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385B - 按鍵開關 - Google Patents

按鍵開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0385B
TWI660385B TW107124228A TW107124228A TWI660385B TW I660385 B TWI660385 B TW I660385B TW 107124228 A TW107124228 A TW 107124228A TW 107124228 A TW107124228 A TW 107124228A TW I660385 B TWI660385 B TW I6603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light path
optical transmitter
optical receiver
sleev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6765A (zh
Inventor
王勇智
楊宸
謝育群
劉家宏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242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038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3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6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765A/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按鍵開關可連結一鍵帽且包含底座、上蓋、套筒件、彈性件、電路板、光路引導結構、光學發射器及光學接收器。上蓋設置於底座上。套筒件可旋轉地套設於底座之定位柱且可動地穿過上蓋以連接鍵帽。彈性件抵接套筒件及底座。電路板設置於底座下。光路引導結構自套筒件向下延伸形成。光學發射器及光學接收器分別設置於電路板之二相對表面,光學發射器之光線入射至光路引導結構內以反射至光學接收器。當鍵帽被按壓時,光路引導結構隨著套筒件向下移動導通或阻斷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經過光路引導結構之引導所建立之光路傳輸而產生觸發訊號。

Description

按鍵開關
本發明關於一種按鍵開關,尤指一種使用光路引導結構導通或阻斷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的按鍵開關。
就目前個人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不僅如此,舉凡日常生活所接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或是工業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設備,皆需設有按鍵結構作為輸入裝置,以操作上述之電子產品與加工設備。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有效地提升按鍵觸發精準度以及解決機械式按鍵觸發設計所帶來的開關元件容易磨損與焊接製造過程繁複等問題,目前已有提出光學觸發設計以用來取代機械式按鍵觸發設計,其係在鍵帽與底板之間設置有彼此相對之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且透過光學元件導通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之方式,實現觸發按鍵開關的目的。然而,在上述設計中,由於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皆必須設置在鍵帽與底板之間,因此往往會導致按鍵之內部空間配置彈性受到許多限制且容易產生光學發射器之光線經按鍵內部元件(如鍵帽、支撐件等)反射而意外入射至光學接收器的誤觸發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使用光路引導結構導通或阻斷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的按鍵開關,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按鍵開關可連結一鍵帽。該按鍵開關包含一底座、一上蓋、一套筒件、一彈性件、一電路板、一光路引導結構、一光學發射器,以及一光學接收器。該底座具有一定位柱。該上蓋設置於該底座上。該套筒件可旋轉地套設於該定位柱且可活動地穿過該上蓋以連接於該鍵帽,以使該鍵帽可相對於該底座上下移動。該彈性件分別抵接該套筒件以及該底座,該彈性件使該套筒件朝遠離該底座方向運動。該電路板設置於該底座下。該光路引導結構自該套筒件往該電路板向下延伸形成。該光學發射器設置於該電路板面對該套筒件之一第一表面以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一第二表面之其中之一上。該光學接收器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二表面之其中之另一上,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入射至該光路引導結構內以反射至該光學接收器。當該鍵帽被按壓以向下帶動該套筒件時,該光路引導結構隨著該套筒件之向下移動導通或阻斷該光學發射器與該光學接收器經過該光路引導結構之引導所建立之光路傳輸而產生相對應之一觸發訊號。
綜上所述,透過光路引導結構隨著套筒件之向下移動以導通或阻斷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之光學設計,本發明係可提升按鍵開關之觸發精準度以及解決機械式按鍵開關觸發設計所帶來的開關元件容易磨損與焊接製造過程繁複等問題,除此之外,由於光學發射器以及光學接收器設置在電路板上彼此相對之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之配置係可避免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必須同時設置在鍵帽與底板之間的情況,以及可確實地防止光學發射器之光線意外入射至位於電路板另一表面上之光學接收器,因此,本發明亦可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之按鍵內部空間配置彈性受限問題以及光學發射器之光線容易經按鍵內部元件(如鍵帽、支撐件等)反射而入射至光學接收器的誤觸發問題。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2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10之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按鍵開關10之爆炸示意圖,按鍵開關10可連結鍵帽(圖未示)以與鍵帽共同構成可供使用者按壓之按鍵,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按鍵開關10可單獨作為可供按壓的開關裝置使用。如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按鍵開關10包含底座12、上蓋14、套筒件16、彈性件18、電路板20、光學發射器22、光學接收器24,以及光路引導結構26。底座12具有定位柱13,上蓋14係設置於底座12上,且套筒件16係可旋轉地套設於定位柱13且可活動地穿過上蓋14以用來連接於鍵帽,以使鍵帽可相對於底座12上下移動。彈性件18係可較佳地為彈簧(但不受此限)且分別抵接套筒件16以及底座12,彈性件18可使套筒件16朝遠離底座12方向運動,從而實現套筒件16可自動回位的效果。電路板20係設置於底座12下,光學發射器22係設置於電路板20面對套筒件16之第一表面28,光學接收器24係設置於與第一表面28相對之第二表面30上,在此實施例中,光學發射器22係可較佳地為一紅外線發射裝置且光學接收器24係可較佳地為一紅外線接收裝置,但不以此為限。
於此針對光路引導結構26之結構設計進行詳細之描述,請參閱第2圖以及第3圖,第3圖為第1圖之按鍵開關10沿剖面線A-A之剖面示意圖,如第2圖以及第3圖所示,光路引導結構26係自套筒件16往電路板20向下延伸形成。更詳細地說,在此實施例中,光路引導結構26可具有延伸臂32以及光路引導板34,延伸臂32係自套筒件16向下延伸連接至光路引導板34,光路引導板34具有彼此相對之第一側面36以及第二側面38,第一反射面40以及第二反射面42分別同向斜切形成於第一側面36以及第二側面38上且彼此上下錯位,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24係分別設置於電路板20之第一表面28以及第二表面30且分別對應第一側面36以及第二側面38,藉此,當光路引導板34移動至使第二反射面42以及第一反射面40分別對準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24時,光學發射器22所發射之光線係可通過第一側面36且依序經過第二反射面42以及第一反射面40之反射而從第二側面38射出以入射至光學接收器24,從而建立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24之間的光路傳輸以產生相對應之觸發訊號,至於針對利用光路導通機制產生觸發訊號之電路設計的相關描述,其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
透過上述設計,按鍵開關10即可藉由外力按壓套筒件16之操作來產生觸發訊號,舉例來說,請參閱第3圖以及第4圖,第4圖為第3圖之按鍵開關10於套筒件16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在套筒件16從如第3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被外力按壓至如第4圖所示之按壓位置的過程中,延伸臂32係可帶動光路引導板34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下移動而位於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24之間,以使第二反射面42以及第一反射面40可分別對準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24,於此同時,光學發射器22所發射之光線L係可通過第一側面36,並且在依序被第二反射面42以及第一反射面40所反射後,從第二側面38射出以入射至光學接收器24,如此一來,光路引導結構26即可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下移動導通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24之間的光路傳輸而產生相對應之觸發訊號傳送至按鍵開關10之電路板20,從而使按鍵開關10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
另一方面,當上述外力消失時,彈性件18係可驅動套筒件16從如第4圖所示之按壓位置向上移動回如第3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從而產生套筒件16可自動回位的功效,在上述過程中,延伸臂32係可帶動光路引導板34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上移動而回到位於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24上方之位置(如第3圖所示),使得光學發射器22無法透過光路引導板34而與光學接收器24建立光路傳輸,故按鍵開關10不會產生觸發訊號。
綜上所述,透過光路引導結構隨著套筒件之向下移動以導通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之光學設計,本發明係可提升按鍵開關之觸發精準度以及解決機械式按鍵開關觸發設計所帶來的開關元件容易磨損與焊接製造過程繁複等問題,除此之外,由於上述光學發射器以及光學接收器分別設置在電路板上彼此相對之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之配置係可避免光學發射器與光學接收器必須同時設置在鍵帽與底板之間的情況,以及可確實地防止光學發射器之光線意外入射至位於電路板另一表面上之光學接收器,因此,本發明亦可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之按鍵內部空間配置彈性受限問題以及光學發射器之光線容易經按鍵內部元件(如鍵帽、支撐件等)反射而入射至光學接收器的誤觸發問題。需注意的是,上述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24之配置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也就是說,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可改採用光學發射器22設置於第二表面30上且光學接收器24設置於第一表面28上之配置,其相關描述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光路引導結構之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舉例來說,請參閱第5圖以及第6圖,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100於套筒件16未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第6圖為第5圖之按鍵開關100於套筒件16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在此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到之元件具有相同編號者,代表其具有相同之結構或功能,其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如第5圖以及第6圖所示,按鍵開關100包含底座12、上蓋14、套筒件16、彈性件18、電路板20、光學發射器22、光學接收器102,以及光路引導結構104。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102係分別設置於電路板20之第一表面28以及第二表面30,光路引導結構104具有延伸臂32以及光路引導板106,延伸臂32自套筒件16向下延伸連接至光路引導板106,光路引導板106具有對應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102之第一側面108,以及具有與第一側面108相對且遠離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102之第二側面110,第一反射面112以及第二反射面114分別反向斜切形成於第二側面110上。
透過上述設計,按鍵開關100即可藉由外力按壓套筒件16之操作來產生觸發訊號,更詳細地說,在套筒件16從如第5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被外力按壓至如第6圖所示之按壓位置的過程中,延伸臂32係可帶動光路引導板106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下移動而使得第一側面108正對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102,並且使得第一反射面112以及第二反射面114分別對準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102,於此同時,光學發射器22所發射之光線L係可通過第一側面108,並且在依序被第一反射面112以及第二反射面114所反射後,從第一側面108射出以入射至光學接收器102,如此一來,光路引導結構104即可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下移動導通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102之間的光路傳輸而產生相對應之觸發訊號傳送至按鍵開關100之電路板20,從而使按鍵開關100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
另一方面,當上述外力消失時,彈性件18係可驅動套筒件16從如第6圖所示之按壓位置向上移動回如第5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從而產生套筒件16可自動回位的功效,在上述過程中,延伸臂32係可帶動光路引導板106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上移動而回到位於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102上方之位置(如第5圖所示),使得光學發射器22無法透過光路引導板106而與光學接收器102建立光路傳輸,故按鍵開關100不會產生觸發訊號。需注意的是,上述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102之配置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也就是說,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亦可改採用光學發射器22設置於第二表面30上且光學接收器102設置於第一表面28上之配置,其相關描述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在實際應用中,光路引導板之結構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之兩次反射設計,其係可改採用單次反射設計以達到光學元件結構簡化功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7圖,其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100’於套筒件16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在此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到之元件具有相同編號者,代表其具有相同之結構或功能,其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如第7圖所示,按鍵開關100’包含底座12、上蓋14、套筒件16、彈性件18、電路板20、光學發射器22、光學接收器102,以及光路引導結構104’,光路引導結構104’具有延伸臂32以及光路引導板106’,延伸臂32自套筒件16向下延伸連接至光路引導板106’, 光路引導板106’具有第一側面108以及第二側面110,且反射面116斜切形成於第二側面110上,藉此,當光路引導板106’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下移動而使第一側面108正對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102以及使反射面116對準光學發射器22時,光學發射器22所發射之光線L係可通過第一側面108入射至光路引導板106’內,且在經過反射面116之單次反射後入射至光學接收器102,從而產生相對應之觸發訊號傳送至按鍵開關100’之電路板20,從而使按鍵開關100’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
除此之外,本發明亦可採用兩件式光學阻斷設計以達到訊號觸發功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8圖以及第9圖,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200於套筒件16未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第9圖為第8圖之按鍵開關200於套筒件16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在此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到之元件具有相同編號者,代表其具有相同之結構或功能,其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如第8圖以及第9圖所示,按鍵開關200包含底座12、上蓋14、套筒件16、彈性件18、電路板20、光學發射器22、光學接收器24,以及光路引導結構202。光路引導結構202包含遮擋臂204以及光路引導板206,遮擋臂204自套筒件16向下延伸形成,光路引導板206穿設於電路板20中且位於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24之間,光路引導板206具有彼此相對之第一側面208以及第二側面210,第一反射面212以及第二反射面214分別同向斜切形成於第一側面208以及第二側面210上且彼此上下錯位。
透過上述設計,當套筒件16未被按壓時,光學發射器22所發射之光線L係可通過第一側面208入射至光路引導板206內,且在依序經過第二反射面214以及第一反射面212之反射後從第二側面210射出以入射至光學接收器24,從而建立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24之間的光路傳輸。接下來,在套筒件16從如第8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被外力按壓至如第9圖所示之按壓位置的過程中,遮擋臂204係可隨著套筒件16向下移動至阻斷上述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24之間的光路傳輸的位置以產生相對應之觸發訊號傳送至按鍵開關200之電路板20,從而使按鍵開關200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另一方面,當上述外力消失時,彈性件18係可驅動套筒件16從如第9圖所示之按壓位置向上移動回如第8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從而產生套筒件16可自動回位的功效,在上述過程中,遮擋臂204係可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上移動而回到位於光學發射器22上方之位置(如第8圖所示),使得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24之間的光路傳輸不再被阻斷,故按鍵開關200不會產生觸發訊號。至於針對利用光路阻斷機制產生觸發訊號之電路設計的相關描述,其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
另外,光路引導板之兩件式光學阻斷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舉例來說,請參閱第10圖以及第11圖,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300於套筒件16未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第11圖為第10圖之按鍵開關300於套筒件16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在此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到之元件具有相同編號者,代表其具有相同之結構或功能,其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如第10圖以及第11圖所示,按鍵開關300包含底座12、上蓋14、套筒件16、彈性件18、電路板20、光學發射器22、光學接收器102,以及光路引導結構302。光路引導結構302包含遮擋臂304以及光路引導板306,遮擋臂304自套筒件16向下延伸形成,光路引導板306穿設於電路板20中且具有第一側面308以及第二側面310,第一側面308對應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102,第二側面310與第一側面308相對且遠離光學發射器22以及光學接收器102,第一反射面312以及第二反射面314分別反向斜切形成於第二側面310上。
透過上述設計,當套筒件16未被按壓時,光學發射器22所發射之光線L係可通過第一側面308入射至光路引導板306內,並且在依序經過第一反射面312以及第二反射面314之反射後,從第一側面308射出以入射至光學接收器102,從而建立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102之間的光路傳輸。接下來,在套筒件16從如第10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被外力按壓至如第11圖所示之按壓位置的過程中,遮擋臂304係可隨著套筒件16向下移動至阻斷上述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102之間的光路傳輸的位置以產生相對應之觸發訊號傳送至按鍵開關300之電路板20,從而使按鍵開關300可據以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另一方面,當上述外力消失時,彈性件18係可驅動套筒件16從如第11圖所示之按壓位置向上移動回如第10圖所示之未按壓位置,在上述過程中,遮擋臂304係可隨著套筒件16之向上移動而回到位於光學發射器22上方之位置(如第10圖所示),使得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102之間的光路傳輸不再被阻斷,故按鍵開關300不會產生觸發訊號。
在實際應用中,上述光路引導板之結構設計亦可改採用單次反射設計以達到光學元件結構簡化功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12圖,其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300’於套筒件16未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在此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中所提到之元件具有相同編號者,代表其具有相同之結構或功能,其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如第12圖所示,按鍵開關300’包含底座12、上蓋14、套筒件16、彈性件18、電路板20、光學發射器22、光學接收器102,以及光路引導結構302’,光路引導結構302’包含遮擋臂304以及光路引導板306’,光路引導板306’具有第一側面308以及第二側面310,且反射面316斜切形成於第二側面310上,藉此,當套筒件16未被按壓時,光學發射器22所發射之光線L係可入射至光路引導板306’內且在經過反射面316之單次反射後入射至光學接收器102,從而建立光學發射器22與光學接收器102之間的光路傳輸。至於針對按鍵開關300’之其他相關描述,其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2‧‧‧底座
13‧‧‧定位柱
14‧‧‧上蓋
16‧‧‧套筒件
18‧‧‧彈性件
20‧‧‧電路板
22‧‧‧光學發射器
24、102‧‧‧光學接收器
28‧‧‧第一表面
30‧‧‧第二表面
32‧‧‧延伸臂
116、316‧‧‧反射面
204、304‧‧‧遮擋臂
L‧‧‧光線
10、100、100’、200、300、300’‧‧‧按鍵開關
26、104、104’、202、302、302’‧‧‧光路引導結構
34、106、106’、206、306、306’‧‧‧光路引導板
36、108、208、308‧‧‧第一側面
38、110、210、310‧‧‧第二側面
40、112、212、312‧‧‧第一反射面
42、114、214、314‧‧‧第二反射面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按鍵開關之爆炸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按鍵開關沿剖面線A-A之剖面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未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第5圖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8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未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9圖為第8圖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未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11圖為第10圖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第12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按鍵開關於套筒件未被按壓時之剖面示意圖。

Claims (12)

  1. 一種按鍵開關,可連結一鍵帽,該按鍵開關包含: 一底座,其具有一定位柱; 一上蓋,其設置於該底座上; 一套筒件,其可旋轉地套設於該定位柱且可活動地穿過該上蓋以連接於該鍵帽,以使該鍵帽可相對於該底座上下移動; 一彈性件,其分別抵接該套筒件以及該底座,該彈性件使該套筒件朝遠離該底座方向運動; 一電路板,其設置於該底座下; 一光路引導結構,其自該套筒件往該電路板向下延伸形成; 一光學發射器,其設置於該電路板面對該套筒件之一第一表面以及與該第一表面相對之一第二表面之其中之一上;以及 一光學接收器,其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二表面之其中之另一上,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入射至該光路引導結構內以反射至該光學接收器; 其中,當該鍵帽被按壓以向下帶動該套筒件時,該光路引導結構隨著該套筒件之向下移動導通或阻斷該光學發射器與該光學接收器經過該光路引導結構之引導所建立之光路傳輸而產生相對應之一觸發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路引導結構具有一延伸臂以及一光路引導板,該延伸臂自該套筒件向下延伸連接至該光路引導板,該光路引導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分別同向斜切形成於該第一側面以及該第二側面上且彼此錯位,當該光路引導板隨著該套筒件之向下移動而位於該光學發射器與該光學接收器之間時,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入射至該光路引導板內且在經過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之反射後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以產生該觸發訊號。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分別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二表面且分別對應該第一側面以及該第二側面,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第二反射面以及該第一反射面分別對準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且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通過該第一側面且依序經過該第二反射面以及該第一反射面之反射而從該第二側面射出以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路引導結構具有一延伸臂以及一光路引導板,該延伸臂自該套筒件向下延伸連接至該光路引導板,該光路引導板具有對應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一第一側面以及與該第一側面相對且遠離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一第二側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分別反向斜切形成於該第二側面上,當該光路引導板隨著該套筒件之向下移動而使該第一側面正對該光學發射器與該光學接收器時,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通過該第一側面入射至該光路引導板內且在經過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之反射後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以產生該觸發訊號。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分別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二表面,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分別對準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且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通過該第一側面且依序經過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之反射而從該第一側面射出以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路引導結構包含一遮擋臂以及一光路引導板,該遮擋臂自該套筒件向下延伸形成,該光路引導板穿設於該電路板中且位於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間,該光路引導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側面以及一第二側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分別同向斜切形成於該第一側面以及該第二側面上且彼此錯位,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入射至該光路引導板內且在經過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之反射後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遮擋臂隨著該套筒件向下移動至阻斷該光學發射器與該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的位置以產生相對應之該觸發訊號。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分別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二表面且分別對應該第一側面以及該第二側面,該第二反射面以及該第一反射面分別對準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通過該第一側面且依序經過該第二反射面以及該第一反射面之反射而從該第二側面射出以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遮擋臂隨著該套筒件向下移動至位於該光路引導板與該光學發射器之間的位置以阻斷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入射至該光路引導板之光路傳輸。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路引導結構包含一遮擋臂以及一光路引導板,該遮擋臂自該套筒件向下延伸形成,該光路引導板穿設於該電路板中且具有對應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一第一側面以及與該第一側面相對且遠離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一第二側面,一第一反射面以及一第二反射面分別反向斜切形成於該第二側面上,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通過該第一側面入射至該光路引導板內且在經過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之反射後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遮擋臂隨著該套筒件向下移動至阻斷該光學發射器與該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的位置以產生相對應之該觸發訊號。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分別設置於該電路板之該第一表面以及該第二表面,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分別對準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通過該第一側面且依序經過該第一反射面以及該第二反射面之反射而從該第一側面射出以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遮擋臂隨著該套筒件向下移動至位於該光路引導板與該光學發射器之間的位置以阻斷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入射至該光路引導板之光路傳輸。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路引導結構具有一延伸臂以及一光路引導板,該延伸臂自該套筒件向下延伸連接至該光路引導板,該光路引導板具有對應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一第一側面以及與該第一側面相對且遠離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一第二側面,一反射面斜切形成於該第二側面上,當該光路引導板隨著該套筒件之向下移動而使該第一側面正對該光學發射器與該光學接收器以及使該反射面對準該光學發射器時,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通過該第一側面入射至該光路引導板內且在經過該反射面之反射後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以產生該觸發訊號。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路引導結構包含一遮擋臂以及一光路引導板,該遮擋臂自該套筒件向下延伸形成,該光路引導板穿設於該電路板中且具有對應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一第一側面以及與該第一側面相對且遠離該光學發射器以及該光學接收器之一第二側面,一反射面斜切形成於該第二側面上且對準該光學發射器,當該鍵帽未被按壓時,該光學發射器所發射之光線通過該第一側面入射至該光路引導板內且在經過該反射面之反射後入射至該光學接收器,當該鍵帽被按壓時,該遮擋臂隨著該套筒件向下移動至阻斷該光學發射器與該光學接收器之間的光路傳輸的位置以產生相對應之該觸發訊號。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按鍵開關,其中該光學發射器係為一紅外線發射裝置,該光學接收器係為一紅外線接收裝置。
TW107124228A 2018-07-13 2018-07-13 按鍵開關 TWI660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4228A TWI660385B (zh) 2018-07-13 2018-07-13 按鍵開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4228A TWI660385B (zh) 2018-07-13 2018-07-13 按鍵開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0385B true TWI660385B (zh) 2019-05-21
TW202006765A TW202006765A (zh) 2020-02-01

Family

ID=67348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4228A TWI660385B (zh) 2018-07-13 2018-07-13 按鍵開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0385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33305U (en) * 2016-06-08 2016-12-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Keyswitch device
CN205920912U (zh) * 2016-07-08 2017-02-01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悬浮式滑动结构设置的机械轴键盘按键开关模组
TW201715550A (zh) * 2015-10-22 2017-05-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光學式按鍵開關之發光鍵盤
CN106877855A (zh) * 2015-12-14 2017-06-2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式开关键盘
CN206293332U (zh) * 2015-08-11 2017-06-30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产生两次触感撞击音及光电控制一体式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TW201737280A (zh) * 2016-04-08 2017-10-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TWM550843U (zh) * 2017-07-03 2017-10-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裝置
CN207183139U (zh) * 2017-07-11 2018-04-03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沉板模组光电开关及键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293332U (zh) * 2015-08-11 2017-06-30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产生两次触感撞击音及光电控制一体式输入设备开关模组
TW201715550A (zh) * 2015-10-22 2017-05-0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光學式按鍵開關之發光鍵盤
CN106877855A (zh) * 2015-12-14 2017-06-20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式开关键盘
TW201737280A (zh) * 2016-04-08 2017-10-16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結構
TWM533305U (en) * 2016-06-08 2016-12-0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Keyswitch device
CN205920912U (zh) * 2016-07-08 2017-02-01 东莞市长资实业有限公司 悬浮式滑动结构设置的机械轴键盘按键开关模组
TWM550843U (zh) * 2017-07-03 2017-10-2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按鍵裝置
CN207183139U (zh) * 2017-07-11 2018-04-03 东莞市高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沉板模组光电开关及键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765A (zh) 2020-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34661B1 (en) Optical switch keyboard
TWI587338B (zh) 按鍵結構
TW201931408A (zh) 光開關按鍵
TW201737280A (zh) 按鍵結構
US20130135211A1 (en) Keyboard
TWI669738B (zh) 鍵盤
CN109088629B (zh) 按键开关
JP3132194U (ja) 押圧可能なタッチモジュール及びタッチ入力装置
US11223357B2 (en) Keyswitch
TWI615870B (zh) 按鍵結構
TW201901721A (zh) 鍵盤裝置
US10635214B1 (en) Press-touch-control device having screen display
TWI660385B (zh) 按鍵開關
EP3663896B1 (en) Key structure and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TW202001960A (zh) 按鍵結構
TWM550843U (zh) 按鍵裝置
WO2022147634A1 (zh) 微动平衡超薄按键组件
TWI711065B (zh) 具有震動功能之鍵盤
JP3219461U (ja) ディスプレーを具えるプッシュ及びタッチ方式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CN109192573B (zh) 开关装置
TW201816817A (zh) 按鍵結構
CN108023584B (zh) 按键结构
CN109390177B (zh) 具有按压段落感的薄型按键
TWI616915B (zh) 光學式開關鍵盤
TWM577170U (zh) 鍵盤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