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測定用於該用戶設備之一DL參考UL/DL配置及一UL參考UL/DL配置。
  33. 如請求項25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導出該對應之次小區之DL HARQ ACK時序時時,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34. 如請求項33之方法,其中用於該至少一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係依據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而被測定。
  35. 如請求項25至2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如果該用戶設備係配置成具有時分雙工-頻分雙工(TDD/FDD)載波聚合,及該主小區係一TDD eIMTA賦能小區,則FDD賦能次小區之DL HARQ ACK時序係依據該主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而被測定。
  36. 一種通訊裝置,其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以及至少一個記憶體,其包括電腦程式碼,該至少一個記憶體及該電腦程式碼經配置以與該至少一個處理器協作來促使該裝置至少進行:分別地接收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次小區之一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配置;接收用於該裝置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經賦能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eIMTA)的資訊;接收用於每一小區之一DL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參考UL/DL配置的資訊,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eIMTA;以及根據至少一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及至少一該UL/DL配置之一或多者來導出用於該至少一次小區之UL及/或DL HARQ確認(ACK)時序,其中導出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之步驟包括依據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等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或是依據在一服務小區中之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
  37. 如請求項36之裝置,其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UL/DL配置,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依照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38. 如請求項36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具有相同的UL/DL配置,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針對在不同小區中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情況所定義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被使用來做為一輸入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以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39. 如請求項36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被使用來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
  40. 如請求項36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依據針對在不同小區中具有不同UL/DL配置之Release 11載波聚合所定義的規則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
  41. 如請求項36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以及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相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來導出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 10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DL HARQ ACK時序依照該對應之次小區之DL HARQ參考UL/DL配置。
  42. 如請求項36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不是相同的,或如果在一服務小區中之該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不同的,則大體上依據Release 11載波聚合規則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DL HARQ ACK時序,不同於該Release11載波聚合規則的是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係被使用來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以測定該DL HARQ ACK時序。
  43. 如請求項36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進一步促使該裝置去測定用於該用戶設備之一DL參考UL/DL配置及一UL參考UL/DL配置。
  44. 如請求項36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在導出該對應之次小區之DL HARQ ACK時序時時,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取代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
  45. 如請求項44之裝置,其中用於該至少一次小區之該UL HARQ ACK時序係依據該對應之次小區之該UL/DL配置而被測定。
  46. 如請求項36至37中任一項之裝置,其中如果該裝置係配置成具有時分雙工-頻分雙工(TDD/FDD)載波聚合,及該主小區係一TDD eIMTA賦能小區,則一FDD賦能次小區之DL HARQ ACK時序係依據該主小區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而被測定。
  47.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體現在一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上,該電腦程式產品係配置成用以控制一處理器執行一程序,該程序包括:藉由一用戶設備分別地接收用於一主小區及至少一個次小區之上行鏈路/下行鏈路(UL/DL)配置;接收用於該用戶設備之該主小區及/或該至少一個次小區的經賦能的增強干擾管理及流量適應(eIMTA)的資訊;接收用於每一小區之一DL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ARQ)參考UL/DL配置的資訊,其中每一小區賦能有eIMTA;以及根據至少一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及至少一該UL/DL配置之一或多者導出用於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UL及/或DL HARQ確認(ACK)時序,其中導出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之步驟包括依據用於該主小區及該至少一個次小區之該等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或是依據在一服務小區中之UL/DL配置與在另一服務小區中之該DL HARQ參考UL/DL配置是否相同來測定該UL及/或DL HARQ ACK時序。
TW104108895A 2014-03-21 2015-03-20 用以導出次小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方法及裝置 TWI6616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4/055776 WO2015139781A1 (en) 2014-03-21 2014-03-2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riving secondary cell 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 timing
??PCT/EP2014/055776 2014-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3523A TW201603523A (zh) 2016-01-16
TWI661692B true TWI661692B (zh) 2019-06-01

Family

ID=50343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8895A TWI661692B (zh) 2014-03-21 2015-03-20 用以導出次小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0581B2 (zh)
EP (1) EP3120482B1 (zh)
JP (1) JP6480465B2 (zh)
KR (1) KR101864061B1 (zh)
CA (1) CA2942934C (zh)
PL (1) PL3120482T3 (zh)
TW (1) TWI661692B (zh)
WO (1) WO20151397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120482T3 (pl) * 2014-03-21 2023-05-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wyznaczania synchronizacji hybrydowego automatycznego żądania powtórzeń
EP3200365B1 (en) * 2014-09-27 2019-11-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same
WO2017026979A1 (en) * 2015-08-11 2017-02-16 Intel IP Corporation Harq feedback configuration techniques for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1304164B2 (en) * 2016-11-18 2022-04-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ynchronous CA handling
WO2019037913A1 (en) * 2017-08-21 2019-02-28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TDD OPERATION OF A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NARROW BANDED OBJECT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46980A (en) * 2011-05-02 2012-11-16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triggering scell time alignment
US20130155915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Pantech Co., Ltd. User equipment, pdsch a/n transmitting method thereof,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and pdsch a/n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3111607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WO2014013668A1 (ja) * 2012-07-17 2014-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バッファ分割方法
CN103621001A (zh) * 2010-11-02 2014-03-0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X342575B (es) * 2011-04-11 2016-10-05 Usine Rotec Inc Pieza de mobiliario, tal como una cama ajustable, que tiene una plataforma ajustable.
US9246663B2 (en) 2013-03-15 2016-01-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eedback reporting
US9692582B2 (en) * 2013-05-09 2017-06-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reference configurations
CN105453677B (zh) 2013-08-23 2019-04-02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PL3120482T3 (pl) * 2014-03-21 2023-05-0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wyznaczania synchronizacji hybrydowego automatycznego żądania powtórze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21001A (zh) * 2010-11-02 2014-03-05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TW201246980A (en) * 2011-05-02 2012-11-16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triggering scell time alignment
US20130155915A1 (en) * 2011-12-16 2013-06-20 Pantech Co., Ltd. User equipment, pdsch a/n transmitting method thereof, 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and pdsch a/n receiving method thereof
WO2013111607A1 (en) * 2012-01-27 2013-08-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reconfiguring uplink and downlink allocations
WO2014013668A1 (ja) * 2012-07-17 2014-01-2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及びバッファ分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arp, "Restrictions on UL/DL reconfiguration in eIMTA",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5, R1-135729, Nov.11-15,2013(2013/11/11~15),[http://www.3gpp.org/ftp/tsg_ran/wg1_rl1/TSGR1_75/Docs/R1-135729.zip]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0581B2 (en) 2019-04-23
KR20160135813A (ko) 2016-11-28
PL3120482T3 (pl) 2023-05-08
WO2015139781A1 (en) 2015-09-24
EP3120482A1 (en) 2017-01-25
US20170134144A1 (en) 2017-05-11
KR101864061B1 (ko) 2018-06-01
JP6480465B2 (ja) 2019-03-13
JP2017514359A (ja) 2017-06-01
CA2942934C (en) 2019-02-12
EP3120482B1 (en) 2023-03-01
CA2942934A1 (en) 2015-09-24
TW201603523A (zh) 2016-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528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arq tim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775295B1 (ko) Tdd-fdd 캐리어 집성을 위한 harq 타임라인들
RU260480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US1087343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operation
EP3434057A1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to drop a pucch if colliding with a s-pucch in the same interval
TWI492567B (zh)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CK / NACK feedback bit number
WO201605502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101982A1 (en)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e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EP374563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237744B2 (en) Backhaul signaling support for UL-DL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TDD eIMTA
TWI661692B (zh) 用以導出次小區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時序之方法及裝置
KR20170055534A (ko) 확인응답 정보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및 디바이스
TWI603633B (zh) 為使用載波聚合的無線網路之主次小區的上行下行鏈路配置組合提供互通性測試讀數
TWI547116B (zh) 計時不準分量載波(re-)配置/啟用/停用期間載波聚合之上行鏈路確認/否認反饋支援
US95778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JP6312817B2 (ja) スペクトル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7113206A1 (zh)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KR102457282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단말기 및 기지국
WO2015085477A1 (en) Flexible harq timing
JP6879398B2 (ja) 基地局による方法、基地局及びue
JP2019126071A (ja) 基地局による方法、基地局及びue
WO2019015546A1 (zh) 用于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JP2017076963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harqタイミングの決定方法及び装置
WO2015139291A1 (zh) 用于基站间交互的信息交互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