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7797B - 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7797B
TWI657797B TW106125950A TW106125950A TWI657797B TW I657797 B TWI657797 B TW I657797B TW 106125950 A TW106125950 A TW 106125950A TW 106125950 A TW106125950 A TW 106125950A TW I657797 B TWI657797 B TW I65779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hysiological marker
cardiac function
measuring
inertial mo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5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9839A (zh
Inventor
李明義
林文彥
張伯丞
蔡采璇
林仲志
周文正
葉芯蘊
Original Assignee
長庚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長庚大學 filed Critical 長庚大學
Priority to TW106125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5779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9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9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797B/zh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整合心電圖資訊以及自心臟瓣膜之至少一體表區域所量測之至少一線性加速度量測訊號,如此以得知心臟生理資訊,包含瓣膜開閉、心肌收縮及血液流動響應,並進行比對以獲得心臟功能相關之生理標記,因而可以判斷心臟功能異常,作為一種量測準確性與超音波相同,但不受限於超音波裝置之心臟功能風險評估方法,除可提高臨床判斷心臟異常之效率,亦可建立個體心臟異常監控系統。

Description

<title lang="zh">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title><technical-field><p>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量測及異常辨識之方法,尤其指一種用於心臟功能量測及心臟功能異常之方法。</p></technical-field><background-art><p>心臟疾病是高齡化社會最嚴重且比例較高的疾病,據統計數據指出,心臟相關疾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為了監控心臟病患之心臟功能狀態,病患須定期回醫院檢查,例如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心室頻脈(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心室提早心跳(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及心房提早心跳(Premature atrial contraction; PAC) 等,都可以用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ECG)量測心臟電生理反應來判定心臟異常現象,但是遇到心臟衰竭(Heart failure; HF)或心臟瓣膜異常病變(Vavular heart disease; VHD)等病症,病患除了需要在醫院使用心電圖量測外,還須以超音波拍攝影像來輔助檢查才能清楚診斷。</p><p>心電圖係用以量測心臟電生理反應,而M型超音波(M-mode) 檢查或都卜勒超音波檢查則是以拍攝連續動態的影像,來輔助醫師評估心臟泵血(cardiac pump function)、心肌收縮(cardiac muscle contraction)及心臟瓣膜(cardiac valve)開閉之異常特徵;但是由於前述之設備要價昂貴,僅能設置於醫院,而無法當作日常居家檢查使用,此外,由於心臟功能異常現象可能間歇性發生,因此病患於醫院檢查時,可能無法檢出異常現象,但是卻在返家後突然產生異常癥兆,故可知道如無法即時監控心臟異常狀態,患有心臟疾病之患者發生突發性異常現象卻無法即時處理將是一大隱憂。</p><p>心臟病急性發作常導致生命危險,然而部份心臟疾病發作是可以在發病前早期偵測的,如前所述,心臟疾病如心室顫動(VF)、心房顫動(AF)、心室頻脈(VT)、心室提早心跳(PVC)、心房提早心跳(PAC)等即可以使用心電圖預先偵測。雖然此類高危險群心臟病患可依照醫囑穿戴霍特二十四小時連續心電圖(Holter Monitor)在居家環境中連續紀錄病患心臟電生理反應,以提供回診時由醫師讀取資料並判定異常。但是此類Holter Monitor無法在監測心電圖時,同步辨識所收集訊號的異常特徵,並在第一時間提出預警。除此之外,依據心肺復甦術準則(CPR Guideline)中也明確指出,使用心電圖來偵測早期心臟病癥實有其極限,也就是說有些病患在心臟疾病發作時,雖然仍有心電圖心律訊號,但是心臟已經停止搏動,此一現象稱為心搏停止心電訊號(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簡稱 PEA),因此可以知道,僅依賴心電圖量測是不能可靠地評估心臟泵血能力,故無法進一步監測到心臟衰竭(HF)急性發作及心臟瓣膜異常病變(VHD)等發病症兆。</p><p>此外,瓣膜性心臟病患者於患病初期之症狀並非與心臟不適相關,因此亦無法單靠心電圖偵測檢出,造成許多病患延誤了一段時間,直到透過心臟超音波或心臟核磁共振檢查後,才確認罹患瓣膜性心臟病,因此常常無法及早採取必要之治療而延誤黃金治療時機,甚至因此而造成心臟嚴重之損害,甚或死亡。.</p><p>依據上述內容可以知道,開發一套可在居家環境使用、連續監測心臟病發特徵之早期預警系統,已成為高齡心臟病患行動照護亟待解決之問題,故本發明提出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藉以解決習知技術之缺陷。</p></background-art><disclosure><p>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該方法係整合一心電圖訊號及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p><p>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以至少一生理標記為依據分別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並依據該生理標記判斷出受測者之心臟功能異常現象。</p><p>本發明之再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透過上述之生理標記而分別對應心臟異常現象,且其判斷結果與超音波檢測結果相符合,因此能以更快速更簡易的量測方式達到超音波檢測之準確性。</p><p>本發明之又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可檢出心臟衰竭及心臟瓣膜性心臟病,作為一種快速、簡易、居家型且不受限於超音波裝置之量測方法。</p><p>為了達到上述之目的,本發明揭示了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判斷至少一心臟功能異常現象。</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心電圖訊號係以一心電圖量測電極量測所獲得。</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體表區域係胸骨左緣第二肋向右橫過胸骨柄擴展到胸骨右緣第二、三肋間之一主動脈瓣體表區域。</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體表區域係以胸骨左緣第二肋間為中心向上擴展到第一肋間、左鎖骨下區並向下延伸至胸骨左緣第三肋間之一肺動脈瓣體表區域。</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體表區域係胸骨右緣第四、五肋間向右擴展之一三尖瓣體表區域。</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體表區域係胸骨右緣第五肋間擴展至腋後線之一二尖瓣體表區域。</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係以一慣性運動感測器量測所獲得。</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中膈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外壁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左心室中膈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外壁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之間隔上升時,代表左心室神經傳導不良。</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上升時,代表左心室心肌收縮力下降,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下降時,該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主動脈瓣膜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主動脈瓣關閉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主動脈瓣關閉時點之間隔上升時,代表左心室收縮力下降,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主動脈瓣關閉時點之間隔下降時,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主動脈瓣膜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上升時,代表左心室收縮力下降,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下降時,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主動脈瓣膜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第一次二尖瓣瓣膜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之舒張功能。</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第一次二尖瓣瓣膜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上升時,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二尖瓣閉鎖不全或二尖瓣瓣膜脫垂。</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第一次二尖瓣瓣膜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下降時,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二尖瓣瓣膜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至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後之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至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上升時,代表左心房心肌收縮力下降,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二尖瓣閉鎖不全或二尖瓣瓣膜脫垂。</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至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下降時,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二尖瓣瓣膜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型變時點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前之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型變時點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大於250毫秒 (ms)時,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二尖瓣閉鎖不全或二尖瓣瓣膜脫垂。</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型變時點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小於140毫秒 (ms)時,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二尖瓣瓣膜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上升時,代表左心室收縮力下降,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下降時,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主動脈瓣膜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肺動脈瓣瓣膜開啟初始時點至經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右心室心肌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肺動脈瓣瓣膜開啟初始時點至經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上升時,代表右心室收縮力下降,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肺動脈瓣膜閉鎖不全。</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肺動脈瓣瓣膜開啟初始時點至經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下降時,對應之該心臟功能異常現象係肺動脈瓣膜開口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至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至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上升時,代表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下降時,代表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上升時,代表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二尖瓣瓣膜第一次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期間與左心室充血期間之比值上升時,代表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收縮係數與心肌表現指數之總和,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收縮功能。</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收縮係數與心肌表現指數之總和下降時,代表左心室心肌收縮異常。</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預射血期間及主動脈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總和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主動脈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收縮功能。</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預射血期間及主動脈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總和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主動脈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下降時,代表左心室心肌收縮異常。</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該生理標記係一預射血期間與左心室收縮期間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收縮功能。</p><p>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其亦揭露當該預射血期間與左心室收縮期間之比值上升時,代表左心室心肌收縮功能異常。</p></disclosure><mode-for-invention><p>為使對本發明之特徵及所達成之功效有更進一步之瞭解與認識,謹佐以較佳之實施例及配合詳細之說明,說明如後:</p><p>有鑑於臨床現行之心臟功能異常之量測存在的技術缺陷,其一,由於心臟衰竭及心臟瓣膜性心臟病無法用心電圖量測,僅能以超音波長時間拍攝才能獲得相關心臟生理資訊,且超音波裝置價格昂貴、量測耗時並僅能於醫院進行拍攝,對於突發性極高之心臟疾病而言,實為一大缺失;其二,則係考量單獨以心電圖量測,因無法量測心臟瓣膜之震動及轉動,尚無法檢出心臟衰竭及心臟瓣膜性心臟病之技術瓶頸;其三,則由於現行之技術未能將自一個體獲得的心臟生理訊號進行有效的分析及比對,也未能針對個體之需求,例如心臟異常監控或心臟術後監控等,建立精確的辨識系統;故本發明提出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將所獲得之心臟功能訊號進一步整合、比對,以獲得個體心臟功能異常之資訊或個體術後心臟復原資訊。</p><p>以下,將針對本發明所包含之方法及設備進行說明:</p><p>請參閱第1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方法流程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係包含步驟如下:</p><p>步驟S10: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震動、旋轉及血流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p><p>步驟S12: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p><p>步驟S14:依據該生理標記判斷至少一心臟功能異常現象。</p><p>首先,如步驟S10所述,本實施例係先量測該心電圖訊號,其可利用一心電圖量測電極進行測量,其係所屬領域之技術人員所公知技術,如此不再詳述;於量測心電圖訊號的同時,透過至少一慣性運動感測器量測該體表區域之震動、旋轉及血流運動,並獲得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亦即同步量測到該心電圖訊號與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又如第2圖所示,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示意圖,如圖所示,該些慣性運動感測器100係分別設置於心臟瓣膜之四個體表位置,包括胸骨左緣第二肋向右橫過胸骨柄擴展到胸骨右緣第二、三肋間之一主動脈瓣體表區域101、胸骨左緣第二肋間為中心向上擴至第一肋間、左鎖骨下區並向下延伸至胸骨左緣第三肋間之一肺動脈瓣體表區域102、胸骨右緣第四、五肋間向右擴展之一三尖瓣體表區域103及胸骨右緣第五肋間擴展至腋後線之一二尖瓣體表區域104;其中,該慣性運動感測器可為線性加速度感測器、旋轉加速度感測器或兩者之組合,進一步而言,所述之線性加速度感測器可為加速規,所述之旋轉加速度感測器可為陀螺儀。</p><p>承上述,在分別獲得受測者之該心電圖訊號及上述體表區域之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後,係如同本實施例之步驟S12,進一步將心電圖訊號及四組慣性運動量測訊號進行整合比對,並分述如下:</p><p>(1) 整合心電圖訊號(ECG):依據訊號圖譜統整出心跳循環,並從訊號圖譜中定義五個特徵點,分別為P、Q、R、S及T波形;其中,P、Q、R、S及T波形之定義係所屬領域之技術人員所公知,如此不再贅述。</p><p>(2)整合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亦即心震圖訊號(SCG):從慣性運動量測訊號圖譜中定義十個特徵點,並搭配參閱第3A圖至第3G圖,其為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心臟作動週期參數界定示意圖,第3A圖至第3B圖為揭示心震圖對應超音波圖,以對照取得特徵點MC、MO、AO、AC第3C圖至第3G圖為揭示心震圖對應督卜勒示意圖,以對照獲得特徵點SCV、LCV、PF、AF、MF <sub>E</sub>及MF <sub>A</sub>,以上所述之該十個特徵點依其發生的時點為MC、AO、SCV、LCV、PF、AF、AC、MO、MF <sub>E</sub>及MF <sub>A</sub>,定義前述十個特徵點之規則分述如下: </p><p>MC: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p><p>AO: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p><p>SCV:左心室中膈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p><p>LCV:左心室外壁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p><p>PF: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p><p>AF: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p><p>AC:主動脈瓣關閉時點</p><p>MO: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p><p>MF <sub>E</sub>: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形變時點 </p><p>MF <sub>A</sub>: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 </p><p>其中二尖瓣瓣膜形變時點之特徵點MF <sub>A</sub>搜尋法則為在心電圖訊號之R波對齊線往前至二尖瓣區位置,位於0.02秒外的第二峰值點。 </p><p>(3)比對心電圖訊號之五個特徵點及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之十個特徵點,並依據十個特徵點定義出運算公式,每一運算公式分別代表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每一生理標記可分別代表不同之心臟功能,並能於分別對應不同心臟功能之異常現象,因此在步驟S14中,於比對常模數值後判斷出心臟功能異常與否,詳細比對方式如表一所示。</p><p>表一: <tables><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生理標記 (physiological marker) </td><td> 心臟 功能 </td><td> 心臟功能異常 </td></tr><tr><td> 左心室中膈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外壁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之間隔 (△T <sub>SCV-LCV</sub>) </td><td> 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td><td> 間隔上升時:左心室神經傳導不良 </td></tr><tr><td> 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 (△T<sub>AO-AF</sub> 或△T<sub>AO-RE</sub> ) </td><td> 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td><td> 間隔上升:左心室心肌收縮力下降,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 間隔下降:主動脈瓣膜狹窄 </td></tr><tr><td> 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主動主動脈脈瓣關閉時點之間隔 (DT <sub>LCV-AC</sub>) </td><td> 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td><td> 間隔上升:左心室收縮力下降, 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 間隔下降:主動脈瓣膜狹窄 </td></tr><tr><td> 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DT <sub>LCV-AF</sub>) </td><td> 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td><td> 間隔上升:左心室收縮力下降, 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 間隔下降:主動脈瓣膜狹窄 </td></tr><tr><td> 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第一次二尖瓣瓣膜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 (<img wi="72" he="28" file="twi657797b_d0006.tif" img-format="jpg"/></img>) </td><td> 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之舒張功能 </td><td> 間隔上升:二尖瓣閉鎖不全、二尖瓣瓣膜脫垂; 間隔下降:二尖瓣瓣膜狹窄 </td></tr><tr><td> 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至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 (<img wi="72" he="28" file="twi657797b_d0007.tif" img-format="jpg"/></img>) </td><td> 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後之收縮力 </td><td> 間隔上升:左心房收縮力下降、二尖瓣閉鎖不全、二尖瓣瓣膜脫垂; 間隔下降:二尖瓣瓣膜狹窄 </td></tr><tr><td> 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形變時點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 (<img wi="76" he="28" file="twi657797b_d0003.tif" img-format="jpg"/></img>) </td><td> 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前之收縮力 </td><td> 間隔大於250毫秒(ms):心舒張功能問題初期、二尖瓣閉鎖不全、二尖瓣瓣膜脫垂; 間隔小於140毫秒(ms):心舒張功能問題後期、二尖瓣瓣膜狹窄 </td></tr><tr><td> 肺動脈瓣瓣膜開啟初始時點至經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 (DT<sub>PO-PF</sub>) </td><td> 右心室心肌收縮力 </td><td> 間隔上升:右心室收縮力下降,肺動脈瓣膜閉鎖不全; 間隔下降:肺動脈瓣膜狹窄 </td></tr><tr><td> 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至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 (DT<sub>AO-SCV</sub> / DT <sub>AO-AF</sub>) </td><td> 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td><td> 比值上升: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 </td></tr><tr><td> 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 (ΔT <sub>SCV-LCV</sub>/ ΔT <sub>AO-AF</sub>) </td><td> 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td><td> 比值下降: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 </td></tr><tr><td> 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 ΔT <sub>LCV-AF</sub>/ ΔT <sub>AO-AF</sub></td><td> 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td><td> 比值上升: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 </td></tr><tr><td> 二尖瓣瓣膜第一次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期間與左心室充血期間之比值 <img wi="184" he="29" file="twi657797b_d0004.tif" img-format="jpg"/></img></td><td> 左心房舒張功能 </td><td> 比值上升: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 </td></tr><tr><td> 收縮係數與心肌表現指數之總和 ((ΔT<sub>Q-AO</sub>)+( ΔT<sub>MC-AO</sub>)+( ΔT<sub>AC-MO</sub>) )/ΔT<sub>AO-AC</sub></td><td> 左心室收縮功能 </td><td> 總和下降:左心室心肌收縮異常 </td></tr><tr><td> 預射血期間及主動脈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總和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主動脈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之比值 <img wi="217" he="27" file="twi657797b_d0010.tif" img-format="jpg"/></img></td><td> 左心室收縮功能 </td><td> 比值下降:左心室心肌收縮異常 </td></tr><tr><td> 預射血期間與左心室收縮期間之比值 <img wi="164" he="28" file="twi657797b_d0011.tif" img-format="jpg"/></img></td><td> 左心室收縮功能 </td><td> 比值上升:左心室心肌收縮功能異常 </td></tr></tbody></table></tables></p><p>以下特定實施例,僅為例示說明,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其他形式實施:</p><p>請參閱第4A-4C圖,自一受測者獲得心電圖訊號,以及分別自該受測者之四個體表區域獲得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之心震圖訊號,比對心電圖訊號及心震圖訊號後獲得十個特徵點,分別為MC、AO、SCV、LCV、PF、AF、AC、MO、MF <sub>E</sub>及MF <sub>A</sub>,並依據生理標記所代表之運算公式進行運算,接著將運算結果與常模數值比對,以判斷所對應之心臟功能異常與否。 </p><p>實施例1:取左心室中膈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及心室外壁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計算兩時點之間隔數值,即(△T <sub>SCV-LCV</sub>),如間隔數值大於-25.6±5.83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之左心室有神經傳導不良之現象,如間隔數值未大於-25.6±5.83毫秒,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室心肌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2:取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及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計算兩時點之間隔數值,即(△T <sub>AO-AF</sub>或△T <sub>AO-RE</sub>),如間隔數值大於83±3.06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之現象,如間隔數值小於83±3.06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主動脈瓣膜狹窄之現象,如間隔數值落於83±3.06毫秒之範圍內,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室心肌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3:取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及主動脈瓣關閉時點,計算兩時點之間隔數值,即(DT <sub>LCV-AC</sub>),如間隔數值大於178.9±8.25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之左心室收縮力下降,且主動脈瓣膜有閉鎖不全的現象,如間隔數值小於178.9±8.25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主動脈瓣膜狹窄之現象,如間隔數值落於178.9±8.25毫秒之範圍內,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室心肌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4:取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及經主動脈血流最大流速時點,計算兩時點之間隔,即(DT <sub>LCV-AF</sub>),如間隔數值大於60.8±6.86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之左心室收縮力下降,且主動脈瓣膜有閉鎖不全的現象,如間隔數值小於60.8±6.86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主動脈瓣膜狹窄之現象,如間隔數值落於60.8±6.86毫秒之範圍內,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室心肌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5:取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及第一次二尖瓣瓣膜最大形變時點,計算兩時點之間隔,即( <img he="28" wi="73" img-format="jpg" id="i0031"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1.tif" />),如間隔數值大於92.9±4.71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瓣閉鎖不全或二尖瓣瓣膜脫垂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小於92.9±4.71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瓣瓣膜狹窄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落於92.9±4.71毫秒之範圍內,則代表受測者之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之舒張功能正常。 </p><p>實施例6:取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及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計算兩時點之間隔,即( <img he="28" wi="75" img-format="jpg" id="i0032"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2.tif" />),如間隔數值大於116±3.62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瓣閉鎖不全或二尖瓣瓣膜脫垂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小於116±3.62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瓣瓣膜狹窄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落於116±3.62毫秒之範圍內,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後之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7:取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型變時點及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計算兩時點之間隔,即( <img he="28" wi="76" img-format="jpg" id="i0033"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3.tif" />) ,如間隔數值大於250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瓣閉鎖不全或二尖瓣瓣膜脫垂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小於140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瓣瓣膜狹窄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落於118.7±2.21毫秒之範圍內,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前之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8:取肺動脈瓣瓣膜開啟初始時點及經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計算兩時點之間隔,即(DT <sub>PO-PF</sub>),如間隔數值大於97.4±6.38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肺動脈瓣膜閉鎖不全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小於97.4±6.38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肺動脈瓣膜狹窄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落於97.4±6.38毫秒之範圍內,則代表受測者之右心室心肌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9:以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至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除以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即(DT <sub>AO-SCV</sub>/ DT <sub>AO-AF</sub>),如間隔數值大於0.0002±0.12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辦瓣膜開口狹窄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未大於0.0002±0.12毫秒,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室心肌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10:以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除以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即(ΔT <sub>SCV-LCV</sub>/ ΔT <sub>AO-AF</sub>),如間隔數值大於0.449±0.125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辦瓣膜開口狹窄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未大於0.449±0.125毫秒,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室心肌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11:以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除以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即(ΔT <sub>LCV-AF</sub>/ ΔT <sub>AO-AF</sub>),如間隔數值大於0.285±0.042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辦瓣膜開口狹窄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未大於0.285±0.042毫秒,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室心肌收縮力功能正常。 </p><p>實施例12:以二尖瓣瓣膜第一次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期間除以左心室充血期間,即( <img he="29" wi="184" img-format="jpg" id="i0038"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4.tif" />),如間隔數值大於0.307±0.041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二尖辦瓣膜開口狹窄之異常現象,如間隔數值未大於0.307±0.041毫秒,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房舒張功能正常。 </p><p>實施例13:取收縮係數加上心肌表現指數,即((ΔT <sub>Q-AO</sub>)+( ΔT <sub>MC-AO</sub>)+( ΔT <sub>AC-MO</sub>)) /ΔT <sub>AO-AC</sub>,如總和小於0.432±0.098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左心室心肌收縮異常的現象,如總和未小於0.432±0.098毫秒,則代表受測者之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 </p><p>實施例14:計算預射血期間及主動脈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總和,且計算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主動脈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並將前者除以後者獲得一比值,即((ΔT <sub>Q-AO</sub>+ΔT <sub>AO-AF</sub>) <sub>/</sub>ΔT <sub>AO-AC</sub>),如比值小於0.956±0.113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左心室心肌收縮異常的現象,如比值未小於0.956±0.113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之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 </p><p>實施例15:將預射血期間除以左心室收縮期間獲得一比值,即( <img he="29" wi="160" img-format="jpg" id="i0041"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5.tif" />),如比值大於0.233±0.045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有左心室心肌收縮功能異常的現象,如比值未大於0.233±0.045毫秒,則代表該受測者之左心室收縮功能正常。 </p><p>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之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可整合心臟瓣膜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心臟瓣膜開閉、心肌收縮及血液流動狀態,因而可獲得時點一致且高準確性之心臟生理訊息,並可依據所獲得之訊號資訊以得知習知未曾提出之生理標記,進一步判斷受測者心臟功能是否異常,且其判斷結果與超音波檢測結果相符合,因此能以更快速更簡易的量測方式達到超音波檢測之準確性,卻不需受限於高價、耗時及無法居家量測之超音波裝置,進而達到即時、居家監測的目的。</p></mode-for-invention><description-of-drawings><description-of-element><p>100 慣性運動感測器 101 主動脈瓣體表區域 102 肺動脈瓣體表區域 103 三尖瓣體表區域 104 二尖瓣體表區域 AC 主動脈瓣關閉時點 AF 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 AO 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 LCV 左心室外壁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 MC 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 MF <sub>E</sub>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形變時點 MF <sub>A</sub>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 MO 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 PF 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 SCV 左心室中膈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 △T <sub>SCV-LCV</sub>左心室中膈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外壁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之間隔 △T <sub>AO-AF</sub>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 △T <sub>AO-RE</sub>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 DT <sub>LCV-AC</sub>主動脈脈瓣關閉時點之間隔 DT <sub>LCV-AF</sub>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 <img he="28" wi="72" img-format="jpg" id="i0001"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6.tif" />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第一次二尖瓣瓣膜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 <img he="28" wi="72" img-format="jpg" id="i0001"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7.tif" />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至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 <img he="28" wi="76" img-format="jpg" id="i0001"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3.tif" />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型變時點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 DT <sub>PO-PF</sub>肺動脈瓣瓣膜開啟初始時點至經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 DT <sub>AO-SCV</sub>/ DT <sub>AO-AF</sub>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至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 ΔT <sub>SCV-LCV</sub>/ ΔT <sub>AO-AF</sub>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 ΔT <sub>LCV-AF</sub>/ ΔT <sub>AO-AF</sub>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 <img he="29" wi="184" img-format="jpg" id="i0001"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04.tif" />二尖瓣瓣膜第一次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期間與左心室充血期間之比值 ((ΔT <sub>Q-AO</sub>)+( ΔT <sub>MC-AO</sub>)+( ΔT <sub>AC-MO</sub>) )/ΔT <sub>AO-AC</sub>收縮係數與心肌表現指數之總和 <img he="27" wi="217" img-format="jpg" id="i0001"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10.tif" />預射血期間及主動脈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總和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主動脈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之比值 <img he="28" wi="164" img-format="jpg" id="i0001" img-content="drawing" orientation="portrait" inline="no" file="TWI657797B_D0011.tif" />預射血期間與左心室收縮期間之比值 </p></description-of-element><p>第1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方法流程圖; 第2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置示意圖; 第3A-G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心臟作動週期參數界定示意圖;以及 第4A-C圖:其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心臟功能異常判別流程圖。</p></description-of-drawings><bio-deposit /><sequence-list-text />

Claims (27)

  1.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及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其中該體表區域係胸骨左緣第二肋向右橫過胸骨柄擴展到胸骨右緣第二、三肋間之一主動脈瓣體表區域。
  2.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及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其中該體表區域係以胸骨左緣第二肋間為中心向上擴展到第一肋間、左鎖骨下區並向下延伸至胸骨左緣第三肋間之一肺動脈瓣體表區域。
  3.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及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其中該體表區域係胸骨右緣第四、五肋間向右擴展之一三尖瓣體表區域。
  4.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及 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其中該體表區域係胸骨右緣第五肋間擴展至腋後線之一二尖瓣體表區域。
  5.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及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其中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係以一慣性運動感測器量測所獲得。
  6.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左心室神經傳導不良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中膈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外壁肌最大收縮速度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7.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左心室心肌收縮力下降以及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之訊號; 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8.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主動脈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經主動脈瓣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9.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左心室收縮力下降以及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主動脈瓣關閉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10.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主動脈瓣關閉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11.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左心室收縮力下降以及主動脈瓣膜閉鎖不全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12.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外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13.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二尖瓣閉鎖不全以及二尖瓣瓣膜脫垂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第一次二尖瓣瓣膜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之舒張功能。
  14.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二尖瓣瓣膜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開啟初始時點至第一次二尖瓣瓣膜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之舒張功能。
  15.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左心房心肌收縮力下降、二尖瓣閉鎖不全以及二尖瓣瓣膜脫垂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至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後之收縮力。
  16.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二尖瓣瓣膜狹窄之訊號; 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瓣膜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至二尖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後之收縮力。
  17.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大於250毫秒(ms),藉此判斷為心舒張功能問題初期、二尖瓣閉鎖不全以及二尖瓣瓣膜脫垂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型變時點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前之收縮力。
  18.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小於140毫秒(ms),藉此判斷為心舒張功能問題後期以及二尖瓣瓣膜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瓣膜第一次最大型變時點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房心肌收縮達最大速度前之收縮力。
  19.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 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右心室收縮力下降以及肺動脈瓣膜閉鎖不全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肺動脈瓣瓣膜開啟初始時點至經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右心室心肌收縮力。
  20.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肺動脈瓣膜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肺動脈瓣瓣膜開啟初始時點至經肺動脈瓣瓣膜血流最大流速時點之間隔,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右心室心肌收縮力。
  21.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至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22.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中膈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23.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左心室側壁肌收縮最大速度時點至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心肌收縮力。
  24.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 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二尖瓣瓣膜開口狹窄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二尖瓣瓣膜第一次與第二次最大形變期間與左心室充血期間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房舒張功能。
  25.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左心室心肌收縮異常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收縮係數與心肌表現指數之總和,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收縮功能。
  26.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下降,藉此判斷為左心室心肌收縮異常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預射血期間及主動脈開啟時點到經主動脈瓣瓣膜最大血流速度時點之間隔之總和與主動脈瓣瓣膜開啟時點到主動脈瓣瓣膜關閉時點之間隔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收縮功能。
  27. 一種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其係包含步驟:量測一心電圖訊號,同時量測心臟瓣膜位置之至少一體表區域之運動,以產生至少一慣性運動量測訊號; 比對該心電圖訊號及該慣性運動量測訊號以獲得至少一生理標記(physiological marker),且該生理標記對應至少一心臟功能;以及依據該生理標記之訊號上升,藉此判斷為左心室心肌收縮功能異常之訊號;其中該生理標記係一預射血期間與左心室收縮期間之比值,且對應之該心臟功能係左心室收縮功能。
TW106125950A 2017-08-01 2017-08-01 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 TWI6577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5950A TWI657797B (zh) 2017-08-01 2017-08-01 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5950A TWI657797B (zh) 2017-08-01 2017-08-01 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839A TW201909839A (zh) 2019-03-16
TWI657797B true TWI657797B (zh) 2019-05-01

Family

ID=66590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5950A TWI657797B (zh) 2017-08-01 2017-08-01 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577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8338A (zh) * 2020-02-10 2020-05-08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远程智能医护系统
CN113367729B (zh) * 2021-06-18 2023-07-21 苏州晟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脉搏电活动pea检测方法
TWI778819B (zh) * 2021-09-30 2022-09-21 長庚大學 利用訊號形態相似度的特徵資訊映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長庚大學心臟診斷感測6特徵 世界首發,^&rn^2015年12月10日 ,^&rn^http://www.chinatimes.com/print/newspapers/20151210000174-2602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839A (zh) 2019-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utherland et al. Strain and strain rate imaging: a new clinical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regional myocardial function
CA287101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indicative of cardiac malfunctions and abnormalities
JP7218389B2 (ja) 心臓状態を表す情報を生成する装置、当該装置を作動する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
EP28409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indicative of cardiac malfunctions and abnormalities
JP6441914B2 (ja) 心臓障害を表す情報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TWI657797B (zh) 心臟功能量測及功能異常辨識之方法
KR102448391B1 (ko) 심장 기능부전을 나타내는 정보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690336B (zh) 人工智慧心臟急性病發預警的系統
Meisel et al. 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 a population with left atrial dysfunction
CA3122115C (en) Method of predicting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patients
Lin et al. Global myocardial work combined with treadmill exercise stress to detect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P6009125B2 (ja) 胸郭インピーダンスに基づく心機能測定評価装置
US9560983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nd analyzing graphs of cardiac func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sinus arrhythmia based on thoracic impedance measurements
Sutton et al.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by echocardiography
Saraf et al. Assess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tion using phonocardiogram signals: a comparison with echocardiography
US20220248962A1 (en) Cardiac diastolic function assess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RU2532876C1 (ru) Способ диагностики начальных проявлений систолической дисфункции правого желудочка сердца
Nguyen et al. A novel non-invasive system for acquiring jugular venous pulse waveforms
US20220125367A1 (en) Screening cardiac conditions using cardiac vibrational energy spectral heat maps
US20230000366A1 (en) Estimating a value associated with heart wall tension
KR20190032302A (ko) 심장탄도로부터의 기계적 수축기 이벤트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70503B1 (ko) 심장 상태를 나타내는 정보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2670502B1 (ko) 심장 상태를 나타내는 정보를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Pulmonale Cor Pulmonale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O202308693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stimating cardiac events