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8870B - Structure of spr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tructure of spray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8870B
TWI658870B TW106139064A TW106139064A TWI658870B TW I658870 B TWI658870 B TW I658870B TW 106139064 A TW106139064 A TW 106139064A TW 106139064 A TW106139064 A TW 106139064A TW I658870 B TWI658870 B TW I6588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valve body
disposed
driver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90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8287A (zh
Inventor
顏憲明
Original Assignee
統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統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統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390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887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8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88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18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8287A/zh

Link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主要包含一本體,本體內部設有容置空間,一連通口設置於本體之一側,連通口側更包含一限位件,本體表面至少設置一第一開口連通該容置空間,第一開口、容置空間及連通口形成一第一路徑,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流體從第一開口注入;一閥體設置於容置空間;以及一驅動器設置於該體,驅動器與閥體電性連接;其中,驅動器驅動閥體抵住限位件及第一開口,或,驅動器驅動該閥體遠離限位件時,連通第一開口、容置空間與連通口。

Description

噴霧裝置之結構
工業噴塗之噴霧領域,尤其是一種噴塗離型劑之噴霧結構領域。
工業領域中,時常需要對工件以及模具表面進行清潔或噴灑特殊溶劑,以達到清潔或附著特殊溶劑的目的,這當中就用到了噴嘴。噴嘴是指將液體產生霧化的機構,噴霧的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將液體霧化至微小的液滴,其次,再將已霧化的液滴經由噴孔直接噴灑在指定的表面上,以達成預期的噴霧效果。其中這些液滴可以是水、離型劑或其他液體。依照噴嘴的霧化原理來界定,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分別是液體加壓式噴嘴、氣體輔助式噴嘴以及炒銀博士噴嘴。
現有市場銷售的氣體輔助式噴霧裝置種類繁多,其缺點在於,噴霧中的液體為離型劑時,離型劑的成份含有蠟,在噴霧的過程中,很容易堵塞離型劑的孔洞,讓離型劑無法流出。另外,在噴霧過程中,噴出力道太弱,無法有效讓離型劑附著在模具表面。尤其是當噴霧對象為高溫工件時,其高溫會將離型劑還未附著磨具表面的時候蒸發掉,導致噴霧效果不佳;在對模具及工件進行清潔時,無法將模具表面的異物吹開等問題。
其次,由於噴出空氣所需求的管路口徑較大,將導致控制空氣入口的電磁閥要挑選較大規格,否則會出現流量不足的問題。另外,若有多個噴嘴需要控制,就要設置相對應的多個大型電磁閥與多條管路,導致結構複雜,增大了控制及維修的難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噴霧裝置之結構,該結構通過對離型劑入口以及空氣入口的改良,增加噴霧時的空氣量與力道,另外,用小電磁閥控制大流量氣體的開閉,節省配線空間,其控制空氣、離型劑的開、閉設置在噴霧心臟的內部,反應時間較快,更容易控制及維修更換。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噴霧裝置之結構,以解決先前技術中需要用大規格電磁閥控制空氣管路,所導致的流量不足以及結構和線路複雜的問題。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噴霧裝置之結構,以改善離型劑容易堵塞孔洞的問題。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噴霧裝置之結構,以改善噴霧式的空氣量與力道不足的問題。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提供一種噴霧裝置之結構,其包含一本體,該本體內部設有一容置空間,一連通口設置於該本體之一側,該本體之該連通口側更包含一限位件,該本體表面至少設置一第一開口連通該容置空間,該第一開口、該容置空間及該連通口形成一第一路徑,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流體從該第一開口注入;一閥體,該閥體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以及一驅動器,該驅動器設置於該本體,該驅動器與該閥體電性連接;其中,該驅動器驅動該閥體抵住該限位件,或,該驅動器驅動該閥體遠離該限位件時,連通該第一路徑。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閥體之一側更包含一墊圈,該墊圈用以抵住該限位件,並在該容置空間內形成一密閉空間。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閥體更包含一流體通道,該流體通道之二開口分別設置在該閥體表面及該閥體一側。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本體表面設置一第二開口連通該容置空間,當該驅動器驅動該閥體遠離該限位件時,連通該第二開口與該流體通道,形成一第二路徑。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第二開口連通一第二流體。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驅動器為電磁閥或氣動閥等。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連通口外側設置一外噴管,該墊圈側設置一內噴管。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本體內側表面上環設複數個彈性體,該些彈性體抵住該閥體。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本體開設一第三開口、一第四開口,該第三開口、該第四開口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
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閥體表面設置一第四彈性體,該第四彈性體抵住該本體。
10‧‧‧本體
102‧‧‧容置空間
104‧‧‧連通口
1042‧‧‧限位件
106‧‧‧第一開口
108‧‧‧第二開口
110‧‧‧彈性件
112‧‧‧外噴管
114‧‧‧第三開口
116‧‧‧第四開口
20‧‧‧閥體
202‧‧‧內噴管
204‧‧‧墊圈
206‧‧‧流體通道
30‧‧‧驅動器
40‧‧‧第一流體
42‧‧‧第二流體
502‧‧‧第一彈性體
504‧‧‧第二彈性體
506‧‧‧第三彈性體
508‧‧‧第四彈性體
A‧‧‧第一路徑
B‧‧‧第二路徑
第一圖:其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剖面圖;第二圖:其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閥體爆炸剖面圖;第三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本體剖面圖;第四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工作狀態剖面圖;第五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非工作狀態剖面圖;第六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本體剖面圖;第七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閥體結構圖;第八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工作狀態剖面圖;及第九圖:其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非工作狀態剖面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有鑒於習知技術中存在需要選用大規格電磁閥分別控制空氣入口,噴霧結構及線路結構複雜,不易更換維修;以及噴霧離型劑的蠟成分會將孔洞堵塞,以及噴霧力道過小,無法有效讓離型劑附著在模具表面等問題。針對如何解決習知技術上之問題,如何改良研發,並且有效提升噴霧結構的工作效率及維修更換效率等,上述情事係為大家所共同努力之目標,其為具有新穎性與進步性之發明。
首先,請參閱第一圖,其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部分剖面圖。如圖所示,本發明係一種噴霧裝置之結構,其包含一本體10,該本體10內部包含一容置空間102,一閥體20設置於該容置空間102,一驅動器30設置於該本體10並驅動該閥體20於該容置空間102往復位移作動。該驅動器30為電磁閥或氣動閥等。
請繼續參閱第一圖,其中,該本體10之一側設置一連通口104,該連通口104與該容置空間102相連通,該連通口104內側更包含一限位件1042。一第一開口106、一第二開口108設置於該本體10之表面,並與該容置空間102相連通,該第一開口106、該容置空間102及該連通口104形成一第一路徑A,一第一流體40從該第一開口106處注入,該注入方式可選為高壓方式注入。該驅動器30驅動該閥體20抵住該限位件1042,該驅動器30驅動該閥體20遠離該限位件1042時,連通該第一路徑A。該連通口104外側更設有一外噴管112。
請一併參閱第一圖及第二圖,第二圖係為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之閥體爆炸剖面圖。如圖所示,其中,該閥體20之一側設置一墊圈204,該墊圈204於該驅動器30作動時抵住該限位件1042。一內噴管202設置於該閥體20之該墊圈204側。一流體通道206設置於該閥體20內側,該流體通道206之兩個開口分別設置在該閥體20之表面及該墊圈204側。
請參閱第三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本體剖面圖。如圖所示,其中,該本體10表面更包含一第二開口108,該第二開口108更與該容置空間102相連通,複數個彈性體環設於該本體10內側表面上,於本實施例中,該彈性體個數為三個,分別為一第一彈性體502、一第二彈性體504、一第三彈性體506。該第二彈性體504及該第三彈性體506分別設置在該第二開口108內部兩側,該第一彈性體502設置於該第二彈性體504與該第一開口106內部之間,該些彈性體之內側更密合環繞該閥體20。於本實施例中,該驅動器30選擇電磁閥進行驅動,一彈性件110與該驅動器30電性連接,並由該驅動器30驅動其伸縮。
請參閱第四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工作狀態剖面圖。如圖所示,該閥體20與該彈性件110相連接,該驅動器30設定為ON時,其驅動該彈性件110收縮,進而驅動該閥體20於該容置空間102內遠離該限位件1042。該第一開口106與該連通口104形成該第一路徑A,該第二開口108與該流體通道206形成該第二路徑B。與此同時,一第一流體40以高壓方式注入該第一路徑A,一第二流體42連通該第二開口108,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流體40為空氣,該第二流體42為離型劑。該第一流體40經過該第一路徑A,由於氣壓原理導致該第二路徑B內部壓力減小,該第二流體42被空氣壓力吸入該第二路徑B,由該內噴管202噴出。該第一流體40與該第二流體42於該連通口104處混合後,由該外噴管112噴出。由於該第一彈性體502設置於該第一開口106與該第二彈性體504之間並密合環繞該閥體20,其可防止該第一流體40側漏至該第二開口108處。由於該第二彈性體504與該第三彈性體506設置於該第二開口108兩側並密合環繞該閥體20,其可防止該第二流體42側漏至該第一開口106處以及該容置空間102之內部。
請參閱第五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例之非工作狀態剖面圖。如圖所示,該閥體20與該彈性件110相連接,該驅動器30設定為OFF時,其驅動該彈性件110伸長,進而驅動該閥體20於該容置空間102內抵 住該限位件1042。由於該第一彈性體502設置於該第一開口106與該第二彈性體504之間並密合環繞該閥體20,該第一路徑A被阻斷,該第一流體40無法通過該第一路徑A。該流體通道206之閥體開口移動至該第一彈性體502與該第二彈性體504之間,由於該第二彈性體504與該第三彈性體506設置於該第二開口108兩側並密合環繞該閥體20,因此,該第二路徑B被阻斷,該第二流體42停止通過該第二路徑B。
請參閱第六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本體剖面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彈性體個數為三個,分別為一第一彈性體502、一第二彈性體504、一第三彈性體506。該第二彈性體504及該第三彈性體506分別設置在該第二開口108兩側,該第一彈性體502設置於該第二彈性體504與該第一開口106之間,該些彈性體之內側更密合環繞該閥體20。該本體10之表面分別開設一第三開口114、一第四開口116,該第三開口114與該第四開口116與該容置空間102相連通。該驅動器30設置於該本體10,於本實施例中,該驅動器30選擇氣動閥進行驅動,該驅動器30分別連通並驅動氣體進出該第三開口114與該第四開口116。
請參閱第七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閥體結構圖。如圖所示,其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一第四彈性體508設置於該閥體20並密合內接該本體10。
請參閱第八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工作狀態剖面圖。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流體40為空氣,該第二流體42為離型劑。該驅動器30設定為ON時,其驅動氣體由該第三開口114導入,同時驅動氣體由該第四開口116導出。由於該第三彈性體506設置於該第二開口108之一側,並且該第四彈性體508設置於該閥體20並密合內接該本體10,該驅動器30驅動該閥體20遠離該限位件1042。與此同時,形成該第一路徑A及第二路徑B,該第一流體40與該第二流體42分別通過該第一路徑A及第二路徑B,並於該連通口104處混合後,由該外噴管112噴出。
請參閱第九圖,其係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例之非工作狀態剖面圖。如圖所示,該驅動器30設定為OFF時,其驅動氣體由該第三開口114導出,同時驅動氣體由該第四開口116導入。由於該第三彈性體506設置於該第二開口108之一側,並且該第四彈性體508設置於該閥體20並密合內接該本體10,該驅動器30驅動該閥體20抵住該限位件1042。由於該第一彈性體502設置於該第一開口106與該第二彈性體504之間並密合環繞該閥體20,該第一路徑A被阻斷,該第一流體40無法通過該第一路徑A。該流體通道206之閥體開口移動至該第一彈性體502與該第二彈性體504之間,由於該第二彈性體504與該第三彈性體506設置於該第二開口108兩側並密合環繞該閥體20,因此,該第二路徑B被阻斷,該第二流體42停止通過該第二路徑B。
綜上所述,由於控制該第一流體40、該第二流體42的開關設置在噴霧裝置的內部,提升了開關反應的時間,省去了大規格驅動器的使用,使得配線以及更換和維修都更加方便。同時改善了離型劑容易堵塞孔洞以及噴出力道不足的缺點。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舉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之形狀、構造、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與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故本發明實為一具有新穎性、進步性及可供產業上利用者,應符合我國專利法專利申請要件無疑,爰依法提出發明專利申請,祈 鈞局早日賜至准專利,至感為禱。

Claims (10)

  1. 一種噴霧裝置之結構,其包含: 一本體,該本體內部設有一容置空間,一連通口設置於該本體之一側,該本體之該連通口側更包含一限位件,該本體表面至少設置一第一開口連通該容置空間,該第一開口、該容置空間及該連通口形成一第一路徑,進一步包含一第一流體從該第一開口注入; 一閥體,該閥體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以及 一驅動器,該驅動器設置於該本體; 其中,該驅動器驅動該閥體抵住該限位件,或,該驅動器驅動該閥體遠離該限位件時,連通該第一路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閥體之一側更包含一墊圈,該墊圈用以抵住該限位件,並在該容置空間內形成一密閉空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閥體更包含一流體通道,該流體通道之二開口分別設置在該閥體表面及該閥體一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本體表面設置一第二開口連通該容置空間,當該驅動器驅動該閥體遠離該限位件時,連通該第二開口與該流體通道,形成一第二路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第二開口連通一第二流體。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驅動器為電磁閥或氣動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連通口外側設置一外噴管,該墊圈側設置一內噴管。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本體內側表面上環設複數個彈性體,該些彈性體抵住該閥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本體開設一第三開口、一第四開口,該第三開口、該第四開口與該容置空間相連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噴霧裝置之結構,其中,該閥體表面設置一第四彈性體,該第四彈性體抵住該本體。
TW106139064A 2017-11-10 2017-11-10 Structure of spray device TWI658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9064A TWI658870B (zh) 2017-11-10 2017-11-10 Structure of spr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39064A TWI658870B (zh) 2017-11-10 2017-11-10 Structure of spray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58870B true TWI658870B (zh) 2019-05-11
TW201918287A TW201918287A (zh) 2019-05-16

Family

ID=67347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9064A TWI658870B (zh) 2017-11-10 2017-11-10 Structure of spray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887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2986A1 (en) * 2001-09-24 2004-06-17 Daniel P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two piece spray nozzle
TWM419090U (en) * 2011-06-22 2011-12-21 Zitai Prec Machinery Co Ltd Nozzle structure of sprayer
TWM426445U (en) * 2011-07-29 2012-04-11 Zitai Prec Machinery Co Ltd Nozzle rotating structure for spraying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12986A1 (en) * 2001-09-24 2004-06-17 Daniel Py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two piece spray nozzle
TWM419090U (en) * 2011-06-22 2011-12-21 Zitai Prec Machinery Co Ltd Nozzle structure of sprayer
TWM426445U (en) * 2011-07-29 2012-04-11 Zitai Prec Machinery Co Ltd Nozzle rotating structure for spraying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8287A (zh)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19407B1 (en) Dispenser and spr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288395B1 (ko) 고압 펄스 노즐 장치
CN105944862A (zh) 雾化喷嘴及使用该雾化喷嘴的雾化喷头
KR100815850B1 (ko) 절삭유 분사장치
TWI658870B (zh) Structure of spray device
CN103611648A (zh) 喷嘴自动清洗装置
KR101634243B1 (ko) 약액 분사장치
CN202606329U (zh) 一种高流量低压力气喷枪
CN110801974B (zh) 一种具备喷嘴清洗疏通功能的涂料喷涂阀
CN202667059U (zh) 一种电喷枪的阀针结构
TWM526927U (zh) 適用於金屬壓鑄機之噴霧器及具有該噴霧器的噴頭裝置
JP2011101854A (ja) ノズル洗浄システム
CN205977414U (zh) 一种发动机燃油喷嘴清洗装置
JP5610911B2 (ja) 洗浄ガン
US9827576B2 (en) Nozzle assembly capable of performing suction and high pressure blowing
CN207546883U (zh) 一种精密喷射阀
CN2642604Y (zh) 清洗枪
CN220991339U (zh) 一种用于气缸盖水套清洗的水气混合喷嘴
KR200456200Y1 (ko) 세척제 분사량 조절기능을 갖는 복합 에어건
US20200023415A1 (en) Automatic cleaning and spraying device
CN104941096B (zh) 一种新型水枪喷射装置
CN215542146U (zh) 一种用于喷涂器的清洗液切换装置
CN203664092U (zh) 喷嘴自动清洗装置
CN215541960U (zh) 一种用于旋杯喷涂器的喷涂油路控制装置
KR200482407Y1 (ko) 액체 토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